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12:08
导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意义
(一)以学为中心
音乐互动的课堂教学是以学子和学子的学习为教学中心,这是所有教学教育的本质。只有把学子放在课堂教育的中心位置,才能够让教师和学子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才能在音乐教育中达到预期的效果,调动和发挥学子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活跃音乐课堂气氛。以学为中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建立课堂新角色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音乐初步者,学生作为音乐接受者,彼此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缺少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观。通过音乐课堂互动教学,让学子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小学音乐教师不在单纯的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者,更能参与到学子们之间活动,作为一位参与者能够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和学子互动,在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增加学子和教师的交流沟通次数,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建立新的课堂角色能够有助于学子的学习热情的提高,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对话理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主要是由教师和学子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学子和学子之间的交流互动。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减低的提问和回答,而是尊重平等交流,不能是因为教师而存在等级差异,要对尊重思想差异、尊重个性为前提的课堂教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要体现互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和学子,学子与学子之间的交流理解,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
(一)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准备
充足的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通过准备中引用音乐趣味来引导学子的主动学习音乐,是不断培养学子音乐自我学习的前提。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准备不仅仅需要完善教学的内容,做好准备来实现音乐课堂互动环节的有效进行。通过多样化的教具准备和教学内容的准备提高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音乐课堂设计互动教学
音乐课堂设计互动教学可以在教师和学子,学子和学子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设计提问问题,一个好的有趣的音乐提问可以激发学子们积极参与,让学子能够以热情来投入到练习和互动中来,这样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对学子们进行国歌教学中可以提问学子,你知道国歌表达着怎样的情感么,谈谈你们的想法?通过这样的问题来一步一步引导学子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了解和体会。在学子和学子之间的互动中,可以把学子们进行小组分组,让每一小组进行练习演唱,这种互动教学不仅仅可以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也能让学子在互动中增加学子与学子之间的交流,适应学子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课堂氛围,利于学子吸收音乐知识。
(三)巧妙设计提问环节,关注学子的行为,进行鼓励评价
音乐课堂设计互动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互动环节来不断促进教师和学子,学子与学子之间的平等交流,通过互动交流提问设计,需要教师勇于改革创新,通过巧妙的设计音乐提问,来让学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师的巧妙设计提问。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关注学子对问题的交流行为,对一些好的想法和行为进行鼓励评价,通过音乐教师的及时反馈和评价,能够帮助学子在音乐学子中建立信心,对学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好处。小学音乐教师也能够通过关注学子的互动情况来了解学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为以后的音乐课堂设计互动教学提供经验,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子对音乐的理解,增加学子的音乐兴趣和对美学的认识理解,有助于学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关键字】 高中音乐 高效课堂 设计策略
高效课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高中音乐教学之中。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高中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调式"、"和声"、"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高中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高中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高中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音乐新课标对课堂设计提出新的理念,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他们了解音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一堂理想的、高质量的音乐课,不仅是学生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这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构建和谐的小学音乐课堂。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如精心制作的教具、道具、课件等等,但有时是如此精心的准备换来的课堂却是低效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个别教师只是备了教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解决了怎么教却没有解决怎么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造成音乐课堂教师一人演独角戏,学生当观众坐船板凳的现象。
(二)问题的提出过于单一,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
经常听到有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问题。例如,"这首歌曲好不好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好不好?"等等,这样低层次的提问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提问,造成课堂时间严重浪费,同时也让学生总是处于低层次的学习之中,缺乏思考,同时也影响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降低了音乐课学习的层次。
(三)忽视音乐学科的本质,教学设计盲目性
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可以为音乐教育的本质问题奠定基础,首先音乐是听觉(声音、声响)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是创作的艺术。忽略了音乐学科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的的本质,没有以音乐为本来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诸多环节迷失了方向,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过多强调作品的背景、创作来源和地理风光景象等,而重要的音乐旋律、音符、节奏忽略了。忽视音乐本体的现象尚不止这些,比如只重视兴趣、态度的培养,轻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等。
(四)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或是活动课,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以唱歌教学为例,课堂的结构至少应该是两段体的结构,即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实际上音乐更是动静结合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上,既要有动态的氛围,也要有静态的学习,音乐课更是情感的课堂,所以在音乐课上要有轻松愉悦的氛围,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有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我想从课堂准备、实施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从课堂教学有效的视角,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课前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必要依据,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怎么样,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什么程度,其身心素质能否适应并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往往从根本上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国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普通人的大众教育,是为了提高普通大众的音乐素养,而非培养音乐家的精英教育。音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来设计教学目标。
2、教学方案设计
第一,在对学情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进行差异化设计的,请班上的同学选择完成下面练习:(1)你能找出生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小乐器"么?(2)把歌曲中你能听辨出来的乐器记录下来。教师这样的设计教学目标,就是考虑了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音乐"这个问题上自由选择适合最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能力回答问题,区别对待学生。
第二,要在方案设计中注意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是教学方案的关键所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认识、情感前提及知识结构联系,合理安排呈现的先后顺序,同时注意各个环节衔接的自然协调。设计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确定不同的施教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如我在《洞家儿童多快乐》这堂课中的导入环节在,先为学生播放也罗舞片段,让学生观察出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然后再播放《洞家儿童多快乐》的歌曲,并出示侗族代表性建筑、风光、风俗视频,让学生对美丽的侗族有大体的印象和产生主观的感受。最后再提出问题:假如你到了美丽又富有浓郁人文风俗的洞族,你最想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特殊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猜想在美丽的洞族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就会展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课标下的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视为隐形资源和显形资源,从构成上看可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等等,这些都应把握其特征以便于开发和利用。
(1)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经验的、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情感态度的;
(2)条件性资源可概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这些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3)隐形资源主要是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班级氛围等,是通过隐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
(4)显形资源是指学校正规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的活动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这类课程主要是以知识获得技能形成为主进行的。
(二)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
音乐来源于生活,课堂中学习的音乐内容必定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感受到的音乐,养成有意聆听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创作与实践。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学十分有帮助,它注重教学过程,强调让儿童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作。没有重复就没有音乐,每个音乐作品当中都有它的重复,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少也不了重复这个教学方法,如在《玩具进行曲》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反复先聆听大鼓和碰铃声间等,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归纳,再反复聆听这些声音从力度上,节奏上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乐器",跺跺脚拍拍手拍桌子敲打文具盒,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乐器声响与节奏,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原来音乐中的节奏就在自己身边。
2、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学生将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概念、规律的学习方式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善于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充分提供良好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走进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可以在课前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法,在课堂上选用"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情境,指导学生听辨、感悟乐曲。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最后在适宜的时间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在此教学片断中,不要一上来就为学生播放《雷》,而是播放雷雨的自然音响,"你能用你身边的乐器合作创作出一场雷雨么?"学生分组讨论,排练进行了表演:有的同学用抖动书页的声音作风声、有的同学摇水瓶的声音代表雨声,更有的同学用拍打腹部和拉拉链的声音模仿打雷的声音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快乐且满足,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3、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通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发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过对学生的课前学情分析,教师应该注意让成绩,个性,能力各异的学生在一个小组,这样的搭配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后要注意课堂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8-10分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主要执行者,因此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指导的公平性;最后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通过师生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三)课堂音乐有效性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举,使测试更趋完善。考核的内容要以《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核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素质教育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法是进行音乐教育评价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音乐这种技能学科的评价中作用更加明显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纪律、唱歌、乐理、欣赏几个方面观察学生,视其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可将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老师进行指导。以音乐欣赏为例,我设计了几条指标,如参与讨论的程度如何?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如何?每项指标下设四档成绩,视学生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如参与讨论积极评为A,理解乐曲不准确评为C等等。另外,我还设计了几个小栏目,如A、B比赛制,幸运大擂台,等等。激发学生参与,并视学生参与表现的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50%。
2.综合复习课
在每上完三、四节课以后,都要准备一节综合复习课。在这节课内要求学生回答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把零星的知识贯通成系统的知识。然后再进行"赛歌会",让学生把学过的歌曲进行一次大复习、大表演。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到及时反馈,将其成绩纳入总评之中。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最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笔试抽签考试。把卷子分成三个不同版块的内容并附上有趣的名称,如:节奏大比拼试题、音乐符号知多少试题、小旋律显功夫试题。学生就考抽到的类型试题,考试时间以10分钟为宜。这样的笔试形式和其它科目考试相比,学生不会有的严重的心里负担,同时具有激发学生考试的兴趣,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2)表演唱。把学生分成层次相当的8个小组,每个组抽到规定的内容后,在歌曲中加入舞蹈、诗歌等,排练成节目(以歌唱为主),把整个考试变成一个娱乐性的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将表现、音准、节奏、乐感、发音、动作等各项指标制成等级表,在实际评价时直接利用。
(3)音乐表演加分项(特长项)。可以个人表演,也可自由组合,内容(积极健康)、形式不限制,将学生的表现直接在考试的最后成绩上加分。这样的考试就变成了一台班级文娱汇演了,既能为考试加分也能为同学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研究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实例是很多的,但是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我在论文中注重了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尤其是怎对音乐课的本体的分析,力求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关键词】音乐教学目标 总目标 音乐教学
一、音乐课程
(一)音乐课程目标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指南。狭义上讲是指某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主题部分。
(二)音乐课程的意义
有利于学生情感规划与价值观的形成。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丰富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三维目标的关系
在三维目标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平台,过程与方法是这个平台的策略保证。三维目标是互为关联、互为包容的一个整体。这样才能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总目标的方式
(一)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构思的反映。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音乐的本质特征开始,以审美体验作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并以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主,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教师要理性地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对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完成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传统教学中含混模糊的教学目的被具体的教学目标取而代之,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教学目标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三维的,要明确每一个维度的教学内容,并对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相关内容变成目标语言,进行提炼和概括。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受。音乐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音响资料,音乐教师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对音乐熟悉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和感受的过程,音乐教师首先要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感受,才能在教学设计时找到独特的视角,设计出的教学才能有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感受,才能投入自己的感情进行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音乐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给音乐教育提供了宽广的实践舞台。当前的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其实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生的艺术实践重视起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一名优秀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是容易量化的,但是,对于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却很难衡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能力。然而,现在的教学大多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意识到情感、态度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把教学局限在一个单调的框子中,使教学没有情感的参与。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丧失了学习兴趣。
三、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想法
(一)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的基础课程。所以,在总体目标规定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占极其重要的位置,其次是方法和过程,最后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音乐课程目标的顺序上,我们能够看出音乐课堂教学的本质。音乐教师想要上好音乐课,就得仔细思考如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的途径得到更多情感体验。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有质量的音乐课,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出音乐教学的层次性。音乐学科有其特点,学生的天赋也因人而异。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合理地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音乐学科的特性与其他的学科有着较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评价音乐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只评判学生能不能唱歌,还要考虑学生的声音是否动听,有没有明显的进步。
(二)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以曲调的听辨和表现为重点,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小学的一、二年级音乐教学目标是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小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兴趣。小学三、四年级音乐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培养小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中学音乐教学目标
中学一年级音乐教学目标是感受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提高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体验中学音乐活动的欢乐,丰富中学生的生活情趣,使中学生养成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四)大学音乐教学目标
大学的音乐课程通常是选修课,主要是让学生丰富知识、扩展知识结构,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放松自己的同时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强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强调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导入设计 落实提问 学生主体 课堂生成
2013年4月22—23日,绍兴市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书圣大学堂”在市一中如期进行,笔者参与其中。在第一堂《威廉·退尔序曲》音乐欣赏课中,笔者讶异发现,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多次引用武侠经典《射雕英雄传》的武功招数分解讲述音乐片段,让学生如痴如醉。同时,此教师还运用了系列排比、系列演奏、系列成语、系列顶真手法让泱泱听课者瞬间由聒噪变为静谧。“音乐课堂能有这样的预设与生成,段段清晰、分而讲解,真好!”听课者评论。笔者试想,高中音乐课能这么上,那么,我们小学的音乐课堂呢?在此,笔者尝试以生成性音乐课堂构成元素为内隐基点浅谈之。
一、导入设计标新立异
所谓教学导入设计即学习课堂氛围。一般说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内容、学习条件、师生关系和课程设计等因素构成的心理和物理环境的总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使教学变得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导入标新立异。
(一)教学导入简洁化
其实音乐教学导入目的就在于,首先启迪学生易于感受、体验的敏锐的心理素质,培养、发展学生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何启迪学生感受,开发思维的想象力上做学问。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进入到感知发展想象,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导入尽量简洁化。例如:学生对音高、时值、旋律线的认识,切忌一上来先给知识定义,而要把知识寓于形象情感表现之中,把1234567,涂上七种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长短时值可以看成不同的小动物,如:小兔、乌龟、大象等。这样组织起来的节奏和所描绘的各种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进行组合编辑,让学生趣味无穷地感知节奏、旋律线的表现力,同时也可把客观间接感受变为主观直接体验。
(二)教学设计情境化
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新课改对学习理论完善要求,作为实现教学设计重要过程的情景化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所谓信情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音乐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这对矛盾,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过程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情景化设置,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如:人音版九册《雏鹰之歌》先讲述雏鹰出生后老鹰的“绝情”与它自己顽强的搏击“精神”,让学生角色扮演充分显现教学情景化。
(三)教学方法趣味化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音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笔者在教学京歌《蝈蝈和蛐蛐》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这一些趣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多更深的记忆音乐知识,并在记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课堂生成水到渠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课堂教学中期待生成,渴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但绝不必刻意追寻,甚至牵强造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良苦用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交流互动,让课堂生成真正做到水到渠成。
(一)回归课堂预设,增强生成成效
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无法预料的一种可能,那种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显得过于消极,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课程实施精神。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那么除了必要的预设,我们在这无法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可以有哪些作为呢?笔者认为,增强生成成效至关重要。还如人音版第九册《踩雨》,小学生对踩雨这个词汇熟悉而陌生——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如何做到生成成效,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运用声势练习中的响指、摩擦双手、拍手、集体跺脚等体会小雨、下雨声、大雨、打雷,从而让学生对生成更加深刻。
(二)宽容平等对待,学习学生智慧
宽容平等,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学习学生智慧进行有效教育。如笔者教学人音版《蝈蝈和蛐蛐》一课时,生建议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公鸡与蝈蝈蛐蛐,让课堂生动和谐。正如陶行知有教无类:“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啊。
(三)培养教学机智,课堂展现精彩
教学机智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无需预设、无法预知的精彩。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维持教学的一种能力。而课堂展现精彩亦是个自然过程,如笔者在上人音版《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课时,突然学生问:老师,雪花怎么给我们带来冬天的梦境啊?笔者便用百度找出某期《爸爸去哪儿》的视屏,合着音乐,学生边轻声哼唱主题歌旋律,顿悟原来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原来就如《爸爸去哪儿》题目一样,仅只是一种节目歌曲的课题而已。
其实突破生成性音乐课堂,我们音乐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教学的基本功外,还需要在课堂内隐上做文章。课堂生成有时稍纵即逝,教师要十分重视倾听学生的表达,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及时作出判断、评价和引导。这样不管什么样的课堂,出现怎样的情况,教师都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在意外出现时沉着接招,瞬间决策,让音乐课堂在随机推进中留住鲜活,展现精彩,真正行走在“博雅课堂”的幸福路上。
关键词:音乐课;有效性;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38-01
一、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
1、音乐课比较普及。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更多学校意识到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大重要板块,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小学已开设音乐课或增加音乐课的课节,使得音乐教育能够在全国普及。从教师资源配置上看,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音乐师范毕业的教师,这使音乐课更加专业、多样。大多数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并且能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都能符合教材单元要求,使音乐课有条不紊的进行。
2、音乐教学多元化。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已经深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这对于教育来说是极大的飞越,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果教师对多媒体运用得当,音乐教学将在听觉和视觉上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刺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将网络运用到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切合当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心,能够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到更高的水平。
二、音乐课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1、促进学生智能和体能发展。音乐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体现在多方面。首先,不同的音乐作品表现不同的客观世界,让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感受其所展现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其次,学生在学习歌曲、乐谱以及乐器时,能够使手眼耳并用,这可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间的讨论,新问题的提出与研究,都可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智力。
音乐对体能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音乐作为背景展开动作。在音乐课上,音乐作为背景,学生进行跳舞、游戏、话剧、朗诵等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进而促进其的体能发展,增强体质,提高综合素质。
2、对学生道德教育起到积极作用。艺术源于生活,许多音乐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并影响人们的思想。少年儿童可以通过优秀的、积极的音乐作品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正能量,从而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分析
1、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降低课堂效率。虽然新课改要求全国各学校要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也在给孩子灌输学好“主科”,忽视“副科”的思想,这导致小学生只重视“主科”的学习,而忽视其他学科,尤其是音乐科目。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其学习态度消极,必然会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
2、音乐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意识,降低课堂效率。首先,大多数音乐教师缺乏对教学的钻研态度,只是照本宣科,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没有把音乐知识进行拓展,在对音乐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总结归纳。其次,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乐器、多媒体以及网络的运用欠缺,只是一味的站在讲台前靠口头传述,而且有一部分教师的语言感染力缺乏,这就使音乐课显得很苍白。最后,大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设计一些环节和活动去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3、师生间缺乏互动,降低课堂效率。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疏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将自己置于课堂的最高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经常替学生思考和发言。而且许多教师没有在课下进行精心的备课,致使课堂上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学生间也缺乏应有的讨论与交流,大大降低了音乐课堂的效率。
4、素质教育流于形式,降低课堂效率。由于我国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国家没有设定科学具体的考核制度和制约机制,导致素质教育的实行成为一种形式。学校以及教师没有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如果从思想认识上没能达到一个高度,那么就无法付诸于实际行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四、使课堂更加有效的措施
1、加强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所以一定要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从内心认可并重视音乐课,这样才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制定一些音乐测评机制,让学生加强重视,使音乐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2、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并提高创新意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教材把握上,教师应既灵活又深入,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敷衍了事。在教学设计上,应做到有条不紊,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不要过早结束课程或者拖堂,同时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难易结合,逐层过渡,让学生吸收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更上一个高度。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教师应把握少年儿童的心理,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适合儿童的游戏,也可以将流行歌曲引入到课堂中,如让学生观看娱乐节目《中国好歌曲》,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3、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间互动。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设置问题,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新课程的提出使目前我们的小学音乐课程呈现出较为可喜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地在进行更新,教学内容也在进行改革,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教学成果。但是当我们认真地审视当今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也会发现,改革中的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其操作和实施也多数流于形式。教学设计没有完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作学习环节实效性不高,严重淡化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价值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有些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发展,影响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它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它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可以说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技能训练,有悖于新课程要关注学习者情感态度,关注学习者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这一理念。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能够在音乐中享受到乐趣与喜悦,从中受到启迪。教师应把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作为教学的目标。
(2)注重课堂导入艺术。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对授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周密的设计,精心的安排,确保在授课过程中水到渠成,得心应手,学生则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可以说课堂导入是决定一节音乐课成败的关键环节。小学音乐授课中对于导入的驾驭将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想让导入真正的在课堂上起到它的重要作用,教师必修要把握导入环节的艺术性。小学音乐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并注重导入过程中的情景艺术、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以感性为主,因此教师要多以视觉、听觉等感官直接导入设立情景,例如可结合视觉和听觉,艺术化地设立情景进行导入,让小学生主动进入教师设立的情景当中,提高学生了解并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平易近人、浅显易懂、诙谐幽默、风趣横生、惟妙惟肖、动人心弦的语言艺术能快速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孩子们理解音乐的效果。
(3)有效地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有效的教学互动应该包含实践互动、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在音乐教学中,外视、可视、操作性强的音乐活动、表演等实践性活动,因较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新课程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法宝经常使用。但是,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情感是复杂而含蓄的,并不是一些简单的即兴表演能演绎的,有时不当的表演还会误导学生的情感。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具体学情合理设计的音乐表演、音乐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加深音乐记忆,增强情感表现力,才是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表演形式来进行教学。
新课程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的价值除纯粹的音响感知外,还包括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以听觉为中心,在聆听中体验。通过初听、复听、重点地听、分析地听,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使得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使得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比如聆听人音版第一册《玩具兵进行曲》时,可以不告诉学生歌名,让学生自己体会,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说出“这首歌很欢快”、“我听了很快乐”、“好像XX在走路,在跳舞”等等感受,教师都应该进行鼓励。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应用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仅凭学生去聆听音乐,而缺乏主动的探索,学生则很难与音乐产生共鸣,这样的音乐教学便失去了价值,而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等使学生直观地去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有趣的游戏、趣味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1.语言情境的应用
音乐是一门语言艺术,歌曲中的歌词能够帮助欣赏者领悟歌曲的意境,简单来讲,歌曲的曲调能够加深歌词情感的表达。针对没有歌词的歌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语言和创设的语言情境,成为学生学习歌曲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播放歌曲时,如果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运用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深刻感悟歌曲的意境。如在欣赏歌曲《摇篮曲》时,这首抒情的歌曲是母亲哄宝贝睡觉的歌曲,在欣赏歌曲时我们会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疼爱,运用诉说的口吻给宝贝讲故事帮助孩子入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并配合适合的语音腔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这首歌曲的意境。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安静的氛围还是欢快的氛围,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都要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歌曲。
2.游戏情境的应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很小,其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都尚未成熟,所以学生的自制力也很差,加之孩子爱玩,游戏情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游戏的趣味性迎合孩子爱玩的天性,也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发挥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充满趣味性和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促进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创设游戏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游戏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切忌创设脱离教学实际的游戏情境,要实现游戏与教学内容的高度融合,音乐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其次,创设游戏情境要符合学生心智的发展程度。小学生处在成长的阶段,游戏情境不能过于简单,也不易过难,要使学生既能在游戏中学习,还能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多媒体情境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多媒体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逐渐普及。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能够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学习内容,即便是没有乐器实物的课堂,多媒体也可以通过图片为学生展示,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小学音乐教师在创设多媒体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很多音乐教材都配有相應的课件,虽然这类课件也是专业人士设计,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课件。其次,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内容,使课件可以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不要将无关的图片加入到课件中,由于学生的自制力很差,会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偏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还是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多媒
关键词:年龄特点;组织教学;合理有效
最近指导一位老师参加县小学音乐评优课,在试教和比赛中,尽管课的结构、环节、内容都很精彩,但由于老师不善于组织教学,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驾驭课堂最后功亏一篑,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遗憾之余想到音乐课堂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感而发说点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特点,注重个性发展。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作出种种努力。也就是“驾驭课堂”,良好的组织教学是学生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应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能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
一、良好课堂常规的建立是有效组织教学的前提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音乐课本身就是活跃的,如果体现不了这种氛围,就会变得毫无乐趣。就会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因此,如何搞好组织教学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根据音乐课的特点用琴声指挥学生坐好。有时候说十句大家快坐好不如我弹一句,学生条件反射马上坐好。这要求老师从一开始就要渗透。用音乐指挥学生达到这种效果。利用音乐课的特点进行师生问好:
■
让孩子们很快融入课堂,既体现了音乐学科独有的特性,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教学方法是教好音乐课的基础
不同年龄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同,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好动。对孩子们采用评比的方式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中应注意不断变换花样让学生有新鲜感。评比可以是小组评比、个人评比、男女生评比等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注意力也持久了,这时候常规的形成变得尤为重要,可采用肢体语言进行鼓励。比如,一个赞美的眼神、夸张的手势,摸摸孩子的头、轻拍孩子的肩膀等等。这些小动作能让孩子感到亲切,消除了畏惧的心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五、六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长了,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主见。因此,老师在语言上要多给予鼓励,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或提出幽默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总有老师抱怨小学音乐课学生不积极不配合,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而实际上学生是否配合关键在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在音乐课脱离了音乐的范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少年阿凡提》这一课时,过多地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特产、服饰等,好长时间都没进入主题,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主线,其实只要用新疆的特色音乐导入就能更好地为主线服务。因此,在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清楚重点在哪里。关注学生的音乐情感,对教材的处理、学习的拓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增强,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收获和进步。
四、合理而有效的课堂导入是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小学生对音乐大多是无意识的兴趣学习,他们大多生性好动需要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课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我在上人教版第三册《拔河》一课时,通过观看拔河比赛片段和欣赏动画视频《拔河》一下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学生说要团结,老师因势利导只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齐心合力才能取得胜利。然后比演唱、比回答、比知识、比纪律看哪个小组取得最后的胜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