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23
导语: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随之增多,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材料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会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与此同时,浪费了许多的原材料,使建筑单位的利益受到了一定损害。为了保证建筑单位的利益和人们生活环境,我国实行了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对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且给出了加快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措施
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建筑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经过专业人士调查发现,我国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时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这样的情况不仅没有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更多经济效益,还对人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污染,针对上述情况,对建筑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一、对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我国在建筑经济上引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间很短,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没有透彻理解,不能真正的将可持续发展运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使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专业人士调查发现,在建筑经济上实行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和建筑施工单位对可持续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政府部门只是单纯的下发上级任务,不能真正对其进行理解,认识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的态度对建筑单位也有一定的影响,使建筑单位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只重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和自己的经济效益。其次,建筑单位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够。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片面了解,没有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和意义,这样的情况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有很大影响。再次,对可持续发展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为了使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经济中发挥其作用和意义,需要建筑单位投入一定的资金,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但是现阶段,我国多数建筑单位对其投入的资金不足,使其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最后,建筑单位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一直沿用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法,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阻碍了建筑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单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调控和管理过程,国家政府部门是位高权重的管理者,因此,应该将加强国家政府部门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作为主要目标,在政府部门有足够的重视后便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从而引起各个建筑施工单位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国家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合理、规范化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给建筑单位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方向,并且可以约束其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需要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建筑单位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经济损失,这样使建筑单位对可持续发展逐渐失去了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对建筑单位给予经济支持,让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单位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二,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两个主要的内容是节能和环保,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能源消耗越来越多,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此,应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让建筑单位真正的明白何为可持续性建筑经济发展、实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采取何种措施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进而让建筑单位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对能源和环境进行保护,促进建筑单位快速发展。
第三,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施工技术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针对这样情况,建筑单位需要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合理的利用可持续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材料进行更换。
第四,对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其了解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在培训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之后将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对其进行监察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给建筑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上述文章对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对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等措施,希望建筑单位借鉴上述措施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促进建筑单位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何洪涛 单位:天津市津房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红兵,胡爱珍.浅谈节能建筑发展之可持续性[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74-75.
关键词现代水利;水利可持续发展;认识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049-01
影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诸多,下面仅就现代水利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谈几点认识。
1水利可持续发展
人口的剧增、水土流失、森林锐减、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物种灭绝、能源危机等,这样一些具有全球性、涉及全人类利益的重大社会问题已程度不同地困扰着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而可持续发展正是一种为了使人类走出困境、使子孙后代能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被公认的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包含个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2)共同性原则。指人口、资源、生态问题的全球性,要求全人类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3)公正性原则。指保护和利用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公正性,包括代际公正(即当代人的发展不损害下一代人的利益)和代内公正(即同一代人,一部分人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水利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水资源又是非常有限和相当紧缺的,水利工程是为除害兴利、造福人民而修建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兴则农兴,农兴则裕国。水利是工业的血液,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也得益于配套的水利工程设施和合理的调配服务。所以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只有确保水利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影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因此,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利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目前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防洪标准低,水污染和水环境日益恶化,工程设施老化失修较为严重,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手段落后,水利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
2现代水利和传统水利
现代水利的概念可以概括为:通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的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在工作范围、治水原则、水功能的开发和利用、防洪减灾的手段、管理机构的设置、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具体表现:
2.1工作范围
现代水利是把流域内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岩土、人类社会、生物圈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规划、治理和管理。而传统水利虽然也强调流域治理、开发和管理,但其基本对象还只限于河道及其水工建筑物。
2.2治水原则
现代水利重视人与自然的适应及和谐共处,协调人与自然、生态、水之间的关系,追求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约束人类的不正当行为。而传统水利则比较强调对自然的改造,追求大工程的建设。
2.3水功能开发
传统水利比较注重对水体资源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对环境与生态的长远效益有所忽视。而现代水利则不然,它重视对水体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对水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对其环境、生态功能的保护,并设法使其逐步改善。
2.4水利发展趋势
传统水利主要是依靠工程手段来实现兴利除害,防洪减灾,抗旱除涝也多采取工程措施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现代水利不仅依靠工程措施而且注重非工程措施。
2.5流域管理
目前我国几大流域管理机构的职权较小,还很难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开发、防洪、水资源的保护进行统一有效地管理。而现代水利则要求实行真正的流域管理。
2.6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
传统水利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效益差。而现代水利的管理方式将是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研究解决水利技术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7水资源利用
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和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并且伴随工农业用水及城乡用水的不断增加,以经济用水为目的的水资源速度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再加之水体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而现代水利则要求对经济、环境、生态用水,进行综合规划,统筹兼顾。
3现代水利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目标不同,所以实施后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传统水利由于没有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其管理体系之中,因此常造成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而现代水利的着眼点则是利用科学的态度,利用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等手段,充分发挥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实现流域内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的永续利用,而现代水利从资源水利这个角度讲,不论是开发、利用、治理、还是节约配置、保护等各个环节都是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水利的堤防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筑坝建库,流域观念都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青海在林业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要肩负起既要坚持保护好环境又要经济得到良好发展的双重使命。目前我国青海的林业资源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推动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力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我们要充分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施,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规范和创新青海地区的林业管理。总之,我们要积极推进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而且可以有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对整个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根据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全面推进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当前我国青海省的林业资源发展相对落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多方面的力量全面推进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是以青海林业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指出了目前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确保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为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查阅图书馆书籍资料、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阅青海林业资源的相关资料,从而为本课题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并且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调查法
深入到青海地区对其如何更好地全面推进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准确把握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例。课题的研究内容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前景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其土地资源丰富,只要加大科研投入,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一定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针对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可知,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应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确保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第二,目前我国青海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青海林业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我国青海林业资源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产业机制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完善;其次,在林业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并未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没有认识到人工林的重要性;再次,在科技创新方面落后等其他问题。加快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第一,要全面加强配套协调,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我们要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青海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同时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具有高原特色的森林旅游业、花卉产业等,并努力形成一条产业链,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们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加强林业产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政府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林业产业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二,要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有效推动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充分结合青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生态经济树种,确保既可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又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青海经济的科学合理发展。如目前我国青海一些地区选用了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类植物,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为青海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充分认识到人工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要结合青海省林业资源的实际发展状况,扩大人工林的种植面积,这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环境,而且充分发挥了自身具有的经济价值。根据青海省现有的林业资源,通过大力大战人工林,确保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青海地区的森林面积,这样一方面达到了青海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青海林业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并有效地落实到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杜绝乱砍滥伐现象,确保可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从根本上推动青海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菊香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
[1]刘晓斌,刘淑娟.林业可持续发展投资主体定位及财政困境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02).
关键词:林业生态;生态保护;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惠(1974-),女,壮,恭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工程师
1林业生态功能及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林业生态功能分析
森林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空气净化站,它对防止水土资源的流失以及涵养水源、储存水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能将大气中一部分降水截留,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及侵蚀,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影响,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林木的根系相对于其他的植物而言是相对发达的,树木的根系根植于土壤之中,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森林起着屏障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风沙对农田、村庄及城市的侵袭,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森林能促进气候的调节,降低工业废气对空气的影响,大面积的森林能降低太阳的辐射,加大空气湿度,同样也能起到保温作用,减小气候温差,改善水分循环和气候条件,形成区域性的降水,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减轻污染。
1.2林业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不健全,主要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资源的耗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从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人口与土地、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成为环境问题中的主要方面,人们呼吸道疾病频发,大气污染形式日趋严峻;林地被占用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锐减,作物产量也不断减少,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对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是一项基础产业,恶劣的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生态林业建设对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生态林业的功能及建设意义
林业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态林业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林业建设能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能促进生态环境地和谐。传统林业向现代化生态林业的转型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木的砍伐及生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经济效益,但长久的利用则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林业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整体。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家民生相结合,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化、有效应用。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林业建设能稳固生态经济的平衡、多样化发展,在和谐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生态化建设能为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有利条件,保护并完善森林资源不受破坏,建设平衡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作为环境资源,能为社会提供可再生资源,为科技发展生态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生态化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态林业建设还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结构的重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由以粗放式资源耗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以仿生学方式对传统材料进行设计,是科技发展成为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
2.2生态林业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资源的使用及保护是否达到平衡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在遵循生态建设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林业系统的建设为环境及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使对生产力的保护及发展,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和措施。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设生态林业的总体规划及目标,突出的反映了生态林业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生态林业建设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发展对环境的需求,我国将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我国的少数地区的农村仍然存在着粗放式的耕种方式,为了更多的获取粮食,农民开垦森林,但由于靠天吃饭的特征,使得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更加趋于恶化,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化发展一体化。
3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措施探析
3.1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在制度和法律上起到了一定的保障,对林业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加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落实责任到人,明确组织机构的划分及管理原则,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实施有效的管理。根据不同林木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可以建立起林业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资源建立合理的管理规范,对外来人员的出入进行控制,并做好登记,防止外来人员对林业生态资源所造成的破坏。
3.2采取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措施
森林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一种,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对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的是生态环境的失衡及破坏,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固定水土资源不被流失的措施主要分为3个方面的内容: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木的种植及养护。政府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森林再造过程中加强林木的种植及养护,根据不同林木生长特征,积极改善其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在必要时进行封林,做好宣传保护工作。为给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条件,一些林木在造林后需进行封林养护,同时还要加强对林木保护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林业保护意识,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要根据该地区的土壤条件及气候环境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林木品种,因地制宜。
3.3保证充足的资金的供给,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
政府在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及必须的机械设施配备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人才的建设及机械设备的应用能有效解决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人类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对水平流失、大气污染等治理问题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成果收效甚微,在治理效果上依然不是很理想,我国的林木生态资源保护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加强整顿。明确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能让人们在思想上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视,凸显出林业资源保护的意义。林木对防止大气污染及防止水土流失等房间都具有优势,传统掠夺式的开采方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加强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并加大力度进行林木的保护、培育,建立起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循环体制,这对当前及今后的环境保护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3.4加强林木种植的数量及质量,建立有效的循环机制
林木的种植及保护是林业生态资源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一些林木贫乏的地区适当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利用荒地开展造林活动,提倡退耕还林;政府要制定严格的林木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征林审批制度,保护生态林,向人们推广林木栽培技术,有必要时封山育林,同时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严格杜绝森林火灾,保护与种植并行。建立良性且有效的循环机制是实现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林木的生长速度高于林木的消亡速度才能算得上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良性的循环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将林木保护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工作状况对其进行负责人员进行奖惩,深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念,更好的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社会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养成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生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创设科学、统一的机制,促进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充足的资金供给,国家要不断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制度,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特点,种植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改善林木种植结构,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建设是兼具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生态价值在可持续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受到重视,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提供了基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既要注重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15(01):117-118.
[2]唐晓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5(17):84.
[3]吴俊亮.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吉林农业,2013(03):186-187.
[4]赵宇翔.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关键词]多元统计;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045-02
目前,我国各地的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工业企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企业的生产过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正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多元统计,对各地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情况进行动态评价。
1 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1.1 主要内容的分析
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时,要充分分析其组成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情况,把表现出的主要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以便可以清晰地分析出系统结构,并能直观地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对主要内容分析的过程要利用数学模型来完成,并通过多元统计的方法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数,来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评价,多元统计的方法应用非常简便,评价的理论基础也非常成熟,所以,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样本的研究中[1]。
1.2 具体的评价方法
1.4 水质评价方法
随着工业等企业的不断发展,其造成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水质,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要想提高地区环境保护的能力,就必须对水质情况进行评价,使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城市水资源的现状,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资源的污染。对水质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GPCA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信息的计算和评价,所评价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在评价的过程中,GPCA模型会把水质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然后对各个水质子系统进行污染指数的计算,从而分析水质污染的程度[3]。
2 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的应用
2.1 环境保护能力的评价
通过动态模型的PCA评价可以发现模型评价的实用性,所以,这种评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环境子系统的评价中,通过对我国各地环境保护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对环境保护能力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环境污染程度、区域环境治理的情况、保护的力度等,考察每个子系统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最后根据具体的状态要素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之后要与国内优秀的可持续发展地区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当地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利于当地政府更快地制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各个因素之间的比较和计算,可以准确地得出指标层的指标数据,所以,要在得到数据的初期就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节约评价的时间,提高评价的效率[4]。
2.2 多元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考察发现,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方法都是基于多元统计,多元统计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会通过数据规格化来整理每个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的数据信息,既保存了原本信息的真实性,又能通过统计更好地体现出与标准数据的差别。评价系统会把这种差别保留下来,方便人们的统计评价,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完整保存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所以,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的过程要合理地利用多元统计,使其可以明确地计算出地区环境应用的情况以及保护环境的能力。
3 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研究的意义
各地企业的发展在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人们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态环境现状越来越差,所以,地区政府要充分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的研究来不断探索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措施和方法。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的研究可以通过多元统计的方法来对当地实际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评价,且评价的结果真实可靠,可以充分地体现出环境的发展现状。通过评价可以使人们明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加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5]。所以,各地要加强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的工作,把评价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环境变化的细节中,通过具体的评价结果,来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能力。
4 结 论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目标,要求各地实现经济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平稳发展,同时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弥补,减少对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使地区环境的发展情况准确地体现在人们的面前,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价,简化了评价的过程,也使评价的结果更加贴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人们制定保护环境措施有效的依据。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过程既发展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当地政府要积极配合评价的工作,在发现环境污染问题时,要及时制定出改善的方案,不断提高地区的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长杰,傅小峰,马晓伟.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3(19):412-413.
[2]王晓鹏,曾永年,曹广超.基于改进主要成分分析方法的复杂环境系统质量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45(52):156-158.
[3]姚莉,胡细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58(32):526-529.
【关键词】天然气 资源 特征 可持续发展 措施
1 天然气在我国的现状
世界石油大会上指出,天然气由于其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必将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能源的一个主要选择。而且,由于天然气易于获得,污染物排放量较低,便于使用等特点,必将会成为代替石油的主要能源。
21世纪,天然气将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预测在今后的十几年内,天然气使用比例在我国一次性的能源结构中将上升六个百分点。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拥有量十分丰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十大盆地。近些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急速增长。由我国的增长势态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天然气的储存量和生产量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随着城市居民、天然气化工、燃气发电、动力燃料等领域对天然气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将急剧提高天然气对于经济增长和新能源需求的重要性。在各地区对于新能源需求日增的推动下,中国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大幅上升。根据目前预测,我国今后可能的天然气产量与需求量之间将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天然气产需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天然气自身具有的清洁、高效等优点,一定会加速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不断潜心开发、正确利用优质能源,大力调整原有的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需求结构,从而改善大气的污染情况,实现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着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的,由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并分别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在本学科范围内的概念和内涵。
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最佳生态系统。不仅满足人们的愿望,并且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够得以持续。保护并且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再生能力,从而使人类的使用量不超过环境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
从其社会属性来看,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在不超出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重点指出可持续发展落脚在人类社会,即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人口数量稳定,能源利用率高,农业实现集约高效,生态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改善,经济、政治稳定发展,新兴工业发展良好,交通运输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社会发展。
从其经济属性来看,可持续行长要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有保障的服务的情况下,使得经济得到最大幅度的增长。生态系统不变的情况下的经济发展,或者说是目前资源的使用完全不影响未来的实际收入。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减少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的经济发展。
目前比较常见的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准确地概括出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观,表达精确、内涵丰富、易于领会,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3 天然气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的重要意义
天然气这种能源具有热量高、污染低的优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作为燃料,与煤和油相比,天然气的含硫量、含氮量以及灰分都要低得多,天然气燃烧后转化成的氮氧化合物少,烟气中含有的粉尘量也极少。由于近些年来气体燃料的脱硫技术的发展,使得天然气在燃烧时产生的硫化物几乎可以忽略。天然气在防止煤烟污染,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环境意义,合理利用天然气有以下作用:
(1)可以限制全球变暖。
(2)限制臭氧层减少。
(3)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我国正在努力通过建造经济发展快速、环境清洁卫生、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城市和地区,来改变我们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在治理大气污染中,天然气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由于其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且价格实惠,因而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21世纪,天然气将大幅度改善我国大气污染程度,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4 我国天然气资源存在的问题
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状况较为不好的中西部地区,使得分布情况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天然气资源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开采条件艰苦。天然气存在的地质情况过于复杂,勘探难度大。天然气虽然勘探潜力大,但是探明率很低。
5 我国天然气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1)天然气的储存量和实际产量存在矛盾。
(2)现有税收政策抑制了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
(3)天然气的输送管线技术滞后。
(4)不合理的消费结构致使天然气利用率低。
(5)现有管理体制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的制约。
6 实现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1)增强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促进天然气储量、产量的同步快速增长。
(2)合理开发天然气气田,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3)加强对于天然气地质研究及对于天然气的成因分析。(4)加强对于天然气井的研究和开发。(5)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
(6)提高对于天然气的净化能力,使得处理后的天然气更加环保。
(7)充分意识到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着力研发健康、安全的环境管理体系。(8)对于高含硫天然气实行特殊税制。(9)重点研究天然气输送技术,用以保证天然气的安全输送。
(10)优化消费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天然气,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11)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天然气管理协调体系,确保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持续发展。
7 总结
我们应认清我国天然气应用现状,分析天然气的自身特点,及我国目前对于天然气的开采、使用等存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结合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加大对于天然气的科学、合理地开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为此采取有效措施,为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最终实现资源、环境、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昌炳,罗凯,朱怡翔.低效气藏资源特征及高效开发战略思考[J].天然气工业,2004(1)
[2] 胡立山.保持湖北省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措施[J].资源・产业,2001(9)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繁衍和生存的保证,是人类在开展各类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作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活动同样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作为消耗资源较多的两种人类活动,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必须遵守可持续发的规律和要求。
一、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使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使人类工作与生存空间得到全面改善及迅速扩大,是人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在原材料、生产工艺、性能及产品形式诸方面均将面临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严酷挑战,开展生态建材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以及人居生态环境的优化设计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生态建材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采用新技术促使传统建材自主创新、不断研制开发系列生态建材两个方面。
2.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1)初步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征,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等资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做到可持续发展。2)技术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好各有关工种之间的关系,使各工种之间能够密切配合,编制出拟建工程所需的各有关工种的相关文件。3)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如及时对现行规范进行统筹修订、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软件并积极开展优化设计使工程结构真正达到“安全、经济”等等,均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做的工作。
3.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要在土木工程业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提出了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解决经济、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促进绿色施工的必要措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4.土木工程使用阶段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具体措施:降低人为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应对自然因素影响的工程腐蚀现象、做好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工作、加强结构的维护保养,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制定周密的拆除计划、控制建筑拆除对环境的影响,对拆除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对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具有明显而深远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基础施工中避免污染,节约资源。基坑的围护尽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钢板桩,不仅钢板桩密封效果好,而且可节约资源。沉预制桩尽量采用震动沉桩,避免柴油锤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在深基础中,尽量设计成现场灌注桩,可避免预制桩的接桩和截桩所造成的材料浪费,还可减少配筋,做到尽量节约资源。
2.混凝土施工中避免污染,减少浪费。在受力钢筋的连接中,尽量采用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机械连接,机械连接可以避免传统焊接的明火、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安全、连接可靠。混凝土投料中的投料顺序,要注意将水泥夹在骨料之间,避免水泥灰扬尘,造成环境的污染。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可减少砂石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的损失达5%-7%,节约水泥10%。混凝土的养护尽量采用太阳能、洒水等自然养护,以节约能源。
3.尽量避免工人偷工造成质量问题和浪费。公路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路面则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组成,为了节省材料、降低费用,我们往往作成几个面层和几个基层,而工人有时工作不负责任,想到反正上面还有几层,因此不认真施工,不仅造成公路的质量问题,还加大了上层好料,造成浪费、提高了费用。内外墙粉刷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教育工人尽量避免。我们应该大力推行每一次施工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
4.加强废弃砖瓦的再生利用。现阶段,砖混结构在城市老建筑和小城镇建筑中还比较常见,这些砖混结构的建筑报废后,会产生大量废弃砖瓦,可将其再次利用到建筑工程中。在废弃混凝土公路的处理上,我们目前进口的设备“平地王”,可将废弃的公路的混凝土破碎成大小均匀(约2-3cm)的颗粒,重新利用其作为混凝土的骨料使用,这就是国外推行的公路路面再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既去掉了破碎的混凝土路面,减少了污染,又利用了废料,节约了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应该全面加强对工程物资和堆放物资的仓库的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工地还要重点加强对沥青池和石灰熟化池的管理,减少空气污染。
三、结束语
土木工程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与经济的全面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引进国外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同时,发展我国土木、建筑施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工程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废弃物的再生与利用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等等,来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磊.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发展探索[J].当代建设,2002(02).
[2]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0(04).
[3]席培胜.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建设,2000(03).
[4]陈晓红,李惠强,李华.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几点思考[J].工业建筑,2006(7):53-54.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对进口方面来讲,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环境监测站内蒙古包头014100
摘要: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式,影响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0 引言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也给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尤其是随着现代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益恶劣,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样的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最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而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的实现。其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协调发展的,这是因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必要条件的,二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只有保护好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此外,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环境与资源一旦衰退,将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科技进步创造了空前富足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雾霾笼罩、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相当严重,这都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的,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变得非常的重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长期的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 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所能够提供的资金和技术,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搞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2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了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人类在以环境为代价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20 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三废”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能源枯竭、温室效应等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多,更是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才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悲观状况。因此,要想谋求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2.3 有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实质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首先能够使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最终达到保护生产力的目的;其次,环境保护能够防止生态破坏,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充分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力的效益,维护生态平衡。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能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加强环境保护袁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保相关的制度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改善环境质量出发,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此外,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 必须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全面落实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和各项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措施,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
3.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和环境被人为割裂的弊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循环经济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物质的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目前我国要想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应注重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的开发和建立,采用清洁、无害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还可以开发建立一批新型工业生态园区,大大降低生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还要加强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推行绿色GDP,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现状,走经济和环境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减少浪费,最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兰.浅谈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