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学生家庭教育

时间:2023-08-10 17:11:59

导语:在中学学生家庭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学生家庭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家庭环境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评分的分析结果

在对河南省130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后,按个人特征中父母任意一方的最高学历、父母是否长期在外地工作、父母是否离异或去世、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四项分做心理健康总评分的方差齐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以父母学历划分的组当中,父母学历为高中的总均分略高,但与其他两组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以父母工作地划分的组当中,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的总均分显著高于父母在当地工作的,差异达到统计学及其显著水平。以是否完整家庭划分的组当中,父母一方离异或去世的总均分要明显高于完整家庭的总均分,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以父母教育方式划分的组当中,漠不关心型的家长教育方式总均分最高,专制型排第二,这两种不良教育方式的总均分显著高于民主性教育方式,差异达到统计学极显著水平。

以家庭收入划分的组中,以月收入五千元以上总均分最高,各组之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这说明家庭教育方式与父母是否在外务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二、家庭环境与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量表得分的分析结果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在各个健康因子上的得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父母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在偏执因子、敌对因子、情绪不平衡以及心理不平衡因子得分都低于其他父母学历水平的学生。

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的学生和父母在身边的学生相比,敌对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情绪不平衡因子的得分都显著偏高,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

父母是否离异或离婚的学生心理健康因子的比较,各项均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水平。但父母离异或离婚的学生除了学习压力因子比正常家庭学生略低外,其余各项因子得分均超过其他正常家庭的学生。

父母不同教育方式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极显著水平。父母教育方式为漠不关心型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因子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以及情绪和心理的不平衡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而父母教养方式为专制粗暴型的学生的偏执和敌对这两个因子上得分还要略高于漠不关心型的教养方式的学生。

三、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家庭因素的分析

家庭是中小学生生活、生存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家庭气氛的不好、家庭结构的不良,都会使中小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及焦虑问题。

1.留守子女问题

很多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会使子女缺乏应有的关爱从而导致子女心理不健全[1]。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在外务工会使中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或寄居别处容易受到冷落,产生自卑和遗弃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2.父母的期望水平

父母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在偏执因子、敌对因子、情绪不平衡以及心理不平衡因子得分都低于其他父母学历水平的学生。这可能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有关。由于父母自身学历低,他们对孩子的干涉和不切实际的期望都要比其他两个水平的学历的父母要少,因此孩子会较少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干扰,表现出较稳定的心理水平。

3.父母教育方式

现在的中学生独立意识都很强,加上知识的增加带来的成人意识和自尊感,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不当会造成子女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人格异常[2-10]。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会使中叙述叛逆性增强,脾气古怪、烦躁。从而导致偏执和敌对。而父母对孩子的冷漠造成的亲子关系疏远,学生感受不到深刻的爱造成的孤僻、厌世、冷漠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4.家庭结构

父母离异或去世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会暂时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但这个影响并不是长期的,也不是不可去除的。在孩子遭遇这类事件之后,往往父母或亲人会用更多的爱来补偿孩子。加之现代社会人们对离婚事件的认同感提高了很多,孩子对这类事件接受程度也提高了,所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明显了。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9.

[2]刘桂臻,钱铭怡,肖广兰.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56-159.

[3]刘建容,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

23(6):659一663.

[4]崔哲,张建新.中学生家庭教养模式及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3(2):180一181.

[5]Ora peleg-popko,Reuven Dar.Rirual behavior in children and mothers’perception Of family Parterns[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03,17:667一681.

[6]RuchkinVV,EisemannM,HagglofB.parental rearing and problem behaviors inMale delinquent adolescents versus controls in northern Russia.SocPsyehiatry Psyehiatr Epidemiol.1998,33(10):477一483.

[7]黄悦勤,云淑海,石立红等.中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教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84-87.

[8]刘宝花,黄悦勤,刘肇端,等.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24(4):328一330.

[9]王秋英.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76-277.

[10]高艳华,王敏.影响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13(4):235.

第2篇

摘 要:中学生的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振兴与发展,而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李天一事件”的恶劣影响引起社会各界沸沸扬扬的讨论,促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中学生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有机体系,对中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存在重要的影响。研究家庭教育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探求中学生道德社会化水平提高的对策是促进中学生道德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推动中学生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生道德社会化;影响;对策

当前,我国投入大量资金、人员和教育资源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但是,青少年中出现违法乱纪、自甘堕落、漠视生命、缺乏道德荣辱感的恶性犯罪事件仍持不断增长趋势。前不久媒体报道的“李天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沸沸扬扬的讨论。有媒体称“李天一事件”是学校德育的失败,有人则认为酿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对其溺爱过度的错误家庭教育。

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道德社会化是否得以良性发展,不仅关乎中学生个体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更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之发展和传承。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对促进中学生道德社会化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一、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在与客体相互活动过程中,内化一定的社会标准和规范,塑成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由自然人成长为符合社会标准的社会人。每个人只有经过了社会化,尤其是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才能真正成才、立足于社会。人的道德主要包括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三个部分,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相互作用。[1]

道德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客体的交互过程中,将其所属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通过学习内化于己,从而获得道德规范意识和是非判断的能力,以指导实践活动塑造社会期望的品格,这样个体便从非道德人成长为道德人。中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中学阶段,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道德意识,并在道德活动之中表现出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的一个循环过程。

二、家庭教育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个体从出生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环境。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通过家庭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形式传递给个人,个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接受了父母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不教而教”的方式对子女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由家庭内部的父母或者知识、才学、阅历等经验丰富的长辈对子女进行直接教育,或者是通过言行影响的无意识教育。

(一)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我国自古就有“子不教,父之过”之类重视家庭教育的训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作为教育者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1、家长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决定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的先导因素,只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才能保证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向。[3]很多家长一味以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为目标,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有出息”,而忽视孩子兴趣、个性、品格与情感的教育。这样错误的教育观念促使家长倾尽全力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将孩子的教育全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却没有抽时间花精力关注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和道德品格的发展,使家庭教育更多取向功利化而忽视学生品行教育,对中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教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家长的精神素养

优秀的家长,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不少的父母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利益大于一切,持有功利主义或利己主义的价值追求的同时言传身教,对孩子教育重智轻德。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学会自私自利甚至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漠视道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道德社会化发展。

(二)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子女体质教育、道德社会化教育以及智力发展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三大主要内容。只有合理地选择家庭教育的内容,安排家庭教育各内容的比重,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发展,反之,则会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知识,只重视孩子成绩和健康教育而忽略情感与品质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一切教育重心都是智力发展和成绩提高,而关乎个人成才、家庭幸福、国家兴衰的‘做人’的教育却完全被淡化”。[4]

由于受社会转型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家长一方面接受先进的现代教育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又不免带有传统家长制的烙印。两种典型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就是家长中心式的“专制型”教育方式和子女中心式的“宠溺型”教育方式。“专制型”教育方式指家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思维和喜好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忽视孩子的个性喜好和需要而简单粗暴地灌输要求,甚至替孩子的未来做决定。宠溺型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家长无条件满足孩子需求为特征,家长凡事以孩子为中心而忽视是非观念、道德规范的教导,从而形成孩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甚至骄横野蛮的性格。而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严重阻碍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其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5]但目前,我国家庭在中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中重要存在重物质关心、轻精神关怀,重智育、轻德育,重言传、轻身教的误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社会化成长有很大的弊端。[6]

1、家庭教育强迫式的教育模式。由于一些家长受自身文化素质或心理素质的局限性,长久持有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标准,习惯把从自己角度出发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强加给孩子。有的家长以成绩为指挥棒一味追求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情感、品质、兴趣、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则忽视孩子自身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粗暴地灌输自己的要求,当孩子没有取得父母所期望的结果时严厉苛责甚至打骂。这样强迫式的教育不但得不到好的教育结果,反而长久下来会造成孩子心灵创伤,严重阻碍孩子健康发展。

2、家庭教育的金钱奖励式教育。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了,有些家长过份给与孩子金钱和物质奖励,造成孩子金钱至上、功利至上的扭曲观念。李天一在未满18岁的年纪家长过早为其提供挥霍无度的物质享受,家长缺少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观和管理消费的指导教育,过度“给与”和“奖励”反而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容易使孩子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3、家庭教育的溺爱式教育。多数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幸福”,对其照顾备至,甚至是“放任自流”,使孩子从小就爱享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在面对挫折时,不是积极反省自己,而是倍感委屈,造成心理不平衡,缺乏抗挫能力。

四、提升中学生道德社会化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促进中学生道德社会化效能的提升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一切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成败标准的确定的先导条件。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需要以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指导。我们应首先改变家庭教育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树立一个正确、全面的成才观。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倡导家长学习多方面的教育知识,吸收科学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的教育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家长要学会针对子女的成长特点对他们开展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教育效能的实现

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促使家庭教育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家庭氛围主要包括家庭的物质氛围和精神氛围两个方面。积极和谐、轻松活泼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中学生是个性独立的个体,正处在青春期成长的叛逆期和敏感期,有很强的自我认同感的需求。这时的中学生需要家长平等地位的沟通从而获得认可,也需要家长细心的呵护从而获得情感的理解和共鸣。但是,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仍一味简单和粗暴,会使孩子心灵因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滋养而受到伤害。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中学生学会道德的感恩。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形成为家庭教育开展的场所创造了一个温情的环境,让家庭教育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家庭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

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之栋梁,是祖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家庭教育效能的发挥,提升家庭教育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良性影响,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弓丽娜.试论道德社会化[J].黑河学刊,2010(7).

[2] 吴俊.论家庭教育对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影响[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8(8).

[3] 储璧茜.关于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1(32).

[4] 乔闻钟.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职责[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第3篇

但是,家庭教育又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家长有良好的愿望,但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经验,而仅凭亲子之情,严格要求是不够的。因为,当代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变化大,知识水平和知识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处于青春发展期,而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最有生气的时期,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师长、父母的指引下,正在了解社会,认识世界,也在寻找人生的真、善、美。这时期正是人生观形成的时期,他们正处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如果家庭教育能够顺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关心、爱护、帮助他们,使他们在这时期既长身体,又长知识,并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那么,他们就能顺利地度过青少年期,以坚实的步伐走向成年。相反,如果教育失误,则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许多调查材料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初犯错误的高峰期,犯罪年增长率达20%-30%,比其他任何年龄段的犯罪率都高。

青少年阶段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和训练如何,政治思想觉悟如何,文化和身体如何,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关系到我国基本劳动后备力量的素质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所以家长切不可把培养教育子女的事看成是家庭的私事,以为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爱怎么管就怎么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诫家长:“你们应当记住你们生养和教育子女,不仅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实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不出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此话多么中肯而引人深思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的增多,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也逐步渗透在某些家长教子成才的实际行动中,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家长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种种家教弊端。尤其农村中的家教弊端为最甚,如在家教内容上,一些家长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在家教方法上,一些家长重言教轻身教,重服务轻自理,重封闭轻开放,还存在诸如溺爱、放任、粗暴、专制等不良家教作风。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溺爱、放纵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有的家长千方百计地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有的想方法设法免除子女应该履行的各种家庭内外义务,有的极力宽容和袒护子女的缺点、错误。这种状况尤其反映在独生子女和在家中居最小的子女身上。由于家长的溺爱放纵,致使子女养成自私任性、放肆蛮横的性格,在家是“小皇帝”,在外是“小霸王”。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受纪律的约束时,他们就任性胡来,不服管教,威胁老师,甚至离校逃学、出走,吓唬家长。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现在部分家长普遍倾向重养轻教、重智轻德,只注意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做人的基础教育,重物质轻思想,尽量满足子女物质欲望,忽视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有的父母意见不一致,教育不协调,有的唠唠叨叨引起子女反感,尤其突出的是简单粗暴、“恨铁不成钢”式的打骂教育,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为避免打骂养成说谎习惯,有的难以忍受粗暴教育方法的而逃离家庭,为了不吃皮肉之苦而浪荡于社会。

(3)家庭忽视或放弃管教子女。城镇双职工家长,或是农村中外出经商、打工的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有的父母双方或一方经常出差,或常驻外地经商,打工的早出晚归,对孩子照顾不周。有的家长由于平时与子女关系不好而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有的家长甚至厌恶子女而放弃教育责任,也有的因工作时间特殊,长期都不与子女谈上一句话,更谈不上教育。这样一来,有的学生一旦变坏,而家长不易发觉,长此下去可能恶习日深,难于教育。

(4)家风不正,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家长思想素质较差,没有志向和理想;有的家长性格暴躁,举止粗鲁,动辄恶语伤人;有的家长作风不正,有两性之过;有的家长行为不端,酗酒,赌博,甚而拉孩子下水……凡此种种,无异于以行动教唆子女,使孩子长期受到影响,从而养成种种恶习,严重者直至走向犯罪。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教育;家长会;交流;家访;品质

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非常重要,家庭教育更是关键。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送孩子上学就是将孩子全权委托给学校,自己只负责孩子的生活。其实不然,家长是学生最亲的老师,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而且家庭环境的好坏还会影响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进而影响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长送给孩子未来最好的礼物。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平等、亲情、责任、榜样、力量等,从情感教育深入生活影响,给学生最适合的良好环境。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家长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特别是在中学以前的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叛逆时期,语言教育或是强压教育只会激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导致叛逆。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更加重视父母行为的影响力,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例如,家庭教育中重视阅读的引导,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如果是父母在客厅看电视或者打游戏,而要求孩子去卧室看书,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心态。即使父母告诉孩子,长大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这也降低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服力。此时,父母就要参与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来,父母中一个人可以做家务,另外一个可以学习与工作相关或者是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总之,在孩子学习期间,应该减少家里的噪音,陪孩子一起学习。另外,在平时多讨论一些时事政治,从专业的角度评论一二,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影响,奠定他们的爱国情节,也有利于政治、语文的教学等。

从性格影响来说,父母应该做到和善待人,和他人接触时,特别当着孩子的面,要做到亲善而有原则,不贪小便宜。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庭教育就是这样的“无声无息”,却又充满力量。

二、学校要组织家访,监督和帮助家庭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也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父母毕竟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当中,对教育的研究并不深刻,在一些细节上并不注意。而老师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对学生在校情况也比较熟悉,因此,增加家访次数,和父母深层次讨论学生,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助于学生成长。

三、组织家庭活动,加深学生家庭观念

组织家庭活动是建立一个家庭的传统,塑造一个好的习惯,也同时给家庭生活带来快乐,让家庭教育更有意义。组织家庭活动,可以选择家庭成员都比较擅长的事情,例如打羽毛球,每周一次的羽毛球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加强内心的承受力,了解成败的意义等;再比如唱歌,既可以锻炼乐感,又可以抒发内心的不悦,提供了一个释放心情的途径,也是父母和孩子增进感情的方式之一。

四、家长要与孩子沟通,才能产生理解

在教育中发现,不少孩子抱怨父母不听他们说话,而很多父母也表示,孩子不听他们教育。其实“听与不听”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父母既不能只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这个过程父母就有了听孩子表达的义务,而这就是交流的关键。毕竟父母和孩子相差二十多年,是有代沟的两代人,如果没有恰当的交流,很难了解彼此的想法。可能原本是好意,却会产生误会。家长要和孩子沟通,可以在平时,多听他们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如果是比较内向的孩子,就主动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从而引导他们的生活趣事。或者发现孩子有不高兴的事情,也可以讲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问题,旁敲侧击地给学生好的意见。时间一长,孩子发现父母的这些智慧,自然会向自己“求教”。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好意思当面表达一些思想,可以建立一个邮件箱,有什么想法不好意思表达时,可以写封有趣的信,表达意见,也传递情感。目前,孩子都有自己的通信交流工具,QQ、微信等,家长也可用此跟孩子交流,讲一些平时不方便说的话。时代在进步,交流方式也要更新。但是最好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在情感奠定好了之后,还是要选择最初的交流方式。

总之,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关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更是父母、孩子情感的绝对性的基础。要合理利用身边的一切,多交流便会少矛盾,多沟通便能多理解。父母更要以身作则,成为理论的践行者,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第5篇

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小学生在学习上“后进生”比例较大。我们身处农村的教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能跳出“后进生”的群体,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我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最终还是投入很多,收效甚微。其实转变“后进生”就如医生治病,首先要了解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最后才能解除病痛,恢复健康。我长期在农村任教,加之生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现就农村中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关于对孩子教育的浅见与大家进行探讨。

1.农村学生家庭负担过重,缺少必要的学习时间。

有的学生在家庭中相当于半个劳动力,不但节假日,平时早晚也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更有甚者,父母都在外打工,正常的学习时间也要请假回家干农活。这样一来,耽误的功课没有时间补,必要的学习时间又不足,大多数家长又无法给学生补课,最终自然加入“后进生”的队伍。

2.家长知识观念淡薄,受“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学生深受其害。

时下,一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供子女读书花钱多,不合算,按他们的设想,读书不如外出打工或做小买卖。一部分学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校不安心学习,人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完全丧失读书的兴趣,成绩一落千丈,沦为“后进生”,有的甚至辍学回家“捞钱”去了。

3.家长的行为不检,忽视子女的品德教育。

有的家长赌博成瘾,脏话连天,一点也不顾及对子女的影响。孩子以家长为榜样,竭力效法,于是对学校的组织纪律反感,对学习厌恶,把从家中学来的恶习带入学校,玩世不恭,成为学校管理中的“钉子户”,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变成了“后进生”。

4.小学缺乏合理的训练,教师又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由于学科少,负担显得较轻,加上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给中小学生减负的精神领会不透,许多学校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减负就是让学生不做或少做作业,而任其发展,听之任之。待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那种随意性的学习和老牛慢劲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作业拖拉,被教师逼急了,就找别人的作业来抄,胡乱对付;有时干脆不做作业。

二、对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进行教育的方法

由以上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差的因素有来自社会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也有来自学校和学生的个人问题,但家庭因素占的比例较大。那么学校家长应如何联手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多表扬,少批评。有人说过:“赞赏孩子的时候如夹杂批评,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的部分。”事实上,对孩子,即使是建设性的批评,如使用欠妥,也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例如:孩子把功课做得一团糟,那是他心情极坏的时候,此时最好不要批评,应在稍后的时间才集中讨论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一起想些改进的方法。千万不要挥舞大棒或进行嘲笑,体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会强化孩子的反抗心理和仇恨心理;进行嘲笑则令孩子处于尴尬难受的境地。应及时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后进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只要有点滴进步,教师和家长就要给予肯定,不仅要让他们看到师长对他们的进步的肯定,而且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到学校、家庭、同学各方面对他们的热忱、信任和肯定。比如说,只要“后进生”有进步,就在全班宣扬他们的进步,让同学知道、称赞,或展览他们的作业、成绩。让后进生对学习、人生充满希望、自信,激起他们主动认真学习的激情,点燃其上进的火花。

1.及时指出缺点,诚心帮助。

“后进生”取得进步后,有时会因为得意又出现一些缺点或错误。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要灰心,应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热情帮助他们,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即使批评时,也要讲究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凭一颗真诚的心爱他们,使他们一步步地健康成长。

有许多家长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动辄板起面孔进行训斥,或拳脚相加,漠视子女的感觉,久而久之,子女就会以为在家长面前不应该把自己的真正感受表达出来。家长在子女表现得让人很失望或很生气的时候,不要一味训斥,应心平气和地与子女谈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以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一旦孩子发觉家长理解他了,就会主动处理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2.给孩子当好表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效仿者。正人先正己,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做好,检点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另外,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讲究艺术,要用“刀子心,豆腐嘴”来教导他们。所谓“刀子心”,就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心软,要让他们努力做到;所谓“豆腐嘴”,就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要以理服人,要让孩子乐意在你的面前说出他心中的秘密,使你的教育事半功倍,从而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3.加强家校联系。

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职校学生;重要性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求学校能够结合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家庭的受教育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引起了职校院校的普遍关注。

二、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职校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过于自我,对家庭、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等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与家长分离,因此与家长们的联系较少,但是又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加上社会不良文化思想的渗透,导致少数学生出现家庭意识薄弱的情况,甚至出现看不起自己家人、抵触家人的反抗情绪;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部分职校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学校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对未来没有规划,对学习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效率较差;第三,自制能力较差,生活较为懒散。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在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经常沉迷网络或者游戏,生活消极无规律。

三、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就与家庭教育的不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家长采用的专制型的教育形式会导致学生远离家长,不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或者遇到的难题,最终导致学生与家庭的关系不够和谐。而对于部分放任型教育形式的家庭而言,他们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不懂得金钱的重要性,也不明白自己赚钱的艰难,产生了错误的生活观念和金钱观念,也是影响当前职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促进职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求学校能够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家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专制型教育模式、民主性教育模式以及放任型教育模式。其中,专制型和放任型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该尽可能采用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而要做到这点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尊重和理解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职校学生心里较为自卑,渴望得到认同。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经常对学生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只有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教育方式是错误的,首先家长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家长没有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全面的发展,同样的,学习成绩的落后也不代表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不理想。家长应该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2.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职校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容易出现偏差,对于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念,如金钱观念、自我认识等,家长要耐心地进行引导,防止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需要多开解学生,告诉学生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很好。而在学生对物质生活进行挑剔时,家长更要注意平时的教育和指导。例如在饭桌上要告诫学生“不能浪费粮食”,“剩饭剩菜是可耻的”,还要告诉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3.多关心学生。职校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学习基础也较差,因此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多关心,并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当然,这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关心学生并非指的是向学生询问今天有什么作业,做完没有等等,而是坐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听学生讲校园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遇到的难题。对于小问题,家长应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家长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较为严重时,则可以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例如,某位家长发现学生在解一道数学题时遇到了瓶颈,思考了一个小时还没有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家长就偷偷上网查找了网络资源,得到正确的答案之后给学生提出了一点提示,而学生在这点提示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学习难题。这种关心和帮助的方式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又有助于提升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方面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误导。家庭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状况,如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形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此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既要尽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独立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优秀人才。

作者:陈松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第7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表率;观念;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5-0013-01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成长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他既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且,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所以说,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位家长,只有从内心深处重视并搞好家庭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那么,每一位做家长的,要怎样行动才能,搞好家庭教育呢?

1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表率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咿呀学语的开始。在孩子未入幼儿园或学校以前,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个人爱好等等,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中,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熏陶着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他们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更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否则很难收到效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以说明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另一角度来说,它又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在言谈举止,待人处世、行为准则等方面要做他们的表率。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品德修养、文化修养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古有“上行下效”之说,因此为人父母者,孩子的榜样也。家庭的环境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作为父母应该有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应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孩子耳闻目睹的都是健康向上的,而非消极的东西。如:现在打麻将已是一种时尚,有的家长不但在外打,而且还在家打,孩子也就无师自通,小小年纪一手牌打得不错,这就是不好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如果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染上赌博的恶习。有多少赌徒就是少年时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孟母三迁”的典故可以看出,古人早已看出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相反,如果家长爱看报,好读书,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自然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2家长要以事实进行教育,避免空洞说教

父母不仅是教孩子说话,辨认周围的事物,区分是非美丑,让他们长成健康的身体。还要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给予指导,直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形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最初的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教育孩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国古代就有很多成功的教子实例,如“岳母刺字”的爱国情操,“孔融让梨”的谦让美德,“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刻苦求学精神,这些都是很强的实例,更值得我们借鉴。现实中更有许多好的、坏的典型事例,它更是教育孩子的好素材。这些例子离孩子的生活很近,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同时,教育他们更要用事实说话,以实际事例为依据,千万不可强硬灌输。不要为了教育而去教育,要体现家庭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万不可简单粗暴。在教育的方法上,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3家长更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信息时代,很多教育思想都很进步,国内、国外的,比比皆是。打开手机,展开微信,总能看到一些教育的新思想。当然,有些是粗糙的,不正确的,但有些思想还是值得借鉴的。家长也要善于辨别。同时,要转变以往的旧的观念,自身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用新的思想武装头脑。采取多种形式:改变单一性,提倡多样性;改变封闭的模式,提倡开放的形式;改变灌输型,提倡父母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提高,在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在这三部分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石。每位家长只有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会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1).

[2]黄磊.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教育误区;规避改正

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现在由于许多农村父母的自身文化水平过低,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父母的不懂得教育,导致他们在孩子教育问题方面放任不管或者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这些情况对孩子日后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和文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需求,人们的思想与时俱进进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农村家庭的家长受自己父辈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觉得“棍棒之下出孝子”,从而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区。

一、当今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

关于劳动的误区,农村家长狭义地认为做事就是劳动,其实劳动并不是单单指做事情。劳动是对自身品质的提高。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劳动,而且应该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我们会养成吃苦耐劳的品德。同时,在农村家庭中,也存在着父母对于价值问题的缺失,农村家长可能会认为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不重要。农村家长并不注重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仅仅认为学习好就行了。然而,中学阶段正是价值观的萌芽阶段,如果孩子的价值观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中学生,我们应该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侧重孩子在单一方面的发展,所以家长要转变思想,不能有重智育轻教育的思想,对中学生的成长要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农村家庭的家长往往揠苗助长,忽视了孩子的学习规律。由于农村家长文化偏低,对文化的渴望全都加载到了孩子的身上,还会因为自身的虚荣心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所以他们就会把孩子送进各个辅导班,忽视孩子的意愿。而且他们崇拜名校,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进去,以为名师可以点石成金,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学习基础,还有心理方面的教育,最后往往适得其反。农村的辍学率较高,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认为孩子上几年学不仅花钱而且还浪费时间,认为读书不如出门学个手艺,将来可以趁早出来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家长们总是缺少长远的眼光,不相信教育是对孩子一生重要的长久的投资,这个观点导致现今大部分学生高中甚至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就辍学回家了,白白浪费了孩子的大好青春。

二、规避农村家庭教育误区的方法

在农村家庭教育中,首先应当改变的是农村家长的观念,家长不应该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读书不仅能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更可能在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家长也应当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眼光放长远,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当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想法,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尽量满足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在与孩子交流时,切记不可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这样只会起到反作用,应该与孩子平等交流。在一个农村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平等关系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心理开始有逆反情绪时,在家庭中,父母不可以认为孩子对自己尊重是应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也应当有相应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主动与父母交流,当出现某些问题时不会有所隐瞒。而且只有构建了平等的交流环境,父母与孩子才能更好地交流,才能加强相互理解,这样的关系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进行教育,有助于父母理解孩子,有助于孩子接受父母的管教而不产生抵触情绪。农村家庭的父母由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家庭,出门打工来补贴家用。孩子只能与兄弟姐妹或者与其他长辈住在一起。这时父母不仅不应该掉以轻心,而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成长以及教育问题,多与孩子交流,在百忙之中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家长也可以与学校联合起来,不仅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一旦孩子有不正常的举动,学校可以尽快通知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避免孩子出现不好的情况。综上所述,在农村家庭教育中,虽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端正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真正重视自己的孩子,找对了解决方法,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第9篇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后进生 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形势急剧变化,农村中学后进生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望子成龙”、“望子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夙愿和希望。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或方法不当,许多家长的愿望和期待都化为泡影。“知其因,才能救其失”,因此,要转化后进生,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行为表现与家庭教育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1.许多农村家长欠缺科学家教知识。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实施怎样的教育,与家长文化教育素质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有人对农村中小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对老师批评无动于衷,缺乏进取心的学生有81%在家受过体罚;说过谎的学生中,64%是由于父母打骂才说谎的。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家长的文化教育素质还是很低的。尤其农村父母很多只有初中毕业,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毕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比较简单随便,不讲究方法和策略,管教无方。

2.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疏忽与无奈。

农村学校,几乎每个教学班都有1/3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使这些学龄孩子成了留守学生。放学后较长的课外时间里,由于缺乏正确辅导和有效监督,导致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3.不健全家庭的扭曲。

因夫妻离异或丧偶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造成了极大影响。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单亲家庭孩子在父母离婚的头半年里有强烈的恐惧、愤怒和羞愧感。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怪僻。这样的心态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甚至心理变态,严重影响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二、后进生家庭教育对策

1.家长提高自身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现在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家校共建,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更多学生家长融入学校教育,所以父母应经常到学校与教师沟通取经,到家长教育班学习,多掌握些教育管理知识,转变教育观念。

2.家长教育方法艺术化。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对孩子拥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鼓舞孩子,点燃孩子追求上进、追求优秀的希望火苗。自尊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才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后进生同样需要尊严,他们表面上对学习表现出很叛逆行为,但内心世界是脆弱的,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宽容和信任。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不足时,要学会宽容,尊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于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能一味批评、斥责。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能“一棍子打死”,应深度了解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们,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认同,激发潜在的价值追求,做到长善救失、催人奋进。

没挨饿过,不懂得温饱;没受寒过,不知道温暖;没受过苦,不知道幸福。一个人的精神培育要在磨砺中得到丰盈,孩子摔倒了,要让孩子自己学会从苦难中爬起来。因此,父母亲要有敢让孩子摔倒的勇气,甚至要有意识地人为制造一些挫折障碍,让孩子独自应对、克服。体验成功的快乐,品尝失败的滋味,鼓起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

3.点赞学校教育、呼吁社会关心。

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形式下,教师教育后进生显得如履薄冰。有些后进生在校滋事,不想学习,承挫力差,一些家长只会一味责怪教师和学校无能,使教师和学校处境尴尬,压力重重。家长们既然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就要充分信任学校、教师,让老师们敢去教育学生,想去教育学生,找到教育动力,看到教育的希望,老师们才能耐心、仔细地转化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