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7:18:19
导语:在城市管理基本常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市场经济;项目经济;成本控制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现状
(一)观念陈旧尽管建筑行业于市场经济背景下占据关键地位,但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观念非常落后与传统,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文章,在建筑进行的每个环节无法控制各项风险,通常是在出现问题后才处理,该种被动性应激现象会提高企业费用,管理缺少主动性,建筑单位管理人员缺少突出的管理思想,无法保证防患于未然,无法更好防止施工环节的风险。针对风险规避,管理人员更重视施工进度以及成本,仅仅关注局部问题,无法从大局着手,对建设质量缺少关注度,导致质量不合格而存在“豆腐渣”项目,如果这种情况产生必然会提高企业费用,还会对单位整体形象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因此转变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观念,科学全面控制成本方可避免风险,积极迎合市场经济局势。
(二)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当前,建筑行业不但成本控制观念较为滞后,并且项目经济成本控制制度也不完善。建筑单位通常均无独立的项目经济成本控制部门,也为分配专业的员工来管控成本,大都是交给其他部门来代办,如此会造成职权分工模糊,以及成本控制效果不高,而且还会在施工阶段产生腐败情况。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会导致奖惩机制不能实行,无法精细化控制施工成本,当项目产生问题时,不能对主要责任人及时问责处理,项目经济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加大了单位成本控制难度,提高了单位成本支出。
(三)成本管理者缺少专业知识伴随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逐步推进,建筑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如此就使得企业完善成本控制的每个环节,而减少成本是所有企业的必然途径。因为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者缺少专业知识,将会对在建项目所要物资产生预算错误,对所要工作人员总数产生误判,采购过程不标准,因为建筑项目所要的项目物资通常价值很高,若产生失误,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耗费。因为建筑单位对项目经济成本控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较低,会产生怠工等情况,这些问题的产生将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
二、建筑经济成本控制对策
(一)投标过程对项目展开准确判定及全盘筹划投标过程是建筑单位展开成本管理的第一个过程,掌握标前成本管理,是开展投标决策的关键依据,还是展开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首步。市场经济背景下展开标前成本测算,既要精准测算直接成本,也要对付款模式展开资金筹划;基于营改增展开税务筹划;对建筑建设环节现金流加以预估并全面考虑资金费用;掌握合同形式,事先预计风险点;对招标项目量实施标前核算,科学大胆应用投标对策;对需要融进联合体企业的应全面评定联合体企业的整体实力,特别是技术水平与资金实力;对原来业务成熟区域与新开拓不成熟区域需科学区分投标对策等。提高标前成本预测的真实性,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有效融合成本控制观念及市场环境,让建筑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统筹性与动态化。投标过程,即全面预测问题产生的可能性,需要做好准备任务,且建立一套处理方案及防御策略。
(二)施工环节成本精细化控制成本精细化控制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成本控制的必然手段,建筑单位若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克服粗放式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首先,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应由大局至细处进行。从大局进行统筹资金,集中集采,统选队伍,合理使用总部优势;由细部强化工序管理,避免物料耗费。材料成本控制要制定健全且细化的采购和管理体系,涉及统一采购体系、限额领料机制、月末季末盘库机制等,对于材料价差浮动展开价格研究。在人工、设备费的管理上,要制定一套健全的选用制度,在具体施工阶段,严格管理计日工的总量,能量化时不能计工时。其次,建筑单位要有策路的展开二次运营与税务筹划,积极应用变更索赔,融合投标对策,扩展项目盈利范围;对于税务筹划,需在项目开启时展开通盘考虑,分包方式的挑选与税务筹划质量息息相关,规范化的税务筹划,可以为反正节约很多费用。税务风险控制组织的建立要根据建筑单位生存运营特征,由此全面监测与管理税务风险,支持针对性组织员工培训及考核,及其建筑单位各部门自我检测和税务风险控制组织监督,就能有效削弱各种风险。
(三)严格管理材料购置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的立足点是管理材料采购费用,因为建筑原材料对整个建筑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其成本开支在总成本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直接影响成本控制。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理材料采购费,经过制定科学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机制来减少建筑单位项目经济成本。建筑单位要确保材料采购、使用和施工场地的消耗状况、项目进度相同,全面考量市场供需变化趋势、生产场地用料状况、原料库存现况等因素,建立科学规范的采购方案,以保障在最适宜的时间用最好采购模式获取数量、质量都好的材料,进而达到减少资本使用得目的。
(四)加强项目完工结算过程的成本控制完工结算过程要全面精准的核算建筑整个过程成本,而且保障建筑结算信息的齐全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签证与变更,并确保及早优化结算,缩减验收时间,降低经费占用,及早回款。另外,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思想,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增加项目收益,增加职工待遇,最后提升建筑单位活力。
(五)贯彻执行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监督任务在建筑项目管理阶段会涉及许多内容,而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其关键内容制宜,在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上起到了显著作用。建筑施工阶段,会面临返工、修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更好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相关工作人员在早期准备过程必须严格把关建设质量。由此,建筑施工单位也可以节省一些返工与修补成本,最后更有助于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的有效完善。另外,为推动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活动的进步,企业应当定时检查施工各个环节,并加大自检力度,由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提高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质量。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已经得到了房地产企业内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房地产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企业正常的利润增长。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来予以解决和应对,进而为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内涵分析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集企业生产经营总说的核算、成本控制以及成本决策于一身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具体涵盖着建筑工程建筑的方方面面,具有着一定的复杂繁琐性,而且成本管理的实施,对于项目成本费用的降低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1.有利于确保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成本管理与企业生产理念、运营模式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也大大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目前根据最终产品水平来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建筑工程管理效益,增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此外,在房地产企业工程建设中,产品价格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管理的实施。通过对各类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与估算,可以提升产品和材料的使用效益,为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予以强有力的保障。2.有利于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在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建设过程中,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过程决策的重要参考性依据。企业在成本核算方法的实施中,可以进一步强化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建设。而且可以规范建筑工程流程,更好地符合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二、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着较强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尚未得到房地产企业高度的重视与关注。主要表现为:首先,房地产企业在经济成本管理中,过于注重资源能源的消耗,尚未能很好地对施工准备和施工预算实施成本经济控制,使施工供应架构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无序,成本控制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落后,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可较多的问题,浪费了房地产企业大量的资源能源甚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对建筑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深入
在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工费用是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此扮演着重要的行业角色。但是,一些房地产企业很难有效地对施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加以约束、限制。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坚实力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要满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人员也并没有严格按照市场规范来进行操作,工程项目的不达标或者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后果不可估量。
(三)成本控制制度较不完善
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以往的材料控制观念较为根深蒂固,对财务部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并不符合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并没有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而且在成本控制重点中,存在着一定的过于强调材料和财务控制而轻视投资战略的心理误区。
(四)采购行为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房地产企业只注重眼前蝇头小利,缺乏长远发展建设的眼光,并没有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考核,便草率地签订了协议,严重违背了建筑供应商参与市场活动的准则。而且尚未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不正当的采购行为由此产生,会使房地产企业在市场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发挥其应用价值,造成了建筑企业额外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此外,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并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成本与建筑质量之间的关联性,将采购重心全部放在了商品性能的使用性上,进而使市场化发展方向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三、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积极投身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设中去,对建筑成本加以必要的控制和调整,进一步贯彻落实于成本管理。与此同时,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增强成本管理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推动建筑成本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系统规范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实施一定的建筑成本管理责任制,对于在成本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进行严格地调查与追究。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要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就要给予相应的处罚,进而不断促进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的形成。
(二)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人员的综合素养
首先,房地产企业部门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对于存在薄弱环节要加大扶持与培养力度,要不断增强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树立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工程项目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实施可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进而实现成本核算的精准化目标。此外,在对人员进行管理中,也可以实施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激发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如果工程项目临时发生些许改动,要及时分析和整理工程变更资料,推进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正常实施。
(三)优化市场竞争机制,提升管理高度
要想有效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企业要深入结合当地的劳务、材料以及市场基础状况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成本估算表,借助于市场竞争的方式培养高质量的施工劳务分包团队。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充分发挥出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开展相应的劳务分包招标工作[3]。设置专门的招标小组,妖广泛吸纳专业性强、素质极高的人员参与其中。招标小组要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初步拟定一份招标说明。再对承包适宜进行详细的阐述,至少要邀请三家的施工团队来进行招标,最后根据竞标书选择出更具代表性的承包团队。
(四)规范和优化采购工作环节
建筑工程材料也是建筑企业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成本占据着整体工程成本的一半。必须要对严格规范材料选购环节,房地产企业要制定出相应的采购制度,在工程建设前期阶段,要合理分析施工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并且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在审批工作完成以后,工程采购清单的制定更是必不可少。此外,房地产企业要正确处理好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供应商进行系统严密的考核,特别是在采购商品质量和产品价格等方面。再通过了相应的考核以后,再最终确定其合作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势在必行,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提高对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完善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大施工现场监督力度,避免项目经济成本浪费严重的现象发生,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
作者:郭鹤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城镇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晓明.浅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几个重点问题[J].建筑知识,2016,(2):211-212.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成本管理
0前言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强化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1.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由于前面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
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
(一)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来自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国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这点。企业成本管理思维还没有转移到企业经营上来,仅局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如财务通则和税法等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基本上为国家服务。这从另一个侧面将本来应企业化的成本管理社会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表现为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避免和控制成本的发生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二)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表现,只是企业内部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效率高,但它未必有效益。按照成本习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属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成本,在业务量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无关而保持不变。这样,企业只要提高产量就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产量越高,企业产品成本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越高。这就是我国企业为什么长期以来偏爱“产值”而不注重销售的原因所在。由于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财务会计功能化倾向,侧重于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追求产品成本最低化,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提高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客观地说,规模经济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产品存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以销定产,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需求的指引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创造出效益,从而使效率转化为效益。否则,只有效率而没有效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效益才是根本。这就要求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要转变思维,树立成本管理的市场观念,正确看待效率与效益的关系。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实施成本管理战略
(一)正确处理成本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首先,正确处理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管理会计上,成本按其与业务量(产量)的关系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即一定时期和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其总额也将随着发生相应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一般来说,增加产量可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但是,如果只强调增加产量,而忽视节约各项消耗,也可能会引起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的上升而提高成本。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首先必须研究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考察和分析成本降低的方向,为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是对立的统一,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须从企业整体的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权衡利弊与得失,采取较适宜的措施。反对忽视质量的降低成本,也反对忽视成本的提高质量。应当提倡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提高质量;第三,正确处理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正确关系应当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具体地说,成本对经济效益既有正确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统一),也有负面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矛盾)且在这一对矛盾体中,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必须由经济效益来决定的,而非成本决定经济效益。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摈弃过去那种从成本出发来研究效益的被动做法,而应当实行从效益出发来研究成本的积极做法。努力做到在积极降低带来负面影响的成本的同时,还要抓好能带来正面影响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致使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是否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能够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决策提供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对企业全过程实施成本管理。对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包括建造、设计、制造、采购、销售、售后服务、融资、信用损失和投资损失等等各个环节阶段,凡是有成本发生的地方都要进行管理。这里就成本控制而言,建造成本、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控制三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对有些行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和重化工行业而言,建造成本控制往往是最重要的。以电力企业为例,目前一台90万机组的发电投资约在40多亿元左右,若能在建造环节节约10亿元的投资,实际上就相当于以后年度经营期间增加10亿元的利润。但是对轻工业类企业来说,产品设计成本控制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通常认为,产品成本的80%以上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制造环节的成本仅占产品成本的不到20%。另外,融资成本、信用损失成本和投资损失成本的控制也是重要的。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我国企业年平均坏账率为5%~10%,美国只有0.25%~0.5%;我国企业的账款平均拖延期为90天,美国只有7天。相对而言,我国企业的信用损失成本控制的意义更大。融资成本控制的关键是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这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投资损失成本巨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决策失误。减少甚至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最重要的是要改进和完善投资决策机制,除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外,还应当关注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度,要将“谁决策、谁负责”纳入企业制度框架,并对决策者实行“无期限责任制”;二是对企业全岗位实施成本管理。通过预算和考核,落实企业成本目标和责任。从工厂到车间,从班组到个人,从公司、车间领导到各个管理部门,人人都要参加到成本管理中去,按照成本指标严格把关,只能降低,不准超支,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有人管理成本;三是对企业费用全要素实施成本管理。生产费用各项要素,包括原材料、动力、工资、折旧等都要制定定额和标准,加以管理,既要抓大,也不要放过小的。要控制期间费用总额,严格审核单项费用。一般的做法是将部门费用的发生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由财务部门进行部门核算并严格监控。为此,要建立严格的费用审核流程,包括费用发生前的申请及审核;发生后及时报账;费用报告的填写规范及审核;超期不报账的处罚等。在管理费用控制中,主要应对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办公用品费用等容易超支的项目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三)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是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法。成本预测方法是根据过去的成本资料,结合调查研究,针对今后的新情况,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估算未来的成本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其包括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两种。成本决策方法是根据既定的成本目标,运用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经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成本最低的方案,列入计划。通常有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决策树法等;二是成本计划和核算方法。成本计划是指导成本管理工作的纲领。目标成本的确定是和成本决策的实现都要通过成本计划来具体安排和落实。主要有全面预测法、弹性预测法、零基预测法、目标预测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是对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各种产品和责任中心的成本。成本核算必须准确及时,否则就会使成本考核遭到歪曲,也使成本控制失去方向。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制造成本法、责任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三是成本控制和检查方法。成本控制法是根据成本计划提出的控制指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资金耗费,进行有效的控制,发生偏差,及时纠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计划完成的好坏,关键在于成本控制,如果成本控制不好,浪费无人问,超耗无人管,成本计划就起不到作用。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责任成本控制法、预算控制法等。成本检查法是以目标成本为衡量尺度,对照实际成本,以检查目标成本是否完成,作为评价成本管理工作业绩的依据。成本检查的方法有单位成本检查法、总成本检查法、材料费用检查法、工资成本检查法等。
三、结语
关键词: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成本控制
一、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复杂、多变的过程,而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是企业运转过程中最深入基层的最小单位,体现在施工过程中与人、财、物、施工质量、安全等紧密相关,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是管理的源泉、经济的起征点、工作要素的落脚点,最能体现施工企业管理的脉膊和方向,它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注重设计创新、坚持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安全生产为保障,以成本控制为契机,以质量保障为生命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从管理要效益的目标。
二、施工项目现场环节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是企业存在基础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成本控制可提升施工企业盈利水平,同时还可以完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二)强化现场管理,做好成本控制,杜绝资源浪费
建筑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施工过程不可预见事务多,稍有大意,便会引发质量引患、安全事故。从而造成停工、返工、窝工现象的发生,因此狠抓管理,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成本管理为支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保证施工项目有利润空间。
三、施工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问题制约着现场管理
1.人才匮乏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施工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引用高尖端设备,这就需要在施工现场操作这些高尖端设备的人具有科学技术和专业水平,然而实际工作中,具有这些工作技能的人并不愿意去生产一线,从而造成人才与专业设备不匹配,制约着施工企业的发展。2.现场管理人员的矛盾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施工现场包罗万象,在千头万绪的施工进度中,技术员、材料员、安全员、项目经理遇到事情通常自保,没有全局观,立场不统一,从而使现场管理人员内部矛盾升级,造成不和谐的现场氛围,制约着管理的提升。
(二)设计缺少深度和广度,变更频繁,影响工程成本
实践工作中由于设计人员自身业务技能存在天壤之别,加上同业主的沟通、理解、存在偏差,对施工现场认识不到位,客观上造就了设计缺陷,施工后期频繁变更,造成边设计边施工,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成本。
(三)对合同主要条款及细则不清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首先,由于施工单位对合同认识不足,只顾承揽任务,导致在合同不全面、不清楚、不完整的情况下草草签订;其次,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法律,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生合同管理上的问题,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合同签订后将合同束之高阁,没有履行合同交底或交底不全面,致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为赶进度,在合同条款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给后期签证、变更、索赔、结算等带来灾难性打击。
(四)成本管理意识差,成本管理责任制不落实
在传统的施工管理中,采取的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成本控制意识薄弱,项目管理人员多是以个人经验参于管理,造成管理粗放、方式单一,缺乏成本控制理念和办法。缺乏事前预防、事中跟踪分析,真正到事后出现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才意识问题的严重,从而引起人为管理不当造成停工、返工、窝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五)材料管理环节引发的管理和成本控制问题
主观上在施工项目中,材料占据比重大,其特点是,用量大,规格多、品种杂、使用周期长,入场时间、存放方式、领用标准等涵盖面多,给现场管理及成本控制加大了难度,客观上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收取好处,加大了施工成本。实际工作中员工职责不明确,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材料员严格对材料的选购,严把质量关、价格关,然而现实中材料员仅做了收货、发货和保管工作。
四、对施工现场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以人为本,完善用人机制
1.优化人力资源政策,重视人才引进对于专业技能高,业务素质过硬,掌握高尖端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方案,主要从工资等级、福利待遇,晋升空间等吸引人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2.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各项信息进行前期摸底,后期引导,不断提升统一作战的能力首先,注重项目经理的选拔、录用和考核,项目经理做为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扎实,施工经验丰富具有全面管理经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强,有大局观、是非观,在施工现场能够发挥个人魄力,领导好现场管理人员,从而提升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全员、全身心投入项目的施工中;其次,通过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各项信息摸底,了解搭班子成员的工作态度,办事风格,并根据施工背景、施工计划完善现场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重点、协调方向,划分好责、权、利、同时制定好考核体系,引导现场管理人员合作意识、成本意识,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最后,重视施工现场会的召开,借助现场会这一平台,发现、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通过会议,使管理人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对会议中存在并解决的问题形成《会议纪要》便于跟踪、落实,形成统一作战的能力,为管理积累经验。
(二)从源头上解决设计的广度和深度
1.与业主充分沟通,严格按设计流程展开工作接到设计任务后,不能盲目着手设计,首先要实际勘测,收集有关资料,与业主充分沟通,了解需求。从而对设计背景、施工现场总体布局、施工进度、资源计划、品牌需求等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确保图纸设计周密、详尽。图纸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有近60%的变更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给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鉴于此,在设计施工图时,严格遵守设计流程和标准,规范设计行为和质量,严禁人为压缩设计时间,避免边设计边施工,确保设计深度和广度。2.完善设计变更制度,注重设计变更审核建立设计变更问责及检查制度,分析设计变更的原因,对人为造成的设计变更要追究当事人及相关单位的责任,对变更造成施工损失的,对当事人及相关单位要追究经济责任。审核设计变更的真实性,规避随意变更设计造成的施工风险。
(三)重视合同评审,各岗位把握合同细节、完善合同管理
在合同签订前,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经理对施工合同进行不同测重点的评审,如财务部门关注付款时间、开票、收款、经营部门注重产品品牌、质量、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现场环境、验收、决算方式等进行有重点的关注和评审,在签订合同前,以法律为准绳全面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条理解合同条款,对于把握不好、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可以聘请专家给予指导,切实将合同细则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后期施工、验收、决算、收款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撑和保障。合同签订后,组织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会议,将合同中主要条款和内容讲清楚,说明白,使每个管理人员都清楚明白,不至于由于合同条款内容不清引起重复用工和责任不清等情况的发生,使人人负起责任,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四)增强现场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定期开展现场成本控制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技能;其次,加强施工现场成本预测,首先应提高成本管理者的实际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人员的成本意识。加强施工场地管理,杜绝施工材料、劳务成本、机械设施的浪费;最后,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强化责任控制,将施工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效益挂钩。使全员,全方位集思广益使自身发展与企业融为一体,积极参与到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有效防止停工、窝工、返工等不利因素的产生。
(五)重视材料成本的控制
首先,对材料采购实行招标,使材料采购透明、可控,杜绝,从根源上禁止采购中的回扣、返点等;其次,在施工现场,以管理机制做保证,充分发挥内部协调,保证内部沟通无死角,各岗位通力配合,从而保证材料按时到场。避免材料过早进场影响库存及占用工作面,供应过晚影响施工进度;最后,在材料出入库过程中把好质量关、使用关,以施工标准,对材料品牌、质量、规格、型号等验收,符合标准给予验收、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前对材料的存放位置给予准确的定位,防止二次搬运,增加施工企业的成本。领用材料按照材料消耗量计划限额发料,此外施工现场的技术员还要监督工人节约用料,使材料从采购到使用形成一个闭环,达到受控、可控,杜绝各个环节的浪费。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应注重精细化管理,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对待每一件小事,将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项目施工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曾繁荣,王有梅.基于战略管理的财务细化分析[J].财务通讯,2012(12).
[2]王芸.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2).
[3]李洁,肖思奎,左玮,牛力中.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签证管理的成本控制[J].会计之友,2016(22).
关键词:内部市场化 基础 成本管理 特点
1 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的特点
1.1 职工参与经营管理 职工参与经营管理是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注重全体职工的参与,企业通过内部市场化管理,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每一位职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职工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参与者,职工参与经营管理有助于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价格体系完善 与其他的管理方式相比,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可以完善企业的价格体系。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企业通常会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对各生产要素进行价格控制,结合市场变化规律,通过内部化市场,可以及时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从而构建合理的价格体系。
1.3 工作成果及时反映 与其他的管理形式相比,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可以及时反映工作成果,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企业内部化市场以“日清日结”经营原则,职工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及时查询个人的收入信息,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内部市场化平台及时了解职工工作成果。
2 实施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探讨
2.1 实施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的方略 实施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需要从建立合理的组织系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采用先进的控制手段等角度出发,为企业实施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提供可能。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以上三方面着手,对实施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的方略做了以下总结:
2.1.1 建立合理的组织系统。实施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需要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系统,企业的成本控制要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合理的组织系统需要企业将职能划分到各个部门,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明确成本管理工作职责范围,对企业成本实行统一领导,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为组织体系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保障。
2.1.2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施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还需要企业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方法要求企业深入市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工作计划、核算、控制以及考核必须包含在科学的管理方法之内。
2.1.3 采用先进的控制手段。实施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还需要企业采用先进的控制手段。先进的控制手段除了要求企业利用先进科技进行成本控制以外,还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信息处理能力。
2.1.4 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实施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还需要企业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企业未来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定期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才的综合业务水平。另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全体职工的培训,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提高全体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2.2 构建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体系 构建成本控制事先经济技术分析、全面的成本指标责任、建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以及成本业绩评价体系是构建内部化市场成本控制体系必须满足的要求。工作人员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综合各种有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构建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体系,为实施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提供保障。构建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体系需要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人员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构建成本控制事先经济技术分析系统需要企业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成本控制工作开始之前,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为成本管理提供基础保障;第二,构建全面的成本指标责任体系需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组织领导,在企业内部建立对各部门,甚至是各职工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从供应、生产、销售到财务的成本管理组织等,为健全的成本指标体系提供保障;第三,构建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体系需要企业从技术经济、生产组织以及供销经营等方面着手,为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第四,构建成本控制业绩评价体系需要企业以成本管理的要求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规章制度,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到企业基层职工,都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市场化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市场化工作将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明确以内部市场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的特点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从实施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的方略和构建内部市场化成本控制体系两方面着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成雪梅.内部市场化管理在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4.
关键词: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原则措施意见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合理的优化现场管理, 就可以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工程项目成本, 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施工企业要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 必须从组成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入手, 降低组成项目成本的费用, 节约各项费用的支出, 从企业管理入手, 向管理求效益, 尽最大努力增加收入。要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 必须从施工现场管理上下功夫。
一、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 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 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 使可能性变为现实;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 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 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 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 却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 既不能疏漏, 又不能时紧时松, 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 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 即动态控制, 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 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 即使
发生了纠差, 也已来不及纠正。
4、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 目标的设定和分解, 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 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 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即PDCA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 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 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施工现场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措施意见
1、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在项目内部有绝对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直接对施工企业负责。他要协调和指挥各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来实现项目目标。而项目部每个人员都需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目前部分企业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很多不能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不仅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进一步的项目管理技术开发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因为施工人员没有在利益驱动下自觉的摸索新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来减少施工成本,具体表现就是项目利润不高,总体表现就是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没有提高和进步。因此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和领导者,应针对具体工程的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工明确奖罚分明,坚决杜绝“大锅饭”的现象,这是成本管理健康发展的保证条件。
2、加强管理人员水平沟通,培养其团队意识和成本意识
部分施工企业项目部存在一种现象就是项目部各部门间缺乏横向沟通。在项目内部,工程生产部门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质量;计划部门只安排工程进度计价;物资部门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和发放工作。表面上看似乎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但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的责任。但如果技术部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施工方案,必然会增大成本;而物资部门若一味采购高强高价材料,即使材料使用没有浪费,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返工现象发生等。
由此可见,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搞好成本管理需要项目全部成员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安排下,既分工明确又水平沟通良好才有可能搞好项目管理,这是项目管理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3、加强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长期以来,多数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前者工程质量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增加了为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使成本控制不佳;后者利润指数可能有较大提高,但因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而付出更大的代价,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寻找质量与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即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所对应的工程成本,所谓合格就是起码要符合设计和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应规定,也是国家、行业对施工质量要求的底线。
4、加强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有些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势必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工程成本由直接费和间接费两大部分组成,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组成,施工方案不同直接费数量也就不同。但是施工方案一定,如工期不同,直接费也不同,间接费一般随着工期的增加而增加。考虑总成本时还要考虑拖延工期要接受的处罚和提前竣工得到的奖励。
工期—成本优化的基本思想在于,在排好的进度计划中不断从这些工作的时间和费用关系中,找出能使工期缩短而又能使直接费增额最少的工作,缩短其持续时间,然后考虑间接费随工期缩短而减少的情况,把不同工期时的直接费和间接费分别叠加,即可比较出“工程成本最低时的最优工期”,或者说是“工期指定时的最低工程成本”。
5、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技术负责人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降低施工成本,并且要对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降低施工成本。例如对于柱子钢筋是采用焊接接头还是搭接接头?这个不是简单凭感觉来确定而是要进行如下成本对比,钢筋的线密度×搭接长度×钢筋单价- 单个接头焊接成本= 结果,结果大于零选择焊接,反之选择搭接。再举一例,比如土方开挖是选择放坡还是选择支护?这个也是要在制定完方案后要进行成本比较确定。因此,不难看出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6、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工程索赔和结算工作
对于合同管理从广义上理解,除了参加合同谈判、修订合同条款、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外,还应分析不同合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对每个合同作具体分析等,签定合同时要前后对照、斟字酌句认真理解,对于含义模糊或前后矛盾之处要联系实际情况作好解释
并以书面的形式签字认可。
工程索赔是指承包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对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而要求发包人给予补偿损失的权利要求。在实际工程中索赔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合同条款为依据,或虽没有专门的文字叙述,但可以根据该合同的某些条款的含义推断出的,都可以提出索赔。(2)以双方的来往信件、各种会谈纪要、各种报告及原始凭证为依据。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把工作做得细一些,想得远一点,把一切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在合同以外的工作都要及时作好签证记录,保留好这些原始资料为工程结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竣工结算以竣工图纸、签证变更、索赔报告、合同等为依据。对于套用定额的结算来说,一是要核对工程量,二是要核对结算书,看套用的定额是否合理。对于采用清单结算的来说,就要完全履行合同,审核工程量增减和项目的变更。合同管理、工程索赔和工程结算应作为成本管理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认真对待。
总之,作为施工企业,应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成本管理经验,训练自己的员工,不断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特色,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林波.试论施工企业现场成本管理[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9)
关键词:供热企业;成本管理;市场经济
面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形式,促进供热企业不仅要面临同行业的竟争,同时还面临着能源等原材料涨价及环保所带来的压力,要想将企业走向生存和发展的轨道,必须做好供热企业成本管理及提高管理水平。其意义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只有开展有效成本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价值利润最大化。
1、企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主要作用
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要不断积累发展的资本,合理控制成本并扩大利益。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成本决定产品价格高低,企业产品的价格越低、获得利益越大,通过成本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使各种耗费更趋合理,只有做好成本控制,才能降低成本,以最少的耗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
2、供热企业成本的组成及成本管理基本流程
2.1供热成本包括供热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供热生产成本是指供热过程中发生的用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其中①直接材料费包括:燃烧费用、电费用、水费用、存储费用、、生产消耗费用、回收再利用费用②直接人工费用包括:直接参加供热人员工的工资、员工效益奖、员工福利待遇费用。③制造费用包括:指组织和管理供热生产经营所产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也就是供热企业管理人员工资、员工的福利待遇费用、供热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以及企业所消耗用的采暖费用、水费用、办公费用、公差费用、实验室费用、各种保险费用等。
2.2供热企业成本管理内容
成本管理主要是监督、控制生产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为减少管理费用,必须合理安排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监控生产工艺合理性,监控生产、检验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使用率,监督生产操作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从而减少设备修理费用,监督节约原材料费用,缩短生产时间,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所有不合理的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的效益。
供热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3、供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成本管理念滞后
传统成本管理理念,不重视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只为了降低成本,多数供热企业采用降低供水的温度,使用户达不到室内温度标准,从而降低了供热质量,给用户带来生活不便而报怨或投诉,公司信誉负面影响大,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负值产生。
3.2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多数供热企业,确定成本目标不合理、责任分工不明确、成本考核标准不具体。如:盲目制定成本目标,制定成本费用、节约费用、增收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偏差太大;各个职能部门责任人分工不明确,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能源及原材料浪费现象,甚至消耗资源而出现漏水、漏电;考核奖罚标准量化不够 。
3.3成本信息传递满足不了现行的成本管理要求
目前,部分供热企业为了完成各项指标,常出现人为漏计或少计成本现象,从而使成本核算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消耗水平,使得账目及信息不真实化,造成企业虚盈实亏现象。有些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没有设在基层生产班组,造成原始资料班组上报的资料采用手工填报信息,再由专职人员输入电脑,缺少报表即时性,或有事后补报的现象,由于手工采集的原始数据会造成字迹不清,造成原始数据不准确的现象,无法起到控制和考核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作用。
4、加强供热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4.1成本预算确定要准确无误
企业成本目标,确定依照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预计发生的一切成本费用。供热成本预算在确定供热面积基本上,对其相应的能源费用、材料成本费用、人工费用、固定资产大修费用、管理费用、员工福利费用、财务费用等进行预算。供应企业预计所创造的利润,是预算成本与供热收费金额之比。为确定准确成本预算,工作人员采集原始资料一定要与实际出发,依据供热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参照上个周期采暖季各项成本计划及实际完成率,确定当年的成本目标。在成本目标基础上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编制原则:纵向采用由下而上逐级上报方式,对单位成本费用完成情况进行控制,依据指标控制成本计划。
4.2加强采购管理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供热企业生产成本中,主要项目是燃料及直接材料消耗。原材料采购价格高低、采购原材料质量、数量等能否满足生产需求,直接影响采购成本高低,为控制采购成本,采购时要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定点采购、龙头企业直供,减少企业库存,做到先进先出,降低采购成本。
小结:控制企业成本是实现企业最大利润化,是保障企业生存控制的有效方法。成本控制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及经济效益,供热企业不能为控制成本追究更大的利润,控制用户供暖温度,忽视用户的服务质量,应在实施成本控制中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实践中及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提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利润最大化。(作者单位:长春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施工 机械设备 保养 成本管理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加大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1、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
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如前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
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
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
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
2、控制维修成本的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施工部门与机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首先要解决的是公路施工企业人员自上而下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工程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性能的完好与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成本和效益,从而提高机务管理的力度,要求机务管理者要有较强的联系和监管作用,成为公路工程施工部门和机械部门的连接纽带,及时的掌握工程机械设备运转情况。
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要由专人负责,对每台设备建立档案,从机械设备的选型购置到维修保养直至报废,建立工程机械设备数据统计系统,对大小故障、以往的维修保养记录、换件记录、日常使用情况和工作量都登记备案,以便在工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分析、判断,及时准确的消除故障。对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机务管理人员做到奖罚分明,明确责任。
再次要加强施工部门与机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坚持谁用机械谁管机械的原则,在抓施工的同时抓机械调配使用,保证了机械的合理使用,提高了机械出勤率和完好率。
(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
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低,对工程机械设备性能和原理不了解、不熟悉,是造成工程机械设备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降低维修保养成本首先要在操作人员的录用上考虑其文化水平,在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招收一些大中专筑机学生,从而提高操作人员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开展内部学习,由专业人员给施工一线的职工授课,使他们基本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如何延长蓄电池的寿命、工程机械日常养护项目等。通过学习,提高了对机械的认识,减少了不规范操作,机械的故障率也大为降低了。
(3)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强保工作,防止误保,杜绝漏保。
由于保养不当是造成工程机械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机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机械设备保养使用说明书制订切实可行的保养计划,并与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加强广大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保证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次数,缩小故障规模,降低燃油消耗,节约维修成本。
(4)加快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
公路施工企业中一些已经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现今仍在超期服役,这就无形增加了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昂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已远远超过了报废工程机械设备创造的价值,我们应当从经济角度来对待此类问题,该废就废,该处置就处置。利用多种渠道来加速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如采用社会融资租赁、职工集资入股购置等方式以解决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有效手段。
3、结语
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推动下,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成本已成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逐步趋于完善,合理而有效的控制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成本,使效益和效率高速发展是企业快速发展的能量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