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

时间:2023-08-09 17:25:18

导语:在公共管理创新案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

第1篇

对于机关单位来说,其档案管理又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档案管理,机关单位档案要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集中管理,其中包括在各项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档案的登记、交接、保管、统计、保密、利用、鉴定和销毁等工作;负责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积极提供利用,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同时,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保卫制度,确保档案和档案机密的安全。

二、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机关单位工作的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系着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要不断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使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机关单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1.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取代的一个工作工具。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与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的保存和调用越来越频繁,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需要人力来进行实际的工作,如果档案的信息量较多,那么调取就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而且管理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受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而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档案中的信息数字化,这样档案的复制、调取等就变得非常方便,如果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组建一个局域网络,对于档案信息的调取,甚至不用去档案室,只需要向数据存储中心提出相应的请求,就可以在客户端得到数据。同时,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可以加强档案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将档案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数据信息的存储,大多都是书写在纸张上,而纸张容易受到水、火等自然因素的导致损坏,因此很多重要的历史数据,都无法保存到今天。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档案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不但能够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还能够极大的减少档案占用的空间。因此,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安全。

2.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科学规章制度

对于机关单位来说,其档案管理工作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的面较广,涉及的东西较多,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其管理的规章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确立,是改善与加强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对于档案的管理要采取集中管理,并真正地落实好档案的集中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的管理,要形成自上而下的、多层次的档案管理网络。把档案管理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管理之中,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为机关单位的管理做出一份贡献。

3.加强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文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档案管理员必须要强烈的责任感,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要拥有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对档案进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其次,要加强对现代化、标准化管理技能的掌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为之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2篇

合理利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整体工程的投资成本。在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也涉及到了建筑施工的建筑材料、设备设施、相关的施工与管理人员、施工的整体质量、安全以及工程的进度等层面,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设备设施与人员上,以施工管理模式为前提,有效的控制建筑料材料、投资成本、以及在施工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必要的建筑施工过程,来达到减少人员与各项不必要开支的目的。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在现代的建筑行业中的必要性

施工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中一项重要管理手段,所以现如今,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已经不在适用于现如今的建筑工程上了,要想跟上世界的先进步伐,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了,以下是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出的创新与必要性的简单论述。

2.1现如今的建筑行业的制度需要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当今社会,在建筑行业中,在对一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建设时,已经实施了公开进行招标的制度,就是说,企业在利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得到施工权。这种制度就是对传统制度的一种改革与创新,然而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起因也是因为相关的体制不完善所引起的。

2.2现如今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要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在建筑市场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如此严峻的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一旦建筑企业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的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就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一旦如此恶性循环下去,那么一个企业就会无法再去竞争与生存,简要的分析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管理上的创新,结合原来的传统体制,可以看出,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状态,综上所述,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3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创新与改革在现代的建筑行业中的方案

3.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技术上的创新

不断的采用新型的技术与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技术,加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只有掌握核心的技术,才能在建筑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才能使自身处于不败的地位。

3.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机构上的创新

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与发展,才能不断的增强企业在建筑行业的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稳固自身的市场后,才能够不断开拓与发掘潜在的市场。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建设,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形象与地位,积极提高人员的发展前景并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3.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的管理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且创新与改革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实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要融入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创新的带动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更有效的运作。

3.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安全上的创新

在建筑行业中,实施安全的施工管理,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管理的力度与效果,对于现场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旦因为管理不到位所产生的问题都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并且还会产生相对应的问题,所以,在实施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通过改革与创新,来提高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危险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彻底的实现规范的安全管理模式。

4结语

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manage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elaborated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innovation and solutions.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工程管理得不断发展进步,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一、创新的必然性

1、在现有企业制度建设的需求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丁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顺应时代的需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3.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业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 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4.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5O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网络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二、创新原则

1.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j 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T具,在如今,“ 高、新、大”技术含量高、没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i 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3.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三、创新方案

1.观念创新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丽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嗣,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第一是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第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第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分、母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5.技术创新

所为技术创新的实质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旌,才能保证施士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合同备份;档案管理;工程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及应用

1.1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创新观念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筑企业就应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模式,采用最新的项目管理体制,确定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目标,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四大目标[1]。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落实合同中的条款,确保四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并且通过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合理的协调好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来进行,并借助网络计划技术、挣值法等来进行控制。目前天津市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已经开始使用项目管理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2.2 不断创新建筑企业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用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并且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合理协调工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不断使用先进的、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加强合同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采用SWOT分析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风险。

2.3 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改革创新,建筑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管理,就应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目前,天津市的许多建筑企业已经开始使用project软件、梦龙软件等信息技术来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大力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在提高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的学习,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二、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

2.1、提高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的应用效果,首先应该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合同档案管理意识。这就要求单位各部门的领导不断强化自身的合同档案意识,提高对合同档案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并且要求合同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合同档案的归档工作,并将合同档案的归档工作视为首要工作,为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不断激发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并将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提上日程,定期开展汇报工作,从根源上解决在城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3]。实际工作中,要对合同档案工作做出近期和远期的工作任务,并制定工作计划。

2.2、配备专业的合同档案人员

为了提高合同档案管理效率,应该配备专职的合同档案人员,创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合同档案管理团队。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高技术水平、高素质职业修养的合同档案管理团队。与此同时,单位领导应该鼓励合同档案人员勤勉务实的精神,为建筑工程创建一支强有力的合同档案管理队伍。我们应当加强对合同档案管理部门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之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党和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政策与规定、系统的学习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城建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用知识与理论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开阔思维,适应新世纪社会对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高要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工作人员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严于律己、认真工作、保守秘密的优良品质。

2.3、 加强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核

单位应该定期对合同档案兼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确保兼职人员具备合同档案工作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合同档案工作中。兼职人员在接管合同档案工作之前应和之前的合同档案工作人员做好交接。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竞争机制,确保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充满活力,可以通过建立考核绩效制度来进行,逐步提高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4、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财务部门应将合同档案部门所需经费列入到单位的财务计划中,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其次,单位应该抓住拆迁机会,通过合同档案管理来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将合同档案整理过程中的合同档案库房、阅档室、办公室分离开来,并且在城建合同档案管理部门的城建合同档案库房配置防盗门窗、加湿器、去湿机等硬件设施,从这些方面来落实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

2.5、提高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城建合同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合同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的运用,开拓创新,开发新手段,加大投入,对城建合同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城建合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合同档案和多媒体合同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

2.6、 加强对建筑工程业科技合同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加强对建筑工程业科技合同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是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可以确保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发挥其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配备专职合同档案管理人员并为建筑工程业科技合同档案提供必要的条件,就能不断开发科技合同档案的重要内容,并且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更好进行建筑工程科技合同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2.7、 加快合同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应不断引进先进的合同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合同档案的科学创新管理机制,并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用于合同档案的整理、归档、检索、信息的共享等,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业数据库。

三、合同管理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展开,目前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大合同管理力度,并将合同管理作为其他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4]。天津市紧跟先进的工程管理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完善合同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不应该进行程序化管理,而应该讲究管理艺术,注重管理方式、沟通技巧,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合同管理。目前,已经产生了先进的合同管理软件,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不断推广使用合同管理软件,促进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合同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在合同管理的收尾阶段应认真收集、整理、分类、登记、保存、编号、装订和归档备案,确保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还应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价,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为更好地进行今后的工程管理奠定基础,不断提高合同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结束语: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天津市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合同管理以及档案管理进行了分析介绍。如有不足之处,望大家批判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王媛媛,荆杨轶.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03:153-154.

[2]向大强.谈我国建筑业在市场全球化条件下的发展战略[J].山西建筑,2005,01:123-124.

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

一、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实现了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与收集,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现代化的服务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结合相关的网页和计算机程序,建立能够自动上传统电子文件的工作程序,计算机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从而有效地保证工作人员及其档案利用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档案信息。

另外,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全面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如在线服务的开展,满足信息化社会发展下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对信息环境的需要,突出了信息的时效性,与此同时,与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结合,满足人们及时准确地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的需要,实现了档案信息的网上查询、阅读,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手段更加科学,这种创新性的服务形势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程序新颖,突破了传统的手工式、被动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建立起相应的数字档案室,将相关的数据或者文件进行整理,将其汇编成专题,利用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服务等服务方式,实现网上快速通讯,强化信息交流,尤其是随着档案室查询资料的人员不断增多,更好地维护公民自身合法利益,让社会公民对现资兴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适应了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二、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不足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在对档案进行全面搜集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整理,工作人员针对整理以后的档案应当进行专业的鉴定,将具有价值和应用意义的档案进行妥善的保管,接下来是对大量的档案进行编目和检索处理,在充分的统计基础上,针对档案不同的用途对其进行编辑,最后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利用。收集到的全部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而利用档案展开工作的人员是档案管理的服务对象。[3]

然而,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运输困难。同单纯的纸制品不同,档案还包含丝帛等材质,这导致档案在运输过程中,如果产生碰撞等现象将造成其发生严重的损伤。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对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保存困难。针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讲,对信息资源的保持常应用纸质档案的方式,少数档案在保存的过程中,需要对影响、照片、丝织品等方式进行利用,这些材质对存放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将其长期存放于潮湿或者阳光过于充足的地点,将造成其发生氧化和腐烂现象,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缺失。与此同时,在应用这种方式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对其进行护理,而护理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后,利用难度高。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多的信息资源,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整理以及编辑的过程中,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也不可能将其完全进行分类,因此使用者在对其进行利用的过程中,通常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查找。[4]同时,还有很多档案在保存过程中是孤本,只有在誊写以后才能够进行利用等,这一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严重降低。

三、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认识

1、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

在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档案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所以,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应该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制定档案管理目标,定期进行检查,并引进激励机制,将其与人事聘用和干部任免相联系,激活档案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加强管理手段的创新,就应该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手段,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作为工作平台,建立数字档案和电子文件系统,并实现资源共享,将其纳入企事业单位的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之中。

2、创新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

各事业单位要通过定期宣传,组织学习,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到显著的位置上来。这要求单位首先要建立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其次要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达标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进行定期考核,通过级别升降实行动态管理;最后要求各单位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执行实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

3、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也是当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管理需求日益增强的客观需求。合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尽可能延长档案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这些也是当代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和任务。目前看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中以满足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各级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要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切实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将档案资料准确的输入计算机,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纸质档案和数据档案的并存;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这样一来既方便了广大民众,也提高了档案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档案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则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网络时代下,档案部门必须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人手,勇于改革,善于创新,进一步强化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使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注重档案信息的宣传,为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为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环境;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档案管理当中具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的管理整合行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与梳理,提高档案的分类管理效率,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需求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服务。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档案长期以来纸质存储的方法,使档案电子化、数字化,增加了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便捷性。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内容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改革中,需要有上级部门进行统一部署,并制定统一的改革方案,实现各部门协调优化。将信息技术融合与档案管理中,有利于促进电子档案管理格局的形成,是各级政府、档案管理单位信息化管理的切实转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优化将更加明显,各类资源将实现有效整合,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档案网络化、系统化、共享化的管理模式,这些变化对于提升档案管理质量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数字平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为支持,这也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所在。各级档案管理机构需要步调一直,只有协调共进才能使电子平台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好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中统一规范。在信息化建设当中需要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管理者需要进行多方面调研,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探索与当前管理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格局。在档案资源管理中要切实加大力度,信息资源是管理的核心内容,更是制定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依据。档案资源需要真实完整,具有实用性,这就需要将当前的纸质档案资源转化为电子数据,建立数字档案,使之成为开放式档案资源的一部分。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在应用系统建设中需要体现出服务特色。档案系统需要与综合管理系统兼容,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应用环境,尤其是在管理软件上需要通行通用,提高其操作性。进一步加速档案管理人才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步发展,才能使信息化管理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自主培养人才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入外部优秀人才,实现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落后

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在整体规划、方案设计方面相对落后,在档案信息管理中不具备系统性,不少档案资源被认为割裂,尤其是在档案使用权限、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前提下,迄今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档案信息化改革执行标准。在信息化管理环境下,档案资源逐步转向电子化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高,例如数据电子化,资源数字化等变化,造成系统设计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这些问题会对于档案资源的完整新、真实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档案信息化的服务观念和方式滞后

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逐步实施,档案服务范围也在持续扩大,改变了以往档案管理服务与管理阶层的传统局面,更多基层公众也能够通过档案查阅获得有用信息。由于服务范围的扩大,造成档案管理中保密性、数据完整性、管理效益等均收到影响,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法规制度不完善,信息共享壁垒仍存在

虽然政府针对档案管理改革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整体来看扔缺乏统一性,法规漏洞较多。档案信息化改革当中信息壁垒仍旧存在,这些问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完善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改革方案,能够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促使管理更具体系性,减少信息割裂问题的发生,增加档案信息的共享性。尤其是在地方档案改革中,需要与当地的行政体制相配合,实现电子化管理流程全覆盖,促进档案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一体化应用。

(二)树立档案信息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

在信息化改革当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其有更理性的认识,突出管理能效。在工作中强化保密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融合地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资金供应供应渠道,引进先进人才,优化服务模式。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指导,争取与当地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步调一致。在健全法规制度管理的同时,对档案使用的合法性进行严格监管,从而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数据的服务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消除信息共享壁垒

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有利于制定更明确的建设标准,并逐渐与国际管理指标接轨。在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规范,对于特殊档案管理则需要执行行业内部的参照标准。尽快完善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系统标准化程度。在管理工作当中需要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消除信息壁垒,强化服务意识,在档案服务中精简手续流程,建立起一站式档案管理、服务格局,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机遇,档案管理的创新不仅需要在技术、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还需要在管理理念、服务意识上有所转变。依托信息化管理优势,能够有效增强档案信息的完整新、时效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档案数据平台作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档案管理新模式,为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崔勇.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03)

[2] 陈芦燕.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4(08)

[3] 王珠珠,吴凯媛.新形势下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4(01)

第7篇

档案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于个人、组织、企业乃至国家的相关信息予以了保存,为其更好利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信息化与现代化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只有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才能够真正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为有效,才能够让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为更多其他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

1 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1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支撑社会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内稳步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在新的形势下去认识和观察新的新鲜事物,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方法去完成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国至今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就对各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增加对客观世界的更深层次理解。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在创新的支撑下进行,档案工作是国家以及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档案管理方面的必然要求。

1.2创新为档案部门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工作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基础业务档案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程度发展,档案工作的工作环境、工作设施以及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社会意识以及社会服务意识越来越强。但是档案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服务项目单一、落后的服务手段等。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可以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可以创建一个顺应新形势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环境。

1.3创新能够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可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可轻视,需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充分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档案文件的利用进一步结合起来,从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关系之间搭建互助互利互相协助促进的桥梁。这也就代表着加强并改善了社会功能,不仅仅重视社会发展需求,还应注重社会的人文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加强档案的社会服务效率以及不断地创新来实现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

2.1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

造成在信息化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在规划以及系统设计上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档案管理系统设计过程当中,在空间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生成与管理呈现多空间模式,再加上权限、资本以及标准的限制,从而导致档案管理规范在全国范围内难以确定其标准,以及将标准进行统一;再次,就是档案信息的活跃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对档案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在进行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性以及针对性。例如,在某一档案管理部门中进行电子文件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于档案信息具有活跃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加剧了档案信息与电子文件之间的合理匹配,对搭建档案信息与电子文件的关系桥梁增加了难度,而这种不针对性,盲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使得档案资源信息的完整性难以保障。

2.2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理念相对滞后

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持与时俱进,其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领导阶级层面逐步扩大到了服务基层人群的层面,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快速扩展,以及不断向外部延伸,覆盖面积也不断增大,种种现象对档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有效影响。例如,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人们对信息背景之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清晰与全面,会导致人们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盲目性,没有清晰的思路以及目标。而且在对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之中,缺少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设计的针对性,从而制约了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同步,而且,也关系到档案信息服务的保密性、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在社会收益以及经济收益方面,造成巨大的阻碍,使得收益不佳,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2.3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缺少资源共享性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现阶段的时代背景之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构建过程中,大部分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有着模糊的认知,导致其在工作中频繁出现信息资源流失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在面对一些档案工作的时候,一个部门难以完成这项工作,从而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以及合作,在此过程之中毫无疑问的增加了工作内容,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之下,构建档案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之中,需要人们清晰以及准确了解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核心意义以及目的,科学地对档案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效率以及质量,除此之外,还应转变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要以服务为主,更改以前的大量审批顺序,转变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3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3.1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规划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变得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想要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需要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就是在管理理念的转变,尤其是档案管理相关部门的理念管理,需要运用创新的档案管理理念进行完善信息时代资源,并拓宽原有的档案管理渠道以及方法,对档案工作的稳定以及科学发展提供了创新保障。在对档案管理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明确档案的发展方向,避免在以后的档案工作当中出现盲目性,让档案管理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具有科学化、数字化、现代化以及高效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中,还应以科学发展作为引导,从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清楚认知,掌握具有现代技术的档案管理发展模式,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稳定创新。

3.2??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创新

由于档案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创新也刻不容缓。最重要的就是对档案管理基本理念的优化与创新,因此在整个系统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个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创新,以及提高档案管理相关部门整体的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档案的质量以及效率,并清楚地认知到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任务松散,盲目的现象,需要建设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及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对档案中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以及高效率整合,并对重要档案以及相关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备份,以防止档案信息的丢失以及破损,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第三个方面,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任务明确,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工作期间有着明确的针对性,对每一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指导,在意识上进行强化,是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保持稳定创新。

3.3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源共享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 档案管理 内容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档案是我国机关、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作为记录来保存一些文字、声像、图表以及其他的文字材料,档案是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其中档案管理也就成为各个部门和组织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档案管理历史悠久,但是随着目前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目前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档案管理工作走出困境,适应时展的重要途径。

1 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1.1 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

在信息时代下的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中,这需要由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在规划和组织下来进行的,要对档案中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保存以及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等。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更加脱离了实体的保管,而走向了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档案

管理。

1.2 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的特点

首先,在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这些政策都是由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来统一制

定的。

其次,档案管理现如今多是以电子档案以及重要的电子文件形式来表现的,这也是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和企业等都走向信息化时代的标志。

最后,信息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并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让档案管理更加的高效和准确。

2 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2.1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思维,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1.1 良好的职业道德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管理的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能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忠于职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积极思考,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建

议等。

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有精益求精和负责认真的职业道德。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性以及技术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并要做到时刻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并踏实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1.2 积累丰富的知识

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对知识经济的趋势发展有正确的判断,根据适当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设想,做到突破。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积累知识,明确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能够对档案的获取和管理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并可以加工出信息为社会服务。

2.1.3 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要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进行思考。独立思考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1]。独立思考可以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管理中去,并善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善于对问题提出创新的措施。

2.2 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对档案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是重要的方式,其中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档案管理可以高度的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目前,在信息化时代下,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却存在着管理力度不够以及档案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集中管理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过于分散,软硬件的选用等存在问题。因此要在管理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都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的系统管理中,可以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并要规范技术操作以及软硬件的选择。

2.3 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资源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多是缺乏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在软件的使用上比较混乱;并且应用硬件上没有让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就造成档案信息不能做到资源的共享,各个部门的档案信息管理各自为营。

因此,要对档案管理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明确,并要对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以及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形成统一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建设一个规范的系统工程,并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渠道的畅通。

2.4 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创新建设

我国大体还处在从文件的处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过渡,要想加快向信息化管理的过渡,其中重要关键是对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系统的创新性建设是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核心[2]。

数据库的建立需要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进行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是让信息技术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在建设过程中要将档案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要协调合作,让综合数据库和各个档案的目录库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形成网络开发式、分布式的数据库,能够提高信息化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3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建设还在发展中,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积极的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进行档案管理,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并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档案;记载;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重点工作之一,繁琐复杂,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机关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机关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机关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几年来,机关的档案取得了可喜得成绩,其地位逐步提高,其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啦很大的变化,做为传统文献的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 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创新

机关档案管理的研究工作可以在多个方向和角度上展开,如果从档案管理与基础建设之间的关系层面上说,我们可以把档案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就前者而言,主要指的是档案馆舍、资料设备、计算机网络、配置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后者而言,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就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等,其二是就档案管理在整个机关工作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创造力而言的,主要指的是档案管理为实践工作提供了具w的帮助、支持和促进作用,树立良好的机关部门形象,提升机关的影响力等等。从理论上说,机关档案管理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一般而言,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目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不良倾向,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是,在档案管理部门更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普遍重视和下大力气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这些固然是档案管理发展所必需的,但是,由此忽视了软件建设,则对于档案管理发展无疑是有害的。

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仅仅依靠经济、科技、资源等“硬实力”建设,很难在未来竞争中胜出,未来的国家或区域经济的竞争主要手段在于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制度观点等等“软实力”。虽然这个思想最初产生于国际政治关系领域,但是,由于其对于文化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对于各个学科领域具有的普遍的借鉴意义或者说普适性原则,因而迅速被国内各个学科领域吸收和借鉴,这一点已经被学界所公认。同样,对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借鉴他的软实力发展战略思想,认识到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建设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在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未来发展中的前瞻性。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档案管理建设中的“软件”,称之为一种“软实力”,而档案管理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创新,就可以被表述为“软件”的创新。

那么,就档案管理的“软件”建设而言,如何实现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创新呢?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档案管理的客观情况,至少可以在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其一,在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升上,改变当前“一单、两低、两缺”的管理现状,即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偏低;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对其针对性的培训指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档案管理者认识观念上偏好“硬实力”、轻视“软实力”的误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这种状况,在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下,亟待实现档案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提升。在用人机制上,应该加强引进高素质人员,而且,针对现有人员素质的低下,加强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加强对人员成为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二,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形象提升上,亟待实现档案馆从“养老院”、“清水衙门”向专业教育平台的创新转型。这需要机关档案管理部门改变传统工作思路,积极把档案工作与机关整体工作联系起来,除了保存职工档案这一基本工作之外,还应该扩宽工作思路,创造档案馆舍为企业服务的新型知识平台,以此改变全体职工心目中档案管理工作专门为安排家属工作的养老院形象,以此提升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整个机关的文化软实力。

2 从保存守护职能向开放职能的创新

在传统管理观念中,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保存、保护重要资料。相对于机关要处理各种繁杂的日常工作而言,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档案部门偏重于被动性的保护和收藏,而整个机关工作则偏重于主动性的解决问题。在文化软实力战略上升为全球性潮流之后,企业档案管理职能中的被动性收藏保护工作面临着向主动性教育转型的创新任务。

在这个意义上,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可以被表述为吸引力的提升。而在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无疑是缺乏吸引力的,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吸引力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工作自身性质的枯燥乏味,但是,还与机关档案工作被人为地与机关工作割裂有直接的关系。简言之,一旦实现了让档案管理部门成为机关职工的“第二课堂”,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更加亲密地融入到整个机关部门工作中,并且为全体员工提供教育实践中获得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档案管理工作与员工日常工作割裂的状态,实现档案管理职能的不断延伸和扩展,甚至向承担某些文献资料查找、信息处理等任务的方向积极发展,或者创造条件为企业日常工作实践服务。例如,档案管理部门除了为开设员工开设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查询等教学内容之外,可以把档案馆舍作为员工参与实践的基地,特别是对于承担文献资料查询、信息传播、通讯宣传等工作任务的员工而言,充分利用档案部门这个教育平台,为培养和提升员工综合文化素质和多种实践能力,无疑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作用还不在于此,就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和吸附力因素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参与、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就会增加自身对于全体员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对于改善档案管理部门与企业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疏远冷漠关系,无疑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3 管理方式创新

通常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机关档案管理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上文所说的三个方面,但是,就当前我国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在档案管理的“软件”创新上,以及从保存守护职能向对外开放的职能转型,无疑是最基本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之策,其不仅对于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文化软实力,也对于整个机关的文化软实力,都将发挥重要的意义,这正是笔者以此为选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之,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的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主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