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化学制药前景

时间:2023-08-10 17:11:50

导语:在化学制药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学制药前景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实施 精细化 管理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24-0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近年来,我国诸多企业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和正在推广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者,面对职业教育目前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生源紧张、学生素质较差、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压力大、办学经费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职业学校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1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的提高

首先,精细化管理有助于管理队伍管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和锻炼管理队伍本身的过程。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就要求学校管理人员学习和理解精细化管理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学习有关学校和相关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此过程就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还要参与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细则和办法,这对管理人员来讲,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管理人员本身也将受到相关制度的约束,又因本身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起表率作用,所以自己的行为应更加规范,责任感应更强,这也促使自身素质的提高。

再者,精细化管理也有助于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教师作为学校员工中的主体,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受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的约束,这必将使教师责任心更加增强、更加钻研业务、更加努力的开展教学改革、更加努力做好教学工作,这样,教师的业务素质自然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管理。教师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去管理、教育学生,这又使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使教师养成“精细”的工作习惯。同时,教师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将会更加注重为人师表,更加注重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2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首先,教师是学生管理队伍的主体,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必将影响学生管理的效果。如前所述,精细化管理可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将使学生管理水平获得显著提升,继而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其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将使学生管理的制度更精细、更规范、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这将有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管理的效果更加明显,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3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教师队伍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促进了教学责任心的增强。这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这也将使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其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将使得校内实训设施的管理更加规范,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也有助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将使得对学生学习的各项考核更加严格和科学。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4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学校声誉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如前所述,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及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必将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使学校声誉获得全面提升。

第2篇

分析如下:

一、中药材、中成药业从中药制药行业整体发展看来,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中药行业的成本因素变动不大;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认识的增强,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的中药产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技术和市场将是左右未来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具备较完善的产品结构,营销能力较强的中药制药公司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

二、化学药制造业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化学药制造业中产品品种最多、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子行业。预计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在××年的赢利能力将仍然较弱。而对于细分品种如心血管类药物等,多数品种在升级换代、国际产业转移、专利到期促进仿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年虽面临价格持续下跌的可能,但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供求关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而言,预计××年大致与××年情况持平,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年中国医药行业前景的总体展望分析认为:

第一,××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左右,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大概为%(引自新疆证券)。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

第二;××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年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年持续。

第三;××年,我国医药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等行业长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未改变;而××年月份以来占据国内第一大用药领域地位的抗感染药物市场逐步回暖,对于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加上中药行业销售与利润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成长,××年医药行业效益有望回升。预计未来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

第四;××年,中药行业与特色原料药子行业仍将是中国医药经济的比较优势行业,整体上具备更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增长前景。相对而言,国内化学制剂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在全球竞争市场竞争,仍然需要努力。

第3篇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催化剂、电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工工艺、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工艺、石油化工工艺、应用化学、化学制药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

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管理知识,具有化工生产、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求实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第4篇

关键词:治理;制药;污水

ABR工艺首先由美国stanford大学的McCarty等于1981年在总结了各种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处理工艺特点性能的基础上开发和研制的一种高效新型的厌氧污水生物技术[1-3]。ABR反应器在整体性能上相当于一个两相厌氧处理系统,增加了酸化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活性[4-9]。ABR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稳定性高的特点。SBR污水处理工艺,全称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它是基于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工艺[10-12]。本实验采用ABR-SBR组合工艺治理制药污水。

1 工程概况

废水为某制药厂废水,主要污染物生化需氧量为1730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为5360毫克每升、可吸附有机卤化物(以Cl计)为12。

2 SBR工艺概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属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其反应机制及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只是运行操作方式有很大区别。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以时间顺序来分割流程各单元,整个过程对于单个操作单元而言是间歇进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以间歇处理方式运行,处理后混合液进行沉淀,沉淀的生物污泥则留于池内,用于再次与污水混合处理污水,这样依次反复运行,构成了序批式处理工艺。

3 废水处理工艺分析

3.1 废水水质特征及工艺介绍

制药产生的污水因其污染物多属于结构复杂、有毒、有害和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其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很差,且间歇排放,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本实验采用水解酸化+混凝沉淀+离子氧化+ABR+SBR的组合处理工艺。

3.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废水通过格栅先进入调节水解池,再进入混凝反应池,在进入混凝反应池前加入硫酸铁,进入混凝反应池加入氧化钙和聚丙烯酰胺。废水在混凝反应池出来后依次进入竖流沉淀池、离子氧化器、厌氧反应器处理反应池、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集水池,再通过石英过滤,合格后外排。

4 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调节水解池进水生化需氧量为1730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为5360毫克每升、可吸附有机卤化物(以Cl计)为12;生化需氧量去除率为百分之二十四点三、化学需氧量为去除率百分之十六点五、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去除率为百分之八点九;混凝沉淀池生化需氧量去除率为百分之二十九点八、化学需氧量为去除率百分之二十九点一、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去除率为百分之八点九;ABR池生化需氧量去除率为百分之五十一点三、化学需氧量为去除率百分之五十点五、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去除率为百分之二十五点三;SBR池生化需氧量去除率为百分之九十一点二、化学需氧量为去除率百分之八十六点三、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去除率为百分之三十二点六;过滤器生化需氧量去除率为百分之一十四点二、化学需氧量为去除率百分之二十六点三、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去除率为零。

5 工艺可行性分析

该废水理论上属于可生化废水,但由于废水中含有残留的抗生素和溶媒,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若直接采用厌氧或好氧工艺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采用水解酸化+混凝沉淀+离子氧化+ABR+SBR的组合处理工艺。

6 SBR工艺优缺点

SBR工艺优点是污水适应性强;建设费用较低;不需要设初沉地,也不需要二沉地;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化学需氧量Cr平均去除率高,强于单级好氧处理工艺;能耗低;避免了传统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低、占地大的缺点;适用在难生化降解的废水处理。缺点严重依靠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对操作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运行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

7 讨论

制药工业污水由于化学成分品种繁多,在制药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原料,生产工艺复杂多变,产生的废水等成分也十分复杂。化学制药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毒性高、含难降解有机物质的有机废水,目前的处理方法有预处理-生物处理。预处理为降低后续生物处理难度,达到排除生物毒性物质干扰,降低废水浓度的目的。目前合成制药废水生化前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化法(包括混凝法、膜分离法膜技术、电解法、微电解法、Fenton氧化技术)、生物法(主要采用水解酸化)等。生物性处理主要有厌氧生物处理(包括:厌氧复合床(UB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等)、好氧生物处理技术、AB法、SBR法、膜生物反应器。新技术如膜技术、生物强化技术等的应用在化学制药废水处理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采用ABR-SBR组合工艺治理制药污水。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运转灵活、基建费用低、耐冲击负荷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龚敏,赵九旭,蒲仕刁,郝洁.ABR工艺预处理木薯酒糟废水的工程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5).

[2]黄永恒,王建龙,文湘华,钱易.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其运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9(7).

[3]李刚,欧阳峰,杨立中,付永胜.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沼气,2001(2).

[4]沈耀良,王宝贞,杨铨大,刘润芬,许甫庸.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混合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1999(5).

[5]祁佩时,陈业钢,李欣,程树辉,王其侠.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J].给水排水,2001(7).

[6]张林生,杨广平.水杨酸废水纳滤处理中操作压力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05,31(6):76-78.

[7]安景辉,卜城.厌氧反应过程中相状态的确定[J].中国沼气,2001(1).

[8]沈耀良,王惠民,赵丹,王承武.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混合流态及其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3).

[9]相会强,刘雪莲,李立敏.抗生素废水水解酸化预处理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77-79.

[10]董春娟,潘青业.工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无机和有机毒性物质[J].化工环保,2001(4).

第5篇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速释片剂

缓控释制剂亦称为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是在规定的环境中,通过适当的制剂方法,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1]。缓控释制剂因为可以减少病患对药物的依赖性,从而降低药物给病患身体造成的副作用,提高了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病人的关注。片剂在生产的过程里,最常用的辅料主要分为这几个种类: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剂及助流剂,下面就介绍囊括在这几大类型中的几种辅料在速释片剂中的相关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微晶纤维素(MCC)、甘露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研究对象,将这几种辅料分别与片剂混合,观察效果。

1.2 方法

将选取的辅料分别与片剂混合,观察反映及效果,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2.1 微晶纤维素(MCC):微晶纤维素(填充剂和粘合剂)、微粉硅胶(助流剂)、羧甲基淀粉钠(超级崩解剂)和硬脂富马酸钠(剂)组成,该创新性辅料比各个辅料的物理混合物有更大的堆密度、卓越的流动性、比表面积和可压性,适用于所有生物药剂学分类的原料药的直接压片中[2]。将微晶纤维素与片剂混合,以微晶纤维素占比20%为宜,观察其对于片剂的崩解效果和溶出效果。

1.2.2 甘露醇:甘露醇作为一种片剂填充辅料,加入片剂中咀嚼时会让口腔产生凉爽的感觉,而且伴有微甜的味道,口感十分不错,非常适合咀嚼片之类的片剂中。将甘露醇颗粒或粉末与片剂混合,观察片剂的崩解和溶出效果,并记录结果。

1.2.3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它是一种常用的薄膜衣片材料。将其与片剂混合,可以观察片剂的硬度,同时还要观察最主要的片剂的崩解和溶出量,做好详细记录。

1.2.4 羟丙基纤维素(HPC):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并非为同一种辅料,主要用于做片剂的粘合剂,也可直接把羟丙基纤维素(HPC)的粉末混合压入片剂中。本次试验的方法重要是将羟丙基纤维素(HPC)粉末与片剂粉末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利用相关试验工具分析加入羟丙基纤维素(HPC)后,片剂的崩解状况和溶出状况,做好详细记录。

1.2.5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一种极易溶于水或乙醇中的化学试剂,作为药片的辅料进行研究。准备2%-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醇溶液,加入片剂粉末中,搅拌均匀,随后仔细观察片剂药物的崩解和溶出的含量和程度,并做好详细的数据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上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上述实验过程,得到了有效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科学有效的分析得出微晶纤维素(MCC)、甘露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几种辅料在运用于速释片剂中都有良好的效果,不论是作为填充剂的,还是作为粘合剂的额,或者是作为崩解剂的,又或者是作为剂的,在速释片剂中都有显著的效果,对于速释片剂而言是很好的辅助材料。

3 讨论

片剂作为医学上最常见的药物形式,病患们在日常治病的过程中都是要用到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大跨步加速和对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病患不愿意在治病过程中接受太繁琐的过程,病患更接受的一种方式是避繁就简,怎么方便,怎么来就好,反正在同等的药效下,一定会抛弃那个较为繁琐的过程,片剂的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继续前进也就是理所应当的。片剂符合了病患对方便、简单、易携带、易服用等等多种优势,在治病过程中,往往成为病患们的不二之选。在这种大好前景下,就是国之精粹――中药液选择制成片剂类型的中成药,这是符合人们生活要求的必然之选。

片剂的发展加大了片剂的生产,而片剂强大的供需量背后对它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医药制药人员也是费尽心思,潜心专研。片剂对于病患来说是极为方便的,是医学界的巨大进步,是医学界发展的创举,但是只有医药制药人员和医护人员知道,片剂生产的背后也存在很多问题,而如何使片几种的药效最大程度的转化为为病患治疗疾病的疗效,就是制造片剂时,最先思考也是最常思考的问题。

制作片剂的药物粉末要成为一个一个形状完美、保存良好的小药片,粘合剂在制造片剂过程中必不可少。实验表明羟丙基纤维素(HPC)是在制造片剂时较为理想的粘合剂,在制造片剂中制药加入适量的羟丙基纤维素(HPC)就可以是药物做到很好的粘合效果,在医学制药上值得大力推广使用。微晶纤维素(MCC)和甘露醇作为片剂中的填充物,被实验证明,加入之后,可以片剂在食用过程中获得一个较为良好的口感感受,减少传统片剂给患者带来的恶心和难以下咽的感觉,在医学上也得到了比较高的认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一种新型的速释片剂辅料,可以说已经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它被用于医学制药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但它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制药当中的盛况不得不让人赞叹,而它的易溶解也受到多方的好评,目前,它在速释片剂中已经是作为一种性能比较优越的辅料被广泛运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更多的是作为药片的糖衣,可以很好的将药物包裹起来,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时,可以与糖类辅料一起混合使用,这样效果更为突出。

速释片剂的效果主要要看它在病患体内崩解的速度,即药物被分解开的速度;溶出速度,即在病患体内药物量的溶出量,融入体内的量;药效持续时间。在这三点要素达到最佳值时,速释片剂的药效会达到最优状态,为患者治病的效果是最好的。而这三个要素都要达到比较优越的状态,光靠药物本身是很难达到的,必须借助辅料加以辅助,辅料的运用在速释片剂产生之初便现端倪,但运用的熟练度远不如当今。旧时运用在速释片剂制作过程中的辅料,因为效果差,副作用较大,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空白必须要由新的技术去填补完全,所以医学界也在不断研制新的,更优越的辅料作为速释片剂的辅料,经过多方实验证明,这几种新型辅料不论是在释放药物效果上达到优越,而且副作用也呈现出很小的状态,所以值得医学界广而用之。

参考文献

[1]王琼 ,王二丽.中药缓控释片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7.

第6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08-02

医药产业是一项高新技术密集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将带来极为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医药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我国现代医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现代医药产业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1]。

21世纪以来,全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近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国设置有制药工程类的本科院校从1999年84所增至目前的近300所。但是,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和对需求的满足。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只懂得药物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事业迫切需要既懂得药物合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要懂得机械设备原理,化工原理、车间技术改造等工程技术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即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2,3]。笔者从我国药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就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路、具体措施、组织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沈阳药科大学在充分发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依托制药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结合药物化学省级重点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制药精英人才的培育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一、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化学药品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药品的主体,占药品生产和消费的50%以上,化学药品的创新性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一直是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化学药品研究的创新研究,需要大量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是在长期的创新思维培养、专业训练和生产实践中培养出来的[4]。

我们只有及时调整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各项措施,建立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学体系,才能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准确,措施得力有效,才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改革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以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改革目标,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与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的改革思路,实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合而为一、三元并重的教学模式,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做好基础知识传授和学习应用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形成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为载体,教学条件改善为根本,科学管理为保障的工作格局,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抓住素质教育这个核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创新性、高素质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改革过程中努力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1.教育理念的秉承与更新。必须重新树立“以人文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理念。

2.培养模式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3.学生成绩、能力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实施“全面考核”,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教师参与度与改革积极性的调动。学校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应政策,调动广大任课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特别是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性、应用性教学改革,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改革的具体实施计划与方案

项目实施以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在其完素质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发展潜力等遴选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基础实、有强烈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组建“实验班”,每5~7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专门制定个别学习计划,指导(或允许他们)自主选课、自主听课、自主进入实验室,从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到各位导师的专业实验室,自由选题开展科研工作。在四年级时,进行二次分流,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研究生推荐,符合要求者进入硕士阶段以产学研为主进入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应用型、开发型课题的研究,不符合要求者授予本科学位。项目实施取得一定经验和达到预期效果后,逐步向其他专业推广。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重新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及立体化教学;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医、药、理、工、文、管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

2.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开展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充分利用学科内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等学术资源,引导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选题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等,与研究生一起进行科研工作,参加课题组的学术研讨会,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素质。通过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动手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②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中,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开发、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独创性实验,支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团队探究性实验。提供部分实验内容,允许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查阅文献,提出实验方案,然后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对开展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有了理性认识和理解,从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③强化实习基地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现有的生产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和企业分别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高级工程师作为科研导师,共同制定教学、科研和生产学习计划,安排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GMP、企业研发重点、QA与QC和产品生产流程等,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深入学习化学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开设假期短期培训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度在假期增设短期培训班,利用4~5周时间,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创新色彩的新课、讲座、实验、科学研究、工程实训和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集中时间选修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给予足够的学分。

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改革的侧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以及实施双语教学等,研究基于应用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推行以全面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在专业方向确定、课程层次选择、学习进度掌握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指导(或允许学生)自我设计专业方向和跨专业、跨院系选课,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③建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强化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如学生创新实习基地,以实践设计项目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学好基础理论课。④探索考试改革,建立更加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模式,实行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及期末考试与平时测评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并合理利用小论文、分组讨论、课题设计、项目教学、小组作业、辩论等多种考试形式,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⑤以强化双语示范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培养学生外交流能力。在药物化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基础上,鼓励多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加大力度进行教师外语水平的培训,并通过派出国外进修、出国访问学者等方式,促进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对外交流奠定基础。

4.打造精英师资,培育优秀教学团队。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教学团队,采取引进、聘请、培养等多种措施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注重教师国际交流的背景和研究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热情,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聘请行业内优秀企业家、科研工作者、杰出校友做兼职导师,为高素质制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为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和制药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化学制药企业、医药院校、医药流通和药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化学药物的寻找、研制、开发、生产、工艺改进、药物设计和质量控制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与培养体系。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促进和辐射作用。

这一改革措施经过近3年的实施,其成果在沈阳药科大学已经初见成效,约有40~50名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将从中受益,经验推广后将会有更多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药学其他专业的学生受益。成果具体体现在:国家英语四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通过率、考研录取率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7%以上。学生能力与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认为学生素质优秀,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紧密,创新性较强,有想法,有主见,能对本部门的业务发展提出有效的意见。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得制药工程设计三等奖和最佳壁报奖。2013年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学生学术壁报全球总决赛于11月5日在美国华盛顿万豪酒店隆重举行,作为中国区选送的唯一学生代表,我校制药工程学院学生黎秋媛参加了决赛,其作品Study on the optimize of the Jet Milling Micronization Technique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获得评委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7):65-70.

[2]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4-26.

[3]李学明,王永禄.徐元龙等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构建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药学教育,2010,26(5):11-14.

[4]元英进,尤启冬,于奕峰,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药学教育,2006,22(1):15-16.

第7篇

伴随着核酸治疗技术的发展,反义药物的开发与研究逐步展开,许多药物开发公司开始采用反义原理将寡核苷酸药物用于阻止一种特异性疾病相关的蛋白的表达,因为寡核苷酸能够阻止或破坏负责该蛋白合成的信使RNA(mRNA)。世界上首个经批准上市的反义药物是美国Isis制药公司生产的福米韦生(Vitravene,ISIS2922),分别于1990年经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批准在欧洲上市和1998年经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在美国上市。该药由21个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组成,是用于治疗艾滋病病人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性(CMV)视网膜炎。由于福米韦生是直接通过眼内注射给药,所以不存在反义药物进入靶组织剂量不足的问题。

通过研究人员在试验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改进,反义药物的功效已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许多公司取得了突破。尤其是在发现了RNA干扰机制――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一种天然反义机制之后,先后成立了诸如Alnylam制药公司(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和Sirna治疗制剂公司(Sirna Therapeutics)等制药和生物治疗制剂公司,它们正在开发被称作短干扰RNA(siRNA) 的合成双链RNA,并将其作为高效价的反义药物。最近,人们又认识到,siRNA在细胞内不会受到称作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的一种特异机制的损伤,并且RISC是2条RNA链(反义链)中唯一能与mRNA靶结合并激活的一条链。另外,研究人员还认识到,像锁核酸(LNA)等RNA类似物可作为单链高亲和力的反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第三代核酸治疗制剂包括双链(siRNA)和单链(LNA)寡脱氧核苷酸化合物。

第一代RNA抑制剂

第一代反义药物是由合成DNA单体制成的。它经修饰后仅含一种硫磺物质,以替代核苷酸之间磷酸连接的氧分子。迄今,由于这种称作硫代磷酸酯变体的硫代磷酸酯寡脱氧核苷酸(PS-ODN)在遇到组织核酸酶时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且能延长血浆的半衰期,所以它广泛应用于多数寡脱氧核苷酸类药品中。例如Isis制药公司生产的福米韦生和Genta 制药公司目前再次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递交了新药申请(NDA)的奥利默森纳(oblimersen sodium,Genasense)均为DNA 硫代磷酸酯类药物。由于它们对靶RNA的结合亲和力较弱并对核酸酶消化产生连续的不适当抗性,所以它们的主要问题是相对缺乏潜能。据有关研究报道,在灵长类动物的试验中DNA硫代磷酸酯制剂出现的急性毒性也限制了其用药剂量。迄今,在分别对7种DNA寡脱氧核苷酸制剂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有6种因难以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而终止,仅有Gentia制药公司的奥利默森纳注射液在对复发性或不应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人进行的临床III期试验中达到了最初的设计要求,并2006年3月该公司有向FDA递交了将奥利默森纳注射液加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dara )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toxan ?)合用治疗复发性或不应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申请,目前正在审批之中。Gentia制药公司曾于2003年12月向FDA递交了将奥利默森纳注射液加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Dome?)合用治疗晚期黑素瘤的申请,2004年5月,未得到FDA的批准,该公司撤回申请。但是,该公司于2006年1月又向欧洲药品局(EMEA)递交了将奥利默森纳注射液加化疗制剂治疗晚期恶性黑素瘤的申请,目前,正在审批之中。另外,还有数中DNA寡脱氧核苷酸制制剂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具体见表1。

面对DNA寡脱氧核苷酸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许多制药公司并未气馁,在继续进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多种尝试,例如通过增加针对核糖的 2’-O-烷基化(2’MOE)修饰、吗啉化、磷酰胺酯化(NPs)、肽核酸(PNA)核酸锁((LNA)、六环核酸或三环DNA等多种方式,对反义药物的骨架结构进行适当修饰,从而提高了反义药物的靶标亲和力、核酸酶抗性,减少其毒副作用,避免产生免疫反应;另外,还通过对一些重要的化学制剂改造,改善反义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了口服、灌肠等新给要途径,从而推出了第二代反义药物。

第二代反义药物

第二代反义药物包括2’-O-烷基硫代磷酸酯药物和2’-O-甲基与吗啉类似物药物(见表2和表3)。在开发第二代反义药物的制药公司中,仍以美国Isis制药公司为首。该公司将诺华制药公司的2’MOE化合物加入到寡脱氧核苷酸制剂中。含有全或部分2’MOE衍生单体的寡脱氧核苷酸制剂可以提高药物潜能和通过减少免疫刺激提高耐受性,增加对核酸酶降解的抗性,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和延长用药间隔时间。Isis制药公司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开发治疗包括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多种疾病的药物。另外,该公司还与其他共合作,共同开发含有2’MOE的寡脱氧核苷酸制剂,已先后向癌基因技术公司(OncoGenex Technologies Inc.)和反义治疗制剂公司(Antisense Therapeutics Limited)颁发了丛属许可证,使这2家公司也加入到含有2’MOE的寡脱氧核苷酸制剂研发队伍之中。但是,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与DNA寡脱氧核苷酸制剂相比,尽管含有2’MOE的寡脱氧核苷酸制剂提高了稳定性,但是表明仅在与DNA结合的亲和力方面有一定的改进。

第三代反义药物

第三代反义药物分为2类:一类是双链短干扰RNA(siRNA),另一类是单链核酸锁(LNA)寡核苷酸(见表4和表5)。在细胞培养的转染制剂提呈过程中,对于靶mRNA和蛋白,用低于1纳米摩尔浓度的双链 siRNA和单链LNA寡核苷酸都产生重要的还原反应。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反义药物相比,尽管在体内试验中都能到达作用的部位,但这第三代反义药物的药效要明显得多,并且预示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遗憾的是,未经修饰的siRNA在体内具有不稳定性,在循环过程中双链体易解旋并受到核酸酶的降解。然而,这对于作为外用药来说并不是一个大问题。的确,美国的Acuity制药公司(Acuity Pharmaceuticals)拥有最先进的siRNA临床研究计划,如采用一种滴眼液Cand5治疗与年龄相关的湿性视网膜黄斑变性(AMD)。目前,该公司正在对这种滴眼液进行II期临床试验。另外,该公司还正在用该滴眼液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进行临床前期试验。该产品的设计是用来使导致AMD病人失明的促进视网膜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失活的。此外,Alnylam制药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感染的siRNA制剂ALN-RSV01目前也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相比之下,当用硫代磷酸连锁将RNA类似物和核酸锁连接起来时,它们对核酸酶裂解产生显著的抗性,并且延长了组织的半衰期。此外,LNA寡核苷酸与RNA结合具有相当高的亲和力。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反义药物相比,第三代反义药物的这些特性是其提高疗效的关键因素,并明显增加了其体内疗效的潜能。根据2005年12月Santaris制药公司在美国血液学会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一种可直接作用于低氧诱导因子(HFI-1α)mRNA的LNA寡核苷酸制剂在改善组织低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等方面似乎比直接作用于相同基因的最佳siRNA更有效。HFI-1α是一种对VEGF和VEGF受体表达起着关键调节剂作用的转录因子,并因此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HFI-1α还在诸如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侵袭等肿瘤的其他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iRNA为大双链分子,不易通过细胞膜,所以,其最大技术障碍是进入体细胞内。据Alnylam制药公司报道,通过siRNA与胆固醇缀合至少能够增强肝吸收。Santaris制药公司最近提供的数据表明,直接作用于肝Apo?100的非缀合LNA寡核苷酸可以有效降低小鼠体内Apo?合成和血浆胆固醇水平,其剂量仅是Alnylam制药公司的胆固醇缀合siRNA的1/8。与常规的DNA拮抗剂相比,由于LNA与互补RNA序列具有相当高的结合常数,所以,LNA寡核苷酸可以作为一类新药。因此,Santaris制药公司就将‘RNA拮抗剂’作为新词,用来描述其这类高亲和力结合和靶特异性的药物。目前,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双链短干扰RNA的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主要有美国的Acuity制药公司, Alnylam 制药公司, CvtRv 生物制药公司(CytRx Laboratories, Inc.),Sirna 治疗制剂公司;澳大利亚的贝尼替克澳大利亚有限公司(Benitc Australia Ltd.);和丹麦的Santaris 制药公司(Santaris Pharma)等。

第8篇

2011年是新医改攻坚的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如果说新医改的重心是“保民生”,“十二五”规划的重心则是“促发展”。继商务部2011年5月5日《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之后,2011年7月13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也将有望于近期出台。促进产业升级是医药产业发展各项规划的共同关键词。产业升级具体体现在产业组织形态(做大,外延增长)和科技含量(做强,内涵增长)两个层面。提高行业研发技术水平,加速医药产业的升级,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规划》奠定了未来五年我国加快医药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进其快速增长的基调,对于加快医药产业走向先进化、国际化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突破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同时指出了提升企业作为主体的自身创新能力,培养一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大企业,产业集中化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投入力度强化:推进医药科技创新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医药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它符合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是以重大技术突破(21世纪科技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老龄化、城镇化以及全民医保扩容升级带来的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23%左右,有望由2011年1.25万亿元左右增长到2015年3.6万亿元以上),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医药产业主要的挑战是:国产药以低附加值的仿制药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炸弹”,与研发基础薄弱、盈利水平较低、资金投入短缺有关。

为加快实现中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历史性、战略性转变,推动中国逐步从“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确定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按照部署,我国医药体系创新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8年至2010年,为创新转型阶段,基本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期间国家分两批确定970项课题,课题经费53亿元,截至2010年9月底,在专项支持下,全国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41个品种处于三期临床研究阶段;

2011年至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为快速增长阶段,也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时期。据悉,中央财政计划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 亿元,规划“研制30个创新药物,改造200个左右药物大品种(新增)”。扶持力度明显加大,杠杆撬动作用明显,目标是新药研发的主要技术规范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著缩小;

2016年至2020年,为跨越发展阶段。我国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真正成为“医药强国”。

走向先进化、现代化:各领域发展各有侧重,战略重点清晰

《规划》立足国情,突出医药产业发展重点、热点,亮点鲜明。资金支持的重点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类重大疾病药物的研发。重点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技术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层面构建新药创新体系。在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和材料各细分领域的战略重点也非常清晰:

化学制药:重在新结构、新剂型、仿制和改进

从2006年以来,受制于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较长的研发周期,发达国家化学创新药物专利数量减少,而专利保护到期的药物数量较多。由于我国在新药临床试验的人才、成本和资源上有较大的优势,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药物创新中心,同时在国际研发外包潮流推动下,中国自身软硬件实力正在提升,带动中国制药企业和学术机构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在化学制药领域仍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尤其是基于新靶标或多靶标的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化合物改构药物的研究。此外,还将力求在药物缓控释技术上有所突破,研发具有新剂型、新释药系统的创新品种,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相关上市公司有现代制药、亚宝药业、美罗药业等)。另外,化学制剂大品种的改造将提升这些品种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通过工艺改进,也利于节约部分生产成本。

中医药:药效物质研究、新剂型、大品种二次开发是重点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领域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种。我国拥有丰富的中医药学术资源、久经临床应用的大量方剂资源、庞大的人才资源和中药材资源。国家也将现代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列为新药创新的重中之重,以保持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先发优势。

《规划》指出,重点支持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且所治疗病症明确、填补市场空白的复方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优先支持多学科协作创新中药的探索性研究。开展中药有效部位、有效组份、有效成分的创新中药研究。

重点突破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利好红日药业等)、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及中药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利好天士力、康缘药业、益佰制药等现代中药龙头企业)。建立有区域特色的中药研发共性技术平台。重点支持100余个常用中药材品种开展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和10余个中药材大品种的深度开发(利好康美药业、紫鑫药业等),开展8~10个新药品种的研发、30个传统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利好天士力、中新药业、同仁堂等)。

生物制药: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快速前进

全球生物制药领域保持着高速的发展。生物药由于国际发展历史并不久,因此是一个具有后发优势的领域。在国际上,生物医药企业是医药创新领域最活跃的群体,但存在产业化能力较弱的局限,成为国际制药巨头并购的对象。通过提升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化生产和纯化能力,重点创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新药,有望逐步接近或达到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水平。

《规划》提出:重点支持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开展人源或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药物、核酸药物、基因治疗和树突状细胞治疗等研究。蛋白药物、人源化单抗、大分子化合物、干细胞技术产品等高端生物技术制品是国际创新药物领域的重点方向。长春高新、兰生股份、海正药业、ST中源等上市公司都涉足了以上部分领域。以抗体药物为例,2007年全球抗体药物已占整个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份额的34.4%,而我国仅为1.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过去11年中,全球抗体药物市场以55%的复合增速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抗体药物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共批准了14种抗体药物,其中7种为自主研发,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以上。

规划提出,重点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检测诊断、监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150种诊断试剂,其中20种以上获得注册证书;10个以上新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相关上市公司有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等)

医疗设备和材料:进口替代和高端化发展是趋势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特别是高端产品基本上被国外进口所主导。《规划》鼓励开展医学影像、医用电子、临床检验、微创介入、放射治疗、激光治疗等高端医疗设备研究,研制生产15项左右中高端产品,培育20个以上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大幅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民生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在公众卫生和全民健康领域,提出要遴选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进行临床评价、示范试用和普及推广(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将从中受益)。

《规划》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将支持研发新型骨及口腔植入体、可降解血管支架、适宜国人的人工关节、介入人工心瓣及防钙化生物瓣膜、新型人工血管、神经修复材料、可承力骨修复材料、创面快速无痕修复材料等重大产品20项以上,获得关键专利50项以上。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及产业化,扶持培育若干龙头企业。

走向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融入国际医药产业链

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正逐步成为全球药物创新中心,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丰富的临床受试群体、庞大的人才库、正在逐步增加的符合国际要求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引进来”的开放战略带来了显著的学习示范效应,提升了国内整体创新研发水平的提升。同时,我们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政府将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包括促进3~5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市场。例如,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FDA二期临床的顺利通过为国内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大量国际品牌药专利的到期为我们带来了产业升级、出口结构升级、融入国际医药产业链的大好国际机遇,我们的药品出口结构将逐步从以原料药出口为主逐步调整为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比重逐步加大,将由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游(低端制造)逐步走向上下游(高端研发、营销)。到2012年,全球有大约40多个“重磅炸弹”药品专利到期,每年有大约200亿美金销售量的药品专利到期,对于我国制药企业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一方面,对于一批像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信立泰、人福医药这样技术研发实力较强、产品储备丰富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抢仿”,与原研厂家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me better”新药的研发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一方面,像海正药业、华海药业、海翔药业这样一批企业可以抓住由专利药到期所带来的国际产能转移的机遇,承接国际医药巨头制剂加工的丰厚订单,通过FDA等高规格的国际认证,提升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技术工艺水平。

总之,我们可以充满信心的预见,在未来五年,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将快速得到提升,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

产业集中化:更加突出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增强医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在发达国家,以世界医药巨头为代表的先进医药企业掌握了最强大的研发资源和科研人才,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保持了公司持续高速的业绩增长。而我国,企业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研发投入相比国外巨头15%的水平,我们的平均水平不到2%,研发型企业也仅为5-8%。政府引导建立了一批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批持续投入、目标明确、队伍稳定的药物创新示范企业和产学研联盟。通过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药物研发和产业化紧密结合的实体,推进药物创新成果转化。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望培育若干个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化学药和中药大企业,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的生物药大企业。

政府对医药研发日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严格,加上新药审批门槛的提高和对普通药品价格的打压使得企业越来越有动力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新药和技术工艺方面的研发工作,同时,我国具有的较高素质的医药科研人力资源和庞大的总体人力资源规模为从事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提供良好的低成本的条件;医药行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的日趋成熟,大量科研院所提供的前期成果为企业分散了早期风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都为医药企业从事研发提供了日益充裕的资金。

政策将扶持有研发优势和潜力的优秀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今后这些科技创新实力突出的企业必然与那些从事低端生产制造的企业拉开较大差距,谈判议价能力更强,品牌优势更为明显,产品更有市场空间,行业的集中度也将日益提升。

第9篇

受产能过剩、价格下滑以及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扬的影响,2004年化学原料药制造的盈利能力将低于2003年。从一季度统计数据分析,化学原料药制造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而同期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幅度为18.16%,带动制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是卫生材料、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制造业,与原料药制造相比,化学制剂制造业利润增长情况也要好一些,一季度同比增长14.98%。可见,2004年医药行业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消费。

药品消费增长将快于2003年

药品的消费有别于其他消费品,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相关都比较低,即使收入增长缓慢,居民对于药品的消费也不会随之下降。

我们分析了1997~2003年六年间城市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于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者陋远高出收入增长许多,二者的弹性系数分别达到2.04和4.21,在六年间,对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63%和10.83%,与GDP增长相比,医药行业增长以及城镇、农村居民对于医疗保健支出的相关性都很低,分别为0.29、0.39和0.14。

拉动中国药品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保体系的进一步健全、疾病谱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视。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宏观经济的消费类产业,周期性不明显,但对政策的敏感性比较强,尤其是医疗保险体系、药价政策等非常敏感。此外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也会极大地影响药品的消费。

从2003年统计数据看,到2003年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895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495万人,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正在积极组建,这将稳步推动对药品的消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0%,预计将占整个药品消费的50%,成为推动药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由于中国疾病谱明显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因此,药品的消费也存在多元的特点,一方面抗生素的用量依然非常大,但另一方面,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糖尿病药物等增长迅速。两种特点并存,促进药品的消费增长加快。此外,由于本届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持续的扶持政策,将会逐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使农村药品消费出现快速增长。从一季度统计数据看,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3.19%,比去年同期提高5.14个百分点,按照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计算,可以使农村药品消费增长提高8个百分点。

因此,药品消费的动因要明显强于2003年。从不利因素看,2003年受SARS影响,医院在第二、三季度基本上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因此影响了药品的消费和制药企业销售款的及时回笼,从而使许多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下降。2004年这一不利因素将消除,因此有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

宏观调控使医药行业投资价值凸显

为了使国内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地增长,自3月开始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培育国内消费市场,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使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因此,消费类行业的投资前景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重视。而无论与前期热点行业还是其他消费品行业相比较,医药制造业无疑更具备比较优势。

与2003年的热点行业以及市场所关注的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制造业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几个指标上都表现不俗。虽然部分指标略落后汽车、钢铁、电力等,但医药制造业的指标稳定性非常好,综合评价,仅有汽车制造业三项指标均高于医药制造业,因此,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无疑是非常优良的。在钢铁、汽车增长预期下降的环境中(表中显示汽车制造业三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开始下降),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再次显现出来。

上市公司利润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截止到4月30日,在已经上市的93家医药上市公司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048.10亿元,同比增长25.8%,增幅高出2002年1.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利润315.11亿元,同比增长18.97%,增幅低于2002年1.0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47.45亿元,摆脱了多年在40亿元以内波动的局面,同比增长26.66%。

从数据分析看,医药上市公司已实现了全行业38.1%的销售收入和18.52%的净利润。同时也说明,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依然不是很高,许多业绩优良的企业并没有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主要是外资和合资企业)。

排名前十位的10家公司共实现了458.0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19.49亿元的利润,分别占整个医药上市公司的44.85%和42.96%,这表明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但从数据分析看,占上市公司数量20%的前18家公司实现的利润仅占总利润的61.33%,表明医药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投资策略:差异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