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09:04
导语:在经营管理成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将所有的工作、任务以及相关的责任依据具体的工作项目进行重新整合及细化。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提升,相关的电力部门也顺应了时展的步伐加大了监督管理的力度。基于此,对电力营销业的扩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与要求,通过拓展精细化管理的流程来有效地提升管理的效果,进而为相关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力服务,推动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电力企业进行电力营销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一种衍生离你那,通过进行精确的操作、细致的规划来在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电力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精为管理的目标,以细为管理的手段,进而进行高效的管理,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电力企业通过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效率,并在管理工作中减少相关的管理成本。
二、电力企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服务管理的质量
在电力企业中实行扩流程精细化管理就是将营销工作程序进行重新的树立与整合,进而对相关资源进行重新调配,充分发挥出营销业的优势。电力企业通过对拨入电话、业务受理、故障维修以及查询投诉等业务进行统一的编制及纳入相关的流程中进行管理,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由此就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及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此外,还能够为一些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设置专业平台来解决电力营销中的一些难题等等。通过应用扩流程精细化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都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规范化处理,由此就能够更高的管理员工,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扩展营销市场
通过在电力企业中应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对相关市场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进而对不同客户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研究并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更好的开拓营销市场,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及使用感受,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此外,通过对营销制度进行规范,能够将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开拓不同的用电业务,由此来拓展营销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整个企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树立起一个品牌形象,积极的开拓营销市场。
(三)填补电力企业的漏洞
电力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漏洞及隐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例如:在抄表工作中出现问题就会对正常缴费产生一定的影响吗,增加电力企业的信任危机。电表超标错误还会对线损考核及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通过应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加强监督与管理促使整个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得以持续、有效的运转,进而消除电力企业内部的存在的隐患及漏洞,保证整个电力企业及相关用户的经济效益,促使电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提升电力企业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拓展电力营销业扩流程市场
随着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我国对于各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效果也在不断地增加,由此也就加大了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度。基于此,电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的扩展电力营销业扩流程市场。电力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变员工的工作观念,进而通过提升服务的质量、增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终端客户的用电效率。此外,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树立起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并对相关的措施进行优化与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满足用户各种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提升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加强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对相关的电力市场进行实时的预测,进而拓展扩业务流程市场。
(二)应用价格优先手段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电网建设以及市政建设的机会来发挥电力价格调节的作用。同时,通过不断的应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建设与发展,从而建立起一个电力精细化的营销服务监控系统。由此就能够对相关的电力营销服务业务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更好的优化及配置电网及设备。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进行供电时,可以采用分时电价的模式,鼓励用电量较多的用户利用分时电价的政策进行分时生产,以此来有效的环节用电紧张等情况,保障电网的供电质量,促使整个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与提升,进行扩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三)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相关操作行为、操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实时的检查及修正,并对相关工作不断地进行简化及细化,促使整个电力营销服务系统更加完善。基于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流程进行创新及优化,突出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重点内容,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精细化电力营销业务制度,以此来提升整个服务水平及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能力的考核及评价,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有计划性的针对训练,以此来加强电力营销服务的水平。
四、结语
我国电力营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方式的次数在不断增加,这种集约型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及质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协调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了整个电力营销企业更好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论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的精细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6):49-50.
[2]郝文良.试论电力营销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J].赤子,2012(12):102.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白炽化,企业经营的策略规划与管理(STRATEGYPLANNING&MANAGEMENT)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最佳策略并付诸实施,无疑是企业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尤其是我们这种外向型企业(注本公司的产品100%外销)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更大。正因如此,我们针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出发点,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实行这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经过3年多的实践检验,有力地证明了当初的决策是非常明智而理性的,选择是正确而有效的。它使公司走上了一条质量效益型之路,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行列(2002年排名20位,2003年跃居第15位)。
一、项目选择的理由
由于连续多年受到全球电子行业萧条及印制电路板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致使公司的产品──双面板及多层板成本偏高,消耗过大,交货期较长(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缺乏有效的竞争,增加了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其负面效应表现为客户投诉多、抱怨大,公司订单剧减,生产任务不饱满,生产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企业生产不景气、大量裁员,士气低落的恶性循环(未达到公司的设计能力和投资的预期效果)。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深知企业内外环境是会快速变迁,未来将面临高科技、高竞争的动态环境和强大压力,为有效地评估企业经营绩效,预测企业所处的优势与劣势,以求在危机发生之前加以消除,从而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策略性绩效评估制度之发展则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而成本管理正为策略性绩效评估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基此,二者之结合应用,相辅相成,将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摆脱困境,扭转局面,我们紧紧围绕确保交货期、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这个中心主题,从确立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入手,展开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管理创新活动,使之富有成效。
二、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何谓策略性成本管理呢?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反算企业各项目标成本或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动力,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策略性成本管理流程图如下:
策略性成本管理主要包括:
1、竞争策略之研究──从成本策略及差异化中加以选择,并针对成本计划,期望能对营业及组织上有所突破。
2、实施竞争者分析及标竿制度──藉此在成本基础上协助目标之设定,同时了解并掌握营业与组织等作业流程的差异性。
3、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位置,同时知晓同行业挑战者能力的强弱及企业欲进入的产业状况。
4、确定、了解并控制关键性成本动因,注重企业长期与短期绩效并重、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并重。
5、在兼顾财务面和竞争面的情况下,依据企业策略规划,将成本管理目标化,并评估组织转型的可能性和企业发展策略随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当然实行策略性成本仍有其它许多工具,诸如分析成本活动,以了解价值链与成本之间的变动;以较低的成本重新设计营运或组织的各项活动,期望能提高其价值。不过,在运作策略性成本管理时,应有下列认识:
1、策略性成本管理是一项富有实效的管理技巧,它绝不是一种流行新潮的花架子。
2、策略性成本管理是提供企业达成财务与竞争优势的重要阶梯。
3、当管理者积极学习并有效地使用策略性成本管理工具,将可产生独特的效果。
4、经由策略性成本管理,除使成本能够下降外,亦同时可以提高品质、改善服务、确保交货期(JIT),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5、策略性成本管理是组织迎接新挑战与绩效评估的锐利武器。
三、策略性成本管理的方法步骤
以往,绩效评估多以企业的财务绩效为主,但时至今日,我们深切了解企业欲长期高效发展,必须能准确推测客户有哪些要求和期望,企业能满足客户期望的成功率如何,交货期的准确率多高,市场竞争价格多少,品质或服务水准怎样等,上述事项均应经常性或定期评估,以增强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警觉,及时发现问题,在客户抱怨甚至取消订单之前即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一点对我们这类以接单为本的企业尤为重要。
针对印制电路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情况,我们于2001年2月起开始采用策略性绩效评估方式,以求增强市场竞争力。首先,对公司的主要客户,如加拿大北方电讯(NORTEL)、美国电报电话(AT&T)、德国西门子(SIEMENS)、瑞典爱立信(ERICSSON)等跨国公司咨询其有关产品交货期、品质、服务和可信赖性状况,以及其他约定事项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经调查的信息反馈得知客户并非十分在意本公司引以自豪的卓越工业技术,反较关切成本(CO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准时交货(JUSTINTIME)四个方面之绩效,但是客户对此四项绩效并不满意,因此我们特别成立了改进小组加以检讨,经反复比较和广泛讨论,确立把满足客户期望放在首位,视客户意见为最高的命令,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而全面展开。其次,鼓励和支持中层管理人员依各职能领域找出影响其绩效的重要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为配合策略目标将评估指标定为:准时送货、产品制作周期、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亦以客户关切点为中心,掌握客户通常关心的事项是:1.有订单时,能否满货期(JIT)?2.品质是否达到水准?3.服务是否满意?4.成本多少、是否合理?与此同时,亦应考虑公司:1.是否有能力满足客户的期望?2.有无合理利润可获得?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任何优势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必须把自己置身于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下,不断努力拼搏,才能做到相对优势的动态发展。
在实施策略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形成共识,把市场机制、目标责任和成本考核引入企业内部,在全厂员工中树立“三个意识”教育,即忧患意识,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二是确立客观现实的“成本目标体系”,规定纵横有序的“成本责任体系”和建立严格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具体表现为全面把握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前提,以总成本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目标体系分解为公司总目标、部门子目标、班组小目标及个人具体目标。突出“四性”,即指标的合理性、手段的全面性、管理的严密性、政策的激励性,大力贯彻“四”字方针,即“算细帐、查漏洞、找原因、订措施”,做到“三个结合”,即策略性成本管理与达标升级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开展自主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策略性成本管理与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小改小革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基础管理扎实、目标分解明确、系统管理协调、考评体系科学”的原则。
四、策略性成本管理的经济技术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有效和准确地评价我们所采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的实际收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经济技术效果的指标体系,唯有如此,才最有说服力,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力求从定性与定量、长期与眼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评价。
反映我公司经营绩效的硬性指标是从定量、短期和经济效益方面加以衡量。由表一和表二可见,从2002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值、销售和出口创汇分别以年均65%、65%和46.5%的速度递增;盈利则以年均约1.5倍的速度猛增;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和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也实现高速增长,分别以年均36.44%、101.27%、21.8%和68.12%的幅度增长。特别是公司的高科技产品含量不断增大,即多层板的年均增幅高达1.6倍。与此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逐年上升,分别以年均6.7%、4.9%的速度增长;准时交货率和成品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分别以年均3.17%、1.89%的速度攀升;双面板单位生产成本、多层板单位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平均每年分别以32.83元/m2、23.63元/m2的幅度下降,仅节约成本一项3年累计高达1341.41万元,平均每年为447.14万元(7.29×17.36+0.55×17.3+12.07×75.1+3.36×41.71+18.51×6.03+3.97×11.87=1341.42万元)。在2003年度印制行业协会的统计报表中,我公司双面板产量、实现利税为第一位,完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为第二位。全员劳动生产率、每百元固定资产创利,人均产值、人均创利、人均创汇等多项指标也是居全国领先水平。而从软性指标(定性、长期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评估,可知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大有提高,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友好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客户的信赖和青睐,赢得大批订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之基础。这属于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难以定量评估。由此表明,公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收到令人可喜的成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增强了我们推行管理现代化的信心。
五、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和推广价值
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把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市场竞争的压力自觉地化解和转变成企业管理的推动力。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较大突破:1.在准时交货(JIT)方面实现了突破。它以第一时间全面满足客户期望为最终目的,根据客户的需要和约订,准时提供优质、实用和经济的产品,其导向模式的重点在于竞争策略,核心是讲究全球最流行的准时交货。2.在价格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起点,它的公式是价格-利润=成本。即价格决定成本,改变了传统的“成本+利润=价格”的成本价格定论。策略性成本管理法认为,市场价格是企业生产的客观尺度,应根据市场价格来选择、确定成本,成本以不能突破市场价格的规定为限,达到增加盈利和增强竞争的目的。3.在成本理论方面实现了突破。策略性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战略成本与短期成本、数量成本与质量成本,具有全面性、预见性和动态性,其目标是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较现行成本管理的适用性更强、范围更广、效果更好。正是遵循这个法则,3年多来,我们一直把按时交货、品质、成本和服务放在首位,经过多方努力,成效尤为突出和显著,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加拿大北方电讯和德国西门子等客户对我公司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商誉,赢得大批订单。我们的这种做法包括目前流行的准时交货(JIT)、总成本控制和灵活地应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最明显的优势是运用了管理会计,它不仅要求用精确的成本数据、变化数据和利润数据提供资深的管理,还要求利用策略性成本管理体系去陶冶磨练员工的行为,使之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策略相吻合,力求在这方面为国内企业树立一个成功的典范!
综观我们率先运用策略性成本管理法(SCM)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只要在管理现代化方面积极探索,就能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正是按照这个准则,我们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所建立起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收益性,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全面挑战和彻底反思,强有力地推进企业向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手段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竞争能力,是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制胜法宝。从整体的环境来看,大家都处于同种外部环境,为何我公司能在短短几年里,使企业走上了低投入、高产出、大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这其中的经验确实值得许多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我们所使用的策略性成本管理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和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上,SCM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科学管理与灵活创新的同步增长。现在,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就不能再沿用过去老一套的做法,完全需要靠企业自己,因此,学习推广现代化的管理科学和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与极为紧迫,它是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走向市场经济的一条非常现实有效的途径。现把策略性成本管理与现行成本管理列表进行比较,从中可见策略性成本管理的创新特点明显强于现行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科学的升化和提高。
表三、现行成本管理与策略性成本管理差异比较
管理与技术一起,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因而,我们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强化企业管理工作,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践体会到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能实现。以管理为主线、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求发展,这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永恒真理!
营销是一种技术
我认为顶尖营销团队的一个基本特质就是,在团队成员之中,你可以理解别人,别人也可以理解你。这样的团队最为理想。
生动化陈列,售点生动化、路线拜访、谈判技艺、经销商管理、渠道管理、区域市场启动、新产品上市推广、促销员培训及管理等等,我认为都可以归纳进技术层面,这些东西,是作为销售工作者最基本的东西,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或减弱、变化、改变而改变、适应的,这个东西容易学,但是是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训练,使之达到顶尖的水准,好象卖油翁一样,这样的技术,学很容易学会,但是要达到顶尖的水平,是相当之不容易的。
营销是一门艺术
在各种销售技术,各门各派的销售技术,可口可乐、宝洁、麦当劳、肯德基、玛氏、松下、惠普......其实,各门各派的武功者是大同小异,运用之炒,存乎一心。
比如,与客户谈判,我们学了各个大公司的经营实践,还学了哈佛的原版对事不对人的谈判技巧,真正用到实处的,可能就是请采购吃了几次饭,送了几个红包,或是把报价下调了几个百分点,那么多技巧有用吗?
生意来讲,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但这决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只在于平常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与人不断的打交道而得到的宝贵经验,这决不是技巧可以得到的
艺术的形成,是在技术之上的,对于经销商管理而言,其实对于商业活动来讲,都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个过程,与人打交道,都会有人性的一面,所以有的人说,任何行业都是娱乐业,都是要大家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之下,大家就容易接近,并发生关系了。这个不是要与客户争论清楚一个科学数据、是非曲直可以达到的。做销售,如果做到艺术的层面上去,是相当之不易的,而且,这个也容易取得较大的成功。
营销是一种哲学
所谓大音息声,大道无形。销售做到最后,就是一种境界,是自然的反应,应用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不用再去技巧,也不用品味艺术,只在一念之中。
医院开展经济运行的管理工作,并非仅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要对医院的社会效益给予充分考虑。至此,在对医院实施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全面、充分的考虑成本效益,促使医院经济性和公益性相结合。本文通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探讨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意义,最后就医院在经营管理当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具体对策进行论述,以此为相关领域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
伴随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在社会运行中变得更为科学、规范。然而当前一些医院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在经济性和公益性之间出现失衡状况,医院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等。所以,在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促使其能够为广大人民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对当前所存在的看病难状况予以改善,需要重视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和实施步骤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在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具有决策性的方法,通过科学对比项目中的整体效益和投入成本,有效评估相关项目的实际实施价值。通常状况下,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政府相关部门相应经济决策工作中予以运用,能够促使投入最小成本而获取最大收入效益的目标得以实现。针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际应用来讲,通常在评估公共事业社会效益的经济工作中较多运用,而在开展评估工作中,项目的实际效益及成本被很好的予以呈现,并且还做到了相应量化。
2.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施步骤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明确项目的成本;二是对项目的额外收益进行确定;三是就项目实施当中可实现节约的相应费用给予确定,然后将预期投入成本和收入效益的相应对比表进行制作;四是评估和量化项目的具体成本和实际收益。
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全面掌控医院各专科的运行情况医院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将成本效益分析法予以运用,核算医院各专科的收入效益及投入成本。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医院各专科相关数据和指标,以此对各专科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掌握,并将这些数据及情况作为工作开展依据,制定与医院现实情况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使医院管理现状得以改善,实现医院的健康发展。
2.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管理医院财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经济活动,就医院资源利用信息及医疗服务予以提供等。为促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实质性提高,针对医院经营管理运行来讲,将成本效益分析法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控制医院经济活动的相应成本,促使医院充分及有效的运用资源,提高医院各种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避免或减少资源浪费状况,达到有效控制医院医疗成本、医疗患者相关费用成本、减少其治病医疗负担的目的。
三、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质对策
1.基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高效控制医疗成本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促使有效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得以实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基于此,对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全面建设,还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医院经济运行的顺利运转,要求医疗机构尽可能节约医疗成本,促使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将其所具有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予以满足。此外,对于公立医院来讲,要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给予充分利用,有效管理医院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成本投入,分析并核算医院在实际成本投入和具体收入收益的数据,控制各科室的投入成本,促使公立医院在今后发展中更为健康及可持续。
2.综合考量成本投入与社会收益,实现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成本效益分析主要包含有考核、控制、分析及预测等,由于成本利益分析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包含医院的各个方面,甚至与医院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医院乃至全体职工开展成本维护的实质基础。因此,医院可成立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小组,由院长带头,由财务执行具体和细化的成本核算工作,而其余部门给予配合和响应,从而形成全院参与及相互配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医院日常经济运行中,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考量医院的成本投入,此外,还应对相应社会收益进行深入分析及比较,以此作为医院今后经济运行的指导标准,医院的社会效益也将成为整个经济运行中需要首先考量的基础因素,使成本效益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及客观性得到有效保证。此外,针对医院投入成本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医院医疗人力需要给予一定的成本投入,医院内部员工开展定期培训也需要相应成本投入,医疗资源的大量使用更需要诸多成本投入,以及医疗设备的维护升级及水电方面的消耗支出等,这些支出及投入均体现了分析结果方面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另外,基于社会收益方面相关要素分析,医院开展相应科研工作,就原有的操作程序合理简化,提升医院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保证医院医疗效果准确性及有效性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一些医院在具体科研工作当中,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收益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有效运用,对此类收益实施相应评估及分析,以此就可体现分析效果的全面性。
3.以医院公益性为支撑,促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有效融合对公立医院来说,其经营活动主要以公益性为目的,因此,政府针对公立医院相应投入力度要不断加大及多元化,强化其内在的责任感,就国民健康策略给予不断完善及创新,对我国人民群众在就医方面的负担给予减轻,有效缓解当前所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对医疗卫生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扩大辐射范围,使更多人群受益,并为我国人民提供安全及价廉的医疗服务。此外,公益性医院应摒弃经济利益的束缚,不断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就其经济运行机制给予不断完善,促进医院在服务性及公益性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国人民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融入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实际利益,还可对财务纠纷给予避免,这不仅是医院自身的实际需求,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框架下的现实需求。所以,应将成本效益分析法充分运用到医院经营管理中。此外,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规范,应以医院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为基础,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对策,从而促使医院经济安全运行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明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师,2013(10).
2.储振华,杜乐勋.国外卫生经济学中成本与效益分析方法的运用.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5(01).
要: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丰富,但存在着管理模式落后、有偿服务面不宽、管理机制陈旧、专业管理人才缺乏、资源运营效能低等问题。全国体育体制改革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客观上要求高校把市场运行机制纳入各项管理工作中。借鉴国内外高校体育场馆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在国内外服务业被广泛采用的平衡计分卡(BSC)绩效评价和管理工具,以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及“体育运动健身卡”运作为例,探讨构建未来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系统和模式。阐述了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平衡计分卡设计与实施策略,并通过理论研究和调查探索。设计出BSC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框架和标准。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广州大学城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109-04
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逐渐多元化,除了满足学校教学、训练、运动竞赛的需要外,还应承担起服务社会的功能。因此,高校体育场馆不但在硬件上需要提高,在经营管理上也需要革新,要积极向外开拓,进行综合开发管理,并逐步向社会场馆过渡,进行产业化的运作。
本文在对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广州大学引入平衡计分卡系统(Balanced Scorecard,BSC)管理工具为例,探讨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1 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
1.1 场馆资源配置状况
广州大学城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大学城,设计占地总面积43 km2,广州大学等10所高校入驻,共约15万学生。其中,体育场馆按照2010年亚运会的标准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规划和建造,其总体布局为“8馆1场”,场馆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3万m2,学生人均使用面积约为5.48 m2/人,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地位,已成为目前国内体育场馆使用面积最大和资源最丰富的大学城。但是,体育场馆在各高校的资源配置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人均场馆使用面积上差异较大,星海音乐学院人均场馆使用面积最大,达7.61 m2/人,广东工业大学最小,仅2.7 1 m2/人,两所高校几乎相差3倍;从体育馆面积来说,广东工业大学又是最大的,星海音乐学院几乎是最小的,说明在室内外场馆的配置上,各学校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各高校在三大球、网球和室外游泳池等室外场地上差异不大,但是仅华南师范大学有室内游泳馆,作为广州市优势项目和群众普及率较高的羽毛球场地较少,乒乓球场馆不规范,多在大型教室内搭建球台。因此,广州大学城高校场馆规模虽然大,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只有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才能实现大学城体育场馆的资产优化和增值。
1.2 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通过调研发现,10所高校均有各自的体育场馆,但在经营管理上却存在3种模式:5所高校体育场馆以体育部门下设的场馆中心管理为主,4所高校为后勤部门管理,1所高校实施企业化专业管理。在场馆的利用形式上,8所高校采取了在满足学校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基础上进行有偿开放,另外2所没有任何形式的对外开放。其中,有偿开放主要是针对室内场馆,室外场地基本上是无偿对外开放的,但对于进入的健身人群大多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持学生证或教师卡,对于非本校的健身人群均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措施。总之,10所高校在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虽然与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实质上差异并不大,真正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差距较大。下面以广州大学为例来说明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
广州大学现有73个场馆,占地面积14万m2,学生人均使用面积为4.36 m2。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管理部门为体育学院下设的场馆中心,但场馆资源仅限于满足教学训练的需求,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开放运营。这一方面限制了学校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场馆的养护资金较大,也给学校财政带来了困难,有限的运营根本无法实现体育场馆“保值”、“增值”的目的。鉴于此,广州大学在校内进行了有偿开放体育场馆的尝试,推行了“广州大学体育运动健身卡”。学校财务处负责给全校在职教职员工免费制作发放“广州大学体育运动健身卡”,教职员工凭卡在校园体育场馆运动,进出时刷卡,由管理系统按照场馆积分扣减标准和活动时间,扣减相应积分。但是,健身卡实施一年来,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大学城距离绝大多数教工住宅较远,平时上下班较忙,下课后无暇去健身。无课时,大多数教师宁肯自己花钱在住宅附近健身,也不愿专程来学校健身,因为往返的开销和在住宅附近健身花费相差无几。第二,体育学院对于学校的场馆资源仅限于管理,没有开发和财务的权限,而且运营收入仅有少部分划拨到体育学院,甚至不能支付参与值班的教工和管理员劳务费补贴,所以,推行这项活动的积极性有限。
1.3 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丰富,无论在总体规模和人均可利用资源上在国内高校中都具有较大优势。但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沿袭传统模式,即由政府拨款,由学校负责建造、维修,由学校后勤负责管理或体育教师兼管,平时只能单用于一般体育教学和训练。这种传统的关起门来运营的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改革不断深化和时展的需要。第二,现有的场馆经营模式的有偿服务的范围狭窄,还远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教师优势没有得到发挥。第三,管理机制滞后,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在有偿服务的组织管理上欠规范;与学校体育工作诸多环节的配套工作衔接不够;严重缺乏高素质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第四,各高校各自为政,资源运营效能低下,资源最优配置程度低。
2 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构想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诺顿在对美国12家优秀企业为期1年研究后创建的一套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后来在实践中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它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寻找能够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fcsF),并建立与关键成功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通过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衡量战略实施过程的状态并采取必要的修正,以实现战略的成功实施及绩效的持续增长。
对于体育馆来说,引入平衡计分卡不是为了绩效管理,也不是为了赶潮流。高校体育场馆使用平衡计分卡的宗旨是帮助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就体育场馆的使命,远景,长、中、短期目标及战略行动达成一致,并以此作为一个沟通工具,使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管理人员更加明确自己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发展战略中的权责,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平衡计分卡具有绩效评价和战略实施双重功能,是以绩效评价为特征的战略管理工具,包含以战略为
中心的4个维度,即财务、服务对象、内部业务流程和创新与学习成长。其特点是始终把战略和远景放在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使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浑然一体。对于高校而言,战略核心应为:以教学为本,以人为本,面向社会,自主经营,以馆养馆,以场养场。
1)财务维度。
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财务指标通常包括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回款率和资产回报率等。财务目标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但由于高校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质,其体育场馆的终极目标是服务教学和社会大众。所以,财务维度的目标并不是高校追求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常规体育教学、训练及各类别体育赛事的承办。为了达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目标,财务指标是必须考虑的,一方面可以缓解学校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保持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是必需的,既然开放,就要追求最大的效益。国外体育场馆经营逐步使用收益管理并取得较大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还必须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人事开支、硬件设施维护成本的有效控制,注意对易耗品的合理有效使用,节约成本。增加收入渠道,收费要按照行业标准并符合政府有关规定,加强与社会场馆的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开发市场,形成互补竞争关系,充分利用高校无形资产优势,争取社会捐赠和广告投人。
高校体育场馆具体财务构成应包含如下指标:场馆日常运营成本费用,主要包括水、电及日常办公开支等费用;场馆维护基金,包括场馆保养及大型体育器械更新或购置;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加班补贴,包括教工和临时工;体育场馆发展资金,包括场馆改建或翻新;体育学院基金,包括体育学院年度总经费不足时的补给部分;上交学校基金,在满足上述指标后,如有剩余上交学校,作为学校的机动经费。
2)服务对象维度。其目标是解决“客户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即客户对于所提供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满意度是预期绩效与期望差异的函数。服务对象的期望形成于买方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或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如果营销者使服务对象的期望过高,假如一旦失信,就极易使购买者失望。但是如果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它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对象维度应包含以下指标:第一,对于在校师生而言,主要包括对场馆提供服务的时间、场馆设施(包括器材或设备)、场馆环境及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等指标。其中,场馆服务的时间以体育场馆每周排课学时和课余对师生免费开放的时间来衡量;场馆环境以场馆周围环境及各运动项目的有机布置来衡量;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场馆的配套设施f如淋浴、遮阳伞等)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来衡量。上述指标以师生满意度量表的形式来进行量化。第二,对于有偿开放的社会个人或团体而言,主要包括对场馆设施、环境和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等的满意度和有偿开放体育项目的市场占有率来衡量。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内部业务维度着眼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目标是解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一类的问题。平衡计分卡中对内部业务流程构面的衡量是从战略目标出发,本着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原则来制定内部业务流程构面的目标和评价指标。对高校体育场馆来说,其内部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能力、承办各类赛事能力、场馆硬件建设等方面,具体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体育场馆硬件设施的维护完善,逐年增添新的体育器材与设备,注重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形成具有多元开放功能和潜力的综合体育场馆,维护和完善已有的体育设施,发展优势项目,完善以市场热门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和游泳为主的对外开放项目。第二,软件设施的提高,加强体育场馆人力组织建设,形成高效的运作流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找到人力资源配备与最大收益的平衡点,避免“边际效应”。
4)创新与学习维度。
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是否能持续为客户提高并创造价值”一类的问题。体育场馆人员配备是软环境指标,体育场馆要高效运作,需要一支既懂得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谙熟市场运作机制的管理队伍。
高校体育场馆的创新与学习成长主要体现在体育项目开发以及多元化和专业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只有不断地开发改进新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需求,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而这些都需要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具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体育场馆必须设立创新与学习成长构面的指标,加强专业职工队伍的建设,为职工提供学习、深造和培训机会,精简岗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以促使体育场馆提高创新与学习成长的能力。
3 结论
3.1 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亟需改革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提出: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丰富,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政府对各高校的要求,但目前开发、开放的效果并不理想,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另外,体育场馆需要每年花许多经费进行保养,不然会缩短场馆的使用期限。而这笔开支目前仍由学校支付,给学校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在国内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和全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突破政府对院校体育投入的单一渠道,对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可以借鉴体育产业的一些做法,立足广东省经济发展和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的实际,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和操作经验,建立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或体系,将高校体育场馆逐步推向市场。
3.2 始终以发展战略为核心
“战略是未来”,BSC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和执行的工具,必须始终围绕一个战略核心,即体育场馆的核心竞争力。体育场馆的核心竞争力是长期发展的指导原则,是其它4个维度的核心发展战略。体育场馆发展战略是高校体育场馆的终极目标,在服务好学校正常的教学、训练、竞赛活动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做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同时还应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服务。
关键词:网络营销 城市 管理模式 消费
如同传统消费经济,互联网消费经济也需形成一种品牌力量。要想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经济,需要开发高质量用户群体与多种营销模式。研究城市互联网消费营销管理模式是网络经济消费的核心内容,必须重视城市互联网消费营销管理模式,因此我国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之路。
我国城市互联网消费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是社会发展常态
在现代城市中,互联网已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市场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极具现代化特征的网络广告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6.18亿,但是全国13.6亿人口相比,我国网民还有很大潜在的升值空间,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上普及城市网络信息化。互联网市场的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与发展潜力,信息、通信的现代化正引领城市向高科技时代迈进,在全球范围内标榜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及网络化的新社会,人们的世界交往能力开始出现迅猛扩张。特别是在国际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死亡”,浮现在人们面前的全球数字网络似乎预示着地理限制的终结。
(二)城市互联网消费经济对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带动性
城市互联网消费统计资料显示,现代城市网络消费经济对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具有较强的带动性。网络消费明显增加的同时,以高科技与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互联网消费正以一种流行性消费趋势走进人们的视野。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的十一国庆假日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苏州等15个发达城市中的休闲娱乐等互联网电子消费券浏览量与下载量超过300万人次,且消费券下载量为平时的3倍。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消费经济影响力与规模之大。且下载量与浏览量持续攀升。具有优惠力度大、使用便捷、高品质特征的互联网电子优惠券成为节假日消费的最佳渠道。因为网友所选择的过节方式有多种,在节日期间非餐饮类优惠券下载量剧增,购物休闲娱乐、美容美发类优惠券相比于日常上涨26%。因为在节日期间,人们有充裕的时间,通过优惠券可以进行皮肤保养、新发型设计等。
(三)互联网消费比重日益增长
基于在时间、地域以及商品选择等各个领域,互联网消费都具有比一般消费更多的优势,只需登录自己所需的网站,就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购物乐趣。艾瑞咨询最新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网络消费规模在2012年呈继续扩大趋势,其金额高达2630亿元人民币,同比2011年上涨105.5%,且网购用户数量达到1.1亿。其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主要是拍拍、淘宝、天猫等第三方购物网站的兴起,在2012年经济极为严峻的形势下,我国互联网消费市场仍可以保持迅猛增长的发展态势。
(四)营销管理模式发展目标与城市网络管理定位
根据我国消费经济逻辑,互联网消费经济革命带给人们的并非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革命充分表现出在一种隐匿于消费背后的社会内涵,潜在于实际消费中的不公平和异质性、表征和符号、分化和区隔等,这些均在网络消费背景中逐渐将现代化社会逻辑投射出来。
城市互联网消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消费经济中所存在的道德理论问题
互联网造价与网络诈骗等现象在近些年此起彼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就某种程度而言,人们将隐私权作为其基本权利。消费者隐私在互联网时代若要寻求保护,就必须对别国经验进行借鉴,全面、有效保护消费者隐私权。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如此定义:以个人为目的所使用或者购买服务与商品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组织与法人因消费而购买商品,必须根据合同法相关要求对商品或服务进行系统、有效的调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为个人消费。企业在对生活物资进行购买时,依旧会以个人生活消费为基点(吴健、胡健,2009)。
(二)互联网消费经济中所存在的犯罪问题
现代城市互联网信息消费使人们消费方式具有多样性,随着我国网络消费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很多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据我国消费者协会所调查的消费数据分析,网络投诉案例在2010年达到9452起,同比2009年增长大约96.3%,其所占份额为其它投诉案例之首。此外,因为网络自身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特征,为个别人在互联网中任意存取或者索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因为缺乏监控机制与质量控制机制,使得很多信息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消费,所以急需加强“网德”教育。
发展城市互联网消费经济的意义
(一)城市互联网消费经济能够使城市功能得以不断健全与完善
城镇化的推进以发展网络经济为关键内容,这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城市化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与文化的集聚,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和谐发展。就此视角而言,互联网消费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科技化、信息化与便捷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发展城市互联网消费经济,可以不断提升现代城市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极为有利。此外,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形成制约的重要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二)城市互联网消费经济更为时尚与客观
相关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南京、上海、北京以及广州等一些城市的互联网最为普及,且网络已逐渐融入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通过互联网下载电子优惠券、搜索生活消费信息是北京网民生活所必需。数据的主要来源是57万家生活服务商家与1000万互联网网友的点评,这将网民消费趋势与习惯充分地体现出来。互联网消费数据表明,网友在实施网络消费时,提高了警惕,在对休闲娱乐与就餐进行选择时,更为理性,通过多种渠道实施经济消费。一些人因为节假日与家人、朋友等聚餐或者举办娱乐活动较为频繁,所以,在节假日期间,餐饮消费是网民的一笔比较大的开支。而消费结账时将优惠券晒在朋友圈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三)城市互联网经济招牌服务对城市现代化消费的实现极为有利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互联网消费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后发优势。互联网消费市场越发的充满活力并不断扩大。我国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城市居民互联网经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新步伐的进一步加速,有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消费市场化的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不断增强居民消费选择权;逐渐习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以对消费支出结构进行有效调整。
城市互联网消费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一)塑造网络品牌并选择优势平台
发展互联网经济,需要保证用户群体高质量及营销模式多样化,需要各大企业积极参与,基于这种现象,互联网品牌化的推广为大势所趋。第一,构建互联网广告推广平台,对网络广告健全与完善具有推动性作用。就现阶段而言,在事件与内容等领域的营销上,互联网消费经济平台具有更大的参与度、优势以及关注度。此外,快消行业中的奶粉行业具有比较严重的消费者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奶粉商家都热切希望顾客可以正视自身产品,且整合营销模式对厂商与消费者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利用互联网能够实现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确保网络消费经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互联网营销管理应依靠品牌力量
与传统消费经济相同,网络消费经济也应该相信品牌的力量,在对品牌进行创建与维护中,其重中之重是企业员工,企业唯有注重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网络消费经济的不断深入,使得消费逐渐凸显出其现代性特征,并不断扩展与延续。企业员工培训系统被称为城市网络消费经济品牌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消费经济品牌具体包括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发展与援助沟通等。企业底蕴得以更全面地提供给他人,以此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进来为企业效力。互联网经济若想发展壮大,并向行业标杆升级,那么,该互联网经济就需要有属于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能够彰显出企业文化特色,此为品牌必备特征。
(三)利用互联网构建城市消费营销新模式
未来城市互联网消费市场中,一定要对营销新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健康发展网络消费经济,才能不断拓展市场营销空间。而且城市互联网经济本身的创新与创意就比较强,虽然可模仿其模式,但却不能复制其团队执行力与创意,这也是反复复制营销模式,却从来没有超越其本质与核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创意性主题是关键,可以让人们享受到一种特别的经历,通过派对营销传递给消费者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并以消费者体验为基础,展开系统、科学、现代化市场营销。由此可见,若要成为网络消费领先行业,网络高管团队要不断创新网络营销模式。
(四)城市互联网消费投资要遵循网络市场营销法则
城市互联网消费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投资现代网络提供了有利条件,确保了互联网消费市场的稳定性。而且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使得结构性产品短缺现象极为突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互联网经济本身具有很大发展优势,且日益趋于成熟,并逐渐成为城市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渠道。由此可见,互联网经济的健全与完善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不断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互联网经济的健全与完善既要有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两者的共同支持,同时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寻求最佳投资方向,遵循市场法则,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结论
未来互联网消费市场必须不断地创新营销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互联网消费经济本身需要较强的创意和创新,因为模式上可以模仿,但是创意和团队执行力却不可复制,这也正是营销模式不断被复制但从未被超越的核心原因。最关键的就是找到有创意的主题,能够让人们获得非比寻常的经历。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用派对营销传递给客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客户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深层次的市场营销。要想成为网络消费行业领先的企业,离不开高管团队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追求。然而,网络消费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潜在、负面的问题,需要城市政府对其实施加强性监管。净化互联网信息,加强信息管制,是确保我国城市网络消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倡良好的网络消费道德教育、道德规范以及社会风气。在对网络交易发展规律予以遵循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对我国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与网络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易继明,杜颖.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刍议[J].研究生法学,2008(1)
2.吴健,胡健.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现状结构及对策研究[A].第1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9
3.蔡军,钟天朗,郭树平等.东西部城市居民消费的比较研究―上海、西安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3)
[关键词]精益成本管理油品销售 应用
一、引言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实质上已表现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来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融合精益思想的成本管理。
二、精益成本管理的特征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要求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一些企业称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这种成本管理模式还要求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 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
精益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3. 成本管理活动具有预见性
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就是要使成本管理活动开始于产品设计阶段,从而影响未来的成本定位。产品设计对产品性能、采用材料、工艺流程和成本都有关键性的影响。企业的产品设计也决定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据估计,产品的成本有60%~80%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确定,产品投入生产后,降低成本的潜力并不太大。因此,成本管理模式的重心应在产品设计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产品设计必须着眼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三、精益成本管理在油品销售企业中的应用
1.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成本支出是油品销售企业比例最大的费用,因此应依赖科学合理的销售预测,及时按需安排采购。在油品销售企业的成品油采购环节,应重点关注成品油的供应时间和交货的便利性,并与油品调运企业建立沟通机制。这样,在保证成品油的供应时间前提下,降低成品油采购价格,从而降低成品油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能缩短交货期,降低成品油的库存及其成本。成品油作为人们的日常消费用品,其价格机制十分透明,主要容易受到国际油价形势、国内经济走势以及发改委价格政策等的影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充分利用价格调整时间差来平抑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采购成本上涨。
2. 精益市场营销成本管理
市场营销是油品销售企业最具特色的地方,行业特点决定其销售费用一直是油品销售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策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存亡。但是市场营销除赠品和返利外,普遍被消费者认为是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因此精益的市场营销策略一定要保持其有效性,一方面通过营销让顾客更好地了解产品,加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要通过营销让顾客更便利地得到该产品。为保证对营销结果的跟踪和分析,大客户开发分析及客户忠诚度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在油品销售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等。在保证客户价值需求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这是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精益物流成本管理融合在精益物流之中,实现了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成了物流成本管理的精益化。我国油品销售企业的运费高、运输时间长、库存储备超量、物流信息处理技术低、物流环节多是普遍现象。精益物流成本管理首先要精益物流,去掉不必要的物流环节,然后在必要环节中进行成本的再精益。在精益物流成本管理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精益物流环节,去掉不创造价值的浪费环节。(2)公司生产设施合理布局。(3)提高和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以便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运作效率。(4)加强和深化物流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以提高效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从整体上对各活动做出统筹安排,适时控制,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迅速调整,实现物流成本管理的精益化。
例如,从优化运输组织上控制成本,实现运营成本的“零损耗”。优化运输组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挖掘内部潜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运输效率来实现效率、效益最大化。从我国油品销售企业目前的情况看,运能利用率不高。要强化运输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的分析,在优化运行图、运用方案等方面下苦功夫。建立精益的运输组织管理体系,以市场需求指导运输组织,根据市场行情和运输效益状况,精细地配置点、线运力资源。要改变传统的运输计划、统计及运输组织办法,科学合理地安排运输能力,实现运营成本的“零损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精益成本管理是在对企业供应链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以客户价值增加为导向,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最小的成本管理新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以利润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模式,为成本管理开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由于精益成本管理和精益物流、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方法相联系,对企业的经济环境、技术条件和人员条件要求较高,实施精益成本管理是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
参考文献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400)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与企业管理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并且在各自的讲解实施中,都会用到对方的相关理论或操作。本文以两者在各自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它们进行整合,以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企业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93—02
一、课程简介
(一)企管沙盘模拟系统简介
沙盘模拟教学以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以制造企业为背景,模拟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及运营管理过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6人,分别扮演总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营销总监(负责开拓市场)、生产总监(负责企业生产管理工作)、财务总监(筹集和管理资金)和采购主管(负责采购)等管理角色,参与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二)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也是高职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培养掌握基础管理知识和具备相应管理技能的基层管理者。企业管理源于生产实践,又用来指导生产实践。因此,在企业管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才符合企业管理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沙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规则,轻指导
在沙盘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沙盘规则的讲解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本身的指导,导致学生知道怎么去推演沙盘,却不知道如何决策,或是做出错误的决策后,却不能很清晰地知道这些后果产生的原因。出现这种重规则轻指导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二是老师能力有限。沙盘模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少有经验可循,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沙盘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无所适从。
2.重沙盘推演,轻现场案例分析
很多学校企管沙盘模拟不仅是作为实训课程存在的,还是选拔学生参加省(或全国)的ITMC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沙盘模拟的过程中自然看重结果,对于获胜的小组关注较多,对经营失败的小组关注不足。要将知识的传授、沙盘的模拟操作、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师而言难度较大。沙盘模拟对教师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教师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现场案例分析。沙盘模拟的精髓,不是模拟过程的激烈竞争,实战演练,而是教师针对不同条件与模拟结果的讲解。否则,教学过程易流于形式,变成纯粹的游戏。
(二)企业管理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企业管理课程理论知识丰富,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基本是集中在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讲解上,不安排实践环节或是实践环节很少。因为实践环节不易组织,操作性不强,不容易达到实践的目的,而并非这门课程不需要实践。实践环节缺乏、实践效果差是企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企管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能“记住”很多管理知识,但记住知识不等于拥有了能力。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且缺乏联系。学生在学完了这门课程后往往只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原则、方法、手段等,缺乏系统的观念和整体的意识,且所学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耗。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而这些能力恰恰是用人单位所急需的。
三、课程整合实施
(一)课程整合的基础
1.教学目标相似
企管沙盘和企管课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战略决策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构化知识体系需要系统整合
企管课程不仅包含市场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要想学好这门课,必须系统掌握这些知识。而企管沙盘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经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完整过程,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企管沙盘演练涉及多层面的管理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完备的专业知识,并能做到融会贯通。否则,学生可能是稀里糊涂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沙盘推演而不能把握企业管理的真谛,也无法体会沙盘的魅力。
(二)整合课程,优化教学效果
1.将沙盘引入企管课程教学,整合课本知识,解决实践难题
通过沙盘教学这一载体,学生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通过沙盘推演,学生能够掌握综合运用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有利于将所学技能加以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运用,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既解决了企业管理实践环节薄弱的难题,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2.重视沙盘模拟过程中的现场案例解析
现场案例解析是沙盘演练课程的精华所在。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解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会更加深刻,会反思经营决策中的不足并思考对决策失误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每次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回顾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奥秘。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总结改进实训教学,把带有普遍困惑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解析,这个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传统的案例教学受案例本身抽象性所限,学生无法获得切身的体会。而对现场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层剖析,会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吸收,这比传统的案例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
3.整合师资结构,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
沙盘是新兴事物,很多学校的沙盘教师是直接从企管教师中抽调的。沙盘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专家诊断于一体,不仅需要教师有很深厚的功力,对沙盘规则、经营趋势有很好的把握,具备完整的企业管理理论,还要求教师到企业积累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实地了解企业运营的真实情况、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等。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升学历、学位和专业职称的同时,应着力向“双师型”转变。
[
参考文献]
[1]ITMC编写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教程之一——沙盘对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田跃.基于企管沙盘模拟的《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0).
[3]姚亚琳.引入沙盘模拟的企业管理课程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8).
关键词:电力营销;线损异常;成因;精益化管理;有效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65
1 前言
对线损进行管理是有效提高电力企业效益的方法之一,是电力企业营销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工作,线损的管理越是到位,越是精细,线损的合格率也就越高,这说明营配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比较高,客户端的用电以及抄表等问题的处理也就越到位。下面对电力营销中线损的异常成因进行详细的研究。
2 线损异常的成因
(1)抄表时出现差错。每个月的抄表工作,是为分析线损提供数据参考与依据,抄表的质量好坏,对统计线损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没有对抄表的片区进行正常轮换的条件下,就很可能出现以电谋私的情况,对一些电力用户不抄或者少抄。还有某些抄表员工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进行抄表时出现漏抄或者错抄等行为,严重者,某些抄表人员粗心大意,觉得台区的考核总表是不计费的,就没有对一些电量异常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统计出的供受电量失去真实性,造成线损率的异常。
(2)营配基础数据不一致。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为了确保用户供电的可靠与安全,台区、馈线之间的调荷与转供电已经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因为现场的调荷环节一般都是借助施工队,导致这项工作的可靠性与合规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加上营配班组间的协作性比较差,就造成对现场关系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有效的落实,经常出现现场和系统关系不一致的现象,这就会导致线损率的指标出现异常现象。
(3)不同期的抄表现象。因为电力行业的自动化水平还不是很高,抄表人员主观上没有认识到同步抄表的重要性,或者因为现场的客观因素,比如供电的半径太大,抄表时耗损过长的时间,台区或者一些馈线没有做到同步抄表,导致统计的电量是不同期的,造成线损率的异常现象。
(4)终端的在线率,计量自动化是以电厂、变电站和大用户以及低压用户相关数据的管理和采集于一体为目标,从功能角度出发,能够对负荷进行控制与管理,可以对场站的电量数据进行采集,对配电进行监测,防止窃电和预付费,还可以自动的统计数据,考核与结算打印报表,信息,计量自动化终端在线率的高低对线损率也有很大影响,对数据的正确性有决定作用。
(5)业务的流程问题与用电的变更。客户业务扩展的办理和恢复等,现场虽然已经开始接火送电,但是还没有完成电子化的移交,资料也没有被录入电力系统内,造成现场虽然已经实际用电,但系统却没有客户的资料,这就造成线损率出现异常。台区在单双月进行抄表时,也可能因为用户变更用电,造成非抄表月却提早出单,常规抄表时却漏算了这些电量,导致线损率的异常。
3 线损率精益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1)关注基础资料环节的工作,提升设备台账准确性。因为欠账的历史比较多,供电企业在管理设备台账时相对薄弱,再加上当前有多个不同的管理体系,这些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还存在很大问题,调控日常的负荷与变更业务时也都有很大困难,基础资料的正确性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基层的班组需要做好馈线线损的管理,理清站-线-变-户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建立起准确、完善的设备台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计量方面的管理,做好用电的检查。强化对用户用电的负荷、平衡率、电流和功率因数等的管理和监控,强化表记铅封的管理,有计划的更换管辖区域内的电表,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还要加强查处窃电现象的力度,与每个月的线损清单相结合,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
(3)需要对转供电和项目工程的流程进行规范。配电人员在关注供电的可靠性时。经常会忽视调荷与转供电对企业和用户关系之间产生的影响,不能对相关的系统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而且,一些工程只有纸质的文件进行传递,并没有电子化的移交或者出现了滞后移交的现象,这也会造成线损数据失去真实性,所以需要对转供电和项目工程的流程进行规范,做好有关节点的控制与管理以及协作。
(4)对配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其结构得到优化。需要预先对配网进行规划,进而使得配网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需要缩短负荷与电源间的距离,使供电的半径得到有效降低,还要防止出现迂回供电的情况。第二,根据小半径、密布点原则,尽可能把变压器设置在负荷的中心位置,进而降低供电的半径。第三,要对变压器容量进行合理的选择,防止因为变压器长时间处于超载或者轻载运行状态。第四,要改造一些线径比较小的线路,更换为适合界面的线路,使电流的运行更加经济。
(5)对配网无功补偿进行优化,提升其功率因数。第一,按照分级补偿和就地平衡原则,对负荷比较大的线路中设置并联容器以便分散补偿,降低无功功率的传输。第二,加强考核专用客户的力度,如果是增容或者新增用户,需要安装容量足够的无功补偿才能接火送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营销中,线损异常的精益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不断对管理手段进行改进与完善,切实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切实降低线损,进而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凯.浅析电力营销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有效举措[J].低碳世界, 2014(1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