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

时间:2023-08-14 17:08:45

导语:在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问题及措施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以及课堂评价标准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关乎教师的知识水平,还关乎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最害怕课后的想象性习题或开放性问题,不知怎样处理。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我们在随堂听课中发现:课堂大部分老师都犯有为问而问、为答而答、明知故问、为求课堂气氛活跃的“是非问”等毛病。这种与“返璞归真”、动态生成相背离,看似环环紧扣的假问题充斥课堂,人为地“格式化”了学生,导致教学重点不能突出,难点不能突破。

1.2作文教学基本靠背

在基础教育的任何一个阶段,作文教学都是一个难点,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有时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往往收效甚微。而且,写作和个人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此无计可施,针对考试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背作文。在考试之前,教师总会准备几篇不同类型的作文让学生背过,在考试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灵活变通,只需做一些相应的变动就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了。这种为了应付考试而使用的方法也有些作用,如背诵作文是一种积累,不仅积累优美的段落,也在无意中积累了写作的套路和技巧。

1.3农村小学语文内容十分枯燥、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中。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2.1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但如何在现有经费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呢?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积极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只有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才能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自如,表达清晰、准确、完整,才能讲得浅显易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热爱学语文;其次,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保证农村教师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最后,加强教师培训,拓宽“充电”空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2.1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农村的孩子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农村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农村大课堂,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只有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有动力大胆去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2.3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各级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不仅发挥着培养他们阅读与交流能力的作用,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无论从工具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角度来说,做的都不够,农村小学限于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但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情感教学,笔者相信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能力解决教师存在的各种问题,会不断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和情感投入去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在短时期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教师往往采用更直接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肖传兵.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J].青春岁月.2013(18).

[2]高丽.试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3]黄爱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策略[J].考试周刊. 2009(16).

第2篇

关键词:技校;实效性;专业性;语文教学

从技校的教学路道上走来,心中衍生出很多想法,很多感慨。首先对于技校来说,无论是校方还是广大的学生群体,都对语文的学习极不重视。随着教育部门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全面化的重视,相信校方会把语文教学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精神状态来说,就需要我们教职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与个人素养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深刻认识以及建立全面的、纵深的职业能力。对技校的语文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实效性,也就是学生在自己职业道路中的专业性的提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有实用价值、有研究意义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语文教学在技校教学中的针对性

在实现技校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之前要明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技校的学生,自己的教学无论具有多么重要的思想意义、发掘潜力,不能对技校学生的职业道路甚至是人生道路起到一定的帮助,那就是失败的教学。因此在实效性的目标指引下我们必须首先强调语文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教材的选取我们可以看出,技校的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比如口语交际包括:拜访、接待、答询、协商、洽谈等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模块。教师就需要根据这些模块的设计,制定出最适合教材的教学方案。同时,在不同的技校的语文教学或者不同的专业中,对语文能力的要求都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将针对性延伸到技校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才能最深刻地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升课堂吸引力

技校的语文教学的弊端实质上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许多学生对技校语文教学的理解就是闲聊课,甚至有很多学生不来上课。对于这一问题,我提出一些尝试性的解决办法:

1.教师提升对自己所教课程的重视程度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在面对学生对技校语文消极态度的情况下,教师决不能随着学生自暴自弃,而应该从自己做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积极地采取措施,树立信心,带领学生走出这一现状。

2.从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上实现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已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语文只是一门辅课程。因此教师必须从自己的教学内容入手,最大化地提升自己课堂的趣味性与新鲜感。在讲到电影艺术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一单元时,我不但带领学生观看优秀的电影,还组织他们进行微电影的拍摄,其实学生中已经有不少人本身就对这一平民化的电影形式产生兴趣,这时候我采取的这一教学方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兴趣点。虽然学生的设备比较简陋,但是大家都兴趣盎然。

处在技校语文教师的位置上,可以说是悲喜良多。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着想,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身处技校,就应该根据现状,全面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最高效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作业;课堂教学

合理运用辅助教材,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降低语文作业过于课堂化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语文作业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效果。

一、将语文作业与课堂教学统一的意义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如今教师通常都是利用整堂课进行知识讲解,而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相关知识的练习,这种情况下,原本应在课堂上进行的练习就被教师安排到了课下,而教师往往还会在此基础上为学生们安排额外的语文家庭作业,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负担则被大大提高。将语文作业与课堂教学统一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学习负担,还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提升。在课下,学生既不必再占用时间进行知识的练习,还能够依据其个性化学习需求使课堂作业和语文教学进行统一。将语文作业留到课下进行,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严重弊端。语文作业练习本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要充分重视语文作业课堂化的意义,并采取措施将其落到实处。

二、怎样将课堂教学和语文作业进行统一

针对目前我国小学内语文作业过于课下化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其采取相应对策,比如采用适合的辅助教学材料,《作业本》就是这样类型的材料,它针对小学语文教材内相关内容进行具体考量,针对每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设定相关题目,以作业的形式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问题制定成作业,有效地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结构,也使学生再不必利用更多的课后时间在额外的作业上,进而全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1]。

(一)针对语文教学中阅读部分的措施。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引导和开发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师培养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概括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关辅助教材或者习题。《作业本》当中就有很多以中心思想的概括为内容的练习题。小学六年级上册中《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默读文,完成练习”:“课文从三方面介绍了地球: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这种练习题为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具体学习方法进行了渗透,除此之外,还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类型的辅助教材正是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措施。合理运用辅助教材,可以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降低语文作业过于课堂化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语文作业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效果。就拿《作业本》来说,当教师布置《作业本》中有与课文对应的阅读题时,可以适时导入相关的题目,先对其引导,再练习说话能力,最后在这些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进行书面练习。例如在课上对学生讲解《“精彩极了”和“糟透了”》这一课时,文中父亲对于巴迪的诗表示不满意,可是母亲却很赞赏,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练习:“假如你是文中的母亲,请将你的想法进行描述”,针对这一练习,大部分学生都会持不同答案,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其结合问题从课文中寻求依据,通过插入让学生自主进行自主想像的环节,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同时培养其发挥思维能力,在进行快速掌握文章要领的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这一方法冲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教师讲述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重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在局限于原来枯燥、单一的方式,而变得更加多样化,最后完成了语文作业和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2]。

(三)针对识字教学的方法。小学语文是学生进行识字的基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识字教学基本以边识字边写字的方式进行教授,很多教师运用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首先组织学生通读课文,再将生字归纳起来针对其易错的偏旁部首进行着重讲解、示范,再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方格对其进行仔细书写,随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书写文字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和指导,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作业上面进行生字的书写,加强生字的巩固,教师再对巩固环节进行二次指导。目前很多教师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利用课上大量时间来进行生字书写,可是实际上,课上利用几分钟书写生字的效果都比课后十几分钟都要好很多[3]。

利用辅助教材可以避免语文作业过于课堂化,方便教师有重点的针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在教师教学内容的结构上进行调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真正意义上实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朱娟娟.让课堂作业与语文教学和谐共舞[J].中国科技信息,2012,08:254.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改革 语文本真 教学思考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强迫下被动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状态下教师是疲惫的,学生是无精打采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已经失去了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发展的初衷。广大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主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状态,还教育教学本来的面貌。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课,从词句分析到层段分析,从中心分析到写作特点分析,严重形式化;教师抱着教参上课,按各种资料辅导,学生的分数保住了,但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就是无法运用,造成要用的未学,学了的无用,使原来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这样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认识。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拓展语文内涵,营造充满文学气息的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的人生与成长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的前提,而且要为塑造健全的人格服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充满文学气息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成长。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拓展语文内涵,营造充满文学气息的教学环境上下工夫。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大胆的改革调整,减时增效,克服过去花时多,只重教本、效率低下的必修课堂教学。现在课时减少了,要完成不变或更重的教学任务,只有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只有变大干、苦干为巧干、乐干,才能达到目的。在必修课课堂教学中坚持通过教材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夯实学生“双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同时营造充实的语文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这些有效的改革让语文教育重新回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知识方面,而不单单只是作为一个应试教育的工具。

二、通过读、写让小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营造语文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方面,学生不仅需要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口语训练,更需要通过读写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因为即使把课文读得很熟、教得很透,对于全面提高读写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课内外结合起来,通过课外阅读与写作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而读写课则是保证课外读写的有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被课本知识所束缚,才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要使读写课真正起作用,关键是学生阅读书籍资料的建设。现在几乎所有小学都已经配备了图书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抓住这样好的条件,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涉猎更多有用的书籍。让每个同学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期刊暂借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并建立系列的借、还、管制度,期刊如数退还,达到一个同学出一本书,就可享受数十本书的资源与信息的目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读写课上本着由浅入深,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原则,教师既可向学生推介内容,又可对阅读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还可与学生一起探讨疑难。学生在读写课中采取自由阅读方式,精读、赏读、略读、选择读各取所好,遇到障碍既可查阅资料,又可质疑问难;既可独立思考,又可小组讨论交流,不定时间插诗文吟唱、手抄报编辑、心得记录、好词佳句摘录推介、读书方法交流、扩续编故事、自由作文、参加征文赛、写作投稿等形式,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写,在写的实践中促读,使读写形成整体,促进语文学习,融合语文环境。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第5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模式 管理 创新

一、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单向,忽视个性发展

我国的教学模式始终是偏重于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模式过于单一,也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制约了学生爱好、特长与潜力的发挥。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所以许多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和上课积极性较低。

2.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脱离实际

现代语文教学是将知识从书本转移到学生身上,语文多样化的特性在教学中背扼杀掉。整个教学过程有老师一个人控制,提问成了老师的手段,回答成了学生的责任,教学方法和答案的统一,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目的过于偏重于应试考试,将一些历史、政治等综合性较强的语文项目肢解成高考的阅读模式,机械的讲解并将其奉为教学经典。这就使教学缺乏了知识性、趣味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目前存在以下三种现象:第一以应试取代教学。为了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不惜将课文直接成考试题目加以辅导。破坏了语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第二,以备考资料取代教材。老师不在从精读、研读的角度去剖析课文中的精华,而是以资料的讲解作为取得成绩的突破口。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也盲从于此。第三,以背诵文章取代自主作文。这些现象彻底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归根结底就是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二、新形势下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策略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应该给予调整。包括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建立评价及激励机制等方面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即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 不同兴趣学生需要, 灵活多样能适应学生身心需要的新型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出发,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式。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和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刺激人们的求知欲望。

2.建立合理的语文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所谓合理的语文课程结构是指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好语文知识技能与就业需求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程设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程的进行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光要教会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际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从思维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到思维的结论都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尤其要在一些比如注意力及意志力的培养、自信心、集体合作精神等等方面合理的加以引导,达到更高的教学境界。

3.建立完善的评价及激励机制,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的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加强调除了成绩之外的,通过课堂中学习的技、战术的使用,进步程度,及团队配合等综合因素。通过采取自评、小组内评价、教师评定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教师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教学比赛中,建立自信心,激发参与与热情,合理利用规则,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勇于表达个人见解,对同学作出客观评价;有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研究

1.“精心”选择语文教材,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样,因此在对语文教材的选择中我们要兼顾文学、历史、伦理道德、哲学等特点。语文教材的选取一方面要满足学生阶段性知识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有所运用。教学过程成应立足教材,并对其中的任务形象和所撰写的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归类,得出具体的方法,让学生能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内涵。

2.“匠心”设计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的讲解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非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使其养成了依赖于他人的习惯。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应该根据文章性质和结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互动性。

3.“用心”营造课堂氛围,增加语文学习乐趣

众多教学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则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要从营造课堂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增加学习的乐趣。用真心、爱心和学生去互动,共同享受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第6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培养策略语文教师应当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为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在自由自在的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活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的现状,本文主要针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依据小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所以必需采取多种激励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推动学习的进展。培养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即兴表演”课文,是促进小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要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老师要多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促使学生对口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爱口语,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模范带头人,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使他们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愿意和人交流,为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积累,强化字词学习

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注重以课内阅读为基础,通过学生词语摘抄等方式让学生熟记字词进行有意识积累;通过摘抄词语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会运用课文的用词造句方法。其次,要读熟文章,积累词汇。课内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语言积淀的过程。鉴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要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指导阅读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摘录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才能提高积累效率。另外,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结合课内外的联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还能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关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要读通文章,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语的时候,利用查字典扫除文中的障碍。其次,教师要对小学生阅读材料方面要进行指导,充分利用他们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由近及远,指导他们读书,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掌握体验语文规律的运用。

四、加强语文课堂上的训练

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加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让学生读通文章,提高识字水平。然而由于受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学习中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对于独立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读懂课文作一下铺垫。然后,要让学生读懂文章,体会文义,理清结构。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感悟中积累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训练的效果,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突出训练重点。了解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语言文字特点。

五、有效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范围,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围绕新学的语文内容去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收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倾听、观察、动脑筋。要善于把自己认为好的,有用的内容及时摘抄记录,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让阅读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是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和不断摸索进取。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要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课标”的精神充分体现在语文学习的课内课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领悟文章,敢于做出评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去认真学习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蔡文霞.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09,(02)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要积极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在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而从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仍是考试成绩,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的录取标准,虽然国家在十几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但大部分学校采取的仍是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升学率和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很多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初中语文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和考试时的答题技巧,要求学生通过硬性的背诵和练习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至于学生是否理解和领会了知识则不太关心。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形成,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课本、粉笔和黑板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本知识,如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文的写作等,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通过大量的记忆积累知识。在新课改形式下,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方法,仍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简单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至关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更多更大,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的水平不高、知识有限,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强,不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的教师虽然也能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致使在实际操作时缺乏操控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也有极个别教师缺乏认真的教学态度,不认真备课、没有认真研究课标要求,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混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会乐学、好学、善学。初中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教学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师生间的了解和互信,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置合适的教学问题至关重要。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的问题要有所不同,促使学生共同进步。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对课本的深入分析,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教师已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内容制成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播放直观地展示课本知识,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的盛宴,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吸收。

(五)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加强学习,通过网络远程学习、到大学进修、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自学等方式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有认真的教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崇高的理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8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学校重视不够。

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实用主义思想导致职业教育急功近利的行为。重视短期效应,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仅指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忽视学生终身教育、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等长期目标,在这种指导思想的驱使下,各类职业学校几乎不约而同地把专业放在“空前绝后”的位置,语文教学则成为摆设、边角料,可有可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文化课教研是力度不够、力量不足,职业学校文化课教研活动普遍偏少,给广大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进行较高层次进修培训的机会更少,职业学校语文课地位尴尬。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本身存在不足。

1.课程理论滞后

普通高中全面实行了新课标、新教材,提倡个性化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无论是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开发,都比较滞后。

2.缺乏鲜明的职业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基本上照搬照抄传统普通高中教学模式,偏离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方向。

3.新教材编写的滞后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除通用的原国家教委编定的八五规划教材外,还有一些地方自行编订的语文教材。地方性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是八五规划教材也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学生情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环境与适应对象的变化教材内容明显变得陈旧,适应性、实践性有待增强。因此,编订中职语文新教材已迫在眉睫。

4.缺乏一套客观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虽有全省的学业等级测试,但“透明度”极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且没有一定的奖惩措施,导致教师、学生均不重视。

(三)学生状况不尽如人意。

1.基础差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在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纪律观念、学习热情等,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学习方法上较缺乏。

2.学习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迫于周围的环境或家长的要求。他们来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马虎应付。

3.学习氛围不浓

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职业学校只要专业技能好,则其他科目学好学坏无所谓,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导致一些学生放松语文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四)教师存在一定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教学中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基本是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传统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高耗费低效率的现象比较普遍。

2.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观众和听众,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或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脱离职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学生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3.教师缺乏教改的热情和责任感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学生怕学厌学情况严重,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师缺乏应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本身在学校不被重视,对教改投入不够,缺乏工作激情。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促使中职语文教学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切实重视、落买中职语文的基础地位。

中职学校应从思想上克服急功近利的意识,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个长远的目标出发,切实重视、落实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在政策上,要对语文教学的师资配备、科研投入、课时安排等给予更多的关注,最大限度地调动、挖掘语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二是加强读写能力训练,强化言语实践三是树立终身教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必须借鉴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既要熟悉市场运作规则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竞争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生存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建设步伐,合理处理教材。

教材应在“新”、“实”、“宽”、“活”几个方面下工夫。“新”,首先要体现新的教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改变教材陈旧的面貌内容,体现强烈的时代感和时代精神。“实”,是指重视基础知识,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转岗创造对口和接口,同时又注重实用性。“宽”,是指内容涵盖面宽,既有语文知识又涉及历史、科技、艺术等领域,还兼顾中职生与就业紧密联系的特点,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活”,即在编排体例上、选文体裁和风格上、数量上要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

(四)转变教师角色。

一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教师要从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呈现者转变为教学资源挖掘者、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五)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教育创新理念,走创新教育之路,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主体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改变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走文化课的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之路。

要保证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就要让文化课带上专业的色彩,使文化课对学生而言是学有所值,学有所乐。这需要在教材的编写、选用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工夫。一方面加强教材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改善教学教法,通过列举与专业相关的例子,创设带专业特点的情境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七)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面对的学生是接受完学校教育后要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将来要面对应聘和工作,必须学会正确理解别人的话语,用口语交流信息、洽谈工作,介绍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做到通俗易懂、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因此,听说能力的培养、普通话的训练应该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将来的工作中要写一些个人及部门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因此写作能力较重要,尤其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文字是交流的工具,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基本素质,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硬笔书法训练。

(八)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研工作,营造浓厚的研讨氛围。

我们提倡教学相长,教师之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需求。因此,有关主管部门应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学习交流工作形成制度化,并常抓不懈。

(九)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规范的评价体系评。

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积极实施发展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评价要以“导向、改进、激励”为目的,坚持多元化原则、全面性原则、动态化原则。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走文化课的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析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写作能力的高低能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学习素养,体现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作文作为语文课程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纵然在长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也曾取得的比较优异的成绩,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出于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的原则,我们也必须要将作文教学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邹衍明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中曾说:“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 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 作文教学必然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综合知识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那么,面临新课改的教学情境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怎样更好地采取措施,助力学生在语文写作能力上有所提升呢?接下来,笔者将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及自身对新课标的相关研究体验,对此进行相关的分析。

首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整合出更贴合人才培养需求的作文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的教学方式是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写出作文题目或者是习作要求,然后让学生们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作文习作,最终再根据学生们的写作情况做一个有针对性地点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没有帮助。面对着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作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并有效地提升个人的习作能力,作为教师而言,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与时俱进而又贴合实际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我们先要做到的是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及时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当然,在教学中,存在“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办法,不断地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旁听优秀教师的课程,不断地在课余时间加紧练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教师对自己工作负责的体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长期地努力和教学总结,一定会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有质的飞跃。

其次,构建和谐而活跃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学生作文写作素材及其写作思路的养成提供有力的讨论环境。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在当下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有效互动,为学生写作思路的形成提供有效地引导。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必然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努力”,比如说,我们应当给学生搭建一个活跃而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活跃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放下心中的芥蒂和紧张感,自如地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展开教学互动,将自己一些主观性的想法与大家一同分享和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当然,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活跃性格的养成,及其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举措。

第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范文学习和阅读活动,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在写作技巧尚未成熟之前,积极地鼓励学生养成自觉积累和模仿写作的习惯,以便于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学习和优秀范文的学习。比如说,在让学生进行具体的作文写作之前,我们可以把相关的优秀文章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和学习,找出其中优美的句子和值得借鉴的写作素材。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很多书法大师都是经过艰苦的临摹,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融合自己的特点,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书法风格。作文教学也是一样,学生必须有一个“临摹”作文的过程,才会更加容易走进写作的门槛,进而激发写作文的兴趣。除了必要的范文学习之外,仿写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仿写比较优秀的范文和文章,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升。当然,仿写不是抄袭,教师一定要注重把握“度”,在练习仿写阶段,可以多背诵一些名篇佳句,为以后作文写作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最后,体验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使得学生在养成热爱生活的情感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写作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作文素材及其写作感悟的获得与我们的生活经验休戚相关,教师要带领学生更多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大环境,让其在自身的体验中形成独立的感悟,并尝试着引导学生将这种体验落实到笔端,形成文字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说,当我们让学生写作“美丽的大自然”这个题材的作文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周边的风景区,让学生们自由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和魅力,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再进行具体的写作尝试,可以促使学生作文写作水准得以提升,促使其真实情感得以表露。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能够帮助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办法还有很多,笔者以上所提及的仅是冰山一角,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一同分享,也真诚地期待笔者所提及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我们共同携手前进,努力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