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08:48
导语:在大学生网络舆情案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功能;工作规范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辅导员博客的构建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网络信息化背景下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辅导员博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 辅导员博客构建的时代意义
辅导员博客是当前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并且具有较强的榜样示范作用。当前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辅导员创新工作模式。辅导员博客不仅可以展现辅导导员的个人魅力,而且给了学生了解辅导员的想法,比较人性化的看法,从而达到了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2 辅导员博客的功能体现
2.1 隐性教育与管理功能
随着应用功能的不断升级完善,博客实现了图文、音像、视频、聊天和文件存取等网络管理功能。与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相比,辅导员采用博客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能融多媒体特性于一身,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独特的现代方式。辅导员在其博客上撰写工作日志,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随时记录教育心得,手机大学生涯规划资料,精选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典型案例供学生参阅,间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大学生涯规划,正确认识自己,合理的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化解一些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建立一个博客圈,通过博客圈实时查阅到学生博客的文章,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对问题学生或矛盾能及时的控制和引导。
2.2 师生互动与激励功能
辅导员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是高校管理部门与学生练习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博客是师生间交流的平台,建立辅导员博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现实中的种种身份、地位的差别,促进辅导员和学生在网上的平等交流。辅导员和学生可以实现平等对话,无障碍、无顾虑进行思想交流。
2.3 信息整合与传播功能
辅导员博客是信息整合传播的工具。首先,博客的公开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使得它可以作为辅导员的通知、公告的栏;其次,辅导员博客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电子档案,以反映学生各个阶段的表现和成长状况为教育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原始素材。另外,辅导员之间通过博客,也能达到及时沟通、互相学习分享工作经验的目的。
3 辅导员博客的构建及规范
3.1 日志内容与栏目设置
作为一个工作博客,辅导员博客至少应该与大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相关。构建辅导员博客的目的之一是让大学生在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言论时,能够找到一个正确判断的指引。辅导员可以有选择性地针对一些网络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和评论,发挥网络舆情引导的作用。
3.2 平台选择与多媒体运用
好的博客要有一个好的平台。辅导员博客的建立可以选择博客相对集中的平台,如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的辅导员博客,或者选择以博客业务闻名的门户网站。
3.3 日志更新与文章转载
博客的点击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日志的更新频率。为了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辅导员需要经常更新博客。在构建辅导员博客的初期可以采取定期新帖、转载文章等方式。根据自己的工作周期,定期发表自己撰写的新博文是吸引学生关注或稳定学生浏览量的有效方式。
3.4 评论回复与意见处理
评论是博客中交换意见和观点的区域,是辅导员博客的工作难点。辅导员要特别注意对博客中的评论进行及时回复和认真处理。及时回复的重要性特别体现在对负面评论和偏激评论的回复上,避免这些评论再博客上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不良影响。认真处理是指要善于抓住机会,对评论进行批驳、指正和引导,对于博文进行调整和补充。
3.5 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结合
辅导员博客只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需要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起来。尽管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这个交流平台,但是这种教育形式也有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性,仍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来完善思想的沟通,进一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目前,辅导员博客的构建、工作规范和管理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辅导员博客想要成为一种稳定的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还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思考辅导员博客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实现与拓展,以更大的发挥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杨丽艳,王琦.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7.
关键词:网络;热点问题;自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79-02
21世纪,在信息技术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网络已经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虚拟课堂”。如何把握在“虚拟课堂”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成为当前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网络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所采集数据的分析来探究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多个层面。
一、研究内容、对象及方法
研究内容分两部分,第一,网络热点问题的概念、形成模式及发展路径;第二,当下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网络热点与网络热点问题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网络热点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在时时更新。但网络热点问题是对诸多网络热点事件反映出的共同特征的凝炼,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种种事件,能够引起较多网民共同参与,大多带有网上炒作痕迹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有关百姓民生的事件,二是有关政府官员问题的事件,三是有关国家利益问题。 所有具备以上特点的问题都可以称为是网络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的发展路径也大体一致,网上迅速传播、固定人群炒作,利用网民的心理诉求,达到被关注的目的。作为网络热点问题的受众群体之一,大学生在网络热点问题产生及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受到的影响是本文探究的第二个问题。具体来看,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大学生与网络的关系,其次大学生对网络热点问题的认识程度,再次大学生对当下网络热点问题的态度,最终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得出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诸多方面,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上海市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主要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第一,通过问卷调查法掌握一般信息。第二,谈话法,选取代表性事件与大学生进行个别深入交谈,可以获得个性化的看法和观点。第三,深入高校跟踪调查,主要是观察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真实形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影响范围广,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
问卷调查显示,四所高校平均97.2%的大学生每天上网,56%的学生上网时长超过1小时。而在问及上网目的时,80.7%的学生填写为获取信息。剩余部分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纯娱乐、处理邮件及逛电子商场等。但是在所有上网的学生中,高达95.4%的学生表示会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其中24%的学生表示会简单浏览相关问题及热点评论,而80%以上的学生表示会特别留意网络热点问题,而且会即时跟踪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影响等。
调查数据显示,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表示有必要了解网络热点问题,且其中6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关注热点问题的目的一栏中,60.6%的学生是为了解社会动态,拓展知识面,22%的学生填写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有5.3%的学生目的不明确,其余学生认为关注网络热点仅为娱乐和休闲。
2.影响程度深,大学生成为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转发、评论的主力军
调查结果显示,64.9%的学生对特别关心的事件会进行转发,19%的学生会与同学分享这些热点问题,并且会主动与同学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80.7%的学生表示会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会对问题进行评论、跟帖或发微博表达自己的想法。问卷中所列举的2013年以来的几个热点问题中,93.7%的学生都表示不同程度地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有62.3%的学生表示已经发表过对一些问题的评论。但是在问及其对网络热点问题的看法是怎么形成的问题时,有77%的学生表示,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观点并发表评论的,而仅有2.2%的学生表示曾与老师进行过沟通交流,而后发表评论。
3.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双面影响
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调动学生关注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积极性。例如,在个案调查问卷中,有68.8%的学生表示已经对“”问题有了解,20%的学生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问题,并会深入思考其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对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念及道德情操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在调查过程中,约谈的几位学生对“复旦学生铊中毒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投毒者行为表示气愤,一校学生为此还成立了法律社团来宣传法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可见,一些网络热点问题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警示作用。网络互动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进而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90后大学生的特点之一,便是把网络当成生活,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参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评论和观点交流,形成了大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一种新方式,可以在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增加大学生的互动交流,打开其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新窗口,进而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网络热点问题本身的负面性质,不利于大学生积极价值观的养成。以2013年4月发生的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例,共统计了18个热点问题,其中有9个问题,是涉及腐败、社会公平、犯罪、死亡和暴力等问题。这样的事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热议,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标准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过渡阶段,很容易因认识不清而引发过激的行为和言论。其次,网络热点问题发生的频率高,容易引起大学生不良的网络生活习惯。网络热点问题具有交替发生的性质,往往一个问题影响力减弱是因为被另一个新问题所取代,此起彼伏的热点问题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引发大学生网络生活紊乱,近而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再次,网络热点问题传播速度快,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网络热点往往更多地同情弱者和失败者,而在弱者面前国家法纪与社会制度显得无情和伦理缺失。在思想活跃,接受中西方教育的大学生中间容易发出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声音,形成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漫延的趋势。最后,大量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热点问题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伦理信仰。大学生往往对离自身环境差别较大、自已不熟悉领域的热点问题更感兴趣,而这些事件往往对正处青年时代的学生的伦理价值观形成产生冲击,比如2013年以来发生的“李××事件”、“网络大V薛蛮子”案等。还有,部分网络热点问题被拥有技术优势的西方恶意利用,混淆视听,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恶劣。西方恶意机构对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国内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炒作,并雇用水军主导舆论导向,从而扰乱中国正常的网络秩序,而大学生对这样的信息技术攻击并没有防备,成为受害者。
三、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
在当下信息化时代,如何能够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规范使用网络,正确看待网络热点事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应该建立以高校、研究中心、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为主体的四维体系,以应对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不良影响。
1.高校应建立长效严控机制,警惕不良网络热点问题散播
要实现对网络热点问题的正确把握和引导,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是必要条件。首先从制度保障入手,高校应建设一套完整的网络使用相关规定,以手册形式分发学生,以确保每位学生熟知学校的条文规定。其次成立专门的网络热点问题监管中心,对不文明、不规范使用网络行为进行严格管控。
2.加强网络健康教育,成立专门教育研究中心
目前,网络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前文数据显示96.1%的高校网络普及率足以说明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网络俨然成为一个虚拟的大课堂,把控监管这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管理模式明显存在不足。所以,就一般高校而言,成立专门的网络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十分必要。中心一方面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科研攻关,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成立一支专门的教师队伍,专门从事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并深入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
3.将网络热点问题融入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
网络热点问题是很好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网络热点问题大多具有时效性,在短时间内引起共鸣,如果可以恰当地引入课堂教学,是最好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行正确引导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以网络热点问题为话题,开展专门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入网络热点话题元素,开展讨论课,辩论赛等活动,将网络热点变成现实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看待网络热点问题的思想导向,进而起到说服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