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子化合同管理

时间:2023-08-09 17:25:27

导语:在电子化合同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自动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44-01

前言

随着我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个生产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国家和社会对电力系统配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引领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继电保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做好电力系统自动化才能够让继电得到更好的保护,只有做好继电保护,才能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才能够让电力系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后盾和保障。因此,探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不断探究新的措施和手段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应当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1.1 电力系统结构的简单化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为电力系统结构简单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近十几年来,我们都见证了电力系统结构的变化,电力系统结构内部相关的设备以及零件,变得越来越简单,但是其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电力企业为了提升输电的质量,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结构,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都有了极大的更新。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高效、简化的连接方式,推动了电力输电事业的进步。

1.2 电力系统操控的一体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实现,为实现电力系统操作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电力系统操控的一体化,不仅节省了电力输电的运行效率,而且使得电力系统变得更加简单、易于操作。电力系统运行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将电力系统各个运行环节都掌控在计算机中,将电力人员从日日夜夜的监测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突况及时预警、预报机制。

1.3 电力系统功能的多样化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电力系统结构虽然越来越简化,但是电力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电力系统功能的多样化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实现多样化的电力系统功能,能够无时不刻的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根据电、输电效率以及继电保护设置的运行状态等相关信息,对于电力运行状态做出调度,进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1.4 电力系统运行的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生产、配备、输送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电力系统的运行来支撑。电力系统运行的智能化,直接弥补了电力系统运行人工操作的效率低、误差大等局限,保证了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平稳的完成对家家户户的输送工作。电力系统经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后,实现了电力系统计算机操控,进而编制程序代码,加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提升了运行的效率。

2 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关键环节

2.1 可靠性和灵敏性

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实现平稳、安全的输电,提高电力输电质量发挥着积极的影响的作用。而且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全天候的监督和反映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的运行状态,一旦在工作范围内出现异常状况,继电保护装置就能及时做出应急方案,从而保证电力运输的通畅和安全。也就是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性,维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大大延长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寿命。

2.2 选择性和快速性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会根据计算机的反馈系数对于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的筛选出故障线路,并及时切断故障线路,防止故障线路威胁到其他线路的正常运行,促使电力系统能够在正常状态下进行工作。其次,继电保护装置在处理电力故障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工作的快速性直接决定了电网运行的效率,及时控制住故障问题的蔓延和扩大。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快速性对于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产生了积极作用。

3 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优劣性分析

自动化装置在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电力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质量性,对于电力系统来说起到了保护、屏障的作用。而且,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做出及时的反馈,凭借着自身快速选择性、优化智能性等特征,能够及时切除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线路,防止故障线路的蔓延和无线扩展,并威胁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继电保护装置弥补了传统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反应失灵或者迟钝的缺陷,将电力人员从高强度、高密度的监测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我们也必修看到,继电保护的劣性在于其在我国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中应用时间不长,存在着相当大的技术局限性。目前的自动化装置尚且满足不了不断发展的电力运行系统要求。因此,真正做到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作用的发挥,必修要做好设计成本的投入,设定更好的工作目标,提升相应技术,让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完美结合在一起。

4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应用研究

4.1 发电机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应用到发电机当中,大大延长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可实施的保护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在众多的保护方法中,重点保护的方法是固定在发电机内部的定子绕组上的一种保护装置,这种保护装置,大大缓解了电路短路故障对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影响。通过调节电流的移动范围,能够有效的控制住不平稳电流对于发电机的影响。另外,发电机与继电保护装置的结合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备用保护法,防止发电机出现绝缘击穿的现象。

4.2 变电器的应用

变电器是继电保护装置又一重要应用,利用继电保护装置对发电器展开保护,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接地保护法;二是瓦斯保护法;三是短路保护法。三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是想要实现的共同目标都是借助外在的设备,当电路故障发生时候,迅速做出反应,并且迅速切断故障线路,通过故障线路切断的方式达到电能的保护。

5 结语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无法替代,也将会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高新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会促进电气自动化向着新的目标前进。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积极探索,通过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提升,达到继电保护的优化,让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电能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更大前进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卢信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4):88,91

[2] 刘云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机电信息,2012(24):17,19.

第2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安全防护

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三个条件是:①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②可靠的继电保护;③高素质的调度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1 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继电保护既是电网运行的安全屏障,同时又可能是电网事故扩大的根源。搞好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使继电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其正确动作。

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三个管好”: (1)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 (2)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 (3)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每班检查核对,做好投切记录,站(所)长抽查,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三个检查”: (1)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2)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3)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2 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

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

(1) 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

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

(2)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并架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分析;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2条线路,或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例也应进行分析。

(3)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如网架变化以及严重故障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

(4)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指挥停送电操作和处理事故过程中,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调度人员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责任。并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坚持定期安全活动,学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通报,真正吸取教训的目的。如某公司在调度组开展的调度命令无差错活动,将调度命令无差错作为安全考核小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年终作为评选先进的条件。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堵绝习惯性违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都是因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如调度员在受理线路工作票时,必须严格把关,仔细认真地进行审查,对工作票所列任务、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项审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下倒闸操作命令,术语要规范,并严格执行调度命令票制度。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如我公司调度人员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再送到仿真机进行培训,使之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即熟悉本地区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本地区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处理及本岗位的规程制度。三能即能正确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正确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电网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和排除故障,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调度人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苦练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指挥电网的运行和事故处理中做到准确无误。

(4)掌握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调度员要对电网运行方式、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当时天气、电网运行方式和当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预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在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要重点警示,杜绝误调度事故的发生。

3.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

(1)制定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的重要性

近年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内涵有了较快的延伸,由原来单一的EMS系统扩展为EMS、DMS、TMS、厂站自动化、水调自动化、雷电监视、故障录波远传、功角遥测、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和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数据网络是支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平台,一般要求数据网络安全可靠,实时性要求在秒级或数秒级,其中发电报价系统、市场信息等电力市场信息系统由于需要与公网连接,因而还要求做加密及隔离处理。

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首先要制定安全防护策略。应用系统的安全策略位于安全防范的最高一级,是决定系统的安全要素。从大的方面讲,安全策略决定了一个系统要达到的安全级别及可以付出的代价;从小的方面讲,安全策略的具体规则用于说明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系统是否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初设计时制定的安全策略,因为今后的安全措施,都围绕这一策略来选择和使用,如果在安全策略上出了问题,将会给今后的应用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从而使将来的安全建设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考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应首先根据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保密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殊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从应用系统的各个层面出发,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

(2)信息系统的安全分层理论

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含五个层面,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人员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应包含上述五个层面的所有内容。

物理安全主要包含主机硬件和物理线路的安全问题,如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盗用、偷窃等,由于此类隐患而导致重要数据、口令及帐号丢失,称为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层面的安全。由于联网计算机能被网上任何一台主机攻击,而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安全问题。

系统安全是指主机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包括系统存取授权设置、帐号口令设置、安全管理设置等安全问题,如未授权存取、越权使用、泄密、用户拒绝系统管理、损害系统的完整性等。应用安全是指主机系统上应用软件层面的安全。

(3)国家对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对安全问题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对制定电力调度控制系统的安全策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公安部颁布了安全防护方面的一系列文件,规定各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自己的安全等级,实行国家强制标准。公安部规定,从安全保密角度看,政府办公网应与外部因特网物理隔离,并认为自动控制系统应与外部网络绝对物理隔离,可根据业务的需要建立专用数据网络。

第3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标准化

作者简介:张江(1983-),女,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226-03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在地区电网内的普及,加上地区电网监控中心的投运,初步完成了变电站无人值班和集控运行维护模式。与此同时,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数据量急剧增加,异常天气情况或故障时变电站事故跳闸,大量信号上传到地区电网监控中心,会影响运行值班人员的事故判断,延误事故的处理。此外,一定数量信号的持续上传,也会使运行值班人员产生麻痹心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异常信息,这将会给无人值班变电站及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隐患。

本文从地区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系统信号目前的现状和地区电网监控中心反映的运行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技术上和管理模式方面的探讨。

一、系统信号的现状

某地区电网现有厂站37座,其中220kV变电站5座,110kV变电站24座,10kV开闭所4座,全部为综自站。[1]厂站端自动化设备大多采用国电南自、南瑞继保、东方电子等厂家产品,因此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存在着站际间的差异,而且不同厂家对相应的故障或异常现象的描述并不一致,从而给地区电网监控中心的日常运行与监控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难。

目前地区电网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光字牌形式和告警窗口形式两种告警方式。

光字牌形式就是在监控中心工作站监控画面上通过点亮光字牌对异常信号进行告警,每个光字牌对应一个告警信息,由于变电站内告警信号众多,一个显示画面不可能将全站光字牌全部体现出来,目前在监控中心主要通过在变电站全站按电压等级设置各变电间隔及主变压器的光字牌总目录,然后在各自电压等级下设置全部相应间隔的光字牌画面,同时在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画面上就各变电间隔分别设置间隔光字牌画面。

告警窗口形式主要是在监控中心工作站屏幕告警窗内显示告警条文信息来进行告警,当发生事故跳闸等异常时,屏幕上的告警窗内会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列出所有的告警信息或异常信息,同时伴有相应的告警音响。[2]

以上两种告警方式中,光字牌形式在告警时不会自动弹出,需要运行值班人员手动点击进入光字牌总目录或间隔光字牌画面进行查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不适用于发生故障跳闸等事故处理;告警窗口形式虽然要比光字牌形式更为直接和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监控中心接入了地区电网内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日常运行与监控中告警窗内显示的信息量太多,而且信息主次不分,无论是开关、刀闸变位等一般遥信,还是装置异常、保护动作等重要遥信信息都会上告警窗,如果有某变电站上传的重要告警信息没有及时处理,即使告警信号一直存在,也会被大量新上传的信息刷屏而不容易被运行值班人员发现,从而使得缺陷或异常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而演变成事故。[3]

二、系统信号的分类及合并与选取原则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是反映站内一次和二次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信号,根据信号的性质和重要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4]第一类为事故信号,主要反映由于非正常操作和设备故障导致电网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的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影响全站安全运行的信号(如全站通讯中断、消防系统火灾告警等),出现这类信号运行值班人员需要立即进行处理,汇报相应调度部门、检修部门等进行事故处理;第二类为异常信号,主要反映变电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状态异常及设备健康水平变化的信号(如控制回路断线、主变过负荷等),出现这类信号运行值班人员需要通知维操人员到相关变电站现场及时查看,以准确判定设备状况,能恢复的则进行恢复,不能恢复的需要立即通知检修部门做相应处理;第三类为状态信号,主要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的信号(如保护功能压板投退、远方就地开关切换、操作开关后的变位信号等),此类信号运行值班人员知道即可,不需要进行处理。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选取,无人值班变电站当地后台需要选取以上三类信号;监控中心需要经各专业会议讨论后确定由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的一类、二类、三类信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合并则秉着在不掩盖严重的设备及电网缺陷前提下精简信息量,同时满足监控中心日常运行值班的要求,对地区电网无人值班变电站坚持有效监控的基本原则。对于同一设备的同类型信号进行合并,不同电压等级设备的信号不合并。合并信号作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监控中心的报警信号。一次设备或保护装置在检修、定检过程中产生的频繁变位、动作的信息可以在监控端进行屏蔽,其他无效信号则可以经调度自动化、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以及综自厂家等多方经过专业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屏蔽。[5]

三、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

1.信息内容及作业流程的标准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虽然数据总量庞大,但其信息内容却是相对固定的,实施相应的标准化管理可以改善系统信号的现状。

标准化信息表包括硬结点信息和保护软报文。其中硬结点信息由设计部门提供,综自厂家按照相应要求结合保护装置自身特点提供保护软报文,统一并规范各报文信号名称后,设计部门确定最终的变电站标准化信息表。信号的标准化工作由生技部门牵头,协调调度自动化、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以及综自厂家等多方开展信号的分类、选取、合并等工作,规范信号的名称,屏蔽无效信号,经审核后确定最终的标准化信息表。相应的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设计阶段完成的标准化信息表中的基础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地区电网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遥信、遥测和遥控信息,在监控中心建设初期,省公司生技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无人值班变电站信息配置规范标准,[6]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监控中心的信号信息做了充分详细的规定,该配置规范标准也是作为地区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标准。同时,地区电网全部的无人值班变电站都是在运行的情况下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后期仅能够结合停电计划进行一部分远动调试试验,只有少数几个厂站因为后期进行了全站综自改造,才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远动调试的全部工作。考虑到监控中心的实际运行与监控,以及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日常维护的实际需要,实现监控中心新旧两套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过渡,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采用了与地调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信息表,[2]在相关名称和描述上考虑到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参照了省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信息配置规范标准,并逐步在以后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过程中,结合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参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来进行信息配置。

2.信息内容选取与合并的标准化

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较为合理和理想的情况是地区电网内的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集的信号完整上传变电站当地后台,同时经过必要的选取与合并以后再上传监控中心,而不是不做选择的全部转发监控中心。考虑到目前监控中心的实际运行与监控需要,以及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已运行的变电站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后的安全可靠运行,采用了与地调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远动信息表,而在以后新建扩建变电站或无人值班变电站综自系统改造时再做变电站自动化信息的选取与合并。

目前国内调度自动化系统习惯采用二次传输的方式,即首先在发生遥信变位的第一时间内传送一个不带时标的单点(或双点)信息,用于提示和告警;稍后再传送带时标的单点(或双点)信息作为SOE供事故分析,如果厂站端只能一次传输的话,那么必须选择带绝对时标(7个字节时标)的传输报文,而且必须以一级数据来传输。[7]无人值班变电站端上传的SOE信号,可以为相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对于监控中心的运行值班人员而言,他们更为关注的是所监控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考虑到目前监控中心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较多,每一个遥信变位都采用两次传输的话,无疑增加了告警窗内的告警条文信息。如果能够实现仅对事故处理分析有实际辅助意义的SOE信号上传,并对告警信号按照信号类别和危急程度进行上传,这将会有效地改善监控中心运行现状,在降低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对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际监控水平,有效保障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

依据信号合并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电网实际情况,为准确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要求220kV所有间隔保护和110kV主变保护信号全部上传监控中心,保护动作引起开关跳闸时有发出事故总信号,能够在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事故推画面。同时尽量将站内每个间隔上传监控中心的信号总数控制在25个以内,其中一类、二类信号总数控制在15个以内,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信号可以精简至8个以下,其中10kV系统经合并取舍只需要3到5个保护信号。

3.验收工作的标准化

为适应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规范变电站的验收管理,供电企业创新编制并实施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验收工作优化管理指导书》,建立了规范的以新建扩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验收组织网络化、验收内容标准化和验收流程明晰化为主体内容的验收指导书,实现了“零缺陷”移交和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8]

验收内容标准化流程中针对验收对象的不同分别注明了引用文件、现场验收规则、试验验收和现场验收、验收要求、验收资料、技术指标要求、验收内容和检查要求等条款。其中的二次部分验收作业指导书设有自动化相关部分,并且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进行常编常新以适应现场实际应用的需要。

4.运行与消缺工作的标准化

监控中心运行值班人员在日常监控工作过程中,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提供的各类综自信号为主要监控手段,必要时需要结合到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缺陷或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监控中心监控水平的,应及时汇报相关部门,检修维护人员在接到任务后要及时前往无人值班站现场进行处理,现场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相关的配置和修改。工作任务完成后,检修部门应及时做好相关后台监控软件配置的备份,同时以书面形式将相关变动和修改知会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主站维护人员,并向生技部门反馈,统一及时更新无人值班变电站标准化信息表,以保持与现场实际的一致。[5,9]

四、结语

地区电网内所辖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以后,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监视和控制将完全依赖于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信号种类繁多,故障时大量信息应分类显示,并将部分信号进行合并,以确保运行值班人员及时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第一手信息,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有效避免部门间的推诿和管理上的死区,切实提高地区电网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地区电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楼书氢,林梅,傅裕,等.CDT规约及其在吉安地调自动化中的应用[J].华中电力,2010,(3):35-38.

[2]楼书氢,彭哲续.吉安地调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容灾备份建设探讨[J].华中电力,2010,(5):72-74.

[3]李彬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告警方式的改进[J].电力安全技术,2009,11(3):29-31.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分类和传输规范[Z].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06.

[5]张国平,黄巍,华建卫.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120-124.

[6]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配置规范(试行)[Z].江西省电力公司,2010.

[7]王首顶.IEC60870-5系列协议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电子签章 合同管理系统 法律效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04-02

一、合同管理系统的流程及电子签章的重要性

在研究合同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首要的是了解合同执行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应模块功能分析和业务处理,确保合同管理系统的流程能够顺畅执行,各层级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关联与互动关系。研究多数合同系统的功能及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合同文本处理、合同审签流程、电子签章生效、合同执行与付款、合同变更与终止等业务模块。

第一:合同文本处理。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数据的唯一入口,用户可根据系统既定的合同模板规范,在系统中准确填报合同基本信息。生成合同文本的过程可以手动录入合同的必要信息:包含合同甲乙上方信息,合同标的,合法规定的相关合同的交付时间、交付物形式、付款形式及付款要求、合同验收标准、知识产权规定等。根据合同的不同形似可以选择不同的合同模板,其中合同关联信息以附件形式上传。对于合同文本处理部分,通过录入信息转化为合同模板内容,并支持生成word、pdf合同文本及导出操作等。

第二:合同审签流程。合同审签流程实现合同信息的电子化审批过程,要做到合同审定环节的可定制,审批顺序可调整,合同审批过程可监控,处理意见可追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双向审批过程,合同审批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法人单位的管理特点设定审批环节,每个审批环节均可以查阅合同文本信息,供审批人做出审批判断。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进行逐级审批,审批流程结束合同可以进行电子签章。

第三:电子签章生效。电子签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确认性。在线合同要求甲乙双方均可以使用电子签章,保证合同在线文本的有效性。甲乙双方的企业信息需要利用工商、金融渠道进行信息的企业信息的认证,并获得电子签章密钥介质。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对于签章时间控制,避免甲乙上方同时操作同一份合同。签章完毕的合同作为有效合同文本被保管成PDF格式文档,可以被调阅、下载、跟踪文档变更。

第四:合同执行付款。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必然有时间约束、合同交付内容及质量、合同款项的支付等新信息。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客户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时间、费用等信息对于合同执行进行管控和约束。除此之外,要对约束条件进行集中分析,要对合同的交付内容进行分析,时间不能早于合同起始时间,或晚于合同终止时。

第五:合同变更与终止。根据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合同或终止。需要变更合同时,需申请合同变更申请,并由双方确认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双方单位进行确认并同意后,可以启动合同审签流程,保证变更后的合同真实有效。

二、电子签章合同的法律有效性

电子签章是保证合同有效性的核心。电子合同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签章的设计与实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书面合同需要由当事人和负责人签章、盖章,以便让双方识别是合同责任人,认可合同内容的同时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靠技术手段识别电子合同签章人的真实身份,保证电子合同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是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系统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电子合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具备有效的法律依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电子签章合同要结合法律相关要求,对其进行集中管理,确保电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同时,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第一,要从立法方面承J电子合同具有合法的书面效力,提升其在法律条款中的价值,解决电子合同法律效力问题。第二,要集中解决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通过我国《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的分析,能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也就是说,电子合同一般不具备传统概念下的书面正式文本,同样也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伴随着电子签名法和新《合同法》的使用,从法律上给予电子签名以充分的认可,对电子合同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证明和鉴定。

确保使用电子签章企业的合法性。使用电子签章进行合同签署的企业必须具备正式法人合法经营权,即营销执照。可以通过工商网、全国征信网等进行企业网站进行实名认证后,具有企业主体的法律经营主体的认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得唯一识别身份的CA密钥,确保电子签章使用企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电子签章技术分析和应用

1.电子签章技术内涵

电子签章技术是传统印章图片的升级版,建构一个区别于所有实体印章的印章机制,保证整个合同签署过程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从技术上讲,电子签章,泛指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在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关联,可用以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者身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并表示签署者确认电子文件所陈述事实的内容。从广义上讲,电子签章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非对称性密钥加密”,也包括笔迹辨别、指纹识别,以及新近出现的眼虹膜透视辨别、面纹识、DNA识别等。目前,最成熟的电子签章技术就是“数字签章”,它是以公钥及密钥的“非对称型”密码技术制作的电子签章。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子签章也是指数字签章。运用一种名为“非对称密码系统”(Asymmetric Cryptography)的技术来对发文者的电子文件作加、解密运算,其目的是使收文者可确定电子文件的发出者是谁、该电子文件在传输中未遭篡改并保证发文者不能否认其发文的行为。

电子签章广泛应用,借助实体密钥能保证合同管理系统签章流程的完整度。电子签章用户在电脑中使用CA认证证书控件,保证U盘结构和PIN码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有效实现签章管理及签章程序。电子签章合同管理技术遵循的规范主要包括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SSP02算法、R.Rivest-A.Shamir-L.Adleman算法以及散列算法等。

2.电子签章技术特征

电子签章之所以应用效果符合时代需求,主要是基于其内部数字化参数结构的有效性和科技性,能提升整体运行结构和运行参数的完整度,确保印章管控系统贴合实际需求,确保整体管理层级和管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一,电子签章技术主要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能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安全完整性,并且由于电子签章的唯一性特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双方利用电子签章进行合同签订,即时生效后,就产生不可抵赖性,真正实现了印章图片的业务数字化。第二,电子签章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借助密钥介质实现签章权限的有效运行,只有掌握和了解密码的人员才能有效使用该U-key的介质进行签章。第三,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印章对整体系统进行集中验证,一旦文档出现了篡改和恶性变动,都会对时间和具体改动条款进行历史痕迹标注。第四,在应用电子签章技术的过程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从而能保证其签章行为克服空间障碍。由于没有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签约的方式能实现最便捷有效的执行。第五,基于电子签章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在实际技术运行时能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并且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子签章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开展,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合同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网络交易双方来说,如何确认对方的身份真实可信,如何确认对方发来的电子合同真实性、完整性、可信性和不可抵赖性是首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人们在使用合同管理系统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电子签章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提出了电子合同的安全需求,阐述电子签章通过数字证书保证合同各方的身份真实性和合法权益。目前合同管理系统根据业务流程的要求,能够提供电子签章功能。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同文本及审签处理,确保能对不同合同进行统一或者个性化的审签流程。合同订立双方均能够获取到有效的电子签章介质,能在标准化合同管理运行流程中有序执行。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启动电子签章后,买方和卖方要对自己的相应行为进行合同文本的确认,双方能看到完整的合同文本,完成了对相应合同条款进行集中审定之后,可以进行电子签章操作,避免合同操作的重复性。买卖双方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进行集中的合同信息管理与执行,从而提升整体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的有效性,并且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电子签章技术进行合同签订,也能有效提高整体项目运行系统的有效性,也满足了电子商务无纸化的办公需求,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资本的节省,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本文以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系统中的使用方法、法律依据、技术实现方式为核心内容,对标准合同以及协议合同建立过程中,要对合同文本进行电子签章的运行方式要符合实际需求。

总而言之,合同管理系统结合了电子签章技术,在提升合同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时,确保电子合同签章的操作技术和流程满足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合同签订方式和运行模型的最优化。将电子签章技术应用到合同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能有效增强企I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敏,赵艳,王海瑶等.基于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技术的电子签章算法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3,29(03):149-154.

[2]朱建伟,杨丙洲.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合同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J].天津冶金,2015,36(05):47-49.

[3]何欣.电子商务立法的两个基本问题--浅论电子合同及电子签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3):33-36.

[4]罗清彩,电子合同课题组.基于电子签章技术的电子合同平台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8(03):78-80.

[5]谢汉天.工作流Petri网建模在电子合同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9(10):65-68,72.

[6]王昕.网络环境下企业间运营模式优化探讨--基于电子合同服务平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0(10):8-10.

[7]高瑾.B To C 电子合同若干问题研究――当当网千人维权案引发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3.

[8]张飞,肖刚,程振波等.基于时间戳服务的电子签章验证方法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37(03):300-305.

第5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租赁合同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一、租赁合同管理精细化是一种趋势

精细化管理最先产生于制造业,丰田公司提出了“管理从生产细化开始”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细化、改进,从生产的各个环节着手,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创造了精益生产的方式,从而创造了超越欧美汽车行业的神话。中国的海尔公司也同样秉承这样的原则,提出“明天的目标比今天更高”,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

租赁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它的兴起与发展打破了传统信贷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束缚, 使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上对金融方式和贸易方式有了新的选择。它涉及的领域大致可包括:专业设备租赁、交通工具租赁、人才租赁、书籍音像租赁、服装租赁、玩具租赁、户外运动用品租赁等,我们所熟知的房屋租赁也包含在内,也是租赁合同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租赁合同管理是从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的一系列行为,并都要有迹可循、有迹可查。

精细化管理在租赁合同管理中同样适用,就是在合同管理中追求“精”、追求“细”。“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提供优良有保障的标的物;“细”体现在服务上,企业要提供细致的服务,人性化的服务。在这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企业业务过程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企业势必会拥有良好的客户满意度和社会信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管理手段,已被各行各业的管理层所重视,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看到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精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二、租赁合同管理中的求精求细

我国法律对租赁合同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租赁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以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并规定了出租方和承租方双方的义务。虽然租赁合同有其签订的范本,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一旦解决不好产生租赁合同纠纷就要对簿公堂。正是租赁合同在管理上存在的不完善,一些企业经常会因此而需要派大量人力物力来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纠纷,浪费了资源、资金、人力,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造成对企业信誉的损害。

精细化合同租赁管理就是要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个租赁事项都建立起相应的流程和规范,实现租赁管理的日臻完善,力争无死角。有很多企业认为租赁合同就是一纸合同,没有什么可拓展延伸,也没必要再深入管理。其实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要想做好租赁,在合同管理中就必须要精益求精、关注细节、细中求精,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长远的动力支撑。

以房屋租赁业为例,企业主营收入为房屋租赁收入。房屋租赁经营成败,取决于房屋租赁合同管理。房屋租赁合同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每一个环节上清晰可控、规则细化 、客观量化,如:

1.登记客户信息,租赁房屋的地址、房号,房屋面积、场地面积,租赁用途,租赁期限、租赁价格、合同金额、合同押金、租金支付方式等。

2.房屋租金收缴管理及统计。

3.停车费收缴管理及统计。

4.水电费收缴管理及统计。

5.催缴应交未交租金管理。

6.承租户中途退租管理。

7.承租户拖欠房款及水电费管理。

8.承租户合同到期退租退押管理。

9.承租户要求减免租金等管理。

10.客户(承租户)服务管理等。

以上这些工作在实施中,层层落实、层层管理及统计汇总,工作量极其繁琐,存在重复劳动。应当应用精细化管理方式,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运用现代技术,从量化到信息化,开发租赁合同管理软件,实现资源共享,设立应交未交租金预警提醒平台,也便于资产管理责任者及时监控、跟踪资产运营情况,辅助决策和技术分析。

三、充分发挥租赁合同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在租赁合同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运用信息化手段。随着产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各行各业,如果一味遵循传统的管理手段,企业将会被这股信息化的潮流所淘汰。在我们的租赁合同管理中同样也不可避免的需要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在租赁合同管理中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应用SOA管理模式与云计算结合构建协同办公平台,利用各种电子化终端,开发租赁合同管理系统软件,采用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科学管理手段,诸如合同文书的起草、审批、签发、退租、变更、归档、租金计算等运营,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运作进行。合同的客户信息及应收实收租金等均可资源共享,既减少重复劳动,节源增效。

其次,管理租赁合同。如果说信息化是外在的技术手段,那么租赁合同的管理和完善才是内核。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租赁合同中细致更细致,从制定公司制度到业务流程,任何过程都不能放松,做到规范化、细分化和个性化。要规范管理制度,要做到合同条款本身内容详细、完善,做好可能发生问题的处理措施,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6篇

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顺粮食流通的运行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务院最近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依法从事的粮食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同时规定,要进一步转换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粮食价格一般情况下由市场供求形成。要在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发展和规范各种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充分发挥非国有粮食企业在搞活流通、保障市场供应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粮食市场的责任。各地工商、质检、卫生、价格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协同配合,共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工作。要抓紧建立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依法做好入市收购资格的审核工作,既要坚持多渠道经营,又要严格资质标准。加强对粮食购销企业的服务和监管,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引导他们合法经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查处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质检、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加工和销售的质量卫生管理,保护粮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由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中国证监会、农业部、中国农发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等部门组成的“进一步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和规范管理”课题组日前已经完成了市场调研工作并形成了专题报告及政策建议,如果不出意外,我国粮食市场将迎来大的开放格局。

重中之重的粮食市场,对于我国粮食战略和开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培育大型的粮食市场,以调节我国粮食的供求和价格便成了首要的任务。

1、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1名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0年10月12日建立的我国第一家规范化、全国性的粮食批发市场,由国家粮食局和河南省政府共同领导。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向,坚持规范化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规范交易行为、理顺流通渠道、合理配置粮食资源、形成全国粮食交易指导价格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创建了我国规范化批发市场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郑州价格”;由现货到期货,创立了期现结合的“郑州模式”;由传统到网络,开辟了场内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的新渠道,实现了粮食贸易方式的一场革命。

以“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为粮食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宗旨,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多次成功组织中央储备粮竞价交易活动,为储备粮的吞吐轮换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率、低成本运作的新途径;定期举办全国性粮食交易会、不同规模的洽谈会和组织日常协商交易,促进了粮食流通,为粮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完善的市场服务。

2、中国天津粮油批发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2名

中国天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一号。是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粮食储备局共同组建,天津市粮食局具体承办的国家级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交易大厅能容纳200多个客商同时进行交易。

天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组织粮油现货交易。市场现有会员62个,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994年11月18日开业至今,共成交粮油91.27万吨、成交额15.61亿元。市场与天津汇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金良远程期货交易部,开展期货业务。

市场高水平、高起点、在交易行为上率先实现了“三化”:竞价电子化、合同管理微机化、信息传送网络化;同时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灵活的交易方式吸引会员进行交易,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搞活流通的积极作用。

3、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3名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首家实现粮食竞价交易过程全电子化管理的交易市场,是广东省政府重点建设的5家中高级批发市场之一。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粮食调控难度很大,现在正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交易中心的建成,可以促进广东省粮食市场体系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场价格,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利于规范粮食交易行业,是广东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新生事物。交易中心将成为广东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平台。

坐落于天河财富广场的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是在广东华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大形成的,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高级粮食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建筑面积3510平方米,设有竞价交易厅、样品展示区、交易会商务区等服务设施;交易厅面积600平方米,设418个座位,208个电脑交易终端。该交易系统具备场内竞价和网上竞价功能,实现交易会员档案、资金周转、交易监控、实物交割、数据统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交易系统电脑应价终端具备实时信息查询和量价分析功能,为交易商的临场决策提供便利,是国内首创,不仅使交易安全、高效,而且避免了交易商之间互相串通的可能。交易中心以现货为依托,以期货为方向。

4、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4名

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成立4年来,共完成交易量1084万吨,交易额超百亿元人民币,成为大连粮食产业的龙头,并使得大连成为我国东北最大的粮食集散地。现在,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的会员已从建立之初的69户发展到386户,交易量和交易额都居全国众多现货交易市场第一位。

4年来,大连成功举办了“中央储备小麦竞价交易会”、“辽宁省陈化粮竞价交易会”等十一次大型粮食交易会,总交易量610万吨,成交金额56.3亿元,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运输、仓储、金融、商贸及相关产业起到了拉动作用。

大连与内蒙古地区合作进行商品贸易粮竞价交易,开辟了国内商品粮进场进行公开竞价交易的先河。此外,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反馈体系,4年来,收集和国内外现货和期货信息达1000万字,还通过建立信息网站的形式,实现国内、国际信息接轨,努力扩大交易功能和信息功能。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大连是东北最南端的港口城市,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深水良港,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其成为东北最大粮食集散地的有利条件。

5、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5名

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是1995年4月3日经国内贸易部批准,由原湖北省粮食批发市场扩建而成的规范化全国性粮食中心批发市场,是华中地区的粮油商品交易中心,是全民所有制非营利事业法人,接受由国家粮食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及指定的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市场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管理。

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实行会员制,设有500个会员席位。奉行公开、公平、公正、合法竞争的交易原则,立足华中,面向全国,组织粮油商品现货批发交易。交易品种为稻谷(大米)、小麦(面粉)、玉米、大豆、菜籽油(菜籽)、大豆油及各种杂粮、粮食复制品和其它油脂、油料等大宗农产品。交易方式采取协商交易、竞价交易、组合交易、场际交易、贸易洽谈会和接受委托对国家储备粮进行吞吐调节等,并使用统一格式的规范化合同。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剂供求、稳定市场、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下设综合部、财务结算部、信息开发部、管理部、交易部、工程投资部和实业开发部等七个职能部门,负责整个市场的运行和管理。并成立湖北粮食经纪行,建立了稳定的经纪人网络,进行粮油商品交易的中介服务。华粮市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制定《市场章程》和《交易规则》,组织、服务、监督交易活动,能保障场内交易的顺利进行和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梅苑小区120栋,有现代化的交易大厅和办公楼房,配置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微机终端和现代化通讯设施。积极致力于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拥有专业网站―“华中粮网”,可为场内客户交易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

湖北武汉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大米市场。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和三峡工程的竣工,更使湖北武汉处在长江流域中首尾衔接、南北相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关键位置。

6、成都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6名

成都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是成都市政府批准建立的成都市唯一一家大型粮食专业批发市场。成都作为我国西南(云、贵、川、藏、重庆)最主要的一个中心城市和销粮区,目前尚缺乏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规范的大型粮食专业批发市场。成都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起点高、规模大、配套设施完善。其目的就是要建成西地区的粮食调剂中心,成为政府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基地,起着对社会用粮进行指导,保证粮食供给,调剂市场粮食价格,调剂粮食品种的作用。

市场占地260余亩,1000多米的铁路专用线贯穿市场南北,整个市场的建设资金投入将逐步达到一亿元人民币以上。该市场立足成都,面向全川,辐射整个大西南,并与郑州、大连等全国各大粮食市场联网。全新电子化粮食贸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将成为未来现货、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贸易形式,高效、规范、优质、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将成为联系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金色纽带。

成都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具有以下优势:成都作为四川首府,人口1000万,市区人口超过300万,粮食需求水平和结构在全国处于前列。同时许多大型饲料、酿造、制药、食品等耗粮性企业云集于此。作为西南重心和西部龙头的成都,随着本世纪中西部开发的深入,必将为广大客商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川虽为产粮大省,但粮食生产仍满足不了本省及周边地区地需求,粮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建立粮食流通新体制的政策为粮食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律依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和成华区人民政府将根据中央精神给予成都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在税收、工商等有关管理费用及服务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7、甘肃省粮油批发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7名

甘肃省粮油批发市场是全省粮食交易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负责全省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和采购工作,承办其他大宗粮油贸易交易活动。批发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规范交易行为、理顺流通渠道、合理配置粮食资源、形成市场价格、降低粮食流通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累计交易粮油812930.36 吨,交易额7.75亿元。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期货交易、电子商务等多种交易形式,是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之一。

甘肃省粮油批发市场下属甘肃省粮油批发中心和甘肃名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两个法人单位。批发中心是粮食购销企业,有粮油仓库等储备和经营设施,年经营量2.5万吨。

甘肃名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原甘肃省锦华商贸公司、锦良贸易中心、锦辉大厦3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的经济实体,经营范围涉及商业、饮食、娱乐、房产租赁等多种行业。公司以效益为中心,调整经营结构,改善资本运营管理,采取租赁经营、招商引资、多元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本的最大收益。

8、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8名

由安徽省粮食局主办的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于9月20日迁往新址。新成立的粮食批发市场管委会,将负责开展粮食交易市场的监管服务工作。

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原在省粮食局院内,是省级区域性市场,2002年被国家粮食局确定为重点联系批发交易市场。2003年以来共举办了十二次交易会,其中竞价销售陈化粮四批、库存商品老粮四批、储备粮轮换一批、企业自有商品粮三批,成交总量225.5万吨,成交总金额24.5亿元。

为把安徽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建成大型区域性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建设,安徽省粮食局将新安国际大酒店注销,恢复粮食大厦的原有功能,改建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新交易市场组织机构和功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设有粮油交易、电子商务、履约协调、资金结算、客户服务、粮油信息和样品展示7个中心。

9、福州粮食批发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9名

福州粮食批发市场是1992年开办的大型粮食现货批发市场。位于连江路北段,紧邻铁路货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福州地区经营商粮食交易的黄金地段和最佳场所。

福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办以来,商家云集、生产兴隆,促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市场占地总面积达81亩,由粮食中心市场和大米专业批发市场组成。场内设有开间式店面、仓库、停车场、地磅和生活服务区等。

福州粮食批发市场经营的品种包括,稻谷、大米、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食油、麦皮、次粉、豆饼饲料及进口的鱼粉、骨粉、饲料添加剂等。现驻场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达400多家;进场交易的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超过1000家。经营方式以现货批发交易为主,中长期合同为辅。

福州粮食批发市场曾位列全国最大的50个农副产品市场第六位;对全市的粮食需求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1997年粮食年交量达128万吨,年成交金额达21.8亿元,场内粮食60%在福州本地区销售,另有40%中转辐射周边地区,已成为福州地区粮食的主要中转集散地。

该市场管理规范,工商、粮食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驻场管理,市场开办以来,先后获得过93年全国百强市场、福建省文明市场等荣誉称号,年年被评为福州市文明市场。

10、辽宁沈阳粮食批发市场

市场规模:

知名度:

成交额:

综合排名:第1名

沈阳粮食批发市场是沈阳市政府十大市场重点项目,被评为文明市场、放心市场、是沈阳市主副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基地,是东北优质米的集散地,是全国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友好单位年会的发起单位,是中国粮食贸易网的重要网员单位。市场以吸引名优新特服务沈城,敞开辽宁粮食大门辐射全国为宗旨。市场现有场地4万平方米,仓容3万吨,标准档口300个,储油罐12座,3500吨仓库4座,经营品牌360个,年经营量3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