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12:11
导语: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职业素养;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华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32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applied agricultural talents,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 reform ideas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riented and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urfgrass specialt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urfgrass specialty reform were as follows:modify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of teachers,optimiz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development of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 education,and establishment of diversified qual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quality;quality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理念。1998年教育部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可见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个性发挥、价值观形成、职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大学素质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通识教育已被普遍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1]。专业之间交叉相融、学生的知识面拓宽、第二课堂活跃、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推广都得益于素质教育改革。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对大学素质教育的质疑和争议却不断。主要的争议点包括:首先,专业教育弱化、专业课程学时数大大压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下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其次,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和口号化严重,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最后,专业泛化。过分强调“宽口径”和“淡化专业”,使学生变成不同专业知识的杂乱堆积体,既不能“文”也不能“武”,学生的就业能力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2-3]。事实证明,若不解决上述问题,大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将困难重重。下面就以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浅谈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
职业素养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是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首先要提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二是敬业精神和道德。在职场上和生活中,敬业精神和道德表现为职业素养和个人的素质、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及职业技能等方面 。其中前4个方面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即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而要想使在校大学生这些未来的大树根系茂密,加强其素质教育才是当务之急。
1 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都是采用发达国家通才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强调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大量的通识类和人文类课程;主张文、理相通和淡化专业,增加大量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强调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学生社会活动大幅度增加[4]。然而,我国素质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首先,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原来苏联式纯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惯性思维和习惯势力大。其次,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设施等)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尚不能满足欧美式通才教育的需求[5]。最后,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和高校教学管理的方式与发达国家不同,均具有计划经济时代“自上而下”的特征。如果不考虑上述条件而盲目照搬欧美式的通才教育方式,就会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和高校教学管理方式落后,引起非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激烈矛盾,二者之间互相排挤,导致学生非专业素质未提高而专业素质却下降。另外,由于受到“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压力,高校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和口号化就不可避免。
当前,我国草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草学专业教育的体制改革和学科发展。而且各地院校根据当地草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制定了自己的草学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使草学专业教育的区域特色突出[6]。华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唯一具有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中,本校草学学科在高等学校中排名第7位。本学科点围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其热带亚热带特色,在草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而近几年来,草学专业一直面临着招生和就业难的双重压力。华南农业大学从早期就开始探索草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模式。先后开展了“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农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创新型混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基于网上资源的专业课程自主性学习”和“复合型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摸索。在多年素质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上而下”设计的通才式教育模式难于解决大学生长远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和近期发展(就业)的矛盾,学生、家庭和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认为应围绕高校与社会的结合点――职业来开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将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到职业素养培养中。此外,观赏草坪、运动场草坪、高夫球场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及园林植物栽培、育种和景观设计等对于草学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有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草学专业人才受到市场的追捧。因此,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被提到日程上来。为了要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我们不断探索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和区域就业的素质教育途径。
2 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改革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草学专业学生应具备除草学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外,还应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草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熟悉草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技术创新的基本能力。可以看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目前提高草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助推器”,而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混合体,把大学生培养成身心自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在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素养导向的素质教育改革的设想。这种教育模式是按照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来选择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依托职业素养,使专业教育与非专业素质培养进行有机融合。
2.1 确定应用型草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职业信息需求,提炼新型草业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确定应用型草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广东省内有关厅局、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相关部门和省内外多家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对涉农专业人才需要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草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草坪建植与管理、景观设计、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高新技能,能在现代草业领域从事与草学相关的高新技术研究设计、推广与开发、产业化经营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特别是为适应现代体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及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集约化、多元化的特征)的需求,开设了运动场设计、高尔夫球场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增加草学专业学生经营、管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修订了草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构架方面,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选修课基础和专业拓展5个模块。
2.2 建设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训的教师队伍
2.2.1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骨干教师或鼓励具有草学专业背景的中青年教师加强学习或出国进修,组建草学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团队。
2.2.2 组建校外专家教师团队。主要是聘请在华南地区草学领域有较大成就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作为客座教授,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此可以依托这些校外专家的社会资源,经常带领学生到科研单位、运动场、草业高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去参观,使学生们看到学草的希望,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 对草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也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3.1 教学方式的改革
采用生产实践式教学法,克服过去的“黑板种田”教学方法的弊端。如:高尔夫球场管理的授课方法是根据草坪管理的技术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将草坪管理分为修剪、施肥、灌溉、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在学习每个环节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真实草坪上现场直接讲授。
3.2 提高草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技能传授者,其自身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必须有一批不仅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教师素质,而且有较强实践能力,能不断用新技术、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的专业教师。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3.3 保障实习场地和经费的充足,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草学专业的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规模越来越小,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践的要求。加上实践教学经费的日益缩减,校内实践教学开展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与广东省内几家有条件的高尔夫球场和运动场展开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还与一些高科技示范园、种植园及社会上的厂(场),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3.4 科研性实践教学方法
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进入第3年后,学生要开始进行科研性实践。首先,由教师根据其科研内容及行业发展方向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确定研究题目。根据选择课题的不同,加入不同指导教师的研究小组。在小组内,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对所选择研究题目的行业发展动态、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题目,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并制定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确定的方案独立完成。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题目,使优秀论文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同时在毕业生产实习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
3.5 丰富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能全面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活跃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如由素质教育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各种竞赛活动。通过学科竞赛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
4 对在校生加强创业意识教育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切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应尽的义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草业的大背景下,草学专业应为区域农业经济服务,因此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间断的创业理论教育,让学生对创业过程具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可以消除大学生创业高不可攀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创业的欲望。
5 构建多元化的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农业院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和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把知识运用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的评价尺度。建立使学生主动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分析乃至创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如本专业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任务式考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组织分工协作,学会发挥组织成员各自优势做好项目策划、资料收集、社会调研、及PPT制作和考核项目的口头表达。每个人的成绩根据完成考核任务的权重得出。另外,利用假期,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参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机会,在实践中发掘和培养学生行政管理、经商贸易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且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给出每个人的考查成绩。总之,一改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实行笔试、口试、操作、设计、开卷、办开卷等多种考核模式,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个性、特长、创造性和潜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根据对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及社会普遍认为该校草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强。主要表现在工作上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富有敬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8]。这些无疑和学生们在校期间接受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训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加强素质教育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适时进行实践教育体系改革、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及多元化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训体系。并不断地进行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大胆实践创新,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好,利于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张正义.论大学的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18-20.
[2] 孙二军.素质教育缘何遭遇困境[J].现代教育管理,2009(8):11-13.
[3] 李治,杨杏芳.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进的四阶段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31-134.
[4] 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1-5.
[5] 岳慧兰.中美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及方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26-127.
[6] 宋桂龙.草学学科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23-26.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思考
舞蹈是人类最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文化之一,其运用肢体语言传达了情感,展现了舞者的内心世界。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肢体的协调,还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而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处于舞蹈的氛围当中,大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健康愉悦的身心之美,心灵的感触由内而外表现为舞姿的表演,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出了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品德。此外,舞蹈作为校园内一个全新的领域,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1高校舞蹈教育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1运用舞蹈教育推动德育
艺术运用它独特的神韵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精神,引领人们向善,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高校的舞蹈教育让大学生有了途径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并且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著名的舞蹈《飞天》里的“长绸舞”,跳舞之人通过展示丝带飘逸的曼妙舞姿以及营造如梦如幻的场景,渲染了遨游天际的意境,深深感染了身临其境的表演者,让人们心中升起无限的正能量。
此外,高校进行团体的舞蹈教育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使他们对组织纪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其中,舒缓的舞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细腻的性格,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快节奏的舞蹈能够促进大学生坚毅品行和忍耐韧性的培育。舞蹈训练向来异常艰苦,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想要学成舞蹈这门技术非一日之功可成,所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是贯彻始终的基本要求,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考验。
1.2运用舞蹈教育推动智育
舞蹈教育的基本作用是提升学生的特殊技能,而其在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全方面发展学生素质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舞蹈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学舞之人需要有高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足够的想象能力和观测能力,对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用心的观摩,静静感受它的神韵,才能跳出美好的舞蹈。此外,舞蹈有多种多样的体裁以及展现方式,所以舞者在训练不同舞蹈的时候,能够大大提升大学生各个感官的敏锐性,发现其中的不同,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保证生理以及心理的共同成长。
1.3运用舞蹈教育推动体育
规律的舞蹈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体态,还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到达其他体育项目所带来的效果。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之后,学生身体的耐力、掌控能力、平衡性以及协调能力等素质能够得到了很大提升,体形姿态也变得愈加具有线条美,气质也会变得优雅,人的整体感觉都会有所不同。大学生时期学生的形体还可以塑造,舞蹈教育能够优化学生的形体,塑造健美的外形,为大学生的外观形象加分。
1.4运用舞蹈教育推动美育
舞蹈教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它不仅包含其他体育项目强健身体的作用,还蕴含着它们不可企及的特殊魅力,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使其赢得了大众的欢迎。对舞蹈的审美,使学生经历了人的形象思维以及人的内心感觉,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感觉与想象,在内心油然升起对美的感受,不觉追寻起美的脚步。此外,良好的审美能力有利于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塑造学生内外兼修,身心具美的人格。
2高校舞蹈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知识结构
世界各国都有自成一体的舞蹈文化,大学生在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许多国家的风俗人情以及本土文化。舞蹈种类繁多,主要有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等等。学生学习舞蹈的时候,既要牢记每种舞蹈的动作,还要用心领悟其风格特点,例如,学习华尔兹的时候,由于华尔兹是由宫廷舞演变而来,所以学生能够领悟出宫廷舞的特殊舞风。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领悟,学生能够加深对舞蹈本身以及舞蹈文化的了解。并且逐渐丰富了舞蹈知识,还可以学会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提升创新思维。
身处于艺术领域,接受艺术的熏陶的时候,塑造了学生优雅的礼仪姿态以及道德素养。例如:跳舞时的着装应该合乎场合、整洁大方,这不仅是对舞伴的一种尊重,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邀舞”“跳舞”“止舞”的时候,应该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注意自己的形象。学习这些基本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我们今后踏入社会与他人的接触。
3高校舞蹈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面向的是大学生这一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需要着重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培养的直接途径,深深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忽略,多开展校园娱乐、体育项目,推广劳逸结合、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培养多方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气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教育体制在逐渐完善,高校文化的建设也在与时俱进,开始与市场有所交集。此时的校园文化,有了时代的特征,有利益也有弊端。但是不可否认,新的校园文化深受广大的师生的欢迎。
大学师生的踊跃参加舞蹈的训练使得艺术项目的质量有了改变,于是新一轮的规范出台了。舞蹈教育的推广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了全新的艺术环境。各种舞蹈俱乐部、舞会等形式的舞蹈团体出现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反之,师生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蹈本身,活力四射的体育活动配合以优雅的舞蹈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4总结
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这种舞蹈中容纳了体育元素、艺术元素、音乐元素与舞蹈元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内容。而体育舞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舞蹈的体育特点
体育舞蹈强调全身性的运动,具有较强的节奏感。由于体育舞蹈的体育性较强,在运动时极为强调人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与普通体育运动不同的是,体育舞蹈在教学与运动中一般伴有较为优美的音乐,在氛围上也较为轻松活泼,能够在舒展身体的同时达到身心的放松,即对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体育舞蹈从属于体育美的范围。
(二)体育舞蹈的艺术特点
体育舞蹈不能能让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具体的运动中,运动技术娴熟规范也会给人以高雅的美感;另外,从体育舞蹈的内涵来看,其中融入了丰富的舞蹈美、音乐美、服饰美、风度美、造型美,是艺术美学与体育美学的结合。因此,体育舞蹈超越了体育竞技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
(三)体育舞蹈的抒情特点
体育舞蹈中还融入了舞者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其身体所呈现的语言与思想相比较单纯的语言文字更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能够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在伦巴舞表演的过程中,男女舞伴之间就通过丰富化、沟通式的身体语言来对情感进行抒发,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舞者的情绪。这也是体育舞蹈的情感魅力与感染精神。
二、体育舞蹈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作用
体育舞蹈在特征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作用
体育舞蹈教学融合了舞蹈艺术、体育健身,其文艺性、体育性都强。在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对舞者的沉肩、挺胸、收腹、提臀等身体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这些动作不仅有利于增加舞者肌肉的灵活性,还有利于肌肉血液供应的增加,加快体内多余脂肪的燃烧,从而达到健身的良好效果。另外,体育舞蹈教学还能满足大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纠正学生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与腿部等多个部位的不良姿势,提高大学生在神经系统上的灵活性。
(二)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作用
体育舞蹈教学是一种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这种运动与锻炼方式既能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产生一种随乐而动的想法,同时也能让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消除原有的疲惫感,并对大学生的精神、情操进行调节,消除心理障碍。而体育舞蹈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互助友爱品德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
(三)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审美素质的积极作用
体育舞蹈融合了舞蹈美、音乐美、体育美,其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体育价值、经济价值并肩。通过体育舞蹈教学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感受到动作与姿势、手势与表情展现出的人体美、线条美、匀称美、协调美、造型美等诸多美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与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眼界与层次。
三、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运用
(一)体育舞蹈教学在大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上的运用
要想发挥体育舞蹈教学在大学生身心素质提升上的作用,教师应该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即关注每个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与表演能力上的差异,发挥榜样舞者的积极作用,让心理自卑的学生也自觉加入到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错误的舞蹈动作对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进一步发挥体育舞蹈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体育舞蹈教学在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上的运用
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学习体育舞蹈之前,教师应该对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包括各种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魅力所在(造型美、动作美、技术美、协调美、音乐美等),让学生拥有感受美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与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错误的舞蹈动作进行准确、及时的纠正,使学生通过正确规范的演绎感受、凸显更多的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正规的比赛、优美的舞蹈演绎,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在审美上的感受、鉴赏、创造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三)体育舞蹈教学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上的运用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舞蹈赏欣;舞蹈实践;综合素质
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造型,是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但是,高职院校普通专业还没有普遍开设舞蹈选修课,这说明舞蹈教育在高职还没有普及起来。作为一名高职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对高职普及舞蹈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1、舞蹈对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健康的成长有着明显的作用
1.1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能使人的身体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躯干和质体的各个部分发展更协调。
1.2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使人的表达更加美好。人的表达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而更简便的表达是通过肢体、动作和行为。一举手一投足,其意即可十分明确、丰富。学习舞蹈可以开发、培养并形成人的形体表现力,从而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可以自如地辅之以形体的表达,使表达形式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有感染力。
1.3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关注他人,与他人配合的良好心态。舞蹈教学训练不仅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也能使人的心态良好。由于舞蹈教学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注重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舞蹈教学群体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减少孤僻感,也会使他们更加热情地待人。
1.4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情感和性格。舞蹈艺术是通过饱含不同情感的形体动作来表现的,几乎不存在没有情感的舞蹈。
1.5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这种运动不同于跑步、游泳等体育活动,它不仅有益于健康,创造美好的形象,也能培养人们美好的心灵。
2、舞蹈教育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美育的理想方式
“舞以宣情”,舞蹈不仅能使人们受到感染,振奋精神,同时也能激趣和热情。目前,高职中很多大学生喜欢舞蹈,但又认为它是一门高雅艺术,由于知之甚少则望而却步;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懂舞蹈,不得不与舞蹈保持一定的距离。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需要了解舞蹈知识,需要进一步认识舞蹈的功能与作用,需要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需要尝试舞蹈训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很有必要给他们开设舞蹈实践选修课,同时还应该辅加一些“舞蹈赏欣”选修课。舞蹈实践选修课,就是教学生学习一些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一些成套舞蹈。那么,如何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呢?
在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注意舞蹈作品的选材,通过观看和点评,让学生学会欣赏舞蹈,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基于舞蹈在美育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舞蹈作品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舞蹈主题思想的好坏,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起到了一个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应该选择一些有深刻的主题、立意和较高的欣赏价值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深刻的启迪,在审美意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好的作品有了,但学生看不懂,也不能达到其教育效果。因此,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应该加上一些细致的点评,使学生明白每一个舞蹈作品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有着深刻主题和寓意的艺术作品。通过讲解,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舞蹈作品的目的。
2.2 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赏欣,让学生了解舞蹈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舞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一些概念和理论,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在播放作品时结合作品中所出现的生动实例,深入浅出地将概念渗透到作品当中去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更感兴趣地掌握,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也就会更深一层。
2.3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舞蹈。舞蹈艺术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熟悉和了解舞蹈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对舞蹈作品进行多方面的点评。
2.3.1 点评舞台环境。舞蹈当中的舞美设计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的制作、布置等,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舞蹈作品起着渲染和衬托主题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和色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3.2 点评舞蹈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舞蹈往往就会是单纯的机械运动。欣赏舞蹈当中的音乐有助于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而观看音乐当中的舞蹈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舞蹈欣赏过程,无论对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提高过程。
2.3.3 点评学生的服饰、表情和动作。通过舞蹈表演的服饰、表情、动作,可以让学生判断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素质与文明程度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在高职开展舞蹈教育,是实现这一心愿的重要举措。展望未来及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高职普及舞蹈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郑锦扬.时代的呼唤:把舞蹈课列入学校教育[J].舞蹈,2002, (8)
关键词:道德素质教育;高校大学生;新时期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道德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历来是人们提倡的主题与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时候,往往将其道德水准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被宣传的沸沸扬扬。尤其针对在校大学生,如何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每个学生工作者广泛思考的问题。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剖析,可以发现道德素质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层面。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本应在道德层面具有较高的水准,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大学生,基本上是80末和90初,其所出生和成长的时代背景,使得“80后”、“90后”成为了时下特殊的群体。追求时尚、突出自我、自私且自傲等成了这部分群体的突出特点。在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共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懂得尊重他人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尊重他人与被人尊重是第四个层面的需求(较高层次)。古往今来,尊重他人与被人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个层面,是互相依托、缺一不可的。若是强调哪一个更重要,学会尊重他人是被人尊重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层面,一些高校大学生似乎不懂得尊重他人,骨子里总有种过度自傲、过度自以为是的倾向。当我们向社会呼吁“尊师重教”的同时,我们的学生是否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师?简单打一个招呼、一句问候似乎在一些学生口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麻木、牢骚、抱怨。于是在某些情况下,老师们会怀疑,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怎么会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还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在高校,尤其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比例越高。特别是在一些即将毕业的班级中,认真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不在乎、无所谓、不理会。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这部分学生,不得不令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新时期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家庭里独自享受万般宠爱,从而导致其性格中自私的成分多了一些,出现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体现在不懂得与他人分享,性格孤傲,自以为是。很多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理解,以自我意识为主导,认为希望它如何、就应该如何,而现实往往与其想象背道而驰。所以,有些学生变得牢骚满腹,有些学生脱离群体。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让一部分学生偏离主流,不懂得团队意识和合作共享。
(三)缺乏责任感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然而现实却不完全如此,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甚至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不具备。如有些大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很少,导致多门考试不及格,依据有关标准,由于学分不能满足最低要求,面临被退学的问题。而学生本人似乎对此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将责任推给学校,似乎其不努力学习是学校的责任,是辅导员的过失。这类学生群体,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不懂得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对自己负责只是责任感的最底层,若无法对自己负责,基本就谈不上对其父母负责,对其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负责,对民族振兴负责了。
(四)审美观有缺失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也体现在审美观的缺失上。当今世界,讯息、传媒高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融汇,影响了一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对美丑的分辨上,一些学生也丧失了标准。唯金钱论、唯权利论,使得一部分学生摒弃了传统的如依靠自力更生寻求发展,依赖自我进步寻求人生价值实现的美德。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从基本的外在美,如穿着得体、举止文雅,到内在的心灵美,如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办法。
(一)对素质教育有全面的理解
毋庸置疑,素质教育是各个高校都在大谈、特谈的焦点。学历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再高的学历,若道德素质不及格,也是人才培养的失败;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学生的成绩再好,若道德素质有缺失,也是人才培养的遗憾。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道德素质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中心。一切的工作要从如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开始。
(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与个别教育者本身有问题是分不开的。高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无论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思政管理中,要擅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思想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言行。
(三)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新时期,很多人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那已经过时、已经没有听众了。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永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的美德,也要永远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在这个时代过时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天地君亲师,尊重老师永远不过时。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过时吗?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理应是高素质人才,理应成为社会的栋梁,理应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然而若不具有责任心,则民族兴衰,又怎能寄予此类人身上?传统文化中,“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过时吗?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从这三句话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
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在新时期,仍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向学生进行传输,这将有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将道德素质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
为了进一步深化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层次,除了日常的宣传、教育之外,有必要将道德素质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的日常考核,以往偏重于其学习成绩、获得的奖励等方面,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考核。在学生的综合评定中,对道德素质的评价也很少。这往往导致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不会将道德素质作为关系个人荣辱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个定性指标,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如何衡量道德素质是一个难点。除非对一个学生非常了解,否则单纯从老师层面不能轻易对其道德素质做出评判。因此,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对学生道德素质层面进行考核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具体来说,以同班同学的评价意见作为主要依据,以辅导员老师的评价意见为辅助依据,最后汇集这两部分意见作为学生道德素质考评的最后得分。对于道德素质得分较低者,其评优、评奖的资质要慎重考虑。
三、结束语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在校大学生理所应当成为道德素质的典范和先进者。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高校应当全面重视、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并以道德素质的提高带动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春晓.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养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赵丹.高校辅导员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之策略探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3、杨英.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陈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
5、郑伟.道德教育与提高大学生素质探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6、王洪飞,徐姣.“8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关键词:职业学院;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89-02
近几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深入推进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始大力实施“一区二园”特色发展战略,“一区”即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简称“一区”)。“二园”即软科学与技术服务园和苏州市现代服务业示范园(简称“二园”)。其中“一区”共建设四个基地,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职业素质训练基地和身心素质训练基地,依托这四个基地,建立长效机制,系统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合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制和平台。本文就学院“一区”四个基地的建设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
学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下设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和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主要任务是整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人员共同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宣传、教育和研究;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教育。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把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和团的工作、学生工作、宣传工作等都纳入进来形成了大思政教育体系,改变了过去各机关、部门条块分割状态,有利于协调与合作,发挥合力[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和运作中成为主要承担者,有利于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各方力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改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必修课程的教学人员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来源于学院党、政、团委、学生工作部门的教师,由此,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的建立就为学院集中力量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创造了一个新机制,更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的建立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环节。随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推进,学院在校内外建设了一批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教育创造了条件。在校内建成了学校校史馆、文化长廊等基地,随着”二园”的建设,引进企业基地,同时在校外建成了一批实践基地,有苏州博物馆、虎丘区人民法院、沙家浜基地、苏州革命博物馆等。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负责学生实践环节的安排协调和日常的相关工作,围绕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主题和热点,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体验,并及时跟踪反馈,不断完善实践育人环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创新的载体、内容和形式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下设文化素质教育与养成中心和文化素质发展与展示中心。文化素质教育与养成中心一方面加强学院的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经常举办系列文化讲座和文化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地方文化研究;指导学生文化素质类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文化素质教育与养成中心负责学院与苏州大学等三校联建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与院外艺术文化机构单位合作,引进优秀文化进学院,创造文化素质教育的机会,拓宽文化素质教育途径和空间,改善学院文化素质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文化素质发展与展示中心依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加强对学院教师的文化素质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分批组织学院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另外,中心要打造一批品牌社团,依托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学院的师生共同参与文化素质发展与展示活动。此外,大力开展校园学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并展示师生的文化素质发展成果。
学院通过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开展一系列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和潜移默化等特点,对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渗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收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利用文化素质教育影响广泛的特点,延伸教育触角,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运用文化素质教育以情感人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2]。此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既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也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3]。丰富多彩的高品质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利于抑制不良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良好的风尚,营造一个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校园育人环境。素质教育的各种实践活动空间越来越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广泛性的特点,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覆盖面[4],进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三、强化职业素质训练:提供新的切入点和新方法
职业素质训练基地下设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训练中心,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为核心的职业素质训练。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依托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和学院“二园”,与企业、政府就业机构等合作,通过论坛、讲座、调研、访谈、实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引进企业人员对大学生开展创业与就业指导,建立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平台,为学生的创业、专业实习、就业提供各种服务。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训练中心则通过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建立课程模块和标准,设计合理科学的内容和时间,在分享和体验中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技能。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了就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训练要直接贴近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5]。因此,职业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服务、技能的特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学生职业,贴近学生工作,有利于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6]。
身心素质训练基地下设体能素质拓展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训练。体能素质拓展中心与苏州市体育局和市篮球、羽毛球等各专项体育协会、企事业单位合作,整合学院体能素质教育和训练资源,结合学生个人兴趣、能力等,加强体能素质训练,增进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社会相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完善资源建设,健全心理问题的筛查、干预、跟踪、控制的系统,及时做好每位大学生的心理测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通过网络、辅导、训练等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统一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之中。科学的身心素质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渗透性,形式多样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需要,更具吸引力,因此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综上所述,学院特色发展战略“一区二园”的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也构建了学院大思政教育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发挥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四个基地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还需要系统实施,统筹安排,综合配套,并建立有效的保障监控体系和机制,同时要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从而探索出适合职业院校特色的素质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红照.整合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当代教
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
[2]闫立志.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共
性特征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3]倪春虎.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
[4]赵云霄,崔铭.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
系[J].现代营销,2012,(2).
[5]欧彦麟.职业素质教育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18-01
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走上社会进行“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职业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个体进行深层次的感染、熏陶,对其意识施加影响,形成劳动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兴趣职业意识、职业理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包含着对劳动者的职业设计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初入社会时不致于因缺乏社会经验而无所适从或好高骛远,从而以正确的择业心态和标准顺利走上社会,融入社会。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是现代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专业分工越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如何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值得广大职教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工作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职业特色不突出,缺乏针对性。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也在“两课”教育及学生的职业指导课程中加入了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但对于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性认识仍不高,重视度不够。而且教育内容仍局限于课本知识,教育形式仍停留在课堂教学阶段,教育形式单一,职业道德素质内容与当代社会及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内容理论化,缺乏鲜明案例,指导性不强,且大多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而对职业教育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很少涉及,职业特色不突出,缺乏行业的针对性。
(二)单方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目前,高校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限。
二、高职院校技能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一)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在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中的基础教育作用。应充分利用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以及职业道德课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两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实践是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都是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应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企业实地调查、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训练。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三)利用校园文化做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因此,要做好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T作,应建设好校园文化这个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影视、报栏、专刊等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积极开展一些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友讲座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敬业、勤业精神教育。另外,网络作为新的信息媒介、新的交流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抓好网络德育阵地的建设工作,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德育教育T作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改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中的单向教育方式,建立师生双向思想交流的信息通道。
由同一班次的其它所有同学实施评价,分别编制《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问卷(辅导员)》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问卷(大学生)》,同时发放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调查。
2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单组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3结果
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首先需检验数据是否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如果不满足“球对称”假设,需用“球对称”系数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Mauchly的球形度检验结果V2=3.181,P=0.204,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不需要再校正自由度。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素质是不同的(F=190.201,P<0.001)。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综合素质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本研究中,综合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6个分项素质组成。各分项素质中,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1.126,P=0.570,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同的(F=299.550,P<0.001)。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科学文化素质的重复测量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222.807,P=0.000,拒绝“球对称”假设,需要参考不满足“球对称”假设时的校正值,再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说明不同时间点的科学道德素质是不同的(F=407.888,P=0.000),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类似的,不同时间点的专业素质是不同的(F=110.592,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可看出,专业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F=21.013,P<0.001),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心理素质水平呈先上后下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F=40.353,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可看出,身体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基本能力素质是不同的(F=539.046,P=0.000)。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4讨论
4.1研究方法的选择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某一观察指标在不同场合(如时间点)进行的多次测量,可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更好地集中于处理效应。而前后测量设计是一种较常见的重复测量形式。本研究中,对同一学生群体在不同时间点(每半年1次,连续3次)进行素质评估,属于前后测量设计的资料,由于处理因素只有1个(素质教育),适合应用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进行重复测量分析,可以比较素质教育前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发展情况,研究素质教育的效果。这种考量素质教育效果的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应用的有益延伸。
4.2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对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分项素质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可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各分项具体素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都是不同的。2012年5月相比2011年5月,综合素质和各分项素质都有提升,可见,素质教育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若将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前期(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和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有效,而且开展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4.3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
素质教育虽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对各项素质发展状况的测查中,我们发现各分项素质的发展不尽相同。在观察的1年中,始终稳步直线上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后期得到大幅提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呈上升趋势,即“先下后上”的是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发展则与众不同,在前期有所上升,后期反而有所下降,即“先上后下”的趋势。
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对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滚雪球”效应(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尽管前期有所下降,但后期大幅提升,在观察的1年中,素质教育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总体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较为特殊,刚开始有效果,呈上升趋势,接着又出现反复现象,学生的心理水平有所下降。这提示我们,现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效果不确定,也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水平的发展不稳定,存在反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今后的素质教育中及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4本研究的缺点
关键词:道德状况;道德建设;教育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方面
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取向务实积极。但政治觉悟有待提高,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当前,部分大学生仍不关心政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
(二)大学生的价值观方面
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用理想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当他们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
(三)大学生的基本道德方面
当前大学生基本道德主流是积极、良好的,他们对道德失范现象极为不满,但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着矛盾和困惑。大学生信守和推崇社会公德,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文明的社会。他们希望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有健全人格”的人。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对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应该肯定,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相比之下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不和谐性,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在道德追求上降低标准。
(四)大学生的自我成才方面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学习上的功利化现象也比较明显。“唯我独尊”观盛行,自理、自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是很脆弱的,所遇到的不如意之事常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未来的把握丧失了信心。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道德教育观念
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一是高校教育要把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加强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传输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系统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之建立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坚定性。二是高校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一方面,高校本身的精神文明状况,对社会风尚、道德面貌等方面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处于学习和掌握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为社会塑造的一代又一代新人,将成为社会的骨干力量,并对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高校是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负有特殊使命。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的奠基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的转型、文化的变迁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一向被称为“一片净土”的大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影响。在此情况下,增强高等学校德育的时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丰富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根本内容是教育人们怎样做人。奉献和为人民服务应是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和精神支柱。教育学生学会做“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大学生做人的重要方面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就高等学校讲,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视角加强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把握住一个核心和灵魂,在教育观念上改变重知识技能轻做人根本,重功利轻感情理想的倾向,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注重理想教育、道德情操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环节。一本好的教材无论学生学习,还是对教师教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教材建设,一是要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教材创新,重要是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二是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课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素质优秀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三是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配备必须的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抓好法制意识和诚信教育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主体以不断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为内在驱动力。当特殊利益成为唯一的目标时,经济主体在没有限制的情况,就可能使用各种非市场经济手段(如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商业欺诈等)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要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各种规范,以限制和指导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两种规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市场经济又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诚实守信。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市场一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健康地运行。培养诚信的品格,是当前道德教育的迫切任务。
总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时俱进,努力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