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25
导语: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蔬菜标准园;发展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09-02
2009年国家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了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蔬菜标准园创建是国家大力推动蔬菜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对于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产业化,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2011年扬中市蔬菜技术指导站在全市开展了蔬菜标准园创建和集成技术研究,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稳步提升了扬中市的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 蔬菜标准园发展现状
1.1 规模化种植,配套设施完善
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要求,2010年在该市三茅镇永新村创建优质安全蔬菜标准园23.33 hm2。2011年在该市新坝镇丰乐桥村和三茅镇营房村建设蔬菜标准园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40 hm2。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NY5010)的要求,标准园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涝能排、旱能灌,主干道硬化并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标志牌。建立了农残检测室,新配备农残检测设备及各类检测试剂。标准园内严格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并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巡查,确保标准园周围无污染源。
1.2 应用和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
1.2.1 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为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先后从省农科院蔬菜所引进了美国903、奥运08番茄、金陵美玉、金陵粉玉、金陵墨玉、金陵红玉樱桃番茄、苏椒15号、苏椒16号、江蔬肉丝瓜、江蔬肉丝瓜、露丰黄瓜、苏豇1号、新大粒1号等20多个蔬菜优良品种。通过在全市蔬菜基地的试验、示范促进了全市蔬菜优良品种的升级,为推广新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2 制定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在广泛收集各类种植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该市蔬菜生产实际认真严谨地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在征询专业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部分菜农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容完整、配套齐全、可操作性强的农业标准体系。组织相关专家对具体的标准进行优化。先后制定了《樱桃番茄栽培技术规程》《有机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等7项标准。2011年制定的《鲜食香椿露地栽培技术规程》《夏季芫荽栽培技术规程》已作为镇江市地方标准实施。
1.2.3 制定严格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在总结以往植保技术的基础上,以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为核心,集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符合该市蔬菜生产实际的植保技术,为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应用钢管大棚通用技术、穴盘育苗技术、张挂杀虫灯、粘虫色板防治病虫害技术、防虫网阻隔防虫技术、“两膜一灌”控湿防病技术等进行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针对露地蔬菜的主要病虫害种类,示范推广以生物农药为主的高效低毒农药,应用太阳能土壤消毒处理技术、杀虫灯和性诱剂等高技术手段及“一膜一灌”控湿防病技术,根据多元营养平衡配方施肥原制定肥料配方。这些标准园集成技术的广泛使用,大幅减少了蔬菜产品的农药污染。
1.3 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为实现蔬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成立了监管小组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一是制定投入品管理制度。标准园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来源,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农资流入生产中。实行统一购进、统一使用,设立专门的仓库和保管人员并建立出入库档案,从源头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二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为农户印发了统一的生产记录本,要求对标准园环境、投入品使用、种植过程、病虫草害防治、农残检测、产品数量和产品流向等信息进行详尽的记录,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三是制定蔬菜质量检测制度和基地准出制度。在标准园内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添置各类农残检测设备和试剂。由专业农残检测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蔬菜进行农残检测,合格后安排上市。不合格产品严禁上市,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农户追究相应责任。
1.4 创建品牌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大力发展催生了一批品牌农产品。标准园种植的“培兰得金花菜”、“培兰得萝卜”“怡岛园生菜”等6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认证。种植的鸡毛菜、黄豆获得有机认证。标准园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将农户、基地、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推进“农超对接”和产品直供直销,对蔬菜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销售。品牌蔬菜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农民收入,种植户增加收入2.7万元/hm2以上,不断扩大了标准园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蔬菜标准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体系建设问题
由于蔬菜种类繁多,需要制定的标准量大,难以将所有种类的蔬菜标准都制定完善,造成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标准。有部分标准制定时间较长,不能适应蔬菜产业的发展。现行的标准关于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内容较多,关于蔬菜质量方面(等级、包装、储运)的内容较少,且质量安全指标粗糙,针对性不强[1-2]。
2.2 标准化生产意识问题
由于部分农户文化水平低下,长期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够,主动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观念不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种植技术生产,用药随意性大、盲目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等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农户生产记录不完整,标准化应用水平低,难以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2.3 产品销售问题
“农超对接”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由于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短期内在规模、品种、质量等方面难以和超市建立长期稳固的供货渠道。目前,“农超对接”大量蔬菜的供货渠道依然依赖于蔬菜批发市场[3-4]。
3 蔬菜标准园发展对策
3.1 加强标准的制订和修改
加强组织管理,将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工作。加快标准的制订,提高标准制订水平。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对于标龄较长的标准及时进行修订。在保证按标准生产的前提下制订详细的采收、分级、包装、储运标准。同时,加强农业标准的创新,制订出既符合扬中市蔬菜生产实际又具有特色的农业标准体系[5-6]。
3.2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蔬菜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营造良好的蔬菜安全生产氛围。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与专业院校建立联系,聘请专家对广大农户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采取集中宣讲、分层培训、现场指导、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并组织农户到外地观摩和学习。加强踏田指导工作,深入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农民切实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7]。
3.3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是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上市蔬菜进行统一包装标识,包装物上注明产地、生产者等各项信息。并进行产地编码,通过编码可查询到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从生产基地到零售市场的全程可追溯。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力度,防止高毒、剧毒农药流入基地,积极探索建立低毒、生物农药补贴机制。加大检测力度,将基点监测、定点监测、流动监测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蔬菜农残检测网络。
目前,蔬菜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加强后续管理,使标准园生产真正做到产前有标准、产中有监管、产后有销路、质量可追溯。辐射带动全市进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4 参考文献
[1] 袁尚勇.浅谈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植保,2011(5):9-13.
[2] 刘建华.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3] 杜相革.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8.
[4] 刘伟,冯朝明,李丽花,等.浅谈涿州市绿色蔬菜标准园生产的几点体会[J].现代农村科技,2012(6):73.
[5] 王锡明,赵德万.对建设淮安蔬菜标准园的思考[J].中国蔬菜,2011(23):8-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6号)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2008]122号),围绕生鲜牛奶生产、收购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积极落实《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5号)、《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农办牧[2008]68号)等,推行标准化养殖,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坚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规范生鲜牛奶收购经营秩序,加强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测检查和执法监管,确保生鲜牛奶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依法规范生鲜牛奶生产、收购和运输行为,力争实现生鲜牛奶生产标准化,收购站管理规范化,持证收购和运输,严厉打击生鲜牛奶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奶站检查率达到100%,违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生鲜牛奶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三、整治重点
1、重点产品:生鲜牛奶。
2、重点单位:以奶站为重点,兼顾生鲜牛奶运输车辆和奶畜养殖场。
3、重点区域:以东台、亭湖2个主产区为重点,兼顾其他地区。
四、整治任务
1、奶站清理整顿与规范。深入开展奶站清理整顿,科学规划设置奶站,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发放标准和程序,加强对奶站的指导,推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推进奶站的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4月1日起,全市奶站必须持证经营。
2、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督执法。配合部、省做好飞行抽检,重点在东台、亭湖、盐都等地,主要检测三聚氰胺。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工作规范》,加强监测与执法的衔接,依法严厉查处在生鲜乳中添加非食用化学物质的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单位和个人。
3、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按照《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开展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对奶牛养殖者的技术培训,引导奶农按照《奶牛场卫生规范》、《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的要求,从事奶牛养殖和生鲜乳生产,提高奶牛养殖场户的饲养管理水平,推进全市奶牛标准化养殖进程。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部、省的要求和部署下,市农业局负责行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各县(市、区)畜牧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整治目标,细化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环节和具体人员。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调动畜牧行政、执法、检测、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构建检验检测、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各尽其职、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一、检查概况
通过全面、深入的检查,进一步落实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相关科、室、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严厉打击了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健全并落实了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建筑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好防汛防雷等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二、检查范围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市所有建筑施工工地、保障性住房、公园游乐设施、供水、排水、燃气、市政公共设施的安全生产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建筑施工企业方面
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要求、岗位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突出检查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施工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执行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章立制情况;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安全专篇制订执行情况,以及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安全监管情况等。
3、隐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对施工现场及其重点环节和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4、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演练情况;对企业周边或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5、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建立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施工现场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二)保障性住房
对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
(1)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管情况,开展质量监管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情况等。
(2)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图纸审查、检测机构和注册执业人员质量行为情况。
(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等工程施工质量。
(三)燃气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以《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开展了对燃气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我市液化气企业的储存、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及天然气输送管道、阀门老化和泵房情况,详细检查各企业的应急预案和岗位责任制度、日常维护记录、企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要求各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加强防雷电设施的检查,在雷雨天气情况下,燃气储罐要停止装卸,并要维护好生产区的排水系统和其它安全设施。要加强高温天气下生产储运设施温度、压力的监控,严格禁止超温作业,及时做好降温工作,坚决防止泄露、燃烧、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供水、排水安全检查工作。检查了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和上墙情况。并对三星堆水厂及水源保护地进行检查,对水厂安全重点部位进行安全监督,增加对水质监测的次数,在保证供水的基础上杜绝由于饮用水而发生的疾病和中毒事故。在城市供水方面,检查供水管网被骑压情况、市政消防栓维护以及自来水管网爆漏抢险预案的准备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确保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并针对可能因断电造成的影响,制定了应对方案。
(四)公园组织对游船、观光车等游客运载工具及带有危险性的旅游项目、大型游艺机等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经营单位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已一律停止运营。加强了对广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等的安全检查和整治,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和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
(五)市政公共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对全市市政公共设施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对道路、路灯、下水道等设施及金雁广场、中心绿地、火车站广场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已及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落实整改责任。
(六)相关科、室、部门方面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川府发【】40号)工作情况。
2、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
3、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和查处事故瞒报、谎报行为情况。
4、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责任,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改情况;全面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落实整改和监控措施情况;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5、建筑施工专项整治情况。
关键词:香蕉;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标准
中图分类号:S668.1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为33.67万hm2,产量956.1万t。香蕉已成为我国我国热区的支柱产业,同时我国还是香蕉的消费大国,年消费香蕉833万吨。香蕉是典型的热带水果,因其生长于高温高湿的热带气候条件,病虫害多发,农药的使用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香蕉中的农药残留成为香蕉质量安全的重要隐患。所以研究科学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监控香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着热区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HACCP体系是目前已知的保证安全食品生产的最佳方法,是一个以预方产品安全问题为基础的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已在食品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作为食品源头的农产品生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我国的香蕉产品主要为鲜食,作为鲜食水果,香蕉在剥皮前果肉是最卫生的,香蕉的生产过程,利用HACCP原理研究在香蕉的安全生产技术,通过识别、评估食品中潜在的安全危害,提出防止显著危害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目的,对香蕉中生物和化学危害的安全进行控制,尽量减少香蕉危害的风险,从而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1我国香蕉生产的标准体系建设状况
我国香蕉标准体系制订工作始于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壮大,香蕉的生产贸易逐步规范,香蕉的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至今,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有关香蕉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标准60 项,涵盖了香蕉生产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种苗、农药、化肥)、生产操作规程,产品的质量、包装、标志及贮运等,构成了我国热带水果中最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为香蕉HACCP的提供了技术基础。
2香蕉HACCP计划的建立
2.1产品说明
通过对香蕉生产种植过程中原辅料、包装材料(见表1)以及香蕉产品的描述(见表2),对各因素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分析关键点所在。
表1 香蕉生产种植过程中原辅料及包装材料描述
名称 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 辅料组成 生产方式 交付、包装、贮存条件 预处理 接收准则
香蕉苗 种苗长势良好、健康不带病虫害 培育 塑料袋 无 检疫证明
农药 高效、低毒、低残留 加工 接触防护、专人保管、适宜条件保存 稀释 检查三证
化肥 高效、残渣少、吸收性好 工厂加工 接触防护、专人保管、干燥保存 无 检查三证
农膜无 无毒、透明、厚薄均匀 塑料 工厂加工 保持清洁 无 采购控制
周转箱 无毒、无嗅 塑料 工厂加工 保持清洁 无 采购控制
包装箱 无毒、无嗅 纸质 工厂加工 干燥贮存、保持清洁 无 采购控制
名称 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 辅料组成 生产方式 交付、包装、贮存条件 预处理 接收准则
灌溉水 符合GB/T 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河水 定期抽检
表2 香蕉产品描述
项目 产品描述
产品名称 /////
重要特性 感官特性:香蕉果实充分发育,饱满度适宜。梳果完整良好,新鲜,果皮青绿色,有光泽,果面洁净,果形正常,符合同一类香蕉品种形态特征。果实大小均匀,无机械伤,无日灼,无冷害、冻伤,无病虫害,无裂果。
安全指标:符合GB 9827-88《香蕉》中的重属、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组成成分 香蕉
初级包装 纸箱
运输包装 纸箱
预期用途 普通人群日常水果,尤其适合口干烦躁、咽干喉痛者,大便干燥、痔疮、大便带血者,上消化道溃疡者,饮酒过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 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不宜多食、生食,急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者忌食。
保存方法 常温保存保质期3-5天
标签说明 公司名称、地址、商标、联系电话、质量
销售地点 ××
供应对象 饭店、市民
食用方法 剥皮食用
2.2 识别香蕉预期用途
香蕉供普通人群食用,尤其适合口干烦躁、咽干喉痛者,大便干燥、痔疮、大便带血者,上消化道溃疡者,饮酒过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 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不宜多食、生食,急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者忌食。
2.3制定香蕉生产种植过程流程图
图1 香蕉生产种植过程流程图
2.4香蕉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根据香蕉种植生产过程流程图和其种植生产过程中原辅料及包装材料描述以及产品特性描述,对香蕉种植、贮存、销售过程中各步骤进行危害分析,确定香蕉种植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危害,提出判断食品安全危害显著性的依据(见表3)。
香蕉生产种植过程中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具体表现为:
2.4.1生物危害
主要包括病原菌、寄生虫、害虫、杂草种子。
2.4.2化学危害
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害化学物质、植物激素。
2.4.3物理危害
因素较少,只有外来杂物1种。由于篇幅所限,非关键控制点的步骤的危害分析在表3中省略。
2.5确定关键控制点及采取预防措施
利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键控制点判断树”,结合综合性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在全面分析香蕉生产过程中潜在危害因素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基地选择”、“ 肥、药购买”、“ 施肥整地”、“ 蕉苗采购”、“ 施肥管理”、“ 病虫害防”、“ 保鲜处理”、“ 蕉果催熟”8个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见表3)。
表3 香蕉生产过程危害分析
生产
步骤 潜在危害 潜在危害的显著性 潜在危害显著性的判断依据 防止显著危害的预防措施 是否关键
控制点
基地
选择 生物
化学
物理 潜在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基地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
无 是
是 前茬种植造成土壤中含有病原体和寄生虫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感染。
空气、水源和土壤受到工业污染进行种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
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块建立种植基地
选择大气环境质量、用水和土壤分别符
合NY 5023—2002 《无公害食品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的地区种植。
否
CCP1
肥料农药购买 生物
化学
物理 有机肥中潜在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肥料中的重金属、农药中的违禁药
无 是
是
无 有机肥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化肥中含有亚硝酸盐、重金属
农药中的违禁药影响香蕉的质量安全。 种植过程消除
由供应商提供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购买在香蕉上登记使用的农药。 否
CCP2
施肥
整地 生物
化学
物理 潜在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重金属
无 是
是 有机肥不合理使用使病原体和寄生虫在施用过程中会污染果实。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产品中的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超标 种植过程消除
参照NYT 396-2010 《肥料使用准则》和NYT 5022-2006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合理施肥 否
CCP3
香蕉苗采购 生物
化学
物理 病原体和寄生虫、果实病害方面的抗病性弱农药残留
无 是
果实病害方面的抗病性较弱的品种,在生长后期需施较多农药
种苗存在农药残留
选择有资质且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索
取种子“三证”;调查了解品种抗果实病害的抗病性,符合NY/T 357-2007 《香蕉 组培苗》中香蕉袋装苗的要求 CCP4
否
施肥
管理 生物
化学
物理 潜在的病原体和寄生虫
亚硝酸盐、重金属
无 是
是 有机肥不合理使用使病原体和寄生虫在施用过程中会污染果实。
肥料的不合理使用使产品中的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超标 种植过程消除
参照NYT 396-2010 《肥料使用准则》和NYT 5022-2006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合理施肥。
否
CCP5
病虫害防治 生物
化学
物理 无
农药残留
无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市场品种的农药残留超标。 参照NYT 5022-2006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农药品种选择、施用量、频次、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 GB/T 8321《农药合理使
用准则》等标准要求; CCP6
防腐
保鲜
生物
化学
物理 无
农药残留
无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市场品种的农药残留超标。 参照NY/T 1395-2007 《香蕉包装、贮存于运输技术规程》,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农药品种选择、施用量、频次、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 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 CCP7
蕉果催熟 生物
化学
物理 无
农药残留
无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市场品种的农药残留超标。 参照NY/T 1395-2007 《香蕉包装、贮存于运输技术规程》,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农药品种选择、施用量、频次、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 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 CCP8
2.6确定各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
香蕉生产种植过程中各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见表 4
2.7建立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系统
在列出关键控制点、显著危害、关键限值后,确定每一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对象、监控方法、监控频率、监控执行者,以便在香蕉生产种植过程中能对每一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详见表 4
2.8建立纠偏行动
当香蕉关键控制点偏离关键限值时,应采取纠偏行动,详见表 4。
2.9实施关键控制点的检查和验证
对香蕉 HACCP 体系进行每年至少 1 次的验证,验证的内容包括:GAP 和 SSOP 的实施情况,香蕉种植环境的适合情况, 合理用药、合理用肥情况,关键控制点受控情况,记录填写情况等,最终香蕉产品检测结果应符GB 9827-88 《香蕉》要求;检查香蕉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及相关 记 录 是 否 符 合 HACCP 计 划 的 要 求 。
表4 香蕉HACCP计划表
关键控制点(CCP) 显著危害 关键限值 监控 纠偏
行动 记录 验证
对象 方法 频率 执行者
基地选择CCP1 重金属、农残 NY 5023—2002 《无公害食品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水、土壤 检测 1次/年 委托执行 更换 基地 检测
肥料农药购买CCP2 重金属、农药 产品质量标准 肥料、农药
检测 1次/批 委托执行 更换 基地 检测
施肥整地CCP3 重金属
NY/T 396-2010 《肥料使用准则》。 肥料 监控肥料的合理施用 每次 生产者 合理的施用量 基地
香蕉苗采购CCP4 病原菌 NY/T 357-2007 《香蕉 组培苗》 蕉苗 供方提供蕉苗“三证” 检疫证明和安全声明 1次年/批 委托执行 更换 进货验证纪录 总经理确认采购的供方;
抽查供方资料是否齐全
施肥
CCP5
(阶段:
结果期 亚硝
酸盐、
重金属 1.肥料品种选择
2.控制肥料配制比例
3.控制施肥间隔时间 肥料品种、浓度、施肥间隔时间 监控肥料品种、配制比例和施肥间隔时间 每次 基地操
作人员 延长
间隔
期 肥料
使用
记录 1.技术员、基地
负责人抽查肥料
使用记录。
2.每年1次抽查产
品的安全指标(亚
硝酸盐、重金属)
病虫害防治CCP6、防腐保鲜CCP7、蕉果催熟CCP8 农药残留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 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农药品种、施药浓度、施药次数、施药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时间 监控农药品种、浓度和施药间隔时间 每次 基地操作人员 1.调换农药品种
2.延长休药期 农药使用纪录 1.技术员、基地
负责人抽查农药
使用记录
2.每年1次抽查
产品的农残
3存在问题与讨论
3.1外部支持条件的缺失
在购买农用物资时,部分产品不能提供齐全的三证,产品质量不能溯源,更换时可选择的产品较少,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2现行的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有关香蕉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标准60项,但标准之间不配套,本分标准以显过时。例如:防治香蕉花叶病、黑星病的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醇等农药已在香蕉上获登记使用,但在现行的NY/T 5022-2006 《无公害食品香蕉生产技术规程》未被使用。需及时修订相关标准。
3.3成本问题
执行HACCP后,成本有所增加,在品牌效益没有明显体现的情况下,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需要企业加强对品牌优势的宣传,同时政府管理部门给以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张志强, 王茂起.HACCP的研究与应用发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4.2.
[2]陈发河,Paul Tobback. HACCP原理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大学学报,2002,23(2) :79~84.
[3]马凤楼.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应用的重要发展[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6.8 (6 ):32~33.
恶性的竞争导致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生存下去故意制假造假,违法增加添加剂的含量,制造各种有毒有害食品。如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原料和违法添加剂,降低了销售价格,排挤了其他质量正常的产品,“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在食品行业也时有发生。
最根本的原因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一味逐利,丧失起码的道德良心,毫无诚信可言。美国有一个大制药公司莫克公司,它的创始人有一句话,药是用来治病的,赚钱是随之而来的事情。做得越好,利润就越大。他的语言很通俗,但是很明确,研制生产的药品首先是帮助人类解决疾病的痛苦,把药做好了,自然会有利润。而有的企业往牛奶里掺杂使假,首先想到的是降低成本,是欺骗公众、欺骗消费者,其企业文化的导向是有问题的,这种企业还有什么道德呢?
在现代市场体系中,法律约束和政府监管就成为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两大支柱。一旦法律缺失、监管不到位,就可能让生产经营者变成滥用信息优势的不肖业者,故意制造问题食品,导致百姓的饮食失去安全保障。另外,普通生产者在科学知识上的缺乏会无意识地埋下安全隐患,加大食品风险。可以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食品安全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公共管理难题,需要动用法律、政治、经济、道德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二、加强食品质量风险预警,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企业是食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关键是强化企业内部质量诚信意识,引导企业所有员工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会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因此食品质量监管当以预防为主。我们公司质量控制部门积极关注国内国际食品质量安全的新趋势,密切关注国内加工食品行业的新发展,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做到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理。
不管是企业、政府、媒体还是消费者,涉及食品安全方方面面的都是人的因素,人的道德水平下降、诚信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其实也是发生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提高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保持信仰、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提升道德水平,实现国家富强。
三、 建立我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的绿色标准
(一)加大对绿色农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整治
一是要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
二是加强绿色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参照国际农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措施。还要严格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公布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特别是严把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关,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生产记录档案化管理,并严格监管措施,从而使农业生产者从传统的无约束、随机生产转向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以保证生产中全程质量控制。
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蔬菜和乳肉等农产品为重点,探索“IC卡管理”、“联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
(二)加大对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产业规模呈现迅猛发展势头
近10余年来,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发展很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团队调查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北方设施葡萄面积已经超过1.3万公顷,估计到2010年底将达2万公顷。栽培类型涉及促早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等多种模式。其中,促早栽培面积最大,超过1.3万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延迟栽培其次,约0.2万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和宁夏等省市自治区,避雨栽培略有发展,呈零星分布状态,如河南、安徽、山东、辽宁和北京等地。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在产量和单产提高的同时,果品质量逐年改善,设施葡萄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设施葡萄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逐渐向资源禀赋优(冷资源、热资源和光资源)、产业基础好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优势产业带得到加强,区域优势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湾设施葡萄促早栽培区(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省市)和以甘肃为核心的西北设施葡萄延迟栽培区(甘肃、宁夏等)两大优势产区。
设施葡萄配套设施及栽培技术逐步完善
自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设施栽培岗位启动以来,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的配套设施及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得到重视,开始步入正轨。
栽培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取得初步进展
针对过去中国用于葡萄栽培设施存在的明显缺陷,如建造方位不合理、前屋面角和后坡仰角较小、墙体厚度不够、通风口设置不当、空间利用率低、光照不良且分布不均、操作费时费力、抗性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等,我国开展了适合国情的低成本、耐用、采光和保温性能良好、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栽培设施的研究工作,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分别研制出中国果树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Ⅰ型(适合东北地区)、Ⅱ型(适合西北干旱地区)和Ⅱ型(适合华北地区),并初步开发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适合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区)的辅助设计软件。
开展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与筛选工作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设施葡萄生产品种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所用品种基本上是从现有露地栽培品种中选择的,盲目性大,对其设施栽培适应性及生产性能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品种不适合设施栽培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系统开展了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与筛选工作,初步建立了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体系,为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和筛选奠定了基础。
开展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工作
针对中国缺乏适合不同生态型、不同品种的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的现状,初步开展了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工作,尤其在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设施葡萄专用叶面肥和休眠调控技术等方面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并制定出设施葡萄冬促早栽培技术规程(第一版)和春促早栽培技术规程(第一版)。
初步建立了连年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针对设施葡萄,特别是促早栽培产量和品质不够稳定的现状开展了相应研究,初步建立了设施葡萄连年优质丰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选择耐弱光品种、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更新修剪、加强叶面喷肥和保护叶片等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得到重视
为了加快中国设施葡萄技术推广速度,提高推广效率,初步进行了设施葡萄生产数字化技术、果树信息服务网络技术体系与产品开发应用等研究工作,为构建面向设施葡萄研究、管理和生产决策的知识平台,为设施葡萄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迅速,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包括
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设施栽培适用品种
目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品种结构极不合理,花色品种较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目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所用品种基本上是从现有露地栽培品种中筛选的,盲目性大,对其设施栽培的适应性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品种不适合设施栽培。因此,引进和选育葡萄设施栽培适用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栽培设施结构不合理,机械化水平低,劳动效率差
中国北方大多数设施葡萄生产设施除避雨棚外,仍旧沿用蔬菜大棚的结构模式,以目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这些结构模式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保温性能好,但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建造方位不合理,前屋面角和后坡仰角较小,墙体厚度不够,通风口设置不当,空间利用率低,光照不良且分布不均,操作费时费力,抗性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等。同时,目前设施葡萄生产中缺乏适宜设施葡萄生产使用的透光、保温、抗老化的设施专用棚膜,而且保温材料多为传统草苫,保温性能差、沉重,易造成棚膜破损。
目前,在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中,自动控制设备不配套,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劳动效率低(劳动效率仅为日本的1/5)设施生产装备是设施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对设施葡萄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制约。目前虽然研发了一些设施生产装备,但这些装备在生产效率、适应性、作业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模型尚未建立,生产标准化程度差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发展很快,前人就不同品种、不同生态型的葡萄设施栽培技术发表了大量的经验性总结文章,但总体来说仅仅是建立了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技术体系的雏形,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区域性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仍未建立起以生产优质、安全果品和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标准化设施葡萄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
有机、绿色果品生产刚刚起步,生产上滥用激素和农药现象多有发生,部分产地仍存在食用品质安全问题。
果品质量差,产期过于集中
当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中大多数情况下对果品质量重视不够。优质栽培理念尚未在广大设施葡萄种植者中普及,很多地区还不能正确处理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仍然存在盲目追求产量的现象,这既影响葡萄园的持续稳定生产,也严重影响了果品的质量,种植者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主要以冬促早栽培和春促早栽培为主,产期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5-11月份成熟上市缺乏元旦和春节期间成熟上市的新鲜葡萄。
连年丰产技术体系尚未完善
葡萄经设施栽培后,存在严重的“隔年结果”的现象。大多数品种经过一年设施栽培后,第二年产量锐减、品质低劣,严重影响设施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产品营销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然而,当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发挥作用小,品牌意识薄弱,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和农户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
市场销售网络不健全,现代化的营销模式和手段尚未推广。设施葡萄种植户多,设施葡萄经销商、专业销售人员、市场人员太少:坐等收购商上门的多,主动出去跑市场的少,传统的地头批发、市场销售模式多,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模式少。
促进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要求,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总体对策是依靠葡萄设施管理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实行规模化生产,大力提升中国设施葡萄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中国由设施葡萄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促进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有
加强设施葡萄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筛选,实施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坚持“自育为主、引种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葡萄资源,选育适于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的优良专用品种和抗性砧木。同时,加大国外设施葡萄优良品种及适宜砧木的引进与筛选,为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品种资源支持,克服设施葡萄品种单一化问题。
开展大规模的设施葡萄品种区域化试验,充分研究中国北方不同产区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制定实施设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进而形成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优势产区,并使中国设施葡萄品种及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启动无病毒优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建立良种苗木补贴政策与机制
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中国葡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国家葡萄病毒检测中心,对国内主要品种和砧木进行脱毒,建立无病毒原种圃和采穗圃,扶持现代化苗木企业的建设:实施“苗木生产许可证”和“植检许可证”制度,建立苗木生产流通档案制度,加强监管;加强抗砧嫁接的研究与利用;逐步建立良种无病毒嫁接苗木补贴政策与监管机制。
研发推广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加强研发小型化、功能强、易操作、成本低、抗性强适合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的栽培设施结构和覆盖材料,以尽快解决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中栽培设施结构存在的问题;加强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生产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进而减轻劳动者强度,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加强设施葡萄低成本、洁净生产的理论与技术、连年丰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实现设施葡萄的连年优质丰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设施葡萄产期调节技术研究,设施条件下的环境和植株控制,大力推广产期调节技术,调整设施葡萄产期,使设施葡萄产期逐步趋于合理:进而建立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设施葡萄生产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建立产品质量追朔制度。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对设施葡萄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发展多种营销模式
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品牌战略。进一步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和设施葡萄专业协会,加强对设施葡萄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拓展视野,加强专业经纪人、营销商的培养与发展,建立一支头脑活、眼界宽、市场敏感性高的专业营销队伍,克服大多数农户既是种植者、又是销售者的现象,提高产业专业化分工,保障种植者利益的稳定性。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精品园艺、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式消费等多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加强设施葡萄生产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视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保证;安全保障措施;安全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安全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水利施工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与管理理论,就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做较详细的阐述。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安全保证体系的有效进行,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制度。项目施工前,做好安全措施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做到施工技术措施与施工安全措施同步。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交底,施工安排的同时进行安全生产安排,施工检查的同时进行安全检查。
1.1 要求施工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将监理人员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采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来强化各施工队的安全管理,控制班组出现生产障碍、未遂和其它事故,是一项较成熟有效的好办法。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同下属各施工队安全第一责任人,按考核内容要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各施工队安全第一责任人在同下属各作业班组签订安全责任书。这样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网络,使各级领导直至每个作业职工都充分感到所承担的压力和义务,能有效地克服只求生产进度,忽视安全工作的倾向,使全体职工能进一步的认识到,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
1.2 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所遵循的原则是"以责论处"和重奖重罚,制定的制度应合理、合法。在奖惩时要分级管理,实行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对于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规章制度、避免生产过程发生事故的有功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忽视安全生产不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职责,工作失职、渎职或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盲目施工、野蛮施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集体、个人都将给予惩罚。
1.3 要求施工单位检查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1.3.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就是通过说教,清除人们头脑中那些不正确的判断思想,而灌输新的正确思想、愿望和安全行动,树立人们的安全意识。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教育。
(2)劳动纪律教育。主要是使全体职工懂得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对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劳动纪律教育,不仅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减少或避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多年实践证明,重视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就有保证,反之安全生产就难以实现。
(3)安全知识教育。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常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要掌握安全知识,就必须同时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知识,了解单位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具、设备的构造质量、规格性能、操作技能和使用方法,还要使职工了解掌握本单位危险作业区域及其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可能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防护常识和消防规章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伤亡事故报告方法等。
(4)专业安全技术教育。是指对某一工种的岗位职工,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知识专门教育。使岗位职工熟悉了解掌握单位根据有关专业制定各种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5)安全技能教育。主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安全防护技能、安全避险技能、安全救护技能、安全应急技能技术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以班组为基础,依赖有优秀技能经验的实践者做监督的保证。
(6)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原因分析、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来教育职工,使他们引以为戒,不蹈覆辙。
2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1安全检查形式
(1)要求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性的安全文明生产大检查,由项目部主要领导负责,相关业务部门和专业人员参加,对项目部各个施工部位进行现场检查。通过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事故隐患和各类可能发生事故的因素,然后按“三定”(定人、定时间、定项目)的原则逐项整改。
(2)要求施工队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由施工队队长负责,组织队里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施工员、班组长参加,对施工队作业范围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重点查的内容根据本施工队的生产内容作业性质具体情况而定。
(3)要求班组每天进行二次安全文明施工检查。作业前班组长组织作业骨干,对当天施工任务、现场环境及作业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检查、分析,哪些部位是薄弱环节要充分估计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还要对班组所使用各种机具、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堵塞一切不安全的漏洞,保证生产作业过程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下班前班组必须再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查出不安全因素能现场处理的不准推给下一班,当班处理不了的,必须向下一班班组长做清楚详细的交待,并做好文字记录以备检查核实。
2.2专业安全检查、季节安全检查和阶段安全检查
(1)专业性安全检查
随着生产进度的发展、工序变化、新设备的投入使用等,都要搞专业性安全检查,组织专业人员对某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分析,然后进行技术交底,保证作业过程中人身和设备安全。
(2)季节性安全检查
针对一年四季气候的自然变化,春季做好防冻融、防滑坡、防坠石等的检查。夏季以防汛、防雷击、防坍塌、防暑、防触电等项检查。秋、冬季节以防火、防滑、防寒为重点来检查。
(3)阶段性安全检查
这种检查的目的是针对某阶段某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前的安全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为下道工序施工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堵塞漏洞、防止遗留不安全因素。
2.3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抓住施工难度大、危险性大的部位;检查是手段,整改隐患是目的。安全检查要贯彻"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对查出的问题,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达不到检查整改要求决不放过。利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是发现潜在危险因素的一种切合施工实际简单实用的好办法,它通过初步定性的安全分析,将复杂的大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集中有经验人员的智慧,经过全面周密的讨论确定出整改措施,不至于出现漏项和失误。它优点在于全面、直观、准确、广泛、是安全检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2.4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发放,对于生产中必须配戴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用品、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必须根据特殊工程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使用产品的质量,建立定期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3安全保证措施
3.1要求施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的各项劳动法规、安全法规、安全技术规则和局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各项安全措施。
3.2要求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严禁违章作业、违规作业,制止盲目蛮干。
3.3要求加强工程车辆交通安全管理,防止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4要求路基高边坡开挖,要制定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边坡塌方和滚石造成安全事故。
3.5要求施工中重点做好防止高空坠落、触电及机械设备伤害等事故。
3.6要求按照施工总平面设置临时设施、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同时必须符合防火,防尘、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3.7要求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按有关规程、规定执行,爆破器材设专人看管,严格执行领用手续。对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失效及不合格等技术要求的,不得使用,做好预防措施和安全警卫工作。
3.8要求石方开挖做好控制爆破设计,对爆破可能伤及的村镇、设施,要采取保护措施,做好爆破安全警戒。
3.9要求工程机械、设备,认真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对于危险地段,设专人指挥。机械(具)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实行专机专人负责,非操作人员禁止开起启任何机械,严禁无证操作。现场所有施工机具必须按要求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并接地。关键的施工地段及工程现场周围设置必要的警告与危险、安全与控制、指路等标志牌,以为施工人员和公众提供安全和方便。
3.10要求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立杆间距、标件连接、剪力撑安设都要按规定执行,力杆底设垫块,各种脚手架的脚手板必须铺平铺严,严禁有探头板,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和平台应绑防护栏和挡脚板,并设置安全网,安全网应保持完好。
3.11要求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各工程项目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每星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项目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评价,确保本工程安全生产 。
3.12要求本工程施工期间,施工现场设2~3名专职安全员,并经过培训上岗。
3.13要求在施工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修必要的标志牌,为现场施工的一切人员提供安全和方便。
4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要求施工单位项目安全组织,应该包括决策层(项目部)、管理层(职能部门)、执行层(队)、操作层(作业班组)四个层次,构成一个封闭的组织体系。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安全监察机构及发包人、监理部的指导下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划和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提出项目部的执行方案,组织生产施工单位贯彻执行。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文明施工细则;安全生产目标,采取各种对策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在推进日常安全工作时,可以做到权威大、指挥灵、行动快,减少扯皮推诿,促进协调配合,使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迅速落实,使事故隐患尽快消除。
4.1安全保护措施
(1)在工程开工后14天内编制完成一份施工安全措施文件,报监理部审批。
(2)制定施工措施,要包括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向施工人员做好交底。
(3)加强对职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由质量安全部门负责,根据国家颁发的各种安全规程,编制适合本工程需要的安全防护手册,并发给全体职工。工人上岗前应进行安全操作的考试和考核,合格者才准上岗。
(4)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检查,建立专门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安检人员。
4.2劳动保护
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定期发给在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手套、手灯、防护面具和安全带等。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按劳动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发给劳动保护津贴和营养补助。
4.3照明安全
(1)在施工作业区、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照明。
(2)在不便于使用电器照明的工作面应采用特殊照明设施。地下工程照明用电应遵守《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4.4接地及避雷装置
(1)根据要求设置防雷和接地装置,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和测定。
(2)不得采用铅丝作防雷引下线,接地线及接零线应采用焊接、压接或螺栓连接的方法,严禁简单缠绕或勾挂。
4.5有害气体的控制
在本工程施工中,配备对有害气体的检测和报警装置以及工人所使用的防毒面具,一旦发现有毒气体,就立即停止施工,立即疏散人员,并及时报告监理人,在经过慎重处理,确认不存在危险,并取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复工。
4.6炸药、雷管和油料的存放和运输
(1)每次爆破剩余的炸药和雷管应如数提交给发包人物资部门,不得在施工现场设库存放炸药。现场不设置油料库。
(2)严禁同车运输炸药、雷管。油料必须由专车(油罐车)运输。
(3)运输易燃、易暴物品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发现包装、容器不牢固、破损或渗漏等不安全因素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启运。
(4)从事爆破器材的装卸运输人员,都必须经过有关爆破材料性能的基础教育和熟悉其安全技术知识。押运爆破器材的人员要持证上岗。
4.7爆破作业
(1)按监理批准的爆破作业安全措施文件的规定进行爆破作业,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爆破的管理规定。
(2)对实施电引爆的作业区,采取必要的特殊安全装置,以防暴风雨时的大气或临近电气设备放电的影响。特殊安全装置经试验证明其确保安全可靠时,方可使用,试验报告须经监理审批。
4.8洪水和气象灾害的防护
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水情和气象预报,做好洪水和气象灾害的防护工作。一旦发现有可能危及工程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洪水和气象灾害的预兆时,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洪和防灾措施,确保工程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4.9信号
针对工程设备多、交通运输量大等特点,在施工现场周围配备合适的信号装置,包括标准道路信号、报警信号、危险信号、控制信号、安全信号、指示信号等,为施工人员和公众提供安全和方便,确保工程和人身安全。负责维修和保护施工区内自设或发包人设置的所有信号装置,并按监理的指示,补充或更换失效的信号装置。
5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5.1高边坡开挖安全措施
(1)高边坡开挖前要先开挖排、截水沟,做好地表水的引排工作,防止水流对边坡的冲刷,高边坡开挖过程中及时根据设计图纸对边坡进行防护,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和安全。
(2)高边坡开挖最好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中每开挖一层及时安全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修整和支护,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施工中派专人经常检查边坡温度情况,及时排除险石及整修边坡,防止边坡塌方或滚石,确保边坡施工中的安全。
(3)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开挖边坡坡比,按实践地面线核准边桩,开挖边线必须平顺稳定,不陡于设计值,当土质发生不良变化时,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按设计要求和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处理。
5.2混凝土工程
(1)模板
支拆模板应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必须上下同时作业时,一定要有隔离措施,方可作业。对于较复杂结构模板的支立与拆除,应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结合图纸进行施工。设在施工通道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必须高出路面1.8m以上,模板支撑不准撑在脚手架上。支模过程中,如需停歇应先将支撑、搭头、柱头钉牢。拆模间歇时,须将已活动的模板支撑等拆除运走,并妥善堆放,防止扶空,踏空而坠落。在高处支模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扳手、撬棍、手锤等工具,要装在工具袋内,禁止放在模板上,以免碰落伤人。支立模板时,不准挤压照明、电焊作业用电缆线以免破皮露电。对于使用各种类型的大模板,放置时,下面不准压有电线,若放置时间较长,应用拉杆连接牢固。大模板立存放时,必须将地角螺栓带上,使模板自稳成70~80°角,下部应用通长木方垫稳。未加支撑的大模板,不准竖靠在其它模板构件上,应采取平放方式。
(2)钢筋运输绑扎及焊接
倒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左右是否有人或其它物件。以免碰伤人和碰坏物件。从低处向高处传送钢筋时,每次只准传一根,多根一起传送时,需用8#铁线拴牢。并绳子捆绑结实再行传送,传送时钢筋下方不准站人。施工现场的行车道口,不准堆放钢筋,在脚手架,或平台上存放钢筋时,不准堆放过多。绑扎钢筋前,应仔细检查作业面上有无照明,动力用线和电气设备,如发现通知电工来处理。防止电线露电造成触电事故。绑扎钢筋的铁线头,要弯向模板面,以免扎伤人。在绑扎和焊接后的钢筋网上行走要铺脚手板。防止未绑焊牢发生坠落事故。焊接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必要时要进行遮挡。所用的焊机必须是一机一个开关,禁止一个开关压多条线。配合焊工作业人员,必须戴防护镜和防护手套。施焊时不准用手直接触抓钢筋。
5.3施工供电措施与安全技术
电气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患有不适应症人员一律不准从事电气作业。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在安装施工供电设施时,遇有易燃易爆气体场所,电气设备线路,均应满足防火,防爆要求。接电动机械与电动工具的电气回路时,应设开关或触电保护器,要一闸控制一台机,禁止一闸控制多台电动设备。安装手动操作开启或自动空气开关及管形熔断器时,应使用绝缘工具。当施工用电设施用完全后,需拆除电气装置时,不准留有带电的导线,必须保留时,一定要将端部包好,做出标记妥善放置。安装110V以上的灯具,只能做固定照明用,悬挂高度一般不准低于2.5m,若低于2.5m时应设保护罩,以防人员意外触电,混凝土仓面,机械检修车间等部位所用的工作行灯,应使用36V以下的低压电。现场施工电源设施,要经常维护,对于变压器,雨季前,应做一次绝缘试验。禁止非电气作业人员从事电气作业。电气作业人员,对于使用的工具必须经常进行检查,不合格品不准使用。电工登高作业,必须按要求系好安全带,脚扣和安全帽。立杆、架线、紧线作业要设专人统一指挥,跨越线路,公路、铁路、河流放线时,应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方可进行作业。靠近带电体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满足下列规定:
5.4安全运输
厂内运输道路,对于为工程专项服务的临时通道路(如运渣土方、施工材料等线路)其标准应满足下列要求:保证路基坚实,边坡稳定;根据工程用车型选择道路的宽度。双车道宽度应在7m以上,单车道应在4m以上,还应修有错车处;道路弯道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纵坡应控制在8%以下,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坡度不准超过13%,道路两端应设停车场地,道路两侧要做好排水沟。施工现场架设临时性跨越沟槽的便桥,宽度:人行桥应在1.2m以上;手推车便桥应在1.5m以上;一吨翻斗车、汽车,应按规定设计,其宽度不小于3.5m,在道路的急弯陡坡,窄路,视线不良的桥头引桥、高路堤,交叉路口和地形险峻等路段,要按规定设置标志、护栏,挡墙等安全防护措施。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对项目的整体运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管理单位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检查标准,对施工项目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检查,保证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至钧.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与修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到乡镇,村,站所,园区,企业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调研,总结如下:
市人大常委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执法检查以来,区政府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具体方案,有会议安排,有检查,有总结。重点围绕标准化生产,“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质量检测,投入品控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在乡镇、企业(集贸市场、超市、龙头企业)建立检测站(室)6个,制定完善了10多种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累计建设“三品”基地近10万亩,实现“三品”认证55家,无公害10家,有机3家,地理标志产品1家。建设规模化畜禽饲养场(户)30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占到80%以上;今年以来,共抽检蔬菜样品2100个,抽检畜禽样品85份,合格率分别为99%、99.1 %。总的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体上实现了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调研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品”市场所占份额较低。尽管涉及群众生活的农产品品牌数量已基本覆盖全面,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但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大。我区品牌产品草莓,,葡萄占百分之三十。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标准化生产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虽然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采收农产品,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三是优质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与大中城市相比,市场上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优质优价,多数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定位,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
四是监管手段薄弱。一方面,表现为农业执法力量薄弱。我区农业执法大队由于人员编制少,力量较弱,加之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力量减弱,自身监管服务功能缺位,已很难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检测监管较弱。有的镇办农产品速测机构检测人员配备不到位、设备精度差,致使存在检测水平低、检测比例少、时效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
五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投入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生产环境监测、品牌申报认定和市场准入检测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需要,亟待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倾向。不少农民未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产中更多地关心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治理难易,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产而不自食”的农产品的生产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缺乏必要的诚信意识。
二是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组织实施。在现行的生产经营体制下,基本上是一个农村家庭就是一个初级农产品生产单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治理。这种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多数是家庭留守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跟在别人后面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
四是开放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难以把好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城区农贸市场,还是乡镇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转手倒卖。这种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化和质量失控,既使农产品不能很好的体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可上市销售。
五是分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增加了部门配合、无缝衔接的监管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执法大对尚未建立,协调起来非常困难。同时一些流动商贩,以促销药品为目的不正确的病虫情报,诱导农户多买药、多用药,由于交易隐蔽,单靠农业部门监管难以到位。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既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搞好宣传教育。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传播、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和生产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
(二)加快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农产品的生产区域,科学划定“三品”生产基地,逐步引导农民成方连片生产,壮大生产规模,以扩大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抓好产地环境建设,杜绝工业污染,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农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搞好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档次。
(三)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积极组织制订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者有章可循;其次,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切实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送到农民手中;第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化提高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农民提供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服务。
[关键词] 煤矿企业; “一通三防”; 安全生产;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TD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32-1
一、煤矿“一通三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供风能力日渐不足。我国高达95% 的煤矿是井工开采, 地质条件复杂, 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煤矿资源有限及其需求的递增, 使得煤矿的开采强度持续加大,开采难度也随之增加, 开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 这就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恶化, 导致了更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有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从经济利益出发, 大规模私挖滥采, 在没有足够安全措施和设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造成瓦斯、煤尘爆炸、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主要表现在: 工作面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循环风; 局部通风机安装不符合要求;矿井通风能力不够, 矿井总风量不足。“一通三防”工作的缺位, 是直接造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的一个重要诱因。
(二)不重视“一通三防”工作,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偏低。原来计划经济时代招收的固定工, 大多数已退休或退出了煤矿生产一线, 取而代之的是农民轮换工、合同工, 培训不到位, 操作技能相对较低, 安全思想不牢固,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例如: 生产中脱离“一通三防”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能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自我规范能力不强。
(三)矿井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煤矿开采生产技术落后, 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落后。在煤炭开采技术方面, 虽然国有重点煤矿与世界煤炭开采技术差距不是很大, 甚至一些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但在综合技术上是有明显差距的。在煤矿经营管理上,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先进、高效, 这缘于美国管理层面的基本技术、管理方法是成熟的。而纵观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可以说层层承包是大部分煤矿的选择, 目前在国内能赶上美国煤矿管理的煤炭企业很少。
二、解决“一通三防”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依靠科技进步抓好”一通三防”工作:1.领导重视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管理, 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煤矿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一通三防”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提高认识,才能提高抓好“一通三防”的自觉性;2.依靠科技进步, 完善基础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先进的设施、设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一通三防”工作的责任制和专项管理制度。要形成以各煤矿企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体系。按规定提足、用好 “一通三防”专项资金, 保证“一通三防”所需的人、财、物, 认真落实瓦斯检查、局部通风、盲巷管理等制度。各级领导都要明确相关的安全工作责任, 认真制定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制度, 编制执行好有关规程和改善“一通三防”安全状况的规划措施, 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制度来约束全体干部和职工的操作行为。例如:“一通三防”安全检查制度, “一炮三检”制度, “ 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瓦检员“手拉手”交接班制度, 防灭火制度等。
(三)培养一支过硬的“一通三防”专业队伍。“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是一项长远的、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涉及矿井的方方面面, 必须有超前意识, 这项工作搞好了, 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才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依靠科学先进的技术管理, 培养一支过硬的专业队伍, 确保整个矿井有一个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 否则, 通风工作搞不好, “ 三防”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四)加强“一通三防”的培训工作:1.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有计划地培训新上岗人员, 对通风班组长、放炮员、瓦检员及防突专业人员等特殊工种进行脱产专业培训, 做到培训及时, 人人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结合实际, 主要学习业务知识、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三大规程”、“ 一通三防”事故安全教训及防灾自救等, 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和自主保安意识。对特殊工种新增人员, 除培训外, 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由该工种老同志现场传帮带, 跟班熟悉不少于1个月才能单独工作。所以安全培训形式多样, 既要有不同层次, 又要结合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最终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2.“一通三防”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 贯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一些企业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岗位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手指口述操作,就是为了纠正各种妨碍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为习惯,保证职工在岗位尤其是在要害岗位上正规、集中精力操作, 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力举措;3.教育职工认识事故的危害性, 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档案, 定期对职工开放, 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教育职工; 用经常说教的方式, 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 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定期请事故受害者家属做报告, 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