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技金融的概念

时间:2023-08-11 17:17:58

导语:在科技金融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技金融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科技资源;金融资本;科技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9102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的结合现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科技金融概念的辨析

科技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的雏形形成于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其中描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基本范式。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每次爆发式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结合,对利润天生的敏锐促使金融资本一次次将技术创新成功地财富化,因此每次技术创新的繁荣都伴生着金融创新的出现[1]。

国内对于“科技金融”的论述,往往是将其看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产物,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工具、制度、服务等的系统体系[2],同时也是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对科技金融的研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科技金融”的研究不应该总是被看做科技的外生变量,也不应该是金融的外生变量。科技金融不仅仅是科技和金融的简单结合,甚至不仅仅是一种创新,更应该是属于技术经济的范畴,其本身是一个科技创新资本化的过程,或者说是无差异的资本经过科技创新这一异化配置手段,获得高于传统金融附加值的投资回报过程[3]。

3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

3.1全产业运作模式

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作为当前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两个因素,其结合程度和结合方式直接影响着两种资源的配置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并没有产生预想中的良好效应,使我们对这两类资源的结合产生了怀疑。本文认为,究其原因,在于配置机理的模糊导致了配置方式的不合理,故而产生了1+1<2的怀疑和失望。

从全产业链价值体系的角度出发,科技金融需要一个完整体系和框架去被培育和发展。在培育一个市场的时候,需要回避的是市场失灵,科技金融正是如此。具体地说,我们现在需要的科技金融,不是一种片段性的创新,而是整个体系的创新。如创业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信用融资、科技债券等,基本都是各自孤立地发展起来的。虽然这对于国内科技金融创新时间的发展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却也和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缓慢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此以往,这种既缺乏理论上的建构,也缺乏链条上的衔接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片断性创新的过度投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不发育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了科技金融全产业链的投资失败。以信用融资为例,信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促生了更多信用评估机构,但是由于信用产品应用市场的不完善,又使得信用服务相对过度,必然会产生市场的不均衡和资源的浪费,从而产生逆向竞争,信用产品被搁置,服务质量下降,信用市场萎缩,往往使得信用融资这一片断性创新方式夭折,导致整个信用服务产业链的投资失败。这便是典型的产业发育断裂。

3.2政府对市场培育

从培育的角度讲,科技金融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同时应该具有强烈的政策性[4],也就是说,科技金融应该同时具备金融属性和财政属性。因为对一种战略性市场的培育,科技金融市场失灵的环节更应该是政策性最应该关注的环节。比如,在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科技创新越前端风险越大,因而其科技创新的融资问题更需要政府提供大力的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进入稳定和成熟期后,往往有与之匹配的金融市场,因而科技金融对其的支持会越来越少。从这个角度讲,科技金融工作更需要的是体制上的创新,而不仅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科技金融体制的建立是科技金融体系最上层的创新,是最需要政府关注也最能体现创新性的环节。

4结语

针对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缓慢的现状,我们不能仅仅只将科技生于金融之外,期待科技能得到金融的帮助和支持。因为这样的思路和模式不够系统,违背了科技与金融的内在关系。应该认清金融资本作为一种市场资源的逐利性,培养一个让金融资本有利可逐的投资渠道是现阶段科技金融最应该创新的环节。科技金融

的实质是科技资源借助金融资源实现风险的分散和价值发现,金融资源通过科技创新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得高额的回报。只有是这样一个存在相互反馈的体系,才能保证科技金融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动态的平衡,实现两大资源的互利互动,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卡萝塔·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昌文.科技金融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第2篇

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金融改革是个大题材。本周二,这类题材股虽然出现了分化和调整,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项改革能够影响全局和起到全盘皆活的效果,因而会继续深化,这个题材也会持续引起市场的关注和炒作。

金融改革去年就有动作。去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少数个股随即被热炒。浙江东日因持有温州银行5.17%股份,股价在短短的十几个交易日就被炒得翻倍。相比当前这股炒作金改概念股的热潮,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和题材股的炒作,只是前奏曲,而真正的金融改革今年才拉开大幕。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金融改革的10条政策。7月19日央行宣布,决定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8月份,苏宁云商和凯乐科技先后申报设立民营银行。8月下旬,国家级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从金融改革的角度来说,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金融改革试验,涉及到行政改革、权力下放,减少贸易与投资的管制和审批,为资本项目自由化和人民币可兑换进行探索,为促进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金融和投资的发展提供经验。到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讲话和在伦敦《金融时报》的撰文,都强调了金融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中国进行金融改革的坚定决心。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撰文:加快推动我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这些都对金改概念股的炒作起到了引导和支持作用。最近,申报自贸区试验和金融改革方案的地方日益增多,如天津、广东等,又如浙江义乌金改专项方案出炉,武汉金改方案上报国务院等。相信今后各地的金改方案会陆续上报和出炉。而每一项金改方案,都会牵动一批相关的上市公司。最近冒出来的金改概念股已经令人目不暇接。如申办民营银行的苏宁云商、凯乐科技、美的集团;参股商业银行的浙江东日、新潮实业、威海广泰、浙江广厦、新湖中宝;涉及担保、典当、租赁业务的香溢融通、通程控股等;涉及互联网金融的北京君正、上海钢联、东方财富、大智慧等;注资小额贷款公司的更多,如华峰氨纶、正泰电器、浙江富润、联化科技、康恩贝、江南高纤、红豆股份、利欧股份、广宇集团、中炬高新、浙江永强、众和股份、棒杰股份、金山开发等。这类个股虽然很多,但需要仔细甄别,研究具体资料。如参股商业银行,要看比例占多少。注资小额贷款公司,也要看比例,是否控股,效益如何。不管炒作哪个,都得知所进退。

涉及金融改革最大的板块是银行、保险和信托,而改革所涉及的利率市场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汇率市场化,都带有探索性质,对相关个股的影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这类个股既要积极关注,又要注意控制风险。

第3篇

然而,首个提出“武汉将在2020年成为中部金融中心”的《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总体方案》(简称《金改》方案),其申报之路并不平坦。

究其原因,是其审批时间较长――这一方案最早于2013年9月上报国务院。一年后,方案几经修改,以《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简称《专项方案》)重新上报,之后又经历了一段较长等待期。

“但目前可以明确告知,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在即。”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方洁对《支点》记者说,而《支点》也是获知并该消息的首家媒体。

方洁表示,为更加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专项方案》突出武汉金改和科技金融特色在城市圈的辐射力,也更体现武汉作为中部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

区域金融中心不是伪命题

《支点》:国内不少城市都以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有专家认为金融中心的物理特质并不显著,该概念本身是伪命题。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方洁:目前,至少有30个以上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还有更多城市口头上也都有过一些宣称,也做过一些类似规划。这体现了各地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希望进一步挖掘和发现金融价值。

不过,虽然“区域中心”是物理概念,但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却应该是“化学效应”,也就是它的影响、辐射和聚集能力。我们之所以强调物理概念,是因为地方金融产业始终需要提升其显示性、标识度、吸引力和昭示力。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化学效应也需要空间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体现出一定物理特性仍具有必要性,其合理性在国际、国内金融中心建设中可获佐证。

比如,提起美国金融中心就会想到华尔街,提起伦敦金融中心就会想到金融城,提起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大家会想到北京金融街和浦东新区。所以,中心空间和内涵发展,其实并不矛盾。

武汉去年的《区域金融中心空间布局规划》提出,2030年武汉金融产业将形成“一心、两核、资本谷”空间结构。这个规划,实际上亦在进行一个物理空间划分,形成功能区错位发展,来打造金融聚集区。

《支点》:那么,在您看来,区域金融中心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是怎样的?

方洁: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每年都会领衔制定并“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这个指数团队走进武汉时,我们曾一起探讨过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内涵。

大家普遍认为,利用聚集来产生辐射和影响,是区域金融中心根本性内涵。基于这一内涵进行细分,其指标体系则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是金融产业绩效。主要包括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从业人员、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这是金融竞争力的直接和综合体现。

第二是金融机构实力。主要包括银行类机构、证券类机构、保险类机构数量及规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国际化程度。

除以上机构外,大家所理解的金融机构外延和内涵也在与时俱进,如我们认为第三方支付就具备“金融”属性。还有大量小贷、担保、融资租赁、金融服务、财务管理、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不断增强着金融体系活力。

第三是金融市场规模。主要包括货币、股票、债券、黄金等市场,其中资本市场发育是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的重要体现,上市企业数量、市值是衡量金融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此外,场外市场也日益成为金融市场的活跃性因素。

最后一个维度是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人才和商业环境,体现在教育、文化、医疗、基础设施、专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这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解释性因素。

不遗余力争取全国易市场

《支点》:用以上指标来看,武汉具备哪些打造“中部金融中心”的优势?

方洁:武汉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八,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无论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还是金融生态环境均稳居第一,已成为事实上的中部金融中心。

从机构实力看,目前除国有大行外,1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13家落户武汉,另一家明年也会落户;在汉法人金融机构数、外资银行数都位居中部第一;33家金融机构后台数更居于全国城市之首。

从市场规模看,武汉多层资本市场架构较为完善,主板、新三板、创业板等市场都有不俗表现,包括四板、五板市场也越来越活跃。

从生态环境看,作为“人才大市”的武汉,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已连续11年被湖北省政府评为湖北金融信用市,是国内金融风险安全值较高的地区之一。

尽管武汉金融业发展呈现加速发展良好势头,但我们也应看到,与北京、上海等全国金融中心金融业相比,武汉尚有较大差距,在全国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第二梯队城市中,还处于中间位置。

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总量指标尚待提高,法人金融企业数量和实力有待增强,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建设还不完善,资本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金融聚集度和功能区建设亟待优化等方面。

《支点》:我曾就区域金融中心问题采访过樊纲教授,他尤其关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武汉的辐射力,能从哪些指标体现?

方洁:我所理解的辐射力,一方面是大家认不认可武汉,愿不愿到武汉来做业务。从这个角度看,分支机构开设数量这个“由外到内”过程便是典型指标。

另一方面,辐射力也包括“由内到外”,如武汉法人机构在外拓展业务和武汉金融市场吸引周边资源来这里进行交易。

然而,全国性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出于国家战略及综合权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考量,争取起来较为不易。

但一旦设立,全国易市场就是地方金融的“制胜法宝”。郑州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很多指标超过武汉,正是因为当地有“郑州商品交易所”这个全国易市场――其能量远非地方易场所可以企及。

对此,我们很早就在争取全国易市场落户,包括提出商品期货交易所、华中柜台交易市场、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所,但最后都以遗憾告终。

下一步,我们依然要不遗余力地争取全国易市场。而当务之急,则是发展巩固好已有的11家要素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增强区域辐射力。

汉版金改方案已获批

《支点》:较早提出“武汉2020年成为中部金融中心”的文件为《金改》方案(后更名为《专项方案》),这一文件审批时间较长的原因是什么?

方洁:我个人认为,一方面,近年中央区域发展战略有所调整。党的十后,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由“单兵突进”转变为“系统推进”,更多突出强调的是圈域概念,如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

另一方面,当前金改仍面临诸多技术和利益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操作过程需做好顶层设计,不可一蹴而就。因此,中央对推进地方金改工作慎之又慎。

时至今日,方案获批起因于各方面时机都已成熟。

首先,随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支点地位更加明确;其次,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地位也日益凸显;第三,新常态需要靠创新创业拉动经济发展,这一过程中科技金融力量必不可少。

而武汉自身,对金融业认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之前,武汉把金融业更多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融资“工具”,十三五期间,武汉将把金融业提升到“先导和引领”作用。我们也在积极启动十三五期间打造千亿金融产业板块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武汉产业的金融化率水平。

此外,武汉科技金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以金融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东湖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凸显“科技金融”优势,这也加快了方案获批进程。

《支点》:我采访了解到,近年国家层面更看重跨城市、跨省域的“城市带、城市圈”等区域性规划。将方案更名,是否也出于这类原因?

方洁:是的。为更加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将方案进行修改后重新上报,并突出“武汉城市圈”概念。

这非但没有弱化武汉作用,反而强化了武汉作为中部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在武汉城市圈里,武汉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而方案更赋予武汉一个历史使命――不仅要把自己做好,还要带动强化辐射力。

以往,中国金融业在很多领域监管非常严格,包括金融机构设置分支机构都受跨区域管控,难以突破区域开展业务,这种辐射有时会受到一定制约。

而我们希望依托这一方案,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金融合作,研究三地法人金融机构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紧密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合作的可行性。

譬如,城商行按规定还不能跨省设立分支机构,但可否通过“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专营事业部等形态有所突破;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这类要素市场,能否把外省周边一些农村及涉农各类产权吸纳过来,集中在武汉进行交易。

民营银行获外界青睐

《支点》:《专项》方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条款是什么?

方洁:在方案中,我们强调几个方面结合: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线上金融和线下金融及前台和后台的结合。

具体内容上,有以下几点:在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方面,借鉴上海硅谷银行的模式,在东湖示范区设立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银行;积极发展资产管理、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企业财务、支付机构、保险法人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探索以东湖示范区为主体,成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公司。

除此之外,还会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依法发起设立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络基金销售等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线下资源优势,发起或参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电商金融、众筹融资机构和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融资渠道方面,我们会拓宽科技型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如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开展并购重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和私募债等。

在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方面,我们将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信贷市场、票据市场、支付结算、金融信息服务、要素配置市场一体化。同时,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紧密区金融合作。

《支点》:年初,您曾提到中部首家科技型民营银行将由武汉多家民营企业主导并发起设立,不知目前进展到哪一步?

方洁:科技型民营银行正在抓紧筹备中,按照工作进展情况,将在6月底向银监会报送筹建方案。

根据筹建方案,武汉市民营银行战略定位是凸显“物流金融”和“科技金融”主题,以现代供应链物流、垂直电子商务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特色,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物流行业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在科技创新类行业创新业务和管理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推进股权多元化、公开上市等发展战略,逐步打造成为区域性、特色型银行。

从初步拟定架构来看,有三家民营企业作为主发起人,分别代表武汉最有优势的三大行业――科技、物流和商贸,三家发起人占股比例达70%。

目前,筹建小组已设立完成,可行性报告已几番论证,相关法律程序在完备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已建立,发起人也已签署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意见书。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8-0077-03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非均衡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助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近日,笔者对荆门市农村信用社服务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剖析,并对如何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荆门市农村信用社服务创新的现状及特点

1.服务对象持续三农化。长期以来,荆门市农村信用社秉承服务三农宗旨,不断加大三农贷款支持力度,三农贷款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而其它贷款所占比重一直低于10%,这部分贷款主要集中在除农户、村组集体、农村工商企业以外的其它非三农群体。

2.服务手段逐步电子化。自2000年以来,荆门市农村信用社先后自主研发了荆门市农村信用社县辖电子联行业务系统、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系统和市辖范围综合业务系统;2003年以来在原省信合办和现省联社统一部署下,荆门市先后开通了湖北省农村信用社电子联行业务系统、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系统、无纸化办公OA系统和湖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原有的自主研发的电子化项目停用,从而实现了全省业务办理电子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开办了银联卡业务,方便了客户异地存取款。

3.中间业务趋向化。中间业务以不占用资金、无风险、收益率高等特点,普遍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视。荆门市农村信用社受技术条件及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近几年在中间业务开发上,一直集中于低层次的业务,主要品种有代农户收电费、工资、代收税款、保险、代财政发放农户直补资金等,其中只有保险是收费业务,而其它业务均为无偿服务。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为37万元、200万元和655万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0.16%、0.63%和2%。

4.信贷品种长期单一化。相对商业银行丰富的贷款品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品种长期保持单一化,其主要产品仍然局限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农户抵质押贷款等少数品种上,难以满足广大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贷款需求。而且由于农户联保贷款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高风险性,荆门市许多农村信用社已停办了此项业务。

5.市场营销保持粗放化。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在市场营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无实质性进展,如在利率的制订上,很多信用社凭借其垄断地位不区分客户风险类别实行一浮到顶的利率政策;贷款手续不论黄金客户、普通客户都实行统一的贷款操作流程,使得部分黄金客户在发展壮大后,放弃对信用社的选择。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目前所进行的金融创新,不论是从科技含量还是从实际应用来看,都处于相对较低层次,基础性金融创新少,一般性外延式创新比较多,产品创新的作用仅限于原有产品功能的延伸、改进和增量变化,对市场的实质性影响有限。所以信用社进行金融创新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1.创新理念落后。一是三农界定过窄,束缚了服务对象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是农业、农村、农民。农业是相对服务行业、工业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指农、林、牧、副、渔;农村是相对城市而提出来的一种区域性概念,主要指乡镇及以下区域;农民是相对工人、知识分子、其它社会阶层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指从事传统种、养、加行业的人员。按照以上定义,许多农村信用社将服务对象理解为这三个概念的交集,即同时满足产业概念、区域概念和服务对象的身份概念。[1]对三农概念理解的狭隘性,使部分信用社认为服务三农就是仅仅支持从事传统种、养、加产业的农民,而其它为农民服务的个体私营组织、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国家公职人员等不是信用社支持对象。二是经营以自我为中心,服务质量提高缓慢。信用社以“我之不变”消极应付“他之万变”,市场方向性差,忽视市场需求。如在贷款期限制定上并不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而是根据考核的需要(保年初贷款余额或实现当年到期贷款利息收入计划)来安排贷款期限;为了防范风险,贷款手续越来越繁琐,许多客户因此耽误了商机。[2]

2.创新基础薄弱。一是农村金融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国内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实践来看,金融创新常以已有的产品为基础,使金融工具的若干特性(利率、期限、对象、收益、流动性、数量大小、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可买卖性等)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捆绑”,可以说,新工具的创新常有赖于旧工具的支持,如果没有先前的创新,后来的创新很可能就有困难。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一直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在金融工具创新上,也只是近两年才开始,所以开发新的金融工具的基础还相当薄弱,比较困难。二是农村的金融市场建设滞后。现代金融产品的创新,通常借助于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担保市场,银行业务证券化和金融混业化趋势已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担保市场,金融创新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当前,农村的这些金融市场在荆门来说几乎为空白,借助于外在金融市场进行创新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三是农村金融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相对不高。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营销缺乏智力支持。四是科技建设滞后。科技创新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顺,科技建设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全国的统一网络和力量,很多地区的网络建设与商业银行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投入,距离现代化的网络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

3.创新成本较高。一是农户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够,增加了新产品推广难度。如近几年,荆门市农村信用社为了方便农户,创新了财政发放直补资金业务,此项业务为免收费业务。当财政直补资金一到,信用社就按财政提供的农户名单给其开户上折,以方便农户随时支取,平均每户仅有几十元钱,最多也不超过300元钱。然而每到直补资金发放期间,平均每天成百上千的农户一起涌到信用社支取直补资金,有时把信用社营业室围的水泄不通。此项业务不仅留不住资金,而且还要为此支付工本费、劳务费,甚至影响到其它业务的正常办理。二是ATM机运行成本较高。自2007年9月份以来,荆门市农村信用社已陆续在各县城区和经济发达乡镇上线10台ATM机。平均每台机子的月均维护费用在1200元以上,平均每台日均办理业务量仅为20笔。三是网络建设费用重复支出。如前所述,荆门市从2003年开始加大计算机网络建设力度,先后投入了80多万元资金开发了信贷业务综合系统和综合业务系统,省联社成立后,要求各联社出资建立省联社计算机网络中心及开发信贷业务综合系统,由于荆门原先开发的软件版本与现在的版权不相容,只能停止使用,造成极大浪费。

4.创新机制缺失。一是没有成立相应的金融创新组织。在各级联社,没有建立研发金融创新的专门组织,服务创新往往分散于各业务科室,横向联系性差,专业性不强,服务创新往往被视为非重要业务。二是没有完善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各级联社及高管的考核和发展规划,其重点往往是存贷款、利润等指标,而对于金融服务创新往往不给予考虑,金融服务创新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一直处于低水平。三是竞争动力不足。在荆门的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在缺乏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既使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对其业务市场份额也不会有太大影响。[3]

三、加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1.更新创新理念。一是树立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摒弃进行金融创新就是控制风险而忽视客户需求的做法,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优质服务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要通过金融创新,实现业务流程更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二是改变传统狭隘“三农”观念,扩大服务对象支持范围。今天的“三农”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农民不仅指与士地打交道的人,而且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土的都是农民。农业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农、林、牧、副、渔,还包括为农民、农产品提供服务和加工的企业和组织。而农村经济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县乡经济中的几乎所有经济成分。“大农业”观念确立后,服务三农的天地和空间就扩大了许多,有利于深化原有的金融服务,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2.加强组织制度供给。竞争是企业活力源头,要通过在农村增加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来激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意识。一是加快在农村地区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资金互助社的试点、推广。二是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资产业务创新,尽快让贷款业务的开办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设立证券、保险等代办点或营业网点,方便富裕起来的农民投资理财。四是由财政出资组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着力解决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但应明确只对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

3.加强城乡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能力强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但他们在城市所面临的竞争要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激烈的多。而且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城乡金融沟通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是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参股、控股或收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拓展其服务领域。二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积极向商业银行申请辖内没有、自身不经营、客户迫切需要的金融业务、产品,充分利用县及县以下地区各类银行业机构的服务网络资源,同时又发挥商业银行的功能和产品优势,形成金融合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的现象,切实提高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

4.加强金融基础知识普及。只有首先提高农民对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才能扩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推动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农村地区普及金融知识是当务之急。充分协调发挥地方政府、乡村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团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普及农村金融基础知识。重点开展支付结算、银行卡应用和推广、利率政策、信贷手续等农民普遍关心的金融法律和业务知识宣传,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和熟悉金融业务,提高金融业务透明度和普及率。

5.加强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一是进一步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对小额农贷在贷款对象、用途、额度、期限等方面进行延伸和拓展。二是积极尝试开办个人委托贷款、打工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消费贷款等多种信贷业务,满足农民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三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结算、信用卡以及理财服务等以手续费为重点的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6.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的创新。一是要加快建立统一、跨专业和业务条线的产品研发和管理部门,提高协作效率和创新质量,为深入、有效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提供组织和体制保障。二是从人才和队伍建设着手,切实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形成专业的创新队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部门和员工自主金融创新产品研发、推广奖励力度,激发员工金融创新积极性。

7.加强科技建设。尽快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和开发全国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网络,减少重复建设和投入。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依托全国农村信用合作协会,将农村信用社计算机构网络建设外包,或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信用社计算机网络建设的精英,联合开发建设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网络,实现农村信用社网络建设全国化。

参考文献:

[1] 龚柏成,黄诚.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制约及战略研究[J].海南金融,2006,(12).

第5篇

2016年过半,这是互联网金融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被称为监管元年。随着监管不断收紧,一个新兴概念“Fintech(金融科技)”正在不断受到市场的追捧。近日,包括宜信、积木盒子等在内的多家P2P网贷平台先后宣布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一时间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热词。

7月17日至18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峰会朗迪峰会(LendIt)在上海举行,这也是该峰会首次落户中国。美国第二大P2P平台Prosper,英国排名前列的网贷平台Zopa,世界普惠金融之父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智能投顾先锋公司Betterment,国内P2P行业巨头宜信、诺远控股、点融网等众多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行业代表性企业均派出创始人或重要决策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国金融科技的探索机遇与发展前景。

分析“金融科技”日渐受互联网金融公司追捧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科技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受监管的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受到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管制,而科技公司则不需要。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比科技公司更加严格,从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到科技公司是规避监管的一种方式。

再者,科技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营运模式不一样。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依靠放贷和借贷人之间的利差盈利,而科技公司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技术、平台和服务来赚取服务费。近年来,国内多次降息,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受到挑战,被迫转型。

压力还源于抢食市场的互联网巨头们。目前,阿里、京东、百度、网易、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金融服务集团或事业部,凭借互联网公司流量、平台、技术等优势,开始布局金融科技生态链,成为市场颇具竞争力的角逐者。

阿里:国际化和农村路线并进

蚂蚁金服在今年4月份引入45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600亿美元,这不仅是蚂蚁金服今年最重磅的消息,也成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当然,除了进军资本市场,2016年上半年,蚂蚁金服重在国际化和进农村两大布局。

在国际方面,蚂蚁金服曾对外宣称,未来10年60%的用户将来自海外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蚂蚁金服在国际化道路上开始“买买买”,投入丝毫不手软。继去年9月花巨资投资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Paytm之后,今年6月,蚂蚁金服亚洲再落子,将收购泰国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Ascend Money 20%的股份。

另一方面,蚂蚁金服进军农村的步骤始于今年1月。2016年1月,成立农村金融事业部,据说农村已成为蚂蚁金服的三大战略之一。2016年3月,在支付宝已占据国内在线支付领域半壁江山之后,蚂蚁金服推出了“千县万亿”计划,将支付宝服务下沉,希望在3到5年时间里在全国1000个县进行合作,使支付宝成为县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可以说,2016上半年,蚂蚁金服将国际化和进农村定位为两大重要战略,以支付宝为依托,全面加速互联网金融全生态的布局。

京东金融:重在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

一直强调对标蚂蚁金服的京东金融,2016上半年的侧重点与蚂蚁金服则有一定差异,将战略重点仍然放在了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两大方面。

依托京东电商平台,“白条”一度成为京东金融战略级明星产品。今年以来,“白条”进一步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开始拓展到线上线下的各类消费场景,包括旅游、在线教育、租房、装修等。另外,继白条之后,京东金融又推出现金借贷产品“金条”,直接对垒蚂蚁金服“借呗”,开始向个人信贷业务进一步拓展。

京东金融一直强调其科技金融的定位,在去年投资美国的大数据公司Zest Finance后,又在近期宣布,将与Zest Finance成立的合资公司。今年1月,投资国内大数据服务公司数库,数库将为京东金融旗下的京东钱包APP、京东金融APP等产品提供资讯和数据支持。

从目前来看,由于京东的电商业务一直难以扭转其亏损的局面,正逐步将战略发展重点转移到京东金融。无论是对标蚂蚁金服打造金融产品矩阵,还是逐渐加速对外投资布局,京东都希望打造建立一个新金融生态,依托金融业务实现未来发展。

网易:围绕金融科技布局

网易作为一家老牌的互联网公司,一直以低调赚钱的姿态存在。近期,股价大涨市值破250亿美金的消息使这家公司再次受到关注。众人这才惊觉,除了门户网站、邮箱、游戏、音乐、在线教育等,网易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电商、互联网金融等领域。2016年,网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同样可圈可点。

自从去年5月份成立网易金融事业部后,主要在金融科技领域频频发力。在今年3月份,网易金融在行业内首先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目前,网易金融正在围绕大数据实验室进行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未来将实现金融标准化的技术能力输出,创造一种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另外,网易金融实行“走出去”战略,开始与顶尖科研力量和国内领先金融机构的展开合作。6月,网易金融与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金融和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希望能为国内的金融科技之路带来一个更为规范和体系化的产业路径。

2016年是网易金融重点发力的一年,提出定位――专注于服务2亿新中产人群的金融科技公司,从而围绕金融科技进行全方面的布局,旨在打造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从简单进行渠道对接的“1.0时代“,进入到以后端核心金融科技为代表的”2.0时代“,金融科技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服务持续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驱动力。

诺远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韩学渊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已日益显现,但其概念本身更多偏向于强调科技这个手段。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竞相拥抱金融科技的同时,应该清楚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风险管理依旧是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不能因为过分强调科技而忽视了金融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发风险。

央行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日前明确指出,应划清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界限。金融科技不直接从事金融业务,主要与持牌机构合作。对此应抛开表面属性,从业务模式出发进行“穿透式”监管。

第6篇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受到中国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普惠金融取得了丰硕成果,还涌现出了诸如国家级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各地市自主普惠金融试点等试点基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地分析普惠金融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政策和技术驱动普惠金融发展

1.上下高度重视。贫困县域发展问题以及“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是目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主要问题。普惠金融作为新型金融发展理念,兼具公平和效率的特点,在县域推动改革,让金融从重点支持“阳春白雪”转向同时关心“下里巴人”,让那些传统金融难以惠及的弱势群体、落后区域也能获得普惠金融的“阳光普照”,对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破解当前中国贫困县域发展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早在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前,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问题就已经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已经广泛提出了加大对小额贷款和面向农户贷款支持力度等要求,适逢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上下的一致关注和支持。

2.与扶贫攻坚相互契合。中国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金融作为其中的生力军,始终是各级政府扶贫攻坚部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中最重视贫困问题的一个金融概念,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的扶贫工作在实践中都很自然地与普惠金融发展结合起来,以期能发挥出普惠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

3.运用科技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在运用手机、微信、网上银行、自动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以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为例,在征信系统方面,通过研发“企业非银行信息系统+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这样的新型信用信息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对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支付系统方面,通过“普惠金融一网通”微信号,将有关社保、医保、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缴费渠道和有关涉农补贴渠道纳入;在硬件环境方面,设置惠农金融便利店、助农取款点、刷卡设备、点钞机、自助银行等现代化设备,工行还通过增加网点渠道投入、智能设备的布设,打造县域智能化银行。

4.探索发展模式。中国不仅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的传播,也非常重视普惠金融的模式探索,已有多个地区提出开展普惠金融的试验或者试点(如表所示),先通过“试”的方式,摸索经验,力求探索出符合国情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普惠信贷领域创新不够。目前,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改革开展得比较快,而在普惠信贷方面的业务开展得还不够,没有形成很好的业务渠道,缺少普惠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模式和经验。

普惠金融提倡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个体对金融资源的占有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改善经济状况的可能性,因此, 应设计一套正义的制度来保障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偏向富有者,那些有融资需求却缺乏足够抵押的低收入者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结果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

从贷款细节来看,对财务状况较差的群体而言,不是金融机构不愿意从他们身上“挣钱”,而是因其风险承担能力和信用还款能力较低,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成本和坏账风险。对财务状况差的群体投资次数多了,传统金融机构会得不偿失,所以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为这类人群提供贷款服务。普惠金融强调的应该是更多地向薄弱领域倾斜,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金融企业分配一定的精力和资源专门来支持就业、创业和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

2.弱势群体消费者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金融业务、产品众多,有的还比较复杂,金融消费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益(比如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非常不易;另一方面,涉及金融业务的纠纷案件也较多,包括存在一些误导甚至诈骗。弱势群体因为知识欠缺、识别能力不足等原因,遭遇的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如何专门针对弱势群体,开展这方面的普惠金融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3.风险防控面临挑战。风险问题是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共性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相当一部分产能过剩产业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金融机构的隐性风险将逐渐显性化。同时,产业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主体、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处于转换成长期,各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信贷风险较高,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考验将更加严峻。

4.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普惠金融不仅强调公平,也强调兼顾公平和效率,没有效率或者盈利称不上普惠金融。从盈利的渠道来说,普惠金融注重的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适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盈利性的合理追求并不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反倒是对盈利性的刻意忽视会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有关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的建议

1.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探索出一条在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各家银行应该建立跨行跨部门的信息平台,整合各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合作开展业务,避免资源浪费。

第7篇

做项目策划,总是策划团队直接与客户合作,经过沟通、调研、分析、提案、论证、执行等程序,完成客户交给我们的任务。而这次合作,我们却是受交通银行西安分行的广告公司陕西四海广告装饰公司的委托,来完成这项工作,这在今天市场策划研究机构的策划史上还是头一次。

但也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广告公司必须具备超前的服务意识,原来的广告公司仅是听到风吹草动,马上汇集到一块,如同苍蝇般的盯住客户,比关系、比回扣、比价格,能比方案已属不错,这是国内广告公司的劣根性。真正的服务应该是超前的,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在适当的时候推出早巳备好的精美套餐,这才是广告业竞争力之所在,正如老驾驶员要达到人、车、路的和谐,广告公司也应如此.自己、客户、市场融为一体,超前于客户一步或半步为客户做准备;第二个是为交通银行西安分行感到幸运,能与这样的能替自己超前着想的广告公司合作.既是竞争的结局,也是万幸之合作。

我们接受的课题是:为西安交通分行推出的金融超市做品牌推广策划。

背景分析

加入WTO,我国的金融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花旗、汇丰等国际上的银行业”大鳄”已经开始在中国攻城掠地.中资银行纷纷感到困惑.谁动了中资银行的奶酪?如何和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当网上最早报道某中资银行的优质客户转移到了汇丰银行的时候.我便写了外资银行靠品牌和服务抢走了我们的饭碗的文章。国内金融企业老总们应该有同样的感受,于是大家纷纷走出国门学习.学习外资银行贴心贴身个性化的服务、学习人家标准化的管理、学习人家金融产品的组合营销。

一夜之间.在中国上至北京、上海,下至二三线城市,纷纷出现了大大小小、装饰华丽的金融超市。于是乎,你做广告宣传你的金融超市,我做活动推广我的金融超市.而老百姓却并不买账。大部分消费者仅仅勉强记住了金融超市这个概念,至于是哪家银行的金融超市就没概念了。

表面上咱们也有了金融超市,但实际上通过我们调查,金融产品在金融超市的交易量少之又少.超市功能使用率仅为3596,很多为顾客理财的功能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银行方面的人又很茫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什么不站在顾客的角度上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呢?看看我们的金融超市吧,表面上温馨、方便、快捷,可总有说不出的别扭。举一例来说明,有时候我也到北京的金融超市办些业务,发现敬业的、年轻的、魁梧的、两眼有神的保安始终拿着警棍不停走动,当发现有人呆的时间比较长时.马上会不时的扫你几眼。我业务办得始终很快,总怕那哥们把我当抢劫犯对待了。你想,这能让人舒服吗?

再看看上海的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和蔼可亲的导购人员、自然而又亲切的服务、快捷的办事效率、丰富的金融服务品种,那才是真正的金融超市。

而咱们做得是形似而神不似。

交通银行西安分行推出金融超市,如果仍是照搬、照抄.不求创新的话,怎么能吸引消费者呢?

我们的思考

现在的企业经营、市场推广活动,很多企业都习惯于学习、引用、借鉴。有时候大家会陷入一种误区,就是照搬着抄。殊不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去青岛某知名企业学习是对的.但完全搬过来用,就不是财富了,而有可能是陷阱.有可能会让自己深陷其中。

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企业的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实际的模式,加以运用和推广.那才是硬道理。人家的永远是人家的。

对交通银行西安分行的项目,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做品牌是必要的,金融超市是个泛用的概念,交行要做.不能简单沿用这个名称。

独创一个概念!独创一种推广方法!

――打破金融业常规,为金融超市另起一个名字,并推广张扬他.―:能避免与其他金融超市的类同;二能找到定位理论中“第一”的感觉; ――打破笼统服务概念,提出具体的服务细节并执行到位,一是真正将服务落到实处;二是以服务特色来吸引顾客,做好金融产品营销; ――做出品牌规划; ――让交行金融超市变成顾客的情人,达到吸引消费者眼球和吸引消费者参与的目的;

我们为新生儿取名为“蓝金”

我们的说法是:

黄金是世俗之金

白金是富贵之金

乌金是稀有之金

蓝金是知识之金同时,蓝金通过谐音还可有”揽金”的意识,为顾客理财,当然要帮顾客揽金了。我们要打智慧和知识之牌,现在进入到知本时代,咱们也赶赶时髦: (蓝)揽金雅俗共赏,易懂易记。

品牌规划还有更多的内容。我们要做到麦当劳、肯德基的效果,以后还要输出理念、系统和品牌管理技术,达到多个目的。我们要做中国金融界第一家品牌运作的金融超市。

于是,我们进行了更多的创意和设计。蓝色作为标准色.一蓝色本身就是交通银行的标准色.二是蓝色给人的感觉非常博大和有科技感。蓝色意味着靠科技、依团队、服务为顾客带来财富。

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了理念领先、构筑蓝色文化;行为规范、夯实蓝色精神;突出形象、张扬蓝色文明的一套蓝金品牌的CI系统,其中吉祥物我们设计的是艺术化的阿里巴巴教授,阿里巴巴是阿伯国家掌握财富的神秘人物,阿里巴巴掌握了金融理财知识之后,又来为大家服务,容易让大家产生贴切的联想,便于消费者接受。

为每个人配一个微笑的

理财秘书

―个生动、形象、贴切的广告语会给品牌推广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蓝金的广告语,我们提出以下方案:给每个人配一个笑容可掬的理财秘书,她将为您精心理财,让您轻松受益。这个提法马上得到了交通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的赞同。

顾问始终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的,顾上就问,那顾不上呢?因此.交通银行西安分行金融超市在提供理财顾问的同时,将顾问变成秘书,而且必是笑容可掬的。

你别害“休”,蓝金金融超市让您在休闲中理财,24小时掌握金融动态,为您精心理财,让您轻松收益。

我们设计了一些贴近大众,可以印在宣传单页上的广告语:

――蓝金金融超市

――您的生活,蓝金服务

――我的母鸡,您的蛋,我来服务,你赚钱

――蓝金金融超市,您的财产保育员

――揽金的感觉真好

第8篇

金融产品;营销策略;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35-01

我们所说的金融产品就是指金融企业通过精心设计选择的金融工具和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而向客户提供的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某种金融性运作理念。从此金融产品的概念中不难看出:金融产品=金融运作理念+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运作理念、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是金融产品的3个组成要素,三者构成金融产品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金融企业应当密切地注意和研究客户的需要变化情况,并根据客户的需要的具体内同不断地开发新的金融方式,并设计新的金融工具,提供周到的服务,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开发并运用金融产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满足客户的新的金融需求,如转移或者降低风险,增加更多的获利机会,减少机会成本,预防信用危机,更多的安全保障或便利性和投资组合最佳化等;其二是适应金融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如增强竞争和适应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声誉,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创造信用,提高企业的运营经济效益等。这些方面是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根本动力。

一、金融新产品的开发

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的核心概念,新产品的开发从根本上讲,还是应该从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心理需求着手。从这一方面讲,金融应该不断地研究客户的需求机构与具体内容,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从第一线捕捉客户需求的各种信息,掌握各类客户的需求变化动态。

同行的竞争者是企业市场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市场的格局并对本企业的利益构成影响,所以企业应当随时注意主要竞争对手的行动,特别是其新产品开发与投放行为,并及时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和跟进。当今的许多金融新产品是在新科技的推动下,通过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更新金融服务方面而产生的,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推动更有革命性的作用,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对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金融新产品开发必须注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动态,以向各类客户提供新的高效、快捷、方便与经济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金融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被淘汰而退出市场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根据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的情况将这一过程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

影响金融产品的销售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就金融企业而言,微观环境包括金融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等等。金融产品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产品,所以在面对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影响金融产品的销售额。从以上种种的影响因素看来,不管金融产品处在生命周期的那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波动,从这一个意思上讲,只是靠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来断定产品处在那个阶段稍显不理智。在下面的表格中,简要的陈述了金融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营销策略。

表一:金融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一般营销策略

[1]徐晟编著.金融企业营销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2]许建生主编.金融商品营销[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

[3]孙国辉,李煜伟.金融企业营销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4]王方华,彭娟编著.金融营销[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作者简介:

第9篇

科技与金融的关系:未必是融合

通过知网或类似的期刊搜索引擎,可见很多以科技与金融融合为题的文献。但追溯当年较早提出并大力推动科技金融专项工作的时任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公开讲话中大量使用的却是“科技与金融结合”。虽然大可不必过多纠缠“融合和结合”是缘于作者的用词刻意还是轻率,但从语义上理解融合和结合的差距,可能在不同程度会影响到科技金融的遵循路径和实践取向。

首先,融合的语义是存在形态的一体化,一般体现为交融混合。而科技和金融实际是分属于不同产业(行业)特征和表现形式的两种资源向量,更可能是一种匹配或叠加关系。也正由此,在监管层面才会有所谓的“部际协调”机制。

其次,相对于传统金融或间接金融手段,多数科技型企业(尤其初创型)作为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记录的“三无企业”,受到可操作性限制,其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近些年来规模暴增的股权投资中。在现实中,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务投资策略是游离在产业之外的,在股权投资中一般遵循“不控股”原则,一般情况下不会介入和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以此保护经营团队和研发队伍(专利持有人)的专业性和积极性,且是“为了退出的投入”。对于投资人而言,在投期间,迫于需要,因持续追加投资直至自身“融合”成了被投企业的总经理,常常等同于宣告投资失败。

最后,金融与科技更多是在不同阶段分分合合的关系转换。如果分工明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那么交互跨界偶赶时髦尚可,更可能导致错位混乱,“电影散场各回各家”“不串行”才是常态。金融与科技,各行其是、各安其责才是最佳的角色感。如此,才最有益于维持投资人的金融属性和经营团队的科技创新空间及意志。

科技金融的范畴演化:可能超越产业瞄向

早年,有学者曾将科技金融置入产业金融的范畴进行了比较贴切和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产业金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可以承揽和胜任科技创新的商业模式全程演进:(1)提供一套解决方案,构建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和支持体系。(2)构建两方共赢机制,为技术和资本指引最有效率的利益归宿。(3)参与三个阶段,即前期的资金融通,通过资源的资本化解决资金的融通;中期的资源整合,运用融通资金培育核心能力,通过核心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后期的价值增值,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价值,通过资本运作放大价值。(4)实现四项资本化,包括资源资本化、资产资本化、知识产权资本化、未来价值资本化。

对此,另有学者质疑“高新技术产业”的命题本身需要证伪。佐证以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以纳米技术织造的服装显然冲破了原有的产业界线。更有甚者,多年来孜孜以求、倾力扶持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诸如多晶硅及太阳能板等,很快沦为重复建设、过剩产能、低端徘徊、库存积压的整顿对象。按此,科技金融的产业瞄向便有了含糊的味道。无独有偶,曾一度高歌猛进的科技银行申办进程,也以开办特色业务的科技支行等形式暂时权宜折中。

我们对是非暂且不论,当时作为一种积极应对,很多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以金融地理的视角进行延伸,另外提出了蓝色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概念。时下风起云涌的“特色小镇”、科技金融小镇理所当然地占了一席之地。作为一种园区服务经济的平台模式,小镇成了最得心应手的集成和凝练环境、土地、资金、政策、人才等资源组合的抓手和形式。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了以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城)的专项政策。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同等显要

科技金融是金融对科技创新提供的服务和支持, 可有效推动新成果新技术的产业化,提升科技贡献度。金融科技(Fintech)则是科技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可显著提升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其要义是,利用新兴技术改造和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进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并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等。金融科技本身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但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对象、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其中,最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所催生的区块链金融,具有自定共识规则、自动实施规则、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的能力。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制定和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商业条款,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控制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该功能可以创造信用,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能够容纳更多的金融从业者,因而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核心基础技术尚未达到工业级的要求,区块链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解决可操作性、可拓展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不同技术对接、与不同系统对接、技术标准与技术规则、法律与监管、专业人才培养与大众知识普等问题。

科技金融的行动准则:以破解市场错配为责

就科技金融的操作层面而言,实践者经常要面对和回答:市场和政府在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正确体现各自作用?在科技金融的主导机制中,如何科学确立政府和市场的主次关系?如何恰到好处地在适当适时修复市场缺位的同时兼顾不越位?基于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作用机理,如何妥善处置和解决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禀赋差异和供给端的错配问题?

在政府主导的阶段或模式中,应切实设计和实施财政性科技投入(如各地科委科技局的科技三项费等)或政策性金融的一揽子制度化安排。同时应留意,长期推行政府主导模式,可能会伤害市场分配资源的自发机制和原有功能,市场化禀赋会因此暂时休眠甚至退化。除了市场公平的丧失,市场参与者会因此出现所谓的路径依赖和“合成谬误”,对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从科技资源到创新资源:科技金融是关键推手

科技源于创新。后者是前者的灵魂和生命。因此,科技金融的基本内核一定是推动金融服务于基于创新的科技。

诚然,科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与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是不同概念。科技中心不等同创新中心,科技资源转化成创新资源,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功能叠加都需要特定机制和制度安排。能够最高效、有机地集成和凝练这些机制和安排的,科技金融无疑是首选的推手。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科技金融无论作为一种资源平台还是一套政策组合,能够很好地整合并协同各类要素。实践证明,在近些年地方政府争相建设各类中心的比拼中,流动性要素和非流动性要素的优劣和比重决定了最终的胜负。

虽然每一座城市都希望成为中心,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建设金融中心,就是一个城市间的竞争过程。在这个竞争中,地方政府,本地化的企业、居民、区位和资源等非流动要素,以获取更多的价值收益为目的,吸引和转化流动的金融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与其他城市展开竞争。显然,这种竞争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产品市场层面的竞争和非流动要素层面的竞争。这些非流动要素试图营造产品市场竞争的环境,提升当地吸引资源的能力,提升当地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

科技金融的发挥空间:可支配资源的边界

需要明晰我国金融资源的现有格局和可得性分布。金融业在中国的高垄断特征不仅表现在牌照审批机构监管门槛高设等方面,而且金融可支配资源的高度集中和银行业在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先发优势仍然是目前其他融资路径和渠道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

财政性科技投入的机制创新要务实。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的责任和使命应是在投资阶段中尽量前移,政府资金应以示范和引导为责,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团队和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提高识别和驾驭风险的能力,敢于面对并承担一定风险。应合理确立与社会资金的合作地位和契约关系,客观把握财政性投入在风险池的补偿轮次,妥善处理官员问责的包袱问题。

部际协调的发力点应着眼于金融监管部门。到目前的阶段,从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度和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建设协同情况综合考量,金融部门的监管和产品创新在部际协调工作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制度化建设和监管模式升级,吸纳借鉴先行国家和地区针对特定行业的沙盒监管经验,为科技金融体系不断营造宽松环境、持续输送有效的金融资源。

关于财政与金融的协同问题。也即财政引导金融,推延至中央引导地方、技术引导资金的机制设计和绩效评估。金融创新,从监管到机构,要考虑其可能面对的市场体系内带有示范性、引导性的财政性资金,应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市场中的金融活动财政化或行政化,传递错误的配置导向。同时,财政科技投入的创新应借助互联网金融手段,发挥其撮合效率、成本控制以及透明度等优势,优化原有的投入方式和给付渠道,实现效率提升和风险控制。

值得科技金融期许的供给端:VC和PE

本世纪初,我们曾不遗余力地激烈争辩过Venture Capital(VC)应译为“创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硝烟尚未散尽,Private Equity(PE)潮起潮落,用了不到十年的光景便在规模上彻底淹没了前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私募基金认缴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备案私募基金逼近5万只。纵观全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地域分布,其中绝大多数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全国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18306家,按注册地划分,北京有3575家,上海有3964家,深圳有3692家。其余大多集中于浙江、江苏、广东(除深圳外)、天津等沿海地区。资管规模100亿元以上的私募股权基金,北京有28家,上海、深圳分别有21家,天津有10家,广东(除深圳外)有9家。资管规模100亿元以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既包括中科招商投资、北京君联资管基金等成立十余年的老牌私募基金,也包括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深圳市招商国协壹号股权投资基金等成立不足一年的新基金。另外,北京、上海、广东等地2016年均有多只百亿规模的私募基金诞生。

如果将VC定位为偏重中早期投资,PE为中后期甚至是拟上市企业,在梯形融资模型中,科技金融面对的资金链条在理论上是比较完整和齐备的。而实际情况是,目前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除了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等少数机构外,专注VC的投资公司日益减少。更常见的是二者兼营混营,以分解和平衡风险收益。从规模上看,PE早已远超天使基金和VC。对于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言,企业初创期(天使轮或A轮)的资金供给端仍然是比较薄弱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和一部分天使投资来解决。

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

科技金融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从顶层设计到贯彻落实,已经积累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其中,以城市或小镇、开发区或产业园区、特定产业或行业为单元和瞄向的各类政策、经验和做法值得全面梳理和择优推广。另外,应加强开展一些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例如,从金融监管和资源配置角度,按地域、按产业抑或直接按产品层面设计,实施科技金融支持政策的效率最高、效果最佳。因为,地方政府在金融(包括财税方面)领域的作为空间是有限的。

科技金融落地:与时俱进是基本原则

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先进先行家和地区的经验模式,借鉴德国、日本、英国以及兄弟省市的做法。结合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的客观需求,及时改造,优化资金供给端。这些都应及时地体现在地方政府层面科技金融落地的一般架构中,包括培育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和设立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推动相应的服务和产品创新。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成都、杭州等地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均掌握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招法套路以及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板。

科技金融的战略高度:应切实践行

不宜再发明创造更多的新口号新战略,逆转脱实向虚,回归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是最理所当然的引擎和增长极。用新科技萌发新动力,有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如此等等。即如,人民银行和工信部等多部委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升级的中长期金融支持,积极拓宽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索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型、多元化融资服务,着力加强对核心基础零部件等“四基”企业的融资支持。要合理安排授信期限和还款方式,支持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和智能化升级。积极运用信贷、租赁、保险等多种金融手段,支持高端装备领域突破发展和扩大应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先进制造业聚集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在客户准入、信贷审批、风险偏好、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

过犹不及:警惕金融过度对产业的额外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