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7:12:15
导语:在大学生劳动安全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教育 措施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重庆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高职院校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5.80%。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落实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3%,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心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而且受教育的课时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概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地质灾害、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学生要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不到20%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学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的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会去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学生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要在高职院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党政领导要站在“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
视。二是作为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辅导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高职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高职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高职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高职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高职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加大投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
必须把安全教育理论的内容逐步充实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高职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1.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重要保障。
2.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3.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志伟,燕国瑞.《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成长是全面、系统的,拥有良好心智、健康品行是校园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个体成长的基础,健康心理是学生个体心智健全、品行良好的前提,因而是最重要内容。屡发高校心理疾患诱因的悲剧案例,告诫我们应深刻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紧迫性。部分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片面理解和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心里有病”才应接受教育,而不认同心理疾患广泛性长期特点。另一错误倾向认为心理教育应归属德育教育,无须单列,主观忽视其重要性,当安全事故发生,惨剧悲人之际才悔之晚矣。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表现形式多样,如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空泛、教师缺乏必要的系统培训、管理者和学工人员主观上的轻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教育效果。物欲横流的社会,激烈如战场的就业环境,各种学习、生活压力,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良因素导致的其它压力等原因,使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趋势近年来伴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提升在高校体现愈发明显和突出。高校要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和完整人格,具体的开展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真正做到打开心门,促进成长。
(2)法律知识教育。法是规则,是行为规范,贯穿个体成长、发展之漫长人生历程。法也是保障人之基本权益的最好武器。高校学生拥有良好的法制意识和系统法律知识,对人身、财产权益的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规范个体行为,维护校园秩序,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符合当今法制社会建设主流,符合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选举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国防法》、《都扑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基础课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和法律实践活动来推进法律教育,积极谋求与学校所在地公、检、法机关建立关系,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3)安全知识教育。尊重生命,保障生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高校对在校学生的生命、人身财产安全有天然的责任、义务,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现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安全环境的目标。上海商学院火灾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凶杀案等案例都是血的教训,惨剧提醒我们,安全教育有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技能、方法以规避伤害、保护自己?有无前期预防工作和避免伤害的发生的预案?安全知识是否欠缺?面对突发事件如何防范、处理?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实操,进行地震疏散安全演练,进行交通出行安全教育,教授学生防火、防电安全技能,灌输用水安全观念,对学生进行防盗、禁毒、防雷、防骗、防人身伤害安全教育等等内容,形式可以多样,但不能流于形式,内容可以渐进,但一定兼顾全面。
(4)校纪校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是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教育,是法律规则在校园的延伸、体现,两者在强制力和规范性上有差别,但对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积极意义。当代大学生首先应是一个成人个体,应通过法律知识、校规校纪学习,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底线不能逾越,这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因此,在进行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法律规范具体体现在校园校纪校规中。
(5)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是新兴话题。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主动出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借助校园网及其之外的其他网络工具,规范高校学生网上行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正确舆论引导,使大学生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中学会思考和反思,完善自己,科学使用网络。同时,丰富网络载体,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驾驭网络,而不成为网络奴隶。创新网络教育形式,对“网瘾”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主动关注和关心其学习、生活,谈心、交流,从而避免误入歧途,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途径
(1)深化认识,形成齐抓共管氛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主要依靠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管理机构、学生工作者等各个部门,是一种从上自下,多层多面的齐抓共管格局。这要求高校各层级、机构都必须对高校安全教育重要性和高校安全教育意义有深刻认识,并在操作层面形成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加强行政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高校各级各层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建立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为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确定内容,制定计划,考评效果。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务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完善保证安全教育工作有效运行的系列制度。最后是明确安全教育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足量的课堂教育与各种专题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面得到落实。
(3)专业教育中融入安全教育。高校应将安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去,在各专业系设置校园安全教育内容的课程可以考虑,有条件,可以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实施工作。将这一举措纳入教学评估,及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培训、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成果进行推广,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程实施。
(4)依托有效载体。高校安全教育成功经验证明,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发挥高校思想教育阵地作用,利用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和优势,加大安全教育工作宣传力度和深度,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宣贯,如在建筑行业宣讲有关人身伤害安全知识内容、在水利专业教育同时宣讲有关《水法》知识内容等。
三、结束语
关键词: 大学生;受骗;防骗意识;防骗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85-01
一 大学生受骗的行为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变得愈发复杂,而各种各样的骗术也不断出现。大学生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然而长期在学园环境中,也使得他们的单纯和善良成为不法分子可以利用的弱点,受骗现象屡屡出现,财产、人身等都受到了伤害,主要表现有:
1.兼职受骗:在校的大学生们为了积累生活经验、赚取生活费或是为父母减轻负担等种种原因,利用在校期间空闲时间做家教、发传单、服务生等兼职成为现在高校的普遍现象,高校内也到处充斥着各类兼职广告。然而在兼职过程中也会出现被骗的现象,例如:通过中介介绍兼职时,交过中介费后却被中介以各种理由推托而找不到合适的兼职工作;一些非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财心切的特点,用高薪骗取大学生从事不正当行业;声称为家人或朋友找家教,实则专骗女大学生等等。[1]
2.传销受骗: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传销行为是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传销常常是熟人作案,它利用熟人间防备心较小的特点进行欺骗,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则更容易上当受骗。
3.求职受骗: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骗局,比如:一些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前收取各种押金和手续费,然后以各种手段令求职者主动放弃工作机会;利用试用期廉价使用劳动力,而后以试用不合格为由不予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一些非正规公司在劳动合同上做手脚侵害大学生们的合法权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和一般成教面试都会只身前往的特点在面试过程中对其人身、财产进行侵害等等。
二 大学生受骗的原因
1.单纯善良、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们虽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然而单纯善良的本性一直跟随着他们,没有离开过校园的他们一直在父母、老师的关怀下长大,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容易轻信他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2.急功近利、爱慕虚荣。处于青壮年的大学生们心高气傲,也难免有点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心理更加使得他们对于成功的渴求很大,然而他们却很少懂得成功不会来的那么容易,天上不会掉馅饼,他们把那些骗子所设计出来的所谓“成功”当成是一种幸运甚至是自己稍加努力后应得的回报,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骗局之中。
3.疏于防范、交友不慎。一直生活在金字塔中的大学生们对于身边的人基本上没有防范心理,据调查,很多大学生被骗都是因为防范能力较差。大学生们性格直爽,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上都会交结一些朋友,但由于他们的警惕性不高,也会容易被陌生人欺骗。
4.急于求人,粗心大意。有些大学生在急于求人的时候而又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惟命是从,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也是很积极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从而被坏人所欺骗,导致财产、人身等受到伤害。[2]
三 大学生防骗教育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种种原因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防骗教育成为势在必行的事项。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强化防骗能力成为大学生管理的一门社会课程。
1.将安全教育引入课堂。当前高校主要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没有将安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高校事件的增多,讲安全教育引入课堂成为一种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相对减少大学生们受到伤害的次数和程度。将一个个受骗的案例摆在学生面前来进行分析便能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以此来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2.扩大宣传社会上各种骗术,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很多学生以为社会上的种种受骗现象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对此也不予以关注,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看新闻读报纸也不多,于是造成对各种骗术不了解也没有防范。而扩大宣传则使得大学生们了解到具体情况,当自己碰到此类事项时能有防备之心和警戒之心,防止轻易受骗。
3.提高防骗意识,强化防骗能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相处时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提高防范意识是必须要做到的,在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性;不贪图小便宜、不爱慕虚荣、不急功近利,做事之前要三思而行;多了解合同法等在就业时能够使用到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4.谨慎交友。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刚刚跨出校门和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在与人为友的同时要做到能够辨别好人与坏人。对于游手好闲、低俗下流之辈要敬而远之,避免与他们发生交集。不要轻信陌生人之语,对其花言巧语要有抵抗力,不能任人摆布,不轻易动恻隐之心。
5.加强沟通。日常生活中,要与身边的亲友多联系、多沟通,让他们了解到你的基本信息,遇到事情时也可以多听取他人意见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发现自己可能被骗或身陷骗局之中,要和可以帮助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等人联系,寻求帮助,这样可能会避免被伤害。在自己觉得可以的情况下,将自己遇到的情况与大家交流,也可以防止身边的同学遇到同样的骗局同时能让大家提高警惕。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它充满了单纯、美好、知识和友情,同时社会环境是复杂的,它其中包含了险恶、欺诈、骗局和风险,步入大学校园的同时也等同于踏入了半个社会,认真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防范能力和警惕意识才能使得我们的大学校园成为美好、洁净的“学府圣地”。
参考文献
(一)入学教育活动增强了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财务安全、生命安全的理性认识。1.发放安全手册。在学生入学之初,学生人手一册的第一本教科书,通常自学或者是由导员带领学习的内容,涉及相关安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各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具体内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财务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2.发放书信告知。这是在放假前夕学校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学工部通常在放假前发放给每位学生的一封告知书信。提示学生在假期期间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警惕传销,避免人身、财务损失。3.宣传栏展示。利用宣传展板、宣传栏等有效空间,对涉及各种安全的实例,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展示,促成园区内师生员工对安全文化的理性认识。例如在学生生活区开辟安全宣传栏,普及安全常识。将学生勤工俭学报刊亭赋予校园110接警功能,使学生能就近报警。借鉴街道派出所的管理经验,将校园110干警照片、联系电话张贴到各个建筑物内,让师生感受到校园110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从而形成和谐的安全氛围。4.安全提示。在园区可见的范围内,提示安全文化的内容,形成各方对安全的重视。例如在园区的甬路边、交叉路口提示交通安全,在图书馆旁提示财务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的内容。在实训中心提示用电安全、安全生产和财物安全等。在学生生活区布置宿舍防火、用电安全规定重点提示等。(二)加强了各单位重点安全区域检查和巡查。学校内各职能部门通过分工合作,组织有特色的活动,宣传安全文化。保卫处举办消防安全与应急安全区域的检查,学工部加强对宿舍安全区域的巡查和引导,后勤处负责加强食堂等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图书馆加强对阅览室、自习室等人多区域的检查和巡查。学生入学后,校方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防范预案,对宿舍进行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校区里的防灾重点是学生宿舍和储藏间,如宿舍存在问题:烟头较多、电插座不拔、使用违规电器(酒精炉、锅等)、存放烟酒和违规刀具、不规范使用蚊香等;储藏间存在问题:烟头、烟灰、酒、易燃物品不打包、不关窗户等。勤于检查,形成压力;树立意识,养成习惯。每周组织辅导员和学生骨干深入宿舍,对宿舍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隐患问题要进行重点排查和处理。加强值班期间和课余时间的安全巡查工作。督导辅导员在值班期间和课余时间认真巡查学生宿舍,提高检查频率和检查效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状况。日常行为教育活动,增加对用电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出行安全文化的辨别能力。安全无小事,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安全与每个人的成长紧相伴。通过每次的检查和巡查活动,广大同学基本上能用实际行动践行安全职责,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平安永远相伴而行。(三)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强化对安全文化的体验。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既需要反面的事例,也需要正面引导。大学生活是学生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生命的本质以及人生的意义。冯建军在2006年的《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一文中提到的生命教育就是就是教人认识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珍重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通过记历史、写愿望、写墓志铭、画生命线等形式讨论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成长、发展与衰老,感悟生命的丰富与短暂,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的意识。通过观看视频或电影片段、阅读生命故事、欣赏生命歌曲等对生命进行思索和讨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心理健康中心根据学生关注话题开展在爱情、人际交往、自我成长等方面心理大讲堂讲座。(四)安全文化教育专题活动。专题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现在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教育方式。各种安全话题讲座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或社团活动的形式渗透生命教育的主题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各种形式交互渗透, 更能形成巨大的安全文化教育合力。专题讲座针对特定的人群或者特定的内容,提供方法指导,简单明了,易于被人接受。在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针对女生多的特点,结合行业特色,由各学院的书记开展了女生安全讲座。例如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常识,学工部与保卫处联合组织安全宣传月活动,并举办了消防安全教育讲座,各公寓学生干部、物业公司宿管员800余人参加讲座。由海河教育园区消防大队张教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他以大量的火灾实例配合PPT展示,生动地讲解了日常生活和学生住宿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消除火灾隐患、火灾中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应注意的安全问题等,旨在提高师生们抵御火灾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防范和自我管理能力。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举办了“我与安全”征文活动,学生以身边的实际典型事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畅谈自己对安全的认识、体会和经验。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通过安全知识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身边的安全行为进行解答。(五)充分利用特殊日期,进行专题活动。这种活动的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能够进行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活动,使师生的安全文化体验深化。常见的是心理健康月和安全文化月活动。心理健康月活动,每年的5.25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内容涉及心理知识宣传、“绘心声”主题绘画作品征集、影视作品心理赏析、感恩主题班会、心运会、爱情双人舞团体辅导、园艺心理等内容,由学校心理健康社团参与市级心理剧、幽默剧大赛,与天津市其他高校的学生们同台竞技。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让心灵朝向和谐发展,让校园朝向和谐迈进!安全文化月活动,进行重大安全事项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模拟演练是指在虚拟的情景下,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全真状态下的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才能使教学中的抽象内容被大学生充分接受并掌握。可以提高演练参与者的反应能力和提高相关机构和人员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消防演习、地震避难演习,医疗急救演习等,同时模拟一些在大学内容易遇到的事件,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模拟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情况,如在找兼职时遭遇不法分子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识别不明身份和信息的陌生人等等,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安全反应能力。这些都是在安全演习中容易忽视的细节,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往往是这些细节决定了大学生是否能够在紧急事件突发时有效地保护自己,通过安全演习,能够确保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冷静面对,迅速找出应对办法,解决问题,保障自身和他人安全。如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了远离、拥抱美好未来的禁毒日主题活动。
二、各学校很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纷纷采取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由于分散而不能分享,有活动而不能借鉴
(一)创建园区安全文化网站,利用网络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所有的安全事故都可以避免。在网络上还要筑起安全防范的壁垒。创新性原则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力量”,坚持创新性原则是提升海河教育园区安全文化网络建设的必由之路。求新、求异是年轻大学生的天性,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我们所建设的安全文化,包括主流文化、民族文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落实在实际中,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网站上危险预知。需要提前知道在哪些地方可能遇到的危险,例如,夜跑被杀、陌生人求助、电信诈骗、徐玉玉网络被骗案、李文星求职被骗致死案等案件展示,用智慧的方法解决遇到的威胁。对于各学校来说,在园区的网站上可以实现安全文化活动的交流与共享,极大程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二)园区组织大型赛事活动宣传安全文化。使师生体验安全文化的内涵。海河教育园区中设有大型体育活动场馆,有机会和能力承接市级以上赛事。2016年起权健足球的主场定在了海河教育园区,观众爆满。人群从各个方向涌入。借助这样的机会,在园区安保部门的带领下,安排师生从事志愿引导服务活动,从安全保护的角度,有序地开展各种引导、疏导工作。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各大专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技能大赛,从赛事的组织者到赛事的参与者,都离不开安全意识和行动,在宣传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将一些涉及安全文化内容的书籍作为考试对象,将诚信教育的内容作为考察内容,让师生员工有安全文化的体验。(三)举办海河教育园区安全文化艺术节。通过校际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倡导安全文化。艺术节把安全文化的内容融入艺术中,以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以学生赏心悦目的形式打开学生的心扉,能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沟通。在校园网络活动中,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情感因素,把握大学生容易动情的心理特点,采用愉快轻松的艺术教育形式,激起大学生的情感的波澜,通过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借助生动活泼的形式、生动的呈现过程,使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将热点问题改编成小品,电信诈骗的内容、淘宝等购物网站平台购物或是在网上购买机票,“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账户上,以骗取钱款。虚假招工、婚介诈骗。犯罪分子以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虚假的招工、婚介信息,以交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介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使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款。(四)建立平安海河园区微信公众号。网络已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大学生基本都使用智能手机,能够随时上网,掌握各类新闻动态和信息。运用新媒体形式“占领”学生的“掌上空间”,让在校学生广泛参与,他们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在个人微信上“发声”,使注重安全的正能量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因此,海河教育园区可以结合时代的变化发展,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运营自己的官方公众号。聘用专人进行新媒体运营,每天推送安全小知识,在有特殊事件发生时,针对该事件进行分析,使用“实例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此种宣传只需学生使用手机下载相应的APP或者关注指定的公众号,就可以看到每天推送的安全知识,比如安全案例、书籍、讲座和各类安全知识竞赛等。相比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学生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高科技教育模式,使用更加便捷,同时也更加能够与时代接轨。另外,由于微信和微博可以分享的特殊性,大学生在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安全教育知识后,极有可能会将其分享、推广出去。因此,通过这种自媒体的传播,高校的安全教育受众就会成倍增长,扩大其安全教育范围,提高了其安全教育的成效。在现在几乎人手一机的时代,微信更方便使用。一方面,微信具有文字、视频的形式,容易吸引年轻人。另一方面,微信的交互作用,能够加强人群里的互动,大家有发言的机会;在微信功能区可以设置信息查询(公共安全管理、联系我们)、服务办理(身份证办理、新生户籍迁移办理、居住证办理)、新生入口(安全微伴、安全知识试题)等。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内容上的增减。
三、结语
安全文化建设没有捷径可走,海河教育园区设立的时间不长,需要海河教育园区内的每一位师生员工付出劳动和辛苦,更需要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沉淀,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安全文化建设需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锲而不舍循序渐进,通过各方协同,共同建设安全文化,构建平安园区、平安校区、平安学生。最终实现园区内安全有序、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昊.海河教育园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路径研究.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3):89-92
[2]李旭.高校安全文化内涵与建设模式探析[J].安全,2017(8):65-67.
[3]戴源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70-72.
[4]王海霞.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分析[J].继续教育,2014(7).
关键词:化工专业 课堂教学 安全教育
《浙江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实施细则(修改稿)》要求:“大专院校、技工学校等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通过始业教育、专业课程、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和消防安全、防触电、防中毒等各类事故自救知识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高危险行业,事故易发,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要搞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员工的安全素质是关键。职技校培养的化工专业学生是化工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级技术工人。因此,要提高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必须大力发展职技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在消除和控制事故中的作用
1.“4M”要素理论
博德(Frank Bird)的管理失误连锁理论是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改进研究,关于事故原因他提出了“4M”要素理论,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见图1。
图1
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两个最直接因素;生产环境的不良,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的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根本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在此博德强调了人及管理在消除和控制事故中起根本作用。
2.事故预防的3E原则
事故预防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是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教育(Education),是指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强制(Enforcement),是指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3E原则强调要通过教育、训练和强制手段来规范人的行为,以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强调了安全教育在事故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见图2)。因此,应对在校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图2
二、要在课程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
在职技校课程安排中一般设有化工单元操作、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和化工安全技术基础等科目。这些课程往往被任课教师重“应知”,而忽视“应会”中的安全教育。
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可以有计划、有意识地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等内容。在讲授化工设备、化学品原料性质、工作原理等知识时,可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实施操作工作等。
如在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教师针对化工类企业的高危险性特点,可以利用仿真训练进行。利用计算机仿真与化工仿真装置,逼真地模拟化工厂压缩机、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及事故处理方法。如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及化工安全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设在企业车间。在学生进车间前,教师先讲清车间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车间人员结构、安全生产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工种情况,讲清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讲清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介绍车间常见事故和剖析典型事故案例,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要养成随时想一想“下一步要进行的作业存在什么危险”“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危险”的习惯。严禁学生随意进入危险区域和乱动阀门、电气开关等。
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我防护渗透其中,如交代清楚动力机械潜在的伤人危险。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穿戴好防护用品,小心衣服、发辫被卷进机器,手被旋转的刀具擦伤等。教师在讲授防爆电气设备时,要强调防火防爆的要害部位及防火防爆的特殊需要、遇到险情如何处理等,并教育学生应尊敬师傅、听从指挥。
三、利用一切资源提升学生安全素质
在企业生产中,“无知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人要有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有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安全。按照现有的教育常规和职技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培养,基本能满足岗位的基础作业需求,但从安全作业角度来说,现有职技校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那么在安全教育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呢?
1.强化学生的始业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在开学前,特别在新生进校时,教师应先设计有针对性的始业教育,修正学生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军训、解读《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以增强安全意识。
2.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化解威胁安全的心理
学生常存以下三种不正确的心理认识:好“表现”,易存盲目操作的自我表现心理;图省事,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侥幸心理;还有一种就是从众心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从师见习或顶岗作业。通过见习或顶岗,学生在企业里感受到师傅在工作中的严谨与规范。通过师傅的“手指口述”,帮助学生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确保规范安全作业。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安全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可贵的是通过从师见习或顶岗化可以化解学生对安全生产的三种错误心理。
3.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真正落实安全素质教育
(1)化工专业课组长应结合企业实际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课程、现场安全技术相关课程和课时,同时经常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工程师来讲授安全专题教育课。
(2)教师利用视频资料,采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通过图文并茂的课程形式让学生感受事故的残酷,通过讨论和分析典型的事故案例,感受事故给员工个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与伤害,以及给企业的效益和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又如通过参与企业的岗位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标准应用竞赛和参观个人防护演练、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与安全的重要性。
4.努力建设校园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可在校园内举办各类安全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公安、消防、气象、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行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图片展览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当然,良好安全素质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安全行为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常提醒、常教育、常交流、常检查,只有在不断的强化和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
四、利用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师资
大学生从工艺原理入手,技校生从控制入手。而就化工厂的操作工作而言,阀门的开度控制是实现交流的真正语言。如果不直接掌握阀门和管道开度控制原理,就算肚子里有再多的理论和知识都发挥不出来,转化不成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这对化工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现有的大多是知识型与理论型教师,学校应注重专业师资的外引内培,着力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力度,让专业化教育卓有成效。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及暑期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契机,引入以师带徒模式,让专业教师有机会去企业生产一线现场收集教学安全案例,体验各种生产现场,参与企业生产的实际操作,逐步成长为“双师型”师资。这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
五、小结
安全是工作的基石,更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不管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还是一个企业来说,它都是一个最敏锐、最沉重、最值得人深思的话题。关爱生命,注重安全教育,从学校做起,从学生自身做起,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在工作和学习中时刻牢记安全二字,自发杜绝一切违章行为,安全之花才会开得美丽、开得永恒。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之路是漫长的,还需要继续探索,这样教师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曲和鼎.安全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梁晓瑜,谢正文,袁昌明.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09(1).
[3]刘伟,陈晓红.现代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研究[J].安全,2011(2).
[4]吕法煜.加强技工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职业,2012(23).
安全与生命同系,仅有有了安全,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就生命而言,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种偶然,一个新的生命能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时仅仅在于父母的一念之差;在正常的情景下,一个生命能否得到保全,直到生命的最终一息,也仅仅在于对待安全意识上的一念之差。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个性趋向定性,但可塑性大;智能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社交愿望强烈,但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御本事较弱等。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和教师的关怀下长大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教师,开始独立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是什么导致的安全隐患呢?
(一)社会因素
1.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互相影响。各国在享受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一样文化的冲击,异常是一些不良文化,对涉世不深、分析确定本事不强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有一些意志力薄弱的新形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2.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当前全社会教育的注意力仍然过多地集中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法纪、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则关注不够甚至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二)学校因素
1.学校安全环境日趋复杂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已由象牙塔演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不一样年龄、层次的外来人员与学生同在学校内生活,不法之徒乘虚而入,敲诈勒索,侵害学生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扩招而新建的校区不少位于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水平不高,刑事犯罪风险相对较高,食品安全状况堪忧。
2.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关心与就业率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就业本事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在文件、报告层面,没有在整个学校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部分高校虽然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建设,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投入较多,但却忽视了安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工作陷入被动。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没有构成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体系。多数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问题,教育形式呆板,学生不感兴趣,安全教育远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家庭因素
1.少数父母成为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和思维习惯深刻影响着孩子,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过马路闯红灯,孩子也会模仿;父母习惯吃路边摊,孩子也少不了馋嘴要吃;父母不重视用电防火安全,孩子的防火防电意识也往往不强。
2.过分溺爱对大学生安全产生“负能量”新形势大学生多为“9后”,父母溺爱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溺爱会产生两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除了学习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去做,也就使孩子失去了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安全教育、获取安全知识的机会,对危险丧失了必要的警惕性,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溺爱也会导致学生心理承受本事差,应对学业、就业压力时容易感到彷徨无助,应对挫折和人际交往的障碍容易心境抑郁、自怨自艾,甚至反应过激、报复他人。
我们该怎样做呢?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当掌握自救自护常识,以便在生活中能够冷静处理发生的每一件事故,在紧急情景下帮忙他人以及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生活中,同学们都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长大,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可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细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如今,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吹风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人了家庭。使用家用电器,除了应当注意安全用电问题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各种家用电器用途不一样,使用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比较复杂。一般的家用电器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则不要自我独自使用;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景,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电吹风机、电饭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发出高热,应注意将它们远离纸张、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同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这样不仅仅会损坏电器,还会发生触电危险;电风扇的扇叶、洗衣机的脱水筒等在工作时是高速旋转的,不能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去触摸,以防止受伤;遇到雷雨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机,并拔下室外天线插头,防止遭受雷击;电器长期搁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蚀而损坏,重新使用前需要认真检查;购买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合格产品。
煤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造成灾难。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各点:认真阅读燃气器具等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使用;使用人工点火的燃气灶具,在点火时,先将火源凑近灶具然后再开启气阀;经常坚持燃气器具的完好,发现漏气,及时检修;使用过程中遇到漏气的情景,应当立即关掉总阀门,切断气源;燃气器具在工作状态中,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止火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很多泄漏而发生火灾;使用燃气器具,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坚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在处于煤气泄漏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遇有煤气中毒的病人,要迅速将其抬到通风的地点,松开衣领、裤带,坚持其呼吸道通畅,但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对中毒严重者应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迅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所以,我们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景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景,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等情景。一旦我们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我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确定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能够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能够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如身上衣物着火,能够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能够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捂严口、鼻,屏住呼吸,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弯腰疾走或在地面匍匐前进;被困在房间内时,要用湿被单堵住门窗缝隙,防止烟雾向室内蔓延。
除此之外,家庭生活还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经常还会发生烫伤、刀具割伤、在室内活动中磕碰、滑倒、摔倒以及饮食卫生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处处细心,提高自护意识。在室外生活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的危险因素更多。
如今社会,交通越来越发达,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越大,我们应当慎重对待,应当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识。虽然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交通事故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交通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施救十分重要。
所以,出了交通事故,我们应当怎样处理呢?常见的一些情景如下:失火:破窗脱身打滚灭火。汽车在行驶途中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停车,切断油路、电源。关掉车窗和点火开关后,组织车内人员迅即下车。若车辆碰撞变形、车门已无法打开,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万一身上已经着火,可下车后倒地滚动,边滚边脱去身上的衣服。此时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翻车:脚钩踏板随车翻转。当司机感到车子不可避免地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旋转。车内乘客应迅速趴到坐椅上,抓住车内的固定物,使身体夹在坐椅中,尽力稳住身体。翻车时,不可顺着翻车的方向跳出车外,而应向车辆翻转的相反方向跳跃。落地时,应双手抱头顺势向惯性的方向滚动或奔跑一段距离,避免遭受二次损伤;落水:先深呼吸再开车门。汽车翻进河里,若水较浅,未全部淹没,应等汽车稳定以后,再设法从门窗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与车窗玻璃,因为这时车门是难以打开的。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车内人员不要慌张,将头部伸出水面,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再浮出水面;碰撞:两脚蹬直身体后倾。在交通事故中的迎面碰撞中,受到致命危险的往往是司机。一旦事故发生,当碰撞的主要方位不在司机一侧时,司机应双手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蹬直,身体后倾,坚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而受伤。如果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过大,司机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并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在事故中患者的急救措施:颅脑损伤的急救、心绞痛的急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中风的急救、心跳停止者急救等。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军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为了防止中暑,我们要做到:喝水,很多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必须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能够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降温,外出活动前,应当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备药,能够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当立即送医院诊治。我们还应注意以下情景:地震发生时,应先躲避后逃生,等摇晃停止后再出门。躲避时不要站在房间中央,应及时寻找有支撑物的地方躲避。撤离时应走楼梯,不要乘电梯;地铁故障时,要注意听地铁人工广播,并听从工作人员统一指挥和引导,沿着规定方向疏散。最好用湿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织物蒙鼻,逆风而行,不要深呼吸;乘船落水时,应迅速穿上救生衣,发出求救信号。除非别无他法,否则不要弃船。一旦弃船,应迎着风向,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双手捂住口鼻跳水;被劫持时,最重要的是尽量坚持镇定,不要做无谓抗争。同时,要尽量观察劫持者的特征,为获救或日后案
【关键词】留守儿童;性安全;性教育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不断上升。2012年底山东省0-18岁儿童数是1800多万,其中留守儿童80多万,流动儿童50多万。对这一庞大的群体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直接监护,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够,使得留守儿童更易成为害的对象。同时更重要的还有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受害人选择沉默。这也怂恿了加害人的行动。所以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就显得重要的同时更加艰难。
2013年7月到2014年3月,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选取山东省留守儿童比较密集的地区德州、泰安和济宁和菏泽等地做了关于留守儿童害的调查,从性安全这一敏感又重要的方面来切入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旨在研究留守儿童性安全的现状,分析留守儿童遭受害的原因,找出具体可实行的防治策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分三个调查环节。第一是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第二调查留守儿童本人,第三是调查曾经在儿童期间留守过的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回顾自己18岁前的经历,来调查他们儿童期的状况。先后发放留守儿童家长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7份,回收率为94%。发放留守儿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3份,回收率为97%。发放大学生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回收率为97%。深入访谈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长、大学生各20名。访谈留守儿童班主任10名,访谈留守儿童比较密集的学校校长8名。本调查中的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8岁,因为考虑到儿童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本次调查中的儿童的年龄为6-18岁。抽样调查的儿童平均年龄为13岁。
三、调查发现
近年来随着害案件不断的发生,留守儿童的性安全问题几乎是留守儿童问题中的最重要的方面。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性安全状况非常不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安全的需求是儿童安全的首要需求
儿童的安全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安全是每个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心愿。对环境的担心,对性安全的担心已经是安全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调查外出务工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哪些方面时,调查结果显示对性安全的担心已经超过对学业不能辅导或者孩子不能照顾自己,位居第一。41.5%的家长最担心周围环境不安全,担心孩子被侵害。40.5%的家长担心学习作业没有人能辅导。24.4%的家长担心孩子自立能力不强不能照顾自己。在调查中我们分析过只有女孩的家长的最不放心的情况,得出的统计结果是,83.3%的家里有女孩子的家长最担心的是环境不安全,遭受害。(见表1-4)
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个案L,女,35岁,有两个孩子,大的女儿已经4年级。小的是儿子大班。大孩子断奶后在外面打工。打工快10年了。她说,最担心孩子的安全,特别是寒暑假的时候。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还好一些,但假期里孩子成天在家。老人顾不上。在外面打工每每看到别的地区的孩子因为家长看护不周到遭到毒手,心里就紧张的要命。担心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二)性安全知识缺乏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只有26.9%的家长很了解孩子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只有23%的家长平时对孩子进行生理知识的教育,远远低于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比例(45%)(见表5)。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将性教育特别是性生理教育的任务转交给学校,而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系统的讲述过生理卫生的知识。
在调查的学生中,55%的学生不知道怎样看待生理卫生知识。70%多的儿童否认生理知识和其他知识一样。11%的儿童认为生理卫生知识羞于启齿;15%的学生认为生理卫生知识不敢接触;5%多的学生很避讳,8%多的学生很好奇。在调查中还发现竟然有56%的儿童不知道生理卫生的知识。(见表6-11)
在访谈中,泰安宁阳的一个小学,学校有8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5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说,性生理教育,我们不好意思说,第一是学校领导没有要求我们上,第二,是我们在班上和学生讲这些内容,很别扭,要是强制让我讲,我会脸红脖子粗。
(三)性安全教育几乎是空白
在调查中,问及性安全教育的重要性。70%的家长认为很有必要,是青春期的必修课。但是却有76.2%的家长平时不对孩子进行性安全方面的教育。(见表12)在调查儿童的时候问及学校可曾开设过关于生命或者性教育的课程只,只有30%多一点的学生的学校开设过。当问及这些开设过的学生都讲什么内容的时候,他们多数回答忘记了。或者说,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可能会说一些。就是开设的这些学校中,没有一个是专职的教师在开设,更没有专业的教材。
访谈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的奶奶说,我们这些人,没有文化,家长出去挣钱。我们最多能让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就行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做好饭。别的方面指望不上。孩子不听我们的,孩子还是听老师的。性教育的东西我们不知道怎样讲。在调查中就是外出务工的家长也只是担心孩子的性安全,真的让他们告诉孩子预防或者应对害的建议,他们也不知道。
在搜集山东省害案例的时候,我们看到法院的一个案例。其中有一个被告的家长是这样发现孩子被侵害的,孩子突然有一天不喜欢隔壁的叔叔了,问及不喜欢的原因,孩子说,每次叔叔给我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总是往我的身上尿尿。在调查中,一名公安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一个暑期,他们曾接到10多起关于留守儿童的案例。案件的加害人几乎都是熟悉的人。而这十多起案件中,有的加害人不止一次的侵害一个或者多个儿童。案件性质恶劣。同时令人发指。通过这些案例,也看出性安全教育很重要。但是怎样能让性安全教育实施开来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
抵制害加强性安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努力的事情,是一个需要国家、学校和社会相互协调的事情,不是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事情。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扶植落后农村搞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各种途径的招商引资形式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其次还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医疗和教育制度,使儿童能够在家长就业的城市很方便的受教育,而不是义务教育入学还要受到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再次,法律法规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专门针对儿童安全的独立司法保护体系。同时现有的儿童相关的法律有的也缺乏可操作性,儿童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充分体现。修改完善现有的《未成年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儿童发展纲要》等,突出留守儿童性权利的保护内容。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加强性安全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从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从专业的教育场所,还是从儿童社会化的优良环境等方面,无疑学校有别的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在一个完整的学期或者每个学期设置固定的几周系统讲述生理知识和性安全知识。配合儿童不同的年龄状况,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和专业的教师讲解。有必要的学校要设置单独的性别教育实验室。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让儿童接纳身体,愉悦身体。从认识身体开始,认识社会。
首先,在幼儿园阶段,对性别有懵懂的认识。3岁左右是孩子性意识开始萌发的年龄。幼儿园,孩子开始意识到男女上厕所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上厕所的行为中,开始教育孩子,游泳衣盖住的地方都是自己身体需要保护的地方。同时告诉孩子自己的生命起源。其次,小学期间,必须要孩子知道身体的很多地方是绝对不允许别人触摸的。还有小饭桌的挑选除了卫生的标准要求外,性安全与否是小饭桌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的低年级,孩子对婚姻、对生育有一定的好奇。一定要用科学的方式满足孩子的这些好奇。小学高年级,有的发育快,营养好的孩子就会出现第二性征。这个时候也要教给孩子必要的生理知识。再次,多数的孩子在中学期间都会出现第二性征,伴随第二性征出现的是青春期综合指征。而这个时候也是很多家庭更年期的妈妈遇上青春期的孩子的时间。所以这个时候的性教育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中学必须专业的教师,专业的教材,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引导孩子正确度过青春期。最后,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在承传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再进行生理知识的教育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但是对孩子进行社会性别教育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社会性别教育是让学生在正确看待生理性别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促进两性和谐发展。通过社会性别理论梳理,通过审视性别社会化的过程,通过透视影响性别社会化的过程的因素,引发两性反观自身,正确看待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积极抵制刻板的性别印象,建构两性气质,促进构两性的发展。
性教育在现在多数人看来还是隐秘的事情,所以家庭在实施性安全教育在当下也显得尤为重要。家长特别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必须有敏锐的安全意识。转变意识,将精神需求看的重要些。转变意识将性教育看成是和别的学习文化知识一样的,没有什么神秘感。同时不要将性知识看成洪水猛兽,看成是黄色内容。将性教育知识视为生命的科学知识,同时及时告诉孩子相关的保护措施。外出务工的家长要经常回来看看。增加和孩子交流的频率,除了电话,适当的增加一些联系孩子的手段,比如QQ或者电子邮件。
政府、学校、家庭、儿童本人、农村社区,以及社会的各级力量都要积极主动的将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去解决,而只有依靠各级力量的联合,留守儿童性安全的明天才会更好。
作为主管安全的领导,工作中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耐心、精力和责任心,每天尽量最早来到学校,检查设施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随时发现可能出现隐患的部位和问题,及时解决,不能拖、等、靠,要做到:勤看、勤问、勤走、勤查、勤处理。在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事故有:
1.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或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2.缺乏交通知识和忽视交通规则: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和接送车辆超员、司机安全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存在的安全隐患。
3.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4.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5.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
6.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
7.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8.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9.季节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10.因学校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安全防范措施
发生安全事故会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会给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对安全教育工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设置建立安全教育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分工合理,从领导到教师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良好的“人人抓安全,安全人人抓”的校园安全管理氛围,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劳动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
(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召开安全工作的汇报会和总结会,对学生活动的场地、学生使用的实验设施等经常检查了解,及时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加强检查管理力度。
对事故多发的活动和事故多发的时段要加强管理,如,上下学的时段、课间操、体育课、劳动课、课外活动等,由于这些时段学生活动剧烈,容易缺乏安全意识,所以是安全事故最容易发生的时候。还有,学生团体做操和大型的集会,要求体育组和各班主任认真负责学生的安全,特别是下操及散会时,要学生依规定顺序排队回班,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要严格管理。课间、两操、上、放学等重点时段,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学生出入安全。
(四)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状况、成长过程、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对身体和心理有特殊疾病的要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免因教育不当而使学生出走或同学间发生矛盾致使意外伤害等。
(五)加大学生上学、放学的管理力度,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站队放学,分成横道、东、西三路纵队,做到学校大门外100米内不解散。学校每天安排一名值周教师在关键路口管理护送学生和进行安全监督。
(六)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做到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
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比如,黑板报、主题班队会、健康教育课、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还可以开展安全教育报告会,定期在全校进行宣传,学生管理处要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掌握自救本领,学会生存。把安全教育真正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增强安全意识。
二、突发事件处理
(一)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现的老师应根据情况做出妥善的处理,能正确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报告学校领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处突小组成员职责分工要求执行,切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生的突发事件是层出不穷的,处理突发事件是一个灵活、复杂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发生在学生个体中的突发事件,更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要迎难而上,要沉着冷静,要有满腔的热情、万分的耐心,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稳定家长情绪,努力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性。
(三)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
(一)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首先,当遇到常见的消费法律纠纷时,他们往往选择自认倒霉、忍气吞声的解决方式,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连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了都不知道。其次,当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或者将来走向正式的工作岗位时,往往都要面临劳动纠纷问题,面对强势的用人单位,很容易遭遇各种法律风险,例如人身损害、劳动权益受损等,从而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有些学生因为不懂法,误入传销或者组织,其人身安全受到严重损害和威胁。因此,学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能让学生知法守法,提高法律维权技能,无论是对将来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从学校角度看。首先,学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校园犯罪率。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中的违法犯罪案件有所上升,有些受侵害者采取了非常过激的方式来处理,引发新的犯罪。这里面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部分学生法制意识不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其次,促进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学生是工学结合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权益受损,牵连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方面会产生对实习制度的抵触情绪,实习单位对校企合作模式也会有所顾虑,这将导致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进程受阻。只有强化学生的法律教育与提高预防功能,才能有效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得工学结合模式健康发展。
(三)从社会角度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全民知法守法是前提、关键。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因此,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其法律素质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
目前,法律通识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其得到了大力的推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高职院校中很多公共必修课都涉及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例如,关于宪法以及作为中国公民应享有的最基本权利的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关于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中。而关于违法犯罪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中。这些课程中的法律章节让课程更完整,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法律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混合体设计让法律通识教育成为这些课程的附属品,最终被轻描淡写,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第二,有的高职学院新开了“法律理念与法律意识”等法律通识课程,它主要侧重从精神程度上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同,让学生树立较高的法律意识,从法律思想和精神方面使学生获得启迪。但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适合高职学生,而更适合本科院校的学生。第三,一般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三门课程。而从事这些课程教授的老师,其专业很多都是非法学专业毕业的。从教师的主体角度上来说,法律通识教育是缺乏专业性的。一部分老师基于自己专业的限制无法从更专业的角度传授法律知识。这极有可能导致这些课程中的法律知识被弱化。总体上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教育仍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的提高对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很大。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法制教育,因此,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植应该成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重要的任务。以下对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初步提以下几点设想。
(一)凸显法律通识教育课程地位的独立性。首先,学校要意识到开展法律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将法律通识教育课与其他课程独立开来,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这是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关键。高职院校可以先鼓励法律教师开设法律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并以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推出,供学生选择学习。待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后,再逐步向全校公共必修课的方向转变。其次,法律教师要尽快完善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之前法律与其他课程混合体的设计使法律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呈分散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因此,法律通识教育的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具体内容和课程目标等很多方面都需要重新构建。
(二)提高法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首先,明确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法律通识课程是面向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而将国际经济法、经济法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作为法律通识课程来开设是缺乏科学性的。因此,法律通识课程的内容应以基础性法律知识和法律理念的普及为主,不应涉及专业性很强的法律知识。其次,明确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名称。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这样的课程名称好像更能体现法律通识教育的本质,而且名称相对科学些,更接地气些。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这门课程又没有体现出专门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色彩。笔者认为,确定一个合适的准确的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名称是完善这门课程的重要点睛之笔。最后,明确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灵魂,它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形态、教程的安排、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法律通识教育不仅是对非法律专业学生一般基础性的普及法律知识,重点应放在提高法律维权的技能上,但又要注意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从更深层上来说,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学生法律维权技能,这才是法律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注重法律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保证,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以课程目标为核心。因此,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实用性和可发展性。笔者认为,劳动维权方面、投资方面、消费维权方面、婚姻方面的法律知识以及侵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劳动维权方面的法律知识是为高职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将来工作服务的。投资方面的法律知识是为高职学生在校或将来自主创业服务的。而消费维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婚姻法方面的法律知识和侵权方面的法律知识都是高职学生在校和将来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法律知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分析,这些课程内容更能体现法律知识的工具性,使高职学生基本完成法律维权知识的储备。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无论学生是在学校还是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这些都是常用好用管用的法律知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法律知识基本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法律的愿望和学习法律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四)加强法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组织的多样性。目前,相对专业教师,高职院校法律教师的数量是非常少的。面临短时间法律教师数量的短缺问题,让少数的法律专业教师承担全校的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其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快培养和扩建一批专业的法律教师队伍。二是加强法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组织的多样性。例如,高职院校应多请一些法律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通过学术报告会可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法治观念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或者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律师来校开讲座,从而形成一个多方位的教学模式。让听报告和讲座成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最后,在教学模式上,可将法律通识课程以慕课形式呈现,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到网上自学做题,并结合少量合理的课堂探讨,从而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法律教师紧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