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18:10
导语:在初中物理提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提问的方法和艺术,所提的问题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以致常常陷入课堂提问的误区.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探究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样的提问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探究过程的提问.例如,我在讲八年级物理教材《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就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分别把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学生: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下沉.教师:为什么木块会浮在水面,而铁块下沉?这样进一步设疑问,引入新课.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构建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所以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我提出生活中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解决.(1)自行车锁由于受雨淋不好用了,你用什么办学可以使锁变得好用?(2)在雪地行走汽车很容易打滑,你用什么办法解决汽车打滑?
一、把问题融入生活
初中物理教材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设置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加引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问题情境时,需要将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创造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交融的问题情境。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分子的运动”知识点之前,首先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发生“盐溶于水”的现象。在分析沸腾知识点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了“在家里同学们都见过妈妈烧水吧,水快烧开的时候锅中会有白色的气体冒出来,这个白色气体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从水壶里面冒出来?”学生们听了之后都在思考。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积极地站起来回答:“是水珠”,另一个同学站起来:“是气体。”学生们一个个都踊跃地回答完问题之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开始教授知识点:“我们在煮水的时候,待水煮开时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并且水面上会结出大量水泡,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上被称作沸腾。”通过这种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完美融合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二、问题简单化、层次化
由于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的思考思维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要提出太过复杂的问题,超越学生正常思维范畴;也不宜提出太简单的问题,学生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加以引导,设置问题链。将每个小问题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按照循序渐进探究问题的次序解决问题,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有条理的知识框架。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提问的研究,指出好的提问对初中物理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分析了提问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意义,总结出提问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两种方式,最后对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长久发展提出来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初中物理;提问;应用方式
初中时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段,是学生以后物理学习的铺垫。所以,学好初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此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决定了学生以后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有目的的,是那种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那么这个课堂就是成功的。提问是一门学问,好的提问对初中物理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意义
提问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有效适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问,而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性。再者,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从简单到难的,在思维上一步一步向今天所学知识靠齐,并且更加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物理不再是让学生头疼的一项科目。教师提问时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既不会让学生觉得太过浅显,又不会让学生觉得云里雾里,脑子绕不过来,才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应用方式
教师可以在物理课上应用比较式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物理教材,设置一些比较巧妙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比较一下课程中一些内容的不同和相同点,找出相似或者自身独有的特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此章节的记忆。举个列子,在初中物理力学这一章的学习中,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一对力,但是二力平衡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却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的同一种力,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有很多学生开始学的时候就没有搞清楚,以至于这一章学完了都没搞懂,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比较类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分。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让这一节的物理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抛出一个颇有深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抢答,这样许多有想法的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人的自己不赞同的说法进行反驳,这样既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强烈的记忆,强化了知识点,又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的思想在争辩的过程中高速运转,同样也快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基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应用方法,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活学活用。
3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长足发展
要想让提问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得到更加深远的发展,教师需要将设置的问题多贴近实际生活。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物理,是因为他们觉得物理离我们的生活距离很远,或者说根本用不到,所以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应与生活相关联,应与时代想接近,与时俱进,将问题与生活像融合,让学生觉得原来物理也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许许多多的方面都离不开物理,这样也方便学生的记忆,更是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密度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冬天的时候有的人家里水管会爆裂或者有人会在自家的水管外部裹上棉布,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理?这个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体积计算。计算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某一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会膨大,从而明白了这其中的物理知识,巩固了今天所学的内容,并且增加了自己的常识。初中物理中的提问指的不光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指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课堂里学生的问题也很重要,教师的问题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大致了解对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但是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内容,教师自然不如学生清楚。这时,学生的主动提问,既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也可以让教师看出学生的疑惑点并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有了一个更深入更精确的了解,从而对今后课堂的内容准备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且,在教师解答完学生的问题后,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点的印象会颇为深刻,在以后的考试中也会注意不犯错。教师应该提倡鼓励这种提问的行为,对其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和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问多想,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的提问教学应该更注意层次性。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由简到难的梯度设置。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很强,有些很难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回答到点子上或者有些知识点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此时,教师就应该把问题简单化,一步一步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上爬,最后意识到原来今天学习的是这个知识或者这类问题是这么解答的。物理需要的是大量的理性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应符合逻辑性思维的规律,按着先容易后难的阶梯向上,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可以遵循着教师提问的规律,掌握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时也这样一步步慢慢解答,从而起到培养逻辑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些简单的问题就是为更加深入的问题作铺垫的作用,层层叠加,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从而更好地理解。
总的说来,提问教学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水准将问题设置的更为合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问题的回答,做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而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提问教学的高效性,锻炼自己对学生的提问技巧,在提问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想出更加切合实际的问题,提出更新更好的问题,促进我国初中物理中提问教学的发展的完善。
作者:王立冬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谭征.启发性提问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及应用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4):53-55.
课前提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好的课前提问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做好课前提问?以下是笔者个人的总结体会。
课前提问要有目的。目的一:通过提问,检查上次授课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了解学生,灵活调控课堂教学。目的二: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好的提问会让一节新课很自然地过渡和展开。目的三:通过提问,使所有的学生集中精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才有激情、有动力。
课前提问有七忌。一忌多。课前提问要做到少而精,要抓住重点内容或重点问题,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不能问题一大串,“胡子眉毛一起抓”,那样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效率。二忌远。课前提问不能远离上节课的内容,要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否则学生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学生的思路会被带得很远,效果会适得其反。三忌散。课前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问题的前后要有连贯性,集中在重点内容上,千万不能东一头西一头。四忌模糊。提出的问题要清晰明了,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五忌死。问题要灵活生动,贴近生活,不能提问某某定律、什么叫某某一类的问题,否则学生会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应使学生注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物理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深化。例如,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我设计的课前提问是这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个小球在绝对光滑的平面上滚动,会不会停下来?为什么?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六忌难。提问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一开始就把学生难住,否则学生会感到遇上了拦路虎,不敢往前。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又达到了检查每个学生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浮力》一节后,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的应用感到较难理解,我设计的问题是:把相同体积的木块和石块同时没入水中,谁受到的浮力大?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能解答出来,此时,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习其实并不难。七忌流于形式。课前提问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样的提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该是一个问题大家都去思考,一人回答,多人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大气压强》一节后,我让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什么是大气压强,举例大气压强有多大,通过学生的表达能检查出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同时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使课前提问做到力求完善,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愿意参加讨论,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引言
通过提问问题可以引出思维的导向,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知道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初中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理论比较陌生,物理作为一种新课程呈现在刚从小学蜕变到初中的学生面前,他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来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便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提问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说明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效,有效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有效性的提问时相对无效性和低效性来说的。首先来说无效性,无效性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出的问题是无根据的、无效的。这些无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以至于老师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2)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所要表达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是南辕北辙。(3)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学生受到年龄见识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所限,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4)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目前的水平,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低效性提问往往是一些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对一些事实进行最原始的会议就可以了,因此低效性提问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性和无效性来说的,其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变化和头脑的思考,而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回忆和陈述就可以解答问题的。(2)老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并且让学生明白老师再问什么。(3)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具有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创造性地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4)老师与学生应和睦相处,因此有效的提问也就是一种恳请式的态度,而不是强迫式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想法。(5)有效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感觉到成就感和轻松感。(6)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到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允许学生们运用所知道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尝试性的理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有效提问就是老师通过了仔细的选题并且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来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寓意深刻不是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想出来的。(1)老师的提问应该是以所传授的课程为基础。(2)老师提问时应考虑全班的整体水平,不能厚此薄彼。(3)老师的提问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3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策略的话那就是无效提问,要想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应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3.1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老师在提问前要对问题提出的形式以及背景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然后仔细的琢磨需要提出问题的主题以及组织相关的语言,并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提问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性提问的语言严谨,学生的回答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
3.2采用候答的方式
所谓的候答就是指,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几秒的时间去反应,让学生有时间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组织答案。候答的时间长度依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3-5秒为宜。在问题提出之后的候答阶段,老师尽量看着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注意着自己,尽量避免出现有一个学生举手就让其来回答的局面,这样会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觉,以为问题已经被人解答因此他们就会停止思考。看到有好多学生举手后,根据实际情况叫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位学生不一定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灵活运用候答的方式后,就会发现越来越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
长久以来,课堂提问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被动的回答,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整个提问过程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毫无新意,许多学生都对提问失去了兴趣,又或者学生害怕老师的点评,进而会害怕老师的提问,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不利,也没有达到老师进行有效性提问的目的,因此,要在老师的提问过程中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提问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互动和提问来增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身到底哪里具有缺陷,以及该如何改掉这些学习上的缺陷。
4结语
本文依据如今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在提问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们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反应来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性和低效性,并引出提问的有效性,制定判定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标准框架,进而引出:(1)对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2)采用候答的方式。(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这些具体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季日红 单位:大同铁一中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冯玮青.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与学生主体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
[3]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4,(1).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提问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分析初中学生的特点。一般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能引起其兴趣的话题,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问题中,使其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一、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设疑提问,激趣提问
对于学生来讲,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认真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方式尤为重要。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学》,了解了许多物理知识,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初中物理教学前,教师应对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明确哪些是难点、重点,再根据课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提出问题,与学生探讨,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提问: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在水中下沉?用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制成的潜水艇又为什么能在水中随意地下潜和上浮呢?类似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利用光学原理的工具;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利用简单机械的工具,等等。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都关注学生需求。提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真正把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笔者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然后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提问第一题:光学原理包括光线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用到光学原理的工具有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第二题:分子运动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三题:简单的机械运动可按杠杆、滑轮、滑轮组分类。这样处理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根据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灵活性、应用性提问
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问出的问题也要有多变性。
例如,运用速度公式解题的一道题目: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小明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很显然,经过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小明会迟到。但是问题还没有结束,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如果小明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动身?这样的问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又如,在讲完热传递时,学生对热水瓶能保温的原理都有所了解,教师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向,灵活提问: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学生习惯性认为保温瓶、保温杯能保温,如果把冰块放到保温瓶或保温杯里能保凉吗?有的学生会持怀疑态度。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性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
四、根据学生特点,启发性提问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设问的方法,那么,什么样的设问教学效果才比较好呢?一个好的设问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启发,而且能让其触类旁通。所谓启发性就是让学生活跃思维,不断地生成问题。然而,这种问题的设计既要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又要有良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路开阔,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根据学生思维状态,激发思考,巩固性提问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力学;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13-01
在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背景下,教育部对初中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使得学生在思想、态度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存在着明显的畏惧心理,对于这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困惑这是因为学生在长期的机械重复练习以及固化封闭题型的训练之下,其思维模式也变得比较封闭,对开放性问题的探究意识大大减弱,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感觉无所适从。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强化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研究者资料的参考与分析将开放性问题的命制方法作如下归纳:
一、利用传统问题,通过陈题新用,设计开放性问题
即将以前使用过的封闭性问题进行开放化,抛弃其中一些繁杂旧的内容,突出新意,与时代气息相结合,使传统的问题趋向开放化。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开放性问题的命制方法。具体的作法是改换问题的提问方法或者是省略问题的部分条件。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学习力学的记忆障碍,使学生由形象记忆上升到理解记忆为目的,能够举一反三。
二、利用跨学科知识设计开放性问题
跨学科不但考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也考查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学习,避免学生偏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学习力学的记忆障碍,学生通过接触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消除记忆障碍。(1)我们曾在语文课《死海》中学过“死海不死”这一论述,假设此刻你就在死海岸边,你敢躺在上面看书吗?请用所学的知识给与理由。(2)曹冲称象运用了什么原理?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古诗词,可以设计出很好的开放性问题。这样不但使问题具有良好的情境,而且使问题充满活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 通过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学习力学的想象障碍,使学生容易形成物理图景的能力,建立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构想理想化模型的能力。
三、利用体育运动项目设计开放性问题
这一设计方法是通过利用初中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力学现象来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可以设计出初中学生感兴趣的具体运动项目,让学生解释某些现象的原因或分析某些运动项目所涉及的原理。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学习力学的情感障碍,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项目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再接触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例如,我们在拔河时为了增大取胜的机会应该怎么做才好?穿拖鞋好不好?下雨天行不行?为什么充气不足的篮球不好用?
四、利用小制作来设置开放性问题
这是一类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开放性问题,条件与过程都是开放性的。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学向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方向发展。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学习力学的思维障碍。学生通过小制作的完成,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例如,(1)请你自行设计一个简易仪器,来比较你自己文具用品、书本等小物品的重量,比比哪个比较重一点并排序?(2)请动手设计一个简易仪器,来比较我们拿起鸡蛋、苹果、面包、文具盒时哪个比较费力?
五、利用生活实际中的素材设计开放性问题
通过从生产、生活以及学生所参加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挖掘开放性问题的素材。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学习力学的感知障碍,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给学生尽量多的观察机会。例如,(1)通过自己的努力,你能否将自己抱起?请用所学知识点回答其能否实现?(2)当你不小心使乒乓球掉入有底的小洞里,请问你能否将其巧妙地拿出来?逆水行舟和逆风骑车为什么非常困难?
六、利用建筑方面的知识设计开放性问题
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问题的设计和怎样实施提问就显得尤其的重要,那么具体的该如何操作呢?
一、 问题的设计
1.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问题,有的放矢,不能不分重点、难点什么都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很多同学对“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正坐在一辆向前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你头顶上的一只包落下时,是正好落在你头上,还是落在你所坐位置的前面或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包掉下后,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落下时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知识重点、难点。
2.创设问题的情境。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例如:我们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30页)”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两幅图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图123运动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图124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这两幅图可以说明运动的锤子和子弹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具有能量,也可以就这两幅图提问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向学生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思考这两运动的物体哪一个具有的动能大,为什么?”学生回答“锤子的动能大,因为它的质量大。”也有学生会说“子弹的动能大,因为它的速度快。”这样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到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了。
3.利用教学中遇到的矛盾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教学本身的一些矛盾与学生已有知识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不自觉的进行思考,从而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处。例如:在进行“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教学时,一开始我就做了一个实验:分别让一实心木块和一实心铁块同时放入水中,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铁重而木块轻。”接着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把重5牛顿的铁块和重5牛顿的木块都放进水里。根据眼前的实验现象我再次向学生提出“重力相同的实心木块和实心铁块,为什么木块还上浮铁块还下沉呢?”这一问题,学生根据我的问题提示及实验现象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 提问的实施
1.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新课标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快。所以每节课的课堂提问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回答,且个体回答和集体回答相结合。那么具体的该怎样选择提问的对象和对提问时机的把握呢?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学生得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予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