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19:35
导语:在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 要: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现代国防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存在很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关键是加强教学管理。本文试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机构设置、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后勤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方法、原则,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进行科学计划协调控制与指挥,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1]当前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圆满完成国防教育赋予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使命,就必须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通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活动,教在前,是第一位的,学在后,是第二位的。因此教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作为教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要严格选拔军事理论课教师,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根据《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军队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总参、总政有关规定编配派遣军官到高校担任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兼职教师,同时学校也应有自己的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对这两部分教师,学校都要严格选拔,对军队派遣军官,学校要协同派遣单位按照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选拔;对于专职教师要做好招聘工作,尽量扩大招聘范围,择优录取。
其次,定期对专兼职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实行奖优罚劣。学校可以成立由派遣单位的首长和学校领导及任课教师组成的考评小组,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考核小组考评、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对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小组、同行专家通过听课的形式进行考评,学生对教师的考评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网上调查,然后将考核小组参评、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的最终结果进行总评,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评成绩差的教师要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于屡次考评都不及格的教师要坚决辞退。
再次,加强对军事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根据《大纲》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和军区、省军区及院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军事教师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及学历、学位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2]。学校要制定军事教师培养规划,利用现有相关专业招收国防教育方向的硕士学位班,培养高层次军事教师;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在职培训、离岗培养、长短培训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快军事课教师的质量建设;最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军事课教师待遇,相关政策适当向军事课教师倾斜,稳定军事课教师队伍。目前,军事课教师待遇偏低,在职称评定和认定硕士生导师方面受限制过多,这一系列因素不仅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而且直接造成了教师的大量流失,在目前军事教师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课程建设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将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职称评定纳入学校师资职称评定整体工作之中,并列入军事类科目单独评定,以解决军事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稳定和提高军事教师的物质待遇。
二、完善教学机构设置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传统的负责教学的教务处等部门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是陌生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是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军事理论课是高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鉴于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在教务处下设立一个专门为军事课教学服务的部门还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机构就是在有些高校已经运转的军事教研室。在一份对湖南和广东两省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中显示,广东、湖南两省只有34.2%的本科学校建立了军事教学机构。湖南省25所本科学校,建立了军事教学机构的只有9所,占应建数的36%。由此看来,建立军事教学机构还没有引起广大高校的普遍重视。军事教研室的职能是领导和组织军事课程教学,负责协调和解决军事理论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定期举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情况的研究和探讨,它是一个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领导和服务相结合的部门,它也是对军事理论课教学进行考评的重要力量。从军事教研室人员的配备来看,首先要确定负责人,负责人可以从本校的教务处选拔,也可以对外公开招聘,但必须既要懂军事理论课教学又要懂教学管理。此外,还需配置三名左右干事,具体负责教学、科研与对外协调。军事教研室的任务主要包括:协调军事教研室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为军事理论课教学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军事教师开展教学经验总结与学术交流;组织军事教师招聘、考评、升迁、奖惩及相关事宜;组织开展军事教师培训等等。总之,通过设立军事教研室可以极大地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率,实践也证明,军事教研室的设立促进了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无规矩不成方圆,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有章可循,严格管理。首先,教师着装要规范。授课教师必须身着军装,整齐划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言谈举止要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讲课要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其次,严格考勤制度。要把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融入课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军事课堂就是军营的观念,每堂课上课之前要点名,对无故迟到者要严厉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取消其当年学业成绩。再次,建立学生考试重修制度。很多学生忽视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考试也不认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因为不及格还可以补考。实施重修制度,对于考试不及格的要坚决进行重修,可以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新型课程,大部分教师对此都不很熟悉,因此,集体备课就显得非常必要。来自部队的派遣军官,他们的军事理论知识非常扎实,拥有丰富鲜活的战例,但教育教学技巧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而相反,来自学校的专职教师军事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教育教学技巧方面的知识和教学经验相对丰富。采取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质量。第五,完善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现代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激励调控教学,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教学的发展。教学评价要形成制度,只有形成教学评价制度,才能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在教学评价制度中,要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问题。第六,建立严格奖惩制度。军事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教师担当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这其中要选拔考核,更重要的是通过奖惩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在教学工作中表现优异的要大张旗鼓地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在教学工作中态度散漫、教学水平低下者要予以警告,取消其评优资格和各种奖金,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没有效果者予以辞退。
四、加强后勤保障力度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本专科学生一门必修课,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后勤保障更是差强人意。通过对广东和湖南两省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情况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所学校安排了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专门教室(进行了命名);湖南25所本科学校中,还没有高校安排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专门教室。湖南高校中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的学校超过90%是采取在训练场、大会堂、体育馆等能容纳几百、上千人的地点进行讲座式授课,只有不超过10%的学校把军事理论课教学安排在200人以下的教室授课。当然,窥豹一斑,其它省市高校也大多是大课教学,这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针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人地矛盾突出的状况,学校后勤必须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场地问题,除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地资源外,很显然,加快教学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此外,针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开放多媒体教室,对于紧缺的设备要尽快购置。其次,要加大军事理论课教学上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在经费上要保证军事教研室的日常开支和各项活动开展之需要,对于军事课教师的培训要大胆投入,这些都是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军训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79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Training on the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Ying, LI Hanchao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 university 2166 to participate in military training of freshmen, military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consciousness of undergraduates and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lso found that subjects is simple, military training courses is not perfect in military training. To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military training, military training to play the effect, it is recommended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t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military theory, adhere to the results of military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military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2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问,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法》第13条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面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一新生军训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储备国防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
为了进一步了解军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教育情况以及军训的实际锻炼效果,发现军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完善军训实效,更好地发挥军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我们开展了关于新生军训的调查,以期掌握新生军训最真实的状况,为做好高校军训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军训状况的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性别、专业、生源地、政治面貌等问题;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新生对大学实行军训意义的认识、新生在军训期间的感受和军训对个人生活、学习等方面影响。问卷主体全部为客观题,在需要被调查者提供更具体充实信息的相关问题上,把答案设置了多项选择形式,以便更科学和详细的统计数据。本次调查采用样本调查的方式对参加军训新生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为应届新生,本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300份,回收2166份,回收率为94.1%,其中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率为82.4%。其中男生1207人,占总人数67.6%,女生579人,占总人数33.3%。在被调查人群中,独生子女的人数为785,占43.9%,非独生子女的人数为1001占56.1%。其中有73.2%的同学为农村户口,26.8%的同学为城市户口。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同学占0.1%,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同学有98.3%,另有1.6%的同学为群众,派及无党派人士均无。
2 本次新生军训调研的结果分析
2.1 新生对是否需要参加军训的看法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军训的学生有1672人,占93.6%,认为军训没有意义的学生有75人,占4.1%,持中立态度的同学有39人,占2.3%。整体上可以看出,新生对参加军事训练的意愿较为强烈(图1)。
2.2 新生对军训作为大学的第一课的认识
从学生对军训的认知意义上来看,只有10.1%的学生认为军训生活令人心烦,这是因为军训一直存在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中,中小学生在经历军训的过程中,难免会生出厌烦之感。
从学生对军训目的理解的调查上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能力,认识新同学,只有15个人认为没有目的。总体上大部分学生对军训都不是持反对态度,说明军训这门特殊的课程还是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军训课程作为大学第一课是持认可态度的(图2)。
2.3 新生认为军训对班级凝聚力、人际关系、意志力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军事训练对自己素质提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认同的。有1594名学生的认为军训对班级凝聚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占总人数的89.2%;有764人认为军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占总人数的42%;有1344名同学认为军训对意志力的提高是一个好的机会,认为军训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又是考验毅力的过程,约占总人数75.2%;觉得军训后自己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有1632人,占91.3%;觉得军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积极作用的有1500人,占83.9%。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军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意志力和凝聚力等的提高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图3)。
图1 新生对参加军训看法
图2 是否喜欢军训的反馈(人)
2.4 新生对军训时长的看法
多数学校会把军训安排在两周左右,进行的时间以新生入学时为主,对此问卷就学生对军训时长的看法也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0%的学生认为军训两周能达到军训目的,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有6.4%的学生认为时间安排不切实际;有3.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2.5 新生对军训生活的积极评价
本研究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军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在军训作用的调查中87.07%的学生认为军训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性;76.76%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集体观念;55.10%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从军训中学到军事知识技能,增强了国防意识。在调查学生对军训生活的评价如何中,38%的学生认为军训生活能够改变懒散的生活、学习习惯;44.4%的学生认为军训有助于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58.29%的学生认为军训目前给他带来的收获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73.29%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75.87%的学生认为军训磨练了意志;51.85%的学生认为军训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从总体看学生对军训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有84.8%的学生认为军训丰富多彩,是值得留念的一段美好回忆(图4)。
2.6 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军训教学课程的调查中发现,87.5%同学希望在军训中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感觉内容讲解枯燥。这反映了现行的大学生军训教学课程内容上不够完善的,主要反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丰富。对于现代军事理论知识、国防教育知识、内务管理知识等理论要适当的增加。
在大学生军训训练科目的调查中发现,75.5%同学认为缺少充满乐趣的现代化军事项目,只是局限于基本队列动作的训练,战术动作的演练以及日常内务的检查。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军训过于注重对学生队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现代化军事素质养成和个性军事兴趣的多样化培养。
3 发挥军训育人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3.1 丰富军训技能内容,科学设置学生军训的内容体系
以往的军训内容都是以队列练习为主,包括稍息、立正、行进、正步、跑步、踏步、立定、整理着装等内容,形式过于单调,军训内容也不丰富,不符合大学生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的时代个性。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能力强,如果军训内容设置循规蹈矩,不断地重复固然有利于姿势的练习,就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军训教学索然无味,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军训的实际效果。因此,应该丰富军训中的内容,设置适宜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军训内容体系,从而实现国防精神培养与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统一。
教育教学讲求寓教于乐,军训教育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军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军训休息时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如军歌比赛、会操表演、篮球比赛以及联欢晚会等,这既能提高大学生军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增强军训技能锻炼效果。与此同时,可以缓解紧张的军训生活节奏和氛围,密切教官与大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高校军训教育虽然时间短暂,但是需要科学合理的体系安排,保证军训教育的育人效果。
3.2 强化军事理论教学,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教育
军训教育中要包涵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和传统、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以及现代军事科技的讲授,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当今稳定、繁荣的社会局面来之不易,付出了几代人的鲜血。为了促使学生深人思考革命老前辈在战争年代里的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和平时期人民的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表现出来的大无畏与无私奉献精神,让大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在军训期间举办国际、国内形势及非传统安全讲座,使学生在这种特殊的课堂上,能够意识到当今世界和国家稳定的背后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大学生都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高校开展军训活动不仅在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壮体魄,完善形体,更在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经过短暂的军训生活,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军训效果的提升可以借助于集图像、文字、数据、声音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更快速、形象、直观的展示军事理论内容,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融入军队文化氛围。现在的大学生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善于在网络信息里增进知识,这就要求军事理论老师把握好时代性、前沿性,增加其军事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军事理论的讲授中要融汇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教育。
3.3 用军训成果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军训生活对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校园文明生活学习中,不论是起床、就寝、用餐,还是课堂学习、参加集体活动都要求学生做到严于律己。而军训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内容和评比竞赛,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内务整齐划一,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习惯。因此要发扬大学生严于律己的作风,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组织纪律观念。
另一方面军训还营造了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环境,给予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大学生“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为了使良好的军训成果长期保持下去,应当将军训精神切实贯彻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体育比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团结竞争意识和求知热情,在各职能部门的协力合作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营造奋发向上的优良校风和学风,使军训成果成为大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成为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项目:此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D201411)和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选择及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GJJG14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英,陈新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 袁贵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国大学教学,2003(5).
[3]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2012-01-10.
[4] 谢秀悌,郑朝静.大学生军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我校为城**街道驻地小学,其前身是城**街道**小学,为了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1999年,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将附近六个村的小学合并到该校,同时更名为北苑小学。该校系一所集幼儿园、小学为一体的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848平方米,建筑面积2581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1673平方米,体育教学用地4200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千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现有在职教师49人,其中,取得一级教师资格的有41人,大学学历3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市县级教学能手47人次,获得市县级优秀教师等表彰的有43人,其中一人获得潍坊市第二届教学成果政府奖。我校先后荣获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潍坊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市级家长课程实验学校,临朐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德育管理
学校注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我们的办学目标朝着“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努力;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创造,有责任感、有协作精神、有奉献精神、有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有一定特长的合格学生。向管理要成绩,以管理求发展,有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领导小组,为学校开展好德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德育领导小组为保证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期初就谋划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塑造整体形象,“修师德,强师能、筑师魂”。为了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主任为成员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全体教师共同遵守和执行。
(三)重视“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建设,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建立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实行一年级新生和家长学校同步入学制度。为了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充分调动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我们每个学期开展两次家长课程培训。
(四)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交流、学习。各班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
(五)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努力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对学校的教室、走廊校园文化进行了精心布置,每个班级都在教室里开辟了学生作品展板,上面是同学们自己的作业和作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想象力,在创作的同时体会到了创造过程的喜悦。
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益
(一)立足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的教学口号,主要通过“双抓”(抓课改、抓科研)来提升教学品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们本着节约、高效、务真的理念,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其一,按照教师所学专业结合个人的专长,安排任教学科,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其二,弱化个人备课,强化集体讨论备课,即同级部同学科的教师周一聚集在一起,探讨本周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式等;其三,加大了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成功实现“四个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把教材看作一种资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二是把教师变成学生的伙伴,实现从知识的传授向做学生学习探究引路人的转变;三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教会学生向乐学会学的转变;四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现从“灌输填鸭”转变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立足实际,开发利用好校本教材。
目前,我校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德馨园》、《简笔画》、《吹塑版画》等各类校本教材五套,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增长了学生见识。
四、强化“体卫安”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体育工作。注重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坚持教研活动,坚持大课间操,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还成立了排球、篮球等体育类活动社团,定期活动,使有体育兴趣的学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学校体育代表队,在体育教师的辅导下,常年坚持体育训练。在城**街道教管办组织的春季运动会中,我校体育代表队多次获得第一名。
(二)卫生工作。学校为做好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定了学校卫生管理制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个人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使学校卫生工作坚持了经常。
努力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提高卫生工作质量,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学校成立了以体育教师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控“手足口病”、“甲型流感”、近视眼等措施。学校有专职卫生课教师,利用体育课、班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传授。
今年,正值“甲流”流行时期,我校为做好相**的防控工作,加大了力度,安排专人负责,制订了防控工作方案及措施,完善了防控报告流程,加大了晨、午检力度。还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校园广播,班级板报,校园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加大了大门口出入人员登记测体温制度,严防传染源带入学校。由于措施得力,我校没有传染病流行。
(三)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严格执行《中小学环境管理暂行规定》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1、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层层落实责任,职责明确。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都对教室、实验室、体育设施、电路等进行一次排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
3、学校治安情况良好,无火灾隐患。
4、学校利用晨会、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道路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伤害、防煤气等安全教育,提高了全体师生安全意识,近几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5、学校每周都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无违法案件发生。
五、突出艺术特色,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这个“鼓励创新自主、张扬个性风采”的时代,我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艺术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
首先,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全课程,上足课时,鼓励老师大胆创新教学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校有“绘画、手工、舞蹈、合唱、钢琴、书法”等特长学生社团10个,任课教师加强对特长社团的指导,充分发挥特长社团的吸引凝聚的龙头带动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们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校本研训活动,编写了校本教材,开展了征集校歌活动,编排了校园集体舞,使学校的艺术教育立足实际,自主发展,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之路。
其次,学校坚持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搭建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热爱之情。利用班队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经典诗文朗诵、主题演讲等活动,创新艺术教育活动新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提高了教育实效。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县级以上组织的各类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合唱、师生才艺展示比赛中,有150余人获奖,其中国家级集体奖5项,个人金奖、银奖12人。其中宗青老师排练的学生舞蹈《鼓乐欢天喜迎奥运》、《草原牧歌》等多次在县市级比赛中获一等奖;赵琳老师辅导的学生沙画作品《我也想飞》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在“迎奥运绘画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学生的写字作品在临朐县第二届小学生写字教学现场会上获得了领导和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在山东省艺术教育现场会上,我校选送的群舞《钱鼓迎春》获得一等奖,学生个人舞《春天的使者》获得二等奖,选送的绘画作品获集体二等奖。
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
【关键词】 新课改 年级管理工作 初探
【作者简介】 刘堂利,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8-0046-02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以年级为实体的管理体制,年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年级管理工作的成效,笔者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培育健康向上的年级文化
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能鼓舞人、感染人、教育人,有力地推动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年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从高一起,鄂南高级中学确立了“严抓细管、以人为本”的年级管理理念,明确了“高一抓严、高二抓实、高三抓紧”的管理思路,树立了“快乐工作、和谐共事”的工作目标。作为年级,就是要围绕年级工作目标,凝聚全体教师的心,团结全体师生共同达成这个工作目标。因而,年级高举“人文关怀、幸福教育”的年级文化建设旗帜,其具体内涵是:环境优美、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天天进步。给教师以信任和归宿感,给学生以信心和自豪感,建设和谐班级、和谐年级,鼓励全体师生团结拼搏、争创一流。这形成了我们年级的精神,在这种精神激发下,师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潜能得到极大发展。
二、建设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关键是要抓好队伍建设。
首先,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基层核心,要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引入竞聘制,将那些思想品德优秀、业务素质过硬、身体素质良好、乐于吃苦奉献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到班主任岗位上来,着力打造一支阳光化、个性化的班主任队伍,要求班主任认真落实“十要”:理念要更新、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方法要科学、措施要得力、教育要仁爱、管理要深入、行为要表率、评价要公正、纪律要严明;切实做到“六勤”:腿勤、眼勤、耳勤、手勤、脑勤、嘴勤;实现“三学会”:学会调节、学会宽容、学会交流。
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提出了“让优秀成为常态,为课改插上翅膀”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个工作目标,年级作了认真的研讨,将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明确了培养目标。一是培养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进一步完善提升自我,做一位让学生爱戴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二是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实现学校“三六九”发展计划,即加快三年站稳讲台、六年成为优秀教师、九年成为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一支充满朝气、天天向上的青年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打造民主和谐的有效课堂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有用即有效,无用即无效。一个老师不管水平多高,课堂设计多有水平,但如果学生如听天书,这就不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首先就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课堂,为此,年级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方针,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高三复习备考为例,语文课构建了“自主探究、点评提升”讲评课教学模式,数学课构建了“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化学课构建了“改、查、究、推、练”五步评讲法,生物课构建了“质疑探究明理反馈点拨”五点教学法,政治课构建了“剖析自我、举一反三、提高升华”教学模式。
课堂模式构建起来了,关键是经营“落实”。年级重点抓好落实,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中抓好了两点:一是“立足基础、注重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把高考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夯实阶段,强化训练阶段,查漏补缺阶段,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加以落实。二是“注重细节、规范训练五性”的落实。细节是一种能力,把细节贯穿到规范训练的“五性”中:审题的缜密性、书写的工整性、语言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步骤的完整性。
四、强化民主人文的科学管理
管理是一种资源,管理是一种效益,优秀的管理能根植无限的“正能量”。年级确立了“严抓细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点抓好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9-0087-05
美国职业教育相对发达,与其颇有特色的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研究其治理状况,总结、归纳其治理结构特点,对于合理构建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结构与体系,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职业教育外部治理结构
美国职业教育的外部治理主要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联邦政府
宏观层面,联邦政府是治理的主体。联邦政府主要是通过教育部、劳工部以及技能委员会、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等机构研究拟定有关规划与政策、拨付教育经费、制定国家标准、开展绩效评估等多种手段实现对职业教育的引导。早在1862年,《莫雷尔法案》就规定联邦政府通过土地奖励的办法为各州提供资金,开办“赠地学院”,此后1917年的《史密斯――休斯法案》、1940年的《国防职业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1974年的《生计教育法》、1982年的《职业训练合作法》、1990年的《珀金斯职业教育法》、1994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等相关法律均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经费或其他相关条件的支持。虽然相比职业教育的总收入而言,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很少,美国国家职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指出,大约只有5%的中等职业教育收入和2%的高等职业教育收入来自联邦政府[1]。但这并不意味着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治理的影响力小。
为了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间接治理,联邦政府建立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在国家教育部下设了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the Offic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OVAE),负责联邦层面的职业教育立法与实施。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必须向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提交计划,说明执行联邦立法要求的具体安排,否则不予资助;同样,地方要向州提供资金使用计划方能获得州拨款,此举确保了州和地方在联邦政府的规定范围内使用资金。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要求各州上交年度报告,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评估结论,说明资金对项目的有效作用。
职业教育培训方面,除了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外,几乎所有教育体系外政府支持的技能培训都是由联邦劳工部管辖下的学徒制办公室(Office of Apprenticeship)和就业工作团(Job Corps)负责,尽管参加此类培训的人员数量远远低于在教育机构接受技能培训的人数。此外,联邦政府还制定政策,要求企业履行教育培训责任,运用减免税收、发放补贴及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同时积极宣传教育改革理念,推动社会组织捐资助学。
(二)中观层面――社会组织与个人
美国的职业教育项目都被期望有第三方咨询组织或专业协会的代表参与,以保证所培养人才能够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联邦政府立法虽然没有对这些社会组织直接提出要求,但是在一些规定中间接地体现了相应的精神。例如要求地方所提交的计划必须描述商业(包括小型企业)、工业、劳工组织、特殊人群代表、其他对职业教育感兴趣的个人对职业技术教育项目的参与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等内容[2]。这就促使职业教育办学者必须充分调查、了解社会各界对其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也为相关社会组织或人群参与职业教育打开了方便之门。
作为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中介,社会组织为职业教育行业自律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们包含了贸易、工商业组织,农业、科技、工程类专业协会,以及职教中心等等,全美约有三万多个社会组织。部分行业组织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如美国商会、慈善基金会、全国零售业联合基金会、制造业职业生涯联盟等。这些组织实力雄厚,他们利用自身的平台与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左右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在国会和白宫为企业呼吁、在法院帮助企业打官司、通过利益交换团结企业等方式增强自身对企业的吸引力,调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这些组织还通过游说,在促进联邦政府加强职业教育立法,增加职业教育拨款,开展职业教育专题研讨,吸引国家、州、地方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3]。
有些社会组织还借助出台行业技能标准,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迄今为止,行会、产业组织与国家技能标准推进委员会合作,已经开发了制造业、信息通信业等一系列国家行业技能标准,这些标准往往成为了学校课程开发、实践训练的重要指南。另外,部分社会组织亦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方案设计、教材编写、教育研究、就业咨询等活动;有的社会组织则向学校提供资金,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决定,包括招生、课程设置、学生实习、毕业生录用等环节。还有一些认证协会通过制定认证标准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监督,它们出台评价指标,确定评价程序并实施评估和定期复查,对达到标准的学校公开认定。
至于社会上各行业的代表人士,他们则被邀请参与学校管理,有的会加入董事会,与其他董事们共商学校重大决策,依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学校发展走向。一些雇主也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如指导专业的设置,在合作教育中为学生安排工作实习,介入学生录取、指导、公关、咨询、教师选聘及评价活动,支持课程结构的改革以及捐赠设备等。有的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还会组成顾问委员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规划,对一些职业教育项目进行监督、调查与评估。
(三)微观层面――州和地方
根据联邦宪法规定,教育是联邦下属各州政府的“保留权力”。因此,美国职业教育治理是非集权、分散式的,自主要掌握在州和地方当局。联邦的职业教育立法要求各州指定一个类似于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的机构负责计划和监督联邦资金的使用。有35个州是由中小学教育委员会,8个州是由州高等教育行政机构中的一个部门,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是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4个州由劳动力教育部门负责[4]。这类教育机构主要统筹、协调和规划全州职业教育,制定本州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和确定发展规划;管理分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审议、评估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了解学生的收费状况和审计学区财务执行情况等。
对于联邦资金的管控,州层面有专门人员――生涯技术教育董事(State Director of Career-Technical Education)负责。这些董事们不仅是州职业教育的领导,而且是州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倡导者,他们为那些试图影响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政策的雇主和地方董事们提供赞助,他们结成了联盟,试图在国家层面通过影响联邦立法和拨款来为州职业教育作出贡献[5]。
各州在职业教育自治过程中,对地方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实践要求各异。有的州要求地方使用他们推荐的课程,否则不提供资金资助,有的州要求行业必须拿到国家资格认证后才可获得资助。一般情况下,州都会下设地方教育机构――地方教育委员会(Local Boards of Education),负责在州的立法和管理框架内治理职业教育(夏威夷州单设一个独立的州委员会除外),地方教育委员会的成员是根据地域划分由公民选举产生,只有一小部分委员会的成员是委派的。委员会的工作一周需要几个或多个小时,委员们可能还不接受薪水,虽然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行业,但相比普通公民,他们比较富裕,受教育程度也更高[6]。
地方负有职业教育治理的主要职责,他们拥有教育行政人员的招聘权、教师关于课程建议的审批权、独立于其它政府部门的税收权(为了避免职业教育治理受政治影响)等。所有的初、高级职业院校(除了夏威夷州)都是在地方教育机构管辖范围之内。中学后职业教育是由社区学院负责,而社区学院又受制于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掌握着职业教育的主要经费,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较多,主要是当地财产税、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资助和学生学费,分别约占学校收入的45%、18%―20%、10%和8%―10%,另有少量的企业和私人赞助以及学校有关产业的收入。
总体而言,美国职业教育外部治理主体齐全,治理职责分明。联邦政府负责宏观层面的治理,它主要通过政策制定关注拨款、教育公平、学生贷款与资助、质量评价等问题。微观层面具体事务的治理由州和地方负责,它们对本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进行直接治理。中观层面上的社会组织与个人在各级政府、企业、院校之间发挥着缓冲和中介作用,填补了联邦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权力缺失的空间,克服了地方自治可能导致的缺陷,也是工商业、企业、协会等主体“利益表达”的渠道。虽然不同层面的治理主体有着各自的职责范围、治理手段,但他们之间已经通过立法机制、经费投入机制、质量问责机制形成了相互独立、彼此契合、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见图1)。在此结构中,各主体的地位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共同维系着职业教育的有序运转。
二、美国职业教育外部治理结构特点
美国职业教育具有一个政府引导、州和地方分级管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外部治理结构。这一治理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联邦调控与地方自治相结合
联邦政府主要是在宏观方面起到引导、促进、保障、监管的作用。首先,联邦政府主要通过“联邦委托”、“立法优先”、制定职业教育国家技能标准、开展绩效评估等多种手段,引导各州向国家教育目标、国家标准看齐,从而实现对职业教育的干预。其次,联邦政府制定各种教育法律与政策引导教育改革,虽然州与地方也有自己的法规,但是基于国家至上原则,联邦法律优先于州和地方的法规,州和地方要在联邦法律框架下行事。再次,联邦政府为州和地方提供有条件的教育资助,要求接受资助的地方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在联邦政府提出的教育目标和技术标准范围内使用资金[7]。此外,联邦政府还籍助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与贷款等举措,促进教育公平。可以说联邦政府作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者、促进者与监督者,发挥着强大的宏观引导作用。
在注重国家调控的同时,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直接的治理权委托给州和地方,实现地方自治。对于联邦的拨款,州和地方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和上交计划,具体如何使用资金进行职业教育管理与创新,由地方自行安排,只要是在联邦立法范围内即可。区域内的职业院校也由地方负责,联邦政府无权直接干涉。对于构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法律(如《帕金斯法案》)只提出要求,规定核心指标,具体指标的选取、标准的确定,各州和地方都有权根据本州本地区的实际自主决定;当问责计划制定并获得联邦批准后,州和地方有权自行按照标准体系开展质量问责,联邦教育部可通过派遣专家、提供评价工具等方式进行协助,无权强行干涉州的行为,但要对州上交的问责报告给予反馈[8]。如果达不到计划目标,联邦政府有权部分或者完全收回资助。这种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机制,既给予了地方很大的自,激发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国家的引导和监督,使地方与国家保持相对的一致,地方与地方之间保持相对的均衡。
(二)政府干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美国职业教育外部治理结构的又一特点是实现了“自由社会”与“强大政府”的同构。政府以立法为基础、拨款为纽带,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开展评估、实施绩效管理等手段,形成了一套从联邦到州再到地方的政府治理体系。与此同时,政府还通过《联合培养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企业履行职业培训的责任,通过拨付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追加行政补贴等手段推动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9]。共同治理结构可谓是其职业教育运行的一种强制性结构。
社会组织承担了不少的职业教育治理职能,工商各界、协会组织、企业等都积极加入国家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州职业教育委员会等组织,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政策制定,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作为“第三部门”,社会组织弥补了受教育者因政府失灵和市场失控所无法满足的教育需求,能够促进教育筹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且,社会组织对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掌握较为精准,能够避免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它们代表行业企业的利益,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并形成规模效益,能有效补偿政府在管理、监控职业教育力量不足所带来的缺陷,克服单个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所导致的“点对点”式合作弊端。
(三)国家问责与各方制约相结合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美国实行了职业教育质量问责。自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颁布以来,美国每一次主要的职业教育立法都将质量问责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10]。2006年,《帕金斯法IV》要求各州通过实施与企业标准相一致的测验,衡量学生技术技能的达标情况;2012年,《投资美国的未来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蓝图》提出各州使用统一的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同时将相关数据连接到国家纵向数据系统。联邦政府还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评估机构,对州和地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周期性评估[11]。所有这些规定都构成了美国国家层面职业教育质量问责机制,有力地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除联邦政府引导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外,州、地方以及协会组织在质量把控上也各司其职。以亚利桑那州为例,州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方针,为学区的职业教育管理者、地方评价小组以及职业教育师资开展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则承担本学区内职业教育项目的自我评价,其职责主要涵盖:制定本学区的评价计划、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时间表、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等。协会组织也参与各州职业教育评价系统,它们在制定评价标准、发挥主体作用、实施评价工作、研制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2]。
三、美国职业教育外部治理结构对我国的启示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不斐的业绩。随着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部门主义、地方主义倾向的显现,迫切需要我们借鉴美国相关经验,关注职业教育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结构。
(一)划分国家与地方职责,实现教育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可以说,这已从法律层面对国家和地方在职业教育管理权限上作出了划分。但由于这种划分相对宏观、笼统,致使少数地区、少数领域出现国家和地方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或是过分强调了国家的宏观控制,地方职业教育过分僵化、活力不够;或是过于强调了地方自主,职业教育机构重复建设、专业重叠设置,办学资源严重浪费。为此,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托《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进一步明确划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业教育管理权限,科学界定相应法律责任,实现职业教育的合理分权。国家层面要继续借助法律、经济、质量评估等手段,规范和引导地方职业教育的兴办,地方要立足国家全局利益,遵循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因地制宜办好职业教育。
(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多元治理
新时期,我国各种行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纷纷组建,但由于尚在成长之中,这些组织普遍依附于政府机构或与政府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不够[13],兼之,行业、企业等参与办学的责权利尚未有法律明文界定,具体政策缺乏吸引力、可操作性,特别是一些国企“办学难”,所办学校既无生均经费、教师工资等财政拨款,也不能按民办学校标准收费,因而总体上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要打破现行的政府全能型“一元单治”治理结构,实现职业教育多元治理,就要求政府转变部分职能、下放部分权力,依靠法律、利益等机制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成为职业教育治理的主体。同时,要进一步改变政会一体的状况,尊重社会组织的独立地位,赋予他们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权利与义务,提供他们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舞台与空间。社会力量自身亦需加强建设,提升影响力,发挥第三方作用,强化对职业教育的评估、认证与监督,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满足多方社会力量的需求。
(三)建立科学协同机制,增强治理实效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学生及家长等多方均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均应成为职业教育治理的主体。要有效发挥这些治理主体的作用,就必须深入探索多元主体协同互动、协商决策、利益分享、监测评估等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找到职业教育治理主体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调控能力、协同能力的提升路径,以合理化解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要明确政府在各治理主体中的主导地位,推进共治过程中的问责制,从而引领职业教育治理发挥最大效能,最终由共治走向善治。
参考文献:
[1]Silverberg, M., Warner, E., Fong, F. & Goodwin, D. National Assess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inal report to congress [EB/OL].[2010-10-17].http://ed.gov/rschstat/eval/sectech/nave/navefinal.pdf.
[2]Carl D. 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2006.
[3]邓佳楠,邓志军.美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及特点[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1-262.
[4][5]James R. Stone III, Morgan V. Lewis. Govern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0,5(3):2010.
[6]Land, D., Local School Boards under Review: their role and effectiveness in relation to students’academic achievemen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2(72):229-278.
[7][9][11]冯孟.美国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构建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6):58-61.
[8]吴雪萍.美国职业教育治理问责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49-53.
[10]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EB/OL].[2014-05-31].http:///ota/reports/9437.pdf. 1994:4.
一、加强班子建设,认真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注重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最新科学理论成果武装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切实增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以更大的决心,带领全校教职工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不断缩小在普通高中教育领域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带头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影响师生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要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不断丰富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科学管理的水平。
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中心组学习、行政例会、外出学习培训、中层干部考核等途径,切实增强角色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到个体合格、群体合拍、整体优化。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廉洁勤政,求真务实,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自觉抛弃一切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陈旧观念,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和办法,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心系学校,服务师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职工做出榜样。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将管理重心下移,零距离面对师生、面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坚持真抓实干,反对坐而论道,努力提高工作实效。
2、抓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各种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教育思想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努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坚持利用寒暑假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集中学习整训,积极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领导要主动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尊重教职工的合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努力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共事、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关注教职工的思想动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认真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消除疑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认真落实“全员德育计划”。贯彻教育先于教学的思想,着力构建“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的教书育人体系”、“学校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全体学生的管理育人体系”、“学校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全体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系”和“学校行政、后勤各处室行政、后勤职工全体学生的服务育人体系”,明确德育目标,拓展德育途径,优化德育环境,创新德育方法,视每项工作为德育工作,每处环境为德育阵地,每位教职工为德育工作者,每位学生为德育工作的主体,以“规范行为,学会做人,刻苦学习,励志成才”为主线,全面落实德育工作计划,努力营造让社会和家长放心的教育环境,形成时时处处有人抓,事事时时有人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努力开创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严又爱、既管又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2、建立层次递进的德育实施目标。要围绕德育中心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确定各年级的德育目标侧重点及德育评价体系。高一年级要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为重点,通过狠抓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形成优良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高二年级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通过狠抓学风、严肃考风,使学生养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风气,学会自律自重,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高三年级要以树立远大理想和走向成功为重点,教育学生确立目标,扎实学好基本知识和必备技能,勇敢接受祖国的挑选,用自己的成功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师范各年级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为重点,加强基本道德养成教育,塑造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班主任抓好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制定《班主任推荐选聘制度》,拓展班主任的选拔空间,实行年级和教师双向选择,选拔师德高尚、热爱学生、具有强烈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形成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推行在同等条件下评优树模、职称评聘、同级专业技术职务内部等级晋升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的政策,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建立班主任培养机制,制定《班主任培训方案》,加速对班主任后备力量的培养;今后,凡新进实验中学和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担任见习班主任,形成以老带新的班主任梯队;修订完善班主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完善班主任奖励机制,设立优秀班主任奖,制定标准和条件,每年评选一次优秀班主任,形成班主任工作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4、严格常规管理。强化封闭式管理,净化校园小环境,努力切断外界对学生的一切不良影响。强化教师值周制度,严格执行学生请假由家长告知老师的制度、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周六就寝考勤制度、出入校门持证制度、违纪学生处理制度等,有效掌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起床到就寝,从纪律到卫生,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明礼貌到仪表仪容等,所有环节一律纳入管理视野,给学生播种优良行为,让学生收获健康文明的习惯。要延伸管理的触角,减少教育的盲点,把制度规范和行为约束有效结合起来,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养成——习惯”的良性循环。
5、坚持正面引导。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课程“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把德育渗透到传授知识的全过程;发挥班、团会的德育主阵地作用,以诚信做人、遵纪守法、刻苦学习、文明礼仪、健康心理、人际交往等为基本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寓有意的“明示教育”于无意的“暗示教育”之中,发挥活动育人功能;要精心策划教育活动,坚持开展“军训”、“入学教育”、“学风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离校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增强活动的主题教育意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
6、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心灵感受和心理体验,把“理解、尊重、真诚”作为师生沟通的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心诚意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流和交心;要关注学生的闪光点,讲究教育的层次性,让学生在关爱中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真挚、真心和真爱,努力使学生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学习生活中,要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努力消除网络虚拟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危害,提高学生的抗扰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生理健康知识讲座,消除学生心理压力,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要特别关心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其战胜困难,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要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7、突出德育的针对性。要在如何实施德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政教处﹑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将教与管、疏与导有机结合起来,由事入理、对症下药,着力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早恋、铺张浪费、语言粗俗、迷恋网络、损坏公物等突出问题,力求取得实效。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坚决克服管理不力、教育滞后的被动局面,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要注重净化、美化校园,加强阅览室、宣传栏等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恢复、重建学生社团,通过开展读书竞赛、体育竞赛、文艺表演、才艺展示、诗歌征文创作、书法美展、校园影视等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校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三、深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意识。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必然选择。在现阶段,没有稳步提高的教育质量,没有连续增长的高考升学率,就谈不上学校的发展,因此,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教学部门要聚精会神抓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全体教师要精心施教,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形成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齐抓共管教育质量的局面。
2、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部门要自觉肩负起质量管理的责任,研究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对策,认真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既要规范管理,又要超前引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开展教学调研,建立和推行适应时展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切合学校实际、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健全上下协调、职责明确、责权利相统一的质量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责任制”和“奖励办法”,从主管领导、挂靠主任、年级主任到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层层明确目标,明确优秀生培养和转化后进生措施,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设立“教学进步奖”,对学科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和班级学习成绩提高较快的班主任进行奖励。建立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校领导和教学部门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及时了解掌握、反馈调控课堂教学,坚定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3、认真实施精细化管理。要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将各项常规要求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维护教学工作的严肃性。要强化过程管理,突出一个“实”字,加强制度管理,落实一个“细”字,通过精细化管理,在教师中树立起“精心就是态度,精细就是过程,精品就是成果”的工作观念和品牌意识。要加强关键环节的管理,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检测等教学细节的基本要求,向管理过程要质量。要突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定量化评价,坚持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及学生评教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启动普通高中综合督导自评工作,通过制定科学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努力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创新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全体教师要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高中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认真落实教学创新课堂,重点关口前移的思想,将精力和工夫下在备课、研究教法、学法上,科学调控教学各环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加强实验教学,确保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坚定不移地推进“5+2模式化”备课规程,各科教学要贯彻“精讲多练、分类指导、关注细节、提倡反思”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做到学习内容“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高化、效益最大化、效果最优化”。
5、加强学风建设。要认真落实《学风建设实施纲要》,以“律己、好学”为目标,着力培养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优良学风。学科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解决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成绩不稳的问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努力提高学习效益。建立学习成绩优异奖、学习进步奖,在学生中树立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的榜样,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交流学习体会,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营造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
6、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健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注重发挥师资优势,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式,强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美育和德育相渗透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课程辅导,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着力提高艺术类学生的高考入学率。
7、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坚持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和校园传染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重视学生心理保健,积极开展青春期生理、人口国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率达到95%以上。
8、切实抓好普通高考工作。普通高考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考工作,教育教学部门要通力配合,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日常测试、考前准备等各个环节,找准突破口,加强薄弱点,形成有效的备考措施,科学应对,狠抓落实,力争今年高考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使普通高考上线率有新的增长。
9、加强师范教育教学管理。要认真执行各科教学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课外活动和技能训练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要求不降低、管理不放松、质量不下降,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保证各项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力争转段考试取得优异成绩,使最后一届“3+2”学生顺利完成中师阶段的学习任务。要认真作好师范生助学工作,确保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困难学生补助按时足额发放。
10、继续推进“教育科研工程”。要进一步浓厚教育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立足自身教育生活和教育经验,把自己的班级、学生作为自然的研究场所和研究对象,针对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探讨,不断总结、反思,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手段和效果的最优化。要完善教育科研规划、实施、评价的管理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制度、课题负责人汇报制度,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监督检查;年内再立项一批校内课题,形成省级——市级——校级三级课题网络体系;设立教育科研成果奖,重奖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推广特色教学方法,年内完成到期课题的鉴定工作,争取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30篇以上。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主动邀请兄弟学校的专家、名师来校作学术报告和示范教学,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交流和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优质课评选等系列教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名师工程”
1、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以“尽责、博学”为基点,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心,通过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目标激励、监督考核等措施,进一步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从严规范教师行为,着力塑造“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潜心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良好形象。以师德集中整训、师德师风评议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坚决禁止以教谋私、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将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树模、年终考核挂钩,促进教师加强自律,提高道德素养,激励教师用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教育、熏陶、影响广大学生。
2﹑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两手抓。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做到理论学习与课改教研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强化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业务考试、岗位练兵活动,引导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超越自我。要大力倡导认真学习、善于借鉴、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独树一帜的良好学风,激励教师锤炼内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全体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自觉研究高中教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完成自身角色转换。要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学位层次,逐步形成以“名师”为龙头,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为中坚,中青年合格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梯队。
3、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导师制,以“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为重点,通过目标引领、榜样示范、结对共进等方式,培育其良好的工作作风。落实听课﹑说课和汇报课制度,对青年教师实行跟踪培养。青年教师要虚心拜师学艺,用心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要积极创设青年教师创业、进步的环境和氛围,重实绩,树典型,奖骨干,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勇挑重担,施展才华。
4、着力打造名师和学科拔尖人才。搭建名师成长平台,积极创造优秀教师交流、培训、赛课、著述等脱颖而出的机遇;建立专项基金,推举和重奖各层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改先进和各类科研成果;健全名师履职培养档案,完善组织保障制度,吸引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把关教师到学校任教;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学术成果,增强名师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养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专向,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和学科拔尖人才,以名师效应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5、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完善校本培训计划,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体、教师全员参与、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和培优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启动高中新课改培训,使教师拥有新理念、熟悉新课程、掌握新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五、继续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争取建成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1、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继续做好全市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科学实施,合理安排,积极参与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创建活动,拓展培训范围,争取将普通话培训测试扩大到媒体和窗口服务单位,同时,要认真做好普通话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2、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认真完成中英普九项目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基础上,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核心内容,积极承担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年内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5期,培训300人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力争年内挂牌。
六﹑加强招生工作,积极争取良好的生源质量
良好的生源质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校风学风,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及早掌握今年生源的分布状况,明确招生工作的重点区域,找准招生的突破口,科学安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完成650人以上招生计划,其中高一新生450人,补习班100人,幼儿艺术教育专业100人。
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申报立项,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力争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以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装配标准化理科实验室2个,增加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推进教育装备达标工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完成综合教学楼工程决算审计及竣工验收工作,协调政府、驻军部队拆除新教学楼外人行道小平房,确保学生食堂全面投入使用;积极筹集资金,完成校园整体改造二期工程,积极偿还学校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债务,今年力争偿还200万元;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及早办理操场土地使用证,启动操场整体改造计划,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八、加强行政后勤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充分发挥职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紧紧依靠教职工办学,重大决策要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重大事项向职代会或教职工大会通报。依法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行政部门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协调服务、承办落实及督促检查等职能,坚持工作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学校行政工作指挥畅通,高效运转。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认真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绩效工资分配等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程序和工作时限完成本校三类人员首次岗位设置工作。
3、加强财务、财产管理,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总务部门要加强职工教育管理,完善职工岗位职责,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要严肃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监管,坚持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及先报批计划后开支的管理规定和相应的审批权限,做到收支合理、管理规范,防止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要加强校产管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做到物尽其用,财尽其效,努力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要加强平时的检查维修,充分发挥职工的技术特长,突出及时、优质服务,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食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生活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完善食堂承包经营管理办法,强化行政监督手段,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准入、食品留验制度,规范食品加工、销售环节,落实餐前检查制度,确保食品及饮水安全。要处理好承包人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利用市场杠杆调节食品价格,防止谋取暴利,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饭菜质量。
5、抓好勤工俭学,提高经济效益。勤工俭学处要加强对出租门点的经营管理,稳定承租户,提高出租率,引导承租户合法经营。要抓好农场的经营管理,同时及时收集掌握市场信息,重点做好新教学楼门点的销售工作,力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九、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1、加强安全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橱窗板报、升旗仪式、班级主题活动等阵地,以安全常识为基础,以安全法规为重点在师生员工中广泛开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