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设计实训

时间:2023-08-12 09:15:13

导语:在建筑设计实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设计实训

第1篇

当代社会网络信息发达,许多学生喜欢从网络获信息,部分学生的交往活动也依赖于网络不愿意与人交往,这促使了校园“宅”文化的产生,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创造更加富有魅力的交往空间来促进学生交往活动。高职院校的实训楼是当前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彰显教学质量的核心空间,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实训楼的内部交往空间显得很有意义。高职院校实训楼的内部交往空间主要包括门厅、走廊、楼梯间、实训室等空间,这些空间都具备交往空间的属性,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交往功能,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空间基础环境质量不高

影响基础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声、光、热等三个方面。有些实训楼的交往空间由于没有处理好位置及界面的隔声问题,很容易与其它实训室的设备操作声响混杂,影响空间质量。还有些交往空间因为采光不好,使得空间昏暗沉闷,学生不愿意停留。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训楼内夏季室温较高,虽然许多实训室内部安装有空调,但是在一些公共的交往空间,因为考虑到成本问题,而没有安装空调,所以学生也不愿意在这些空间停留。

2.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

交往空间应该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如桌椅、储物柜、饮水机等,但这些必要的设施在实训楼的公共交往空间中很难发现,因此学生无法在这些空间长时间的停留,也就很难促进一些交往活动的发生。

3.二级空间开发利用率低

高校的实训楼本身具有一些较大的公共交往空间,如宽敞的走廊、开阔的楼梯间等,但是这些空间缺乏二级空间划分,学生在这些较大的空间中没有存在感。另外,由于建筑设计之初,没有对实训楼内部空间的人流路线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导致了经过公共交往空间的学生人数很少,使得这些空间被闲置起来。

4.空间缺乏内涵

许多高校实训楼的交往空间都张贴展示一些标牌、简介、楼层示意图等,没有结合专业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配套处理,导致空间缺乏特色,没有吸引力,没有专业趣味性,使得这些空间仅仅具备简单的展示功能和基本的交通功能。

三、高职院校实训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

高职院校实训楼的内部交往空间,主要包括门厅、走廊、楼梯间、实训室等,就以上几种空间的交往空间设计提出相应的策略。

1.门厅交往空间设计

实训楼的门厅具有休息、等候、接待、人流缓冲等基本功能,作为交往空间还要考虑设置实训成果展览、实训内容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等。同时在门厅内布置座椅、绿色植物、开水机等能够促进交往的必要设施。较大的门厅还应该在专业特色的内涵展示方面设计一些装置品、大型教具、校企合作形象墙等,丰富空间的专业内涵,把门厅设计成一个专业建设交流的窗口,用专业内涵的吸引力,激荡出人们交往的话题,促进交往活动的产生。

2.走廊交往空间设计

实训楼的走廊具有组织人流交通的基本功能,但是作为交往空间其功能显得过于单一,如此大的活动人群在走廊里路过,却不能促发一些交往活动,是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一大遗憾。因此应该充分开发利用走廊的交往空间功能,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实训楼交往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1)走廊的空间尺度要增大。现有的实训楼走廊仅仅作为一个交通空间来设计,一般为1.8~3.2m。建议将走廊按照一个实训室的尺度进行设计,达到8~12m左右。这样就可以为交往设施的布置营造出充足的空间,将走廊原来的基本交通功能升级为交通与交往的双重功能。(2)设置走廊中间展示带。大尺度的走廊,完全可以作为专业展厅进行设计,因此可以在走廊的中间地带布置各专业相关的模型、教具、产品、材料、构造工艺、学生成果等一系列的展示题材,形成一个走廊展示带,在展示带的两侧作为基本的人流交通带,让整个实训楼的学生都能够从这些展示物品两侧走过,从而起到很好的环境育人功能,还能促动许多交往活动的发生。(3)走廊两侧墙体界面的处理。大多数实训楼采用的是用走廊串联各个实训室的空间组织方式,走廊两侧往往依次排列出各个实训室,走廊与实训室之间一般是用墙体隔开并设置门窗。这种传统的墙体分隔方式在保障实训室设备安全方面很有意义,但是对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所倡导的开放式实训室却起到负面作用。各种实训设备被厚厚的墙体隔开,学生从走廊经过,看不到任何设备信息,不利与开放教育和交往活动。建议走廊两侧的墙体全部采用隔音单向玻璃,在走廊经过的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训室内的实训活动和实训设备,在实训室内上课的学生却看不到走廊的人流活动,不会受到走廊活动的干扰。另外,隔音玻璃还能够避免声音的干扰,使得走廊与实训室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交往与互动,私密与开放的平衡关系。(4)开放式走廊应该配套休息、无线WIFI、二维码服务、摄像监控、指纹识别等必要的辅助设施,以及空调、通风、自然光等必要的基础环境条件。宽敞、开放的走廊,还是学生实训课间休息的场所,应该配置必要的休息座椅,甚至还可以安装免费的无线WIFI,为学生的交往活动提供便利。布置在走廊中间带的各类专业展示还可以利用二维码与学生的手机展开互动。因为走廊是一个开放的交往空间,所以必要的安全监控设施是保障交往功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在走廊顶部安装24h监控摄像头,保障展示设施设备的安全。各个实训室的大门一般就是一把大锁把关,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与开放实训室的运行,各个实训室的大门建议采用指纹门禁的方式,既可以方便形势出入也便于学生实训课考勤。

3.楼梯间交往空间设计

楼梯间除了交通功能之外,还具有本楼层实训管理制度展示、楼层介绍的功能。另外作为交往空间,还应该具备休息停留、通知公告、小型圆桌讨论等功能,便于激发学生的交往活动。

4.实训室交往空间设计

第2篇

【关键词】 中职 建筑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33-01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几年,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级财政的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条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建设了一批设备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基地,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未能实现实训基地效能的最大化。以建筑专业为例:一是在设备使用方面:价值高的设备利用率不高,成了摆设,如材料实验设备;二是在基地功能方面:不能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不能与项目化教学相匹配;三是在基地建设的环境方面:不能体现真实性,与工程实际相去甚远;四是在建设理念上,不能体现层次性,缺少基础性的,认识性的实习室。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实训基地建设应与中职培养目标相匹配,体现先进性

如前所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从这一目标定位上,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根据毕业生面向的具体岗位,达到以下职业资格水平: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测量技能证书(中级)/AutoCAD证书(中级)。在实习室的配置上,应注重在操作层面,设置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员),工程计量与造价,测量放线,建筑制图,材料实验等实验、实习室。比如测量仪器就应以水准仪、经纬仪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全站仪,足已。而先进的测绘仪器的全球定位仪、数字化测图系统等顶多购买一套足以,作为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老师的能力及素质之用。体现先进性。

2 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实用性,好钢用在刀刃上

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有限,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是实训基地负责人重要职责,实训基地建设应建立在大量调研基础之上,要将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哪些是基础能力,哪些是专业能力,哪些是核心能力,按构成核心能力的核心要素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看到许多现象:实习设备价值高,但利用率却很低。比如:建材试验室,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可一年却用不了几次,而且即使使用,也不可能达到每小组(4~6人)一套设备的条件。实验仍然只是演示、验证的作用,而且,笔者认为,材料实验技能它并不是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的组成部分。像这样的实验室可以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来经营,或者把它建成可对外营业的实验室,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挥投资效益。

3 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层次性,体现认知规律

从认知规律来看,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刚进校的学生来说,对专业一无所知,我们应该让学生对专业或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或印象。建立示教室,陈列室,电教室等作为专业入门的实验室,即基础知识实验室,作为最低层次的。第二层次是基础技能实训室,如建筑中的砌筑、钢筋、抹灰等实训室,专业技能实训室,如建筑计量与计价、测量放线等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如半成品的实验楼等。还有创新性实验室等。建设的重点应在构成核心技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室。

4 实训基地建设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实训基地建设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有的教学内容、模式相适应,与项目化教学相匹配。我们认为:建筑类专业应以技术为主线,以职业活动为基础,多元整合课程体系。具体化为基础课程教学综合化,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技能课程项目化。基础课程如力学、结构、构造等可将其整合为基础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部分专业课可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室,应体现实践对理论的验证,比如建材实验室,材料示教室等。而技能课程则采用项目化教学,实训设备应能满足一个项目所需的设备和条件。如测量中建筑定位,施工控制测量等,施工中的砌体工程、钢筋工程等模块。不能出现一个模块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训室才能完成。

5 实训基地建设应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体现真实性

应尽可能营造与工程实际相近的工作场景,如校内模拟工场,构建企业化、生产化、标准化、实用化实训场所。通过一个个完整的、综合的真实或模拟工作环境任务实训,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校内与校外实训条件的无缝衔接,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85-02

伴随着科技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各领域发展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尤其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新的经济形势格局引领下,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此同时,也对技术型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要求。实训基地作为专业化人才各种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操作的最佳场所,其建设水平和应用程度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意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重视能力与创新理念的灌输,技术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效能,为我国建筑行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挖掘技术专业人才的潜能,使技术专业人才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技能和能力上的提升与巩固,最终为社会型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生存空间。根据我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应该着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特别是面对当下社会发展情况,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可靠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必须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加以强化和深入,透过实训基地建设,将整个培养过程与实际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在知识上得到拓展,专业素质上得到提高,技能水平上得到巩固,更可以对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有所了解和认识,激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好进行技术学习和研究,进而为国家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保障。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要能能够体现基地建设的针对性、能动性以及系统性。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时刻与科学技术发展现结合,构建出适合建筑工程理念、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工程的认识和理解的教学思维结构模式;二是要具有合作意识,企业与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与实训基地相关的审核机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真实的、可操作的实践环境;三是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作为实践理论基础,需要具备配套的鉴定机构和监督部门,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职业培训中心,这样实训基地的价值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展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在满足构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拓建,建立一个长久性的、与自身发展状况相匹配的实践性教学场所。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逐渐实施和强化过程中,尽管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同时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对建筑工程技g专业人才的实训造成极大的干扰。具体而言,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数家独立高职院校走访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大部分都是由独立民办院校转变而来的。在实施独立办学之初,由于学校在办学经验、教学理念以及培养思路等方面都比较匮乏,以致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思路进行教育教学设置和安排,这样在培养过程中就会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再加上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整,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开展,导致出现学生理论知识多、动手能力较弱、实践经验稀缺的情况。因此,缺乏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将会导致学生面临较重的就业压力。

(二)实训师资力量存在差异,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实际生活中,实训课程通常都是大班教学形式,也就是在专业课程开展中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法,加上受到设备不足等外界条件的限制,这样学生的专业能力就很难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而且在可操作程度上也存在着很大问题,由此,实训课程的教学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化。如果采取分组培养的教学模式,课时安排就成了首要难题,最终呈现管理难度大、实施效果差的教学局面。此外,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行教育工作,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企业实操训练,这导致很多实训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实践经验不足。

(三)实训基地资源浪费严重。一般情况下,实训基地只是在有训练项目的学期才会使用,这样内部设备设施在很多时间里就成为一种摆设,这造成实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实训教学采用大班训练模式,但是实训基地通常规模相对较小,这样从规模上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很多学生得不到实训的机会。由此可见,实训基地的资源利用问题是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改善实训基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和重视程度,就必须使实训基地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改进和完善,进而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可靠的学习环境和训练氛围。

(一)健全实训基地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该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主要是为学期项目训练提供体检,校外则是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途径。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在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思想下,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为此,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应该尽量将实训场景具体化,扩大实训基地规模,健全实训结构,匹配完整的工程实训体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程操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工作热情。

现阶段师资配备是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要积极扩充师资队伍,优化培训体制,聘用操作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基地建设者和操纵者,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二)改善实训基地管理水平。实训基地能否高效利用主要取决于实训基地的管理程度。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建设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正确的管理方案、系统的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有创新性的管理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实操性,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做到分散性培养,集中式管理,这样实训基地才能得到更加合理地利用,进而收到更加理想的实践操作效果。

(三)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来说,由于技术性人才对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发展要求,为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方向,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手段,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和市场调查,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结合建筑企业发展的自身状况,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所需的技能、操作区域、需求程度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制订顺应时展、有助于建筑工程技g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计划。比如,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建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那么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就要着重强调高新技术人才数量和素质问题,这样建筑领域人才输送工作才能更加有序地开展。此外,要对专业性教学体系作出准确的调整,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教学体系应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应该本着由浅及深的教学原则,而实践环节更要与时俱进,融入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与创新性训练思想,从而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更具时代性、权威性和代表性。

(四)注重实训课程创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创新主要是从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出发,创新思想路线要以职业岗位标准作为衡量依据。具体表现为:第一,课程创新要从建筑行业发展大局出发,在对建筑行业发展、建筑行业岗位类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之后,方可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第二,妥善对实践教育经费进行管理和分配,加大实践教学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力度,合理设置监督机构提高经费的利用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卢晨怡,熊祖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

[3]赵艳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

[4]王晓冰.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学时代,2014(14)

第4篇

一、建设目标

以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与湖南建筑设备安装行业综合实力强的知名建筑企业紧密合作为平台,通过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政行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推进“五平台”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秀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鲜明的合作办学特色,服务和引领建筑设备业发展。使基地成为湖南省建筑设备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筑设备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基地。

二、建设内容

1.创新“五模式、三机制、二体系”的“政校行企”合作共建体制机制建设。依托湖南建筑职教集团,建立健全“五模式、三机制、二体系”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五模式”是创建股份制、经营承包、委托管理、协议合作、捐赠冠名五种建设模式。“三机制”即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二体系”即搭建“生产性实训教学培训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按照五种建设模式与企业合作建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基地,以共建体制机制、共建师资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建实践教学条件、共建生产技术服务能力等项目为载体,构建“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强化“生产性实训教学培训”“生产经营”两大管理体系,使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2.构建“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五位一体”基地硬件环境。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合理布局,加大投入,优化实训室设施设备,形成“生产性教学、培训、鉴定、研发、服务”的“五位一体”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的规模、布局、设施配备建设都采用企业化模式,校内实训基地面积满足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建设生产经营实体与名师名匠工作室;建设一个实训基地管理中心,为师资培训和异地异校学生实习提供生活配套设施及设备;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以此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和教师企业锻炼的要求。

3.建成“双师互兼、角色互换”的高素质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借助湖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完善基地的专任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湖南建筑安装行业实力强劲等合作企业采用“双师互兼、角色互换”的方式充实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数量;通过送培、进修和学院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水平;建立基地教学团队建设措施与兼职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建成一支“双师互兼、角色互换”的高素质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

4.构建“二方向、三层次、五功能”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行业职业标准,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对湖南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等优秀规模企业的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职业能力,与企业共同构建“二方向(电气安装施工、水暖安装施工)、三层次(基本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创新拓展模块)、五功能(教学、培训、鉴定、研发、服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入企业典型真实项目,筛选实训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展项目仿真实习实训;以真实项目的工作过程和生产管理方式,构建符合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员技术技能训练规律的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确保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质量。

三、结束语

湖南建筑业建筑设备类工程从业人员约20万人,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仅占9%。建筑设备业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技术技能水平滞后,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依托企业深度参与基地建设并共享基地资源,形成“双主体”建设机制;企业共同参与基地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的建筑设备专业及集生产性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为社会、行业培养培训急需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合格人才,具有明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5篇

【关键词】未计价材料及设备;询价

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报价是在招标文件中附上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并规定作为投标单位报价的依据,由各投标单位自行制定每个项目的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就是完成工程量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其中以材料和设备费为主,因此,清单报价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和设备价格的准确性。针对未计价材料和设备部分的价格,招标时可以采取暂定价或通过市场走访后形成固定价,但无论采取那种方式,都要进行市场询价才能形成固定价进行结算,而对于未计价材料和设备的询价和定价,作为业主在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很大,但要询到一个使甲乙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也确实不容易。

一、影响未计价材料及设备市场询价的因素

1.没有充分地做好询价对象的选择

销售商的选择是控制物资采购价格的首要环节,现在市场上销售商五花八门,你若随便找几个销售商问问价格是很简单的,你若要寻找到愿意提供真实价格信息的销售商并非易事,有的销售商你去询价会越问越烦,这就不仅要有规范的销售商选择制度,还需要你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巧。

2.询价缺乏技巧

询价是控制好物资采购价格工作的核心,他需要询价人员掌握一定的业务枝巧,询价人员的基本技能是影响采购物资价格的主要因素。

3.询价人员自身素质问题

询价人员的素质是确保各种询价技能实施的首要条件。询价人员心存私心,哪怕有很高的技能也不可能为单位获取低廉的物资价格,他只会给自己谋取私利。

二、做好市场询价前的准备工作

1.市场询价班子成员的构成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参建单位多,结算审计层次及次数往往也不是单一的,涉及的被审计单位及人员也很多,询价班子应由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构成并统一行动,一般有监理、跟踪审计人员、甲方现场代表,并有监督部门人员全程跟踪。

2.询价材料和设备基本参数的整理和收集

相同名称的材料和设备很多,不同品牌的质量千差万别,价格也高低不一,首先应由设计人员对材料和设备给定一个质量要求参数,但设计方往往不能给定或给定的也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这就要询价班子和施工单位一道对材料和设备的参数进行整理和收集,在满足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材料和设备的规格、性能、品牌等参数进行收集和整理,有了参数指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询价工作。

3.询价范围的决定

同种质量的生产商很多,同种质量及品牌的销售商也很多,不同的生产商和不同等级的销售商的销售价格也不一,不常用设备和材料市场上一般无销售商或少有销售商,这部分一般找生产商询价,大众材料和设备一般找销售商进行询价,到市场进行询价时,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特别是销售商见到询价人员们,大都认为是盘摊而不愿说实价,这就必须要选择热心的、愿意提供支持的销售商。由于各经销商的进货渠道、等级不同,进货价格及销售价格就有差异,市场询价时就要多找几个销售商询价,就是做到"价比三家",根据多家销售商询价,最后进行价格分析,得到比较真实的价格。

三、询价技巧的应用

1.电话询价的技巧。电话询价,它是最简便最能快速了解物品价格信息的途径,但打电话之前必须要考虑你电话询价的目的,要讲究策略,电话询价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你对请购物资规格分类质量要求等性能确实不懂,主要是通过询价来了解产品的信息。二是你对产品也有所了解,但是对某个质量性能要求的区别或价格市场悬距很大,需要第三方进一步论证,你就假装不懂,委婉迂回地提出某个问题,巧妙地得到信息。三是你对产品很了解需要再作对比,你可直接告诉对方型号、质量要求及数量,要求对方报出价格,一般供应商知道你很熟悉该产品,他不会报很高的价格,这样会达到你比价的目的。

2.书面询价的要求。书面报价是进行询价最基础的核心工作,正确有效地获取销售商的报价,这是你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你掌握的越充分,对以后的谈判就越有优势,所以,你在发出书面报价时一定要做好书面报价单规格型号,质量要求,数量,提交货方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报价期限等等,有特殊要求的还要特作说明,免得报价以后又要电话询问,有的厂商很忙,若是订货不多,你反复电话询问会带来不耐烦,而且显示你工作不老练,不规范,就不会报低价给你的。因此,书面报价必须要严格地做好规范的询价单。

3.订购数量的巧用。订购数量、品种、总金额对价格都有直接关系,你在发出书面询价单时,最好对市场应有所了解,你不能把你的底细一股脑地竹筒倒豆似的一下都倒出来,这样接下去的谈判就失去优势,在对方要求提高数量时你再慢慢的增加,这样会更有效,这就叫做力气用在刀锋上,所以要巧用你的数量,明确地说就是你有大订量时,一定要用好你量大的优势。

4.在询价中进一步了解商品信息。询价人员有时拿到货物清单时往往不了解货物的情况,往往是通过对销售商的询问,从他们对产品的介绍才有逐步了解,因此,你在询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聆听销售商对产品的介绍,同时还需采用一些巧妙的手法,激励他说出奥妙所在。比如:"你的产品为啥比别人高"或者说"你的产品价格为什么比别人的有优势",供应商都会说出一些高与低的理由,从他们介绍的理由中你可以判别真伪;从而对产品有更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采购物资的品质质量和合理的价格。

询价是业主单位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活动,如何做好这一工作还在于询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洋.谈判圣经[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1(10)

[2]付伟.采购管理职位工作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文化;数字媒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行文习惯和思想意识的总和。建筑就属于文化的构成部分。建筑文化是指建筑师通过建筑这一媒介来体现特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等。它主要包括建筑载体,建筑方法,建筑设计,建筑思想以及各个流派。

一、建筑文化与数字媒体设计的基本概念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目前,人们通过三维图像技术达到表现建筑设计的视觉效果并将传统的二维手工绘画提升到立体多姿的计算机辅助表现的视觉效果。在数字媒体科技中的建筑可视化作品可分为两类:建筑表现图和建筑动画。

建筑表现图就是在建筑、装饰施工之前,通过施工图纸,把施工后的实际效果真实和直观的表现出来的效果图,首先由3DSMAX在计算机内对建筑楼体做数字化模拟,之后采用MAX的渲染以及Photoshop的后期合成处理使图面更加真实、和谐、完美。

二、建筑文化下的数字媒体发展及设计软件

现实生活中,在数字媒体发展初期建筑只是存在于具体的物质环境中,部分公众亲临其中才可体验出作品的效果,而其他大部分公众只能通过广告,杂志,电视,互联网得知建筑情况。如今高效的信息流却不允许建筑这样慢慢展现与沉淀出它的精华,每一个建筑作品在时代的推动下不得不快速的与公众建立关系。于是可视化的模型与视觉化的形象越发突显出数字媒体的重要性。

从创作的源头看,数字媒体被运用于建筑设计之中。目前的建筑设计院在设计的同时也关注建筑品质的表现,将原本古板的设计图纸转向可视化的模型,使其具有立体感,空间感。

从建筑作品的推广角度来看,一些房地产商,市政招商等等广泛广告,举行展会,不同的部门,企业对媒体的制作也产生不同的需求。一方面这些媒体设计使建筑文化得以传播,另一方面建筑产业也推动着数字媒体的发展与进步。

三、建筑文化下的数字媒体设计

1、建筑方面的数字设计(从建筑设计的源头分析)

纵观建筑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963年的时候电脑已经开始具备画图的能力,不久这项能力便被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于是出现了第一代CAD电脑辅助绘图(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接着从1990年起,出现了电脑设计(Computer―mediated Design),1993年,网络的兴起,推动了建筑文化的交流,同时为联合设计奠定物质基础。之后1995年,虚拟实境技术迅速发展,建筑空间得以被构建,从传统的设计进化到新的建筑设计。

一部建筑作品首先要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当拿到任务书说,一个建筑设计师并还没开始采用数字技术设计。他需要通过各种信息的结合,灵感的闪现等等,这时草图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大师曾说过:“草图是成功设计的开始”。而数字设计技术主要通过最佳公用线集和形状操作法则来实现。最佳公用线集是指对一个由线段构成的图形存在一个线段的集合;形状法则则是建筑师对草图的操作和处理。但在草图设计过程中,我们之前提过建筑师设计的内容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灵感闪现,如果采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模拟,则缺少感性的体现。所以在草图设计上,数字技术仅仅只能用来被动地展现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而并不能自动的生成和模拟。

提过长期的研究,建筑设计师们运用数字媒体设计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1)建筑设计师提过指挥操作员对三维模型的操作和变换来达到设计的效果和目的;(2)在做好草图和实体模型后,采用三维数字扫描仪输入数据,接着在绘图软件中加以修改、设计。在做好草图设计后,设计师将会选则合适的软件进行逐步的调整与操作,最后成为可以施工的建筑作品。在初始时期,设计完施工图以后就已经差不多了,但是在媒体出现以后,建筑文化已经不只是停留在纯粹的设计完成然后拿去施工这样的内容上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在尚未建成的情况下采用数字媒体技术虚拟场内外场景和参观体验来向网民全方位的展现建筑艺术,并在网络上发动网名对此进行投票,让全民参与到体验中来。这便是建筑设计的后期制作,老板,厂商,企业在房屋未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建好的房屋成什么样,哪些地方需要再改进等等这些问题在施工前发现,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2、建筑传播下的数字媒体设计

在原始的传播学中,数字技术尚未出现,建筑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两种方式去实现,一种是以文字媒介和绘画二者合一实现,这种方式可以表达出外形与尺寸并将建筑的大体纲领传播给大众,它在制作的时候仅仅以建筑轮廓和尺度为主,并不能详细的将各个细节展现出来。

自从数字技术出现以后,传播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开始采用计算机来完成设计与传播。1958年布鲁塞尔博览会上所展现的原子塔采用的方式便是电视与广播结合的方式,他对建筑作品进行了没你,可以让大众快速的浏览建筑的连续影像,还原建筑的动态感。到2000年后,人们又在传播中加入时尚的元素,使用网络和虚拟的数字技术,虚拟建筑设计作品将建筑物内外各个部分细节完美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并与大众互动,更加注重大众的提前体验,从而达到极高的宣传效果,同时也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

在做媒体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设计师具有创新精神,在明确表现主题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可以从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思想上获取感性的认识,或者借鉴其他相关媒体技术和艺术的表象形式。例如,在做建筑媒体设计的时候借鉴电影制作的一些表现手法,以背景衬托出主题,采用从局部到整体的表现方式等等,从而形成动态的表现效果,拉近大众与专业人士之间的距离,更加广泛的普及建筑文化。

四、总结

虽然现在数字媒体和建筑文化的关系已经相互拉近,彼此相互推动着向前发展,但是在数字媒体设计传播上还存在不足,这也是诸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所应该重视的。有些数字媒体设计更加看重媒体设计出的效果展现,而忽视建筑的实用性。另外由于对建筑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也导致了所展示的内容具有片面性甚至有断章取义的嫌疑,而这些展现在大众面前就会造成大众对建筑价值的胡乱评价。所以要真正的做好建筑下的数字媒体设计,必须拥有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意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护理专业实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8-02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始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训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大力加强实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相当多的困惑,很多专业课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实训活动设计,因此,面对现实,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训活动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认真上好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已成为中职护理专业加快发展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护理专业实训活动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有专家指出了目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忽视自主学习设计。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应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如《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有“用心抚触”这一内容,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后,我们不仅从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 ②初步学会将体现关爱护理的几个要素应用于婴儿抚触操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情境模拟练习,树立操作与关爱相融合的职业素养意识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③通过情境实践展示,增强关爱护理之重要性的认识)方面确立了5个教学目标,还从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归纳出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 ②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将关爱融入婴儿抚触操作的设计方案 ③通过情境的模拟,练习将关爱护理的几个要素应用于婴儿抚触操作中)上确立了3个目标。

2.教师的合理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缺乏适当的环境、背景和铺垫,学习将不能发生。教师的指导只有做到合适、合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呈现主题时的示范环节,教师示范操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熟练、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训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具备高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特别是实训课的示范操作,要提前做几遍,做到规范熟练,应用自如;又如在提出目标要求时教师的过渡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简单明了;再如在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模拟练习环节,教师给予小组对于关爱护理与婴儿抚触操作实践结合的编排内容的指导和教师进行实践的指导、纠错以及评价等都要合理。

3.有效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单志艳定义)。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围绕“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抛锚式教学法”:围绕“真实问题”的自主学习;“随机进入教学法”:围绕“事物多面性”的自主学习等。在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常用到的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上“用心抚触”这一内容实训课时,教师呈现2个具体情境,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最终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

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步骤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由“创设情境”、“协作探究”、“分析深化”和“拓展强化”四个步骤或环节组成。这四个步骤或环节构成了一堂课完整的教学活动或过程。下面以《用“心”抚触》为例,对上述教学设计思想和模式进行简单的阐释。

1.创设情境,呈现主题

“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下护理专业实训课课堂教学的步入步骤。根据教学内容,这一环节可以选择既能贴近市场学生又喜闻乐见的话题,以声像结合或人物扮演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丰富情绪体验。

情境(1):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出生一个月的乐乐,由妈妈抱着来到贝比龙婴儿抚触中心第一次接受抚触服务。观察:乐乐较安静,发育良好。场所:抚触中心(护理专业实训室)。护士由老师扮演;乐乐由高仿真橡皮婴儿扮演;乐乐妈妈由一女生扮演。先通过形象而有情节的扮演,让学生在现场观看中学习和感悟婴儿抚触操作,进而教师提问―引导―归纳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并为下一步学生设计方案做好铺垫。

2.协作探究,情景分析

在“协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教师呈现2个具体情境,并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如情境的选择、分析、练习和组内评价等。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达到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将关爱和护理较为自然地融入婴儿抚触操作中。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后,小组报告人将全组的意见集中反馈。

“协作探究”是渐进步骤。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前给学生设定任务,课上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这种“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群体中,允许观点和方法的碰撞和交锋,但最终需要群体成员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3.分析深化,模拟练习

对于婴儿抚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操作要素和情感融入,还要让他们知道某些社会因素可能带来的一些安全或责任问题,因此,针对性地预设些困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事件的能力。

情境(2):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出生已五个月的淘淘,由妈妈抱着来到大拇指婴儿抚触中心,据妈妈说:平时淘淘在家接受抚触时不太配合,今天过来想重新体验一下抚触中心的服务。观察:淘淘较活泼好动,体型偏胖。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情境中的一般问题后,教师又提出两个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避免淘淘不配合再次发生?必要的安全措施有哪些?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关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通过情境模拟练习,学生基本上能将关爱护理的必备要素融入到技能操作中,将关爱护理与抚触技能操作进行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以及重难点的处理,进行实践的有效指导、纠错和评价等,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分析深化”是展开步骤。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

4.拓展强化,实践展示

该课的实践展示环节是用“心”抚触的拓展体验,以模拟招聘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请每组学生推举一名应聘者,按照提供的具体情境要求做展示练习,其他同组成员作模拟应聘单位的领导,观察并最后形成共识。学生们很快发现随着角色的转变,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竟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在拓展体验中的感悟很深。通过模拟招聘的方式进行的实践展示,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体验和评价的融合度得到进一步加深,同时,学生的评价思维能力和职业成就感也得到提升。

“拓展强化”是结束步骤。教师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案和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掌握。

作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建构主义理论,能为建构和指导我国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提供一种有意义的理论借鉴;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教学理论学习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地设计好每一堂实训课。从实训课的设计、准备到训练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去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训课中,更应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认真模仿,规范操作。特别是技术要点和操作难点,更应强化指导,让学生学会、学好。要求学生既要严格程序、认真细致,又要大胆泼辣,积极主动,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创新,尽快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照,物流教学中实训活动的开展和组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第8篇

建筑计划学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调研及分析方法,同时又是一个较为新兴交叉的理论学科,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仍较为少见。特别针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将建筑计划学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设计相结合,在实训空间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实训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整合,试以在有限条件下为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的建设提供的参考,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设计在我国现行标准与规范中的不完善和建筑计划学在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建筑计划学是一种科学逻辑的研究于设计方法,特别是针对需要靠大量实际调研为基础的研究对象,此方法可以使调研科学合理、富有逻辑,而不会在庞杂的实际数据和环境中显得无从下手。建筑计划学是一门以人的生活、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设计方法等作为研究领域,以建筑设计的条件、需求、价值、目标、程序、方法、评价等作为研究对象,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的知识体系。通过建筑计划学的理论指导,可以非常有的放矢和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和分析,从而得出非常具有价值的基于事实的数据和结果,再利用此结果指导建筑设计或对建筑做一种预测,是非常具有意义的研究与设计方法。

1. 满足使用人群需求的实训空间规划布局计划

校内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实训空间,因其主要的实训教学目的以及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在校园空间布局规划中尽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的规划布局原则。

尽量远离生活区——实训空间由于实训内容的特殊性,使用的教学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会产生噪音影响。

靠近理论教学区,形成教学组团——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形成了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基础教学系统,实训与理论的教育具有关联性和渗透性,二者在空间教学上也存在着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关系密切,互为各自的基础和前提,并且在教学中多为穿行,这就需要二者具有空间转换的便利性。

交通停车方便适宜——实训教学空间中的实训设备需要运输和安装,具有部分生产性的实训空间更需要原料以及产品的输入和输出,所以实训教学区域内应尽量设置专用的货运通道,减少对校园内其他功能区的干扰。

特殊实训空间需特殊处理——某些实训空间具有特殊的工业特性,需要对空间进行特殊处理。

2. 满足使用人群需求的实训空间规模计划

空间的可扩建性对实训建筑而言十分重要,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日益蓬勃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经济的突飞猛进,必定会迎来更多的高职生源。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实训空间的可扩建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设计阶段的前期调查是以建筑计划学手段进行建筑设计和规划布局的基本手段,在设计期间内各部分要素的控制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的结论。要合理设计出满足使用人群需求的实训空间,不但要在设计过程中把握好影响实训空间规模的客观因素,更要提前预判或多方了解该校区未来可能的教学人数发展规模。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不同的学科专业意味着相对应的实训空间功能的不同。由于各学科专业特点的不同,造成了对实训空间规模要求的不同。若不考虑各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就会造成某些专业实训空间过小,体量不足;某些专业实训空间又有富余的局面,对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硬件条件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设计阶段前期对该院校办学规模和院校未来的发展要尽可能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实训空间的建筑设计中把功能和各专业对面积要求的不同做到一一匹配,使实训空间满足实训功能的同时又满足了学科专业对空间尺度的要求,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3. 满足使用人群需求的实训空间空间设计计划

实训空间的尺度要求根据其功能的特点,主要由实训单元所需空间、交通空间和实训辅助空间等方面共同决定。对于实训空间的空间平面建筑计划,依据实训空间内功能组成的各要素决定,根据实训空间设计时应注意的的尺寸、规模等的分析进行详细的计划,使设计有理有据。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建筑在通风、采光、声学以及消防方面对空间设计的要求。

4.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建筑计划形成的建筑手法

建筑的性格以及文化气息的创造依赖于建筑空间的设计,同时也跟建筑的外观设计有着直接的联系。使用者的精神需求使得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和外观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单纯具有现代感的建筑是无法满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的。在创造富有文化性的建筑方面还应注意:与校园文化相吻合的建筑外观、文化性空间的设计等要素。

在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建设中,过于单一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空间的多样性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多样化的空间设计即是撇开空间的单一性进行设计,在同一空间场所内,引入多种空间性质的设计。就目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空间的发展来说,空间的多样化设计主要包括:结合休闲空间的实训空间设计、结合休闲空间的交通空间设计。

第9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技能培养;建筑设计

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实施,推动了各大高职学校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是高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为了适应新时代中的人才需求,也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分析目前我国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可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技能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对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优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中,建筑设计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内容,属于核心课程。分析目前我国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主要属于本科学业,为5年制学科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主要为传统授课模式结合评图的形式。理论知识作为建筑学本科主要的教学重点,更加有利于对学生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而教授应用型知识是建筑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重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时间、培养重点、教学目标等,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化,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中的技能要求。

二、以技能培养为重点,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 应用差异化教学理念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团体、个人都更加重视对自身发展的培养,积极寻找更加合适,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我国教育体系中,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属于一种明显的差异化教学。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差异化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人才分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所掌握知识,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对人才目标的细化培养,增强学生的技能。例如,对于高职建筑设计中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培养目标可定义为专业绘图员和建筑师助理,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方案设计能力,可适当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其建筑方案设计能力;对于专业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可将专业绘图员作为其教学培养目标,对该目标相应的实践技能进行强化。

2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落实现代化教育改革理念,学校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如寻找合适的校外合作企业,以教师及相关人员的指导作为前提,积极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一定的项目经验,为以后实际的工作做出了铺垫,能够更快适应,投入到工作中。例如,在学期末或者学生大三之后,对学生进行集中实训,或者让学生参加定岗实习。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建筑设计教学模式优化,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可以对校内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积极与各个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商谈,建立可长期合作关系,尽量多的为学生争取校外实训机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学校可对学生的实训方法进行创新,例如积极争取“企业进校”,通过工作室的模式,让学生完成实训。同时,高职建筑设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也是一项有效的方法,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3 优化教学实践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方法进行优化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例如,学校可以对单元式教学模式进行完善,重视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积极提倡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以示范式教学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教学模式的应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等。分析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可知,主要是单元式教学。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实现系统化和整体化教学,根据教材中设计课题的不同,对不同的教学单元进行详细划分。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将主线设置为建筑设计的过程,逐层递进。另外,教师应该保证设置的每一教学单元至少包括6个环节,分别为学生作业、小组讨论与课堂交流、单元技能测试、实例调研与资料收集、教师讲评、基本原理讲解。在每个单元授课完成后,教师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全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养。

4 创新和拓展教学手段

信息化社会中,现代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工具,制造了更加便利的交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现代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互联网、制图教室、学校课程网络和模型实验室等进行有效利用。课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一些信息化媒介工具的应用,如电话、电子邮件、QQ等,实现多途径学习。例如,在课后学生为了实现对一些建筑设计方案的探讨,实现对彼此之间设计思想的有效交流,可以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等,通过对一些在线聊天工具的应用,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或者产生的困惑。同时,在这种经常交流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师生感情也会更加稳固。另外,高职建筑设计学院可以经常举办专题讲座,或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城市建设的发展,增加了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高职建筑设计院校应该做好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工作,以更好适应当今社会与市场的需求。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不但对高职建筑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能力与特色,准确定位,提高综合竞争力,更好适应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