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11:59
导语:在虚拟课堂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3-0005-02
近几年“智慧校园”概念逐渐引人关注。“智慧校园”是在以往“数字校园”概念基础上的升级。其中“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特征之一。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我们称之为“泛在式学习”,即依托互联网(宽带或移动互联)虚拟教室(平台),随时随地展开学习的方式。虚拟平台上的学习与传统实体课堂的学习整合互生,形成双课堂教学模式。双课堂模式是智慧校园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对教学优化和师生发展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传统实体课堂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具有集中、高效、场境效应等优势。但传统实体课堂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上和在校时间,一旦放学,以班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就不太容易组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只存在课堂之上,应该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泛在”是学习本应有的形态。但没有互联网之前,学生下课之后,“泛在式学习”很难形成。一些有课外学习动力的学生,因为时空的限制,也不太容易形成学习团组。
虚拟课堂的出现,使泛在学习成为可能。
虚拟课堂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传统课堂。双课堂模式,是通过寻找两个课堂的联结点,充分发挥两种课堂的优势, 实现教学的优化,最终有利于师生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传统课堂与虚拟课堂各自的教学特点,特别是虚拟课堂的优势。
一、实现泛在学习
如前所述,同传统课堂相比,虚拟课堂教学具有“泛在学习”这一优势。
(1)传统课堂学生发言时可能会有心理拘束,虚拟课堂的学生能够减少心理拘束,发言更自由。
(2)传统课堂由于时空限制思考时间比较短,查阅资料根本无从谈起,虚拟课堂则可以有更多的查阅资料和思考的时间,可以使思考更从容和理性。
(3)传统课堂中主要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多,虚拟课堂为更多的生生交流提供了条件。
(4)传统课堂中的交流以单向和一点辐射为多――即教师或几个同学发言,大家都在边上听着。网络交流的方向可以是多向和多点辐射,从而最大限度实现生生交流。
(6)传统课堂主要解决共性的问题,体现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效率比较高但对个性的问题解决不理想。虚拟课堂对个性的问题解决得好,体现出个别辅导的优势。
可见,所谓“泛在”,是指最大限度延展学习时空、增加学习伙伴、扩大学习资源,虚拟课堂的出现提供了这个可能。
二、提供合作平台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主流,但一方面由于对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理解还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把课堂里的桌椅摆成了小组样式,有的教师则完全放弃了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结果,实体课堂最需要的交流场效应和教师主导性没有了,教学的深度没有了,实体课堂的优势反而丢掉了。
要想进行深度的合作探究,必须实现深度探讨;要想找到深度探讨的伙伴,必须了解同伴的认知状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集体学习空间只有课堂。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开始或已经结束,学生的讨论囿于空间限制,只能局限在小范围。一个学生如果想了解全班同学的认识,必须把同学的作业本都收集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虚拟课堂的存在解决了这些困难――这就是工具的力量。
我们以一堂语文课为例。
在进行《致橡树》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在虚拟平台上提问讨论,学生重点讨论了《致橡树》的主题。
通过网上讨论,笔者所教的两个班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该诗的主题,甚至也能明白诗中大部分比喻的含意。(见链接http:///myforum/itemList.shtml?classNo=2992&topicId=32249)
学生的理解是在没有任何辅导下完全由他们自主研讨相互启发而成的。其中姜满雨同学对本诗的理解比较有特色,笔者请她在实体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理解。欣慰的是,她不但说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能综合其他同学的观点。(见链接http:///myforum/itemDetail.shtml?classNo=2992&itemNo=614605与PPT)
如果没有网络平台的存在,学生很难在实体课堂前有如此充分的讨论。姜满雨同学也很难综合全班同学的认识。
可以说,互联网虚拟课堂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和可能性。
三、发现教学起点
奥苏贝尔指出,意义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状态,我们的教学就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虚拟课堂中的学生讨论,就给教师了解教学起点提供了依据。
在双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虚拟课堂先就所讲课题布置作业或讨论,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先完成作业或展开讨论,并提出疑问。教师可以作为平等一员参与网络讨论。
这一阶段属于整个教学流程的一部分,学生要完成教师的作业必须全员参与。全员参与过程实际是将原来传统课堂的内容提前放到虚拟课堂。此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认知的原始状态。
一方面,学生经过自主讨论,可以解决一些原来必须在传统实体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使教学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虚拟课堂讨论中产生的共性或疑难问题。聚焦这些共性和疑难问题,实体课堂教学就找到了起点。
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传统教学因认知状态掌握不到位而产生的教学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
还以《致橡树》为例,学生在实体课堂前的讨论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比较集中的是对“木棉像沉重的叹息”一名不理解,也就是对舒婷内心世界的不理解。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还把《致橡树》的主题理解作为教学目标,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对《致橡树》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只有另辟蹊径,补充《神女峰》一诗,使学生对舒婷的内心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
传统实体课堂在确定教学起点后,主要完成课题聚焦、认识深化的任务,并给学生以方法规律指导。完成实体课堂任务以后,可以再回到虚拟课堂,布置学生完成更具个性或更深度的作业,以对实体课堂教学作反馈。
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各自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并且找到其间的联结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所谓两个课堂的联结点在于:在一种课堂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取得相应成果的基础上,另一课堂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完善前一课堂的教学成果。
泛在学习的出现,使教学时空扩大了;双课堂模式亦可能成为智慧校园诸教学模式中重要的一种。
它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可以及时有效,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主要是教学反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虚拟课堂教师的指导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闲暇和上网条件就行,但对教师的学养要求比较高。因为学生有条件提出更深入或更具发散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学养很难应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以应对挑战。
(2)传统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供最具针对性的补充资料。虚拟课堂由学生自主在网上查找资料,其优势是方便快捷且资源丰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面对海量信息学会辨别筛选,这对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两个课堂中教师都要发挥“平等的首席”的作用,要及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防止学生的思维在一个平面滑行。 这同样对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来说许多医、药学院校中药学专业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数量不多,很难从根本上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析化学仪器尤其是大型仪器费用高,维护费用也高,甚至有些仪器如核磁共振仪及大型质谱仪需要空间大,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苛刻,而很多院校实验室拥挤,没有足够的条件存放仪器,有些院校即使有这些仪器,对于本科学生开放程度也很低,大部分都是老师演示一遍,学生观摩,这样对于学生掌握仪器十分不利。我们认为可以结合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运用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设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室,来解决以上所说的难题,下面我们对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第一,虚拟实验室可以与传统的实验室优势互补[2],大大降低学习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并有效缓解教学经费不足以及师资紧张等矛盾,使学生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完成实验。
第二,虚拟实验库的最大优点是可按照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动态积累、及时更新。中药学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该课程设置、学时的不同灵活自主的选择方向和兴趣爱好向适应的虚拟实验。
第三,构建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程虚拟实验库的方法我们拟以课程模块和知识结构模块为经,以实验属性为纬,对实验技术,方法和内容进行精选以及实验过程的虚拟化设计,构建支持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和课堂实验演示的模块化、多层次、交互式虚拟实验库。在虚拟化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和机、教和学的交互。
第四,针对难以实现完全虚拟的设计型、自主型实验可轻具体操作而重能力培养,在人机对话基础上,内嵌入“人——人”交互模块,达到该类型实验的虚拟化实现。采用的形式主要通过网络化的计算机辅助实验、计算机仿真试验和符合分析化学学科特点的分布式虚拟实验,对于虚拟实验的实现技术则利用web—实现跨平台的可复用虚拟实验的良好的跨平台性能,目标。使用软件、rnPg、armdaFahMX、Adbhtso以Fa为为制作工具及辅助工具,核心以网页为基础集文字、声音为一体,制作完成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动画教学课件和实验教学视频课件,构建基于网络的分析化学基础课程虚拟实验库。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修改并完善虚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库的教学资源,部分作为课堂演示,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课堂效果,同时对我们分析化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库建设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虚拟技术 环境艺术设计 实训课程 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46-0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的立体视觉、触觉反馈、虚拟立体声等技术,以产生高度逼真的人工虚拟真实环境。虚拟现实被列为改变未来的十大技术之一。[1]它给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带来了全新的面貌。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环境艺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内,大多数人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特点和潜力还欠缺了解。研究与开发其使用的领域,进而可以为装饰、施工、工程设计以及其它相关的教学课程提供有力的帮助。
1 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实训课堂的应用分析
我们研究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领域,运用其增强实训课程的执行力,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保质保量地达成课程要求的设计实施能力。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应用教学是艺术设计教学的主流。它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模拟真实环境强
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环境的真实性。建模是虚拟现实最重要的领域之一,[2]它的基础是以数字模型搭建虚拟环境,其造型原理与雕塑如同一辙,但设计师的设计元素表现却比雕塑家更加自由。虚拟作品所具有的空间、质量、颜色等一切数字信息受到设计者的直接控制,直接与设计者的意图相联系的。经过反复琢磨能够模拟真实的环境状态,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以其为载体的环艺设计作品,客户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全方位的审视未来的住宅,犹如身临其境地。
1.2 丰富的直观信息
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学生的感知器官接收到更多信息,达到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方面的感知效果。多种效果最后叠加在一起,使人的认知环境具有更强的直观性。相对于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方式,它更能大幅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受。师生们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关于环境艺术的设计活动,能同时采集、更新、整和以及共享所有信息资源,扩展了教学的内容。
1.3 设计艺术元素的趣味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突破机器设备带来的冰冷感觉,它良好的界面能带来指引效果,且视觉效果充满艺术趣味,是一种人性化的交互体验方式。计算机的屏幕作为参与者观察虚拟环境的一个窗口,使用简单的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力矩球、立体眼镜等),学生通过点击、拖曳鼠标与电脑里的虚拟的三维环境进行交互学习,能够与设计作品本身产生相互的影响、沟通,有一种寓教于乐的参与感。因此,在室内空间造型设计课中,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场景的交互性来体验室内装潢设计。虚拟场景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审美需要,即时、便捷地更换不同的场景,学习过程轻松而愉快。
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提升了实训课程的执行力
2.1 弥补传统环境艺术教学方式的缺陷
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实验、实训课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环境艺术课程仅靠施工图与效果图等二维方式的教学,不直观;课堂上师生缺少互动,更谈不上与设计受体或客户的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参与实训课程后,营造出一种自然、亲切的学习氛围,学生很方便的观察到不同的控制效果并很容易地掌握设计与施工原理。师生互动性强,教师在实训课堂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三维展示教学,一方面可以清晰的传递教学要求及相关信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用语言和手绘等表达的工程施工、经验等抽象知识的教学问题,让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更简单,更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仿真、生动、易用的效能,学生会更主动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去完成课程任务,而非等待观望。
2.2 高效安全实用的虚拟实验
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方式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参与环艺实训课程不仅可以解决职业院校建立真实模型室经费不足的问题, 在学生作业效率提高的同时减少了实训风险。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建立各种环境艺术装修实验室已经不是梦想,例如模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很难做到,或要花费大量资金才能实现实训课程,如今学生只需要在脑海构想整个室内模型,通过各种三维场景构建工具,就能做出具体的模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就能直接感受设计质量的优劣,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决定,避免在未来施工中犯错误,减少了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
2.3 灵活机动的实验过程
虚拟实验不受真实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这是一种灵活的、实时的实训学习方式。学生能方便地改变事物的条件以观察所发生的变化,对于不熟悉的程序学生随时可以反复练习,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度。通过电脑界面操作,不依赖固定课堂讲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实践。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就能直接感受设计质量的优劣,可在设计的早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验过程的灵活、随机性,减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紧张感,在享受实验中学习,他们不仅知道实验的结果,而且能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2.4 优化教程,提高实训课程的执行力
虚拟现实技术不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启发学习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发工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特有的交互性、沉浸性和易操作性特点来表现教学内容,提升了课堂的内涵,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变为学习的支持者,学习方式从原来的接受型、被动型的学习转变为积极型。目前我们看到,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后,环境艺术专业实训课程立体化教学法已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兴趣中逐步提升了个人的专业执行力。
3 结语
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上,应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其真正成为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的要素,合理协调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才能发挥其教学功能,提升环境艺术专业实训课程的整体执行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有效性 激发兴趣
近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英语教师总是埋怨英语科教学内容多、课时数少,学生基础差,教学条件差,领导不重视,考试要求高,教师压力大等等,希望通过增加课时数,利用课外时间,增加作业量,甚至于管、卡、压、罚、吓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是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唯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实施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最优化教学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一、“情”与“趣”的激发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只有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兴趣和获得快乐,他们在学习时才能积极主动,也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新课标标准倡导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如:虚拟语气是高中语法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在理解、掌握和运用虚拟语气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尽管教师在长期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对虚拟语气的含义、构成、用法和虚拟语气的各种假设情况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归纳,但是学生在开始接触虚拟语气时,仍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感性认知。在学生的印象中,语法课就是一系列语言规则的灌输和习题的操练。为此,笔者在引入和学习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的用法时,运用了PaulSimon的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ElCondorPasa—《山鹰之歌》。在音乐中播放山鹰在蓝天上翱翔的美丽画面时,呈现含有虚拟语气的歌词,让学生在欣赏歌曲和画面的同时,找出并补全歌词中的虚拟句子,一改传统语法课的枯燥与乏味,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明确─—为有效课堂导航
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一组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导致确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定位形同虚设。笔者认为,我们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因此,我们不仅要有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功能目标,更要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英语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等更高级别的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作为一个重要的测试项目占试卷总分中的比例是最高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
三、课堂实施策略:任务驱动,方法多样,注重启发,激活课堂
1.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结构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2.注重启发,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设置悬念,巧妙导入。
(2)引导探究,启发思维,促成理解,获得新知。
在教授定语从句时,我校一位老师通过Powerpoint把两个单句合并成定语从句,合并时,用鲜艳的红色突出变化的地方,并用划线标注定语从句。然后要求各组学生通过观察例句,归纳出定语从句的特点、如何区分定语从句、如何选用关系代词、做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定语从句的规律。最后做10个填空题练习,结果学生全对。
3.采取多种方法,激活思维状态,激活课堂。英语教学主要的方法有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实践法。具体到不同的内容还有情景法、想象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应坚持以启发式为原则,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预设;生成;情景教学
一、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英语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英语语法课堂同样也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那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怎样达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呢?
预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预设是生成的准备,生成是预设的成果,简言之“预设” 就要谋划好上课的“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procedures,”“生成”就要对英语课堂上期望达到的“effects”进行合理、有效地操控。
二、在课前精心预设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预设教学内容应具有可调节性,教师要针对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与删除,有效地激活教材的知识,在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上都应该符合学生实际。有了精心的预设,课堂上学生才会有兴趣而积极的参与,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学生,灵活的驾驭课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的有效性。
[案例一]:在教授模块9Unit3 Grammar and usage(Adverbial clause)的教学内容导入环节的设计时,由于在教授这一课时的时候,正好恰逢教师节,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向学生展示四幅关于感恩教师的节庆图片,然后用一封学生感谢老师的信件,让学生读完信后找出里面的状语从句。
Dear Mr Fu,
I’m now writing this letter so that I can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Now that Teachers’ Day is approaching, here I want to give my best wishes to you. Though I’m at college now and I have some new friends, I miss you very much. If it hadn’t been for your help, I wouldn’t have succeeded. Wherever I go, I will never forget you?
As long as we had problems, you always helped us in time. You often told u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So patient were you that we were all encouraged to achieve our goals. Now we’ve realized our dreams in that your help was great. I’ll say “Thank you” to you again. Have a good holiday, my dear teacher.?
Yours,
Wang Zhen
这样的情景预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使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充满了生机,也就使语法的教学过程易于掌控,可操作性强。
三、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情境进行预设
教师在预设练习时,可分三种难度等级,让学生一步步向上一星级挑战,这就符合了学生的喜欢挑战的心理。例如在教学模块6 Unit3 Grammar (The Subjunctive Mood)时,笔者就抓住了他们天生的善于接受智慧的挑战的心理,设计了Task 1: Discussion :通过情景图片并呈现相关虚拟语气的句式,让学生进行讨论。 Task2: Summarize 通过讨论探究、归纳总结语法规则。Task 3:Practice巩固提高语法知识。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使他们在层层等级的攀登中达到了理想的预设效果。
四、多样化教学过程的预设
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要多样化。在教授Module 6 Unit3 Grammar时,教师要深入了学生对虚拟语气了解的不同起点。预测学生可能提出怎样的问题,或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会有怎样的回答,预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预设教学过程时,对于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具有可调控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所以在讲解Mixed time conditionals(错综时间条件句)这个环节时配上一定的练习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的调控――Practice:
1.If the workers _______ (be) more careful, the building _____ (not be) on fire now.
2.If you _______(turn) right just now, you ________(not be) in trouble now.
3.If it _______(not rain) this morning, I ______ (be) in the town now.
五、有了有效的生成才使精心的预设更完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虚拟语气基本结构的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对预设的内容加以灵活处理。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pair work, group work等不同形式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图片与语境归纳出虚拟语气的几条规则:
Unreal conditionals――Contrary to the present/past/future Rules:
If…__did/were___sth, … would/could/might/should do sth
If…_had done_sth, … would/could/might/should have done sth
If …_did /were /were to do /should do_sth, … would/could/might/should do sth
以上的环节能够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领学生“协作”学习,帮助他们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开展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虚拟语气,共同建构虚拟语气的知识网络,最终达成终极目标。
论文摘要:创新能力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多媒体教学又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手段。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运用多媒体资源共享,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指人们所具有的提出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等的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没有了这种推动力,人类社会就会停止不前。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已经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志和潮流。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点拨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人,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领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新颖多样、高效集成、交互反馈、易保存、易利用,以及网络化等特点而多媒体教学则综合了音响、图像、动画、文本等多种效果,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大教学容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在直观的画面中为学生巧置疑问,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去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寻求知识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下面结合笔者几年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谈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创新学习提供基础。生动、活泼、与众不同的内容表现总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给学生以新颖和新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如在讲到教育学上的“十字交叉形”这种学习方法时,它要求学习者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交叉学习,从而形成对同一知识的全面学习。在教学中当教师把理论给学生介绍清楚后给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认识小学语文课本封面,随后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十几张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的封面。不同时期的封面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一般地学生只知道他上学时的封面而不知道封面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的。所以这十几张图片引发了学生的讨论,通过讨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语文课本的封面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时生变化的,且这种变化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学生的讨论更深化了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刺激了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创新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动态的物体比静态的物体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动态的画面演示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来,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受,能让学生从单纯静态的理论学习中跳跃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如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门课程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软件操作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还要把课件的具体制作过程进行现场演示,比如素材如何制作、动画如何实现、声音如何添加等,这种美仑美矣的课件演示过程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三、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媒体,而且还是一个设计工具。它以视觉形式反映了设计者的思想,我们的很多设计,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并且可以取得比用单纯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更好的设计效果。
比如,在学习《室内设计》这门课时,我们就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室内设计。虚拟现实可以把现实中对室内设计的这种构思变成看得见的虚拟物体和环境。使以往只能借助传统的设计模式提升到数字化的即看即所得的完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设计和规划的质量与效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构建装饰“虚拟”的房间,并可以任意变换自己在房间中的位置,去观察设计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通过这样的虚拟室内设计,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完美的室内设计作品。
四、运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刺激学生的创新激情
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它具有资源丰富、时空不限、人机优势互补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技术其他特性的核心,它能实现海量信息的资源共享,从而为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激情。自己的成果,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因特网永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资源库。任何学生都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平台,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成果的一片天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迅速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通常的教学方法是先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操作对理论进行验证。由于条件的限制,把实验搬到课堂上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一般都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验证理论的实验由学生在实验室内操作完成。而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直接用于理论教学中,进行演示操作。(一)电路理论与虚拟实验平台的结合高频电子线路主要是研究在较高的频率情况下,电路的电压、功率等特点,如果仅仅通过推导出的数学表达式来分析他们的特性,应该是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比如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它表示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表达式,其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的频率有关,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的大小都会影响到输出电压的变化,当负载变化时,频率特性曲线的宽窄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得到其所对应的频率特性曲线为图1所示。采用虚拟实验平台的EWB仿真软件,模拟一个简单的串联滤波器的电路图,所设计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选取EWB中的操作菜单AC-analysis,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观察其频率特性曲线的变化,如图3。观察对比图1与图3,实验得出的曲线与理论得出的曲线结论一致,当负载变化的时候,通频带发生变化。在虚拟平台上演示的电路与电路分析与单纯的数学表达式相比,变得比较具体,有利于对串联谐振电路的记忆,公式也不再是抽象的了。由此采用EWB操作可以清晰观察到串联电路的特性。这类仿真虚拟实验平台直观,可以验证理论结果,在理论教学的课堂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二)虚拟平台在理论教学应用中注意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虚拟实验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对理论内容进行更充实的解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课堂变得更生动。将理论教学与虚拟实验平台衔接,需要注意以下2个问题1.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虚拟平台使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问题。例如,课前能够正常运行的电路或者程序,在课堂上操作的时候会发生错误,因此上课前需要对软件操作和实现仿真的电路或是理论非常熟悉,以便应对各种意外,最好在课前在教室运行调试一下,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以免出现课堂上调试程序修改电路现象,不仅浪费大量时间,也会造成课堂内容的衔接不紧凑,影响教学效果。2.虚拟平台实验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虚拟平台实验内容必须和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实验内容解决的是课堂中理论较难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实验演示,否则理论课堂将会有做演示实验的感觉,学生可能会抓不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也不利于教学效果。
二、虚拟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
采用虚拟实验平台对电路进行仿真实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变化及时更新实验项目,同时也可以节约部分购买实验设备资金。因此在实验室对于部分实验也可以采用虚拟平台验证所设计的电路是否正确或是直接将虚拟实验平台用于实验项目的补充。(一)虚拟实验平台在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实验室中的实验项目通常包括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能够实现一定功能的电路,这种设计性实验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考问题能力。通常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的相关设计性实验,学生只需要按照原理设计出电路图,并且正确焊接电路基本可以完成实验。而高频电子线路的电路设计不同于低频信号的电路,由于其使用信号的频率相对较高,一般为106Hz以上,在实验室中做焊接电路时,经常由于使用的信号频率较高导致电路不是十分稳定,测量出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失真、数据不准确的情况。本科学生接触的电路较少,对于电路性能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书本和所做的实验上,如果需要他们独自设计电路并且实现线路功能,还欠缺很多实践经验。学生设计电路的时候曾经出现过这样情况,在实现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设计时,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需要加入直流电源电压,高频电路理论课程中有一章内容专门讲解基极直流电源电压的产生方法,但是学生设计电路的时候却直接设计两个直流电源放在电路里面,而不会采用分压或者采用其它方法产生直流电源的电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缺少理论应用于实践电路中的概念。学生设计出来的电路如果不经过验证,很难发现存在的错误,由此学生做设计性实验的时候,可以先使用虚拟实验平成对电路做仿真,调整参数直到可以在虚拟平台上运行出正确结果为止,再把它用实物完成电路焊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顺利实现电路的成功率,减少由于不合理的电路设计带来的麻烦,同时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然,如果单独地采用虚拟实验平台实现,电路的参数调整比较方便,成本也很低,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二)虚拟实验平台是对实物实验的补充由于实验设备的购买周期比较长,设备更新较慢,经常会出现实验设备跟不上教材内容变化的情况。例如,高频电子线路教材中的调制解调部分,一直是以模拟电路为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教材中也开始逐渐加入数字通信内容,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的设备还停留在以前的模拟调制的实验内容,显然实验室设备滞后于教材,那么我们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平台来完成实验内容的更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新的实验内容,设计可以在虚拟平台上完成的仿真电路。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则根据电路图在虚拟实验平台上搭建并且实现,完成新的实验内容。
三、结论
关键词:虚拟学习;远距离教学;研究
放眼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猛的莫过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讯等技术。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为我们的学习方式开辟了新途径,给现代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学习方式,另一种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基于网络的协作化学习方式。本文要介绍的虚拟学习(VirtualLearning)便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全新学习方式。
1虚拟学习的定义
虚拟学习是一种在线式(Online)的学习方式,将网络作为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交互界面,把网络空间转换为社会空间,通过虚拟社会将人们联系起来,提高协同工作者之间的可感知性和交互性,使其获得更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互动实时的课程,课程的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及时反馈和学习效果,其形式为虚拟学习社区,“在虚拟的环境里学习现实世界”。
2虚拟学习与远距离教学的区别
一提到虚拟学习,很多人就会将它与传统的远距离教学混为一谈。其实,虚拟学习是一种实施方式更为先进的“远距离”学习。传统的远距离教学只能借助录像带教学、电视教学等方式进行异步教学,虚拟学习与之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同步性,进行同步的讨论会,现场有虚拟教室、虚拟同学、虚拟学伴、虚拟教师等来进行“教”
与“学”的动作。虚拟学习的出现必将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3虚拟学习的特点
我们可以将虚拟学习看作“虚拟”和“学习”的结合体,即“虚拟社区”和“在线学习”,虚拟学习社区继承并融合了传统社区、虚拟社区和在线学习的相关要素,它是网络教育教学最基础的一种方式。虚拟学习的推广势在必行。
3.1互动性
这是虚拟学习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互联网络超越地域限制保证了其良好的互动性。虚拟学习依托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学习的互动性。借助软件技术,虚拟学习通过在网络上架构学习平台,为身处不同地方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够通畅交流的“虚拟课堂”。每名参与互动教学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间“虚拟教室”,处在同一“虚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如同在真实的教室一样。教师讲课的同时,可随时向学生们提问,并指定希望发言的同学发言;学生也可以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提问,经教师同意后提出问题;互动课堂将语音、视频、幻灯片、白板、问答等教学活动整合在同一操作界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手段实时互动交流,完成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交流过程,能够真正做到“身在课堂,有问必答”。学习者即使身处雪域高原或者天涯海角,他们的学习都能够达到良好的互动性。
3.2技术性
良好的技术支持是虚拟学习社区的物质基础。电子邮件、在线会议系统、网络数据库等能够明显促进成员之间的交互,并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够便于分析、设计、计划、呈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复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技术是建构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
3.3实时性
信息交流的实时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反馈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没有出现时,传统的远程教学采用的是函授、广播及电视等教学方式。而上述教学方式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学生在上课学习同时无法向教师反馈信息,而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从而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因为信息传递不能互动而割裂开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
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特点,使得教学双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互动、准确地传递信息,使教与学的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3.4个性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者往往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比如开展小班化教学。虚拟学习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甚至定制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资源,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从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学者在与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亦可针对学生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素质,展开一对一教学,注重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3.5合作性
虚拟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学习。网上社区有来自各个地区的学习者。网上社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学习者之间在平等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学习的互助合作,或者完全不受地域限制地在网络社区中自由组成合作小组完成某一具体任务。这种合作在网络虚拟学习出现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6现实性
要使得协同工作者获得很好的“真实感”和“沉浸感”,交互的自然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必须使用多通道用户交互技术,包括自然语言、手势、头部运动等。在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中,除了一般图形系统的人-机交互之外,还有人-人交互,并且要求是同步交互,实时同步交互的协同工作的同步交互涉及的问题包括同步交互请求和同步交互检测等,它是把CSCW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
此外,从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虚拟现实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只要更改计算机内的程序,就可以改变学习者所面临的“现实”。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习者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4虚拟学习的局限性
虚拟学习空间所接触到的事物是仿制的替代物,尽管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使学习者如同身临其境,但还不过是“如同”而已,学习者的身体是不能进入荧幕画面之中的。我们固然可以从庐山风光片看到庐山美丽的景色,总不如亲身去庐山旅游的感受多,印象深,人对物是有情感的,去了次庐山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庐山的爱,而只看到庐山的影象却不易产生这种爱。学习者可以从画面中看到老师的上课,听到老师的讲授内容,但不能与画面上的老师面对面地作语言的交流,虽然在计算机终端上可以作人机对话,目前还只能达到低水平的要求,即使在互联网上可以进行交流,也总不如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那么自由、亲切,特别是彼此间缺乏情感交流,而情感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儿童教育,孩子们在老师身边会感到分外温馨、亲切,成人教育也应有师生之情,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许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拟人化的情感,但无论如何与人间的情感有本质的差别。缺乏情感是虚拟学习空间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缺陷,从这一点说,虚拟学习空间先天性地比不过真实学习空间。
正因为虚拟学习空间是人工设计的,所用的媒体都编有一定的程序,学习者无法随心所欲地去左右它,虽然教学媒体的资源很多,有选择的余地,有利于个别化学习,但每一个媒体中编制的内容程序都是预先设定的,缺乏足够的选择性,学习自由度较小,而学习者却在个体差异,个人的条件与需要方面不尽相同,由预先设计的程序往往无法满足,再说自然界的事物与社会上的现象是形形、千变万化的,而人工制作的媒体内容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能随时改变,无法照顾到个人的方方面面,而利用真实学习空间,学习者直接参与其中,可以根据客观的现实自己主观的需要,寻找、发现并解决各自的问题,其自由度就比较大。就拿真实的课堂教学为例,学习者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而某些问题往往越出老师所设定的教案范围,出于老师的意料之外,这是常见的事。又如建筑专业的学习者单看建筑模型的摄影或录象面画并不会感到满足,总想去现场看看实物。购房人在房产公司看过房屋照片、平面图、模型后,还得去房屋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才能最后决定是否购买,也就是这个道理。
虚拟的东西与真实的东西总有差别,艺术珍品与复制品的观赏价值不一样,其价格悬殊很大。我们触摸一件猫的标本同触摸一只活猫,感觉也大不相同。视听教材也只能视与听,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满足学习者嗅觉与味觉的要求,譬如说花有各种各样的香味,虽然可用醇香、清香、幽香、馨香等词来描述,但总得不到那种具体香味的感觉,又如梨的甜味与苹果的甜味不一样,要想区别其中的差别,就非得咬一口梨与苹果,品尝味道不可。
这就是说,从虚拟学习空间所获取的是间接经验,而从真实学习空间接触到真人、真物或现场实况所获取的才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总是隔了一层,往往又不是全面的,要想有完整的亲身体会,就得直接接触实物或实景。然而,还是如前面讲的那句话,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接触得到真物和实景,因此藉用虚拟学习空间获得间接经验,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途径。
5结束语
虚拟学习的出现无疑将改变现今人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学习有更高的自主性等优势,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无法企及的。由于由于我国的大学生在网络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普遍较低,所以教育者应鼓励并教会学生接受环境挑战,通过适应新环境、增强自身能力。同时,在远程教学/学习系统的设计中,应注意系统的易操作性,应该具有完整而清晰的帮助提示功能;另外,需要根据学习者特征而进行辅导的学习指导系统。这一系统可支持对在新环境中适应性强的学习者,能够学习到难度较高的内容,而针对适应性较弱的学习者,则学习任务难度相对较低,最终达到实现充分调动学习者潜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虚拟学习是一种在线式(Online)的学习方式,将网络作为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交互界面,把网络空间转换为社会空间,通过虚拟社会将人们联系起来,提高协同工作者之间的可感知性和交互性,使其获得更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互动实时的课程,课程的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及时反馈和学习效果,其形式为虚拟学习社区,“在虚拟的环境里学习现实世界”。
2虚拟学习与远距离教学的区别
一提到虚拟学习,很多人就会将它与传统的远距离教学混为一谈。其实,虚拟学习是一种实施方式更为先进的“远距离”学习。传统的远距离教学只能借助录像带教学、电视教学等方式进行异步教学,虚拟学习与之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同步性,进行同步的讨论会,现场有虚拟教室、虚拟同学、虚拟学伴、虚拟教师等来进行“教”
与“学”的动作。虚拟学习的出现必将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3虚拟学习的特点
我们可以将虚拟学习看作“虚拟”和“学习”的结合体,即“虚拟社区”和“在线学习”,虚拟学习社区继承并融合了传统社区、虚拟社区和在线学习的相关要素,它是网络教育教学最基础的一种方式。虚拟学习的推广势在必行。
3.1互动性
这是虚拟学习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互联网络超越地域限制保证了其良好的互动性。虚拟学习依托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学习的互动性。借助软件技术,虚拟学习通过在网络上架构学习平台,为身处不同地方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够通畅交流的“虚拟课堂”。每名参与互动教学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间“虚拟教室”,处在同一“虚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如同在真实的教室一样。教师讲课的同时,可随时向学生们提问,并指定希望发言的同学发言;学生也可以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提问,经教师同意后提出问题;互动课堂将语音、视频、幻灯片、白板、问答等教学活动整合在同一操作界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手段实时互动交流,完成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交流过程,能够真正做到“身在课堂,有问必答”。学习者即使身处雪域高原或者天涯海角,他们的学习都能够达到良好的互动性。
3.2技术性
良好的技术支持是虚拟学习社区的物质基础。电子邮件、在线会议系统、网络数据库等能够明显促进成员之间的交互,并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够便于分析、设计、计划、呈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复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技术是建构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
3.3实时性
信息交流的实时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反馈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没有出现时,传统的远程教学采用的是函授、广播及电视等教学方式。而上述教学方式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学生在上课学习同时无法向教师反馈信息,而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从而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因为信息传递不能互动而割裂开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
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特点,使得教学双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互动、准确地传递信息,使教与学的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3.4个性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者往往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比如开展小班化教学。虚拟学习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甚至定制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资源,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从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学者在与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亦可针对学生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素质,展开一对一教学,注重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3.5合作性
虚拟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学习。网上社区有来自各个地区的学习者。网上社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学习者之间在平等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学习的互助合作,或者完全不受地域限制地在网络社区中自由组成合作小组完成某一具体任务。这种合作在网络虚拟学习出现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3.6现实性
要使得协同工作者获得很好的“真实感”和“沉浸感”,交互的自然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必须使用多通道用户交互技术,包括自然语言、手势、头部运动等。在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中,除了一般图形系统的人-机交互之外,还有人-人交互,并且要求是同步交互,实时同步交互的协同工作的同步交互涉及的问题包括同步交互请求和同步交互检测等,它是把CSCW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
此外,从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虚拟现实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只要更改计算机内的程序,就可以改变学习者所面临的“现实”。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习者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4虚拟学习的局限性
虚拟学习空间所接触到的事物是仿制的替代物,尽管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使学习者如同身临其境,但还不过是“如同”而已,学习者的身体是不能进入荧幕画面之中的。我们固然可以从庐山风光片看到庐山美丽的景色,总不如亲身去庐山旅游的感受多,印象深,人对物是有情感的,去了次庐山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庐山的爱,而只看到庐山的影象却不易产生这种爱。学习者可以从画面中看到老师的上课,听到老师的讲授内容,但不能与画面上的老师面对面地作语言的交流,虽然在计算机终端上可以作人机对话,目前还只能达到低水平的要求,即使在互联网上可以进行交流,也总不如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那么自由、亲切,特别是彼此间缺乏情感交流,而情感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儿童教育,孩子们在老师身边会感到分外温馨、亲切,成人教育也应有师生之情,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许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拟人化的情感,但无论如何与人间的情感有本质的差别。缺乏情感是虚拟学习空间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缺陷,从这一点说,虚拟学习空间先天性地比不过真实学习空间。
正因为虚拟学习空间是人工设计的,所用的媒体都编有一定的程序,学习者无法随心所欲地去左右它,虽然教学媒体的资源很多,有选择的余地,有利于个别化学习,但每一个媒体中编制的内容程序都是预先设定的,缺乏足够的选择性,学习自由度较小,而学习者却在个体差异,个人的条件与需要方面不尽相同,由预先设计的程序往往无法满足,再说自然界的事物与社会上的现象是形形、千变万化的,而人工制作的媒体内容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能随时改变,无法照顾到个人的方方面面,而利用真实学习空间,学习者直接参与其中,可以根据客观的现实自己主观的需要,寻找、发现并解决各自的问题,其自由度就比较大。就拿真实的课堂教学为例,学习者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而某些问题往往越出老师所设定的教案范围,出于老师的意料之外,这是常见的事。又如建筑专业的学习者单看建筑模型的摄影或录象面画并不会感到满足,总想去现场看看实物。购房人在房产公司看过房屋照片、平面图、模型后,还得去房屋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才能最后决定是否购买,也就是这个道理。
虚拟的东西与真实的东西总有差别,艺术珍品与复制品的观赏价值不一样,其价格悬殊很大。我们触摸一件猫的标本同触摸一只活猫,感觉也大不相同。视听教材也只能视与听,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满足学习者嗅觉与味觉的要求,譬如说花有各种各样的香味,虽然可用醇香、清香、幽香、馨香等词来描述,但总得不到那种具体香味的感觉,又如梨的甜味与苹果的甜味不一样,要想区别其中的差别,就非得咬一口梨与苹果,品尝味道不可。
这就是说,从虚拟学习空间所获取的是间接经验,而从真实学习空间接触到真人、真物或现场实况所获取的才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总是隔了一层,往往又不是全面的,要想有完整的亲身体会,就得直接接触实物或实景。然而,还是如前面讲的那句话,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接触得到真物和实景,因此藉用虚拟学习空间获得间接经验,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途径。
5结束语
虚拟学习的出现无疑将改变现今人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学习有更高的自主性等优势,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无法企及的。由于由于我国的大学生在网络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普遍较低,所以教育者应鼓励并教会学生接受环境挑战,通过适应新环境、增强自身能力。同时,在远程教学/学习系统的设计中,应注意系统的易操作性,应该具有完整而清晰的帮助提示功能;另外,需要根据学习者特征而进行辅导的学习指导系统。这一系统可支持对在新环境中适应性强的学习者,能够学习到难度较高的内容,而针对适应性较弱的学习者,则学习任务难度相对较低,最终达到实现充分调动学习者潜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摘要:介绍了虚拟学习的定义、虚拟学习与远距离教学的区别、虚拟学习的特点以及虚拟学习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习者如何进行虚拟学习。
关键词:虚拟学习;远距离教学;研究
放眼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猛的莫过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讯等技术。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为我们的学习方式开辟了新途径,给现代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学习方式,另一种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基于网络的协作化学习方式。本文要介绍的虚拟学习(VirtualLearning)便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全新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