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22
导语:在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 老年痴呆病人生活饮食能力的临床调查和护理对策 中职护理专业临床实训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 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和对策建议 西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建议 对物理实验开出率低现状的调查和建议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五年高护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延边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绩效管理方法在老年痴呆病区护工管理中的应用 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 职业院校师生信任危机的现状调查和应对策略 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广东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在职培训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高校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对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和对策 新时期高校社团的现状调查和对策思考 顺德区危险废物现状调查和处理对策浅析 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施永兴. 中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 124-127.
[4] 王涌, 阮列敏, 史定妹, 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护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院, 2011, 15(5): 70-72.
[5] 刘秀芳. 从日本老年介护事业看中国护工管理与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7): 596-598.
[6] 刘鑫. 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358.
[7] 林玉霜. 现阶段护工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会[J]. 护理与康复, 2010, 9(6): 529-531.
[8] 刘华, 蔡霞. 对护工安全管理的认识与管理对策[J]. 护理研究, 2006, 20(8): 2050-2051.
[9] 吴欣娟, 马丽莉. 北京市各级医院护工的管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 2005, 19(4): 591-592.
[10] 原志芳, 张清. 天津市三甲医院护工管理及使用现状调查与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3): 1750-1755.
[11] 钱虹. 护工护理引发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19(5): 104-105.
[12] 陆巍. 护工职业态度调查及教育对策[J]. o士进修杂志, 2000, 15(12): 933-934.
[13] 李秀云, 林成娟, 曾, 等. 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学杂志, 2005, 20(5): 45-48.
[14] 王玉梅, 郑艳, 任伟, 等. 清远地区各级医院护工现状调查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19): 102-104.
[15] 尤彩珠. 护工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医药卫生, 2006, 6(11): 59.
[16] 郭晶.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的价值意义[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1): 16.
关键词:社区互助;改善对策;社区建设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2日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城市居民聚居、活动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必然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之中,其中这种关系受多重因素影响会反作用于成员,衍生出互助的心理和行为,反之亦可能削弱。在这一过程中,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引导与协助作用。如何发挥居委会在促进居民自发产生互助行为以及居民和居委会的良往这两方面的职能作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创造居民社区归属感,提升社区综合实力,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目的
1、调查对象。嘉兴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极,计划在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市化率70%左右,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这一目标的提出无疑对社区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主要是对嘉兴市城市社区的互助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多方考虑,笔者最终选取嘉兴市当代华府、桂苑社区、凌塘社区、烟雨社区这4个社区的全体居民作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时,以性别、年龄、居住年限等基本信息为限制条件,各层次人数控制在合适范围,使得最终信息更为全面综合。另外,笔者还走访了各个社区的居委会,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从管理者的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
2、调查目的。(1)通过实地走访,从居民和居委会两方出发,探究嘉兴市城市社区常见的互助模式,分析其互助动机、帮助对象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或者组织进行互助行为,对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有一个整体了解;(2)通过对所获数据的科学整合,找出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最终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为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社区服务管理质量出谋划策。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分析
1、调查方法。(1)文献检索法。借助书籍报刊、互联网等工具,广泛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借鉴经验成果,打下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面对面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那些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较大的被调查者顺利完成问卷,提高了问卷质量,有效降低废卷率,以便获得更为真实的关于社区互助现状的第一手资料;(3)半结构访谈法。形式不拘,内容灵活,问题高效,访谈者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
2、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面对面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为89.1%。
有效问卷中,按性别分类,男性78人,占比54.39%,女性53人,占比45.14%。(图1)
按年龄分类,17岁及以下有24人,占比14.04%,18~40岁有73人,占比42.69%,41~65岁有51人,占比29.82%,66岁及以上有23人,占比13.45%。(图2)
按居住年限分,1年及以下的有14人,占比8.19%,1~3年的有37人,占比21.64%,4~6年的有37人,占比21.64%,7年及以上的83人,占比48.54%。(图3)
(三)调查数据分析。对于所得问卷,笔者采用了交叉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下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1、互助行为出现的几率与居民居住年限成正相关。(表1)从表1可以得知,被调查者对于“某社区居民急需用钱而筹集捐款”这一假设绝大部分的回应是“有点疑问,但仍旧捐款”,占总数的39.18%。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随着被调查者居住年限的增长,选择“完全相信并捐款”的占比在持续增长,依次为14.29%、16.22%、21.62%和37.35%。这说明大家的互助行为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长时间的共同居住更容易使居民内心产生信任的心理和助人行为。总体来说,愿意捐款的人数达到66.67%,明确表示不会捐款的占7.6%。由此初步可以得出绝大多数人对于同社区的居民有困难是愿意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的。
在访谈中,笔者注意到居委会对于中短期居民生活方面的关注相对不足。例如,针对流动人口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定期排摸、登记信息等,而对他们的精神层次关怀极少,这也是导致该类群体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低、社区归属感较弱的外因之一。
2、互助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性。(表2)从表2可以较为直观地发现,不同年龄的住户在愿意帮助人群的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17岁及以下的青年人更愿意帮助残疾人士和认识的朋友,均占总数的23.33%,而18~40岁和41~65岁的中老年住户则都倾向于帮助孤寡老人,分别占27.39%和25.00%,其中41~65岁的住户表示帮助可能性最低的人群恰恰是认识的朋友,仅占15.22%。笔者认为不同人群在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多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对其互助对象的选择必然有所影响。
与居委会相关负责人沟通后,笔者发现居委会在这方面的工作通常围绕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展开,一般是以定期上门慰问、开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提供一些常规低要求的社区工作机会展开的,面向人群狭窄,形式单一,收效甚微,对于创造社区归属感的作用不强。
3、居民对居委会发挥作用期望较高而信任度较低。(表3)如表3所示,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向居委会反映过问题的居民在所有数据中占比高达50.88%,认为居委会只解决了很少一部分的居民达到32.16%,这表明居民和居委会之间关系疏远且对居委会的工作质量评价较低。但是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无论是否曾向居委会寻求帮助、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或者再次愿意向其求助的几率达到79.53%,可以看出居民对于居委会提供帮助、发挥作用是有较大需求的。
这一统计从侧面反映了社区工作方面的弊端,即社区居委会没有很好地与居民建立联系并加深信任,服务错位或是缺失现象频生,甚至可能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或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工作流于形式。居委会应自我反思并从机构、制度、人员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整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实在在解决百姓的切身问题。
二、改善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的建议
(一)文化服务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齐头并进。一方面应发挥居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社区管理者应及时充分地了解该社区人口的现有结构。通过走访调查,对流动人口进行归档管理,办理暂住人口登记证、外来人口务工证等,从而更好地维护流动人口在暂住地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有效发挥其文化服务职能,紧紧围绕群众的需求展开工作,正确发挥文化活动在丰富个人精神世界和促进邻里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活动类型的选择上,各个社区需要在综合考虑本社区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方向性、针对性地展开。除了要策划周密的组织和后勤工作,居委会还要注意做好事前的宣传工作,吸引大家踊跃参与,同时也是让居民悉知本次活动开展的宗旨。另外,活动要力求突破“熟人社交”,拓宽社区居民的交往范围,不仅要走出本幢单元楼,更要促进整个社区的交流,甚至是在社区之间开展合作。
(二)推动社区工作动态化、管理对象精细化。当代社区管理业务项目繁多,传统的人工记录已不能适应,因此迫切需要将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融合进社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领域。通过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大大助推了社区工作动态化,管理对象精细化,使得管理过程更加高效便捷,决策时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规划社区发展时要详细考虑到社区各类人群的发展,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了解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活动来促进邻里信任与互助。例如面对下岗和再就业人群除了提供必要的工作岗位,还可以开展就业培训班,更新工作理念,加强工作技能;面对孤、老、残等特殊人群的福利慰问工作,要物质和精神层次并进,从细微处着手,提供人性化服务。
(三)加快社区工作绩效评价的构建和应用进程。首先,要积极构建完备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相应的配套制度,保障绩效评价有效实施。由于绩效评价的严谨性和繁琐性,除了管理部门内部人员还需邀请专业人员一同制定绩效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社区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促进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其次,要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评价作用。居委会需定期召开会议向社区成员代表咨询或公开社区建设重大事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事项。也可在综合性考虑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和职业结构等基础上,选取适度规模的代表来组成居民考评主体,并且对选定的这些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理性表达群众诉求,科学评价社区工作质量。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吞噬了大院,社区取代了村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行为与交往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仅是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二选择,更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展开了本次调查研究。通过数据整理和归纳,笔者认为在互助动机方面,个人感情和社区归属感是居民互助行为的一大驱动;在互助对象方面,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对于其帮助对象是具有偏好性的;在居民与居委会的关系方面,居民信任缺失的现象存在,但仍有较大希望改善提升。对此,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对于社会转型期提升社区信任,促进社区互助有一定的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钦.信任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以济南D社区为例[D].2010.12.
[2]徐芳.社区群团组织与社区发展[D].2008.
[3]罗满妹.农村民间组织的社区整合功能――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
[4]陈耀.社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路径[J].东南学术,2007.5.
关键词:社区门诊;护理现状;应对策略
社区护理又被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1]。其主要职责是视群体为一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手段,直接对社区中的个体、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服务,从而使全民达到健康[2]。社区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医疗服务,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社区门诊部门就诊的周边居民患者,共40名,以此作为调查对象,基于社区门诊护理现状,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社区门诊部门就诊的周边居民患者,共40名,以此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在21~29岁,平均年龄在(25.13±2.02)岁。
1.2方法 对40名居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如今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调查问卷均由其调查人员统一发放,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完之后,现场回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3观察项目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字2检验比较。P
2结果
将所有居民患者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得出:目前,社区门诊护理人员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临床经验,缺少自我管理意识和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三方面。其中,社区门诊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占25.00%,缺少自我管理意识占50.00%,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占25.00%。
3讨论
经过整理、分析40例居民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现如今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护理人员缺少临床护理经验,不能将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有效的相结合,护士在实行护理操作的同时,不能做到无菌处理,从而导致患者被感染的风险加大;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现象,从而耽误患者病情;存在一部分护士不够完全了解一些药品或药物的注意事项及副毒作用。②社区护士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如:存在大多数护士在实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不注意自身形象,会出现不带口罩、穿着不整齐等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社区护士会出现一人分饰多角(保洁、咨询等)的现象,而医疗物品乱摆乱放、医疗垃圾随地乱扔的状况也会时有发生。③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如:存在一小部分护士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其耐心不足,语言态度较为恶劣等现象。
根据以上社区门诊部门出现的主要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具体的解决方案:①寻求有关政府部门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支持寻求政府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扶持与投入力度。而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得到相应制定和完善,以此让社区门诊护理在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②加大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培训力度[3]社区医院应根据本社区的居民特点和病症分布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培训方案。并让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护理操作知识,以此丰富社区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③制定考核制定[4]社区门诊部门应制定专门的护士考核制度,并将护士的工资、奖金与考核评价密切关联。若护士在本月受到了患者的表扬和肯定,也应给护士加上相应的奖金,并以此作为升职或进修的参考依据。④减轻护士负担[5,6]社区医院应将每个部门的工作分配到位,并设定专门的部门及人员。例如:打扫医院卫生、整理资料、医疗仪器等方面,均设立相关的部门进行工作,以此减少护士的工作负担,使其能专心做本职工作。⑤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应主动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如授课,咨询,设立宣传栏等讲解健康的概念,保健的意义,让人们了解社区护理的目的,使社区服务深入人心,保证社区服务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社区广大群众为对象,是以健康保健为中心目的,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保健意识为目标的护理工作。它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医疗服务。然而,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现象,而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总院应加大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地提高社区门诊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鄢春玲,黄素芳,刘湘萍,等.社区给药护理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816-817.
[2]夏小丽.论社区医院护理现状之不足及改进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7):387.
[3]程瑛,林硕娜,龙振宜,等.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现状与面临挑战[J].护理学报,2007,14(6):34-36.
[4]刘小花,何朝珠,刘丽华,等.南昌市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提供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50-1153.
【关键词】 慢病 现状 管理 措施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慢性病在居民当中的发生呈现发病率高、年轻化等特点,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社会的经济、医疗负担。社区是进行慢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为了解我社区慢病的发病和诊治情况,制定社区慢病防治规划,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力量,我社区2011年初对6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将具体情况浅析如下:
1 当前社区慢病现状
1.1 对象及方法
我们采取对辖区60岁以上居民以免费健康体检方式发放体检单,共有2559人参与了此次体检,其中男性1231人,女性1328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血脂血糖检测、心电图、以及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家族史、生活习惯及相关医学常识的知晓情况。慢病调查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同时对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2 相关诊断标准
1.2.1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诊断标准,以三次不同日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对初诊血压高者进行三次非同日随访后确定。
1.2.2 根据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1.2.3 使用酶联法进行血脂测定,凡甘油三酯高于1.7mmol/L或胆固醇高于5.8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低于0.9mmol/L视为高血脂。
1.2.4 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劳损、心肌缺血、传导阻滞、频发期前收缩等,排除其他原因心血管疾患
1.2.5 冠心病及脑卒中因社区缺乏条件,以既往在其他医院明确诊断过为依据。
1.2.6 目前仍在服用慢病药物治疗,或经明确诊断过慢病的,虽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仍归入慢病范畴
1.3 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慢病中,患病率排名依次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病患病人数共计1341人。其中高血压患病人数1018人,男性498人,女性520人,糖尿病患病人数292人,男性131人,女性161人。通过询问病史对老年人所患疾病的知晓率及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247人对自己患有慢病不知晓,占患病人数的18.42%,有229人不规律或间断服用慢病药物,占患病人数的17.08%。血压、血糖控制良好者851人,占患病人数的63.46%。1018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升高而无明确并发症者428例,占患者总数的42.04%,合并高脂血症者378例,占患者总数37.13%;合并心电图异常242例,占患者总数的23.77%;合并脑卒中者45例,占患者总数的4.42%;同时存在有糖尿病者185例,占患者总数的18.17%。患者中同时患有两种慢病者408人,占患者总数的30.43%,112例患3种及以上慢病,占患者总数的8.35%。 慢病中有明确家族史者230例,占患者总数的17.15%,有不良生活习惯者213例,占患者总数的15.88%。对其进一步整理发现,社区慢性病呈现一些特点:a、慢病患病率随年龄递增而上升b、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慢病c、慢病呈现三低现象: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
2 总结 社区慢病的管理措施的探讨
综合慢病的发病及现状,具体分析其发病因素有不良的饮食(高盐高脂)及生活习惯(抽烟,酗酒),缺乏持续性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心理压力、遗传因素等。其中生活方式的转变对改善慢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就为社区加强慢病有效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社区卫生服务具有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功能,在慢病管理上可以发挥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优势。现在我就社区慢病管理谈几点个人体会:
2.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慢病患者的防治理念
近年来,随着居民对健康和疾病观念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日益增长的慢性病,满足城市居民的健康需求,促进居民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慢病患者、高危人群、健康人群有计划的开展专项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出宣传栏、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义诊、主题日宣传、专家讲堂、居民健康知识答题等多种形式对慢病进行宣教,使居民转变现有的不良观念和习惯,积极支持和配合慢病防治工作,从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进行有效干预,从而达到可以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及疾病的致残、致死率。
2.2统一服务模式,努力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转变原来的专科医生的概念,对社区医生进行统一的全科规范化培训。慢病是一个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原有的专业限制对社区医生管理及治疗慢病存在很大的缺陷。另外积极和大中型医疗机构结对,按照隶属、就近、方便、有效的原则进行双向转诊。定期选派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逐渐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疾病防治模式。
2.3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型服务为主动型服务
慢病重点是防,防治结合才能有效的控制慢病对居民带来的健康危害。将预防、治疗、康复科学有机的结合,形成慢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的健康导向型疾病预防模式。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加强主动服务,贴近居民健康需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亲情化服务为切入点, “让医生进家庭、让家庭有医生”。在每个社区居民的健康卡片上印制社区医生的电话,方便居民及时、方便获得社区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医生对患者常年定期巡诊、随诊、回访、跟踪服务,深入家庭为居民开展社区巡诊、家庭出诊、急诊转诊、专家会诊等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使患者体验到亲情化服务。
2.4转变服务重心,强化居民慢病管理
为增强服务实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开展健康入户调查,为居民群众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运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疾病分类,梳理慢病种类和多发病序列,了解各户家庭及个人健康状况、体检情况、慢病治疗情况,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患者建立专项个人健康档案,建立辖区慢病管理台帐,有针对性地进行慢病干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每年组织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门诊对首诊35岁以上患者免费测量血压,从而及早的发现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减少慢病的发生率和不良转归。
参 考 文 献
[1]左惠娟,姚崇华.北京市社区慢性病健隶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1017—10178.
[2]程疑链.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服务及成效 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587—1589.
关键词:社区医院;健康小屋;电子健康档案;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9-0066-03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YAO Zhi-peng
(Jiangsu Research Center of NGB & IOT, Wuxi 214028,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community hospitals and health rooms,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wo health agencies,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and the problems both agencies are being faced with. Then the paper continues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solution to those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lectronic healthy record (EHR) is the basis of the new information-based medical system and is helpful for the community health agencies such as the community hospitals and health rooms.
Keywords: community hospital; health room; electronic healthy record (EHR); IOT
0 引 言
我国的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医院和健康小屋都是社区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院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医院能够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和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健康小屋是卫生部门根据控制慢性病,解决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出来的,是将传统的医生管理病人模式转变成医患结合、病人自助和主动参与的新的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作为医疗健康体系的基层机构,社区医院和健康小屋承担着联系居民和大型医院的纽带作用,但是,目前的社区医疗机构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功能,本文试图从物联网技术的角度去探求其解决的方法。
1 社区医院和健康小屋
1.1 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的主要功能有两块:一个是基本医疗,一个是公共服务。从理论上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医,分流小病病人,进而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社区医院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增强,这将推动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通过对社区医院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结果并不如预期那样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居民表示,如果生病的话不愿去社区医院就诊。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对人和软硬件资源的不放心:对医生的资质和水平不放心;对简陋的设备和松散的管理不放心。
总结起来,社区医院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一是缺钱、缺资源。社区医院的资金来源多是财政性投入与营业性收入相结合,但是,目前许多社区医院处于亏损状态,筹资渠道有限,经费不足,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组织服务项目匹配性不强等种种原因造成了这一现状。
二是缺人才、缺管理。好的医生大多集中在大医院。老百姓不愿去社区医院看病,关键是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师。观念、约束和激励方面的缺失共同造成了这一问题。事实上,不仅居民普遍认为好医生都在大医院,而且医生也普遍认为好岗位都在大医院;另外,收入上的差异对比也是促成医生都往大医院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缺乏信任。在患者固有的就医观念里已对大医院形成心理依赖。根据调查显示,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但大家还是一窝蜂地涌向大医院,社区医院分流轻微病患的作用并没有得以实现。
1.2 健康小屋
健康小屋是设立在社区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健康服务和咨询的场所。健康小屋面积不大,通常为20~30平方米,通常会配备一些体质检测的设备(如身高仪、体重仪、血压仪、肺功能仪、血糖监测仪等),通过使社区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紧密结合, 形成由患者、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和政府共同参与的慢性病全程干预新模式,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逐渐从发病后管理向发病前管理转变, 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转变[2,3]。健康小屋的开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4]:
(1) 普及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2) 指导和培养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
第九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11版同时
教育政策与实践视野下的CSCL——CSCL2011国际会议综述
教师学习和学习方法研究进展与课题
第二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8月在清华大学召开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
2011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TIF2011)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与征文通知
英国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文化透视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10月举行
融合学习科学与普适计算:构建大学生泛在学习环境的路径选择
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演进与思考
传播教育技术理念服务中小学一线教师欢迎订阅2012年《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学生对微博学习应用态度的调查及思考
眼动分析技术在学习与阅读研究中的应用述评——基于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
第二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8月在郑州举行2011版《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
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知识观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研究
基于ERIC数据库的国外远程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第24届学习、教育和培训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全会、工作组会议及开放论坛9月在上海召开
精品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基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视角
走向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教育
南国农先生教育传播思想初探
CSCL中基于对话的协作意义建构研究
未来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Web2.0学习文化与信息素养2.0
华东、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2010年学术年会暨教育技术系主任联席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学习模式及其应用——《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第四部分述评
2010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及其启示
面向完整任务教学,设计复杂学习过程——冯曼利伯论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
迈向知识建构的新纪元——第十四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0)综述
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可用性研究
基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当代浙学论坛远程教育分论坛在杭州举行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开放教育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实证研究
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综述
《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一书出版
专业化: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2010全国教育游戏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调查及对策研究
数字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研究与项目综述(上)
基于课程的在线学习共同体研究
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排序与评估——四述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
一对一环境下的学习变革
自我管理:远程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论远程学习者的时间管理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型——在线学习中消除多样性学习群体间的认知鸿沟
创感时代成人网络教学的特征与策略转换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若干相关性问题
从温州城区社区教育现状看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农民大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远程教育技术公司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启示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
知识雷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P2P拓扑结构及算法
[关键词]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104-02
社区体育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形式,是社区成员以相互自愿为原则,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为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体健康,而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则是这一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河南是个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区内的体育设施能否满足人们锻炼的需要?本文对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来研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推动社区体育更快地向前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河南省18个地市随机抽取21个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和社区中460名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调查社区街道办事处的体育设施情况和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使用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60份,收回4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97.83%。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2.1.1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总体现状
调查表明:河南省只有23.86%的社区配备了足额体育设施,53.37%的社区未配备足额体育设施,22.77%的社区没有配备体育设施。而且,人口密集的老居住区体育设施更是极少。根本不能满足现在人们锻炼、健身的需求。锻炼场地、设施的匮乏,直接限制了体育锻炼的项目及内容,进而也限制了锻炼人数,这是影响河南省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2.1.2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类型、新旧状况
目前,在那些旧居住区很多没有特别像样的体育设施。如果有,则大多是在一片空地上简单的砌上几个乒乓球台或者就是直接在一片空地上装几个简易篮球架供人活动。往往面积小,不能满足更多人锻炼的需要。有些设施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而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和体育彩票或福利彩票赞助的社区(有一定量的预留体育建设用地)则会有比较好一些的体育器材,主要是健身路径、单杠、双杠、健步器、滑轮拉力器、弹簧拉力器、秋千、简易吊环、天梯、滚筒跑步机、支撑旋转器等。而这些器材所能进行的运动强度小、身体符合低、缺乏对抗和竞技,少年儿童和年轻人则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些器材失去兴趣。
2.1.3 河南省新开发居住区体育设施状况相对较好
新兴的商品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开展居民小区体育可以使居民体育活动就近就便,更加容易生活化。在调查中发现,在新开发的商品居住区中,基本上配备有一定量的体育设施,而在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的居住区中,在体育设施配备上做得则没有前者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
2.1.4 河南省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闲暇时间的重要休闲活动。社区体育以其特有的区域优势和组织形态,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地点大多在其所居住的社区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必将进一步提高,参加的人数也将有进一步的提高,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质量、功能等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目前,所调查河南省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态度,表明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需求。
2.2 河南省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2.2.1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收费问题
在现有的社区体育设施中,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又表现出缺乏系统布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有些体育设施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能建设的,像游泳池等。而一旦建成则基本上只对本社区居民或本系统职工开放。即使有部分对外开放使用的,也大多对时间、价格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价格,对很多普通居民来说,偶尔去可以,常去则经济上根本承担不起。
2.2.2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维护问题
在这些社区体育设施中,更新维护不到位,令一些居民不能放心使用器械进行锻炼健身,而且也造成了浪费。在一些新建社区中还出现了添置的新式器材没有人会使用,造成居民想健身而不会健身的现象,进而导致器材、场地的闲置浪费。
2.2.3 社区体育比赛组织问题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社区体育大多数项目的开展以自娱为主,很少有比赛活动。个别有条件的会组织一些比赛,如老年人的门球比赛;年轻人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而大多数人则没有参加过比赛。
2.2.4 河南省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与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日益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体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发参加体育健身,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许多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愈趋丰富与多样化,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冲浪、旅游运动等多元的视角体现了现代人追求自我、崇尚自由的个性。人们自觉锻炼的意识正在提高。老年人喜欢与老伴、退休同事、邻居等结伴到公园广场、户外空地、社区内体育设施锻炼。这部分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退休之后闲暇时间比较多有关。同时,随着年龄增加,生理机能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生频率大大增加,对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期待有所增加。同时,经常在外活动可以消除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这种既锻炼身体又打发闲暇时间的休闲方式已成为目前老年人的最爱。而年轻人则喜欢与朋友一起利用单位体育设施或者去收费场馆锻炼。
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多数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所选择的项目、方式等都属于那种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锻炼花费较少,对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要求较低,以个人方式进行锻炼。如在河南省牧野区牧野公园广场,夏天晚上总有3~5处做有氧操、跳交谊舞的人们。这种运动方式就非常简单,只要有一个热心人带着录音机等简单设备过来,有一个动作比较娴熟的人在那带领,大家就可以聚集到一起进行运动。以这种方式运动的人群往往相对比较固定,即以附近常住居民为主,同时一些以休闲为主的过路人往往也会加入进去。
2.2.5 不同年龄段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和频率有很大不同 老年人大多喜欢有一定节奏感,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门球、快步行走、空竹等。而40~50岁的中年人则更多的选择交谊舞、健身操等运动。年轻人则更多的从事球类、长跑等相对剧烈、活动量大的运动。总的来说,社区体育的积极开展能够融洽社区成员间的关系,增进彼此间的团结,净化社区环境,减少民事纠纷,提高社区精神文明程度。在参加锻炼的时间上,老年人因为时间充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天气原因等),基本上每天都参加相应的体育锻炼。而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原因,参加锻炼的时间相应不多。
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老年人参与的项目大多对体育设施没有太大的要求。像太极拳、空竹等,只要有一片足够大的空地,几位兴趣相同的老人就可以展开锻炼。但年轻人喜欢从事的项目则大多对场地设施、器材等要求较高,如果相应的场地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其需求,其参与锻炼的热情和频率则大大降低。
3 结 论
加强领导,认识到社区体育工作在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使社区体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组织好社区体育锻炼、比赛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终身健身能力,推动社区体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体育的积极性,增加社会体育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做好社区体育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学校体育资源、企事业单位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加强社区体育的人文关怀,增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庄永达,陆亨伯,郑建岳.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配套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05(1):17.
[2]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36.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发展现状 调查研究
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是人民健身、娱乐、交际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同时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代表,通过对该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我国欠发达地区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向科学化、生活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内蒙古体育管理部门、社区指导站、三个市、三个县的居民共2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关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共向内蒙地区发放居民调查问卷200份、体育部门调查问卷10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达100%。
1.2.3 访谈法:走访内蒙地区体育局、社区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现状
2.1.1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组织现状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组织是以群众自发组织、体育俱乐部管理、基层体育社团等为主要形式。群众自发组织活动点大多数是30人以下规模,呈组织规模小,自主管理,与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联系不紧密,发展目标不明确等现状。管理者与体育指导者以义务劳动为主,多以退(离)休的体育积极分子担任。体育俱乐部管理,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个体经营的,具有一套内部的管理制度,有规范的练习场地,可以提供相对专业的体育技术指导服务。基层体育社团管理者是由行政机构任命的,协会会员推举,大部分是其他行政机构的人员兼职管理协会。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是来自十分有限的会员费和报名费。
2.1.2 内蒙地区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的现状调查
内蒙地区管理者取得国家认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资格的寥寥无几,专职的体育辅导员也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管理者多为体育爱好者(退离休人员)担任,自愿无偿的为他人服务。存在体育知识有限,练习不科学、方法单一等现象,无法满足居民个人不同的需求。近几年,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也日益增多,可逐步缓解社区体育的需求。
2.1.3 内蒙地区体育行政部门群众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据调查得知,内蒙地区行政部门每年用于建设体育场馆的资金投入是该部总之出的42.3%,较以往有所增加,可大多数体育场馆用于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不对社区居民开放;其次,行政部门没有下发开展社区体育的专项经费,仅靠会员费及报名费是十分有限的;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很低,致使体育产业的发展非常缓慢,是制约内蒙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内蒙古地区群众体育锻炼现状
2.2.1内蒙古地区参与体育活动居民的情况调查
(1)参与体育锻炼人群
对随机抽取的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女性略高于男性,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参与人群主要以中等以上收入、高学历、离退休人员为主,说明参与体育锻炼人群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拥有稳定、可观的收入,具有部分余暇时间和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2、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与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越大。因为高学历人群,了解体育知识,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体质,缓解学习、工作中带来的精神压力。3、离退休人员,有充足的余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圈,是消除孤独、健身娱乐的最佳途径。
(2)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
据调查得知,在内蒙地区随机抽取的200名体育锻炼者中,有吸烟和饮酒不良习惯的均占20%,有慢性疾病人占被调查者的12%。在一定程度上感觉身体经常疲劳的占48%,精神经常疲劳的占46%,担心换慢性病的占20%,运动不足的占32%,肥胖正在发生的占26%。表明内蒙地区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的为数不多,但有48%的被调查者由于学习、工作等带来的压力均感到疲劳,同时,他们有意识的去维护和增进自己的身体健康,以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
(3)内蒙古地区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调查
居民体育消费指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能力是判断一个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居民在保证基本生活消费外,投入体育方面消费情况的有力指标之一。据调查得知,2008年至2011年,内蒙地区群众体育消费额度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消费能力不高,意愿不强。在200名被调查者中,仅有7.6%的被调查者会去收费的体育场馆,占92.4%的在调查者会选择免费的公共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空地、公园等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占52%的居民没有去过收费的体育场馆锻炼,部分被调查者一年中去收费的体育场馆锻炼在10次以内,只有8%的体育爱好者会在一年中消费10次以上去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在消费金额上,到收费场馆锻炼和娱乐每次消费在50元以内的占被调查者的92%。
2.2.2 内蒙古地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环境的调查
内蒙地区居民体育锻炼主要以自发组成、自己管理为主,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空地、公园、广场、自己庭院等地进行体育锻炼,多数以个人、与家人、与朋友、同事一起等形式锻炼。活动场所条件较差,没有正规的体育锻炼设施,没有专业的管理者,而且居民自身对体育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只能以日常的体育活动和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为主,包括武术类、跑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蒙古族舞蹈、搏克等。
2.2.3 锻炼的意识及价值取向现状
随着内蒙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其锻炼动机是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原动力。本文通过调查得知,内蒙地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绝非只有一个动机,他们的动机均倾向于健康、娱乐、交往及精神寄托等四类动机。不同年龄段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也有明显差异,唯有健康动机均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在动机。此外,参与体育锻炼还受着在学生时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新闻媒体的传播、单位组织体育活动等外因所影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参与者有放弃体育锻炼的消极想法,其影响因素包括缺乏兴趣、余暇时间少、不懂锻炼方法、体育场地设施缺乏、锻炼场地远不方便、工作负担重身心疲劳、锻炼效果不明显等。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不懂锻炼方法及锻炼场地远不方便。解决参加体育锻炼中存在问题,是扩大参与体育锻炼人群,培养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的关键。
2.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内蒙地区居民群众体育开展的影响
2.3.1北京奥运会期间内蒙地区环境变化情况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和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际体育竞赛,它对举办城市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更是受益匪浅。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代表,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2008北京奥运会效应,对内蒙地区群众体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内蒙地区体育场馆设施、体育意识、文明程度三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且均没有后退的趋势。由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是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暂时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体育锻炼意识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完善也是任重道远。
2.3.2北京奥运会对内蒙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内蒙地区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社会体育也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各种渠道投入体育的资源与日俱增,使体育场馆建设逐年增加、社区体育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居民认为奥运后内蒙社会体育发展良好,体育锻炼人口有明显增加,并促进了文化与体育氛围的改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体育部门对群众体育发展重视不足,群众体育的活动经费投入及场地设施建设严重短缺,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群众体育管理者、指导者严重缺乏,且指导水平较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内蒙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加大了发展社区体育的经费投入。内蒙古地区群众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也逐渐增多。由于内蒙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发达地区的1/2—1/3,导致体育消费能力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改善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加强对社区体育的专业化管理、培养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内蒙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从内蒙古地区群众体育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出发,制定系统的群众体育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培养大量的体育管理者及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以满足现代社会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加大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善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并且可充分利用08奥运会后效应,加强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体育知识的正确认识,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入手,促进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天芳.内蒙古通辽市城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现状调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钟天朗.我国体育消费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4.
[3] 刘洪玉.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57-59
[4] 李凤新.内蒙古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3,48-51.
[5] 孟和,高素霞.内蒙古城镇居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34,1,123-126.
关键词 社区体育 设施 对策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是大众体育的基本载体之一,它以社区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其体育需求、巩固和发展社区情感为目的,因其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首选[1]。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及沈阳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对所选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的要求,对所设问题在参考国家社科项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调查对象对调查内容的意见,形成三级指标,再由专家对指标进行两轮筛选,专家一致认为问卷效度符合研究需要。
本文对沈阳市内五区的社区体育设施配套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沈阳市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社区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从调查访问中了解,首先不同社区体育组织的活动项目有所差异,晨晚练活动站和体育健身小组、指导站、文体站的活动内容较为相近,以气功、太极拳、舞蹈为主,这可能与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者当中中、老年人较多有关,这些活动强度相对较小,动作幅度不大,能够适合中、老年人健身、保健的需求。其次篮球(28.5%)、跑步(15.5%)、乒乓球(17.4%)、棋类(24.2%)等项目也是居民经常开展的项目,就其原因,这些项目技术要求较低,利用现有资源,易于普及和开展[2]。
总的看来,沈阳市社区体育设施存在着:社区体育设施类型少、数量少、环境差、场地质量不好,不能满足居民需求;体育活动缺乏组织指导;社区体育管理封闭、设施维护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三、发展对策——构建沈阳社区体育空间布局模式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人民健康,满足社区成员需求,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群众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建立针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和管理条例
我国目前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规划缺乏足够的政策、法规的保障。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性管理条例以及法规性措施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首要步骤。在规划设计中,要将城市竞技体育设施、各类社会体育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三个层面的规划结合到各个阶段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详细规划中去,在各个层次制定用地指标系统,并使其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
沈阳市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借鉴发达国家在社区体育配套设施资金投人运作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如发达国家社区体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家庭、企业、彩票收人四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社区体育的投人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0.61%,其中地方政府的投入远远超过中央政府[3]。
(三)混合使用(Joint Provision and Dualuse)社区资源的整合
从国外社区体育设施的发展模式来看,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学区模式”的运用。这一概念是1986年英国政府对教育法案(The Education Acts,1986)进行修订时提出的。“混合使用”,即综合考虑居民多种使用需求,对区域内的各种公共空间(包括运动场地、活动用房、相应的辅助用房等)做出灵活的规划设计,提高设施的应变能力和利用率,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对于其他多功能设施,“混合使用”还强调时间维度的拓展,使设施本体的使用价值和效率大大提升,对促进社区体育发展,解决社区体育设施短缺的难题起到重要作用[4]。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要想改进沈阳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促进沈阳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该将以下几方面内容纳入沈阳市公共体育事业的总体工作中。
第一,设施的建设应多考虑老人及儿童的需求。儿童体育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寓体育于娱乐之中,如一些室内外戏水池、沙坑、攀爬、制作设施可作为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中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设施可充分结合社区内的广场、绿地、空地等,并考虑中老年人的体育习惯,方便老年人进行健身操、太极拳、书法等活动。
第二,在社区体育中心和市级体育中心聘专门的体育人才作为社区指导员。社区指导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可以在社区或市级体育中心建立康复咨询中心等组织,为社区更科学、合理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保证。
第三,开展体育设施的综合化经营
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应走产业化的道路,除了健身设施的建设外还应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设施,形成综合游憩地域,以发挥聚集效应。这种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管理效率,还可吸引更多使用者,使各种设施相互促进,提高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建军.“社区”概念辨析[J].住宅科技.1995(10):21-25.
[2] 李相如.城市社区建设、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