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统计学同质的概念

时间:2023-08-14 17:08:57

导语:在统计学同质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学同质的概念

第1篇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思想;认识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2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

(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3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第2篇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思想;认识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2 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 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 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 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 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 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 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 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 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 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3 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 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 2004,(05) .

[2] 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3) .

第3篇

Abstract: Directing at two-factor analysis of average index which is fundamental to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cision, the authors present brand-new solution methods combined with one typical example. This method greatly simplifies the computational process,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improves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and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the convenient application for the factor analysis of index system as well, and so on.

关键词: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Key words: average index;index system;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142-02

0 引言

《统计学原理》是应用型普通高校本/专科会计学专业应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在《统计学》和其它有关教科书上同样也都讲到了对平均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在讲解《统计学原理》的“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中“平均指标的两因素分析”部分的内容时,我们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全新的解题方法,以期达到简明、易学、易教、易用的目的。

1 相关概念和理论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1]。平均指标就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求得。平均指标指数中的平均指标通常是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所依据的资料是统计分组后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在统计分析中,将一系列相互联系、彼此间在数量上存在推算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指数体系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本依据。因素分析法就是根据指数体系,从数量上分析能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变动,受多种影响因素的指标变动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2]和影响数额(绝对值)的一种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按其被研究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的结果表现为相对数和绝对数两种形式[3]。准确计算和便捷运用因素分析法,提供客观、科学的统计信息,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无疑十分重要。

第4篇

前言法国哲学家迪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医学统计学属于一门方法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保证医药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已写入有关文件的要求中,是医学院校各相关专业、各层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其进行医学实践、科学研究、学习其他课程和阅读专业文献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促进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作为21世纪的中国高等医学人才,不仅应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还应具有应对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攻克医学难关的毅力,最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能在医学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医学人才,我们结合医学临床与科研实际,从学生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尝试采用PBL教学法,改革医学院校必修课程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式,探索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统计学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式,部分公式显得复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望而止步。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备课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梳理和串联各个知识点,侧重于在课堂上进行某一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很少向学生介绍医学统计学中新的领域、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布置学生相应章节的作业,学生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套用课本例题格式,参照课本公式进行统计运算,单纯做练习、交作业,学生没有正确理解统计学中的概念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医学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甚至对资料的设计类型、性质和分析目的都是模棱两可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医学领域中研究的内容也将更加的深入和多样,观察指标将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的需要,更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得到推荐,其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与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更受到学生欢迎[2-4]。有研究表明PBL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能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5]。

2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内容

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法其特征是"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病人疾病问题开始去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根据教师的技能和使用的设计方法不同,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

2.1联系工作实际,开设案例讨论课

开设一定数量的案例讨论课,充分发掘调动医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理解统计学的各种概念与原理。这样,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在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桥梁,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入到案例讨论中,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统计学分析思路的形成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创造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评述医学期刊已中的所用统计方法

向所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例如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各类医学期刊,重点看医学统计分析部份,要求每个学生阐述论文中的统计学方法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过程,论文中统计方法有无误用情况,并对误用原因加以评述和讨论。例如要遵守数学上的规则与习惯,如小数点及各个位数应上下对齐,一个多位数的数值不能分写成两行,等号不能写在一行的末了而应写在第二行的开头等等各种统计符号必须写正确,汉字、阿拉伯字与外文字母必须写清楚,不能写成模棱两可。让学生认识到统计方法应用条件的严格性和统计分析的严密性,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2.3进行统计应用能力训练

统计学的用处不单单是数据处理,更重要的是实验设计。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统计学的目的就是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实验,想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弥补,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6]。在医学统计学学习中,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是应用广泛、内容抽象、教师难于讲解、学生难于真正接受的内容。为使学生彻底掌握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基原则、方法、步骤,在教学中,采取了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根据本校的科研课题,筛选出典型的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科研项目,在课堂上就课题的研究目的,从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如何控制误差和偏倚,样本含量的确定及根据随机化原则采用何种类型的实验设计或抽样方法进行讨论,进而引伸到教材中归纳的重点掌握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方面。

2.4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实践中,可结合科研课题,进行应用能力训练,在实践中培养提高科研能力[7]。很多学生对老师的科研活动很关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例举自己工作、科研中遇到的实例,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阅读科研论文等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指导建立起一整套正确的科研方法,包括查阅文献--立题----科研设计--实际操作--整理资料--数据处理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让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激情,从而培养其科研能力。

3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过程

3.1建立教学小组和集体备课

包括典型案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试讲,反复探讨教学方案。

3.2课前预习

预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案例提出若于思考题,供学生作为预习训论之"基础",要求学生查阅参考文献并结合案例进行预习。

3.3分组讨论#p#分页标题#e#

分成小组,在各位教师辅导下,"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教师加以启发其中的统计思维和统计知识,并对学生在预习中的一些疑问加以解释。通过临床案例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较早接触临床,减少说教式教学负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8]。

3.4学生发言

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小结并发言。

3.5归纳总结

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发言后,给每组点评,并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些补充解答,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加以回顾总结,通过案例掌握一些相关的统计基本概念和原理方法,例如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参数与统计量、抽样误差、小概率事件及假设检验等,最后归纳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4医学统计学PBL教学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4.1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医学教师的辛勤培育,而医学统计学PBL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予人一杯,己有一桶"。教师要开展医学统计学PBL教学,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医学统计学中编写教材和临床典型案例的准备、问题的提出等。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从不断去学习、探索、创新;扩大了教师知识面.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有机结合;把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正在争辩的论题随时溶进教学内容中去;身体力行地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去教学生和开拓学生,使他们尊重、热爱创新,培养科研意识。在PBL教学实施中"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程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在围绕"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调动相关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而在课堂教学中,PBL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精心营造氛围,诱导、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PBL中的这个"P"是指问题problem,通过"P"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内在学习的动力。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我们采用PBL教学,以经典案例入手,问题为先导,学生为中心,培养医学生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收集、整理有关问题的资料,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例如一个经典案例:坏血症的治疗--医学历史上第一次有效控制的干预试验。当时英国对这病采用的治疗方案有6种:苹果汁;桔子和柠檬;醋;泻药;硫酸丹剂;大蒜和芥子。针对这个案例提出统计问题,问题1是如何比较这6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好坏?这就需要医学统计学相关知识。1747年5月20日,Lind医生将12名病情相同(似)的患者带到一艘船上,分为6组,每组2人,分别给予下列6种干预:A组:每天饮1夸脱苹果汁;B组:服25滴硫酸丹剂,每天3次;C组:服2匙醋,每天3次;D组:每天饮约半品脱海水,服缓和的泻药;E组:每天食2个桔子,一个柠檬;F组:每天服由大蒜、芥子等成份组成的干药。问题2是Lind医生为什么要在同一条船上作该实验?问题3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为什么要强调病情相同?通过问题让同学们深入思考,引导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其医学统计学的思维和科研意识。

4.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是21世纪医学创新人才的基本能力,一个医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医学知识具有无限性,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得陈旧、过时。人们常用"鱼"和"渔"来比喻"知识"和"学习知识"。如果每天都想吃"鱼",靠其他人将"鱼"送上门无疑是不长久的,最好的方法是学会如何"渔(捕鱼)"。现代医学教育的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统一体的概念表明,在校医学教育只是基础阶段,是为毕业后接受进一步医学专业培训做准备的阶段。通过自学和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时刻把握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并获得科研成果。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被动吸收知识的习惯,而医学统计学PBL教学,就是在经典案例或待创情景中,围绕问题而不是围绕课程程序的学习,其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锻炼学生经常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获得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升华为自己的观点,再与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并逐步树立一种"自主学习观",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内容,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鱼"向"渔"转化。同时,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熟练掌握了文献检索技能,提高了文献识别及质量评价和汲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9]。

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元分析; SCL-90;大学教师

Abstract:To get a general view of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we carried out a meta-analysis on the SCL-90 research results (1987~2006) of related college teachers. The result shows:There isn't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 Normal in most factors of the SCL-90. Although the effect size of the four factors, “somatization", “anxiety", “phobia anxiety" and “psychosis", falls in the field of middle size, the value of effect size is somewhat low. The mental healthy level of the college teachers in developing areas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in developed areas. The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are different in certain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phobia anxiety" of the female teachers are higher than the male teachers, while the score of “hostility" of the male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teacher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teachers is nearly equivalent to the average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mental health; mate-analysis; SCL-90; college teacher l

大学教师职业是一个高知识密度、高压力的职业,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高校的发展与改革,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工作量加大,教学任务繁重;同时,高校又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大学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所有这些,导致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甚至出现了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的现象,令人扼腕叹息。近年来我国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受到社会的关注,不少学者对一些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量研究,但研究结果却分歧较大: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大学教师由于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因而心理健康水平较高[1];另一部分则认为当前大学教师压力过大、不堪重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2]。

此外有的研究认为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性更严重[3],而有的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4]。

为了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更加客观、准确的了解,我们使用元分析方法对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性的研究。Meta-analysis(元分析)概念始于Glass,G.V.(1976)[5],Glass将元分析定义为:为了综合研究结果,对同类单个研究分析结果综合、再分析的统计方法。由于国内学者对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使用最多的调查工具是SCL-90 量表,因此,本研究将对国内运用SCL-90量表测量大学教师的研究结果进行元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1.资料收集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收集到1987年~200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大学教师SCL-90的研究成果共12项。本文遵循以下标准对查找到的文献进行筛选:(1)研究对象限于大学教师;(2)研究采用SCL-90量表进行调查;(3)研究报告了九因子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按照以上标准及剔除重复研究后,筛选到10项符合要求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份研究涉及两个不同地区的比较,因此视为2份研究,共得到11组有效数据。

这11项研究的基本情况是:按地域分:江苏、四川、浙江、辽宁、河北各1项,河南和广东各3项;按研究发表时间分:1999年1项、2001年3项,2002年1项、2003年3项,2004年3项;其中最大样本量356人,最小样本量50人。全部研究共涉及全国8个省市,1935名大学教师,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2.变量编码

为了考察各种可能的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我们对变量进行编码。由于经济文化水平对研究结果可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把被试来源地分成三个层次(1=西部、2=中部、3=东部),从而探讨地域差异对人格特质的效应值的影响。然后为了考察出版年代和样本量对效应值的影响,将出版年代和样本量看做连续变量。变量编码表如下:

3.研究方法

(1)合并检验 (combined test)

元分析的合并检验就是对同类单个独立研究的检验统计量进行综合,求出一合并检验统计量,用以确定有无统计学意义。一般来说,常见的单个研究统计分析量有t检验、u检验、相关分析等对应的统计量。根据一组单个研究所提供的统计量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合并假设检验统计量的方法有Fisher法、Winner法和Stouffer法,出于方便本文采用Winner法进行合并假设检验。

t为各研究的检验统计量,df为每个t值相应的自由度。

这里的Z就是合并检验统计量,由Z值查出相应的P值,若P≤0.05,多个研究的合并检验统计量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若P>0.05,多个研究的合并检验统计量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2)综合评估效应值

在元分析中,要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定量综合,综合评估效应值就是计算各独立研究的综合效应,这是元分析的核心内容。首先要计算出每一项研究成果的效应值,然后根据权重计算出平均效应值,以便对所有效应指标进行综合得出结论。效应值(effect size)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使用效应值d,它是指实验组与控制组平均数之差再除以两组的联合标准差,分别计算每项研究中9个因子的效应值(d值),再把9项研究的9个因子的效应值根据权重计算出9个因子的平均效应值(值)。效应值d计算公式:

Xe和Xc分别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值,Sw是联合标准差,ne和nc分别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样本数,Se和Sc分别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标准差。

本研究在比较大学教师与全国常模时,将9项研究成果作为实验组,将全国常模[6]作为控制组;在比较男女大学教师时,将女性教师作为试验组,将男性教师作为控制组。Hedges1982年提出了平均效应值无偏估计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是为未加权的效应值,W是指元分析中每个研究的权重,而权重W计算公式:

其中N为各研究的样本容量。

(3)齐性检验(homogeneity test)

但是,如果仅根据Cohen的这个经验解释来判断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够的,因为效应均值上的这些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拒绝随机因素的影响,并未得到说明。为此,可以通过计算效应均值的置信区间(CI)加以说明。

95%的CI与α=0.05的假设检验等价,如果合并的指标是数值变量,那么95%的CI若包含了0则等价于P >0.05,即无统计学意义,若95%的CI不包含0(均大于0或均小于0)则等价于P

分析过程需要对多个研究的结果进行齐性检验,以判断多个研究是否具有同质性。同质性检验的方法目前多用卡方检验。若检验的结果为P>0.05时,可认为多个独立研究具有同质性,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计算其总体平均效应值的95%CI;若检验的结果为P≤0.05时,可认为多个研究有异质性,此时,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计算其总体平均效应值的95%CI[7]。公式如下:

(4)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为保证元分析结论的稳定性,需要对元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本研究采用Rosenthal的失效安全数(fail-safe number),亦即抽屉文件分析(file drawer analysis)法来进行敏感性分析,也就是为了避免元分析结论因为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未发表的研究(通常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阴性”结果)出现潜在偏倚错误,计算最少需要多少个没有收集到的“阴性”结果文献才能使元分析结论逆转[8]。失效安全数Nfs.05=(∑Z/1.645)2-K,Nfs越大,元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越好,偏倚的影响相对地也越小。

(5)求地域、样本量和发表年代效应与合并统计量的相关。

考察地域、样本量和发表年代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

二、结果与讨论

1.大学教师元分析的效应值、合并检验结果、95%CI、齐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1)合并检验的结果

Winer合并检验结果发现:SCL-90量表中的9个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的合并检验P值均

(2)效应值分析

根据Cohen提出的效应值参照标准,d≤0.2为小效应、0.2

(3)齐性检验与95%CI分析

根据齐性检验的结果,“强迫”、“人际敏感”、“恐怖”这几个因子齐性检验结果显示不一致,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其余的六个因子齐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故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95%CI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这三个因子的总体平均效应值的95%CI不包含0,说明d值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6个因子95%CI均包含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4)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的失效安全数Nfs.05都在300以上,说明最少需要大于300个没有收集到的“阴性”结果,文献才能使元分析结论逆转。也就是说,这四个因子的分析结论受潜在偏倚的影响较小,元分析结论比较可靠,可以把它们作为检出因子对待。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①躯体化(somatization):这可能是由于职业压力过大,导致有的教师长期处在慢性疲劳的亚健康状态,时常感到身心疲惫,身体不适。这种慢性的应激状态长期持续会加速机体的老化,导致身心功能失调,易于产生各种疾病。②焦虑(anxiety):包括那些神经过敏、紧张、急躁、争强好胜、易激惹、时间紧迫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躯体征象。焦虑是大学教师在过度工作压力下普遍存在的现象,竞争的加剧,超负荷的劳动使大学教师长期处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作用下,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胁。③恐怖(phobia anxiety):大学教师存在的恐怖情绪主要是反映在社交恐怖的项目上,表现为对上课和科研的恐惧,以及对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场合的恐惧。④精神病性(psychoticism):这主要反映人际关系冷漠、疑病、自责等倾向,该因子与人际交往上的障碍有关,部分大学教师自我封闭,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还有部分大学教师由于不善于处理与上级、同事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陷入孤独对立的状态中。

2.地域、样本量和发表年代效应与各效应值d的相关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结果表明:首先,“地域”因素与SCL-90九因子中的八项均成负相关,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偏低,这与大学教师的收入和待遇有很大关系。其次,“样本量”因素与SCL-90九因子均成正相关,说明随着取样人数的增加,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也呈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当调查范围比较小时,被试可能会由于社会赞许性的影响而较多地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以上两组相关系数中,只有样本量与人际因子的正相关系数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水平。最后,“年代”因素与效应值的相关几乎可以忽略,这可能是由于对大学教师的研究集中在1999年至2004年间,时间跨度很小,“年代”的差异不显著也是可以理解的。  3.男女大学教师的比较表4 男性和女性大学教师心理健康比较

躯体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14-.08-.10.21.03-.23.23-.07-.10

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女教师在“抑郁”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教师,且达到了中效应水平,而男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教师,且达到了中效应水平,但是数值都较低,这说明男女大学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

以上分析表明,对大学教师较突出的“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四类问题应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同时,还应针对其不同性别的特点和相应的心理特征进行干预,以使其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三、结 论

1.本研究进行的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学教师在SCL-90量表的大部分因子上与全国常模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属于中效应,但效应值均偏低,即我国大学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常模。

2.地区因素对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稍差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

3.男女大学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抑郁”和“恐怖”因子得分稍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敌对”因子的得分高于女教师。

[参考文献]

[1]陈丽辉,陈静芳,刘艳红,林勇强.大学教师SCL-90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 471-472.

[2]王艳玲,王建强.区域性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2):44-46.

[3]李宝峰.河南省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48-51.

[4]邱莲.大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3,(3):146-148.

[5]Dickersin K, Berlin JA. Meta-analysis: State-of-the-Science[J]. Am J Epidemiology,1992: 140-154.

[6]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 260-263.

[7]刘关键,吴泰相,康德英. Mate-分析中的统计学过程[J].中国临床康复,2003,(4): 538-539.

第6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异质信念;资产定价

在Sharpe(1964)和Lintner(1965)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投资者被假设为同质无差异的,每个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也是一致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信念、偏好、收入等原因,投资者是异质的。因此,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实际,这也导致了其不能对“股权溢价之谜”、“利率之谜”等金融异象提供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研究者从投资者异质出发,研究了投资者异质性与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Campell(1999)将投资者的异质性分为四类:异质偏好、异质约束、异质收入和异质信念,其中异质信念又是投资者异质性研究的基础。

在投资者有限理性条件下,信息和观念的不同就会导致异质性信念。因此,异质性信念的来源主要有两类:1)共同信息下的异质信念模型。不同的主观信念反映了不同投资者的观念,而不是反映了他们的信息不同,实际上,在这样的模型下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接受相同的信息,但是他们对这些信息的解释存在不同;2)在不同先验信念下使用贝叶斯更新规则所形成的异质信念模型。

一、共同信息下形成的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的关系

Lintner(1969)放宽了CAPM中一致预期的假设,允许投资人有不同的收益率、方差和协方差,结果是每个投资人不再持有相同的组合,股票组合的组成也不再与市场组合完全相同。将不同投资人对股票价格的不同估计进行某种形式的加权平均,模型得到该股票在供需平衡时的市场价格。Lintner指出当存在卖空限制时,资产价格反映的只是那些拥有该资产的投资人对此资产价格的平均估计值。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市场组合就不一定是有效组合,其结果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可检验。

Mayshar(1982)认为Lintner(1969)仅关注了财富持有的大小,但没有认识到如果假定交易投资者的集合是内生决定的,资产定价就具有不完全的特征,这也就是说模型并没有说明如果去区分哪些是交易投资者和非交易投资者,因而造成Lintner忽略了均衡资产价格的另一个特性:Keynes和Williams提出的边际投资者理论,仅得出了平均投资者理论。通过加入交易成本和异质性信念,Mayshar(1982)认为:部分投资者由于交易成本不参与市场交易时,均衡价格和投资者交易的特征是共同决定的;并且由于信念不一致,均衡价格是由平均投资者和边际投资者同时决定的。因而,Keynes和Williams的边际投资者理论和Lintner和Shape平均投资者理论是相互补充的。

Miller(1977)认为不确定性和观念的差异与风险是共生的,最有风险的股票一般是那些投资者观念最有差异的股票。在信念异质和卖空限制的市场上,对特定证券的需求来自对这个证券是乐观态度的投资者,而悲观的投资者却因为卖空限制而不能充分表达和参与市场交易,其结果是股票价格主要反映了乐观投资者的意见,造成了股票价格相对其真实价值高估。投资者观念分歧的程度越大,该股票被高估的程度就越高;同样地,越是受到卖空的限制,股票被高估的程度越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传递逐渐充分,投资者观念逐渐趋于一致时,价格会趋向于真实价值。因此,对于风险证券来说,如由于受到异质信念和卖空限制而被高估,其期望收益可能会变得更低而不更高。早期的实证(BartandMasse,1981)支持这种观点。然而Diether等(2002)实证发现分析师收益预测具有更大离差的股票比其他股票获得更低的收益,尤其对那些小股票和过去几年业绩比较差的股票更是如此。Johnson(2004)把这种离差作为未知的信息风险来考虑,对这种现象提供了简单的解释。

Varian(1985)研究了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异质信念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投资者具有不同的主观信念概率,在均衡中,资产价格仅与总消费和主观信念概率有关,资产价值是个人主观信念概率的增函数;并且,随着投资者主观信念概率之间的差异加大,这也可能增加或减少均衡资产价格,尽管具体变化与效用函数的参数选择有关,但是最有可能是降低资产的价格。

Abel(1989)假设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预期不同,研究指出在两期情形中,投资者的最优消费和投资决策取决于对第二期红利支付的预期。当红利服从正态分布时,考虑两种不同情形下均衡资产价格和股权收益及股权溢价。这两种情形分别为:一是不同投资者对红利期望值的预期不同但对方差(或波动率)的预期相同;二是对红利期望值的预期相同但对方差(或波动率)的预期不同。分析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将提高无风险利率,并将降低股票价格;同时,异质性也能戏剧性地提高股权相对于债券的股权溢价。这也表明传统的模型中同质性的假设所得出的结论低估了股权溢价。Abel(2002)进一步分析了在一个标准的同质模型中,在幂效用函数和资产收益一致性分布条件下,分析了乐观和怀疑的概念,并分析了它们对均衡特性的冲击(状态价格密度、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等)。

Cecchetti,Lam和Mark(2000)认为异质信念必须遵循两条路径:一是投资必须相信扩张和收缩比经济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要短,二是投资者对转移概率的看法有随机的变动。在此模式下,他们认为基于异质信念下的夏普率小于理性预期下的夏普率,由于人们的主观信念对扩张过程是悲观的,而对收缩过程是乐观的,预期的夏普比率在扩张时比实际数据低,而在收缩时则比实际数据高。因而夏普率在异质信念下是有偏的,而且这个偏差在扩张时为正,在收缩时为负。实证的结果也表明支持这个结论。

Calvet,Grandmont and Lemaire(2004)提出了在完全市场的竞争性均衡中,加总个人异质信念的方法。作为加总的结果,市场组合由于个人信念的差异会有一个加总偏移。通过最大化期望效用,并以市场组合的调整为基础,模型可以构造出一个异质信念下的代表投资者,并且可以得到调整的CCAPM模型。个人消费或个人风险分配的异质性可以在个人信念与加总的市场组合之间的偏差中得到分析,并且模型进一步表明:在总相对风险厌恶是递减的时候,由于信念异质所导致的市场组合的调整有助于对“股权溢价之谜”进行解释。

Jouini和Napp(2006)在Calvet,Grandmont and Lemaire(2001)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一般条件下异质信念对均衡特性的冲击。在离散时间、异质信念框架下,信念被加总成代表投资者一致性信念(consensusbeliefs),时间贴现因子也被加总成代表投资者时间贴现因子,这样就能够按照同质性信念框架中的方法去分析主观信念。代表投资者一致性信念也是所有个人信念的加权平均,并且可以分解成三个不同的影响:平均性影响、谨慎性影响和相对权重影响。加总的悲观和怀疑增加了均衡风险溢价,降低了无风险利率。使用HARA函数,模型可以得出悲观和怀疑是所有个人的加权平均,而加权权重又是与个人的风险容忍度有关,这也导致在均衡中,加总的信念会向更具有容忍度的投资者偏移。

在Lintner(1969)的假设基础上,Chiarella,Dieci和He(2006a,2006b)也得出了代表投资者一致性信念,并且表明一致性信念可以由异质信念加权平均得到,在此条件下,一致性信念模型与同质信念模型是等价的。均衡价格和风险资产的市场总期望报酬/收益也可以由异质信念下的投资者的期望报酬/收益加权平均得到,因而,就建立了在异质信念下与CAPM类似的风险资产市场总期望报酬/收益和市场组合的期望报酬/收益之间的均衡关系。这也对先前的横截面波动和期望收益实证关系(如Miller(1977),Bart和Masse(1981),Dietheretal.(2002),Johnson(2004)和Angetal.(2006))提供了一种解释。Chiarella,Dieci和He(2008)进一步分析了异质信念在风险偏好异质、期望报酬/风险以及它们的方差、协方差异质条件下的测度问题,并且证明在市场加总条件下,标准的一基金定理并不成立,这也对市场指数优于管理基金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但投资者最优的资产组合非常接近市场前沿线,这被称为“类似一基金定理”,同时,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表明异质信念能够改善个人投资组合和市场投资组合的夏普率和特雷诺比率,个人和市场都可以从投资者异质信念中获益。

ChristianGollier(2007)分析了异质信念下,集体的风险态度,并且证明在以财富为基础的概率分布前提下,代表投资者将偏向更具有风险容忍度的投资者。状态概率的差异加大也将增加代表投资者的状态概率,这表明当观点差异集中在分布的尾部时,集体风险将加大,这也有助于解决了股权溢价之谜。

二、不同先验概率下形成的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的关系

Williams(1977)假设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均值有异质信念,而对方差和协方差的信念是同质的,在连续交易和连续信息过程下,每一个投资者持有受到真实平均收益和个人期望平均收益共同影响的投资组合,并且,通过调整组合去预防来自风险证券收益和个人预测收益偏差间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证券组合也就会向均值-方差模型中的证券组合集中。在异质信念下,证券市场线描述了市场中期望收益与被观察到的风险之间的关系,贝塔不再仅为风险的测度,残差收益也表现为自回归。

Detemple and Murthy(1994)分析了在投资者对总生产期望增长率有不同信念的经济中,利率、资产价格和资产持有的关系。通过先验信念,投资者形成了有关未来生产增长率的后验信念,后验信念有一个一般(非马尔科夫过程)的结构。在这个经济中,每个投资者都根据他们自己的信念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解释,因而导致投资者对宏观信息的规模(金融创新)有不一致的意见。均衡利率是异质投资者各自利率的加权平均,加权比重为总财富的分配比例,而财富的分配又是受投资者不同的期望生产增长驱动。这种加权平均的形式表明利率受乐观投资者影响会增加,受悲观投资者影响会降低,它的波动处在外生的财富份额波动和期望生产增长率波动之间。最后分析表明,宏观信息的规模(金融创新)影响着均衡分配和价格动态过程,但仍保持着总产出过程和均衡的结构形式,即资产价格也表现为财富加权平均的特征。

Zapatero(1998)在Detemple和Murthy(1994)纯交换经济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两个具有对数效用的投资者,他们对总消费有一致的意见,但是对期望变化率意见不一致。为了与他们的先验信念相一致,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概率空间中,他们以贝叶斯规则来更新他们的信念。在一个非完全市场,投资者接收一些额外的信息,从而导致波动率较高。但是,当投资者有更多信息的时候,他们跟新信念的速度也就越快,因而,波动率也可能有时比没有额外信息的投资者要低。在完全市场上(无额外信息流),由于信念的异质性,均衡利率总是波动的。这主要是信念的异质性导致了两个效应:一个为通过投资者的条件均值的波动率产生的直接效应,另一个为通过财富分布的波动性产生的非直接效用。由于信息结构导致了同质的条件方差,直接效应就是指投资者对信息的共同敏感度,间接效应是条件均值的财富加权平均。

Basak(2000)发展了一个相似的纯交换经济,在这个经济中,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没有特殊的形式,投资者对经济的非基本面有不同的信念,另外,他也分析了投资者对基本的总禀赋过程具有不同信念的情形。Basak(2005)构造了一个在非完全、对称信息贝叶斯框架下的连续时间动态模型。在连续时间框架下,投资者能够推断出一个过程的波动性,但是必须通过条件期望来估计它的平均增长率,并使用贝叶斯方式来更新他的信念。这种模型与通常的观点一致,即平均收益比波动性更难估计(Merton,1980)。投资者内在的异质性导致他们对平均禀赋增长率和平均证券收益,进而对风险市场价格的意见不一致。代表投资者是由两类投资者的随机加权而得,随机权重是通过投资者对总增长不一致的看法这一外生量得到,这种随机权重又可以作为信念差异的变量。在信念异质下,风险将从悲观的投资者向乐观的投资者转移,并且,这种风险转移是与投资者的异质程度有关的。均衡利率会由于投资者防范异质信念加大所造成的谨慎性储蓄增加而增加。由于投资者信念的异质性,标准的CAPM模型中的证券风险溢价将被投资者察觉到的风险溢价的风险容忍加权平均所代替。

与Detemple and Murthy(1994)and Basak(2000)所使用的异质信念一致,Gallmeyer and Hollifield(2002)研究了当市场由悲观投资者和乐观投资者两类组成时,卖空限制在经济动态一般均衡中的效应。当乐观投资者的时际替代弹性小于1,卖空限制将导致股票价格降低,反之,则增加。当乐观投资者的时际替代弹性大于1时,通过数值模拟,悲观投资者也发现股票的价格被高估,股票价格的波动率也更高。同时,卖空限制也导致乐观投资者的夏普率降低,时际利率升高,并在一般条件下导致了悲观投资者股票边际价值比均衡价格更低。

三、研究的展望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而行为金融却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会因为非理性驱动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与传统金融理论同质信念假设相比,异质信念假设更接近现实,对“股权溢价之谜”、“利率之谜”等金融异象也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因此其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但是异质信念的研究也存在很多的困难:1)异质信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由于研究者对异质性来源的分析不同,各种假设前提也不一致,往往关注某一方面的异质性,各研究结构的可融差,因而无法形成较系统的理论。2)有关信念加总问题的研究。在Lucas(1978)框架下,理性的代表性投资者在均衡价格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在异质信念条件下,如何加总异质信念成为研究的关键,通过使用特殊的效用函数,一些研究也对其进行了加重,但适用性较差。因此,这些问题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Ang,A.,Hodrick,R., Xing, Y. and Zhang, X.The cross-section of volatility and expected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2006,61(1):259-299.

[2]Basak,S.Asset pricing with heterogeneous belief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5,(29):2849-2881.

[3]Calvet,L.,Grandmont,J.-M. and Lemaire,I.Aggregation of heterogeneous beliefs and asset pricing in complete financial markets[M].2004.12.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经济学研究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第8篇

关键词:团队效率 异质性 团队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27-03

所有团队组成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团队工作的绩效决定了这个团队是否合格,而团队成员的组成类型对于团队的绩效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从一开始便对这个团队是否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成员类型对团队绩效的重要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团队异质性的研究有了迅猛发展。

在这里,笔者基于现有的团队异质性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异质性对团队影响的研究数据整合,找出异质性对团队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增强异质性团队工作效率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团队的运作流程,建立良好的以研究为基础的联系,使团队工作更有效。

一、团队异质性的分类与测量

关于异质性的研究,上个世纪初就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的分类方式,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也有各式的测量方法。

(一)团队异质性的分类

20世纪90年代,团队异质性的研究开始重视,对异质性进行了分类研究。先后有Jackson、Jehn和Pelled的观点。

20世纪90年代初,占主要地位的分类是Jackson等人提出的,他们将团队异质性划分两组,分别是任务相关的异质性(task-related)与关系取向的异质性(relations-oriented)为一组;易观察特质的异质性(readily-detectable)与深层特质异质性(underlying diversity)为一组?譹?訛。

任务相关的异质性主要是指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不同导致的差异,如教育经历、工作经验之类的;关系取向的异质性通常是间接对团队的绩效产生影响,主要是指种族、年龄以及性别这些方面的差异,但是这些变量容易影响人际关系;易观察特质指的是年龄、性别、种族这些容易了解到的特质,深层特质则包括了人格和态度这种需要一定的研究才能获得数据的特质?譺?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思想是Jehn提出的异质性分类,他将异质性分为三类:具有社会特征的异质性(social category diversity),主要是指成员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包括年龄、民族、种族、性别等;信息异质性(informational diversity),主要是指团队成员在知识背景和观点上的差异,这是由不同的教育水平、工作年限等带来的;价值异质性(value diversity),是指团队成员对于团队任务、目标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差异。

21世纪初,Pelled将分类方式进行精简,仅将异质性分为了两类:高工作相关异质性(highly job-related diversity),包括教育、工作时间异质性等,以及低工作相关异质性(lowly job-related diversity),也就是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异质性。

笔者认为,异质性的分类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Jehn提出的社会特征的异质性,在团队成立之前确定成员类型时,就应该确定好这一类,根据这一类初步筛选出适合自己团队的成员;另一类是信息价值观异质性,即信息异质性和价值观异质性的结合,指的是成员的知识和观点这些方面的异质性,如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对团队目标、任务的观点。这一类不易观察,但是可以通过诸如调查问卷、笔试、面试等方式进一步筛选出较为合适的团队成员,并且在团队正式运营之前进行一些活动用以检测团队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很好地进行协作。

(二)团队异质性的测量

异质性的测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选择成员的组成,对于异质性的测量根据变量的性质可以分为前因变量、控制变量和结果变量,下面是对异质性测量进行的分类介绍。

1.前因变量的测量。Blau系数,它所表示的是i个随机选择的个体同时不属于同一个样本的概率,常用于测量性别、种族等可以分类的变量,计算公式为:1-∑Pi2(Pi:第i个类别成员在团队中所占的比例),所得值在0-1之间,Blau系数越接近1,团队异质性越高;越接近0,团队的异质性越低。

Herfindahl指数,常用于测量学历和专业背景的分类变量,计算公式为:H=1-■Pi2(P是指种类i的成员所占总体比例,n指种类数量),H值在0-1之间,H值越高,异质性越高。

2.控制变量的测量。一些难以直接了解到的特质,如成员的态度,心理,人格特质等,一般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然后通过对有效样本数据的整合,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协方差分析统计,获得异质性的分析结果。

3.结果变量的测量。Allison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简称CV的测量指标,是指某一样本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常用于测量年龄,工作年限等一些连续的指标。计算公式为:CV=S/M×100%(M:样本平均数,S:样本标准差)CV的值越大,表明了团队的异质性越大?譻?訛。

这些测量系数为团队最初确定成员带来方便。对于容易确定和测量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笔者汇总了Blau系数,Herfindahl指数及Allison 差异系数的图于图1,以OPi为X轴,ON为Y轴,OH为Z轴,图OID-G表示为Blau系数和Herfindahl指数(0≤Pi≤1,0≤n≤60, 0≤H≤1),为便于研究,种类数量控制在60以内;以OM为X轴,OS为Y轴,O-CV为Z轴,图ABCD-EF表示为Allison 差异系数(18≤M≤60,0≤S≤42, 0≤CV≤1),年龄,工作年限等类似指标的样本平均数控制在18到60之间,差样本标准差同时也控制在42以内。将三个系数放置在同一张图片中,图中重合的部分ABJD-EK表明了该团队成员异质性较低,其他范围异质性较高,在团队确定成员类型并进行筛选时,应该根据团队要完成的任务,事先确定数值。可以利用该图进行录用成员,首先,选择该团队的适合区域,然后,根据这个区域选择结果在此区域的成员。利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协方差分析这些控制变量对价值观异质性进行测量。选择那些计算结果最接近预设值的待选者为团队成员。对于复杂的,需要多人合作,每个人的工作都紧密联系的任务,如程序开发与设计等,可以选择重合区域;相反,每个人的工作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这一类工作,比如流水线生产等,可以选择非重合区域。

二、团队异质性对团队工作绩效的影响

(一)团队异质性对团队协同过程的影响

团队成员的构成对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合作程度等过程变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有着同样社会特征的团队如相同年龄、相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合作与交流程度都要高于社会特征异质性团队成员,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着同样社会特征成员之间的分歧也明显少于相差较大的成员,这些异质性成员之间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具有这些同质性成员之间的认同感要远高于异质性成员?譼?訛。但是,上述社会特征的异质性在团队中的问题一般只出现在在团队合作的初期,在初期,这类异质性团队面临的困难要高于同质性团队,随着团队成员之间的慢慢熟悉与交流时间的增加,这种困难会开始减弱,不良影响也会减少。

从异质性的另一类来说,信息价值观异质性的利大于弊,从思维宽度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的人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感知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法。多元文化知识的组织共享有助于修补单个文化的局限性,避免了同质化带来的群体思维的危险。若管理得当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拓宽文化视角、提高人际吸引力,其中可能包括频繁的沟通、知识共享、社会一体化等。以上种种经常能促进知识的协同作用,可能给团队带来更多的创新。因为异质性团队拥有更广泛的思想、观点和背景信息,可以提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

(二)团队异质性对团队建设的影响

团队成员同质程度越高,认知风格越相近,越有利于团队内部的协调统一,更有利于团队建设,团队所花费的成本也就越低。异质性团队中,团队的高层管理需要运用更多的时间与资源进行分析讨论,以消除一些分歧或者部分地去调和对立的意见,用以加深团队成员对战略的理解,以及扩大战略计划涵盖的范围。

在团队成立了一段时间后,团队各方面都具有同质性的交流可能还是会更多局限在表面层次的交流,而异质性跨过了表面层次的障碍后容易引起深层次的互动和研究,也就是更丰富和更有效的沟通。同时,克服了表面层次的障碍后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满意度。

(三)不同文化的团队成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不同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的成员更侧重于家庭、有的成员更侧重于工作。有人对丹麦多个多元文化企业的公司进行调查,发现意大利籍的员工总是下班就回家,很少参加公司的聚会和聚餐,这些成员期望工作的时间也更短一些。但是内部成员文化多样性的团队,容易跨越不同的团队与外部团体联系,能够获得更好、更多样化的信息和机会。从这点上来说,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从事跨境的联合,兼并和收购国外的企业,以开发独特的,具有潜在价值的能力,并促进学习和创新。联想集团1988年产生了“大船结构”,其中有一条是“海内外一体”,并于当年成立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熟悉本地和欧美市场,联想这样的多元文化背景也为1995年收购IBM全球PC业务奠定了基础。因此,文化差异较大的团队,应该多注意内部的问题,多思考如何调动内部成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

(四)团队异质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1.团队异质性对个体绩效的影响。不同的任务,不同团队的个人绩效不同。对于紧密联系的任务,同质性或者是已经建立起来了共同心智模型的团队有更好的个人表现,因为团队成员之间在解释问题方面更加容易被对方所理解,如程序开发与设计,科研团队等,其中,科研团队的时间有限定,多数在短短3~5年。因此,团队成立之初应尽早将成员异质性带来的分歧解决,而且科研团队具有工作隐性高,过程不易监督,成果难衡量这样的特点,个人绩效的高低常规方法难以测量,绩效的评价方法也异于常规,但是可以从个人对目标的追求与态度、客户满意度、流程与标准达标率、个人成就等方面去监督考察单独的个人绩效;互不影响的工作,比如流水线生产等,不同文化背景及语言的异质性团队,个人反而有着更好的绩效,因为可以将不必要的沟通减少,成员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

2.团队异质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团队员工在所在团队任期的时间越长,则忠诚度越高。商业零售企业巨头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员工工龄基本在6~8年,员工流失率也极少,与其他服务行业的企业平均工龄不到一年,流失率极高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团队成员在一起任期的时间越长,团队成员的同质性也就越高,成员更换的比例随着时间增长会逐渐降低,组成的团队时间越长,越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有助于此团队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错误,从而提高团队绩效?譽?訛。

团队成员教育背景和职能的异质性有时也能提高团队绩效。因为团队成员教育背景和职能的异质性并不会对团队团员之间的交流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而能够更加集思广益,促进效率的提升。

三、提高异质性团队工作绩效的策略

(一)确立团队成员类型

团队异质性于团队而言无疑是把双刃剑,异质性容易导致团队成员交流的程度较低,合作偏少,但是好处在于它不会使团队成员太过同质化,而异质性的团队思维更加活跃,有更多的机会。如何将异质性在团队中带来的弊端最小化、优势最大化,则需要在团队成立的最初就注意这些。因此,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应该根据任务来确定选择何种类型的异质性与异质性组合的团队成员。这样更有利于团队的未来进程。

团队中应该明确角色,具体到各个角色的权利,制定完善的团队规范,保证每个角色的执行力,管理者必须鼓励和更好地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而在制度严格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应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更顺畅。

(二)建立团队心智模型 (下转第30页)(上接第28页)

在团队运行的过程中,会暴露出各种异质性带来的矛盾与问题,异质性团队成员在沟通与信息共享中有着的障碍,克服这一障碍有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建立团队心智模型,团队心智模型的建立除了指共同学习团队文化外,还指将个人所拥有的关键知识共享,以及对团队文化认知的共享,以及态度、环境等等。诸如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15个城市及加拿大共有72家直营店,扩张带来的并非矛盾,而是品牌企业的荣誉,“把员工当家人”的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文化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种企业文化已经作为心智模型建立在了员工的心里,每个人都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以及对这个概念的认知。这个心智模型让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知道自己在公司有了尊重和一定的权利,每个团队成员都接受并且乐于参与。

进行团队的活动建设可能有助于形成团队心智模型,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熟悉每个成员及自己的任务,使团队更好地了解如何使每个人获得所需的信息,并进行系统的发展?譾?訛。这些活动应该有改善通信和交流的作用,能做到对于成员问题的解决并作出若干目标的设定。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利于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三)优秀的管理

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将团队作用发挥得超乎想象,从可口可乐跳槽去百事可乐的财务总监,一个爱穿丽莎的印度女孩,在她就职的3年时间,百事可乐的销量第一次超过可口可乐,从而又一次成为模仿者超过创始者的案例。管理的作用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团队的剂,将异质带来的矛盾减低或者解决,并且给予团队成员们一个统一前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容易给团队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也会带来多种机遇。解决好异质性带来的困难,团队可以得到质的飞跃。就目前看来,团队异质性带来的最大困难是交流与合作之间的问题,而通过构建心智模型,能够有效克服这一方面的障碍。当然,在团队建立的最初,能够确立好成员的类型则是最佳的,对于今后的困难也会减少。团队管理者要合理利用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充分利用信息,以期发挥团队最大的效用。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生物产业科研团队认知匹配对协同生态效能的影响机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71161021)

注释:

?譹?訛Katzenbach J R, Smith D K. The discipline of team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 71:111~20

?譺?訛.Susan E J, Aparna J, Niclas L E. Recent research on team and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SWOT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9(6): 801~830

?譻?訛Lim B C. Ph.D. Thesis, Do the leader and members make the team?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ability[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aryland, 2003

?譼?訛张平.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06(5):54—61

?譽?訛陈晓红,赵可.团队冲突、冲突管理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5):31—35

?譾?訛王成成.IT企业研发团队异质性与团队创新气氛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第9篇

“适应体育(Adaptedphysicalactivity)”这一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指对身体条件受限的个人,如残疾、健康受损人士或老年人的权益和能力给以特殊重视的体育活动和运动[1,2]。根据特殊教育理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的缺陷,如盲、聋、哑、智障等,而由生理缺陷导致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缺陷为第二性缺陷。适应体育以其独有的功能在对残疾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可以进行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3]。

目前,通过适应体育训练或课程来提高智障人群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4-6]。该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重点关注适应体育对智障人群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一定类型的体育活动(例如:跑步、骑自行车、循环训练等),个体的全身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使其心血管功能、肌耐力和柔韧性等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样对智障人群进行恰当的适应体育训练,也可以使其在体能上有显著提高[7-9]。另一方面研究重点关注适应体育对智障人群的心理素质的提高[4,5,10]。然而,关于适应体育对智障学生适应行为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缺少有效的实证研究。

适应行为是区分智力落后和非智力落后的主要参数,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11]。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关系密切,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损的儿童与青少年通常较不易发挥其潜能[12]。现有的研究表明[13],适当的体育锻炼与适应能力各影响因素是相关联,体育锻炼中的教师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会与父母提供支持的关系相一致,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适应能力。所以,对于正常儿童,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锻炼对正常儿童的这种提升是否也会在智力落后的儿童中出现?因此,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度智障学生进行适应体育的训练来探讨适应体育对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行为的干预作用,以及具体在哪些方面产生作用,从而达到以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目的。

1实验方法

1.1被试

从温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3~4年级的在校智障学生中抽取能合作者123名,由某高校心理评估专业人员在心理评估室进行一对一的韦氏智力测试,在测试过程中,11名被试无法坚持完成所有智力测试项目,112名智障学生完成所有测试,有效率占91%。以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为依据,再从112名智障学生中最终选取36名中度智障学生(IQ值35~49)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7人,占总人数的47.3%;女生19人,占52.7%,平均年龄(9.21±1.47)岁。

1.2实验程序

实验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评估阶段(1个月),通过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被试进行前期测试。第二阶段为适应体育干预阶段(5个月)。将36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8名,控制组18名。实验组成员在相同时间、地点并由固定老师指导下进行适应体育干预,项目组成:1)热身活动;2)适应性健美操:共10节,每节一个八拍重复2次,以活动身体关节,熟悉节奏感为主要目的,使学生能在音乐的伴奏下上下肢配合完成动作。3)适应性篮球:通过改变篮球运动的硬件设施、降低动作要求、放宽运动规则,设计合理教学进程,让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篮球运动技巧,参与篮球运动。4)沟通和交流:此环节主要在于和班主任以及学生们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意见建议。整个干预持续时间5个月,2次∕周,40min/次,从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实验干预过程中,实验组除了增加适应体育锻炼课以外,其他的课程设置均与对照组一致,保证每周两组学生体育课的课时量一致。第三阶段为后期评估阶段(1个月),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实施后测,并在适应体育干预后,让老师、学生对适应体育课程进行评价。

1.3测量工具

1.3.1一般人口统计学调查

包括年龄、年级、性别、智力水平、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

1.3.2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14]

此量表是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等人于1993年修订,包括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填图、图片排列、积木、拼图、译码等11/10个分测验,其中前6/5个分测验构成言语量表,后5个分测验构成操作量表。

1.3.3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15]

该量表由湖南医科大学姚树桥、龚耀先编制,为国内修订版。适用对象为3~12岁智力正常或智力低下的儿童,主要用于评定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量表包括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劳动技能、经济活动8个分量表,共59个分项目,8个分量表又归结为3个因子: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评定由熟悉儿童情况的家长或亲属完成。

1.4数据分析

以前测和后测为重复测量变量,数据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2×2混合实验设计,对适应行为各项指标进行了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适应行为的同质性检验

表1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适应行为各分量表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适应行为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适应在各个分量表的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的适应行为实验前处于同一水平。

2.2适应体育对中度智障学生适应行为干预效果的分析采

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考察时间的主效应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在适应行为各分量表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受试者在感觉运动(F=33.44,P<0.001),生活自理(F=19.74,P<0.001),社会责任(F=22.27,P<0.001),时空定向(F=7.57,P<0.05)和经济活动(F=4.87,P<0.05)五个分量表上的得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同时在在感觉运动(F=20.23,P<0.001),生活自理(F=13.93,P<0.01)和社会责任(F=19.09,P<0•001)三个分量表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图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组别受试者在这三个分量表得分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对各组别前、后测值进行了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控制组被试的感觉运动、生活自理和社会责任能力在实验前后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组被试在适应体育锻炼后,其感觉运动、生活自理和社会责任能力有显著提高。

3讨论

经过半年两项适应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验干预,中度智障学生在适应行为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结果是一致的[8-10]。

从适应性健美操和适应性篮球的特点进行分析,本研究中的健美操结合了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研究目的,通过对传统健美操的再创造,按照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的要求,组编成的适应性健美操。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美学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人体运动方式,讲究有效的训练身体各个部位的正确姿势,使人体匀称和谐地发展,塑造健美的自我,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健身、健心、健美自然性的整体效应。在健美操的编制中我们涉及到了身体姿态,上肢屈伸动作,上肢举、绕、绕环动作以及下肢动作等。所以通过适应性健美操的锻炼,能有效的提高智障儿童的肢体功能和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行为能力。此外,健美操的练习是开放的,健美操的练习为人们情感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样,篮球运动是一项对上下肢力量及身体协调性都具有很好锻炼效果的体育项目。由于智障儿童的先天的生理原因,使他们的运动能力低于相应的正常儿童。所以一般的篮球运动练习对他们来说要求太高,不但达不到锻炼效果,反而会使他们自信心降低。因此,本研究设计了适应性篮球。在锻炼过程中,智障学生不但能使他们的上下肢功能以及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而且由于适应性篮球考虑到他们的运动能力,所以他们在锻炼中可以不断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些都将有助于他们适应行为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适应体育训练通过均衡地加强双侧肢体和全身的训练,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的刺激频率,强化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和调节活动,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适应行为。

从研究结果来看,在评定量表中的感觉运动、生活自理、社会责任三个分量表的得分变化明显。例如感觉运动分量表,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肢体功能、双手控制能力、走和跑以及身体平衡6个方面。实验后,智障学生的感觉运动得到提高。这个由于在适应体育锻炼中对智障学生的肢体功能、双手控制能力、走和跑以及身体平衡都得到的有效的锻炼。又如实验前后智障学生在适应行为中的生活自理效果明显,在生活自理量表中一些项目如饮水、餐具使用技巧、穿衣服、脱衣服、穿脱鞋等都涉及到对他们身体素质的要求,只有他们具有良好的肢体功能和身体平衡能力才可以顺利完成这些活动,而适应体育锻炼正好能使智障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得到提高。此外,在体育锻炼中需要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这都有利于他们在始动性、被动性方面的改变。由于锻炼中学生间的交流增多,这也有利于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所以在就餐习惯、卫生习惯、学习和劳动习惯等方面可能会向表现优秀的同伴学习,从而使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得到了进步。此外,智障学生的进步还体现在社会责任方面。适应体育锻炼本身就属于一项集体活动,尤其在适应性篮球项目中,它涉及到学生间的互帮互组,通过适应体育锻炼课,他们也将会与更多的同伴认识并进一步熟悉,所以智障儿童在和他人交往、集体活动、了解别人、一般责任感、社会成熟、替别人着想等方面得到提高。因此,适应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适应行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