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研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0 17:11:49

导语:在科研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研的重要性

第1篇

一、科研的源头来自于学生

所有一线教师的教科研的源头都是来自于学生,高中数学教师亦是如此.因为,教师如果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一旦深入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不是教学重点难点突破不科学不严密,就是教学成果与付出的辛劳相差甚远;不是学生问题无法驾驭,就是教学艺术无法实现.而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都是来自于学生,比如重点难点无法突破,其本质就是教师没有充分分析好学生的学情,然后没有把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衔接好,最终难以巧妙突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达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我们就必须把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此促使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或减少.此时,科研的问题也就出来了.比如,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数学中的文化素养,觉得数学是死板的计算与论证,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可.那么,我们就要研究我们教学中的文化价值,通过研究来帮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感受到数学学习中内在的学科魅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科研的目的服务于教学

科研既然是因学生的学习而生,那么他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学习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教学行为的有效开展,无论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导致学习动力的不足,还是学生的客观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不能深入,教师的教学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从很大程度上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无论是科研理论方面的著作与论文,还是科研实践方面的经验推广和辐射,它的效果都是巨大的.教学理论将会引领教师站在更高的高度,比如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理论指导教师要注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引导.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考虑学生已经建构的基本初等函数和初中阶段三角函数的情况.比如马斯诺(Abraham h・maslow)原理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践经验的科研可以让很多年轻教师、经验匮乏的教师少走弯路,少碰壁,借助名师的经验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此找到一种满足自己教学的教学资源.

三、科研的实践深入于实践

科研内容和目标一旦确定以后,我们教师如果要完成内容,并实现目标的话,就必须付出不一样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突出以下几个附加的教学价值:

(1)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此时的教学行为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预设的教学目标,还带着明确的研究目的进行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开展.比如,有一个研究课题为“提升高中数学边缘生课堂关注度的实践与研究”.此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边缘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关注度,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等,从边缘生的锁定、到关注度的判断、再到关注度的提升.一系列问题都会成为教师教学环节的注意点.

(2)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反思.教学反思也是我们高中数学老师进行的一项教学行为之一,但是很多一线教师都会发现,这种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都是应付备课情况的检查,很少有教师会对教学反思的行为进行真正深入的反思,而一旦科研确定以后,教师的反思就会有明确的目标.比如仍然以“提升高中数学边缘生课堂关注度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为例,教师课后就要分析班级边缘学生的在本节课的关注度,从每个边缘生个体分析,再到边缘生群体分析,分析关注度不一样的差异和原因,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所带来的影响,等等.

第2篇

科研选题的重大要素

科研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指导思想,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原则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选题要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题目的必须明确、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需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并在掌握一定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实验理论研究。

科研选题的依据。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而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要选择好的、有创造性的课题,必须首先清楚依据,这种依据是否符合科研选题的原则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选题的需要性。在选定课题和确定项目时既要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出发,优先选择那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同时也要兼顾科学技术自身的要求。开展科学研究首先要考虑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如此。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向政府登记的发明就1328项。他有那么多的发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首先考虑科学研究的需要原则,正确选择科学研究的项目,把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作为研究主题,因而做出了影响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贡献。研究课题的选择,不但要面向经济建设,而且要考虑科学技术的自身发展。

选题要有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根本特点在于创造。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前进。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有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创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学研究。具体来说,理论研究要求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技术研究就要求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测试方法或者把原有技术应用到新领域。选题的创造性原则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选题须具备可行性。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要保证选题的可行性,要加强科学情报研究,掌握科学动态,从而瞄准世界科学的前沿,以最快速度收集有用信息,做好索引和摘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随时查阅,从而得以熟悉了解本专业上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研究的前沿、重点、热点和焦点,作为科研选题的理论基础准备,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前瞻性思考,要以敏锐的目光,进行战略性远眺遥望,看出整个专业学科的新动向,发现方向性问题,找出关键,去探索“突破”。只有这样进行选题,才有可能在国际上成为先进的,开拓性和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到理论和实验矛盾尖锐的地方去选题,到不同观点激烈争论的领域去选题,到科学技术的空白区去选题,到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去选题,到实践提出了迫切需要的方面去选题……

选题要有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的理论根据,这就是说,课题的理论要符合客观实际。选题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保证科研的方向,课题就有成功的希望。巴甫洛夫说:“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他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翔。如果没有事实,那你的‘理论’就成了虚狂的挣扎。”选题要以被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有些人的选题确实也是以生产需要为出发点,但是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因此,科学性原则要求真实性、科学性。选题要尊重事实,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选题思路与研究方法和总体方案

科研选题是否新颖是申报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题目选得新颖,角度选择恰当,定位定得适宜,特点表达明确,其申报项目的获准率就高,反之亦然。

定位是科研选题的重要一环。从宏观上讲,申报哪类课题,首先要清楚这类课题的申报范围,你所计划研究的内容是否与资助的范围相一致,按申报指南,要求认真研究选题范围,在申报指南规定范围内选题。根据部门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选题,紧扣社会发展和产业政策,为科学发展和建设服务。

科研选题要有指导方向。选题方向是一个宏观性的问题。对自然科学研究选题分为3个问题: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要有新思路和高起点,要研究某一学科的前沿理论问题,其研究结果只能是第一,否则就失去了立项的意义;二是应用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三是产业化技术开发,要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或社会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满足社会的需求。

科研课题选题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及总体方案。选取科研课题,要根据实际具备的或可行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要分析自己所具有的实验条件、协作单位水平、课题组成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实验设备、器械、试剂药品、信息资料、经费资源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环境是否有利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项国策服务,并且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选择科研项目,要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可以说是能否立项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一是自己在该方面具有哪些研究基础,近3年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研究成果是很难立项的;二是要搞清楚自己所选择的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都有哪些人在进行研究,在哪些领域研究,从哪些角度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领域没有涉及或研究得不够深入,针对前人的研究基础,自己计划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同自己的研究基础结合起来,抓住问题的关键,在选题上具有新意和突破。

要对选题进行科研论证、查新。对一个很有价值的选题,却不十分清楚它的研究现状,或似是而非。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了解清楚选题的来龙去脉,然后才可确定申报。论证和查新是搞清楚问题的必要手段。论证一是自我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充分掌握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请同行专家论证,请教选题的研究价值、社会意义和现状与未来。通过论证最后确定申报题目。在经过论证仍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要通过国际联机检索进行查新。一方面能弄清楚某一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在选题确定后,查新证明在专家评审过程中是强有力的佐证,有利于课题的批准立项。

科学研究选题解决的问题

科研选题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所谓研究方向,是指研究人员在一个较长时期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它规定了研究者在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所谓研究课题则是指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尚未解决的具体问题。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科研选题确立得正确恰当,即所选的课题有理论意义和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或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可行性论证充分,其研究过程就顺利,见效也快;反之,选题不当,不仅研究过程困难重重,甚至会半途而废,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第3篇

关键词:探究实验;转变角色;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94-01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创造潜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探究实验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重要性。

一、转变教师角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新教材的编写就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意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教师应是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要与以往不同。在以往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演示实验占据课堂,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不能完全参与到实验中来,不能亲身经历实验过程,更体会不到实验过程的快乐,这样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中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我就把它改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实验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发现,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有分工、有合作、有观察、有交流,最后再进行全班的汇报和交流,达成共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理解起来也容易,知识掌握的也更牢固。比老师一味地说教要强百倍,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启发和发挥。

二、转变变学生角色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以往的演示实验一般是教师做、学生看。在学习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减少了参与探索的机会。现在要使学生由实验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操作者,就要在探究中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大胆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如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可先让学生自行讨论、猜测,把猜测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然后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并把实验结果也填入表格中,和猜测结果做一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这时有学生提出:如果改变这些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它们的沉浮会不会改变呢?这说明学生已经学会进一步思考问题了,接着引导学生把那些验证过的物体的重量改变成原来的2倍、3倍、4倍……把体积改成原来的1/2、1/4、1/8……继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物体的沉浮和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到底有关吗?通过亲自操作和参与,通过讨论和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这样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更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放飞学生思维

兴趣与爱好,对于人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方法,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更是是激发创造力和放飞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探究实验对他们是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例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斜面的作用》一课,刚开始用幻灯片创设情境,展示各种盘山公路的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山路和我们平原上的公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山路要这样修建?这时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接着出现工人师傅利用斜面往卡车上搬运大木桶的情境,引出斜面的概念。画面一出现学生就有所反应了,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工人师傅这样做比较省力。这时我抓住时机问,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这时学生思维被调动,有了要验证的需求。紧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制定实验计划,领取实验材料进行验证。经过亲自操作、观察、记录、比较、讨论、交流,最后发现斜面是可以省力的。探究实验,不仅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探究需要特别强烈。没有思维的放飞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科学素养的提高。

总之,学习科学,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科学素养,而且能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究性学习进入学生的生活,打破了他们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拓展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应用中拓展,在探索中学习并快乐的成长,形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努力进取的品质等,最终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来促进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2001.7.1

第4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27-02

药剂麻醉科药品管理中的重点是对品的管理。这是因为品在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能成瘾,是医院在临床使用中的一种特殊药品[1]。从2005 年11 月1 日起,我国各涉药单位正式实施新颁布的《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配合医疗机构更好的贯彻执行该《条例》,卫生部出台了《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品、处方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2007 年2 月14 日卫生部出台了《处方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品和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并将于2007 年5 月1 日起施行,原《品、处方管理规定》同时废止。新规定相对老法规更具人性化,为方便癌症病人开药、减轻其痛苦以及规范品、监管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我们工作及(处方管理办法》学习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必须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实施细则,才能确保医疗机构品、第一类能保障合理供给而不流失,严格管理又方便临床使用。

1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1 落实品的“五专”管理

1.1.1 专人负责 业务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药师负责品管理。专管品的药师领药后认真作好入库登记,在入库登记本上填写药品名称、规格、厂家、入库时间、入库数量、批号、有效期、入库人和复核人等。

1.1.2 专柜储存 配置了专用的保险柜存放品,做到了双人双锁,防止盗窃事件的发生,医院凡存放的房间,装了防盗门,又安装了报警装置,确保品的安全。

1.1.3 专用账册 建立了储存品专用账册,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每天登记消耗记录,每天盘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

1.1.4 专用处方 开具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医院印制了淡红色的品专用处方,处方右上角标注“麻”,只限具有品处方权的医师使用,并且将全院具有品处方权的医师姓名签字备案留样,专管人员在调配品处方时,认真审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医师签字,审查合格后方予以调配,具有调配品处方资格的药师核对无误后发出品,切实做到双签字,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凡是能够开麻醉性药物的药师都必须具有培训合格的资格证,并且在处方中也要严格规范地书写,并且字迹清晰。

1.1.5 专册登记 专册登记和专用处方一样,是品使用的重要文书,是判断是否发生品的滥用及成瘾的重要参考资料,药房专门设计了《品用药账册》,内容包括日期、用药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开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核对人、用药人姓名及取药人身份证。定期将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落实空安瓶回收制度

患者使用品的注射剂或贴剂的,再次调配时必须要求将原批号的空安瓶和用过的贴剂交回,并在专设的登记本上记录收空安瓶的患者姓名、回收日期、药品名称、回收数量及批号[2]。

1.3 定期销毁制度

对回收的空安瓶和贴剂每季度销毁一次,向药剂科主任和主管副院长报告同意后,在卫生局医政科的监督下集中销毁。

1.4 严格落实品处方限量规定

要求药剂人员在调配药品时,仔细核对,发现超量处方一律拒绝调配,特别是加强了盐酸二氢艾托菲和盐酸哌替啶两种品的管理。如盐酸二氢艾托菲只能用于住院患者,处方为一次用量,不能发给门诊患者使用,禁止凭《品专用卡》调配盐酸二氢艾托菲片,盐酸派替啶注射液仅限于住院患者使用,处方为一次用量,而且建议临床医师不宜长期用于癌症疼痛治疗[3]。

2 药师对品的审核

2.1 对癌性疼痛用药

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和个体化用药[4]。按阶梯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轻度疼痛:首选第一阶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我院以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为代表;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片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尼美舒利胶囊为代表;重度疼痛:选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控释片为代表,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两类药合用可增加阿片药物的止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不能口服者尚可给贴剂药,以芬太尼透皮贴为代表[5]。

2.2 其他疼痛用药

对于其他疼痛治疗,我院门诊基本不开取品,但是根据消除患者疼痛的原则[6],有些非癌性疼痛在必要时也给予品镇痛,比如一些胆道结石手术、急诊严重外伤等,医院门诊药房严格按照新规定的要求,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严格审查病例,并留存用药人和取药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这样在保证品安全管理禁止滥用的同时,又确保了患者的镇痛治疗。

总之,品和都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规范,可以治病;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发生流弊,危害生命健康及社会治安。目前该类药品所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和严峻的,我们在严格执行规定的同时既要做到保证病人合理的医疗需求,又要防止非法滥用。

总之,品和都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规范,可以治病;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发生流弊,危害生命健康及社会治安。目前该类药品所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和严峻的,我们在严格执行规定的同时既要做到保证病人合理的医疗需求,又要防止非法滥用[7]。

参考文献:

[1] 尹红.药剂科品管理实践与思考[J].中国药事,2010(11).

[2] 张学华,谭明蓉. 麻醉护士加强品的安全管理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03.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4] 郑继旺,张开镐. 推广镇痛药的应用,满足我国临床疼痛患者的正当要求[J]. 中国新药杂志,1995,4(4):15.

[5] 杨克元. 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药事,1999,13(2):91- 92.

第5篇

一、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认识

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验的唯一途径。但由于考试形式单一,很难充分地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再加上就实验而言,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更加“高效”于实践实验教学,科学实验课的地位没能摆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突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注重平时实验操作成绩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小组实验操作的观察和评价,既能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

二、紧抓科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从事科学实验活动的内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能够主宰人的一生。”这也就是说,好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操作,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地进行,才能得到最令人信服的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再次,注重实验教学的过程。实验教学的过程很重要,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使知识具体化,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第6篇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表达教师意图、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体育教师必备条件之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和锻炼,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课下的准备工作,更需要教师在课上语言准确、精炼、生动。

1.语言的感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热情,富有感染力。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来体现的。这种情感就是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基础上的对学生的热爱,基于这种情感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的直接感觉是和蔼可亲,真挚感人。比如在冬天的室外课上,天气寒冷,有的学生上课时忘戴了帽子或手套,教师把自己的手套或帽子借给学生并强调上课时除要注意保暖外,还要常做一些搓手、搓耳、跺脚的防护措施。又如迎面的大风吹得学生眼睛睁不开,教师就要走到学生背后,让学生向后转,让学生背风而站。当学生看着教师迎风而立,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就会心存一分感激,就会积极与教师配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语言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富于激情的运用鼓动性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他们在大脑皮层迅速建立适宜的兴奋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很大。例如上课前,狂风大作,但课又不能因此而中断,于是就对学生说:“本堂课我们复习短跑,主要是发展速度,而发展速度有许多方法,其中顺风跑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平时我们没有机会,今天天公作美,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今天看谁在风中跑得更快。”一席话使同学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或干脆在上课的时候就提出“虽然天气这样恶劣我们能不能完成任务?”的激将法式的提问,在一片“能”、“能”的回答声中开始一堂课。这样通过带有鼓动性的语言,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教学顺利进行。再如耐力跑教学,学生筋疲力尽时,教师的一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犹如雪中送炭,使学生一鼓作气坚持到底。

3.语言的隐瞒作用

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些手段,比如说隐瞒,并不是指知识上的隐瞒而是一种教学手段。把它恰当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却不失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大多数只对球类有兴趣而对田径教学、身体素质这种单调、枯燥的练习普遍感到厌倦,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但若能恰当运用隐瞒手段,情形就会改变。如屈臂悬垂练习,可告诉学生已坚持 10 秒了,其实已有 15 秒。待学生咬着牙坚持下来的时候,可告诉他们已达到了 20 秒。这样不仅提高了乐趣、提高了成绩,还培养了学生顽强拚搏的意志。 50 米计时跑教学时学生的成绩是 8 秒 5 ,教师却告诉他 7 秒 9 ,学生听到自己的成绩有提高,就会增加信心,多跑几次。跳高教学时,横杆的实际高度为 1.20 米教师则告诉是 1.10 米,这样学生就觉得过去没问题,克服了“恐惧”的心理障碍,取得好的练习效果。

4.语言的通俗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学生有时不能真正理解,这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对原教材的有关陈述加以灵活变通,使之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团身前滚翻的动作要领中有“身体要团紧”一语,对此学生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因缺乏身体体验,所以在做动作时,或弓背抬头,或低头台臀。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背部一着垫,腹部就松开且仰卧在垫子上。为此,可把“身体要团紧”编成口诀:小腿靠大腿,膝盖紧贴胸,下颌要收紧,滚动切莫松。这样的口诀通俗易懂,又对身体的几个主要部位提出了具体的时空要求,学生一经提示,很快就能较好的完成动作。再如讲解排球扣球时的手臂动作,用甩鞭子这一动作来形容,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容易理解和体会;在立定跳远的教学时用“出堂的炮弹”来比喻起跳时应快速向前等,讲解通俗而又生动形象。这样通俗的讲解语言,不但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的觅求知识、处于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

5.语言的启发作用

在讲解中,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加以丰富和补充。例如:“大家想一想怎么样跑短跑才会更快?”学习鱼跃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前,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想一想枪战电影中跃起来滚到一边的场面,来初步感受技术动作。学生都很乐于接受并能认真去练习。在投掷铁饼的练习中,提问学生:“你掷出的铁饼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铅球课上,提问学生:“以物理角度 45 是最佳推铅球的角度,实际上为什么要略低于这一角度?”通过学生正确的解答和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也培养了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有关技术动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6.语言的精练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实验 创新 探索 启迪 发散

心理学表明,创造力的强弱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创造意识即创造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人的创造意识越明确,创造思维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实验是《科学》教学的核心,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取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讲授加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仍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一、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再者,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即使要有分数,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要在学生具体操作中去评价。可以采用平时操作和考试两种成绩去评价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既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中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看出该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精神。当考试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必然引起老师和学生们对实验的重视。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的加以重视。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操作、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三是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四是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过和没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原有知识领域和新知识领域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起联系的桥梁,开展探索性实践,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例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行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的力量,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去尝试,教师适时点拨,以达到实验的结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二、优化实验教学导入,创设情景,营造创新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昂然地接受知识,进入角色,我在实验教学的导入中,注重新、奇、特。

1.新,即新颖。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迅速变更,学生所处的生活情境已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们能多方位地吸收知识,知识面广,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入环节。例如我在教学《磁铁》一课时,利用磁悬浮列车的例子来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悬空奔驰的列车吗?”“最近日本设计出一种能悬空奔驰的列车,叫磁悬浮列车。你想知道它为什么能悬空奔驰吗?”从而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对新知识的探索。

2.奇,即奇异。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潜在动力,是创新的萌芽。设计奇异的导入,不但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学《大气压强》一课时,先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在一个锥形瓶上放了一个剥壳的熟鸡蛋,在另一个锥形瓶里倒进一点开水摇晃几下后,将水倒掉,也放上一个同样的鸡蛋,一会儿开水摇晃过的锥形瓶上的鸡蛋会慢慢地向瓶内移去,而另一个却依然不动,为什么一个鸡蛋会向瓶内移去,而另一个却一丝不动呢?学生好奇心油然而生。

3.特,即独特。独特的导入方式是一个教师教学风格上的成熟,是一个创新型教师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独特的导入设计也能启迪学生对创新的追求。如一位教师在上《惯性》一课时,匆匆走入教室,上讲台台阶时,拌脚前摔,当学生都投来焦急而关切的眼光,这时教师笑微微地站在讲台上说:“你看到刚才老师是怎样摔倒的?为什么会摔倒?”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8篇

在给学生教授使用测量长度的“尺”,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以及测量力的“测力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拿尺举例):对比数学课上检验学生对刻度尺的用法的掌握程度,通常是书面的,通过“看图读数”的形式来进行的。并且“巧合”的是,测量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是一个整数。但是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实验中是很难遇到的,在测量一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时,会出现物体处在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之间某位置,和学生在数学课上遇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种是看靠那个刻度近就读那个;

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进行“修饰”,如“XX不到一点点”,“XX超过一点点”;

第三种只有少数的一般是高年级并且有“小数点”基础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估计一下,最后用小数的形式进行回答。

通过这几次的教学经历,让我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再有我想要让学生也明白这句话,估读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也是学生能够学好科学课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因为:

一、学会“估读”,能够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肃性”

对于测量的物体数值,不能随意地增加或者减少来“配合”你的读数。是多少就是多少,事实就是那样,无法改变。只有通过估读来对数值进行一个完整的描述,这是第一个层次。

二、学会“估读”,能够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精确性”

在描述测量物体的数值时,“大概,差不多,一点点”这些词虽然也代表着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估计”,但是这与我们的“估读”还有一定的差距。当我们在感慨汉语词语的丰富之余,对于“大概,差不多,一点点”究竟代表的是多少,每个人的看法就各不一样了。所以需要估读来对数值进行一个精确的描述,这是第二个层次。

三、学会“估读”,能够让学生打通不同学科的“壁垒”,真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在很多情况下,估读需要借助于数学“小数”以及“单位”方面的知识,当这部分知识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掌握后。这样既帮助了科学老师省去了教授这部分知识的麻烦,同时也帮助数学老师解答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的疑问。让学科和学科之间相互协作、配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涨。这样就上升到了第三个层次。和前两个层次不同,这个层次已经跳出了科学课的范畴。也是我追求的一个为之奋斗目标。

虽然“估读”对于科学课的重要性前文已经详述,但是其中所要面临的困难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四、老师教授知识与估读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在时间上的不匹配

例如“小数点”部分的知识,是属于小学高年级的知识点,对于三四年的学生在接触温度计的读数也需要估读,换言之,小数这部分知识很需要。但是如果让他们提前使用小数,科学老师“越俎代庖”的问题先不谈,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几个学期之后才要教授的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所以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科学老师就要学会善于利用其他老师的“丰收成果”,建立一个知识“中转站”:的确,对于三四年级的同学没学过小数,不能“一步到位”掌握估读。但是他们却有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是能够看得清的。因此,看上去一个因为知识储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以“分数”建立“中转站”让学生做一个初步估读。再当他们进入高年级学习到了足够的知识后,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最后达到完整掌握估读。

五、学生之间由“估读”的结果不一致而引发的争论

其他学科的学生在向老师汇报答案时,正确答案往往只有一个,泾渭分明。但是在科学实验课上,尤其是需要估读的实验里,不同的学生估计的不一样,最后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作为小学生,他们必定坚信自己的答案就是“唯一正确的”,那么互相之间就会存在分歧。所以,就要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这种“争论”。我的做法就是要让学生首先要保证实验数据在“整数位”的正确性――大方向要一致,即“求同”;对于分数或者小数点后面的差别要进行梳理:不同的人在测量时会有不同的估计,随之而来就有几种不同但是十分接近的答案,即“存异”。最后肯定他们这些数据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被老师肯定心中必定十分喜悦,再顺水推舟让学生们反思几个不同的答案都是正确的这一事实,让他们真正体会科学课与其他学科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以及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类似的情况应该采取的做法。

六、过分重视“估读”而把前面的整数数错

这是对上一点的一个补充说明,就是有些粗心的同学,在读数时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估读”上了,而把刻度的格数数错。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在测量同一物体时数据在“整数位”的“一致性”。

小学生粗心大意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要有这方面的准备。让他们及时改正。

尽管“估读”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学生提前掌握一些有关“估读”方面的知识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让学生做事更严谨,也更合理。这些东西即使当学生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开始另一种生活时,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9篇

【摘要】目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方法:了解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特性,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结论:通过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学会新的适应性,以及更强的应对技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同时也提高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关键词】眼科 心理护理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所以眼睛的护理离不开心理护理。心理因素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眼科病人更甚,由于眼部疾病造成其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听觉系统代偿性发达,使得他们对各种声音更加敏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必然会加剧心理的焦虑、抑郁、烦躁和恐惧,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1]。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平衡与协调、稳定的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病人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所以护士亲切温和的语气,真诚备至的关怀和心理疏导会使患者得到安慰和鼓励。下面以几个眼科常见疾病为例,具体描述眼科护理模式中的心理护理。

一、青光眼手术患者:

1.由于青光眼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较弱,恐惧、焦虑心理强,为使每个患者的身心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所以护士态度要严谨,与患者建立信任感,与其交谈时语气要亲切、柔和、自然,详尽的介绍手术知识、方法以及治疗目的和效果,以消除他们的恐惧与疑虑,并保持乐观态度,调动起个人积极性。另外,同类患者治疗效果对术前患者心理影响很大,可以适时地请术后患者给与沟通,以增加其信心。多给与患者解释、鼓励。

2.患者的期待心理很普遍,这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有利的、渴求光明克服病痛的精神支柱,对患者治疗是有利的,成为鼓舞患者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护士要适当的利用患者的这种心理,把握时机,告诉患者术后再不会因为眼压高而压迫视神经,使视力下降成因治疗不及时而失明等,这样给患者以期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以希望和鼓励。

3.患者术后的心理反应一般较突出,表现各异如恐惧、忧虑、失望、依赖、愉悦等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有些患者由于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但仍有一些患者对青光眼手术抱有怀疑态度勉强接受手术,误将术后一些正常的反应看做手术失败,导致心理负担。如手术后眼压一过性增高,手术后即感视物模糊等咎于手术不成功。[3]故护士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很重要,术后也要给予耐心的讲解和鼓励。

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

1.病人入院后首先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患者入院时护士首先要消除其紧张心理,诚恳、耐心、热情的接待患者,使其熟悉环境,建立信任感。由于大多数角膜移植患者对手术不是很了解,担心术后效果,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所以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恐惧心理是护士术前心理护理中最重要的。因此应多给与患者支持,对于病情较轻者,应说明手术可增进视力,也可起到美容的作用,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者,应给予其术后复明的信心,使患者有勇气战胜病魔。

2.切实有效的术前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角膜移植手术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的情绪,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强烈反应,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而手术的顺利成功依赖于医护患三者的密切配合。所以,使其情绪稳定,使患者通过自身调节,明显控制或缓解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降低应激反应程度,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为防止并发症、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促进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3.术后患者一般都急于想知道术后效果而出现焦虑心理。因此术后应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把焦虑的心理消除,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三、眼球摘除手术患者:

1.由于眼球摘除术是毁容性的手术,患者会充满恐惧和紧张、抑郁、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定心理因素,极度的孤独和无价值感以及恐惧和焦虑,这种心理会给手术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带来在治疗上的诸多不便。所以护士要随时关心患者,给与安慰、消除其紧张不安的心理,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选择有利的机会予详细宣教,正确认识手术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向患者讲解眼球摘除后义眼安装情况,以后生活规律的改变状况等,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眼球摘除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消除患者的抑制、悲观、情绪不稳定的不良心理反应。告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好的疗效,减少对容貌的影响。以真诚的态度,增强其手术治疗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是术前护理的主要任务。

2.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矛盾、恐惧、悲观心理。患得能够术前正确认识手术对自己的重要性,及时接受手术,术中安静,血压、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3.术后患者易情绪不稳定,焦虑,思想负担重,护士要及时给予安慰和劝导。另外,要注意发现悲观心理,给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术后能够接受现实,勇敢面对生活,鼓励并适时地给予帮助,使患者消除了自卑心理,树立乐观向上、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护士的心理洞察力和护理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眼科护士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护士能恰当及时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最终达到良好的疗效。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专科医生的满意率,促进了护士自身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巩固了护士的专科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针对病人不同生命阶段的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消除由于疾病及伤痛对病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心、身两方面达到康复,并且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这需要护士有良好精神面貌、和蔼的态度、用熟练的操作、轻柔的语言来消除病人的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护理,已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