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旅游管理现状

时间:2023-08-15 17:19:38

导语:在旅游管理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星级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旅游行业输送从事旅游管理的专门高级人才。这不仅浪费了毕业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也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培训成本。

一、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旅游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旅游管理学科的地位与传统学科相比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由于高校对旅游学科的性质上来讲,普遍定位是交叉性学科, 主要涉及历史、地理、人文、建筑、民俗、经济、政治、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领域。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等方面不够明确。

在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的学计划中,只是确定了专业方向中所包含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学时、学分。但是对于实践内容,究竟每项实习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那些技能和意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不明确;实践活动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也缺乏深人研究。致使很多在校学生在实习之前对于实践的内容、目标和形式等都缺乏细致的了解,更不了解本专业的实习目的和行业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综上所述,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改善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状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企业等相关主体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旅游学科特点和研究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提升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吴必虎教授认为“只有大力加强公共管理的研究与教学水平,旅游管理才有可能成为一级学科”。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和促进中国旅游研究与教育发展,吴必虎认为必须“一是加强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两个领域的沟通。举办学术论坛, 为两个领域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 对于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障碍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提升公共管理在旅游学科中的地位, 改革旅游学科的教材体系, 增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开设旅游公共管理的基本课程以及政府信息管理、旅游地特许经营、目的地营销等专门课程”。

(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技能培养

安排教学内容时,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课程内容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要跟得上行业发展要求。在课程模式上,加强实践性特色,适时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制定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实习目标、实习方式、实习要求和实习效果等。第二,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上,随课程增加一些实习,让学生每学期到可以接触到本专业不同领域方向的教学实习。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避免选择内容陈旧的教材,要时刻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新动态、新成果,选择与行业发展及需求相配套的新教材、好教材。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整个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大一新生侧重于进行就业意识和旅游行业认知方面的培养,引导他们了解行业内部相关知识,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三年级,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增强就业能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系统加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如导游实务、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等。四年级则是通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放得下本科生的架子,认同与本行业相关的服务行业,摒弃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的从基层服务做起。

(四)加强对教师的行业意识培训

对没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要制定系统接触行业计划,使教师能够了解业内发展规律和动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对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要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行业技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旅游和旅游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2篇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3月,广西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河池学院等5所新建本科高校开展整体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试点方式由“专业集群转型方式”变更为“学校整体转型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结合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个转型院校需面临解决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展开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对于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完备,现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目前与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八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的肯定。

 

(一)不出国学生毕业实习稳步开展,效果显著。2013年,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始与南宁朗悦酒店、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进行校企合作;同年11月,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含酒管)不出国班25名学生前往该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毕业实习。为扩大学生的实习选择面,系部教师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单位,目前校外合作单位从最初2家增加到8家,如表1所示。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系部逐步出台了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安全承诺书》《管理系关于加强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补充决定》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

 

(二)企业类型偏向酒店管理方向,结构不够合理。目前,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掌握英语或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能在各级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接待、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规划公司、旅游院校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因此,结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掌握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至少应该包含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三大类。但是,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酒店对于基层员工的需求量大,能够一次性接收的实习生多,导致目前学校管理系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集中于酒店方面,企业类型结构不够合理。

 

(三)学校与实训基地合作层次低,深入度不足。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与实训基地的合作正处于单纯向旅游企业输送实习生这一低层次的合作水平上,还很难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低层次的合作,尽管解决了学生实习安排的问题,增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弥补了企业“用工荒”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但从长远的合作来看,校企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太少,并不利于双方稳定地长效合作。

 

目前,除了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其他省外的实习基地主要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观澜湖每年会到相思湖学院来进行实习生的选拔,可顺便开展校企合作文化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此外,由于观澜湖集团与全国各大院校建立了较为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更愿意与相思湖学院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与景区、旅行社之间的校企合作较难开展。首先,由于酒店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劳动力,因此这些专业企业一次性可提供的岗位多,每次能够大规模地接收10-30人的实习生;但是景区和旅行社企业表示,每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岗位仅为3-5人。景区、旅行社一次性能接收实习生较少。其次,相思湖学院酒店实习基地福利待遇远远高于景区及旅行社,学生去景区、旅行社实习积极性不高。酒店实习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免费住宿、餐饮,每月能够提供1000-1800元不等的实习工资。景区方面,以伊岭岩、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伊岭岩讲解岗位能够提供包吃包住,但实习工资仅为600-800元;而广西民族博物馆只提供一顿午餐,不包住,实习工资500元;而旅行社更是不包吃不包住,第一个月基本没有实习工资,后期每月只有500-800元左右的实习补贴。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建议

 

(一)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需要从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所处地区的概况、旅游企业需求、工作环境及待遇、学生发展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力争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根据相思湖学院的实际情况,目前每年大概有60人左右的学生需要安排统一实习。按照每个实习基地平均10人左右的配置,建立5-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点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为解决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企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研室教师开展了大力的调研及认证工作,目前系部初步已拟定在广西区内建立11家实训基地(商务型酒店4家——金紫荆酒店、万达文华酒店、南宁迪拜七星酒店、朗悦酒店;旅行社4家——康辉旅行社、南国旅行社、桃源旅行社、中青旅遨游旅行社;景区3家——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伊岭岩),区外经济发达地区建立2家集景区、娱乐休闲、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基地(深圳观澜湖、厦门日月谷),区外景区1家(万达电影乐园),共计14家校企合作单位。

 

(二)建立及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制度。在校友调查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有36.84%的学生认为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38.01%认为本专业应在师资力量上加强和改进。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只限于学生实习实训这个方面,应该聘用更多的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相关课程的老师。

 

(三)实施“一课一讲座”计划,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聘请企业中高层领导到学院上课,在实际操作方面有时候会因为“上课课酬太低,企业人员无较多空余时间”等原因而无法实施。对此,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专业课“一课一讲座”的教学改革方案,采用“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一次与课程相关内容的讲座”的形式,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给学生做课程讲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对行业的了解。在酒店餐饮管理课程中,曾邀请南宁沃顿酒店采购部经理给学生做讲座;酒店管理则邀请了深圳高尔夫球会人力资源部经理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课一讲座”计划由上专业课的教师自行联系企业人员,自行安排讲座时间,主持讲座、负责企业人员相关接待工作,讲座时间以3个课时为计,课时费按照常规算给专业课教师,由学院来支付相关企业人员的讲座课酬费。这种模式,在一定形式上补贴了专业教师的劳务费,能够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该授课模式,学生也从中受益,对于企业人员而言,偶尔的一两次讲座还是可以办到,操作性强。

 

(四)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内聘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相思湖学院已经出台了相关“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政策,拟培养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进修学习,超过一个月的,学院给予差旅补助。此外,系部应鼓励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培训、项目开发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

 

(五)调整旅游管理学生实习观念,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如前所述,旅游管理方向的景区、旅行社两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不可能像酒店一样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福利待遇,导致之前与学校合作两年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实习基地都没有学生愿意选择到该实习点实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多跟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沟通解释,让学生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学生不选择学校校企合作的实习点实习,那么校企合作的关系也无法更好地长远走下去。

 

(六)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订、合作科研的校企合作形式。旅游企业对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有发言权,在未来的校企合作形式上,应更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定的形式,可以共同开发课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建设。围绕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开发、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和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内容,校企人员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和分工。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其次,在科研方面,进一步加强联合申报、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产学项目。

第3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现状 措施

时下,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但我国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基本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模式。可以说,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旅游管理体制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旅游业发展之初,我国众多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对西方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进而对我国的旅游接待体系构成了较大的需求压力。对此,我们按照“五个一起上”的方针,鼓励各行各业都来办旅游,旅游业的行政壁垒被突破。同时,卖方市场条件下旅游业较高的利润率也吸引了各个行业的投资者,他们的经营行为和运作方式已经明显的具有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倾向。但迄今为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仍未建立,没有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管理机构来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控制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使得我国旅游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盲目扩张导致了过大的产业规模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而又引发了恶性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旅游业的整体利益。

其二,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风景、文物、文化为主,这些产品分散在全国各地,在行政建制上分别隶属文物、园林、文化等部门。由于各级旅游局缺乏全面的宏观调控手段,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的能企业管理力很弱,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点。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许多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摩擦和冲突加重,旅游资源的统筹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多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

为此,我们必须及早构建既适应旅游业特点,又符合我国实情的旅游管理体制。根据旅游产业综合性、关联性和边缘性较强的特点,必须建立一整套级别高、权威大、职能强的旅游管理机构。具体来说,这些机构应当具备以下职能:能够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能够将核心旅游企业和相关游企业组织起来并实行统一的行业管理,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开发或整合,能够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能够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和集中促销,能够引导观光、休闲、娱乐和专项旅游同步发展,能够使我国旅游业早日迈上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市场的坦途。

二、按照以上原则,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和具体措施如下

1、全国旅游管理机构

国家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家最高的旅游决策和综合协调机构,由主管旅游国务院副总理担任组长,国家旅游局、国家民航总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国家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基本职能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调节旅游供求矛盾,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的直属部门,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全国的旅游业,其基本职能是: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旅游济活动进行组织、指挥和监督,提出并执行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旅游业的发展战略、远景规划、年度计划和具体的管理办法,负责旅游业的行业管理,运筹旅游业的发展资金,引导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控制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优化旅游产审批、评比、审计和培训工作。

2、地方旅游管理机构

省旅游管理委员会。根据一些省区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经验和做法,以上海市为代表的旅游管理委员会是比较符合我国旅游业特点的一种模式。按照上海模式,旅游管理委员会是全省旅游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和综合协调部门,旅游管理委员会由本省主要领导任主任,旅游局和相关局的负责人任副主任或委员,下设有关能处室及咨询机构。旅游管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决定本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并监督实施,决定或审批重要的旅游项目并监督实施,处理旅游活动中出现或涉及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各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本地区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类型,组织有关部门构建旅游管理委员会,为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3、旅游企业的管理体制

旅游企业的管理体制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旅游企业的特点,旅游企业管理体制的理想模式可以概括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集团化。旅游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实行集团化经营,这是由旅游产业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单项旅游产品以一定地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这些景观既难以移动,也不能替代,若按某条线路或某种方式将各单项旅游产品组合起来,必然要跨越地域障碍。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活动,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若要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众多行业或部门只有联合起来,冲破行业或部门的界限才行。以上两点决定了旅游业必然是一个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也决定了旅游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走集团化之路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股份公司,它们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模式。旅游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旅游企业都应当实行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股份公司式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趋势我国也日益明显。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迫切需要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和调控职能。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社会化属性很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产业,尤其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是,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使得政府行为异化或弱化,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角度规范政府行为,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也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第4篇

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各大高校相继幵设經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以专科、本科为基础,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然而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本科教育作为中坚力量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旅游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屆家教育部1998年颃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鹿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然而由于学校缺乏对旅游行业特点的深刻理解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不能准确把握行业的需求变化造成与市场需求脱节。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旅游管理本科课程在设置时为了与专科教育相区别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开设了很多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却忽视了学生进行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的行业对于一名旅游从业人员不管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又或者是研究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才能搞好服务。

3、本科生缺乏竞争优势

从现阶段旅游企业对旅游专门人才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来看,最受旅游企业欢迎而且需求量最大的是专科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他们所具有的职业思想、适当的期望值、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的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更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而相对于研究生本科生在科研理论研究以及管理方面又有着明显不足。因此,造成很多本科生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二、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带有总结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是在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可以进一步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曾强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也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最终效果影响重大。

作为传统文科教育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多以理论分析为主。学生没有做过任何实证研究,只是在阅读一些文献后对资料进行一番总结激作为自己最终的毕业论文。再加上个别指导教师对待毕业论文态度不够认真指导方式单一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空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本科生在缺乏实践的基础上弟纯的文字堆砌问题,也很容易出现抄袭、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最后一次考核此一来,为学生在工作后实践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短时间内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埋下了隐患。

三、以模拟导游为基础的毕业设计改革

1、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重理论轻实践浮生动手能力差。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现状很难但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能更好的椴炼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方法这就跟我们的毕业论文结合到了一起。我们说过库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的一次考核,是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一个过程。我们的改革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次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不再是毫无实践基础的文字堆砌从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论文质置。

2、模拟导游的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论文存在的问题箱合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对我校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试点改革毕业论文以毕业设计的形式来完成。通过指定一个未开发的景点,要求学生在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规划幵发认识、了解、分析、借鉴的基础上对该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开发,并模拟导游进行现场讲解,以一段完整的旅游景点讲解视频作为毕业设计。使得学生独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毕业设计中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距离学校5公里的洞林寺和洞林湖(合称为洞林景区)作为此次毕业设计的研究景点,并以《郑州市洞林景区模拟导游设计》为作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十个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完成此次任务。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们要求学生结合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对洞林景区的实地模拟导游设计对景区进行规划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把专业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的景区规划与开发上。学生需要亲身体验,对洞林景区各个景点深入调查及导游词的编写,直至完成最终的视频拍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洞林景区的深度调研,资料汇总;(2)洞林景区导游词编写,场景设计,编写脚本;(3)洞林景区讲解路线的设计与整体规划(4)洞林景区模拟导游的拍摄、后期编辑与合成。

3、模拟导游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安排

《郑州市洞林景区模拟导游设计》是一次全新的毕业设计改革,它摆脱了传统的文字性的论文形式最后的毕业设计将以视频的形式完成。

由于是试点改革我们只在08级毕业生中选取了十个学生,分成两组来完成。每一组成员之间有分工也有合作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需要负责洞林景区其中某一个小的景点这个小景点的导游词编写以及讲解都由该同学负责而对于整个景区的规划、游览路线等则是由整个小组通力合作完成的。

这次毕业设计虽然是小组合作完成,但毕竟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最终还是要以成缋来体现,因此,不仅两个小组间会进行竞争海一个小组间组员也会分高低。评判的标准就由每个学生在视频里的表现来决定,这也会成为学生们毕业设计最后的得分。

按照学校的要求庠业生的毕业设计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幵始进行到第二学期的五月底进行最终答辩,期间我们共有14周时间准备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1)第1周一第2周,洞林景区模拟导游总体方案(路线重点景点)和表达形式(图,语言解说动画,视频)的拟定浣成幵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第3周一第4周,每人所负责景点的场景设计,编与脚本(3)弟5周一弟9周,景点表达形式制作(图,视频,解说词);(4)第10周一第12周,景点表达形式编辑与合成。(5)第13周一第14周編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4、毕业设计改革的推广应用

(1)纵向推广

《郑州市洞林景区模拟导游设计》是在我校08级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中进行的一次试验改革,最后的毕业设计将以视频的形式完成海个学生负责其中某一个小的景点,视频包括了对整个景区的规划、游览路线设计、导游词的编写以及讲解。毕业设计完成之后,我们将最后的成果播放给其他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供其观摩,并作为新的毕业设计思路,为之后的本科毕业生提供新的论文选题素材,受益范围覆盖了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例如,在08级学生尝试新的毕业设计之后,我们紧接着在下一年让09级毕业生接着做这个课题,令人欣喜的是,由于09级学生之前看过08级的作品他们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做出来的成果无论是在路线安排还是在讲解风格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横向推广

《郑州市洞林景区模拟导游》只是我们这次毕业设计改革的第一步,我们不会只满足于做这一个景区。我们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郑州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很多成熟的景区,也有很多开发不完善或者待开发的景区。如果我们能够吸取这一次改革的经验,并将这种设计经验推广到其他旅游景区,例如黄河游览区、山风景区等等,指导学生在更多的旅游景区内开展模拟导游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为我们的学校争取到校企合作的机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选择。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发展现状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其始终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从教育教学现状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同时具有现代旅游理念和素质,并且熟悉现代旅游经营管理手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优质旅游专业人才”。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其展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人才培养的高级性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及技能,对于现代化的旅游管理理念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与过去只注重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发展策略截然不同,而且在教学中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

2.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差异明显,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时,其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为教育教学发展目标。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企业培养优秀的中高级管理者,如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期间,尝试与企业建立合作,订单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会根据旅游企业的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等多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更加理性地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都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人才类型的应用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旅游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与本科教育所培养出的理论型和学科型人才截然不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以复合型人才居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其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就业方向的基层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旅游企业的第一线人才,学生在就业时大部分都是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流入人才市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企业所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就业方向存在基层性的特点。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手段的多样性是由旅游业发展状况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征决定的。如有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尝试应用项目驱动法,借助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形式上,高职院校一直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而且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师不再只是由学校指定,企业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大批的师资力量。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缺乏,学校教学与市场之间的需求矛盾突出,旅行社及其他旅游业机构专业人才匮乏,行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二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工作的时效性较差,就业容量较大,一个岗位往往有多名学生同时竞争。旅游专业的就业门槛较低,部分学生在求职就业中难以感受到自身岗位具有的升职发展空间,就业积极性不是很高。三是旅游企业的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尤其对于刚刚出社会的学生来说,部分毕业生可能会力不从心,这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发展策略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发展问题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主张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专业旅游人才,在未来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1.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对于一些高职学生来说,其虽然知道自己未来将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但对于自己未来应当何去何从,做何种工作是迷茫的,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职业观产生偏差,这些对学生的求职就业都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分阶段进行,首先在学生刚刚进校时,其对于未来是比较迷茫的,职业观尚未完全建立,在此阶段职业指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其认识到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明确旅游业对于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即便只是做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也有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就业信心。在学生进入大二大三即将走上实习岗位时,可以结合岗位实习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2.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与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希望实现企业、学校与学生的共赢。然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看,笔者发现校企合作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片面,认为自己只需提供资金支持即可,至于其他方面无须过多操心。但实际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会走向企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如在导师制的建设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将企业优秀人才引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

3.学生要提高竞争能力

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使其未来走上理想的职业岗位。外界因素虽然会对学生的求职就业产生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说,学生未来会走向何方,与其自身综合素养密不可分。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和应变能力等。只有学生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学生就业发展需求相一致,只有坚持这一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解决学生在就业期间遇到的种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飒.高职院校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的相关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1(18).

[2]王天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第6篇

【文章摘要】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就业质量差等现状,主要原因是供需错位、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设计不合理、实习合作机制不畅等原因,本文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专业情感的培养、鼓励师下企业锻炼、创建多元教学情境等对策。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职业能力;存在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有近千所,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开展了研究。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1.1 职业意识淡薄,职业情感淡漠

很多高职毕业生对于就业问题比较盲目、缺乏职业发展规划,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没有及时的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在校学习期间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式学习。许多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旅游行业是“伺候人”的行业。

1.2 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

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全面,学生主要偏重掌握一些专业主干课的内容而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片面,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由于实习实训条件限制,许多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

1.3 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在被采访的398名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中,有22%的人认为高职生的英语能力尤其口语表达能力很差,53%的认为高职生需要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14%的认为高职生英语能 力一般,11%的认为高职生英语能力很好。

旅游行业是与国际接轨较早、融合较多的行业,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尤为需要,因此高职生要加强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1.4 行业适应能力较差

在调研的过程中,67%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33%的人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服务主动性差、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1.5 教学内容不实用或陈旧

大多数学生在实习后都会发现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技能与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没有有效的结 合行业发展动态、发展趋势。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许多学校在专业设置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充分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而是盲目跟风,大家纷纷开设近年发展较好的专业,结果学生毕业时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学生就业率下降。

2.2 部分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虽然许多学校都对课程的实践教学予以高度重视,一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能达到1:1,在课程选取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实践教学条件限制、师资短缺等原因,很多课程只能照本宣科,而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

2.3 “双师”素质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虽然很多学校制订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等规章制度,但由于相应配套政策、保障制度不健全,使许多老师不愿意去企业锻炼。

2.4 校外实训基地缺乏长效合作机制

许多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的学生实习合作协议中更多涉及的是学校和实习生的义务,而对实习企业的要求尤其是关于实习岗位等要求较少,实习生只能在某个部分或岗位进行实习,学校一味迁就实习企业,使实习生感到实习艰苦、乏味、所学知识技能很少,失去的对实习的兴趣、失去了对旅游企业的兴趣。

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3.1 以职业情感为主线,加强学生专业情感的培养

学校从入学起就要通过认知实习、业界人士做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3.2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

学校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不能盲目模仿其他院校,而应根据所在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合理设置专业。

3.3 创建多元教学情境

学校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景、竞赛教学情景、现场教学、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4 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拓展国际化合作

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和学校合作共赢,这样才能保障双方的长期合作。同时学校要积极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联系,大量输送学生到全国、全世界各地实习实践,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能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3.5 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老师下企业锻炼有制度的保障,如教师下企业锻炼可以折合为课时、计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中,教师下企业锻炼作为履职晋级的条件之一。

3.6 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应该提供和争取相应配套资金,鼓励老师和旅游企业共同编写紧跟行业动态、适合行业发展、适合本地经济建设需要的教材、培训讲义等。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行业和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齐丹.高职生职业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0-16

[2]赵素洁.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20

[3]齐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41-45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国务院办公厅与2013年2月18日正式面向社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随着国民旅游休闲体系的完善与建成旅游产业必定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更受欢迎。这一趋势对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旅游实训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是为了培养旅游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旅游实训课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专业情况

旅游实训课的课程总数较少,这导致对学生的培训不够。实训课在旅游教学的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小,虽然这种情况近年来在各高校受到关注,相关课程有所增加,但实训课的比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超过20%。教学方法简单,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有些实训课程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往往不能开起来,就算开出也不得不减少相应的课程。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适应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旅游实训课开的较为随意,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实训课的开设主要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有些不需要较昂贵的设备和场地如客房、餐饮摆台能开,有些则开不出来如酒水与咖啡调配、前台操作等。

相关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实训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备,一些培训的视听资料要么不具备,要么已经过时,不能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相一致。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无法满足每个实训室的需要。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模拟实训室,但这些模拟实训室内各项配套设施与真正的工作环境还是有差距,难以达到现实的客服环境,仿真度较小。部分实训课由于软硬件不配套致使部分实训课无法真正开出来。目前很多学校如通化师范学院都实行大班授课,一节课往往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际操作,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

(二)教师情况

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而实践操作水平不高。一些青年教师刚从高校毕业,学识水平虽然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很少有在酒店、旅行社、宾馆、茶艺馆从业的经历,即便是有过实习经历一般来说时间也比较短并且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致使许多实训课程开不出来。以通师为例,酒水咖啡实训室没开出来,就是因为没有懂这方面的教师。目前,很多学校都缺乏专业实训教师,参加实训教学的教师多是同时兼具理论课程的教学。教师多为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往往不是教师主要努力的方向,这导致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水平较难。

教学内容上突出餐饮、前台、客房等领域。教师讲的多、演示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教学过程单一,主要是由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们实践操作,不能保证学生们是否对教师讲授的实训课程完全了解。在课堂上教师演示的多,教师讲完后就由学生自己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乏味的技能练习,很少对技能实施的原理进行解释,缺少对操作标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在日后工作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不只如何变通,缺乏应对突况的经验。

(三)学生情况

由于教学设备、教师情况不尽合理,部分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训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还有的不认真,不能很好地按程序完成实训的教学环节,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生还认为反正日后到酒店等企业实习,等实习的时候再学也一样,平时的实训是没有必要的,导致平时上实训课就是应付了事。致使用人单位聘任应届毕业生不得不再次对学生进行培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二、高校旅游实训教学策略分析——基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础上

实训教学与平常所说的专业实习、见习、考察等实践教学类型不同,它是实践教学当中的一种,实训强调更多的是在特定场所下即可控状态下的模拟学习训练方式,它比其它的实践教学类型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实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能与学生进行互控性的交流和知识传授的能力。调整高校旅游实训课程的设置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

实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适应旅游产业需要的人才。建立以人为本,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学校方面

为了提高旅游实训教学课程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采取多种科学的策略。首先应该建设好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包括茶艺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实训室的建设要突出仿真模拟特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训练环境。“通过课堂模拟练习对学生进行前厅、客房、餐厅服务、导游、景区接待等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服务技能,使学生进入角色,缩短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过程。”这些实训室也有缺点,一是这些实训室是在学校内设置的,跟不上校外实际的发展情况,授课较为呆板和落后。二是这些实训室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不能很好的充分利用这些场地、器材。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应尽量实施仿真模拟化。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完成茶艺技能培训、配备中餐、调制鸡尾酒、西餐摆盘,客房服务培训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培训。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校内开办饭店、旅行社、茶艺馆等实体企业,这样既可以解决校内实训课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又可以为学校创收,一举两得。同时,教师在参与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融合,提高管理经验、实训技能。这种企业的创办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饭店、茶艺馆可以在学校的食堂内开设。旅行社可以依托学校与其它企业一同创办。

为了使实训室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高校还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规范教师及学生们的行为,使得实训基地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如立评估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如明确学校及各系院领导职责权利,建立健全旅游实训中心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检查、总结、评比、考核及考评工作。协助相关人事部门做好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岗位培训,薪资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工作。紧紧围绕旅游实训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考虑开设单独的管理能力实训课程,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设计专项训练项目,以综合训练、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参与科学研究等灵活、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2](P.91)

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协商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与平台。根据企业的需要设计实训课程,使得双方结合的更加紧密。高校应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不断修订教学大纲,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制定专业技能的操作及考核标准,不断满足企业及市场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实践、评估体系,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方面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升。

1.派教师去培训,主要有两条措施:第一,派教师去专业学校进修。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了解和掌握学术界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第二,派教师去相关旅游企业,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了解更多地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环节,学习更先进管理经营、管理模式,有条件的话可以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做兼职,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2.邀请相关行业如企业家、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具有本行业丰富经营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讲学,作报告,参与对学生的培训。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本行业最新的管理经营、模式,提升学生们对本行业的认识深度。

3.对教师实施奖惩机制此机制包括职称晋职、评选先进、进修学习等等,同时建立奖金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的人加以奖励,在物资及职务晋升方面给予支持。

(三)学生方面

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环节进行,尽量模仿现实环境。让学生成为实训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主动实施、参与各种实训过程与实训环节。

支持学生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如如导游基础知识比赛、导游规范与应变题比赛、景点导游讲解比赛、礼貌礼仪比赛、酒店服务中式铺床比赛、中餐宴会摆台比赛,导游英语比赛、茶艺技能比赛、花艺比赛、调酒比赛、烹饪比赛。通过参加各种专业赛事可以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学习兴趣。教师亦可通过这种技能竞赛提高管理水平,为更多的学生服务,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学生。

通过现代化的光盘、图片,电脑仿真系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光盘、浏览图片,参与电脑仿真系统的模拟管理、培训等,接近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和多媒体投影系统以及信息采集、分析、输出系统,使参加实训的学生们可以在虚拟的旅游场景中,通过电脑操作在各种旅游景点、酒店等虚拟模型中,进行旅游、餐饮住宿,选择旅游路线、游览旅游景点。在虚拟的环境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导游词、参与酒店的接待、管理。“让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进入预先设定的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职业角色模拟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仿真教学无论是‘从角色到理论’还是‘从理论到角色’,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更形象地理解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和旅游服务中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3] (P.659)

参考文献

[1]娇丽会,黄解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以运城学院为例)[J].运 城学院学报,2009,(1).

第8篇

一、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现状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建立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以此来实现对旅游业的高效管理,保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在我国只有十年的发展历程,各个地区在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时,面临着权利与义务失衡的现状。旅游涉及诸多的环节以及影响要素,该行业的管理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导致旅游业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另外,不同地区的旅游局只有在对行政职能进行划分后才得以成立及运作,因此在管理权限上十分有限。在实践管理以及探索的过程中,我国的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同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具体的发展模式如下。首先,直接撤销旅游局并积极推动旅游管理委员会的发展。地方管理部门在该委员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来的旅游局局长直接担任该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全方位统一化的管理新机构。其次,保留原有的旅游局,由市长担任主任的职位同时还设置了副书记,副市长以及副主任,通过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形式,积极加强对当地旅游业的管理。与旅游委员会相比,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行政级别要更高同时管理权限更大,广西桂林市就采取这种旅游管理模式,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积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采取统一协调管理的形式,积极搭建完善的管理框架。最后,设置风景旅游管理局,实现对旅游企业的统一管理以及合理运作。安徽合肥以及浙江金华就是采取这种模式,旅游局与园林局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相对较为紧密。旅游管理局可以实现所属旅游企业与旅游机关之间的有效区分,积极建立旅游集团,通过这种形式有效落实政企分开策略,江苏省苏州市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这种形式进行有效的试点,其中旅游局仍然拥有管理的职能,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

二、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框架

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不可否认,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立足于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创新。

(一)以党政为立足点和核心建立市旅游委员会

旅游委员会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障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其中高度集中是该委员会的重要特征,通过这种形式保障结构设置的完善性以及严格性,这种机构形式与其他的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自身的特色以及优势,其严格按照我国的管理体制实现不同组织之间的有效区分,保证各个职能部门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采取固定管理实体设置的形式,实现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的整体提升。该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主要包括委员单位以及常务委员单位,委员单位之中主要由政府的职能部门所组成,常务委员单位主要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各类职能部门组成,这种形式能够实现稳定的操作以及和谐的发展,保证我国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设置政府的常设职能机构——旅游局

通过政府常设职能机构旅游局的设置,积极落实职能规划、编制组织、旅游信息收集和发放,以及旅游行业宏观管理等相关工作,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监督以及资格责任的认定,保障旅游业能够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以及积极宣传。旅游局在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以严肃执法、宏观调控和政企分开为立足点和核心,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作用,积极落实相关的责任,通过加强与委员会之间的联系为其出谋划策,保障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权威性以及合理性,真正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上促进公共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9篇

关键词 旅游交通管理 实证 武当山

中图分类号 F592.7 标识码 A

交通管理条件是地区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可进入性、化程度以及道路质量的优劣,对客源吸引、线路组织、旅游大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管理网络系统的支撑,即使再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只能处于待开发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武当山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独特、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然而旅游交通的管理手段滞后却成为制约武当山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瓶颈。为了提高武当山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提升其真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档次,对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的再认识是很必要的。 1 武当山旅游资源评价

武当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是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1)武当山自然景观奇特绚丽。这里层峦叠壑,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石、9台等胜景。主峰天柱峰素有"一柱擎天"之誉;环绕主峰的众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但又朝向主峰,形成天造地设"万山来朝"奇观。武当山四季景色各异,不管何时游览都能享受其神秘空灵的自然美景。

(2)武当山道教建筑雄伟壮观。这里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发祥地,所建道教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号称"万古之奇观"。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宫观庙宇500多处、2万余间。明代鼎盛,皇帝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建成9宫9观等33处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仍不失当年宏伟气势。

(3)武当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除道教建筑外,武当山的道教武术、道教、道教法事、道教药膳、道教珍贵文物等也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武当拳更是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另外,武当有关真武等的传说故事、风俗民情等也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2 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2.1 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现状

(1)公路交通。为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武当山的公路交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316国道(汉十公路)、209国道穿境而过,汉十高速公路十堰至襄樊段已经开通,初步形成了"十"字形的交通网。武汉至十堰、十堰至银川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和完善,将进一步改善武当山的旅游交通,促进武当山旅游事业的发展。 景区外交通:武当山发往全国各地或途径武当山的班车北达北京、石家庄、郑州;西到汉中、安康、西安;东到南京、无锡,南达长沙、深圳等。省内交通更是四通八达。

景区内交通:武当山城区到乌鸦岭25km旅游公路、老君堂至琼台中观15km索道公路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山路转弯处还专门安装了反光镜;蒿口至五龙宫、官山吕家河至田畈业已修通旅游公路。武当山旅游制定车辆有100多辆,司售人员服务较周到,游客上下山比较方便,乘车收费较合理。武当山正拟建旅游车队,以期把旅游交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铁路交通。武当山附近的火车站有:武当山站、武当山西站(六里坪站,距武当山11km)、十堰站(距武当山34km)。襄渝铁路横贯武当山麓。开通的铁路旅客列车经过武当山的有40多列,分别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青岛、武汉、郑州、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且武汉到武当山有专门的旅游专线车。

(3)航空。老河口机场距离武当山90km、襄樊机场距离武当山180km、武汉机场距离武当山500km。且老河口机场正在扩建,将开通北京、广州、西安等大中城市的航班。

2.2 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的现实

随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以及发展旅游业意识的增强,武当山地方政府近年来在武当山旅游交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投入。但短期内,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还跟不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与其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也极不相称。在安全、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上,武当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从公路交通方面看。武当山只是初步形成"十"字形的交通网,两条国道也是多年前修建,路况条件难以满足旅游交通需求。同时,通往武当山的交通车辆也只是提供一般运营服务,根本没有为专程前往武当山的游客提供的旅游专线车辆,尤其是公路运输工具在软硬件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 武当山从山门到南岩这一段公路与国内其他很多景区相比确实上了一定档次,不仅提高了景区内车辆的安全性,也使武当山旅游交通总的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由于山路弯度较大,加上形形的车辆出入,每年还是有大型交通事故发生。此外,普通的巴士没有起到带客"游"的目的,仅仅作为一个把旅客带上山的交通工具。

(2)从铁路方面看。虽然武当山站处于襄渝铁路沿线,却只是一个小站。据近年的列车时刻表来看,前几年并没有武当山这一站。游客只能在六里坪(距武当山11km)或十堰站(距武当山34km)下车后改乘中巴到武当山。为了发展武当山旅游业的需要,近几年新增了武昌至十堰的旅游专线车,并且专设了武当山一站。作为一个过路站,列车在武当山只停留10分钟。而且游客在武当山站根本买不到卧铺票,就连硬座票也不能完全保证。返程游客只能提前到十堰站订票。如此交通条件,根本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3)从航空运输方面看。最近的老河口机场和襄樊机场距武当山分别为90km和180km,虽然从这两个机场到武当山的公路非常便利,但增加了游客的路程时间;且下了飞机又转乘汽车,易给游客带来负面心理。据调查,这两个机场主要接待的是国外游客,他们要先坐飞机抵达北京,然后再从北京乘飞机到武当山。外国游客对安全、舒适、便捷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但是这两个机场的班机都是小型飞机,从安全系数、便利程度和运输档次上都难以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

3 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之对策

(1)景区外的交通管理方面,可以增加旅游专线的铁路、公路、航空客运班车和班机。对这些专线车进行内部改造和外部包装,使其成为真正的服务于游客的"旅游车"。例如,在车内以风光片、专题片的形式面向游客进行报道。在景区运营的旅游车配备服务人员,随车介绍沿途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旅游须知等。丰富游客旅游生活,增加对武当旅游区的了解,增添旅游活动的乐趣。另外,政府与铁路部门应多多沟通,将武当山站设为停靠大站,增加在武当山站停靠的列车次数,并且游客在武当山站也可购买当日返程硬卧票。航空客运方面,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有武当山自己的机场。增加航班数量,增添大型直升飞机,提高飞行的安全性能。

(2)对于景区内部的交通管理,武当山的旅游交通管理手段及必须以国内外成功的例子为榜样,建设化的旅游交通管理。

一是线路设计方面。武当山还应该增加旅游线路的设计和规划。,武当山的主体线路是一日游的"道教建筑游",这一线路已经陈旧,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精品线路如"两山一江游"、"秦楚帝王文化游"、"秦巴风情游"、"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游""武当道教文化游"等,由于处于正在开发阶段,组织的游客也不多。由于线路开发不够,游客不能全面领略武当山的道教文化,于是就有了有些游客所说的"武当山不可不去,也不可再去"的说法。因此对武当山的线路设计应遵循系统性、适当超前性、"风景线"、以人为本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将景点用线路串起来,既可以增加景点数量,延长游客的观光时间,又真正做到让游客满意。

二是公路交通工具方面。可以考虑禁止外部车辆进入武当山景区,在景区内部统一使用"旅游敞篷车"。这种敞篷车以电力作为能源,比九寨沟的"绿色环保车"更为干净。与武当山目前运营的巴士相比,"旅游敞篷车"安全、无污染,还能满足游客悠闲欣赏沿途风景的要求。

从索道工具来看,武当山索道自投入运营以来争议颇多。部分专家认为,在景观核心区内建观光电梯,破坏了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景观变得很不和谐。同时,由于索道的快捷,缩短了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对旅游区的并非是件好事。也有专家认为,项目本身对当地自然环境影响不大,影响主要来自其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等。笔者调查发现,武当山索道主要是建在山的背面,并非核心景观区;而且,乘坐索道可以俯瞰走神道所不能看到的自然美景。再者,建设索道本是为了方便游客,不能单从景区的经济目的出发而否定索道的服务功能。如果武断地去拆除索道,那么由此所带来的建筑垃圾和对景点的破坏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于武当山的索道建设运营,我们应多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在方便游客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适度的平衡。

作为一种特色交通工具,从乌鸦岭到上金顶的一段山路上,有很多轿夫在路途等候着提供服务,价钱从20~200元不等。这段路比较艰险难走,轿夫的出现方便了游客,而且这种特色交通方式也成为武当山交通旅游的一道风景线。但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地政府对轿夫还没有很系统的管制,这种交通方式也还没有为广大的游客所接受。

三是景区道路。除了交通工具外,包括公路和步行道在内的景区道路也是重要一环。对于景区建设来说,一方面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任何开发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到游客的需要;同时,还应在解决人造设施与景区自然风光的协调问题上下功夫。总之,在武当山景区应该实现交通设施景观化。

我们再来看一看武当山目前的步行道。武当山步行道主要是乌鸦岭到南岩和金顶的道路。通往南岩的朝拜道比较平缓好走。通往金顶有明代和清代两条古神道,明道较为艰险,但是景致绝佳。一般人都愿意沿此道登金顶。但由于路途遥远又艰难,对中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很困难。当地政府正考虑对此道路重新铺砌为青石板路。因为这既能给游客带来方便,又能体现神道古朴的韵味。如果这一措施得以实施,也将是武当山另一道风景线。

当然,从武当上旅游业管理的实证上看,在发展绿色旅游交通、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旅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着我国旅游行业综合旅游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和旅游行业的兴旺腾飞。

1 范学锋.武当山旅游手册[M].湖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

2 费振家.武当旅游交通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

3 龙启德.贵州森林旅游交通线路及旅游线路的组织与规划探讨[J].贵州林业,2003(11)

Tourism traffic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al diagnosis research --Take the Mt. Wudang tourism as the example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