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20
导语:在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运用
当前新课改正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进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小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就被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所使用。它能够有效改善小学语文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低等一些问题。最新出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式学习势在必行。
一、探究式学习概述
1.1探究式学习概念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1.2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一是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要有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选择学习资源,并且利用学习资源去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实践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因此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三是开放性,语文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探究式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学习。四是合作性,探究式学习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有效沟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情景式教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学生尚处在发展时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还都不成熟,其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感性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多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去融入情境中去,自己去探究教学内容的意义。例如在讲到《白鹅》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这篇课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一些学生来扮演白鹅,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做准备,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出表现白鹅的最佳表演方式,然后学生上台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2.2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
探究式学习要求给学生很大的自,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去自主学习,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环境,这样能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做的不是打压,而是表示赞扬,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好坏,都要进行指导。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允许学生发言,对学生正确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错误的发言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3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预习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如果去自主预习。例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已经学过几首李白的诗,能否背诵下来,或者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简介,允许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设计好预习问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乐于探究,又要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这么一个思想,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庐山瀑布其实没有三千尺高,为什么李白会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教师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积极思考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讲完这首诗以后,让学生自己回想下关于这首诗自己还有没有问题,可直接说出来,然后全班学生共同讨论。
2.4布置探究性语文作业
探究性的语文作业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世界,独立自主地学习,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比如课文综合内容的探究类作业,这类作业是以深刻把握课文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课文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关键词句进行扩展,最终让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另外一类的作业是帮助学生验证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
【参考文献】
[1]姜柳华.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时代文学,2008(4).
[2]邓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4).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字词的组成结构、句子之间的组织结构、词语的习惯用法以及词语的构成方式都有其发展规律。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从课本中所学的句子、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是建立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主要是根据人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概括、判断、分析和比较文章的内容来活跃头脑,从而正确把握文章字词的真实含义、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最基础的标准。
2、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课堂上的每个机会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文章中出现的字词、句子的含义,概括文章各个段落的大意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促使班级上每位同学都能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见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1、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著名学者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只有对某种事物或者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之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这样。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对待事物和人时,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所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重视,新课程要求学生应该正确地、顺畅地朗读文章,并且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在朗读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将阅读看作是一种美的体验、美的享受,从阅读中感悟人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坚持以新课程为指导,注重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指导学生走进文本,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和作者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2、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生存》一书也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指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人。”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关键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要学会阅读,让阅读伴随自己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第一,目标阅读法。目标阅读法是依据特定的目标,比如文章段落大意、文章的艺术特色等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目标明确,能够快速收集与目标有关的信息;第二,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法主要是指通过略读文本获取有效信息,阅读结束之后,学生能够简述文章大意;第三,精读法。精读法是详细地阅读文章,大到文章主题大意,小到遣词造句,涉及到文章内容的各个方面;第四,默读法。默读法是无声地阅读,阅读速度比有声阅读速度快。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各个阶段的默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二年级学习默读,要做到 “一用两不能”。应该用眼睛看书,但是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小声念叨。三四年级学习如何默读,在阅读中能够获取基本信息,并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阅读中的问题。五六年级需要熟练地掌握阅读,做到手眼脑并用,在文章的重难点处作好标记,写批注,发现问题应该积极思考,努力解决疑问,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学生只有熟练掌握阅读方法,才能进行高效、快速阅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可以让学生逐步积累语言知识和提升技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广泛阅读过程中,心灵上可以获得熏陶,精神上得到鼓舞。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有用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阅读量不断增加以后,对课文内容理解也更加深入,将极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作业水平也可以获得提升[1]。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真正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新课导入方式,如猜谜语、讲故事、设置问题、创设生动情境以及开展竞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兴奋的状态,能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课文《月球之谜》的教学中国,教师可以先出示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将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并将相关段落划出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话。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既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个性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并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阅读机会,增强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语言。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让学术自主阅读课文,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个体的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性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在阅读体验与感悟上会表现的不一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阅读成效。
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学中,为让学生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升抵制“鱼”的诱惑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同时说说自己阅读完课文的感受,有的学生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的学生侧重分析文中的人物语言、生态和动作等描写。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与交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品读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反复、细致阅读课文,细细品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过从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就将问题设计上,课堂上提出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不能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学习效率非常低,学生也很少主动思考问题[3]。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合理采用阅读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初读文章,初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精读文章,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品读文章,争取走出课文,开阔视野。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感悟情感,并读出韵味。
例如:在完成课文《鸟的天堂》授课任务后,有学生会说:“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后才出巢觅食,而作者第二次是在早晨经过,那么为什么可以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为什么说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呢?”学生提出这个疑问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再次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正明白了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从这里看出,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确保阅读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视野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让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有了巨大变化。现阶段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4]。在信息背景下,教师要⑼络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在丰富资源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课文《丝绸之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并可以利用网络查阅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完成课题授课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被称作丝绸之路?②丝绸之路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答案。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好相关阅读信息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共享阅读信息。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凸显出来,确保阅读教学效率获得提升。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出发,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熊明林.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亚太教育,2016,(25):9.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小学生知、情、意、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研学后教”即先研学、再教学,强调“以学定教,教在学之后,教在关键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换了教学活动的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从“研学文本”和“合作学习”两方面出发,简要分析了“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 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思考与实践
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研学文本、合作学习两个主要方面来对研学后教这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1.集体备课,研学文本编写
(1)“研学文本”缺乏针对性。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策划。“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备课模式与传统的教学备课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备课形式以教师集体备课为主,由个人备课、集体智能研究、个性修改和形成方案四个部分构成。因此,集体备课势必会导致研学文本个性化较强,缺乏针对性,不能够有效满足各班级教学的需要。另外,“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备课工作是需要教师先备课研究,在集体讨论研究,然后进一步调整和修改研学文本。这与传统教学备课相比,备课程序更为复杂化,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幅度提升,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集体备课之后,导致教师无再多时间对研学文本进一步优化的原因之一。
(2)优化“研学文本”,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设计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做好备课工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教学大纲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个人主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长将备课内容和任务详细分工,并分配到每一位老师的身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形成初步的备课文案。第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这一备课阶段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集思广益,达到优化研学文本的效果。每一位主备人对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的研学文本进行简述分析,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对教学思路、思路提出修改意见,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教学活动整个步骤。另外,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现状,对集体研讨后的共案进行再次优化,形成个性化的特案。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及时的进行反思,归纳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而调整和改进备课方案,做到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3)研学文本编写的注意事项
备课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在“研学后教”理念下遵循个人主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修改形成特案和课后反思形成定案四个流程的同时,还需要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并加以改进。第一,为了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编写个人教案,应该灵活利用课余时间着手准备下一学期的研学文本,即备课要具有“超前性”。第二,在个性修改形成特案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教学实际,还应当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不断优化教学技巧,创新教学方法。第三,在编织研学文本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将修改意见落到实处,使用方法具体化。第四,研学文本要具有研学价值,且呈现“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扩展优化”阶梯状分布。既要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还应具有一定的交流讨论空间,满足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需求,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小组构建,开展合作学习
(1)合作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建立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模式,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发展。“研学后教”理念的关键点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性学习是“研学后教”教学实践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展“研学后教”的主渠道、主阵地。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性学习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组建、小组成员的搭配不合理,再加上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发生教学环节相脱离的现象,出现学生思想开小差、过于依赖小组成员的努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机械服从他人思考等等问题。因此,“研学后教”理念下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做好小组组建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2)小组组建的原则
“研学后教”下的小组合作性学习是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在“研学文本”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使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燃起知识的火花,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树立合作竞争的思想意识。因此,合作学习可以看作是集体活动,在组建小组时就应当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即是说小组内的成员在性别、成绩、智力和个性等方面要有所差异,使得小组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而“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小组之间实力均衡、不相上下。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来组建小组,每一个小组近似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在课程教学中,方便老师把握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小组成员不宜过多,应控制到5—8人,其中6人为最佳人数。
(3)小组组建形式
小组组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有长条形、马蹄形、插秧形和工字型等等,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形式都各有优缺点。那么,小组最优的组建形式是什么,如何采用恰当的组建形式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组建形式,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小组合作性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水平。比如说,小组组建形式要结合班级人数、班级容量和实验设备、器材等现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易于操作,便于组织,方便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又比如,对于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形式应该具有灵活性,规模应有所扩大。
(4)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在“研学后教”模式下开展合作性学习,除了做好小组组建工作,采用恰当的小组形式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第一,组内分工要明确。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要依据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不同的工作,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小组成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第二,把握控制时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小组合作性学习最常用的方式是讨论、交流。因此,教师把握好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时间,控制好教学进度。第三,教师适当的介入。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有限、学习能力不强,在合作性学习中难免会停步不前、固步自封,这时需要教师适当的介入,给予一定的指引和点拨,促进小组合作性的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红兵.学校教学领导如何观课评课[J].中小学管理.2011(10)
[2]刘涛.浅谈自主探究式中学语文课堂学与教[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2006(04)
关键词 预学―拓展模式 小学生 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46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active practice, active thinking, active exploration, active creation, to create an independent learning space for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pre learning- expanding mod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pre learning- expanding mode of reading strategy,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at this mod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promote students to the improvement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words pre learning-expanding mo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reading
~圣陶先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学与预习虽一字之差,但预学与预习相比较,并非只是让学生规范、固定化的对课文、字词进行学习,熟悉学习内容而已。预学―拓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予学生一个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是为了实现“学为中心”、“以学定教”而找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支柱”。
1 预学―拓展阅读模式的重要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作为一种传统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学习方式,课前预学,课中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第一,预学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第二,预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使之变被动为主动,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三,在预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文本知识,更是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学,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第四,在课中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使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课堂中得到全新拓展。
2 构建预学―拓展阅读模式的策略
(1)加强预学题设计。在语文预学题的设计中应注意的是将学生放在重点位置上,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教学为主要目的。在预学题设计中应注意这么几点问题。第一,预学题突出重难点,题型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促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参与至预学中,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对各层次的学生均予以照顾。第二,在预学题设计中渗透学法指导,以此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预学基本方法。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语文课文阅读中积极养成一种自学的良好习惯。
(2)预学指向教学目标,优化内容。小学语文在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丢失方向的问题,从而导致出现语文教学低效低质的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本体及非本体性两种教学内容。其中本体性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能够充分反映出语文学科特点、与其它课程教学完全不同的内容,如语文知识、策略及技能。而非本体性的教学则主要是指价值观、多元文化、创新能力等的教学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针对本体性的教学的,将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作为重点进行教学,以此实现高效教学。但在现今的语文预学中,时常会出现偏离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状况。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的预学中,有许多教师会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如威尼斯水城的基本状况,收集相关图片。或是在《文成公主进藏》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图片的查找,对其历史背景进行了解。虽然此种预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对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有所了解,增强其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但是此种预学方式是在脱离本体性教学状况下进行的。在《文成公主进藏》预学中,给学生布置一些预学任务,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熟悉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简述此历史故事,以此为后期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对民间历史故事语言表达特点熟悉、掌握。此种预学方式是直接针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属于一种本体性的教学,能够帮助进一步突出教学的重点所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3)预学应充分考量学生学业负担,追求效率小学语文预学活动的开展其主要目的为实现“以学定教”,以此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给予学生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做一些更加具有意义的事,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因此,在小学预学中,不可借用其名义来随意占用学生的课前、课外时间,尽可能地在课堂时间范围内完成预学。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属于定篇的课文内容较少,大多为“例子”、“用件”等。如果能够实现有效预学,便能够促使两三个课时的教学直接合理缩减至一个多课时。如此一来,便可使得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学习,对于提升其自身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水平而言极为有利。
(4)推行合作预学,拓展提高。在预学中,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对于一些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提出、说明,在书本上标示好相关的疑问,之后在课堂上提出,看看谁的问题最多。小学生的表现欲较强,为了发现问题,均会认真仔细的地去查找预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如在学习《有的人》课文相关内容时,学生在预习后,便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文中提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样问题的提出极具价值,针对于此,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带着疑问来再次阅读课文,并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于此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预学方式大部分都是充满兴趣的,其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也极高。在讨论过后,大部分的小组都能解决预学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极佳。
3 预学―拓展阅读模式的应用
3.1 提高预学的效率与质量
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预学的引导,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借助预学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思维,而且可以为老师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语文教师对预学的认识还不够,而且在指导学生预学的方式手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另外,老师为学生的预学任务布置得较多,但并不能积极关注预学后的结果。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应该培养自身的预学观念,在单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预习环节积极纳入进去,结合两者进行教学,而不是相互脱离。而对于预学任务的布置来说,应该做到适度科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情绪表现,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预学手段。最后,还应合理反馈预学效果,以此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当前,很多老师宣扬“预学单”的积极作用,然而针对一些预学单来说,并不能积极发挥其自身作用,而且比较重于形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三年级课文《珍珠泉》的过程中,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并且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对家乡景色的赞美之情等。老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连接语进行积极把握,并且通过对字音的积极了解,再深入课文中学习。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比如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写景的名人作品,并且让学生对优美词句进行积极积累;另外,还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仿写,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以此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老师在课前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有趣的内容向学生交代,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进课文实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与热情,并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最后,在预习环节布置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借助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小组对本篇文章中的生字词进行查找,以此作为竞赛内容,从而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合理激发出来。
3.2 把握教学方向,进行举一反三
当前不少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同的困惑,那就是由于阅读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在讲解课文过程中,老师想要做到面面俱到,而且要将教材中的内容渗悟透,但是作为学生来说,都希望享受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教学重点进行合理把握,在基于预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文章应该把握好教学方向,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积极挖掘等。首先,应该从信息的吸收角度出发,实施合理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在讲解叙述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叙述的内容、叙述的类型、叙述的目的等。而在学习议论文的过程中,应该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积极把握,借助阅读形式,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等。而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应该从诗歌中将一定的哲理与道理知识等进行合理把握。例如,在基于预学的学习古诗《咏柳》与《春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古诗内容进行积极把握,并且让学生自行感受诗中体现出来的美景以及诗人的情感等,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掌握挖掘诗人情感的方式,以及对诗中表现的情感进行积极体会。例如,对作者感受春天美景的体会等,对春日中的景色进行赞美等。其次,还要从审美角度出发进行阅读,老师应该将学生引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一同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甚至在阅读写景的文章过程中,应该做到融情于景,能够置身于作者的文章之中,以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最后,还要从文化传承出发进行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来说,语文阅读的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使学生能虼游恼轮屑橙〉轿幕精髓与内容。同时,“吾日三省吾身”,也应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学会经常反省,学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另外,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还有一些外来文化的传播,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批判地继承与发扬,从而能够更好地从阅读中得到别具一格且独立饱满的情感体验。
3.3 加强对巩固阶段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即使是基于预学的阅读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记忆知识的程度会相对下降。因此,在老师教学后,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巩固。借助复习知识点,打好学生的基础,以此能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另外,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复习,培养学生的复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单篇阅读教学,应该从课文的基础内容出发,如字词基础知识。再有,还要加强对课后练习的讲解。这些课后练习内容,是针对文章内容而设计的,也是对文章的积极巩固。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过程中,除了文章中的课后练习外,老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如“乌鸦喝水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还可以为这个小故事进行续写,以此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最后,老师应该针对本文的内容,找寻与本文比较相似的课文,让学生作为练习对象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简述
从写作理论的内涵上看,传统的文章写作理论、过程写作理论和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之间存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关系。传统的文章写作理论主要从文章学的角度阐释写作,关注的是在写作中应该利用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等理论知识指导写作,注重写作结果是否符合文章学的要求,写作训练中讲究文章主题、材料、结构、表达、语言、体裁、文风等。过程写作理论将写作视为一个加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注重写作过程中对信息的把握处理,关注写作中内容和素材的组织和架构。与传统的文本写作理论相比,过程写作理论超越了文本制作的层面,关注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在此基础上将文本、作者、读者综合起来,构建起融合文本、作者、读者、世界为一体的写作理论,明确了话题、角色、对象、目的是交际语境写作的四要素,该理论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理论。
荣维东在其博士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中指出:“写作中的交际语境指的是为完成一个语篇交际目的所涉及交际主体(作者)、交际对象(读者)、交际目的和交际话题等都构成的一个问题场。”[1]从中可看出语境与写作教学的密切关系,也揭示了交际语境写作范式中作者、读者、语境所构建起的写作联系是系统而科学的。
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深受交际教学法的影响。建构主义兴起后,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和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中心作用,建构主义与写作理论结合形成了建构主义写作观,发现了写作中交际的意义,进而发展成为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将写作视为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对自己已有的见闻、体验、感受等进行有语境、有对象、有目的的语言运用表达行为。该理论以交际为中心和目的,将写作活动视为作者、读者、文本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协调的活动过程。它对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改革有深刻影响,引导语文教师和学生注重交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广泛的作文教学探究实践中,交际语境写作范式逐步成熟起来。
二、交际语境写作范式的优点和不足简析
与传统的文章写作教学范式和过程写作范式相比,交际语境写作范式呈现出适应当今教学需求的众多优点。其优点主要表在以下方面:
(一)基于时代背景揭示了语文写作的本质和目的
写作究竟是什么?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写作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也关系到写作教学活动的实施和评价。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效,教育改革步步推进,语文教育获得新的发展生机的背景下,语文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将写作的本质和目的指向交际,指出写作活动超越了文本制作及其过程,写作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写作的目的是交际。交际在写作中的地位突显出来,以此为指导,写作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转向交际,交际语境写作范式在写作教学中发展成熟起来。
(二)从语文教学困境反思并关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交际语境写作范式的成长与写作教学的实际困难相互影响。写作教学面临高投入低收效的困境,从写作教学中师生的困惑与无奈出发,反思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写作教学新出路,这是发现问题到探寻解决办法的尝试。在此过程中,以交际为中心的交际语境写作范式成为拯救目前写作教学困境的一种途径。在文化反哺和信息共享交流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范式有不可低估的能量和功效;交际语境写作范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有一定意义,对改善语文写作教学有借鉴价值。
(三)结合新课程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视野下,交际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交际语境写作与口语交际活动对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有促进作用。交际语境写作着眼于交际的实际效果,关注写作中作者的积累与表达、交际媒介(文本)的效能、读者的需求与接收力等因素,平衡其中各个因素,实现交际写作的最佳效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2]提倡“写真事”“抒真情”。作为新兴的教学范式,交际语境范式对实现该课程目标有不可取代的积极功能,对改变目前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极为有益。在教学实施中,交际语境写作范式也存在着写作周期长、收效慢、要求高、挑战大、实施阻碍多等不足之处,相较而言,交际语境写作范式对改善写作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促进意义。
三、目前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解析
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包含多个方面,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学困难、学生畏惧写作、写作教学效果低下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写作教学的三方面困境往往共同存在、相互影响。
从教师组织写作教学的角度讲,目前大多写作教学几乎都是一项付出大但收获小的教学活动;写作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总结,其中每个环节都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单向的,即一位教师对全体学生,在应试写作的影响下,“教师出题——学生依题写作——教师评改”成为写作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单看作文评改,就是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在此模式下,写作几乎是训练出来的,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往往限于扩大阅读量,加强训练度,而这两者都与教师的写作教学密切相关,实施中往往伴随巨大的能量消耗和精力消耗。写作可教与不可教的疑问始终困扰着语文教师,而在写作教学中,大量的训练成为写作教学的重头戏。单调的、程式化的、训练型的写作教学使教师组织开展写作教学面临重重困难。
学生怕作文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写作教学的改革不断推进,但仍未在整体上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状况。学生在写作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题由教师出,文由教师批,加之作文教学中的繁琐要求,学生很难在写作上找到乐趣,在应付和应试的压力下,学生往往借助作文大全、网络、模板等拼接作文,作文写作成了机械的训练和制造。在写作中学生怕写作文,往往是由于学生所写的不是自身所感所想,或是自身实践体验所得,而是“偷借”他人的东西,从而心理感到不踏实;而作文写作高要求的压力是存在的,所以学生怕写作文是现实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心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都面临许多困惑,使作文教学受到阻碍,也使语文写作教学效果深受影响。从写作的要求关照写作教学,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写作基础目标难以达成。“伪写作”确实存在,为写作而写作的应付真实存在,写作的应试性和功利性极强;写作变成了一项极其复杂的表达活动,偏离了写作的本质要求和正常发展轨道。
反思写作教学的困境,结合交际语境教学的理论和内涵,不难发现,交际语境写作教学范式对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有着积极意义和可行性。在写作教学中实施交际语境范式是改善作文教学的一种途径。
四、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
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必须的重要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以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表达和交际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从交际语境写作的理论出发,结合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可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借助社会生活的真实事件开展交际写作
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社会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环境,有选择地将真实鲜活的社会事件引入写作教学中,可避免学生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的为难之举。“写作离不开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但并不是所有的体验和积累都能写出作文,生活体验只有借助一定的时机,在成熟的语境下才能最终写出作文,因此,写作又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完成的,是一种语境生成形式。”[3]真实语境易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有想发表自己看法的冲动和意识,在预防伪写作的同时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意识,提高语文写作兴趣和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就真实的生活事件进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不但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难,也能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就社会生活事件进行交际写作,学生就不易虚空架构写作、胡编乱造,也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生活和社会的气息。
(二)结合时代背景创设拟真化情景开展交际写作
交际语境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相对真实的、拟真的,根据现实假设的。交际语境写作的语境创造尤为关键,语境决定着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巧设语境同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真实,做到我笔写我心。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依据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声音、图片、影像等材料,激起学生对某一话题的认识和思考,自主确定写作的对象,教师指导学生在拟真的情景中进行写作。例如,可观看电影《可可西里》,可从藏羚羊、捕杀者、维护者、记者等视角自选阅读对象,进行写作,要求写作符合阅读者的阅读水平和需求。
(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交际写作
实践的平台很宽广,实践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语文写作应该积极利用丰富的实践资源。在现实中,学生往往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对素材的敏感度和体验力。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实践与写作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在其中感受语言表达和身心体验的差异与统一。例如,可让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升旗仪式上演讲,演讲的对象是学生和老师,并将演讲稿和演讲总结作为写作成果。采访、访谈、辩论、朗诵等实践活动,也都可以与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形成能体现学生真实体验,有益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写作成果。
(四)采取灵活多元的写作评价方式
写作成果考评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深刻。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写作成果的评价决不可仅限于学生写、教师评的单一模式。在交际语境写作的背景下,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向读者、作者、教师、亲友、同学等,而其中读者的评价占主体。评价的结果能使学生清晰读者意识,认识写作目的,合理进行写作构架、自我表达和表现。例如,信件的写作评价依据于读者的评价,甚至回信的反馈;演讲稿的写作评价依据听众的反应和评价等等。交际语境下的写作要求写作得体、有实效,达成理想的交际效果。
语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语境对交际写作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和创造语境促进优质写作教学。正如荣维东老师指出的:“‘交际写作’是一种‘读者导向、交流驱动、语境生成’的写作。在这种写作观支配下,作者因为有了直接或潜在的对象,有了交际语境要素的参与,就可以选择并创生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写作的内容、素材、体裁、结构、语言等,因‘交际语境’不断孕育生成。这样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是真实的、具体的、有动力、有意义的。”[4]
交际语境写作范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反思空间和探索途径,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写作教学应明确写作的交际性本质。在交际目标的指导下,回到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通过对交际语境写作教学范式的研究,力图使语文写作教学走出一条学生喜欢,教师欣赏的新道路。
注释:
[1]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杨邦俊.从写作的本质看作文教学的改革[J].写作教学与研究,2006,(6):14.
[4]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3,(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单亚萍.交际理论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1,(3).
[5]杨振宇.从表达性与交际性看写作本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6]姜艳琰.创设交际语境 突破写作瓶颈[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2).
[7]李细平.二语写作教学交际语境的整体建构——以商务英语文书为例[J].外国语文,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