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时间:2023-08-14 17:09:00

导语:在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第1篇

[论文摘要]立足于对“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等范畴的含义的特别梳理,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克思是在平衡论的前提下谈不平衡的。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一个经典的命题,也是一个被后来的研究者不断解释的命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所以如此,乃是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那段手稿中极其简约的、带有思路性并表现为提纲式的话语进行了不同解读,并得出不同意义的结果。例如,早期关于“不平衡关系”是“现象”还是“规律”,的争论和马克思的立旨是在“平衡”还是在“不平衡”的争论等。当然,这些争论的目的都是力图恢复、还原或逼近这个话题的原始意义,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确非易事。笔者认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第一,要知晓的基本原理;第二,要对马克思关于“不平衡”理论表述中所提及的一些重要的范畴、概念(比如“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历史形式”等)的含义进行必要的界定和梳理。否则,概念理解上的稍稍差异,便会导致话语意义理解上的谬以千里;第三,要结合文本语境与时代语境来理解马克思的表达思路。本文力求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的命题。

笔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在承认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是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不平衡”的。

要解释好这样一个悖论性的话题,我们首先要重新解释“艺术繁荣”的含义。“艺术繁荣”(又译作“艺术繁盛”)的含义有两个义项。第一层的意思是指物质“硬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艺术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要得到“实现”,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比如规模印刷、优良的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传播与交流速度的快捷等。这样的“艺术繁荣”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而独立的有闲阶级(包括专门的思想家、艺术家等)的出现,也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第二层意思是指艺术作为特别个性化、主观化和精神创造性特别强的“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又可分为两点。第一,以不可再生性的特有思维方式为标志;第二,以一个、凡个或一批作家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些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诞生,主要依赖于艺术家非常个性的卓越的思想力和艺术表现为等。

就“艺术繁荣”的第一层含义来说,马克思承认物质生产的进步与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就“艺术繁荣”第二层含义来说,马克思又认为物质生产的进步与艺术繁荣是不平衡的,不成正比例的。这样,马克思就从“艺术繁荣”的第二层含义,否定并批驳了庸俗的自然唯物论和庸俗的生产力决定论。不平衡的“艺术繁荣”是作为一种比喻的案例镶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表述中,的。马克思虽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没有明确地说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同步的、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但是这样一个结论,笔者认为,应是包含于马克思思想逻辑之中的,这是的基本原理。整个的精神文化形态的“硬件”繁荣,都可纳入这一机理之中。

马克思的“平衡”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说明。第一,可以称之为肯定性平衡。所谓肯定性平衡,就是物质生产(实指物质生产力的进步和与之相道应的物质条件的进步)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艺术发展的“硬件”也随之进步与繁荣。前面所举的规模印刷、优良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等,即此。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的有闲阶级(艺术家是其中之一)的诞生,也是物质生产力进步的结果。第二,可以称之为否定性平衡。所谓否定性平衡,指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替代了历史上曾经一度盛行和繁荣的艺术存在的“硬件”方式。马克思说,史诗《伊利亚特》,作为艺术存在“硬件”方式(指口耳相传的存在方式),随着“活字盘甚至印刷机”的诞生,便会随之消失。马克思说:“随着印刷机的出现……,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史诗的必要条件”,就是指史诗的前后代口耳相传的“硬件”的艺术存在方式。否定性平衡,可以理解为一种繁荣替代了另一繁荣:一种进步的新的硬件的物质样式替代了一种落后的旧的硬件的物质样式。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论的观点,主要依据于“艺术繁荣”的第二层含义。但是马克思的不平衡观点,应是建立在平衡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平衡论与平衡论,本质上是不矛盾的。不平衡论是在平衡论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辩证思维逻辑的必然产物。马克思的不平衡论观点,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说明。

第2篇

【关键词】艺术学科 综合 转换 智慧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35-03

艺术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把它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艺术是人类基本的精神活动之一,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联系广泛;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息息相通。艺术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应注意到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深入探究艺术与其他领域的综合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学科与学科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墙。文科不问理科、理科不问文科、学艺术的不懂人文,学科学的不关心艺术。中外教育变革的亮点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这一堵堵墙。注重在各个不同学科之间建立一种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综合的艺术教育通过艺术与多个领域的交叉,使学生获得智慧。研究信息间的渗透和综合,通过艺术教育育出有智慧的人,注重各种知识在头脑里交叉、综合,在转换中寻求智慧。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的进步需要更多的智慧型人才。

一、综合的原理与要义

综合艺术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人十分注重人的综合素质,一般的文人总是具备琴、棋、书、画等多方面艺术的修养。文人除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孔子时代礼乐不仅被列为“六艺之首”,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明确指出艺术化的行为和人格。中国绘画受到中国哲学、美学、文学、宗教的影响,文人画更是综合文化修养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情画意和诗书画印的结合。中国书法是流动的音乐,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后而创作狂草。人类早期的巫术礼仪活动总是将“说、唱、舞、画”综合在一起,儿童的游戏活动也是综合的,小朋友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戏剧),在游戏中制作“碗筷”(泥塑),在地上画一画(绘画),手拉手唱一唱、蹦一蹦、跳一跳(音乐、舞蹈)。中国画家会在古琴声中写意挥毫。而钢琴的韵律会影响西方艺术家的创作,康定斯基从音乐中感受到色彩及点、线、面;雕塑家布德尔会弹奏贝多芬的音乐,拿捏贝多芬的形神。野兽派画家杜菲伴随莫札特的音乐,流淌出洒脱的线条和清新的色彩。艺术是多种异质要素对话后形成的一种奇妙的生命体。

中国古代早有“和”的审美观,认为不同的东西融合起来,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产生“和”的效果。音乐的本性就是“合和”,音乐讲“和”是“和而不同”,乐音的组合高低、长短不同,达到了“和”的境界,就产生了音乐作品。不同的东西综合在一起,并不一定就能“和”(恰当、适中),“和”不是机械拼凑的,而应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在新的整体中,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

多学科的综合不是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的机械叠加,而是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由此营造一个生态式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不仅有各种知识和信息间的渗透和综合,还有感觉、意象、情感、观念等要素间的碰撞、对话。这些异质要素之间相互对话和融合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1.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学科综合

在20世纪心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哈佛大学零点研究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对大脑的多元功能和不同区域的特殊认识能力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人具有各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与环境协调的智能。

我们每一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以上八种智能,只不过有些人把一种或多种智能发展到高水平,另外的一些人把其他智能发挥到高水平。这八种智能都是重要的并且是有价值的,应该通过一种综合的教育课程,使其得到相应的发展。但传统的教育仅仅重视学生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忽视了其他六种智能,传统教育中被忽视的六种智能,均与艺术教育密切相关。

人类理解世界的通道决不仅仅是科学,艺术具有一种非比寻常的作用,它可以发展我们的感性,丰富我们的知识,使我们的意识达到更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种智能与其他智能均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多元智能结构与艺术元素及艺术的表现形态均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应当把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连接起来。

2.综合的心理学基础

统觉的综合性是多学科艺术综合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和外界事物的接触总是所有感觉都参与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体觉等都参与感知,得到的是一个综合感知,心理学称之为统觉。研究表明,统觉是不同感知的融合,不是各个感官通道获得的感知的机械相加。如欣赏艺术作品《大海》,当人们听到音乐作品《大海》时,往往产生视觉等感觉的补偿;当看到绘画作品《大海》时,也往往会产生听觉等感觉的补偿。正如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仿佛听到“海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水沫……”人们常说美术是视觉艺术,但欣赏美术作品时并不只有视觉存在,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都会参与审美欣赏。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联觉。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例如,高音往往引起明亮的或轻盈的感觉,低音则引起暗淡的或沉重的感觉。人们听到《丰收锣鼓》,就会产生鲜艳温暖的色彩感觉,听到《二泉映月》就会产生灰暗

阴冷的色彩感觉。联觉(或通感)是综合的,当听觉引起视觉反应时,在人的内心已经将二者综合起来、连通起来了,反之亦然。通感是人的多种感受器官的综合运动。我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的诗情画意,书画作品中的音乐旋律等,就是艺术通感在发挥作用。人们欣赏艺术、创作艺术都离不开通感。艺术家只有借助艺术通感,才能运用有限的材料创造出无限的艺术空间,欣赏者也只有借助通感,才可能从有限的形式中获得无限的内容。

二、综合艺术课程设计

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多种艺术的综合学习,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链接,获得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有趣的艺术学习中培养审美趣味,发展个性,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升。

艺术课程的设计要体现人文性。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作品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综合艺术课程用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感情和文化追求。

艺术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综合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欣赏、体验、创造、表演、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综合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性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即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

艺术课程综合范围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一般是以音乐或美术等某门艺术为切入点来设计综合艺术课程的。不同学科的链接、渗透要适当,避免繁杂、机械相加和主要教学目标缺失。通过综合的艺术学习,是为了使艺术的学习变的更容易、更有趣,而不是更难、更复杂。

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是由单元教学内容组成的,综合艺术课程一般是围绕某个人文主题或知识主题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并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各课的课题。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包括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等。另外,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设计教学延伸、活动扩展等内容。如设计展示、表演等课外评价活动。

〖课例简介〗

一、《古希腊之光》(美术切入)

1.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欣赏古希腊艺术作品和创编戏剧小品等体验活动,探寻西方古典主义艺术的源头,了解其特点和规律,体会雕塑作品的静穆与和谐之美。

第二,发现比例美,感受形体美,尝试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

第三,结合某些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西方古典艺术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反思与评价。

2.收集和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如了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观点,收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地理、历史、神话故事、雕塑和建筑艺术作品的资料等。准备古希腊雕塑的石膏教具、解剖教具等资料,以及画笔、铅画纸等工具材料。

3.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第一,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持矛战士》、《克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德》等,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古罗马艺术静穆而典雅的风格特点,理解雕塑作品是如何体现“美即和谐”的美学思想的。根据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图片,模仿其姿态,探究雕塑家如何精心设计人物动态。尝试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对比与和谐的人物动态造型,还可以在相关音乐背景下“走秀”,探究亮相的姿态等。

本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雕塑作品所展示的运动感。雕塑家常常运用各种两相对立的力量,如松与紧、静与动、曲与直等来展示一种运动感。

第二,学生根据收集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即兴创编并合作表演一个有趣的戏剧小品。

本活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初步了解古希腊的艺术特点。由于古希腊艺术与古希腊神话有着密切关系,雕塑家常常根据这些神话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了解一些古希腊神话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古希腊艺术。

(2)创造与表现

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其中一项内容开展创作活动:

第一,以头为单位相互测量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探究人物运动的规律及概括形体的方法。以线条为主为同学画一张全身速写。

本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美”就来源于各部分比例的和谐。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进行写生练习更有意义。

第二,欣赏艺术大师有关人体解剖研究的素描作品,运用石膏解剖教具、解剖印刷品等资料,认识人体的骨骼与肌肉,并以线条进行勾画、标明所研究的人体结构的名称。

本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结构,探究美术与科学的关系及其相关知识。

(3)反思与评价

第一,《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维纳斯失去了双臂,我们看起来还是非常完美。如果我们把双臂补上去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根据所学的古希腊雕塑的造型规律及自己的想象,运用肢体表达自己的创意并相互评价。

第二,学生对创作的美术作品及展演活动等进行各种评价。

二、《古希腊之光》(音乐切入)

1.教学目标

第一,欣赏古希腊艺术作品,了解古希腊文化,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

第二,通过对古希腊文化艺术的探索,加深对节奏、律动、表情、造型的感受与了解,并能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2.教学准备

古希腊雕塑有关体育运动的相关图片、某些奥运会会歌、雅尼音乐中的某些片段、绘画用品等。

3.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第一,学生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掷铁饼者》等,探索其艺术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互交流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音像资料,感受和领会其艺术创意。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艺术,感受人体的和谐之美。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感受艺术与体育精神的表达。

第二,学生播放自己喜欢的奥运会会歌,感受其艺术魅力,介绍其艺术特征。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第三,播放雅尼音乐中的某些片段,并即兴起舞。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典型音乐,培养学生肢体表达的能力。

(2)创作与表现

第一,通过接龙方式,演唱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歌曲。学生尝试创作有关体育运动的歌词,全班按照一定的节奏,边做律动边朗诵自己编写的歌词,并选择为其配乐。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加深对节奏、律动的感受与了解,并运用于艺术创作。

第二,学生根据对古希腊文化和奥运精神的了解,即兴用自己的肢体创编现代体育动作雕塑、创作舞蹈动作和体育运动会标志。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动作造型的典型性。

(3)反思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各组讨论并相互评价与鼓励。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立足于对“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等范畴的含义的特别梳理,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克思是在平衡论的前提下谈不平衡的。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一个经典的命题,也是一个被后来的研究者不断解释的命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所以如此,乃是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那段手稿中极其简约的、带有思路性并表现为提纲式的话语进行了不同解读,并得出不同意义的结果。例如,早期关于“不平衡关系”是“现象”还是“规律”,的争论和马克思的立旨是在“平衡”还是在“不平衡”的争论等。当然,这些争论的目的都是力图恢复、还原或逼近这个话题的原始意义,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确非易事。笔者认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第一,要知晓的基本原理;第二,要对马克思关于“不平衡”理论表述中所提及的一些重要的范畴、概念(比如“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历史形式”等)的含义进行必要的界定和梳理。否则,概念理解上的稍稍差异,便会导致话语意义理解上的谬以千里;第三,要结合文本语境与时代语境来理解马克思的表达思路。本文力求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的命题。

笔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在承认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是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不平衡”的。WWw.133229.cOM

要解释好这样一个悖论性的话题,我们首先要重新解释“艺术繁荣”的含义。“艺术繁荣”(又译作“艺术繁盛”)的含义有两个义项。第一层的意思是指物质“硬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艺术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要得到“实现”,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比如规模印刷、优良的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传播与交流速度的快捷等。这样的“艺术繁荣”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而独立的有闲阶级(包括专门的思想家、艺术家等)的出现,也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第二层意思是指艺术作为特别个性化、主观化和精神创造性特别强的“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又可分为两点。第一,以不可再生性的特有思维方式为标志;第二,以一个、凡个或一批作家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些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诞生,主要依赖于艺术家非常个性的卓越的思想力和艺术表现为等。

就“艺术繁荣”的第一层含义来说,马克思承认物质生产的进步与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就“艺术繁荣”第二层含义来说,马克思又认为物质生产的进步与艺术繁荣是不平衡的,不成正比例的。这样,马克思就从“艺术繁荣”的第二层含义,否定并批驳了庸俗的自然唯物论和庸俗的生产力决定论。不平衡的“艺术繁荣”是作为一种比喻的案例镶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表述中,的。马克思虽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没有明确地说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同步的、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但是这样一个结论,笔者认为,应是包含于马克思思想逻辑之中的,这是的基本原理。整个的精神文化形态的“硬件”繁荣,都可纳入这一机理之中。

马克思的“平衡”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说明。第一,可以称之为肯定性平衡。所谓肯定性平衡,就是物质生产(实指物质生产力的进步和与之相道应的物质条件的进步)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艺术发展的“硬件”也随之进步与繁荣。前面所举的规模印刷、优良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等,即此。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的有闲阶级(艺术家是其中之一)的诞生,也是物质生产力进步的结果。第二,可以称之为否定性平衡。所谓否定性平衡,指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替代了历史上曾经一度盛行和繁荣的艺术存在的“硬件”方式。马克思说,史诗《伊利亚特》,作为艺术存在“硬件”方式(指口耳相传的存在方式),随着“活字盘甚至印刷机”的诞生,便会随之消失。马克思说:“随着印刷机的出现……,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史诗的必要条件”,就是指史诗的前后代口耳相传的“硬件”的艺术存在方式。否定性平衡,可以理解为一种繁荣替代了另一繁荣:一种进步的新的硬件的物质样式替代了一种落后的旧的硬件的物质样式。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论的观点,主要依据于“艺术繁荣”的第二层含义。但是马克思的不平衡观点,应是建立在平衡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平衡论与平衡论,本质上是不矛盾的。不平衡论是在平衡论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辩证思维逻辑的必然产物。马克思的不平衡论观点,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说明。

第4篇

关键词:希腊神话;英美文学;影响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著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城淮,世界神话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

在跨文化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有利于阅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更能明晰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特点,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借助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提高个人英语水平,实现英语素养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语言艺术;艺术体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在快速提高。在跨文化视角下欣赏英美文学作品,体味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能够促进阅读者英语思维模式的形成。

1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体现分析

在不同的地域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对文学作品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而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性则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与基督文化。一般而言,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圣经》是英美文学作品艺术语言的来源。在古希伯来基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圣经》应运而生。除了自身所具备的宗教意义,《圣经》的文学意义也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仅是基督教的重要作品,更整合了古希伯来文化的诸多元素,是基督文化的内涵总结,也是每一位基督教徒的精神支柱。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圣经》的应用主要三种方式:其一,《圣经》中的许多寓言式故事被作为经典直接引入,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创新素材。其二,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会体现出《圣经》中的道理。著名的诗人拜伦也经常利用《圣经》内容去表达自身情感,将《圣经》作为个人情怀表达的蓝本。其三,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会不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与文化意识以作品之中,他们会选择历史人物或者事件作为故事的背景,以此来表现人类的性格与思想道德观念。第二,古希腊神话是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源泉。古希腊神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具文学的基本属性,无论审美要素还是故事情节的安排,都是英美文学作品的典范。马克思则这样评价过古希腊神话,它是希腊艺术的起源,更是希腊艺术的宝库,是希腊文化发展的重要土壤。古希腊神话给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了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很多著名的作家与诗人,像但丁与阿里斯托芬等。他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人物都具有古希腊神话色彩。

2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赏析

在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需要阅读人站在英美文化特色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主动了解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特性。

2.1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精练且有韵味

欧洲地方性语言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许多英美作家会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地方性语言提炼语言,做好语言的修饰与润色工作,提高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特性。一般来讲艺术作品是作者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与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体。在不同的时期,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不同特点。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源于生活,且高于现实生活是唯一不变的特点。就像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雷特》,就是生活与文学的结合体。其中语言多变,修辞手法丰富,这样精练的语言大大提高了文学作品本身的韵味,能够吸引读者关注。

2.2英美文学作品的戏剧性较强

与东方文学作品不同,英美文学作品的戏剧性较强,作品中有很多独白自述片段。英美国家作者乐于表达人物的内心状态,独白手法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较多。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对人物内心的独白进行戏剧化处理,借助作品中的人物去表达自己对于所处社会的态度,对于某一社会事件的看法,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去抨击社会现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存在借他人之口述自身之情的现象。在跨文化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作品,需要阅读者关注戏剧性这一特殊的语言特点,尝试去接受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为英美文学作品所描述的戏剧场景所感染,这也是英美文学作品得到高度认可的重要基础。

2.3充分考虑英语文学作品文化性

跨文化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作品,需要赏析者时刻关注文化要素。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实用性与交际性是语言应用的重要原则。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将英美文化与跨民族文化进行结合,将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与作品实际创设的语言环境进行结合,在尊重英美国家文化的基础上赏析文学作品,才能促进赏析效果的优化。阅读者要在文化视角下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借此去提高个人交际能力,让跨文化与跨地域的语言交流不再是问题。与作品本身沟通,与文化沟通,才能感受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在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英美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渐显现出来。在跨文化视角下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体会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对于每一位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关注英语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才能扩大语言艺术魅力的影响,推动英语文学影响力提升。

作者:姚芳 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拾景乐.浅探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J].英语教师,2015,(12).

第6篇

特尔左普罗斯说:“古希腊悲剧所提供的文本是永恒的诗,它的内涵远远超越于那个时代,指向全人类终极的普遍哲理。古希腊悲剧不是现实主义的,尽管在翻译的过程中,它被简化为现实主义般的作品,这其实是一种误读,无论是新希腊文、德文还是中文。而西方世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在探索超越现实主义戏剧的手段,一代希腊新导演在高于现实主义的上方,向传统的戏剧内部投下了一颗炸弹,随着传统的砰然破碎,新的超现实主义戏剧诞生了,这就是与政治联系紧密的‘诗的戏剧’。”

这其中,就包含着独树一帜的特尔左普罗斯的“身体戏剧”。一些评论家认为,特尔左普罗斯的导演手段与古希腊悲剧的文本有着更加本质上的契合,他在以独创的和当代的方式,呈现着古希腊悲剧的根本精髓。

赛奥多罗斯・特尔左普罗斯(Theodoros terzopoulos)是欧洲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1985年,他建立了阿提斯剧团,集中实践自己的戏剧理念,用独特的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演员,其代表作是《女祭司》(1986年演出,特尔左普罗斯第一部引起世界关注的作品,获得1987年马德里与马拉加戏剧节最佳表演奖)。1990年,他创建了地中海国际戏剧协会并担任会长。1993年,特尔左普罗斯任奥林匹亚国际戏剧委员会主席。

缘起于中国举办的“希腊文化年”活动,特尔左普罗斯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了为期40天的戏剧研讨会,主讲古希腊戏剧的历史、主题与戏剧技巧。阿提斯剧团在此期间演出了由他导演的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埃阿斯》。特尔左普罗斯还挑选常莉老师带班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0501班(正值大学三年级的本科学生),运用自己的一套表演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了40天的集中训练,排演出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经典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于5月底在中戏北剧场演出。

采访特尔左普罗斯之前,工作人员一直告诫我要谨慎小心,因为特尔左普罗斯脾气大。他“痛恨”别人迟到,会把迟到的观众赶出剧场;他“痛恨”别人插话;他说话很直,有时候会发很大的脾气……接触特尔左普罗斯的时候,感到他对于知识与智慧相当尊重,对于木讷与愚蠢深恶痛绝,并且由于他的不加掩饰,所以给人留下了“脾气很大”的浑身带刺儿的印象。在中国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几乎一步也没有走出过校园,他对此解释说,“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在这次访谈中,特尔左普罗斯尽情阐述了自己的戏剧理念及其形成的来源,也简要地回答了关于希腊当代戏剧发展概况的问题。

支撑身体戏剧的独特戏剧观念

“我从来对那些日常的东西不感兴趣。”特尔左普罗斯从创作起始的选材阶段,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口味与思想,“就像电视剧的题材,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我不会关注。我青睐的大多素材来自深深存在于人类内部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着逻辑和直觉、理性和感性的冲突。它们多是战争的或是爱情的题材,是最具有激情、也是最感动人的――表现这种内容,表达这样强度的情感,是我内心的需要。我常常想:究竟人类是什么?我们究竟对人了解多少?所有古老的传统其实都希图为这片黑暗的区域洒进些许光亮。今天,当人们活得越来越像木偶,悲剧的意义就越发显现出来:我们这些艺术家应该有责任展示当今真实的人类;悲剧是我们大家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们会一遍又一遍地理解当代社会与人类的真谛。”

举例来说,特尔左普罗斯导演的很多古希腊悲剧,都将古老的作品变成了富有现代含义的,对当代人有更强烈刺激与启迪的作品,对此他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我所理解的《美狄亚》讲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毁灭。而且真正地达到了毁灭的极致――这种自我毁灭的模式是极其现代的。另一部作品《特洛伊战争》借的是古代战争的躯壳,不过我用它展现了一个当下的焦点问题――现代战争的诸多症候。贝克特的作品《艾丝凯莫尔》在我的手中,开始表达遗忘和失忆症,我认为这是极其困扰现代人的两大疾患。正在排演着的《普罗米修斯》给人展现了一个失败者的形象:普罗米修斯被缚高加索山上,赢得这场战争的人统治了他。这是现代社会的影射,是胜利者和失败者悬殊境遇的影射。在很多层面上,宙斯是个胜利者,而普罗米修斯是个失败者,无论是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还是爱情层面、思想层面、心理层面等等。我必须保持自己的思想时刻植根于现代人的焦虑集中区域,然后脚踏实地地思考它们,研究它们,用戏剧去表现它们。”

西方评论界这样评说特尔左普罗斯对于古希腊悲剧的“作为”:在他那里,古希腊悲剧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被现代意义上的人所瓦解,古希腊戏剧不再停留在美丽的神话、激动人心的英雄主义这样的层面,而是被他挖掘出的对于人的最强烈侵犯的历史。特尔左普罗斯对于普罗米修斯的理解便很具有代表性。普罗米修斯是宙斯的儿子,对于人类因为蒙昧而受苦受难深感同情,他教会人类各种技艺,最终因为盗取天上的火种送给人间而激怒宙斯,受到了无情的惩罚――这样的一个形象,按照传统的思维与解读方式,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会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英雄,是受人敬仰的,但在特尔左普罗斯的作品里,他却成为了失败者的影射。剧终,现代战争的炮火声轰然响起,普罗米修斯们扑倒在地,这是否也是他带给人类火种的结局之一呢?

特尔左普罗斯戏剧观的形成过程,受到二战后欧洲戏剧整体发展的巨大影响。 “整个欧洲在1960年代之后,出现了反现实主义的艺术潮流。布莱希特之后的剧作家们,如海纳・穆勒、热奈、贝克特等人,他们的思想远远超越了现实,他们的写作手段大大区别于通常的手法。可以说,他们剧作中简单的台词不再去做单纯的描述,而能将人生中深深掩藏着的东西展示出来。”特尔左普罗斯说道。

在这股欧洲戏剧的突破大潮下,希腊当代戏剧的始祖格莱罗斯贡开创了诗的戏剧的走向。“格莱罗斯贡将戏剧与政治紧密结合,将戏剧与当下人面临的生存困境紧密结合,反对现实主义戏剧的成规,标举出自己鲜明的戏剧观念和手段。他成了希腊一代戏剧人的老师。这种后现代风格在希腊新一代导演手中得到了延续与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新的演绎。

“我也处于这样一代导演之中,我的特点是很严格地保留了传统的元素。比如我留下了给神表演的形式。我常对演员们说:你们总是在把自己的表演奉献给舞台对面高处的迪奥尼苏斯,这是神圣的仪式。在我的戏剧中,我的演员完全超越了观众,他们并不看着观众来表演和说话,而是在给精神、给主义,给超越现实的神演出。但另一方面,我的导演理念和手法又是现代的、很时尚的,它诞生于古典与传统本身的爆炸之后。我的舞台基本上是空的,我不去使用舞台设计师,因为我做的不是现实主义的戏剧。在我的舞台上,不需要桌子椅子床,‘诗的戏剧’要的就是简陋的舞台,不过丰富的是演员肢体的动作和声音,也有歌曲和声音效果,但不占有主要位置。我用这些比较极端的手段来保障我的戏剧是智慧的,而不是走了样的戏剧。

“当然,这种艺术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传统的人的手里,也应该在了解现代艺术的人的手里,他应该有现代的思维。我并不是一个考古学家,我不想继续一百年前人类做的艺术。我要把古希腊的素材运用到现代的生活当中,应用到现代人面临的问题当中,用新的时尚的内容给古老的作品以重生。要达到这个目的,我必须知道很多东西:包豪斯,贝克特、布莱希特、格洛托夫斯基……了解所有现代艺术的大师;结构主义、现代哲学、心理学、政治、现代戏剧……掌握所有现代艺术的素材;当然,我还必须了解在此之上的现代世界。我必须真正拥有现代的思想,否则一个艺术家就成了考古学家。我对于传统的态度并不能像中国人传承京剧一样,你们完全在延续传统,但我喜欢从传统中取来我所需要的东西,然后用新的视点展现给当代的观众。京剧是音乐的博物馆,希腊悲剧在我却绝不是古博物馆。好剧本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慢慢出现新的变化,它可以全方位地接受新的导演手段和新的内涵阐释,古希腊悲剧就是这样的作品,它的台词有很多层面。就像人们对于巴尔干战争的评述众说纷纭一样,特洛伊战争也有各种解析的方式;贝德拉、美狄亚,俄狄浦斯,这些古代戏剧人物在现实世界都存在。”

特尔左普罗斯一手创立并领导的阿提斯剧团,从1985年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因许多出色的剧作并在各地演出而享誉世界。特尔左普罗斯有一套很严格的打造剧团、培育演员的教育手法,也正是因此,“阿提斯”才拥有了今天的地位,如导演本人所说:“我所排演的戏剧都需要非常好的演员来演出,对于演员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也许你看了《埃阿斯》就会明白这一点。我培训演员很严格,常常需要他们做很多自我关注的练习、遵守纪律的练习、达到准确度的练习、身体和精神放松的放松练习、开拓想象力、自我设计创作的练习等等。我要求演员们做到勤奋、严肃、有想象力,热爱学习,谁没有达到这些标准我就把谁赶走。男演员、女演员长得漂亮不漂亮,嘴巴甜不甜,对我没有任何意思。总在我的面前展现可爱的一面,对我一点也没有用。现代的演员必须是知识分子,要跳舞、唱歌,更要读书,要有意识形态的敏感。他们必须广泛涉猎现代艺术,到时候我要跟他们谈哲学话题,比如谈海因赛特,他们就必须要理解。在精神层面上,我与演员要有交流,我对每位演员要求的是,他们要有一种精神个性。

“在我的舞台上,必须充满活力,所有人需要非常专注。我从来没有使用现实主义的戏剧手段来读台词,这些台词在我的作品中从来不是描述性的。从阿提斯剧团这次带来的《埃阿斯》可以看出,节奏在我的戏剧作品中是至关重要的。《埃阿斯》的演员从来不去表现自我的故事与自己的过去,他们就像一个乐器,每次都要被弹奏出适合的曲调,有的时候他们是贝多芬,有的时候是柴可夫斯基,有的时候是……阿提斯剧团的演员是好的乐器,最为难得的是,他们可以在演出中,自如地递进自己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当代戏剧成为了电视的一部分,这是斯坦尼体系的影响。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他只是在展现自己的个性,却不去思考自己可能是慵懒的、蠢笨的,演员自怨自艾,只靠出卖自己的那套风格,这在我的剧团里是不允许发生的。”

当代希腊戏剧发展概况

“古希腊戏剧是世界戏剧最古老的一部分,它的丰厚作品、长期实践与先进的组织形式使得它成为戏剧艺术的摇篮,角色的创造、剧场的出现、戏剧的构建法则全都起源于古希腊。”特尔左普罗斯在介绍希腊当代戏剧的起首,先谈起了辉煌的古希腊戏剧,“我们有最伟大的三个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德斯和索福克勒斯,他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震撼世界的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美狄亚》《昂德洛玛克》等等。

“现代欧洲戏剧受到古希腊戏剧的深刻影响。席勒、歌德、布莱希特……所有剧作家都深深受益于古希腊戏剧。他们有的直接拿来古希腊悲剧的素材,比如布莱希特写过《安提戈涅》,米勒写过《赫拉克勒斯》,《美狄亚》更是被许多剧作家青睐,改编成了各种版本的现代戏剧。有的则从希腊戏剧中汲取了深刻的思想、精巧的结构法则、深入的人物塑造方法等等,希腊戏剧对于所有戏剧家来说,都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当代的希腊戏剧界,不止活跃着古希腊悲剧的身影,也经常会演出一些现代戏剧作品:萨特、海纳・穆勒、贝克特等人的剧作都受到了希腊人的欢迎。“虽说上演了这么多‘时尚’的戏剧,但我们从来没有远离过古希腊悲剧”,在阐释传统与现代时,特尔左普罗斯说,“在其基础上我们做了很多演绎和发展。大多数年轻剧作家都以神话和古悲剧为素材,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新作。比如有多个版本的《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俄狄浦斯王》。另外,希腊现代戏剧受到古悲剧的重大影响,即便演出贝克特和布莱希特等现代戏剧大师的剧作,也是以一种古悲剧的手段来演绎,这也许是因为悲剧本身的魅力就是它会一直让我们沉浸于其中。除此之外,希腊有一些以现代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素材的戏剧作品,它们可称作新的现实主义剧作。”

谈到希腊戏剧的现状与未来,特尔左普罗斯表现出了一种富于理性的乐观态度“希腊戏剧目前正处在很好的发展阶段,在各方面展示出强劲态势。首先希腊拥有很好的导演、演员和剧作家,我在此不一一列举,因为中国观众对这些人很陌生。其次,希腊人都热衷于戏剧,观众很多且来源丰富,并不单一集中在某一种人群,可以说戏剧是受到所有希腊人喜爱的艺术。首都雅典人更热爱戏剧,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欣赏戏剧:雅典有150个剧院,每个演出旺季――夏季来临的时候,所有的剧院一直都会客满。第三,希腊戏剧有国家支持,也有私人支持,由于观众量大,希腊戏剧整体在盈利,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

第7篇

1.艺术发展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

马克思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回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胳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生产力和一般文化知识水平相对低下的历史条件下,也曾出现过艺术上的繁盛时期。例如,古希腊的神话、史诗,中世纪英:国莎士比亚的诗、戏剧等就是。而十九世纪

五、六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虽然物质生产有了很高发展,却没有出现艺术上如古希腊那样“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繁荣景象。马克思在本文中还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至此,马克思揭示了两个层次的不平衡。一是艺术发展的繁荣状况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某种艺术形式(种类)与整:个艺术的一般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那么,怎样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包括艺术归根到底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呢?诚然,“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

2.希腊神话和史诗是特定时代的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希腊神话产生于公元前九世纪至前八世纪。那时艺术还没有从原始人的生产中分立出来。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分工还很不发达,因此很多自然现象、自然力还不能为当时的人所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然而,人是有力求理解和征服自然的能动性的。这样,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就成了当时的普遍社会需要和历史必然。一句话,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一般的物质文化状况产生了人们这种特定的精神需求和可能的心理满足。希腊神话和史诗就这样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而神话的本质和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人们只能有“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话化的态度”。因此,希腊神话和史诗,这种“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在古希腊这块土地上,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形式创造出来”。

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另一种社会历史条件下,“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比如说,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人们就不会要求和创造关于丘必特和法玛之类的神话了,因为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发展排斥一切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话化的态度;并因而要求艺术家具备一种与神话无关的幻想”和现象。就是说,新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新的艺术追求。不仅如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这是说,从人类历史进入文明(阶级)社会,艺术作为社会分工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定形式而出现之时起,希腊神话这种古典艺术形式就不会以划时代的雄姿再现于历史舞台,因历史不会重复,需要和产生它的社会物质基础已经根本变化、发展了。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艺术和新的艺术形式。

3.为什么希腊艺术和神话、史诗至今仍有不朽的魅力?人们知道,希腊艺术是在古希腊神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艺术,主要是就艺术思想、艺术观点的理性部分的历史发展这方面来说的。一般说来,作为精神生产特殊部分的艺术分为理性观念和感性表现两部分。优秀艺术作品,往往是这二者的有机统一和巧妙结合。作为感性表现的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相应的创作技巧,往往具有长久的感染力而停留于人们的印象和记忆中,甚至具有永久的魅力。例如,高尔基的《母亲》、鲁迅作品中的阿Q等等。这是文艺特有的功能及其发展相对独立性或特殊规律性的一个方面。艺术美有历史的廷续性,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因源生它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的消失而消失。至于希腊神话和史诗,虽然产生和繁荣于人类的童年时代,虽属“同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但毕竟是古希腊真实生活的艺术再现。由于艺术的生命即魅力均在于真实,人类有求真、求美、求知、求善的社会本能或天性,因此,在精神上再现人类童年的天真活泼,好胜爱美的性格的艺术品,对成人和人类的成年时代有吸引力,使人感到某种欣慰、启迪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马克思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的固有的性格不是在儿童天性中纯真地复活着吗?”马克思把希腊人比作正常的儿童,人类静童年在古希腊人那里得到了完美的发展,希腊艺呆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人类童年的美好天性,这就是希腊艺术和神话具有永久魅力的根由所在。

方法论上的启示。马克思在本文中既揭示和说明了物质生产根本上决定艺术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艺术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客观性,还揭示和说明了艺术发展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的方法论原则。

1.坚持文艺归根到底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并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通过对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批判反的种种“文艺论”。

2.确认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研究和揭示中国文艺历史中的“童年”或“少年”时代,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艺传统,创造源于生活高于现实,体现时代精神的各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新品和精品。

3.确认文艺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全面、准确地把握文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发展文艺评论,纠正和防止对文艺功能和作用的机械的、庸俗社会学的评介。

概念和词义(1)“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武尔坎”为古代罗马神话中冶炼金属的神,能制造各种精良武器和盾牌,在古希腊神话中为赫谁斯托斯;罗伯茨公司是19世纪英国一家著名的机器制造公司。

(2)“在避雷针面前,丘必特又在哪里?”丘必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雷神,相当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具有最高的权威。

(3)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前者是指十九世纪法国一家大股份银行;海尔梅斯则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商业之神。

(4)“在印刷所广场旁边,法玛还成什么?”前者是指英国泰晤士报总社的所在地;法玛为古罗马神话善于迅速传播消息的传闻女神。意即有了前者,后者就、自然不需要了。

第8篇

1.《圣经》中的语言艺术源泉

古希伯来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淀,终于诞生了英美文学的圣典之作———《圣经》。从文学发展的视角来看,《圣经》不单单是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经典,也是古希伯来不同文化交融渗透的结晶,更是基督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精神支柱。因此,作为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的最初发展源泉,《圣经》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具体来说,《圣经》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将《圣经》包含的寓意故事直接作为创作的素材,比如《贝尔武夫》这部长篇诗集,在诗中不仅提到上帝,而且还详细介绍了妖怪格兰代尔的来历,这些都是从《旧约全书•创世纪》中直接引用过来的;除此之外,著名诗人兰格伦笔下的经典寓言故事作品《农夫皮尔斯之幻想》,也是14世纪基督教文化与精神传播的重要文学作品。在阅读与赏析这类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对与《圣经》相关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认知其所在的历史环境。第二,在故事中体现出《圣经》的寓意。比如,作者约翰•班杨所写的《天路历程》,在整部作品中始终贯穿、宣扬的都是基督教义,甚至连灰尘遍布的客厅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诗人拜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希伯来歌曲》中直接将《圣经》题材作为其诉说自身情怀的蓝本;而《扫罗王最后一站之歌》则直接来源于《旧约全书•萨姆耳记》中的故事,其主要颂扬以色列人民敢于斗争、顽强拼搏、不畏的精神。

2.古希腊神话中的语言艺术源泉

古希腊神话可谓是欧洲文明起源的历史根基,对现阶段的影响范围十分宽广。古希腊神话的两个显著特点就是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初始文学性,其在审美艺术表现以及故事情节安排等方面都是其他英美文学作品难以超越的。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在评价希腊神话时曾这样说道:“神话故事是希腊艺术起源的宝库,是艺术繁荣的土壤。正因如此,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后期的希腊文学。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社会或自然的艺术形式,即希腊艺术。总体说来,古希腊神话为后来英美文学发展提供了两个方面的支持:第一是发展基础。古希腊神话是欧美文学发展的起源,产生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作家与诗人,如诗人但丁、戏剧家阿里斯托芬以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等,他们的作品始终渗透着希腊神话的各种人物形象。第二是独特的思维。神话中注重对人物的个性、形象进行刻画,并且着重追求形象的完美。英美文学中追求乐观、自然美以及自我个性等思想,这些均能够在古希腊神话中追溯到原型,也正是这种赞扬斗争、讴歌英雄的思维方式,才使得希腊神话为英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二、从跨文化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特点

1.强调使用戏剧性独白

在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的就是戏剧性独白。戏剧性独白的最早使用与发展主要得益于诗人索恩伯里,他在1857年创作的《骑士与圆颅党人之歌》中一些诗歌片段就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戏剧独白”。而戏剧性独白的广泛应用则是在1886年之后,丁尼生创作了《六十年后的洛克斯勒观》并将其出版,从而使戏剧性独白的使用具有了高度的权威性,并得到了推广与应用。戏剧性独白使说话人与作者分离开来,如在彭斯的《威力神父的祷告》中,不仅可以听见人物的声音,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尽管其没有高度权威性,却依然能够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2.来源于现实而超越现实

很多英美文学作品都从现实中创作而来,而发展却远远超越现实。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应当结合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在充分了解英美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对作品展开深入的理解与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更加注重的是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社会价值追求的理解与判断,是作者在走过人生之旅后对社会、人生的真实体验与领悟。英美文学作品采用的文体风格与语言文化都是多样而变化的,且在语言表现方面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对英美文学发展历程进行探究,是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精神价值与内涵的重要手段。

3.语言艺术中的经典引用与发挥

对经典的全面引用是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对语言艺术的极致发挥,即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述可以体现出寓意深刻的故事。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基里斯为例,在幼年时期,他的母亲就抓住他的脚后跟将他长期放置在斯提克斯河中浸泡。正因如此,他逐渐练就了一副铜墙铁壁般的身体。然而由于他的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而使得没有浸泡在神河中的脚后跟成为他唯一的致命缺点。阿基里斯在全力攻打特洛伊城的时候,他的脚后跟中了太阳神的致命一箭,因此而丧命。也是从那时开始,英美文学作品中出现了“Achile’sheels”,表示“致命的缺点、要害部位”的意思。

第9篇

【关键词】古希腊宗教;神话;古希腊哲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80-01

宗教与神话在人类早期在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下,面对自然界的威力,相信有超自然的神力存在,使人对这种超自然的神力的一种盲目的崇拜。希腊哲学早期正是在宗教和神话的孕育下产生,正如王晓朝所讲“希腊宗教是希腊哲学的母体①”。从对世界本原的探讨到宇宙的演化等我们都能看到希腊宗教与神话在古希腊哲学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又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古希腊宗教和神话之所以对古希腊哲学产生与形成中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以下的几个原因。

首先在于宗教与神话现象最早是比哲学先出现,发展时间也比哲学悠久,它丰富的内容为希腊哲学产生提供了源泉。希腊作为古文明国之一,宗教和神话早在公元前2000年起就存在了,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希腊出现了无数多宗教而希腊人信奉的宗教也各有不同,一直到后期奥林波斯教的出现才使得希腊民族有了在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伴随着神话,希腊宗教中璀璨的文化也都存在与经历了长时间发展的希腊神话之中,神话中的内容包含了历史、自然、社会、道德、宗教成为了希腊民族早期的百科全书。而希腊人民很早便受到希腊宗教与神话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表现在希腊哲学有了丰富的思维材料还表现在后期的希腊哲学家借用神话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希腊宗教与神话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对希腊哲学的产生有着不可避免的作用。希腊的宗教和神话中的神不都是本土的神灵还有外来的神灵比如现奥林匹斯教中的爱情女神阿弗洛狄特, 据资料显示, 它是源于东方古老的闪族,后来才传入希腊的, 经过希腊人的改造并最终成为奥林匹斯教中的十二主神之一。这就表明希腊宗教和神话体系是一个比较开放和自由的体系,这样的体系极大的丰富希腊宗教和神话内容,而且这样品质在宗教和神话的传承下使得希腊人民对于一切的外来文明有着包容的态度,这种态度对对真理和自由充满追求,当然这种品质与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因此我们在后期能看到希腊哲学思想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除了这样的特点外,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宗教中的神灵除了不会死之外具备了人的外形和人的性格,人的弱点,人的需求,掌管的事物也都源自于人们的生活,他们生活也跟人类一样并且也会出现人类社会中的阴暗的一面比如兄弟反目,为利益勾心斗角。对于这种神与人的同形首先表示着着希腊民族对于人类与自然区别,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但是其主要还是通过神人同形表明着人们希望通过神来解决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无知,所以与其说古希腊神话是一种荒诞还不如说这是希腊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如伯恩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所言,“希腊人的神是为着人的利益存在, 所以他赞美神就是赞美自己②”。希腊人民这种用宗教和神话的方式解释着周围的世界,其实本质是对万物起源、发展、变化以及事物内部之间联系的探讨,是一种爱智的精神。比如赫拉克利特说:“思想是最大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③。”爱智的精神是的希腊哲学家具有怀疑批判的态度而不是因循守旧,这才使得希腊哲学不断在更新与向前发展,从泰勒斯的水一直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无疑不是在超越和批判。

最后早期的古希腊哲学探讨的问题主要受到了古希腊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古希腊哲学最早主要是对万物的本原问题进行探讨,反之我们会问为什么一开始不是对其他问题的探讨呢?这一切都要归之于早期希腊的宗教和神话,希腊关于创世论神话不是一天的发展起来,是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这套理论主要探寻的就是整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这种探讨区别与一般对个别事物来源的探讨。作为解释世界来源问题的一种拟人化和幻想的方式的创世理论本身就是没有很据的猜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是不会满足与这种没有根据的猜测,反而希望得到科学的解释,这种需求促进了早期的希腊哲学家对万物本原的探讨,已解决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这时的神便成了对本原问题的探讨,因此我们不能把对世界本原的探讨认为是一种偶然它实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受当时发展条件所限制的,发展也只能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早期的希腊哲学比如说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毕泰戈拉派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等主要靠具体的事物解决本原问题,到后来社会的进步深入事物本质用一般代替个别试图解决万物的本原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比如巴曼尼德的存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总之古希腊哲学所探讨的哲学问题时受到了希腊宗教和神话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希腊哲学家在万物本原的思考上做出了贡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深刻地指出:“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④”。所以古希腊哲学起源古希腊宗教和神话,古希腊哲学所具有的特点是希腊宗教和神话的特点的表现。古希腊哲学是在希腊宗教和神话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和超越,对希腊宗教和神话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了解学习希腊哲学。

注释:

①王晓朝著.希腊哲学简史[M].上海三联书店(第一版),2007:17.

②[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著.世界文明史[M].商务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