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18:05
导语: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地理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89-01
学习地理知识常常被人误认为死记硬背,其实地理知识的学习更着重于理解。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一、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主动观察。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因时,因地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对学习过的内容的一种应用或复习。使学生再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可玩,或娱乐性的问题或活动。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师生都能无拘无束、共同“自由呼吸”的亲切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二、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大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抓目标导向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编好教材,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抓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巩固,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项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优化 途径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应注意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笔者现举例说明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途径。
一、探究学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在讲授“旅游规划”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用案例教学的形式,以一个典型区域为例,来讲述区域旅游规划,而旅游规划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在讲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时,教师应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有一个经历体验,亲身感受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方式和过程。如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时,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联系并强调必修二教材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区位,然后就以多媒体形式提供案例教学所选定区域的GIS资料(包括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图、自然环境条件图、区域交通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社会经济发展、客源市场、旅游容量等),让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学生就会很轻松地像分析区位一样,通过所提供的区域资料背景,对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既复习巩固了已有区位分析和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又学习和体验了新的内容,加深了解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旅游规划当中的巨大作用;既体现了学以致用,又达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
二、合理组合地震灾害的目标和问题
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成以下四点:第一,能够运用地图来说明地震这种灾害的分布情况;第二点,要理解并能够阐述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第三点,能够结合实例以及资料来简单阐述出地震这种灾害的特点以及对我们造成的危害;第四点,针对地震这种灾害,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以上四点层层递进,切实可行,体系完整。其次,教改意识强,敢于对教材大胆取舍,根据需要合理组合。在教学中要把“自然灾害”三个章节中的有关地震的知识形成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地震的主要分布状况,第二个方面就是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第三个点就是地震这种灾害的主要危害,最后一个就是地震灾害的主要防御措施,并把这些问题进行细化,提炼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重视教学情景创设,应用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合实际讲解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教学看上去简单,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欠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应丰富本身的人文地理知识,加强业务学习。教师业务过硬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教师利用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把空洞的理论和条条目目,用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和分析,才能达到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是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这里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解决某一类问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每一个方面应该如何结合实际阐述。建立模版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结合实际,加强训练。结合实际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人文地理是非常有用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训练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就取得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四、抓住主线设计工业地域教学
通过几年的教学,在对工业地域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我觉得应该注意这样几点:一是教学中多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注重案例教学。除了课本中的案例外,教师一定要结合自己身边的案例,如寿北开发区、寿北工业园等工业地域,做到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二是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沿着“趣味因素—发展变化—社会环境”的主线,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三是了解寿光工业的发展和变迁,如一些工业用地的变化、机械制造厂的搬迁、主导产业的变化,通过这些案例理解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四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中图版教材虽然图案充足,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版本的知识或身边的案例,进行适当的补充。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抓住本节内容的主线,即“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线索,使本节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
五、用比较法讲解人口增长模式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如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模式又演变为高低高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对这几点增长模式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我们教与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87-01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似是而非。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学好地理?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求同行专家斧正。
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里不仅让我们知晓祖国地大物博,世界的广阔,更是要懂的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明白学生学习地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里的激情。这是教师在地里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更是创建快乐、轻松学习环境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建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地理课堂教学欢声笑语,促进教师自身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的培养,使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保持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笔者在上课时,提出上述问题,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笔者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专注学习精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笔者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学生全副精力的集中在故事情节中,老师问:“这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突然联想到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培养实践能力。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课程中,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地理课是一门副科,学不学不重要,学好学坏也不重要.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时,出现诸如不听讲,不做笔记,甚至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等现象.这有违国家课程设置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地理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讲一讲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地图的应用:我们去公园玩耍要用到导游图;去一个城市办理事务,要用到城市地图;去郊区游玩,要用到地形图等.学习了地理中的地图,同学们就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如何用地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样,地理学科还为学生讲解了地球的基本情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上的一些奇特景象,如极光、海市蜃楼、“两个太阳”等,这样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理要学习的内容,使之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兴趣。
第二,提出适当的课堂要求。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生好动,记不住教师课堂要求的情况.所以要给学生事先讲好课堂要求。例如针对地理学科,我们要求课前学生需准备好相关书籍和学习用品,将其它的书和物品均收到课桌里。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提醒学生本节课要上的是地理,要做好相应准备。2、收下与地理无关的书籍和物品,这主要是为了在上课时避免个别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做其它学科作业。这一个方法是十分有用的.我上课时就一直要求学生这样,这暗示在这堂课上学生不应做与地理课无关的事情,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地理课的课堂效果。
第三,课堂教学要精致。教师的讲课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课堂没有吸引力,学生会认真学习吗?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那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上精讲,设计好相应的教学环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展示地理知识,多角度吸引学生们喜欢地理课学习。
《地球的运动》这一小节知识点的教学,因为人教版和星球版教材的编写,均把它放在了初中一年级上册,而学生在此时还没有学习空间几何,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时十分吃力.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地球仪来演示,不论演示多少遍,总有大部分的同学听不懂,学不明白。这是一个重点知识,必须要掌握.。在学这一部分时,我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的运动,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的南北两极以及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公转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这样直观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四,注重课堂提问和笔记检查。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回答问题的时候。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总会有学生回答不积极的情况。怎样来提高呢?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加分和加个人操行分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加学生个人操行分,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得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在晚自习或课堂空余时间,我们可以检查学生的笔记。因为检查笔记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将笔记做好,做完整,了解学生课堂听课情况;二是可以提醒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不要等到教师检查笔记时再抄笔记,这样会被扣掉操行分。这些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是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让学生思考:“7月底,美国的青年学生Tom孤身一人从晴空万里的洛杉矶来中国旅游,首先到北京,一下飞机就被暴雨淋了个透心凉,立刻买了雨具,以备防雨,第二站去吐鲁番,带了雨具,发现吐鲁番的人都用很惊讶的眼神看着他的雨伞,原来在火焰山所在地吐鲁番,雨伞纯属多余,Tom一气之下将雨具扔进了垃圾桶。第三站广州,Tom又被淋了个落汤鸡。不禁感慨:中国的下雨真奇怪,毫无规律可言。同学们,你同意Tom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带着疑问先看书,再经过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的降水有规律: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愿意学、快乐学。
二、运用身边事物,创设生活情境
在地理教学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实例出发,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我国的河流长江部分时这样处理,在讲到黄河流经的9个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时,学生都反映很难记住。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做了改编:“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意思为小青穿过干旱宁静的内蒙古大草原,进入了陕西遇到了鲁智深。经过这样改编,学生很快记住了黄河流经的省区,并且记住了地理课上教他们改编的地理老师。
三、借助地理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美国有句儿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游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在某些教学环节巧妙地穿插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这部分内容时,师生一起做游戏:地震来临时如何正确逃生;教学34个省级行政区时,玩中国政区图拼图游戏,省名、省会名接龙比赛,猜地名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寓教于乐。一次成功的游戏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精选课后练习,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一p明确教学目标,追求教学的目的性
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p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p巧设新课导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导入要紧紧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内容,有针对性地导入,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快进入新课学习。切忌拐弯抹角、绕来绕去,半节课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新课学习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式、谈话式、设疑提问式、图片式、幻灯式、声像式、谜语式。平时注意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运用到地理课堂导入中,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就可以用谜语式:猜地理谜语(打一学习用具)非球也非蛋,手推它就转,别看个子小,载着山和川。这样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效果好。
三p培养学生兴趣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地理知识的作用,形成自觉学好地理的内驱动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在生活中发现、形成、提出地理问题,然后经过思考、讨论、探究,形成规律后,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观察人民币纸币背面中国人民银行的文字书写,用了哪几种文字?从而引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又如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当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双层竹楼就是适应了当地全年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四p巧设问题情境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生存能力。”[1]授课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例如教学《河流和湖泊》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授课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河、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些污染源有的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经意举动,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黄河泛滥、凌汛、断流等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五p指导学生学法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要学习的倾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初中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如教学《土地资源》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类?(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多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六p师生和谐互动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讲是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营造的心理氛围[3]。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课堂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随机诱导、点拨、点化,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民主和谐、研讨提升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以自主、互动方式朝着目标前进和努力。如教学《青藏高原的湖泊》时教材里没有涉及青藏高原的湖泊以咸水湖为主的原因,我鼓励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有的说是因为当地气候问题,有的说是因为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钾盐,所以湖水咸;有的认为是当地雨水少蒸发量大的缘故。学生可以争论,发表不同见解,我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这一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点燃教师工作的激情,师生内驱力和外显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自信心普遍提高,学生乐于学习、教师乐于研究,形成师生相互合作的良好风气。
新课程地理教学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全面丰富。
参考文献:
[1]刘义龙.认知地图理论在初中地图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4,07:39-41.
一、讨论式
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应用最广泛,因为设计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场面热闹。地理教材内容如果是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建议采用讨论式。例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可以安排两个学生的讨论活动:
活动一: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P40 课文和图 6.31,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
(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 P41 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佣铅笔)。
活动二:阅读 P42 课文及图 6.35、6.36、6.37 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目的明确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各抒己见,又可以集百家之长,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老师也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通过这样的活动,就可以把新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地理环境、农业发展和存在的环境问题等清晰的呈现给学生。
二、互助式
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不同的页面中,寻找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翻到不同的页面,进行对照,可以减少页面的翻动,而且直观明了,还方便同桌之间讨论学习。例如: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显著》一节就可以经常利用互助式了,在讲了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接着讲授温度带的划分、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知识都可以利用互助式,同桌之间一个翻开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同桌的另一个同学翻开正讲到的《温度带的划分图》或《降水量的分布图》或《干湿地区图》,比较着来看,从而轻易直观地找出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是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是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这种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广泛利用,效果相当不错。
三、竞赛式
地理课堂上经常要求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特别是中国的山脉、大洲和大洋、中国的铁路分布等内容。这些内容单一,要求记忆量大,单单是老师讲,学生听,肯定非常枯燥。在讲授《地形复杂多样》这节课时,课前老师准备好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和剪好的中国山脉的名称,在课堂上,在把中国各种走向的山脉落实在图上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式来完成。先明确告诉学生活动的目的,就是将不同走向的山脉粘贴在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以前后两张桌子四个同学组成的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活动完成之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就这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记忆,又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关键词】初中地理;惩戒教育;思考
绪言
学生经历过小学六年的基础学习,进入初中之后,开始接触深度和难度更大的知识,初中的阶段,也是学生的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较重。很多教师都认为,初中的学生难以教育,但是初中教育又在为高中教育打基础,可以说,对于学生的一生教育都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课堂上实施惩戒教育就十分必要。初中的地理,需要记忆的东西多,略偏向理科方向,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初中地理课堂该如何进行,是初中地理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说到“惩戒”,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教师暴力”。这些都是教育或者教师行业为人诟病的消极问题,但是本文所要讲述的“惩戒教育”和这些教育行业的不良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惩戒教育,指的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或者家长对于学生进行的批评、督促处罚等行为,目的是为了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可以说,惩戒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的婴儿或者儿童时期,经常是伴随着惩戒教育的,比如做了一件错事,就会失去一块糖果,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少看一小时电视等等,这些都是惩戒教育,而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对我们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学生的性格,因人而异选择方式
初中地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基础性的,比如我国和世界的简单地形、常见的自然现象、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概况等等,这些知识很多是需要学生记忆的,那么在课堂上的检查就是地理课堂的重要部分。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老师若实施惩戒教育,则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因人而异的选择方式。比如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略微批评一下,但不可太过,因为这一部分学生好面子并且逆反心理重,如果批评太过的话,容易被他们所记恨,从此与教师对着干,可以在课堂后对他们布置一些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用这种方式来督促他们学习,并且由于这一类的学生大多比较聪明,完成学习任务并不难,这样既达到了惩戒的目的,也让他们获得了自信。
对于地理学习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惩戒教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让他们不断地进行挑战,在不断的挑战过程中逐步进步,在挑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要进行鼓励,待他们适应后继续之前的教育,这样能够帮助他们走得更远。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切忌严厉批评,应该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心,一点点跟上学习进度。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权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人文观念来说的话,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合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冷嘲热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一点在惩戒教育中尤为重要。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提问,所提的问题是一个疑难点,像是“东西半球如何划分?”这一类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以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为界”,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冷嘲热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思考问题,可以让回答错误的学生翻开课本,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然后朗读出来,这样既可以加深这一位同学的印象,同时也加深了全班同学的印象,一举多得,比单纯的嘲笑和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三、以学生方面考虑,方式多样化
很多教师以为,惩戒就是简单的体罚,这一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从本质上来说,体罚的确是惩戒教育的一种,但是变相的体罚是绝对要杜绝的恶。教师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进行惩戒教育,惩戒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方式是什么,始终使用一种或者几种惩戒方式教育学生,那么惩戒教育就会失去意义,更别说是使用体罚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到中国地形,教师布置了课下作业让学生背诵中国的地形,有学生没有按时完成,那么这一部分学生是自然应该接受惩罚的,而且惩罚的目的,是要让他们不仅补上这一部分中国地形,并且也不能漏下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比如熟悉某一个地形的分布情况,那么可以让学生在一天之内完成这两天的作业,或者将两节课的课堂知识全部消化,然后在一个统一的时间,教师进行考核。对于经常不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一对一地进行监督和帮助,因为不完成任务的经常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不完成作业的任务可能是没有理解课堂上讲述的知识,比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规律,有些同学可能难以理解记忆,那么让另外的学生进行监督帮助,不仅可以治标,更可以治本。
可以说,惩戒教育并没有一个或者一些既定的方式,需要教师进行自我发挥,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可以保证课堂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惩戒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惩罚学生,是与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做对了会得到表扬,做错了自然该接受惩罚,这是我国千年来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既然能够持续几千年,自然有存在的道理。在现代,惩戒教育从表面上看,似乎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但是本质也是为了督促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因此,惩戒教育必不可少。但是,物极必反,若惩戒教育实施过于严厉,过于频繁,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一点也应该注意。
【参考文献】
[1]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2]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J].青海教育.2004(7)
[关键词]农村学生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的学习离不开身边地理,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农村的广阔天地就是学习地理最好的温床,是最好的地理教科书。农村学生对农活比较熟悉,这样我把当地的气候地形与农活联系起来,从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这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二、从师生的感情出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快乐的心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从教学方式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1.群体“自学”,保证自学能力的提高,产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学习地理的自学能力能够培养起来,能够独立获取知识,那么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又有了一定的能力,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有了。
2.小组“展示”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地理兴趣
地理课开设了展示课,让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中获得这种心理满足感。当他们的自信在班级中逐渐形成的时候,这种良好的情绪便能影响周围的人。展示课不仅是让学生汇报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全部表达出来,学生们不需要顾虑,更不用拘泥于形式,他们可以采取版图,讲解、表演、演示,以及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充分利用现代化化教育手段,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地理学习兴趣
由于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于一体,高、中、低多种层次可供选择,并且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改变了过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上课的,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导演或演员的教学方式。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学习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在教学“等高线”这一内容时,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块泥巴,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同时结合农村孩子生活经历,让他们捏泥山,然后放手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很抽象,很枯燥的等高线知识就被这群农村孩子攻破,他们兴奋不已。这样,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