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3-08-12 09:15:02

导语:在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手术病人 心态 心理护理 临床体会

2005年我院统计了四个手术科室80个病人(外科60人,妇产科10人,五官科10人)。其中有74个病人(占92%)认为生病不能讳疾忌医。但动刀子的治疗是令人生畏,另有不少病人认为既然已确诊手术治疗,挨刀已不可避免。迟开不如早开。终日忧心忡忡,希望手术时能遇上一个高明的主刀大夫。

为了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增强手术的信心,手术护士须在术前认真负责,亲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更好地密切配合,能够得到最佳疗效。

1 消除陌生感

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到病房向手术病人介绍:“我是明天为你手术配合的护士,由我来接你进手术室,希望你明天开刀时不要害怕和紧张。手术室有无影灯、电动吸引器、电灼器、心电示波器、麻醉机、手术器械等,在手术时会发出各种声响和闪电,听到和看到后请不要害怕,这些不会伤害你的身体。手术间床较窄,为了安全,防止坠床,必须要固定肢体。在进行麻醉时需保持正确的姿势,穿刺时不能动,以免损伤神经,同时也有利于穿刺成功……。”为了消除个别病人认为打了麻药后会变“笨”、变“傻”的畏惧心理,必须做好解释工作。手术后回病房须平卧六小时,头侧向一边,不能过早抬头、激动和烦躁、心境要自如。否则易引起头痛和呕吐,术前介绍了手术中的配合要求。第二天进入手术间,生疏陌生的感觉就消失了,因此手术中配合密切顺利。

2 宣传手术过程

术前病人常被恐惧心理控制着,他们打听手术是否疼痛和有无危险等顾虑重重。如果早让病人了解手术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那就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

2.1 对于做腹部手术的病人,告知如何配合才能减少痛苦和反应,在牵拉胃肠、大网膜探查腹腔脏器时,会感到不适,想吐。此时不能烦躁,张口平稳呼吸即可克服呕吐现象,如果大喊大叫,烦躁不安,不仅不能防止呕吐,而且还会引起腹腔胀气导致血压、脉搏和呼吸变化,故不应喊叫,不舒服可告知医生。术后为了使腹部内脏炎症的液体引流排出体外,需要在腹部放橡皮引流管,不能随便松动和拔除。由于术前的宣传、介绍,果然提醒了病人,积极配合腹部手术,效果良好。

2.2 对于骨科病人,护士须将动骨时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移骨、植骨的过程告知病人,并证明这些没有什么危险不必担心,由于病人已知术中详细过程,小锤敲得再响,病人也不害怕了。

2.3 对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导致脏器摘除、截肢等造成机体残缺,患者往往顾虑重重,心情焦急。考虑术后疼痛能否忍受,是否会留下后遗症,能否适应今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等,护士必须根据病人需要和知道的内容在手术前就做好家属和病人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并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3 言行要严谨有礼

护士都应该通过文明礼貌的言行增强病人的信心,稳定他们的情绪,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然而,有时由于医护交谈失言,对病人的心理有着明显的影响。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4-01

手术,作为一类刺激,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变化的反复则影响手术效果和康复。因此,护理工作不但是对一个病人躯体的护理,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急诊病人中,由于病情较急,往往只重视对病人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

目前,在眼科,眼外伤已经成为眼科住院的三大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成患者视功能受损、视力丧失并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1]。虽然眼外伤本身不是致命的,但是它可以造成永久性残疾。眼是人体最精密最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而且受伤后变化最大,预后最复杂[2]。尤其是严重的眼外伤患者,突然的打击造成的精神刺激甚至比肉体的疼痛还要严重,从而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呈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缺乏信心,又对失明极为恐惧。所以,对于患者手术前、后及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变得极其重要[3]。

1 术前护理

焦虑是手术前常见的心理反应,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轻度焦虑,反映病人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焦虑严重者,则影响预后。另外,是对手术过度依赖、对手术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缺乏信心。如面临一些特殊因素影响,则心理无法承受。这时,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抢救或向医生介绍病情时,要注意用词恰当,对较重的病人,最好不要在病人面前详谈病情,要使病人进入手术室即产生一种安全感。当然若要很快取得病人的信任,那就要求在工作中神态自如,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并主动和病人交谈,转移病人注意力,使病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对进一步处理更为有利。与此同时,要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要求,不能解决的过分要求,要视情解释,以取得谅解。应适当应用镇静剂来缓解因焦虑、恐惧引起的失眠;治疗方面,尽早手术修复,修复眼球壁的完整性和眼压,促进血液循环,才有可能挽救部分视力;另外,对儿童患者应态度亲切友好,严禁大声喊叫,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相关知识宣教,鼓励家长与医务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儿的治疗护理。

2 术后护理

忧郁、谵妄、持久疼痛、焦虑是病人术后的主要心理反应。忧郁通常是对心理上的损失感的一类反应,主要表现容易激惹、不愿活动、持久疼痛、主诉见多、睡眠障碍、食欲不佳等;谵妄是手术创伤、疼痛、出血、继发感染等所致;术后焦虑是病人对手术后恢复缺乏信心以及对持久疼痛等产生的情绪反应。因此,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给病人以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心情,及时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和不适,及时按医嘱给药。根据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的性格、年龄、体质等差异,主动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心理辅导、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坚定康复信心。护理人员要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在各项工作中,应细致、周到,取得病人的信任,满足病人的安全心理需要。部分患者由于视力丧失,使内心存在的一些侥幸心理破灭,再次陷入抑郁中,表现悲观、失望、沮丧、动力不足、心理损失感,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疼痛、食欲下降等。所以,术后医务人员应多次查房,细心观察病情,表示对病人高度的关心和重视,使之充分配合治疗,因为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起关键作用,调整情绪可促进疾病早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康复期护理

严重的眼外伤,不仅是视力丧失,而且患眼外观上也发生变化,所有的希望渐渐破灭,患者的心理更为复杂,甚至有轻生的倾向。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协作,从各方面给予病人以精神支持,帮助其正视和面对现实,调动患者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潜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家庭、朋友、同事的支持功能。良好的家庭、社会情感支持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激发勇气、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减轻应激反应,乐观的面对现实,通过综合的康复措施,使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尽快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重返社会。

4 预防

眼外伤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平常要多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爱眼意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善劳动条件,要求工人注意个人防护,佩戴眼罩、防护眼镜等,以减少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规范安全操作方法,强调上岗前的技能培训,杜绝因工作中的疏忽大意所致的眼外伤;教育儿童不要玩危险玩具,正确使用剪刀、铅笔等尖锐物品;有关部门应加强儿童玩具市场的检测和管理,控制易致伤玩具的生产和销售,重视鞭炮等爆炸物的管理,尽量避免爆炸伤的发生;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相关知识培训;建议青少年佩戴树脂镜片或聚碳酸脂镜片,增强镜片的安全系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减少打架斗殴事件发生。

5 讨论

眼外伤是眼科的急、危重病症,是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的情绪波动大,焦虑、恐惧、悲哀心理比较严重,因此,恰当的心理护理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启迪,稳定情绪,使患者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手术治疗。通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可以预防手术后感染、交感性眼炎及外伤性青光眼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尽量恢复最好视力。

参考文献

[1] Vchioe,Ohno S,Kudoh J,et al.Simulation model of on eyeball based on finite elment analysis on a supercompuper.Ophthalmol,1999,83(10): 1106-1103.

第3篇

【关键词】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一直是以疾病为中心,忽视了心理护理方面的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因素对患者疾病所产生的作用已不可忽视。因此,开展对病人的心理研究,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的规律,加强和改进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和衡量护理质量的关键,拿手术病人来说,由于对医护人员的水平,预后的效果,手术本身的恐惧等所产生的顾虑,可直接影响到情绪,而情绪的改变又会影响到疾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和病人的思想交流,了解其生活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对手术的看法和想法,积极动员病人,配合好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笔者通过在外科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针对不同的手术病人,总结了几点心理护理要点,仅供参考和借鉴。

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好术前工作

手术病人多半发病较急,平时身体尚好,一旦得病心理承受力差,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术后的效果也持怀疑态度,因此,护士要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要让病人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和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其次,要让病人充分信任,才能加强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感而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疾病的康复。病人术前因思想紧张无法正常睡眠,可给予安定10mg,im。

2 耐心细致,做好术后安慰

术后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可应用理疗方法如按摩、针刺等以缓解疼痛。病人回到病房意识清醒后,要首先告诉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应安心休养,对身上留有的各种导管要给予解释并告诉其注意事项,待身体稍有恢复后,尽早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较大的手术如食道癌、胃切除等体内脏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但是早日下床活动,适当地锻炼,可慢慢恢复正气,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因此,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根据不同的手术指导病人分别进行锻炼。

3 对危重及年老病人要做好开导工作

对些癌症、重症及年老病人,虽然进行了手术治疗,有些难以彻底治愈。年老病人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术后恢复效果不满意,容易情绪低落、烦燥、易怒、焦虑等,这时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细微的照顾,精神上要予以同情和安慰,对一些早期的癌症病人,术后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其逐步对自己的疾病有思想准备,并耐心劝导安慰,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医生作好化疗等治疗。

第4篇

【关键词】门诊手术;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7-01

门诊小手术虽小,但病人同样经历着跟住院手术病人一样的麻醉、开刀、缝合的手术过程,同样有着紧张、疼痛、甚至并发感染的危险[1]。病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效果及术后康复。为避免手术发生意外,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迅速康复,我们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2010年共1200例门诊外科小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综合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门诊手术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

1.1 陌生、恐惧 门诊手术病人多为首次就诊病人,术后一般无需住院。因对环境不熟悉,对医生护士的业务水平不了解,恐惧手术疼痛,怀疑手术效果,怕毁容、残废;还因对手术程序不了解,大多数病人都会询问是否用麻醉[2],甚至要求多用品。

1.2 焦虑感许多病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对手术怀有神秘感,担心手术能否成功。

1.3 疑虑心态 门诊手术病人大多数都是首次与主刀医生见面,因对医生不了解,缺乏安全, 期待有更好的医生给自己动手术。

1.4依赖心理很多患者术后依赖用药,也有对医生过分依赖,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

2心理护理对策

2.1术前护理首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的执业资格及丰富的手术经验.认真了解患者的顾虑,详细耐心地介绍手术的操作方法,向其解释门诊手术大部分属于小手术,创伤小、

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主动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 术中护理:保持手术室安静,不讨论与手术无关且易引起患者猜忌的话题,保持沉稳的形象,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术中技巧地使用暗示性、安慰性、开导性语言,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要尽可能满足和热情解答,常询问患者有什么不适,告之手术进行顺利,将会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温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的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因人而异,才能达到最佳护理。有报道医护支持可以缓解和降低病人不良的心理反应,尢其对焦虑、恐惧可产生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作用[3] ,因此手术室护士与患者做简单的交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时帮助解决,鼓励并指导患者更好地配合,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而产生安全感,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手术类型,不同病种,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导,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2.3.1 疼痛护理:告知患者切口疼痛可能发生和持续的大概时问,疼痛的特点,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不要惧怕疼痛,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耐心解释止痛药的作用、副作用,让患者了解药物作用的利弊后能增强战胜疼痛的勇气,度过疼痛难关,切口剧烈疼痛难忍时,可以使用镇痛剂。

2.3.2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明显渗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服药,定时复诊换药、拆线,伤口如有明显出血,肿胀等特殊情况,随时回院就诊处理。根据伤口部位不同及伤口愈合情况,术后7―10d来院拆线。

2.3.3 活动与饮食:为防止伤口裂开,术后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饮食方面一般不受限制,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主,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少食辛辣性的食物,以促进组织细胞增长、修复及伤口的愈合。

3 讨论

3.1 关心、体贴、理解病人,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这是整个治疗中关键的一环,病人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受和反应以及护理人员对病人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诚实的语言,恰当的行为,耐心的解释通过相关医学知识引导病人对手术的正确认识,能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手术。

3.2 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利于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 门诊手术病人由于对疾病的担心、恐惧以及手术环境不熟悉,手术知识的缺乏,加之就诊后需马上手术,病人往往无思想准备,承受的思想压力更大,从而引起病人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从紧张到恐惧,从恐惧到生命体征的变化乃至心理紧张程度的进一步的加重,从而导致术中或术后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现象。因此,手术室护士对门诊病人进行术前、术中的心理护理,既可以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利于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从而减少因紧张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3.3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室护士不只是简单的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而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护士就要不断的学习提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心理、伦理、美学、教育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心理护理的开展,更好地护理病人。

参考文献

[1]王莉.门诊手术病人护理初探[J].哈尔滨医药,2003,23(6):83

第5篇

【关键词】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3-02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及时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消极心理反应程度,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最佳手术效果。

1 影响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因素

1.1 术前紧张、恐惧 这是多数患者均存在的共性特征,文化程度高、社会阅历丰富的患者对自身疾病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所以都能积极配合并对自身疾病的治疗有足够的信心。而文化程度低平时又很难生病的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微。这些人一旦需要行外科手术都表现异常紧张、恐惧。

1.2 术前焦虑 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焦虑的主要焦点是谁给我手术、麻醉水平如何、术中有没有特殊情况、切口是否疼痛、术后能否恢复到正常状态、医护人员是不是需要“意思意思”等等。

1.3 术后疑虑、烦躁 术后患者迫切想了解手术进行得如何是否顺利、成功,担心手术效果,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准确信息,再加上术后身体虚弱、伤口剧痛会令患者感到烦躁不安。

1.4 自怜、伤感 术后的不适以及功能的受限给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程度带来很大影响。是造成患者自怜、伤感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患者生怕术后不能自理给儿女制造麻烦。

2 术前心理护理

2.1 主动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关心体贴患者,帮助其尽快适应坏境,消除焦虑心理,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经历及文化不同的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澄清疑问,做好病情介绍,说明手术、麻醉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说明手术可能留置各种导管的重要性。了解患者的心里活动,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担忧与恐惧。分析问题的原因,给予指导与帮助,教会心理调节的方法。适当安排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孤独感。术前陪同麻醉师、手术室护理人员探视患者,增进了解、交流,消除患者顾虑使其以较好的心态接受麻醉与手术。

2.2 不同的年龄、性别患者手术前各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

2.2.1 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意志耐受力差,表现缺乏自信心紧张多虑。这类患者最根本的需求是手术的安全性。以朋友姐妹的身份去关怀与照顾,在患者面前表现有充分的信心,就手术的目的、方法、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恰如其分地为患者解释,并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手术。

2.2.2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减少、子女分居外出、失去亲人的关怀体贴,造成孤独、抑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烦躁.较固执不易合作。加之老年人年老体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理上较失落。此时应给与热情周到的护理,以虚心亲切的语言像对待亲人一样,使其感到温暖。尊重老人,使老人意识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2.2.3 青壮年患者 这类患者多是各行各业的主力军,对术后是否有能力从事原来的工作而担心,盼望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他们思想活跃,渴望沟通,渴望友谊。应以诚恳友好的态度向其说明手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使其安心治疗。术前当晚适当给予镇静药物,消除不安情绪,帮助患者睡眠,利于手术。

3 术后心理护理

3.1 消除疑虑 当患者从手术室回到病室,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手术已成功地切除了病灶,即使术中不顺利或病灶未能切除,亦暂时不能把真情告诉患者,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措施,让患者知道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的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术后需咳嗽排痰,但患者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生怕造成疼痛或致刀口裂开。这时,应向患者重复强调术前训练时所说的咳嗽方法,鼓励其大胆咳嗽排痰,并告知其适当的活动,刀口不但不会裂开,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刀口愈合。当医护人员传达的有利信息被患者接受后,即会使患者消除疑虑,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3.2 缓解疼痛 术后疼痛是普遍的,疼痛的程度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镇静剂和镇痛剂的应用有关,而且还与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过度集中于疼痛,情绪过度紧张,就会使疼痛加剧,意志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许多环境因素如噪声、强光、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应体察和理解每个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减轻患者的疼痛。比如术后6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剧烈疼痛时再给药则会使已加剧的疼痛的控制出现困难。鼓励患者树立坚强的意志.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给患者以暗示或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听其喜欢的音乐也可以减轻疼痛。

3.3 克服抑郁心情 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术后康复。应努力帮助患者解除抑于抑郁情绪,密切注意其不多的言语的涵义,给予关心和体贴,对生活给子细致的照顾.使他们确切意识到既然己过了手术刀下的生死坎,就要积极配合医生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3.4 加强活动和功能训练 术后的消极依赖是普遍的。护理人员应诚恳地向患者说明依赖心太强不利于术后康复的道理,而不要嘲笑、训斥和冷落患者。应鼓励患者增强信心和毅力,加强术后活动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和促进脏器功能的恢复。

3.5 正确对待人生 手术后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效果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若手术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转移,则还要在死亡线上挣扎。患者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已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因此,对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予预后良好、疾病不久会好转的良性暗示,使其勇敢地面对现实,接纳现实,树立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人生。

第6篇

【关键词】人工流产心理护理

人工流产手术简称为“人流”,是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虽说人工流产手术是较小的手术,但是对于很多意外妊娠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多数病人在手术前会有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者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上手术床时突然出现四肢发凉、发抖,使手术效果受到影响[1]。还有些病人因精神过于紧张及术中扩张宫颈、负压吸引引起的疼痛与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脉搏细弱或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人流综合征。因此,对病人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给予适宜的心理疏导,对减少病人术中痛苦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站2008年2月~2009年8月行人工流产手术6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40例,年龄18~40岁,妊娠6~8周,未婚78例,已婚562例。

2病人的心理特征

2.1普遍的心理特征调查发现病人术前常有如下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会有后遗症等[2]。病人普遍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焦虑,担心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影响日后的生育、工作等。

2.2年龄较小且未婚先孕的女性的心理特征怀孕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除了焦虑、怕疼、恐惧外,还担心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指责和嘲讽而自责、悔恨、羞愧。

2.3有对抗情绪的已婚妇女的心理特征部分有避孕或节育措施但失败的病人,存在忿恨、无可奈何、恐惧甚至极度不安的心态;还有部分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动员来做手术的因思想不通而闹情绪,甚至满腹怒气,这类病人术中不配合,经常大哭大闹。

3心理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对未婚先孕者,护士应针对其自卑、羞愧的心理,选择个体化心理护理方式,充分保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权,以理解、关爱、同情的态度与其沟通,使她们感到被关心,被重视,以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适应能力[3]。对有对抗情绪者要做到耐心、关心,尽量满足她们提出的合理要求,用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之认识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重要国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告知病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避孕用具及措施会不断进步,将会给她们带来较大的帮助。

3.2术中护理术中对宫颈的牵拉、扩张及对宫壁的负压吸引等刺激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护士应嘱其深呼吸,同时采用暗示转移的方法,如为病人擦汗、按摩腹部等,或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并告知病人积极配合医生,否则越紧张越疼痛的道理[4]。:

3.3术后护理术后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协助其整理好衣物,扶送入观察室休息,及时评估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对术后不适及时解释。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常规休息2周,禁性生活1个月,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注意保暖,避免冷水浴、冷饮,吃富有营养食物;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若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或持续不干净应及时复诊;流产后卵巢会很快恢复排卵,要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受孕[5]。

4体会

人工流产手术是目前终止妊娠最常见的方法,虽然是妇科小手术,但对于病人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性刺激,而且还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和引起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而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因此,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顺利进行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186.

[2]柴蕊.护理的创新服务.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5月2卷5期.

[3]周侠,申秀云,未婚先孕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7年2月13卷1期.

第7篇

1 恐惧焦虑心理 无论手术大小也不论手术何等重要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还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大量临床观察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对待这类患者应进行认真的术前指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准确、耐心的给予解答和说明。并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护士应同病人多交谈,拉拉家常,例举类似疾病恢复良好的例子,开导她们,解除患者顾虑,向患者介绍医护人员技术和水平使病人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促使患者密切配合。术中应尽量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慌张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的情绪。当病人手术结束,并麻醉清醒,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并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2 悲观猜疑心理 妇科手术切除子宫、卵巢、输卵管,均是女性所特有的内分泌和生殖器官,有些病人认为,这些器官是女人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子宫切除的病人,由于他们对有关疾病知识不了解,顾虑重重,怕子宫切除后影响性生活,影响夫妻感情,造成家庭破裂,另外患者自认为失去了女性特征,担心会男性变,提前进入更年期,因此表现出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绝望,敏感多疑,易怒易暴。对待这类患者,如切除子宫的患者应向其解释子宫切除术后月经不再来潮,但夫妻生活不会有影响,待术后2~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后可恢复正常性生活,消除患者及其丈夫所存的疑虑。对卵巢切除的患者,告知患者切除一侧卵巢另一侧还有排卵功能,可以维持女性特征及性生活需要,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做好未生育小孩患者的心理护理,对那些担心术后没有孩子会影响丈夫感情的患者,要帮助她们解除思想顾虑,不断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加深夫妻感情。

3 羞怯心理 女性患者在性意识方面有较强的羞怯心理,往往表现在人多的时候脸红,眼向别处看,尤其是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女性患者。当明确诊断后,患者感到难为情,特别听说手术室还有男医生在场时,便断然拒绝手术或对手术产生抵触情绪。护理这类患者,我们在护理中要以姐妹的身份去同情她,关心她,要理解她难以言表的苦衷,有意识的提供一些关于女性生理解剖知识给她,使她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手术的必要性,改正她的一些错误观念,并积极地做好其丈夫的思想工作,消除夫妻间的一些误会和隔阂。在护理的各项操作中尽量避开旁人,并注意遮挡,当男医生为她检查时,我们主动陪伴。 转贴于

4 担心术中疼痛的心理 全部是女性病人是妇产科的典型特点,而女性的痛阈值一般均较男性低,对疼痛敏感而且耐受性差,所以在解除病人对手术种种顾虑的同时,尤其应加强对疼痛的心理护理,护理这类患者,我们应告诉她们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疼痛情况下进行,并向她们解释麻醉的作用,性质。告诉她们根据不同的手术所选用的不同的麻醉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没有疼痛感觉的,而且是安全的。

5 担心刀口不美观的心理 特别是年轻女性,担心手术后会在自己的腹部留下难看的疤痕,因而心情抑郁。我们对待这类患者应告知她们妇产科手术均在盆腔操作,位置较低,可采用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法,术后瘢痕细,易被腹壁皱褶遮盖,不影响美观,另外还可以根据病情采取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手术,其手术切口小(3~10mm不等),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

结论:运用心理学知识,术前详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状态都应加以分析和予以心理指导,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个性不同,产生顾虑的原因并不完全一样,应该有针对性的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总的来说,我们应该运用(1)合理的解释:使患者有心理准备;(2)善意的劝导: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3)确切的保证,让其相信手术中不会疼痛;(4)真诚的安抚:做一些的动作和行为,从而减轻其反应,消除无助感;(5)有意的暗示:通过适时暗示,促进病人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调动一切内在潜力,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手术 心理问题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16-03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膀胱刺激症状和排尿梗阻症状,严重的梗阻可出现充溢性尿失禁或尿潴留[1]。前列腺增生病人我科常用的手术有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针对手术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使病人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我科共收治132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年龄57~89岁,平均71.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2例,中专及高中41例,小学及初中57例,文盲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31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01人。

2 心理问题

2.1 入院时的心理问题

2.1.1接纳的需要:

病人系老年人,因住院离开了他熟悉的家庭,进入一个生疏的环境,医院的特殊的设备、结构,相应的治疗活动及各种规定,种种的不熟悉,令病人焦虑与孤独,在由医务人员、病友共同组成的新群体里,希望被接纳,成为这个群体受欢迎的人,渴望能与病友沟通,相互之间关系融洽;

2.1.2 尊重的需要:

老年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遇事固执己见,易激动,又因排尿不正常,产生自卑、羞涩、悲观情绪,增加了对自尊的需要和渴望被人尊敬;

2.1.3安全的需要:病人住院,对于诊疗信息,尤为关心,对于各种检查与治疗,既寄予希望又充满恐惧;[2]

2.1.4手术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病人入院接受治疗前,往往走访或打听了同类或相似的手术病人,对手术意外的担心常在病人思想中缠扰,求生的欲望使他们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心理,渴望遇到一位技术高明的医生。

2.2 手术前的焦虑

病人对手术、麻醉的安全性缺乏了解;担心手术的效果,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对手术医生的年龄、技术和手术经验反复打听,并为此感到焦虑,不放心;担心手术疼痛;其他方面如治疗费用、手术的复发率等。文化程度较高、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出现焦虑。病人的焦虑情绪自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一直存在。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生活事件,由于手术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期性,病人的思想负担很重,既想通过手术彻底解除痛苦,同时又担心手术会有生命危险或引起疼痛,使他们陷入“趋-避”冲突之中。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焦虑恐惧更重,甚至坐卧不安,有的甚至还留下遗嘱。

2.3 术后心理问题

病人手术后各种实际问题便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时出现。

2.3.1渴望确知手术效果:术前无论给予怎样的解释与疏导,病人内心总还是不踏实,手术结束后回到病房,首先想知道的是自己手术的效果;

2.3.2手术切口、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使病人抑郁或角色行为退化;

2.3.3膀胱持续冲洗时引流液的颜色有可能使病人产生沮丧与悲观;

2.3.4睡眠障碍: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留置引流管、卧床等不适应,常使病人入睡困难。使病人对手术的恢复情况非常敏感。他们往往以此作为手术是否成功的标准,如果他们认为手术恢复不良,则对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

2.4 出院时的心理问题

病人康复出院,总的来说,心情是欣慰的,但担心手术是否能恢复以前的情况,生活上是否有什么不适应,应注意什么等等。

3 护理干预

3.1 病人入院,由专业护士热情诚恳地接待病人及其家属,尽量将病人与同类成功手术病人安排在同一房间,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住院生活制度,病房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护士示范,再由病人操作,直至掌握。介绍该病人的主管医生、护士及病区的主任、护士长,介绍同室病友。

3.2 对病人使用尊称,用亲切的语言耐心的与病人交谈,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对不善言谈的病人,鼓励其诉说,让病人感觉到护士对他的关心与重视。不要勉强病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与嗜好。及时向病人介绍各项检查和治疗的安排,如何配合等,护士在做介绍时,尽量不要使用医学术语,要用病人能听懂的语句,有助于减轻病人的担心和焦虑,使其心境平稳,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来自医务人员的重视、赞扬、鼓励和尊敬,会使病人感到愉悦。

3.3 术前心理干预:

配合医生及时向病人和家属详细耐心的介绍病人的病情,介绍医务人员是怎样的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实最佳的手术方案,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和对手术极为负责;向病人介绍两种手术的利与弊,让病人及家属协助医生做出手术的选择。用恰当的语言,使病人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了解手术的真实的痛苦体验、术后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对病人的有关的具体要求,解除病人不必要的猜疑、忧虑和恐惧。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手术,应对痛苦与不适的方法,有效增强病人的信心与自我驾驭感;让病人观看术前类似的手术录像,或请已成功渡过手术和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病人介绍自己的经验,以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随时评估病人的理解能力和做出决定的能力及病人的焦虑水平。及时与病人耐心的讨论,纠正其各种误解和疑虑,使之全面、正确理解术前各种信息。对家属做好术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安慰和鼓励,能使病人减轻术前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务人员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给病人造成不良的暗示。

3.4 病人术毕回到病房,护士用亲切的目光、关心体贴的语言与之交流。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并表示祝贺,告知病人其生命体征情况,各种管道的作用及引流情况。此时,可以对病人使用善意的谎言,如病人血压偏高,可对病人说:“您的血压很正常,您好好休息,我们会随时来看您的。”使病人能安心。

3.5 缓解疼痛的心理干预:

病人术后卧床、各种引流管的限制、便秘等,使病人感觉不舒适,这种不舒适会集中病人的注意力,使疼痛的持续时间延长。

3.5.1在病人切口疼痛尤其是膀胱痉挛疼痛时,除使用止痛剂外,教病人采用情绪放松训练法[3],以转移和分散病人集中在疼痛上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正确认识手术、膀胱冲洗、膀胱痉挛等的关系,教病人深呼吸 ,逐步放松肌肉,沉思、听音乐,与家人和朋友交谈等。对不喜言谈的病人,可让其看喜欢的电视,或教病人默数,或回忆自己记忆中美好的、高兴的事,以分散注意力和调整心境。3.5.2病人一般不习惯床上大便,护士应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让病人接受这种方式,同时注意遮挡病人,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被褥,让病人舒适、安心。

3.5.3护士的态度、表情、语言等都可能加剧或减轻病人的痛苦。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促进病人的舒适。经常与病人交谈,介绍有关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在落实各项治疗措施时,如病人配合很好,表情平静,和周围人关系气氛融洽,护士要给予鼓励,进行正强化[4]。

3.6 消除病人的悲观、沮丧心理:

保持膀胱冲洗的通畅,防止小血块堵塞导尿管,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冲洗液如颜色较红时加快冲洗液速度,多安慰病人,耐心细致的讲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请有相同经历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保持病房安静,及时更换病人的衣服、被褥、促进病人舒适。操作时,保护患者隐私,使患者避免窘境,取得患者的信任。工作中注意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这样患者觉得自己在医院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3.7 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人多多少少有对发生在他周围的情境有控制能力的需要[5]。护士要让病人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其主要方面还要依赖病人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战胜病魔不仅靠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靠自己。对患者的一些依赖性和退行,应允许其充分地、适宜地表现,同时护士要给予安慰的鼓励,如“您很坚强”、“您很努力”等口头安慰。

3.8 做好出院指导及坚持出院后回访:

主动征求意见,在病人出院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让其尽快的掌握家庭护理方法;出院后回访,解决其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关爱由始至终渗透到护理的各个环节。

4 结果

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98%以上的病人解除了心理负担,以轻松的心态配合手术,术后膀胱痉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健康知识增加,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5 讨论

5.1 随着人性化护理的深入,心理护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扩大了护理学的范畴,对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本组病人都系老年人,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5.1.1要专心:

老年人的认识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在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方面,我们必须忠于职守,专心于老年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认识和体谅他们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5.1.2要耐心:

老年人一般都有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年病人的这些特点,要耐心地劝解帮助他们,使他们服从手术治疗的需要。

5.1.3要关心:

老年人的子女大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能始终陪伴在身边,这时特别需要我们给予热情的关怀,认真的照顾。生活上的关心,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态度,会给老年病人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6]。

5.2 心理护理不仅是针对住院病人、也针对出院后处于康复阶段的病人,同时做好病人家属、亲人的心理工作同样重要。

5.3 心理护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常规护理,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护士工作”,而是由医生、护士、共同营造的一种氛围。心理护理能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病人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43.

[2]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

[3] 弗兰克,麦圭根.如何控制紧张与焦虑[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2~189.

[4] 张理义主编.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1.

第9篇

【关键词】创伤显微外科;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到病人康复出院的一段时间内,病人可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掌握此类病人的心理反应,主动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对于创伤显微外科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对192 例病人系列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讨论,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7年3月20日至2010年3月20日,我科共收治创伤显微外科病人192例,手术192例。其中年龄最大的92岁,年龄最小的1岁。男性病人120例,女性病人72例。

2 系列反应分析

2.1 渴望确知手术效果手术后病人一旦从麻醉中清醒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手术效果。当了解手术效果不够满意,如功能障碍没有完全纠正,手术部位外观不够美观时就会产生悲观心理。

2.2 退缩与抑郁由于手术创伤造成术后躯体虚弱,伤口疼痛,加之肢(指)体和身体制动,因此病人容易产生退缩与抑郁心理,表现为疼痛阈值降低,不配合治疗,哭闹喊叫或少言寡语,依赖性增强等。

2.3 绝望心理当术后某个肢(指)体,某些器官丧失或残疾已成事实时,病人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不可遏制的绝望心理,有的病人表现为歇斯底里,拒绝治疗,有的表现为麻木不仁。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对于肢体或器官再植,再造术后的病人,护工应告知手术效果,这对病人是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对截指(肢)或器官组织无法挽留的手术病人,应根据病人的心理耐受情况;有无心理准备者或意志坚强者可实事求是讲明病情;对心理耐受差或对手术结果毫无思想准备者应暂时予以保密,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告知。

3.2 对病人产生的退缩和抑郁心理,护士应给予关心和安抚,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讲清手术后出现一些症状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给予有效的镇痛,注意做好基础护理,并向病人讲解手术后自我护理的意义和方法,帮助病人提高自护能力,克服退缩抑郁心理。

3.3 对产生绝望心理的病人,应予以高度关注,防止发生过激行为,对情绪激动不能自制的病人,可适当给予镇静剂。要鼓励病人正确对待伤残,同时给病人观看通过二期再造和移植手术使残缺的器官肢体恢复外观和功能的图片;也可以请一些成功施行再造或移植手术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对通过手术无法修复伤残者,可介绍如何安装假肢,矫形器官可以将残疾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可以讲解一些病人战胜自我,重返社会的典型例子,鼓励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战胜伤残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