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5:26
导语:在经济危机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总产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完成1084.20亿元,增长16.8%,完成年度目标2432亿元的44.58%。规模工业产值占全省的24%,名列全省九地市第二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1位,居*等四个城市之前。
从工业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分析,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完成872.17亿元,占80.4%,增长17.9%;股份制工业完成155.16亿元,占14.31%,增长11.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229.16亿元,占21.1%,增长16.3%。
2、工业增加值完成243.84亿元,增长14.6%;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55.99亿元,增长13.1%,占全市GDP(532.53亿元)的48.07%,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96%。
3、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079.79亿元,增长13.8%。累计产销率99.5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历史较高的水平。
4、地产工业品出货值完成478.98亿元,增长10.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与全省出货值平均增速14.7%的水平相比,低2.7个百分点。出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44.36%,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
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5月份)161.46,实现利税77.33亿元,增长3.09%,其中实现利润51.28亿元,下降8.27%,实现税收26.05亿元,增长36.32%。全市1586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盈利的1116家,盈利面达到70.37%。
6、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44亿元,同比增长17.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2.33%。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3.08亿元,同比增长39.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及制造完成投资11.36亿元,同比下降26.15%。
7、国内招商共引进内资项目1359个,实现协议内资160.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0%;实际到资112.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5%;实际利用内资80.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5%。
8、全社会总用电46.47亿千瓦时,增长13.8%,其中工业用电29.6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3.7%,增长1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7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6.7%,增长12.6%;农、林、牧、鱼等行业用电9.1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9.6%,增长12.7%。上半年,全市典型日最高用电负荷168.4万千瓦,最大日用电量3321万千瓦时。
9、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139起,死亡145人,受伤779人,直接经济损失7887.96万元,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去年下降44.33%、62.17%、37.58%,死亡人数上升4.32%。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重点工业企业发展良好,三大支柱产业平稳发展。上半年,15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22.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其中,累计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的DELL(*)公司等15家企业共完成5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6%。有27户工业产值净增额在1亿元以上,21户产值净增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
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共完成工业产值822.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9%。其中机械工业完成258.74亿元,占23.86%,增长12.2%;电子工业完成406.01亿元,占37.45%,增长12.9%;化工医药工业完成158.00亿元,占14.57%,增长16.9%。上半年,机械、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速低于全市16.8%的平均水平,化工行业增速与全市工业产值的平均增速基本持平。
从150家重点企业和三大支柱产业的运行情况看,这两部份工业产值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是主导和影响着全市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的重点。由于这两部份工业企业已经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产值增长速度有限,而新增的大企业不多,使上半年工业产值增长平稳趋缓。
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稳增长,但增速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084.20,完成年度目标的44.6%,与近几年序时进度水平基本相当,与去年同期46.7%的序时进度相比低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我市工业经济处于平稳增长期,今年前6个月工业累计增速基本保持在16%-17%之间波动,工业产值增速延续去年以来的趋势继续回落,但回落的速度已减慢。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6.8%,低于去年同期(20.1%)3.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增速(23.1%)4.3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省九地市的最后一位。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1)新投产工业大项目有限。去年下半年以来,尽管我市有一批新的工业项目投产,但新投产企业所形成的产值十分有限。这与前几年入驻我市发展的DELL公司等大企业相比,拉动力、支撑力明显不足,使得我市工业产值增长较"*"时期的前四年明显放缓。去年下半年新投产的钢宇工业、ECCO公司、力隆氨纶、大统皮革等企业今年1-5月新增工业产值只有9.24亿元,仅占当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的21.1%。而今年上半年新投产的ABB输配电、泓信特种纤维、艾佩斯电力等企业,尚未形成较大的产值。此外,目前入驻同安轻工工业集中区、机械工业集中的企业多数为老企业搬迁,新投产企业不多;工业集中区之外新投产的企业大多数正在试产,尚不能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
(2)部份大企业产值增速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从年初对重点企业调查摸底情况看,150家重点企业中有52家企业计划年产值净增5000万元以上,原计划全年新增产值215亿元,但上半年实际只增加产值84亿元,仅完成年度净增目标的39.2%。上半年实际净增值与预期进度差距较大的企业有:厦华电子、TDK、建松电器、翔鹭石化、钢宇工业、华夏电力、厦工、中禾实业、唯开、柯达、DELL等企业,这些企业与年初预期的目标相比欠产30亿元,影响全市上半年工业产值增速3.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企业能按年初预期的目标实现增产,全市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将达到20.1%,基本上可与全省的增速持平。
(3)部份工业品量增价跌,增产不增值。上半年,我市电子计算机、彩电、手机等主要消费类工业产品生产增长较快,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5%、29.1%、52.5%;但由于价格逐步走低,产值未能同步增长,DELL、厦华、夏新、联想等企业产量增长高于产值增长十几个点。
(4)地产工业出口增速放缓,对工业产值增长的拉动力下降。去年4季度以来,我市地产工业品出货值增长率逐月回落,至今年上半年仅增长10.5%,增幅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而出口产值占我市工业产值44%的工业而言,出口增长乏力是制约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口增长放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是,我市相当部分生产企业出口产品生产是采取OEM(贴牌生产)方式,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利,但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已无赢利空间,承接出口订单减少。第二是,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产品计算产值。三是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剧,如日本刚刚实行的对食品进口安全的"肯定列表制度",已使我市烤鳗生产企业全面停产。
(5)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产值比重下降。上半年,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0.4%,比2004年(82.22%)、2005年(80.88%)同比下降了1.82个百分点和0.48个百分点。
3、产销衔接良好,但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略有回落。6月份,当月产销率达到101.71%,比去年6月高出2.02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产销率达99.5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但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略有回落,1-5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1.46,同比下降18.1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1.28亿元,同比下降8.27%;亏损企业亏损额62.03亿元,比增59.23%;利税总额77.34亿元,同比增长3.09%。
[关键词]经济数学;微积分;概念形象化;教学方法;境外生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30-03
一、我校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境外生的学习情况
境外生是我校生源的一大特色,他们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港澳台学生以及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由于文化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与境内生相比,境外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教学体系的不同造成境外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另外,境外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应用,理论性没有中国大陆强,境外生缺少长期系统的训练,计算能力、理解能力普遍较差。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使得境外生学习数学课程困难重重。[1][2] 因此,我校对数学课程采用了分流教学的制度,对境外生实行单独开班教学。这种教学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境外生学习数学的一些困难,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根据境外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做相应的调整。首先,我们要切实考虑到境外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学习难度,深入了解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看他们的专业要用到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分专业、分难度地进行教学。其次,我们应加入一些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思想,拓展境外生的知识面,避免境外生有知识无文化的现象出现。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可以对境外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抽象、深奥的数学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境外生看得见,摸得着。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境外生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二、概念形象化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要求概念定理表述完整,证明过程严谨,这样的模式完全符合我们要求的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容易让人感得枯燥烦琐。 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境外生而言,他们面对晦涩难懂的概念,学习兴趣骤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境外生学不懂,教师教不会,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方式上绕过刻板又严谨的概念表述,采用直观等感性方式使概念形象化,帮助境外生认识、理解概念[3],内容上强调“是什么,怎么做”,少问甚至不问“为什么”,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使境外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我们要不断地从几何、物理及生活当中挖掘素材,尽量使概念更加生活化,力求做到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让境外生看得见,摸得着,从感性上认识、理解概念。
三、概念形象化教学范例
我们从《微积分》的一些基础概念入手,谈一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怎样使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例1】函数极限概念的形象化教学模式。
一般教科书上关于函数极限的概念都用“ε-δ”语言来定义[4][5],这对境内生而言,尚且有一定的难度,对境外生来说,简直是天书一般。所以在讲解极限概念时,我们可以避开纯数学语言的描述,用形象化语言来定义极限,并通过函数图像帮助境外生理解极限概念。
我们从直观例子入手,介绍人们对极限的认识。生活中,人们经常说“我的忍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警报声达到极限,然后戛然而止。” 通俗来讲,所谓“极限”就是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或状态。刘徽的“割圆术”中,作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当边数越来越多时,正多边形的极限状态就是一个圆,正多边形面积的极限就是圆的面积。
在数学里,当函数y = f(x)中的自变量x渐渐趋近于某个定值时,该函数的函数值y也会逐渐趋近于一个值,这个值就是函数的“极限”。以函数f(x) = x+1为例,显而易见,对于所有的实数x,f(x)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从数值变化和函数图像两方面来看,当自变量x渐渐趋近于1时,函数值f(x)的变化如下。
四、总结
关于概念形象化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介绍函数连续和可导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形象地描述“对一个函数(即一条曲线),连续是连绵而不间断,可导是光滑而不打折”;介绍函数的极值时,我们可以说“极值就是函数在局部范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介绍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说“原函数就是一个函数求导之前的原来的那个函数”“不定积分就是求导之前的原函数的全体”;介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避开严格的数学证明,从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入手。我们要从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境外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有余力的境外生,可以要求他们在概念形象化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概念、定理的完整表述和证明思想,追求数学的严谨性。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振铭.侨校境外生学习现状的思考与策略探究――以华侨大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2012(10):89-90.
[2] 柳向东,刘懿莹.提升外招生的学习兴趣――以暨南大学为例[J].科技文汇(下旬刊),2010(11):19-21.
[3] 高凌云.关于外招生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J].大学数学,2012,28(3):12-14.
他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为扩大内需,明年要促进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环境。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旅游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他说,为优化消费环境,将加强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
――人民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在北京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黄皮书认为,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8%的增长率,但如果企业经营效益恶化及其滞后影响逐步显现和扩大,宏观经济企稳的微观基础仍将脆弱。
黄皮书认为,就乐观方面而言,在高杠杆下随着宏观经济的转暖,微观企业的压力将迅速缓解。因此,只要经济增速呈现拐点,则短期内的担忧可以消除。但从中期角度来看,企业的高杠杆率仍然是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微观基础。 因此,黄皮书认为,2013年政策应重点关注企业财务的去杠杆化,并将这方面的政策与其他结构调整措施结合起来,具体为: 应避免进一步使用信贷扩张的刺激政策 ;需要采取政策,帮助企业加速实现去杠杆化的过程 ;财政政策可以有所作为,采取减税或税制改革和以结构调整为导向的支出政策 ;为了加速企业的去杠杆化过程,政府还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宏观经济生存环境 。――中国新闻网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撰文指出,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转型影响,各区域经济增幅普遍回落,同时西快东慢格局继续强化。2013年,预计外部环境变化不大,国内经济政策保持基本平稳,影响2012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在政策外力推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区域经济新格局雏形逐步形成,中西部地区成增长热点,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加快,区域经济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该文强调,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建立和完善超越地方利益的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完善区域协调的市场机制。――中国证券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公布中央企业明年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增长排在首位。
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增长;推进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抓好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管理,夯实科学发展基础以及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六大方面为明年央企的工作重点。 在确保生产经营“稳增长”方面,王勇指出,明年需要研判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超前做好应对措施和预案,防范经营风险;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加快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扩大资金集中规模和范围,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强化业绩考核等。 ――中国经济信息网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2012年商务部落实和完善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在3.8万亿美元以上,增速在6%左右,出口占全球份额升至11%左右。2013年商务部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具体措施为:一是稳定出口规模。二是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三是发挥进口对调整结构的支持作用。四是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东方早报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经济学家左小蕾近日在海南召开的2012年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表示,目前现状表明,中国经济根本不存在硬着陆。而且由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上升,会对中国产生输入性通胀的影响,通胀压力会在2013年显现,货币政策也应该保持较大的宽松。
左小蕾说:“走过了纠结的一年,年底看到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已经实现了软着陆。我的观点是中国经济根本不存在硬着陆的问题,只是人们的思维停留在高增长的偏好上,不能接受中国经济正常放缓的事实。” 左小蕾表示,中国当下即使没有进一步的制度性红利释放,在现有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加之大规模的技术进步,其潜在增长区间应该在7%到8%之间。2013年经济增长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应该是在7.5%到8%之间。――网易
如果在GDP中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仅有5%左右。”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出席“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时说。
李扬认为,降低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是“增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这要求经济的重心放在创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上,放在对已有产能的绿色化与循环化技术改造升级上,放在发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产业上。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降低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损失,使国民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的循环高效安全的绿色发展轨道上,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中实现真实的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
十报告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其中传递的强烈信号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将逐步从重“量”转向更重“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看来,今明两年是转折之年,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活动将全面展开。
具体来看,出口、消费、投资等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一变化预计是趋势性的,因此是企业和经济发展条件又一个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向集约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阶段性下降。 ――上海证券网
十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经济转型一定要解决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从低成本竞争向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转变,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支撑价值链提升。
关键词:历史推理法;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流动性偏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73-02
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常常有学生被“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凯恩斯区域”以及“古典区域”等概念弄得糊里糊涂,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引申出的政策含义。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深刻理解经济政策的适用性,必须认真学习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应用历史推理法,把对概念和政策的理解融入到对历史背景及其背后经济逻辑的理解和掌握之中。
所谓历史推理法,指的是在熟悉掌握历史背景的基础上,依照经济学的逻辑推理方法,对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及其背后隐藏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掌握概念和理解政策的一种逻辑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区别于一般逻辑分析法在于它分析问题的起点是问题本身具备的历史背景,而不是一般逻辑分析所具备的逻辑假设条件。
以理解和掌握“凯恩斯流动性偏好”为例,历史推理法要求从这个概念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而这个背景恰恰也是整个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具备如下特征:第一,从供给方面来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供给能力没有问题,能够迅速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增加。凯恩斯假定社会供给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持续满足需求,尽管这种假设有些苛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供给不是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并且供给的确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满足需求的增加。第二,从需求方面来看,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前景暗淡,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即使政府出台相关的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依然不能摆脱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第三,完全依靠市场解决经济危机的不可行。众所周知,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本身就是信奉完全自由竞争观点的恶果,实际上是市场本身固有缺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因此,依靠市场不能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承担起宏观经济调整的职责。
在了解了相关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再把这种历史背景和经济逻辑结合在一起,来理解“凯恩斯流动性偏好”概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市场的利率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理性人预计到利率在不久的将来会上升,而对应的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因此,人们纷纷抛售手中的债券,换成现金储存在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经济主体,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现金为王的坚定信奉者,都无一例外地把收到的现金储存起来,不进行任何消费或者投资。由于货币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而人们对于货币现金的无限偏好,可以表述为流动性偏好。那么,流动性偏好对当时的政策制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流动性偏好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情况下,这种共识必将深刻地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政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进一步降低利率,增加社会的流动性,从而改善经济状况,这种政策意愿很可能会落空。原因在于,当政府增发的货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流转到经济主体手中的时候,受流动性偏好的影响,经济主体会不约而同地把收到的货币储存起来,从而使这些货币退出流通领域。经济主体对货币的偏好以及储藏行为与政府发行货币促进交易,盘活经济的政策意图背道而驰,因此,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在当时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则是非常有效。之所以说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摆脱流动性偏好陷阱。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发行公债以及减税,能够直接带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可以通过社会总供给的增加而得到满足,并且这种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以社会物价基本不变为基础的。因此,在流动性偏好存在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对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无能为力,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如果以上的经济逻辑成立,那么,政府必然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承担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政府如何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就成为一门科学,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就是历史的必然。至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无非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极端情况而已。在“凯恩斯区域”,LM 曲线呈水平状,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带来利率的上升,而不能带来社会总产量的增加。相反,如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则可以实现在利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达到增加社会总产量的目的。因此,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与之相反,“古典区域”对应的LM曲线是垂直线,这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不仅能够降低利率水平,而且能够促进社会总产量的增加。如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造成利率的上升,物价的上涨,而对经济增长毫无帮助。因此,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这场危机认识的越深刻,对历史背景掌握的越充分,越能够正确地理解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的各种概念和政策主张,越能够高屋建瓴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课本描述了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原因和影响,危机爆发原因可通过师生讨论很容易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但这一基本矛盾是如何引发经济危机,很多学生并不是十分清楚,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也是一带而过,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挖掘教材,并合理地加以补充和延伸,从专业理论原理中帮助学生寻求确切的答案。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使社会生产服从社会的需要,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要服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家们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加紧剥削工人且把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到最大限度,于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呈现出不顾消费和市场限制无限扩大的趋势,广大劳动人民却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压榨,生活非常贫困,使得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关系日益激烈,从而爆发了经济危机。
二、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师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本为依据,指导学生阅读与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切不可脱离课本不着边际。从课本中得知“一战后美国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行业和建筑行业等部门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但在这虚假繁荣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更为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家们攫取了高额利润,劳动者的生活却相对贫困;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从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贷款,烘托出这种虚假的繁荣,资本家们被眼前经济利润驱使,盲目地扩大再生产”。课文中的这段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但也不能拘泥于课本,还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资本家与劳动人民的差距为何这么大?收入差距大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带着这些疑问,可补充一些史料:全美国最大的16家财团控制国民生产总值53%以上,全国约有1/3国民收入被仅占人口5%的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挣扎在仅够温饱的年均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家庭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从以上史料分析可知美国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垄断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造成国民收入严重不均,而这种悬殊差距大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了市场购买力大大下降。通过这样的分析能使学生对美国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理解深刻。
三、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和股票投机
在分析有哪些因素加剧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时,肯定要提到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和股票投机这些概念。这些概念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需要作适当的拓展分析。我们知道一战后美国银行信贷量大幅提高,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社会上70%左右的汽车是通过赊销购置,全国工业机械设备的产出提高了205%,耐用产品的产出量增加了257%,工业产出能力大幅提升,成为美国当年生产严重过剩的重要原因。美国国内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1924~1929年,农民靠贷款购土地、化肥;城里人靠贷款购汽车、洗衣机、收音机,投资者们靠贷款买股票,这种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一片繁荣景象,也造成了更为盲目地扩大再生产。在这种繁荣的刺激下,人们醉心于股票、债权等投机活动,造成股票的上市量猛增,股价也被人为大幅度抬高。到1929年,股价与生产利润产生严重背离,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分析这些因素时还可以将经济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与1929年经济危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诱发经济危机的种种因素。
四、自由主义理论
关键词:民生 和谐 公共管理 自动控制
民生问题三要素:公平、质量效益、GDP
民生内涵是指遵循生存公有规律与发展私有规律(简称生发规律)所界定的,与安全生存密不可分的且无需市场激励的民生需求与行为。民生外延是民生内涵定义所包括的需求与行为的种类划分,当前经济条件下应分为类:生养、教育、科研、创业、就业、医保、居住、环境。其中科研与创业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其他属主观性项目,多为分配配置政策倾向问题。
民生与国家兴衰相关,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包含社会公平、经济繁荣两方面,因而改善民生必须使GDP增加,而不是只停留在关注分配不公上。
民生问题是公平与发展问题,更是“公平与效率”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处理好公平、效率、发展的关系。改善民生是政经问题,更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来源于公平、质量效益、GDP的不平衡,受落后的民生理论和凯氏理论缺陷制约,要克服经济危机成因。
针对上述情况,采用的方法是:基于公平、质量效益、GDP三者平衡关系中,结合使用自动/半自动/手动三方式,分步推进地改善民生的方案;将民生外延扩展到基础科研、初次创业;民生研究对象由过去解决单一民生问题发展到基于房价、GDP/工资同步增长,改善民生。
公共管理自动化的构成
民生问题源于经济不发展,社会不公平,涉及到经济危机和社会和谐的建设,归结起来是公共管理问题。公共管理自动化的核心为创新民生理论、建设和谐社会的自动控制系统,围绕六方面展开:第一,剩余价值由科技文化成果创造,归全人类共有。这是系统性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和法理依据。依据生发规律创新民生理论,确定民生内涵与外延,基于民生问题的项目,完善社保体系。设计财政、房价三分之一(HP/3)、个人单位、金融市场共筹民生资金,由个人选择服务单位和方式,由保险公司管理支付民生资金的一整套操作处理程序。第二,设计自动/手动/半自动三个功能回路,发展出民生问题自动处理的控制技术。第三,创新房地产价格理论,将HP/3用于补充社保体系以缩小贫富差距,另HP/3用于补偿征地以缩小城乡工农差距。第四,修正凯恩斯理论关于国民收入用于投资与消费进而使得产出越来越大于消费的内积经济危机的缺陷,区分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两种币符,以保障产、消平衡。第五,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三大”根源:不公平、凯氏理论缺陷、产消信息测不准,为改善民生消除复杂因素。第六,在平衡公平、质效、GDP三者间关系,预防和遏制经济危机中,持续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根据这六大内容,可得公共管理控制系统的内容与结构为:民生概念(内涵外延)民生项目处理民生问题的原理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与自动化操作方案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在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过程中,全面持续地改善民生。
结合创新民生理论、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共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见表1。下面结合图1对表1所列项目进行简释。
(一)民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对GDP的分配再分配过程中会产生诸多政经问题,可以概括为效率与公平问题。社会资源在生存、发展、自由三方面配置时,倾向于生存、发展困难者的政府保障政策实施起来会面临人性之恶、测算不准问题,使得改善民生的举措难以落实。究竟是以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以虚拟经济调控实体经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抑或选择剥削、盗骗手段实现消费体系是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监管难点。在共产社会前,剥削凭据武力、权力、财力进行,其中武力是根本,权力剥削、财力剥削是衍生形式,权力剥削具主体性普遍性,而财力剥削附庸于武力、权力而存在。民生问题关键在对剥削的遏制,依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处理。当民生得以保障,迫于生活的劳动积极性就可能削弱;反之,通过市场竞争发财致富者就有逃避社会责任的倾向,表现出不顾民生。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是要消除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的矛盾。基础科研、创业风险政府担当不足,凯氏理论内生经济危机(产越来越大于消),产消关系问题(生产服务消费率低)等是民生理论不太关注的问题。
总之,民生理论不成熟,没有将民生问题理解为公平、质效、GDP三者间不平衡问题,倾向高效率低消费,民生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民间经济交往互信度过低,依赖担保、(公证)司法程度过滥,地方政府随意干预市场等都是民生问题的成因。
(二)民生问题的规律
狭义民生问题是衣食住行用困境,在产生、生存、成熟(发展自由)、消亡、转换之生命周期中,生存量E、发展量D、自由量F(简称生发自由/EDF)构成三层一体的广义消费体系。改善民生就是要不断调整全社会EDF的结构比例。
设消费体系总量C=E+D+F,则消费体系矛盾律范畴有四:一是不同群体间为建立自己消费资源总量C所发生的争夺、异化矛盾;二是整体或个体之生存量E、发展量D和自由量F三者间的配置矛盾;三是群体内部分配矛盾;四是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矛盾,即在生产劳动、虚拟经济手段、剥削盗骗三条途径及其组合方式中作出抉择的矛盾。
生存公有强调共性和整体生存功能,发展私有强调个性和个体发展功能。从字面上看,生存与公有相关而发展与私有相关,公有则能生存、私有则能发展。且生存公有是发展私有的前奏和基础,发展私有是生存公有的必然或升级。二者对应于事物生命周期的生存与成熟两个阶段,相互转化螺旋推进。
(三)抓消费促生产原理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基本问题。生产为消费服务和生产服务消费率是经济重要指标,否则就会演变成唯生产力论。
凯恩斯主张国民收入一部分消费一部分投资。这种理论混淆了消费与投资的概念,基于边际消费效应,使得消费越来越少而生产越来越多,进而内积经济危机,恶化民生。阴流子乃集欲望与能力一身的币符抽象物,币符是阴流子载体,资金是阴流子与币符的结合体。投资的对象物是阴流子,消费的对象物是产品。当人们消费得到满足,就会释放出更多阴流子,出现阴流子增殖,央行发行的币符运载阴流子进入生产市场,生产过程中阴流子增殖转换成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增殖。当实行紧缩政策,阴流子面临缺少运载工具时,就会出现投资不足,从而产出不足,影响民生改善。事实上,人类不清楚此套理论,发行的货币总是少于阴流子流量,从而使得许多经济活动缺乏资金。反之,增发货币,加大投资,经济就会过热,正是阴流子量由货币运载充分进入经济建设的反映。人类对此没有思想准备,又担心泡沫出现。
为使生产完全服务于消费,必须保证产、消总平衡,这就需要区分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让民生消费金在消费市场流通,让生产消费金在生产市场流通,避免民生消费金进入生产消费市场,导致产大于消。
(四)民生问题的处理操作
财政、个人、单位、金融市场多方共筹民生资金;为实现公平分配,将HP/3补充社保经费,以缩小收入差距;据生存公有规律,为每个公民配置股票配置保险;在保护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分离出财产使用权,通过借贷均衡消费权,形成高超消费,以释放内需。
民生项目资金一律划归到被救助的个人账户或项目账户,由个人签字转入其所选择的服务方。民生资金的支付、划转的审查由保险公司管理,可在柜员机上操作。
民生问题自动处理的控制系统
(一)基本构设
处理民生问题的自动控制系统按照图1分三个功能回路和一个综治方案设计。
自动回路:基于生发规律和项目的民生体系,建立民生问题自生自灭规律体系。
半自动回路:提高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贡献的评估计量技术,真正落实按劳分配的价值取向,走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基于按劳按需结合分配与财产使用权、所有权适当分离原则,分配所有权、均衡使用权,消除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的矛盾;修正凯氏理论,区分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两种币符,建立生产为消费服务的金融调控体系。
手动回路:基于生发规律、依据民生内涵确定民生外延的项目,由财政、两个HP/3、个人单位、金融市场等共筹民生项目资金,由个人支配自己的民生资金帐户并选择服务单位和方式,由保险公司配合个人、服务单位对民生资金收支进行管理的一整套操作处理程序。
综治方案:发挥自动/手动/半自动三个功能回路在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中的合成作用,在遏制经济危机中全面持续改善民生。
图1中自动/半自动/手动三方式结合使用、分步推进民生改善的理论可以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的建设提供控制技术。
(二)三个控制回路
图1 中三个控制回路的区别是:自动回路在规律体系支持下运转;半自动回路在破除凯氏理论缺陷、建立新金融体系和抑制剥削下运转;手动回路通过改变民生资金筹集途径,由保险公司管理运作。本方案的实施从手动回路开始,经半自动回路推进到全自动回路。自动回路试运成功后,再实施三功能回路交替运行、综治公平、质效和GDP三者间不平衡,达到改善民生的目标。可见,半自动回路包括了手动回路功能,自动回路包括了手动、半自动回路功能。
1.自动回路。这是民生问题自生自灭的规律回路。随着科技生产力发展,民生问题从衣食住行用扩展到生存、发展、自由三层一体的消费体系。国民收入在生存、发展、自由三方面的配置和个人所得上的分配矛盾,以及实现消费体系是走生产劳动结合虚拟经济的手段,还是走剥削盗骗的途径,称之为消费体系矛盾律。消费体系实现途径选择矛盾与分配配置矛盾主要来自武力、权力或财力剥削(简称“三力”剥削),或受经济理论缺陷的影响,表现为社会公平、质量与效益、GDP三者发展不平衡,最终体现在民生问题上,容易发生经济危机,导致民不聊生。民生内涵由生发规律所界定,遵循生发规律就能针对民生项目处理消费体系矛盾,实行计消市产模式能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矛盾。这一回路是民生理论创新的核心,只要遵循这些规律理论就有可能实现民生问题的自生自灭。
2.半自动回路。此回路涉及到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经济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实现消费体系途径的可选择性会驱使人逃避生产劳动,倾向选择虚拟经济手段或剥削、盗骗方式去实现消费体系;二是以凯氏理论为代表的分流国民收入成生产与消费两条支路,使得生产大于消费,产、消失衡,产、消信息测不准,进而导致实体经济危机。如果发行两种币符,使民生消费金在消费市场流通,防止民生消费金进入生产市场,就能跟踪并准确测量出生产与消费比例的实时状态,进而使生产完全为消费服务(见图2)。
3.手动回路。民生问题手工操作回路包括民生资金的筹集、服务单位的选择、保险公司监管三大块。
总之,民生问题是政经问题,是以人为本均衡消费权的科学发展问题,而这就要求处理好公平、质效、GDP三者间平衡关系,遏制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根源。
(三)币符红-币符绿-投资-生产闭环放大经济回路
图1中半自动回路对经济基本问题的处理可参见图2进行分析。先纠正一个概念,生产消费不是投资,仍属消费范畴,只有阴流子由货币载入生产建设市场才是投资。因为生产过程不增殖,当阴流子资本化后,能够通过劳动者活化生产要素,将人身上的阴流子增殖转化成剩余价值,即将改善民生释放的阴流子增殖转换成资本增殖。投资乃投入人类欲望与能力不是投实物,消费的是全部劳动产品。图2中消费金分为民生消费金和生产消费金。民生消费金会通过人体释放阴流子,阴流子投资到生产建设中去,活化生产要素,形成剩余价值(由科技文化成果创造)。生产消费金(民生消费金前期释放的阴流子,包括回收的固定资产)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支持生产过程循环(再生产),价值等价转移到产品中去,不产生剩余价值。民生消费金(币符绿)与生产消费金(币符红)应当量配置,分别投入到生活与生产中去,不得有剩余,也不得用民生消费金去购买生产资料,否则会削弱民生加大生产,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可见,国民收入应全部用于启动内需改善全人类民生,力争多出口加大进口,改善消费结构,让人类通过高超消费释放出更多阴流子。当阴流子全部用于投资,就会提升投资能力、发展科技生产力、使生产消费规模扩大,活化更多生产要素,促使GDP大增长。如图2所示,当阴阳(阳流子是指产品纳米化后在网上传送的波粒形式)流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就实现了人类消费。在此回路中,人类消费是中心而投(放)资(金)与回扰(资金)是联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两座桥头堡。否则,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谨慎动机、投机动机的作用,凯恩斯有关国民收入一部分投资一部分消费的理论会使产出越来越多于消费,人为降低生产服务消费率,累积生产过剩进而内生经济危机。
标记货币红与货币绿两种币符,一可防止民生消费金不在民生消费市场流通不载民生消费信息进入生产市场;二可监测民生消费金与生产消费金的动态比例,使产、消结构合理,保持产-消通道畅通,建立产、消动态平衡机制。此二方面均是准确测量市场信息的基础。
综上,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将改善民生同克服经济危机、保持GDP增长结合起来处理。从图1中可知,第一回路乃立足生发规律的广义民生概念,遵循民生规律体系,自动处理民生问题;第三回路乃将生发规律转化成政策法规规范人工操作,解决民生问题;第二回路介于第一、第三两个回路之间,通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控制作用,基于产、消平衡进行半自动半人工处理民生问题。三个回路结合使用分三阶段推进后,可实现民生改善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结论
但这次则全然不同。各种指标表明亚洲的经济正在恢复正常,甚至是复兴。在西方,尽管从总体上来说,经济危机已经见底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升,但人们仍然看不到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意义。尤其是美国,人们一直在期望美国能够做领头羊。危机发生之后,全世界各国都用不同的方式来“拯救”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考量,因为人们意识到,如果美国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但至少迄今为止,美国并没有能够扮演此种角色。
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复苏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这次本身并没有金融危机,但深受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在承担各种国际责任的同时,动用一切尽可能的力量来复苏自己的经济。
兼有金融与经济杠杆
西方国家在拯救经济危机过程中往往只有金融杠杆,而缺少经济杠杆。但中国政府却能同时用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来拯救危机,因为它存在着庞大的国有经济体。
结果是显见的。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本身的经济复苏,而且也带动了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回暖。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和中国经济体紧密相关的经济体大都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而中国的这种复苏势头又对西方经济体产生积极作用。如果说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作用仅仅限于亚洲,那么这次中国的作用超越了亚洲而对全球经济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人们发现,德国和法国的经济转好就和它们对中国贸易的增长有很大的关联。
中国的经济表现令西方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不过,事情还并非仅仅是中国的经济角色问题,从深层次看就是中国的发展模式问题。
提出“中国模式”的概念已经有很多年了,中国政府本身在这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小心翼翼,并没有公开接受或者反对这个概念。中国模式本身仍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并且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种模式最终是否成功,还有待检验。但是站在外部的角度,人们对中国模式则不这样看。
曾经宣称西方民主是“历史的终结”的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Fukuyama)这些年来一直在修正他的观点。之前他把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提升到道德化的高度。但是“第三波”民主浪潮的反复和中国的崛起都表明“历史的终结”的观点已经受到很大的挑战。最近,福山注意到,尽管亚洲的印度也在崛起,并且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于一个更有效率的中国。
开放的政治制度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表明,政治制度的发展是开放的。尽管中国还被外界称为权威主义的体制,但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发展出符合其自身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政治体制。
中国政府现在唯一的意识形态就是民本主义,努力把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中国政府也努力提高政府过程的透明性,并建立各种机制使官员对人民负责。中国政治体制尤其在危机期间表现出高效率,无论是处理四川地震还是应付这次金融危机,相对于其他政治体系,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和其他一些政治体制这些年的发展表明,民主的政体不见得能够有效服务于公众,而中国的体制也不见得不能为人民提供有效的服务,重要的可能不是大的制度构架,而是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政策。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感受和认知的这些变化对中国模式来说的确是个机遇。这里既表现为中国的硬力量,也表现为软力量。硬力量主要指的是中国的经济力量及其产生的客观外在影响,这是外界所能亲身感受得到的;软力量,就是人们对中国能够产生的经济影响力的主观认知。(很显然,这里的软力量是外界对中国的自觉的认知,是基于硬力量的影响力之上的,这和中国有关方面正在大力推动的软力量是很不相同的概念。)
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在应付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又提升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变化的产生又是对中国模式的极大挑战。挑战的核心就是中国模式的可持续问题。对可持续性的挑战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两个方面。外部方面的挑战指的是,当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核心力量的时候,世界各国的经济外交政策都会把中国作为其头等议程来制定对华经济政策和战略,从而给中国造成莫大的外部压力。内部挑战主要指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困难。
中国模式是个统称概念,因为中国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模式。早期简单地把经济增长主要是GDP的增长作为最为重要的指标。尽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无穷的问题,例如收入分配、社会正义和环保压力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应付,那么中国经济模式就很难持续。因此,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努力寻求发展模式的转型,可持续性、环保和社会公平成为了新模式的主题词。
转型机会的流失
从发展模式的转型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个很好的机会。从宏观上来说,中国可以对自身的混合经济模式充满信心。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开始建立内需型消费社会。内需型社会无疑是中国今后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最重要标志,即从世界大工厂转型成为世界消费者。
但是,有很多因素正在导致这个机会的流失。现在中国的经济复苏是政府庞大刺激计划的产物,是大量投资驱动的。银行的大量贷款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坏账?中国政府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花了大量的力气才把坏账处理好,如果这次大规模的投资再次导致大量坏账的出现,那么就无疑会出现内生型的金融危机。在刺激内需方面,政府主要还是通过各种金融和经济的举措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但更为重要的一个消费社会所需要的制度基础还是缺失,就是说在社会保障、卫生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进步并不很大。
关键词:经济危机;人力资源管理;雇主品牌
由美国次贷导致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经深深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在中国经济经受一次又一次挑战的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遭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企业如何才能熬过“寒冬”,企业管理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将显得特别重要。雇主品牌建设有利于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在此情况下,充分把握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以此
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特殊时期的优势,是企业度过此次“寒冬”的重要策略。
一、企业雇主品牌与人力资源管理
雇主品牌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资深管理专家赛蒙巴洛与伦敦商学院提姆安博拉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经过西方10多年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雇主品牌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在实践中又得到了很大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学者所认同和接受。从定义上看,雇主品牌是指公司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定位,是对公司未来、现有及潜在雇员树立的一种品牌形象。具体来说,雇主品牌包含外部品牌和内部品牌两个部分,外部品牌就是在潜在的雇员中树立品牌,提高外部优秀人才加入的意愿,使他们愿意到公司来工作,为公司树立最佳工作场所的形象。内部品牌则是在现有的雇员中树立品牌,它是公司对雇员做出的价值承诺,不仅表现为公司和雇员之间在付酬、利益、假期、津贴等方面建立良好关系,还体现在公司给雇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和增值空间,为现有雇员和潜在雇员提供独特的工作经历。
雇主品牌是市场营销品牌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运用。雇主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把员工的体验和感受作为企业制定制度和执行的出发点。因此,人力资源建设的工作是所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共同责任,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老板的责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树立雇主品牌有助于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同时,雇主品牌理念也有助于人力资源从业者站在老板和各级各类企业管理者的层面上看问题,提高从业者自身的素质与视野。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引入雇主品牌的理念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升企业人才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绩效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目的。
二、经济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
在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受到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这个时期建设企业雇主品牌,必须适应经济危机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改变。具体来说,经济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主要涉及到管理的重心、模式、职能和内容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重心的转变
通常来说,“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员工的激励而展开的。但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短期内把成本控制、减少成本等作为其管理的主要目的。虽然这种行为是短期的,但在经济危机时期,以成本控制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是多数企业常采取的权宜之计。
(二)管理模式的转变
经济危机以前,近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让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习惯了经济扩张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在面对经济的整体收缩,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有新的应对模式。总体来看,经济扩张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对积极的、主动的、正面的。而目前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显得要相对消极、被动和负面(如降薪、裁员、长时休假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得不从原来的扩张式、粗放式向收缩式、集约式转变。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需要削减管理成本,另一面则要扩大管理者的范围。管理成本的削减包括裁员、减少招聘、减薪、员工的20/80重点管理、精细管理等措施。扩大管理者的范围则需要企业向着人力资源管理全员化的方向发展,即企业从直线管理者到部门管理者,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特殊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全员化有助于规范员工行为,提升组织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
(三)管理职能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主要涉及获取、整合、激励、控制、开发、解除等六个方面。经济危机以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职能上主要侧重于获取、激励和开发几个方面。获取主要涉及的环节是招聘;激励涉及薪酬奖励、晋升等环节;开发则主要涉及培训、晋升等。这三个职能涉及的主要环节都需要企业进行资本投入。在经济扩张的情况下,企业有必要也有能力在这方面进行大笔的投入。但是,在经济危机情况下,企业要节约资本,因此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必将倾向于整合、控制和解除:只有适度的整合,才能使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真正发挥人力资源效应,持续产生增值效应;只有通过控制才能促使企业在人力招聘、人力培训、薪酬等产生显性费用的模块上减少投入,最终达到高收低支的理想状态;而解除则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
(四)管理内容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必然带来管理内容上的转变。在经济危机条件下,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和控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倾斜:首先,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细致的规划、强化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以此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性和人岗匹配程度,合理支出,减少管理费用;其次,还需要认真开展人力资源诊断工作,找出企业人事管理上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整合员工队伍、加强员工控制,并为定岗定编和后续裁员提供相对科学的依据。再次,为实现企业的顺利裁员,有必要充分熟悉、掌握并合理运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此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三、经济危机下建设企业雇主品牌的对策与建议
经济危机的冲击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变化,因此,与人力资源紧密相关的企业雇主品牌建设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鉴于所处经济危机特殊时期,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一)强化招聘环节
招聘方面,公司如何为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潜在优质员工展现良好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招聘方式会给这些潜在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对整个人力资源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经济危机期间,从招聘角度建设企业雇主品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避免招聘走过场。经济危机期间,很多企业的招聘都是走过场,其目的仅是企业宣传。这大大打击了求职者的积极性,让很多求职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品牌的建设上,走过场的招聘行为对企业的影响是负面的,以此方式宣传企业往往会产生得不偿失的后果。
2.保证招聘信息的透明度。招聘的信息透明主要是指企业要尽可能多地为应聘者提供相关职位信息,尤其涉及薪酬、晋升及未来职业发展的信息,既要保证其公开性,也要保证其真实性。
3.注重价值观的测试。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组织的价值取向相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未来的忠诚度。经济危机中,要保障招聘的效果,提高招聘人才的稳定性,需要企业人员在招聘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应聘者价值观的测试,具体来说,可以在心理测验或是半结构化面试中加大价值观测试的比重。
4.严格把握实习期。经济危机期间,很多新招聘员工具有相对较多的不确定性,往往只把目前的工作当作一个跳板,一种权宜之计。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严格把握新人的实习期,对新人实习期间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此挑选真正有意愿的人才,避免更多的人才投资浪费在“游客型”新人上。
5.合理开展内部竞聘。招聘分两个方面,既包括对企业外部人力资源市场上潜在员工的招聘,也包括企业内部现有员工针对不同职位的招聘。很多企业认为经济危机是挖人才的好机会,而忽略了企业的内部人才的选拔。其实经济危机期间企业开展合理的内部竞聘既节省招聘成本,又不失为一种鼓舞员工士气的重要方式。
(二)加强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危机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更倾向成本控制,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相比过去要减少很多,在此情况下,企业要想更好地激励员工,稳定员工情绪,需要加大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因此,情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危机时期,企业的情感管理要更侧重于留人与裁员两方面。
对于留人而言,企业要着力培植感情文化,以情动人、以情引人、以情留人。通过运用感情投资的手段力图加强公司与员工的亲密关系,提倡家庭般的友善氛围,平级之间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主动沟通的友好气氛,争取以感情弥补员工物质上的欠缺,避免员工士气低落,让雇员对企业的未来愿景充满信心。
对于裁员来说,情感管理显得更加重要。裁员引起的不满对企业的雇主品牌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对于即将离职的员工,企业要做好善后工作,安抚员工情绪,避免裁员产生大范围的员工不满。值得一提的是,在裁员过程中,如果有中、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出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安抚,能更有效地降低员工的不满情绪,减少裁员对公司士气带来的影响。
(三)适当进行机制改革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实施和推进涉及职工利益的变革方案(尤其是薪酬)往往会遭遇很大的阻力。因为外部市场提供了在职员工“较低的机会成本”,员工抵制机制改革的风险成本较小,他完全可以在离职后寻找到相等或更好的机会。然而,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影响力则大幅增加,这种增加来源于外部劳动力市场给员工所制造的心理压力,员工拒绝变革方案的后果极有可能是几个月找不到工作,基于外部环境所带来的谈判优势,企业推进机制变革(包括减薪)往往会遭遇较小的阻力。
因此,把握时机,适当地进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雇主内部品牌的管理,也是经济危机时期建设企业雇主品牌的重要措施。同时,机制的改革也可促使企业管理者重新反思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所扮演的角色,有助
于实现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四)重视企业内部培训
经济危机时期,部分企业的业务量相比同期有所下降,员工相比正常情况下要空闲,这是开展培训的好机会。从建设企业雇主内部品牌的角度看,除了常规的业务技能培训,经济危机时期企业还应当多开展内部的非正规培训。这里的内部非正规培训主要是以企业高、中层管理者为培训师而展开的。经济危机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可以利用较多的时间分享业务经验、工作心得、企业愿景等。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管理者接触。相比外在培训来说,这样的培训一方面更立足于公司自身境况,贴近公司实际,有助于员工与管理者、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加深对公司的了解,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增强企业凝聚力,优化内部品牌建设,另一方面,也大大节省了公司的培训成本。
关键词: 信息;激励;风险;经济危机;预防性储蓄;预防性努力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17-02
一、引言
激励理论,又称合同理论或机制设计,其兴起于20世纪中叶,至今未衰。目前,在信息经济学或激励理论的研究进程中,经济学界更多地关注对微观信息下及各种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合同或契约的改进,而对于宏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则较少涉足。
本文主要是通过激励理论中一个简单模型应用在一个简单分布上,来考察微观行为和宏观现象,揭示当所有风险都增加的时候,行为人可能更加努力,并由此引出了预防性努力的概念。本文力图揭示宏观现象与微观行为的关联和统一性,并由此对经济危机、全球变暖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了解释。
二、模型与结论
设产量y=θ+α+ε,才能禀赋θ服从[θ]到[θ]上的均匀分布,随机误差ε服从ε到ε上的均匀分布,ε-ε= [θ]-[θ],且θ和ε相互独立。α是努力程度。考虑一维情况下的两期模型。在第一期,人获得进入工作时的初始固定工资t1,然后在第一期时的努力程度是α1,努力成本为φ(α1),成本函数二阶导数大于0。第二期,假设委托人根据人的才能禀赋来决定其工资,但由于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到人禀赋信息,所以根据人第一期的表现,来判断人的禀赋并决定人第二期的工资。t2的意义是代表市场对人生产能力的认同肯定,因为才能禀赋越高,代表其长期生产能力或大数法则统计意义下的生产能力越高。由于第二期后没有下一期,而工资是在每期工作前就确定的,所以人第二期的努力α2=0,努力成本为0。设两期之间的折现因子为δ,则人的效用为t1-φ(α1)+δ[E(t2)]。
当σ?时ψ(σ)是增函数,则ε的方差越大时,均衡努力程度α也越大(因为成本函数的导数是增函数)。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越充分,均衡的努力程度反而越低。这说明,当所有风险大于一定值,当所有风险变大时,人反而可能更加努力。通过这种简单情况得到与Holmstrom 在正态分布下得到的经典结论有所不同。在此模型与分布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才能禀赋的风险处理为与系统风险处理为一致,因为,类似理性预期的概念,个人对自己才能的评价,以及市场对个人才能的评价都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其不但受到个人内在基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经济压力,其他人的评价,机会事故状况等等各种因素和情况的影响。本文为简单起见,把才能禀赋的随机风险和经济系统的随机风险处理为一致。但是,风险不一致或分布不一致的其他情况可类似本文进行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