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9 17:25:15

导语: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第1篇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传授,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进行知识内化。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被动者,仅有的课堂时间却只能用于传授知识,学生只顾接受知识,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时间和沟通场合,课后如何进行知识内化只能靠学生的自己。这是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ClassModel)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源自美国,起初是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利用录屏软件将授课内容录成视频传到网上给缺课的学生补课用的,后来这种在线教学视频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接受并传播开来,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学习视频进行课前学习。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课前教师将授课内容录制成若干视频,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传递给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学习先行,课堂内化在后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协作、互助、互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结构,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增加了学习的深度,由“以教定学”转向为“以学定教”,促进了教学的针对性。翻转课堂翻转了学习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体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和速度,学习方式来完成知识传授,不局限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则成为学生互动天地,能带到同伴的协助,师长的帮助。翻转课堂翻转了时空,把知识传授放到了课前,知识内化放到了课中,知识提高放到了课后,学习时间延长,课中有效时间被充分利用,加快知识的内化应用过程。翻转课堂翻转了角色,教师由课堂上的“主宰”,变成提供帮助的人,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搜集资料,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等。翻转课堂翻转了诸多方面,带来诸多益处。

2.《实用中成药》课程实施翻转课堂

《实用中成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如药物组成,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是今后从事药品经营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该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知识广泛,抽象难懂;学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识枯燥,学生缺乏兴趣;课堂上学生被动大于主动。课后学生知识内化缺乏监督评价。鉴于翻转课堂的优越性,《实用中成药》课程很适合这种教学模式。课前依据调剂员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工作过程,明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制作学习任务包,包括学习步骤,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视频,反馈习题,学习提示,PPT课件,参考资料等。其中关键资料是学习视频,制作视频,是以每味中成药应用作为一个单位,视频时间5-10分钟,时间过长学生不能有效集中注意力。课前所有资料通过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视频,设置任务点便于视频按步骤学习为了补漏补缺,还将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视频也上传平台。学生还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讨论,留言,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来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分享学习心得。该平台还能通过课堂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登录情况,学习时间段,视频观看次数,作业成绩,讨论次数等,有利于跟踪学习过程,保证学习有效发生。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3.1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

工作过程导向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在对职业工作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引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程改革。我国也积极推行这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3.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堂教学

《实用中成药》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出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脱节,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不符,教学内容跟不上实际工作需要等现象。根据翻转课堂之前学习情况确定课堂教学以应用知识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该课堂教学,其程序是:①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该专业今后从事职业方向有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社会药店等,在这个职业中的工作过程是药品的营销,转化成《实用中成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中成药的销售。②创设工作情境。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社会药店这一工作情境进行中成药的销售。我校校内实训基地“海王星辰”健康药房为仿真药房,其质量管理、布局、结构、操作规程均与社会药店工作情境一致,完全能提供最真实的工作场景。③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成药销售工作的需要的知识要求掌握中医辨证、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④确定教学设计,仿真工作工程。教学情境为仿真社会药店,模拟中成药销售过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4.小结

第2篇

【关键词】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从新课程教学理念到教学创新实践,还是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到课堂教学效果的管理评价,都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整体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面对成绩的取得,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之一:过多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最基础的工具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正视语文是非下苦功夫才能学好的这一客观规律,缺乏必要的语文实践体验,使语文教学流于空疏,导致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

之二:在学科整合的大旗下,进行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导致语文学科“红杏出墙”,“不务正业”,“为他人作嫁”,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品德课。

之三:课堂上用大量的师生对话讨论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静不下心来潜心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有浮躁之气。

之四:语文实践的形式单一,朗读感悟有余,积累运用不够,夸夸其谈,学生不写字,教师不板书。

之五:在教学中出现方式、方法过多,为合作而合作,有哗众取宠之嫌,实际效果不佳的现象。

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准确定位,新课堂应该注重动态生成,更应该注重预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第一,强调语言感悟。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重视思维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第三,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教材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堂对话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友善、商量、切磋、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答错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构建对话机制。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阅读的多解性,语文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水之荡、石之激。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追求教学创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语文新课程所表现的新理念,挖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思考的时空,尊重学生语文实践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生成能更好地达到预设目标,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评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也就是对教师预设能力的评价。

教学目标的设计。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既能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又能为评价提供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语文学科的独特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立足“字、词、句、篇”,提升“读、写、听、说”能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操作性强。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课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其教学方法怎样设计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一堂课如果没有一定的容量的教学内容,那也将会是一堂空洞的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

教学内容确定后,更重要是还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适当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厚,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地舍取、重组或调整,使教材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一定不要生硬地照搬教学参考用书。教师要在重视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语文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教学内容要开放,注意有限的课堂与无限的生活的沟通,处理好文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的设计。预设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先与文本对话。让自己的经历、经验与情感与文本作者的经历、经验和情感有机融合。其次,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起点,站在学生年龄、心理的角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情感基础。最后,教学过程的预设要留下拓展的空间。如今的课堂是复杂的,是动态的,是有偶发性的。因此预设方案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回味反思的时间。在内容的教学设计上可以是板块式的,这样才会开放、有弹性。每位教师只要“功在课前”,才能“成在课中”。

第3篇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启蒙学生的科学意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小学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探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动手做”和“动脑想”贯穿于科学教育的始终,使小学生能够实现动手、用脑的双结合,实现手和脑共同协调、共同发展,用“做”促进“思考”,用“思考”指导“做”,在“做”中感悟和思考,不断提高科学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科学教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低效教学课堂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有效课堂才是提升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指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断获得知识、积累知识并不断进步的过程。小学科学教育应始终把让学生有机会亲自探究自然奥妙,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小学科学教师就必须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的策划和调整,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二、提高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习探究欲望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帮助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第一,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的教学情境要与课堂探究的问题结合对应起来。创设的情境必须是通过学生视角产生的,如果教师用成人化的视角去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无法理解和发现问题。第二,创设情境开放度不要太大,避免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与探究活动内容之间缺乏联系,使学生产生太多无法探究或与探究内容不相关的问题。第三,创设符合学生经验水平的情境。有些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使学生缺乏真实感,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无法引导学生充分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潜在思维,结合教学内容和所要探究的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进行《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时,可以利用自制的“迷宫电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探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下小电灯会亮,什么情况下小电灯不会亮,从而发现哪些电路是通的,哪些电路是不通的,电路不通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是绝缘体了。他们通过游戏的过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来获取知识。

(二)运用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分层次进行提问,首先要提问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点,其次所要提问的是基于这些知识点的扩展和延伸问题。教师通过对课堂基本知识点的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所教学的哪些知识点已经被学生吸收和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没有掌握。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二次教学,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问,准确用词,将所要提问的问题表达清楚。例如,在进行《沉与浮》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提问“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因为学生不能理解“因素”这个词语的含义,所以就很难理解问题的含义。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具体、指向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不可包含太多含义。例如,在教学《溶解》这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把盐、沙等物体放入水中慢慢搅拌,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会答非所问,因为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就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如果教师这样提问“仔细观察食盐、沙等物体,看看它们在颗粒大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就会把观察力和注意力放在物体的颗粒大小上,放在所要探究问题的核心上。教师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所谓启发性也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在认知上使学生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样才能启发学生思考。

(三)教学设计充分预设,有效利用教学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行为,为了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很多教师会在授课之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做整体安排。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使得所有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内,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阻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充分的教学准备和预设是教学成功的保证,但是充分的预设并不是教师对教学的完全控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按照原有的方案确定教学思路,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调整课堂的节奏和内容,不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生成新的教学流程和步骤。但是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预设和生成的节奏,一有课堂“生成”就紧抓不放,随意更改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有的教师甚至把“生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需要教师全面理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准确把握教师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建构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结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程参与指导,但是要掌握好指导的“度”。教师的指导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操作,而是不断启发学生思考,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的本质是引导,是含而不露,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教师的指导过程不能“急”。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稍微犹豫就对学生脱口而出,告诉学生答案。否则这样的指导就失去了引导的意义,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思考、不断压缩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朝着探究的目标去思考和创新。例如,教师在教学“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内容时,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再将简单的循环过程和循环结果告知学生。而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利用各种形式的图片、文字、箭头等描绘出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然后各个小组再讲出循环的科学合理性。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思考水到底是怎样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动态,积极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循环方向去考虑。最后每个学生都能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展现在教师面前,只不过有些学生的循环路径是错误且不科学的。这时候教师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引导、不断启发,最终让学生自己明白水在自然界中到底是怎样循环的,从而画出正确的循环图。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既参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起到了整体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又在监督和引导过程中时时把握合适的“度”,不断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过程才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牢牢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设计;声乐

基金项目:2008年怀化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高校声乐技巧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HUY2008-50。

有效教学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有效教学的研究。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声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

声乐有效教学是指声乐教师遵循声乐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成功促进学生的声乐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声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实施最佳的声乐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和表现能力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由于通过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声乐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因此笔者认为,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设计,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根据“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提出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试图为实现声乐有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认真分析学情,把握真实状态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高校的声乐课堂教学,多以单人课和小组课为主,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是个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声乐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学情分析不仅要了解声乐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还要研究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期望、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此外,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声乐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差异地适应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适切性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准确性和明确性,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首先,声乐教学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声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撰写,以声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当然,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在每一节声乐课上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其次,声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定的层次。声乐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必须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制定面向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即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之分别适合于好、中等、一般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在各自声乐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三、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的选择是优化声乐课堂设计,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声乐课堂教学存在单人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形式,再加上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在选择声乐教学方法时,应该根据本节声乐课教学的任务、内容、对象、方式、手段、条件等诸多因素,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使用示范法的时候笔者认为,对于程度较浅的学生,在布置其演唱新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完整示范是有必要的,因为通过教师规范的示范能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使学生明白该如何去演唱与练习;而对于程度较深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先通过一些语言解释或分析乐曲,启发学生对乐曲有所理解之后,让学生自主练习,但在练习过程中也可通过示范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帮助。在声乐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反思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式教学法等,如果教师在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单一的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会感觉教学单调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又是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它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是两者有效的统一。在以往的声乐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预设,忽视了教师的经验与风格、学生的认识与体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则完全一样,使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千人一面,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例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弹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创造性的空间和时间。其实声乐教学的设计不仅存在于教学前的备课环节,还存在于声乐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临时发挥、声乐教师的即时表现也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声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按照学生声乐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临时调整教学万法或改变教学策略,教师的这些行为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声乐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坚持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既要重视课前预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种积极的动态设计的能力,这样才能提成课堂教学质量。

实现声乐有效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声乐教师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展”,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真实状态,深入吃透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 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j李宗堂.引导学生声乐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音乐,2001(2)

[3]沈建民.论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4]龙宝新.陈晓瑞.有效教学概念的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5]程 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一、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概念

美国教育家Robert Gagne最早提出了教学设计这一概念[1]。此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2]课堂教学设计及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做出整体的安排。从高中英语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全面分析,对教学内容深入解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利用等,形成的一套完整流畅的教学的运行体系。

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2]。一方面,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要求正确运用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既结合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又正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与“用”联合起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习惯英语的思维模式,并掌握英语语用习惯。另一方面,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要求设计富有有效性和创造性,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学热情,进而营造师生之间和谐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发展空间[3]。

由此可知,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教材为方向,不断拓展教学外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锻炼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上的指导思想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深入分析与掌握教材,灵活应用教学资源。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熟练驾驭教材,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设计中应总体把握,分部组织,考虑好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并分配课时,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作业等。对教材的运用要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同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教材表面。所谓“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1]。教师要在对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取舍。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切合实际生活且贴近时代气息的课程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在设计中要注意教材与实际的联系,注意营造英语氛围。根据教材,适当扩充学生对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中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教育家们一致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这一理念,首先要求教师不断充电,精心备课。其次,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

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控制教学的气氛,且善于捕捉学生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主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要乐于激发自己的思维,设置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交流互动。

适当纠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犯的错误也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基于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口语表达时学生没有时间做过多的准备,口语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4]。教师打断学生讲话纠错或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而不予纠正都是错误的。因此,适当纠正错误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纠正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合适的氛围,以平和的语调表达,不能因为教师的纠正而抢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谨记课堂教学的主体始终应该归于学生。

3.现代化教具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缺乏实际的应用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恰当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此外,录音、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从而发展其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3],现代化的教具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可以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并有利于强化学习印象,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4.正确把握教学方法。

设计教法是指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第6篇

关键字:中学数学 教学设计 前提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你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将学生带到那里去?你这样做能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吗?也就是说,教材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要对目标、过程和评价作出的构想与设计安排。落实到具体环节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备课活动中要备学生、备目标、备任务、备过程和备评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教材系统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因而,对中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在教学的动态变化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出发,研究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找准教学的真正起点

课堂教学活动从什么地方入手,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起点是什么?我们一般的都是从教材的逻辑体系上去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从学生头脑中的真正基础考虑问题。一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凭直觉凭经验想当然办事,要沉下心来扎实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找到教学的真正起点,切实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搞清楚孩子们到底是怎样学习的?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知识是用什么方式组合的,已有的相关经验是什么?用什么认知方式?有什么思维特点?在思维遇到困难时更多地是采取什么策略。二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学过多,掩盖了学生的差异,特别是教学起点的差异。三是教学设计要关注部分超前学习的学生,既要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又要设计恰当的问题以引发更深刻、更广泛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维。

二、教学设计要强化目标意识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课堂教学曾一度出现不问效率、不讲质量的无序状态,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质上是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虽然主客观因素都有,但最直接的莫过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意识不强。

(一)预设目标既有相对稳定性也有变动性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预设目标,预设目标与课堂的实际进程很可能不相符,需要在教学进程中及时调整修定,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目标(生成目标),但预设目标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调控作用的目标,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全面、具体、准确、简洁

1.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的,课堂教学具有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因而它应该是“三维”的,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所谓知识是指事实、原理、规律,一般分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应用。了解指再认和回忆、识别和辨认、举例和描述;理解指把握联系、建立联系,能解释、判断、推理、区分、提供证据和收集整理信息等;应用指在新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所谓技能指按步骤和操作技术进行的观察、阅读。表述、计算、测量、实验、制作、绘图表、表演、舞蹈及一些特殊的体育运动技能。过程和方法是指认知的、探究的和人际交往的过程方法。过程的价值在于使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带给学生探究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在过程中可以学到学习的方法、研究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交往的方法。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兴趣、爱好、动机、情绪、自信心、自尊心等;态度是个体对任何人(包括自身)、观念或事物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情感、意向组成;价值观是一种涉及行为方式和目标的持久信念,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内省、内化的过程,强调亲自经历和感受,只有在过程中反复经历和体验感悟,才能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体化的价值观念。

“三维目标”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整体。三者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正所谓认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认知过程同时必有情感参与,情感过程必有认知作为基础,而认知与情感都是在同一个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我们不主张并列式分述,而主张融合式分述。

2.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要做到具体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最不容易具体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它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要把内隐的内容具体化就必须与外显的行为和知识等相联系。

3.教学目标应该是准确和简约的所谓教学目标准确就是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相符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前要深刻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深切地了解学生。所谓简约是指目标的表述要简单明了,忌冗长拖沓,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第7篇

药物化学是药学及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领域重要的带头学科[1]。目前,国内药学类院校采用的药物化学教材为尤启东主编的第八版药物化学,该版教材第六及第七版相比做了较大改动,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详尽,章节编排合理,便于药学类专业师生参考学习。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将全??分为两大模块讲授:第一至第四章为一个模块,即总论部分;第四及第十四章为一个模块,即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为全书的基础,介绍了药物化学的概念、性质及任务、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药物代谢反应等基础知识。各论部分通过十一个章节把作用于不同部位及不同机制的药物分别进行了介绍。

药物化学课程具有“杂、散、难”的特点[2]。一个典型药物的讲授通常包括药物的发展史、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及命名、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体内吸收及代谢、合成方法、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及临床应用等内容。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中枢镇痛药吗啡的讲授为例,旨在展现我们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改革成果,为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课程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非常重要,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及当前内容的引入都是在这几分钟完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启下”的内容需要授课教师提前思考、设计,即授课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吗啡作为一个重要的中枢镇痛药,结构复杂。为了加深学生对该药物的认识,课程开始设计了一个导入问题:1839年6月,林则徐把从英商手中收缴的鸦片及中国民间收缴的烟膏烟具,在广州虎门集中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事件。抛出问题:鸦片是什么?有哪些危害?你知道鸦片中的有哪些化学成分?课程通过“”这个学生都熟悉的事件进行导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进入思考状态。通过讲解,学生知道鸦片是由罂粟未成熟蒴果的浆汁制备得到,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吗啡含量最高,占10%~24%,吗啡具有很强的成瘾性,吗啡摄入过量可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2 紧扣知识脉络,逐个攻破

课程导入之后,授课教师紧接着给出吗啡的结构。通过吗啡结构及命名的介绍,推测吗啡的理化性质:吗啡结构中3-位有酚羟基,17-位有氮原子,所以吗啡显酸碱两性,同时因为存在这些的结构单元,吗啡可以通过自由基反应生成双吗啡及N-氧化吗啡。吗啡为生物碱,可以用Marquis反应进行鉴别;含有酚羟基可以和三价铁离子发生络合,形成紫色络合物。吗啡容易氧化,贮存时要注意注射液的pH值,加入抗氧化剂及充入氮气,避光保存等。通过这样讲授教给学生一种能够通过化合物的结构推测其理化性质及贮存方法的能力。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可以采用启发式及提问式教学法。

接下来进行吗啡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的讲授。在介绍这些内容之前,首先要讲清药物结构改造的目标及策略。吗啡结构复杂,同时具有成瘾性等副作用,为简化其结构,降低副作用所以对吗啡进行结构改造,通过构效关系研究找出结构中产生镇痛活性的必须及基本结构,同时找到能够降低其副作用的结构改造方法。结构改造围绕官能团改造及骨架改造两条线路进行。最后通过对结构改造过程中获得的药物的分析,总结吗啡的构效关系,使学生掌握药物改造的思路和方法,即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改造之前首先要找到药物的药效结构及构象,围绕药效结构及构象进行结构简化或改造。这部分内容通过举例子、做比较的方式进行讲授。

构效关系中“吗啡结构中的苯环及哌啶环是产生镇痛活性的基本结构,吗啡以及合成镇痛药具有相似的立体构象”是难点内容。可以通过介绍美沙酮的药效构象加深学生的理解。美沙酮为开链化合物,结构中没有哌啶环,但是可以通过羰基碳的部分正电荷与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形成非共价键,与哌啶构象相似而产生相似的作用。

3 首尾照应,注重人文教育

最后进行吗啡的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内容的讲授。吗啡因为有首过效应,所以一般注射给药。吗啡为非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产生镇痛、镇静、镇咳作用的同时,具有成瘾性,可以引起便秘等副作用。吗啡是药品,也是,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安全合理地使用才能为人类健康服务。吗啡属于天然生物碱,来源于罂粟科植物罂粟,在这里给插入我国对罂粟这类易制毒药用植物的管理办法,及一些因吸毒而走向犯罪及死亡道路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的危害,远离。通过这些人文素材的加入,使学生深入理解吗啡的性质,读书育人。

4 合理使用教学媒介,相得益彰

在吗啡的教学中,我们以多媒体(PPT)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把现代及传统教学媒介合理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如罂粟的图片用PPT展示,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未成熟蒴果的图片又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对于讲授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词、重点词或难点词句,用板书及时书写。如提到阿片、鸦片及opium这几个词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对比讲授,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地品味,也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新课标推行以来,有很多教师在转变观念和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过度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新、奇,从而淡化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呢?

一、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好的课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量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设计《函数的奇偶性》时,我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丽的蝴蝶、六角形的雪花晶体、汽车的车标、京剧的脸谱等,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问数学中哪些函数的图象具有对称性,为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设计《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时,开始模拟“幸运52”现场,让学生做猜某种商品价格的游戏,学生积极参与,既体会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渗透了二分法的思想,培养了数学思维。总之,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要新颖,能较大程度吸引学生,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此过程要多提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使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是“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效提问,做到使学生学有思考、学有收获、学有提高。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提问要有针对性――紧扣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知识,并形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要有连贯性――知识讲解要过渡自然,结构紧凑。数学的知识体系间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在《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讲解中,对于教材开篇列举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对例1中的炮弹发射问题,你能得出炮弹飞行1s,2s,10s,20s时距地面多高吗?t的变化范围是多少?(2)对例2中的臭氧空洞问题,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一年臭氧空洞面积最大?哪些年的臭氧空洞面积约为10×106km2?t的取值范围是多少?(3)对例3的变化情况表格,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例子中的两个变量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关系?(4)以上三个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概括出函数的定义。

我们通过前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用解析式、图象、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关注变量的取值范围,提问明确,有针对性。三个问题相互联系,并为第四个问题做好铺垫,让函数概念的提出顺理成章。另外,对于问题(2)中“哪些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大约为10×106km2”这个问题,由于满足条件的年份有三个,也可以为后续讲解函数y=f(x)中x与y的对应关系提供例子。

三、精讲典型例题和习题

例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例题和习题是经过反复筛选、精心选择出来的,是学生掌握“双基”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处理好例题、习题的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经常设计例题变式、引申拓广,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广阔性。例如在讲解《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一节时,对于教材的例1求由两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讲解完后,应该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步骤:A.画图并确定图形的范围;B.通过解方程组求出交点的坐标,确定积分上下限;C.写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积分表达式,运用微积分基本定理计算定积分。明确了解题步骤,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解题思路就很清晰了。而例2除了教材所给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他的解题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该例题,可以让学生明白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面积时,适当地分割图形或者适当的选择积分变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发挥教材的价值,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进行演变、探究、引申、拓广、应用,深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

第9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竞争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学习中的竞争是迈向社会竞争的一个初始试炼。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使学生在“安逸”中体会“忧患”,在“忧患”中获得历练。在学习上,竞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主要方式,所以竞赛情境的设置,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我在教授“认识面积”一课时,对此深有体会,以下是具体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比赛,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老师要请2位同学上来比一比,第一位要把这小图形涂满,第二位同学要把这大黑板涂满。谁来,勇者上!你选择?你只好选黑板了……1、2、3,开始涂,看谁先涂满?那位涂黑板的学生还在努力地涂,课堂上响起了喝彩声。我问大家:为什么笑呢?笑声过后要有思考。你们发现什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说老师,太不公平了;有的说他太笨了,五花八门。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比赛”很感兴趣,令我吃惊的是,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于是,我和同学们带着疑点和悬疑,开始了这一部分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例如,我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谁来介绍介绍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生1:我早上7点10分起床,7点40分上学,中午11点5分放学,下午1点50分上学,下午5点20分放学,晚上9点睡觉。

生2:我是7点起床,但7点半就上学,中午11点5分放学,中午1点到1点40分午睡,下午1点40分上学,放学后我玩到6点,晚上7点到9点做作业,晚上9点半睡觉。

师:同学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挺合理。

师:请看大屏幕,跟着芳芳感受一天的大好时光。课件按一天的作息时间播放主题图的情境,右角钟面同步转动,配乐。

师:大家看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课件出示(11时)。

生1:这时我在上课。

生2:这时我在睡觉。

师:为什么同一时刻,有的在上课,有的在睡觉呢?

生:因为一个说的是上午11时,一个说的是晚上的11时。

师:大家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师:对!像这样,在时刻前面加“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是我们学过的12时计时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课一开始,我通过演示动态的主题图生活情境,配以钟面指针转动,因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加上动画演示,学生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再通过“11时你在做什么、为什么同一时刻,做的事却不一样”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自然导入“24时计时法”的学习,教学水到渠成。

二、激活和修正学生已有的经验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现代学生的学习已有的经验有时远远超出教师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情节。

学生在学习“面积”时,学生对“面积”一无所知吗?面积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并不等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学生究竟对面积了解多少?我进行了全面调查后:直面学生的认知现实,暴露学生已有经验,淡化对概念的字面理解,注重教学材料的数学实质,力求用简单的材料上出富有思考的课。更多指向描述一个物体的表面大小的需要,加强面积和周的比较。向课本学习,把面积的含义和常用面积单位的建立作为重点,引发学生质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潜力。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你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儿听过?

生1:我在书本里看到过。

生2:装玻璃时听到过。

生3:我家买房子时听说过。

生4:我家地出租时,听我爸说过。

生5:拆房时,补钱要按面积算。

......

师:原来生活中大家接触到的面积有这么多,这么有意思!我们周围哪儿有面积?

学生:黑板上有面积。

师:黑板也有面积啊?你上来,告诉我们黑板的面积在哪里?

生:(边讲边用双手去摸黑板面)就是整块黑板。

师:这整块黑板面这么大,就是?

生:黑板的面积。

生:教室里有很多面积,树叶也有面积。

……

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多数学生在学之前都能正确计算出答案,只是算理表达不出来。如果按教材安排的起点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在学习几百几十加减法时,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而是出口算题让学生自学,全班除五六名计算速度慢,其余的都懂。如果把教学起点定在原来的材料起点上,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为此,我把教学起点调整为几百几十加减法的进退位上,叫部分中上等学生上台板演讲解,让中下等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规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奋。

三、找准核心知识,关注数学本质教学,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解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不敢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认真研读教材,在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上进行教学重构,分析知识点的主次安排,抓准核心知识,关注数学本质教学,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是一节经点老课,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上法。教材也没有给“圆”下具体的定义。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把“圆”的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多次的画圆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推理感受圆的本质,学生对圆的特征会有更深的理解。我在教学这节课时,以“画圆”为主线,帮助学生自主感悟,简单地认识圆,取得较好的效果。

(1)场地画圆。在操场上画圆,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唤醒学生认知经验(旋转,线段),同时展示场地画圆与圆规画圆的联系,引导学生领悟画圆的原理,突出圆的本质。

(2)钉绳画圆。老师和学生都准备好钉、绳、粉笔。学生与老师画圆比赛:学生发现老师能画出圆,而他们却画不出,找出原因(半径没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