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物理详细公式

时间:2023-08-14 17:08:58

导语:在初中物理详细公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物理详细公式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物理教学;重要性探究

实验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地位非常关键,它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和来源。然而当前不少学校在重视分数和成绩的错误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只把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学重点和目标,而忽视对实验课程的关注。这种错误的做法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使学生难以真正学会物理知识。本文将重点讲述物理实验对于初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开展中的必要性

逻辑性和严谨性是物理学科知识的重要特征,众多物理知识概念是具备较强的抽象性的,单凭字面意思是难以理解的。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语文水平有限,若不借助物理实验是难以对这样抽象性极强的概念有充分理解的。物理实验的缺失,难以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会致使学生对课本知识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二、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开展中的重要性

1.实验能够对理论教学的不足进行弥补

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实践依然有着自身的弊端,比如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理论和生活有较大的脱节,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因此教师应当发掘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点,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现场试验环节和模拟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对物理速度和路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启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动手操作物理实验,使物理结论得到有效验证,使学生心中构筑起完善健全的学习框架和知识体系。以“实验验证结论”的方法来讲述基础概念,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把握专业知识。当前新课标的改革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之中,教师应当实现物理知识与实验的结合,以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和探究,使物理概念和规则能够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深刻印象,使教师的教学课程也得到合理有效地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学习技能也会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也有莫大的好处。

2.物理实验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详细,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

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够缓解理论学习的枯燥性和死板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好法宝。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当物理课堂上加入实验环节时,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情绪也会高涨起来。实验环节不仅对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教学目的。实验课程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动手、观察和分析,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详细,为课堂增添不少科学性和趣味因素。比如,教师在对电路图进行讲述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理论部分的学习,再组织学生对电路图进行设计,并动手加以实验。让学生在创新当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在对比实验结果和自身想法的过程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物理实验能够化静态理论为动态实验,促进学生理解

物理学科是对世界各类现象的解析汇总,是对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自然现象的衍生变化的详细讲述,课本的静态理论实质上是现实世界动态现象的概括和反映。教材试图用文字和图片来传达物理知识和概念,但是初中生凭借自身有限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难以对此有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积累和收集相关物理例子,并将它们带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对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比如,在对光反射概念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举镜子的例子,帮助学生感受到光反射这种肉眼难以体会和感受的现象;在讲授浮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木块放到一个装着水的容器盒子里,让学生对水的浮力进行观察。此外,教师还应当借助实验来进行对公式推导过程的讲解,使学生摆脱对公式死记硬背的困境,使他们的记忆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极大地促进他们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对滑动摩擦力、压力之间的关系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讲解。

物理教学不能离开实验,因为在实验的帮助下,物理知识才会丰盈和形象起来,学生才能对物理现象有真正深入的体会和认知,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此外,在课堂里加入实验环节,也是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不能少了实验活动的环节,各学校和教师应当对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并借助实验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

第2篇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物理过程;物理模型

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跨度较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断层。知识面的断层,使得高一新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颇具难度,学生的物理成绩甚至产生严重分化。那么,初高中物理间到底有哪些区别造成如此大的断层呢?我们下阶段将如何来完成这两者之间的衔接呢?

一、初高中物理间的区别

1.从中考和高考试卷中的分值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1:下表是2010-2012年绍兴市科学中考中物理计算分和浙江省高考理综中物理计算分的大致统计。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高中物理对定量计算的要求远远高于初中物理,并且在整个物理部分中占到了绝大部分。而初中物理的重点则是知识点在生活实际的应用和定性的分析。可见,初高中物理在分析计算上有较大差异。

2.从中考和高考的试卷结构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2:下表是2010-2012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和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卷结构对比。

从中看出高中物理基本上延续了初中物理的基本结构,但高中物理将初中物理中考查基础的简答题分散到了选择题和分析计算题中;并且新增了最能体现高中物理特点的不定项选择题。这使得原本初中的排除法已经不再适用,每个选项都需要学生彻底弄懂,举出实例。这让学生认识到了,高中物理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更应该认识物理的本质,在认知程度上较初中物理更深一步。可见,初高中物理在对知识本质的认识程度上是不同的。

3.从教材编写中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3:下表是初高中物理部分力学物理量的不同描述。

从表中看出,初中物理课本表述概念时以定性分析为主,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容浅显直观;并且初中物理课本中往往图文并茂,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物理课本在表述概念时相对抽象、严密,并以定量分析计算为主,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而且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可见,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理念上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

4.从物理计算公式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4:下表是初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的统计。

从表中看出,以运动学为例,高中物理公式远远多于初中,对公式的定量分析计算要求远高于初中。这说明,高中物理更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5.从对数学工具的应用中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5:下表是初高中物理对数学工具应用的统计。

从中我们看出,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讲述的物理知识更抽象,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深化与提升,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学生的定性分析和知识点的应用;而高中物理注重的是学生定量的分析和知识点本质的理解,并且对数学工具的要求较高,这使得初高中物理间产生了较大的断层,导致初中毕业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由于思维方式自然延续了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节奏,因而导致物理成绩的严重滑坡。

二、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措施

初中教师一般只熟悉初中教材,并不清楚自己要在初中阶段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到哪个程度才能适应高中;而高中教师一般也只熟悉高中教材,也不熟悉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原先的认知程度。同理,只有让高中教师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认知深度才能对学生对症下药。那么,怎样才能让初高中教师都能熟悉对方的教材呢?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加强初高中教师间的交流学习,逐渐替代现有的只有初中教师或高中教师间的单向教学交流。

2.制订详细的衔接教材,让高中教师和学生能详细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由教体局层面出发,由教研室指定专家级教师(最好是在初高中都进行过教学工作的老师),对比初高中物理教材,找出教材知识点的不同,然后进行汇总、归类,制订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材。

3.在中考中设计衔接试题,自然引导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做好衔接工作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在科学中考中设计初高中物理衔接类型的试题,此为引导初中物理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思维的拓展的最有效措施。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由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更具抽象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尽量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如,在力学、电学部分一定要在初中阶段养成画受力分析图和电路连接图的习惯,使得学生审题时养成边读题边画图的良好习惯,而此项习惯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在电学中,把复杂的电路图简化成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这是解题的关键,这一步在高中物理电学学习中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此,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即为整合能力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拓展了抽象思维,教师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

5.改变教师提问技巧,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定性的判断,所以教师提问或试题中往往是问“是不是”或“是否正确”,至于问题的所以然,学生却不能举例说明。因此,教师提问应多触及知识的本质。如,在初中学习能量知识点时,提问:(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吗?举例说明。(2)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吗?举例说明。

教师有指向性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能力,能为高中物理不定项选择的题型奠定基础。

6.注重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高中物理间的断层,主要是因为知识难度上升幅度和知识间的跨度大于学生认知水平上升的程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是缩小初高中物理差距的重要措施。

教师在教学中多举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例来说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学好物理的兴趣,自然就会消除学习物理的畏惧感。同时要引导学生延伸物理知识,撰写物理小论文。另外,展开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7.将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逐步升华到定量计算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区别。因此,物理教师在初中阶段应逐步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不仅仅局限在定性的判断和分析上,还应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行定量计算,便于总结出物理规律,领悟并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综上所述,初高中物理间存在着较大的断层。虽然断层无法消除,但我们可以在策略、教师和学生层面共同努力,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缩小差距。我深信,不久的将来,物理将不再是高一新生畏之如虎的学科。

参考文献:

[1]金伟娟.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1).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 高效课堂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抽象化和公式化的特点,学生难以直观地进行理解,很多学生都感觉比较难学,有的学生甚至会陷入学习困境而产生厌学心理。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益,促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倡导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应用能力,因而非常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打造物理高效课堂,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一、新课标下物理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传统教学者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师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合作关系,教学方式也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践行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特点,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合理处置教材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课堂教学明确、详细、符合学情和标准要求。要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性;既要激发个性,又要注重情感与知识、技能的融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从教师层面分析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实施以后,初中课堂教学成效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教师尚未完全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也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也比较低效。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制约了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在实验教学中,一般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与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机会很少,既无法深入理解实验的本质,也无法感悟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另外,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片面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使得初中物理课堂变成了应试学习的天地,制约了学生科学素质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从学生层面分析

一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因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逻辑性比较强,知识内容枯燥、难理解,随着课程难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学生会逐渐对物理产生厌学或惧学心理。没有了学习兴趣,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行性,这直接阻碍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概念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对于概念与公式的实验推导和论证,则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也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三是初中物理知识尽管只是基础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或者思维转变慢,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也制约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计备课预案,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

良好的备课预案能够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从如下两点设计备课预案:一是充分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然后,再将各知识联系点、切入点、重难点等逐一进行明确,理清教学思路,以便准确把握知识脉络、教学思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流程;二是时刻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巧设悬念的趣味问题和游戏方式等进行课前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时间吸引到课堂上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语言描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节奏的快慢、对时间的把握、例题的设置等,为课堂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兴趣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先导,改革后的物理课程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物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以情感策略为主线,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物理现象,从而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只要物理教师循循善诱,便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而实验操作能力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五大能力之一。初中物理教师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强化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将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避免出现“纸上谈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课堂高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多媒体能够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展示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体现物理世界的奥妙。因此,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扬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创新改革,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导向下,以学生为本位,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学习,从而真正构建教与学完美统一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5).

第4篇

在开展项目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熟悉上课的流程,并对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能够进行详细的规划。在选择项目内容时,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在初中的学习中,物理是相对比较难的学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引的话,学生就很容易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物理项目上做精心准备,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的色彩颜色”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棱镜来进行项目实验。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寻找三棱镜或者自己准备肥皂液,拿到课堂上。这些工具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去准备,当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将棱镜放到阳光下,去观察阳光透过棱镜以后的颜色,当学生看到光通过棱镜以后出现五彩的颜色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很惊奇。然后学生又通过肥皂液看到五颜六色的气泡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神奇,在这样有趣的实验项目中,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想知道为什么白光会呈现出很多颜色。接下来在讲解光的折射的时候,学生就会认真听讲,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二、开展课外教学,增加项目实践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项目学习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项目实践,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让学生到户外进行实践。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对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解释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感觉到困难,就是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小,对于物理现象的了解也不足,因此在面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时,学生也不明白具体的物理原理,因此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项目,增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悟,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如在进行苏科版初中物理“重力”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正确理解重力加速度“g”这个物理量,因此学生在进行有关的重力计算的时候只是套用公式,并不能对这个值进行准确理解,而重力加速度对于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设计项目来让学生理解这个量。如让学生站在相同的地点来对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重新测量电梯升降过程中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此时的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一致。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加强对知识点的吸收,并理解在利用重力公式计算重力的时候应该满足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注重项目总结,提高知识感悟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引导 创造 宫格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教师来说,更加责无旁贷。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们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把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代科学教育观则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创新转变的科学观。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己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所以,教师应该从身边的现象入手,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在初中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电学的相关计算,而这当中,又以电功率的相关计算难度最大,然而,电功率的计算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恰当地引导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就电功率的相关计算,谈谈我的做法。

对于电功率的相关计算,我把它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同一导体,同一时刻

这类题型就是给出的已知条件都是同一个导体在同一时刻下的相关物理量,要求的也是此导体在此刻的未知量是多少。

例1 已知某灯泡铭牌上标着“6v 6w”的字样,求此灯泡的额定电流以及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这是我们经常碰见的问题,也是相对容易的一类计算问题。目前,对于一个导体而言,我们学习了电流I,电功率P,电压U和电阻R这四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就可以根据公式或者公式的变形求出剩余的两个。

第二类:同一导体,不同时刻

此类题型难度稍大。具体说来,就是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是同一个导体在不同时刻的相关参数,要求另外的量是多少。

例2 某灯泡的铭牌上标着“6V 6W的字样,在U=3V时,此灯泡的功率为多少?

解析 这类题型中,物理量虽然都属于同一个导体,但确是不同时刻的,因此,刚才例题1归纳的方法行不通,此时,我们往往以导体电阻为桥梁,即用了一个近似条件: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利用在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电阻R都相等这个条件,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第三类:不同导体,同一时刻

其实,我们见得最多的是这种类型。我们学习了两种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也就是说,电路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导体,题目经常给出某个导体的相关参数,要求另一个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由于物理量相对较多,公式的变形也较复杂,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我归纳出一种相对简便易操作的方法,暂且称为十二宫格法,下面,我就此法做一个详细介绍。

此表格横排代表公式,竖排代表规律。由这个表格,只要已知表格中3个有效量,即已知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运算关系,则剩余的九个未知量都可以求出。如果这3个已知量在表格中呈现横排的关系,则运用所学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如果这3个已知量在表格中呈现竖排的关系,则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相关规律进行计算。

那么,碰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我没有再归纳总结,而是将总结的工作交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不断练习、探究找到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创造属于自己的特有的解题思路。

其实,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做题方法,教授他们做题的思路,这样,才能牢牢地把学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这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让学生直接、被动地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有的时候,教师不妨放放手,不要只是纯粹地给出规律和方法,而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能够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根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提高解题能力。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在准确把握学生的同时能放手让他们主动探索,那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

第6篇

关键字:物理解题困难 诊断 对策

Diagno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problem solving

Xie JinrongKuChe county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in Xinjiang

Abstract: the physical problem solving is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n the operations or the problems in the papers. Physical problem solving difficult can cause the student to fear the problem solving, even for problem solving produce disgust, not willing to problem solving. Reduce physical problem solving difficult is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and also the needs of teacher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sis based on homework and test in the students, find the answer from them,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solving difficult to reduce physical, so as to reduce the problem solving difficult and can help student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 physical problem solving, diagnosis,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物理解题的过程能增强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学生不知道题怎么解,或者解题错误的现象。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物理解题困难,本文将学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进行归类,找出了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原因,这个过程称为物理解题困难的诊断。

对物理解题困难进行诊断的必要性:

首先,初中生解题困难经历过多,会造成其对解题畏惧,甚至厌恶。这样解题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在解题时有心理压力,害怕解题,不愿解题。

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物理解题困难的处理方法低效

在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学生的解题困难。有些教师解决学生解题困难办法为,将学生不会解的题或解错的题重复讲多遍。同一道题重复讲解遍数过多后,会使本身对习题解决没有困难的学生对教学烦感,而本身对物理解题有困难的,部分学生还是困难。这种方法会使老师讲的很累,学生听的也很累。这种盲目解决物理解题困难的方法低效,费时费力。

最后,对学生的物理解题困难进行诊断,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物理解题困难现象后的一些原因是什么:学生为什么不会解?学生为什么解错?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补救,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的物理解题困难进行诊断,可以找出学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原因,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减少物理解题困难。使学生会解,原来不会解的题,学会分析问题等。使原来题解错的同学认识到自己为何错,并改正错误,从而避免重复性做错的挫折感。对学生的物理解题困难进行诊断后,还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兴趣和自信,更易让学生体会习题中蕴含的思维方法。

二、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的诊断

本文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在作业中或试卷中出现的解题困难分为:不会解或解错这两个方面,并选择了一些实例进行分析,找出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原因。

(一)初中生不会解题,会造成解题困难

初中生不会解题,会造成解题困难。其不会解题的原因有:学生没有解题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虽然具备解题的知识和技能,但不会将知识和技能与具体的问题结合。

1、学生不具备解题的知识和技能

(1)不知道题中的参数或符号有什么意义

(2)没有掌握解题的公式

(3)有解题的基本知识,但缺少解题的技能

学生在学习了物态变化后,知道根据物质的初态和末态来判断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且知道末态的薄雾是液态。却不能从题目中获得需推理的起点信息即物质的初态,所以不会解题。

(4)习题本身难度大,学生缺少解题技能,不会解。

2、学生本身具备解题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将知识和技能与题目相结合,学生在读题时不能分辨出题中的信息与学过的知识有何关系,解题用什么方法。

综上所述,从认知心理学来说,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出在:解题时的转译和理解两方面,即学生缺少物理学科的事实性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不能将题中所给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或解题经验相结合。

(二)初中生将题解错,也会造成解题困难。

1、解题时必要知识与技能欠缺

2、不仔细分析题中的信息

3、做题生搬硬套结论

4、不清楚公式适用条件,使题解错

5、在解题过程中策略选择有误

6、没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根据直觉经验解题

三、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原因

造成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查找。

(一)教师的原因

从教师的认识来说,一部分教师认为在概念规律教学时将概念和规律讲给学生,学生就会用概念公式解题;一部分教师对习题课的认识不足,在习题课前没有对习题教学过程有周密思考和精心设计,认为习题课就是讲题课。为了讲题而讲题,只注重讲题数量,认为只要将练习册上的题讲完了,学生就学会怎样解题了,他们的能力就提高了.这个过程实质上是老师在分析题做题,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对习题归纳梳理;有些教师认为学会解题就是学生的任务,习题不会解或解错了是学生做题不认真或学生基础欠佳,而习题解正确,也是学生应该完成的。

从教学操作上来说:一部分教师对概念规律的意义教学处理的不够好,没有将概念规律讲的清楚而详细或不能在概念规律的意义教学后加入运用教学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解题困难;一部分教师不考虑将可归类的问题放在一起教学,或者围绕某一主题的习题放在一起教学。如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希望学生通过大量习题的解决领悟其中的方法。这样不仅效率低,还使学生学业负担很重;一部分教师在习题教学中,没有将习题中隐含的规律方法清楚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本不能从中领悟出解决的习题中的本质结构特征是什么,解题的策略是什么;有个别教师从来不对学生解题进行评价,也会使有些学生体会不到解题正确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二)学生的原因

1.习题解决的态度不端正

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在解题时,遇到几道不会做的题,就会对习题解决失去信心。其在解选择题时会随便选答案,对于文字很多的计算题,不读就认为自己不会。学习能力稍强一些的学生,每天要完成几门课的习题,学业负担重,解题态度不够端正,审题不仔细。做题随意性强,这部分学生即使题做错了,也很难想起原来是怎样分析问题的,这样不易于他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2.由于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而产生的物理解题困难

在教师分析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听了几句,认为教师的方法和好像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就不再听了,其实这部分学生没有弄明白教师是如何建立问题结构特征及策略的,这样他难以保证每一次习题解决都正确;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听教师做题的结果,不喜欢听教师分析问题的过程,那么他下一次做同类型的习题时有可能不会做;一部分学生想当然地把当前习题中的问题与已经做过的问题等同起来,不假思索的照搬记忆中的解题方法,一做就错;一部分学生认为习题解完了,学习任务就完成了,他们不能及时的对做过的习题进行回顾反思,因而不能对大量习题进行归类梳理,这也是造成物理解题困难的原因。

3.由于某些能力的欠缺而产生物理解题困难

物理习题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和考查,如果学生在阅读能力,计算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也会给学生带来物理解题困难。

4.学生个体的差异,形成了学生的解题困难。同样的习题,有的学生做了几道就能领悟出问题解决的策略。而有的同学,在老师讲了很多道同类问题解法后,才能逐步领悟如何解题。所以领悟慢的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困难也较多。

四、减少学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对策

(一)对教师而言

1.在概念规律的意义教学阶段,教师应该讲的详细,主要是讲清楚概念规律中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的意思,和其适用条件。并且在意义教学完成后就紧跟运用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概念规律的意义。

2. 对习题教学过程要有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前要认真分析:习题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习题目标达成进行任务分析,并对实现习题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关键点是什么及本节习题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是什么,要很清楚。并且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会有哪些困惑。

(1)针对可以归类的特定类型的物理问题,教师自己要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可以用问题图式的方式教学。

(二)对学生而言

1.要培养学生正确解题的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价,指出解题态度不端正学生的问题,且要对解决习题态度端正的学生给予表扬;在习题中加入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就是习题的好材料。这样可以让学生解题时体会到习题解决是有趣的,有用的;习题难度不要太大。若习题难度大,问题设置最好是逐问增加的,让学生体会问题一步一步被解决的成就感;还可以将教师“一言堂”变成学生“多言堂”,让学生在物理课上讲思路,讲方法,讲解题要注意的细节,这样在调动学生解题积极性的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2.在新概念规律意义学习完后,当时就要对新概念规律进行运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新概念规律意义印象深刻,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且在知识转化和运用之后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审题时,分清已知量和待求量,并在读题时对关键字做适当的记号,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等。在习题解完后教会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自己先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诊断,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4.及时对学生的习题困难进行诊断和补救,要对学生解题困难的原因进行诊断,可以用谈话法或试卷分析法等找出学生物理解题困难是哪方面的问题。诊断完后及时进行补救,补救方法可以为告诉学生他们为什么不会解,是哪里出了问题。或哪里解错了,然后告诉他们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最后再找一道类似的题让他们进行练习直到没有解题困难为止。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减少一部分学生解题困难,还可以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习题,建立师生或者生生解题互帮互助组等。

五、小结

本文对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进行了诊断,并且找出了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原因。给出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的减少初中生物理解题困难的对策。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态度;在新概念规律意义学习阶段将概念规律讲的清楚而详细。在新概念规律意义学习完后,及时对新概念规律进行运用;在审题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习题解完后教会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及时对学生的习题困难进行诊断和补救。这些将会使学生的解题困难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 陈刚.物理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奇译.问题解决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范景荣.物理解题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4] 吕茂春.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40-01

一、初中物理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压力和重力相混淆。很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在引入压强的时候,总是从平面受到物体的竖直力开始,这就使得学生在认识压强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压力就是重力的认知情况。此外,在对于实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和重力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得学生对于压力的认知比较模糊,进而把压力的概念重叠到重力上去。

2.压强和压力相混淆。很多学生在学习压强的时候,因为压强的抽象性,不能直接的对其进行测量,因此往往把一些压强方面的问题解释成压力的问题。压强和压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压强的高低不但取决于压力的数值,而且还和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有关系。但是一些学生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误以为压力的数值就决定了压强的大小,从而造成了压强和压力的混淆。

二、加强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策略

1.淡化重力和压力的关系。在实际的物理压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平面受到物体的平面力方面开始引入压力的概念,比如手按在墙上等,尽量避免用竖直力举压力的实例。同时在引入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实例的受力分析详细地画在黑板上,并注重标记垂直方向。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受力分析图,并总结出各个图中的受力的相同之处,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压力的概念。然后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给学生展示压力的产生过程,并在学生画压力的受力分析图时,要求他们画出压力的作用点以及其他详细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心中对于压力的认识。此外,由于整个压力的引入和教导过程,没有涉及到重力,因此就能从根源上把重力和压力分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力。

2.改进教学内容。在实际的物理压强知识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潜在资源,即让学生对课本上的例图进行压力的受力分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阐述受力分析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并基于此讲述压力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应该构建一个斜面受力的实例,让学生在画出压力的同时,也画出重力,让他们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压力的认知。

3.做好压力向压强的过渡工作。鉴于学生在压强方面的认知问题,教师在压力向压强方面过渡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来辅助学生正确地认知压强。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制定一个集体实验和学生的自我实验。对于集体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用铅笔扎气球等类似的实验。在进行实验以前,先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比如用铅笔去扎气球,气球会发生什么情况等。在引入压力的概念以后,学生通常就会认为压力越大,气球就越容易爆炸。对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教师不应该立即给予否定,应该找几个学生上台亲自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继而让全体同学就刚才的操作过程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气球最容易爆时铅笔的扎法。然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尖的一端更容易使气球发生爆炸的实际情况。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思考,在此时根据气球发生爆炸的实例来定义压强的概念,并阐述压强是由压力和受力时的接触面积综合决定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比较压强和压力的区别,彻底区分两者的概念。对于学生的自我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压强在学生心中的认知而进行的。学生实验应该尽量简单明了,方便学生理解,比如让学生用手按铅笔的两端等。这时候学生就会明显感受到尖的一段手指更疼,但是此时两端的压力却都是一样的,从而引发学生心中的思考,巩固压强在他们心中的认知。

4.强化学生对于压强的理性认知。当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对压强有了初步的认知时,还应该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压强的理性认知。在这之中,小方桌和砂箱实验是一定不能缺少的。目前新版的人教教材对于这个实验做了一定的删减,但为了完整体现实验的成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缺失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尽量把图示实验转变成整体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压强有更好的认知。此外,在得出压强公式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以前做过的压强实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清压强和压力的区别。同时也应该充分挖掘书本的潜在资源,即对于书本上的计算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对其进行计算方面,还应该让他们对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从而分析大象和演员对地面的不同压强和压力,完善学生心中对压强的认知。

5.完善学生心中的压强知识。在压强教学的后期,教师应该通过手握鸡蛋等类似的实验,向学生阐述物体可以受到很大的压力,但不能受到很大压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验中对于压强有更深的认知,进而完善他们的压强知识。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作图;学习习惯;总结归纳

在经历了中考的洗礼之后,莘莘学子步入理想高中的大门,殊不知迎来的是更严峻的挑战,人生就是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是学生对自己现阶段的人生规划,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圆梦。高中就是一个跳板,帮助怀揣着梦想的学生飞向至高点,高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是学生圆梦的起点,作为帮助学生圆梦的人之一,我准备好了!

一、高中物理

作为高考的“主人”之一,它也在等待着追梦人带上它一起飞翔。高中物理,远比初中物理要复杂得多,初中部分的物理学习,只需要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公式能记住就可以考出优秀的成绩;高中物理的情况并不是这样,高中的知识点更加全面,内容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备课,课堂上必须做出详细的做题方法,课后再对题目进行总结。因此我们的压力并不小于学生,只有我们在课前做出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一字不差的讲出来,学生才能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明白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物理不同于英语只需背过单词就掌握地差不多了,更多的是思维的跳跃,可谓防不胜防,一个题可能会有很多坑在等着你往里面跳,像左手定则、右手定则,这都是需要学生牢记的知识,并且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不能混淆定义。库仑力、洛仑兹力、向心力都应记住常量还有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不能乱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代换。

高中物理作为高考的组成成分之一,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理综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理综,物理就不能轻易忽视,从高一的直线运动开始就打好基础,各个阶段都不放松、不懈怠,我们要关注的是最终的成绩。

二、作图

物理就是需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这样方便做题。首先读题大体明白所涉及的方面,采用作图的方法简化做题手段,如匀加速直线运动,画一条直线代表运动轨迹,在直线旁边标注出初速度、加速度等已知条件,并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筛选出适合条件的来求未知量,这是一种不错的做题方法,还简化了做题时间。

像天体运动这样难做的题目更要借助作图来简化题目内容,开始阶段学生可能还不太明白天体运动的具体过程以及适合什么样的公式,像这样的题目就要多花时间来解释清楚。作图是一个熟悉题目内容的过程,部分题目画出图就可以知道答案,这里是说明作图的重要性。像等压、等体积变化的题目一定要列出式子,画出图才能大体把握题目内容。带电小球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偏转时清楚偏转方向,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的概念切勿混淆。

自己动手画图是对题目本身的一种认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正确把握题意、理清思路、找到突破口,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法。理科的题目都可以类似的采用这种方法,数学更是离不开作图,化学的方程式要想清楚化合价的正确变化也需要在纸上提前标注。

三、正确的学习习惯

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能成大事者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学习也并不例外。我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调查,那些在上课之前预习的同学能比其他同学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预习不是浪费时间,它是一个熟悉知识的过程,上课之前仔细预习后可以清楚地知道哪里没有掌握,上课要着重听哪里,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度才能达到100%。提前预习的同学可能会在老师讲解知识时,集中注意力听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而没有提前预习的学生像是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听着,差别就在这里,这讲的是提前预习的重要性。

再说课堂上,如果学生的精力不能达到100%,作为老师就应该在学生走神的时候及时作出提醒或者讲个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叫他周围的人起来回答问题,这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做法。高中学生不像是小学生那样好奇心强烈,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其他一切问题都不是难题,针对高中学生就是要严格强调高考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心里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在课下,关键是梳理本节课重点知识并建立知识体系,做好课后作业,重要的是定期回顾所学知识,对于易错点经常拿出来分析,总结和回顾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在努力也是徒劳无获。练习的时候,会做的和不会做的作出标记,有疑问的作出另外一种标记,在下一次看的时候之前会做的就不用再看了,有疑问的分析清楚之后多次翻阅。如果所有的学生都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没有人会学不好。

四、总结归纳

做演讲、写作文最后都需要一个总结,更何况位于这二者之前的学习呢?高考要的是成绩,在不触犯高考规则的前提下,你可以利用任何方式来获得成绩,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不同的人,同一种方法并不适用。就像坐在同一间教室,同样的课本,同样的老师,有的学生可以考上清华,有的却在高考中失利,这是为什么呢?智力并不会差多少,关键是学习方法的差别。

第9篇

【关键词】物理;习题课;高效课堂

作为教师,我们每教学生一堂课的知识,就必然要用相应的练习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习题课就是必不可缺的。同样,作为中学理科中的重点,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高效地进行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举足轻重。

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新能力。如教材中的“速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

我们知道,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已经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有了初步学习。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回顾复习已学知识点并运用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以达到活学活用,并且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而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主要包括“讲——练——评”三大环节。老师先讲清基本公式的用法及注意问题并筛选一两道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给学生出若干道练习题让学生去训练;训练结束后老师再讲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传统的习题课课堂上往往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真正领悟透物理公式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故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主动的学为主的“高效课堂”。并且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布局也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变原来的全体学生面向黑板的座位方式为现在的以6人为小组的圆桌式。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强化了小组的作用并方便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合作与交流。我校还斥巨资,在每个教师的墙面上安装上新的黑板,供学生展示。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物质保证。我校老师在备课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老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编写导学案,上课主要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学生主动的合作学习为主导,老师适时的点评为补充。基于这种学校课堂改革的背景,我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已基本形成了的物理习题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大纲中要求,每节课教师都要明确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明了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要学会哪些方法等。本环节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是以学生的角度阐述本节课通过学习最终达到的目标。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七章中《欧姆定律应用习题课》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1.1 知道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1.2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学习目标的出示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罗列,这节课我想学会些什么,我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等。也可以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2.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简化成易于掌握的条文)

在物理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为重要,在复习时,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熟记于心。我们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可以以小组为一个小的单位来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原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活跃、有趣的课堂。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让学生先按照导学案上的提示交流合作完成复习任务,并抽其中一两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调动小组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老师給于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并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强化记忆。

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

在习题课上,遇到题目的时候,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自己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帮忙讨论解决。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本环节要改变以往老师主讲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好,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老师在整个环节中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引领者,切记越俎代庖。

4.学生展示

小组讨论完之后,抽一个小组板演并讲解例题。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课堂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要引入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5.点评

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先请学生就展示的内容做评价,若板演出现错误,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最后再由老师做总结性点评,对于学生没讲透或者是需要升华的地方需要精讲,给学生提炼出来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6.当堂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

能力,同时兼顾解题规范化训练。这个环节是最后的加强巩固阶段。旨在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住本节学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能就不同类型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以期能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效果。

7.反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