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艺术品投资技巧

时间:2023-08-11 17:18:17

导语:在艺术品投资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艺术品投资技巧

第1篇

关建词: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23-02

艺术品投资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产业项目(金融、房地产、艺术品投资)之一,这已经是世界投资者的共识。随着近几年先富起来的人群的扩大,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以及其它领域的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使这种风气日渐浓厚,随之艺术品的价值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且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热潮。在全球经济危机动荡下,资产因股票、经济、政治等变化而贬值,经济学专家分析,艺术品作为最抗跌的投资产品,有其极具“长久性”的一面。艺术品投资属中长线投资,由于艺术精品具有超地域的征服性和流通性,且具有不可取代之唯一性和限量性,随着社会经济上升和推广持续,需求将会远超所供,价格必然上升,其增值的功能最终超过金融及地产投资收益。

一、艺术品市场投资与收藏的特点

(一)艺术品有着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

艺术品同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背后丰富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因素,它是特定民族在特定时期的文化见证,每一件艺术品都有着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正是由于艺术品的这种独特价值被人们所认识,它也成了在经济流通领域中的一种商品,成为了可以买卖的对象。并且,由于艺术品价值的特殊性和当前社会对它的认识深度,它的市场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就当前的投资市场来看,依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收藏、投资艺术品风险较小

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艺术品投资风险最小。在股票、期货等投资中,风险往往如影随形。股市变化多端,涉身其中如同在惊涛骇浪里驾舟行船,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失惨重。期货投资只交少数保证金便可做100%的交易,此种“以小搏大”的投资方式存在预测不准可能全盘覆没的风险。如何减少投资风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投资艺术品便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由于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一旦购入,很少会贬值,投资者不必担心行情突变带来的风险,属于相对安全性投资。

(三)投资获利的同时还可获得精神享受

盛世重收藏,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投资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经济价值,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的新宠。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兴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领域,艺术品投资不仅能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的需要,还能起到保值和财富传承的作用。艺术品不仅具有极强的保值、升值功能,其作为精神产品,还具有极强的欣赏功能。因而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还可以通过艺术品收藏来美化生活、陶冶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艺术品市场投资与收藏的风险

(一)政策、法规的风险

由于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部门职责不分明,管理不到位,行业自律缺失,以致艺术市场的经营交易无序运作,交易混乱。很多拍卖机构、参加拍卖的艺术家和收藏者对于拍卖的知识、规则和技巧知之甚少,仓促上阵,急功近利,拼命炒作,使得市场鱼龙混珠。艺术品尤其是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代艺术品,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文物都由国家严格保护管理,不可能流入市场。而流入市场的非经科学考古发掘、来历不明的文物,要么很难确认真品与年代,要么流通受限制,如禁止拍卖公司上拍,甚至被当作非法交易而加以追究,所以也很难实现投资目的。

(二)对艺术品的鉴定、评估风险

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上最常见、最直接、最基本的风险就是艺术品的真伪鉴别风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逐渐繁荣和眼前巨额利益的诱惑,致使市场中的假拍和赝品一直屡禁不止,几成愈演愈烈之势。经有关部门核查,海外回流文物中赝品也不少,其以惊人的速度弥漫至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鱼龙混杂、以伪充真的现象和陷阱高频率地出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做伪做旧也正以专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系列化、国际化之势迅速蔓延,其仿真程度之高令人瞠目结舌,防不胜防。艺术品需要专业和权威的鉴定机构鉴别真伪,而现有的鉴定机构与通常的产权交易中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截然不同,没有承担法律风险的责任,甚至有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没有可信度和公正性可言。

(三)艺术品收藏仓管、展览运送中的破损及盗窃风险

因艺术品非统一性、非再生性、非确定性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品收藏仓管、展览运送中的破损及盗窃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杜绝。古代艺术品之所以随着年代渐远越来越少,重要原因除人为毁坏外,也容易造成自然毁损,如玉器、瓷器等易碎,青铜器易腐蚀,书画古籍易受潮霉变、虫咬、火烧,所以在搬运、储存、观赏过程中都有出现毁损的可能,稍有不慎,或搬运保管措施不当,就会毁于一旦,分文不值。2004年8月22日,一伙持枪蒙面歹徒冲进了挪威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在光天化日之下偷走了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和《圣母》。2011年7月4日,故宫博物院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有学者专家调查显示,艺术品的损失比例大概为:40%的运送与装卸损失,38%的盗窃损失,18%的火灾、水渍、烟熏等损失,4%的光线、温湿度、诈骗、地震、暴风、闪电等损失。

(四)流动性风险

艺术品是一种高雅之物,投资门槛高,需要有眼力、实力和魄力,收藏群体十分狭窄,具备相应知识眼光、喜爱鉴赏并有相应经济能力的人群有限,艺术品一般作为沉淀资产长期持有,很多是传承后人。如财务状况恶化时指望马上变现,要么很难,要么卖不了好价钱,达不到投资升值的目的。有人形容艺术品是“最后进门,最早出门”,因为它不是生产要素和生活必需品,只有资金流动性过剩、闲钱较多时才去买它,而当资金流动性不足时又首先想去卖它。所以收藏投资的人,往往是虽坐拥金山却很少人有钱。为此,艺术品资产占其企业或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必须恰当,不宜过大。

三、艺术品市场投资与收藏的趋势

艺术是一种精神需求,也意味着高品质的生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强、全民素质的提高,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收藏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艺术喜爱收藏,更多的人开始投入其中这是必然趋势。

(一)企业收藏逐渐成为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高调涉足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艺术品收藏由以往的个人爱好正逐步发展成为机构行为,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机构收藏正在悄然占领着艺术市场。1987年3月,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安田保险公司以58亿日元的高价,从伦敦佳士得买走凡・高的名画《向日葵》而声名大噪,一时成为传媒焦点和日本国民的谈论对象,公司业务从此迅速扩展,仅直接收益就超过2万亿日元。2013年,企业收藏成为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大焦点,以2816.5万美元(约1.72亿元人民币)在纽约佳士得购得毕加索代表作《两个小孩》的万达集团,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热议话题。

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收藏的购买力占到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会上的买家,有70%都是企业和艺术机构,并且买下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诞生的亿元高价拍品的绝大部分。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国内企业收藏资金约已接近500亿元。可见,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仅迎来“企业收藏时代”,而且企业豪购艺术品已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上的一种新趋势。

(二)市场投资、收藏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一般的艺术投资方式以外,不少人将会选择艺术基金和银行投资理财等投资方式进入艺术市场。艺术投资基金,是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聚起来,由艺术品市场领域的专家进行管理,通过多种艺术品类的组合运作,实现最终的收益目的。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也急需建立各种艺术基金。这一举措,一是可以整合社会闲散资本,有利于盘整现有散资,带入新的资金,而长期稳定的投资正是艺术市场稳健发展必不可少的;二是由于艺术品投资的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人士作顾问来运作基金,达到良好的市场经济效应。各种迹象表明,当下成立艺术基金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新颖多元的艺术品投资渠道在引发争议的同时,亦昭示艺术品市场的旺盛生命力,推动其日益制度化、规范化。

(三)市场投资、收藏结构日趋完善

在全球金融规模整体缩减的大趋势下,中国的艺术投资市场开始了结构性调整。一是收藏投资资金相对稳定,而投机投资减少很大。二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中心所形成的艺术品市场圈在若隐若现地发展。三是艺术家与艺术机构步入全面合作阶段。现在是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不再是展览多就可以卖作品多的时代了。美术馆的公共收藏、画廊、企业机构的收藏、投资基金等的进入、金融机构与艺术的结合、银行艺术投资产品的出现及运作等等,都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这些表明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在调整中发展,市场结构将会逐步完善,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艺术与资本结合,收藏与投资双赢

收藏艺术品本身就是投资行为。瑞典的艺术投资顾问查米斯认为:“收藏艺术品是最愉快的消费方式,它可以给艺术品的收藏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与此同时还能获取经济上的回报。”近年来,大众随着艺术知识的普及,艺术综合素质得以相应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艺术品的追捧,使艺术品消费群体日趋扩大。不少新的投资者被艺术市场的红火吸引而纷纷“下海寻宝”。丰厚的回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置身其中,收藏与投资两者不可分割看待,从整体的艺术品市场来看,它作为特殊的投资项目逐渐成为人们追求高额利润和长期投资的重要方式,艺术投资市场滚雪球效应还将继续延续。这些大大地促进了艺术品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促进艺术品市场整体持续上涨的趋势。

虽然当前艺术品市场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影响,整个市场出现阶段性的调整,但我们相信,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将不断成熟与规范,其整体上升的态势不会改变。艺术品市场将会在供需的不断动态平衡下呈现出它巨大的生命力。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艺术品市场业态现状及问题研究》(课题号:12YBA192)

参考文献:

[1]涂礼达等.“盛世典藏”视阈下的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分析[J].企业经济,2013,(4).

[2]褚秋根.艺术品投资及其市场培育[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3]米澄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10).

第2篇

根雕艺术是一种“奇”与“巧”相结合的独特造型艺术,根雕艺术家利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也正因为如此,根雕艺术品才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具有了很高的收藏价值。根雕艺术品取材于树木砍伐之后遗留下来的根部,树根外形千奇百怪,艺术家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略微”加以雕琢,便使其具有了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

市场潜力正被挖掘

根雕艺术是我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的先民们就用树根制作了多种艺术品。现存最早的根雕艺术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省的古墓中发现的。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至今仍收藏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根雕艺术珍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艺术品逐渐走向市场,根雕制品也是如此。根雕艺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它的每件作品都是孤品,这就意味着根雕艺术品其实就是绝版艺术品。不少l董行的收藏家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愿出高价购买这些根雕艺术品加以收藏,等待升值。这也说明了根雕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过去,收藏者大都将目光集中在书画和瓷器等主流市场门类上,根雕艺术品受到了冷落,连一些根雕珍品都很难卖出高价。

判断价值高低有技巧

一件根雕艺术精品,不但是要像什么(形态神似某种动物或人物),而且要能表现出它在干什么或想什么(神态、动作、感情),更要能使欣赏者能联想到一些什么(韵味)。这正像绘画艺术那样,能达到姿态美、神态美与韵味美三美俱佳,才能使欣赏者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艺术享受,才能真正得到根雕收藏者的青睐。那么我们该怎样去评判一件根雕艺术品的价值高低呢?

①看树根材质是否上好。在根雕艺术品的取材中,花梨木树根厚感十足,易于长久保存;樟木树根色泽丰富、自然古朴,同时还能发出香味,是做根雕艺术品的好材料;红豆杉树根是最好的材料,不仅木质不易开裂、变形、腐烂,而且颜色也受人喜爱,从淡红到深红直到变成红褐色,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一般来说,由生长较慢、质地坚硬的珍稀木材树根雕刻成的根雕艺术品价值较高。

②看造型是否奇特。根雕艺术品没有奇特的造型,就无所谓“真、奇、古、怪、绝”。一般来说,一件好的根雕作品应该是少雕或未雕的,大部分是“天成”,而很少部分是经“人工”修饰的。根味较浓的根雕艺术品往往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使人备感亲切,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③看个体是否完整。为突出根雕作品的主题,对树根作进一步的修饰是必要的。但修饰后的根雕作品必需要让人能看得出主题。任何隐性的拼接,都会大大地减少根雕艺术品的价值。

④是否取材于古老的残根。一般来说,取材于古老残根的根雕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第3篇

董艺:目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Fundation,非盈利的艺术机构,资金的来源是企业的捐赠,大多数捐赠者是出于对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扶持,通过这些基金会他们希望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民族更了解本国的艺术与文化。在国外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这种捐赠都可以减免所得税,所以大家特别有积极性来捐赠。基金会则按照捐赠者的要求,以更适合的方式来扶持推广艺术家。很多重要的国际艺术活动,如威尼斯双年展等,只接受这些非盈利的艺术机构参加。但我们不一样,德美艺嘉不是靠捐赠,而是靠投资人的投资。这就是另外一个模式,基金Fund。基金是以投资为目的,是要求有回报的。愿意投资艺术基金的人,本身也是觉得资助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既有收益,又成就了一个善举。基金会与基金的运作模式不一样,基金会的运作必须公开,必须透明。但基金由于涉及到退出,有买也有卖,所以往往更私密,更不透明。这两年,在国外也成立了很多艺术品基金,但我们很难找到公开披露的资料与数据,这与基金的运作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投资者报》您怎样看待当代艺术在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董艺:虽然传统艺术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但当代艺术更多地反应了人们当下的生活与思考,更好地表现了美学的发展与变化。喜欢当代艺术品的藏家认为,只有当代艺术才能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与所思所想,更贴近他们的生活。随着新富阶层的兴起,对艺术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美的理解也更加丰富。虽然今年的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价格有一个大的调整,但这个调整在整个经济大背景下也是很自然的,股市震荡得更剧烈。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需求来看,当代艺术品还是比较稳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不是像有人说的当代艺术品都是垃圾,有很多泡沫。有很多有潜力的艺术家值得人们关注。

《投资者报》艺术品投资机构怎样选择合作的艺术家?

董艺:我们以艺术家的成就为主要的参考。我通常以酒来比喻艺术家,成熟的艺术家如一瓶陈酒,随着岁月的沉淀,它的口感越来越丰富,味道也越来越醇美。年轻的艺术家如一瓶刚刚酿成的新酒,并不是酒本身不好,只是说它的发酵时间还没有那么长,味道的层次还没有那么丰富,但好的酒即便它是新酒你也能看出来它的潜力。艺术家通过他的积累,创作的量与形式是越来越丰富的,年轻艺术家与成熟艺术家,在作品的数量和丰富性上是没有办法比的,但各有各的味道。我们选择艺术家要综合的来看,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技巧。只有当艺术家的阅历、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我们才会给他策划个展。

《投资者报》我们应该怎样客观看待艺术家在拍卖市场的排名?

董艺:目前大家谈论比较多的艺术家作品的成交额指的是拍卖市场,但这只是二级市场的数据,有很多一级市场的数据(画廊直接经营或艺术家自己与藏家交易)我们是看不到的。有些艺术家强调拍卖市场的公开数据,是因为可以找到一个价格参照。有很多非常好的艺术家并不是体现在拍卖成交额上,从某种角度上说,拍卖是买卖双方的。而艺术品的周转率理论上讲是比较低的,西方更是这样,藏家买了一件作品十几年不会卖,可能到下一代的时候才把父辈的藏品拿出来卖。如果我们看成交量的话,至少说明还有很多人在卖。有很多好的艺术家,藏家买回去是不卖的。所以我们怎么来评价艺术家的好坏,不能只凭成交额的大小来判断。

《投资者报》我们怎么看待艺术品市场的运作规律?

董艺:我总愿意以股票市场的例子来类比,如果一个垃圾股价格起来了,一定是有人在炒作,而市场中本身具有价值的股票,没有人运作也是可以发展起来的。比如股市上的茅台、工商银行等,它们的市场不是任何人能够运作得起来的。在艺术市场中,比如齐白石的画,没有人运作,而是经过他自身的发展而慢慢成熟起来的。目前,很多艺术家背后都有合作的大画廊,画廊的功能首先是对艺术家作品的学术价值给予推广,然后才是帮助艺术家建立收藏家队伍。但我们不要过分美化运作,也不要过分的丑化,这是艺术家走向市场离不开的,要客观地看待。所以心态很重要,最根本的是艺术家要不断画出好东西,让收藏家感动,愿意收藏。如果茅台酒不好喝,怎么运作都不行。

第4篇

油画属西方艺术,产生至今不过600年的历史,但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西方油画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精品荟萃,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性绘画。

过去油画在人们的眼里是西方艺术,是阳春白雪。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油画已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形成了新的收藏热潮。

・拍市上的新亮点・

以前在中国拍卖市场,一直是传统绘画唱主角,和中国国画相比,油画市场价格也比较低。中国油画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越来越受到藏家的关注,并在拍卖会上拍出了不俗的价格。

1991年陈逸飞创作的《浔阳遗韵》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37.55万港元成交;1995年刘春华创作的《在安源》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举拍出了605万的高价,创下了当时中国油画国内拍卖的最高记录;2001年在香港举行的“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会上,徐悲鸿的名作《风尘三侠》以664.5万港元成交,超过估价近8倍;2004年,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秋拍成交额达4000多万元。油画拍卖,呈现出逐年升温的态势。

2005年中国油画拍卖出现了空前火爆的局面,中国嘉德春拍成交率高达93%,总成交额7698万元。2005年11月4日,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总成交额达1.3亿元人民币,成交率92%,也打破了中国内地油画专场拍卖的最高记录。陈衍宁的《视察广东农村》以1020万元人民币拍出,创造了内地油画拍卖的最高记录。在随后的北京保利秋拍中,徐悲鸿的油画《珍妮小姐画像》又以2200万人民币刷新这个记录。一时间油画市场高价迭现,竞争激烈,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拍卖热潮,中国油画市场呈现出了“全线飘红”的态势。

・谁在收藏油画・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油画的购买群体一是港台、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华人投资者及国企、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影视圈中的名星。他们一般追求名家名作,兴趣多集中在老一辈油画家的作品上。他们购买油画除用作室内装饰外,主要用于艺术投资。二是国内一批有实力的中青年成功人土,他们正逐渐成为油画的主要购买群体,这个群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较高,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不少人还受过西方文化教育,油画也更容易被这些人所接受。三是各行各业的白领人士,他们购买油画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兼有保值增值的目的。

・油画投资正当其时・

中国油画价格不断增高,近10年的价格已经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甚至数百倍,尤其是知名画家的作品,如今在市场上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在2003-2005年,大部分知名油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增值达到了200%以上,尤其像林风眠、吴冠中、罗中立、王沂东等画家的作品增幅更是达到300%―500%。在2005年火爆的油画市场上,不少收藏家将春拍竞买到的作品拿到秋拍去卖便可获得丰厚的利润。

与欧美油画相比,中国油画的价格还未到位,同样名气的中国画家和欧美画家,作品价格差距达几十倍,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与传统书画相比,油画投资优势也很明显,油画的可靠性很强。目前在各大拍卖会上,油画大部分征集自画家本人,或画家签约的画廊,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赝品混入,尤其是当代油画在市场上的伪作很少。

油画是一种实用艺术品,与中国传统书画相比,油画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更为多样,色彩丰富,更具时尚性和视觉冲击力,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现代家庭的审美情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审美情趣的多元化,油画将会越来越多地步入平常百姓家,具有广阔的消费空间。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油画巨大的投资空间,也是越来越多的藏家日益看好油画市场的原因。

三年内,国内油画与国画市场将平分秋色

――访上海保利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平涛

问:能谈谈刚结束的上海保利拍卖的情况吗?

答:这次拍卖大陆油画规模很大,油画拍得不错,国画平常,但是也比预期的要好,我认为目前是国家的盘整期。现在拍卖尤其是上海的拍卖逐渐趋于理性,对于拍卖公司是好事,需要立足长远。拍卖不能靠侥幸,道理很简单,比如拍品越来越贵,你在家买个水果3块5块的还要计较,买画十万、几十万元怎能随便买。拍卖行业往后应该更加严谨,专业度应更高。

我的观点很明确,两三百万元的东西,如果不对,法律上说拍卖后可以不退,但是300万、500万买砸了,人家对你就永远失去了信任感。

问:如何甄别价值发现与炒作泡沫的区别?

答:我可以举例来说炒作的不可能性:一个画家60岁,算他20岁学画,到60岁,40年时间就算作画4000张,价格呢,被从30万炒到100万,就算你控制了2000张,以前的2000张还是要回来的,拍卖公司拦不住,所有拍卖公司的盘都能护得住吗?所以结论是不可以。

台湾以前也有财大势雄的,一手遮天左右价格,花很多力气护盘,有人护2次、3次就受不了了,代价高,靠这个你万一护不住,怎么向客户交代。经济行情好的时候都没问题,经济一迟缓,市场就不行,怎么向以前的人交代。

对于泡沫,我们内心都有定见,比如说传统领域国画,如果没有吴湖帆的传统笔墨功底,如果没有黄宾虹的大家风范,如果没有潘天寿的雄奇构图与笔力,没有傅抱石传统意境的雄阔挥洒,那他的价值再高,名声再大,也是泡沫。

价值发现也有例子,比如张大千作品在大陆的价值被低估,但在海外被认识得比较透彻,他具备开创性的艺术形式。过去印刷品不好,我看过很多大展,其技巧、开创性都没话说。真正有价值的是他60岁后的作品,而这期间的作品主要在海外。

问:就上海保利的市场实践而言,目前谁在购买艺术品?

答:我们保利的目前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因为刚进来,与大客户的关系有待建立。中小企业都是自己花钱,不会乱花,尤其上海企业家既精明又小心。这次拍卖一超过200万,举手的就没几个,买东西是容易的,放得开才是本事。如果涨价不能超过利息,又不能动,小百姓玩不起,一切拍场见真章。陈逸飞的画拍到300万也就只剩下两只手了。

在整个经济的大环境中,经济在增长,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一旦大陆市场进入成熟期,企业成长不快的时候会面临考验。有钱的时候买艺术品盖美术馆很正常,生意不好的时候,总不能卖生产设备吧,总是先卖艺术品,台湾国泰美术馆、鸿禧美术馆都这样。经济繁荣的时候,总有人接盘,如果不是,就是全面崩盘。

台湾有血淋淋的教训在。

艺术市场有自己的规律,台湾纵深小,经济好的时候大陆、本地和西方都来了,不好的时候艺术市场一下子就完了。大陆是文化大国,一个文化大国,如果经济搞上去,艺术品必然上去,有文化背景,价格就一定会上去。

问:现当代油画是西方的源头与话语中心,如何看待国内油画的评价系统?

答:谈罗中立的当代油画,不能不说到中国油画市场最早由海外主导的现实。西方对现当代艺术有经验,到中国来收藏艺术品有自己的观点,其中包含了投资概念。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完全不对。他们挑选的画家,最重视独创性,懂得技巧。西方早年投资日本品艺术市场,是因为对日后日本经济发展有期待,现在他们开始投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是如此。他们不买老油画,因为与18世纪、19世纪的世界级作品一比差得太多,而他们喜欢的是东方情调的写实作品,因为当代最好的写实油画在中国。西方眼下不重视写实风格,也失去了18、19世纪写实油画的传统了。

写实油画的重镇是武汉湖北美术学院与四川,不要小看中国油画,从苏联风格到靳尚谊、杨飞云、罗中立、冷晶,这个体系是有力量的。

有钱就会有自信,就有自己的价值观,不是不可以欣赏别人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主张更好。我感觉价格还是会回归到基本面的,虽然炒作比较容易。

问:您怎么看大陆画廊代销制占比例很多?

答:画廊制是个过程,现在已经比原来好多了。一般都有金主进入画廊,所以一定要拿钱囤货。有钱人如果自己不懂,就不好操作,而企业现在懂艺术有资产的一定会成功。前一阵听说温州帮要拿出1000亿炒作,我觉得没有人是笨蛋,这么讲肯定是在出货。

我对油画比较关注,虽然我画了30年的国画。我不鼓吹国画,有人想推出我,我不抵抗,因为我不能保证所有的国画我都看得懂,历史太长了,问题也是最大的,我没有这么大功力。我国画做得很好,我在台湾做了25年,连国画家都不敢做,油画家比较好办,因为背景历史都在。

上世纪90年代我判断中国大陆经济会腾飞,所以我至少买了一万张老油画。画廊与拍卖公司者腰回复市场价值的基本面,两者可以合作,一切让市场去决定,艺术品市场决非暴利。非常重视艺术品市场,评估一个国际一流城市,要看其艺术产业如何。纽约商业繁荣,艺术更繁荣,上海要成为世界的一流城市,必须被政府专注。

问:油画比较容易进入当代家居环境,国画与欧化家居环境不匹配,这种现状会影响投资吗?

答:一定有办法的。上世纪30年代台湾开始做画廊,我就开始做国画的新裱方式,改变成现代化的格调。怎么配框,怎么做效果,我可说是第一人,我是主张中西合壁的。油画比国画直观些,国画的艺术内涵高。艺术价值方面我曾经预言过,三年内,国内油画与国画市场平分秋色。目前油画是国画的20%,三年内,画廊、拍卖公司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艺术品产业中,油画是在蓄势,等待潮涌。如果不乱搞,艺术品产业是个百年产业。现在钢铁价格上升了3倍,石油、房产都在升,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涨三年,回落调整很正常。

问:把握艺术市场的脉搏看来需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经营的全面洞悉!

答:是啊,假设20年前,中国出色的油画家有100个,20年后的今天,经济实力增加了30倍,油画家却只多了20个。因为显然,不能因为经济上了,画家就自然多,也不能说就比原来画得快。今天有今天的价值,只是不要搞过头。

第5篇

关键词:艺术陶瓷 收藏“四步” 鉴赏“四美”

一、艺术陶瓷收藏“四步”

随着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日渐红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陶瓷艺术品投资是一种回报颇高的投资方式,但却苦于不知如何准备?从何处入手?导致迟迟不能出手。其实,搞现当代艺术陶瓷投资收藏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神秘,笔者认为,普通人只要按照以下步骤去认真实践,并长期坚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步——学习篇:磨刀不误砍柴功

要想投资、收藏成功,那么学习艺术陶瓷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很多时候,投资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投资者的品位和发现的能力,而不是财富的多寡。普通人若想进行陶瓷艺术品投资,需具备陶瓷应有的基本鉴赏知识。要做一名勤奋的、谦虚的学生,认真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请教甚至聘请各方面的专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除了阅读《中国工艺美术史》、《景德镇陶瓷精品鉴赏》、《景德镇中国陶瓷大师》等专业书籍外,还要对作品的工艺、造型、构图、釉料、印鉴、题跋等进行深入研究。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投资,也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二步——练眼篇:观千瓷而识器

投资收藏现当代艺术陶瓷,除了从书籍中学习陶瓷理论知识外,培养专业眼光,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也是关键的一步。而“练眼”的方法,无非就是多看、多观察、多思考、多比较。多到大型陶瓷博物馆、艺术陶瓷拍卖会、名家陶瓷展销会、艺术博览会上去看一看、走一走、比一比。多看顶级大师、资深教授的代表作品、艺术精品,并比较作品的异同点。

陶瓷制作的整个工艺是一个繁琐和复杂的过程。从选料、造型、拉坯、利坯、绘瓷、上釉、烧窑等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到位,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出现瑕疵、冲口、缺足、崩裂、脱釉等毛病。艺术陶瓷投资、收藏除了查看以上工艺细节外,还应审验颜色是否纯正。如青花是否纯净幽远,丰富润泽;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无斑点瑕疵。精湛的工艺能确保胎釉细滑、胎骨洁白,画面色彩鲜明,层次清晰,不失国画的风韵。

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惟美的。瓷上画面有画家的艺术个性,好瓷、好釉、好光泽,再配上好画,若细细观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好的瓷器装饰品应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第三步——心态篇:长线是金 短线是银

艺术陶瓷投资、收藏者,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盲目跟风,要慢慢地、长期地积累,形成自己的投资收藏风格和系统。正如景德镇现当代陶瓷收藏名家张海国先生所言,投资艺术品,要服从的是自己的内心,要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抱着即时获利的心态去做短线投机。

张海国先生向笔者分析说:以景德镇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末,普通规格作品在1000元以内,2000年代初在1万至3万元,而在2012年更是攀升至10万至30万元。演绎了“十年涨十倍”的传奇。部分大师、教授的作品拍卖价格已近200万元,在2009年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首席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黄山四千仞》瓷板画以680万元落槌; 2010年5月,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创作的石瓢壶,在嘉德春拍上以1232万元成交,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历史经验表明,投资收藏时间越久,回报率越高。

第四步——市场篇: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也看了一些展览、展销,那么,在市场上看到自己满意的或感兴趣的,而又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的作品,这时投资、收藏者就应该立即出手购藏,以免日后遗憾。

笔者的一位朋友就曾有这样的经历,他看中了一位名家的一个瓶子,但总感觉价格高了一点,希望等价格降下来再购藏。结果,一等几年下来,他看中的那件作品价格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以每年30%的幅度上涨,且被他人捷足先登,令他追悔莫急。最近,笔者在艺术陶瓷市场上了解到,一些当代名家艺术瓷作品价格正如笔者年初撰写的《2012年艺术陶瓷市场展望》中判断的一样,已悄然上涨30%左右,一些大家的作品更是供不应求。

随着市场对现当代艺术陶瓷的再认识,现当代艺术陶瓷价格会不断走高,且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投资、收藏者应及时出手,才能抱得“美瓷”归。

当然,作为普通投资、收藏者,笔者建议,刚进入艺术陶瓷领域时,应从“小”开始。可以先从几百元几千元的小茶杯、小笔筒、小瓷盘等“小陶瓷艺术品”入手。这样既可以练手,还可以练眼、练心,万一投资失败,也不至于损失惨重,给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二、艺术陶瓷鉴赏“四美”

随着国际知名拍卖行相继成功开拍当代陶瓷艺术品,以及近年来的楼市、股市的政策调控,使得社会上掀起了投资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热潮。“投资有风险,收藏需谨慎。”对于当代艺术陶瓷,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投资与收藏呢?笔者认为艺术陶瓷有“四美”。只有具备了“四美”的作品才值得拥有,才值得投资与收藏!

第一美——装饰之美

装饰好比是陶瓷美术品的“服装”。所谓装饰美,是说它必须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协调一致给观者留下装饰美感。

陶瓷评论家陈雨前教授认为,装饰就是对被装饰主体进行美化加工,使被装饰主体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其基本要素包括装饰形象、装饰结构、装饰色彩、材质与表层处理等。装饰的艺术形式主要有绘画形式、图案形式、绘画与图案相结合的形式等三种。陶瓷的装饰技法有坯的装饰、釉的装饰和彩的装饰三种。

装饰美包括器型和绘画(上釉)两个方面,目前,陶瓷器型从种类上分有瓷板、瓷盘、四方瓷瓶等平面造型;瓶、罐、缸、坛等立体造型。

对于陶瓷投资者来说,要观察绘画是否根据器皿,随类赋彩、因器施画;是否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审美要素,如瓷瓶的颈部、肩部、腰部等是否都有不同的变化?再如,陶瓷有高矮、胖瘦、方圆、平直、弯曲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器型,是否设计装饰了不同的画面?使人物、山水、花鸟等装饰物象各有所归。

此外,和谐之美、平衡之美、力度之美、韵律之美,也是衡量陶瓷艺术品装饰美的审美法则。

陶瓷的艺术美尽管通过整个作品来体现,但装饰是关键,是最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技巧、功底、水平、修养以及审美追求。

第二美——个性之美

个性就是说,陶瓷艺术家要创造有自己艺术个性、艺术风格的作品,而不能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从而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之美。

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不仅创作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品,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如刘远长丰富了瓷雕艺术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由写实到写意,采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个性:宁勤征创新了青花色釉综合装饰、现代刷花山水、高温亚光颜色釉装饰、高温中华红颜色釉;黄卖九创新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和半刀泥陶瓷刻花技艺;秦锡麟创新了现代民间青花和现代陶艺;徐庆庚创新了粉彩艺术;杨苏明创新了捏雕艺术;赖德全创新了釉上珍珠彩;李文跃创新了墨彩描金特种工艺;李菊生创新了高温颜色釉装饰;刘平、徐亚凤创新了水点桃花;戚培才创新了手指瓷画;舒惠娟创新了无光粉彩;涂金水创新了瓷雕二次烧成法……

这些体现艺术家个性之美的作品,艺术价值高、观赏性好,代表性强,是收藏投资首选。

第三美——意境之美

吴冠中先生说:“技术是基础,意境最重要。” 邵大箴先生在《艺术格调》艺术中讲:“艺术品精神内涵的容量和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件作品的优劣”。 所谓意境指的就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情画意。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陶瓷艺术家吸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注重意境的营造,集中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充分通过画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唤起美好情感的特征,往往能引起观者美感与共鸣。

如景德镇首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就很讲究作品的意境。1991年他的水墨《天游峰》瓷板画,画面上天游峰耸立,游

人在峭壁中弯曲的山道上攀登,而作者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的“秋高气爽上天游”之一语双关的画题,既说明了季节,又点名了地点。好一幅富有秋游登山情趣的场景映入眼前,使人产生联想,恰似有一股上天游览的浪漫气息,使得瓷板画更富有诗情画意。

第四美——材质之美

陶瓷艺术品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它与国画及油画等艺术品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材质美。一件陶瓷制作,有几十道工艺,用宋应星的话说:“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陶瓷被称作“火的艺术”,这是它的实质所在,一切工艺过程和技艺手段最后都得经受火的淬炼。“成如容易却艰辛”,只有全部完满通过每道工序,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成品,可以说,一件工艺性完美的陶瓷艺术作品的确来之不易。

因此,投资收藏艺术陶瓷,首先就要考察器皿是否具有材质美的特征。比如说景德镇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材质特色,即“白如玉”指瓷质白度;“薄如纸”指瓷胎厚度;“明如镜”指釉质透明度和滋润感;“声如磬”指瓷质的音乐感。在工艺上陶瓷艺术品已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材质本身就能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第6篇

苏绣即苏州刺绣,是在中国传统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源地在苏州吴中一带,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吴地苏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既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联系,又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与岁月风俗、人生礼仪、文学科技等文化现象相融合,是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20世纪初,吴地苏绣借鉴了西洋艺术、绘画、摄影等方面的技巧,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只有不拘于传统,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时代需要、艺术潮流、不断创新,才能使苏绣艺术传统永葆其美妙青春而发扬光大。

前些年,投资收藏者较为关注的是名人字画、瓷器、古铜器的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苏绣的投资收藏则不太重视。但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收藏投资热的兴起,中国传统艺术刺绣的收藏开始峰回路转。传统手工技艺日渐流失,苏绣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滨海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在最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上,苏绣的文化价值日益显现出来,受到投资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苏绣被誉为“东方明珠”,以其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成为近年来不少收藏者的新宠,价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今年5月23日,西安朱雀收藏俱乐部内,一幅《空山鸟语》苏绣画,以100万成交价被收藏家买走。目前市场上的精品苏绣数量有限,价格相对稳定,因而选择精品苏绣收藏,从长远看其收藏价值潜力无限,会有不断攀升的空间。 苏绣的收藏价值更多在于它传承的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工艺,民族特色非常浓郁。苏绣的增值潜力主要源于作品的唯一性和资源的稀缺。从资源上看,苏绣所采用纯天然的蚕丝线的供应也在减少。由于苏绣的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技法,一幅好的绣品常常需要耗费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也导致掌握苏绣技法的人越来越少。

苏绣是一项手工极强的传统艺术品,因此在目前的市场上,苏绣没有真伪之分,只有优劣之辨。收藏家在收藏苏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又获得过著名奖项,此类作品不管是不是印章签名者所绣,那其本身被历史所记载的荣耀,与被赋予的光环,都是无价的了。其次:看刺绣者的技法,刺绣人用丝线配出的色感是否传神、针法是否精湛。这需要收藏者仔细观察作品针脚的大小、用线的粗细程度。最后:是看作品色彩的处理和艺术效果。一件价值较高的苏绣艺术品一般是图案秀美,做工精细,色彩典雅。

第7篇

应该说,尽管拍品创了天价,但画家本人却并没因此一夜暴富发横财。当被问到破纪录的感受时,张晓刚表示:“他们是不是疯掉了,我的画卖100美元的时候,心里很踏实,卖到100万美元反而感觉很虚幻。好像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或者变成另外一个符号。我不喜欢讨论拍卖,这其实是二手市场,与我们画家都没有关系了,《天安门》231.2万美元不是我卖的,那画早就不属于我了,上世纪90年代给海外藏家时不过5000美金。”同样,《三峡新移民》在拍出2200万元的当代艺术品天价后,刘小东本人也一点没感到兴奋,甚至有些郁闷和困惑。他认为:“中国当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得有点畸形,当初《三峡新移民》被画廊收购后被一位印尼藏家买去,我以为他会永久收藏这幅画,没想到这么快就委托保利高价抛出,再度流向市场,自己的画绝对不值1000万元。”据画家的一位朋友透露,刘小东第一次出手价格尚不及100万元,难怪看到自己的画被画商们倒来倒去狠捞了一笔,画家心里并没有多少激动和高兴的滋味,大喊与自己无关。

熟悉当代艺术收藏的人都知道,刘小东所指的印尼藏家就是先在印尼后居新加坡的“好藏之美术馆”主人郭瑞腾,这位收藏家多年来一直在从事中国艺术品的买卖,2005年11月7日,吴冠中的《鹦鹉天堂》(3025万元)也曾是他的大手笔。近年致力于内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不少国内有实力的中青年油画家的作品被其买断,低价买进“原始股”是他的一贯手法,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两年内为其带来了10倍以上的巨额暴利,不愧是眼光独特,一买一卖获利高达上千万元。在内地油画行情一片低迷时,内地的藏家究竟在干什么呢?不少人在追捧已经热得发烫的国画,真正有眼光有魄力做当代艺术投资功课的先行者又有几许?可谓凤毛麟角。我们有的只是像俏江南这样在当代油画大幅飙升后高位去接烫手山芋的跟风者,当代艺术的钱让谁赚去了?答案不言自明。

虽然如今当代艺术品拍卖行情一热再热,但在几年前却无人问津,被藏家们视为丑小鸭和灰姑娘。记得2001年看中国嘉德秋拍时,刘小东的《走神儿》估价区区4-5万元之低,却仍然摆脱不了流拍的命运,2006年在荣宝春拍还是这幅画,却拍出88万元。王沂东的《有这么一个小院》2002年18万元也是无人理睬,三年后在嘉德竟拍出192.5万元。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有真正的收藏家吗?他们原来在干吗?可以说,中国当代油画在具备高投资价值的最佳时期,被国内藏家们无情地忽略了,遗忘了。在行情突然飙升后,不少人却大脑失控茫然追风,昔日的“原始股”已徒然变成“高价股”,许多成交价格早已高得离奇,最终将买家高位套牢,真正投资收藏的大好时机已然错过,有些早期先行的囤积者如今大幅拉抬价格,只不过是为了他们自己出货而已。2200万元的《三峡新移民》日后究竟有多少投资价值,在画商们狂赚一笔后日后还有多大升值空间,实在令人怀疑。

长期以来,由于油画在内地一直被边缘化,没有形成收藏传统,远不及西方和中国港台地区开展的火热,真正介入当代艺术的国内藏家少之又少,大买家屈指可数,所以一些画家的经典作品被海外藏家低位席卷一空,实属再正常不过。仅仅在两年前,某些国内的知名画家还处于一年被海外画廊80万元买断的境地,可见,国内藏家并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土壤,即便行情一片大好的今天,被国内画廊和机构买断的画家也为数不多。正因为当代艺术的多数稀有“原始股”被海外画廊买家画商所垄断,行情由他们操纵掌控,市场自然是由他们说了算。看一看当今市场红透半边天的这几个“市场明星”,有几个是国内画廊和藏家签约“包养”的?他们的行情之所以一涨再涨,毫不夸张地说,同背后的海外画商买家大有关系。没有他们的市场运作,想凭空拉抬冲至千万元大关,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之事。

国内当代艺术的钱被海外赚走,内中原因众多,资金实力欠缺,投资意识淡薄,机制没有形成,艺术品投资咨询业的空白,都影响到当代艺术在内地的发展。首先,在资金实力上国内藏家远无法同海外藏家相比抗衡。国内画廊目前大多资金实力较弱,多数画廊只能独家名气一般的青年画家,几十万元、近百万元一张的名头画家,能买断的恐怕真没有几家,这类级别画家的画大多被海外收购囤积了去,在经过有效的市场运作后一部分再高价“回流”国内。到国内最大的“观音堂”画廊一条街转一圈便不难发现,在国内呼风唤雨的名家都不在这里落脚,在这里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有的只是名气不大的三流画家,在油画拍卖中经常现身的前50位画家显然对这里是不屑一顾的。笔者认识的一些在国内油画市场名气不小的画家,他们称:“近年的画大部分让国外买走了,内地藏家收藏的不多。也恰恰因为多是海外画廊收购,画价才有保障一路慢慢上涨,真要是国内收藏为主,互相杀价兜售,行情价格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如今新办一家专业画廊,几百万元的资金都算是少的,硬件、场地、装修就需要一大笔费用,像模像样的画家又需要一大笔投入,在开办初期往往是很难盈利的,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很不易了。所以,在国内能坚持下来的高水平画廊数量不多,画廊的存活率较低,许多画廊开一段时间就倒掉了。国内画廊业始终发展不起来,优秀画家的资源就只能任由海外画廊占有。就目前笔者所观,国内相当多知名油画家都没有在国内签约,多数为松散型的“合作”关系,主要是画廊实力原因所致。此外,画家机制本身在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画家与画廊利益纠纷大,信用遵守难以执行,所以许多画家宁愿松散合作,或干脆自己卖画。更重要的是,在选择什么的画家更符合国际市场上,海外、中国港台的藏家和专业画廊无疑更具有犀利准确的眼光。尽管我们可以斥之为“迎合西方审美需要”,但杨飞云等写实画风在海外不受推崇,恰恰说明海内外喜好审美的明显差距。

当代艺术的钱被海外赚走基本已成铁的事实,我们可以把“画家们高喊画价与自己无关”,看作是对国内当代艺术品收藏现状的另一种嘲讽。在张晓刚、刘小东们画价很低的时候,内地藏家画廊当时又做了些什么呢?是不是有几个类似“俏江南”那样出手阔绰的机构慷慨收购了呢?我们为什么不愿意低价大肆购入物美价廉的画作,反而甘愿追高跟风一掷千金呢?这种收藏究竟有多少投资的成分呢?人们有必要反思一番。低买高卖是任何市场投资的法则,“舍低就高”不是明智之举,对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更是犯了兵家大忌。

第8篇

回顾新世纪头五年,有人提出:国内艺术品市场份额出现了国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即书画投资高“热”,风起云涌,大有让人“看不懂”的势头。而相对于书画的火爆场面,古陶瓷拍卖明显相形见绌。如2004至2005年国内各大拍卖会成交的100余亿元“大蛋糕”中,瓷器份额不到二成,而2005年北京保利秋拍7个专场共成交5.622亿元,全部为书画。于是有人惊呼:是不是古陶瓷市场的“更年期”到了?

笔者认为,过去一轮古瓷投资市场究竟是冷是热,还须作理性分析。从总体来看,古瓷投资作为国内藏家首选项目的主流地位并没有改变。当前国内古瓷投资主要有两大渠道:一是各拍卖公司,二是民间古玩交易市场,而后者恰恰是古瓷投资的大盘。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捧瓷大军”人数剧增的形势下,全国各地民间古玩交易市场每年古瓷吞吐都在10万件以上,相当于各大拍卖会的1000余倍,而各拍卖公司古瓷交易尽管远不如书画,但成交总量、成交总额始终是呈上升趋势,只不过是淹没于书画大份额之中而已。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单就古瓷成交额来看,刚刚过去的一年,国内古瓷投资已在继续回温。以2005年秋季中国嘉德、华辰两家拍卖成交额来看,古瓷均占成交总额的三成以上。佳士得2005年拍出的103件古瓷中,过百万的就有9件之多。再从海外艺术品拍卖看,与国内书画投资大红大紫相反,古瓷拍品仍然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仍是坚挺板块。如香港苏富比2005年秋季拍卖,首日举行的四场拍卖中有三场均为中国古瓷,而这三场瓷器专拍为苏富比带来了超过3亿元港币的收入。这亦表明古瓷在海内外收藏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世纪头五年中,古瓷拍品纪录连创新高,不断刷新,超亿元拍品一再出现。尤令世人瞩目的是,2005年7月份,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在伦敦成交,显示了中国古瓷的价值实力。紧接着,国内各大拍场亦是高端古瓷频现,仅同年10月华辰秋拍就有9件拍品价愈千万元。此外一件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香港苏富比以1.1548亿港元落槌,又一次打破了清瓷拍卖的世界记录。据统计,2005年国内拍出的10件3000万元以上拍品中,有5件为古瓷艺术品。这5件瓷器分别是: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成交价合人民币1.224088亿元;元青花“锦香亭”图罐4998.96万元;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扁壶3633.68万元,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墩碗3218.16元,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4761.52万元。这些古瓷艺术品的不俗表现,从一个侧面对新世纪头五年古瓷艺术品投资态势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所以对古瓷投资前景的种种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新一轮古瓷投资展望:盘子究竟还有多大?

一般而言,艺术品市场每隔五六年要重新整合一次。那么,新一轮古瓷投资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如前所述,无论是古瓷藏家还是艺术品投资者,对新一轮古瓷投资这个大盘的走向都应该是乐观的。其理由有三:一是从艺术品投资的渠道来看,中国传统艺术品真正能得到世界认同并与国际接轨的首推古瓷。近20多年国际各大拍卖中,古瓷拍卖份额都占极为重要的一席,这恰恰与中国现代书画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形成巨大反差,近几十年海外中国艺术品拍品的多项第一,几乎均为古瓷艺术品所独占。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古瓷艺术品将会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同;二是从艺术品投资的市场来看,古瓷市场无疑是最为庞大的。改革开放后,全国相继形成上千个古玩市场,几乎覆盖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天津、成都、杭州、南京、南昌等民间古玩市场已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这类古玩市场中古瓷都占首要地位;三是从艺术品投资的对象来看,古瓷收藏队伍最为庞大。在北京,经常光顾潘家园、报国寺、海王村、古玩城等古玩市场的人就达四五十万人。特别是近年来,一批资金雄厚的民营企业家以及白领开始瞄准古瓷投资、收藏领域,这一方面将促使大批已沉入藏家的古瓷被吸引重新投向市场,使古瓷投资这个蛋糕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古瓷价格新的整合。

有的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近几年古瓷价格上涨太厉害了,再投入风险较大。实际上,10年前就有人是这种想法。因为10年前古瓷的价格要比20年前贵上十几倍。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很好的官窑碗只卖5块钱。最好的瓷器也就100来元。但10年后,一个官窑碗最少也涨了几十倍。80年代末,北京藏家马未都曾花1万元买下一套光绪皇帝大婚时使用的餐具,共108件,到20世纪末,也不过十余年,这套餐具价值已达300余万元。尽管2000年时瓷器的价格基数已经很大,但这五年来仍有3倍到5倍的增长。比如有位藏家2002年在一个小拍会上买到两件瓷器,一件乾隆青花八宝纹盘6万元,另一件雍正粉彩碗12万元。后来要等钱用,仅这件乾隆青花盘就拍了42万元。著名古董商瞿健民认为,古瓷艺术品投资没有早晚之分,因为无论何时买到精品都应是当时的最高价格,相比未来的价格还是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只要买对瓷器,永远都是赢家。作为不可再生的古瓷艺术品,与不断衍生的现代书画相比,其涨幅并无泡沫成分,主要是受国际价格拉动和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如今中国的瓷器价格正在向其价值回归。可以预料,随着投资者的不断成熟和对现代书画投资的趋于理智,以及古瓷拍卖与国际进一步整合接轨,新一轮古瓷投资的引力和潜力是巨大的。

藏家和投资者应该关注哪类古瓷?

古陶瓷市场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度过了“建仓”时期。市面上的陶瓷精品多已落入收藏投资者手中,精品稀缺,赝品充斥,这就要求收藏投资者注重技巧、紧盯市场、慎重而为。一要正确把握古代瓷器价值的判断。陶瓷专家张浦生归之为五字:真、善、美、少、珍。可以说,一件古瓷的存世量、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直接影响它的经济价值;二要正确把握古瓷市场发展的脉络。了解古代陶瓷市场发展至今,哪类瓷器站在市场的最高端,哪些品种最受市场的追捧,这是涉足投资的第一步;三要对古瓷市场有前瞻眼光,市场永远青睐那些先行一步的人。哪里才是古瓷市场新的增长点?哪些品种是古瓷市场的“原始股”?明确了这些问题就抢占了市场的先机。那么,在新一轮古瓷投资中,有哪些重点需要关注呢?

明清官窑瓷器――投资者锁定的“绩优股”

在古瓷投资者眼中,明清官窑瓷器是投资的首选目标。它是近十多年来的投资热点,艺木品市场上永远的宠儿。由于官窑瓷器皆由宫廷内的良工巧匠制作,有一定的形制与规格,限量生产,不准流入民间,因此造型、纹饰、色彩极优。所以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咋舌。一件明清官窑瓷器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如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拍出4094.4万港元(图1),明永乐青花大扁壶拍出2100多万港元,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拍出4100多万元。收藏和拥有明清官窑瓷器已经成为财富的象征。明清官窑极品已经日渐稀少,而明代永乐、宣德、成化青花瓷、斗彩瓷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官窑名器,都毫无疑问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同时也是投资者和收藏家所锁定的终极目标,其价格上升空间是不可估量的。

元代青花瓷器――古瓷拍卖场上的最大亮点

我国陶瓷的发展经历了5个最辉煌的时期,即:宋代(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明代早中期(景德镇永、宣御窑瓷)、明代中晚期(成化斗彩)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这5个时期的瓷器是众多投资者首选的目标。而其中又以元青花器最具吸引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元青花瓷一直在拍卖会上大放异彩,是当之无愧的“花魁”,近年更是一路飘红,独领。2004年4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双鱼耳大罐(图2)以2190.375万港币成交;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成交,约合人民币2.3亿元,创下了中国瓷器艺术品的天价,这种元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目前全世界仅存8件。同年7月15日,一件元青花双葫芦纹瓶在伦敦拍出了344.5万英镑,合人民币4902.6万元;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一件元青花“锦香亭”人物图罐,此罐原是英国铁路基金会的旧藏,最终成交价为4200万港元。真正的至正型元青花国内外存世量仅为300至400件左右,由于存世量稀少,又有特殊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始终是公私博物馆和个人竞相猎取的目标。但是,不管人们对其有多高的企盼,国内外传世的元青花就那么几百件,一方面,其价值将持续保持上涨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在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市场上多有“元青花”赝品现身,投资者必须保持极高的警惕。

名窑高古瓷――国内市场有望飚升的“原始股”

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 与明清瓷器近年来居高不下的火爆相比,国内市场高古瓷似乎处于“低温”状态。有人分析,表面上看,也许是传统审美习惯之故,国人不太喜欢这些色调单一、工艺朴拙的艺术品,而更看好那些五色斑斓、有喜庆色彩的器物,而实际上,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其实,有品位和远见的藏家都对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瓷表示出极大的关注,高古瓷确实代表了我国古代陶瓷的最高水平。笔者认为,近20年来,国内古瓷投资出现过两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末,对古瓷的先期“原始投入”,造就了马未都等一批古瓷收藏大家;另一个就是眼下收藏政策调整期,有前瞻眼光的收藏家乘低位吸纳名窑高古瓷精品。时下高古瓷中,除了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精品尚有较好表现外,其余各大名窑高古瓷国内市场价位可以“原始股”相称。比如,一件釉色绝美、品相一流的宋代龙泉双鱼洗仅数万元就可轻易得到,一只精美绝伦的宋代湖田窑婴戏碗仅万元左右,还值不上一件清代官窑碗的百分之一价格。2003年,香港苏富比拍出一件南宋龙泉粉青鬲式炉,成交价340万元人民币,而国内一只类似的器物仅3万余元,相差100多倍。即便是极为稀罕的吉州窑树叶纹盏,其价格也只在6位数以内,实在令人大惑不解。可见,高古瓷尤其一些名窑精品,除前面所述的龙泉窑、湖田窑、吉州窑外,还有越窑(图3)、耀州窑、磁州窑、长沙窑、洪州窑、建窑等高古瓷中的精品,都具有极大的投资空间,随着古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有关政策的调整,这些高古瓷必将表现出更为强大的后劲。谁捷足先登,谁将获得难以估量的高额回报。

釉里红瓷器――物以稀为贵的投资品类

自前些年一件明初釉里红花卉纹大盘以572.6万美金的天价拍出后,釉里红瓷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兴趣。近几年,明代、清三代精品釉里红器物拍出百万、千万元的已有数十件之多,成为明清精品瓷中的又一亮点。釉里红瓷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它始烧于元末,流行于明初。据《明史》记载,朱元璋认为朱姓属火,故钟爱红色,洪武釉里红在工艺上获得巨大成功。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失传已久的釉里红瓷,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年间,又推出了高温透明釉覆盖下蓝、红两色互相衬托的“青花釉里红”(图4)。近年来,釉里红瓷器越来越受追捧。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由于其色调红透艳丽、赏心悦目;二是其制作工艺极难掌握,故成功之作极为罕见,民间流传极少;三是由于材料所限,历朝烧制釉里红的时间都不长,故传世数量稀少。尤其是青花釉里红瓷器用料考究,工序复杂,具有其他品种难以企及的美艳色彩,所以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精品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会有良好的前景,值得投资者关注。

彩瓷、单色釉瓷器――古瓷收藏品中的新宠

近年来,以釉色取胜的各类彩瓷、单色釉瓷在拍卖市场表现极佳,打破了明清青花主打的局面,甚至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如2005年秋季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一件清雍正斗彩“多子多孙图”葫芦小瓶,以606万元人民币成交,同时上海信仁的一件清乾隆粉彩灯笼瓶亦拍出了528万元的不俗价格。近年单色釉瓷也十分抢眼,如天蓝釉、茶叶末釉、豆青釉、孔雀绿釉、祭红、洒蓝釉(图5)等,柔和典雅,都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如明宣德年间的祭红釉瓷,它的烧成率不足30%,存世量极少;红釉、蓝釉、白釉这三个品种的单色釉瓷在工艺水平、艺术价值上也是比较高的。而随着古代陶瓷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这些单色釉 瓷的市场价值是会得到再认识的。去年秋季一件清乾隆祭红釉花卉纹胆瓶拍出了2030万元人民币,可见彩瓷、单色釉瓷的巨大市场潜力。

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精品――新一轮古瓷市场的“黑马”

明清民窑青花瓷是否有投资价值呢?从欣赏角度看,民窑青花画风活泼,题材广泛,比官窑青花更有趣味。它存世量相对较多,目前价格相当低廉,未来的增值空间很大,可望成为大众收藏的最佳投资对象。尤其是在时下明清官窑瓷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一些有眼光的藏家和古瓷投资者早就开始把目光对准了明清民窑古瓷精品,崇祯瓷就是这类作品中的首选目标。近年来,拍卖市场上的各类崇祯瓷一路攀升,2003年7月13日,中国嘉德拍卖一件明崇祯青花戏曲人物图笔筒(图6),成交价57.2万元,展示了崇祯瓷良好的市场前景。崇祯是明代的最后一朝(1628~1644年),17年中,战祸频发,民不聊生,官办窑厂几乎停产。一些官窑御厂的老艺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自办窑厂,或进入民窑作坊,继续进行瓷器生产。由于此时官办窑厂已无官员监督,一些遗留的上好钴料、精细瓷土也被这些老艺人使用,更主要的是这些绝技在身的御厂老艺人原本都是按照朝廷的固定图色制作,不越雷池半步,绘画虽精却板。现在没有了这些限制,他们的艺术生命得以重生,各种自由鲜活的作品出现于这一时期的各类器物中,故后世称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官窑水平制作的民窑产品”。尤其是崇祯时期的那些厚重之器,如花觚、象腿瓶之类,画意深邃,青花浓翠,瓷质白润坚致,其精美程度远在官窑器之上。而清初顺治至康熙早年,一些不署官款的青花瓷,被后世当作民窑作品,其实质量非常高。崇祯到清初的精品民窑瓷代表了明清民窑的最高水平,正是这一原因,越来越多的拍卖行与艺术投资者把目光锁定崇祯瓷,可说是明智之举。

珐琅彩瓷器――古瓷艺术品中的“象牙之塔”

2005年,在北京红太阳国际拍卖公司迎春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朝珐琅彩御用万吉祥灯器以6000多万元的天价拍出,使珐琅彩艺术品这一宫中的宠儿再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珐琅彩瓷器的前身是景泰蓝。据清宫档案记载,宫廷对珐琅彩瓷是全面垄断的,只局限于皇室使用。宫廷御制珐琅彩瓷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价格居高不下,近年来更是表现不俗。1997年,一件珐琅彩鼻烟壶被香港苏富比拍出193.6万港元;1999年,一件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拍价高达1212万港元;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清雍正蓝地珐琅彩花卉“万寿长春”碗(图7)以403.41万港元成交,一件雍正朝御制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更是拍出3252万港元的天价。可以预料,珐琅彩瓷这种被称作“象牙之塔”的艺术品今后会有更佳的表现。

第9篇

赵国经,王美芳笔下的人物多愁伤感,凄苦脆弱、浸透善良的亲和力、人性本善,端庄健康。一方面他们对艺术的态度真诚无欺,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市场出现模仿自己的作品却又无耐。

赵国经、王美芳、唐啸谷是在市场中颇受欢迎的艺术家,这里刊登的是他们的创作感受以及对市场的认识,从他们平和的心态中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学术主持:张 苑

接到《艺术市场》编辑部张苑老师的电话,要我谈谈绘画创作和市场方面的体会。这个问题谈起来,较为复杂。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体会也会不同。我们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还请大家指正。

首先谈一点创作中的一点随想。

我认为作品的魅力之一是风格。风格是个性与追求的体观。个性决定偏爱,偏爱决定追求,因此而形成风格。

好的作品是真诚的体现。画家应认真的观察生活,真诚的表现生活,加之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其作品必能打动读者,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画家心胸应是博大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人相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是“匠人相轻”。真正的画家一定是“惺惺相惜”。当他发现另一种美好的时候一定会产生由衷的叹服之情。好的画家不会拒绝别人提供的营养,而是积极的吸吮这些营养来丰富自己,壮大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成为好的画家。

画家既要有探索的勇气,又要有“群众观点”。探索是艰苦的,寂寞的。没有探索便没有发展。它应该是建立在时代、生活、修养、真诚和超前的基础之上的。它引领人们逐步走向更高层次。成功者便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另外,没有一个画家不希望别人喜欢自己的作品。总是喜欢的人越多越好。但一味的媚俗却是相当不好的。记得有人说过“作品应领先群众三步。既要群众喜欢,又要群众跟着跑。”

我的作品通常都是与王美芳共同完成的。我的创作心态是平和的。追求的目标也是明确的。根据我们的偏爱,我们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既让专家认可,也使百姓喜欢。我们合作多年,珠联壁合,缺一不可。

我们追求的画面效果是美的沉静而端庄的。人物神态若有所思,人心世界平和而安。线的表现追求凝重而流畅。太凝重则板,太流畅则浮。两者统一便是理想的效果。在色彩的处理上,尽量运用西画的色彩知识,追求大效果。

传统报法是我们的主要手段。骨法用笔贯穿其中。随类敷彩的同时服从整体色调的安排。

工笔仕女是中国画的一个题材范畴。历史上尽管有仇英、唐寅等名家的涉足。但其地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能否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这一画种的品示得到提高呢?我们想试一试。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坚持此类题材创作的原因之一。

下面我谈一下对市场的认识。

我认为,作品进入市场便是商品。而画家尽量不去做商人。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应只想着把作品如何搞好。能否卖那是画商的事。稍一分心,便会从作品中透出俗气。

作品可以进入市场,却不要迎合市场。艺术品有商品属性,但不是一般的商品。作品是艺术家心灵的反映。画家如果抛弃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一味去迎合市场的要求,创作出的作品必会“匠气”,也就不是艺术品了。

艺术品市场可以成就一个画家,也可以毁掉一个画家。全看画家自己怎样把握。

艺术品进入市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经过艺术家的努力,创作出一件精美的作品。通过展览,出版等媒介被收藏家发现。使作品自然进入了市场,得到价值的体现。

艺术品的价格。应由三方面来决定。一是价值,二是需求,三是艺术家的承受力,缺一不可。画家在给自己的作品定价位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价格略低于价值更好些。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有相当的潜力。据报道山东淄博一个地区,每年的买画资金达6000万元人民币之巨。而山东全省每年买画的资金过亿人民币。这个规模着实了得。规模大,但我觉得还不够成熟。有些收藏者(当然不是收藏家)只求便宜。熟不知“一分钱一分货”。既便是名家的作品,只因便宜,也多是应酬之作。没有太大的升值潜力。随着收藏者的眼力提高和日渐成熟。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会用购买十幅或一百幅作品的资金去购买一幅精品。收藏家和画家好比是两座金字塔。塔基的收藏家无力购买塔尖的作品。塔尖的收藏家也不会去买塔基的作品。

艺术品的投资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据记载,国内一家大公司投资艺术品一个亿。不长时间,这批艺术品的价值便翻了一翻。台湾一位画家,其作品的价格十年翻了二百倍。越是精品升值的幅度就越大。

艺术市场呼唤真正的经纪人。画家大都不会谈生意。经纪人的出现,可以在画家和收藏家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保障。使艺术品的流通更加通畅。画家便可以专心的去搞创作了。

艺术品市场如何立法打假是每个画家关心的问题。笔者的假画铺天盖地。大江南北几乎是有卖画儿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假画儿我们亲眼看到,在一个省级博物馆就堂而皇之的挂着我们的假画儿。我们却束手无策。养活了一批人,权当做功德吧。

另外,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画家的心太浮躁。恨不能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这是不可能的。画家还是应该沉下心来好好的深入生活,认真的搞出自己的精品。收藏家也会通过认真的观察,收藏到真正有升值潜力的艺术精品。

赵国经

1950年生于河北省景县,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画院专业画家。

王美芳

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工艺美院专业画家,天津画院院外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