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效写作方法

时间:2023-08-12 09:15:17

导语:在高效写作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写作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写作培养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拿不出可用的素材,进而造成作文内容枯燥乏味、读之无味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将结合自身与他人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善教师的写作教学发表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基本技能,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为学生日后与他人进行良

好的交流、沟通奠定基础。写作能力的好坏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表现,它不仅能够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还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大小。因此,教师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为目标,不断改进自身的写作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生在写作中易犯的错误

我将学生在写作中容易犯的错误总结为三个小点。第一点,学生审题不清。在课堂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有文意与题意不符合的情况,在我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还没有看清楚题意的情况下便开始写作,结果造成作文偏题、错题的现象。第二点,学生内容主题中心意思混乱,文章结构层次上不够严谨。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头脑不清晰很容易造成逻辑思维混乱的情况,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作文内容安排上没有层次感,文章内容平铺直叙,就像白开水一样,并且缺少层次递进的过程。第三点,缺少写作素材。学生在生活当中经常忽略写作素材的积累,没有养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事物的习惯,因此导致学生在写作中缺少素材的提取,作文内容也会空洞无趣。

三、改进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及建议

(一)引导学生细心的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有趣事物

许多学生从内心深处抵触写作训练,教师的写作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受水深火热的煎熬。学生每次写起作文来就像是挤牙膏一样,这里拼一段,那里凑一段,文章内容毫无逻辑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不擅长生活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头脑一片空白,感觉没有什么事可写。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留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并且在课堂上可以有目的将课堂教学活动增加一些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目的的课文内容。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课《鲸》这篇课文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下载有关鲸的图片,然后在上课中放映,让学生通过观察鲸鱼的图片,来写下鲸鱼的特征。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有益作用。

(二)基于语文教材内容来引导学生仿写佳句

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可以多增加一些仿写训练。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的写作技巧,积累到大量的美文佳句。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当中,有很多描写的非常生动优美的话。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紫藤萝花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例,用仿写的手法,描写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学生在仿写佳句的过程当中不仅领悟了课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还促进了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到很多知识,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阅读量越大,积累的写作素材就越多,写作技能也就更强。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文佳句的魅力所在,并逐渐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读书角用来专门存放一些书籍以便于学生阅读。读书角的建立可以为班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自然而然的会产生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四)引导学生对写作教学产生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主动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增加一些情景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感情基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耐心地进行教学引导。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改进教学方针,不断在完善自己教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军韬.简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3

第2篇

一、兴趣是写作之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来源于生活,将学生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回归自然,鼓励学生们接触社会,打开生活之门,更多的了解自然,熟悉我们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和自然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有效分析,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为写作打基础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心理比较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在竞争的激励作用下对写作产生兴趣。很多方法值得我们运用,如即兴演讲比赛,作文续写或者接力竞赛,根据材料进行短剧编写,讲故事做记录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增加学生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苦中有乐”,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讲授。比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写作目的进行明确,如中心思想要突出,语言要流畅,记叙过程要清楚;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标点、语言表达、结构、中心、照应等方面加以提炼提高;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如课堂即兴练、自由命题写作、快速写作练习、经典文章仿写等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二、积累是写作之本

积累首先要从教材开始,以本为本。教材中的词句段篇就是最基本的积累对象,教学过程中详细的解读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其次,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授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挖掘深化,进行有效的补充,使教材不断完善,扩展学生知识层面。如在讲解写作修辞手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利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如短信、广告词、电视剧台词、标牌中选取例句,句型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认知视野就会随之开阔,思维深度也会因之拓展。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才能夯实写作基础,而学生们生活素材的积累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断的引导,不断的启发。学生在具有了扎实写作基础之后,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材料,即我们所谓的创新,进而将活生生的现实和流动的血液注入到纸面,注入到静态的写作中去。在当前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情景下,教师要更上一层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聊赠一枝春”上面,而应该要不断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介绍和讲解,吸纳各方面的有用经验,引导学生们利用分析、对比等方法加深对写作的理解,认识写作的真正内涵。

三、信心是写作之翼

叶圣陶说过: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学生写作的信心最初来源于模仿,然后是肯定。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从一些优秀的文章中进行模仿,如模仿一些片段或者一些句子的使用,使学生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方法和不同的技巧。在进行模仿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同的模仿对象有不同的使用场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们收到显著的效果,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们写作的难度,使学生们做到有章可循,而不是变成一味的抄袭,更不会仅仅去简单的生搬硬套。经过学生们不断练习,就可以使学生们张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去搏击长空,拥有写作的自信心。只有有了扎实的积累,才能有创作的平台,也才能牢固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灌输式”和“填鸭式”变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堂堂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不但需要被教师接受,也需要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修改是写作之魂

“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的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语出叶圣陶《谈文章的修改》。水平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只有不断的写,经常的写,不断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修改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对原作“多就少改”,用恰当的表扬、慎重的建议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应用文写作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68-01

近些年以来,随着人们交往的越来越频繁,应用文所承载的信息量也随之逐渐的增多,并且其功用也逐渐的变得更为显著。现阶段,应用文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及最常见的一种文体,而应用文写作则成为了高校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程乏味枯燥,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不良状况,高校教师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促进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增强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1 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1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无法适应教学要求

作为有着一定创造性的活动,应用文写作教学要适当的运用及选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及学生发展情况,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且综合的考虑。然而,在高校日常的应用文写作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讲文体的种类、特点和概念,讲文种的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均被“讲”占据,这便意味着学生训练的时间缩水。单一的使用讲授法,最终导致教学内容变得枯燥及繁琐,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1.2 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热情缺乏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有着突出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基础。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不难看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较大制约的,不仅仅是写作基础问题,还有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所持有的态度。(1)畏难情绪。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有着较大的区别,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培养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写作技能、方法及知识加以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专业体验与专业知识。形成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想提高综合素质也需要时间。但是由于短时间内无法将写作能力的提高感受到,学生便认为自己“学不了、基础差”,畏难情绪油然而生。(2)不喜欢思考。表达思想的手段及工具就是写作,写作的过程可以说是思考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不善、不乐于思考,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障碍。

2.3 教材内容的规划过于求全,专业特色明显不足

就相关教育部门所推荐的应用文写作的几种规划教材而言,内容上求全、求多,无法将学生的专业特点体现出来,无法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比如,高校曾经使用过的《应用文写作》这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内容分司法文书、绪论、事务文书、传播文稿、行政公文、文书处理、科技用书等诸多章节,介绍了消息、通知、总结、计划、报告、命令、状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三十多个文种的写法,被当作是国家级的教材加以推荐,充分的表明该教材是相当不错的,其体例合理、内容全面,适用于高校的各个专业。然而,问题也正好出现在这里。就高校的使用状况来看,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讲,该教材的内容的行业内容偏多,比如有着较强行业性或专业性的内容诸如司法文书、财经文书,文秘专业的学生根本就用不到。同时,文秘专业所需专修的行政公文知识,其深度及宽度却远远不足。导致此类状况的原因就在于一定篇幅下,有着过多的教材内容,为了实现面面俱到,无法对个别专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兼顾。

2 强化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2.1 贯穿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

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程有着较强的程式性与规范性,因而教学非常的乏味枯燥。在高校实际的应用文教学中,教师过度的重视传授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却对实际技能的训练造成极大的忽视,实际练得少,理论讲得多,极易导致学习过程沉闷和死板。所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将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中,该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的挖掘,还有助于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开发,可以明确的告知学生应当如何学习,使学习思路明朗化、清晰化,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现状的改观,发挥着显著的功效,需要教师加以采用。

2.2 优化课程教学,突出实践环节

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的将实践教学加以突出,最大限度的优化课程教学,具体的措施包括:(1)立足于教材,实施专题训练活动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并、归类教材的内容,使其成为完整的专题,同时设计与实际相切合的训练体系,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助于学生潜能及智能的发挥。(2)开展研究性教学。学生应当在教学的正确引导下,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及获取知识。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将研究性学习展开,为学生开辟多种多样的渠道,提供理解实际问题、获取知识的方法及途径,把所掌握的知识切实的运用于实践,从而提升写作技能。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便是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具体的措施包括:(1)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及自主选择中产生兴趣。在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训练过程中,学生为之胆怯的就是动笔写作,教师应当让学生从“学习状态、婚恋态度、思想情况、月消费情况”等问题中选择调查,同时将简要分析、统计数据和设计问卷等工作交由学生完成,使学生切身的参与其中体验调查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自觉的拒绝做学习的旁观者;(2)让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的价值、意义和目的。教师要详细的将用人单位在具体的招聘中考核及测试应聘者写作能力的情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及了解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并且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思路,间接的获得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增强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视,树立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信心及决心。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用文写作是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应当提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措施,尽快的解决应用文写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春晓.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8):53-54.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训练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到高年级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写作训练,会大大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为初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虽然学生进入高年级时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但在写作训练初始阶段,学生还是常常会有无所适从、无从下笔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训练时要注意从基础开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原则,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再逐步提高要求,从抄写单词、句子到造句、看图写话、完成对话、作文,每一步都作出具体的要求且要切实可行,训练学生到达标准,为下一步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量不但是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基础,还是他们提高自身语言技能的必备条件,因此不断增强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势在必行,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对单词的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要实现对词汇量的积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单词进行反复的记忆,因为一个词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而这些要求从来不是一次学习所能达到的,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重复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加强对单词的反复记忆,通过多次接触,反复再认、重现,逐步更全面、更熟练的掌握单词的各方面的特征;教师在教授外语单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重复、再现,凡是前边学过的单词,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他们重复出现,这样可不断加强学生的记忆,进而丰富他们的词库。

2、运用情景游戏加强对单词的记忆

记忆单词本身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致使很多学生对它提不起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记忆单词的过程中充满趣味,教师可创设接近现实生活情景的游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场所,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说和读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单词进行了记忆,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丰富的游戏活动。

3、运用诵读阅读方法的来积累素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的告诉了我们进行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语言匮乏、无从下手的状况,因此加强阅读势在必行,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诵读所学的英语课文,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英语报刊、读物等,这样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词汇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可找一些典型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往往面临无从下手的状况,这时教师找一些典型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举措之一,学生通过仿写,会逐渐了解写作应该具有的构思、布局及立意等各个方面,从而在熟记句型和对话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进行自身独立写作,比如可让学生按照如下范文进行写作,My name is Tom. I am a boy. I am nine. I am a boy ….这样可有效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和压力,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加强学生写作训练

教师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来创造更多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定期组织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胆量的锻炼和英语写作兴趣的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从而使写作技巧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学生完成的英文作文,教师要做到及时批改和评讲,对于优秀作文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讲述作文的闪光之处,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学习,对于写的不是很完善的文章,也要向学生指出不足之处,避免学生在下次写作中重复出现。

结语:

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总结写作方法和措施,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切实为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林胤. 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 小学教学设计, 2008(12)

第5篇

一、问卷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不可否认,大众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确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的问题,论文的质量有明显的下滑趋势。2007年12月,《中国青年报》组织了一次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在2243名受访者中,71.3%的人认为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42.5%的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应取消。[1]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2]

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区域的劣势和办学经验的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师资力量偏低,条件保障有限,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面临更大的困难,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的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但从某一层次或某一类型的角度对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尽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诸多共性,但其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把研究的对象定格为地方高校。准确说是地方普通高校,不含地方重点高校。考虑到对象的同质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我们又将研究范围锁定在传统的“文学类”本科专业,包括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等专业。

为此,我们设计了“地方高校‘文学类’学士学位论文写作问卷调查”,在孝感学院和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两所地方院校展开调查,涉及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法语、美术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学等十个本科专业。涵盖了这两所地方高校现有毕业生的所有“文学类”本科专业。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毕业论文存废的调查”,设计了“您觉得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否有必要?”、“有学者提出本科学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建议取消毕业论文写作,您认为呢?”二是“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调查”,共设计了“您认为在论文写作前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您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累计多长?”等7个问题。三是“关于毕业论文指导的调查”,设计了“您认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几位同学比较合适?”、“您愿意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老师指导自己的论文?”等 6个问题。四是“关于论文质量的调查”,也设计了 “您在写毕业设计(创作)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对您的毕业论文的期望值是什么?”6个问题。

二、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2011年5、6月份,我们在孝感学院和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文学类”专业开展调查,利用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的间隙进行问卷,共发下问卷750余份,收回574份,回收率76.5%。在回收的问卷中,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11份,孝感学院外国孝感学院语学院159份,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102份,孝感学院音乐学院79份。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123份。

在第一部分“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调查”中,尽管社会上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轰轰烈烈,沸沸扬扬,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还是表现出应有的冷静和理智。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否必要?”的调查中,认为“没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无”的分别占12.89%、73%、14.11%;在“有学者提出本科学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建议取消毕业论文写作,您的观点是( )”问卷中,认为“没有必要应该取消”、“不应该取消”、“无所谓”的分别占21.25%、63.59%、15.1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的价值和重要性,认为应该保留毕业论文的声音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不可否认,认为毕业论文没必要、无所谓、应该取消的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在“有些艺术类专业坚持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举,您认为( )”的调查中,认为“应该”、“可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任选其一”、“无所谓”分别占18.64%、72.82%、8.54%。

在第二部分“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调查”中,有78.28%的学生学习过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有81.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程。在“何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论文选题何时确定”的调查中,回答“第七学期”的分别为64.98%、64.57%,回答“第八学期”的也占17.68%、11.87%。而在“第七学期”以前的仅占20%左右。在“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查中,回答“半月以内”、“一个月左右”、“一学期左右”、“ 一年左右”的分别为14.36%、50.26%、31.87%、3.5%,这充分说明,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这在音乐学专业表现更加突出,在79份问卷中,半月以内完成的31人,一个月左右完成有33人,分别占39.24%、41.77%。

在第三部分“关于毕业论文指导的调查”中,在“是否认为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之间应双向选择”的问卷中,认为“是”的为80.28%,说明学生还是相当认可实行双向选择的;在涉及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数量多少为宜时,74.96%认为“5位以下”, 22.43%认为“6-10位”,仅有2.61%认同“11-15位”。在“愿意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老师指导自己的论文”的问卷中,选择“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严格管理型”、“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严格但不乏亲和力型”的分别占26.75%、66.61%,而选择“比较放任松散管理型”的仅为6.64%,这说明学生还是愿意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指导,但最受欢迎的是水平高能力强、管理严格由尊重学生的指导教师。在问及“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教师给予的帮助”时,80.8%的学生认为是“大”;在调查指导老师是否认真负责时,81.8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指导教师是“认真负责、有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这两项调查说明“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是认可的,这也透露出地方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总体面是好的,是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的。

在第四个方面“关于论文质量的调查”中,认为院系毕业论文管理“严格而应该”、“不严格”、“一般”分别为59.69%、7.85%、32.46%,这说明院系毕业论文管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严格管理的只占60%。在问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望时,回答“能及格就行”、“真正反映大学四年的学习水平”、“希望达到优秀论文” 分别为26.31%、53.31%、20.38%,说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待是正常和正态的。在问卷中令人堪忧的是论文质量,在调查学生的写作态度,认为“比较认真”、“不认真”的分别为61.89%、14.34%,认为“认真”的只占23.79%;在问到是否存在抄袭时,认为“严重”、“一般”分别为16.26%、65.21%,而认为“不严重”只有18. 53%;这从侧面说明,本科毕业论文中相当多的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还是有问题的,也存在着较严重的抄袭现象。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在“您在写毕业设计(创作)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问卷中,有39.77%的人认为“面临就业压力,无心写作”,15.14%的人认为“不知如何写作”,19.46%的认为“考研、实习与毕业论文相冲突”,9.15%的认为“找不到所需资料”。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认为“就业、考研、实习”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困难的达59.23%,这说明就业、考研、实习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当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碰到的最大难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建议和对策

通过以上“地方高校‘文学类’学士学位论文写作问卷调查”的分析,尽管我们只选取了2所学校,但这2所学校分别是地方高校二类本科和独立学院性质三类本科院校,目前,中国地方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主要也是由这两类构成,窥斑见豹,从中不难看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成绩和不足。

从以上的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普通高校“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层面而言,总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因此,只有创新机制,注重改革,加强引导,才能改变现状,保证质量。

首先是开好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问卷结果分析,地方普通高校相当一部分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也有些专业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在问卷中有21.72%的学生没有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即便是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专业,大多在6-7学期,时间偏晚。为了提高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水平,我建议都必须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纳入正常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而且最好在第5学期前完成。而且,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必须完成三项任务:让学生了解本科毕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消除在毕业论文上存在的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让学生熟悉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构成,了解各环节的内涵和要求,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其次,要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力度。针对地方普通高校“文学类”本科专业的实际,对现行的毕业论文进行大胆改革。

一是对艺术类专业实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表演)任选其一。由于新世纪持续高温的“艺考热”,导致了地方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比较而言,艺术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偏弱,物质保障也相对困难,加之艺术生的文化素养偏低,要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创作)两线作战,其困难可想而知。还有艺术类专业传统的“重技轻文”,学生普遍选择以牺牲毕业论文而保全毕业设计(创作)。因此,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建议艺术类专业改变目前普遍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创作)并举的局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其一。

二是形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替代机制。设计科研学分替代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可以用专业方面的成果代替毕业论文,如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文学创作、翻译,音乐舞蹈类专业的艺术表演,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各类新闻报道,还有学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等。达到规定的科研积分的学生,毕业论文经批准可以免做。

再次,化解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实习之间的矛盾,为毕业论文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就业对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巨大,而考研和实习也对毕业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主要是由于这四项工作在时间上高度重合,其重要性上各不相同:就业是大学生的终极目标,考研是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和实习是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影响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和拿学位的关键性因子。从目前的实际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大多集中在毕业年级,而考研和就业也贯穿这一年的始终,复习备考――考试――面试――录取环环相扣,而准备就业材料――跑人才招聘会――面试――试用――上班也是不断循环。加之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四综合症”,因此,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方面的精力投入是相当有限的,论文时间难以保证,论文质量自然受到严重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实习的冲突由来已久,它是地方普通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虽然这一问题早已显现,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根本解决。有些专业尽管也采取了一些应对之策,但限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从目前的现状分析,化解这一矛盾无外乎朝着两个不同的向度发展:一是如前所述的改革,改变毕业论文的现有模式,以改革促发展;一是将毕业论文提前至第6学期进行,实行“错峰”,提前尽管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但可以基本上消除现行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加强管理,注重引导,实行奖惩并举。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下滑,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的原因外,管理的不科学不到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子。要改变地方普通高校的现状,要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扭转论文下滑的趋势,就必须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为毕业论文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是加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改革以往管理中不合时宜的政策,管理中心要下移,要赋予教学院系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要实行分级管理,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和监督,院系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和推动,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形成上下齐动,共同推进的局面。

第6篇

近几年关于探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文章有不少,大多是从批判“理论+例子+训练”的传统模式出发,提出了情景教学法、系列化写作、全部课程的写作、讲座式的教学等新的方法,颇有启发意义[1]。另外,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日益得到重视。据调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然而,在笔者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中,发现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虽然都对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属于形式上的改革,系统性不强,对于职业教育要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那么,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课程,究竟该怎样实施教学改革,真正促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呢?

首先,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应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服务精神为根本目标。反思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真正的公民责任感。由此,笔者等教师提出运用服务性学习理论,来指导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改革。

服务性学习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而提出的,后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思考,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教学或学习的理论。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NSEE)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公民参与[2]。

而《应用文写作》课程就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日常应用文的文种、格式、要求等基础上,培养在现实社会中可实际应用的写作能力,为处理各种日常事务而服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好这门课,可以提高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以“应用文有何用处?能为什么服务?”为问题,可以得到很多肯定的回答,诸如借钱要写借条,找工作要写求职信,举办活动要写计划、通知,开店经营要先作市场调查,经济合作要订协议,表彰先进要写通报等等。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在课程性质上就可以定义《应用文写作》为一门非常实用、非常具有参与性和服务性的课程。

其次,笔者也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发现适合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典型任务分析法同样适合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要求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通过社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再根据学习领域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质是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一,近年来已经在制造、机械工业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笔者以为,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样可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原因为:

1.从课程性质上看,《应用文写作》体现的是经验及策略的过程性知识。姜大源认为很多课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很多专业课程属于第二类课程,适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开发[3]。而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常用的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体。应用文的写作更多地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的规律、经验和方法,它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是属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课程,所以笔者以为是适合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进行开发的。

2.应用文写作本身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带有文本程式性、工作流程性等特点,可以作为一项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都很明确的工作。如果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项学生要完成的工作,完全具备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典型的步骤。例:如果布置给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一项培训任务(模拟某酒店的人力资源部,承担员工的岗前培训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涉及到计划(培训计划制定)、会议纪要(开会商议如何进行员工岗前培训)、请示(经费等方面)、函(委托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合同(和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通知、总结、简报消息等文书的写作,这项典型的工作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解为子项目,即上述各项文书的写作。教师布置每一项写作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行动起来,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

另外,职业教育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为专业服务。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应用文写作课也应重点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实用为准绳,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本课程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改革正好体现了为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服务的思路。

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和典型任务分析这两个想法,笔者曾尝试对笔者所在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进行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对《应用文写作》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改革。笔者于开学初拟订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计划表,如下所示:

这样,本课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和模糊情景相结合的工作环境下完成两项大工作:即招聘求职工作(基础工作)和会议展览活动工作(专业工作)。一项是典型的基础工作,可以涉及各个专业,体现基础课程的特色;另一项是典型的专业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以及社会行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要求,设计专项典型工作任务,如会展专业的展览活动、人力资源专业的培训活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及推广活动等。典型工作任务和环境的设计可以回避传统情景式教学中情景不连贯、不典型的缺点,用现实工作中连贯、典型的任务情景带来更加生动、真实的教学效果。

而每一项典型写作任务又可以按照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这里以布置给会展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旅游产品展览会为例,分析这项工作中调查报告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在本课程的工作评价这一项中,笔者采用自评、他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技能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构成如下:

结论: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合一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一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当然,在实施这样的开发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三方面:

1.是否每次课都应当有“服务性任务”,而不存在单纯的讲授课?笔者等教师知道,工作任务驱动并不能排除理论、知识(尽管它是隐含在任务之中的),也不排除讲授。那么,一定量的的讲授教学安排是围绕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的,还是围绕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来设计?

2.“典型任务”是否足够典型?能不能足以涵盖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点?虽然都知道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到应用,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师不可能在校期间教会学生所有知识和能力,但教师还是会产生一定的疑惑:按照上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安排,行政公文的写作中只涉及到通知、请示、会议纪要、函,知识和能力点是否典型呢?应该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怎样典型的工作任务?

3.服务性学习中的“服务”是否应该有一个实施的落脚点?比如说为学院的某个部门服务(写作通知、方案、海报等)、为学院附近的社区服务(作社会调查等)。这应该是可以尝试的,但需要建立真正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相关保障措施,以确保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长期性。

这里笔者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专家的指正。

注释:

[1]沈成林.浅论如何加强高校高职教育的应用文写作教学[J]科技资讯,2006,(31):105.

[2]马萱萱.服务性学习之于高校德育改革的价值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第7篇

[关键词]新闻报道;散文笔法;白描手法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92—02

在新闻写作中, 一般使用常规的新闻结构,语言表达多采用叙述方式,旨在直观快捷地反映新闻事实。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影响非同一般,在所有公开传播的语言作品中,没有一个像新闻报道这样拥有众多的听众读者,因此,新闻报道的语言关系到千百万民众的语言生活,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无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这是梁启超最早对新闻文体的概括总结。然而,这种“魔力”在信息时代的新闻写作中逐渐消失了。

一般来说,狭义的新闻即消息有自己特定的写作方法——“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的新闻按重要性递减原则体现“5W—H”要素,便于记者以最短的时间提供最新的信息,读者则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闻事实。因此,在追求速度的信息时代,这种写作方法以其快捷和高效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但这种写作方法并不是没有缺点。从文章的可读性而言,长此以往地采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写出的新闻不免显得单一、枯燥,读者获得的是大量的信息、数据、事实,无法体会新闻作品的美感。这样的新闻只能受到读者一时的喜爱。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让读者从新闻作品中获得信息的同时体会到作者的用心和作品的价值。即使是几十个字的短消息,也让读者看完后有回味的余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作品随处可见,但大多只是完成了报道正在或者刚刚发生的事实的任务,能让读者去仔细欣赏和品味的新闻作品少之又少。

为了在新闻作品的快捷与可读性之间找出一个切合点,有人提倡在文体的边缘上探索新闻文体和新闻的写作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在散文与新闻中寻找共同点。散文与新闻是分属于文学和新闻两个不同领域的体裁,但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没有哪种文体存在一个不可改变的标准和规定,为了达到较好地写作效果,各种文体之间可以借鉴互补。那么,散文与新闻作品的写作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鉴和渗透的。况且报告文学既可称为新闻,又属于文学作品,两者本就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在写作方法上常常是两种方法并用,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一些优秀的报告文学常常被当作是文学作品选入课本供学生学习。

新闻是一门科学,它既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又会随着客观事实的变化而变化。散文的标题和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与新闻很接近,散文式的写作方法在很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中常有体现。虽然穆青曾提出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但新闻写作中老套、枯燥乏味的形式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人们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当下,记者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速度与内容而渐渐忽视了作品的可读性和美感。所以,许多新闻媒体中还是存在着“作者不愿写,编辑不愿编,读者不愿看”的“三不”现象。因此,在传媒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再次提倡应用散文笔法写新闻,无论对于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还是对于增强传播效果都是很有必要的。

散文式新闻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借鉴丰富多彩的散文形式,实质上是借鉴散文笔法。这并不是把新闻从内容到形式都变为散文,正像小说散文化不会把小说变为散文一样,只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散文笔法,就不会把新闻变为散文,更不会消减新闻的真实性和特点。而是在写新闻时像写散文那样讲究布局谋篇,讲究立意和意境,强化细节描写。这样才可以把新闻的真实性与散文的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自由、灵活、生动、多样、优美等特点,从形式上突破新闻文体的传统模式,从而使新闻在为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更具可读性,让读者体会到新闻作品的美感,从而实现新闻传播效益的最优化。使新闻作品除了提供信息外,也像文学作品一样优美,甚至因为其独特优美的写作方法而具有保存、收藏价值。

这里所说的“散文笔法”是指狭义的散文写作方法。可以这样说,凡是运笔自由、语言优美、文情并茂的表现方法,都可以称为散文笔法。怎样才能使新闻,特别是报纸上的新闻变得生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无疑是有力的武器。

第8篇

一、结合仿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写作步骤和技巧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写作是教师经常遇到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优秀作文的段落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能让学生掌握写作步骤,让他们能灵活运用积累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进行仿写,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写作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描写小狗外貌的范文: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我家的小黑狗贝贝,它的毛很黑很黑,它的尾巴常常卷起来像一个小黑圈,它那黑珍珠大小的眼睛,它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它的牙齿尖尖的,像一座座小山,它睡觉的时候,耳朵紧贴着地上。通过展示范文,学生可以根据范文中描写小狗外貌的部分进行写作,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外貌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来。通过仿写练习,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和步骤,并在写作中M行思考,领悟了写作的技巧。在不断获得收获的写作过程中,打消了学生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喜欢上写作,并能主动把自己想要写的事、想要说的话通过作文的方式写出来,大大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生活中用心观察和体会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把对生活事件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根据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写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写,写出内容丰宣、情感真挚的作文。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时,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为好朋友制作一份节日礼物。在制作礼物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有的选择贺卡作为礼物,有的选择制作纸质存钱罐作为礼物,还有的选择画一幅画作为礼物。在礼物完成之后,让他们进行互送礼物的活动,收到礼物时,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根据送礼物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他们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把自己制作礼物的过程和收到礼物的惊喜高兴之情写出来。在生活实例基础上进行写作,学生有很多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积极构思,写出了情感丰富、内容生动的优秀作文。

三、注重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地阅读,能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学习语言运用技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提高,为进行写作打好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心体会课文中优秀段落的描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除了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师还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并让他们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交流中畅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通过交流讨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通过广泛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从积累的素材中进行精心选择,使他们能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

四、加强审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写作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让他们能把握作文题目的设计意图,写出紧扣题目的作文来。在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时,教师要从读题目、分析题目要求、抓住题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能找到写作方向,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来。

1.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在审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让他们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找准写作的方向,精心选择写作重点,使作文能重点突出。

2.分析题干

在写作之前,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文题目,了解作文的要求和写作题材。通过深入分析提千,让学生了解作文的题材,清楚写作内容是写人、写物还是写景。通过认真分析提千,结合提千中的信息,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写作要求,为他们写出符合题目的优秀作文打好基础。

3.抓住词眼

在写作过程中,同一个题目的作文,有的立意深刻,感人深思;有的平铺直叙,内容枯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的学生通过审题抓住了题眼,针对题眼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深刻立意的作文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找到题眼,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找题眼的能力,使他们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五、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现状 改进策略

所谓高中高效作文教学,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写作效益。一则体现作文教学的高效率,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教学中知识的运用率;二则获得作文教学的高效果,实现教师层面的教学目标,获得学生层面的可观分数。高中写作教学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品鉴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素养。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高中生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难辞其咎。

(一)教师原因

迫于应试教育压力及高考机制的限制,作文教学评价更多地依赖于考试机制,缺乏对作文教学效果的分析及综合评价,使学生只会应付高考而缺乏写作综合能力培养。因教师自身水平局限、教学计划存在问题、评价标准片面等因素,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利用不足,对学生自主写作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无法引导,作文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缺少必要写作方法指导及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导致教与学脱节。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应重练笔轻评价,导致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作文评价方式片面、单一,致使作文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

(二)学生原因

学生作文素材主要来源于课内资源,受生活圈的影响,对课外资源如文刊、网络资源的利用较少,缺乏实际生活体验。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材作文部分利用率不高,学生对课内外资源利用不足,加上平时没有自主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进行写作训练,导致无法建立起阅读、生活与写作的衔接点。词语匮乏、表达能力较低、厌倦作文、写作耗时费力、思维模式单一、写作“假大空”等现象,都导致高中作文教学收效不大。

二、高中高效作文教学研究策略

学校将高效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希望运用高效策略及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获得写作体验。

(一)点拨

教师要立足实际,尊重写作规则,点拨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记叙文写作重点在于写人记事,教师要注意点拨学生选好记叙角度,写触动心灵的人或事,注意描写及抒情等表达方式;议论文写作重点在于说理充分、论证严谨,教师要点拨学生做好累积素材的工作,丰富文章论据,选好角度进行阐述论证;散文写作重点在于形散神聚,教师要点拨学生通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表达自身情感,以期与读者产生共鸣。

(二)写作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前应要求学生自主积累阅读量、扩大阅读知识面,只有阅读与写作相互穿插训练才能对写作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也要回归生活。

(三)评议

1.尊重式评价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评价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放大学生作文的亮点,多肯定、多鼓励。

2.分层次评价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对于写作能力高的学生可以高标准、高要求;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要适当降低标准;对于写作水平落后的学生,要单独设立标准要求他们完成。只有设立分层次评价才能使学生整体受益,使不同层次学生体验到写作兴趣。

3.多元化评价

组内评价,以学生小组为单位,选择学生作文精改、评议、佳句赏析等;班中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赏鉴精品写作成果,共同分享心得感悟;习作展览,对于优秀点评可组织展示,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发挥写作评改的民主作风,使每个学生都作为写作角色及评议角色互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写作教学的首要目标。

(四)修改

好的文章经过千锤百炼的修改才最终完成,因此,文章经过评议后不及时修改,就失去了写作及评议的意义。修改环节可以说是写作的核心部分,也是写作的灵魂。因此,教师要注意评议文章后限时要求学生及时修改,才能将评议落实到根本。

(五)赏析

高考作文阅卷有亮点给分,与写作教学的赏识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要充分肯定学生文中的闪光点,并对他们的独具慧眼给予表扬。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架构,还可以根据文章拟定大纲,同时赏析文章语言特点及表达艺术,提高学生对作文的鉴赏能力。教师可引用课本教材指导学生赏析,也可以利用课外材料导入课堂,帮助学生鉴赏生活。

写作是最能体现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手段,写作本身就是心灵及感情抒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练好写作基本功。写作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及沉淀文化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及创新思维。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步,从阅读及生活体验中感受写作与生活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激励学生独具慧眼。

参考文献:

[1]王茜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