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风景园林设计的课程

时间:2023-08-14 17:08:49

导语: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课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风景园林设计的课程

第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 课程教学 考研 学习体会

一、初入师门,培养兴趣

园林专业在广西大学,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这并不是个特例,而是风景园林在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学得到全社会肯定的最佳佐证。高考选择这个专业,当时对它的了解很少,甚至风景园林学在社会上也还不是一门很热的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一系列的风景园林启蒙课程的学习,如《测量学》中体会风景园林工程的精准性,《园林工程制图》学会制图的规范要领,为大三、大四的风景园林设计课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越早将你对园林专业的兴趣培养起来,对你的学习会越有利。

二、爱上风景园林设计的大师们

在四年的大学中,通过老师的课堂上的介绍、图书馆里的书籍等,笔者认识了很多风景园林设计的大师“朋友”,他们的作品如一出出无声的戏剧,每每学习到总被深深震撼。不论他们对细部的处理,抑或对宏观的掌控,对场地的理解与尊重,都给后生无限的灵感。即使是他们多年前的作品,留待今日被后人点评,仍得到溢美之声,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设计为人而作,在考虑实用性的基础上,又不乏是一件艺术品。我们曾开玩笑地说,只要是地球上的设计,以人为本都还是第一位的,有了这一点再去考虑艺术化。

“与大师为友”,了解他们,关注他们的动态,阅读他们的书籍,欣赏他们的作品,有助于提升你的专业素养。笔者推荐的几位大师是:国外的有丹凯利、蕾切尔卡逊、伯纳德屈米、芒福德、彼得沃克、麦克哈格等等;国内的华南理工刘管平先生、高调的设计师俞孔坚先生、同济大学刘滨宜先生、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先生等等。

三、确定考研目标

笔者在大二已有考研的打算,并陆续对全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进行了信息收集:

(一)园林专业考研方向

风景园林学专业分多个方向,有的重视植物知识,如广西大学,考研科目包括两门植物知识,及两门基础学科(外语和政治);有的偏重设计,比如很多美术类、建筑类相关学系如北林,考研科目包括一门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考试和6小时快题设计,或两门3小时快题设计,两门基础学科(外语和政治)。之前一些偏向工程类的院校,要求多考数学甚至有的还有化学,而后在2011年风景园林学学科申请一级学科获得通过,大部分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的数学、化学考试均替代为风景园林基础(代码:344)。

(二)园林专业考研复习时间安排

收集过资料并确定目标院校之后,最佳复习时间应该从大三开始,曾经有位考上北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师兄介绍经验时就说到他是从大三开始复习各论。大三是园林专业开始全面学习专业课程,主要是设计类课程的时段,《园林史》《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这些课程也正是园林考研专业课的考试内容。所以考设计方向的同学把大三专业课学好,是很重要的。考植物方向的同学这个时候可以对考研参考书籍全过一遍,逻辑上做一个宏观的把握。

复习的时间宜早不宜晚,如果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坚持下去,总会得到回报的。

四、专业实习

学院安排的专业实习有多次,一次是桂林柳州实习,一次是苏杭沪实习,期间会有多次在南宁市内的课程实习。这些有老师带队的实习,以观游为主。笔者觉得最好的锻炼机会还是在寒暑假期间的单位实习,笔者大学期间曾参与设计院的实习,记得刚到设计院时,第一份任务是设计南宁市新建广场的景观设计第三方案。这样的任务对笔者来说既新鲜又是困难重重的。在学校时虽然也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比较肤浅,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以及在同事的帮助下,笔者还是如期完成了这份任务。走上工作岗位,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一切都是从零的开始,但笔者相信,不懂多问、多听少发表议论,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各种与园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

单位生产实习,一个很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大二之后的寒暑假就可以开始了。

五、园林的毕业季

园林专业的就业率较高,本科毕业学生就业方向为:各省市园林局等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公园、风景区管理部门,从事风景园林监督、管理类工作;风景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自身绿化管理部门;风景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施工企业;市政工程类设计研究院;房地产类开发公司;建筑行业类企业,主要为建筑做景观配套设计;苗圃类工作,从事植物栽培养护方面工作;风景园林监理类;应聘专业类刊物的记者文员等;森林资源游憩、旅游规划设计等。

由此可见,我们专业的就业选择是很多的,毕业选择工作的同学们只要抓住时机,就能选择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2篇

关键词: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园林设计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风景园林设计加入人性化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的理念既创造了更好的园林设计环境,还满足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心理需求。

1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整体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整体性,也就是园林的风格和主体。主要是由景观、健身、儿童、生态等主体,园林的主体和风格是相互对应的,不能有所掺杂。有的园林面积小,不能在有限的面积做出预先的设计理念,使得加大了对园林施工的力度和后期的费用,从而影响了园林的自身主体和园林最后的形成。

1.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包括园林的使用者对最初的园林设计的差异。一个园林的建成,是为广大使用者开放的,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和特定的某一群人。实际上,对于风景园林的使用,有现阶段各个阶层、年龄段、各个职业的人。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这就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加入,但是这样也会违背园林的整体性。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者对园林进行模块划分,对老年人、孩子、上班族进行一定的区域性设计,从而尽可能多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强园林的观赏性。

1.3舒适性

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许多猎奇文化主题的园林设计,但是对于园林的舒适性就会有所欠缺。因此,许多城市都剔除了这种园林的设计主题。当初提出来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让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游览园林时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使人的心情愉悦、身体放松。猎奇文化园林的设计,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去观赏,但园林建成后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和儿童,园林的设计观念还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1.4和谐性

在城市的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把和谐性考虑其中,换句话说,风景园林要有一定的变换规律。但在目前而言,还存在一些风格不一的园林,在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存在,如欧式的建筑和江南的水乡。对于风景园林,不仅要体现出美感,还要有和谐型和整体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中寻求一定的规律,来使得园林看起来不会突兀。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多样性的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的、单一的设计风格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因此,对于园林的设计者来说,需要对园林的多样化进行分析、侧重,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设计工作。在确立了园林设计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后,开始具体的布置园林的实际布局,来满足多数人观赏园林的体验。在园林设计的位置上,也要考虑到。如:要设立在人口住宅密集的地区,靠近常住居民;在车流稀少的地区,方便老人和孩子出行安全;在园林设计的模块中老年和儿童模块应当加强安全力度,让老人和儿童放心的游玩。在一些较大的园林里面,在门口还可以放置一些指引园林内景区的地图,这样既能让游览者观赏时有明确的游览目标,还能让游览者制定一个游览的规划和着重游览的方向。

2.2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风景园林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以来,对设计者来说,就提高了对园林设计上面的难度,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再设计的时候,必须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园林设计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确定园林的整体性。明确园林的设计定位,使设计出的园林更具有合理性,来满足人们对园林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要求设计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展开思想,研究园林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例如:运用当前的相对环保、清洁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在加入人性化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利于自然环境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

2.3对人性化标识的高度重视

人性化设计时在园林设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细节体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人性化的标识。一般来说,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而发生了不必要的事故。例如,在风景园林的动物区,也就是动物园设置动物伤人的标识,在园林人工湖的水边设置禁止游泳,水深多少米的标识。可以让人们在游览风景园林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当然,设计者在对于安全标识的规划方面,也需要考虑到标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在不破坏园林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委婉对观光游客的人身安全做出提醒,这也是设计者规划园林时要着重考虑的。

2.4重视园林的个性化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性化的理念,就应当在设计之初,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理念。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风景、文化设计出独具自身风格的园林。实际上,在设计者刚开始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园林相关规划的局限的。因为不同地区有当地不同的文化,对园林的设计规模也不相同。如果设计者在最初就受到了园林设计的限制,将不会有现在各种主题和独特风景的园林供人们游览和欣赏。在园林里,个性化的体现可以表现在多种形式上。比如:公园的座椅、垃圾桶、卫生间等地方,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园林的主题对这些常用的物品进行装饰,即有利于园林整体的美观,也使得游览者加深了对这个园林的整体印象。

2.5重视园林的细节规划

“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人做事的准则,对于园林这样的大工程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小的细节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园林成体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而且越是细节的部分,越能够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出设计者对人性化理念运用水平的高低。所以,细节上的制定在园林的设计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在着手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园林细节上的体现。在细节上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多方面的需求。细节的设定在园林的很多地方都能有所体现。比如:在园林的树木和灌木上挂出它们的名字、产地、品种等,在游览者游玩的同时,还能对树木有所了解,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这样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必须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有一个彻底的、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园林的需求,还能让设计者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业社,黎颖惠,陈立军,等.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11).

[2]陶锋鹏.风景园林设计之我见[J].四川水泥,2017(01).

[3]周林杰.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J].现代园艺,2017(04).

第3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中国特色;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风景园林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创立到其后的30多年,其教育体系一直比较稳定,变化不是很大。从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风景园林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设计项目数量惊人,实践的范围不断拓展,不同专业的人员纷纷投身这个行业之中,引发了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急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1999年有关部门大张旗鼓地推行教育产业化,掀起了各大高校纷纷设置新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的浪潮。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也急剧地扩张了。除了过去传统的几个农林院校和个别的工科院校大量扩招外,原来没有该专业的农林、建筑、艺术、甚至地理学科的院校都设置了相关专业,尽管名称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培养方向实际上差不太多。1990年,全国设置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是21所,到了2006年,全国设置风景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本科专业的高校达到了109所。目前高校数量查阅其他资料)

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繁荣,有着许多泡沫的成份,尽管相对于风景园林行业几十年处在边缘的尴尬地位,这样的景象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也确实带来了许多问题。 无论是原有风景园林专业还是新增该专业的院校,都没有时间来做好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原有的师资面对翻几番的学生数量显得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了,被大量学时搞得疲惫不堪的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和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扩招相对应的,教师队伍也出现了急剧的扩大,新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经验不足,仓促上阵,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学。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优良的教学传统被打破了,小班课变成合班课,原本一个老师带十来个学生的设计课现在变成了每个老师带三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够享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减少了,质量下降了。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体系面对新的行业发展形势表现出许多局限性,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欠缺,即便是具有悠久传统的专业课程,其内容也比较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无论是老课的革新还是新课程的开设却面临学术研究水平低和人才缺乏的瓶颈。 经过十年左右的大发展,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调整,高校大规模扩招行动的结束,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现在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我们终于有时间喘息并坐下来思考它的未来

二、我国风景园林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专业,在国际教育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设立的,这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景观工程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经历着最重大的变革。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设计主题有:居住区、商住发展、公司厂房和机构部门、校园、度假旅游胜地、公园、城市广场、交通网络和滨水区域发展等内容。

该专业应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场址分析、土地规划过程、生态分析,以及影响设计过程的社会、经济、 法律 、环境和政策的问题。该学科理论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生态学分析之上,其艺术在于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其伦理是关爱土地以及居住其中的人。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图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 政治 、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为培养未来负责环境设计的领头人,学生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等三个学科的交叉中受益,并在课程中求得深入全面发展。这些课程有:人类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比较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伦 理学 、森林资源学、地理学、地质学、房屋供给与消费者经济学、 哲学 、社会服务学和社会学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着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 教育 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 自然 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例如,建筑对风向的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利于安全与美观。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符合 科学 道理,如可选择河流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另外,风水学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配合“坐北朝南”进行采光。

从根本上说,在去除风水中迷信的糟粕部分,中国园林的风水,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三)国学是中国园林之源

传统对于现代而言,文化从来都是有继承性的,如果否认传统,现代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园林教育也是一样,现代园林教育只有在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问里,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专业教育,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教育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历经百年,景观规划设计学在国际上一直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而独立存在的,在我国,这一学科专业尚处萌芽阶段。积极寻求结合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之路,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敏;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 2009年03期.

第4篇

1.琼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选择

(1)海南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

海南高校风景园林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有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四大类课程,各高校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总的来说,农学特色更为突出,艺术类特色较弱,工学类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重视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当前发展较快,也最受学生欢迎。以海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从海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2级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712学时,占总学分的31.3%,所占比例最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之比为8.5比1.5,理论教学比重大,实践比重小,与省内教学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方面有明显区别。

(2)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台湾地域空间的限制,当地大学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小,景观教育师资相对匮乏。往往一些知名的教授在不同的院校兼职,因此台湾高校风景园林教学课程体系大致雷同,形成比较一致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虽然不同的学院和院系都设立了风景园林专业,但各自课程体系的差别并不明显。文章选取办学早,与大陆合作交往紧密的东海大学2013年各年级下学期课程表为例。

2.琼台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相同点

(1)理论课程设置理论课程设置

在低年级阶段,是专业通识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与基本修养是教学的主线,培养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使其掌握设计的基本规律与过程。两地都开设的理论课程基本相同,主要有园林史、生态学、风景园林概论、风景园林规划理论、测量学、透视学、园林植物学和造型设计基础等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基本相同,个别课程有所不同。如,海南大学开设素描、色彩和园林设计初步三门课程以完成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相对具体些;东海大学开设基本设计这一门课程以完成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整合性较高。

(2)实践课程设置两地

在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阶段,都力求紧扣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使学生充分掌握风景园林设计能力与工程技能,形成以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课程设置。主要表现在教学以实验基地平台为依托,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工程实验实践能力。两地都开设的核心实践课程基本相同,主要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种植设计、园林工程、建筑材料等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基本相同,与基础理论课程相同,台湾高校实践课程整合性较高,海南高校趋于内容模块教学。

(3)专业实习安排两地高校

在风景园林专业实习阶段,都侧重学生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具有综合性与实际性,同时加入各种社会实习的环节,增加学生与设计行业接触的机会,使其参与实际项目实践。两地高校设置的社会实践及综合实习都是为了将学生推向行业、推向社会,对该专业领域最前沿的实践活动有着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设置的课程主要有社会实践、岛内外实践、景观专业实务、校外实习等。

3.琼台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不同点

尽管两地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由于所处背景的差异,两地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1)公共课程设置的不同点

海南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公共课程有8门,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台湾高校公共课程有语文、英文、历史、体育等,与海南高校该专业课程设置相比,其公共课程少2~3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没有被纳入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比较特别的是,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通识学分达到3分的资讯教育。最大的不同还是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这一点与大陆高校的园林或相关专业教育截然不同。台湾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并没有给学生更为宽泛的大学基础教育,只是在专业教育范围内,进行较为专门和严格的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训练。

(2)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同点

台湾高校景观专业课程在类别上多侧重于都市景观、景观与资源评估、休闲游憩、环境与生态及环境心理、行为与伦理研究。在相关研究议题方面,则应用多于方法研究,而方法研究又多于理论的探讨。学校各景观研究所偏重的研究类型重复性较高,无法突显出各研究所的特色及研究方向。具体课程设置上,数位景观与模拟、地理资讯系统、遥测学与空间判读等课程反映出其在园林技术应用上与欧美国家成熟的风景园林教育接轨;开设的环境经济学、游憩统计学、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使用计划等课程反映出其景观研究体系健全,重视规划内容的教学;开设的结构理论课程课时量更大。而海南高校仅开设工程力学选修课程,对结构内容涉及较少。这些都反映台湾高校景观教育研究性较高,学科体系较成熟。海南高校课程设置模块性更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四大模块基本覆盖了主体课程;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从强度和深度来说不如台湾高校;开设了模型制作、风景画写生技法、马克彩铅快速表现技法和水彩表现技法等选修课程,反映出对手工表现要求较高,手绘技巧的要求也更加全面。

4.对海南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1)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建构定位和分工至关重要

海南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建构确立,4所高校开办学士教育,2所高校开办高职高专教育;各自定位基本形成,2所高校学士教育定位于农学,海南大学兼有工学和农学,1所高校学士教育定位于艺术学。但在专业分工的角色上没有统一规划与配对,没有建立良好的体系分工及配套的发展。尚未建立省一级的风景园林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设置和配套资源。

(2)风景园林专业科系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一个新专业科系的产生,有着不同的演变与发展历程,但其仍有脉络可循。台湾景观专业教育的发展基本上依循了课程—课程群—组—独立科系—直属科系(研究所)—跨系的院级整合的发展模式。海南风景园林教育专业科系建立经过完整渐进发展模式的只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三亚学院的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尚属第四阶段的独立科系,海口经济学院的风景园林教育仅属于风景园林教学组的阶段。从整体而言,专业科系建立还不完善,需要借鉴经验,整合资源,逐步健全。

(3)课程体系突出特点

台湾高校景观学教育强化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地位,构成了台湾高校景观学的实质内涵。其高校以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景观专业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并且灌输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规划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景观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体系。但是,由于台湾大学景观学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比较狭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围绕景观设计进行设置,造成景观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相关的园艺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等联系不大,学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对狭小。海南高校风景园林教育课程体系延续了大陆高校的建立模式,特别是海南大学,四大课程模块构成体系,课程领域更为宽泛,专业学习内容更为庞杂,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综合。但是,除海南大学以外的几所高校由于受限于教育资源,课程体系不尽完善,或过于侧重农学或过于侧重艺术学。

(4)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适当

辅仁大学陈文锦博士谈道:“台湾景观教育在大学以下乃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在研究所则另有不同的教学定位。故在不同教学层次及目标下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理论与实务仍未兼顾,造成毕业学生就业的问题,与专业实际需求落差。”这反映出台湾高校景观教育存在理论与实务课程没有兼顾的问题。专业课的设置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海南高校中,因办学层次定位不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总课程的比重不同。海南大学定位于教学研究性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课程比重轻;其余高校为教学性高校,且多为应用型高校,实践课程比重应提高到适当比例,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琼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资源的比较

琼台两地高校风景园林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从办学条件来说,两地高校情况相似,都是民办公办兼有,教学水平高低兼有,不能一概而论。从师资条件来看,台湾景观教育师资来源更为丰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教师进修机制相对完善,海南高校风景园林教育师资引进较为困难,教育团队实力较弱,学缘结构不尽合理,教师进修也相对困难,缺少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实践技能的机会。

三、琼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特色的比较

第5篇

1.专业基础教育模块

大学专业与学生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设计类专业更需要学生的图面感,所以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就是引导学生,为今后设计课打基础。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设计初步。设计素描与色彩是塑造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色彩感觉,三大构成是所有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色彩的构成思维、空间立体思维、点线面综合运用等能力。设计初步更偏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包括线条的运用、园林制图规范、马克笔表现是正式进入专业设计的第一步。

2.设计教育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就是设计,设计教育模块的二级模块包括:设计类、设计思维类与设计史类。设计类包括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场地设计、景观雕塑设计。设计思维类包括景观学导论、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环境心理学概论。设计史类包括中外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设计类以风景园林设计为中心,从大二贯穿到学生毕业,包括校园景观、居住区组团景观、滨水景观、商业街景观、广场景观、公园景观、度假区景观规划,从小到大使学生们系统的掌握现代社会景观的主要类型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其他设计属于景观设计中辅助组成要素,例如园林建筑小卖部等,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等,都为专业课的核心风景园林设计做点缀。设计思维类主要是传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设计方法等,为设计课做铺垫,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专业选修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选择。专业选修模块包括风景摄影、创意景观鉴赏、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景观材料、景观工程预算等。创意景观鉴赏由教师点评优秀景观实际案例的优缺点,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把好的创意经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今后的设计课中。通过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不脱离实际,是现在的施工技术能达到的。所以专业选修模块的学习能对主要专业课学习起辅助作用,却又是模块化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实践训练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实践训练模块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按市场上的景观设计行业面对的工程项目类别,分别设置对应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每一教学模块应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模拟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面向市场的景观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实习、认知实训、毕业实习,每一个实习都搭配一个设计项目,使学生能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小结

第6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程导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能力结构在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表达知识和沟通协作能力等层面实践性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成为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关键内容之一[1]。安徽省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对城乡的环境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管理和施工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地方“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依然匮乏,难以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符合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未来的经济转型打好人才基础[2]。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属高校唯一土建类高校,目前已经开设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15年,依托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按照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客观要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等方面逐渐形成学科的优势和办学特色。为促进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服务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工程导向背景下的地区人才需求状况,总结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工程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3]。

1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1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有待整合优化

实践课程体系的架构是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目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课程之间关系不清,导致系列教学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只有在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才能形成更加具有执行力的保障体系。目前我校风景园林总学时相对太多,理论课程学时比例较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有待进一步强化。同时,实践教学大纲相对陈旧,未能很好的与时俱进;教学大纲存在知识陈旧、信息不全、深度不够,具体内容与目标不太明确的状况。实践类主干课程缺少阶段具体培养目标、知识点不明确,实践评分缺乏相对公正性,教师评阅实践课程作业反馈信息的缺失等问题依然明显[4]。

1.2师资“工程”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力推进,师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近十多年内,依托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办学,实行教师资源共享,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取得优化和提高的同时,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对于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时间较短,沉淀积累不够,教师队伍不足,其结构不合理,且教学任务繁重,教科研水平较弱,师资“工程”实践能力牵制了专业建设。由于缺少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加上学校多年形成的重设计轻理论研究、重表现轻内涵的特点,教师缺乏宏观的专业视野(交流、学术会议参加不足)、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师资“工程”实践能力[5]。

1.3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相对缺失

目前我校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托学校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部分教师工作室,以及部分校外的教学实习基地(数量不足),目前,在我校现有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实习、园林工程与技术、园林材料认知等实践平台缺失情况依然明显;对于有利促进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室利用率不高、氛围营造还缺乏。

2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培养途径与实践教学改革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及主干课程优化

课程体系的架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行,在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计划,突出“建筑初步(融入风景园林特色)+建筑设计基础(融入风景园林设计基础)+风景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设计主干系统课程。按专业认知规律要求分阶段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教学在时间上同步,作为理论课程知识的延展及对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强化训练,旨在促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二年级为基础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三年级为设计能力的强化训练及专业视野的拓展;高年级阶段则以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校企联合)及毕业实习为主。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实践类课程任务书,丰富实践课课题类型,逐步完善联合评图、模型制作及评阅信息反馈,充分发挥我校土建优势学科特征,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工程”特色。

2.2师资“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建设

遵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规律,建立“青年导师制”,通过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老教师“帮、传、带”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按照学校针对青年教师采用的“工程实训”措施,分批进行工程实训,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素质,深化师资“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建设;积极柔性引入具有实际丰富工程经验的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等相关师资指导学生工程实践类课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建造师”等职业证书考试,增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大土建”优势,利用校企“产学研”平台,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引进新的智力,积极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学术能力。

2.3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提升

根据学校目前风景园林学科的状况和今后的专业发展规划,构建“实训+技能+研发+生产”教学实践平台;以安徽省振兴教育计划为契机,引进硬件与软件设施和教师讲评系统,丰富实践课程作业的“联评”效果,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更高质量的锻炼和充分的培养,尽早适应社会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需求。以风景园林所为龙头,推进教师工作室建设,主要以高级职称兼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为带头人,2-4位骨干教师为核心,成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植物应用等多个工作室,作为学生校内教学实践平台;积极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省内外相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包括各类城乡规划院、建筑设计院、风景园林设计院)、园林建设企业、园林苗圃企业等进行联合,建立多家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提升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3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由于其生态、绿色、可持续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要求,紧密与行业企业合作,教学、科技及社会服务结合,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和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素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

[2]姚晓洁,冀凤全.景观学专业园林植物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3(4):93-95.

[3]胡绍庆,陈波,等工科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现代园林,2009(10):66-68.

[4]冀凤全,赵茸.工程导向的土建类景观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园林,2011:35-396.

第7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本科课程;系列教材

中图分类号:TU;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2906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风景园林学调整为一级学科,设在工学门类,可授工学和农学学位。新目录学科中风景园林学作为该一级学科的名称,与国际上通行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对应,并对应原目录学科包括建筑学、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1]。

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设立,使中国风景园林学自身的发展与该学科教育事业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思考与挑战。风景园林学自身的思考与挑战来自人类文明生态转向、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全球化和本土化、快速城市化、所处社会背景下的精神需求[2]。而普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学科则面临着作为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构建、学科范围的划分,不同背景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认证(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制度的建立及操作形式都在迫切与积极的探讨过程中)的衔接等众多思考与挑战。以上因素直接影响着教材设计的定位及更新情况。为配合风景园林类专业的“融合、一体化”进程,配合拓宽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在风景园林学专业核心课程范围的基础上对专业教材设计进行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一、风景园林学概况

在国际范围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以美国为先导,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设置也多与美国相似,其工程实践的范围基本相同[3]。美国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有两种学士学位,即BLA (Bachel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BSL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教育源于建筑和农林两大院系;从国际范围来看,风景园林学跨领域学科教育亦始于建筑类课程和农林类课程的互相渗透,但总体上向广义建筑学领域倾斜。目前中国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

风景园林学作为研究人类居住的户外空间环境、协调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复合型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是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水系、植物、场地容积、视景、交通、构筑物和居所等因素在内的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5]。欧美国家已有了成熟的风景园林师职业制度,如英国、澳大利亚的风景园林职业制度为会员制度,美国为注册制度。健全的职业制度对风景园林高等教育的规划与教育水平的提高起着引导与促进作用。

二、风景园林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情况

(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港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IUC)风景园林学院(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风景园林学院之一,在专业发展和学术地位上都位于前列。美国大学中风景园林专业通常为4年+或5年制。UIUC风景园林学专业本科教育学制采用4年制+(Four+ Year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至少修满124学分(其中风景园林专业课科目65学分)才可获得风景园林学士学位(BLA)。

专业基础课包括:地理(GEOG),地质(GEOL),社会/文化因素(Social/Cultural Factors in Design Elective),艺术设计基础(Art Design Foundation),基础设计(Foundation Design Studio),世界园林史(History of World Landscapes);专业课包括:建设场地环境分析(Environmental Site Analysis),设计交流(Design Communications,2学期),城市规划与场地规划(Planning of Cities & Regions),场所设计(Site Design Studio),地形设计与构建(Landform Design & Construction),社区与开放空间设计(Community & Open Space Studio),现场工程(Site Engineering),木本观赏植物(Woody Ornamentals),设计创作(工程)(Design Workshop Studio,2学期),景观建造(Landscape Construction),区域设计(Regional Design Studio),自然环境植物栽培设计(Natural Precedent in Planting),植物、生态学或修复学(Plant,Ecology,or Restoration Course);实践课程有:专业实践(Professional Practice),专业实习(Professional Internship)。

第8篇

设计之初是为人类生存的需要去优化环境的一种创造方式,是为人类生活而服务的一项有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并通过设计活动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目的。设计为人类创造丰富而多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具有鲜明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特征。可以说,人类所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经由人类的预先设想和计划得以实现。艺术则是人类用来理解、表达、记录、认识事物的方式,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逐渐成为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模式来表现世界、表达情感,它带有更多创作者自身的主观认识。纵观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史,两者虽相对独立,但对彼此的作用却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随着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层次、审美、自我风格、地域特色等内容的需要使得当下的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当代艺术在表达了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矛盾和人的精神问题,从而使得艺术更具时代的特征,而不再是个人私密情绪的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实现价值是当代艺术的另一个特征,从而使得艺术变得越来越接近大众,接近生活。设计借助当代艺术的无限幻想突破理性的束缚,把艺术的激情与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而创造新的物质形象,同时纯粹的设计也是艺术的另一种表达。当下的艺术需要设计因素,有了设计就会有新的表达可能;当下的设计更需要艺术,艺术会使设计不再枯燥和循规蹈矩,变得更灵活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而造型艺术是视觉艺术系统的核心,设计过程是艺术概念的加工程序到制成品的过程,并且设计创造的这些“新型”的组合和构成形态总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视觉元素符号,遵循着对形体、尺度、空间、色彩、质地、均衡、韵律、变化、衔接和再现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给我们的创作和设计带来了永无止境的幻想。同理,艺术家和风景园林设计师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已知的基本元素提炼、加工、利用、改造或创新的行为,是把自然的已知元素变成新的视觉元素。而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就是我们造型基础课学习的基本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都是相对的,每个时代对设计的定义和分析都具有局限性,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3项基本条件。现阶段我们应该意识到,风景园林专业中艺术造型课程作为基础课的重要性,在大力加强的同时不断改进其教学弊端,要从艺术和设计关系的角度出发,改良教学方法和创建新课程结构,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在21世纪的今天,设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在多元文化并存中相互渗透,慰藉人类情感的需要成为它们共同的属性。

2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即基础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培养思维能力。”同样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因为知识是很有可能会过时,而好的思维方式却是让人受用终身,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艺术基础课程中,主要对事物的观察、认知以及对事物的创造、表达这两个方面对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实践中,强调的是“体验”“、感受”和艺术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创意思维的练习中,重视的是“造型”而不是“工艺与技巧”。在面对当下愈来愈复杂的综合性设计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艺术家的审美素养,掌握一定的工艺技术和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而各类设计之间能够贯穿其中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基础造型手段。要养成艺术设计思维方式,必须具备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与众不同且的设计概念、独特的视觉呈现角度、发现美的能力才是当代设计的灵魂,结合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创造出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有历史又有时代感的,不仅满足当下人的需求,还要创造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

3结语

第9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摘 要】本文根据本校定位和新旧校区分段办学特点,突出农业类高校的办学特色,改革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立“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的综合性与实践的重要性,依托本校优势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合作教育,提高园林专业人才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2JK339);2014年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园林专业《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2011年,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在此背景下,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并探讨农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极为必要。

1 普通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设置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校日渐增多,逐步由农林类院校发展到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各高校对园林学科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各具特色[1]。

长期以来我国学科划分将风景园林放在不同领域中,学科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分离,造成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迷失、偏差。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使专业覆盖面更广、业内分工更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提高,面向产业、面向领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目前,全国设置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院校有180多所,分别分布在农业院校、工科院校、美术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院校里,如何在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基础条件,合理设置专业,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来说是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基础条件、学科特点不同,故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确立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不同层次与行业细分的专业人才。

2 风景园林学学科设置研究状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不足,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时称“造园”专业,开创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先河。而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01年成立了风景园林专业[2]。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这对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明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与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多。刘滨谊认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当务之急需要二级学科的基本建设,他提出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目前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宋建军等认为风景园林学科应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资源学与景观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工程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调整[5];林广思对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中专生各教育层面进行划分,设置园林专业[6]。周进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等,通过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设计两大核心技术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7]。总之都是在风景园林学科群理念的统领下,整合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各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

3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改革目标与总体思路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和应用的结合,以培养个性发展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制定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时,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社会需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另一方面要针对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设立自己的特色专业,才能使该专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一个提升,培养有特色的相关人才,促进园林行业的更好发展。作为农林类院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出不同于工科院校的教育体系,形成农林与人文有机结合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时展的趋势所然。

我校园林专业多年办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应充分利用学科与行业优势,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建立“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前一个“2”指学生利用白云新校区完善的基础实验条件,完成本科前两年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学习;后一个“2”指学生在海珠旧校区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及校企合作的园林公司等,与社会紧密接触,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模式,完成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合格人才走向社会。

3.2 制定出合理的“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1)分析农林类院校学科特点,突出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研究风景园林课程与农科课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和综合性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途径。风景园林多学科理论综合特点导致其培养过程中的多方面知识有机结合的问题复杂。

(2)按“2+2”模式完善和健全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探索高效、优质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林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体系。在此培养模式中,前一个“2”实现“厚基础”目标,即重点完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学习;后一个“2”实现“宽口径”目标,即专业内涵的外延与扩展;并利用最后一年时间,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实现“强实践”的目标。

(3)随着园林行业发展迅猛,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握通与专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探索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制订在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应用型创新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4)围绕产业化现代园林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基础、实践创新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制订突出现代园林产业和岭南园林特色,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特色鲜明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3.3 注重实践环节,建立教学与生产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地方区域园林产业,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构建与教学内容体系互动的学生课外科技体系和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参与互动、进行试验、开展行动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教学应用模式。

(1)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将实践教学融于社会经济建设当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克服理论(下转第52页)(上接第16页)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

(2)校企合作培养。以“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推广、合作发展”为宗旨,组建若干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发挥产学研各方在人才、技术、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让企业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校企加强科研合作和新技术开发,以研促教,通过研发过程中结合创新项目、毕业设计、兴趣小组,科研小团队等相关工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3)进一步完善“四平台、四层次、三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年八期不断线,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循序渐进。大一、大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大三专业技能训练,大四产业技能与创新的能力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实验、实习)改革,提高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

(4)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公益活动、参观、竞赛、文体竞技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拓展素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基本方法、工具的掌握,为专业后续模块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4 结语

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将创造性思维方法引进教学,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提高能力的原则,坚持以“基础厚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建立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的“2+2”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2):1618-2616.

[2]陆支悦.基于研究生培养的中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3.

[3]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

[4]刘滨谊.对于风景园林学5个二级学科的认识理解[J].风景园林,2011(4).

[5]宋建军.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工作调适:基于风景园林升格为一级学科后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6]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