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危机的对策

时间:2023-08-10 17:12:13

导语:在金融危机的对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危机的对策

第1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很难独善其身。笔者通过近期走访调查国内20多家传媒,并结合多家调查公司的监测数据,对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传媒广告收入增速减缓,但金融危机时期受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文化传媒市场反而出现明显升温,给中国传媒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对传媒广告经营的冲击

1.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广告业,将可能在2009年面临调整

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中国广告的投放活跃度快速增长,从电视媒体到平面到户外一直到互联网,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高端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市场的销售也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对其新的广告预算必将进行一番调整,因为广告是任何一个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要削减时最容易削减的一部分。广告、公关、市场营销的支出,都是最先被削减的。

国际知名媒体集团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由于经济不景气,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将比2008年减少0.2%。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广告市场形势尤为严峻,直到明年第三季度才可能恢复温和增长,2010年市场增幅有望达到5.5%。

中国广告业连续10年保持10%增长的速度,但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广告收入增长明显放缓。根据CTR市场研究最新的年度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受北京奥运会的良好预期拉动,呈现活跃态势,总投放同比增长15%,达到4413亿元。但由于面临国民经济持续下滑的风险,广告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市场,中国的广告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危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只是暂时的。相信在经过这一轮危机之后,中国广告市场会更加成熟。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将会有一定程度增强,而且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2.金融危机对不同种类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

这次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对房地产、金融投资保险、商业和服务业的广告投放的冲击会很大,而对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广告投放冲击小。因此,金融危机对报纸和户外传统媒体的冲击大一些,而对电视可能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①目前对于中国报业广告经营最为重要的房地产业正处于一个临界点,由于房地产是目前中国报业广告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对报业广告经营的影响在30%左右。因此,房地产业一旦出现调整,可以预料中国报业广告经营必将掉头向下。②而广播的广告成本较之其他媒体广告而言偏低,每千人不足10元,很有可能成为经济不景气时广告业主的替放渠道。金融危机也将对网络广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经济低迷时期,广告主将把网络广告投向知名网站。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广告投放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二、金融危机对传媒投融资的影响

1.一些靠“风投”来做大的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的危机

国内众多的新媒体公司是依赖各类投资资本生存和做大的。在欧美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之后,一些海外的资金被抽回去救场,很多“风投”对新媒体投资谨慎。2008年,中国新媒体市场的融资总量缩减了约四分之一(5700万美元),2009年融资的规模还有可能进一步回落。③如果这类公司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不能尽快实现盈利,公司将会出现严峻的资金问题。一些靠“风投”来做大的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的危机。

2.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冲击较大,并影响了一些公司的上市进程

受国内国际股市大盘下跌的影响,传媒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普遍不尽如人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20来家中国新媒体公司的市值在最近半年缩水一半以上,从2008年5月开始,国内传媒股票也开始出现明显下挫,10月中旬后各大公司股票陆续跌至谷底。

证券市场不景气,光线传媒、分时传媒、易取传媒、迅雷网络、好耶等文化传媒类公司推迟上市计划。国内出版发行企业2008年本来计划上市13家,到年底,只有一家成功上市。

3.一些投资影视业的资本开始撤离,许多筹拍多时的影视节目流产

国内一些中小规模制作公司,近期纷纷传出因资金困难中止拍摄计划的消息。如新版《神秘的大佛》已经筹备两年,原本得到了北京、四川等地制造业和奢侈品企业的投资。然而,就在要开拍之际遭遇撤资和缩减投资的打击,不得不“流产”。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旗下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与北京一家影视投资公司联合投拍的40集电视剧,一直是央视关注的大戏,但前不久投资方已宣布停止拍摄。4年前执导《王保长后传》的著名导演陈福黔,手上本来有一个很精彩的剧本,但因投资商担心金融风暴来临,电视剧卖不出去,突然撤资1200万,导致陈福黔只好去拍一部低成本的纪录片。④

三、金融危机将引发传媒变局

不同种类的媒体在此次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也是不同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媒体所受影响都是有差异的。一些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时效性较差的杂志退市之声此起彼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传媒市场将会出现分水岭,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消失。

1.影视传媒纷纷削减开支,压缩成本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传媒集团纷纷削减经营项目支出,一些烧钱的项目经费也被压缩。如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裁员85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7%。除了公布裁员计划外,维亚康姆还冻结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明年的薪水。

韩国KBS、MBC和SBS三大电视台为了控制电视剧制作成本,决定将电视剧单集长度由80分钟缩短至72分钟,并降低演员薪酬。KBS不仅取消播出KBS二台的每日连续剧,还决定今后每年只播出一部长篇历史剧;MBC已停播周末连续剧,增加重播节目时间,并开始研究员工减薪问题;SBS不但已停播每周五晚上的连续剧,还计划缩减每日连续剧的拍摄数量。⑤

香港无线(TVB)为开源节流,继日前裁员212人后,进一步缩减开支。除了停用两个录像厂及搁置建厂工程外,据传下一步会向签约歌手“开刀”,今后不再为歌手拍MV,并实施以“1元价”,买断由唱片公司为歌手拍摄的MV版权,或者由唱片公司付费购买广告时段播映MV。

2.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

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锐减,绝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运营。面对报业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美国报业同行一方面呼吁政府像拯救美国经济一样出面拯救美国报业,一方面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华尔街日报》则被迫将缩减版面,纽约时报公司不得不放弃近百年传统,在头版辟出大幅广告版面,并抵押总部大楼,寻求2.25亿美元融资;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在裁减近千名员工后继续裁员10%;拥有《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8大报的美国报业巨擘论坛公司,不久前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宣称,该报将从2009年4月起取消纸媒印刷,改为网络版报纸。

欧洲报业同样如履薄冰。世界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法国每1000人平均只买154份日报,法国政府正在研究对策以化解本国报业危机……⑥。在日本,世界第二大报《朝日新闻》正经受创办13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每日新闻》面临事实上的破产局面。

中国报业也开始承受压力。由于广告收入的减少,国内一些报社已经采取了减版面、减刊期、减发行量、减少赠阅以及控制无效发行等措施减少用纸量;一些报社还通过精简队伍、降低薪酬来缩减人员成本。据悉,北京某时尚平媒去年11月开始已经将工资下调15%以上,一家中央级大报的中高层干部每月降薪1000元钱,一些报社的裁员和降薪计划也在酝酿之中。⑦

3.杂志退市之声此起彼伏

随着金融危机向各个行业蔓延,一向挥金如土的时尚奢侈品牌被迫压缩开支,那些严重依赖时尚奢侈品牌广告生存的时尚杂志备受煎熬,杂志退市之声在2008年此起彼伏。美国杂志出版协会发表报告指出,2008年美国杂志广告页数同比减少了11.7%,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最大,同比减少了17%。新趣味杂志《Radar》率先倒在了低迷的市道之下;少女时尚杂志《Cosmo Girl》被迫停刊,只保留网站;《Village Voice》据说已经穷到连办公室里的笔都得让员工自己掏钱的程度。

就算在阅读率很高的日本,2008年以来,也已有《月刊现代》(讲谈社主办)、《论座》(朝日新闻社主办)、《主妇之友》等著名杂志相继停刊。⑧

2008年底,我国上海的老牌著名期刊《译文》也因为发行量低、资金难以为继宣布停刊。⑨

4.新媒体公司纷纷提出裁员减薪

为应对金融危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纷纷提出裁员减薪措施。国外的互联网巨头雅虎、eBay、谷歌都宣布裁员来应对金融风暴,国内的一些大的视频网站、房地产网站、招聘网站等也都纷纷大幅裁员,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有研究者认为,2009年对于中国新媒体市场来讲极有可能是一个并购年⑩。新媒体将会出现分水岭,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消失。比如最近新浪和分众之间的收购兼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四、“口红效应”或将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与历次金融危机相比,本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可能更广,影响程度可能也更大,必然给我国的传媒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危机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金融危机,反而都是娱乐产业上扬的时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提出的经济理论,认为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会发生变化,使得如口红这类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热卖。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化妆品集团雅诗兰黛创办人之子李奥纳多•兰黛以雅诗兰黛实际的营收数字做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口红指数”理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大多数行业都沉寂趋冷,但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一举成为美国的支柱行业。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与希望。也正是在那个年代,美国涌现出了大量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文化的繁荣给美国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后来被津津乐道的所谓“美国精神”。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会没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韩国影视、游戏、流行音乐等产业在危机中崛起。所以在中国、东南亚一带,韩剧热播掀起一股“韩流”,带动了韩国产品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

“口红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传媒市场也获得一定的印证。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人平均每月花费142小时看电视(比去年同期多了5个小时)。每天,一个美国家庭耗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更长达8小时18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的收视时间纪录。美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看电视。

在国内电视节目市场,不少城市的观众收视时间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如2009年春节期间,上海电视节目人均收视分钟数由2008年的237分钟上升到248分钟,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黄金时段推出的8档综艺节目中,有4档节目的收视率突破10%。

在国内电影市场,2008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到406部,票房超过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10.14亿元,增幅达30.48%。新年贺岁档影片总数则比去年多出1倍,达到近30部,而且其中多部影片实力不俗。行内估计,2009年贺岁片总收入可能超过1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贺岁档票房增长2亿多元。国产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一周后票房已经接近4000万,成为今年贺岁档不折不扣的票房黑马,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远远超过了去年的《功夫熊猫》。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内地部分电视节目“出口”创汇反而比以往情况更好。如马来西亚WaTV(华频道)不久前以单集1000美元的高价购买了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26期节目版权,目前,该节目已经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和地区播出;湖南山猫卡通有限公司出品的《山猫吉咪字母世界历险记》、超级爆笑3G手机电视动画节目《倒霉鬼德宝》及《奇志碰大兵》成功出口到美国;该公司年度大片《三国》2008年11月1日在日本上映以来,已连续三周占据票房榜首位置,在日本掀起了中国热;上海电视台的《闪电星感动》、《舞林大会》、《星尚》等节目也走俏东南亚市场,市场份额甚至比金融危机发生前还高。

我国动漫、电影、电视等产业在金融危机中的逆势增长,意味着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的契机。

五、对策和措施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是极其巨大和深远的,传媒经营者有必要做好更长远的准备,以应对这场未知的风暴;同时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规避风险、寻找战机,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因为在一个迅速变化的自然环境中,最后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动物,也不是最聪明的动物,而是能最快适应环境的动物。同样,在全球经济疲软之时,谁能快速适应环境为受众和广告主创造利益,谁就是传媒市场的赢家。另外,从产业管理和引导的角度出发,国家也应加大对传媒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支持传媒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1.调整产品生产策略,特殊时期特别编排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可能。但“口红效应”只是一个契机,传媒产品要想成为消费者心仪的那支口红,还必须有足够好看的颜色。“内容为王”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只有好的内容产品,才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各种受众调查的情况来看,金融危机时期,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数量上变化,更有结构上的变化。比如电视剧市场,风靡荧屏多年的苦情戏不再受欢迎,喜剧受到追捧,这都是金融危机带给受众心理的变化。中国传媒工作者要关注受众市场的新需求,对节目版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编排,多提供一些舒解人们压力,抚慰人们心灵,鼓舞人们信心的作品。值得借鉴的是,今年无论是冯小刚的电影还是“麻花”话剧,都不约而同地拿金融危机当做噱头,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因此获得比较好的票房收入。

2.调整经营策略

首先是广告经营策略。国内各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一样,如金融、汽车、房地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可能会缩减广告预算,而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则影响不大。因此,媒体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广告经营策略进行战略性、阶段性的调整,捕捉、培育和发展新的广告增长点,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前,不少广播电视媒体过分依赖医疗广告,当医疗广告由于有关部门治理而不得不减少时,无疑会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所以健康的广告结构也是传媒不得不正视的话题。

其次,中国传媒业务结构单一,尚未走出单纯靠广告支撑的阶段。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问题,遇到一些风吹草动,马上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较为先进的传媒集团的实践,中国传媒业应延伸价值链条,完善和丰富盈利模式,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金融危机也给了我们一个进军其他文化相关产业的机会,与其他很多文化产业相比,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冲击可能还会小一些。国内广电传媒可以把握这个机会,抓住在相关产业“抄底”进入的机会,把业务拓展到游戏、影视等领域,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做大做强自己。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当前,绝大多数传媒采取的是重量不重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总盘子越来越大,但是真正利润额很小。如中国电视剧2008年已经达到每年500多部、近16000集,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但数字上的“高产”,并不意味着电视剧质量的提升。2007年中国生产的近15000集电视剧,真正能播出的只有7000集左右,有近8000集被束之高阁,以每集40万的平均成本计算,一年积压的资金将达到30多亿。相当于有十多部《投名状》这样的大片,拍完之后,不送影院直接送进了库房。

这种靠拼资金、拼人力的外延式增长方式,代价沉重,难以再支撑中国传媒业的持续高速前行。当前,国内媒体除了应该在降低自身营运成本上下功夫外,还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以追求速度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代之以提高效益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此外,媒体间可以加强合作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开支。如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两大报去年底就达成协议共享新闻资源,《达拉斯晨报》和《沃思堡明星电讯报》则互为发行业务,并共享图片和部分新闻产品的资源。福克斯电视台和NBC电视台也在酝酿共享视频资源。

4.完善国家财政支持体系,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传媒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国家应加大对传媒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支持传媒业的发展。

(1)尽快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以解当前众多广电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链断裂、资金供应紧张之困。

(2)加大对传媒内容生产支持力度。优秀和有市场号召力的内容产品对需求具有倍速增长效应,能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市场空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政府及时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设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时期,韩国文化总预算也逐年递增,1998年韩国政府的文化经费只有4848亿韩元。占国家总预算的0.62%,之后政府文化经费逐年增加。到2002年已经超过1.2兆韩元。文化预算突破政府总预算的1.09%,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仅2004年一年,中国30多家电视台共播出了60多部韩国电视剧,在东亚乃至全球掀起了巨大的“韩流”热潮。从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的经济波及效果分析上来看,“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达33亿美元。目前,优秀内容产品的短缺是制约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发展中国传媒产业,首先要改善和扩大内容生产。当前,国家应构建政府引导机制,完善奖励办法,提升中国传媒的内容生产能力。

(3)鼓励传媒集团跨地域跨行业整合,培养一流的中国大型传媒集团。金融危机中单一传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政府部门应鼓励传媒企业打破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建立产业链完备的真正跨区域、跨行业的传媒集团,打造中国的强势传媒品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痛苦同在的未来。只要中国传媒能够抓住机会,适时调整其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能力,挖掘应用需求,以坦然面对和主动出击的态度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必然会有所回报,并将确立其在“后危机时代”的有利地位。■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释:

①孔V国:《首份金融危机对中国新媒体影响报告面世》,人民网

②郭文才:《金融危机,报业转型的良机?》,《新闻记者》2008年第11期

③池顾良:《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户外新媒体市场》,/m/200901050077.shtml

④杨帆:《撤资风暴袭来,〈神秘的大佛〉筹拍两年“流产”》,《华西都市报》2008年10月14日

⑤干玉兰:《金融危机导致广告锐减韩国三电视台减播连续剧》,新华社首尔11月11日专电

⑥邹志鹏:《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人民日报》2009年1月12日

⑦晋雅芬:《中国报业:在“严冬“中期待“春天”》,《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月13日

⑧亚通社10月30日消息:《日本出现杂志停刊潮》

⑨石剑峰:《〈译文〉停刊,外国文学杂志集体进入“寒冬”?》,《东方早报》2008年11月18日

⑩孔V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新媒体》,《传媒》2008年第11期

王家新:《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以美国、日本与韩国的历史经验为例》,《光明日报》2009年1月20日

第2篇

福安市电机电器产业发展现状

电机电器产业是福安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福安市电机电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列入福建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2008年相继获得“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全国百佳产业集群”称号。目前拥有大小各类电机电器企业约800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拥有企业集团6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2家(6亿元以上的1家,5亿元至6亿元的1家,3亿元至5亿元的4家,2亿元至3亿元的3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多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上百家。2008年集群产值130亿元,增长27.5%。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福建省机械工业最典型的产业集聚现象,其产值约占全省电机电器行业产值的20%。它生产的中小型电机及出口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三分之一,占福建省的80%以上;在福安工业经济中地位十分突出,电机电器集群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上缴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5%以上;产业、产品结构比较齐全,全市800家电机电器企业中,电机、水泵整机企业占200家左右,电子医疗保健器械企业40家,配件及贸易企业560家,生产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较高。

二是占有稳定的国内外市场。有近百家企业通过IS09001、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0多家企业通过欧共体国家CE、GS、TUV认证,8家企业通过美国UL认证,130多家电机电器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和出口质量许可证,12家企业成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70%的产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0%的产品自营出口,30%的产品异地出口或卖断出口,30%的产品销往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国内大中城市。2008年,全市电机电器产业规模企业完成出货值超过51.6亿元,其中企业自营出口5.25亿美元。有13家企业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其中3家企业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1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

三是拥有一批知名品牌。有2件“中国驰名商标”,2家企业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资格”,14家企业的25种产品获得福建省级名牌产品称号,17家企业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品牌,4家企业列合国采购供应商。世界电机百强企业台湾东元机团与福安市政府签定合作意向,计划在福安建设电机企业开展技术、销售等合作。但是,企业类型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大部分企业销售额亿元以下的小企业。

金融危机对福安电机电器产业的影响

据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8年福安电机电器产业产值,其中9月份完成8.84亿元,10月份完成7.14亿元,11月份完成6.6亿元;10月份同比增长11.9%,月环比下降19%;11月份同比下降16.8%,月环比下降7.5%。据宁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以来,福安电机电器出口订单急剧减少,尤以发电机、电动机为甚,11月份福安电机电器产品出口货值1572万美元;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15.6%;其中发电机同比下降53.6%,环比下降53.9%;电动机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32%;发电机组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31%。据部分规模以上电机企业10月份用电数据显示,电机企业用电量环比下降17%,行业实际用电量环比下降25%。在调研中,已有一些小型企业特别是配件生产企业选择停产或压缩生产规模,一些大中型重点企业表示已准备好裁员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当前一些企业维持生产主要是完成原有订单及长期合作客户的部分订单,企业普遍预计今后5至6个月生产订单会严重不足,对发展前景十分茫然。分析其主要原因:

一是世界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以出口为导向的电机电器产业,直接影响终端客户投资信息导致电机电器产品市场需求低迷,出口订单下降。

二是商和中间商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当前主要以消化库存产品为主,对下订单持更谨慎态度。

三是近期原材料如铜、生铁、矽钢片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客户认为原材料价格未来还会下跌,并没有形成筑低盘升的局面,等待观望气氛浓厚,不敢轻易下订单。

四是货币汇率变化较大,企业出现经济损失,导致出口的欧元区订单减少,福安电机企业以往大多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从第三季度开始改为欧元结算,近期欧元大幅度贬值,且银行也没有欧元远期汇率结算风险控制产品,企业难有采取与客户协商的汇率变化风险控制机制,导致以欧元为结算货币的出口企业单独承担汇率损失,银行专业人员预测欧元对人民币可能还会继续贬值,也使企业对以欧元结算的客户失去兴趣。

五是企业风险控制手段缺乏或单方面考虑生产成本和追求盈利,没有形成与客户双方共赢的风险控制协商机制,有些企业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会与客户讨价还价,在当前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时,只考虑履行原有订购单,保持企业较大利润空间,没有主动下调产品价格,缺少诚实经营观念,导致客户流失。

六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少高端产品,同类型同质量重复生产的产品较多,在客户选择和市场开发方面,持短期效益的想法较为普遍,新销售渠道开拓投入不足,遇到客户订单或区域需求下降,出现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行业性恶化竞争。

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

剧烈的经济波动,产业面临着严重危机,同时,也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只要应对正确,就能化“危”为“机”,促进产业升级。

1.强化市场开拓,多方争取订单。研究各国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组织引导、大力支持企业高管、营销人员到国外寻找新的客户和新的市场,重点是欧美市场外的客户;抓住国家投入4万亿刺激计划的机遇,开拓国内市场销售渠道,多方争取产品订单,促进企业生产接续,尽力避免停产、减产损失。

2.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确保企业生产资金需求。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带来的机遇,为福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协调财政、金融部门继续扶持担保机构业务发展,及时兑现上级担保行业风险金补助,研究制定扶持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适当减轻企业税负,尽力满足有产品订单企业的生产资金要求。

3.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生产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获得产品更大的定价权,增加产品附加值。

4.推进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资源整合,淘汰一批产品质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树立龙头企业形象,争取在两到三年内形成1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电机电器企业,提升主导产业集群规模实力和集聚能力。

5.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确保经营正常运转。一是加强担保机构的管理,督促担保机构强化风险评估,在尽力满足企业生产、项目资金的同时,严密预防担保对象停产倒闭,引发失偿风险。二是引导企业强化营销管理,谨慎对待客户订单,充分考虑原材料价格、汇率等不确定因素,尽力预防客户弃单违约,造成企业经营损失。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适当调整产品价格,提升对客户下订单的吸引力。三是强化行业内部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引导企业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诚信经营”,以质论价,避免出现互相刹价,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

6.加强部门协调,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加强与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尽力帮助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争取出台扶持出口企业优惠措施,加大国外客商货款预付金外汇兑现额度,简化结汇手续,尽力减少企业受汇率变化和客户弃单违约损失,支持企业资金周转。

福安电机电器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协作网络,现已与中科院电工所、广州电器研究所、上海电器研究所、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福建省电机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宁德福安电机工程研究院及6个研发中心、福安市电机产品研发中心、福建省电机产品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服务,6家企业列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技术进步已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十五”以来,电机电器企业投入技术改造、技术研发资金20多亿元,建立了一批电机流水生产线、自动喷漆烘干生产线、数控模具加工生产线等,开发新产品150多项,其中多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平均达到30%以上。骨干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产品科技含量逐年提高。2006年以来,技术含量、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发电机组等产品出口欧美高端市场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融资创新,创建企业担保公司。1999年4月,全省首家专门为民营和产业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机构――福安市恒实担保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几年,以船舶修造企业为主体并为船舶修造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福安市恒顺担保有限公司;以冶金铸造企业为主体并为冶金铸造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福安市兴融担保有限公司;以机电配套企业为主体并为机电配套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福安市信和担保有限公司,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并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恒泰担保有限公司等担保机构相继成立,并不断增资扩股,担保能力和融资规模不断提升。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担保机构7家,注册资金92209万元,其中注册资金超亿元的6家,累计为500多家企业,担保贷款4000多笔,担保总额近百亿元。其中2008年担保总额516219万元,在保责任总额231342万元。

第3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原因;我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那么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呢?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发展转变。

宏观调控力度不当、房地产市场失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等问题也是造成全球性金融风波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它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公司)和雷曼公司的债券;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的;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资银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二、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各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才能真正改善长期国际收支的状况,确保自身不受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市场要做好准备和试点,应该采取谨慎的步骤和策略。就目前形势看,次贷危机对中国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受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央行对此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7年3月起连续6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以期降低通货膨胀率。2008年中国应该继续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在治理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之间寻找平衡。

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01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指标、资产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量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08年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空前的倒退之中,全球股市持续下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救市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进入2012年以后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弊端开始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放缓,下行风险加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宽松的信贷条件和日益膨胀的房地产泡沫。住房贷款本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住房贷款要求借款者既需要有一定稳定的收入又要求有一笔可观的存款来支付首付。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获取住房贷款变的极为容易。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造成的影响,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国政府推行了令富人受益的减税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长时间停留在1%的水平上。过低的银行利率引发了宽松信贷,也直接刺激了民众的贷款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生活状况不稳定的民众通过银行贷款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这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房价在1996年到2006年飞涨了大约85%,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2)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美国金融衍生品的速度发展较快,其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开放出多种金融产品,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的金融产品被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数倍的金融衍生品,拉长了交易的链条。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通过金融衍生品将风险扩散到世界范围,是美国金融危机能够波及全球的原因。

(3)信用评级机构错误评级预警失灵。各信用评级机构过高的提升了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评级,这极大地促进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这些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证券发行商,却要求他们对市场投资者负责,这是评级制度上的明显漏洞。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准确的市场评价是其定价和交易的基础。信用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导致信任危机的出现。

(4)金融监管松懈。金融监管存在缺陷,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及各类衍生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没有进行有力的限制。监管力度的松懈和对市场潜在金融风险的忽视,都是金融监管不力的表现。美国央行降低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很多信用不佳或偿还能力不强的贷款人以低廉的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监管机构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评级机构在评级时的主观性。

(5)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这次危机在07年4月2日的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中就已显露端倪,但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直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雷曼破产以及美林被收购等事件的发生,美国政府才认识到这次危机的严重性,并出台相关的救援措施。自从危机初露端倪到集中爆发,美国政府的救援措施显然是十分滞后的。这种对危机认识的不足和干预措施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机的爆发,扩大了影响的范围。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美国与发达国家消费紧缩,导致我国出口大幅下降,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速。美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使得消费紧缩,我国对其的出口将大幅度减少,使很多外向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现在采取的是变动出口措施,如扩大对东盟和非洲的出口力度,减少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压力。外需下降意味着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在同时下降,此时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被迫通过压低产品的价格来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从而更长时间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速。

(2)因美元大幅度贬值,使我国拥有的外汇美元储备大幅度缩水。由于美元的强势地位,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使得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损失惨重,另外,还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持有的美国巨额国债和公司债券大幅度缩水。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08年9月底,我国共持有美国国债5860亿美元,购买的各类美国债券总额在1万亿美元以上,如今已经大大缩水,有的国债因美元贬值明赢实亏,有的债券则大幅度贬值,有的企业债券因企业破产而血本无归。

(3)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明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是以出口加工为主,欧美市场的疲软导致我国的外贸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些企业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吸纳就业的能力不足。另外,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外商投资企业裁员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FDI;挑战;机遇;对策

一、金融危机下的外国直接投资情况

(一)FDI的含义和本质

1.FDI的含义

FDI即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资本流出国来说,指该资本流出国的投资者把资本用于别国的生产或经营,且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对于资本流入国来说,FDI指基本流入国的居民在本国范围内接受另一国企业投资,其投资的企业接受投资者的控制。

2.FDI的本质

有的学者强调“经营资源”,特别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日本学者原正行认为,FDI是企业的特殊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国际转移,另一位日本学者小岛清则认为,FDI是以经营管理上的技术性专门知识作为核心。还有的学者强调“控制权”,如A.G肯伍德和A.L洛赫德则认为,FDI是指一国的某公司在另一国设立其分支机构,或获得另一国某企业的控制权。

(二)金融危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FDI整体规模缩水,回流趋势明显。2007年以前,全球FDI存量规模持续扩大势态,并且其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并且在2007年达到其历史最大规模,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个经济区的FDI规模不增反减,全世界FDI的总量整体下降。2007年全球的FDI存量为1.799万亿美元,2008年下降至1.549万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16%;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FDI存量由2007年的1.28万亿美元下降至2008年的1.085万亿美元,其减少幅度为18%;发展中经济体则下降为0.421万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5.67%。由此可看出,发达经济体的FDI存量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发展中经济体,这其中北美地区FDI存量受到非常严重影响,下降幅度高达37%。在发展中经济体中,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影响较小,亚洲所受冲击较大,下降幅度为13%。

二、 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重要战略地,中国市场有着其较为独特的一面。一方面,日益开放的我国渐渐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形势息息相关,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我国外资流入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另一方面,中国改革是渐进性的,渐进性开放使得我国金融业受危机影响是有限的,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保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这些都让跨国公司保持对我国的吸引力。正是这种两面性的存在,在金融危机下,我国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1.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有所减少

2009年1月到8月,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55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5%。1-7月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20.3%。8月份我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8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同期增加11.7%,达到43亿美元。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在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连续9个月下降过程中,其中2009年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5.71%,其下降幅度是最大的一个月。

2.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减少

我国受金融危机消费减少、融资困难等影响,2008年1月至8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797家,同比下降24.35%。仅8月当月,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仅1906家,同比下降39.49%。其中美国对我国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就同比下降29.95%。2009年1月至7月,据统计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12264家,同比下降27.39%。仅7月当月,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

3.外商撤资现象普遍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低迷和恐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渐渐流出我国。据相关数据统计,从全球来看,就有707.19亿美元的外资撤出。其中,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在2008年1-11月有4652家减资,这十个月中有4564家企业终止营业。从行业方面讲,制造业减资和撤资较为严重,分别占减资和撤资总额的70.4%和60.3%。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这次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时候,也带给我们难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并不是脆弱了,而是变得更加强大了。同样,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国家利用FDI带来了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场危机也带给了我们在运用FDI上的机遇。

1.有利于吸引FDI

根据商务部外资相关负责人分析,由于我国对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使得在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冲击不是很大,这种安全屏障下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FDI投资总量将面临减少,随着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不置可否我国吸收FDI的绝对量也会大幅降低。但跨国公司在向全球公司投资过程中,会考虑到政治、经济、稳定等因素,因而会更加看好中国,这样我国吸收FDI的相对量会因外资的看好和我国经济的增长而增加。

2.发达国家FDI的变化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

一方面,2008年发达国家外资流入量大幅度缩减,这些在发达国家减少的投资必然要寻找其他的投资途径以增加其价值,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相对来说比较小,这就必然使得跨国公司在投资安排上会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大量资金可能会流入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我国的产业发展具有互补的性质,故发达国家减少的FDI转而投向我国,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

3.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FDI的质量

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主要是技术创新,需要外商带来一些引领性的产业。考虑到这个我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引进资金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要注重质量。金融危机下,一些加工生产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中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受到重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更让其雪上加霜,面临亏损或破产,只能撤离。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适当撤离高端制造业的承接为我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有利于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消费剧减,使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根据美国劳工部2008年12月19日的报告:自2007年12月出现经济衰退至2008年11月期间,美国已发生20712起裁员事件,受到波及员工达210万人,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就业岗位都有所减少。对我国来说,美国华尔街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很大的,裁员也不可避免,在美国华尔街的华人会考虑转职到普通商业银行或回国发展。金融危机给我国引进各种管理人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金融危机对FDI影响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为适应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

1.制造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

外商投资要考察一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市场、资源等,要选择最有利的投资环境。对我国来说我过引进外资可有效解决我国资金不足、结构转型等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下,外资更加注重长期的政策稳定(政策稳定包括不因短期外资撤离就加大行政干预等)与公开有效的法律制度。我国应通过坚持改革开放、维持政策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一定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

2.增强FDI对我国市场环境的信心

市场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原料及销售。我国因其廉价的劳动力和投资相关的优惠政策受到外资的追捧。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优势被削弱,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和政策上同样具有我国的优势,出现了我国吸收FDI的减弱。因此,我国应该针对市场环境制定一些有效措施。

3.优化外资布局

积极引导FDI在我国的投资行为,改善区域、产业发展失衡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有效增长,实现双方共赢。我们应看到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设施、教育环境、购物环境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将外国直接投资的资本引导到我国需要资金的农村市场,这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持续下去的良好环境。

4.有选择的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增加对外开放的力度,有利于FDI的吸收,也是21世纪提升中国引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要注意吸收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FDI,并且加强对我国吸收FDI的评估机制,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及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伟,汪时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利用FDI的影响[J].中国国情国力,2010(2):-9.

[2] 喻平,黄晗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间资本异常流动研究[J].国际金融,2011(8):-35.

[3] 孙建成,李冰.金融危机对全球FDI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研究[J].对策研究,2009(19):-117.

第6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繁荣地区经济、增加社会就业、推动技术创新、扩大产品出口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创造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奇迹。据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统计。中小企业户数占各国企业总数的97%-99.7%,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数占40%-60%。现代中小企业的发展潮流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进步、新兴产业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经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多维价值、多元性、创造性、协调性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中小企业概况及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

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了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中小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相当大比重;在电子通信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回望2008年,由于年初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渐趋紧缩,融资难度加大。在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持续升高,区域经济模式潜在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金融海啸的全面爆发,苏浙一带的加工型出口、外贸企业的海外订单急剧降低,外商违约率也逐步升高。众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所依附的大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也正在发生断裂的问题,“不生产等死,生产是快死”,大量企业出现停工、半停工现象。据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2009年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即中小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8.9%,对全部工业用电减少产生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我国工业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70%1)2上,其中建材、钢铁、有色和化工四大行业占工业用电量的43.4%。中电联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9%,降幅比前5个月缩小1.7个百分点。除了建材有小幅上涨外,上半年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工行业用电量分别下降8.1%、13.7%和11.9%,均高于全部工业用电量下滑幅度。这表明,中小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大。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2008年以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了宏观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但要在这场危机中化险为夷,自力更生,中小企业还需从自身出发,立足国情,找出自己的突围之策。

(一)灵活应变,高效优质的经营策略

以玩具产业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广东近5000家玩具企业生产的玩具产品占到了全球销量的50%、全国产值的70%以上。根据海关方面的统计,2008年以来,广东有出口实绩的玩具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骤然下降,基本只有原来的4-5成。对此,一方面可以归咎为统计方法:另一方面,以前有出口记录而今年没有的,并不等同于企业倒闭。很多企业只是处在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只是暂时不从事出口贸易,转做内销或转行等。

2008年初,由于玩具生产的基本原材料价格暴涨,加上劳动工资增加等因素,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超过25%。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和需求不旺等问题,产品的价格却无法同步上升,企业的利润受到极大挤压。随后,出现了美国连续大宗召回玩具事件的发生,欧美国家相继提高了玩具进口技术标准。据悉,2009年,美国《消费品安全法案》将正式实施,其中对玩具含铅量的标准下降至近乎于零,这对中国玩具企业显然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广东玩具生产已经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态势,加工贸易订单向规模大、生产设备好、生产技术管理机制完善、品质检控有保障的大型企业集中。玩具的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并趋于稳定),但是在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业升级以及结构调整方面显然更加符合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

其实,无论是从产品质量管理,还是产业链配套的成熟程度,离开广东,离开中国。国际玩具商在全球找不到更好的代工商。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迫使广东的玩具企业还需要在经营上更有弹性――通过创立自主品牌、开展技术创新、开拓多元化市场和实行精益管理,来满足市场需求,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有些广东的玩具企业就把高科技玩具的生产水平做到了业内领先,有的与动漫产业相结合,“玩”出了一片新天地,

对此,可以这样理解,“小”是弱势也是强势。船小好掉头,应变能力强是中小企业的生存诀窍。以某IT企业为例,原来IT企业是为一家大型服装生产商提供视频监管方案的,在当前服装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依靠原有的基本技术核心,转向服务于电力、石油等IT需求依然旺盛的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动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不应过多抱怨外部环境,而更需要“积极自救”的思维模式。通过自身反思,迅速做出战略调整,抓住当前中国扩大内需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获取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在财务和成本上

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库存释放现金,消除浪费,收缩不创造价值的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在危机中识别新的机会。

(二)提升附加值,调整结构的产业策略

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结构性的,特别是对低端、传统型行业影响大,而IT和装备类等高端产业则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战略应该重新得到重视。

在中国目前“保增长、促内需”的宏观政策环境下,过去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扩大内需将成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为了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中国政府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2008年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到轻纺工业促发展的六项措施,一直到增值税转型改革,都明确了把“保增长、扩内需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的经济振兴方向。

中国银行近日也再次明确表示,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尽管针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严峻性,有人呼吁,对一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企业,不要因为担心社会问题而犹豫不决,该关的就关,要坚决出手。但是,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层次多,城乡区域优势不同,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发展现代产业并不等于放弃传统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长期并存,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将长期并存。关键还是如何鼓励众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在新品开发、技术创新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先行者”、“排头兵”。

(三)塞翁失马,危中寻机的市场策略

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表明,危机中蕴含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现在是许多企业最危难的时刻,但也是商机无限的时候。当前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下,要积极提升新的市场份额。中国内需市场的空间非常大,这都是企业需要清醒地看到的。

以温州一些大规模鞋业企业为例,他们基本不受影响,外贸市场不景气,而国内的需求还是很旺盛。通过扩大国内市场,订单依然比较多。他们压缩自身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业内团结合作,把接到的订单分给其他中小企业生产,保证了产能。体现了温州人很强的市场把握和拓展能力。很多原本外向型的企业开始学会“两条腿”走路――在拽紧国外市场的同时,开始尝试涉足国内市场。

此外,温州企业还联合创新,“抱团御寒”。最近,温州市的18家服装企业组建了一个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5.6亿元的服装工业园,成为温州服装业新的亮点,为服装企业如何过冬走出了新路。“今天市场的恐慌大多是因为心理的高度恐惧造成的,而造成这些恐惧的原因,又在于太多不懂的人在装懂而混淆了视听。”

面对危机的挑战,一大批生机勃勃的中小型科技型创新企业由于竞争压力大、危机感强,不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力很强。管理、营销、体制机制等方面也都在创新。通过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纷纷扬长避短乘势而行。以长三角经济区众多的打火机、皮鞋、皮带企业和珠三角经济区的电子企业为例,通过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行精益管理等方式“自救”,使自身的竞争力变得更强。

在美国,内需占到GDP的70%,而中国只有30%。国内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相信只要转一下,由于出口市场萎缩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会迎刃而解的。只要勤奋、努力和善于发现、善于逆向思维,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既是危机也是机会。

另外,危机给政府转变职能、提升形象带来了机会。目前,大量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身处困境,对政府的救助往往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作为有资源有优势的中国政府,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对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层级进行有效地引导,实现政府服务职能完美变身。以会展业为例,由政府搭台。急企业之所需。为企业提供商机,将真正改变以往展会“会而不展”,博览会“展而不博”的弊病,不失为应对危机,促成抱团御寒的有效途径。

(四)政、企、银联动的资源配置策略

一些优质企业虽然能够把自我掌控的部分做得好,但却无法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当前,中国许多优质的中小企业就由于市场变化太快而出现了资金链一时紧张的问题。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和能力,支持这些分企业渡过难关,成为中国政府和银行的工作重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在前阶段出台企业税费减免或缓征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取消和暂停部分行政性收费项目、减免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实行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以温州为例,6000亿元的民间资金如何成为中小企业帮手?在严格遵守“只贷不存”、“利率不能超过银行4倍”等政策规定下,能否让小额贷款公司遍地开花,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企、银的联动机制顺势而生。通过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支持金融业务创新等途径,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有效保障。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金融30条”),无疑是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在金融支持上的又一大利好消息。直接为实体经济运行提供“血液”,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凸显了国家利用金融手段扶持和支持优质困难企业的快速“转身”。

显然,政府在支持的力度和操作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中央银行信贷已在放宽,但是中小企业没有贷款抵押物。没有信用担保。所以借款还是很困难。另外,只有进口生产设备才能获得财政补贴。这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几乎享受不到任何好处。

各地纷纷推出“政、企、银联动”举措,对困难企业进行施救。在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拿出巨资为企业贷款提供反担保:在广东、浙江等地,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联合企业研究对策,开展信息交流、共建科研平台等活动。朱晓红提出,就以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温州模式和绍兴模式经验来看,只要政府发挥好了服务功能――在资金、人才、商机等给予支持,生存能力很强的浙江中小企业肯定能够从困难中走出来,并会产生巨大的回报。在形式上,完全可以在政府主导下,由行业协会掏钱,企业免费参加,通过会展的形式。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易,从而实现扩大内需,扶持行业,扶持市场的目的。

第7篇

王聪(1958-),贵州贵阳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张海云(1974-)女,满族,吉林松原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汇率与国际收支。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短期内,外部需求萎缩、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国外银行信贷紧编导致的国内企业资全周转能力下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贸易增速明显下降。从中长期来看,外需明显萎缩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速将降为3.2%左右。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部需求;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8―0037-05

收稿日期:2009-02-26

国次贷危机碰倒了多米诺骨牌,在2008年9月剧烈恶化之后,演变成一场全球性会融危机,会融危机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2008年下半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陆续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陡然放缓,致使外部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是一个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外部需求不足导致中国整体出口大幅下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98亿美元增加到12178亿美元,年均增长18.1%。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自2002年人世以来,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6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2007年,出口贸易增增长速度仍达到20.39%,但是自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

在次贷危机恶化的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经历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波动,与入世后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相比,出口贸易增速出现回落。2008年,中国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增速同比减缓8,5个百分点。其中,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基本延续了往年20%以上的增速,但是自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10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则大幅下滑,年底连续两个月(11月和12月)负增长,出口额分别为1149.9亿美元和111.6亿美元,下降2.2%和2.8%(见图1)。

(一)中国出口贸易增速下降的主要表现

1 从出口市场看,主要表现在对以美国为主的欧盟、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下降。2008年,中国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7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2008年1~9月,对欧盟出口2204.7亿美元,增长25.6%。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仅增长8.9%,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当前,中国销往美国、欧盟和香港的商品占出口总额的55%左右,对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减速是造成前三季度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此外,对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的出口放缓则加剧了出口下滑趋势。

2、从出口贸易方式看,占中国出口比重较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放缓。2008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2.9%,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比上年大幅回落11.3个百分点。

3、从出口贸易主体看,集体、私营等中小企业山口增速下降明显,企业关停倒闭数量增加。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重镇出口减速最为明显。以广东为例,2008年2月以后出口贸易的增速明显放缓,2~8月的平均增幅只有11.6%,远低于2002~2007年间23%以上的出口贸易增幅。1~9月,广州有145家外商投资企业提前终止,深圳关停及外迁加工贸易企业779家,东莞关停及外迁627家。

4 从出口贸易产品看,占中国出口贸易额60%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2008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56亿美元,增长13.1%,增幅回落11.7个百分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国家连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少部分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有所提速外,多数产品出口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比上年回落16.8个百分点;家具269.1亿美元,增长21.5%,回落7.8个百分点。钢材和钢坯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受政策影响大幅下降,2008年分别下降28.4%和80%。

(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1 外部需求明显萎缩。受金融危机、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货币经济组织预测2008年美欧日、印和俄经济增长分别为1.6%、1.3%、01.7%、7.7%和7%),消费者信心下降,对进口商品的需求相应下降,这就从外需方面抑制中国出口的增长。

2 企业出口成本普遍上涨。一方面,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金融危机使得美元贬值,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7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开始加快,到2008年上半年,受美元降息、资本流入、美元指数下跌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

3 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下降。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贸易体经济低迷、消费下降、市场需求大减,银行紧缩银根,严格控制信贷,严重地影响了进口商的资金周转能力,这导致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延长,呆坏账增加,债务连环拖欠面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突出。

4 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衰退、国内消费不振,企业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这必然反映到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上,即贸易政策会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下趋紧。2008年中国出口企业因贸易壁垒的损失近500亿美元。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6.79%、34.54%和10.44%。预计未来“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和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中长期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

化,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十分复杂,但是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外需萎缩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持续的较大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一)出口整体价格水平将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将放缓。尽管2009年在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和不可测因素下中国出口贸易将下降,但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只是顺差增速将趋缓,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仍有可能继续升值,但是,2008年下半年已出现跨境资会流入减缓甚至净流出、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和出口形势不断恶化下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显著放缓。进入2009年在贸易顺差减少、FDI和国际游资大规模流人的可能性降低的情况下,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基础不够牢固。预计2009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换6.8~6.9元人民币的水平。由于欧盟、日本经济前景比美国更为暗淡、不确定性更大,预计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小幅升值;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需求下降,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因此,2008年8月份以前推动中国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已经或将会大幅转向,这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出口产品的整体价格将会下降。

(二)出口数量将呈持续同比负增长态势

2008年11月以来的进出口突然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生产周期受到了原材料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一般来讲。外贸企业的生产周期包括接单――组织生产――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整个周期长达数月。而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迅速下降,导致出口企业和国外采购商都难以判断形势,不敢下订单和接单安排生产,企业出口大部分都是消化库存为主。因此各地都出现了企业订单急剧减少、出口急跌的情况。而目前原材料价格仍然在下滑,企业接单生产形势并无好转,加之从接单到出口销售周期较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出口下降的形势仍难回转。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衰退一两年后,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爆发的高峰期,预计目前仍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萌芽阶段,在此后的一两年中将继续发展。因此,在国际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以及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贸易体经济陷入衰退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境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将不是短期现象,很可能要持续一段时期。2009年,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和中国经济可能较大幅度减速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中国出口数量将呈现同比负增长态势。

(三)在出口价量均下降的趋势下,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将大幅下降,预计2009年中国出口增速将降为3.2%左右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全面进入了新一次的调整期,其严重性不断刷新人们的预期。2008年10月,IMF认为200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只有3.0%,发达国家整体只增长0.5%,部分国家出现负增长,包括美国等一些国家增长率接近零;2008年11月IMF调整其预期,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调整为2,2%,发达国家整体出现负增长0,3%,美国0.7%、欧元区-0.5%、日本-0.2%。2009年1月,IMF再次调整预期,表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0.5%,美国1.6%,欧洲经济下滑局面将更为严重,将为2%,日本2.6%。1MF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会稍好一些,预计2009年增长率将为3.3%,低于2008年的6.3%和2007年的8.3%。IMF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由最初9,3%调整为85%,再次调整为6.7%。

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进一步加深。美欧日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其经济可能由“技术性衰退”步入“深度衰退”之中,何时见底尚难预料,这对中国稳定外需无疑构成严峻挑战: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作为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对象,其自身也被笼罩在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阴影里,经济运行处于下滑之中,这同样增加了中国稳定外需的难度。

从历史比较看,美国、欧盟和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的放缓将成为影响中国对外出口贸易走势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的2008年世界经济放缓。这种外部环境与2001年有相似之处。2001年,美国因“9・11”、IT业泡沫破裂等原因美元开始贬值、美国经济大幅滑落,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受此影响,欧盟、日本、东盟等经济体也随之下滑,影响中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放缓了4.2个百分点,对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也普遍放缓。与此相似,金融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大幅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不仅金融市场发达的欧、日等国经济衰退,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亦卷入其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未来出口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而在影响中国出口的众多因素中。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外需萎缩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预计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约在3.2%,还有下述理由:

中国出口市场主要面向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地区。长期以来四个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5%以上,近几年我们虽然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但2008年对其出口仍然占到70%左右。2008年中国出口美国的份额占20.5%,出口香港的份额占17.8%,香港又有约50%转出口到美国,所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份额约占30%。

从历史数据看(见图2),中国出口增速与美国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且有研究发现,2001~2007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2。又根据各种实证分析,普遍认为中国出口对美国的经济增长的弹性是1:5到1:6,即美国经济增长减速l%,中国对美出口减速5%到6%,其它发达国家也基本在这个水平(李若谷等,2008)。按此推算,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比2007年减速为1.2%,引起中国的出口减速应该是6%到7.2%,实际情况是中国2008年出口减速8.5%。如果按2008年出口弹性来推断2009年的出口形势,弹性为1:7,根据IMF2009年1月最新预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009年要比2008年下滑2.0%,因此2009年中国出口减速14%,中国2008年出口增速实际为17.2%,以此推断,2009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为3.2%左右。

三、主要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发展,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

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源价格和环境政策等的协调与配合,使国内改革与政策调整充分考虑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从长期看,要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把危机作为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把危机转换成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从根本上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前提下,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1 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2008年中国两次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从而缓解企业压力,促进部分贸易商品增长。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并不代表未来中国产业发展方向,而且目前调整范围与力度较大,因此,短期内,未来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将调控重点更多地落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电与高技术产品上,同时对于代表先进生产力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相关产品进行出口退税支持。

从长期看,可考虑将出口退税政策回归到“出口货物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设计中,将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务由国内的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来承担。

2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适时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范围。加工贸易在自身范围内实现升级比较困难,必须进行转型,转变既进又出、产业链短的模式,才能实现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关注国内市场,开展内销业务,调整投资定位,延长产业链条,建立地区营销总部和企业总部。措施包括:放宽原有的内外销比例限制,尝试建立科学便利的内销监管模式;引进营销环节,鼓励外资企业逐步建立起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开拓国内市场,创建内销品牌。

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前提下。结合2008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的产品品种,适当缩小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放松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加工贸易限制。

3 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的汇率,消除汇率传导因素。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因此应注意把握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保持人们币汇率基本稳定,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向下浮动空间,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重点支持大型出口企业和龙头企业,保持和稳住传统出口市场。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自主品牌、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识产权、市场份额大的优势企业,努力保持传统产品的出口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2 通过优惠政策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针对中小企业出口经营困难的情况,建议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比例;对符合国家高新技术标准的出口企业给予出口相关行政税费减免;对吸纳劳动力比例高的出口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出口配额管理规模,同时通过举办国际展销会等方式帮助企业争取订单。

3 对企业科研创新活动给予税收减免。建议对出口企业用于设备更新、工艺改造等支出给予相应税收抵扣:降低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与知识产品的进口关税或实施进口补贴;对产品符合国家高新技术水平的出口企业减收增值税,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拓展利润空间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 完善出口配套政策。相关配套政策有:构建中小企业出口基金,支持企业相关出动;扩展出口信用担保制度,分散企业出口经营风险;建立出口信息平台,及时国际汇率、供求、市场、产品等方面的相关资讯,使企业及时了解进出口动态

(三)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增进区域内贸易合作

1 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防止金融危机向中国过度传导。中国可考虑充分利用中美高层对话机制,将金融危机作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要议题,就利率、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敦促美国肩负起稳定世界经济和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责任,敦促美国在采取应对危机的政策时充分考虑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加强与欧盟、日本经济政策协作,构建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

2 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开拓新兴市场力度,调整出口结构。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高度依赖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风险变为了现实,因此,中国加大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力度已经变得尤为紧迫。要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加强与周边俄罗斯、印度、东盟等国家与地区的区域范围内贸易单边与多边合作,呼吁建立区域范围内贸易互动与稳定机制,从而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增加出口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3 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付贸易摩擦的措施,完善贸易预警机制;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支持企业运用法律程序应诉,鼓励国内商会与国际业界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增进国际交流,抵制贸易壁垒”为原则,健全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加强政府双边对话和沟通机制;积极运用WTO规则,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张海云电子邮箱:yunhuir@sina,com,cn)

注释:

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http://www,aqsiq,gov,cn,②IIVlF大幅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09―01-28,新浪网站:http:// www,sina,com,cn

参考文献:

卜伟,段建宇,2008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宏观经济研究(3)

李俊,王立2008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国际贸易(8)

李若谷,冯春平,2008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3―4)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引进外资;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0-0036-02

一、金融危机对大连市引进外资的影响

1,整体形势严峻,外资增幅下滑。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流动性紧张的状况非常严重,资本流出大幅萎缩,直接影响大连市引进外资。据大连市统计局数据,2009年1―6月,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94家,同比下降19.5%;注册外资金额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35.85%;外商投资总额28.45万美元。同比下降30.88%实际使用外资总额24.5亿美元,同比下降4.54%。

2,投资者意愿不强,投资能力下降。大连市的外国投资者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东南亚、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受到金融动荡的打击和影响,必然要影响到对大连市的投资。2009年1-6月份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对大连市进行了投资。按实际投资额排序位居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5.9亿美元、日本4.3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2.3亿美元、美国1.6亿美元、加拿大1.1亿美元。在亚洲范围里,下降幅度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韩国、台湾,分别是0.08亿美元、2.3亿美元和0.02亿美元,同期相比下降幅度为89.33%、58.59%和26.64%。

3,部分县区外资吸引力减弱,招商引资困难较大。大连市开发区、保税区及各个县区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引进外资困难重重,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个别县区外,大部分县区外资增幅减少,其中花园口区、瓦房店市增幅减少最大,分别减少86.3%和84.5%。

4,在谈项目推进难度较大。金融危机使得投资者更为谨慎考虑投资项目。如新加坡万邦集团原计划今年在保税区注册的物流项目、在高新园区注册的万邦凌水湾科技商务区项目,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延后启动。高新园区和长兴岛计划今年批准成立的LED研发制造项目和再生塑料项目中断、延迟了投资计划。这些项目合计注册外资额就约达10亿美元。目前大连市重点在谈的164个项目中,近半数进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二、化解金融危机,增强引进外资的对策与措施

1,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一是确保外资规模快速增长。尽管过去二十几年大连市利用外资数量增长迅速,资金短缺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大连市现存资本短期内难以迅速转换为投资资本,质量水平较低,不能起到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在相当长时期内大连市利用外资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金融危机蔓延时期,外资的引进尤其显得重要。从今年1~5月份全国16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数额来看,大连市虽已排列全国第5位,但与苏州45.61亿美元、天津38.45亿美元差距很大。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大连市建设核心城市的要求,在利用外资的规模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因此,要把保外资增长作为开放的第一要务,大力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引导外资全面参与核心城市建设,使外资在核心城市建设和国际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确保外资规模快速增长,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引进外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培育地区经济的特色优势。为此,首先要引进重大项目。以引进规模型、科技型的外资项目为牵动,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布局结构在更高水平的整合,提高大连市招商引资的质量。外资大项目通常具有带动性强、出口拉动大、配套企业多、后续增资快等特点,更重要是起点高、抗风险能力强,直接呈现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投资25亿美元的英特尔芯项目、30亿美元的STX造船项目、13.5亿美元的固特异轮胎项目、20亿美元的天地软件园项目、20亿美元的世贸嘉年华项目,都对大连市支柱产业形成、结构优化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英特尔芯项目可使大连集成电路产业直接镶嵌到全球产业链的上游,而不是中国传统制造业所承接的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这将打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招商引资中,中国曾经只能守在全球产业链的最末端,被视为廉价的“世界工厂”的历史。通过招商引资,直接带动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过渡。同时,为英特尔服务的有200多家供应商,随着英特尔进入大连,首先会带动芯片加工上、下游企业来到大连,同时还将拉动金融、证券、保险,高等教育、技能教育、出版、咨询、中介以及酒店、图书、娱乐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要把引资重点放在提升产业层次、配置主导产业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放在高新技术领域,助推大连产业水平和结构层次的提高。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项目,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要吸引更多的大公司、大财团在大连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地区总部和采购公司,促进大连市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变化。再次要注重对存量外商直接投资的调整。按照“产业匹配、科技含量、投资强度、财政贡献”的原则,对现有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项目重新定位,进行调整,做到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存量调整规范增量调整,增存联动,共同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方向合理化。

2,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形成新的引进外资增长点。多年来,大连市吸引外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又主要集中在加工业,而在这90%的份额中,70%是加工业,其他领域对外资的开放相对滞后。所以,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是引进外资的重要源泉。一是要加快服务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目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量已占全球FDI流量的一半以上,这种流量结构变化造成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其中70%以上投向金融业、保险业和销售业。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大连加快城市转型的需要,是实现产业高级化、体制市场化的要求。大连市要以金融、物流、商贸、旅游领域为重点,加大利用外资力度,积极构建一个完善的、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商务环境与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的流通、辐射与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既能满足本市配套需要,又能辐射东北乃至全国,具有

完备体系和独立功能的支柱产业,实现城市功能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战略性转变。二是强化政策导向,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结构。要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多渠道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努力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外包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使大连的现代服务业迈向崭新的阶段。

第9篇

论文摘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此次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美国金融风暴蔓延全球,其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迅速地波及到各国的实体经济。对中国来说,虽然金融危机对我们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世界经济发展放缓,日趋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和拖累。因此,国内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需求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逐月增加,11月份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我国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约3%。其中,向欧、美、日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这三个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滑坡,需求急剧减少。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经营模式

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例如,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只有4.1%。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产链上的各个企业都陆续受其影响,而接到最后一棒的,往往是处于最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3、坏账损失

金融危机会导致流动性资金普遍紧张,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必然采取信贷紧缩的措施,这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巨大。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已经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使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例如,一家美国发电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2008年3月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账款无法收回,从而将企业推向绝境。国际信用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4、企业内部

除去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更多困境,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生产环节缺少监控,产品质量差;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等。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二、国内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应及时果断地提出灵活审慎的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短期及长期目标。

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防范财务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企业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买家进行征信调查;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积极利用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3、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能将其视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或是终点。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

4、进行品牌建设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不是所有实体经济都受到损失,仍有部分企业显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市上扬。在出口企业中,就在很多“代工”的企业受创时,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却还挺立潮头,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企业应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正确认识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加产品研发的投入,以更大更好的创新促增长。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①注重成本与产品质量。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关注成本,同时对生产质量严格把关。金融危机并不代表没有了市场,而有限的市场必然会谨慎的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②注重企业服务与形象。要有更高、更快、更有效的服务面对变化,贴近消费者。以服务为渠道,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亚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