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房地产审计风险

时间:2023-08-11 17:18:19

导语:在房地产审计风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房地产审计风险

第1篇

一、危机后银行业对房地产抵押评估面临的风险的反思

(一)对房地产市场价值的使用不恰当

银行对房地产价值的高估,一方面增加了贷款额度使风险扩大,另一方面导致了违约。抵押品没有真正起到担保的作用,使次级贷款失去了最后的偿还保障。美国银行业对房地产价值意见的偏差及其评估审核的失职,导致房地产抵押品评估在银行业信贷决策中使用不当,最终触发次贷违约临界点,经层层传导引发了金融危机。

(二)各方独立性无法保证

借款人、估价公司、贷款银行所处立场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房产价值判断的差异。如借款人往往倾向于高估房产价值以获得更多贷款,估价公司目标是促成借款人购房或住房融资从而获得更多佣金;估价师在压力下实现对特定房产的溢价评估;贷款银行虽倾向于低估房产价值以降低贷款风险,但认为通过出售贷款可将风险转移。

(三)银行、估价机构合作模式导致估价机构无法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开展业务

由于房地产估价机构的选用由银行决定,在业务面前,估价机构处于弱势状态,不得不丧失立场,如倾向于市场开拓而不是提升估价师素质,银行存在寻租空间而滋生腐败、收费不规范,最终的评估结果可能不公正客观,不能有效防范风险。

二、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对房地产抵押评估的审核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出台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规定各银行机构必须在授信前强制实行对房地产评估信息的审核,作为银行业稳健信贷管理的核心部分。FDIC的《指引》对银行业提出了以下的审核要求:

(一)强调银行审核人员的资历

银行机构的评估审核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教育背景、经验及任职能力来进行与交易类型、涉及风险及交易复杂程度相应级别的评审。同时通过有资质人员的二次评审来确保评审程序的连续性,监督评审员工作的有效性,并及时解决出现的评审漏洞,来避开风险。

(二)确保银行评估审核人员的独立性

在组织架构、报告流程与文件流程以及贷款核准程序上保证估价审核人员的独立性,并加强与监管人员的讨论交流。当银行机构将抵押评估外包时,也要确保估价评审人员的独立性。

(三)明确审核的内容、范围和深度

房地产评估审核要以风险为导向,审核范围要与房地产复杂程度及潜在风险水平的高度相关。审核深度应达到确保审核方法、假设、数据来源及结论合理适当的目标,包括:识别没有充分证据的估价,确保评估审核报告与进行的信贷交易的规模、类型、风险和复杂程度相适应,有效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并适度跟进,并及时向估价监管部门举报不道德与不专业问题的估价行为。

(四)实施统一的评估标准

银行必须要求房地产估价师就市场供求特性开展适度的研究分析,给予评估机构与房地产特征和贷款交易风险相适应的费用,并确保房地产评估报告符合《美国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包含相关项目的市场、适销性及其最佳用途方面的分析。应当给予估价机构与地产特征和贷款交易风险相适应的费用。

(五)选择适当的估价机构与估价师

美国房地产估价师由美国联邦金融机构审查委员会估价分会核准并颁发执照,各银行机构可登录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估价小组委员会网站查询估价师的证书和资格。银行必须建立制度和程序对估价师的表现和估价公司出具的报告实行随机品质评审,确保其评估服务达到监管要求和银行机构的内部要求。

(六)保持对抵押物的持续监控

银行必须在信贷资产的生命期内特别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时期对抵押物进行有效监控。银行应考虑建立政策和程序,根据抵押类型和信息频率建立模型和参数,确保银行获得有效的市场数据,持续监控具体贷款或者资产组合类别的风险变化情况。当为止赎资产估价以确定其作为其他房地产的初始持有价值时,机构应当考虑所选择的估价人员未参与对此地产之前贷款抵押的评估。机构应当同时考虑建立政策和程序,获得其他类房地产的估价信息以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监控其持有价值。

(七)银行机构可引入第三方履行房地产抵押物评估审核职能

在银行自身缺乏评估独立性、缺乏技术或者资源来对复杂的或者非本地资产进行审核时,可雇用第三方估价机构履行特定的房地产抵押物估价审核职能。其服务必须符合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其工作成果与监管指引保持一致性。同时银行须确保对第三方的有效监管,对其进行适度的尽职调查以及对估价机构/评审人员的选择程序进行审查。

(八)《多德-弗兰克法案》特别强调了独立性要求,要求美联储制定规则,界定违反《联邦诚信贷款法案》评估独立性的做法

包括:确保房地产估价机构的独立性,禁止有目的地操控评估人员估价,或将评估报酬与委托人估价要求挂钩;禁止与评估地产或者交易具备直接或者间接利益的估价人员或者估价管理人员参与评估,限制潜在的利益冲突;以房地产所在地理市场进行可比性估价服务计收相应的合理性报酬。

三、对我国银行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风险监管的借鉴意义

金融危机提醒国内银行业吸取教训,加强审核房地产抵押物评估审核政策及程序,尽快建立和完善抵押价值类型的标准以及金融行业的评估准则,将抵押品价值评估审核管理作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

(一)严格把好评估机构准入关

动态对评估机构进行准入审查,对其评估力量、评估方法、服务水平、尤其是客观、公正性方面的评估记录进行了审查,目的是选择资质高、信誉好、服务水平好的评估机构,并与评估行业实现资源共享,为防范风险创造条件。

(二)加强与评估单位交流

定期和不定期与评估机构的负责人及主要估价师进行沟通交流,要求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规范进行评估,对于有问题隐患的应及时查明原因,退回评估报告以示告诫,对于告诫效果不明显的应停止其评估资格。

(三)加强银行从业人员评估专业知识培训

对银行内部评审人员加强评估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同时建立和房地产主管部门、骨干评估机构、房地产交易市场等的信息及时沟通渠道,要求定期提供其评估的市场依据,确保房地产价格信息的客观准确。

(四)重视重评工作

二次评审可及时纠正政策和程序的偏差,及时弥补问题和漏洞。在重评时,测算人和客户经理应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最新案例进行重评,说明抵押物是否存在重大变化,是否存在升值空间,防止评估报告流于形式。

(五)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

第2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审计风险

一、公允价值审计的内容

公允价值审计即针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项目的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针对具体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或交易所采用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在财务报告中,对于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有关科目,审计人员要衡量公允价值应用的恰当性,主要包括计量方法选择的一致性以及披露内容的充分性,以此得出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意见。

(一)公允价值计量适当性的审计。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应用的规定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当存在活跃的市场时,若交易是公正自愿的,则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可以用市场的交易价格来表示;若仅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上的报价,则以此报价为依据进行调整,确定相关的公允价值;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则需要采用其他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通常较多使用的有现金流量折现法以及期权定价模型等估值模型,具体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计量的适当性是公允价值审计的核心,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确定其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规定,这是判断适当性的主要依据。同时,了解公司经营业务的性质以及管理层意图,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判断被审计单位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与会计准则及法规的要求相一致,相关的处理是否恰当,综合对公允价值运用结果进行评价。

(二)公允价值披露充分性的审计。公允价值披露,通俗的理解就是对报表中运用公允价值的部分进行解释说明。也就是说,凡是涉及公允价值的都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同样,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对公允价值披露做出的规定是审计人员判断公允价值披露充分性的依据,对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披露是否充分恰当是目前审计工作关注的主要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估值原则是否适当并得到一贯运用,使用的估值方法和重大假设是否作出适当披露。公允价值披露的越充分合理,能给被审计单位的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越多的财务信息,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看,能帮助投资者作出更合理的决策判断。同时,审计人员也便于获取更多的审计信息,降低审计风险,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谢诗芬(2006)指出“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风险近期高远期低”。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但是各种非市场化因素的存在仍使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存在不足,公允价值的应用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我国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导致许多会计要素在市场上难以找到判断交易价格的可靠标准。不管是以相同、类似资产负债还是参数计量方式来定价,会计人员主观估计和判断的因素太多,报表数据所反映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极有可能被歪曲。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和专业知识的不足情况,审计人员不具有弥补的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出公允价值运用的漏洞,极易使这种计量方式演化成一种利润操纵的工具。总体来看,公允价值审计风险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不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所运用的一种审计模式,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从该角度分析公允价值引入后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1.增加了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组成,但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固有风险取决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是刨除掉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考虑,在客观环境下财务报表的列报、披露和账户余额等方面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而价格的公允与否对整个交易过程至关重要,相应的审计人员对价格公允性的判断掌握程度对审计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若审计人员价格判断是主观的,通过公允价值审计得出的结论也是主观的,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发生的日常业务中如果经营风险比较大,不管是战略层面导致的全面风险还是较低层面的交易风险,都可能产生各种收入、成本等的不公允,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固有风险增加。

从控制风险角度来看,也就是企业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却没有被内部防止和纠正的风险,显然,控制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当然,整个内控体系也受企业相关会计人员经验技能高低的影响。会计人员技能的高低直接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相关,从一个递进的角度讲,即使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较好,也不能保证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重大错报被发现并解决,更何况在内控体系存在较大缺陷的情况下。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单项或组合增加都将使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加大审计风险。

2.增加了审计的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尽管从众多方面新会计准则都使会计确认计量工作的规范性增强,但是就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来看,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留下了过多的空间,对于公允价值审计的直接影响就是不确定性增加,这必将对审计人员传统的搜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和程序产生挑战,检查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审计过程中较多的主观判断也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为例,由于没有确定的计提标准,不同会计人员对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是不同的,这就使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威胁。另外,从公司管理者考虑的最现实的角度,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使得财务数据操纵的空间加大,也就是说,管理层通过简单变动一下所谓的“公允价值”就可以起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结果。综上,不管是通过公允价值操纵减值还是操纵日常交易数据,都将影响企业的资产、利润等,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发现与公允价值的引入相关的重大错报,检查风险加大,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3.增加了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风险。这里所分析的职业道德风险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受到干扰。保持独立性是审计质量的根本,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主观估计性以及专业技术性较强,即使存在报表编制者对数据的操纵行为,审计人员也难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判断。当面临自身利益以及外在压力等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将很容易丧失独立性原则,针对公允价值主观性和估计性加大的情况,做出有损公众利益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即使审计人员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较大的效率压力也将会使实施过程变得艰难。

(二)从具体项目分析公允价值审计风险。

1.投资性房地产。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选用历史成本计量,也可以选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当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一旦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企业将不得再随意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变更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考虑到企业有利用变更房地产用途等方式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企业经营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用途的变动较多,一方面对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搜集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标准、计量方式合理性证据的困难,审计风险较大。

2.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商誉以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而是采用减值测试。涉及到无形资产的减值问题,即当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时,计提减值,而可收回金额的确认涉及到公允价值或者其估计值,或者当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获得时的折现值。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公允价值估计的较大不确定性来调大或者调小减值准备,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注册会计师不能判断出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是否真实,这将增加审计风险。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进行计量,在交换过程中,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而且是否确认损益与采用的计量方式直接相关。对于公允价值,应该是在活跃市场中所形成的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而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完善,因此,获取的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较差,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

三、结语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相对是谨慎的,这也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少量不同但不构成差异的部分。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信息提供鉴证,既可以被认为是风险降低者,也可以被当做是风险分担者,审计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寻找新方式来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要保证公允价值的健康稳定实施,应该加强法律环境的监管,强化会计准则的约束,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创新审计证据的收集程序。同时,会计界、审计界以及资产评估界要加强联系合作,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最终降低公允价值审计风险。S

参考文献:

1.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44-50.

2.谢诗芬,胡振国.公允价值审计的国际研究与发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05):67-70.

3.邹晋.公允价值审计探析[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4.舒潼.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第3篇

【关键词】投资 审计费用 房地产上市公司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对商品房投资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审计作为一种外在监督机制,能合理的判断出企业投资结果的好坏所带来的经营状况的好坏,从而促使企业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从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事务所特征、财务状况这些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很少有学者从投资角度分析。过度投资可能会降低企业收益,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引起严重的财务危机; 投资不足则使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黎来芳等( 2012)研究表明,融资规模与过度投资正相关,而投资者保护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也有少数研究从会计政策、审计对银行借款的监督角度研究了企业投资问题。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投资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好坏。当Q

H1:投资机会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一定期间内,如果房地产企业对外进行的投资越多,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审计师进行控制程序和实质性程序就会较为复杂,发生的审计费用就越大。因此碑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投资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2014年在A 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值可能异常的ST公司,然后进行了缺失值和不匹配值的提出,最终获得657个样本,数据来源CSMAR数据库。

(二)模型、变量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的投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合前面所出的投资机会、投资规模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假设,参照黄B、黄妮(2012)以及之前学者在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如下的模型;

各变量的解释见表1。

本文使用了stata 12.0为计量工具进行分析。

(三)实证研究结果与解释

1.描述性统计

在进行回归之前,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2.相关系数统计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下表。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审计费用与托宾Q值和净投资成正相关,审计费用与企业资产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3.回归分析

通过stata12.0对各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如下结果

上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回归的结果很显著。

1)投资机会方面:回归结果显示,在置信度为1%的置信区间内,投资机会与审计费用成正相关,即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大,审计费用越高,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小,审计费用越低,符合原假设。

2)投资规模方面:本模型中通过房地产企业当年的净投资来衡量投资规模。回归结果显示,在置信度为0.1%的置信区间内,投资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即企业投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投资规模越小,审计费用越低,符合原假设。

3)其他方面: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进行公司资产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国有控股的公司审计费用较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公司的审计费用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公司的每股收益与审计费用负相关。这些结论均和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1]蔡吉甫.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J].审计研究,2007,08.

第4篇

一、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难点

1.企业价值目标多样,3E性难以兼顾

国有房地产企业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实现的价值是多层面、多维度的。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注重的是经济目标,通过投资、建造、销售项目或提供服务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以满足投资人对投资的增值和回报。但在追求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又必须体现出比其他企业更高的公益性,实现公共利益目标,如承建政府特定的投资项目、参与市政工程和安居工程建设等,推动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企业在执行市场经济行为时,受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会自发地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当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目标时,3E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之间往往会出现矛盾,比如建造某一公共项目,在评价其绩效情况时常常会发现,有时支出虽然经济、节约,但效果不好,或者是产出质量、社会效果、公众满意度非常理想,但项目本身却无经济性可言。

2.经济业务复杂,评价标准难以统一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从整个企业集团看,其经营业务多元化。很多企业大规模跨区域、跨领域扩张,不仅从事着住宅、商业地产开发,还延伸经营与之相配套的市政设施建设、绿化养护、物业管理,并涉足酒店、文化、旅游、金融等多领域,由过去单一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发展成为了综合性房地产投资控股集团。从单个企业来看,其业务环节繁多。房地产开发业务一般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产品定位、规划设计、征地拆迁、七通一平、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多个阶段。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管理控制风险,影响企业绩效。企业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是整个集团系统的各运营层面,也可以各业务开发阶段为审计对象,或者选择开发阶段的某一控制点进行审计。正因为绩效审计的内容广泛,审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制定一套统一适用的评价标准体系比较困难,也影响了当前绩效审计大范围的推广。

3.审计资源不足,审计效益受到限制

相对于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效益审计,绩效审计的目标层次更高,审计内容增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在工作量不断增加和难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审计任务重与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凸显,影响着审计效益的发挥。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往往将审计与会计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审计就是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核,是保证财务信息合法公允的第二道关口,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潜在价值,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资源投资,这种资源不仅是有形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也包括管理者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绩效审计因受资源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深入开展,审计意见和建议也就得不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

二是评价依据不健全。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原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为内部审计实施绩效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但该准则对审计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只是作了笼统的列举,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给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企业审计人员在进行绩效审计时,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细则指导,往往凭各自的想法和职业判断来摸索, 难免有各行其是的情况, 这样不利于审计质量管理及审计风险控制, 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审计对象复杂多样,这就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是精通多个学科、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而受传统财务审计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主要是会计师和审计师,精通工程、评估、经济、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极少,整体呈现着知识结构单一,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绩效评价的经验、知识及技术能力的特点。这直接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质量,审计评价和建议也无法上升到企业管理层面,难以达到理想的绩效审计效果。

二、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路

1.有的放矢,恰当选择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的选择是审计工作循环的开端,也是审计计划编制工作的第一步。审计项目选择的好,可以达到绩效审计目标;反之,则不可能达到。选择审计项目时,应对被审计事项或单位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和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排序,预测可取得的审计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审计目标,最后由决策层、业务部门、审计组共同论证择优。目前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实践经验有限,大规模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可以选择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大资金,重点项目,高风险集中的重点环节进行试点审计,再由点及面,逐步推开。比如,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和项目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审查项目的可投资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审查工程质量情况,审查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程序的合法合规性,审查项目建设计划与执行情况,审查项目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效率和效果等。另外,选择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应与审计人员的数量、素质等审计资源承受能力相匹配。

2.建立多层次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确定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的关键问题,没有审计标准,就无从进行审计评价。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多样的,绩效审计应当根据审计事项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体系是多层次的。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务绩效标准,是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参数、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预算等制定的经济效益类指标,以定量和财务分析为主,利用这一类指标可以进行投入、产出等总量分析,进行预算投入与实际投入、本项目与其他项目的比较分析,进行未来发展走向的趋势分析,形成企业绩效的初步评价。第二层次是管理绩效标准,主要是内部控制类指标,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从企业经营决策、内部管理与控制、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映管理成效,形成企业绩效更全面的修正性评价。第三层次是社会效益标准,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而制定,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增长率、社会满意度、群众上访率等指标,评价项目对生态环境、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公共政策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运用这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可以形成企业绩效的综合评价。在确定评价标准时,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当地的客观环境、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

3.综合评价企业绩效的3E性

绩效审计,又称为3E审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即评价审计项目的支出是否节约、投入与产出是否高效、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一般情况下,评价绩效最关注的是效果性,只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再评价审计事项是否经济和高效才有意义。3E性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性是前提,效率性是过程,效果性是目的。

房地产企业具有行业特殊性,其绩效审计项目往往会涉及许多重大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可能要延续若干年,有的项目要分几个阶段完成。这就需要对项目过程进行绩效审计和评价,提出管理建议。这类项目当期可能没有效益或收益很小,但不能简单地评价说项目绩效不好,项目可能在今后会取得较大的效益空间。因此,在评价效果性时,不能局限于现实的、短期的、局部的绩效,应当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必要时还要追溯到以前年度的工作成果对现实工作的影响,密切关注前后年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在项目初期效果性不明显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关注投资的经济性,控制投资规模,注重项目的合理性,尽量控制不必要的变更支出。在企业承担政府建设任务,经济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关注其社会效益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则处于次要位置。总之,在评价企业绩效时,要权衡3E性,给企业一个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判。

4.多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审计署提出的“人、法、技”建设中,“人”的因素是排在首位的,因此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推进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审计组应组织审计人员掌握项目从立项、建设、验收每个环节涉及的内容、工作重点,全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控制度,熟悉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其次,适当聘请法律、合同、工程造价、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审计项目中来,通过审计人员与专家的现场互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应开展审计项目事后评估,总结审计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创新点,为下一个审计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企业应每年定期实时对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既要培训绩效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又要有具体绩效审计项目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实战能力、攻坚突破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5.加强监督落实,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1)建立跟踪检查制度,避免屡查屡犯。一是抓住绩效审计中发现的数额大、范围大、影响大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二是对领导批示的问题迅速组织力量督促整改,确保认真落实。三是在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督促纠正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督促健全内控制度和流程上,确保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扩大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果。

第5篇

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以浙江省余姚市域总体规划为例

论我国连锁零售业的逆向物流风险控制

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及预防和解决对策

对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

浅谈我国环境税的开征

基于制度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障碍及对策

国产笔记本电脑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

谈如何开展烟草商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考评研究

浅析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再造的影响

TARCH模型在人民币/美元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的思考

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策略浅析

路在何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探寻

体验营销在中国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服务外包业经济效应研究

浅谈当今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以公务员制度为视角

浅谈新时期下和谐航道的建设

也谈紧缩财政政策的反周期效应

如何实施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

谈QFII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

关于我国如何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分析

试述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和保护

我国存货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探析

关于经济法本质的二重论

调优结构是提高建筑经济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现阶段科普主客体嬗变浅析

试论广告与跨文化营销

无罪推定与疑罪从轻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浅谈对政府公共支出的监督

台州市人才资源与人才环境指标的灰色关联性分析

网络经济上收益递增的原因分析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浅谈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与中国对策

比较国外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自身的思考

欧盟竞争法对汽车领域纵向限制行为的规制

浅谈欧盟电器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从审计业界与公众视角看新审计准则的八重突破

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再思考

西部地区形象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收入准则的比较

浅谈军队物资网络化采购

人力资本价值与收益分配模式分析

论新时期企业家精神的构建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政府财政扶持政策研究与借鉴

做大“财政蛋糕”加快经济发展

台湾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对大陆的启示

西部地区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设计、运作和退出方式研究

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规模经济

第6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内部审计 风险防范 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促使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就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的相关对策。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审计的质量控制属于施工企业审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施工企业各项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从而评判出所开展的活动是否严格遵守各项标准,对各项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以便来确定出企业所制定的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等。要想促使这些工作的落实,与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怎样充分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特点,确保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促使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较为复杂,审计的范围较为广泛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也日益扩大,经营业务日趋复杂,不再单纯地局限于过去的施工管理以及劳务输出,广泛应用在资本运作、房地产开发等活动中,这样就促使内部审计的对象不断复杂,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难度。与此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所伴随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也不断增多,一些缺乏真实性、可靠性的会计资料融入其中,无形中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纵观当前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早已超越了过去的财务会计内容,而且审计范围也不断加大,这样就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责任,而且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2、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具备的行政性较强,再加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具有密切的利益关系,这样就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就无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所做出的审计处理的决定也无法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既要受到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的活动实施检查和督导,又要受到本单位的行政管辖。这样就形成了业务工作的外向型以及行政管辖的内靠型,导致内审人员无法扮演应有的角色,之后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丧失了应有的权威性。众所周知,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关键,倘若无法保证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就无法确保审计人员在业务工作方法具备的权威性和自主性,从而就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3、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外部证据取证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方面来分析,外部证据通常是从被审计单位的外部获取的,在未得到被审计单位作业系统从而直接从内部审计人员那里获得,这样所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而且获取外部证据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除此以外,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管理活动中,而且权限也仅仅限制在这个组织内部实行,要想获得外部的证据通常是需要通过被审计单位提供或者其他外部单位的相互配合,这样就对外部证据获得的难度以及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无形中就加大了审计风险。

4、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使用的审计程度以及审计方法不科学

当前,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增加,而且会计信息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选取的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使用,会对审计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抽样审计是随机抽样某些个体从而来推断出整体的状况,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再加上审计工作过分看重成本效益,这样审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缩减那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的程序,从而就会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加大审计的风险。当前,内部审计通常使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但是这种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

5、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等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纵观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严重不足,而且具备的知识结构非常单一,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无形中也就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如何有效地防范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规范施工企业的经营秩序,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想切实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市场秩序是很有必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加强治理,例如对承包项目以及垫资施工实施专项治理,更加深入地开展对施工企业的监管,以便保证项目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降低施工企业的审计风险奠定有利基础。

2、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级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属于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从而内部审计部门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将该规范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人员以及审计业务方面,在审计工作的整个环节中,要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对此实施科学的考核及评价方法,以便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真正实现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新思维,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将审计的内容逐步扩展到企业战略角度,从而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促使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牢固树立起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第一,审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审慎性的原则。从而就要求对于审计项目中所包含的风险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于实际状况都要严格做到心中有数,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不可妄下结论;第二,对于任何一项审计工作,在审计前要进行认真地调查,要认真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状况,切实降低审计的风险。此外,要努力将审计工作向着事前、事中转移方向发展,促使审计工作融入到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而且要对整个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确保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4、实施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

一般而言,制定出科学的审计程序是确保各项审计任务顺利完成,以及降低审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对于审计任务的制定以及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审计计划的实施、审计报告的出具,都应该严格制定出相应的操作程序。与此同时,在开展审计的工作中,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方法。

5、强化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使命感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审计经验会对内部审计风险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满足组织管理以及业务发展需求;其次,搭建出平行沟通的平台,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从而促使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再次,在实际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规范并遵守审计程序,对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科学的评判和识别,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的来源都是非常复杂的,从而就需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便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茹.如何提高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力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2]王超.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理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03)

[3]冯来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其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0(05)

第7篇

【关键词】房产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析

A Study on the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Real Estate Project ――A Project of Enterprise

Zhang Ying-y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8)

【Abstract】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the above problems and expounds the research on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l estate project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is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lting enterprises, in the bill of quantities model,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 to explore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sues: (1) early preparation stage; (2) construction phase; (3) stage. Respectively,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the problem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careful study, put forward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solution, summed up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pre-control measures for future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help.

【Key words】Real estate project;Whole process;Cost; control

1. 前言

1.1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在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各项决策部署,着力促进全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2在现阶段房地产项目的管理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工程的造价,是各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和关注的问题。建筑全过程造价成本控制与管理不仅与工程内容有关,还与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参与者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等存在着密切不分的联系。

1.3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对象,为在目标的工程造价计划值以内实现项目而对工程建设活动中的造价进行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因此,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的,就是要在项目(1)前期准备阶段;(2)施工阶段;(3)竣工阶段,这三个阶段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

1.4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随着土地出让方式、拆迁(征迁)方式、人民群众观念的改变,土地的拍卖成本也越来越高,还有开发商(建设单位)自身资金链的紧张的问题,因此,在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这三个阶段,如何来加强造价控制与管理,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是房产企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必须要抓紧抓好,加上近2年国内出现了商品房库存压力较大、销售企稳回升不明显的情况,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建筑房产企业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和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1.5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到建成投产整个的建设项目过程,是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概念。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从三个阶段来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投资限额内,随时纠正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这三个阶段分为:(1)前期准备阶段,含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前期策划)、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项及以开工前为核心的成本控制(含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签订、合同管理和图纸会审等);(2)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现场的签证和索赔的解决等;(3)竣工阶段,涉及到结算审核、决算审计和跟踪审计等内容。在项目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参加者,每个参加者的成本控制仅仅是针对其项目管理对象所进行的。

2. 前期准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2.1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1.1投资决策是项目建设的最初阶段。

(1)长期以来,我国往往将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结算建筑安b工程价款,对工程项目策划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重视不够。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应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转到工程项目策划决策和设计阶段。

(2)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投资决策是项目建设的最初阶段,业主根据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建设任务和目标、建设规模、技术条件等提出工程建设项目。这时,项目组织者应会同设计人员、工程人员、造价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和提出初步投资建议,对拟建项目作出初步的经济评价。

2.1.2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目标设计已完成,项目已进行定义,并且项目的地址、技术条件已经落实。建设单位的项目组织者可对项目各种拟建方案进行初步投资估算,并论证每一方案在功能上、技术上和财务上的可行性。作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而投资决策又受建设标准水平的影响:项目的规模、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工艺和设备选用等,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益。首先要重视和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的准确度,切实发挥其控制建设项目总造价的作用。

2.1.3方案建议阶段。

在方案建议阶段,应按照不同的项目设计方案来编制相应的估算书,以便建设业主能确定拟建设项目的布局、设计和施工方案。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涉及的行业较多,且包括诸多经验数据,工作量大,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参加的人员应由经济专家、市场分析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土木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造价工程师、财会人员等组成,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

(2)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可靠性,从而保证造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项目管理培训项目根据有关资料,设计费一般只占建设工程寿命费用的1%以下,而这1%以下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75%以上,设计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施工图纸一旦完成,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剩10%左右。

2.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同时,应注重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包括工程造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日常开支费用(含经营费用、日常维护修理费用、使用期内大修理和局部更新费用)以及该工程使用期满后的报废拆除费用等。

(2)在初步设计阶段,制订投资分项初步概算,根据概算及工程项目建设计划,

制订资金支出初步估算表,以保证投资得到最有效的运用,并可作制定项目投资限额之用。

(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施工图及预算定额测算的工程量及当时的价格,编制分项施工图预算,并将它们与项目投资限额相比较。 预算造价:是指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施工图纸,通过编制预算文件、预先测算和确定的工程造价。预算造价比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更为详尽和准确,但同样要受前一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并非每一个工程项目均要确定预算造价。目前.有些工程项目需要确定招标控制价以限制最高投标报价。

(4)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圉设计中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的控制对象是影响工程设计静态投资(或基础价)的项目。

(5)结合上海农工商(浙江)檀府项目造价在建筑做法上节约成本上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建筑说明中:墙体不同基层的材料(混凝土,砖,砌块等)之间竖缝及顶部横缝相接处满铺玻钎网,搭接长度400;砌体与梁、柱或混凝土墙体结合的界面处(包括内外墙),如无另外设计要求,应在墙体抹灰层中加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网格布宽500。两种材料的墙体交接处,加钉专用钢丝网,两侧搭接各250。材料及宽度规定有矛盾。

(6)从节约成本考虑采用第一种材料及宽度较为有利。

建筑说明中:在墙顶每一砌块中间部位两侧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楔楔紧固定,再在木楔两侧用水泥砂浆或柔性材料嵌严。具体材料需明确。

(7)从节约成本考虑采用水泥砂浆较有利。

建筑说明中:其它蒸压砂加气砼砌块墙体底部C20素砼上翻100,是否全部工程均设置。

(8)从节约成本考虑当有水的厨卫采用以上设置较有利。

建筑说明中:聚乙烯丙纶复合耐根穿刺防水卷材-聚合物水泥胶结料,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厚度0.9mm,双层铺设;聚合物水泥胶结料厚度不应小于1.3mm。经市场了解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厚度0.9mm规格市场较少,厚度是否可调整。

(9)从节约成本考虑地下室下翻承台处下翻100-150做防水涂料,其它侧壁及承台底成均不做。

屋面两道SBS做法是否可调整?在两道SBS施工后其它附加层均不需再施工。

防水工程需实际测定施工厚度。

建筑说明中:室内顶棚以及剪力墙、梁、柱在粉刷之前采用界面剂(JCTA-400)处理,防止粉刷层起壳。室内顶棚是否需做?

(10)从节约成本考虑室内顶棚均不做界面剂,以黑水泥带胶批平后白水泥批平,地下室部分除与砌体相连部位墙柱外均不粉刷以以黑水泥带胶批平后白水泥批平后刷防霉涂料考虑。(天棚基层采用普通水泥加胶水批一遍,建筑石膏腻子,厚度为5mm,天棚粉刷层不再另行计取;墙面6mm石膏腻子粉批白。以上是绍兴常规做法。)

建筑说明中:回填土方要求:2:8灰土分层夯实是事实施请设计明确。

(11)从节约成本考虑回填土工程量需根据景观要求及时确定。

结构说明中:对于地下室外墙用沥青冷底子油两遍,沥青胶泥涂层厚度不小于300um,对于基础梁采用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涂层厚度不小于300um,本工程有防水部位是否实施?

(12)从节约成本考虑应及时明确并取消。

垫层厚度图纸中不符,请设计明确。设计回复:统一按150厚。

根据现场情况垫层上找平层为在垫层上直接随捣随抹平,水泥砂浆找平层应根据实际记录施工情况计价。

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应采用何种连接。

(13)从节约成本考虑当20或22以上采用罗纹接头,其它采用焊接。

其他构件中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钢锯架直径不宜大于25。大于25的采用搭接方式请明确。

(14)从节约成本考虑水平向均采用焊接,现场8号楼处均为焊接。具体根据质监站要求实施。

铸铁管问题应及早确认更换管材的型号。

PPR管使用回收料加工比较多,塑料管小厂为降成本压低树脂使用比例,以上为重要隐蔽项目,需及早确认品牌(建议使用中材、同正、金德等大厂产品)。

电线、电缆在实际使用时为国标及厂标之分,以上为重要隐蔽项目,需及早确认品牌(建议使用大厂产品)。

3. 施工图阶段优化钢筋用量、钢筋笼全长设置、桩型选择在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管桩,速度快省钱,来个例子效果,省了多少?

采用BMW工法桩,桩中插钢板,可以重复利用,又经济又环保,速度快钻孔桩?

3.1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以开工前为核心的成本控制,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工程的招投标、合同签订、图纸会审这三项工作。

3.2招投标的工程造价控制。

(1)招投标是一种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来选择承包商的方式,但如果招标工作准备不周,往往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就工程招标程序及其工程投标报价方面的规定、合同规划(承发包模式、分标模式、合同的计价方式、合同文本形式)进行仔细安排。这是业建设主在图纸设计完成后,对工程项目投资所能进行的最强有力的控制,这对建设业主的工程实际支付情况以及承包商的成本控制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3合同签订。

在招标结束之后,和中标的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工程合同签订应严谨、具体,以维护业主的最大利益为原则,对工期、质量、保修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应合理、明确,便于工程合同的执行,特别是出现纠纷时,便于索赔的操作。合同中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应充分考虑,以明确责任,避免不合理费用的增加。一定要强化对合同的管理,应由专业的造价工程师来审定合同条款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和每一个标点符号之差,因为这个非常有可能会引起造价的上升。

3.4图纸会审

把握好图纸会审这一环节,图纸会审是设计人员、建设方、承包方、监理、造价咨询、各个专业对图纸进行会审。参加单位一般般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中介咨询单位参加,由中介咨询单位或建设单位的造价工程师对预算范围和相关标底口径等进行解释,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单位会签,并经与会单位同意后盖章,图纸会审纪要是施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上与施工图具有同等的效力,所以图纸会审纪要的管理和发放同施工图管理和发放,并认真的在施工中实施,有关单位各保存一份以作为技术交底和结算时的证据使用。

4.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4.1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概述。

通过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实现合同造价目标或施工图预算目标。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减少工程变更,控制索赔发生额和认真搞好工程结算。其中,控制好工程变更是最主要的。

(1)参与施工图纸会审了解施工图纸变更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图纸会审内容进行造价评估,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内容提出参考意见。

(2)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估。其中的主要施工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查看有o因施工组织问题而增加工程造价的内容,并对一些施工进度、工艺、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3)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根据工程进度进行工程计量,参与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挤助业主审核工程进度款并进行签证,及时向业主报告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复杂性,往往导致许多施工项目部失去对其进行控制或

者忽视这项工作,变成事后算账,在项目结束时才知道实际开支和盈亏。这是值得警惕的。

4.2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4.2.1严格执行工程合同和工程款支付。

(1)工程开工后,建设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项目负责人要及时督促、检查承包商严格执行工程合同。审核承包商提交的申请支付报表,综合评价承包商当月的工程完成情况,如工程量及进度完成情况。

(2)特别应注意保留金的扣除及应退还的预付款,以及每月的索赔款。定期制订最终成本估计报告书,反映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投资的支付情况。

4.2.2严格控制工程主要材料。

不同渠道采购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差别很大,而降低建筑材料、设备的价格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将甲方定价和采购引入招投标机制,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既能确保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和节约了工程成本。

4.2.3对政策调整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控制。

首先,根据施工合同中有关条款的约定,判断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政策文件的变化是否属于可以调整合同价款的范围,有些,施工合同中已有明确施工期内,遇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政策文件变化不调整合同价款。其次,审查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政策文件的时效性,政策文件都有着开始执行和废止执行时间。如遇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政策文件的变化可以调整合同价款的,将根据施工进度划分按当期工程量计算。

4.2.4索赔的解决。

(1)首先,通过对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相关条款的分析,界定业主和施工方应承担的风险范围,判断索赔费用是否成立。对于固定总价合同模式,投标单位投标报价时所测量的工程量,为对应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量,对于错算、少算产生的差异,均不作调整。第三,审核索赔费用的计量是否准确,是否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索赔费用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是否已剔出施工合同中明确应由施工方承担的风险范围。

(2)施工阶段塑钢窗改成铝合金门窗,风管玻璃钢和白铁皮;毛坯房减少装修材料浪费,给水都提供一个给水点;减少钢筋的机械接头,特别是水平接头,质量难以控制;板马墩采用塑料的,施工方便省钱;下放钢筋笼的吊筋或保护垫块。

5. 竣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5.1竣工阶段造价概念。

竣工阶段造价主要包括结算价和决算价两个概念如下:

(1)结算价:是指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按合同调价范围和调价方法,对实际发生的T程量增减、设备和材+价差等进行调整后计算和确定的价格,反映的是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工程结算文件一般由承包单位编制,由发包单位审查,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查。

(2)决算价:竣工结算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道关。首先要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对出现的质量、工期等问题,严格按合同条款进行索赔。另外要加强竣工结算的管理,工程结算是降低造价的最后关口,该工作质量的高低对造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审计工作贯穿项目的全过程。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大审计的权限(否决权)在施工和监理合同中注明,在组织上给与保证,将审计监督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

(4)是指工程竣工决算阶段,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竣工结算得出实际造价。

5.2工程结算造价风险控制。

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社会和政府对审计的期望值很高,知识面要求其专而全,甚至到一个能成为反腐倡廉的利剑和“安邦兴国”的高度,另一种政府的声音是“对审计过的项目如有事,要倒查审计的责任”。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风险。

(1)审计理念的不同而导致的审计风险。中介机构是企业,已经习惯于按照合同法实施造价结算审计,中介机构的人员从事的是社会审计工作,由于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重点、规范准则、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的的审计理念与审计机关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中介机构对组织项目实施审计时不习惯按国家审计工作程序和作业规范进行操作;对工程变更单进行审核时,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签证的,一般均予认可,对其合理性、合法性未作进一步分析,对工程管理上的问题未作深层次的审查,由于中介机构对上述情况未作思考和深入,或不作分析及延伸审计,造成某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有些问题虽然被发现了,但只是核减了造价,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得有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在眼鼻子地下溜走,给审计带来风险。

(2)被审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在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结算审计中,由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不完整,比方说应该出的减少的联系单未提交,造成了审计人员无法完整的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做出错误的判断。有些是个别建设单位偶然搞个工程,管理人员从未管过工程项目,造成管理不规范、不到位而这种不确定性使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存在相应的审计风险。也可能存在建设单位个别人员的干预加大审计风险,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3)项目经理的逐利本性导致的审计风险。项目经理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参与者,其本质是为了赚钱,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他们会不择手段,资料造假、材料以次充好等情况都时有发生,但他们又是我们造价结算审计的延伸对象,他们的这些行为需我们一一识别,@也给我们审计人员带来了风险。

5.3工程结算审计过程造价控制点。

结算审计对中介人员的操作环节的主要环节是:资料完整性审核-出初稿-现场踏勘-调整初稿-对账-出具中介审计报告(定案表)。

(1)熟悉资料进行完整性审核,也就是资料交接后的预热。

重点看,送审资料是否齐全。合同与招标文件、标底口径对比是否一致,对图纸、标底、报价、联系单的熟悉、对上报结算书的初步分析,提出疑问、分析重点、编制方案。特别强调的是如一些联系单、图审内容的资料、土建中的节能实施的资料(节能专项验收的资料)、招标答疑情况及专题会议的纪要情况的资料审核。

(2)出初稿。初稿也要有一定的正确性,至少是对你手上已掌握资料而言相对准确,因为在正式的中介审计报告中会有一览结算定稿与初稿的对比分析。而且就时间而言,我们操作规程中明确是中介两个月的审计时间,至出初稿时间是一个月,占一半的审计时间。

(3)初稿中主要的是列出初稿造价核减的分析和下步现场踏勘、对账时的重点关注点。哪怕是单价合同或绿化工程,我们操作规程中不要求出初稿可直接看现场,但至少你应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列出下步现场踏勘时的重点关注点。

5.4审计过程中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工程造价结算审计中应关注的重点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1)应明确工程结算审计的范围:首先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明确该工程的施工范围,分包与总包单位施工界面的划分等,如桩基施工、基坑围护、幕墙工程、装修工程等,特别幕墙工程与土建工程的界线划分,装修与土建工程的界线划分,如地面找平层、防水层等是由哪个单位施工的,确保审计结果中没有重复计取的现象。

(2)分析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的结算原则是否一致。

(3)竣工图纸与实际施工是否相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实际施工与图纸不符的情况。

(4)实际使用材料品牌是否与投标报价时要求的品牌规格一致:根据施工单位投标文件所明确的材料品牌、规格与实际施工采用的品牌、规格、等级等在现场踏勘逐一进行比对,如外墙涂料、地砖、墙砖等材料是无法在现场踏勘时明确的,就需要根据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等各方签定相关证明材料为依据。

(5)对措施费项目的审核:要正确判断各措施项目是否属于包干项目,如果属于包干项目或是在招标阶段已明确由投标人报价时应该预见到的措施,而在投标中漏报了,将不得重新计取;但对工程量变化导致的措施费变化应作相应调整,比如混凝土量发生变化时,措施费中的模板费应作调整;对脚手架费及垂直运输费用,若建筑面积发生变化,则相应脚手架工程量及垂直运输工程量也应作相应调整。

(6)对新增材料单价的审核:比如新增无价材料,可能品牌与原投标时要求的一致,但材料规格或等级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新增材料在工程实施工阶段建设单位没有及时签证,对这类问题,在结算审核阶段处理很难度,这就需要正确判断材料品质,作好市场询价,调阅购买票据并暗访核查,协助建设单位确定一个合理的材料结算价。

(7)施工单位投标文件漏项结算时要扣除:如某工程地下室防水材料发生变更,原设计为地下室外墙作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变更为柔性氯化聚乙稀橡塑共混防水卷材。该项变更的计算应为:计取新材料的费用,扣减原来材料的费用。根据定额,地下室外墙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分为外立面和地下室平面,但是施工单位在投标时仅计算了外立面部分,而漏掉了地下室平面部分。这属于施工单位的失误,我们认为其包含在其他子项中,在结算中仍然要扣除漏项的外立面部分。

参考文献

[1]董士波,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关锋.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38].

[3]O健.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D]. 南昌大学, 2015 .

第8篇

在现代审计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即在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由于制度基础审计过于依赖内部控制制度,忽略了其他引发审计风险的因素,在注册会计师面对审计风险和审计风险损失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基于审计风险评价来制定具体审计策略与计划的风险导向审计开始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被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虽然主动控制与规避了审计风险,但是,笔者认为这一审计模式在实质性测试中依旧存在量、质分离和主观因素比例过大的缺陷,使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将审计资源科学地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不利于审计成本的降低。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准则(2006版)》规定,“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出于“职业怀疑态度”,要对企业的每个测试项目都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但是真正发生重大错报的往往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所以笔者考虑,是否一定要对所有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进行实质性测试呢?面对越来越多的审计需求,能否用一种量化和职业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从成本效益出发,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供给得以最优配置?本文尝试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实质性测试项目筛选模型。

一、实质性测试项目筛选模型总体架构

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为取得审计人员赖以做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但是,我国审计实践中,在实质性测试检查范围的确定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使得审计过程可信度不足。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实质性测试项目应该全面分析被审单位的账户交易层面和报表整体层面的风险(统称为重大错报风险),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以下统称为“背景测试项目” )进行筛选。(如图1所示)

图1所示实质性测试项目筛选模型总体架构由“基础工作”与“被审单位某一背景测试项目筛选”两部分组成。基础工作部分包括对被审单位按照性质或者行业进行分类,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级解析。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单位的某一待筛选背景测试项目,首先分析与该项目相关的风险因素,然后运用FMEA确定每个风险因子的风险度,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获取各风险因子的权重,从而获得该背景测试项目的综合风险度。之后,运用田口玄一的检查设计理论及方法计算多风险因子的综合临界值。如果该背景测试项目的综合风险度大于临界值,则对该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反之,则不进行实质性测试。

二、基础工作

(一)被审单位分类

1.被审单位的性质不同,实质性测试项目筛选时要关注的背景测试项目的侧重点不同

(1)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领导者往往要求业绩,可能会采用虚增利润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因此,审计重点应放在是否虚增收入、成本少转的有关科目检查上。另外,有关费用的开支是否合理也要适当关注。

(2)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往往有粉饰会计报表的需要。如为了配股或迎合投资者的需要,可能会虚增收入,以达到良好的业绩。其审计风险也是在收入和成本上。

(3)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往往有漏税的意图,因此税金的审核是审计的重点。

2.被审单位所处的行业不同,审计的测试项目也会有较大差异

(1)制造业。制造业的会计核算较复杂,特别是成本的核算。因此,企业造假往往在成本结转方面做文章。存货的核算,收入与成本的配比等应是审计的重点。

(2)商业企业。这类企业的往来方面较多,因此往来科目是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3)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这些企业往往由于生产周期长,收入与成本的配比方面特别重要。因此,要关注收入与成本的结转,工程量的计算与配比等。

(4)酒店业。酒店一般都是现金结算,因此现金的审计较为重要。同时应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因为酒店的折旧较大,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审计的重点之一。

(二)风险因子分级

对风险因子进行分级解析,将形成一个多维的风险因子坐标系,被审单位的每个背景测试项目都应在这个坐标系中对应一个点。风险因子分级解析主要考虑的是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账户交易层面和报表整体层面的风险。账户交易层面风险主要包括固有的风险项目(如被审单位的行业风险、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和内部控制系统(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报表整体层面风险主要与企业的战略、经营有关。

(三)背景测试项目归类、分析

企业的背景测试项目之间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他们存在着支持、冲突等交互关系,按照交互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可以分为正相关、强正相关、负相关、强负相关和不相关。对这些关系进行分析,并将背景测试项目归类,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背景测试项目的分析可以借助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中一级展开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的屋顶相关矩阵来完成。

三、背景测试项目的筛选

(一)计算该背景测试项目的综合风险度

1.对与给定的某一背景测试项目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它们在风险因素分级解析的最下层中对应的位置。

2.运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计算每个风险因子的风险度。FMEA是“产品设计”或“质量管理”中的一种工程技术方法,用于在产品出售给顾客之前确定、识别和消除在系统、设计、过程和服务中已知和潜在的失效、问题和错误。FMEA是一个能预见失效并避免失效出现或重复出现的工具。确定故障和问题的风险度是实施FMEA的突破口。

借鉴FMEA中故障和问题风险度的确定方法,在审计中,对某一风险因子,其风险度指标(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可以用式1计算:

风险系数RPN =严重度×发生度×检出度(式1)

其中:

严重度:有关对审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影响的严重度的评价;

发生度:对风险因子发生频率的评价;

检出度:人们对给风险因子的信查度。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审计署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在分析研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严重度基准参考、发生度基准参考、检出度基准参考。

3.计算给定背景测试项目的综合风险度

测算与给定背景测试项目相关的各风险因子的权重,可以使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等方法,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评价、判断进行处理而获得。FAHP是将模糊综合评判与层次分析法整合的一种方法,它兼顾了评价者的评价偏好和意向,克服了层次分析法(AHP)的纯主观性。

以求得的与给定背景测试项目相关的各风险因子的权重对各风险因子的风险度进行加权求和,获得该背景测试项目的综合风险度。

(二)运用田口检查设计技术确定背景测试项目综合风险度的临界值

在田口玄一倡导的质量工程学中,将工序的质量水平与临界不合格率进行比较,从而决定产品是否需要进行检查,即所谓的检查设计。田口玄一研究发现,在不可能对产品进行全数挑选或进行全数挑选不经济的情况下,产品临界不合格品率pb可以由下式计算:

其中,

A:供货方对产品做报废、降价、修理等处理时单位产品的费用和损失;

D:产品出厂后引起故障时单位产品的平均损失;

γ:经检查被判定为合格品的产品中,不合格品的比率。当不了解时,可以设作17p/3(1-p)或者零,p为不合格品率;

δ:经检查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中合格品的比率。

参照以上思路,笔者认为,在计算确定背景测试项目综合风险度的临界值时,可以将上式中的产品视为给定的背景测试项目。在实质性测试项目筛选问题上可以尝试将式2中的各参数赋予新的含义:

A:被审计单位对该背景测试项目进行修正、调整时该项目的测试费用;

D:该测试项目引起审计风险时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在该项目上的平均损失;

γ:经检查被判定为无重大错报的测试项目中发生重大错报的比率。当不了解时,可以设作17p/3(1-p)或者零,p为发生重大错报的比率;

δ:经检查被判定为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项目中,符合部分的比率。

以求得的给定背景测试项目相关各风险因子的权重对各风险因子的临界值进行加权求和,获得该背景测试项目综合风险度的临界值。

四、结束语

第9篇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ernal; audit environments; considerations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40-02

1 引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内部审计在企业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考量,加强其工作既可以确保日常经济监督的正常运行,又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本文针对国企内部审计环境的相关现状,主要对与其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

2 国企内部审计环境的现状及因素

2.1 内部审计机构不合理,独立性不够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检查和督评工作,它涉及企业财政活动等方面,其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是企业监督管理、经济目的得以实现的保障。我公司为潍坊市国资委下属企业,为国有全资公司,资产规模一亿多,年收入两亿多,员工人数二百多,业务类型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主,有公路收费、汽车销售、驾驶员学校、汽车租赁、保险、房地产、酒店、物业管理等。

由此可见,我公司业务范围较广,人员较多,以我公司为例,其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人设不恰当,独立性需要加强。②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始终得不到上级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很多的审计提议和会议,类似现象将直接对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阻碍。③在内部审计人员方面,其能力素质有待提升,且人员设置结构单一。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需要加强改善内部审计环境。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审计部门的基本功能单一,审计部门水平参差不齐,而国企的网络化、信息化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需要新的改变和突破,对审计员的要求也有新的提高。

2.2 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外环境因素

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的内部环境因素并不少[1],大致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水平等。相较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更为直接,比如内部审计服务、监督活动、审计人员的状态等因素。普遍存在的上级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度不高,忽略许多审计建议、会议等问题,会直接导致其发展受到阻碍。

社会的环境、法律、经济等大环境构成了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因素。在国内,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通常难以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其次,在我国的特殊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全国审计法规尚未发展成熟的环境下,内审机制的不合理,以至于企业内审员工的主动性不高,不能经受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影响内审工作的进步。内部环境的理想状态往往取决于内外因素的协调统一。另外,只有我国的经济体制、审计法律、内审机构的完整完善,才能对内部审计环境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

2.3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审计的认识和相关机构的建立起步较晚,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设置不合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加上在对外国经验借鉴方面的不一致,使??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其次是企业内的审核风险问题[2]。会计报表方面的重大错误或漏洞,会计师审计后的表达问题或建议不合适等都将会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企业内的审计风险有许多种,较常表现在:

3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3.1 健全审计制度和机构设置

对于我们可看到的企业管理内部审计部门的现实问题,企业相关部门在相关政策方面的定制、相关制度的完善、相关规则的执行方面要有一定的发展和重视。与此同时,不仅需要我们去思考机构设置的完整规模或者模式的统一全面,更不可忽视的是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只有保证内部审计在管理层方面的工作责任、工作行为以及对各个下属的有效监控、相应职能的有效执行,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在日益变化,逐渐呈现信息化等多元化趋势,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其风险也在日渐变化,想要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预防效果,减免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就要在审计风险方面有较深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进步[3]。

3.2 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纪律教育和素质培养

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人员不但要熟知财务会计工作,具备查账能力,还应当具有较高的智商、熟练的技术运用、成熟的人际交往、有效的学习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等基本素质能力和认识、解释、运用、探析、综合和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技术能力的掌握往往会对审计人员与其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关联。这也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去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有成熟的协调能力,适当的表现和应变能力。由此看来,现代审计工作的要求更侧重于对全能型人才的需要。

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环境需要改善的地方。除此之外,要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员工进修学习,并进行各种相关的培训与指导,使内部审计员工业务能力、工作效率、网络信息知识以及品质、道德情操与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3.3 企业内部环境优化

我们前面提到,领导对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缺乏重视,对此需要对组织领导工作加强规范,制定规则加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责任性。同时,增加相关专家领导的指导,建立和完善审计协会,制定一定的审计规则和规章制度,并由协会和领导专家对此进行阶段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