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采购管理价值

时间:2023-08-14 17:08:49

导语:在采购管理价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采购管理价值

第1篇

(①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1816;②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210046)

摘要: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物资采购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使得投入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高校物资采购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将价值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物资的招标采购中,建立高校物资采购的价值管理模型,实现学校投入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 : 高等学校;价值管理;物资采购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001-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料等大宗物资的采购量也在迅速地发展。将价值管理原理引入到高校物资采购中,对投标单位所提供的物资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科学选择中标单位、配置合理物资设备、实现学校投入效益的最优化,不仅可以为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物质保证、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能为学校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在高校采购物资中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益和提升投资价值势在必行。

1 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

1.1 价值管理的内涵 价值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企业界开始出现,经麦肯锡顾问公司提倡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目的是通过对价值的有效管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实现企业长期持续有效的经营。价值管理中的价值V,是指研究对象的功能F与实现这个功能所耗费用C达成的比值,即V=F/C。价值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对研究对象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功能分析,找出并剔除不合理的和过剩的功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也是价值管理不同于一般投资控制的一个特点。

1.2 价值管理的一般步骤 ①对象选择,即选择对功能和成本构成影响的因素作为分析对象;②功能分析,进行功能分类、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③功能评价,按照归一化的方法,求各功能的重要系数,然后求出价值系数;④价值分析与改进,根据价值系数大小进行意见分析或直接进行方案优选。

由价值管理的原理可以看出,凡是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都可以应用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物资采购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使得投入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高校物资采购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2 目前高校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度放大价格的因素 当前,高校物资采购的评标办法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低价中标法,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价低者中标;还有一种是综合评分法,综合考虑产品的技术质量,供方的信誉、品牌、供后的服务水平,以及产品的价格等,这其中价格因素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现实的采购工作中,过度放大了价格因素,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物资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物资采购的核心,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服务紧随其后,要相同质量讲服务,相同服务讲价格,确保使用部门能够顺利使用物资。

2.2 片面追求物资的功能 高校物资采购的特征是数量大、品种多、对象复杂。面对品种繁多、数量较大的物资需求,很多商家、厂家就片面想以尽可能多而且先进的功能争得这一市场,以求在招标中赢得优势,为高校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同时,高校为了迎合教育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采购高科技产品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片面的追求物资的功能而忽略了用户本身的实际要求的情况。因此,在编制采购计划的过程中,往往是脱离实际的需要追求高大上,使得确定的技术参数、技术指标、商品质量过高,造成功能的过剩,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现象。

2.3 缺少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高校采购的物资涉及的面广,许多物资设备的专业性非常强,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高校一般设有招投标办公室,有的是独立设置,大多是与财务处、监察处等合署办公,人员严重不足。一方面,管理人员不够,造成工作头绪多、难以应付的状况,很难做细;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更缺,在编制采购计划的过程中,对所采购物资的功能定位不准的现象经常发生,给招标和评标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2.4 缺乏谈判议价的能力 在高校的采购招标中主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由于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性能指标精确度高,现行选用的单一的公开招标方式已很难满足需求。

3 建立物资采购中的价值管理模型

采购物资的评标,就是在高校物资复杂的采购种类和采购内容的情况下,通过竞争选择一个能实现采购目标,又同时实现采购成本在同期采购计划下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采购工作中的这一目标与所要实现的价值管理最优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将价值管理的理论应用于高校的物资采购中是切实可行的。

3.1 采购物资的功能界定 采购物资功能的界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功能值的计算三个部分。完善的功能指标体系是所有评标工作开展的前提,而指标权重的确定能够显示出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度区别,是投标单位采购物资价值评估定量分析的根据。在分析采购物资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健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再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各个功能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值。

3.1.1 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功能指标体系。需要建立功能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应该包括: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一级指标下还可以有二级指标。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指标下包括产品的技术参数满足度,以及产品质量(根据产品的先进性、匹配性、稳定性、专业性、可靠性等划分等级);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下包括投标产品生产者(制造商)资质、近二年的销售额以及成功案例情况;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下包括免费质保、施工组织方案、本地化服务能力、期后服务方案等。

3.1.2 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权重的确定

①评分法:评分法是一种对定性描述进行定量化转化的方法,选择领域内若干代表性专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征制订出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划分评价等级,并根据等级赋予得分范围,等级的选择可以参照学界公认的标准,按10分制的评分标准,可按9-10、7-8、5-6、3-4、1-2打分。专家综合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依据制定的标准给出各评价指标的打分,经过对评分结果的综合、整理、分析,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②环比评分法:是一种通过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系数来评价和选择创新方案的方法。是指从上至下依次比较相邻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给出功能重要度值,然后令最后一个被比较的指标的重要度值为1(作为基数),依次修正重要性比值,以排列在下面的指标的修正重要度比值乘以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指标的重要度比值,得出上一指标修正重要度比值。用各指标修正重要度比值除以功能修正值总和,即得各指标权重。

3.1.3 采购物资的功能值的计算 根据功能指标体系所列各项指标,对各项功能给予一定的赋值标准,评分标准如下:

①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满分100分)。

a、产品技术参数满足度。投标产品满足标书全部技术要求的得60分;在此基础上,有一项正偏离(评委会认定有实际意义)得1分,有一项不满足扣2分,最高不超过70分;六项及以上不满足的本项不得分。

b、产品的质量。根据投标产品先进性、匹配性、稳定性、专业性、可靠性等划分等级,本项总分不超过30分。

②履约能力及经营业绩分(100分)。

a、投标产品生产者(制造商)资质(50分)。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得25分;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得25分。

b、投标人所投产品的生产者上年度实际完成的产品销售额(30分)。按照销售额高低前三名的分别得30、20、10分。

c、投标供应商所投品牌的产品近二年以来单个合同供货成功案例(20分)。

③售后服务及维保承诺(100分)。

a、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免费质保及维保期限6年的,得20分,不响应不得分。在6年质保及维保基础上,免费质保及维保每延长1年加2分,最高得25分。

b、投标人具备本地化服务能力(25分)。在本市设有生产者授权的售后服务机构得25分。

c、项目整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安装完成验收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较好的25分,一般20分。

d、免费质保及维保期内及期后服务方案(25分)。如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故障解决方案、响应时间、软件升级、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及培训计划等。

评标委员会专家对各方案功能满足程度分别用百分制打分并取平均值,按照各功能指标的权重系数加权得分。所有的参数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

3.2 采购物资的成本界定 采购物资的成本是由买价、采购费用、售后服务维保费用构成的,买价也即产品本身的报价;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售后服务的维保费用,包括项目施工安装、故障解决、软件升级、产品配件的优惠供应等。这些费用应全部包含在投标单位的报价成本之中。

3.3 采购物资价值的界定

3.3.1 采购物资的价值 由价值管理的原理可知,价值管理并不是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也不是片面的追求功能的强大,而是追求二者的比值提高,把价值管理引入到采购评标中,就是利用价值管理的原理,预设评标因素与评标标准,通过一定的评审程序,对各投标文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种采购方案,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力求处理好功能与成本关系,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选择价值较高的投标者,最终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对此进行优化和改进。根据价值管理的公式,价值V(Value)=功能(Function)/成本(Cost),高校采购物资的价值公式可表示为:PGV=PGF/PGC,其中:PGV——采购物资价值(Procurement Goods Value);PGF——采购物资功能(Procurement Goods Function);PGC——采购物资成本(Procurement Goods Cost)。

3.3.2 采购物资的价值系数 在价值管理理论中引入价值系数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功能和成本的单位不统一。采购物资的价值是以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实现情况来衡量的,某种物资的功能指标体系中指标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如产品的技术参数、产品的信誉和品牌的质量、履约的能力和经营的业绩、项目施工、售后服务、免费质保及维保承诺情况。虽然我们为了统一计量功能值,把功能值按照其实现的情况赋予了相应的得分,但其单位是“分”,而采购物资的成本都是以货币来衡量,单位为“元”,单位不统一不具有比值意义。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在高校采购物资的价值计算中通常采用相对系数比的形式。

把单个参投单位的功能值与全部参投单位功能值总和作比,采购物资的功能系数反映的是某参投单位的功能值的相对大小。

把单个投标单位的成本值与全部投标单位的成本值总和作比,物资采购的成本系数反映的是某投标单位成本值的相对大小。

其中,PGVC——采购物资价值系数(Procurement Goods Value Coefficient);PGFC——采购物资功能系数(Procurement Goods Function Coefficient);PGCC——采购物资成本系数(Procurement Goods Cost Coefficient)。

3.3.3 采购物资的价值分析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成本是有过剩的,物美价廉。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成本是不足的,物次价贵。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的成本比较匹配,物有所值。

价值系数大于1或者小于1的情况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在采购物资中运用价值分析,为合理地选择中标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因素综合考虑。

4 价值管理在高校物资采购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某高校预为全校学生宿舍购置7500台(功率为1匹)空调设备,现向社会公开招标。现有A、B、C三家投标单位合格,A的竞标价格为2100万,B的竞标价格为1900万,C的竞标价格为1700万。现以价值工程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评审,步骤如下。

以空调招投标作为价值管理研究的对象,各项功能一级指标分别为F1——空调技术与空调质量、F2——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F3——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

首先,按照各功能重要性程度进行比较,计算出各个功能权重系数Ki,如表1。

其次,计算各投标单位的功能系数,由评审委员会对各评标方案的各功能满足程度以百分制评分,将各方案得分按功能权重系数Ki加权,然后得出各方案的功能系数Fi,如表2。

再次,计算各投标方案的成本系数,详见表3。

最后计算各投标方案的价值系数并选择中标单位,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见,C投标人的价值最高,选择该投标人中标。C投标人获胜的原因不仅在于其价格最低,而且,该厂家提供的空调功能也是最好的,其性价比最高。

5 结论

可见,价值管理理论在高校物资采购评标中的应用应该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招标投标,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招标过程中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引导了生产者的经营方向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不足。现阶段对价值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还是鲜少出现,倡导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是高校管理者需要不断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

[1]王清水,江雪梅.价值管理在高校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09.

[2]李杨.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探析[J].财会通讯,2012.

[3]刘鹏.高等学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第2篇

(一)医院归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欠缺,档案资料基本内容没有按照统一规定,并且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受专业方面的培训,让归档内容有所遗漏,无法如实反映真实设备情况。

(二)基础工作不严实

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信息的汇集,需要经过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要求提供的数据是可靠的、真实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但从目前来看,往往提供的原始资料不够完整,很多原始资料不符合核算的规定,各项原始要素的填写存在很大漏洞。另外,计算机的综合利用率低,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也导致了成本控制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一方面致力解决成本效益低,一方面采用更为合理的机制和手段对采购管理进行规范。

二、控制好设备成本,增强医疗效益

目前我国对包括大型设备在内的所有新技术与新项目均实行高标准收费,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医疗机构为了收回投资成本追求高收益,出现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严重加大了患者和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因此,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中设备论证十分重要,对于设备引进需要论证的内容应该尽可能详细,将投资医疗设备的资金统筹高效分配,使设备的整体最佳经济效益。

(一)牢牢树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

在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要深究学习和运用需求、收益、成本等经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其范畴,并根据医疗设备的实际特点,学会掌握成本效益分析技能。从而切实树立起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从而进一步节约资源,充分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释放潜力,尽可能使医疗设备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构建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体制

医院要注重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督导临床使用部门严格遵循设备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说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设备管理人员技能,强化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现存的效益低迷或闲置的医疗设备,要剖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法,改进现有制度,切实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

(三)提高现有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在投入定量的情况下,采取加大设备的服务规模是提高设备效益的最佳途径。如在业务量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延长开机时间即可提高检查次数。其次要大力提升科室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认识水平,虽然使用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但其先进性不容置疑,尤其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关键是要合理、规范、正统的使用,既造福于患者也能为医院带来收益。

三、科学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工作是一项结合采购、政策、监督、协调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活动。采购制度、流程的执行有明确的要求,不能朝令夕改。

(一)政治思想过硬

采购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医疗设备在医院建设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掌握一定的市场和经济的理论,熟悉相关的法律政策。做到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干扰和侵蚀,保证设备购置的价格合理和质量可靠。

(二)敬业精神强

采购人员要根据单位实际,对当前市场设备器械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拥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鉴别能力,做到综合分析,多谋善断。

(三)医疗设备采购过程要严格把好关

第3篇

1、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加强蔬菜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把品种调优、作物调新、产业调强,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内容包括种植作物种类调整和作物内品种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呈上升趋势,蔬菜用量也逐年加大。但在蔬菜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地方,而且贯穿于蔬菜的各个流通环节。在生产上蔬菜乱繁乱制现象比较严重,生产基地多而乱,不成规模,蔬菜基地老化,种子退化现象严重,蔬菜生产技术不够标准,隔离区不规范,种子纯度得不到保障。经营上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早已颁布实施,但是在蔬菜的经营上依然存在“无证照经营”的现象,同时蔬菜包装设计不规范,标签标注的内容不明确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经营者甚至把假种子、劣种子搬上柜台,卖散种子的也依然大有人在。在贮藏加工上,蔬菜贮藏库不够达标,蔬菜加工技术手段不够标准,加工设备老化,精选精加工力度不够等。由此可见,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蔬菜的品种、生产、质量和市场管理,帮助种子生产、经营部门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质量放心的高产、优质蔬菜,对于顺利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可以说,加强蔬菜管理是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成功的首要工作。

2、加强蔬菜种子管理

2.1 加强蔬菜品种管理,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优质、高产的名、优、特新品种。良种是种植业的基础,没有适合市场需求的一批优质、高产农作物良种,任何种植业结构调整都是纸上谈兵,是实现不了的。因此,要切实加强蔬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加大蔬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扩大良种覆盖面。严禁调运、推广未经审定或经审定不合格的蔬菜作物品种,严禁出现乱引、乱调、乱推的混乱局面,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优良的蔬菜品种。

2.2 加强蔬菜的市场管理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消除隐患。市场管理是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加强蔬菜的市场管理,一要严格《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二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普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整顿经营秩序,净化种子市场。三要对不法经营者登记备案,情节严重者进行通报批评和曝光处理,直至取缔经营资格。四要建立种子经营档案,做到来龙去脉清楚,责任分明。五要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六要重点打击种子流动商贩。七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种子经营人员资格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还要与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无证经营和违法经营者给予处罚,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谋取暴利的给予严厉打击,以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2.3 加强蔬菜质量管理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放心”种子,质量管理是种子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如不加强质量管理,就有可能让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影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正常进行。因此,在蔬菜管理上,必须抓住质量管理这个核心,严把以下关口。

2.3.1 严把亲本种子质量关。凡调进使用的亲本种子都必须经过种植鉴定,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从源头上抓种子质量。

2.3.2 严把田间检验关。种子管理部门每年都要组织种子检验人员对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田间检验,并通报结果。对田间检验不合格的种子一律不准销售。

2.3.3 严把种植鉴定关。要因地制宜,因种制宜地作好种植鉴定工作,坚决做到不合格的种子一律不准销售。

2.3.4 严把室内抽检关。除生产单位自检外,每年定期由种子管理部门对市场销售的种子进行室内净度、发芽率、水分抽检,并要通报结果。

2.3.5 严把种子商品关。即种子加工、包装、标签关,要推行标准化的小包装、精包装,在种子销售过程中要发信用卡,实行质量担保,进行技术咨询,搞好售后服务。

3、加强蔬菜生产施肥管理

不同蔬菜由于生物学特征不同,对营养要求也不同,因而不同类蔬菜应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要提高蔬菜效益,必须针对蔬菜的需肥特性,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氮磷钾大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同时要根据不同蔬菜、不同需肥规律按时、按量进行施肥。

3.1 蔬菜的生长特性和施肥方法

3.1.1 蔬菜一般为短期营养作物,可复播多茬。不少种类的蔬菜如大白菜、萝卜、冬瓜、黄瓜等亩产常高达5 000千克以上,因而需肥量大。一些速生蔬菜如小白菜、四季萝卜、香菜等,由于生长期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养分反而比生长期较长、单产高的蔬菜多得多。因此,栽培时应多施速肥。

3.1.2 蔬菜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系发育。一般根系入土深而广,须根多,根毛发达的蔬菜以及根系较大的蔬菜(如冬瓜、胡萝卜、茄子等),能吸收较多的养分,并能在瘠薄的土壤上生长,施肥可以粗放些;而根系发育差,分布浅,吸收养分差的黄瓜、洋葱、莴笋等,必须栽培于肥沃的土壤上,且要精细施肥。

3.1.3 蔬菜各生育期对土壤营养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幼苗期根系尚不发达,吸收养分数量不太多,但要求很高,应适当施些稀薄速效肥料;营养生长期和结果期,则吸收大量养分,必须供给充足肥料,通常采取分期追肥,有机肥、无机肥交替,氮磷钾肥与微肥齐全,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等措施,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

3.1.4 根据蔬菜生长快、根系弱、产量高等特点,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因有机肥料不仅为蔬菜提供多种营养元素,且随着有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提高质量、改善品质。

3.2 不同蔬菜的分类施肥技术

3.2.1 叶菜类主要有白菜、菠菜、香菜等。叶菜类追肥以氮肥为主,但生长盛期在施用氮肥的同时,还需增施磷钾肥。如栽培大白菜,抓住开始进入莲座期和包心前的2次施肥是丰产的关键。如全生长期氮素供应不足,则植株矮小,组织粗硬,春季栽培的叶菜还易早期抽薹,结球类叶菜后期磷钾肥不足,往往不易结球。

3.2.2 果菜类包括瓜类、茄果类和豆类,使用部分都是生殖器官,一般幼苗需氮较多,但过多施氮肥易引起徒长,反而延长开花、结果,增加落花、落果;进入生殖生长期,需磷量剧增,而需氮量略减,因此要增施磷钾肥,节制氮肥用量,黄瓜坐果后,就应重施肥,以后每结一批瓜需补充肥水。

3.2.3 根菜类主要有萝卜、胡萝卜等,食用部分是肉质根。其生长前期主要供应氮肥,促使形成肥大的绿叶,到生长中后期(肉质根生长期),则要多施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促进叶的同化物质运输到根中,以便形成强大的肉质直根,如果后期氮肥过多而钾肥不足,则易使地上部分徒长,根茎细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3.3 设施栽培多施有机肥

第4篇

关键词:采购管理;项目成本;成本控制

1 引言

与项目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劳动力成本、项目实施费用成本、其它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项目经理来说,首先关注的应该是项目的可控成本,而直接材料成本即为可控成本。有统计材料显示:在一个软件项目中,外购的硬件及第三方软件费用占项目总销售额的50%以上,也就是说采购的设备及产品的费用控制对一个项目的成本的控制有着最直接的贡献。因此我认为一个项目经理要对一个项目的成本实行良好的控制,首先应作好如何降低采购成本的工作。

2 企业采购管理重要性的主要表现

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物品采购为项目运行与操作提供保障,降低项目因缺货带来的风险。(2)采购供应物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质量;(3)物品采购的成本构成本项目的主要成本;(4)物品采购是企业与市场的信息接口;

采购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经济活动,就是遵循经济规律,追求经济效益。在采购过程中,有两方面成本需要控制:一方面通过采购,以合理成本获得项目所需设备;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即采购管理成本,这也是我们在采购过程要通过有效方式来降低的。

3 加强采购管理来降低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路

作为企业一般的采购管理都遵循以下流程:制订采购计划---询价计划---询价---供方选择---合同管理---合同收尾。系统集成企业一般同时或穿行几个项目,根据不同项目的进度,有不同的采购需求。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集中资源,企业应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物流、质检等管理。

在这里,我不想就采购管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论述,只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通过加强采购管理来降低项目成本控制提出几点在实际采购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一些工作。

3.1 优化外部资源管理与供货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降低采购成本,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联系。项目的采购需求是多样的,但就企业整体而言,一般采购的品种相对还是集中的,就主要的采购对象我们应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尽量寻求高层次的、集中的、稳定的供货渠道和供货网络。逐步减少供货商的数量,致力于和少数的供货商建立战略合作型伙伴关系。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一方面获得低成本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与供货商的长期合作,获得良好的商业信用,减化交易流程,避免了不必要的谈判过程,消除了供应过程中的组织障碍,从而降低了供货的时间进度风险。同时在资金运作上也取得灵活性,降低流动资金的风险。即从根本上降低了采购风险和采购的管理成本。

通过与供货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加强供货商对集成商在产品信息和产品集成设计及安装的培训。通过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集成商可以在项目实施中提高其系统的质量,从而通过降低了项目因技术原因造成的风险,进一步控制了项目成本。

由于这种合作关系,集成商也可以及时地将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其及时改进。同时集成商通过良好的沟通管道,可以将市场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给供货商,供货商通过此信息及时的进行技术改进,使自已的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亦能更好的配合集成商去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采购计划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编制一份合理高效的采购计划对于采购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说来一个系统集成公司不会只运行一个项目,会有诸多不同规模、需求、进度要求的项目在同时操作。企业的采购部门面对各个项目部提出的采购需求,首先要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计划。我认为项目部在建立之初与业主的方案确认并签订合同之后,项目经理即应将项目总体的采购需求上报企业的采购部,包括采购的产品清单、技术规格品牌要求、进度要求。采购部应将所有的采购要求按品种、品牌、进度要求等进行统计与分类,应将同品牌、同类产品进行归类,尽量集中在一个订单上进行采购,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在订单合同中应说明根据不同项目进度要求分批供货,减少库存管理费用。采购还应注意应根据进度(项目进度及不同产品的供货进度)合理按排采购进度计划(包括询价进度、合同谈判进度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同时采购部在进行采购过程中应加强与各项目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将所了解不同产品的供货时间,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进度结合供货进间,制订实际的供货进度计划交付采购部,以便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重复劳动,从而节约采购管理成本。

3.3 加强市场信息收集

采购部应设置专人对企业需采购的常用产品进行经常性的市场信息收集,掌握产品线的变更、换型的情况,产品主要供应商的经营情况,新产品的发展情况等,同时还应了解主要产品原材料的价格情况等,及时了解其生产产品的价格走势,以便在采购的时机上掌握先机,争取最优价格。

3.4 建立高效的采购组织机构

采购管理组织是现代工商企业中的部门化的职能机构,具有先行性、服务性、保障性等特征,其主要任务是在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指导下,为订单而采购,确保企业运作的正常进行。在系统集成公司建立一个集权化的采购部门,将获得四项利益,如:(1)从整体观点处理各项工作,大幅降低物品总成本;(2)统筹供需,增强采购能务,提高存量管理绩效;(3)指挥系统单一化,各物料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获得改善;(4)物料作业系统制度化与合理化,减低了管理费用。作为集成公司,建立以采购为核心的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将采购、仓储、运输等作为一个体系统来完成,并配合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资讯进行处理,从中设法降低成本。

3.5 完善采购物品的质量检验体系统

在日常采购过程中,质量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质量,质量的不确定性带来项目的风险,从而影响到成本的控制。

企业的采购管理体系中应设置质量检测职能,采购人员应遵循在同价的情况下,质优者得之。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条款,到货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测与评定,以减少因产品质量带来的系统质量的问题。

3.6 重视供货商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实际采购中,我们还会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选择拥有良好售后服务体系统的供货商。良好的售后服务是项目运行质量的保障。加快的系统调试的进度,提高的技术人员的能力,减少的系统的不确定因素等等,进一步控制了项目实施成本。

第5篇

当今家电制造企业生产的特点是以离散为主,大部分家电生产已经变成以零部件组装为主要工序的工业流程,零部件成本成为了家电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部件采购的质量也最终决定着家电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与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相关的因素很多,通过筛选,本文选择了企业战略、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因素来进行研究。

自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人提出质量管理概念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实践,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20世纪初的美国工程师泰勒总结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了工业管理的理论。1924年,贝尔实验室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将统计学作为工具控制质量。1961年,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进入质量管理领域,方便了数据的处理。一直以来,前人都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国外内无数学者一直在不断研究,大家的重点都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因为整个体系的构成非常庞大,如R.J.Caddick,B.G.Dale的《The impact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e purchasing function:In?uences and implications》,Rong-Ho Lin的《An integrated model for supplier selection under a fuzzy situation》, Marcos Singer,Patricio Donoso,Pedro Traverso的《Quality strategies in supply chain alliances of disposable items》,韩麟的《基于质量空盒子体系的电力设备采购评标方法及应用》,孙震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的关键质量管理技术研究》,潘玉的《机械制造企业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等学术文章,其中都是重点从一两个质量环节入手,从而增强这个质量管理的效率。

二、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企业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包括:成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型战略、并购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如海尔集团的战略,根据起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围绕着差异化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第一阶段,树立高质量的名牌产品,与其他冰箱企业形成差异化;第二阶段,高速多元化扩张,以“真诚到永远”的优质服务成为中国市场冰箱第一品牌;第三阶段,国际化路线,以“争创世界名牌”独树一帜。再比如格兰仕集团,闻名于世的就是它的微波炉王国产业,企业一直奉行实施的成本领先战略,其发展也是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羽绒服厂转型为相对陌生但成长迅速的微波炉行业;第二阶段,保持微波炉行业的领先和领导地位,占据合理市场份额,开拓多元化市场;第三阶段,开创国际品牌,同时开拓和保持已有的OEM业务,保持市场领导地位。

家电制造企业如何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战略,首先应识别行业发展机会,当然最理想的是蓝海战略。其次,考虑关键要素与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关键要素与核心能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走向与发展。第三,准确的竞争定位,结合理论和实际,保障想匹配的资源。第四,理性分析,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最后,开拓业务的选择,综合评定,重新评估。

三、产品定位

在了解产品定位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市场定位,所谓市场定位,即是目标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对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者市场的选择,这是一个优先选择的过程;而产品定位,是指企业对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理论上讲,应该先进行市场定位,然后才进行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企业产品结合的过程,也即是将市场定位企业化、产品化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做品牌定位,是指企业的产品及其品牌,基于顾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寻找其独特的个性和良好的形象,从而凝固于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有价值的位置。

家电产品如何进行产品定位呢,第一,分析己有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这是产品定位的起点。第二,寻找差异性,比较己有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找出各方面差异性,详细列出适合己有家电产品的关键营销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因为有时候两者可以转化、流动。第三,列出主要目标市场,进行就是所谓的市场定位。第四,找出目标市场的特征,以及它的需求、欲望等。第五,进行产品定位,就是把产品的特征和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结合一起,满足了就是教准确的产品定位了。

在企业战略指导之下,根据产品定位流程进行产品定位过程之中,必须加入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内容,简单来说企业需要研究产品的消费人群,就要确定相应的产品质量,因为不同人群对产品质量会有不同要求,对不同层次的产品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企业战略、产品定位来决定采购质量管理的水平,真正降低企业的无谓成本、提高销售利润,为企业赢得声誉、赢得市场。

四、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通过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形式把产品显现在人们面前。它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以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产品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产品设计很重要,由于产品设计阶段要全面确定整??产品策略、外观、结构、功能,从而确定整个生产系统的布局,因而,产品设计的意义重大,具有全局的重要意义。

第6篇

【关键词】文化改革;报业;财务管理;体制架构;措施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改革工作的深入,各报社、报业集团也开始按照报业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报业文化体制方面的改革。报业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到报业经营战略、发展模式及管理体制多方面的命题,报业文化产业改革将对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报业财务管理作为报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在报业文化产业改革的过程,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适应于报业文化体制改革的财务管理体制,以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架构为基础,推进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有效的财务管理推动报社文化体制工作的发展。

一、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财务管理机构的基本设置

报业文化产业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将报业产业中新闻采编、行政管理等非经营性资产和发行、广告等经营性资产剥离,将经营性资产通过资本运营、市场推广运作等经营手段进行改制,以运营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壮大报业经营资产,推动整个报业经济的发展。

根据报业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报业财务管理机构的基本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

各机构的基本职能如下:

编辑中心财务部:负责报社编辑中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产业公司财务部(暂):负责集团产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按照公司经营的业务类别,下设四个部门,分别是广告公司财务部、发行公司财务部、印务中心财务部、子报刊财务部。产业公司各财务部主要负责所在公司的会计核算及其它财务管理工作,其工作对所在公司负责人负责。

综合管理部:负责物业、后勤及管理部门费用核算及集团财务报表的汇总和资金的账务管理。

资金结算部:负责集团的资金结算管理。

二、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要以适应并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绩效为原则

文化体制改革旨在通过文化企业内部的改革,建立适应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提升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

文化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但重点是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搞活微观主体。体制创新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包括企业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适应本单位生产经营发展的管理体制是体制创新的根本目的,为此,体制创新一定要立足于本单位实际,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制定可行的改革措施。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建立适应于单位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财务管理“核算、反映、监督、控制”的职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报社经营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在财务管理架构中的分层管理,实现报业集团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在加强财务控制的同时,以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报业集团的经营发展

在实行文化体制改革并组建报业集团后,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在报业集团的管理上应以资本为纽带,建立与保持集团内各成员之间的统一,集团通过对人财物权利的高度集中,能有效地调配和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并为报业集团筹资、投资,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打下基础。特别是通过集团对内部财务管理的高度集中,来杜绝集团内部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弊端,防止资产管理失控。 按照报业集团管理的要求,报社在财务管理架构上,要以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对财务实施分层管理,通过制度设计,明确各财务管理的责任,保证财务对报社资源的有效监管和集团的资金安全,按照集团的统一安排来使用资金,同时保证各子公司和经营实体在经营责任范围内的经营独立性,促进集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财务的分层管理上,具体就是要把集团内部财务管理按照集团各级经营权限主要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在集团内部董事会和社长领导下总编辑、总经理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必须全面直接地参与对报业集团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从而形成以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第二层是集团的总经理(集团的总会计师)和集团内的财务部主任(即现在的计财处长)行使财务决策事项和日常的管理权,形成以财务部主任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管理层。

报业集团财务管理分层管理的核心是在不同管理层的责任管理。董事会(或编委会)在报业集团治理结构中,是财务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按照责权利相对称原则,必须赋予董事会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这些重大财务决策事项主要包括:集团融投资财务权、集团财务战略审批权、集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权、集团增减资本的决策权、集团资本结构的调整权与决策权(包括与债权人签订的大额贷款项目的审批权)、集团对外投资与购并其他企业的财务决策权、集团改变经营方向从而出售其主要资产的决策权、集团成本费用开支制度及预决算的审批权、高层财务主管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分配方案的审批权、集团发生重大改组及有关公司发展所涉及财务方面的其他权限等。集团经营者和财务工作负责人对集团内部经营绩效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负责。

在财务分层管理的架构中,在明确主要财务主体的责任后,通过“会计委派制”向集团下各子公司和经营实体派出财务人员负责子报刊财务管理工作,各委派财务人员向集团财务中心负责人负责,集团财务中心可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来落实各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完成情况。

3、把握报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1)资金管理。资金管理主要是通过对资金的组织、调度、计划、控制、调节而运行的。具体表现为对资金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和调整,使资金结构更好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对财务结构进行选择和改善,在保证集团利润增长的前提下,降低集团的经营风险;对资金的存量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集团的支付能力,从而保证集团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和顺利性;对债务运行从严管理,防止呆账发生,保护集团的经济利益;对存量资产进行控制和调节,防止资金沉淀。

报业集团资金管理主要是由资金管理中心完成,资金管理中心在整个报业集团财务管理架构中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由原报社计财处结算中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的管理体制下,资金结算只是资金管理中心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更重要的任务在于资金管理,将集团资金存量、流量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并对包括银行等不同的融资渠道的各种信息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报社经营情况,为集团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投资决策管理。投资是报业集团经营的扩展行为,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受益,占领更大市场,从而壮大集团的实力。投资方式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主要有新办报刊、扩版、加张、兴办实业、购置、更换生产经营所必须的机器、设备、房屋、土地、工具等劳动手段和劳动资料;对外投资主要有股票、合资、合营、购壳、购并等。

投资决策管理对传统报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在原有事业及半事业管理体制下,报社财务管理基本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管理,而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产业的多元化,报社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将使报业财务管理工作者更多的参与报社各项投资活动中。报社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将会是进行投资决策管理。财务人员必须对投资计划的可行性和安全度做出严密的、科学的分析论证,为集团提供准确的信息,对投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指导,保证投资的准确,否则,不仅使集团蒙受损失,甚至可能危及集团的生存。

(3)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财务管理的一种经常行为,而且涉及到集团的方方面面,成本不仅在生产企业有,流通企业有(流转费用就是流通企业的成本),在报社同样有成本,如:采编费用、印刷费用等都是报纸的成本。成本管理主要通过计划、预测、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途径,它是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直接结合的具体体现。成本管理要注重实效,真正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成本管理是一种成本责任,必须落实责任才可能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高的效益。

(4)预算管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贯彻报业集团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重要手段。预算本身是一种超前意识,是一种规划。通过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落实三个环节,来加强集团全方位、全过程、统一管理。报社集团是多元多层,就是靠全面预算管理去统一,因为预算本身既有统一性又有强制性。通过预算对集团的经营做全面的综合计划,通过对营运中的资金的有形量化,把集团未来的经营内容具体融入整体运营之中,达到全方位完成经营目标之目的。

预算主要是一种控制手段。编制预算实际上就是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拟订标准。由于预算是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从而本身就具有可考核性,因而有利于根据标准来评定工作成效,找出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偏差。

三、结语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也必须进行体制改进,进行机制创新。财务管理必须建立适应报业产业发展的管理架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细化会计核算,进行明确财务岗位职责,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在财务工作中,以宏观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更好发挥文化体制改革赋予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真正建立起“管理型”报业财务管理体制,为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7篇

一、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企业发展开始由原先的单一企业发展模式转向供应链发展模式。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包含企业自身,还包括上游的供应商与下游的销售商等相关主体,由于供应链涉及众多企业,供应链管理较单一企业管理更加复杂,同时包含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和资金流管理。

二、供应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缺乏资金管理的核心主体

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同时涉及了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节点,而资金是伴随着物流在供应链中流通,会经过各个节点,这些节点便是资金管理的主体。但是由于供应链不同于单个企业,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形式,且各企业间缺乏凝聚力与向心力,部分企业缺乏权威,这就造成供应链中的资金管理起来相对困难。

(二)资金管理混乱缺乏协调性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供应链中的资金管理应该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对供应链整体资金的管理,由核心企业来完成,另一个是各供应链的组成企业对其自身与供应链业务相关的资金进行管理。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缺乏核心企业,资金管理十分十分混乱,第一个层次的管理十分薄弱,第二个层次的管理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性。

(三)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不同步

完整的供应链是由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三大要素构成,且三大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信息流伴随着物流与资金流双向流通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之间,而资金流与物流呈现出相反的流动方向,三大要素的动态流通是供应链维系的基础。尽管三大要素的流通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在供应链各要素的管理过程中却表现出不同步性,典型的便是供应链中的资金管理要么独立于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之外,要么在管理时间上落后于其他两大要素。

三、供应链资金管理评价财务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目标及预期作用

笔者认为,构建供应链资金管理评价财务体系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与数据可得性三个原则,科学性是指在构建过程中,指标的选取、评价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要科学,合理性是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要符合经济业务往来的实际情况,数据可得性是指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要能够准确地获取。而构建供应链资金管理评价财务体系的目标在于解决好当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三大问题,科学准确地评价供应链资金管理的成果,发现问题,以便提出解决方案。

而构建资金管理评价财务体系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是对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运行效果做出评价,第二点在于对供应链节点上的各成员资金管理效果做出评价,第三点是对各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效果作出评价。

(二)资金管理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

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在分析资金管理时不能机械地只将经济指标包含在内,同时需要包括一些其他指标。基于供应链资金管理评价体系的预期作用,所以指标选取方面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评价,二是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关系,三是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是指以供应链所包含的业务为视角,分析资金在业务流程中的管理效果,一般包括产销率指标、产需率指标、产品生产周期指标、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4个方面。二是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关系评价,主要考察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合作情况及协调能力,包括准时交货率指标、成本利润率指标、售后服务满意率、质量合格率指标等4个方面。三是供应链整体经济效益评价,是指对资金在整条供应链中运行所产生的整体收益进行评价,这也是对整个供应链资金管理效果的最直观的评价,包括销售利润率指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总产值增长率指标、利润增长率指标6个方面。

(三)资金管理评价体系的最终构建

第8篇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发展已经不仅仅定位于生产力的提升,基于和谐发展的理念,企业应在更大程度上注重成本的节约,才能实现效益的提升,尤其是一些制造业企业采购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支出,如何优化采购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成本;采购管理;问题;对策

采购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从采购的质量、速率、价格去提升采购的水准,还要有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去对采购过程中的人员、产品、方法、价格定位、市场分析、供应商等等进行合理控制,才能达到成本的节约,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采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和谐发展。

1制造企业采购管理解析

采购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市场询价,然后对供货方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技术支持等公司所需的采购目标进行报价、性能以及效益方面情况的对比分析,然后加以购买的市场经济行为。而企业采购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通过对采购过程中的人员、计划、制度、流程、核算、方法、渠道等进行全方面的管控,解决采购过程中的问题,达到企业采购成本最低、采购方式最科学的目的,进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采购管理是全局性的战略行为,而采购是执行过程中的战术方法,所以科学的采购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采购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1采购成本过大,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价格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价格竞争实质上就是成本的竞争,没有低成本就不可能有优惠的价格,然而又不能影响企业的效益产值,而成本的控制主要就是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伸缩度较小,并没有很大的压缩空间,所以优化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供货商之间也在进行竞争,所以采购成本节约空间很大,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也就日趋重要。

2.2市场角色的转变,采购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策略制定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各行各业都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所以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化经济氛围中,产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包装等日趋多样化,且要求快速反应而不是成本储存,所以作为企业采购部门要及时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方式、信誉等多方面加以比较选择,增加了采购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采购管理,才能及时满足策略要求。

2.3规范化的采购管理会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制造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原料也存在性能、价值、价格等方面的发展与竞争,甚至有些供货方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返利、回扣、提成等方法对企业、对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诱导,而作为企业采购部门是要遵守科学的利效比,以最少的成本获得企业需求的高质产品,绝对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高价采购、劣质采购,如果没有好的采购管理,企业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品牌损失以及后续的服务成本增加,最严重的是企业将失去市场信誉,这样一来甚至会致使企业倒闭。

2.4采购管理效益的提升是企业新时期利润提升的有效支点

企业采购管理的目的是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正常运行,为企业各个部门需求服务,所以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供需关系。采购成本的降低直接影响企业总成本的降低和流动资金的增值。经研究,一般情况下,采购成本要占整个企业总成本的60%以上,企业每降低5%的采购成本,将带来20%的税前净收入。这比提高同等比例的销售额而带来的净收入要高的多。所以,一些专家把采购管理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利润提升的有效支点,更是新时期企业精细化发展与管理的关键。

2.5合理的采购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的灵活性

经济时代要求的是效率价值,效率价值是时间、质量、效益的综合体,只有科学的采购管理才能够提升采购的效率价值,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形成供需关系的默契联系,减少成本积压造成的可使用资金贬值和效益落差,形成快速的反应链,使企业有更强的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能及时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应对,取得竞争优势,信息化时代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动态的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那么永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何谈生存,科学的采购管理使供应商有利的加快物料供应,缩短交货周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快速的后援保障。

3当前制造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采购管理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开始,很多制造企业根本就不注重采购管理,甚至不存在采购管理的概念,只要保证生产一切都无所谓,除了生产方面的采购,其他采购如何也都无所谓,有没有管理部门亦无所谓,根本没有注意到采购管理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更谈不上采购管理意识,这就导致企业总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减少。

3.2采购人员道德素质低劣

很多企业工作人员都把采购当作“肥差”,可以两头吃,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供应商都主动拉拢企业的采购人员,采取各种非正当方式去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服务,很多采购人员素质较差,忍不住诱惑,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企业的利益,导致企业蒙受损失,采购管理,首先就要做好采购人员的管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3.3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在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购人员把采购当成一种简单的“买东西”既没有采购方面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采购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利用毫不在意,也没有采购质量、价格、成本、时间、计划、关系等等一些综合的分析,根本就没有考虑怎样合理采购才能协调公司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不存在专业和素质。

3.4缺乏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

企业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导致采购管理工作难以深度运行,虽有多重监督,但是监督缺乏核心,不但没有形成工作的高效优质完成,反而增加了障碍,而且很多企业采购部门职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在工作中交集很多,漏洞更多,这就导致员工工作散漫,责任推诿,所以必须要有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时不我待。

3.5采购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无论任何工作都要有行动前的准备,而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进行采购工作的精确分析和科学筹划,还处于简单粗放式的模式“我要你就买”,这就使企业采购过程中变化频繁,效率低下,采购周期延长,使企业的整体部署难以实现,经常出现“买来了,不需要了,需要的时候,难以及时买来”,导致采购失败,企业发展受限。

3.6采购管理部门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估制度

绩效评估是对员工能力的一种定位和激励,采购管理也需要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我国企业对于采购人员绩效考核比较单一,对于采购成本没有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对采购过程中的信息、数据没有形成具体化分析,进行指标建立,对采购人员工作结果评价角度单一,缺乏量化性的绩效考核体系,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更没有创新意识。

3.7采购部门与公司各部门沟通不到位

合理的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沟通的过程是一种信息的及时传递,很多企业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很少进行直接的接触,采购人员很少与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造成“领导让买啥,我就买啥”的现象,使得采购部门成为了公司和供应商的中间介绍人,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失误或者信息的有效流通受到阻碍,就会造成物料的重复采购和资金的积压。

3.8缺乏有效的采购过程监督机制

采购部门虽然不能直接进行采购目标和供应商的确定,但是他却是企业采购资金流出的关键定位人,很多企业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行采购过程的监督,出现了由一人制定采购计划,由一人进行市场询价,由一人进行结果汇总,由一人去采购物资的现象。

3.9采购形式单一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与时俱进,采购也是如此,采购方式单一严重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采购管理的难度,但是这种传统式的采购,使采购管理者逐渐形成惰性,没有一种积极创新的意识,使企业采购人员丧失寻找更优质、更廉价供应商的机会,而且单一形式的供应是不稳定的,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导致企业的原料供应出现问题,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4改善制造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建议

4.1提升采购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实现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就要提高自身对采购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从传统的采购观念中走出来,无论企业大小,发展如何,要和世界接轨,任何企业都不会认为成本高低无所谓,从领导到员工都要有这种意识,不仅仅把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在思想层面,还要把优化采购管理放到公司整体战略层面,提升公司对优化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各部门都要重视,以增强大家的思想认识。

4.2提升采购部门人员素质

要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提升,建立采购培训、教育与研发机制,实行考试上岗、竞争上岗,例如公司可以让所有想从事或者已经在岗的采购人员在同等条件下采购一种原材料,如果谁能有效完成,且成本、质量、时间价值比最优,谁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样可以从实战中得出更实用的人才。

4.3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

包括采购人员管理制度、采购计划制定、询价制度、采购标准、采购流程、采购审批制度、采购绩效考核制度、采购监督制度等一系列与采购管理相关的制度,从“人、机、料、法、环”全方位入手,标准化执行,制度化管理,避免漏洞的出现和无法可寻,无规可依的现象,彻底根除随意采购,一人决策,吃回扣等等一些负面问题的出现。

4.4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就是一种责任管理,法制管理,企业决策者,采购人员,供货商,互相之间都要形成合同关系,无论是谁出现了问题,都要依据合同依法究责,这样就杜绝了一些人责任推诿,办事不认真,谋图私利的行为,虽然员工和企业已经形成合同雇佣关系,企业和供应商形成购买合同关系,但是还要进行细化的补充协议,加强约束,当然最好是奖罚分明,这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4.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采购工作

打破单一模式的采购形式,培养采购网络信息人才,与时俱进,及时、准确、科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企业采购管理统计工作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采购数据的统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方式,提高统计工作实际效率。

4.6采购管理层次化

采购工作要透明,有层次,把企业的零散采购和大宗生产原料采购分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采购人员的不同素质,确定采购职责,成立专门的价格组,加强价格审核。价格组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开展价格审核,信息搜集,对原有的采购价格逐一进行审核,然后与供应商进行论价。

4.7加强与直接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尽量避免中间商的利益分割

很多制造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并不是直接与原料供应商进行合作,而是与中间商形成了合作关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一层中间商的成本投入,使企业和原料直接供应商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也就是所谓的“扒皮”,当然中间商的介入也会使双方在合作关系的形成起到有利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时代是精益求精的时代,企业也要如此,能节省便不可浪费,没有中间商的参与也有利于供需过程的沟通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对以后合作的稳定性益处很大。

4.8加强国产化产品使用,降低采购成本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国产化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都无法满足我们生产的需要,在采购过程中经常性的会涉及到一些进口物料,其价格远远的高于国产物料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领域都有了重大突破和进步,产品无论在技术还是在性能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部分国产物料的性价比已经高于进口件,完全能满足我们生产的需求。

4.9建立规划性采购管理机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采购过程也是一种资金的使用过程,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存在现金流管理不当,造成企业发展资金缺乏,而采购是一种资金的流出,怎样能合理的进行财务规划,让采购规划性进行,既能满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所需的物料及时供应,又能保证资金计划、使用、预留合理有效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建议企业将采购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制定采购计划。

5结束语

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要打破原始的采购理念和采购模式,与信息化、价值化、产业化相结合,利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高效的采购管理模式重新对企业采购管理进行优化和定位,这不仅仅是企业一个部门的工作管理,而是整个企业在新时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作者:于玲玲 单位:北京一亚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改善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3):18.

[2]金燕波.王小迪.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02)43-48.

[3]应俞玲.浅谈企业采购管理方法[J].新经济,2016(01):122.

[4]林艳.对企业采购管理方法的探讨[J].广西财经,2010(02):106-110.

[5]吴鹏翔.我国企业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12(11):37-38.

第9篇

关键词:多品种小批量 采购管理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81-03

一、FD电子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FD电子公司以生产传真机系列产品为主,共有5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传真机型号,产品60%内销,40%左右出口北美和欧洲的多个国家。FD电子公司的生产特点是单位产品价值大、产品批量小、品种多、生产工序集中、生产周期较长等。

传真机的零部件很多,一部传真机大概由300~500种物料组成。其中机板上的200种左右的物料基本上是通用物料,成品车间的物料有些是通用料,大部分是非通用物料。这样,80多个品种的传真机物料和半成品大概有近2000种物料。

FD电子公司现在使用的是金蝶K3ERP系统。并且已经建立与采购管理相关的数据文件:物料编码、物料清单(BOM)、库存信息等。但是FD电子公司采购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资料不完善。FD电子公司对基础信息资料管理不完善,导致信息分散、缺乏部分基础数据。采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大量信息,如库存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信息等,但FD电子公司却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大影响采购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2.盲目制定采购计划。由于传真机物料种类繁多,采购需要的信息资料又不完善。采购部简单地将物料分为常用物料和非常用物料,对于常用物料一般采用定期大批量采购的方法。一般在每个月的月初就定下了下个月预测的生产量所需要的常用物料。对于非常用物料则根据生产需要安排采购。这样常用物料定期大批量采购导致有大量的物料积压,但是生产中常常因为缺少部分非常用物料而停产。

3.材料库存过大。由于采购部门采用简便的方法来管理物料需求,而没有科学的计算成本,使库存量很大,FD电子公司的物料库存在2500万元左右, 原材料的库存价值相当于FD电子公司2个月的产品价值。使库存成本大大提高,运营资金大量积压在原材料上。如果有些物料工程更改,或国家出了标准而更改某些产品的设计,那么需要报废很多库存的物料。

二、FD电子公司采购管理改进方案

针对FD电子公司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其采购管理应该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以降低材料库存、减少资金占用为目标,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采购管理的基本信息

1.完善供应商信息资料。供应商信息资料主要包括供应商编号、名称、采购周期、供应商供货能力、最低批量、定量倍数、订货成本、供应商的评估等级等。其中采购周期决定了什么时候应该下单,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如果供应商平均每日可供货的量大于生产平均每日生产消耗量,一般可以不需要特别关注;反之,需要提前通知供应商以便其提前生产。如果每天有固定需要消耗的物料需求则要求供应商加大供货能力,或寻找新的供应商。最少定量和定量的倍数都是物料需求计划需要考虑的因数。表1是部分供应商的信息。

2.库存费用资料。FD电子公司的库存物料的信息已经全部输入K3系统,各部门可以很容易查到库存信息,但是没有库存成本的信息。库存成本是计算经济生产批量和经济定购批量的主要依据之一。经过统计FD电子公司的库存成本大约为存货价值的6%。

(二)物料需求计划的分类管理

类似FD公司这样多品种小批量的电子制造企业,每个产品的品种由几百种相关物料组成,由于产品品种较多,物料种类繁多,采购管理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分类管理。

1.物料的分类。根据传真机零部件的通用性、价值,结合ABC分类法的规则将其物料分为三大类:(1)贵重通用物料:主要是单价在1元以上的通用物料。该类物料的特征是:通用于大部分型号的传真机,同时单价比较高,是导致库存成本增加和库存资金积压的主要原因。包括集成块、TPH、CIS、扫描组件、马达、PCB等。(2)一般通用物料:主要是单价在1元以下的通用物料。该类物料的特征是:通用于大部分型号的传真机,同时单价比较低,大量库存对库存成本和资金积压不明显。主要包括各类板上的贴片零件、电阻、电容、二级管和螺丝、齿轮、贴纸等。(3)非通用物料:指所有的专用物料。该类物料的特征是只能用于某种或几种传真机,每月需求量不大,并根据生产计划中生产不同的型号而变化。包括各种机型的外壳件和包装材料。表2是三类物料的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采购周期大于15天的物料基本上都是贵重通用物料,而一般通用物料的采购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在7~15天左右,主要原因是一般通用物料属于低价的物料,供应商都会有一定量的库存。非通用物料则是由于FD电子公司为了适应小批量生产的短期要求,采用了本地的供应商,都能快速的根据需求提供相关物料。

2.贵重通用物料的需求计划。贵重的通用物料,其需求量比较大,需求率也比较均匀。除了部分物料有最低采购量的要求外,基本上符合定量定购系统的前提条件。对于这种物料需求计划的管理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找到一个经济订货批量,使订货成本和库存成本在最佳订货批量上达到平衡,最终使总成本最低,也就是采用定量订货法。

采用定量订货法,需要事先确定好两个参数:每次订货量Q和再定货点R。每次订货点需要参考经济定购批量EOQ和供应商的最小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模型是使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其计算工式为:

EOQ=(2DC3/C1)1/2(2-1)

式中:EOQ――经济定购批量;D――需求量;C1――库存费用;C3――订货成本。

再订货点R的计算公式[1]为:

R=d×(L+Ls)(2-2)

式中:R――在订货点;d――日平均需求量(常数);L――采购提前期(天);Ls――需要安全库存量的天数。

经济定购批量可以采用式2-1计算,计算出来的经济定购批量需要和最低采购批量、定量倍数平衡,经济定购批量低于最低采购批量的,应该采用最低采购批量。有定量倍数规定的需要采用最接近经济定购批量的倍数采购批量。再定购点的确定可以根据式2-2计算。为了应付市场的波动和供应商供货的不可靠性,还需要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可以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但是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可以采用紧急订货的采购周期的需求数量作为安全库存量。表3是部分贵重通用料的经济定购批量和再定购点的计算。

将上表算出来的数据输入K3系统,通过K3系统每天监测这类物料的库存变化,当库存水平降到在订货点R时,就按照确定好的采购批量Q进行订货。注意需要监测的库存水平包括在库库存和在途库存水平。

3.一般通用物料的需求计划。一般通用物料是单价比较低的通用物料,这种物料的需求量比较大,需求率也比较均匀。而且这类物料的体积一般很小,例如在传真机中大量使用SMD贴片零件和螺丝等。大量存有这种物料并不会导致库存费用和资金占用的明显增加。由于这类物料长期持续的需要,过于精细的计算每次的需求量显然没有必要。而且对于这类价值比较小的物料,供应商一般也不太愿意接受批量较小的订货需求。所以这种物料最好采用定期定货系统。采用这种模型的好处是:第一,可以不必随时监控库存情况,可以节省计划员的工作量;第二,像螺丝、电子零件这些价值低又小件的通用零件大多来自相同的供应商,这样计划员可以定期将多个种类的物料订单组合起来,组合订单不仅可以获得价格优惠还可能减少运输成本。

对于定期订货系统,需要事先确定的两个主要参数是监测间隔期P和目标库存量T。如果间隔期P太短,往往导致订货量过小,计划员工作量过大;相反,如果间隔期太长,容易导致订货量比较大,在库库存水平也比较大。所以需要一个合适的订货间隔。在这类物料中很多物料都是以10000个或20000个作为最小订货批量,而以1000或5000为订货倍数。贴片零件就是5000个一卷的,其定量倍数也是以5000为单位的。结合FD电子公司通用物料的需求率和供应商的最小订货批量要求,合适的订货间隔期为两周,12个工作日。目标库存量的计算可以采用式2-3,定期订货系统的目标库存量T的计算公式[1]为:

T=d×(P+L+Ls)(2-3)

式中:T――目标库存量;d――日平均需求量(常数);P――监测间隔期;L――采购提前期(天);Ls――需要安全库存量的天数。

部分物料的目标库存量见表4。

将上面的数据输入K3系统,按规定的期限监测后,自动计算订货量,就是让库存水平达到目标库存量。运算公式为:

订货量=目标库存量T-在库库存-在途库存

4.非通用物料的需求计划。非通用物料是各型号专用的物料,只在生产与之相关的产品型号时才会产生对这种物料的需求,有时需要大量耗用,有时则用得很少或甚至根本不用。这种需求特性属于典型的相关需求,这种需求只要在生产使用这种物料之前拥有相应的库存量就可以了。可以通过K3系统根据主生产计划的生产型号、数量和时间来回答该类物料需求计划的3个问题:需要什么物料?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由于这种需求的用量是可预知的,同时需求是断续的,所以没有必要持有安全库存。进行MRP运算前需要先输入生产计划、分层的物料清单和库存数据。进行MRP处理的关键是找出上层零部件和下层零部件的联系,逐层处理每个项目,计算出每个项目的毛需求量,结合库存数量和预计到货量后,计算出净需要量。并保持物料供应计划和物料需求时间的一致性。运算公式如下:

净需要量=毛需求量-预计到货量-现有库存量

三、结束语

多品种小批量的电子制造企业的物料采购管理都会面临共同的难题,如果全部物料采用ERP计算法,每次需要采购的物料种类太多,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有些采购周期长的通用物料没能及时下采购订单。所以很多这类企业的采购部门都会采用定期大量订购常用物料来减少工作量。但是这样一来就使物料库存量增加,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FD电子公司采购管理的解决方案,试图将物料分成三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于通用的贵重物料,这类物料价值高和采购周期长,进行重点管理,既要保证满足生产,又通过经济订购批量来控制库存和采购费用;对于专用物料,这类物料具有专用性和采购周期短的特点,进行次重点管理,严格控制库存量;而对于在电子制造企业中,种类最为繁多的低价值通用物料,则采用定期大量采购的方式解决。这样既实现降低库存价值,又减少采购工作量。文中阐述的解决方案对众多生产系列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电子制造企业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高现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综合采购成本[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3.石玉.A航空公司航材采购管理体系建立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