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08:46
导语: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内容整合
在新课程教育模式的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关的内容规定,小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对文章中的基本内容进行充分性的理解,做到可以对节本内容进行复述,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对整体的语言得到充分的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懂得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感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将小学阅读与作文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性的提升,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必要性
(一)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基本前提
对于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而言,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阅读及写作,这两点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素。对于阅读而言,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所获取的相关信息;而对于写作而言,主要是将学生的思维通过写作的模式展现出来,如果说阅读是对知识的吸收过程,那么写作就是对思维的表达,因此,可以发现这两种模式是紧密联系不分割的。
(二)写作是对阅读的表达
对于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写作的过程就是对阅读知识的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可以充分展现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是对学生们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充分考验。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思维模式,与作者有心灵上的沟通。与此同时,在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基本的文章主旨,提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实现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展现自己。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
(一)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年纪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训练方式。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程《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时,在整个课程内容讲解完成之后,学生对于基本描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内容与现实的生活充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一种特定的描法,通过生活素材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兴趣,激发写作灵感,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灵感,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二)为学生们建立现象性的空间
在现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根据小学生的基本特点,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阅读及写作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现象能力,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在教材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填补学生们的空白,实现最基本的课程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程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现象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氛围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体会到文章中父子情深。最后,鼓励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文中父子的心理变化,进行充分性的描写,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现象能力。
(三)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根据学生们的性格特点进行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其思维模式的可塑性相对较强,思想模式还不够成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容易出现我行我素的行为模式。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们阅读能力以及写作兴趣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基本特点,根据学生们的差异性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阅读情境以及写作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发现其中的乐趣,从而在根本意义上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形成独特性的思维模式,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意义上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充分整合,就应该在根本意义上优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阅读的动力,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水平,从而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整个知识体系融合的过程中,也应该激发学生们的现象能力,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汪蕾.以语感与知性展开写作的翅膀――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无缝对接[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9).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多媒体技术形式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7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基本教育形式也得到了全面性地优化。在小学语文课程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建立活跃化的课堂氛围,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多媒体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从而为整个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作用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相对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积极地进行探究。所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建立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形象化的课程讲解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而且在整个课程内容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建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式的应用可以展现动态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充分地融入到情感教学的过程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教学信息,建立图文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图片、动画及视频等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建立,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网络化社会形式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形式的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及时接受新鲜的事物,将丰富性的课程资源与基本的教学形式紧密结合,从而为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现状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重视多媒体教学。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内容而言,教师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基本的教学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基本上都是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也会以教科书作为讲解依据,教师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新能力了。
2.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缺少师生交流。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引进了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虽说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但过度使用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惰性的思维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思维模式的建立。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应用这种教学形式,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发挥自己主观性的学习意识,阻碍了整个教学模式的建立及优化进程。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建立情境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改革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建立优化的课程讲解模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建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整个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多媒体展现丰富的、动态的教学内容,从而更直观地展现课程中的基本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少年闰土》的课程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件准备的过程中,优化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做简单化地了解,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人物的基本形象。因此,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内容与教课书内容的对比发现其中的联系,从根本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现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文章中的基本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际能力的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建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营造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实践学习的乐趣,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充分保证。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望庐山瀑布》的课程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中优美的意境,可以在课程讲解结束之后,让学生用画笔将自己理解的环境描述出来,加深整个古诗内容在脑海中的印象,从而为整个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优化阅读教学内容的整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较为重要的目标,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融入到整个文章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时间,积极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注重提出问题,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模式,从而为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古诗的内容相对较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掌握基本的阅读知识。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该及时跟上整个时代的发展,建立多媒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建立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基本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优化的课程资源,帮助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巧。通过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世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全面化的信息模式,从而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1065-1066.
[3]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36-237.
[4]张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3,(11):26-27.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课程;整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17-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余思考最多的问题是“语文是什么,经典又是什么,中华经典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有什么作用呢?”在本人看来语文是动人的诗篇、精美的文章;语文是悦耳的吟诵、激情的演讲;语文是得体的表达,通畅的交流。而经典又代表传统文学的权威,浓缩杰出文学的辉煌,尤其是中国经典古诗文历经千锤百炼,短小精悍,易吟易诵,是学生开放读书,积累语言的最佳材料。为此自己认为在人生的黄金时段――童年,中华经典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语文能力,下面就本人不成熟的看法分条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1 经典文化诵读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与原“大纲”比较,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新的“课标”着力强调的重点之一。
为此本人认为整合语文课程教学与中华文化经典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化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诵读《大学》,能使学生认识到:要“平天下”必先“治国”,要“治国”必先“齐家”,要“齐家”必先“修身”,要“修身”必先“正心”,要“正心”必先“诚意”,要“诚意”必先“致知”,而“致知”必须“格物”;只有以“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为基础,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是有很丰富内涵的人文教育吗?而当今世界最大的隐忧是青少年的教育危机。尤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其实,大人们讲过的,经典里早有记载,大人们忽略的,甚至是不懂的,经典里也素来俱全。与其大费口舌地向孩子们灌输一些自己都觉得似是而非的 “道理”,还不如和孩子们共同诵读文化经典。这是费时少、投入低、收效高的教育方法。本人在班级近三年的研究的研究中发现:通过诵读中国经典文化,本班学生由以前的性情急躁、粗俗,变得性情平和、文明了。可见,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这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是很有效的。
2 经典文化诵读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文化积淀过浅。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为此痛切地指出:“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新语文教学思想的领军人物韩军说“海量阅读中国经典文化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低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中高年级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多,文化底蕴深厚,本人认为只有做到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和环境随处可有,我们要跳出“语言文字”的局限,扩展视野,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我们班学生诵读的《老子》《论语》等古代典籍里,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经典著作往往融哲理、事理、情理于一炉,文约而义丰,虑大而思精,蕴藏着大智慧。当然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诵读这样的文化典籍,必然会了解到较多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人文典故,学生的文化底蕴自然会日渐厚实。
3 经典文化诵读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可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人认为做到中华文化经典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能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效地增强他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如在前半年学校组织的普通话朗读比赛中我班学生李仲语势流畅、饱含感情,以绝对优势获得朗读总冠军;在写作文时同学们能引用古诗文经典语句使语言简洁,富有说服力;在2011年的两基省检时我班四年级的同学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能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语句表达他们欢迎的心情;在过一暑假后师生见面时,小学生们能用“一日不见如三秋”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对这些经典的语词随手拈来、脱口而出,这对普通学校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尚难做到的。可见,在诵读中国文化经典中积累丰富的语词之后,学生们口语表达的“质”、朗读的基本技巧是明显的提高了。概言之,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体现祖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精髓。千百年来,她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志气,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修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儿童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语文能力,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永存于中国人的心中,发扬光大,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生本理念在我国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早在17世纪便已被提出,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本教育理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了教育实践当中。生本理念主要是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育思想相契合。以生本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并且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
生本理念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实现对小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担负着对小学生初步审美能力、道德认知、汉文化语境等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任务,因此,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生本理念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语文素养、语言沟通与理解能力、基本道德认知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儿童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新时期,国家对教育领域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刻不容缓。而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为其未来自主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贯彻生本理念符合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
(二)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其年龄特征,具有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有可能导致小学语文课堂出现学生溜号、不注意听讲、课堂秩序混乱,或者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有趣的教学内容设置,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课堂秩序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一)创造平等教学环境,改变师生关系
要想使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有效贯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本理念的本质,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组织并逐步形成小学生美好学习生活形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宽松、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做平台,小学生以绝对的体量参与并占据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下的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接受教师预设的各种环节,进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达到加速学习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生本理念,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教学过程的乏味枯燥,进而使学生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与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使他们在发散思维中探索学习的路径,并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抓住学习重点,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横向分析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4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悄然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备受教师和学生们的关注。它以活灵活现的个性生动直观的反应出大量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缺点,不仅提稿了学习兴趣,还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然而,我们不得不直面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1.过度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对文字、图片、播放效果都进行了华丽的设计,力求吸引学生的眼球。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当看到如此多姿多彩的课件,加上好奇心在作怪,注意力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课件的形式上,而非内容上,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进步。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认知词语这一教学内容。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词语有更深刻的印象,对其进行了多种字体的设计,同时用可爱的图片做背景,甚至加上卡通动画,以为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词语的认知。然而,老师们忽略了小学生好奇心的使然和注意力的分散,反而降低了学习效果,白看了一场多媒体课件的“盛宴”。
2.过分依赖多媒体,老师魅力无从展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神圣的地位,尤其是小学老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在课堂上,用音频资料示范朗读,用动画过程指导写字,这样老师就成了操作多媒体的机器人,他们自身原有的魅力无形中消失了,学生看不到老师的一笔好字、儒雅的气质,听不到个性的语言、顿挫有致的语调,让学生的学习缺少了真实参照。
3.课件中出现的文字图片完全取代了课本。近期,笔者听过几节小学语文课。授课老师将文中的每个文字都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甚至连插图也用心扫描出来得以呈现。在整堂课中,学生没有机会去打开课文,而是一味地盯着多媒体课件。这让学生对课本缺少了认识,更谈何熟悉?
4.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熏陶下,逐步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不仅仅是单纯地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更要去感知文中具体的形象,领悟思想意思。然而,多媒体课件则将文中的内涵全方位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没有给学生对文章进行加工的过程,长久下去,必将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为应对教学评比而用。多媒体课件在走入课堂的同时,也步入了教学评比考核内容中。教师为了能够在课程评比中不丢分,不得不费劲心思,苦心钻研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二、面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1.正确地认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多媒体是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信息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宏观辅助功能,通过老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深究,设计合理的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完成一些适于计算机来完成的教学工作。二是微观辅助功能,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拐棍”,对教师实施具体的帮助。
2.适度、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数量及其趣味性一定要适度。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让学生感觉厌烦乏味;趣味性太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巧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文章中典型形象来展示美感,通过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此时,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加以理解和想象,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以小学语文课程的需要为前提,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如今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以下问题:怎样挖掘课程资源?怎样优化教学手段?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怎样联系课堂内外,发展综合性学习?毋庸置疑,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良好工具。“整合”则要求多媒体的使用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和结果。其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然而,要达到多媒体运用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最理想状态,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扬其长、避其短,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基本规律 本色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有些语文教师道路走偏了,走远了,甚至走弯了,使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有的课堂唱歌、跳舞、绘画等活动形式多样,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我们不能否认,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本色。
一、抓住文本,方显本色
我们都知道课文是范例,而小语是最基础的学科,不抓好教材文本这个例子,又怎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呢?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文本这个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等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然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文本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小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无知即无能,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我们过去所否定的是烦琐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
二、重视读书,尽现本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读书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应该占有课堂教学的主要板块。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还要求我们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二是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是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要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做到:
1.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教师应给予引导。
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2.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一般情况下,时间和效率是成正比的,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切忌“走过场”。
三、加强听说,突显本色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处在听的状态。会听的人也是会学习的人。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所以,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同样,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听力的训练很有必要。如: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做法值得提倡,每每课始,薛老师总会读一两段与文章关联密切的语段,读完之后他必会提一到两个问题。不仅如此,薛老师的词语听写也“别具一格”,他坚持听写时只读一遍,且速度较快。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的训练应该是自始至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的。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仅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敢于表达,表达有条有理”,这既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又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敢说的氛围。可以采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说错了没关系,参与就很了不起”“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等语言激励学生。
2.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采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2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3.教给练说的方法。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把话说完整;要学会用几句话阐述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课上,教师要适时地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四、引导精思,更现本色
古人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指出“学而不思则罔”。语文学习离不开感悟,这个“悟”就是一种思考。《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着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整合;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提出了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以下是本文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实现课程优化整合
在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特点,富有较强的文化意蕴和时代气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本只是一个范例。”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运用好这个范例,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中挖掘出语文特有的人文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一定的特色。素质教育倡导教师应用好教材,因为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语文教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加强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的训练。同时,教师要注重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融入文本内容提供条件,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涵,学习对文本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力,以此来获取知识、拓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进步与发展。
二、合理调整教材布局,高效利用教材资源
通过对教材资源的优化整合,可以极大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对教材的利用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探索应用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的布局安排以及知识的系统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增强文本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时,教师可以将文章结构进行详细解剖,甚至连课文中的过渡性语言都要进行详解,然后将文章一分为二,要求学生在其中添加与合作有关的正反事例,并添加开头与结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增强了作文写作的科学性。
三、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呈现开放课堂文化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跨学科学习,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也是各个学科课程的共同需求。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整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优质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之间就存在相通的领域,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语文和音乐之间的相互渗透,如,借助音乐来进行氛围烘托,渲染学生情感;通过音乐赏析,来释放学生情感;利用流行音乐,实施课堂导入等。尤其是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音乐往往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所描写的美妙意境,有效地烘托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充满浓烈思想情感的诗歌时,采取音乐导入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入诗歌意境;在教学戏曲时,可以与音乐教师达成共识,实现音乐课程和语文课程的资源共享,不但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高效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此外,美术课程中也包含很多可供挖掘的人文因素,加强美术与语文的课程资源整合,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图文并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欣赏优秀文章,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掌握标准发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条件。
五、合理运用生活资源,搭建良好的课程平台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等资源优势,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组织学生成立报刊社、文学社,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投稿;经常开展优秀文章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出来,以激发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全新体悟等,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可以为语文教学搭建自主、开放、良好的课程资源平台。
总之,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不但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优化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品.通向成功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指南:读韩雪屏等主编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J].中学语文教学,2008(07).
[2]王少元.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J].宁夏教育科研,2007(03).
[3]马小凤.谈如何有效地挖掘语文课程资源[J].宁夏教育科研,2006(01).
一.小学语文教学难点
从整个义务教育体系来看,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初始阶段,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步入学儿童。小学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启蒙期”,注重小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任重道远”依旧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难点。一方面,小学生之前未正规地接触语文课程,对教材知识无法自主地学习与理解,很多小学生迟迟未能“入门”,进而影响了其后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不当,编制的教学方法与学习需求不一致,也会限制小学生个人潜能的全面发挥。
二.课堂知识讲解的重要性
“语文”本质上是由诸多汉字语言组织起来的学科,学习语文必须要弄清每一个字、词、句的实际含义,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书本教材所讲述的内容。课堂知识讲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知识讲解可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其深度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语文知识讲解有着多方面的教学意义,主要表现:
1、理解知识。“知识讲解”是语文授课的主要方式,根据教材大纲编制课程讲解方案,“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带领孩子们体会文化知识学习的乐趣。例如,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感到十分模式,我在讲授《汉字笔画名称表》时,每天定量向学生讲授汉字组合、笔画名称、拼音书写等内容,经过讲解后学生的理解程度得到加深,明白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为其它教材授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扩散思维。思维是保证知识学习质量的根本,只有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才能客观地理解语文知识。小学生刚刚步入正规教育,更应该尽早建立思维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为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语文课堂知识讲解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例如,人教版《菜园里》一课中,向学生讲解了菜园里的各种蔬菜,使其体会到了自然生活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技巧性应用
鉴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旧课堂知识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现代语文教学必须积极推广知识讲解方案,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于教师来说,课堂讲解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合理地编制讲解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我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了多种讲解技巧。
1、注重需求。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学服务,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根据这种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来制订相应的不同的对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
2、把握基础。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认为应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注重小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培养,加快语文课堂知识讲解流程的优化改进,帮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形象讲解。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4、引导阅读。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结论
关键词:“对话式” 小学 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92
1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新形势下发展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素质教育改革中对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提倡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阅读应当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施“对话式”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必然要求;实施“对话式”语文阅读,能够按照素质教育提出的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当用自己的思想来左右学生的阅读实践。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可以在尊重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尊重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利用阅读机会,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批评,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能够有效培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高自己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运用综合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途径
第一,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需要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更加强调的是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使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接纳对方,而不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任意践踏。“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要教师在课堂上真正理解学生的现实需要情感需要、态度变化等,体会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年少不懂事而被迫让学生服从教师的教学主张,接受自身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更加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独特性格特点的、期望受到尊重的主体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教师还需要在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中不断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亲近学生的精神,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是一种互动、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二,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重构。开展对话阅读教学是打开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窗口,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要想激发学生在对话式阅读中的兴趣,就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阅读真正的主人,让学生、教师以及阅读文本之间进行自由的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阅读的理念重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阅读课堂上没有主次,教师与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进而让学生的语文阅读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在阅读中学习的智慧也得到充分的启迪。
3 结语
“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突出和强调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这一时代特征,是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刻改革。在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每一次新发现、对学生的每一次新想象、对学生的每一次新发言等都要予以充分尊重。教师要立足学生特点、立足小学教学规律,对学生在开展“对话式”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认识都要予以完善和丰富,让学生的整个学生过程成为学生个性的呈现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要充分认识到“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根本宗旨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活学活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理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兴趣。开展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也是充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在课堂上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尊重和自主;这种方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大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兴森.富于“张力”的对话――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浅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4):36.
[2]姬秀红.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7X):64-65.
[3]高小玉.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1,(6):52-54.
[4]刘宏明.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尝试[J].科技创新导报,2012,(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