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09
导语:在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教学;主动锻炼;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53-01
体育教育是一门与其它自然学科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学科,它所肩负的教育任务和其它自然学科一样,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我们国家一贯提倡的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就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仍是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我在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做出了专门的研究,于此特把自己积累的一点教学经验总结成篇,便于和广大体育教学同仁交流。
一、新时期高中学生中存在的错误体育观念
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教学和训练,训练内容和项目也往往只是围绕高中升学的体育达标而开展。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等现象,反映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使体育课堂枯燥无味。兴趣是学习和锻炼的动力,因为为了应付体育达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往往会侧重于高考升学的需要,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致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还会减少体育课,有的甚至不开体育课,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情感。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处于盲目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丧失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一方面,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功课负担重,影响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另一方面,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教法和教学态度都会影响学生主动体育的意识的培养形成。我通过对所教级段的学生主动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发现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50%,尤其是女生占得极少,只有19%。而且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65%的只是为了缓解高中繁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基本上都不属于主动锻炼范畴。
二、高中生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形成的可能性因素
1、学生自身的需要。高中生一般都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想,只要能让他们明确某项活动对他们有积极的帮助意义,他们一定会乐而为之。他们需要什么,一般也就会努力去追求。他们办事不再仅仅是凭兴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所以教师应以人文关怀的心态去影响他们,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内部动力,从而培养他们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
2、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投入到这些体育运动中去。
三、高中生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探究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
1、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体育教学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兴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
3、注重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体育感情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这样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需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特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区别对待成为可能。
4、教师优秀的素质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
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
综上所述,学生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树立主动体育锻炼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提高高中生;短跑速度;方法
短跑是田径教材中最要的内容之一,是发展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高考体育素质测试的一个项目,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保持高速度的极限强度运动。
短跑项目的特点决定短跑运动员要具备超强速度、爆发力、速度耐力等素质。下面根据短跑项目的本身特点谈提高其速度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步频的练习
大家都知道,提高短跑速度从技术上来分析,必须是增快步频。步频的快慢不仅决定于两腿力量的大小,同时也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速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步频应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明确短跑必须前脚掌着地,这样才能减少足部和地面的接触面积,缩短接触时间,才能使步频加快。在学生了解短跑前脚掌着地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加强踝关节的支撑对提高步频的重要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训练。
1、提踵快步跑: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提高身体重心,上肢和下肢的协调配合。当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后,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来练习。
2、负重提踵练习: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爆发快起,从而给踝关节份额前脚掌足够的刺激,但注意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由轻到重过渡。
其次学生在练习前脚掌和踝关节支撑力量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步频练习,练习方法如下:
(1)听掌声原地小步跑练习: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不断加快节奏。从而让学生逐渐适应短跑需要的节奏。
(2)下坡小步跑练习:找一个较缓的坡度,带领学生进行小步跑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步频节奏。
(3)小步跑接加速跑练习:进行十米左右的小步跑练习,突然加速跑30米,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衔接自然。
(4)跑步台阶练习:让学生装在有台阶处用最快的速度来跑梯子,要求学生步频快,步幅小,一步只能能跨一个坎。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步频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增大步长的练习
学生步频得到提高之后,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增大步长的练习,练习方法如下:
1、进行腿部的柔韧性练习,练习中一定要讲究循序渐进,并且注意支力性柔韧练习和静力性柔韧练习相结合,例如:准备活动充分、压腿、自压、加压等方式。
2、进行后蹬跑的辅助练习增大步长,腿部后群肌肉的力量很重要,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后部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大步跑下坡练习:找一个较缓的坡,进行大步下坡跑练习,在保持步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大步长,从而增加后部肌肉群的力量。
(2)大步跑台阶:找一个石梯用大步跑跨台阶,规定男生一步跨四槛,女生一步跨三槛,让学生用最大步长来跨完台阶。
(3)加强小腿往后折叠跑的辅助练习。训练中多让学生做折叠跑的辅助练习、多做高抬腿和车轮跑练习。
三、提高步频与步长协调配合的能力
在径赛项目中,步频是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的跑的步数;步长是指运动员每步所跨出的长度。所以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只有把步频和步长综合起来,两者协调配合才能跑出最好成绩。如果:运动员在跑动中迈大步跑,致使上体左右摆动,就会影响步频。而步频过快、跑小碎步、没有步长也跑不出好成绩。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躯干基本正直,不能塌腰,身体略前倾(大致在8-10度),两脚沿直线着地,身体不能左右摆动。在步频提高的同时也拉大了步长,只有二者的协调配合,才能提高短路的速度。
四、提高放松跑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步频比较快,也有意识的注意了步长,但跑起来却很不协调,从脸部到身体都给人紧张和僵硬的感觉。原因主要是因为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较强的竞争状态,因此,从生理上和心理都会随较大的压力和负荷,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在跑的过程中不能够放松,非常紧张。要将学生的速度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求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使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高度配合,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得以按照技术要求协调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技能。要求学生在整个跑步的过程中肌肉和神经系统都处在合理、协调的状态中。因此提高学生放松跑的能力尤为重要,训练方法如下:
1、肩部绕环练习。练习时张环幅度要大,双臂尽力摆动,充分让肩臂关节韧带参与进来。
2、弓步压腿练习。注意压腿时的动作幅度,要注意压腿时的节奏。在提高柔韧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去掌握合理的放松跑的技术,让学生体会轻松自然快捷跑动的感觉。
3、原地摆臂练习:空手和持轻器械摆臂的练习交替进行,教师用击掌声来提示学生的练习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脸部表情自然放松,要做到正视前方并面带微笑,体会面部肌肉放松抖动的感觉。
4、各种专门跑的练习:训练中要注意练习顺序的前后呼应,其顺序为小步跑,后蹬跑,高招腿跑,这样让学生对跑动时的动作要领进行全方位的体会。
关键词:体育锻炼 青少年心理健康 重要性
一、研究目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高中生长期的心理压力困扰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本文选择了“体育锻炼与高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一专题研究,旨在对造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解决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广州和北京两地的异同点,以探讨不同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经常参加者在心理压力的诱因和困扰程度上的差别,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便寻找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张小燕博士提供的“青少年的生活情况问卷调查”对京广两地的200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已被社会和体育科研部门认可)。共发放问卷2009份,回收1968份,回收率达98%。去除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1936份,内容效度为8.43,问卷调查效度较高。为保证问卷调查的信度,通过对136位学生像个两星期的反复测验,r=0.957,(P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得到丰富文献资料及理论依据。
3.数理统计法。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4.测试对象。北京4个城区的普通中学,从高一到高三年级的1040名16-19岁的学生,广州地区的969名16-19岁的学生,共计2009名测试对象。调查中我们将那些每周除体育课之外,还参加体育活动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受试者列为经常运动群体,不足上述要求者为不经常运动群体。对这两类群体进行测试分析对比。
三、结果与分析
1.京广两地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困扰程度对比。我们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将有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的种种因素归纳为12种,即1.家庭,2.学业/功课,3.考试,4.同学关系,5.师生关系,6.朋友关系,7.生理问题,8.金钱/经济,9.个人前途,10.情感问题,11.环境污染,12.黑社会。让受试者根据每种因素对自己心理的困扰程度由轻到重进行回答,将回答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按地区来看,北京和广州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的人均在80%以上。从困扰程度来看(表1),除了环境污染一项北京学生得分高于广州之外,其余项均是广州学生得分高于北京。两地前3位诱因完全一样。
表1 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几个主要诱因对比
2.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诱因及其困扰程度的比较。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将受试者分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两个群体。表2是北京地区1040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9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前6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2 北京青少年中运动与不运动群体主要心理压力困扰程度对比
表3是广州地区969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10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第1、2、3、4、6、7、9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参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压力的缓解和减轻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表3 广州青少年中运动与不运动群体主要心理压力困扰程度对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北京和广州两地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在困扰程度上广州青少年略高于北京青少年。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诱因是考试、学业、个人前途、家庭、金钱和环境污染等;(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其心理压力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者。
2.建议。(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学校应适当增强青少年体育运动锻炼,促使其身体和心理能够正常、健康地发展;(3)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应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青少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蓝皮书》[J].检察风云,2006(8);
[3]欧阳霞:《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5(1);
[4]胡宜华:《青少年心理健康探究》[J].科技信息,2007(6);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影响高中学生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竞争的时代。而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还不成熟,面对升学的压力,再加上现在学校教育体制的高压式教学使的高中生心理上整天处于烦躁、苦闷、单调的学习中,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恐学症。面对此种情况,体育(这一特殊学科)肩负着十分突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身心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1、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古希腊时期就把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人的的体质的必要手段。现在的中学教学更是大大的提升了体育锻炼在教学中的地位。从中考的加试体育到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转变;从体育竞技的教学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转变,无不体现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还能促进心理健康。
根据国内外的各种观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分为智力正常、适当的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评价恰当、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个条件,所以我们就根据此条件对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
1、1、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面对升学压力的高中学生整天处于紧张的学习中,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
1、2 、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有的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应急并达到愉快的工具。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能消除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1、3、恰当的自我评价。体育运动有助于锻炼者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同时体育锻炼也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完善。经过体育锻炼加深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之更能逐步的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加适应集体,适应社会,符合时展的需要。
1、4、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紧张的学习使学生处于闭塞的生活中,这就容易使学生形成封闭的孤僻性格。体育锻炼能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在群体性的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更能帮助你逐渐改善孤僻的性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2、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体育如何促进健康?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这就使体育教师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来审视体育锻炼。
2、1、加强学情研究。在体育锻炼中,不仅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际选择项目,同时也要求教师加强对学情的研究。从生理、心理、兴趣、爱好、技能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根据学情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锻炼和分类指导,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2、2、处理好体育锻炼和思想认识的关系。体育教师不只是教授给学生以体育技能,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体强身的意识,从而使思想认识和体育锻炼能协调统一。
2、3、处理好体育锻炼量和强度的关系。要想使体育锻炼促进心理转化,在体育锻炼中就应该注意体育训练的手段、训练的量以及训练的时间。每次体育锻炼的内容要间隔进行,训练的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而且要周期性的进行。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同时锻炼过程中也要用体育保健和医疗作为保障。
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经过合理的不断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自控能力调节、心理健康的完善、良好的人际交流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我们同时也要注意锻炼的质、时、量以及各种锻炼之间的关系。
3、2、体育锻炼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同时要注意训练的方法,以及训练量和强度的关系。
4、参考文献
一、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必要性
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训练中释放出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育运动素质,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体育;同时,对于高中阶段是增强体育素质的最佳时期,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学对体育学科教学不够重视,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缺乏灵活性,更谈不上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升,这为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一定的隐患。
因此,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好基础。这就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让学生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有效策略
1.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并形成每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知健康的体魄对工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更为深刻。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通过这些角度,教师要引导他们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伴随学生的终身。
2.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逐步养成自主锻炼习惯
目前,普通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选择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u价。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主动性。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耐力跑时,对于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学生往往训练一段时间便失去兴趣,这时可以将与足球运动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通过竞赛训练的形式,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充分锻炼,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足球训练,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4.学会自主评价与心理调节,提高自主锻炼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特长生;短跑训练
由于高中阶段的体育特长生的技术动作已经基本定型很难改变,教师如果希望将其的潜力彻底发挥出来,在高考中获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深入地研究相关科学理论,并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其身体素质的特点及环境等客观因素,结合科学原理,为其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短跑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依照前人总结的科学原理,我们认识到,短跑训练必须以提高肌肉收缩速度为训练中心,将无氧代谢运动作为训练的主要方式,并重视对于步频和步长的发展训练。这就是我们在训练中必须把握的核心策略。
一、起跑训练
在人们的观念中,普遍认为速度是运动员短跑竞赛取胜的关键,所以只重视在速度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起跑训练的重要性。实际上,起跑水平的高低可以对运动员在短跑中的运动幅度大小和加速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据文献报道,有许多奥运会冠军正是采用了正确的起跑姿势才能在比赛中获得更为优越的成绩。采用正确的起跑姿势,掌握准确的可以让学生在跑动过程中上肢和下肢之间的运动更加协调,从而使得能量的传导可以顺利进行。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起跑训练,使其把握正确的起跑姿势。
(一)起跑姿势的训练
在进行训练之前,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在奥运会、世锦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观察这些运动员的起跑姿势。当出现较为关键的技术动作,如摆动腿前伸扒地、有力后蹬等时,教师要进行反复缓慢播放,并在最重要的部分暂停,为学生进行技术讲解,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一动作的使用要领,从而能够尽快地模仿并运用。
(二)起跑速度的训练
若要提高学生的起跑速度,就要重视对于其位移速度的训练。对此,教师可在学生进行40m或60m训练的过程中,交叉使用站立式起跑方式、半蹲式起跑方式、蹲踞式起跑方式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适当加大训练强度。
(三)起跑反应的训练
在起跑训练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起跑反应的训练。起跑反应的速度,往往可以决定起跑水平的优劣,一名有些的短跑运动员,势必拥有良好的起跑反应能力。对此,教师可注重学生在蹬起跑器以及摆臂动作等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起跑反应能力的提升。
二、力量训练
短跑虽然是速度性的竞赛项目,但是力量和合理运用也可以对激发学生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发现,力量训练可以实现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为其发展其他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爆发力训练
教师可让学生使用如下方法进行训练:找到一处较为平坦或较为松软的地方,在这里进行下蹲,并结合实际的环境情况,做各种各样的跳跃练习。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借助一些体育器材,如单双杠等进行单腿训练。在训练后期,教师还可给予学生负重训练,在学生脚踝处帮上一定重量的沙袋,让学生负重进行训练,并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重量。
(二)绝对力量的训练
考虑到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和身体素质与专业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将其的绝对力量训练作为重点训练的对象可以说对其本人是十分有益的。教师主要可以进行如下训练方式:①负杠铃训练;②负重半蹲训练;③负重弓步走。在这三项训练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三、速度训练
速度是衡量运动员在竞赛中最终成绩的唯一指标,也是获得最佳成绩的不二法门。因此,速度训练是所有训练的重中之重。
(一)越野跑训练
由于越野跑的场地是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需要经过多种不同的地形,可能会多次遇到山地斜坡等地形,是一种难度相当大的训练方式。通过越野跑,可以使学生们在训练中磨炼自身意志,塑造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随着地形不断变换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跑步方法,调节身体机能,从而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在今后的训练中加以改善。另外,速度的提升离不开耐力作为稳固的基础,而越野跑正是锻炼耐力的最佳方式。越野跑的强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最好的每两天进行一次,每次大约为30~60分钟。
(二)变速跑训练
变速跑训练的特点在于“变”,因此在训练中要坚持多变性原则,即速度多变、场地多变、时间多变等。这种方式强度大、效果好,是体育训练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既然多变,那么变速跑的训练套路也非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主要的组合方式有:300m快+50m慢+100m,冲刺做4~5组,组间休息8分钟;500m快+400m慢+400m快+300m慢+300m快+200m慢+200m快+100m慢+100m冲刺等。
总而言之,短跑训练是否有效对于高中体育特长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短跑训练,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速度和灵敏度,更能够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高中体育教师更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英.现代短跑放松技术在中学短跑训练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2]卢坤煌.中学生短跑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因素[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7).
[3]徐丹.中学生短跑训练方法浅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01).
[4]洪军.浅谈如何引导青少年进行短跑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4(02).
一、对我校高中女生体育心理、体育行为分析
1、关于高一到高三女生体育兴趣对比以及高中女生体育厌学情况分析
体育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07、08级女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比例为16%,高二为24%,高三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3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女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通过调查,访谈了解,高中女生对体育不感兴趣,在体育学习上确实存在着厌学现象。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
高中女生,已逐步进入青春期,特别是到了高三,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在体育课中常表现为不愿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研究表明,在生理疲劳时,女生的心理疲劳出现较早,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更大的惰性。正是受这种惰性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参加体育课的各项活动是一种心理负担的想法,从而导致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2)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体育教学基本是在室外进行,天气的冷热,有风无风,阳光是否强烈,周围环境等,都是影响因素。而不少女生对运动美缺乏应有的认识,怕晒太阳,怕因运动“反弹”长胖,靠节食来控制体重,或由于其它原因不吃早饭、中饭,久而久之,体质逐渐下降。而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相对较大,从而使她们产生了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脏,身体和心理承受力明显下降,以及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厌学”情绪产生。
(3)个人运动能力的差异
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过低估计自己,在课中也常出现胆怯,心情紧张不安,缺乏自信,从而影响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处于这一阶段的女生,因为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在课中会常因体会不到动作的要领而产生错误动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认定自己运动能力差,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2、关于高中女生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喜欢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在回答体育运动是否重要时,高中女生的答案是惊人的一致,她们认为体育课、体育运动对于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还可以完善个性,提高交往能力。在深入分析女生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时,我们发现这点上,女生和男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女生喜欢体育课,主要是因为体育课没有压力,心情放松,一个女生的话很具有代表意义:平时的课总是坐在教室里,盯着黑板,文化课的压力很大,而到了体育课上,可以去宽敞的操场上,无论是奔跑还是做其他运动,压抑的情绪从运动中释放出来,感觉很舒服。而男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可以运动,与同伴打球,张扬个性,体现自己的运动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关于体育老师以及体育课的上课形式的调查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体育老师亲切随和,幽默风趣,不要太严格,一上课就板着面孔,因为他们已经看够了文化老师的“苦脸”了,她们希望看到的是一张充满阳光的明媚的笑脸,在同学犯错误时,不要大声呵斥,做她们的知心朋友。在上课形式上,应该是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的进行运动和游戏,当然,最后每节课留下一点时间,让她们自己安排,老师不要过多的干涉。这就说明高中女生在心理上已经走向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望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快乐的进行交流学习。
4、对于影响高中女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运动的因素的分析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一共列了12个原因,包括对运动没有兴趣,文化课压力大,担心影响学习,不喜欢体育老师等等,通过对问卷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真正影响女生进行运动,阻碍学生体育兴趣养成的原因上,列在第一位的是环境因素,比如太冷或者太热。这与我们开始的设想出入很大。我们一直认为女生不喜欢体育课,主要是没有兴趣,运动能力差,无法象男生一样真正体验到运动比赛所带来的乐趣。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她们一般对环境比较敏感,比较男生,更注重形象。列在二到四位的依次是:自己本身懒散,怕出汗,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生理因素,比如例假,担心体重反弹;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在一年当中,应该说有很多时候,室外条件是不怎么好的,夏天热,冬天冷,有时风很大,地上潮湿等等。由此我们知道,高中女生的思想在走向成熟,但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何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教育、指导。
综合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基本了解的高中女生的体育心理,并找到了她们对体育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二、提高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几点措施:
1、在教学组织上,强化小组学习方式
女生喜欢集体活动,愿意与关系好的学生在一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女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小组自主的协同学习,使学生经常的同时参与学习。如在篮球教学中,总有喜欢学和不喜欢学的学生存在。利用小组教学,使得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分组时应做到;长期化、固定化、组织灵活机动,同时要注重小组内涵建设,提升凝聚力,以小组的力量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全面达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目标。
2、合理安排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女生多倾向于一些竞争性、对抗性不强的内容。如健美操、武术、排球、羽毛球等。这些项目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节奏感,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安排上应从学生实际、兴趣和爱好出发,通过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来改变学生“厌学”的心理。改进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尝试体会动作的学习。如在篮球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视等媒体的作用,重复播放一些球星的动作,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消化,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进行合理的点拨,这样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肯定好。
3、改革考评方法,注重目标达成,多运用激励性评价
评价无论对于老师、学生、还是整个学校体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起着导向、引领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体育课。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他人、社会的较高评价和赞许,女生对此尤其敏感。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指导。如在铅球教学中,有的学生出手速度很快,但出手角度低,使得练习效果不很理想,教师就可以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出手速度真快,如果出手角度再大一点,我相信你的成绩会更好。试试看,好吗?”学生就会增强信心,更加投入地进行练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将心思集中在体育成绩上。注重过程体验,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4、加强体育心理指导
体育心理指导是帮助学生扩大体育学习效果的过程。这个过程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影响为手段,以完成体育教学为目的。体育心理指导是进行情感渗透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体育心理指导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再次形成学习动机,运动练习若长久进行下去,就会达到心理的饱和状态,以致丧失了练习兴趣,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疏理,比如通过改变教学环境、方式、运用语言激励等,再次形成学习动机;(2)培养运动乐趣,这点在前面已有论述。在心理指导上,我们还要做到:尽量进行能满足需要的运动,注意教学难度的不断提升,不排斥运动水平低的学生。
5、树立正确的快乐体育理念
关键词:身心健康;团队精神;竞争意识;人际交往
高校体育教育崇尚终身体育锻炼。大学生在校期间因为有体育课,课后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氛围,并且有习惯的运动场地;有熟悉的运动伙伴;有喜欢的运动项目。所以,比较容易坚持体育锻炼。然而,实习生下到企业顶岗实习,有许多学生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由于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的改变等原因而放弃了体育
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是保证身体健康,有足够体力参加实习的需要,还对大学生在岗实习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团体精神、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实习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体质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引发“第一印象”的窗口,较好的外貌和矫健的身材能使人感到精神愉悦,内心产生一种容易接近的亲切感。大学生通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不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才会有健康的身体适应各种工作岗位。有些学生到实习岗位,工作时易感到疲劳,体力不支,无法胜任工作。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的结果。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忽略体育锻炼。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实习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需要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合作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行为,是通过人与人交往,共同完成任务和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共同分享与承担。体育活动中的集体项目可以发挥这种团体精神。如:篮球、足球、排球项目的合作会使活动更为有效,因为团体要获得成功,团体成员就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体育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实习生竞争意识
竟争与合作相对立,竞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既是体育的特征之一,又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运动中既有对自己体力、毅力、意志的挑战,又有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这就是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所在。它以“公平竞争”为宗旨,培养实习生权利与义务、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实习生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为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应变准备。
四、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习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一种关系,它反映了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心理状态,体育活动对人际关系发展有积极作用。实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多开展体育比赛,增加和他人和企业接触交往的机会,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尽早融入企业,有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通过一次体育活动,对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可以得到社会交往的满足,而对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可调节心态,释放情绪,使个性得到改变。
体育锻炼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是终身受益的一项活动。大学生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顶岗实习都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投入社会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民,李平.体育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短距离跑;对策
田径运动是体育的基础活动,其中短跑项目则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部分,有着坚实的基础,高中阶段的短距离跑训练主要是要训练短跑技术、速度、速度耐力、力量、弹跳力以及协调性。为了打破传统的机械性训练桎梏,实现活泼主动的训练目标,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田径短距离跑训练作用,从总体思考日常训练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竞技能力的训练等方面提出了高中体育田径短距离跑训练对策。
1 高中体育田径短距离跑训练作用
田径是运动之母,在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高中田径的发展空前繁荣,各个学校也非常重视业余田径训练。现代运动训练讲的是高效性、实效性和有效性,而田径训练中的短距离跑是提升运动能力的重用途径之一,短跑是以肌肉工作为主的周期性速度力量性项目,力量素质的好坏是掌握短跑的技术,提高运动水平的关键。高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力量水平,因此,开展有效的基础训练是提升短跑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教学也处于传统模式之中,高中体育田径短距离跑的训练往往重视几个基础的技术训练,例如起跑、动作、体能训练等,而忽视了对多方面运动能力的激发,使得短跑训练不受学生欢迎,甚至有些高中生故意回避这项训练,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例如:经常采用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和以上专项技术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从严要求反复进行。这样能够提升基本功,保证学生能够经受艰苦训练,形成短距离跑的技术能力。
2 高中体育田径短距离跑训练对策
2.1 小组训练
高中生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将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练习到短距离跑的训练之中,效果也更为理想。具体来讲,合作小组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第一步,教师示范讲解。这部分教师要示范短距离跑的训练内容,如:蹲跑的要点和手臂用力的姿势,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二步,要组织学生小组内训练,这部分主要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富有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小组内能够互相纠正练习时的错误;第三步,教师总结,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引导同学再一次了解用力的方式方法。例如:发现同学弯道跑时身体没有内倾。教师要指明原因是技术要领不正确,动作紧张。纠正方法:沿分道线内侧加速跑,强调躯干内倾和外侧摆臂用力,多做下弯道跑练习,消除动作紧张状态,或沿10米直径圆圈跑体会动作;第四步,小组内共同练习。教师要明确地提出练习的内容。如:听声做起跑追赶练习30米;后蹬跑练习等。具体的时间和分工记录、训练次序等都由小组组长确定。小组合作练习能够保证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训练,同时也使得学生必须在小组内做好表现,避免小组成绩落后,这其实是用集体的荣誉感来督促学生投入紧张的体能训练之中。
2.2 球类训练
短距离跑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单独就“跑”这一项训练来讲就可以分出十几种之多,但是如果教师一味用“跑”这一种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自然会感觉困惑、无趣,久而久之丧失训练热情,降低训练效果。其实,许多球类训练也包括短距离跑的训练要点,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第一,球类运动完成手臂训练和短跑训练。例如: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胯下两手前后颠接球练习;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两脚开立深蹲,持球胯下,球向上颠抛,两手移至身后在胯下接球。这些训练都是有趣的球类训练,而实际的体能训练是为短跑做好准备;第二,球类竞赛活动。许多球类竞赛活动都能够训练学生的短跑能力。例如:篮球需要短距离跑的速度和反应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插入一小段篮球对抗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把学生分为人数基本相等的两队,在规定时间内,要求两队投一个篮筐,然后按照计数决定获胜队伍,也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获胜。球类训练转变了枯燥的训练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能够达到短跑训练所要求的训练强度。
2.3 游戏训练
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智能性、使学生思维方式得到发展。因此,游戏已成为业余田径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辅训练方式。将游戏引入训练过程中可以让训练的高中生有更槌志玫哪土和反应速度。针对短距离跑的训练目的,教师要设计反应信号,要求学生在信号的指引性完成动作,学生对信号快速做出反应后,由教师告知其反应时间,如果误差缩小,说明反应速度提高。所有的运动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游戏活动,例如: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20秒。同时,渗透入小组竞赛,高中生自然会兴趣倍增。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对高中体育田径短距离训练的探索与研究。总之,田径运动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是体育必修课,更是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然而传统的训练模式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具体的实施策略要重视小组训练、球类训练和游戏训练,等丰富多彩的训练模式,这样才能确保高中生有浓厚的积极性,并在日常的体育课程中获得较强的短跑技能。
参考文献:
[1]汪志威.高中体育田径项目中短跑的力量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