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19:29
导语:在初中地理课堂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79-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立足于教材,更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又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的活力。在种类纷杂的地理课程资源中,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是最贴近学生、生动直观的一种教学资源。那么,什么是社区地理课程资源?这种教学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又是如何应用的?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中蕴含的具有地理教育教学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民族风俗、语言文化、地理教育场馆设施(天文台、气象站、科技馆、博物馆)等。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教师将地理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找到地理教学融入社会的突破口,增强地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学生校内地理学习的延伸,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优化地理教学的实效性。社区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发应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引进来”,将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所谓“引进来”,就是开发社区中的各种未被利用的地理教育资源,结合教学的实际,将这些资源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并引进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
1、引进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整合初中地理教材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虽然文字精简生动,图片丰富直观,但在信息时代,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学生个体认知差异很大,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仅仅运用地理教材中已有的这些知识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善于钻研和筛选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有关的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比如学校周边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地域景观、民俗节庆等,并对其进行优化、合并、精简,与地理教材进一步整合,把那些学生熟悉的地理生活情景作为教材中地理案例的补充,把社区生活中富有地理知识的图片作为教材图片的延伸,把社区活动中出现的含有地理元素的影像视频作为无声教材的拓展。社区地理资源与地理教材的整合,可使地理教材更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引进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优化初中地理课堂
在地理教材整合的基础上,地理教师更要将这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或有一定联结的社区课程资源引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贴近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
此外,通过引进社区地理课程资源,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出现的疑难知识点,由表及里,化难为易,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比如学习《季风气候显著》一节,我国季风气候的冬夏风向和特点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上树立的国旗在冬季和夏季飘向是否一样,结合西安冬、夏季风吹拂时的感受,从而理解冬夏季风的风向和特点,像这样引入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环境,降低了教学难度,激起了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
二、“走出去”,利用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构建开放性地理课堂
所谓“走出去”,即让学生走出地理课堂,走出学校,利用社区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构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环境观,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实践,探究身边的地理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构建开放性地理课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观测、调查、参观、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发利用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地理教育场馆、地域文化等资源,让学生尽可能的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身边的地理现象,亲身体验身边的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天气、河流资源等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和水文观测,自主研究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游览社区内的自然风光,参观社区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天文台、气象站等场馆,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社区水资源、土地资源调查,社区民俗调查、社区灾害调查等调查研究,通过搜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或地理小论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邀请社区的地理专家、学者、环保达人等开展地理科普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地理课外生活,使地理知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心中。
综上所述,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开发应用这些课程资源不仅能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地理探究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繁杂,涉及面广,在开发应用中,地理教师还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校内地理资源与校外地理课资源的关系,更好地整合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为初中地理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学生
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学科从上到下,凝聚了人们智慧的结晶。人口、社会、宗教、语言、商业、交通、气象、城市等等不一而足。地理课程教学也是一门复杂性较强的学科,涵盖范围和广度,都体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课堂教学,是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提高其有效性,是把握课堂脉络,实现地理知识普及的必然要求。初中地理,是其关键期,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充分重视其影响,对未来文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初中地理教学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是一门以研究地理知识为目标的主要课程。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外,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地貌、气象观等人文情感为目的的学科。地理课程在新课标要求下,除了使学生自身具备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外,还以树立正确的为祖国繁荣昌盛和奋斗不止的心态为目的的特殊课程。
地理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环节往往不予以重视。地理考试在总科目中所占比例较小,使得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重视度相对降低,这对高中地理作为文综必考科目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许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缺乏必要的思维和学习能给力,教学效果极差,对学生在高中段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
地理教育,应是初中教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要在课程实效性上努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高中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理论依据及意义
无论是基于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对教育课改的支持应和,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基于对初中生知识和技能、学习情感和态度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体现。除了完成地理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外,还要获得充分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来源是素质教育,地理教学的核心也要围绕"生活中的地理"、"终身发展的地理"来展开。即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解释生活中诸多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创新和发展,助推学生掌握地理思维能力,使初中生朝着有利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方面努力。
三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
师从古业;"传道、授业、解惑",除了改变旧有的"填鸭式"教学外,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实现教学环节的互动情景式教学,更能充分利用教学环节的各项资源,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环节进行深化,以效率先行,实现知识经济下,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将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被动"教"到现在的学生主动"学",除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外,还从时间上,空间上,实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地理教育理念从轻视走向理性重视,更能够充分了解地理教育的内涵。教师不能,单纯的拘泥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以课外内容触发时代内涵,让学生充分感知时代脉络,体验地理浩瀚知识带来的愉悦,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将现代教育中的集群效应发展到个体化一体化教育方略上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地理知识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也会朝着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去。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学案法(学生个体案例教学法)对不同的地理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果加以发扬,通过对学生个体地理水平的测评和调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以"导"助教,逐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传统的地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创新出一条新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恩呢管理,从抽象化的概念中走出,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学习内涵。比如说学习某区域地质构造时,可让学生建立山体构造模型,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地里活动课程中包罗的世间万象。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仿真模型,自实践中对地理的重视度,就会大幅度提升。通过对气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认识自然界规律,结石雨雪成因等多种实际问题。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初中生的系列思维拓展,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能力,构建起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从培养学生智育开始,让初中生具备较强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地理常识,思维和界定学生的额空间爱你思维能力。运用地图的直观性布局、分布特点,研究地理事物间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地图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地理的综合变因实施综合分析。
4.构建教学绩效评价考核体制。
在终结学生教学阶段,绩效评价考核体制,更能使师生从教与学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地理课程中的缺陷。除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外,也能使教师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中,突出学生教学成就,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获得有效流。教学终结阶段,对学生的绩效评价,要采取多维方针,不能单纯理论试卷考核就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全盘否决,而是完善评价体系,以调研综合考核课程实效。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而评价考核机制,更能迎合新课改下学生的需求,在实践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 总结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初中段地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引导性,是提高地理课程实效性的额主要方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握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落实地理课程教学实践,完善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提升,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正确态度,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略。
参考文献
[1] 温辉平.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4):118-118
[2] 谢世国. 教师引导下分组自编学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尝试[J]. 地理教育.2013(4):24-25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67―01
初中地理教学要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颇有难度,通过情境体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在自身思维不受局限的情况之下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情景体验教学也要注意把握尺度,要有目的性地开展和实施,才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升。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再加上对学生学习节奏的把握,才能够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
初中地理的学习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创设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能让学生对初中地理保持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高效学习,让地理教学能够更加深入,发掘出地理课堂教学的更大价值,给予学生新的体验。现阶段的很多优秀的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或多或少地,无意识地应用情境体验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更加欢乐、积极、认真地发展和成长,然而情境体验教学需要形成更加完善、成熟的体系,才能够让学生和老师的任务量减轻,摆脱传统地理教学的束缚,让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氛围更加和谐,效率更加高效。
一、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体现
1.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探索,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昂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将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能够使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活跃,避免出现“强硬灌输知识”的情况,真正能够实现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这一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地位的转变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为便捷,更加高效。
2.情境体验教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配合更加默契,更有利于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情境体验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在探索中进行总结和提升,同时使师生沟通更加顺畅,便于教学工作者在得到源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后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正,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形成灵活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够使学生在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环境中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其对于感情的把握和情感的认知也不受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不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1.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综合创设地理教学的情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利用多媒体对课本的环境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形象的数据显示,图片的视觉冲击,些许地域特色的风情展示能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减小学习的阻力。形象的展示便于学生的记忆,地理教学因多媒体的使用变得具有趣味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吸收速度将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能够享受地理教学的乐趣。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学生能够在深入实践和探索的同时更加热爱地理这一学科,让学生通过现场表演等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真正参与,让学生主动地感知地理文化的魅力,在自身的努力之中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感知和实践,将知行合一,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够得到发展,更加适应现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是一门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常用学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是一项可行、有益的改革。而其中的难点为以下两个方面,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较直观、较深刻的地理现象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怎样教育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性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用“生活化”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上所授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和更灵活掌握,也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应用理论地理知识,分析、解决日常实际问题。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地深入进行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也由之前局限性较大的一味地增加学生对相关地理的知识储备量,转变为较科学合理地更加重视学生在接受、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遇到实际问题后的感知应用能力,更加注重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转变旧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而积极地将“生活化”教学推行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将至的这段时期内,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将会成为初中地理课堂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概念论述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用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现阶段较先进可行的教学模式,其旨于将初中阶段课堂所授的地理知识与初中学生所处生活环境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更直观、更深刻、更浅显易懂的地理知识,而非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硬性填鸭式的枯燥教学。其优势表现明显,既改善了枯燥、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更加鲜活易记,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亲切感,转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厌恶和排斥感。在新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将“生活化”教学氛围引入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结合“生活化”方式、“生活化”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展示和解释也对初中地理教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若想顺应潮流,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发扬光大,初中地理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并提高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能力,还应顺应学科特点,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积极观察生活、收集资料,以保证能够顺利、自然地实施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具体从以下“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情境渲染和教学实例“、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等这几个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1.“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教学真正被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需要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入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描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情境,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以引起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例如,在讲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便可以用几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思考和学习当中去,如,“中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你听说过的、了解过的那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师生共同探讨列举之后继续进一步的引导思考,“为什么有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你理解的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以进入课堂教学主体。这种“生活化”教学引入,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进入课堂互动中,另一方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2.“生活化”教学的情境渲染。有趣的“生活化”教学导入之后,需要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气息浓的、轻松自然的情境渲染为线索贯穿引导教学过程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民族”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强行要求学生对大量的民族习俗、特色进行死记硬背效果既差又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观看相关图片、音律、视频,直观、形象地进行欣赏巧记,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答竞赛,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使教学过程活泼、吸引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和认知分析能力。譬如在讲解“我国的水资源”这一课程的最后,教师组织一次“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课下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生活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亦可采用观察结果记录评比大赛,对表现优异、结论科学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相关教育工作者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发扬“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雪、董玉芝.初中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年11期
【摘 要】初中地理课程属于中学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及大学地理课程的基础。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讲,地理教学的特性有些是属于整个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开展的普遍性特征,有些则是地理教学所特有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具有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形式的诉求。文章根据人教版初中教材以及实践教学得出经验与收获,主要用调查等方式开展问题的研究,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与反思。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34-02
地理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之前所接触的其他课程有诸多不同之处。七年级地理同样继承着地理科学的时空性,抽象的天体知识,加上晦涩、难懂的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使得此年龄段的初中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一些空间思维敏捷的学生将会很快适应这门课程的特征,另外一些则可能被教师的思维越拖越远,从而导致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两极分化的认识与情感。因此,做好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的开展。
地理在八年级扮演着让学生深情了解祖国的角色,带领学生“踏遍”祖国的大山大河,欣赏着各地多彩的风土人情,体会着少数民族独有的魅力。因此,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地理课堂的充实与快乐。
一、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分析
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表述的分析,找出对应目标中主要的行为动词及出现的次数。
根据对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中行为的整理(表1),可明显看出,课程总体目标要求层次较浅,主要集中在感性层次,因此,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应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此指导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
二、初中生地理课程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客观掌握初中生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所从教的学校中随机选取两个年段的班级开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七年级发放问卷73份,获得有效问卷72份,占总问卷的98.63%。在八年级发放问卷63份,获得有效问卷60份,占总问卷的95.2%,有效问卷数所占比例>90%,本次调查为有效问卷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主体情况,70%以上的学生认为地理课程很难或者较难,只有少数调查对象表示地理课程容易学习。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有用的比例占到90%以上,并且与喜厌地理课程的比例成正相关,表明初中生对地理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更加偏向于活动教学法,八年级学生出现自主学习的比例进一步增大,表明八年级知识点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在教学手段方面更倾向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同时也青睐地理教学器具的课堂辅助,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教学器具、运用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风格上,幽默的教学风格可以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
三、结论与反思
1.教学实施的形象性与浅层性。七年级上学年的知识内容,易出现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切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代替书本上的地理事物,以达到知识点的形象化。在课堂中,对一些知识点须点到为止,不可做过多解释与延伸,如对个别非重点的问题或者深究的个人花费过多时间,会对其他学生造成知识混乱,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可对个别学生做单独的知识延伸性的辅导。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接受能力较低,只有将地理知识结合他们已有的认知,才能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成因等知识,在这里就要提到学生知识面与地理知识学习的关系了,知识面较广的城市学生明显比知识面窄的农村学生学习得要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地域差异,城市中学的初中地理教学又可以讲得比乡镇中学要深刻一些。
2.教学开展的艺术性与愉悦性。初中生正处于少年与青年的过渡期,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上来看,初中生的需求属于浅层的底层需求,除了生理的物质需求外,追求生活的愉悦性以及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幽默、诙谐的语言,加上艺术性的动作,就会提升学生课堂生活的品质。
教师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语言的表达、板书板画的展示,都是一种艺术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许多具有时代元素的要求,但教师也不能将传统中的精华元素遗弃,传统教学手段在新的时代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感。
3.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学重点的达成、难点的突破都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这节,内容重点为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了解。可以采用学生课外搜索,课内交流的方法,课堂的练习记忆法,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法。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中,“地球与地球仪”这节知识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同等层次的班级进行本节知识的教学,A班利用传统的板书板画开展教学,B班利用有文字、图片的PPT开展教学,C班利用Google Earth开展教学。尽管学时相同,但各班的掌握情况明显不同:A班明显听课更加集中,但是理解效果不好,许多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感;B班学生表现一般,此手段在课堂上用得比较多,在学生看来没有新鲜感;C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掌握情况较好,掌握得更加牢固。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堂课中使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使不同特征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该节课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给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这样能够获得整体性的提高。
4.师生的默契感与课堂的可控性。合格的一堂课,考验的是教师各个方面的能力,各种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一个默契的师生关系以及一个可控的课堂,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锻炼师生间建立默契性的能力,比如,一个寂静的课堂怎样激起学生配合教学的热情。同样也要锻炼驾驭课堂的能力,嘈杂、活跃过度的课堂往往被列为失败的案例,因此,需要拿出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或者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后进生和调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没很好地控制课堂的秩序,再好的教学策略也难于实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个例单独辅导与谈话。讲课吸引力不够以及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有限等,往往是地理课堂嘈杂、学生走神等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更新,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家清.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新教程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但是近几年来,初中地理教学仍不容乐观,水平依然停留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素质,我认为应重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被动地学习地理,甚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愉悦的教学体验。活跃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靠的是教师强大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由于年龄的差异,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诙谐与幽默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花大力气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如引入社会时事、热点、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历史典故、呈现漫画、引入诗词歌赋、利用游戏等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甚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这种情况下,地理课也就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改变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改变认识,将地理课堂延伸到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地理教师应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教学过程。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绘制简易地图,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资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重视地理图表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图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一个好的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还要加强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地图教学掌握得好,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向45分钟要质量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0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地理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地理教学有诸多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取得的进步,同时也真切的体会到,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剖析。
(一)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想要有效进行地理学科学习,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有效进行地图学习。而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也对地图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地理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地图这一学习难度较大的板块而言,如果学生不能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将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仅仅单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而没有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更加顺利的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影响了趣味课堂的营造。
(三)依然存在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
传统教学中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并且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时期,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地理学习的要求,不仅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困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不仅没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而且也难以使学生有效应对考试,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
(四)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没有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地理这门知识点较多,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而言,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然而就目前初中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师虽然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引起了重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面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要对地图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地图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地图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认识到地图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切实的将有效的地图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图的含义,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使自身的识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地图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备课阶段就针对要讲解的知识点,及时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在引导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是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A之上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想象,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点,知识点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只有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点。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兴趣;主体作用;生活化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都对地理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感。加之初中地理作为副科在初中教育中不受重视,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带动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科知识的实际性等等,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教师重视的话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
一、以兴趣来推动学生学习地理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来硬性地让学生掌握或者背诵一些地理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加之初中地理知识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匮乏,致使课堂效果低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行使某种行为的主要动力,属于内部动力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以兴趣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笔者在教学中以生为本,通过关注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初中生都喜欢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其实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有活力,已经初步具备探究能力,鉴于此,笔者则以地图为基准,通过培养学生读图来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且运用读图来解决实际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所在,增强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情感,借以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思维,学习、探究地理知识,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活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属于动态的。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活跃课堂教学,借以来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如:在学习“地球地图”时,鉴于此部分知识点的枯燥,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即:运用具体的教学工具(多媒体图画或者地球仪等等)来让学生想象我国处于地球的什么位置,地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的国家在地球上的大概位置,等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来实践、感受,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尤其是新教材中添加了活动内容,旨在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教材的这个特点将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借以来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显现。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笔者出示多幅天气图片来让学生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以“多变的天气”为中心来自主设计“活动”,诱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增强自我地理综合技能。
三、从实际出发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来开展教学。从某些方面而言,实际出发也属于“生活化教学”范畴。初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多变的天气、气候、岩层结构、国家的地理位置、各国首都、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等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也是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以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感,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如:初中地理知识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属于文科范畴,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切入点来循序渐进地拓宽学生探究、学习地理知识的道路。如:在学习“地形分析”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现在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在地形的特点进行描述。这样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为基准点,层层拓展,诱发学生不断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不仅教学的可行性很强,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等等,有利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发生质的变化。
总的来说,初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依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生为本,强化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感知、体验,活化课堂教学,借以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可以抓住以下四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争做学习型教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地听讲,机械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在互动中引导、启发学生质疑。教师应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领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观念,做学习型教师。
二、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对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会学好地理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情境”引入
长期以来地理课堂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这样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画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而教学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需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学好地图,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