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19:46
导语:在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微信;教学;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传统网络课程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获得了迅猛发展。然而,由于传统网络课程平台在交互性、易使用性和知识推送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特别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而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基础,面向大学一年级二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Visual c++编程的思想、方法和技巧,能够阅读相关应用程序,能用Visual c++编写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提出适合大一学生的新混合式网络教学模式是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微信与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Facebook、“推特”(Tweet)、pp、微信等社交媒体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中微信是由著名的腾讯网络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专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即时免费通讯软件用。该软件能支持智能手机跨通信运营商、跨系统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以少量流量快速免费发送文字、视频、语音短信和图片等多流媒体信息。其社交插件朋友圈、语音记事本、摇一摇、漂流瓶和公众平台等已被广泛使用。据腾讯公司微信团队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公布的《2016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在2016年日平均用户已达到7亿多人,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中国年轻大学生随身携带的必备工具。
其次,传统Windows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包括网络课程平台由于本身的不足,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是以面对面交谈方式为主。这种碎片式以程序设计技巧为主的交流花费了教师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大量时间,然而大部分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分享程序设计技巧、设计资源和整合各种实习资料与方法,比如第一次面向对象c++类设计中,类结束必须要用“;”和方法实现中必须要加类限定符等编程问题。每次都有很多学生重复询问同一问题,实际上对教师和学习兴趣不高同学的学习效果都有不良影响。因而利用新媒体技术微信的共享与社交方法提高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教学效率是一种可行教学方向。2微信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是与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联系的程序设计方法,因而有很多Windows系统调用,同学在实践使用中很容易忘记与混淆,本文以Windows绘图中先获取设备环境为例,探讨其教学过程中微信的应用。
课前教师通过微信群向学生了解图形设备接口及设备无关性的绘图知识,已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和学生现有基础知识,然后依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微信及时督促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上教师首先讲解获取设备环境的两种方法:Begin-Paint函数和GetDC函数。指出应用程序响应WM_PAINT消息进行图形刷新时调用BeginPaint函数,如果不是WM_PAINT消息则调用GetDC函数。然后,讲解两种方法的实现方式和异同,在介绍BeginPaint函数时用到PAINTSTRUCT类型结构,由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教师用微信群与大家分享其具体结构。教师要求大家讨论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大家通过微信发表自已观点,教师把他们总结成表1所示形式,并共享在微信群以供课后复习和编程参考。最后,教师基于WM_PAINT消息利用BeginPain函数获绘图设备HDC,并在其上以Ellipse函数绘制一个动态随机变化的圆,并把其编写过程与程序实现效果录像以视频的方式共享在微信群中。
在我国服务经济快速发展,分级医疗逐步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医疗资源下沉,使90%常见病病人留在县以下医院,从而化解大医院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等难题,也为各大医院发展定准了方向。在当前分级医疗推进的过程中,既为各级医院带来了极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一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是决策与管理,尤其是管理者对人的认识与管理的态度,然后才是管理的方法及技巧。虽然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需要设计管理及时间的孕育,是一项战略决策。但是医院的服务质量更多的取决于医院管理者的认识及态度,管理者的艺术思维及服务管理的设计。本文针对各家医院高度重视的问题即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及服务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能协助更多医院科学系统设计医疗服务培训及管理方案,达到提高医务人员职业信心,提高病人就医感受的目标及效果。
1与医务礼仪有密切关系的社交礼仪要素
社交礼仪是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约定成俗的规则,是保证社会秩序、人们互相尊重、以礼相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礼仪礼节,是社会文明及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医务礼仪的基础[1]。医疗服务行为具有高度专业性、不确定性和侵袭性。医疗服务对象均为身体健康缺失的特殊群体,因此医疗礼仪是以基本社交礼仪为基础,依据医疗服务对象的特点,所开展的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安抚及人文关怀,是以提升病人就医感受为目标的服务规则及礼仪规范。社交礼仪涵盖人际交往礼仪、特殊场合礼仪、人际沟通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书信礼仪、网络礼仪等,以下只举与医疗服务有密切关系的社交礼仪要素知识:(1)与医疗服务具相关性的形象礼仪。着装整洁、服饰不夸张、装束有修养、表情和态度友善。(2)交流中的语言礼仪。礼貌热情、语言文明、语气友善、口齿清晰、语调适中、有知识内涵、称呼敬人、眼神表情自然交流。(3)人际交流中的举止行为礼仪。仪态自信大方、风度适宜、举止有度、动作有礼。(4)人际交往动作礼仪。鞠躬礼、握手礼、交换名片礼、询问信息礼等要遵守尊重、礼貌、热情原则,根据场合、地点、职位、年龄采取合适礼节,鞠躬依据场合及人采取45°、30°、15°礼。(5)社交礼仪原则。尊重对方、自信有礼、考虑场合地点、主动不过度、热情不张扬、谦虚谨言、多考虑对方感受、善于倾听、善于赞扬。
2与医疗服务具有相关性的特殊场合礼仪要素
(1)特殊场合相遇礼仪。在一些特殊场合人与人之间相聚一米之内时,适度点头礼或主动问您好。到任何办公、购物、餐厅等场合,主动以“您好”向对方打招呼,然后说明要办的事物,以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2)乘车礼仪。在乘坐轿车及商务车从前至后顺序:司机、接待人员、主客、副客等。家庭乘车:开车为主人、另一位主人、孩子、老人等。(3)电梯礼仪。入梯顺序为接待者指引、主客、副客、领导、陪同等;出梯顺序为主客、副客、领导、接待者、陪同者。普通乘梯入电梯顺序为青年人先入指引、老人、儿童依次进入,出电梯顺序为老人、儿童、青年人。(4)就餐礼仪。商务就餐入座顺序为主客在主人左侧、副客在主人右侧、接待者在主人对面、其他依次。待主人安排座次后就坐,同时注意男士主动为女士让座,年轻者主动为年长者让座。客人或主人宣布结束时离席,离席原则为主人先离座、主客、副客、陪同依次。(5)就餐礼仪原则。礼貌、文明、就餐无响声、餐具及桌面整洁、就近取食、忌多次少量去夹菜、忌给他人夹菜、忌双臂趴在桌面,说话以主人及主客为主。(6)西餐及自助餐礼仪要点。礼貌文雅、处理好手机、说话不影响他人、掌握西餐就餐要领、按功能使用餐具、适量取食并摆放美观、餐盘不反复使用、掌握红酒饮服规则、善于赞美、餐间不干杯、桌面清洁。
3与提高病人就医感受有密切关系的医务礼仪要素[2]
(1)医疗服务者形象礼仪。工装合体整洁、内衣下装色彩协调,避免黑色。女裙工装长至膝下1cm,内裙不长于工装,男士工装在膝上2cm或膝下1cm(不宜过长)、男士不穿短裤,不穿露脚趾鞋(最好着皮鞋,不宜旅游鞋)。(2)医疗意识与表情礼仪。尊重每位服务对象、态度和蔼友善、服务主动热情、常带微笑、自信大方、接诊及查看病人有眼神交流;对病痛病人、抢救病人、死亡病人报以同情及安慰。(3)医疗服务中语言礼仪。习惯首先问候接待服务对象,习惯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抱歉、谢谢”等;请病人入座,称呼病人名字及姓氏,介绍自己的名字或职务,询问对方需求及问题,认真倾听病人及家属的诉说,并适时进行应答。对病人提出及介绍的不适及症状进行总结,将重要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复述,取得病人的认同感;与病人一起讨论治疗及护理措施,给病人制定治疗及护理方案或措施。在诊疗或操作结束时,安抚病人并指引下个科室位置。(4)医疗服务中行为举止礼仪。医务人员的行为举止应遵循基本社交礼仪。对待新病人可以站起迎接、对待老病人可以有关怀的握手或拍拍肩,在为病人服务中注意处理好手机,排除干扰,让病人感受到“他很重要”,(5)行为举止规范要求。端坐时身体适度前倾,双手不支下颌,双手不交叉抱肩,双腿不抖动,不在病人面前翘二郎腿,与病人座位成45°角,医患交流中尽量采取双方均坐位,距离保持在0.6~0.8m之间。
4走出医务礼仪培训误区
在各级医院对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衍生了很多没有医疗服务阅历的礼仪老师及仅以星级酒店及空中服务人员礼仪为医务人员礼仪培训内容,其培训结果必然引来如下误区:(1)将专业的医疗服务等同于酒店或航空业。虽然医疗服务的部分管理应当向酒店、航空的微笑及细微服务学习,但更需仔细思考医疗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重大区别,即病痛之人的痛苦与健康人的享受,他们对服务需求的差别。(2)将医院护士服务等同于礼仪司仪。如将培训礼仪人员的套路搬到培训护士上,护士的站、坐、行、举止训练得如同样品模特,完全整齐划一,不考虑护士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考虑病人希望看到的护士形象,只注重表象行为的规范统一,这样做对培养护士理解病人、爱护病人、在需要时以各种方法帮助病人解决病痛的服务理念没有多少意义。(3)不能对病人诊疗全过程的服务规范进行指导。由于培训老师不了解医疗服务全过程,不了解医务人员与病人诊疗过程中会发生哪些问题,所以培训缺乏针对性,无法涉及到医患服务及交流的具体细节中,其结果是误导和淡化医务人员的职业爱心,使得医务人员认为礼仪培训对医务人员价值很小,误解礼仪与医务礼仪是没有区别的。(4)培训范围局限,礼仪培训只限于医护人员。对后勤、窗口、保安、保洁、医技、影像服务环节缺乏针对性,培训后护士变化明显,其他专业收获较小,导致优质服务只是护士的事,不能营造一个全员优质服务的氛围。
医学是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职业,医学是为健康需求者提供治疗与信息咨询的职业,医学也是一类特殊的服务行业。让接受服务者获得高超的治疗技术与获得良好的就医感受同样重要,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能思考、有社会身份、有身心困扰的人。因此医务礼仪培训只有在医疗服务各环节及细节基础上着手,同时融和丰富的礼仪知识,将社交礼仪完美融入到医务礼仪及医疗服务具体环节中,并将理论培训与诊疗全过程紧密结合中进行现场演练示范,方能达到医务礼仪培训效果。
5医务礼仪培训与提高医疗质量的关系
在一个人们越来越重视感知的时代,医疗服务不仅是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病人的就医感受。影响病人就医感受的维度包括:技术水平33%、服务态度26.8%、医疗设施18.4%、医疗费用11.5%、后勤保障6.8%、医院形象及环境3.4%[3]。我们培训医务礼仪就是在培训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因为职业形象、素质、服务意识均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服务状态。(1)服务状态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疾病康复与情绪、环境、行为有直接关系,但很多病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多种药物代谢灭活加快。医务人员必须对病人认真仔细管理交流,掌握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变化,使治疗方法个体化,才能取得更好疗效,而只有好的服务意识及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才能做到治疗与病人紧密结合。(2)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改善服务态度。医院是以医疗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社会窗口,医务人员处于病人要求治好病及医院满足病人就医需求的矛盾中,医师不能治好所有的病,但可以给病人最好的照顾和安抚。病人到医院不只是治病还需要基本的生活条件,医院的各种设备仪器与医务人员的技术是物质基础,但如何运用并发挥最大作用则取决于人的素质态度。态度可影响技术将其发挥到最大化,以及不认真给病人带来的身心伤害,所以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改善服务态度。(3)礼貌用语与人际礼仪影响医疗质量。在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中语言文明、礼貌、关怀、安抚能起到“良言一句三分暖、冷言送人六月寒”的作用。所有的医疗活动都是以语言表达的,所以希波克拉底说“语言与技术一样是医生的能力”,如果只说技术,不说语言优美,无法让病人感受到医者的情感支持。一个人没有心理的支持,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定会影响到疗效。
6提升医务礼仪修养,助力医疗服务质量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全面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下,面对服务对象的高需求,医务人员能否适应现代病人是其执业能力的重要课题。满足病人就医感受,提高就医满意度成为评价医疗服务的主要依据。因此对医务人员进行社交礼仪复习,强化开展医务礼仪服务,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培训医务人员中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设计指导:(1)首先对员工进行基本社交礼仪的复习及强化培训,提升员工基本素质,树立本院医务人员高素质的职业形象。(2)提升服务经济时代的服务意识,认识到病人高需求与社会发展、医院服务接近酒店、航空服务的大趋势,使员工及管理者认识到提高服务水平是社会发展及医院生存的需要。(3)设计培训方案,全员各岗位均需具体培训,避免认为服务是某个专业团队的事,避免轻视非临床岗位,医院任何一个岗位的服务都会影响到病人的感知。(4)培训要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建立岗位服务理念、服务规范,重要的环节可以书写接待病人具体剧本,以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创造卓越服务。(5)构建优美、温馨、精细化的环境管理,使员工的服务素质再次提升医院的人文环境,使有修养、有礼貌、主动热情服务的医者工作在一个合适的诊疗环境,病人就医感受从开始到结束都在一个温馨美好的医患关系中,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病人满意度一定不断上升。
总之,医疗服务是特殊的服务行业,需要医者有一颗为病人解除痛苦的职业爱心,提高疗效不但要用技术和药物,还要有人文的关怀与心灵的安抚,精湛的技术需要通过关怀和修养在人际交流中表达出来。医务礼仪培养就是提升医务人员修养的极好机会,做医疗服务专业性的深度修养培养,使医者能以最美好的职业形象展现社会精英对人们健康与心灵的关爱与呵护,使医者在实现职业价值的同时,更适应现代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高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付出。
参考文献
[1]钱志芳.走出企业礼仪培训的误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86-87.
[2]李叶英.医务礼仪服务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88-1189.
[3]万秋英,毛宗福.病人满意度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报(医学版),2010,27(1):83-84.
【关键词】互联网 体育院校 非英语专业 翻译能力
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和2021年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世锦赛举办权既为我们体育专业性院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我们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项重大体育赛事需要大批既懂体育又懂英语的专门人才,目前在体育相关领域能够用英语进行熟练口笔译的翻译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赛事需求。外语专业类院校,虽然学生外语水平较高,但在体育方面又多是门外汉,很难适应专业性较强的体育英语赛事翻译。而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体育背景,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翻译水平将是一项重大课题。大学英语作为体育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体育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五项技能。在这五项基本技能中译虽然位列第五,却对听、说、读、写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中国学生来讲,由于母语的干扰作用,在其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英汉的转换。在阅读时学生会把英语文章先在大脑中翻译成汉语,然后再进行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先在头脑中打好汉语初稿,再翻译成英文,完成英文写作。听说学习也是这样,先通过翻译得到准确信息,再通过翻译表达思想。可以说,翻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影响到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体育全球化的今天,在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翻译教学和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基于体育专业背景进行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优势,也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英语翻译人才,满足我国体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二、翻译教学现状及学生翻译能力存在问题
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依然侧重英语基础知识讲授和基本技能培养,侧重听说和读写技能的培养,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体育英语专业翻译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停留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培养层面,没有达到培养复合型体育英语人才的层面。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到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培养,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也知之甚少,不懂得如何应对语言中的文化困惑,也不知道中英文转换的技巧和规律,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大学英语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翻译能力。即: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将具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文章或是段落翻译成汉语,译文通顺,逻辑清晰,翻译速度为每小时400个英语单词;同时也能将题材熟悉的汉语文章翻译成英文,译文忠实于原文,译文流畅,翻g速度为每小时250个汉字。但是体育院校多数毕业生并没有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胜任简单的翻译工作。翻译中错误连篇,汉语式思维严重,常常出现望文生义,逐词逐句翻译,在翻译中出现忽视中西方文化差异,甚至出现死译现象。学生翻译能力薄弱严重影响学生在未来职场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
三、互联网时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翻译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翻译实践,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产生质的变化。课堂教学是翻译能力提高的主要活动场所,师生都要加以充分利用。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必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做练习。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积极性很容易受挫,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互联网的互动平台将这一问题轻松解决。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翻译能力薄弱的情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挖掘学生的翻译潜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既懂体育又懂英语的体育英语翻译人才。
1.将翻译教学融入到综合英语教学之中。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时数有限,目前基本课型只有两种,即:综合英语和听说英语,单独开设翻译课很难实现。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如何将翻译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包括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教师需要精心挑选翻译教学相关内容,结合课文的讲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翻译基本理论和技巧的讲解融入到综合英语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相关翻译实践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文讲解中,针对一词多义现象要进行认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为翻译实践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选取一些英美文化知识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将一些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案例供学生讨论,使学生建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翻译能力。
2.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网络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翻译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声的、无声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精心挑选适合翻译教学配有中英文字幕的故事片或是体育比赛视频,可以将这些资料用来进行听写、复述、口译和笔译等训练,锻炼学生的短时记忆和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其听说能力和文化素养。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互联网资源引入到课堂之中,运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资料将抽象的翻译理论教学形象化,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翻译实践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中英文字幕进行翻译案例分析。
3.运用社交网络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广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能够熟练使用QQ和We Chat等社交软件,这为引入社交网络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各种信息。比如,可以建个qq群,教师将翻译学习材料上传到群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下载。群共享中不仅可以上传word文档,还可以上传音视频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社交网络还可以帮助师生获取即时性信息。教师布置的翻译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来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困惑时也可以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社交网络的交互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特点可以帮助师生跨越时空的束缚。学生们可以将翻译成果在群里互相切磋、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译文的质量,欣赏到别样的译文。教师可以利用社交网络组织学生互评译文,帮助学生在品评他人译文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和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的翻译风格。此外,社交网络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减轻内向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其学习翻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学生在课堂内外拥有了更多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环境。借助网络平台,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翻译资源,和学生及时交流翻译心得,了解学生翻译学习遇到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建h,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解决遇到的翻译问题。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升,进而翻译能力逐步提高。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大量既懂体育又精通英语的体育翻译人才。作为体育高等学府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时机,肩负起这一重任,利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育人才,为助力2022年冬奥会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黎俊.网络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35-137.
[2]陈翠霞.体育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 (6):137-138.
[3]陈爱明等.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5,(3):54-59.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疾病[1],约占住院患者的70%左右。多于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患者经治疗后,在其症状逐渐消失、自知力恢复、精神康复回归社会时,将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工作、学习、婚姻、人际关系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即可导致精神疾病复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开展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实施心理护理的179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病情基本稳定。(3)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男性125例,女性54例;年龄16岁-51 岁,平均(36±11.5)岁;已婚132例,未婚47例;病程3个月-28年。
1.2 方法 对入组病例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心理护理,按时组织学习,开展健康教育。采用示范指导、训练和互教互学、互相督促等方法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社交与劳动技能康复训练,纠正不良行为及习惯。
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全面康复,加强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建立,提高劳动技能与社交功能的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主动接触患者,关心、尊重、接纳他们,态度和蔼、真诚,取得患者信任。
2.2 正确应用沟通技巧 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而不是冲动行为,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与患者交谈时态度亲切温和,语言具体、简单、明确,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回答,不训斥、不责备、不讽刺,不与患者争论妄想内容,而是适当提出自己的不同感受,不要追问妄想内容的细节,避免将自己卷入患者的妄想内容中。
2.3 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
2.3.1 示范指导 训练患者学习正确的行为姿势,掌握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鼓励患者仿效,改正不良行为习惯。首先,医护人员向患者示范性与不同人群、异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举止,谈话时面部的表情与客人的距离等;示范走、坐、站的正确姿势;讲授衣着穿带需整齐,讲究卫生;训练患者学习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方法。
2.3.2 行为训练 培养患者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躺卧。同时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从早晨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就餐、洗刷餐具、集体活动,到晚上睡前洗脚等全部生活起居。在示范、训练与督促下,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由患者之间相互开展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2.4做好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教育,强调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是必须的,是有效减少精分症复发的重要措施。教会病人及其家属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并掌握防治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告诉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或随访,说明服用维持量的药物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促进康复的利弊关系,强调中途随便减药或停药的危害性。防止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消除患者怕复发、怕吃药、怕药物副作用的思想顾虑。使其主动遵医嘱服药,从而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3 结果
经过3个月-6个月康复期的心理护理、示范指导与训练,本组病例收到满意的效果。不随地大小便,不正确的姿势完全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80%,不正确的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18%;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的73.6%;重返工作岗位能胜任一般性工作21%,康复总有效率达98%。
4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适应和健康行为重建的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能否全面重返社会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系统的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 家庭的关心是患者康复的希望, 要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患者及家属认识相关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方法及副作用等,督促患者坚持康复期的药物治疗,降低复发率。依靠社区支持系统,让更多的人 都来关心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劳动,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与进步,谅解他们病中不理智的行为与言论,避免再次精神刺激,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患者愉快的生活和工作在社会大家庭中,这是康复期精神患者能否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学生 途径
1.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对学习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必须作为高职管理类大学生的核心能力重点培养,现在,很多高职管理类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投入的精力不多,缺乏主动性、探究性、联系性,很难做到对专业的整体把握;又因为就业的压力大,学习不能采取务实的态度,片面重视实践操作,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高职管理类大学学习要求学习者更多地采取自我负责与自我调节的学习方式并学会学习。只有具有学习能力,能学习、会学习,才能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为自己职业能力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1善于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一段时间内有长计划、短安排。注意定计划时不要把目标订得太高或太低,要有适当弹性。为了使制定的计划详尽周到、易于落实,学生可在计划制定时考虑二个W,What—学什么,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这是学习的对象及其指引的方向,who一“我”是“谁”,即学生要明白自身是个什么样的人,基础水平和能力如何,有何特点,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1.2注意做好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做的事情。做课堂笔记,不仅仅是为了以后复习使用,更主要的它能够促进学习者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能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
1.3掌握好兴奋与抑制的规律
学生应对自己的“生物钟”有所了解,你一天哪些时间注意力最集中,哪些时间记忆力最好,情绪高时是理解力好还是记忆力好等,然后根据这个时间表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绪高时认真学习,情绪低时活动活动;一般可把较难的或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课程放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学习,把容易的、自己感兴趣的功课放在后面学习等。学生掌握自己的“生物钟”兴奋与抑制的规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管理类学生的就业方向多数是规模不等的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各个单位希望的不只是拥有技能的员工,更加需要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发挥,更需要和同事紧密合作,能带动团队士气的人才。因此,学校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1组织学习团队合作知识,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含有人际认知、人际情绪控制和人际沟通三个主要方面。社交礼仪知识包括着装与仪态、接待与迎送、交谈和言语、拜访与会面、赠礼与受礼、餐饮与宴请等,通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与人沟通的技巧和礼仪知识。
2.2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工作和社团活动。学校里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一般都是经学校批准建立的合法组织,在其中有很多工作需要面对,有很多矛盾需要解决,需要学生与更多的人交流。在组织或社团中认真工作或协助工作,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大有帮助。
2.3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短期工作,还可以自发组织一批同学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3.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对准备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高职管理类学生来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与同事和领导更好的交流,更好的展示自己,从而能更有机会获得好的职业发展,所以说,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成败,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认识的提高和基本语言知识及技能的学习,重要还在于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只有强化实践锻炼,才能把语言知识和技巧内化为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征文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开展演讲比赛,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技巧性和流畅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模拟招聘,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应变性和敏捷性;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深刻性和针对性。
4.结语
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还要使毕业生成为会学习、懂合作、能交流的职业人员,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职业核心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向交流培养和知识掌握技能俩方面发展。培养高技能高职管理类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希玲.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2011(19)
[2]张丹叶.经管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J],2013(10)
[3]徐火军.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探讨[J],2012(3)
社会语言学家把社交称谓定义为一定社会群体在交际时按照对方社会地位和角色所使用的称呼规则。它源自其社会结构及文化价值取向,具有开放性、文化潜藏性、相对变更性和选择机制灵活性。交际者更需要关注跨文化心理,因此,恰当选择社交称谓是良好沟通、成功交际的开端。
一、美国社交称谓平等观念与文化权势
社交称谓中沉淀着本民族价值观、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是约定俗成的传承性符号系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变异性和时代性,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符号标志。中国社交称谓体现了宗法关系,被染上了浓重的血亲色彩,沿用尊卑贱贵的礼制秩序。以伦理为核心,与他人交际时把家庭本位向外推延,以亲属称谓取代非亲属称谓,使交际双方感到情感距离拉近。
西方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基础的社会格局和人际关系发展起来的。生活在海洋文化的自然环境中,商业活动使希腊人最早摆脱了氏族部落时期的血缘纽带,代之而起的是以财产为基础、契约制的城邦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促进了文化间交流和融合,最早割断了人际关系中的血缘纽带,确立了西方以个体为最小社会单位的个人主义文化。直到美国《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完全表明了人的平等性,从法律层面确认了《圣经》里一切皆是上帝创造物的教义,赋予人权神圣性。特定的历史背景营造了美国独特的文化语境,由此而衍生的社交称谓则反映了美国价值观中的个人本位:美国人没有等级差别和尊卑意识,人人均可称呼其名以示友好、平等。这种沟通方式在其文化交际语境里收到了很良好沟通、互动效果。
然而,这种现象并不能误解为交际时所有美国人都可直呼其名。交际中会发现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并非对称,即一方可以称呼他方的名字,而另一方则不能,存在着偏向一方又不是文化偏见的社交称谓话语优势。如:博士(Doctor最高学衔)、美国总统(President最高行政长官)、国会参议员(Senator最高立法者)、(各级)法官、军官、牧师(Father/Pastor),这些称谓语可以终身享用。如在2005年1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就职典礼上,布什总统称呼赖斯从最正式的国务卿到昵称自由切换;而赖斯始终使用最正式的社交称谓语 。尽管是夫妻关系,在社交场合也要适用社交称谓。如:2004年 6月14日,在前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在首都华盛顿白宫的画像揭幕仪式上,第一夫人劳拉称自己的丈夫为布什总统:“President Clinton, Senator Clinton, your portraits are very lovely. President Bush and I are proud to share with many visitors to come to the Whitehouse.”2004年11月9日,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在白宫北面Lafayette Park重建开放典礼仪式讲话中同样称呼总统。
在美国,行政职务一般不可作为职务称谓,即便如此,也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在职享用。如:国务卿(Madame Secretary)、部长(Secretary Paulson)、州长(Governor Palin)和市长(Mayor Ellis)等。国务卿、部长称谓不可终身享用,但军职称谓可以。如:2006年12月17日美国前国务卿Colin Powell在接受美国CBS资深主持人Bob Schieffer采访时始终被称之为“General(将军 )”。如果具有博士学位,又有行政部长职务,在职期间可以称部长 Secretary,但在离职之后一定称博士学衔。如美国现任国防部长Robert Gates的国防部网页上还是博士,在他被提名为国防部长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一直被称为博士 。如果不具有最高学衔和军衔,退职后均被称为“先生”。如:曾任美国国务卿的James Baker、国会众议员Lee Hamilton 均被称为Mr.Baker、Mr.Hamilton。美国这一称谓习惯与我国最高职务称谓首选终身制惯例差异较大,了解差异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得体性。
二、美国社交称谓文化价值隐含解读
美国不是靠血缘、出身和地域结合起来的国家,而是为了寻求自由和机会的群体。他们超越背景文化,接受并融入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提倡个人中心论。美国社会是由多元文化所构成的高度竞争、奉行实用主义的社会,认识到强大的国家既要有繁荣经济、良好社会秩序和制度,也要有冲突中军事保障;既要鼓励进取、竞争、拼搏精神,又要保证人在面对挑战和挫折时所保持从容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从美国社交称谓不对称性可以看出文化赋予总统、博士、参议员、法官、军职、神职称谓以优越的话语权,这并非违背美国宪法里“人人平等”原则,而是强化了个人主义色彩和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通过分析,美国社交称谓强化了如下价值取向。
1.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科技、教育成了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改进生产工具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每一个科技进步都促进了社会发展。学术界最高学衔博士学位制强调学术研究能力和对知识、专业领域的重大创造性和贡献。博士称谓终生享有的惯例体现了对知识和优秀人才的特别尊重,强调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
2.强调有序、共同行为价值取向。一种文明不是技巧或情感,而是选择信任和共同责任,更拒绝混乱。共同价值规范是导向群体共同行为准则的规则体系。把有自由意志的个人被整合成有序的社会,进而形成某种程度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建立、维护某种生活秩序,以共同利益为取向的行为期待和约束。人类社会需要规则,人与人之间需要规范,国家强制力需要实施,治理国家需要维护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宪法》赋予参议员、总统和法官在立法、执法体系中的特权,其社会称谓终生享用制体现和保证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神圣性。
3.强调独立性和大国意识。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军事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和国家安全。但到了19世纪,西部开拓完成了领土扩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对朝鲜、越南、海湾、巴尔干、中东等多次海外战争,强行推行其价值观、追求大国利益。美国文化承袭了游牧文化时期的征服、控制价值取向,并将其沉淀于美国社交称谓语里。军衔称谓终生享用的习惯体现了美国诉诸于武力的惯例及军事征服的文化价值基础。
4.体现了人们渴望寻求群体归属感和心灵交流的心理诉求。自人类成为社会群体以来,宗教就成了培养和强化社会性和社会行为的信仰。纵观人类历史,宗教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保证了人类社会活动。美国是移民国家,由于缺乏倾诉对象,人作为独立个体时常感到孤独;激烈竞争使人感到非常疲惫,需要找到安息之处;感到软弱需要寻求力量源泉;急剧变革的社会不确定性使人焦虑,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平安;令人恐惧的竞争生存环境使人设法寻求一种安全感;伤心时刻渴求心理慰藉;违背道德、违反法律时内心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时,人们祈求得到宽恕和赦免;垂暮之年期盼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给予永生。林林总总的心理期盼、来自灵魂深处的渴望在科学无法解释的年代,人们只有通过牧师的祷告以祈求上帝的保佑。因此,宗教在生活中占有崇高地位,牧师称谓终生享用惯例凸显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普遍心理焦虑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三、美国社交称谓话语权优势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社交称谓文化是其历史、社会结构的积淀,融合着文化灵魂和精神,对世界会发生潜在的影响。
1.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美国社交称谓博士终身制隐性文化也折射出民族文化对创新知识更深层次的尊重。这一群体活动、规模、方式与共同理想、信念、取向、对美国科技强国、经济大国具有最重要影响。这一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预示着美国高等教育还会是创新机构,为美国科技强国、经济大国培养、储备、提供源远不断的优秀人才。
2.美国仍然是法治社会。美国总统、参议员、法官称谓终身制,文化、法律赋予的话语权强化其社会功能、所履行的社会职责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制衡的文化、法律原则,确保国家在有序轨道上快速发展。竞选机制相对保证了权力的公正性和及时调整的灵活性。但这种制度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无端伤害,历次竞选都彰显了金钱的力量。
3.武力仍会是对外征服的手段。现在对强势民族来说,领土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已经变为追求政治和经济利益。目前,美国内外交困,其大国地位被减弱。为了安全、利益、价值观竭力把对手变为合作者,他们仍会诉诸武力,同时施加外交压力,或利用世界经济组织或技术标准实施不公平的游戏规则,或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势实行不正当竞争。
4.基督教仍为多数人。美国立国原则反映了基督文化的深刻影响,宗教提供了精神源泉和道德力量。民族灵魂根植于基督教,民主与法制理念已融入国民的生命、血液和骨髓里。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货币、祷告会、法庭作证、就职宣誓源于《圣经》,普通人对教会的信心超过了军队、法院和银行。
美国社交称谓反映了民族价值取向,使其在该群体成员心中内化并渗透到意识中。反过来,这种价值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又指导、调整、规范其成员行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得体使用目标称谓,借鉴其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面,同时要时刻警惕其对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的一面。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课题“全球化语境下语言与非语言跨文化交际差异研究”(项目批准号:06BWZ02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Ralph W Fasold,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P 4.
[2]President Thanks Secretary of State Rice at Swea-ringIn Ceremony, .
[3]President Bush Welcomes President Clinton and Senator Clinton, .
[4]Mrs.Bush Officially Reopens Pennsylvania Avenu-e,.
[5]Interview by Secretary Rice with Kim Ghattas of BBC, .
[6]UPDATED:Bunning Questions Wisdom of Fannie-FreddieBuyout, 省略/watch? v=-VV6ST1Pmk4.
[7]Alaska Governor Sarah Palin Interview 省略/watch?v=VrBe9AJyb-k,Macon Mayor C Jack Ellis interviewed by Herbert Dennard 省略/watch?v=y9HCsssfr4w.
[8]Powell:WeAreLosingInIraq,省略/stories/2006/12/17/ftn/main2274583.shtml.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青少年正处于同伴交往的关键时期和人际关系的形成时期,网络社交为青少年同伴交往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但在对同伴交往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和合理地使用网络社交,减少或消除网络社交依赖症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 :网络社交;青少年;人际交往;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04—02
一、我国青少年网络社交的特点
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智能发展,青少年迅速成为网络社交中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喜欢在网络社交中自由地表达,更喜欢在网络社交中结交新的朋友。网络社交已悄无声息地成为青少年交友的大本营。
(一)参与网络交友的人数多,新网友不断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青少年占网民总体的25.5%。[1]也就是说,网络已影响到三分之一以上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这足以证明,“人—机”间接的交往方式冲击着传统的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方式。与2012年相比,青少年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下降了4.4个百分点,[1]从而看出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网络交友提供了便利手段,他们甚至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心理,形成了网络依赖综合症。
(二)上网时间长,刷屏频率高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18.4个小时,比2012年增加1.9个小时。[1]也就是说,青少年上网时间为每天2.5小时以上,寒暑假时间更长,甚至废寝忘食。“刷屏”已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常规动作”,有些中学生手不离手机,每分每秒都在“刷屏”,生怕漏掉任何信息,致使青少年成为低头族的一员,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使其无暇顾及周围同伴,削弱了实际交往能力,整天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友中,享受着网络交友带来的虚拟快乐。
(三)网名众多,交友范围广,以聊天为主
道德活动的范围是受物理空间限制的,而网络化的交往则超过了一般时空的限制。[2]虚拟的网络社交构建了一个零距离的同龄群聚地,他们可以自由地转换“本我”和“超我”的身份,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使用自己理想的网名,与网络朋友进行互动。他们随着自己心情的变化,自由地切换网络交友空间,真正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快乐成长的关键因素。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交的互动性、自由性的特点为青少年扩充了同伴交往的模式,提供了一个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的虚拟世界,同时,网络社交的隐匿性、依赖性也对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易产生同伴交往的信任危机,降低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同伴交往有利于他们提高交流协调能力,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培养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现实生活是在一定规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所以,青少年的行为就会受到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有些中学生不愿接受现实的约束,借助网络逃避对现实同伴交往的不适,甚至沉迷于网络交友,缺乏现实交友的动机和热情,造成与同伴交流困难,对同伴产生距离感,与同伴进行交流只是表面、肤浅的交流,缺乏诚意,无法融入到班集体中去,降低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易使同伴交往内容社会化,使其远离校园生活
网络社交具有虚拟隐匿性的特点,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拥有多个不同身份的网名,扮演着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虚拟网络人,使用着与自己现实身份不符的网络成人用语。久而久之,这种网络语言习惯就会影响到现实中与同伴的交流。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网络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他们利用自己独创的网络用语进行交流,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深受网络沟通的影响,在现实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与同龄人不相符的语言和行为,难以与同伴进行沟通,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三)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易造成青少年与同伴交流手段的技术化,使其缺少情感交流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同时,他们又缺乏社会实践经历,这就形成了青少年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与满足与他人交往需要的矛盾,而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不再为此烦恼,网络社交给予了他们归属感和支持。但过度的网络交友挤占了与同伴交往的时间,使户外活动减少。网络交友的替代作用,使青少年原本面对面的温馨的交谈变成“人—机—人”的间接的交流方式,他们无法体验现实交友的情感,无法感受与同伴互帮互助的快乐。
三、解决青少年网络社交依赖心理的对策
网络社交为青少年交友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要减少或消除这些负面影响,除了要求青少年自律以外,更需要社会、社区、学校、家庭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和制度,为青少年网络交友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首先,相关部门应制定网络社交平台使用规定,规范网络社交平台的交友行为。净化网络社交平台环境,依法取缔社交内容涉及“黄、赌、毒”等有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网络社交平台,鼓励建立一批具有教育功能的熟悉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绿色网站,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上网交友场所;其次,各网站社交平台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社交平台管理规定,加强社交平台日常管理工作;再次,政府、社区和各监管部门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本地区网吧的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未批准的网吧,严格查处包庇青少年非法上网的行为;最后,建立一支由政府、家长、学校、教育学者组成的评价部门,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网络社交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评价,发挥网络社交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网络交友道德规范,加强青少年网络心理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
首先,通过网络交友道德规范的确定,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约束,教育他们应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强化自我控制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其次,针对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交友的情况,及时给予教育和指正,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交友,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处理能力;最后,通过德育课、主题班会等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认识网络交往并非现实生活中唯一的人际交往方式,网络社会中的交往并不等同于也无法取代现实生活中所必需的同伴关系。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同伴交往才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学校、承担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人格的基本途径。
(三)开展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同伴情感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增加与同伴的沟通交流,避免校园生活的枯躁、单一;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集体意识,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地把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友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判断能力,正确和合理地使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友。
[
参考文献]
[1]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net.cn/.
[2]杨秀莲.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
[3]薛中国,杨秀莲.“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 教学方法
一、商务英语课程特点介绍
1.课程特点
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应用于商务、经贸等领域里,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工具。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在为促进人类的文化交流和各国间的商务往来中,将日渐变得不可缺少。当今时代,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国际商务、经济、文化的沟通桥梁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定位来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操作技能及商务学科知识。
2.专业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商务英语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英语语言方面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必备的贸易、商务综合知识,适应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英语人才。毕业生能担任涉外企、事业单位的英语接待、翻译、文秘、外经贸业务以及在中小学和各类外语培训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3.人才能力要求
具备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必备的听力理解水平和流利的英语口语;
具备扎实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日常和商务活动中的函电往来;
具备英语翻译能力,能胜任简单的日常的口头和书面翻译工作;
熟悉外经贸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技能;
掌握与国际业务有关的社交礼仪,熟悉各种涉外接待、谈判业务;
4.能力结构
具备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必备的听力理解水平和流利的英语口语;
具备扎实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日常和商务活动中的函电往来;
具备英语翻译能力,能胜任简单的日常的口头和书面翻译工作;
熟悉外经贸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技能;
掌握与国际业务有关的社交礼仪,熟悉各种涉外接待、谈判业务;
掌握电子商务、保险、金融、会计、营销等相关经济领域基本的操作原理;
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熟练掌握中英文文字处理及办公自动化技能。
二、扩充学生商务英语知识和外贸业务知识,不断突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善性
商务活动涉及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还涉及文化环境。商务英语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商务及英语知识和商务洽谈技巧,熟悉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惯例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常识;具备相关的金融、营销、会计、谈判、电子商务、文秘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传授商务文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与语言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既学到地道的商务英语,又养成正确的商务文化意识。作为教师,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把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结合起来,使他们达到能够加以应用并同他人交流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围绕主题精心安排相关的课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了解某个商务话题的相关知识、发展历程、最新进展以及未来趋势的情况下才能就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和吸收。比如,在涉及到motivation(激励) 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马斯洛(Maslow) 的需求层次理论( Hierarchy of Needs),并用有关企业对员工的激励途径的案例来增加他们的理解。这样,整个教学层次就不会显得突兀。长此以往,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更有一些积极的学生会查看其它相关的管理等学科资料,那么他们的知识面也会不断扩宽。
教师要处理好商务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文化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时代感
从学历和技能两个方面来看,企业更看重技能。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不单单考核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诸如日常工作中的公文写作技能、接人待物的技巧、如何与人有效合作等等。如需选派驻外机构的人员,企业看重的是该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业务拓展的能力。在问及企业人才的需求时,更多的企业强调的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基础厚实,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过硬;另一方面,要具有商业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仅能做进出口业务,还要在拓展市场方面,诸如产品开发、广告策划、维系老客户、赢取新客户等环节也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师自身的不同特点,根据教学任务和目的,灵活选择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上。需要指出的是,必须选择真实的案例材料,尽可能地贴近真实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语言和商务知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其身临其境。比如可以选取各类广告、市场调查报告、某一促销活动的策划书和模拟合同等作为教学素材。
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都应该放在实践环节上。一种是课内实践,即在课堂上进行的模拟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教师的教授、演示和指导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单证制作、商务洽谈,等等。另一种是社会实践,即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战演练”。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合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班学生。学校应该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合同,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安排学生在岗实习,使学生能更快地把所学理论用于实际,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郎朗就读的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是所规模不大的音乐学院,很有点贵族学校的味道,但在一般公众中的名声却不太显赫。郎朗也没拿过什么特别著名的钢琴比赛的大奖,像肖邦钢琴大赛和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一类造就了许多钢琴大腕的著名赛事,基本和他无缘。但他现在声名日隆,而且以后可能会更厉害,根本原因是他走了与那些拼命去比赛拿奖、拼命录唱片的同行不同的另外一个路线:那就是社交路线。
“钢琴大使”郎朗
的确,能和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钢琴家不在少数,但能进美国白宫、德国夏洛滕堡王宫或欧盟总部举行专场音乐会的琴师却实在不多。能出席一些节庆活动、在万人瞩目中登台献艺也算是一个钢琴家的家常便饭,但是能与英国王室共进晚餐并和查尔斯王子成为朋友的艺术家却实在不多。能拿到各种名目钢琴大赛大奖的钢琴家这么多年来也实在不在少数,但是能被委任为联合国国际亲善大使、为一些奢侈品品牌做形象大使的钢琴家也委实不多,而郎朗,恰恰就是极少数这样的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郎朗性格乖巧、模样俊朗、衣着时尚、做派得体,一点都没有那些老派艺术家身上常有的坏毛病,又身怀绝技,深得社交界的宠爱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布什,觉得这个牛仔出身的总统品位欠佳,但郎朗被他邀请去白宫开一场音乐会还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此事与音乐无关却有极高的社交含金量,名利场指数绝对是五颗星。
钢琴乐坛说白了也是个巨大的名利场,如果没有靠山,傍不上一个大腕(说得好听点叫伯乐),再有能耐也是白搭。当年如果阿格里希没有米开朗杰里给罩着,而后来吉辛如果又没有阿格里希提携,那当代钢琴界的格局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郎朗与埃森巴赫的偶然合作,成就了两人之间非常频繁又默契的老少配,但真正星运亨通还是从2001年被身为柏林国家歌剧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巴伦伯伊姆收为关门弟子那时开始。从郎朗的音乐履历看,他和一些著名的乐团及指挥合作,基本上都是跟了埃森巴赫、巴伦伯伊姆以后的事情。他们两人虽算不上当今的乐坛强人,但怎么说也是实力派。
现如今,艺术家之间的较量,早已不是技巧甚至艺术气质和思想深度上的比拼。大家的技巧都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准,所谓艺术气质已经交由形象顾问打理,而思想深度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时候,社交能力、作秀水平以及包装技巧等等便构成了核心竞争力。像占尔德这样,讨厌音乐会也几乎从不混场子而只喜欢在录音室里灌制唱片的独行侠似的钢琴家,固然是艺术家。而喜欢作秀、有着浓厚的派对情结的钢琴家,如郎朗,今后未必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他自己想做而大家也认同的“钢琴大师”,或许应该叫“钢琴大使”。
社交界的新领军人物
当然,郎朗去什么沙龙宫廷夜宴上秀一秀他的高超琴艺和舞台风采,是无害的,并且和他的音乐作风很般配。
但问题是,没有人说过郎朗在技术上有什么问题,同样没有人能指出他对那些伟大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上有任何独到创新之处。任何曲子到了他手里都能被他捣持得那么悦耳动听、那么神轻气爽、那么得意洋洋,有乐评家指出:“他把贝多芬的G大调第四和降E大调第五弹得神采飞扬,光华万丈,似流行音乐一样叫人甘之若饴;把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弹得生龙活虎,如脱缰的坦克横扫一切路障;把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弹得欢天喜地,像乡村婚礼一般热闹粗俗。”
从郎朗这次北京音乐节上的“单挑”十大“钢协”的杰出表现看,古往今来似乎没有他弹不了的曲子,而经他之手流出的音乐,又无一不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光芒四射,现场效果或者媒体反响绝对一级棒,但无论怎么说,也还是脱不了那种他特有的秀场感觉和沙龙味道。郎朗的键盘里,绝对缺乏静穆、沉思、内省和冥想的气质,这不仅妨碍了他对德、奥作曲家哲学深度的把握,而且也使他无法在法、意作曲家瑰丽迷幻的音色世界中徜徉停留,至于那种宽厚、绵长、充满诗意的斯拉夫式的忧郁,更是与他澎湃亢奋、飞扬跋扈的琴声无缘。这一点,听听他的“拉二”就再明显不过了。在那张编号为B0003902-02的盘中,拉赫玛尼诺夫在慢板乐章中所表达的沉郁、悲悯的浪漫情怀,被郎朗弹奏得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而拉氏典型的绵密有致、跌宕起伏的长句子,在郎朗手里却被搞得上气不接下气般气喘吁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