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25:27
导语:在建筑能效可视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应用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1构建沟通平台
BIM技术在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中能够解决二维设计图纸中专业化过强的问题。一般而言在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前,对于立面、剖面、平面等都难以明确,因此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管理层往往也只能通过管理途径进行管理,对于工程的了解则往往比较片面。而使用建筑信息模型,工程的设计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三维的立体模型能够通过肉眼察觉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而言也能够增强对工程的认识,通过模型可以生成效果图以及报表,在设计及建造和投运过程中,也能够在可视化状态下展开沟通以及决策,能够明确问题、提升沟通1效.2率实。现事前协同
其次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业主因为各自接口问题市场发生冲突,进而召开接口协调及配合会议,寻找接口问题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一次作出补救。此类的现象发生较为频繁,BIM平台构建完成之后便能达成事前处理,对接口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映,从而实现实施前解决问题。最为典型的就是装饰施工项目中的管线施工,通过BIM模型的碰撞检查程序就能对管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因为改善之后可能会造成其他影响,一般问题改善后还会再次进行碰撞检查,不断的对管线布置优化,以此在工程实施之前编制好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为整体工会才能效益实现亦有积极作用。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
2.1场地分析
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场地信息对于建筑整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若是不经过有效的分析整理回到施工过程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场地的地貌、地质、地形以及实际现状和交通等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往施工场地分析的过程中有较多的问题,现场分析时对于定性分析过于重视,而在定量分析则较为忽略。使用BIM技术与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将BIM和定位系统融合,对整体施工场地进行模拟,进而得到场地物理数据,通过对物理数据的处理为施工现场规划与设计提供可靠数据2。.2建筑设计
我国以往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使用二维设计方式来表达设计意图。而使用BIM技术能够实现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也即是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构建,设计也能实现可视化,对于设计效果的表达亦能更加直观。这一类的可视化模型初步构建完成之后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物旋转等方式来实现空间效果的探查,并通过修改数据等方式来实现细部设计的优化。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导致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任务也逐渐繁重,就算是建立模型也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使用二维图纸设计方式不仅缺乏直观效果,同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也无法探讨,有完整的、系统的设计表达成为设计师们共同的愿求,而BIM能够实现这一诉求,并且远不止于此。
二维图纸设计中,每一张图纸都是一个子项目单元,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子项目单元的数量,方案设计之初由设计师绘制相应的平面图,之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剖面图及立面图的绘制,跟随建筑设计项目阶段的迁延,一旦出现不合理需要修改的部分,那么从修改的那一部分至目前阶段的图纸可能都需要进行修改,并重新进行图纸绘制。这使得工程图纸设计工作的工期严重被延误,然而这些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划分为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步骤。使用BIM技术在设计过程中,修改某一部分时能够实现自动改变,同时能够提供给客户建筑任意视图,比如平面图及剖面图及大样图等。在图纸的设计工作得到有效简化后,图纸设计的效率能够有效提升,能够推动整体工程的进程。
另一方面,设计工作中业主变更诉求相对较为多,这是传统设计中最为耗时的部分,不同于某一不合理部分的小篇幅修改,客户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往往是复杂且多样化的,相对复杂且不具体化的要求,应用BIM能够快速推进这一要求的发展,使得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设计工期不会大幅延长。这也是上文所说的自动修改,因为数字化模型提取的数据是从同一数据库中进行的,因此,设计师只要不是推翻某一部分设计,而是进行设计变更都能实时进行整体的调整及更新。综合而言,BIM在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中不仅能够实现设计效率化,更能实现高质量目标。
2.3施工及投运管理
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中,BIM技术可以为施工工艺选择及施工工序设计提供支撑,一般而言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BIM技术能够实现精准化的目标。以往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工程设计问题,往往会导致施工变更一类的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施工设计与实际状况不能实现统一,在工程设计合理、精确的情况下,施工管理也减轻了较大压力。施工管理中的进度管理也是较为关键的部分,通过BIM施工安装模块以及编辑器的管理能够实现施工进度查询及调整,能够为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提供刻度,完善施工进度管理。
3结语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人们对于住房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成为建筑工程难度较大的部分,不论是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在后期的投运管理。本文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进行了分析,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管理;分析和探究
一、引言
自从CAD技术的研发以来,虽然CAD技术彻底将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中解放了出来,实现了工程设计领域的第一次信息革命,但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CAD逐渐呈现出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在CAD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BIM技术。通过近些年来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并受到城镇化进程和众多大型复杂的建筑的市场需求,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要求的影响,促使BIM技术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和重视。根据预测,BIM或将引领建筑业的又一次信息革命。为此,本文主要根据
二、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
IM-建筑信息模型(Bu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在参考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建筑模型的。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数字信息化模型,主要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等方面,能够起到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提高工程效率,规避风险的重要作用。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主要包括建筑物信息模型、建筑工程管理行为模型两种。通过结合建筑物信息模型和建筑物工程管理行为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并利用BIM技术进行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不但能够直观地发现实际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提前处理。同时,还能够作为后期施工的可行性指导,为施工单位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人员、材料的合理配置。
三、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主要特征
通常情况下,BIM-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化、模拟化、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主要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一)可视化设计
能够借助三维的形式传递设计理念,在建筑物施工前通过电脑搭建出建筑信息模型,既方便了与业主和参建方的沟通,又能够尽量减少因设计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误差而造成工程损失。
(二)多专业协同设计
一般建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参建方多达数十家。若采用传统的纸质图纸传递信息,可能造成同个概念多种理解,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信息传递断链。此时,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协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各参建方能够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交互设计,及时参考并调整设计方案,保障了工作的高效率。
(三)模型性
即可实时的提取其中的信息,这其中的工程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工程量提取方面,BIM模型相对于二维图纸更具时效性、高精度。另外,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随时随着设计方案的不断深化而作出调整和更新工程量,有助于项目成本的管理。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并在后期运营阶段通过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帮助施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
(四)优化性
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
(五)可出图性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图纸。
三、对建筑信息模型管理、建筑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论的思考
对于工程的各参建方来说,减少错误不但能够降低不必要的施工成本,而且也有助于减少建造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在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部通过大力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和技术,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做好机电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管理、走专业化、现代化的项目管理道路,实现机电项目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电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用专业知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解决在机电工程项目设计、采购、监造、安装施工、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各阶段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限定的资源使用范围内、在规定的期限内,建成实现质量目标的工程实体,并交付使用。
鉴于目前的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缺乏创新和全面的体统管理,不能将新技术、新工艺的现代化技术应用于管理中去,管理封闭落后,缺乏交流与总结,不愿意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另外,机电工程项目管理重视的是预期结果及其为实现这个结果而形成的整个过程。
四、职责需求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从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城乡人民的环境系统带来了严重影响,包括城镇急剧扩充导致耕地锐减、乡村工业化的无序发展、大气水质污染、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退化、水荒逼近、沙尘暴侵袭及温室效应等,给城乡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机。为此,建设符合低能耗、高能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型建筑理念孕育而生。
绿色环保型建筑具有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等特点,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和标志,是人类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环境的明智的选择。
首先,建筑设计人员要有环境保护意识,要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和表达。另外,绿色环保型建筑一方面要体现建筑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就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宏观政策环境和相应的制度调整上,彻底放弃扭曲自然资源的不可用尽性,要求政府尽快推进市场机制的建立,以使反映资源短缺程序的市场价格的诱导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求政府运用经济、法律以及技术上的手段进行环境产权的界定,强化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度化、法制化。
此外,还需要重塑市民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取得市民的认同与理解。在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中重塑人,必须突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应当使经济发展与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保持恰当的匹配关系,使精神文化的事业体现理想性与现实性,为可持续发展及环保型建筑的启动立德,我们必须建构一种能够与可持续发展特征和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的道德文化体系,对传统道德文化做出批判性的继承和创造性的转化,从而建设持续而美丽的精神和物质家园。
由此可见,绿色环保型建筑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得产物,环保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保护自己的赖以生存环境的明智的选择。因此,我们每一位建筑师,在做建筑设计时,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要有意识的保护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设计方法上力求做到自然与人的协调,为共同的发展创造出优美和谐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张卫,王川.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集成化设计[D].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3).
关键词:水泥行业;节能降耗;能效管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4-007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4.039
水泥是我国主要高耗能行业之一,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在水泥企业中能耗成本占生产成本近40%~7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目前仍普遍高15%~20%。主要存在的问题为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改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能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等“两化”水平低,能效分析手段不够丰富,能效管理平台与节能改造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融合。因此需要一个能够针对水泥行业的、能够涵盖能效管理全方位的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 能效管理方案综述
本方案立足于水泥行业能效管理现状,通过添加或优化煤、电、油的能源数据采集及监控子系统,实现从厂区、水泥生产线、生产工艺到磨主电机等高能耗设备的四级能耗监控,达到能耗过程的透明化、可视化;在监控系统之上添加专业的基于大数据的能效管理及分析平台,用于实现能效大数据的全面分析与管理,建立能够反映具体能效水平的能耗指标评价体系,旨在解决目前企业能效管理方面存在数据实时性不高、能源管控不到位、能源优化调度不完善、能效管理与分析不深入、系统功能单一等问题,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根据能效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做支撑进行有效的能源优化及更切合实际的节能改造,最终形成一个如良性且闭环的能效管理体系,使企业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2 能效管理方案实现
该方案的整体功能由数据采集及控制层、能效监控层、能效数据分析层三部分来实现。
2.1 数据采集及控制层
2.1.1 数据采集部分。用于对能效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的采集,包括原料破碎、生料制备、熟料锻烧、水泥制成等生产工序类的相关工艺参数以及包括生活区、厂房等耗能对象的能源类相关参数。概括为以下三类:
工艺参数类:包括各主要工序环节的温度、压力、湿度、含尘浓度、气体成分等,如窑尾预热器一级旋风筒出口含尘浓度和气体成分在线检测、窑头窑尾余热利用温度和气体流量在线监测、回转窑温度在线监测、水泥磨内温度和湿度在线监测、磨辊温度在线监测等。
质量参数类:包括各类原燃料成分、生料成分的检测。石灰石等各主要原料的成分检测、生料分析、煤质分析等。
能源使用类:包括煤、电、水、气的计量,此部分作为能效管理系统最重要的采集内容,范围覆盖厂区、水泥生产线、各工序和重点能耗设备的四级能耗计量。其中电量的采集在能源类占的比重最大,计量点分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的计量内容:
第一,供配电系统。包括总降站及各生产线电力室的进线、重要出线、馈线且含低压侧损耗部分,实现区域用电、产品线用电、工序用电及设备端用电的四级监控。从原料破碎、“两磨一烧”到包装发运的每一个工艺环节以及从石灰石破碎机,循环风机、磨主电机到熟料皮带机等每一个高耗能生产设备,都做到逐级有序的计量与监测。主要监测数据包括电度量、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数等参数。对于重要负荷会添加电能质量监测仪进行电能质量监视,可以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并对供电设备遥信信号、报警信号进行采集,实现设备运行的透明化。
第二,空调系统。对水泥厂空调站的锅炉、泵、冷却塔、空调等高耗能设备进行电度量及设备运行状态的采集,做到实时监控,并采集电机的电流、电压、功率、谐波等数据,分析电机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及时改善电机的运行状态。
第三,压缩空气。采集空压机设备的电度量、报警信息及设备运行状态,对空压机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能够控制电机的启停,采集电机的电流、电压、功率、谐波等数据,分析电机的运行的情况是否正常,及时改善电机的运行状态。
2.1.2 智能控制及能效优化部分。增加智能总控单元、就地显示单元、变频调速单元、电能质量提升单元、余热利用等成套设备,并与上层能效监控及分析系统相结合,通过对影响用能负荷参数的自动采集、传输、存储、汇总和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供能系统的运行,实现智能起停机、负荷分配、按需供能、提升供能质量、设备运行调节、余热发电等功能,并最终达到用能优化、降低能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实现模块:
第一,供配电系统。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高压电机,比如原料磨的循环风机、磨主电机等,根据设备的负荷变化及运行工况进行变频改造,提升用电效率,并关注低压侧的电机的负载情况,低压变频改造价格低、投资回收期短且节能效果明显,应优先考虑。
第二,电能质量提升。部分10kV高压设备如水泥磨、破碎机的冲击负荷高,电压波动范围大,应采用响应时间较快的无功补偿装置,做到无功补偿动态响应,改善厂内电能质量,提高功率因数。并覆盖低压侧变压器与用电设备的无功补偿,尽量做到就地补偿,做好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实时监控工作,减少电能损耗。
第三,智能控制。采用智能控制单元PLC+人机界面的控制技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自动设置设备开机时间,并进行动态调节动力设备的输出,保证空调系统等随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减少设备机械损耗,减少维护量,延长系统寿命。
2.2 能效监控层
能效监控中心作为整个方案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由能源流监控工作站、生产工艺流监控工作站、供配电监控工作站、动力系统监控工作站、建筑能耗监控工作站等多个分项分类的能源监控工作站以及工业库、服务器、大屏幕系统等基础设施组成。通过对生产运行各个环节的能源介质(包括电、煤、水、汽等)的采集、存储、统计,能够在线监测整个企业的生产能耗动态过程,实现能源消耗过程的透明化、可视化,并通过总控单元和监控系统的逻辑控制功能对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调节和过程控制,最终实现能源监控运行的信息化、智能化。
2.3 能效数据分析层
能效数据分析层是在能效监控层之上,根据水泥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应用场景,为了满足该行业不同用户的客制化需求,采用了分层组件式软件架构模式,专门服务于能效大数据分析和能效管理的Portal平台。
能效分析系统用于对能效监控系统所采集的各种能效数据进行全面的更深层次的多维度分析,掌握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通过多种类比找出企业用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查清企业节能潜力。通过制定能源计划、能源实绩管理、产品单耗管理、能源成本管理、对标管理、能效分析等功能,建立企业的用能考核管理体系,并服务于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项目,为企业相关的节能项目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形成一个闭环的能效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持续改善企业用能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附加值。
3 能效管理方案应用
四川某大型水泥厂拥有三条日产5000吨的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年产水泥600万吨,该厂是典型的用能大户,煤、电、水的费用合计占总成本的70%,能效管理很粗放,只具备较完善的一级计量,二级和三级计量都有很大的补充空间,且没有专门的能效管理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能耗监控和数据分析,不能为企业的节能改造和实施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因此该企业所具备的节能空间和技改方案并没有最终的确认和执行。
基于此,采用上述的水泥行业能效管理方案,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涵盖能源采集、控制、监控及能效分析于一体的能效监控分析平台,满足该企业能效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能够实现多维度的能效分析及能效闭环管理功能。然后通过能效管理系统提供的精细化的数据支撑和能效分析结果,再与其他能源诊断技术相结合,确认该企业主要的能耗问题表现在变压器负载率不高、窑尾高温风机和窑头排风机负载率较低、磨机风机未处于经济运行状态、部分高压风机(如原料磨的循环风机)未进行变频改造、电能质量低、低压侧损耗高等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配电变压器的淘汰更新、高效电动机的更换、电动机变频改造、建立平衡与优化分析系统、优化相关水泥生产控制系统、添加无功补偿系统等一系列节能改造措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节能效果。表1为其中的第3号生产线经过节能改造措施后一年所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4 结语
关键词:建造师;继续教育;执业能力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 constructor, the essential way of the management level,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division,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rom two skill requirements and responsibilities dema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education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divis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divis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工程建设的商业价值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建造师应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应努力建设一个更安全、高效、健康、经济、环保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近些年来,智能建筑大量涌现,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冲击,建造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绿色方法进行施工,同时应该整合相应的管理理念与技能达成相应的管理目标。
2、建造师的综合能力需求
2、1技能需求
CAD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建筑师、工程师们从繁重的手工绘图中解放了出来,这使得工程设计领域达到了第一次信息革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仅仅CAD技术已经难以人们的要求,BIM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近几年来,BIM技术在建筑业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要求增加了人民对于建筑品质的要求,BIM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又一次信息革命。
BIM-建筑信息模的依据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并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同时可以在建筑设计、建造以及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减少建设风险。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以及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应用能够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是建筑信息化的大趋势。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直至建筑生命周期的终结整个过程中,能够将各种信息整合于相应的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能够有效推动设计团队、施工单位、建筑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的协同工作,进而推动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可视化设计.BIM以三维信息模型作为设计依托,在方案策划、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过程阶段,通过三维形式传递设计理念,实现了业主和参与各方的良好沟通。这样在施工之前,已经在电脑中构建出三维模型在大楼施工之前在电脑中虚拟的搭建出来,尽量,减少了由于信息传递过程的误差。
2、多专业协同设计,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与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单位多达十多家,在以前建筑施工过程中以纸质图纸作为信息传递工具,那样各方都会对图纸有着不同的理解,难免会造成信息传递的断链。而BIM技术使各方能够在同一工作平台上进行交互设计,同时及时参考对方的设计成果进行方案调整,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
3、模型性,可以实时提取相应的设计信息。在工程量提取方面,BIM模型相对二维图纸的优势在于其有着更好的时效性和高精度。此外,在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或施工过程中,建筑模型得到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随着设计方案的深化、规范,BIM模型的工程量也不断得到更新,有助于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例如:紧急疏散模拟、节能模拟、热能传导模拟、日照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过程中可以应用到BIM技术的4D模拟,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实际施工的模拟,有效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而BIM技术5D模拟则可以实现成本控制;在后期运营阶段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
4、优化性: BIM模型为各方提供了丰富的建筑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以及规则信息,同时还提供了一些特殊情况下,建筑物相应信息的变化,BIM及与其各种配套优化工具能够有效对复杂项目进行控制、优化。
5、可出图性:BIM技术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还可以出图纸:
2、2管理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部通过花费大量的力气来推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促使我国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进行接轨。在信息化不断推动的今天,我们应有效利用现代高科技和技术,充分发挥各方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管理工作,走专业化、现代化的项目管理道路,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造师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有效利用专业知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解决在设计、采购、施工、监造、调试、竣工验收以及回访保修各阶段中的问题,在有限的资源使用范围以及工作期限内,满足相应的质量目标,及时进行交付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科技含量也不断增大,同时业主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项目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呈现出国际化、集成化、信息化的趋势。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普遍缺乏创新和全面的体统管理,难以将新技术、新工艺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中,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项目管理理念。
因此,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有效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从而建立一项较为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对工程的有效控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样从而有效实现相应的项目管理目标。
2、3责任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高速推进期,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而建造师的主要担任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经理或其他相关施工管理工作,加强建造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是保证城市化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行业,有助于建筑业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有助于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对于企业,可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个人,可以提高职业人员责任心,也有助于建造师自身健康发展。
2.3.1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这种趋势也对城乡的环境系统产生了影响作用。城镇急剧扩充造成了耕地面积急速锐减,乡村工业化的无序发展,大气水质污染严重、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退化,沙尘暴侵袭及温室效应。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城乡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上述问题,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建造师应努力建造具有低能耗、高能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建筑。
2.3.2遵守职业道德
建筑业施工过程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环节较多、隐蔽性较强的特点,建造师作为管理、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分包以及工程采购等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工程款结算以及工程验收环节,建造师应严格遵守其职业道德规范,切实维护企业的利益。
2.3.3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筑业的发展和完善应以建筑业法律法律环境的建设和完善为基础,即所谓的“依法制国”,这是由建筑业行业特点所决定。国家以及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了对于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同时加大了对违约现象的处罚力度,例如《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紧急通知》,《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有效规范了建造师的职业道德。
建造师作为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要及时学习相关的专业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促使个人职业健康发展。
3、结束语
建造师继续教育能够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国际化,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建造师的创新技能,及时更新知识,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建造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够促进行业的健康,充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利人;;关于道德建设在工程技术的价值体现[J];价值工程;2012年15期
2 齐建生;;注册建造师与执业责任保险制度[J];中国考试;2006年01期
关键词:能源监管平台;硬件选型;软件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78-02
校园能源监管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数据统计分析公示。系统支持在线监测、数据比对、能耗统计审计分析、能耗预测、指标定额、专家诊断等功能。综合节能监管平台既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建筑高能耗环节以及照明、空调等系统的故障和不合理的运行方式,为节能诊断分析及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用户提供能耗数据和指标公示、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节能效果定量化,节能管理指标化目标,可在树立校园节能环保风尚,促进行为节能、形成绿色校园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 系统硬件选型
1.1 数据采集器选型
数据采集器是整个系统中间层(数据转换层)的主要设备,它负责上层与底层的数据交换,应该具备一定的数据存储、类型转换、通信接口形式,同时还要满足实时性、可靠性、冗余性和强大的抗电磁干扰特性,并兼顾外界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的要求。总结为以下几个技术要领:
①必须满足《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对数据采集器的要求;②必须支持多种类型的计量装置或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支持符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要求的电能表(含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水表、热(冷)量表。③采集器下行采用Rs_485通信接口与终端电表通讯,上行可选用TCP/IP\Rs_485、电力线载波或无线与集中器进行数据传输。智能网关下行采用Rs_485通信接口与终端水/电表通讯,上行传输方式支持Ethernet/RS485,与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远程传输。通信规约符合DL/T645-1997和DL/T645-2007标准。④支持不少于对192个数据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⑤工作电压范围154~26 5VAC(420 V电压下可耐受4 h)。⑥规定温度范围-25~+60 ℃(极限温度范围:-40~+70 ℃)。⑦相对湿度≤85%(极限湿度:95%)。⑧设计寿命≥10 a。
1.2 三相电能表的选型
三相电能表是属于底层的直接数据采集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用电设备的电能数据采集和电能质量分析,在该设备中,我们考虑到监管平台应有“监控”的功能,故配置了继电器模块,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一定的控制,如开或关等操作。具体而言,它应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技术指标。
1.2.1 双向计量
精确计量正向/反向两个方向功率。
1.2.2 液晶显示
采用液晶显示用电量,可显示有功用电量,可显示无功用电量。
①通讯功能:采用 RS485 通信方式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监控。②具备日电度统计、整点抄表、数据恢复功能。③高可靠、低功耗、长寿命、高精度、小体积。④抗磁干扰能力强。⑤高温高湿环境保证计量精度。
1.2.3 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
①准确度等级:1级;②额定电压3×220/380 V;③额定频率:45~65 Hz;④电压 参比电压Un=3×220/380 V,工作电压范围为220 VAC ±20%。⑤电流:3×1.5(6) A;3×10(40) A ,3× 20(80) A。⑥电压线路功耗:在参比电压、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压线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不超过0.5 W,5 VA。⑦起动:在参比电压,参比频率及功率因数为COSφ=1.0的条件下,负载电流为4‰ Ib时,电能表能连续计量电能(直接接入为4‰参比电流,互感器接入为2‰参比电流)。⑧潜动:电能表具有逻辑防潜动电路,当电压回路加115%的参比电压,电流回路断开时,没有电能脉冲输出。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20~+55 ℃;⑩极限工作温度:-40~+70 ℃;工作相对湿度:
1.3 单相电能表的选型
单相电能表也是底层的设备运行基本参数采集的关键设备之一,它选型的技术要求和三相电能表基本是一致的,具体要求如下。
1.3.1 主要功能
①液晶显示:采用液晶显示用电量,可显示有功用电量,可显示无功用电量。②通讯功能:采用 RS485 通信方式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监控。③具备日电度统计、整点抄表、数据恢复功能。④超限保护功能。⑤高可靠、低功耗、长寿命、高精度、小体积⑥抗磁干扰能力强⑦高温高湿环境保证计量精度⑧具有远程开关功能。
1.3.2 主要技术参数
在参比电压、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表单相电压线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最低可达0.4 W,0.6 VA。
1.3.3 工作电压范围
l66~264 VAC(420 VAC电压下可耐受4 h)。
1.3.4 规定温度范围和相对湿度
规定温度范围:-25~+60 ℃(极限温度范围:-40~+80 ℃)。
相对湿度:①≤85%;极限工作相对湿度:95%;②设计寿命≥10a。
2 软件设计要求
软件设计是整个系统中设计难度最大的一部分,涉及到数据服务器应用开发,客户端监管平台应用开发等,需要开发者懂得基于C/S和B/S构架的应用程序开发。限于篇幅,我们只在这里介绍校园用电监控子系统的设计的技术要求。此子系统包括基于电表数据集抄子系统、供电监管数据维护子系统、Web供电监管系统。
①电表数据集抄子系统:选用带有远传数据接口,且内置标准的专用通信协议智能电子电能表,采用C/S结构的系统远程集抄电表用能数据和工况数据。②供电监管数据维护子系统采用C/S结构,实现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和基础业务数据的维护管理。③供电监管系统为系统应用的主要模块,采用B/S结构,包含服务层和客户端层,是系统面向用户,实现能耗监控各项功能目标的主要部分,其功能要求如下。
2.1 供电设施地理信息可视化管理
供电设施地理信息管理功能要求系统采用地理信息平台,通过地理信息平台,直观地展示用能建筑、电表、电缆、变压器等电力系统设施,并提供空间分析和查询以及拓扑分析功能,实现能耗实时监管的可视化管理。
2.2 电能实时监管
监测全校各个部门、各个小区、各个建筑的电能状况。其中包括:电表在线状况、当天或当月的用电状况、电表的基本属性、用电预警记录、电表维修记录等。可以查看各个表具的至少72 h用电柱状图,并能清晰区分工作时段和休息时段。曲线显示负载趋势。
2.3 建筑用电
①建筑用电明细:该模块按照建筑来查询每个房间的起始示数、终止示数、用电性质、通讯时间等具体参数,用户可以将查询数据导出并打印。
②建筑用电统计:该模块按建筑查询的各用电情况,主要分为用电年度台账、用电月度台账、用电年度汇总、用电月度汇总、用电逐月度汇总等。实行功能操作时,根据所选条件,能显示结果,便于用户统计。
③建筑用电分析:该模块可按建筑查询用电状况,主要可按建筑比较、建筑逐日、建筑逐月、用电性质、用电分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能显示相应图表,便于用户直观分析用电情况。
2.4 部门用电
①部门用电明细:该模块按照部门来查询每个房间的起始示数、终止示数、用电性质、通讯时间等具体参数,用户可以将查询数据导出并打印。
②部门用电统计:该模块按部门查询各部门的用电情况,主要分为用电年度台账、用电月度台账、用电年度汇总、用电月度汇总、用电逐月度汇总等。实行功能操作时,根据所选条件,能显示结果,便于用户统计。③部门用电分析:该模块可按部门查询用电状况,主要可按部门比较、部门逐日、部门逐月、用电性质、用电分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能显示相应图表,便于用户直观分析用电情况。
2.5 电能定额管理
①电能定额一览:查询已分配的定额状况及当期定额使用状况和信息。②定额配置灵活:可以通过根据历史用电记录按比例设置本期定额、可以通过上期定额设置定额,可以其它的定额配置本单位用电定额等,实现定额的灵活配置。③定额使用明细:以曲线的方式显示剩余定额量、已使用定额量、上一年全年使用电费,并统计出定额的同比增幅和环比增幅。
2.6 用电节能监管预警
当表计用电信息违反规定约定的时候发送用电预警,以桌面推送的方式或其它方式提醒在线用户查看异常。
2.7 综合信息预览
①能耗结构划分:以堆栈图或其它图表的方式展示各类、各项、各工作时段电耗使用比例,并统计出同比增幅和环比增幅。②展示校园当前用电整体概况、其中包括实时电表在线分布、本年部门用电排名、本年用电分项分布、本年用电性质分布等。
2.8 其他系统需要的功能
日志管理;客户端功能、自动更新功能;数据维护功能;故障报警、故障恢复功能;定期用电数据短信播报功能等其他系统运行基本功能。
2.9 系统其它必需的功能
本部分为系统运行所必需的功能。
3 结 语
我国大学数量近2 000余所,在校生人数达2 3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4.4%,消费着社会总能耗的8%,大学生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生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最好这个平台的研发工作,对企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6.
据统计,我国400亿m2的既有建筑中有99%为高能耗建筑,同时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m2,其中仍然有95%为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1]。针对我国建筑数量多、能耗高的现状,发展节能建筑迫在眉睫。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方案决策阶段对建筑性能的影响高达50.2%,设计阶段也达到48.3%,而施工和使用阶段则仅为0.7%和0.8%[2]。因此在前期做好节能设计可对建筑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2D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即待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由建筑师进行相应的节能计算与分析;另一种是基于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建筑节能设计,即通过创建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以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与优化。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已经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在工程实践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然而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现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开发或应用,且与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方式的差异鲜有研究。为了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地认识这种新技术,也为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比较两种建筑节能设计方式,探索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势及其发展瓶颈,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
BIM是以3D设计为基础、以数字信息为载体,将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高度集成在一个建筑模型中,以便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供各参与方使用[3]。这种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包括建筑的几何形态信息(如材质、构造、尺寸等),还包括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强度、性能、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等),并且所有的数据具有连续、及时、可靠和一致的特点[4]。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先采用BIM核心建模软件,通过建立工作集的方式对建筑、结构、暖通、电气和给排水等专业进行协同设计。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每一阶段,依据图纸设计的不同深度,将建筑模型直接导入相应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模拟数据包括能耗、舒适度,以及相应的经济性指标等。然后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建筑各专业的优化设计。每一阶段逐步推进,直到施工图设计完成为止,如图1所示。
3两种设计方式的对比
3.1设计效果的对比
3.1.1协同设计2D模式的建筑设计因缺乏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设计师之间沟通协调困难,同时也难以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另外,建筑节能设计包括建筑和设备两个专业,分专业独立设计会导致设备工程师需要重复输入建筑数据后才能进行能耗分析,无法实现节能建筑的全过程、集成化和精细化的设计与评价[5]。基于BIM的建筑各专业设计,不仅可以通过建立工作集的方式在本地进行各专业间信息的同步更新与交换,还可以采用基于云计算的BIM技术,实现跨区域和跨单位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6]。这种多专业的协同设计会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避免因设计错误导致施工阶段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多专业的整体式节能设计与优化。3.1.2效率2D格式的图纸与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基本上不能实现自动导入。建筑师需手工将建筑设计的相关数据输入到专业的能耗软件中以进行能耗分析,大量繁琐且重复的输入工作耗费了建筑师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能效计算通常被安排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而此时如果要对图纸进行修改,其难度较大。BIM核心建模软件与相关能耗模拟软件基于共同的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标准,即不同软件之间共享同一数据源,因此能实现建筑信息模型在建模软件与能耗模拟软件之间的自动导入,只需输入少量地理位置等信息即可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如表1所示,目前中国最常用的Revit建模软件与相关模拟软件之间可按以下格式实现自动导入。以BIM数据源进行能耗分析,比传统手动录入数据耗时短,极大地提高了效率[7],使得设计师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及时迅速地基于能耗模拟结果进行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及其优化。3.1.3准确度传统方式下,在进行能耗模拟时易出现所得数据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基于2D模式手动输入的模拟模型与实际建筑模型不符[9]。传统的建筑性能分析中,由于软件与实际设计相对独立操作,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无法在设计时完成一体化分析,也无法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0]。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其建筑模型是一个参数化的模型,纵向上包括了多专业,横向上包括了几何和非几何的所有相关建筑信息。建筑模型的信息完整且准确,其信息能在不同专业之间以及不同软件之间做到无缝衔接,实现一模多算的整体设计,避免因建筑信息的丢失导致模拟模型与建筑模型的不统一而影响模拟数据的准确性[10]。另外,有些BIM核心建模软件本身也具备一定能耗模拟的功能,比如Revit自身具备冷热负荷和能量仿真等分析能力,这样也能减小因模型的相互导入引起信息丢失而导致的模拟数据的误差。3.1.4经济性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由建安成本和运营费用决定。针对建安成本,传统2D模式的工程量计算是由造价工程师将图纸手动输入到造价软件进行统计,工程量计算的时间占整个造价计算约50%~80%[11]。由此造价估算需待每一设计阶段完成之后才进行,在设计过程中几乎不进行经济性分析。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能方便准确地实时估算项目的建安成本和运营费用。利用BIM的建安成本计算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2]:①利用应用程序接口(API)在BIM软件和成本预算软件中建立连接,将工程量信息从BIM软件中导入到造价软件;②利用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直接访问BIM软件数据库,然后根据需要从BIM数据库中提取所需要的计算信息;③输出到EXCEL,有些BIM软件也可以统计工程量,将其工程量导入EXCEL进行汇总计算。利用BIM的运营费用估算可以将模型导入到能耗模拟软件进行能耗模拟以及相应的运营费用估算。BIM的建筑节能设计从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如图2所示。3.1.5设计可视化CAD模式绘图通常是由设计师抽象表达相应的构件及其尺寸。而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不仅可以使一些设计问题在早期暴露出来,为项目节能设计在节能、外观和经济性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另外,从能耗模拟软件导出的模拟结果不但包括文本格式,还可以导出动画格式,便于非专业人士的理解。
3.2模型后续利用性的对比
3.2.1绿色建筑的申报评估基于2D模式的绿色建筑的申报、评估通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要求设计,申报单位按照要求汇总整理资料进行申报,评审单位根据申报材料开展评审活动,其申报、资料整理及评审工作基本由手工完成,不仅降低工作效率,也不利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化和制度化[13]。基于IFC标准对现有BIM基础数据进行必要的扩展,将绿色建筑相关数据集成到BIM模型中,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的申报和评价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绿色建筑的技术门槛。据统计,从BIM模型中提取节能方面的数据用于我国绿色建筑的等级评价时,其信息能自动高效地判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款中住宅建筑控制项和公共建筑控制项的百分比分别为33%和60%,使得公共建筑一般项的自动判定率达70%,住宅建筑一般项的自动判定率甚至能达到100%,因此基于BIM的绿色建筑在节能部分的申报评估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14]。3.2.2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应用与基于2D图纸建立的能耗模拟模型仅能用于能耗分析不同,BIM模型贯穿项目全寿命周期,除了在设计阶段发挥作用,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同样具有应用价值。譬如,在施工阶段将模型导入施工模拟软件可以对整个建造过程或重要环节及工艺进行模拟;可以基于3D模型创建4D(加时间)以及5D(加时间和成本)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也可以基于BIM模型在众多项目参与方之间实现集成式的合同管理模式等;甚至在运营阶段也能利用创建的BIM模型进行设施管理(FM)。
3.3运行条件的比较
3.3.1软硬件要求BIM所包含的数据要比CAD图纸丰富得多,要保障BIM相关软件的运行速度和绘图的流畅度,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随着项目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以及软件版本的升级和新功能的增加,对计算机的硬件配套投入也需逐步增加。为实现协同工作,BIM数据通常是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项目成员通过网络访问文件服务器进行数据读写,这就需要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性能良好的BIM工作网络环境。此外,要实现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只靠一个软件或者一类软件是不可行的,需要较多软件的支持。而这些软件基本被美国大型软件开发商垄断,价格较高,使得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在软硬件配套设施上的投入较传统方式偏高。3.3.2人才要求BIM人才既要具备工程能力又要具备应用能力。而目前的BIM人才尚嫌不足:①刚参加工作、靠短时间速成的BIM建模员工程能力薄弱;②工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CAD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工作任务饱和,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无时间无激情学习BIM等新技术,当然也受到学习机会的影响;③少数兼备工程和BIM综合能力的人才数量少、佣金高,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缺乏BIM相关知识的课程,而培训机构培训费用高昂,影响了BIM人才的全面培养,BIM应用人才匮乏成为制约BIM技术应用的瓶颈[15]。3.3.3保障力首先,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政府文件、规范和行业标准对基于BIM的设计进行认定和规范,设计人员依旧需要将BIM模型导出成CAD格式用于图纸审查和交付等;其次,国内的工程合同体系也未对BIM实施流程和规则、BIM责任分工、信息交互标准作出详细规定,造成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和利益难以认定;再者,在BIM实施初期,由于参与者技术不熟练,可能造成生产在短时间内降效,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等,这对于当前设计任务饱和的设计单位而言难以承受,设计单位难以形成应用BIM技术的宽松实践环境。BIM实施在宏观中观微观的保障力不够影响了其全面实施。3.3.4软件本土化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软件基本属于舶来品,与国内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存在差异,即软件的本土化不够。比如,BIM软件提供的结构设计、照明设计和水压设计无法满足我国设计规范要求;BIM软件自身提供的工程量统计方法与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存在差异;BIM的核心“族”也是基于国外标准制定而不太符合国内的实践需要。尽管设计师可以自定义任何族,但仅凭设计师个人创建若干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难度大。此外,有些软件的操作界面仍然是英文,为国内英文不熟练的项目人员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总体而言,与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相比,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特点归纳如表2所示。
4推进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建议
与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相比,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除了在设计阶段具有实现协同设计、效率高、准确度高、结合经济性分析和设计可视化的优点之外,其设计模型还便于绿色建筑申报评估的自动化,以及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再使用。当然,目前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在软硬件配套设施和人才的投入方面要求较高,也需要更多政策法规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软件的支持。但毋庸置疑,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更好的促进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推广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4.1政府部门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政府在促进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加强:①制定相关的BIM标准。不仅要制定类似IFC的技术数据标准,对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成果在审图和绿色建筑评估也应颁布相应的标准,加以认定与规范。②组织制定适合中国工程实践的族库。③规范BIM人才资格认证。可由权威机构组织BIM人才的资格认证,鼓励和规范BIM人才的培养和认证。④经济扶持。对主动率先采用BIM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等支持;对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给予拨付科研经费的支持。⑤开展示范项目。以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项目应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以起示范作用。
4.2研究机构加大科研投入
基于BIM的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高校与科研机构要肩负起相应的研究责任,在如何使模型在软件之间更加智能且准确地相互导入;本土化的政策标准如何嵌入到国际性的建模和模拟软件中;各种软件汉化版的开发等方面加大科研和投入力度。
4.3高校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
大型智慧园区已经成为多种能源消耗的重要区域,为了探索适用于大型智慧园区的综合能耗监测系统,建立了综合能耗监测系统整体框架,提出了综合能耗网络、能耗关系集合、能耗均衡度等概念,并以某大型智慧园区为例对综合能耗监测系统的采集网络进行详细设计,为大型智慧园区综合能耗评估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智慧园区 系统框架 多能源 能耗监测 采集网络
1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经过十几年高能耗推动的发展时期,能源供需失衡日益严重的现实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40号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将“节能改造工程、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列为“十二五”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并提出“建筑节能――形成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绿色照明――形成21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的节能目标。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56%以上,建筑能耗的大幅度增加将不可避免。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3大“耗能大户”,其中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在建筑能耗中,共性问题是能耗总量大、增长速度快、能耗指标高、终端用能设备总体能效水平低等。大型智慧园区作为高能耗建筑的集中区域,亟需全面合理有效的综合能耗监测系统对其综合能耗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这对支持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型智慧园区中综合能耗监测系统应用
维持大型智慧园区正常运转需要电、水、冷热等多种能源消耗,各种能源消耗具有消耗范围广、消耗时间不规律、消耗量大等特点。其中,大型智慧园区中的用电消耗主要包括:中央空调、照明、电梯、给排水、电加热负载,变压器和其他混合负载等,用水消耗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空调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用冷热消耗主要为建筑内部供冷和供热调节。大型智慧园区中的综合能耗监测系统以园区内各用能设备运行和能耗特征为基础条件,依据各类用能设备运行中所采集的反映其能源传输、变换与消耗的特征,采用能效协调控制策略实现能源最优化使用。系统将建筑内各用能系统的能耗信息予以采集、显示、分析、诊断,并在满足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能对各系统进行控制和优化管理,有效加强建筑能耗统计分析和能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支出成本。
综合能耗监测系统针对园区内各建筑用电、用水及冷/热量等进行能效综合管理,包括建筑能耗综合管理系统和水电冷热表采集系统。水电冷热表采集系统实现对园区各建筑各类用能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建筑能耗综合管理系统接收水电冷热表采集系统上传的用能数据,实现对园区各建筑各类用能数据的存储、计算及应用,系统采用B/S架构,将分析展现的结果通过园区局域网进行访问。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综合能耗监测系统框架
如图1所示,综合能耗监测系统框架包括功能应用层、逻辑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采集层、数据源五层架构。其中,功能应用层包括能源监测、能效分析、能效诊断、辅助决策以及档案维护、系统管理等用户功能,通过多维度、可视化的系统功能界面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互动;逻辑处理层通过建立能耗评估模型,并利用数据挖掘、统计计算、多维分析等手段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为功能应用层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数据存储层利用主流结构化数据库对能耗数据进行分类存储,提高逻辑处理层的处理性能;数据采集层利用终端采集设备实现对智能电表、智能水表和智能冷热计量表等远传终端的数据源采集,为整个综合能耗监测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2 相关定义
综合能耗监测系统数据具有多源性和层次性,为了更好的描述综合能耗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本出以下相关定义:
能耗网络:能耗网络是以各种能源监测点为节点形成的网络关系,其表示形式G为:
G=
其中,C表示能耗网络中的能耗节点,V表示能耗值,Cijk表示第i种能耗中等级为j的第k个能耗节点,Vijk表示能耗节点Cijk的值。能耗网络能够很好的反应出实际中复杂的能耗节点关系,建立能耗网络对实现各种能耗的监测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耗关系集合:能耗关系集合表示在能耗网络中有直接等级关系的节点集合,其表示形式为:
其中,表示节点Cijk的关系父集,表示节点Cijk的关系子集,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用表示节点Cijk的关系子集中未包含而Vijk中包含的能耗量。
能耗指数:能耗指数可以反应出能耗网络中一个节点的能耗量在该节点所在等级中所占的比例,若节点表示节点Cijk关系子集中的一个节点,则能耗指数P的计算式为:
表示节点Cijk关系子集中所有节点能耗值之和。
定义四 能耗均衡度 能耗均衡度反应出能耗网络中一个等级中的各个节点能耗是否均衡,其计算式E为:
其中,表示节点Cijk关系子集中各节点能耗指数的平均值。显然,能耗均衡度越小,说明节点Cijk关系子集中的各节点的能耗量越接近,反之亦然。
4 监测网络设计
综合能耗监测系统需要海量且全面的数据支撑,因此监测网络的设计尤其重要。本小节以某大型智慧园区为例详细描述监测网络的设计原则及实现方式。
4.1 监测网络设计原则
4.1.1 主干线路优先
首先,监测网络的设计首先应满足主干线路优先的原则,智慧园区主干线路的监测数据往往直观的展示了园区整体的能耗情况,能够为从园区整体上进行能耗分析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4.1.2 重点区域优先
其次,监测网络的设计应满足重点区域优先的原则,所谓重点区域直接影响智慧园区正常运行的区域,例如智慧园区变配电站的用电监测、供水站的用水监测等。
4.1.3 经济性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不重要且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节点,可以尽量不安装或少安装表计,以便节省实施费用。需要汇总的数据如果可以通过分表计计算得到,就无需再安装总表计,例如:如果分表的数据可通过已经安装的总表和其他分表计算得到,也无需安装表计。
4.1.4 节能潜力大优先
能耗监测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节能,因此应着重选取高耗能、节能潜力较大的设备进行监测。高耗能设备一般是指耗能量大、在用数量多、节能潜力较大的中央空调、各种泵类以及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
4.2 监测网络架构设计
如图2所示。
5 未来工作展望
本文结合目前大型智慧园区中多种能源消耗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建立了综合能耗监测系统框架,并在能耗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能耗关系集合、能耗指数、能耗均衡度等相关概念,提出了监测网络的设计原则并以某大型智慧园区为例详细阐述了监测网络的架构设计。未来的主要研究包括以实际数据为支撑,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实验,探索影响大型智慧园区能耗水平的主要因素,建立综合能耗评估机制,实现对大型智慧园区各种能耗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参考文献
[1]陈梅,张永坚,牛祺飞.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z1):167-170.
[2]邱东.基于节能目标的钢铁企业能源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
[3]董奥.基于能效监测平台的能源管理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郭春雨,王良平,杨国民,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平台框架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05):69-73.
[5]任立全,史大洋,聂玉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04):76-80.
[6]林其浪.基于GIS的智能建筑能耗分析系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0.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对住宅建筑的节能评价体越来越重视。论文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出发点,以住宅建筑围护结构工程为例介绍了DeST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流程,定义了住宅围护结构参数,构建了住宅能耗量推理计算公式,以此可以完成住宅工程建设项目能耗的动态模拟计算。
关键词 :DeST软件;操作流程;能耗模拟计算
中图分类号:TU20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68-03
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李阳驭(1990-),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1、引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增长,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由以前功能比较单一的住房需求进而转向功能多元化的住宅需求模式。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耗能总量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住宅耗能所占比重逐步加大,尤其以住宅围护结构方面的能耗损失更为严重,非常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住宅能耗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各国关注的重要科研课题之一。目前,从国内外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针对住宅建筑的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涉及的建筑评价方法主要有建筑节能性能评价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文重点运用建筑能耗计算软件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采用动态模拟计算分析和数据比较的方法,定义住宅围护结构参数,构建住宅能耗量推理计算公式,为住宅工程建设项目能耗的动态模拟提供计算方法,为今后住宅建设项目节能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2、DeST软件功能与操作流程
DeST软件主要用于住宅建筑的全年动态模拟分析计算、住宅建筑热环境影响效果研究、住宅建筑热环境指标的分析、其他终端设备经济性研究和住宅建筑功能区温度分析研究等领域。
为了将整个模拟建筑的不同部位单独分开模拟计算,DeST主要是通过对建筑不同部位单独进行参数设置来分开进行模拟计算的。
1、建筑绘图
描述建筑楼宇的拓扑结构:绘制建筑平面图、建立楼层、画分隔墙体、识别房间、添加门窗、房间标注。最后全楼拓扑检查,通过后即确定建筑构图形式。
2、建筑描述与系统描述
描述建筑物的各项参数,如外墙、内墙、屋面、楼板、门窗等参数;以及建筑方位、建筑朝向角度、建筑地理位置、通风换气频率、内扰参数等;还包括空调系统的各项参数,如空调开停时间、添加系统、系统风量变化范围、空气处理室属性等功能。
3、建筑计算预处理
执行“动态模拟计算”中的“建筑动态计算预处理”命令,可对整个建筑进行检查,确定整个建筑的完整性和门窗布置的合理性,自动删除一些歧异的围护结构,并且自动加入房间标识和内扰。若全楼检查未获通过,则要对存在问题的地方作相应的修改,直到检查通过,建筑构图和系统描述阶段的工作才告完成。
4、计算结果统计报表输出
计算结果统计报表输出命令是将DeST计算出的数据结果以Excel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里面的数据大部分是关于能耗分析的数据。
3、建模与参数设置
DeST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软件是结合CAD图形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参数设置的,是一款基于CAD图形画法的应用型研发软件,同时也对CAD的优点进一步优化,对其缺点进行改善,显得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计算结果更为精准。
3.1 DeST建模步骤
建模的详细步骤为:先输入工程项目的具体名称,然后新建楼层,在新建楼层的基础上,设置每个楼层的层高,画出墙体,由于本软件特点,墙体的画法应根据图纸的相应尺寸大小进行设置;布置平面内房间的位置,设置房间的功能,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区分不同房间不同的参数进行自动分配,包括室内温度控制、人们的各项环境要求;然后是对门窗进行设置,在软件中门窗的相对位置对于建筑的整体能耗影响比较小,可忽略不计,这是本软件应用的一个设置特点。描述建筑方位,包括地理位置,建筑各个朝向的角度等,这对太阳辐射角度的影响比较大。
3.2 住宅围护结构参数定义
所有的参数定义完成后进行建筑模拟计算预处理,软件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区进行自动参数分配,最后输出一系列EXCEL能耗数据报表。DeST软件定义了住宅围护结构(墙体、屋面、门、窗)材料参数,下面以墙体材料参数为例列表如下,见表3.1。
住宅围护结构各部位材料参数表所列出的项目是平时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材料和各个材料的相应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外墙、内墙、门窗、楼板和屋面等。当这些参数被逐一输入到软件中进行计算时,由于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物理特性,经过计算后的各自平均传热系数都不一样。结合以上数据表格,可以得出:那些常规材料一般热阻较小,所使用这些材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比较大,导致其热量的散失比较严重。
3.3 住宅能耗推理计算公式
为了便于理论的推导,假定建筑各楼层的面积相等,中间标准层的建筑功能分区和围护结构、窗墙面积比等也一样,根据建筑物传热原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物的能耗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进行推导分析:
建筑物为n层时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能量指标Qn计算公式为:
式中:Qn代表建筑物在n层时单位面积的耗能量,单位为:(kW·h/m2);
Qm代表建筑物在m层时单位面积的耗能量,单位为:(kW·h/m2);
Q标准代表建筑物在标准层时单位面积的耗能量,单位为:(kW·h/m2);
f为建筑物计算楼层的面积;n,m为建筑物的层数,且m<n。
4 实证计算
4.1 项目概况
湖南省株洲市某小区住宅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10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6265.7平方米,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1601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509平方米。本项目共包括6幢住宅建筑和相关配套公建、商业建筑,A1A2栋为一组有两栋16层的住宅组成的高层单元式住宅建筑;C栋为一栋31层的塔式高层住宅;D栋为一栋19层的塔式高层住宅;B1B2为一组由两栋31层高层住宅组成的单元式住宅;地下室一层和二层主要功能为车库。本项目计划工期为:2012年9月开工,2013年12月竣工。
4.2 节能措施前住宅模型能耗的动态模拟计算
本文采用居住能耗模拟计算软件DeST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由于本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故选取本项目中的A1栋住宅楼作为能耗比较对象。将A1栋住宅楼基本数据在软件建模时输入到各相应参数里面,从而可以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设定本项目建筑选材以常规材料为主,本模型设定墙体结构为:20mm水泥砂浆+240mm墙砖+20mm水泥砂浆;屋面结构:20mm内粉刷+100mm钢筋混凝土+20mm水泥砂浆+5mm隔汽层+25mm水泥膨胀珍珠岩350+20mm水泥砂浆+5mm卷材防水层+5mm砾砂外表层;户门:25mm松木云杉热流方向垂直木纹门;户窗:12mm平板玻璃。
所选取建筑模型按照我国相关节能标准执行,具体为:
(1)室内温度参数设定:夏季设计为26℃,冬季设定为18℃;
(2)室外温度的设定根据项目所处地气象典型年的数据进行设置;
(3)制冷和空调采暖时,换气通风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项目采用1.0次/h;
(4)空调额定能效比系数选用2.5的;
(5)室内照明的热平均强度为0.0141kWh/(m2/d),室内其他得热平均强度为4.3W/m2。
由于A1座高层住宅共包含56户,为了便于计算结果的直观性,本次能耗分析模拟计算以一套标准户型作为基准。软件运算后可直接输出节能措施前建筑模型能耗EXCEL报表。
4.3 节能措施后住宅模型能耗的动态模拟计算
节能技术运用后,本模型设定墙体结构为:20mm水泥砂浆+100mm钢筋混凝土+35mm RE复合保温砂浆;屋面结构:20mm内粉刷+100mm钢筋混凝土+20mm水泥砂浆+5mm隔汽层+25mm水泥膨胀珍珠岩350+20mm水泥砂浆+5mm卷材防水层+20mm聚苯乙烯剂塑泡沫板+5mm砾砂外表层;户门:25mm松木云杉热流方向垂直木纹门;户窗:12mm平板玻璃。
同理,软件运算后可直接输出节能措施后建筑模型能耗EXCEL报表。
从节能前后(针对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构造措施的改变)得出的能耗模拟数据对比中,节能前的采暖季热负荷指标和空调季冷负荷指标分别为95.66W/m2、109.76W/m2,节能后的采暖季热负荷指标和空调季冷负荷指标分别为78.45W/m2、81.23W/m2,节能潜力:采暖节能率和空调制冷节能率分别达17.99%和25.99%。这一数据仅仅只是一套标准户(下转73页)(上接69页)型的节能量,同理经过计算均可得出每套住房的模拟节能量,最后可以汇总得到整栋住宅能耗量。
5 结束语
DeST软件可以对围护结构的不同材料和结构构造自动计算其传热系数,经过修正后得到整体的平均传热系数,数据获取比较便利、直观。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不同部位能耗计算公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动态模拟计算分析和数据比较的方法就可以对住宅的围护结构节能前后进行详细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并综合运用增量投资效益分析法对节能后增加的节能专项投资取得的节能效益进行经济性评价,对能耗的计算可视化程度较高,对建筑能耗的计算提供了较好的公式化运算模型。
参考文献:
[1] 权燕玲,岳敬平.论提高建筑外窗节能效果的途径[J].门窗, 2011(04).
[2] V.OIgay.Design with Climate[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3,49-53.
[3] 王润霞.低能耗的绿色建筑[J].天津: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10(2):98-104.
[4] 陈华.寒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节能综合设计与分析[D].[天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4,67-69.
[5] 马淳靖.现代住宅外围护结构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46-49.
[6] 秦静.美口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78-80.
[7] 喻伟.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11,35-39.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能源管理;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一、引言
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急剧增长的能源供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能源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能源存在着人均拥有量低,分布不均,能源开发难度大等特点。针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目前我国提倡以节约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政策,在现代化及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着重突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希望以此为根本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教育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或能源求得的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意义
1.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
当前社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的对校园进行管理,将高校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能源使用最大化,是目前节约型校园创建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节约为基础,推进自身科学、和谐、快速的发展。自身节约水平的高低是体现校园发展质量的关键。
2.节约的成效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
学校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约型校园能够顺利的建设,所以说,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日常管理的重视度,创建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是实现节约型校园顺利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所在。通过各种管理技术手段实现理念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倡导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确立起节约资源能源的新的价值观,帮助教师及学生自身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及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让他们把资源节约、节能降耗转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在全社会发挥高校的示范作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措施
1.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定期部署节能工作
高校应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规划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学科及用水用电的类型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筹管理、科学定量,注重效率及潜力的提升和挖掘。通过制定相应的水电消耗指标约束各部门及学院,还要在重视责任分担的同时注重差别对待,确保各项教学及科研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制止各种不合理的水电使用行为,努力创建完善规范的节约型校高效管理体系。
2.节能目标责任到人,建立能源考核制度
高校应以节水节能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为方向,以相关部门处为职能考核牵头部门,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个层级的不断完善形成分级管理网络。并且强化节能目标的考核奖惩,将节能目标纳入各部T绩效考核中,并对各责任部门年底进行考核,彻底把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贯彻到各责任部门中。
3.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现能源可视化
高校应推进建筑能耗数据在线采集的建设,这样在参考各种类型的建筑合理用能水平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用能标准范围,同时还要创建以能耗监测为基础的监管平台,对校园实际的能耗进行统计、对能源审计、对能效展示、对用能进行定额,实现能源数据化和可视化。
4.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师生节能意识
高校具有“行为示范”的作用,一方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引导他人树立节能意识,能起到推动全社会节水节能工作之作用,因此抓好节能教育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学生是学校能耗使用大户,节能工作大有潜力可挖。以节水为例,如果每人每月节约0.1吨水,一个月节约的水将有千吨之多,一年下来将有万吨之巨。为此,高校应把“强化节约宣传,加强节约教育,增强学生节约意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加以贯彻实施。
四、结语
随着节约资源这项基本国策的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节约型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提高高校师生的节能意识,也凸显了节约型校园在全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对当今形势下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设措施,为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北京:国务院,2006.
[2]向新,陈德j,李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能源战略管理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05-109.
[3]石征锦,王耀成.建设“节能型”高校的措施和途径[J].节能,2006(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