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19:41
导语:在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未成年 教师 心理健康 道德健康 教育
纵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检视中小学种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运作方式,不难发现,尽管它们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不良倾向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理解,难以调教,愈来愈多的"问题少年"、"问题少女"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与惧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下一代进行理性的审视,我认为固然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
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人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也常讲以"德育为首",但是实际却存在很大矛盾。虽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很强,但就大多数学校来讲仍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怪圈(因为中考、高考制度不变)。当以分数为中心的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退居其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家庭教育的中心偏误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把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身体健康这三项让家长排序,其中最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占80%以上,而其他两项不足10%。可见只顾分数不顾其他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观念下的家庭教育必然会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一切围着孩子转",实际上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转",在"唯分数"家庭教育价值取向下的孩子无疑成了学习的机器和完成家长愿望、满足其虚荣的工具。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更加繁重,育人,不仅仅是教他们学习新知,而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品学兼有的有学之士,而这个品学兼优就更加需要我们教师来引导,来塑造。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让我们更加觉得学生的品德教育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所以,我们采取的对策是:
1、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观。要使学科教学成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现行的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社会、美术等众多学科中,都以不同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世界,而这一切都是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不仅让学生受到学科知识的教育,而且能受到"处处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事事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就在身边"的感染。另外,学科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在教学中绝不会太急功近利而不顾以后效果的盲目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很多行为是与此背道而驰的,甚至有些行为完全是与孩子"一个水平"。例如,现在学校里的思想道德教育"假、大、空"问题,其作用是事与愿违,反作用远大于正作用?为什么?因为就算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学生暂时被说服了,可是它们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当学生在自己的视野或生活中发现这些是假的时候,他的思想道德可能会不升反降,"我神圣的老师都在骗人,我怎么就不能骗了呢?"。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施行你的说教时,千万不要用经不起事实检验的"大道理"来说服学生。你得考虑你的教育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否则,学生们不仅不受你"骗",反而还会让你"威风扫地",被学生所不屑。
2、加强师德建设,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②青少年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的盲目模仿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③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榜样。例如。深入开展"家长满意工程"、"千名教师联万家"、活动。继续开展"一帮一"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厚爱、帮抚贫困学生,以促进教师立德、立志、立言、立行,矫正教师的人生坐标,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3、加强班主任和班集体建设的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核心。优良的班风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加强对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准则,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激励学生。当学生与你心心相印时,再给他说明道理,他才会心服口服。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在什么样的时机中去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成为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强大力量。健康的舆论反映着班集体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风气,使集体保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的积极态势。班主任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而又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抵制和压倒不健康舆论的消极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4、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古人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史上有"孟母三迁"的佳话。这都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美化生活,净化心灵。如: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布置,力求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想方设法,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如:楼道墙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小标语;在校图书室设立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图书角;定期在红领巾广播播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节目;校园电视台播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片;宣传窗中增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定期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比赛;把优秀学生及其事迹制作成系列展板分批在校园展出,让小榜样有实实在在的亲切感、荣誉感,让欣赏者有源源不断的向往感与紧迫感。总之,在整个思想品德教育中,学校力求融一景、一物、一事之中,为思想品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同样,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家长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会造成一个教育、引导、影响未成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未成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注释:
①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二卷
②《论语》上海辞书出版社
③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建平、金志明:《认清功能 明确目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2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对17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调查分析。结果 对留观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留观天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对留观病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急诊 留观病人 健康教育 对策 护理
急诊留观病人具有病情复杂多样且流动性快的特点,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对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实施健康教育的176例留观病人,神志清楚,存在沟通能力,能独立完成或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问卷。其中内科病人69例,外科手术病人107例;年龄18~71岁,平均(38.62±15.54)岁;留观时间1~9天,平均(3.69±1.75)天。
1.2 实施方法 留观期间,由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在病人出院时发放并填写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和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调查表。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统一审核,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程度评价效果统计情况 见表1。
表1 176例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分析表(n)
2.2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 认为规章制度不健全19人;护理人员重视不够37人;护理专业技能低31人;缺乏教育培训22人;健康教育内容乏味28;人员不足,工作压力39。
3 讨论
在本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现状的主要因素。
3.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急诊病人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个别护士认为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起不了多大作用,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本院低年资护士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各专科知识、心理学、营养学、康复学等知识掌握不够。对一些问题不能深入浅出地宣教讲解。
3.3 健康宣教不到位,时机掌握不准确,极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3.4 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单一,缺乏对不同病人不同病情的针对性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多采用口头教育并且,互动成分较少。
3.5 患者及家属接受知识受限,文化程度较高者具备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及中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我们运用平时的宣教方式,患者不够明白,健康教育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4 对策
4.1 加强学习,端正健康宣教态度 我们通过讲述具体事例加深印象,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
4.2 确保健康教育有效性 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我们要先做好评估工作,了解他所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和行为,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并对其错误的观念及行为提出指导和纠正。
4.3 丰富内容,方法形式多样化。
4.4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与技巧 正确把握健康教育时机,结合护理操作实施宣教。学会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4.5 完善健康教育实施制度 急诊护士从病人留观入院、留观期间、出院指导等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施目标。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随机抽查宣教效果,发现不足及时有效地整改,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制度。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量高、效益高的保健措施,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1]。通过分析急诊留观健康教育的特点,总结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性的健康宣教,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促使健康宣教工作在急诊留观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的本来义务。中职学生的心理存在一些健康问题,要想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就要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自我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要从这六个心理问题着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功能和专题讲座以及专项课题研究,才能做好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
1.人格的定义
因为心理学家研究方向的不同,对于人格的定义也要从不同的研究方向来看。从综合角度来说,人格的定义粗略地说就是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在长时间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化的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人们行为、灵魂、思想、道德以及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统称说法。人格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独特性与稳定性。当代中职生的健康人格应该具有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正确和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环境适应力。
2.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满意、高效、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就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要协调一致和完整,也就是人的情感、人格、行为、认识、意志要完整、协调,可以适应社会,跟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行为协调、情绪健康、智力正常、人际关系适应、意志健全、反应适度和心理特征符合年龄这几个方面。
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使用相关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的重要过程,人格培养的水平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提高预防心理障碍的水平。中职学生是未来产业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水平与我国产业大军的素养水平有直接联系。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培养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很多中职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给他们实施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心理辅导,会帮助他们摆脱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健全人格不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内容,心理健康也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中职学生承载着未来的产业,家长对其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因为大多数中职生都有着自卑心理,心理发展存在缺陷,缺少社会经验,承受的压力很大,社会适应能力很差,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职生的众多心理问题。如果不尽快将其解决,中职生人格的培养就会受到牵制。只有解决了这些心理问题,才能提高中职生的健康心理水平,才能促进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来规范中职学生的日常言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学生可以承担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培养内容有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些内容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还具有丰富培养内容的作用。
中职生走出了繁重的基础教育,开始接触社会,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还处于意志品质行程与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时期,学生会形成完整的个性特点,在这个阶段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在这个转折阶段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进人格产生的稳定性。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培养健全人格的落脚点,由于思想有着行动的决定
权,思想会在外在表现体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同时也突出了人格培养的主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落实人文关怀,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国民人格的提高,还会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和民族未来的素质水平。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中职学生人格的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系统工程,要建设课内外的教育体系、指导体系、咨询体系。结合自助与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专业性的教育团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高要求和周期长的特点,需要有专业水平高、涉及范围广泛的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中职生的独立意识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批判思考能力,学生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支持、信任与尊重。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信念,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发向上的决心,尊重学生的好胜心与进取心,包容他们的缺点和弱点。因为这些缺点和弱点中包含着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质,修复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人格的健全性。
个性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性格、情感、思想和能力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所以个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回顾过去,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路途上,要培养中职生自己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就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将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现代教育可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中职学生面对环境的多样化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给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中职生人格培养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实现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沈振伟.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的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1(01).
[2]刘瑞凌.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2011(02).
[3]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5(22).
[4]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2(17).
[5]刘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2(23).
[6]李桂峰.论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关键词】 家庭护理(非专业);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21-02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family member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s mellitus.
Zhuhuifang
Abstract:Objecrive: To study for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family member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s with Diabets mellitus.MethodIn this stydy ,64 patiens withDiabets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32)and control group (n=32),and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QLI Scale of Spitzer was used to assess patients.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excellent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s mellitus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patients should receive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Home nursing(non-spesclize);DiabetesMellitus;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除急性发作期需要住院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控制疾病的有关知识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效的。我科对32例糖尿病患者家属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1月-200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62岁~79岁;配偶健在51例;丧偶13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选择观察组每例病人的一个家属作为健康教育对象,共32例,这名家属必须是在家照顾病人最多,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最常来的探视者。与病人关系:配偶13例,子女16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9例,初中及以下23例。两组在医疗和护理工作及人员配备上无差别。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给予护理和进行健康教育,对观察组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包括:1初步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评估,了解其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对疾病的认识程度。2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根据家属的接受能力向其讲解本病的原因,病理变化和主要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程度,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不能根治,治疗需持之以恒,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3)给予生活,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1]。指导家属合理搭配饮食的同时让其认识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可促进血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以耐力运动为主,不宜空腹时进行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病人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根据评估结果和病情进展情况对家属进行讲解,每周3次。
1.3 效果评价
由专职护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4周采用spitzer的QLI评定量表[2]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前景,各维度分为3级,分别记2分,1分,0分。总分范围为0-10分,正常为9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入院时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后第4周两组比较,在活动与前景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两组入院后第4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后,病人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特别是来自农村地区及初次住院的病人家属,尤其缺乏对病人饮食的合理搭配,常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健康教育,使家属充分获得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家属对病人的照顾水平。家庭是病人最基本的治疗单位,病人出院后能否得到有效照顾和心理支持与家庭密不可分,家庭对病人的理解,支持,关心,帮助,可使病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精神上获得安慰,减轻心理负担,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次调查发现,有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病人长期反复治疗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家属有时表现出对病人过分埋怨或态度冷漠,对我们的健康教育反应冷淡,必须注重对此类家属的心理辅导及沟通,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述,了解其需求,让他们表达内心情感,与他们一起共同寻找问题症结,商讨解决矛盾的方法,鼓励他们正确面对接纳病人,主动为病人创造一个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围。
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发现,病人家属对知识的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健康教育时应因人施教,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属则从各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教育,满足各层次人员的需要。在调查中发现住院次数2次以上病人家属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初次住院者高,说明医院可能是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场所。病人由于多次住院治疗,家属对健康知识获得较多,而初次住院的病人家属,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这一点提示我们应加强对首次住院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对病人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后,由于提供相关的知识及指导,使家属对疾病有了更多了解,以便在家庭护理中,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病人进行家庭护理,督促病人遵医服药,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预防疾病复发,减轻家庭压力,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振鬃。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4.
【关键词】 跟进式健康教育;老年糖尿;低血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9-0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已超过1.5亿到2025年将增加1倍。DM病人的最终死亡原因大多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死于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低血糖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24.5%。随着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健康宣教被公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老年人生理性衰退其低血糖发生率70-80%,其症状不典型,易漏诊,重者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我院采取跟进式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人在院及出院后进行跟踪宣教与管理,大大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老年糖尿病病人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65-83岁,病程5-20年,对上述病人根据年龄、性别、基础病、用药方式、病程及血糖控制分成两组,进行观察。
1.2 方法
1.2.1 在院病人的管理 两组病人使血糖控制(空腹)小于6.0-6.8mmol/L,餐后小于10mmol/L。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糖尿病的相关因素、饮食、运动哦、休息、用药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及心理干预。①认知是通过发放低血糖的宣传手册,举办讲座和一对一讲解,放电视录像,让病人及家属全员参加,使其掌握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剂量、方法准确确,注射部位正确,用药后及时用餐。介绍低血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易出现,有什么症状,预防方法,急救措施。及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对此病的认知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就餐、外出携带糖果、饼干、饮料,并佩戴糖尿病救助卡,以便出现意外及时应对。②心理干预糖尿病病人需长期服药、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饮食,而老年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糖尿病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失望、悲观的心情,部分患者怕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放弃治疗,易引起血糖波动,造成低血糖或高血糖,护士主动与之交流,向其讲解相关知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病人明白其终身服药的重要性,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战胜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采用看图对话护理模式与患者互动,病室内挂图5幅,分别为糖尿病概念、病理、生理,健康饮食与运动,低血糖症状、发病机理,皮下注射胰岛素部位、方法,糖尿病治疗误区。护士给予讲解及发放手册。
1.2.2 病人出院后管理 建立病人的信息档案,与其保持联系,每周电话随访一次,追踪患者出院后用药、饮食、运动、休息及血糖控制情况。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进行家庭随访,每半月一次,进行日常管理及评价,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
1.2.3 对在院及出院病人发放低血糖判定标准 ①一般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病人饥饿感、心悸、出冷汗、颤抖、焦虑、无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服糖后症状缓解。②低血糖的急救,轻者口服糖水、含糖饮料、进食饼干、面包。重者给予50%葡萄60-100ml静脉注射,神志不清者切忌喂食。③向在院及出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准确掌握病人信息。
2 结 果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2例,1例因病人感冒、进食差,未及时调节降糖药剂量,另1例运动量过大,产生饥饿感,进食后缓解。而对照组发生低血糖5例,2例为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1例为饮酒,2例在等待检查过程中突发,其中4例治愈,1例因诱发心衰而死亡。
教育是家庭的一个主要职能,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从家庭产生的那一天起,家庭就担负着子女的教育任务,只要家庭存在,就必须行使这种教育职能。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子女,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是每一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家长用心,孩子不用心,不成;孩子上进,家长不合格,也不成;只有当家长的良苦用心与孩子的个人努力有机结合,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使子女成才。
1、父母的榜样作用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自利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甘于奉献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2、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
一个乐观向上的母亲,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美好的影响,而一个整日陷于忧郁情绪之中的母亲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可以肯定的说,凡是成功的孩子都有一位优秀的母亲给予了完美的教育。母亲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忽视母亲教育,我们的一切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
因此,做母亲的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强不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是在事业上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但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3、家庭教育中夫妻应做到一致
家庭教育中,母亲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孩子同样需要父亲,父亲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一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喜欢以父亲为榜样,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从父亲那里,孩子可以学到刚强、自信并获得安全感;从母亲那里,孩子学到善良,更多的体会亲情。所以,父母双方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使孩子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
因此,父母双方一定要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在父母的双重教育下健康成长。
4、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帮助他从小立志,让他逐步养成一种不甘落后、争先向上的精神。要重视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字要写得工整。针对性孩子学习上容易马虎的特点,我们要求他从小在学习上就要认真,做到心要静、坐要稳、看要细、定要清、算要准。使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辨别是非。
5、用激励法教育孩子
自信心如同孩子发展的原动力,具有坚定自信心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做父母的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一个眼神,也应仔细斟酌,绝不说挫伤孩子自信心的话,绝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还给他脸色看,要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6、施教要善于抓住时机。
对孩子施教要注意研究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愿望、孩子的情绪,从而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法,进行恰当的教育。一是善于捕捉孩子容易发生特殊心理或情绪变化的时机。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遭受到失败,家长切莫训斥,应给以鼓励,增强信心,进行分析点拨,可以带其走出“困境”。二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时机。比如新
学期开始时,孩子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学习冲动,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此时若因势利导,孩子便会取得新的进步。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既告诉孩子的长处,也提出孩子的不足,要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寻找帮助孩子上进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观;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尝试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希望对改变这种困境能有所帮助。人本主义教学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贯彻与应用,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目标从“治疗和矫正”到“预防和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教育目标应该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预防和发展性,而不仅仅是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和矫正。
二、教学过程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突出学生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就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如何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以问题、情境或活动为中心,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动态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将心理测验、心理训练活动、心理体验与心理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理解心理学的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三、预设和生成的教学安排
传统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教材编写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基于这种现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高效教学应当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保留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增加与高职生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从“教师说了算”到“多元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评价上,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的程度和价值应由学习者自己来评价,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启示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自己的感受,从操作上讲,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机制。
此外,人本主义教学观还强调在教学中建立真诚、关注、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这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又像慈祥的长者一样耐心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真诚帮助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我们应该相信,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理念引入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来,对促进人的真正发展,促进教学的改革和模式的转变,将会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10(03).
[2]肖三蓉,王 挺,刘 颖.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J].新课改研究(高等教育),2011(03).
[3]简福平,吴雪梅.当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其对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07-01
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自主创业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从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知识面窄,心理承受能力及适应性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择业和就业。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的创造者,很难创出有前景的事业。因此,人的个性对于创业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个性包括了人的智力、性格、情绪、意志等一些重要特征。纵观历史上创造奇迹的伟业之人,无一不具有鲜明的个性。新的环境下,自主创业已成为毕业生的一条新的道路,这条路上既有鲜花清,又有荆棘陷阱。一个创业者的成功固然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观;高师生;调查
Investigation about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oncep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Yang Zhen.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iew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y. Methods 318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questionnaire made by author. Results ①Most students have right conception about significance meaning, specialized teacher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bout 30% students are not clear or have wrong ideas about the main objectives, subjects and main way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②Most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know very well the emphasi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ut many students have the wrong conception on what kinds of mental disorder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n deal with. ③About 80% students accep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bove one half of students have wrong or unclear idea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The concep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ust be taught with more efforts to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cep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vestigation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开展起来。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发展[1]。一些学校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作为教师后备力量的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魂,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也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是指教师对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认识、判断和知觉。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效实施并真正发挥其效能,关键在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其认识水平[2]。因此,有必要通过对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为高师生正确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辽宁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大二、大三学生。由笔者亲自担任主试,随机整班抽取样本351人,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18份。被试构成情况,按性别:男81人,女237人;按城乡:城市148人,农村170人;按学科性质分:理科165人,文科153人。
2.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编制是参考有关文献及书籍的基础上,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程序组成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实施者、对象、途径、效果;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又易混淆的2个方面:与德育的关系的认识、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共7个维度进行问卷项目设计。围绕每个维度,针对相关知识和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设计详细的判断题目,获得36个项目,要求高师学生对每句陈述从3种态度中选择1种:A、赞成;B、不赞成;C、不清楚。根据持正确态度的高师生人数百分比,判断高师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正确程度,分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现状。调查数据输入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 果
3.1 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情况调查结果 见表1。
94%的高师生赞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必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的高师生赞成比率为88.7%,有1.9%的高师生不赞成,9.4%的高师生不清楚。87.4%的学生赞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还有4.1%的学生不赞成,8.5%的学生不清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的认识仅有67.3%的高师生赞成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11.6%的同学认识不赞成,21.1%的学生认识不清。
3.2 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的认识情况结果 见表2。
3.4 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认识状况 见表4。
由表4可知,高师生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测验”不赞成的占88.7%,对认为“学校只要开设心理课就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赞成的有89.6%,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不赞成的有79.2%。但对此3个错误观点持赞成观点或观点模糊的高师生也有一定比例:11.3%、10.4%、20.8%。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赞成的占59.4%,17.6%的学生不赞成,23.0%的高师生不清楚。
3.5 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认识状况 见表5。
由表5可见,认为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流于形式,并无实效的高师生占17.6%,反对者占66.7%,另外15.7%的人不清楚。高师生中赞成心理健康教育对智力的促进只有60.4%,12.3%的高师生不赞成,27.3%的高师生不清楚。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57.5%的高师生认为具有促进作用,12.3%的高师生不赞同,30.2%的高师生不清楚其作用。
3.6 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状况 见表6。
由表6可见,对于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86.8%的高师生赞成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6.0%的高师生不赞成,7.2%的高师生不清楚。关于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范围的看法: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与行为问题的占85.5%,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责任包括学习指导、人际指导、就业指导的认识,赞成的高师生仅占51.9%,而不赞成的占19.2%,不清楚的占28.9%。另外,17.9%的高师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严重的心理变态行为,仅有53.1%的高师生不赞成,还有28.9%的高师生不清楚。大多数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方法和形式的错误认识具有一定程度的辨别力:78.6%的高师生不赞成心理咨询就是找学生谈心;83.6%的高师生不赞成学校心理咨询是学生提问教师给予回答;81.4%的高师生不赞成咨询方法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一样的。但从以上3个方面对心理咨询形式的错误观点仍然有相当比例的高师生持赞成态度或不清楚:21.4%、16.4%、18.6%。
3.7 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的认识状况 见表7。
由表7可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区别,75.8%的学生不赞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差不多”的看法;78.3%的学生不赞成“学生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一样”的观点;81.8%的高师生赞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容、本质、形式、方法上存在差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结果显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的观点,46.9%的高师生赞成,30.2%的高师生不赞成,23.0%的高师生不清楚。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可通过德育工作来完成”的看法,赞成者占34.9%,不赞成者占35.2%,不清楚者占29.9%。
4 讨 论
4.1 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94%高师生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85%以上)。对实施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素质的看法,89.9%的高师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受过专业化训练。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途径的错误认识具有很强的批判性(95%以上)。这与我国不断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近20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党和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组织领导;各地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注重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重视师资建设;编辑出版了大量读物[1]。这些都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高师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刻。进而,越来越多的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正确。所以,大多高师生赞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进行专业化训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途径的错误认识具有很强的批判性。说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调查结果显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的认识有30%多的高师生的认识是错误或模糊的(33.7%)。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认为“所有学生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近30%的高师生不赞成或不清楚(27.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的认识,只有近60%的高师生赞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40%多的高师生不赞成或不清楚。这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严重的问题有关。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有:目的不明,操作缺乏规范;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利;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1]。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导致不良的教育结果,我们对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看法的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点。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并不高,仅有66.7%的高师生不赞成其流于形式、没有实效,表现为60.4%的高师生赞成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智力发展,57.5%的高师生赞成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的认识方面,除了“只是心理咨询教师的事”一项明显错误看法不赞成率(93.1%)较高外,还有89.9%高师生赞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化训练”。而“由政治老师来进行最合适”的明显错误的观点不赞成率仅为82.1%,是比较低的,这可能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中,许多政治教师、思想品德教师等兼职担当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有关。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者”的判断上,赞成者占44.7%,不赞成占28.6%,不清楚者占26.7%,这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者(即心理学教师)专业化训练程度不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能力不足有关,所以,赞成心理学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的比例不高。对“每位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赞成者占82.4%,不赞成或不清楚的比例为17.6%。可能有更多的高师生相信每位教师都应承担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但部分高师生可能还考虑到并不是所有教师都经过了专业化训练,所以对“每位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赞成率并不高。赞成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共青团、少先队、德育处和班主任共同参与和组织”的只占65.7%,30%以上的高师生不赞成或不清楚。这可能是由于共青团、少先队、德育处和班主任一般被认为是进行德育工作和思想工作的主要力量,加上许多高师生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要求,自然对这些“共同参与和组织”的机构和组织赞成率不高。这说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薄弱,需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培训的力度。因此,对每位在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训练,使其都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而对师资其他方面的要求,仅有66.7%的高师生赞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领导到教师都要心理健康”,比率比较低,这可能与很多高师生并没有提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有关。
正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才导致了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观的混乱不清。由此可见,应该加强和深化对高师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培养,使之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对象、实施主渠道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培训的力度。
4.2 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86.8%的高师生赞成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对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范围的认识存在比较严重的误解: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与行为问题的占85.5%,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责任包括学习指导、人际指导、就业指导的认识,赞成的高师生仅占60.8%,而不赞成的占16.3%,不清楚的占22.9%,可见,高师生对心理咨询工作解决问题的范围的认识具有一定程度的狭隘性,把本应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排除在外了。另一方面,22.9%的高师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严重的心理变态行为,仅有53.6%的高师生不赞成,还有23.5%的高师生不清楚。这又表现出部分高师生扩大了学校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范围,把具有严重心理变态的人包括进来。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师生对于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还是一个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蒋重清[4]的研究表明,22.8%的学生认为去咨询是“心理有病”,是不正常的现象,是严重到成病的程度才来心理咨询的。这与本研究的22.9%的高师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严重的心理变态行为是一致的。也与赞成心理咨询工作的责任包括学习指导、人际指导、就业指导比赞成心理咨询是解除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人数百分比下降是一致的。因为学习指导、人际指导、就业指导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现象,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大部分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方法和形式的错误认识具有较高的批判性,但仍然有相当比例(21.4%、16.4%、18.6%)的高师生持有错误和模糊不清的认识,其原因可能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师资队伍薄弱、形式主义问题、操作不规范有关。这说明,有必要在教育中进一步为高师生明确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范围。
4.3 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约80%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差异持赞成态度,但仍有20%左右的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区别抱有错误和模糊的认识。81.8%的高师生赞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容、本质、形式、方法上存在差异”,仍有18.2%的高师生不赞成或不清楚;75.8%的学生不赞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差不多”的看法,24.2%的高师生赞成或不清楚;78.3%的学生不赞成“学生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一样”的观点,有21.7%的高师生赞成或不清楚。半数以上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的认识是错误或模糊不清的。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的正确观点,只有46.9%的高师生赞成,却有30.2%的高师生不赞成,23.0%的高师生不清楚。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可通过德育工作来完成”的错误看法,赞成者占34.9%,不赞成者仅占35.2%,不清楚者占29.9%。这种错误和模糊的状况可能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质量不高有关。当前,我国学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很多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学科教师兼任,有的是管理干部兼职,有的则是来源于基层德育室、进修校、科研室的研究人员。这些人员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心理教育理论[3]。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难免在冠以新的称谓后仍沿着思想教育的老路走,从实际效果看,其中大多数也很难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也差。从而导致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认识现状:多数高师生认为其间存在差异;50%以上高师生对其联系的认识是错误或模糊不清的。
5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3,(2):41-44
[2]罗小兰.谈教师心理教育观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与职业,2005,(15):70-72
[3]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3,(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