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危机的理解

时间:2023-08-14 17:08:42

导语:在经济危机的理解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危机的理解

第1篇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绿色节能;景观设计

1、经济适用房景观设计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了满足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需求所采用的一种住房建设模式,通过对住房成本的控制,降低房屋的销售价格。景观设计是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要求严格控制其建设成本,但并不意味着景观设计的简陋。而是应该从节约资源的角度,使用有限的成本为居民营造丰富且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

本文中的丁桥郡盛置业经济适用房位于杭州市江干区丁桥镇,东至规划笕华路,南至规划华丰路,西至规划G1/G3用地,北至规划R21-15地块。项目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约11.3万平方米,根据规划,在基地西侧及东南侧为文化娱乐、公园兼容用地,地块所处位置显要,交通方便,区级配套完善到位。

2、景观总体布局设计

景观设计遵循自然、简约、舒适的原则,从整体概念出发,创造出功能突出、环境舒适的邻里交流空间,追求低碳生活,构建绿色社区,营造和谐的“家”的氛围,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以达到景观效益最优化。为中低收入者营造出更好的居住区环境,围合出一方心灵的港湾。运用简洁流畅的构图、布局和极具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园林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张力的景观。 “绿色、低碳、生态”成为小区的景观标签。

景观的整体布局呈“一心、一轴、多组团”的布局空间模式。一心指中心花园,由高层建筑围合成小区的主要绿化空间,中心花园是整个小区最为开放的公共空间。一轴指联系起东西两苑的入口景观轴,也是小区的形象展示窗口。多组团指分布于各楼宇间的院落空间,融合自然生态的园林景观,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建筑底层架空层,各组团自然渗透,有机地衔接。

3、设计原则

(1)人性化、多功能化、高效利用空间的原则。

为提高用地效率,设计中将社区活动广场集中化、多功能化,减少利用率低、装饰性强的硬质广场,充分利用活动空间,使其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形成居民聚集休闲的共有空间,促进邻里交流,增加社区的活力。

(2)多层次景观和立体景观意境设计原则。

利用丰富的自然地形来塑造大量的软质环境,柔化软硬质景观的边缘空间,减少无谓的装饰,用丰富的植物配置和地形塑造代替景观构筑物。开放空间多运用疏林草地,注重边界的处理,设计点景树,用野花代替人工草地,形成有景深的开阔空间。

(3)低成本的设计原则。

低成本并不是提倡廉价或劣质,低成本的前提是保障景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关键是合理分配资金,如在满足居民公共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关键场地,突出景点设计特色,合理选择材料和植物树种配置等。

(4)均好性原则

尽可能使每一处住宅都能拥有良好的环境景观条件,提高土地开发的价值,中心花园作为共享资源。

4、具体设计

(1)入口轴线广场

入口是小区对外形象工程,既要完成向外界展示的功能,还要起到向小区内居民的引导作用,主要的植被有春鹃、夏鹃,零星点缀三色堇和矮牵牛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中轴采用树形较好的银杏,阵列式种植,形成纵深感。中轴广场两侧结合整形的花灌木,布置坐凳,太阳能庭院灯,形成规则大气的轴线景观。轴线广场入口布置具有中国月洞门元素的景墙,既是轴线景观的中心,也与主入口形成视觉隔断。

(2)中心花园

中心花园是整个小区中最为开放的区域,中心以草坪为主,布置大型的儿童游乐设施。周边堆坡形成起伏的坡地景观,密植乔木和花灌木,形成一个外闭内敞的大活动空间。草地周边布置弧形的廊架、矮墙坐凳、景石,伞形的合欢孤植于大草坪上,形成视野开阔、迷人的景致。草坪空间也是人们玩耍、娱乐的好场所。

中心花园中的植物以高达挺拔的乔木为上层骨架,中层点缀观花植物和色叶植物,增强控件围合感,下层以灌木为主。如中心花园的弧线廊架以香樟为背景,穿插榉树等色也树种丰富季相景观,廊架前绿地中层种植日本晚樱和桂花等丰富景观,下层片植春鹃等形成整洁、规整景观。

(3)组团景观

首先利用消防登高带布置休息场地,形成相对开敞的空间。在靠近车道的一侧进行微地形处理,密植乔木林,下层成片中职花灌木,和主车道形成一道绿色隔离和半开敞的小院落,同时布置一些休息亭和座椅,为人们提供一个聊天和下棋的场所。

其次以旱溪景观为特色,沿蜿蜒的旱溪布置石板嵌草园路,园路周边以景石、花丛点缀。成片花灌木结合起伏的地形拾级而上,旱溪的边缘采用自认的种植手法,力求创造自然、静谧的空间感受,整体空间在植裁的围合下,形成繁花似锦、香气侵溪的院落景观。

第三将羽毛球场地和健身场地等集中布置,为活动的人们提供停留休憩的场所。周边布置树池坐凳、阵列的乔木和成片的花灌木,共同组成林中健身场所。

第四布置木质花架和爬藤植物,形成相对安静的休憩空间,一动一静的组合空间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第五设计了一个景观水池,种植成片的荷花,既是景观水池也可以作为雨水收集的工具。水池周边布置木平台、树阵和长凳,为人们提供一处可以观荷赏鱼纳凉的平台,水池尽头的休息亭也是整个组团的景观中心。同时在6号楼和8号楼之间布置一个石汀步,将该团组跟中轴广场景观连成一体。

结 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节能理念下经济适用房的景观设计,给出了其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并且以丁桥郡盛置业经济适用房为例,介绍了其入口轴线、中心花园和组团式景观的具体设计。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经济性和景观功能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波,陈长虹.上海星星家园经济适用房外部景观设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

[2]汪辉,胡晓琴.浅析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景观设计―以南京摄山星城小区一期项目为例[J].住宅科技,2009,29(9).

第2篇

1.1知识维所谓知识维,即是一系列用于矿山环境管理工作的知识技能和工具方法的总和。矿山环境污染与防治也是一项动态的工作。在矿山环境管理过程中,主要运用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筹学、控制论等项目管理知识。具体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有:效益费用比较法、环境调查法、环境教育法、技术修复法和法律行政干预等。

1.2时间维矿山的开发需要经过项目立项、规划与设计、基础建设、投产运营和停产后的矿区处理阶段。矿山项目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繁荣,最后衰退的过程,因此,矿山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应始终贯穿于矿山的整个矿山生产发展过程,并且应灵活变化以适应矿山项目的各个不同阶段。

2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以矿山开发项目的生命周期(时间维)为主线,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结合矿山实际的环境问题(逻辑维),采用相应的方法和工具(知识维)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打好基础。

2.1矿山开发立项阶段的环境问题项目的开发立项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的策划—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立项—融资和选址等。通过此阶段分析矿山资料可以了解矿山的地理地质和自然环境情况。对于矿山环境而言,此阶段并没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处于未开发阶段,但此阶段应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2矿山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环境问题规划与设计阶段的标志是施工组织计划和方案的形成。在这一阶段,虽然人为因素未参与影响矿山环境,但是这一阶段中制定的规划范围和所采用的施工组织计划对以后的矿山生产有较大的影响,矿山环境问题来源于矿山生产过程,不同的矿山规划范围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矿山生产所采用的设备和方法也有所不同,相应的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有差异。另外,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方案对整个项目的后续阶段有直接影响,如工艺方案、技术、设备以及原材料等,这一系列因素与矿山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3矿山基础建设阶段的环境问题基础建设阶段是整个矿山开发项目的重要阶段,其建设依据是矿山规划与设计阶段形成的施工组织计划与方案。随着一系列矿山工程的形成和设备设施的进入,经过基础建设阶段的矿山进入待产阶段,矿山的环境从这一阶段开始有了人为因素的参与。

2.4矿山投产运营阶段的环境问题矿山进入了正式的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采矿、矿物加工和尾矿处理。采矿过程包含了大量的施工工程和机械设备的引入,并且随着矿石的采出,矿床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矿床开采的一系列工程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例如:爆破过程产生的炮烟,矿山机械运行产生的烟尘和噪声等。在矿物加工过程中,矿物的提炼和洗矿产生的污水,直接影响了矿区的水质。矿石经过矿物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尾矿被排到尾矿库。随着矿山开采的继续,尾矿库也随之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占地面积越来越广,尾矿中含有金属矿物质,对尾矿库周围的植物和水源造成重金属污染,给生活在尾矿库周围居民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2.5矿山停产后矿区处理阶段的环境问题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的进行,矿物资源越来越少,最终开采完毕,矿山也随之停产,但是矿山开采项目并没有因此终止,矿石采出后的采空区和尾矿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然而,矿山停产后便没有经济来源,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矿山企业不会对停产的矿山做任何处理,任由其自然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变化,未经处理的采空区可能发生塌陷等地质灾害,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这是矿山环境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但也是最容易被轻视的问题。

3矿山环境管理措施

矿山环境管理的目的在于防止和控制矿山环境污染和恶化,重在防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先污染,后治理”的企业理念根深蒂固,肆无忌惮地对环境进行破坏。最后付出的代价都远大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对于矿山环境问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3.1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大多数矿山企业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和资金治理和恢复矿山环境。为此,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应进一步完善矿山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的高度和严肃性来明确矿山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矿山企业必须对矿山环境负责,树立“谁开发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3.2提高技术水平矿石的大面积开采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治理和恢复矿山环境。近年来,我国在矿山土地复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从专业的角度看,这些恢复治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专门的规划与设计,治理工作不到位,所涉及的治理技术只是针对局部特点,未得到推广。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普遍适用的矿山环境治理操作规范,研究推广实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以指导矿山环境的治理恢复工作。

3.3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在矿山开发的每个阶段都会对矿山环境造成或大或小的危害,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既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又是对矿山工作人员环保意识的检查。对矿山企业进行环境检查监督方法是设立环境监测站,监测内容包括矿区和矿区影响范内的环境质量状况,矿区各个生产环节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情况等。矿区绿化还原情况;废水、废渣、废气和尾矿的排放情况等,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4全面调查分析矿区环境矿山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环境调查作为这个复杂大系统中的一个步骤应做到全面有序。首先分析矿山环境的污染源,矿山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其次调查并明确污染源的来源。例如:地形地貌的破坏主要由地下矿床的采出引起;水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废水的排放以及堆积物;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的运行和废气的排放。最后还应调查净化设备运转情况以及植被种植情况和规模等。此外,还需调查访问矿区影响范围内居民区,了解矿区污染物的性质以及污染范围,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和要求研究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3.5科学化矿山环境管理矿山出现环境问题,将会对矿山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矿山经营管理必须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做到降低生产能耗的同时消除环境污染,从而达到科学经济的治理效果。环境管理工作应从基层展开,建立环保岗位责任制和监督考核制度,确保基层环保工作的落实,将零污染生产的效果体现在基层。

3.6智能化、数字化矿山,将科技融入管理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数字化矿山不仅是当前时代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不仅节约能源、效率高而且污染小;数字化的操作和管理模式安全性高、效果好。将科技融入生产和管理,是建立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矿山的根本保障。

4结论

第3篇

关键词 技术 知识 演化 隐喻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1)05-0057-05

一、技术知识本质论的发展及其局限

自莱顿(1974)的经典论文《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了开创性的研究以来,将技术简单当成人工制品的认识局限逐渐得到了纠正,技术的知识内涵与本质开始得到承认。著名技术哲学家邦格(1983)从真知(truth)与行为(action)关系角度提出技术是关于行为过程的知识。此后,技术本质乃是各种相关知识集合的论调逐渐成为技术分析的主流观念,这主要有两条进路:其一,从技艺、技能、技巧的知识化、理论化的角度,认为技术是关乎“实践技巧的学问”,经验形态的技艺、技能、技巧最终能够上升为一般形态的技术理论(technological theories),因而技术可以构成为一种知识体系;其二,从当今主要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形态转化来看,认为技术可以被理解为是科学的应用,科学形态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转化为技术知识。以此为指导,人们不仅研究技术知识体系与其他知识体系(如科学知识体系)的相互关系,也开始触及技术知识集合的内部结构问题。例如,受波兰尼的启示,人们区分了技术知识集合中的默会知识和明言知识;从知识适用性角度出发,人们区分了一般(generic)知识和专用(special)知识;从功能角度出发,人们区分了制造人工制品和使用人工制品的知识。沿着这种分析范式,人们很自然地将知识创造和知识整合作为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关键,将知识复制和传播作为技术扩散的实质。

技术知识本质论在经济学发展进程中亦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新增长理论在试图寻找技术进步的内生机制时,毫不犹豫地将人力资本投资、R&D费用等促进知识增长的因素作为技术进步的关键变量,技术进步被等同于知识积累,技术知识本质观的信念一览无遗。而事实上,在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中,把知识存量的增长率等同于技术进步率的做法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比如施穆克勒和曼斯菲尔德就将“技术”(technology)直接定义为“工艺技术知识的集合体”。不仅技术哲学和经济学领域,在管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诸多学科,技术知识本质论都俨然占据了主流地位。

相对于将技术本质理解为以技术工具为形式的人工制品的观点而言,技术知识本质论抓住了技术的知识内涵,更有利于人们理解社会经济中的技术交换、技术变迁等现象,甚至也能对较为流行的技术能力论等其他观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但这种已占据主导地位的技术知识本质论仍有其局限。首先,技术知识本质论容易忽略人工制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技术视为各种相关知识的集合,突破了把技术简单视为人工制品、只看到物化技术的认识局限,但与此同时,技术知识本质论也有将人工制品完全还原为知识的强烈倾向,容易将技术与人工制品的关系割离,忽视技术的物化特征,从而走向与技术工具观对立的另一个极端。其次,技术知识本质论有等同论和知识泛化的强烈倾向。正如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所出现的那样,技术知识观容易导致把技术和知识二者完全等同的倾向,将技术创新和变迁直接等同于知识的创新、整合和扩散。但是,技术和知识毕竟有所不同,等同论势必将与技术相关的所有要素都视为知识,存在将知识概念泛化的强烈冲动。再次,技术知识本质论无法有效处理技术的嵌入性特征。技术是嵌入于一定组织制度、一定历史文化、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技术,这一点在技术社会形塑论(SST)者那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技术嵌入性是技术知识论难以处理的,要么将知识概念泛化用以解释这种嵌入性,要么将技术的这种嵌入性忽略不计。最后,技术知识本质论的整合力和解释力差强人意。技术范畴本身纷繁复杂,每种技术观看到了技术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理想的技术分析范式势必要求强大的理论整合力和现实解释力。然而堪称主流的技术知识本质论并不尽如人意,不能很好地将人工制品、社会嵌入性等技术特征纳入分析框架之中,其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也就差强人意。例如,其难以令人满意地解释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其所需要知识均被发现的一百年之后,也难以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端于英国而不是知识积累相差无几的法国、瑞典或者德国等诸如此类的技术现象。

二、演化经济学的崛起和生物学隐喻

技术知识本质论虽然占据主流,但亦有不少异议者。美国著名学者内森・罗森伯格沿袭马克思的思路,坚信技术应该被理解为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技术史学家乔治・巴萨拉则执着地认为“技术和技术发展的中心要素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技术开发群体或社会经济因素,而是人造物本身”。最具影响力的异议者来自演化经济学(EvolutionaryEconomics)。自1981年纳尔逊和温特在其著作《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中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以来,倡导一种与主流经济学均衡范式截然不同的思维和方法的演化研究范式开始获得蓬勃发展,相关文献呈指数化增长之势,大有掀起一场经济学的演化革命之势,成为20世纪末国际学术界发生的最重要事件之一。演化经济学是在批判新古典主流均衡经济范式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坚持用达尔文主义替代均衡范式所信奉的牛顿一笛卡尔主义世界观,认为经济研究的核心不在于静态的存在,而在于动态的生成,强调经济个体的异质性和有限理性、经济系统演化的非线性和时间性,广泛使用生物学隐喻,倡导跨学科交叉研究。

演化范式发展到现在,虽然还比较庞杂,分歧也还广泛存在,但其基本思维特征和分析框架已逐渐形成共识。作为一种新古典主义研究纲领的替代物,一般认为演化范式具有以下基本思维特征。其一,个体群思考(Population Thinking)。传统均衡范式的给定偏好和个体同质性(代表)假设是类型学思考的产物,这就排除了多样的可能性,因而也无法有效分析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演化经济学则把个人选择置于多样化的群体中,强调了主观偏好的特异性和行为的异质性对创新过程的重要性;其二,有限理性。传统均衡范式中,经济决策要求具有完全信息,且决策者具有完备的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即完全理性。在现实当中,人即使在确定的环境中,具有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

决策相关因素的复杂性而无法做出最优化的决策,西蒙把人的这种不完备的决策能力叫做有限理性。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研究的出发点不应是假设人具有处理信息的完备能力,而应从实际出发,从有限理性出发;其三,历史重要性。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没有时间和历史的概念,经济的均衡是瞬时达到的,并且是可逆的,其理论只是讨论一种最优化的结构,而不考虑变迁过程的历史性。演化经济理论则认为经济社会中不可逆转的变化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历史和时间概念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构建与演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分析框架上,演化经济学认为任何演化过程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变异(vari-ation)、再现(recurrence)和选择(selection)。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共同保证演化的进行(例如达尔文的“带有饰变的由来”)。“变异一再现一选择”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演化过程,也正是达尔文主义的主要逻辑规律,由此构成演化研究范式的基本分析框架。

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为我们重新审视技术与知识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其倡导的隐喻研究方法令人不禁联想到生物学基因型和表型理论。基因、基因型和表型是遗传学的基础概念。早在19世纪中叶,孟德尔就提炼出遗传因子的概念。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对代表可遗传潜在性的基因型与代表潜在性实现的表型作了区分,认为基因型是遗传的本质部分,并正式把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子定义为基因,即基因型的基本单元。1944年埃弗里等证实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后来的研究表明,基因是DNA分子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DNA序列能够被转译成蛋白质或RNA,部分DNA序列还参与这种转译过程的调节。基因通过准确的复制可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通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等过程可将遗传信息表现为特定的性状,这被称为基因表达。而一种生物的基因组成称之为基因型,代表生物遗传潜在性的总和。显然,基因型只有通过其特定的实现、其与环境相互作用时的表达、通过其表型展现出来时才具有意义,这种特定的基因型表现的性状则被称为该基因型的表型。基因与性状(表型)的关系大多不是一对一的。一方面,一个基因常常可以影响几个不同的生物化学过程,使各个相应的性状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生物的几乎每种性状都受几个或很多基因作用影响,各基因一般只对该性状独立地起到一份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的多效性。而且,基因型代表的只是各种潜在的可能性,基因对表型的效应严重依赖于发生反应时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亦即从基因型到表型,离不开生物体内外环境条件的作用,一个基因是否表达以及表达的程度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上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演化生物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和基因型表型等关理论为理解技术本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类比和参照。

三、演化范式理解技术本质的三个维度

遵循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分析框架,通过隐喻演化生物学的哲学思想和基因型表型等相关理论,技术本质可以被理解为一组关于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中如何做事的指令,是一种以技术知识为基因型的表型,其变迁是一个广义达尔文式的演化过程。这意味着理解技术本质的三个维度:

首先,从功能维度看,技术是关于生产即转换的指令。每种技术都代表一组从投入到产出过程中如何做事的指令,所谓不同技术是指在这个生产或转换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原料、不同能源、不同机器设备、不同组合比例或生产了不同产品等等,亦即指令的改变。正如莫克尔(Mokyr)所指出的,技术本质上是一组关于如何做事的指令。当然,作为“指令”的技术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和增加人们的某种效用,从这个角度看,人类技术与自然界进化出的种种以增加生存概率为目的的生物技能(skill)并无本质不同。

其次,从空间维度看,技术是以技术知识为基因型的表型。如果我们将某种特定技术记为入,其对应的技术知识集合记为Ω,那么λ和Ω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生物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技术知识集合(作为基因型)限制各种技术(作为表型)出现的可能性,但并不单独决定出现哪种技术,技术知识在一定内外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表现为特定的技术――即表型,而技术创新则可理解为表型的变异,这种变异既来自于作为基因型的技术知识的变化,也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生物学隐喻是富有启发的,因为我们对基因如何产生表型的理解要远远多于我们对知识如何产生技术的理解,这种隐喻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过程和更好地处理技术一知识等同论所不能处理的制度和环境嵌入性等难题提供了一种良好视角。

最后,从时间维度看,技术是一个达尔文式的社会经济演化过程。新技术的产生与技术变迁都是一个变异一再现一选择的过程。由于和生物进化类似的过度繁殖能力和生存压力,人们必须对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众多技术进行选择,这样,选择过程发生于λ之中,技术变迁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及其适应性选择问题。而新技术的产生显然受到技术知识Ω的限制和影响,技术知识Ω的变化同样可以理解为一个变异一选择过程,因此,选择不仅发生于技术入中,即现有技术被选择使用,也发生于技术知识Ω中,即新知识被接受或被拒绝。普遍达尔文主义指导着技术创新和变迁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生物隐喻也有容易引起误解之处。比如生物学中一般不允许从表型λ到基因型Q的反馈、生物进化的选择与再现是严格区分的、生物基因信息一般与载体同存亡、基因交流受种属限制等,但诸如此类的生物学原则和要求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于技术现象。此时,牢记演化经济学使用隐喻的宗旨是有益的,经济学不应自甘堕落为生物学,隐喻的目的不在于寻找技术与生物演化的准确对应,而在于更好地理解技术现象。

四、从技术知识论到技术演化论

技术知识本质论难以有效地整合技术社会形塑论和技术工具观,难以将二者分别强调的环境对技术变迁的重要作用和技术的物化特征纳入自身分析框架。相比之下,技术演化本质论则具有更强大的理论整合能力和现实解释力。其关于外部社会环境选择作用的见解、对技术本身内部因素作用的认识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原理的运用,使之具备了整合技术社会形塑论和技术工具观的可能性。如果进一步把技术知识当成技术进化的底层因子,就能将目前主流的技术知识论整合到这种演化分析范式之中。强大的理论整合力同时赋予技术演化本质论强大的解释力,很多技术知识论和均衡研究范式下无法提供良好解释的技术现象都能在这种演化范式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原理为理解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其所需要知识均被发现的近百年之后提供了有益的启发,而环境的选择作用则能为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端于英国而不是知识积累相差无几的法国、瑞典或德国提供良好的思路。不仅如此,演化范式也能为深入研究李约瑟之谜、苏联技术困境等重大且争论颇多的技术现象提供一个更新颖而富有前途的视角。

生物科学的发展不仅验证了进化理论的科学性,也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使之日益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与此同时,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布鲁塞尔学派的耗散结构理论也对人类思想的演化范式提出了直接要求。量子力学理论、混沌理论及包括随机过程在内的现代数学理论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人类以一种演化世界观来观察和认识世界,正如古木根社会科学重建委员会的一份权威研究报告指出的:“自然科学发展了一些具有进化论意义的复杂系统,它们所提供的概念框架为社会科学展现了一套连贯的思想,而这套思想与社会科学领域某些由来已久的观点是非常吻合的”。现代西方哲学中,以伯格森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开始了对理性的怀疑和对时间、演化与创造的肯定。科学哲学领域,波普尔“证伪主义”哲学体系风靡一时,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历史社会学派或称历史主义的出现很快使得波普尔和他的学派黯然失色,该学派坚持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待科学的发展,强调科学家的社会心理结构对这个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并非波普尔所说的理性自然发展的逻辑过程,而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技术演化本质论非常契合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现展方向。

五、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微晶玻璃 高膨胀 形核剂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玻璃-金属封接技术日益呈现出它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因热膨胀系数的限制,国内外多采用玻璃与低膨胀系数金属进行密封,高膨胀系数的封装玻璃大多含铅[1,2]。而以Li2O、ZnO和SiO2为主要组成的微晶玻璃,具有机械性能优良、热膨胀系数范围宽的特点,因此可与铜、钢等膨胀系数较高的金属进行的匹配封接[3-5]。本文将研究不两种形核剂对该微晶玻璃的结晶行为的影响,期望获得高热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材料。

1实验

1.1基础玻璃熔制

按表1成分配比原料,制得混合均匀的配合料。将两组配合料分别装入刚玉坩埚中置于硅钼电炉中,经1400?C保温3h熔制后,浇入已预热的石墨模具,送入马弗炉中于480?C退火1h,得到无气泡的透明玻璃。

1.2 微晶玻璃的制备

为确定核化晶化温度制度,采用TAS-100差热分析仪测定玻璃试样的DTA曲线,测试时以α-Al2O3为参比样,升温速度为10℃/min。根据DTA曲线,制定如下热处理制度。

1#:500℃核化1h后,分别升温至630℃、660℃、690℃、750℃、800℃保温1h,然后随炉冷却。

2#:520℃核化1h后,分别升温至630℃、660℃、690℃、750℃、800℃保温1h,然后随炉冷却。

1.3微晶玻璃的结构和性能测试

采用日本理学公司生产的3014型X射线分析仪测定晶化试样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将试样磨制成直径5mm,长度为20mm左右、两端平行的小圆棒,在卧式膨胀仪上测定其膨胀系数,测试条件:升温速率为10℃/min,文中所引用数据均为300℃时的测量值。

2结果与讨论

2.1微晶玻璃结晶行为探讨

由图1所示的DTA曲线可看出,两个试样均出现明显的放热峰,表明有晶体析出。1#的Tg约为485℃,2#的Tg为501℃。由于最佳核化温度应高于玻璃的转变温度,但不超过软化温度Tf [6],我们设定核化温度分别为500℃和520℃。并对照各自放热峰的温度位置制定热处理温度。

图2为热处理后两组试样的XRD谱,图中标定了该试样的热处理温度。分析(a)可知,经660℃晶化后,1#中析出了γⅡ-LZS晶体(Li3Zn0.5SiO4,JCPDF:24-0685);当晶化温度升高到750℃时,玻璃体内析出了少量方石英和石英,它们是二次析出相。很明显,直接升温至800℃晶化后的试样中没有出现二次析出相,而且,γⅡ-LZS全部转变为γ0-LZS(Li2ZnSiO4,JCPDF:24-0677)。从图1可以看到,1#的DTA曲线上在756℃处有一低矮的放热峰,该区域析出的晶相对应为方石英和石英。放热始于710℃,在756℃最强,于780℃停止。该峰低矮,说明晶体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因此,直接越过这一温度区在800℃保温的试样中没有或只有极少量方石英和石英生成,因而没有在XRD谱中形成衍射峰。

图2(b)显示,630?C时2#中也只析出了γⅡ-LZS;其后690℃的衍射谱中尖锐的衍射峰(d = 4.07?)显示玻璃中出现了大量的方石英晶体,在750℃保温一小时,无方石英晶体析出,此时的主晶相为γ0-LZS,因直接越过了方石英的生长温区而无方石英生成(生成温度在685℃前后,见图1)。

2.2结晶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图3所示为1#、2#试样的热膨胀系数α与晶化温度的关系。1#、2#的α曲线在二次析出温度(即DTA曲线上第二放热峰起始温度)之前走势平稳,因为该温区析出晶相为γ??-LZS,它的α(90×10-7・℃-1)[7]与基体玻璃相的α(1#:81×10-7・℃-1,2#: 75×10-7・℃-1,300℃)相差不大。

1#:720?C以后,少量方石英、石英固溶体在1#中析出,这两种晶体的热膨胀系数α都很高(方石英α:270×10-7・℃-1;石英α:140×10-7・℃-1)[8],导致试样膨胀系数明显提高。800℃晶化试样,这两相无析出,故α较750℃时明显减小,但仍大于基础玻璃,因此时的主晶相γ0-LZS(α:110×10-7・℃-1,300?C)热膨胀系数也较高。

2#:膨胀系数在690℃热处理后急剧升高源于方石英的大量析出(见XRY图中方石英的峰宽),高膨胀相与基体玻璃组织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所以导致部分实验样品开裂。

结语

(1)LZS系微晶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首先析出γ??-LZS晶体,然后转变为γ0-LZS晶体和方石英、石英晶体。可以依靠γ0-LZS晶体和方石英来获得高热膨胀系数,但是方石英的数量和大小需要合理的控制,否则易导致制品损坏。(2)形核剂对生成晶体的种类和数量有直接影响。使用TiO2作为形核剂,生成方石英的温度较高,方石英析出量较少。使用P2O5为形核剂,方石英晶体的生成温度较低且生成方石英的量较大。

参考文献

[1]Roland Langfeld,Miriam Kunze,etc.新型微晶玻璃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中国材料进展,2015, 34(7).

[2]陈国华,刘心宇.电子封装微晶玻璃基板的介电性能.压电与声光, 2005, 27(3):283-286.

[3]P.W.麦克米伦,微晶玻璃,王仞千,李家治校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王浩,陆雷,吴国芳等.低温烧结法制备LZS系微晶玻璃及其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6(4):616-619.

[5]E.Demirkesen,Effect of Al2O3 additions on the acid durability of a Li2O-ZnO-SiO2 glass and its glass-ceramic,Ceramics International,29,463-469(2003).

[6]西北轻工业学院,玻璃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2.1.

[7]A.A.Omar,El-Shennavi A W A,El-Ghannam A R,Thermal expansion of Li2O-ZnO-SiO2 glasses and corresponding glass-ceramics[J]. Mater Sci,26,6049-6056(1991).

[8]奚同庚,无机材料热物性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湘财教指[2014]85号14c0663)。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 华法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静脉曲张

中图分类号 R65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61-02

临床发现华法林预防栓塞类风险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医生对此的关注度普遍不高,甚至得不到规范的治疗,因此笔者将1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后未使用华法林的患者近两年的诊疗过程整理如下,旨在引起临床关注。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2011年9月23日-10月9日因右下肢静脉迂曲30年未正规治疗,局部皮肤溃烂1月收入本院外科。患者1个月前不慎碰破右小腿,局部皮肤溃烂,长时站立、劳动后感右小腿酸胀、疲乏,卧床、抬高患肢可缓解,曾在当地社区医院就诊,考虑“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感染”予“PC+替硝唑”抗感染,溃疡换药等对症治疗,疗效不佳,溃烂区经久不愈伴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无畏寒发热。既往史:腹腔镜胆部切除术。无烟、酒史。父母有类似静脉曲张疾病史。查体:P 72次/min、R 19次/min、BP 150/85 mm Hg、T 36.8 ℃。右下肢浅静脉曲张,局部成团,右小腿广泛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湿疹伴脱屑样改变,见抓痕,中下段前内侧可见3 cm×4 cm溃疡,创面附有灰黄色分泌物,少量坏死组织渗出明显,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小腿下段及中趾区水肿,初步诊断“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感染”。行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溃疡清创术。术中见右下肢大静脉曲张,局部成团,部分曲张静脉囊球样扩张,小腿下段内侧可见溃疡创面3 cm×4 cm,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分支曲张静脉分部小切口“点式”抽剥术,局部电凝术,溃疡创面清创处理。术后给予抬高患肢、抗凝、聚、活血化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治疗。10月1日加服脉络舒通颗粒活血化瘀。10月9日病理报告示:(右下肢)静脉组织伴局部管壁增厚、透明样变。出院情况:精神,饮食、睡眠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患肢无肿痛,无功能障碍,切口Ⅲ/2愈合,已拆线,溃疡明显好转,肉芽组织红润,生长良好,周围组织红肿基本消退,Homans征阴性,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良好。本次费用:总计10027.16元,其中西药:4870.00元。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华法林”。

2011年10月20日“因左下肢疼痛4天加重伴左下肢肿胀1 d,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再次入院。B超示:左下肢髂静脉、股静脉、静脉血栓形成。查体;P 72次/min、R 19次/min、BP 140/70 mm Hg、T 36.7 ℃。右下肢可见散在手木切口瘢痕,小腿中下段内侧溃疡已愈合,周围局部表皮发黑脱落,创面少量渗液,无红肿热痛,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良好,左下肢明显水肿,较右下肢明显增粗,左髂腹股沟区及深静脉走行区压痛,测小腿最小周径:左约24 cm,右约23 cm,最大周径:左约43 cm,右约39 cm,膝上约20 cm,周径左约60 cm,右约52 cm,Homans征及Neuhof征均阳性。初步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拒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左下肢深静脉置管深栓术”,要求药物保守治疗。予溶栓;尿激酶溶栓(21~23日)+肝素+华法林。10月28日停用肝素,服用华法林。10月30日左下肢髂股静脉走行区无压痛,测小腿最小周径左约23 cm,右约23 cm,最大周径:左约44 cm,右约39 cm;膝盖上约20 cm,周径左约54 cm,右约52 cm。出院带药:地奥司明+华法林。本次住院费用:总计4841.84元,西药费2714.04元。2011年10月25日起服用华法林,每月规范进行INR值监测,2012年复查相关INR的数据范围在1.42~2.91间波动.

2012年12月24日因3天前感上腹不适,12月23日晚10点出现黑便,柏油样大便500 g/次,呕吐约500 g/次,头晕,冷汗,乏力明显,昏倒1次。初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血栓形成1年,服华法林)。予泮托拉唑抑酸、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止血、输血。胃镜示:胃窦溃疡伴出血。病理切片示:胃窦黏膜慢性炎灶性上皮轻度异型伴少许渗出,符合溃疡改变,Hp阳性。抗Hp方案:雷贝拉唑+左氧+果胶铋+铝镁加。抗凝方案: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本次住院费用:总计6557.24元,西药:2293.00元。

2 讨论

2.1 术后抗凝干预的必要性

静脉曲张术后易致深静脉栓塞的几率低于0.5%,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年龄>60岁、术前有静脉炎、淋巴管炎、合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占总发生率的80%,而该患者年龄是高危因素。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恢复快,下床活动中血栓风险相对集中在手术后短期内,一般3 d~1周,采用小剂量短期方案,不同手术方式有不同血栓形成风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风险最小,采用术后肝素抗凝法,而本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无。出院带药中地奥司明是增强静脉张力性药物和血管保护剂,治疗静脉淋巴功能不全相关的症状:腿发沉重,疼痛,晨起酸胀不适感,急性发作,并非抗凝干预,口服华法林应为首选。

2.2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两次入院间隔10 d,出现术后并发症时不宜首选内置腔静脉滤器,内置腔静脉滤器:是在X线的引导下经皮下在置入股静脉腔内的一种阻碍血栓近心移动的机械方法,旨在抗凝、溶栓药物有禁忌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防止肺动脉栓发生,并不能预防血栓形成和延缓在下肢的蔓延,不建议常规植入,即使是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也不推荐常规使用)[1]。选用药物保守治疗给予溶栓处理,华法林抗凝干预,每月监测一次INR值,从监测结果看INR值处于波动。若术后给予必要的抗凝干预本次治疗所发生的费用是可避免的。没有预防意识,浪费资源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虽有医保但有悖于医改的宗旨。

2.3 上消化道溃疡Hp阳性伴出血的抗凝干预

本次入院治疗方案中因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而采用肝素抗凝过渡是正确的,出院后仍未有抗凝措施干预。高危人群出血风险小于栓塞风险宜给予抗凝干预,而本案例争议点在于医生对华法林的畏惧感,对预防措施与华法林的长远受益的评估过低,也是华法林规范使用及受益不可超越的制约屏障,对华法林的正确认识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高校经济行为 介入态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原因

(一)现实依据。

1、财务管理的介入是高校经济行为所存在的窘境管理必须要求的。财务具备着结付审查、过程监督、项目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管理手段和工具,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较为灵活的管理方法,在高校经济行为中积极的介入财务管理是较为必要的。

2、财务管理的介入是高校经济行为所存在风险时迫切要求的。因为高校行政的管理体系中一般所使用的管理模式,都是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放在首位,在参与的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薄弱的风险意识促使经济行为存在的风险较多,例如:公益性失衡等,必须要对不同的经济损失正确面对。财务管理中的调控手段较为独特,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可以将庞大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理论角度。

1、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重要推力,是高校法人的资格确立。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会存在有限的作用,以及简单的功能。在深入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高校逐渐兴起了新型的办学模式以及办学自。具备独立行使的法人资格和法人财产权。能够按照实际的需要对学校的资金自主使用,对资金的筹集可以使用多种的方法和渠道。

2、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潜在原因,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特殊性。在当下投入高校教育资源,具体是将政府中的公共财政资金放在首位。国有资产自身所存在的特性主要包含了外部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且,政府投入在有限的状态下,高校所具备的公益非盈利,让珍贵的教育资源有所凸显,同时稀缺性也较为突出。

怎样才能够将风险降低,将使用资源的效益提升,是将高校财务管理做好的必要措施。可是,高校在经济活动介入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较大的盲目性,还会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对教育资源的安全性有所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使得财务管理积极的介入。

3、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根本原因,是财务管理理念的变革。在完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逐渐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中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都产生了更改,进而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重点方面,要对有关技术层面严格转变成为宏观的调控。管理职能方面,要关注点的深入以及面的拓展,并且要将两者相互融合。

二、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储备要严格关注。

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最为主体的要素就是管理人员,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所展现出的成效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所制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高校中的诸多环境也跟随其不断更改,在经济行为中会逐渐的产生复杂多样的层面,对于经济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对综合素质要求逐渐提升。

就财务部门中的管理人员现状来分析,一定要将财务管理人员的结构有所优化,一方面要将基础性的服务人员保障其充盈度,另一方面要对财务部门中的经济管理人员相对的比重加大,对经济管理的主要岗位合理配置,职责匹配方面要大胆的开展,这样的方式能够让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人力动能不断增强。

同时,要对培训人员加强重视程度,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有所提升。在人员培训方面,需要重视长期性、实用性、多样性以及针对性。此外,还需要在创新性的财务管理人员储备中加大力度,对人力资源的潜能要发掘和培养,要将财务职能的转变合理促进。

(二)高校经济行为管理中,财务理念基础地位的确立。

所谓财务理念指的是财务运作的信念、观点以及看法,是因为专业的管理者在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将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质的权衡,得出的结果就是共有的信念系统,在高校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是较为根本性的准则,具备着强硬的惯性作用力和稳定性。

能够在高校发展形势以及经济行为特点中相对适应,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对传统惯性的思维束缚有所挣脱,对管理理念要时刻转变,将探索积极开展,对财务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基础地位要逐步的确立。

(三)财务监控体系中的运行和构件要促进。

所谓监督控制制度就是对高校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合理调整,让其可以根据预期的目标和规划开展流程,以这样的方式对学校的计划任务完成力度有所保证,将风险有效的减少和防范,对高校经济行为中的有效性要有所增强,对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要有所避免。

想要将财务监控能力有效提升,就要将监控体系合理构建,其中需要做到将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并将较多层次的内控防范体系建立健全。同时要监控事中业务操作,还要对程序制约严格关注,对工作流程严谨对待,有效的控制主要业务,一定要通过记录、执行以及授权等程序进行控制。

(四)对财务管理所介入的支撑要建立健全。

在高校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是较为核心的成分,拥有较强的时效性、政策性和综合性,所以在进行制度管理方面是处在较为基础性的地位中。对高校财务活动的规范,是财务管理制度有所完善的,能够让财务安全得到确保,让财务工作可以合理的支撑高校的根本保障以及经济改革。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就是要将制度建设作为根本。

在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中,主要是对程序用制度规范,对行为用程序约束。对于制度约束中的覆盖面需要进行系统的拓宽,对制度约束的针对性要有所增强,对有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加快,将财务管理中所介入的支撑和数据要建立健全。

(五)促进运行机制以及财务管理体制的调整与适应。

按照高校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财务管理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随之进行变革和调整,才可以对新形势有所适应,将新型的作用有所发挥。

在高校经济行为的管理体制中具体包含:监控体系构建、具体岗位分工、部门权责划分以及管理部门设置等,同时还会设计出流畅、缜密、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也会把每一个环节合理的进行衔接,让不同的部门都能够互相的配合,积极的沟通,构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外延机构和管理内涵的主干。

三、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效果

(一)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高校经济管理整体框架不断平稳。

在高校内部的控制制度中,财务管理是较为核心的成分,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会合理的延伸高校的内部控制,继而对高校内部的控制机制合理的完善和健全,支撑着高校经济管理中的宏观框架,从而将高校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提升。

(二)对财务管理理念中的机制完善和创新有所促进。

在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一方面可以将高校的对外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将良性发展相继实现。从而创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和理念,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合理的对体制进行设置,在财务手段的运用方面也会在开展经济管理中较为熟练,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新型的发展过程。

(三)高校经济行为的风险系数有所降低。

市场经济作用在高校,难免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潜在风险,容易陷入经济纠纷中。财务管理会利用高校经济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对高校经济行为中的执行力和有效性提升和增强,对风险隐患合理减少,对高校所产生的风险系数在极大程度上降低。

(四)高校经济行为活力受到了激发和促进。

高校在一定意义上是属于独立行使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有所参与的时候,所显示的行为能力是不够成熟的,一般会产生内外的困境,对高校经济行为中的活力有所挫伤。在高校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是较为合理的调控手段以及基础内容,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将高校经济行为的有效性和规范化程度提升,对风险能够合理降低和防范,继而有效的激发和促进高校经济行为的活力。

四、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具体体现

(一)现实体现。

1、事前的预算决策。调研是在预算时较为注重的,对预算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有所增强。在执行预算方面,会严格关注对权威性以及严肃性的维护,若产生较为特殊的状况需要系统的进行预算调整,就一定要根据学校的法定程序进行详细的办理。

2、事中的控制监督。在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签署经济合同之前的准备阶段,在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经济政策的要求中,财务部门能否对学校的利益有所维护,在经费的来源方面能否得到保证等,财务部门会进行控制和干预。力争在监督过程中,把外部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

3、事后的分析比评。在高校的经济行为中,具备着多样化以及不可逆行的发展模式,让事后的财务分析被财务部门极度重视,对财务监督有所加强。对财务的分析搞好,能够将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高校的专业财务人员会将财务报告作为重要的凭证,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让领导可以对决策有所完善。能够让高校的经济行为规范能够合理的开展。

(二)制度体现。

1、财务管理会按照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管理要求,与不用的职能部门有效联合,对高校经济行为有所制定。不论在办法的配置上还是制定上,都会体现出高校经济行为中介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财务管理中的制度和法规中的很多内容,都会规范高校的经济行为。例如:在修缮、采购等经济事项中的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合理性的要求,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制度加强。此外,资金结算以及会计核算制度,会加强检查手续完备性。财务管理能够将高校周边开发等一系列经济的行为规范有效加强。

四、总结

根据以上论述,在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是较为核心的手段,积极介入高校经济行为时,会显示出一定的不可逆行以及必然性。在进行高校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的显示出管理监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积极的效能有所发挥,同时一定会随着自身的全面投入、适应以及变革,将财务工作管理可以实现熟练的理念,要力求将高效经济行为中财务管理的介入态势顺利开展。

(作者: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高级会计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元丽,程秋梅.财务管理对高校经济行为的介入态势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韩凌云.财务管理对高校经济行为的介入态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3(02).

[3]董文晶.财务管理对高校经济行为的介入态势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

[4]邱永芳.基于价值管理的高校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0(02).

第7篇

[关键词] 纤维喉镜;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95-02

声带息肉或小结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声嘶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3],主要是由于发声不当、持久过度地用声、噪声环境下用声等因素所引起,烟酒等因素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样变,多为因用声不当及烟酒刺激引起的声带表面增生性病变,以声音嘶哑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纤维喉镜摘除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样变的手术方法既可避免直达喉镜或间接喉镜手术时的痛苦,又不象显微支撑喉镜手术那样需要全麻且住院,是近年来门诊治疗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较理想的方法。现将2005年3月~2008年1月我院在局麻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或小结手术治疗65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5例门诊患者,其中经间接喉镜检查确诊为声带息肉37例,声带小结28例,均适宜应用纤维喉镜手术摘除。其中,男22例、女43例,平均年龄36岁。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检查①除常规检查外,护士要协助医生对患者的咽喉敏感性作出判断。②对容易恶心的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用筷子自行按压舌后部持续 3 min,3~5次/d。此类患者禁食时间应提前到术前4~5 h。③术前用药。术前1 d可给予0.02%呋喃西林液或口泰溶液漱口,2~4次。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可抑制唾液腺及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减少术中的吞咽活动。④麻醉。术前用1%地卡因溶液喷雾咽喉部黏膜,每隔5~10 min喷雾1次,共喷雾3~5次,以达到表面麻醉的目的。注意喷雾次数不要超过6次,以免药物中毒。⑤消毒。术前治疗室应进行紫外线消毒30 min。

1.2.2 术前心理护理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情绪反应如焦虑、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教导患者进行心理放松,如深呼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有关注意事项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等。讲解一些成功的例子。教导患者术中怎样微张口呼吸,放松情绪,练习保持几分钟不做吞咽动作。阻止声带活动,有利于准确钳取。对于情绪特别紧张、唾液过多的患者术前注射阿托品0.5 mg、鲁米那100 mg。

1.2.3 术后护理①纤维喉镜下术后,嘱患者2 h后可进食,并尽量避免烟酒及辛辣食物刺激。②术后禁声是关键,应严格要求患者在术后禁声3~5 d。③教会患者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可先教患者模仿呵欠、叹气的动作来放松喉部肌肉,使患者体会并掌握如何保持喉部最佳发声状态。让患者进一步练习科学的起声方法――软起声,要求练到声带既不过于紧张,呼气也不过多的“声气平衡”状态。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声带病变复发的可能性。④术后按医嘱服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口腔清洁。可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U+地塞米松针剂2 mg稀释后做喉雾化吸入治疗,2次/d,共3 d。⑤患者出院后可继续服用2周左右的中成药。术后3~6个月应到门诊复查,必要时复查动态喉镜,最好找同一家医院、同一位医生,以便比较。

1.2.4 术后观察本组无表面过敏反应及中毒症状。1例因为术前用阿托品0.5 mg、鲁米那100 mg而出现稍觉口干难受、颜面潮红、乏力等副作用,经休息后症状消失。对33例(50.8%)术后主诉咽喉部不适、堵塞感、异物感患者,向其解释该症状是表面及手术刺激局部引起,稍作休息症状随后会消失。

2 结果

本组65例手术患者中,成功62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6.9%。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良好,精神轻松,没有想象中难受。

3 讨论

声带息肉一般好发于中年男性,占74%~78%;声带小结好发于女性、青少年[2]。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的形成病因相近,同为职业用声者的常见病,均以声嘶为主要症状,二者在病理组织学图象上没有质的差别,而仅有量的差别,但在治疗方法选择上却有所不同,前者以手术切除为主,后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因此,在临床上应对二者加以鉴别。息肉一般呈单发性,发生于侧声带前1/3内缘或其他部分,双侧发病者仅占10%~20%[2];小结大多数对称发生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游离缘部,多见于用声过多的青年女性。

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多为因用声不当及烟酒刺激引起的声带表面增生性病变,以声音嘶哑为主要临床表现[3]。纤维喉镜下进行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摘除术具有手术治疗部位准确、高能放大显示、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近年来门诊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较理想的方法。在应用纤维喉镜手术摘除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中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紧张心理得到缓解,而在术前的观察中发现,90%以上的患者对于纤维喉镜插入喉部有明显的紧张和恐惧感。而高度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容易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良好的麻醉是纤维喉镜手术成功的关键[4]。但是表面的作用持续时间很短,大约10 min药效开始减退,咽喉部、声带开始出现反射,如果术中患者精神紧张,配合不好,手术不能在表面最佳作用时间内完成,手术失败往往出现在这个环节上。因此,手术的成功除了医护人员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外,还要有充分得当的术前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手术,这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综上所述,在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摘除术中,充分的术前护理工作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正确的术后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4]。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手术的各项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波,林尚泽.纤维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小结切除术130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7):329.

[2]伍光荣.纤维喉镜摘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126例[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1,26(2):213.

[3]陈向军,简洁军,李妮.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息肉23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5-56.

第8篇

【关键词】 改良截石位 阴道 子宫 手术 护理

截石位为经阴道子宫手术常用的,但因手术部位深,术野狭窄等特点,传统的截石位摆放方法不适于经阴道子宫手术。准确的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操作准确方便,更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我院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85例经阴道子宫手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摆放方式,现将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5例,均为女性,年龄45~51岁,平均年龄47岁。子宫切除术60例,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8例,子宫切除术加附件切除术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1例。以上均采用改良截石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摆放方法

2.1 物品准备 腿托架2个,软垫3个,约束带2条,高脚凳2个。

2.2 各部位的安置 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加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参与下将病人向下平移,摆放膀胱截石位,臀下放软垫并将臀部超出手术床边缘约10cm以上,便于放置阴道后壁拉钩。腿托架上手术室放软垫,大腿与躯干纵轴呈110°,腿托放在小腿肌肉丰满的部位,并向外分开45°,约束带固定,固定不易过紧。患者全部摆妥后,摇动手术床,头低脚高倾斜15°,然后头部背架抬高10°。摆好后,患者身上盖手术巾,保暖并避免皮肤与金属接触。

3 护理要点

3.1 臀部的要求 特别注意臀部一定要超出手术台边缘10cm以上,同时臀下垫软垫,因臀部易与床缘金属部位接触。消毒后患者两侧各一人将臀部抬起,向臀下铺置无菌巾单,注意不能因铺无菌巾单而使患者臀部不能足够超出手术台边缘。

3.2 电刀负极板的放置 负极板应贴于手术野近且肌肉丰富处,以减少电流对机体的损害。此手术贴于大腿下1/3外侧处为宜,距切口近且不影响消毒范围。

3.3 神经、血管损伤的预防 患者身体两侧各一人拉钩,无意中给大腿一个压力,巡回护士及时提醒,因此腿托上软垫要合适,约束带不易过紧压于腓总神经走向处,保护好神经及血管。

4 讨论

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无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不需昂贵的医疗器械等优点[2]。但正确舒适的手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3]。正确的摆放,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利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此与传统的截石位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该便于术者操作,具有良好的视角。(2)因臀部超出床缘10cm以上,所以子宫不会因床头低脚高而突向腹腔,反而由于重力而突向阴道。(3)头低脚高15°,而头部背板又抬高10°,舒适,患者头部不会感到充血头胀。(4)腿托角度合适,术野暴露清晰的同时,利于助手的站位操作。本组85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行之有效的摆放,满足了手术的需要,保证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适于此类手术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Yamataki A,Fujitsu K,Fujii S.Surgical approach for jugular foramen neurinomacombined suboccipital and infralabyrinthine approach using a rotatable head holder.No Shinkei Geka,1986,14(7):887890.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依据《内科疾病护理》[2],患者经影像学、心电图检查后确诊,满足介入术指征。其中包括男性27例(60.0%),女性18例(40.0%);年龄处于55―80岁阶段内,平均(67.4±1.5)岁;梗死部位:前壁18例、下壁10例、前间壁12例、其它5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采用整体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干预。患者术前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情绪,会加重心前区疼痛程度,不利于手术操作。对此,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讲解疾病情况、手术流程,使患者做好身心准备;同时采用注意力转移到法缓解负面情绪,保持最佳心理状态。(2)术前检查。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备皮处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备用。

1.2.2 术中护理 术中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有没有出现碘过敏现象,及时对症处理。在球囊加压扩张、血管疏通操作后,容易发生休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配合医师进行处理。

1.2.3 术后护理 (1)加强巡视,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等指标,做好准确记录,观察心电图变化,积极防治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情况。(2)并发症护理。第一,血栓的形成可能来源于导管导丝,或者是操作不当,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皮肤的颜色、温度变化,以及下肢是否疼痛、跛行,尽早采用干预措施。第二,低血压的形成主要是禁饮、使用造影剂、补液不充分等引起的,护理人员要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一旦血压降低及时增加补液量。第三,尿潴留的原因主要是不习惯床上小便,要求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进行排尿排便练习,实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可以采用冲洗会阴、听流水声、按摩膀胱等方法,促进尿液排出。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临床疗效,准确记录并发症情况。(2)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4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共计置入支架68枚。术后出现血栓1例、尿潴留2例、低血压2例,共计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2.2 护理满意度分析 45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18例、基本满意24例、不满意3例,共计满意率为93.3%。

3 讨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有限,PCI治疗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堵塞的血管恢复畅通,从而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由于患者对手术操作了解不多,且术中术后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例如穿刺血肿、低血压、尿潴留等、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因此护理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