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血压治疗建议

时间:2023-08-11 17:18:17

导语:在高血压治疗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血压治疗建议

第1篇

健康教育是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年患者提高防范意识,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转归,现把健康教育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

临床资料

2005年3月~2006年4月收治老年高血压病人79例,男61例,女18例,年龄67~85岁,平均76岁。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计划: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列成标准计划,制定出健康教育方案,采取口头、书面、集中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患者入院当日进行入院须知讲解,介绍病区环境,了解病人家属的情况,做心理指导,取得配合,使护理工作细化、量化,提升服务质量。

健康教育的实施心理疏导: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程长,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容易产生孤独、悲哀、失望等负性情绪,加上长期服用药物容易出现情绪障碍,血压受情绪影响出现波动,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做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活动,改善心境、开朗乐观、正确对待疾病,培养健康的情绪,加强自身修养,正确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使负性情绪降低,增加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饮食指导:制定高血压病病人的具体饮食计划,做到科学、合理。人到老年,新陈代谢减低,消化功能减弱,牙齿脱落,口腔黏膜变薄,味觉减退,往往喜吃咸食物,所以要严格控制食盐含量。必须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养成清淡、低盐、低脂、多维生素的饮食习惯。一般每日的食盐量要控制在3~5g以下,据统计每日摄入的钠每多增加100mmoL,收缩压和舒张压就会相应的增加2~4mmHg。现在临床上有些患者通过控制食盐摄入量,血压便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药物指导: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科学的药物治疗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临床上有些高血压病人,血压一下降便立即停药,采用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即:服药-停药-服药,结果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血压大幅度波动。通过健康教育,督促患者遵从医嘱的行为,使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得到了明显提高,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压病治疗特点是终身治疗,全方位治疗。全方位治疗就是遵从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恰当的药物治疗。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措施)。

疾病知识教育:高血压病是影响老年寿命的重要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升高,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血压病列为引起心、脑、肾并发症的最重要致病因素。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基本知识,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危险性,遵医治疗的重要性,进而延长患者生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循环重复的教育方法,同时制作疾病知识片,使病人易于接受,提高掌握疾病知识的兴趣,使患者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高血压病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健康行为教育:高血压病直接影响老年健康与生命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对高血压的转归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合理科学的药物治疗,还要注意日常生活细节及禁忌,做到戒烟、酒、忌辛辣食品、控制体重、不吃动物脂肪以及高糖、油炸类食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做到心态平衡,心胸宽广,防止情绪急躁或过于兴奋,生活起居有度,坚持体育锻炼。通过我们的讲解宣教,患者血压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

出院指导:出院之前对老年患者及家属做好指导工作。强化住院期间的教育内容,出院后继续服药的目的和方法,安全用药的知识,经常监测血压,来调解降压的剂量。由于老年人近期记忆力减退,容易健忘,告诉家属提醒,协助病人服药,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关怀,情感支持,同时告之病人出现紧急情况应对措施,责任护士将急救电话、科室电话告之患者家属,将患者的电话做好登记以便随时联系,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及上门服务。

效果评价:在我院住院的7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通过强化健康教育,患者在心理调节、生活方式、遵医行为等方面效果显著,接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病人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患者由原来的询问转变为主动接受教育,掌握了疾病预防、用药、保健知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质量,达到了控制血压,享受健康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小杰.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当代护士,2006,9

2 万嘉豫.对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4.8(8):743

3 秦芳.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04.3:(4)

遂宁:政府牵头指导重大医患纠纷处理

(记者白国志)日前,四川省遂宁市政府印发《遂宁市预防及处置医患纠纷暂行办法》。该《办法》提出,各级政府建立由分管领导牵头,卫生、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医患纠纷处置协调领导机构,负责对辖区内重大医患纠纷处置的工作领导。市、区、县在司法行政部门挂牌成立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影响大、矛盾突出的重大医患纠纷的调解。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单用依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方法:随机单盲选择3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依贝沙坦治疗前后的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结果:单用依贝沙坦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诊所偶测血压(SBP152.0±13.6VS117.8±8.7,DBP96.0±11.0VS77.0±6.2,单位:mmHg),24h的动态血压及白昼和夜晚的动态血压。结论:对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用依沙坦能达到24h全程平稳降血压,是符合时间诊疗学原理的理想降压药物。

【关键词】高血压病;时间治疗学;依贝沙坦

正常人血压呈现24h动态变化,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取决于24h平均血压水平,血压的晨峰现象,夜间血压是否为勺形曲线以及血压变异性等诸多因素。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观察上述指标的必要条件。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y)是针对人体生理变化的昼夜节律和药物作用的时辰变化规律,研究给药时间和方法,以期获得最佳疗效和最低副反应的科学[1]。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伊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单盲选择3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或具有完整资料的原发性高血压门诊病人,诊断符合WHO/ISH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治疗前3次不同时间,测右上臂位血压均大于140/90mmHg(1mmHg=0.133kPa),实验室检查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3)岁。基础血压:收缩压(SBP)152.0±13.6mmHg,舒张压(DBP)96.0±11.0mmHg。全部患者均无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肝肾功能异常。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选后停用原治疗药物2周,每天测血压1次,以第2周7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基础血压,行24h血压监测。第3周开始口服伊贝沙坦(安博维)150mg,1次/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0mmgHg以上,则加大剂量至300mg,1次/d,3个月后复查24h动态血压,治疗结束时最后一周的7次血压均值为治疗后血压。所有入选病例均完成本研究要求的疗程。

1.3 24h动态血压监测:

用无创的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24h血压监测,每隔30分钟自动测量1次血压和心率,设定早晨6点到夜间22点为白昼血压,夜间22点至早晨6点为夜间血压,以白昼血压>140/90mmgHg的次数占白昼全部测定次数的百分比为夜间血压负荷。T/P计算方法:以服药后2-6h内,每小时平均降压效应的最大值为峰效应(P),以服药后第24h的血压平均下降值为谷效应(T),每个病人的T和P值均数后的比值,即为T/P比值[2、3]。

1.4 疗效制定标准。显效:诊所偶测舒张压或24h平均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或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偶测血压变化:所有入选病列均完成本研究要求的疗程。SBP由治疗前的152.0±13.6mmHg降至117.8±8.7mmHg,DBP由96.0±11.0mmHg降至77.0±6.2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 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变化:

治疗前后24hSBP、DBP动态变化及白昼与夜间SBP、DBP及白昼血压与夜间血压负荷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2。

2.3 降压谷峰比率:

将24h均等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计算所有实验病例动态血压每2h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服药后取最后2小时的平均血压下降值(治疗前后的差值)为谷效应值,12个时段中最大的血压下降值为峰效应值。治疗后T/P比率:SBP T/P(88.3±9.0)%;DBpT/P(90.5±8.4)%,降压T/P比率均>50%。

2.4 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治疗显效14例(显效率63.3%),有效7例(有效率22.3%),无效3例,总有效率85.6%。本组病例中发生头痛4例,疲乏2例,无咳嗽病例。

3 讨论

业已证实24h动态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预测因子,它与心脏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微血管病变如微量的白蛋白尿等明显相关[4]。平稳控制24h血压,理想控制夜间血压,避免清晨血压急剧快速上升,降低血压变异性,对保护靶器管功能至关重要。ABPM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24h连续监测血压手段,它可以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的血压动态变化。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可用于评价药物在特定时间段的降压效果,特别是给药期间的最后时段[5、6]。使高血压的研究以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研究以伊贝沙坦作为降压药物,对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用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其它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伊贝沙坦治疗12周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有效率达85.6%,而不影响心率及正常血压的生理节律特征,本研究还发现,伊贝沙坦治疗后白昼血压负荷与夜间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这对于减轻心脑血管的异常负担十分重要。伊贝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高度特异性地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最后通路也是最关键环节,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I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降压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伊贝沙坦半衰期达24h,是其他沙坦类药物无法比拟的,本研究结果提示,伊贝沙坦的收缩压T/P为(88.3±19.0)%,舒张压T/P为(90.5±18.7)%,与国外文献报道接近[7],甚高的谷峰比值,更加符合时间治疗学的要求,是其24h全程平稳控制血压的基础。

从时间治疗学角度来看,单用伊贝沙坦能理想的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急剧快速升高,降低血压变异性,从而达到平衡控制24h血压,全面保护靶器管功能的目的。是符合时间治疗学原理的理想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1] 郭艺芳,宋光耀,张志曾.心血管疾病的时间生物学与时间治疗学.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3):150-152

[2] 朱平先,孙大勇,曹金安.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莫托洛尔与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中国心血管杂志,2000,5(3):175-177

[3] 张维忠.降压效应谷/峰比率的方法学探讨.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2):147-149

[4] Mallion JM, Baguet JP,Siche JP,et al.Clinical value fo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 Hypertens,1997,17:585-595

[5] Mancia G,Parati G.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organ damage.Hypertension,2000,36:894-900

[6] Meredith PA.How to evaluate the duration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The trough:peak ratio and 24-hour monitoring.Cardiovasc Pharmacol,1998,31(Supple2):17-21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依从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60-02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据统计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达二亿五千万人以上。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虽然与以前相比有显著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为6.1%[1]。持续的高血压可致多个器官受累,更是引起中风的最常见原因。高血压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患者能否遵从医嘱,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预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心理指导、用药指导、血压监测等。

1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健康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600例,诊断标准均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均系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大致以所在企事业单位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情况基本一致,其中健康教育组307例,男215例,女92例,年龄21-60岁(平均44.92岁),文化程度:大学专科及以上45例,高中及中专98例,初中140例,小学24例;对照组293例,男207例,女86例,年龄20-60岁(平均45.19岁),文化程度:大学专科及以上43例,高中及中专94例,初中134例,小学22例。

2健康教育方法

2.1专家讲座每季度一次。医院相关部门与参加体检的企事业单位联系,由对方负责组织体检中发现的患高血压病的职工参加讲座;由我院派出专家免费讲解。

2.2个体指导 与专家讲座配套进行,派出相应数量的医护人员随同专家出席讲座,会后分组一对一指导。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平时的活动量及病人实际病情制定具有个体性的饮食、运动量。根据患者的实际知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向其讲解高血压的知识,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等。

2.3电话随访 每月一次。由我们科里抽出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了解他们对血压的控制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3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社会学资料、疾病资料及治疗依从性的评定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学资料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就医条件、社区医疗服务及家庭成员的关怀程度等。疾病资料包括总病程、疾病症状、血压分级、饮食及运动情况、服药情况、药物副作用、近期疗效、病情分度等。

4治疗依从性评定

采用Morisky等推荐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四个问题:“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是否曾停药?”4个问题回答均为”否”时为服药依从性好,否则为依从性差。

5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6结果 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组别 n 好 差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健康教育组 307 36.5 195 63.5

对照组 293 47 16.0

246 84.0

注:x2=32.161 P0.001

7讨论

高血压能否有效地控制,主要是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我国目前高血压病存在“三高”和“三低”[3]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高血压病知识和危险性认识不足。引起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生活方式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知识水平及治疗的依从性,控制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4]。

本资料显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接受过健康教育的人群依从性好的只有36.5%,未接受健康教育的人群则更低,只有16%。分析其原因如下:(1)健康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许多人对于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即使接受过健康教育的人群,仍有很大比例认为医生的话言过其实、不可全信。(2)本组资料中患者均为中青年,身体素质较好,加之高血压早期一般没有不适症状,不会引起足够重视。(3)中青年工人担负着重要的社会和家庭的角色,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不能控制饮食,情绪波动大,睡眠不足,运动少。(4)因经济上的原因占31.5%。长期服药必然涉及到经济问题。现在市场上的降压药,一些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价格均相对昂贵,并且多数患者还必须联合用药才能很好的降压,更加重了他们害怕长期服药的心理。(5)惧怕药物副作用。医务人员动员其服药时,必然告知药物的副作用,使一部分人产生恐惧心理。(6)短期治疗效果不明显更是大大地挫伤了他们服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提高服药依从性,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下列方面的工作:(1)首先应加强高血压防治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2)提倡选择副作用小、价廉、长效的控释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5,8:103-112.

[2] 陈首英,尹博英,李贞洁,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调查[J].高血压杂志,2003,11(5):486―488.

[3] 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J].高血压杂志,2005,3(1):7.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066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并影响全身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心脑血管的发生和死亡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故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备受关注,近年来,在高血压治疗中,降压达标最为关键;而联合用药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血压达标。2009年5月~2011年5月采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双氢克尿噻及美托洛尔4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360例,从而获得良好效果,并使患者获得更大益处。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60例,男200例,女160例,年龄40~8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方法:联合用药是将卡托普利片25mg,3次/日;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1次/日;美托洛尔片12.5mg,2次/日;双氢克尿噻片12.5mg,2次/日。

结 果

在360例高血压患者分析中发现,本组采用4种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于患者。结果治疗2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血糖、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差异。心电图有明显ST段压低的较前上移约0.05mv,治疗前有明显头晕、心慌、乏力、气短、夜眠差的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均有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故SBP平均下降10mmHg,即可以使患者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下降30%,中风死亡风险下降40%。证明了降压治疗可以使中风发生率下降30%~40%,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20%~30%,心血管死亡率下降30%~40%[1]。其中高血压发病的多元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人体的血压受到自动调节、肾上腺素能机制调节、盐机制调节以及体液、激素机制调节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高血压的产生也就有可能与其中一种或多种机制有关,且相关的程度彼此不一,在临床上则表现为抗高血压治疗疗效极大的个体差异,以及单药治疗较低的降压达标率。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治疗通过干预多种升压机理,提高了抗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同时,多种药物以较低剂量的联合应用,减少了因高剂量产生的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甚至在药物的联合应用中可以将彼此的不良反应进行抵消,从而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目前的高血压指南明确提出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140/90mmHg,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130/80mmHg。为了降压达标,5大类降压药物都可作为抗高血压治疗的初始用药;但对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对2级及2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将联合用药作为起始治疗[2]。新版ESH/ESC指南对起始治疗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益处做了如下描述:①两种药物小剂量联用,避免应用单药全剂量时出现不良反应;②对于血压非常高的患者,联合治疗可以避免寻找有效单药治疗的徒劳,或减少器官损伤;③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将两种药物制成一个药片,简化了治疗并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④联合两种药物起始治疗,可使患者血压尽早达标。

讨 论

为使血压尽早达标,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应用2种或更多种的药物联合。联合用药是当前及今后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趋势,今后几乎8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联合用药治疗。绝大部分Ⅱ级(BP 160/100mmHg)或Ⅱ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即使Ⅰ级高血压,但同时合并3项危险因素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或伴有临床心血管病的高危、极高危患者;60~65岁以上的收缩压较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的患者。均需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达标。并能减少许多因大剂量单一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能兼顾患者并存的其他疾病,对于控制血压,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压非常重要。这是治疗高血压、防治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必然需要。另外理想的降压疗效,良好的依从性,最终将有效降低或逆转因高血压产生的靶器官损害。而且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分为对血管容量系统的影响,及对神经、体液系统的影响,对不同系统起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如利尿剂与ARB则通常能取得更好的降压疗效。能使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具有更好的依从性,而患者的依从性对成功的降压治疗是至关重要的[3]。鉴于高血压发病的多元性,以及大型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能够通过叠加效应,有效降低血压,降压效果比单药剂量加倍的效果要强5倍。5种主要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起始和维持药物。

综上所述,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优点在于,不同的降压药物,其作用机理可以实现互补;降压达标率高,不良反应少;患者长期用顺从性好,有效保护靶器官并可较为显著地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只有将血压长期控制住,才能减少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31.

第5篇

【关键词】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法;社区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2.0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combined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Comparison was made on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mbined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munity

高血菏粲诹俅采铣<的心血管疾病, 临床特征以血压异常增高为主, 容易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但临床上尚未出现高血压的根治方法, 仅能通过给予患者降压药物以控制患者的血压, 属于维持治疗[1-3]。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而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血压控制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4],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共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 分别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被证实为高血压, 均在本社区医院进行签约治疗, 排除其他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且符合伦理学要求。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男27例, 女33例, 年龄最小51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5.07±11.62)岁, 病程3~7年, 平均病程(5.03±1.89)年;观察组:男28例, 女32例, 年龄最小51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5.79±11.86)岁, 病程3~8年, 平均病程(5.67±1.8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降压药物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022, 规格:10 mg), 1次/d, 给药剂量为30 mg/次。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药方选用天麻钩藤饮, 药材组成为天麻10 g、钩藤20 g、夜交藤15 g、川牛膝15 g、桑寄生15 g、杜仲15 g、益母草15 g、石决明30 g、黄芩10 g、茯神10 g、栀子10 g, 水煎, 取200 ml为一剂, 分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况进行比较。

1. 4 疗效判定标准 血压控制效果根据血压监测情况进行判断, 可分为良好、尚可及无效[5]:良好:收缩压降低幅度>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尚可:收缩压降低幅度为10~20 mm Hg;无效:收缩压降低幅度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y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 其中2例头晕、1例口干、1例乏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 其中2例头晕、2例口干、1例乏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普遍较快, 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 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出现增高, 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高血压主要是指血压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属于慢性疾病, 很可能因血压长期增高而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6-9]。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尚无根治性方法, 故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以控制血压为主, 而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可更加有效的控制血压尚有待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普遍采用降压药物, 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但治疗高血压时不仅要考虑降压作用, 在达到降压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靶器官, 进而全方面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 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10-13]。近几年, 中医学随着公众的重视而不断发展, 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广泛, 其中, 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中医与西医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疗法, 西药治疗可快速发挥药效, 但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不及中药, 中药的药效发挥则相对较慢, 但其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二者相结合, 可取长补短, 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14, 1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选用的中药方剂为天麻钩藤饮, 药材组成为天麻、钩藤、夜交藤、川牛膝、桑寄生、杜仲、益母草、石决明、黄芩、茯神、栀子, 具有平肝熄风、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 主治肝阳上亢证, 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 组方严谨、配伍合理[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可有效促进患者血压控制在稳定水平, 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倪宇艇.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切入点及策略探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5):601-602.

[2] 王清海, 陶军, 陈利国, 等.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建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5):664-666.

[3] 王新.中西医结合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探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5):122-123.

[4] 马成福.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6):1240-1242.

[5] 明华, 杨征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5):113-114.

[6] 曹曙波.中西医结合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效果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4):83.

[7] 程广书.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高血压75例.中医研究, 2012, 25(3):15-17.

[8] 黄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4):588-589.

[9] 黄飞劲. 社区高血压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应用价值探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9):4358-4360.

[10] 李宏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2):231-232.

[11] 冯晓东. 社区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探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4):111-112.

[12] 张亚兰, 徐超, 李艳. 中西医结合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15):31-33.

[13] 章铃淋. 高血压患者社区治疗干预的应用效果初评.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9):98-99.

[14] 冯建辉, 龚文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高血压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15(1):58-59.

[15] 马婷. 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人人健康, 2015(24):163.

第6篇

【关键词】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163-02

doi:10.14033/ki.cfmr.2016.3.090

目前我国有着大量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对身体有着严重的危害,同时高血压往往容易伴发肾功能衰竭、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等疾病,从而使得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上升[1]。虽然医学界对高血压发病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不过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高血压治疗需要长期服药,这就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出较高的要求[2]。

1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1.1 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依从性指的是在饮食习惯、起居习惯还有用药等环节,患者行为同医学指导保持一致的现象[3]。患者遵医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根据医学指导而主动执行那些预防性的措施,从而预防疾病的出现;另一方面则是遵从治疗措施[4]。本文主要涉及高血压患者服药过程当中的依从性。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并且生活标准越来越高,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不过依然有各种因素导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够理想[5]。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比例只有30%左右,超过50%的高血压患者部分服从甚至完全不服从用药医嘱[6]。不遵从医嘱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引发各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1.2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1.2.1 对高血压认识不足 研究显示不同职业、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当中,都存在着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足[7]。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然知道身患高血压病,不过平时感觉不到不适,而认为无需坚持每天服药,有部分患者还认为老年人的血压偏高些好,所以擅自减少用药的剂量以及次数,甚至有些患者自行停药,这就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比较大,而血压波动比较大容易引发器官损害[8]。

1.2.2 患者对医嘱的记忆以及理解存在偏差 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大部分都患有老年性疾病以及慢性病。从而导致他们的知觉功能下降,听力以及记忆力明显减退,捕捉信息以及记忆信息方面存在困难,再加上药品种类多并且剂量不同,用药的时间也不一样,容易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漏服或者是误服[9]。

1.2.3 其他方面的因素 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因为长期患病,自行调节用药时间及药物剂量,如果使用过的药物药效不佳或或者出现不良反应,也容易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带来不利的影响[10]。此外除了高血压患者的自身因素之外,媒体宣传以及他人治疗经验,往往也会对用药依从性产生影响。

2 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措施

2.1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高血压患者与护理人员关系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理人员用药指导信任的程度,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服药依从性[1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患者体谅理解,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同时积极配合治疗,服药依从性自然随之提高[12]。除此之外,高血压治疗属于长期性的治疗甚至终身治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同患者进行长期合作,对患者提供各种用药指导。要是护患关系不够和谐,患者就容易忽视护理人员的用药指导,随意停药或者乱用药,从而导致血压出现反复波动。临床护理经验表明,护理人员应当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其用药计划的时候,应当主动让让患者参与,并且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以及生活习惯来制定个性化的用药计划,这样一来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他们的康复率[13]。

2.2 提供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治疗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并且最为常规的治疗手段是患者服药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提供高血压治疗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4]。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将高血压的危害以及长期用药的意义向患者解释清楚。短期高血压容易引发头晕以及浑身浮肿,而长期高血压则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冠心病以及脑梗死等心脑学疾病,甚至导致死亡[15]。高血压病有着多发性、复发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这就导致根治高血压有着相当的难度,而需要患者长时间坚持用药。不过高血压病虽然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目前一些药物能显著控制患者的血压,这就要求患者长期坚持用药,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16]。护理人员在介绍高血压危害性的过程当中,应当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作用,告知他们健康血压范围,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并非只是让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还需要借助控制血压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7]。

2.3 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

高血压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坚持服用降压药,因此家庭因素对他们影响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不管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如何,家属建议对于他们坚持服药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18]。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每月坚持随防1次,可以使用电话随访或者上门随访等形式,同时根据患者控制高血压的情况,来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且每次随防都要记录好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情况[19]。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做好心理干预。部分高血压患者对血压以及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存在畏惧心理,进而导致他们消极用药。护理人员应当同患者家属一同引导患者积极面对治疗过程,提高患者战胜高血压的信心,从而改善他们的服药依从性[20]。

2.4 科学指导患者用药

因为高血压病治疗有着长期性特点,患者需要在生活当中坚持用药,因此护理人员在辅助医生制定用药方案的时候,需要兼顾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其身体状况尽可能简化用药程序。一些患者对某些降压药物有敏感性,这就要求选用那些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同时在为患者选择用药种类的时候,需要选择那些性价比高的降压药物,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他们的服药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做好日常的血压监测,指导患者使用血压测量仪,同时监督他们每天自行测量。坚持测量血压可以提高他们的降压意识,进而提高用药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服药依从性可以改善高血压治疗率从而逐渐改善控制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减少脑卒中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最有效途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杨献军,连小勤,黄丽钗.改进高血压穴位敷贴方法对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12(1):168-169.

[2]李嫦珍,刘淑萍,羊香芬.高血压病患者居家服药依从性的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11(3):260-261.

[3]王平,曾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772-775.

[4]唐红英,朱京慈,何海燕.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11(13):1400-1403.

[5]赵彬,冯辉,谢萍.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6(23):307-308.

[6]奚玉珍,潘安平,李晨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1(4):112-114.

[7]姜丽娜,李海霞.个性化护理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对照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10(6):149-150.

[8]杨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5(10):190-191.

[9]邱思宇.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7):123-125.

[10]黄昊,孟开.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8(2):120-124.

[11]程婧,何非,王丽姿.老年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与知识、行为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11(6):117-120.

[12]徐春艳.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3,22(31):1581-1589.

[13]廖歆,陈柳风,江英.汕头市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调查[J].当代医学,2013,9(11):159-160.

[14]宁晓东,郑翠红,李华萍.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治疗依从性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8(2):33-35.

[15]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2(11):1181-1184.

[16]蔡海红.社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3,12(9):111-112.

[17]戴俊明,张蓓燕,沈贻谔.新华街部分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14,3(5):378-381.

[18]王苏中,顾缓,李丽霞.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7(3):135-136.

[19]杨春娜.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4(2):93-94.

第7篇

3 强化高血压治疗

3.1 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T2DM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良好的血压控制对肾脏能有保护作用,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和终末期肾病发生危险。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和高血压优化治疗(HOT)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仅使糖尿病相关的终点危险降低12%,微血管病降低25%,但严格血压控制却能进一步改善心血管预后,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显著降低24%,糖尿病相关死亡降低32%,卒中降低44%,微血管病降低37%。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将降压放在重要位置。

3.2 控制血压应严格达标:INVEST研究结果亦显示,在血压控制程度相同的情况下(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提示糖尿病患者需要更严格的血压控制,仅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是不够的。HOT研究糖尿病亚组分析显示,与达到舒张血压≤90 mmHg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舒张血压≤80 mmHg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51%(P=0.005),说明严格血压控制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带来的益处更大。基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几乎所有相关指南基本共识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截点和控制目标都应低于普通人群,高血压控制目标应低于130/80 mmHg,24小时尿蛋白>1 g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控制还应低于125/75 mmHg。

3.3 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糖尿病高血压是一类特殊人群,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如无并发症的早期,以及到了心肾功能受损的中晚期,降压治疗的策略有很大不同。对没有合并蛋白尿的患者,ABCD四类药物,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钙拮抗剂(CCB)和利尿剂(D)理论上都可做为一线治疗药物。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还是要有一定的倾向性,不同的降压药有其特殊的适应人群,根据证据强度采取药物优先选择原则;单药很难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多数患者需要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达到降压目标;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种CVD的危险因素,故降压治疗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患者自身的特点。从目前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数据和荟萃分析,倾向于认为ACEI和ARB有利于糖代谢的改善,对肾脏及心血管保护带来更多效益,D和β-B有可能促发和加重糖尿病的危险性(前者这一作用较弱),CCB与安慰剂类似,故联合降压治疗较多推荐ACEI或ARB与CCB组合,与小剂量噻嗪类D组合。总之,哪种降压方案更有利于血压达标,在降压过程中要考虑药物对血压降低的益处,还要考虑药物本身的器官保护特征。降压药物治疗应尽可能的简化,并尽量应用长效药物(每日1次)。

3.4 ACEI/ARB:ACEI/ARB是目前证据最多的具有肾脏和心血管保护作用,对代谢和糖尿病病程有利的药物,JNC7指出,ACEI能够延缓DN的进展,减少蛋白尿。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其糖尿病高血压治疗建议中也将ACEI列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T2DM伴高血压、MAU患者,ACEI/ARB治疗均可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WHO/ISH批准的2003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指出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常规使用ACEI/ARB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保护效应。ACEI/ARB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膜对白蛋白的通透性,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减少进入近端小管的蛋白有关,从而减少或消除MAU,延缓DN的进展。ACEI/ARB对DN和非DN的肾脏保护作用,与降压效应是分离的,即独立于降压效应的肾脏保护作用,但在较低的目标血压水平,这种肾脏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ACEI/ARB治疗中应监测肾功能,若用于血肌酐(SCr)≥3 mg/dl的患者,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高钾血症。ACEI/ARB之所以能延缓慢性肾病进展,在于它降低了肾小球内的“三高(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肾小球内高压会引发肾小球炎症、损伤和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因此,控制肾小球内高压力是防止肾脏进行性损伤的重要措施。肾功能越差的患者,“三高”状态就越明显,应用ACEI/ARB降低“三高”状态,SCr必然会出现进一步升高,轻微的SCr升高较常见,或许还是表示治疗有效的一个标志,正常治疗的目的,而不是副作用,只要SCr升高

3.5 CCB:目前研究支持CCB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与安慰剂类似,新发糖尿病的机率明显小于β-B和D,且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也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用药选择。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CE)/英国高血压学会(BHS)修改的高血压指南,建议将CCB作为一线降压药。CCB联合ACEI/ARB在降压机制上体现了血流动力学上的互补,既从压力负荷改善血压,又从容量负荷角度协同使血压下降,还可以协同改善代谢异常,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理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证据。

3.6 β-B和D:长期使用β-B和D治疗对糖代谢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出现IGT并促发糖尿病),近年来受到关注,据报告服用β-B和D的妇女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增加4倍,噻嗪类利尿剂和β-B所致的新发糖尿病所带来的危险与已患糖尿病者相同,虽然这种危险需10~15年之后显现,但亦不能忽视。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期间血糖升高与所用利尿剂剂量和服药时间有关,其对血糖的影响是持续的。尽管医学研究委员会轻度高血压试验(MRCMHT)报告,利尿剂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虽比对照组高,也仅为6%~9%,但由于噻嗪类利尿剂的可能不良反应,如低钾血症、糖脂代谢紊乱,使其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中仍有顾虑。β-B联合D可能更会影响糖代谢,病程早期使用这种组合要谨慎。所以在没有特殊适应证时,一线降压药不宜首选β-B和D。鉴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常常是容量扩张型,需要利尿性降压药,由于D与ACEI/ARB具有协同的降压效果,在ACEI/ARB基础上加用D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噻嗪类利尿剂虽然具有使血糖升高的倾向,但其作用较弱,又是小剂量搭配,不良反应率低,并且与其它降压药比较没有使心血管事件增多,因此对患者有益,已成为控制血压的最佳一线组合用药。肥胖伴血脂异常或IGT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不首选β-B或β-B+噻嗪类利尿剂组合。因为低血糖的儿茶酚胺介导的症状察觉并延缓低血糖的恢复,故反复有低血糖发作的患者慎用β-B。欧洲指南甚至提出IGT者禁用β-B,NICE/BHS修改的高血压指南将β-B由一线改为三线药物。但若患者有强适应证如症状性心绞痛、心力衰竭、既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仍应用或首选β-B。

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无痛胃镜;麻醉

无痛胃镜检查是在检查过程中使用静脉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减少刺激反应,提高了患者胃镜检查痛苦耐受性[1]。现报道56例高血压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麻醉和护理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ASA分级Ⅱ-Ⅲ的高血压患者56例接受无痛苦胃镜检查,男36例,女20例;年龄55岁-81岁,体重55-90kg。检查前高血压病史1-21年,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2]。对SBP≥180mmHg或DBP≥110mmHg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抗高血压治疗后再行胃镜检查。56例高血压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7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糖尿病9例,脑梗死3例。

1.2 方法:

术前准备好电子胃镜、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吸引器及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等。被检查者禁饮食6h,并对病人进行系统评估尤其是重要脏器功能评估,有严重合并症者需要治疗后再行无痛苦胃镜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好多功能监护仪,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面罩吸氧或持续鼻导管吸氧。如果遇到患者血压降低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时,静脉推注麻黄素5mg;心率低于50次/min者给予静脉推注适量阿托品 (0.25 mg-0.5 mg)。患者左侧卧位,用药前取下假牙,放置上牙垫,面罩吸氧3-5min后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1-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药,再次面罩吸氧1-2min后进行胃镜检查或治疗,术中有反应时补注异丙酚0.5 mg/kg。在检查期间持续鼻导管吸氧(3-4L/min),术中注意观察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用药量、神志消失及意识恢复时间和患者的反应。

2护理

2.1麻醉效果:

56例患者用药后 0.5 min-2min,OAA/S评分3-4 级镇静状态,平均检查时间5 min。所有患者在检查完成后 2 -10 min 清醒,仅有2例受检者插入胃镜时出现呛咳,经追加丙泊芬的用量,完成胃镜检查;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氧,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知晓,31例有舒适感或欣。所有接受检查者麻醉效果满意。

2.2麻醉不良反应及处理:

所有受检者麻醉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8例(32.1%)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静脉推注麻黄素5mg;15例患者静脉推注麻黄素5mg后血压上升接近基础值,3例静脉推注麻黄素5mg后,血压任然较低,再次静脉推注麻黄素5mg后血压上升至要求范围。 5例受检者心率低于50次/min以下,经过给予静脉推注适量阿托品(0.25 mg-0.5 mg)。1例在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从96%降至72%,其他55例在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本组病例均未出现麻醉意外及胃镜检查并发症。

2.3术后护理:

胃镜检查完后置患者于观察室,继续保持左侧卧位,以免口中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及肺炎等。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并由专人观察和护理,直至清醒,问答切题,肌力恢复正常,并随访患者术中有无知晓及患者的自身感觉。无麻醉药残留作用症状时方可离院。

3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接受检查者检查过程中均无知晓,术后感觉满意,无麻醉并发症,只是在检查过程中个别受检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和窦性心动过缓,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老年病人合并心血管等其他并发症者较多,本组老年病人合并心肌缺血者11例,糖尿病9例,脑梗死3例。所以,血压过高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抗高血压治疗后再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本组患者有1例在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从96%降至72%,其他55例在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本组病例均未出现麻醉意外及胃镜检查并发症。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非巴比妥类新型静脉麻醉药,作用时间短,单次静脉注射后作用维持时间是4.4min,分布半衰期2 min-5 min,由于异丙酚在体内消除迅速,复苏迅速,并且苏醒后不影响患者时空定向力[3],无嗜睡现象,麻醉安全可靠。因此,异丙酚是较为理想的可用于内镜诊疗的静脉麻醉药。

参考文献

[1]唐玉良,徐灿霞,姜希望,等. 451例镇静状态下胃镜检查临床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2000,6: 24-25.

第9篇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taking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reatment plan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in hospital patients. METHODS: The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n=373)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301 to 200508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s where they were treated: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s group A (n=211), and the others as group B (n=162). Analyze their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reatment plan by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In the 2 groups, the usage rate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were 24.0% and 20.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 (ARBs) were 22.8% and 20.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diuretics were 26.0% and 12.3% (P<0.01). The usage rates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 were 20.9% and 23.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βblockers) were 6.4% and 21.5% (P<0.01). The usage rates of α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α blockers) were 0.0% and 1.1%. Most prescriptions were the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94.8%, 92.6%). CONCLUSION: The usag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JNCⅦ. The prescription fo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 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especially the usage of diuretics and 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Keywords】 diabetic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drug utilization

【摘要】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高血压住院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降压治疗方案. 方法:分析我院200301/200508住院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共373例患者的用药情况,按患者住院科室分组:内分泌科为A组(211例),其他科室为B组(162例),统计分析降压药物的使用及治疗方案. 结果:A,B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分别是24.0%和20.7%(P>0.0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s)使用率分别是22.8%和20.7%(P>0.05);利尿剂使用率分别是26.0%和12.3%(P<0.01);钙拮抗剂(CCB)使用率分别是20.9%和23.7%(P>0.05);β受体阻断药使用率分别是6.4%和21.5%(P<0.01);α受体阻断药使用率分别是0.0%和1.1%. 另外,A,B组患者单一药物使用率约5.2%和7.4%,绝大部分患者降压治疗为两种药物及两种药物以上联用降压(94.8%,92.6%). 结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基本符合JNCⅦ高血压治疗指南. 内分泌科的降压方案比其他科室显得更为合理,尤其是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的使用上.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抗高血压药;药物利用

0引言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约有50%~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1].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下降24%、微血管病变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44%[2]. 而强化控制血糖仅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下降12%、微血管病变下降25%、心肌梗死下降16%[3]. 因此,严格控制血压比强化控制血糖更为重要. 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301/200508在我院住院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共373例的降压用药情况,以期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200301/200508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共373例住院患者的降压药使用情况,以患者住院科室分组:内分泌科为A组211(男98,女113)例,年龄范围(55±13)岁;其他科室为B组162(男77,女85)例,年龄范围(58±13)岁. 以上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和JNCⅦ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心、脑、肝、肾严重合并症.

1.2方法回顾A,B组病例降压药物使用及降压治疗方案并作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

2结果

2.1常用降压药应用情况内分泌科与其他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应用有一定差别(表1).

表1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应用情况(略)

bP<0.01 vs其他科.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CCB:钙拮抗剂.

2.2降压治疗方案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案选择中,尽管并不主张大剂量单独用药,而是推荐小剂量多种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发挥药物的协同降压作用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仍应在服从降压需要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合理的治疗. 无论一种单用,还是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联用,都具有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但前提必须是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本调查中内分泌科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124±4.46/75±3.24) mmHg,其他科血压控制在(133±3.12/78±2.28) mmHg,可以看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血压控制还是比较良好的(表2).

表2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方案统计(略)

注:四种药物联用内分泌科组1例、其他科组1例,均为(ACEI+利尿剂+CCB+β阻滞剂)以及复方制剂内分泌科1例、其他科3例均未在表中列出.

2.3复方制剂在调查中还发现内分泌科和其他科中各有1和3例使用复方制剂,各占0.5%(1/211)和1.9%(3/162),内分泌科组1例为ARBs+利尿剂(安博诺,伊贝沙坦+吲哒帕胺),其他科中3例使用复方降压片、降压0号、复方罗布麻等.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师虽已熟练掌握了高血压的诊断、危险分层和处理原则,但当患者出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高血压治疗须注意什么,这是所有临床医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目的不仅是为了控制血糖、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止并发症,保护靶器官等. 现在JNC7已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列为ACEI,ARBs,CCB,噻嗪类利尿剂(包括吲哒帕胺[3]),β受体阻滞剂等5类降压药物的强适应症. 并且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首选ACEI或ARBs作为基础治疗[4]. 本调查提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使用降压药种类基本符合上述国际标准. ACEI或ARBs无论单用或联用还是理想的.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方案的选择,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院糖尿病伴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使用上单一药物使用率约5.2%和7.4%,绝大部分患者降压治疗为2种药物及2种药物以上联用降压(94.8%,92.6%). 各科医生对于联合降压观念理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危险分级认识充分.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多采用的降压药物组合是ACEI+CCB或ARBs+CCB,因为上述药物合用,既有协同的降压作用,又能保护靶器官[5]. 此外,尚有ACEI+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或ARBs+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这2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益处在于利尿剂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系统),ACEI及ARBs可阻断RAS的作用,从而产生更强的降压效果;ACEI与ARBs均有储钾作用,而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有排钾作用,联合用药后,有利于维持机体钾的平衡. 如上述2种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采用ACEI+CCB+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以及ARBs+CCB+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等组合. 但应注意到ACEI及ARBs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时应注意降血糖药物的剂量,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而对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来说,它可影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等不良作用,一般认为利尿剂应禁用或慎用于糖尿病患者[5],然而,近几年观点认为利尿剂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多项研究表明[6]:采用小剂量双氢克尿噻12.5~25 mg/d治疗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对血糖、血钾、血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仅有轻度影响. 因此小剂量利尿剂以平稳降压、作用持久和良好的安全性与ACEI或ARB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另外ACEI和ARBs的联用[7]及胰岛素增敏剂的降压作用[8]也受到普遍关注.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葡萄糖耐量,故在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中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 然而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地位,可以减少上述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糖尿病伴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治疗中并非绝对禁忌. 但在调查中B组患者在合并冠心病的降压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无统计学差异,所以应该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血糖易升高,降糖药物的需要量可能略大. 而且此类患者一但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相应临床症状可被掩盖,使低血糖不易被察觉,可能因低血糖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临床医生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尤其要加强血糖监测. α受体阻滞剂对血糖、血脂无不利影响,但在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时易引起性低血压,并易产生耐药性,故其应用受限制,在2000年WHO/ISH已将α受体阻滞剂降为二线降压药物[4]. 本调查比较降压用药发现在利尿剂使用上内分泌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在β阻滞剂使用上明显低于其他科室,α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0,提示:非糖尿病专科医生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知识亟待更新.

总之,五类降压药物具有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在首选药的基础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服从于降压需要,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因为目前高血压治疗仍是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作出的,属于群体化治疗策略,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Spanheimer RG.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Which factors to modify first? [J] Postgrad Med, 2001, 109(4): 26-30, 33-36.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UKPDS 38.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J]. BMJ, 1998,317(7160):703-713.

[3] 王文,马丽媛,张宇清,等.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脑卒中的证据[J].高血压杂志,2003, 11(增刊):22-24.

[4]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TNC7 report [J]. JAMA, 2003, 289(19): 2560-2572.

[5]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LHAT collaborativ research group. Major outcom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C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vs diuretic [J]. JAMA, 2002, 288(23): 2981-2997.

[6] 刘国仗,马文君.从ALLHAT结果看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 31(8): 625-626.

[7] 管弦,余江毅.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4, 21(10):71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