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06
导语:在资金周转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应收账款;引航;风险管理
收账款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和管理应收账款决定着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和最终的经营成果,而且还直接影响销售收入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控,是每一个经营实体都必须面临的问题。科学高效地运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既能够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又可以增加赊销扩大市场份额,加速资金回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经营绩效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引航站是港口专职引航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引航,负责对进出港口的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并接受远洋、近海航运公司的申请,提供引航服务。引航工作对于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提高港口作业效率、维护航行秩序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引航站依据《港口收费规则》向船舶公司(以下简称船代公司)收取引航费,因此引航费是引航站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引航站的引航收入与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近几年,全球经济萧条,航运市场萎靡,很多航运公司经营惨淡,这也波及到相关行业,而引航站受其影响颇深。以全国引航站2011—2014年引航船舶艘次汇总数据为例(详见表1),2011年以来引航艘次明显下降,2013年航运市场有所抬头,但2014年又步入下滑通道。由于收入性质不同,导致引航站与其他企业应收账款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体现在普通商品销售企业为了占有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应收账款往往具有赊销的功能,销售方如果合理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时也会面临呆账、坏账的风险。而引航站是国家专职引航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引航,船代公司只要合理提出引航申请,就要提供引航服务,因此引航费的收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不作为一种赊销手段,所以引航站的应收账款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以某A大型港口引航站数据基础为例:某A港口是具有115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全国512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近几年港口吞吐量连续保持世界前十。A港口引航站(以下简称A引航站)隶属A市交通委,拥有高、中、初级引航员93名,负责A港口的船舶引航工作。A引航站2012—2014年统计共有150余家船代公司申请引航服务,2012—2014年的引航收入与引航艘次对比如下页表2所示。从表2分析可知,近三年A引航站引航收入同比升高,而引航艘次则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世界航运市场一直在低谷徘徊,主要航运市场都是低运价运行,航运公司亏损严重,运力过剩。但是引航收入没有随着艘次降低而下降,主要是船东造船的大型化趋势发展明显,尤其是集装箱类型船舶表现的尤为显著。如2013年全球1.4万TEU以上的超大型船舶订单共有52艘,同比增长4.2倍。这使得以船舶净吨为基数计算的引航收入同比上升。A引航站目前与各个船代公司业务往来主要以商业信用的方式结算引航费,也即俗称的赊销。业务流程先由船代公司提出引航申请,再由调度安排引航员安全快捷地引领船舶到港,最后财务部门计费开具发票结算费用。2012—2014年主要船代公司应收账款情况见表3—表5。2012—2014年A引航站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708万元、577万元、948万元,应收账款总体控制较好,但是2014年应收账款猛增,比2013年增长了64.3%,引航收入却只增长了2.2%,应收账款与收入增比明显不匹配。这既有外部环境的恶化,也有内部监管不力等因素造成。同时主要船代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总量逐年增多,尤其是2014年三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比同期增长40%。过高的授信额度导致较大的财务风险,三大船代公司的收入占到A引航站全年收入的40%强,显然控制大客户的授信额度是A引航站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重要突破口。
二、引航站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原因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偿时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赊销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够回收的额度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催生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的来源可以从博弈的角度进行归纳,应收账款的存在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购买方希望得到信用延迟付款,而销售方为了争取客户不得不向购买方提供这种信用。而A引航站的应收账款风险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其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制约航运公司资金周转
2007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航运市场带来重创,近年来一直萎靡不振。2015年2月份世界航运巨头大波国际航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同时丹麦的航运商COPENSHIP以及中国的大连威兰德航运公司也都先后向当地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运力过剩,供需不平衡,低廉的运价给整个航运业蒙上了阴影。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各个船代公司拖欠各种船舶使用费在所难免,这直接导致引航费不能按时足额收缴,形成应收账款并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大量的小型船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一方面航运市场不景气,而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船舶公司相继成立。仅2012—2014年三年的时间在A引航站新注册的船代公司就达30家之多。这些船代公司资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船舶引航具有强制性,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给引航费收缴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三)内部应收账款管理缺失
A引航站长期以来并没有制定应收账款管理相关制度,没有单独设置信用管理部门或者岗位,对船代公司没有做信用风险评级,且各个部门独立运行没有形成管理合力,对船舶动态管理薄弱,引航作业管理系统模块存在功能盲区,使用不方便,应收账款收缴缺少相应的考核制度,以上种种都给A引航站的应收账款管理留下隐患。
三、引航站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构建
从A引航站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管理,包括事前的决策与预算、事中的报告与控制以及事后的处置与考核,当然也包括对这些环节的有效监督。管理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引航费不能及时收回。鉴于此,我们可以把整个管理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事前管理是应收账款产生以前,所以事前管理关注的是客户的风险分析;事中和事后管理是应收账款产生之后,主要是关乎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监督和审核。首先应从源头抓起,从船代公司注册备案登记开始,依据公司资产规模、人员多少、主要的货种船舶、内外贸线路划分类别一一登记管理,评价其信用等级;其后,依据公司等级划分,是否采取赊销政策,该采取何种赊销政策,赊销授信额度如何规定,则应是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关键和重心;最后,加强船舶动态监控,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授信额度,积极催款,加快资金周转,实现降低A引航站财务风险的目标。
(一)引航站应收账款管理之事前管理
应收账款是客观真实存在的状况,是企业之间资金流动的会计描述,是不可避免的,是衡量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的最终反映。A引航站应收账款管理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应收账款数量可控,将风险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体现预测性、可控性、系统性的原则。1.船代公司信用风险评级。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控制要从事前控制着手,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考察,这也是形成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达成契约的前提条件。对船代公司的信用评级要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分别评价。首先,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船代公司资产规模、员工人数、近一年还款能力、还款态度,主要船舶货种,内外贸航线、每月船舶条数。主要指标及权数分布表以及指标系数分配表见表6—表7。然后,从定量角度计算每个公司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A=系数×权数,其中A为单项指标得分。综合得分=∑A=∑单项指标得分。最后得到四个信用等级对应划分的综合分数区间(见表8)。2.明确船代公司每月授信额度。依据船代公司每月船舶的艘次与评测的信用等级来确定合理的授信额度(见表9)。表9中的船代规模是指:1级每月50艘次以上(包含50艘次);2级每月10—50艘次(包含10艘次);3级每月10艘次以下。通过以上几步可以清晰地对船代公司进行科学分类管理,数据统一规范,筛选资质优良的船代公司,给予相应的赊销额度,体现了预测性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船代公司的信用等级不是一成不变,每年需要重新计算,重新评级,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二)引航站应收账款管理之事中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需要多部门、多角色协调配合,综合管理。A引航站的应收账款管理需要调度部门、计费部门、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从公司申请船舶引航计划开始到引航费收缴之日止,全过程跟踪监控,做到船舶动态实时跟踪,监管有序。调度部门是A引航站应收账款事中管理的首要环节,担负着调度生产、数据处理、信息预警等重要职能。而其中的信息预警对整个应收账款管理起到“防火墙”的作用。调度部门功能主要体现在:1.与财务部门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各个公司的信用等级以及授信额度,对于超过时限而未缴付引航费的公司,给予重点关注其的船舶动态,一旦接到财务部门因欠费超时而停止引航的指令,及时通知公司停止引航服务。2.对于首次提出引航申请的船代公司,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得到财务部门预收款确认后,再提供引航生产,即先付款后引航。因为对于新成立的船代公司不掌握信用评级,必须采取“预收款制”,船舶到港前先全额垫付资金,确保引航费及时足额收缴,再提供引航服务,降低财务风险。3.调度部门定期与各部门交流数据信息,按时制定船舶引航计划,关注船舶动态;同时与外部港口单位如海事局、港务局等积极合作,信息互补,起到应收账款管理的监察与预警的作用。
(三)引航站应收账款管理之事后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主要是控制各个公司应收账款额度,及时催缴欠款,运用应收账款的各个指标分析各公司的回款、资金周转等情况,体现可控性原则。这里着重介绍应收账款偏离度指标在实际中的运用。1.偏离度指实际数据与目标数据相差的绝对值所占目标数据的比重。应收账款偏离度是指月应收账款实际余额与每月授信额度的差值(这里取差值更能体现财务意义)占每月授信额度的比重。应收账款偏离度=(月应收账款实际余额-月授信额度)/月授信额度。应收账款偏离度为负值表明应收账款余额控制良好,船代公司运行平稳,资金运转流畅,负值越小越好,-1时为最佳状态;偏离度为正值表明应收账款余额控制不良,有坏账发生的可能,应迅速查找原因,敦促公司付款,若发现公司基本面出现严重问题,应及时反馈,甚至停止引航作业,通过法律途径追缴欠款。正值越大财务风险越高。运用应收账款偏离度指标的优点在于计算简单,数据易选,指标结果直观,可迅速分析当前月份公司的应收账款现状,及时汇总,做出判断,对引航站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动态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收账管理是应收账款事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明确责任,设立专人专岗实时监控应收账款动态变化,及时收款,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合理措施积极应对。二是完善收账流程,电话与传真催收,派人登门约谈,限期硬性收款,停止引航服务,法律诉讼。三是定期更新船代公司信用等级,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将应收账款坏账风险降到最低。
四、引航站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保障措施
(一)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流程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者设立风险管理岗位,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同时单位内部各部门协调合作、互相监督,厘清责任,树立风险意识,共同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管理。首先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建立船代公司信用等级档案,协同财务、调度合理分配授信额度;其次对每一条船舶从靠港到离港实施动态监控,调度部门预警、信用管理部门监督、财务部门核算,三部门相互约束形成合力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最后定期汇总数据,查缺补漏,依托船舶引航管理系统建立起科学合理易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
(二)出台相关制度,保障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顺利实施
出台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各项规定,如每天各部门例会制度、引航签证单使用管理规定、计费财务对账制度、财务销账制度,等等,并将应收账款的风险管控效率和员工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改变管理层只重视引航收入、引航艘次等业绩考核的现状。
(三)完善船舶引航管理系统,增强各模块功能
船舶引航管理系统是包含船舶预报、调度、计费、公司信息,财务统计等模块的综合管理平台。完善船舶引航管理系统有助于A引航站制定引航计划,实现引航流程再造、高效船舶调度、便捷财务统计等功效。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模块是加强船舶引航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一模块的信息包含对船代公司、签证单、发票和收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即加强流程管理,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督,将计划、调度、计费、财务集中在同一个系统平台,实现全流程管理,达到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集成与互动,相互影响、监督、控制和调整,从而更进一步的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控制。应收账款管理模块做以下两方面重要的改进:第一,增加客户信用管理信息,收集和管理客户的资料,为公司建立独立的船舶动态和信用等级统计表,以加强公司的信用风险评级管理,只要该公司应收账款出现严重拖欠,其系统自动红字报警,调度能够及时发现,停止引航服务,及时追缴欠款;第二,强化财务分析统计功能,增加应收账款偏离度指标,提供账龄的动态变化,建立应收账款逾期倒计时,以避免错过最佳催收时期。
五、结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 扭亏为盈 内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39-02
甲公司在2006年至2007年在客户与市场份额没有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却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公司高达2000多万元债权至今无法回收,若据此可能造成的损失,已足以让当时时点的公司资不抵债。于是2007年下半年上级组织更换法人代表及经营管理层,在新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将当时已濒临困境的甲公司带上了一条迅猛的发展之路,在短短的4年多期间,甲公司在消化了当时的债权潜亏2000多万元的基础上,同时还实现了近5000万的利润和迅速增长的资产规模,目前正在积极筹划上市。但是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内部管理也显现严重不足,为了避免再次因缺乏内部风险控制导致企业陷入危机,内部控制管理也就成为公司的紧迫之需,我们在此从内部控制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类似企业借鉴。
甲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从下几方面。
(1)公司迅猛发展与公司整体业务流程链条的合理性问题。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日益扩大,公司原有的从生产、发货、运输、仓库管理、票据流转、结算与收入确认等诸多问题上都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否则将日益出现脱节和管理不到位,从而给资产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公司迅猛发展与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及资金统筹问题。
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资金需求量大,现已达到授信额度10亿,因此资金的统筹安排与资金计划信息的及时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3)资产管理不到位。
随着甲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分、子(合资)公司及库区增多,人员增加,公司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或者新增,或者搬移,原有简单的资产管理制度已不能滿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也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付之行动。而存货,则进出仓制度不健全,实物的进出仓与货物发票相分离,导致业务人员手上的存货数据与财务账本库存货物的数量、仓库存货数量不吻合。
(4)公司制度建设及人员问题。
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员工薪酬福利制度、用品采购及领用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没有形成条例,随意性大。公司对员工的发展没有远景规划,人员调用随意性强,导致工作人员责任心与风险意识薄弱。
(5)各分、子(合资)公司的管理问题。
实际销售情况、实际收款及欠款情况上报不及时;合同管理不规范;公司总部对下属各分、子(合资)公司资金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各分、子(合资)公司互相联系少,沟通少;各分、子(合资)公司没有建立相应的指标管理制度以及预算、决算编制等等问题。
针对甲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问题,公司应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分、子(合资)公司负责人进行学习,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行对照整改,各职能部门和各分、子(合资)公司应建立、完善相应控制文档,把内控缺陷整改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针对公司的现状,我们认为公司目前最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公司业务流程建设。
这包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新规划公司的整体业务流程,设计合理的生产、发货、运输、单据流转流程,从而从整个物流、票据传递方面完善内控管理,避免资产安全隐患。二是加大公司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规模越大,单纯的依靠人工或半人工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业务管理的需要。
(2)在公司内部推行三项计划编制工作。
其主要做法是:由销售部门(含各子、分公司)编制提交销售供货计划及收款计划,由所有需要对外付款部门编制提交付款计划。销售部门(含各子、分公司)的三项计划于每月底编制,下月5日之前统一提交上报公司领导,经公司领导统筹安排后分发相关执行部门执行;每月办公会检视上月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于大宗临时用款计划可另行直接由公司财务上报总经理统筹安排资金;同时每月底销售部门(含各子、分公司)编制每月每个客户实际销售情况表、实际收款及实际欠款情况表,三项计划的编制及推行的益处如下。
①有利于公司领导决策层动态总揽公司各区域、各子(合资)公司每月经营销售情况、收/付款情况及资金需求情况。
②有利于公司资金的统筹安排,加速审批流程,提高时效性,减少部门间摩擦,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资金管理的计划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③通过收款计划以及执行情况检视,有利于加强公司应收款的管理,加速应收款的回笼,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应收款风险。
④各相关执行部门透过对三项计划及实际执行情况的结果反馈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及改进。
(3)加强资产管理,建立与公司运营模式相适应的资产管理制度。
①关于固定资产及低耗易耗品的管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分、子(合资)公司及库区增多,人员增加,公司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或者新增,或者搬移,建议在包含各子、分(合资)公司以及各个库区的全局范围内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实物盘点清查工作,对新增或正常使用的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低耗易耗品清单)并建立责任人制度,并对已报废或毁损、盘盈、盘亏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汇总上报审批处置,经审批后交财务进行账务资产处置;同时对以后新增的固定资产及低耗易耗品均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及低耗易耗品领用手册,明确并跟踪变动及相关责任人。
②关于存货的管理。每次的进出库均应有相应的单据提交财务部作为财务的进出仓账务处理依据。对于采购发票单据已到的,连同采购发票单据一起送交财务作为进仓入账依据,对于发票未到的根据实际入库单进行暂估入账处理。出库方面,区分情况而定:对于月结客户,根据双方的结算报告作为出库及签收单据;对于市政零售整批结算的出仓单根据按客户打印的并由业务部门签字确认的汇总仓库出仓单(如有结算报告也可用结算报告替代),市政零售项下分批结算的出仓单则根据业务部门按照实际结算情况自行填制汇总的阶段性出仓单作为出仓依据;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清理,通过信息网络,逐渐建立起存货的业务、财务、仓库三方信息实时查询、核实牵制的管理模式。
(4)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与人员进出调配机制。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制定适合公司管理需要的包括合同管理、员工薪酬福利、用品采购及领用、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根据公司的远期规划制定相应的人员储备规划,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加强人员的责任心及风险意识。
(5)公司加强对各分、子(合资)公司的管理。
①要求各分、子(合资)公司参照总部做法每月定期上报三项计划,以便加强经营管理和应收款管理。
②要求各分、子(合资)公司每月6日前报送各公司实际销售情况表、实际收款及欠款情况表,以便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要求各分、子公司定期上报现金、银行存款明细表,了解各公司的动态资金情况,以加强资金的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④加强各归口部门沟通,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加强各公司的合同管理。
1.1经济管理要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
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经济管理的作用。对经营活动的不足要加强资金预算,科学合理地应用资金对缺陷环节进行补救,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行,有效减缓资金供应的压力。引起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支持的账目资金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二是相关工作人员经济管理意识不足,在工作时疏忽大意;三是客户拖款欠款现象严重。因此,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建立专项管理团队,定期开展收回欠款的活动。经济管理的工作不只是企业财务的经营任务,还需要各个部门提供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预算,调节企业产品的价格定位,降低所花费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1.2做好经济规划,指明投资方向
经济规划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如果经济规划方案不切实际,盲目设计,就可能让企业经营活动陷入泥潭,以致倒闭。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经济规划,为企业谋取利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掌握企业资金大体流通规律。要全面了解市场行情,深入调查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波动现象,指明投资方向,调节产品价格范围,不要只顾当今政治和人情世故,冒险地进行投资,以致自酿苦酒,悔恨不已,应当按照客观的市场经济规律,做出翔实的经济规划。其次,应该进行充分科学调研,依法经营。经济方案的规划离不开企业实践运营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开展全方位的调查分析,要求做到无漏点、无盲点,充分了解投资一方的诚信、资金、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依法签订投资相关手续文件,切不可留下投资风险。再次,理清投资过程,科学民主地进行经济管理。投资的形式不同,其获得的经营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别,要理清投资的流程,经相关机构批准之后方可进行投资理财。最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投资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赢利,所以,企业在规划经济方案时,应该强化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注意每一个投资细节,尽可能降低投资理财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1.3强化资金管理,优化经济配置
在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是怎样运转流通的?企业经营中,货币形态的资金流通从预算开始,经收集、生产、完工、结账环节,再到回收利用,进而以“滚雪球”的形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1.4体现经济监督,促使资金增值
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体系,全面体现经济监督管理的影响作用,确保资金能够升值。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应该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组设一个团结友爱、开拓创新、严肃活泼的领导小组,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反对腐败,制约相关人员的行为,体现经济监督的重大意义。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严加制止,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对整个企业资产管理负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保障职工的合法利益。
1.5科学分配企业赢利,体现杠杆原理
在经济管理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对企业所得的赢利进行规划配置,影响着企业多个方面的关系。赢利分配能够体现杠杆作用,它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利益,激发全体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会受到自身经济规划方案的影响,实施“按劳分配”的原则,而事实上都是平均分配,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导致很多国有企业陷入泥潭,经营不善,难以运行。根据经济管理的内容,企业决策人员可以设置分红、股票期权激励、年薪制等形式来改善赢利分配方式,体现杠杆的控制调节作用,使得企业各方面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科学分配赢利,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二、结论
关键词:应收账款 企业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
一、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相关工作
(一)加强销售过程中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在企业信用销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加强销售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企业综合评价客户往往将信用标准作为最有利的重要依据,因此,信用标准的制定一定要合理化。如果标准制定的过高,将不利于企业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影响企业产品自身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如果标准制定的过低,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以及收账费用;设定合理的信用期限。信用期限的设定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回转周期和流动资金的占有量的高低。如果设定的期限比较长,这将会出现边际成本远小于边际收入,但是期限过长,降低企业资金的运转流畅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如果信用期限延长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少于边际收入,可以进行适当延长,否则不可以;制定信用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信用销售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应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客户信用情况调查工作,根据每个客户的信用调查结果,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向相关部门或者是授权人申报审批后即将按照相关规定流程执行,只有在客户的赊销被授权批准后才能发货,必须在赊销客户的信用额度范围之内;资信额度实行动态管理。如果客户出现还款缓慢和信用度下降等不良现象后,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比如减少发货和加紧催款等,如果多次出现欠款现象,必须及时停止放款。
(二)及时处理拖滞应收账款问题
企业要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在企业的总销售账款中的比例,加强应收账款处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负责销售相关部门做好应收账款催收的相关工作和解决措施,并做好催缴记录等信息;其次,财务部门做好详细编制应收账款信息统计工作,将实际情况汇报给相关负责人和负责催收应收账款部门及相关人员,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最后,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处理难收缴的应收账款,必要时可以借助法律力量。对于账款无法收回和坏账等问题,通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做好坏账处理工作。
(三)精确评估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
对于应收账款出现坏账和难收回等信用风险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等。对于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主要有:了解客户信用信息、明确财务报表目标并判断阻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判断交易合同是否真实等。企业相关部门及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风险评估报告,分析阻碍目标完成的所有的不利因素,掌握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做好进行赊销和赊销额度调整等相关降低风险解决措施。
二、当前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控制模式滞后
传统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模式往往是采用事后追债模式,忽视了前期的评估和预判等,认为企业存在的风险是由于客户后期无法偿还账款而出现坏账等信用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容易采用滞后模式,导致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没有做好前期的风险评估分析,没有详细的了解贷款人的详细信息和信用信息,大大增加了出现坏账和应收账款难等问题的几率,导致企业的资金运转不流畅,运营风险系数增加。
(二)缺乏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意识
由于企业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没有做好有效的回收应收账款准备工作,使得企业的账款回收工作存在很大的缺失和漏洞。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不完善,没有做好应收账款的中期跟踪和调查,如果出现问题,只能从源头工作开始进行排查,增加了企业对应收账款追回工作和成功难度。再加上企业销售部门盲目的追求业绩,没有认真做相应的市场调查和风险分析报告,大大增加了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
(三)缺乏健全的应收账款绩效考核体系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把应收账款回收率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即使有些企业有相关的考核流程,也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过程,没有建立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没有将是否能收回、收回多少和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直接挂钩,这将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应收账款的催收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和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四)缺乏对应收账款的定期数据分析
我国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体系和测评体制都不完善。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做到及时准确的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应收账款的账龄不仅仅是可以作为应收账款的时间价值损失和总体风险的主要依据,也是为记提坏账做好准备的主要依据。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做到高度重视区分和划分快到期的应收账款和已经超过赊销期的应收账款,以及超期的应收账款超出限定期限的时间。由于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不够及时、不认真,最终导致应收账款的风险系数大大增加。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常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产品促销,如何使这种促销手段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使他成为企业产品销售的制胜法宝,在产品销售的阶段之前,需要做好客户的信用考核工作;如果进入到应收款阶段,需要做好后续的账款跟踪等工作,一旦超过限定期限,就会给收回增加难度,拖欠的时间越长,回收的难度将翻倍增加,完成应收账款的目标希望将越来越小。由此可见,对应收账款账龄做好数据分析和后期的数据跟踪处理,是完成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法
(一)加强对客户评估力度和资信调查
企业要认真做好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工作,可以根据即将要赊销的情况来分析客户的经营能力、财务情况、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用度等,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分析报告,对于纳入赊销行列的客户,还需要根据客户的平时交易记录确定客户的信用期限和赊销金额。对于产销计划和营销方针等,企业要在年初做好相关工作并确定本年度的赊销总额,保证全年的赊销总额在销售总额的可控范围内,保证企业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动态监控应收账款流程
对于应收账款的动态监控,首先,建立完善的责任制体系,采用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原则,把销售职能和赊销审批互相分离;其次,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客户的信用信息做前、中、后的调查和监控工作;最后,对于赊销工作的进行,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流程和监控下进行,保证各部门职能的特殊性和单独性。
(三)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系统综合管理知识和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必备知识,需要特定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工作的开展。对于需要赊销信用管理方面的工作,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人员进行专业化调查和管理,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环节。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的职责就是要对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应收账款处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根据规避坏账风险规则和应收账款标准,制定出合理的处理应收账款对策,提前做好坏账出现和解决对策等工作。
(四)加强应收账款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监督是保证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最有效手段。企业要高度重视和发挥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到赊销的全过程,设立应收账款的关键控制点,及时发现赊销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完善企业的应收账款内部调控制度,保证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的收益。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做好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正确认识企业内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客户信息的评估和资信调查工作,并设立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收账款的催促和收缴,以及坏款的赊销工作。加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力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财务风险应对能力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卢霞.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关注的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54
[2]乐永辉.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J].经济师.2010(5):167
[3]吴晨阳.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法的探讨[J].中国商界,2010,(3):35
[关键词]营改增;会计;职能转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135-02
1营业税改增值税现状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核心支撑,税收政策变动意味着财政政策调整,这些都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经济事业的变革走向。新时期国家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将财政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政策改革中。
1.1营改增现状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截至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率先扩大营改增规模。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实施,标志着我国税收体制进入了新的转折点,经济事业发展也将迎来不同的市场环境。
1.2营改增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说,营改增不仅是国家税收体制的改革方式,更是国家参与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自营改增制度实施以来,主要试点产业已经感受到了税收改革带来的诸多好处,特别是税负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资金利用空间,促进企业规模扩大化、收益增长化、效益最优化。例如,营改增有效避免了营业税二次征收现象,各项税务划分更加明晰化,减少了企业税收成本的投入额度,相对的利润额度有所上升。
2新阶段企业面临的主、客观能动性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业投资”丰富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对投资者与被投资者均有多方面的经济意义。面对营改增这一减税政策,企业纷纷参与到商业投资活动中,以求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由于财务会计工作体制不完善,新阶段商业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2.1主观方面
商业投资主体由投资方、被投资方两大要素构成,前者是资金持有者,后者是资金需求者,投资主体操控失误是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首先,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熟悉,盲目地将资金投入企业,或对股权项目缺乏详细的预算分析,导致股权收益分配达不到预定的指标,这些都是投资人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形式;其次,集资企业因内控决策失误,导致日常经营失败,无法按照合同规定向投资方支出收益,商业投资方案在规定期限内执行失效。主观风险发生是由主观判断、决策执行等方面造成的。
2.2客观方面
现行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改革阶段,公司集资模式依旧存在着许多风险,一些客观因素也会造成商业投资风险,这些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相关。一方面,市场环境变动引起了股票买卖价格的涨跌,当股权价格低于投资本金价格时,投资人要承担资金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之后,银行利率、股票价格、企业决策等均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超出项目投资预期范围之后,势必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隐患。客观因素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意味着经营投资风险的不可预知性。
3会计基本职能转变发展趋势
对于投资方,商业投资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是促进资金利用率最优化的有效方式。对于被投资方,通过向市场投放股票、货币基金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储备。基于营改增大环境下,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了优化调整,财务管理工作也必将朝着更高层次转变。在所有变革措施中,会计工作变动幅度最大,原有会计工作方式受到了税收改革影响,促进了内部会计工作职能的综合调整。就会计基本职能而言,营改增阶段职能转变趋势主要表现于以下五方面。
3.1交易做账
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做账,这也是结构性减税政策下急需转变的职能之一,为后期经营与规划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证。企业的运营活动不仅仅是把当天的交易简单记录一下,而是要把日常交易进行处理,并确保交易处理系统有效运作;会计操作过程中要注重账务统计结果,要有效地管理现金,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3.2保全资产
作为企业的管家,会计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保全企业资产。营改增阶段更要注重资产保护,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内控,建立比较完善的内控架构,同时确保企业资本结构合理、有效,并利用风险管理使企业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3.3公司治理
作为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机构,在营改增阶段要考虑公司内部治理要求。会计在保全资产的同时,还要符合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要有效管理与监管机构的关系,符合监管要求,也就是合规性。除此之外,会计还要管理与投资者的关系,并为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作贡献。
3.4分析预测
会计的分析与预测作用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会计要给企业提供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帮助;要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有效的计划、预算和预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国家从税收体制改革方面减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但能否创造更新的经营成果,还应当发挥会计的分析与预测职能。
3.5经营战略
至于战略层面,会计师要协助制定合适的企业战略,打造财务体系与模型,把握财务管理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具有不可预知性,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预知未来的市场环境,尤其在税收体系调整阶段,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税收政策。因此,会计职能转变需考虑经营战略的调整,编制出具有预测性的经济管理方案。
4会计管理职能的转变趋势
从会计专业理论分析,会计主要是针对资金运作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涉及了资金审核、预算、账务等多个方面,借助整合到的会计信息,向经营者提供最可靠的经济信息。营改增政策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主要是由于这一税收政策带动了经营体制调整,本质上是促进企业经营创新的一种方式。另外,营改增条件下会计职能也有了很大的转变,除了基本职能外,会计管理职能变化是最为明显的。
4.1信息管理
一个企业只有对当前和长远目标作出客观的预测,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第一手信息。管理会计要对企业经济规模、投入产出、现金流量、市场调研等经济指标作出较为实际的预测,供企业决策者参考。结构性减税政策下,会计必须更加注重市场信息的捕捉,及时收录与税改相关的市场信息,向企业经营活动提出可行性意见。
4.2目标管理
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分别落实到各部门,进一步实现会计职能的最优化转变。采用比价采购、倒推目标成本等方法,具体下达经济责任指标。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指标体系,使企业内部各个利润中心职责明晰,并对完成情况,事前、事中、事后适时进行分析、反馈,及时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目标的完成。
4.3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一个企业赢利水平再高,但缺乏资金筹划,缺乏资金管理,也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而在做好资金筹集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抓住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降低库存,加大销售力度,确保企业资金周转流畅。财务人员要时刻关注资金链的收支情况,定期做出详细的财务报表,及时分析税收资金潜在的问题,维持企业资金运转处于正常状态。
4.4责任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十分注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贯彻落实企业经济目标。这就需要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按照各自的经济责任,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责权利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奖惩、控制各级企业组织行为,不断完善工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责任管理体制,把各项会计职责分配给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经营失误进一步细化,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4.5决策管理
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也是各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管理会计师作为企业的财务战略军师,要从经济专业上利用成本形态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动态、静态指标方法,对长短期投资、生产、定价等做好经济决策的前期预测。公司会计人员通过执行多个信息处理流程,把与经营决策相关的市场信息整编起来,经过详细对比、分析、预测之后,选择最佳决策方案执行于企业,增强了市场决策的实效性。
5结论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成为了行业变革的新模式,“股份制”凭借其独特的经营优势得到推广。对于绝大部分股份制公司来说,营改增显著降低了其承担的税务额度,节约了部分资金用于其他经营活动。考虑到提升企业的内控管理实力,营改增阶段需积极转变公司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管理职能,综合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实现营改增后期收益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1).
[2]梁依岚.刍议“营改增”对建安类电力企业的影响及税收筹划[J].财政监督,2012(29).
[3]邱峰.“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及其应对举措[J].河北金融,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