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技管理与研究

时间:2023-08-16 17:13:51

导语:在科技管理与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技管理与研究

第1篇

关键字:曹妃甸;科技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E835.8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创新己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成为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在科技管理创新、提升国家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我国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作用。曹妃甸港作为中国沿海港口的后起之秀,将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将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并将成为支撑河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兴战略平台[1]。而科技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如何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成为推动曹妃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1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就是管理者根据科技活动的任务及目标,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对科技活动中的人、财、物、组织、信息等各种资源或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效用,以便圆满地完成预定的科技目标。

近几年,曹妃甸科技管理工作在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分析曹妃甸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政策支撑力度仍不够强。由于曹妃甸建立时间很短,在很多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科技执行政策,导致各功能区在落实上级政策及执行原科技政策等方面出现问题。第二,科技人才制度不完善。现有的科技人才政策没有形成体系,支持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安家费、补助费等,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使用”的现象,特别是人才政策没有与科技、经济等其他政策紧密结合。第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曹妃甸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科研机构少,研发实力较弱。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方面系统化、全面化的扶持政策较少,创新资源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网状或者科技研发系统,各功能区科技资源各自为政,配置效率不高,由于缺乏对区内外科技资源集聚和整合手段,因此尚未形成健全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2]。

2 提高曹妃甸科技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

针对曹妃甸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基础上,就提高曹妃甸科技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技术预见研究,完善科技发展战略

加强技术预见研究能够帮助曹妃甸科技管理部门清楚地界定短期和中长期研究计划,并注重在制定过程中将各种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1)优势产业继续保持

对于在己取得较好声誉的冶金、电气、化工、陶瓷等优势产业方面,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参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

(2)发展新兴特色产业

通过政府连接作用,为企业找准、找好对口单位促进产学研科技合作,以点串线,以线带面,通过发挥龙头企业集聚作用,形成从种、养、殖、加工到流通的一体化产业链,形成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生态特色产业集群。

2.创新科技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技术创新体系在整个曹妃甸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承担主要作用,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

(1)通过大规模引智建立研发机构

需要运用毗邻京津的优势,利用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特别是要加强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等的合作,面向京津开放,通过大规模引智的形式来构筑起曹妃甸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集群

利用传统产业优势,构建创新联盟。利用唐山钢铁、煤炭、动车、陶瓷、化工的产业优势,打破企业界限,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使企业能够共享科技成果,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利用开发曹妃甸,唐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大规模的开发循环经济技术、低碳经济技术,为唐山市的资源城市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构建现代制造服务创新企业集群。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航运与物流服务业企业,提高现代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积极融人现代物流、金融、制造等服务领域。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企业集群。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曹妃甸区的特色增长点。首先,依托国家海洋研究机构尽快建设海洋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海洋重点科技创新机构,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化能力。其次,重点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形成海洋科技产业增长点。

新能源创新企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缓解我市能源压力,满足市场需求的战略选择。重点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立新能源企业产业集群。

3.加大投资和融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政府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通过对科技资金的管理来满足曹妃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共需要,使资源合理配置并发挥其最大效益。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应建立科技投入资金占财政收入比例的稳定增长机制,以制度保障政府体制内的资源分配并充分引导社会资源聚集。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应集中财力对在曹妃甸经济发展中具有制约和牵制作用的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关键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给予重点支持,对于具有曹妃甸地区特色的原始科技创新给予支持,使资金的投入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和风险投资为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增强科技投入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科技投入机制,运用资本市场促进科技与教育、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科技与资本、科技开发与基础设施投资在多个层面上对接融合,广泛吸纳境内外各类资本投向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联合推动,共同发展。

(3)破除融资瓶颈

建立统一的科技投融资平台,政府应将财政预算收入、土地收入等有形资产和政府规划、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定价、政府信用等无形资产集中到此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通过分类、重组等方式发挥其最大效用。依托现有科技金融机构,建立集科技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贷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投融资机构,面向科技型企业提供包括股权投资、债券投资、投资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的投融资服务。

4.优化科技人才管理,充实社会创新力量

实现科技人才与科技管理目标的协同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曹妃甸在今后的科技人才管理中应予以重视的,曹妃甸要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科技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战略资源,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和奖励等环节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形成“本地培养、外地引进、留学归国”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3]。

(1)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薄弱的基础性研究领域,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紧缺人才、拔尖人才和高级青年专技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和发展,造就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2)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借鉴深圳经验,推行高端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在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等统筹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各领域的核心领军人才,给予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待遇。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建“国家级曹妃甸留学生创业园”,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措施,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来曹妃甸创业。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保护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拴心、贴心、宽心、舒心的用人环境,使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使曹妃甸成为人才辈出、人才聚集、人才创业之地。

5.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研究和转化的中介组织,是由政府和企业建立的服务结构。目前来看,科技服务体系应当首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目的是为了科技服务提供有效地保证。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开放式、市场化运作的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吸纳国外高端研发机构,中央和地方大院大所、重点高校、龙头企业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多元实施主体参与共建。此外,还应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实现创新信息资源和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2)探索“产学研”发展新道路

完善契约制度,建立战略联盟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建立技术参股、效益分成、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和鼓励功能区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面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为曹妃甸企业开展长期的战略咨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6.加强科技预警管理,提高管理应变能力

结合公共管理中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科技管理过程中引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做到“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弥补传统科技管理中只强调管理带来的有利状态,“忽视”或“短视”科技管理过程中因诸如社会、经济、科技等外部大环境发展产生的多样性需求以及由内部诸如失误或者低效科技管理行为而带來的不利甚至危险状态,强调事先预控和经常性预防,通过组建科技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科技预警措施以及加强科技预警管理研究等,不断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行为[4]。

(1)建立科技预警组织机构

建议在政府内部建立科技预警管理组织,实现科技应急管理的公共治理。建立由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专业团体、企事业单位、媒体甚至个人等参与的对科技管理内部与外部过程进行常规监控、综合监控和危机监控,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监控网络。

(2)健全科技预警管理政策措施

建立科技预警管理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科技预警管理中的“监测、诊断、预控、矫正”四个管理阶段特点和科技预警管理控制性、预见性、警告性、纠错性和免疫性等本质属性,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3)加强科技预警管理研究分析

借助唐山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信息和技术优势,建立其与政府的联动机制,为政府提供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推断等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真实、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晓春.曹妃甸港口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814-817.

2. 李峰.基于国家创新型皿市的唐山市区域科技创新恤系的构建[J]. 科技信息,2012:94-95.

3. 李婷.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初步探讨[J]. 科技论坛,103-104.

第2篇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基于企业科技创新理论相关成果,在充分分析我国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实践,侧重探讨了提升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管理机制优化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本文研究电力设计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科技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 输变电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

输变电设计企业主要开展电源项目和各类电网工程的勘测设计业务,企业优势有:具有一支学历高、专业知识精、综合素质好的人才队伍;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客户群体;行业进入壁垒大,企业技术优势得天独厚等。劣势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重生产轻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勘测设计产品单一,企业经营风险教大;缺乏综合性高端人才等。

近年来,各设计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科技工作摆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及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管理、研发、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机结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虽然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看到,各设计企业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端业务领域与中电工程所属企业存在差距,缺少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强的专有技术;二是科技创新平台等级低,涉及战略性、前沿性与关键性的高端课题少;三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专家型、大师级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四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技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科技成果份量不重,获得的科技奖项级别不高。此外,知识产权分散,集中度不够,在业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专利和专利群很少。

2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或地方对勘测设计咨询企业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够;市场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科技创新在企业经营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较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等。企业创新成果应用中缺少适用性、应用率、经济性、应用效果等指标,创新效益的评估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企业在创新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决策与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六方面构成。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以激发组织创新潜力、改善组织创新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它是一种涉及企业创新要素、过程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等特点。

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发展现状,在充分结合诸多研究基础上,考虑到定性和定量、微观和宏观等各方面因素,将电力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同时采用半定量的矩阵分析法,初步分析了电力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强弱程度,

3.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创新管理组织机构。强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职能和战略职能、适时建立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强化科技创新的专职管理。建立技术中心以后,目前常规的科技项目管理、专利申报、科技报奖等均可纳入其中,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专职部门负责实施,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效。

实施创新课题项目化管理。科技创新工作包括从立项、计划、审批、执行、控制、检查、验收、考核等流程,同样涉及到目标、质量、进度、成本、风险及合同管理等内容,因此,可将项目管理模式真正融入科技项目管理中,把项目决策权和人、财、物权委派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管理,将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项目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有利于组织技术人员协同攻关、提高创新效率。

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投入机制上,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增加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及相应的技术培训投入。运行机制上,要把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人员投入、培训经费和创新成效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系统设计评价程序和方法,科学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使创新指标成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的内涵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优化创新要素,加强技术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水平。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可采取研发团队和设计团队相互重叠的人力资源,同步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保证了科技创新与设计业务的相互衔接,促进实用化成果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

在管理体制优化方面,应考虑输变电设计企业个体各自状况,在整个行业内所处位置和不同发展阶段,考虑战略实施的要求,对各电力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4 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举的科技创新模式

输变电设计企业应抛弃固有的封闭模式和僵化习惯,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重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虚拟化和实体化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实现“资本、知本、智本”的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机制的纽带可以为企业培养大批人才,为创新型领衔人才的成长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企业人才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熟悉企业的创新需求、生产运作和盈利模式,有助于研发机构更好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真正形成和掌握核心技术。输变电设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的核心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无论采取合作创新为主还是自主创新为主,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在目标定位、课题选择、项目策划、技术方案、试验研究、成果编制、评审鉴定、技术推广等创新环节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和自,确保创新成果的新型实用。

5 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军人才

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时,输变电设计企业应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衔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一个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组织技术水平,还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地位立竿见影。各电力设计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积极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稳固构筑人才高地,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企业应形成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

6打造一体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从信息化应用基础来说,某输变电设计企业已经建立起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构筑了稳固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并搭建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化综合系统,基本实现了科技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使得科技管理由纸质文本管理转化为电子文档管理,所有科技项目的信息均能在数据库中检索并生成电子表单。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部门、人员的沟通更为有效,准确性更强,过程控制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随着科技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的动态更新,即可实现科技项目从立项-计划-策划-实施-招投标-合同-付款-评审-验收-归档的全过程管理,使各级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最准的信息。

结语

总之,工程的参与者必须要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扎实工作、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输变电工程创优目标,同时保证整个电力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莉,庞红卫. 设计阶段的工程控制[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6(05)

第3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储备;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30-01

1 科技人才储备的组织保障

1.1 建立人才储备工作办公室

为保障科技人才的储备,中部地区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科技人才与经济的互动协调机制――人才储备工作办公室。该中心负责区域科技人才储备基金管理、科技人才信息平台及人才储备管理等日常工作。各下属区域相关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辖区人才储备日常管理工作,为储备人才免费提供求职信息、择业咨询、推荐就业、职业培训、档案保管等服务。机构在人才储备期间,要对人才进行考核,建立其平时和年终考核档案,把考核情况作为储备人才使用、调整或取消资格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减少人才资源的闲置和短缺。同时,组织、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全力抓好人才储备工作。

1.2 设立人才培训与服务机构

政府应设立人才培训机构对准备创业的科技人才进行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实际、可操作性较强、有发展前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的创业计划;另一方面促使他们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掌握创业所必备的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科技人才创办企业所采取的优惠政策。同时,在中部地区及其他区域设立科技人才资源工作机构,在国内外产业集聚区,开设专门区域急需紧缺的科技人才引进网点和窗口,对中部地区人才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和鼓励通过购买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咨询公司的相关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搜寻各类优秀人才;通过完善外籍人员来中部地区择业的程序和服务体系,简化程序,留住并利用好引进的各类科技人才。

2 科技人才储备的运行保障

2.1 制定区域科技人才储备规划

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储备规划是中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和组织单元全面展开科技人才储备工作的行动指南,可以克服人才储备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人才储备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区域科技人才的流动、聚集及储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突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观念,确立主动吸纳科技人才的思想意识。因此,中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应当将区域科技人才储备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编入中部地区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中。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储备规划可涉及以下内容:各省市在人才储备方面所面临的当前形势,包括人才储备工作的现状、具备的优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等;下一年度区域科技人才储备的总体要求;下一年度科技人才储备的工作重点及目标;下一年度科技人才储备的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内容。

2.2 调整和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首先,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区域内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授课内容,尤其加强高技术产业领域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新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工程技术类人才的招生规模,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人才结构从源头上得到优化;其次,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现有的人员整体层次和激活人才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对现有的员工通过造成竞争的压力而激发其科研创新的活力。

2.3 加强科技人才储备工作的管理与监控

在进行科技人才储备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人才储备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对人才储备工作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人才储备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包括对人才吸纳、人才配置、人才储备、退出淘汰等各个环节拟定标准,根据拟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衡量、评价,如果出现偏离原来目标的情况能及时进行调整,使人才储备工作能顺利进行。

3 科技人才储备的环境保障

3.1 构筑有利于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环境

制定开放、灵活、富有效率、有利于区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政策,是中部地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引进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其次,实施引导科技人才向经济一线流动集聚的政策,包括支持企业建立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指导建设企业与其他研发单位的技术创新联盟、完善知识产权合理共享政策等;最后,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人才发展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和科研经费使用自,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科技人才的政策倾斜,鼓励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

3.2 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

首先,完善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消除科技人才使用中的“官本位”思想,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其次,改进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建立高品质、专业化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科技人才设身处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建立较为完善统一的科技人才成果保护制度与人才激励保障制度,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动力,满足科技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3.3 优化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的科技环境

首先,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发挥科技人才基金等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全社会的示范和激励作用,给区域内的科技人才、企业以信心,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完备的科研设施;其次,政府要制定一系列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和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政策,加强政府、企业与研发单位之间的科研项目合作力度,支持企业展技术创新,使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最后,需要尽快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向经济发展一线集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提高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热情。

3.4 打造公平的经济报酬环境

经济报酬的公平性深刻地影响着员工的忠诚度及其工作绩效。企业只有在通过科学的职位评价、技能测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薪酬调查了解相同职位的市场工资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建立起具有外部竞争力的公平的薪酬制度,才能使员工感觉公平,提高其工作的满意度。公平的经济报酬能为科技人才才能的合理发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科技成果;群众性技术创新;支撑技术;精益化管理

1 概述

科技成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其推广和应用于社会,是科研任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工作从确定计划任务、科研设计论证、研究实验,到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应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目前科技成果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缺少工具支撑,管理的流程性、规范性、精益化无法保证。

群众性技术创新是发挥企业员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也是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对职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始终要以“人才战略”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员工技能为有效途径,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储备,加快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群众性创新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贴近生产实际,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群创项目涉及各单位各专业,小且杂。目前存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同类项目重复申报和成果共享与转化应用率不高的实际问题和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更好的为群创活动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策略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从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情况来看,为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周期缩短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商品化的要求加快,尤其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后,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为人民健康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服务,应引起科技管理人员的关注。

技术革新是我国国内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概念,企业多年来开展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生产活动,是群众性创新的主要内容。

由于群创项目小且杂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实行分级管理,即企业总部实行总量协调、备案管理,基层单位进行项目管控。此模式造成企业总部对于群创项目的开展过程、实施效果和成果交流转化等各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各基层单位独立实施造成相关项目的重复申报和成果无法共享,造成较大浪费。

因此项目开展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促进科技与群创成果交流转化应用见实效。

3 项目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关于科技成果与群创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章以科技成果c群创项目征集优选、全面管控、加速交流转化为目标,研究相关精益控制技术和成果交流转化手段,提升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构建省、地市、基层三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申报优选、实施过程管控、综合验收管理、成果全面共享和加速成果转化等手段,全面推进科技城管与群创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网公司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征集优选、精益化管控和成果交流共享,采取的技术支撑手段为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其研究包括:

线下运行: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以线下运行为设计思路,通过单机独立管理方式,为各级人员提供工作智能化辅助。通过文件交互方式完成各级人员的信息导入导出。

项目管理全过程辅助:针对科技项目、群创全过程节点突出关键内容校准、流转时效管控、活动环节固化和闭环管理等精益化管控手段。

管理层级细分:根据基层、地市和省公司等管理单位层级进行管理需求细分,差异化定制科技成果及群创项目的管控、多元化展示、统计分析。

4 项目建设目标

(1)研究垂直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省、地市、基层统筹管理。垂直管理机制是项目研究的支撑性成果,通过省、地市、基层三级统筹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和群创活动的过程管理水平,针对具体工作提出规范性要求,促使各级活动开展主体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2)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精益化管控技术,实现申报优选、专家审查及过程控制等。

(3)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成果评价、交流共享、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手段和方法。

5 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 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管理 问题 应对措施

自提出建设竞技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目标以来,我国各级体育系统单位不断增加对竞技体育项目科研的投入,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效益问题,也引起了体育界的高度关注。随着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科研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何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对现有的体育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的作用,已成为提高体育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实行“举国体制”以来,各级体育系统单位对竞技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如自2007年至今,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对专项运动训练科研经费每年都在以10%的速度增长。显然,不断增长的运动训练专项科研经费有力地支持了竞技体育科研活动的进行,为我国体育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在管理制度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条块分割,缺乏统筹。

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项目,省市区体育局相关项目,省级非体育系统项目,市县体育局相关项目,等等。这些部门各自制定目标,并都能直接从财政部门获得独立预算。此处,其他政府部门也可根据需要安排相关的项目和经费,如残联项目等。在缺乏有效统筹的情况下,多部门、多渠道、多头分配有限资源,导致竞技体育科研经费分散使用,科研项目重复设置,造成体育科研工作者多头申请,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而同一成果也可以向多主管部门进行结题。这种情况,助长了体育科研工作者到处申请项目,找关系立项的情况发生。条件分割,缺乏统筹安排,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资金难以共享。有研究认为,竞技体育科研成果的利用率不到10%,而竞技体育发达国家的利用率为20%以上,竞技体育科研经费成为一些体育工作者争食的“唐僧肉”。

(二)分配不规范。

目前竞技体育经费分配模式主要是“项目申报制”,对经费和项目不是分开管理。这种分配方法有两个问题:一是只要项目立项,经费就能拿到手,容易造成申请者重申请轻实际研究的现象,结果往往达不到申请时的要求;二是动用“关系”争取项目经费,这样有“关系”的人,有学术影响的人比较容易立项。

(三)支出管理不严。

超范围支出主要表现在:以购买研究设备,合作研究之名吃回扣;用于运动训练研究以外的消费。

二、应对措施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导致国家投入的巨额资金严重浪费,而且体育竞技事业规划的完成将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效益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项目为载体,做好经费的统筹工作,做大经费总盘子。

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几乎都是单一的行政拨款模式。从目前的竞技体育科研需要来看,不仅要加强统筹,还要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以政府的科研经费为引导,实现多元筹资。总的来说,就是要实现政府经费与社会资金的结合,国家经费与地方经费的结合。具体方法为:(1)实行非政府资金的优惠政策,在财税、规费、利税等方面对专项科研项目的立项、研发、使用实现更大的优惠,使有限的资金能更多地直接用于竞技体育专项上。(2)增加配套,要求使用单位或个人对政府划拨的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能安比例给予一定的配套。(3)实行科研项目招资,鼓励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科研资金,实行风险同担,利益共享,这样才能给竞技体育专项研究提供新的契机。

(二)量入而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尽管这些年我国政府在竞技体育科研的经费投入上增长较快,但与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相比,缺口还是较大的,根据财务管理关于资金分配的原则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有限的经费集中使用,才能在一定时期解决一定的问题。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为21世纪竞技体育做准备的思想指导下,制订了四年一个奥运科技攻关计划,集中在某几项奥运会夺牌项目的研究上,同时,以这些项目为中心,促进与其相关项目的发展战略简称为“0004工程”(即2000年至2004年奥运会发展战略工程),集中使用政府及社会筹集的竞技体育科研资金,以此解决重点问题。这些年来日本的一些竞技体育项目,特别是冬奥会的冰雪项目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了冰雪运动的大国。这些成功的范例给予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很大的启示。我们的竞技体育科研经费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使经费跟着项目走,实现两个“倾斜”,即向重点项目倾斜;向潜心研究、学术水平高、研究成果丰富、信誉度高的竞技体育科研专家倾斜,把有限的经费投放在某个队或某个人上。在具体操作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申报项目与申请经费分开,申报的项目经评审合格后进入不同层次的项目库,然后把经费与项目一起打捆,把经费安排给中标的一方。

(三)按成本效益原则,加强科研经费运行中的财务监督管理。

成本效益原则,就是指耗用一定的成本能够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以及在保证一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竞技体育科研经费在体育事业活动的物质投入,其效益集中体现在体育科研工作者对体育科学的贡献上,产生有影响力的成果,提高单位和国家的体育学术地位。因此,首先要把竞技体育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放在支持项目成果应用实践上,提高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对科研经费的申请、支付、管理、监督进行规范,健全监督的组织体系,既要避免职能重叠,又要防止出现漏洞。其次在经费使用的内部控制上,要把经费支配权完全交给项目负责人,把事权与人权也交给项目负责人,给项目负责人发挥作用提供空间。并且要对资金流向做出严格规定,有条件的要建立专门的账户,特别是对待国家一线运动员训练的专题研究,这样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的去向。再次是建立与效益挂钩的经费拨款制度,根据竞技体育科研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特别是竞技体育某一项目训练进展情况,要分批次拨付经费,改变只要项目立项,经费就能一步到位的现象,最后以成绩证明再拨付全部经费。最后是建立由出资人成立的监事会,对整个竞技体育科研过程实施全过程监督,科研单位或项目组织定期向监事会报告该科研情况的经费管理情况。

(四)实现竞技体育科研管理网络化,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在竞技体育大国向竞技体育强国的迈进过程中,社会要求对其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做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根据专项训练科研地点常常不同的特点,实现竞技体育科研管理网络化。这就要运用会计电子化基础和应用网络技术,使财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共同建立这个特殊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竞技体育专项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这样就使经费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由被动代管理转化为主动式管理,确保“多、快、好、省”地使用专项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1]钱华.竞技体育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资源学报,2006,(4):77-81.

第6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学尔森;客户关系管理

一、教育培训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受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以及对知识、对学历的追求,教育行业的热度不减,许多普通高校在高中生刚刚进入高三就去招生,因为教育市场的竞争实在太大,这是由于民办学校的大量兴办。虽然其中也有一些非营利的办学机构,虽然教育行业是一项特殊的服务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上大部分教育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随着竞争的加大,各大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在其业务流程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规范性,数据的实时性上面做出符合市场动态的改进和创新。所以,教育机构将面临诸多挑战,这就要求这些教育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来吸引大量的优秀学生。

二、学尔森教育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一)学尔森教育集团简介

学尔森教育集团是一家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授权认证、网络教育、文化传媒教学为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教育培训机构。其业务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建筑、房地产、财务管理、经济学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等服务,目前在全国有40多家教育机构和网络教学平台。

(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宣传方式有待改进,生源问题是目前最大的问题。2.学员与机构的交流沟通不够连续和系统,他们不能及时清晰地知道培训的效果。3.机构内的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传递模式,这会造成上级对下级不能准确地进行绩效考核,下级对上级亦不能清晰地信息反映。4.对签约客户的关怀和服务不够,从而在老客户的二次开发或转介绍的比例偏低。

三、学尔森教育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学尔森教育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的销售过程管理

当有客户向我们咨询课程产品、优惠方式、课程培训时间等一系列我们学尔森培训产品的时候,我们要记录下客户的信息,例如联系方式、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信息,如果是面对面的咨询要客户填一张基本信息单,方便我们对客户进行了解,从而挖掘其需求。与此同时,当我们的销售人员在对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也要对销售人员的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考察,并做下记录,目的是改进不足的地方,为以后更好地销售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二)加强学尔森教育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户服务管理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管理人员应对培训课程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服务人员工作态度的记录,交流过程的记录,授课老师对学员对职业工作态度的记录,当记录下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有效地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纠纷、矛盾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分析业务亟待解决的地方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同时,作为培训老师来说也是提供服务的人员之一。所以要加强对培训师的考核管理。当我们的教师在给客户即学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时,主要从教师的讲课方式、讲课内容、与学生的互动性,专业水平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察,各项指标都要进行量化考核,对各方面的优秀的教师要做好记录,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奖励,对于成绩不太好的教师也要做好记录,纠正不足,定期培训。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客户提高服务效率。最后,要加强客服人员的管理。当客户把自己的问题或者建议发放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首页后,客服人员可以看到这些问题,从而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客户满意度。同时,学员之间可以相互线上解答疑惑,当系统受理了这些答案后会将其保存、分类、搜索和查询。对答的好的学生系统会进行生日提醒、考试成绩的提醒,从而提醒客服人员对优秀学生的关怀和维护,还能加强学员间的互动性。

(三)加强学尔森教育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的主动营销管理

由于学尔森教育集团的课程分类比较多,集团销售人员在做营销的时候需要将课程分类营销,然后将销售人员根据课程的类别来进行分类,如,专门销售财务管理课程的销售人员,专门销售金融的销售人员,专门销售市场营销的销售人员,这样可以在招聘人员时加强专业对口性,销售人员的专业性也更强,有利于提升集团整体业绩。另外,需要制订有效的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在KPI指标的选取上,可以重点设置主动接洽率、回访率、签约成功率、任务达成率几项指标,促进销售人员主动营销的意识,并有利于管理层对其工作成效加强监管。

结束语

客户关系管理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作为企业的前沿性管理理论在我国教育行业研究的资料比较少。本论文通过对学尔森教育集团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通过此次探讨,希望的学尔森教育集团的客户关系管理的顺利改进和实施起到一个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维.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6):159.

[2]王伟,贾妙琼.客户关系管理(CRM)的评述与展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34(5):56-61.

[3]刘喜波.教育培训行业的客户关系营销[D].吉林大学,2015.

[4]黄.教育培训机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培训机构,2015.

第7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 管理 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类课题《高职人文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管理》(06130308);主持人:蔡郴英。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91-02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先在家中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后回到课堂上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形式翻转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知识内化,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形式,故称为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晚上在家完成知识学习,白天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合作学习、答疑解惑及知识运用与拓展。由于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这给教学与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所以对翻转课堂的教学与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是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或者实践来实现的。而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在课余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教学形式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具体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加学生课后作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为主,课堂只是教师学习指导、答疑解惑、信息交流以及个别辅导等。其具体方法是课前自主学习加课堂探究。

2.教师作用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讲什么、怎么讲全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当然,教师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说,教师主要承担的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但更多的是学生“随手可及”的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习问题的答疑者及教学的组织者、主持人。

3.传递方式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和学生听,但听的效果如何教师往往很难判断。所以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往往没有反馈,不是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是多向的,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主要是答疑和指导,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及协作性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讨论等反馈信息来有判断学习效果,并根据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参与程度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本来师生互动就很少,且与学生参与程度有关。而学生参与程度又与其自觉性、主动性、甚至性格密切相关。少有的师生互动往往只是那些性格外向活泼型的、学习主动型的学生参与,而性格内向型的、学习被动型的学生则被排除在外。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快速观看教学视频甚至可以跳过。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放慢学习步伐,多次观看反复学习。而在课堂上,师生有足够的互动时间,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如果需要还可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开展个别教学辅导。

5.质量控制方式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质量控制形式单一,多为考核知识掌握程度的试卷笔试。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质量控制是多方面的,是综合的。不仅要考核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还要考核学习态度、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不仅要考核学习结果,而且还要考核学习过程。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管理难点

1.翻转课堂课前教学阶段的教学管理

由于翻转课堂课前教学阶段是学生在课余观看教学视频,所以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以及内容。但由于没有传统课堂教学老师的直接管理与监督,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不自觉的现象,如不看视频,或应付老师打开视频做其他事情或选择性打折观看等。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相当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制度保证,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如建立课程管理信息平台,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自动统计与跟踪。另一方面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被动性学习的惰性,形成主动性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第三加强学习重要性教育。

2.翻转课堂课堂教学阶段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老师答疑解惑、解决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产生的问题以及师生讨论、交流与反馈。讨论、交流的问题可以是教师事先拟定的问题,也可是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产生的问题,还可能是讨论交流中激发的新问题。这一阶段管理主要是任课教师。这一阶段管理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纪律,虽然讨论形式可多样、气氛可活泼些,但必须遵守课堂秩序。二是教师要把握讨论方向和节奏,避免扯得太远,甚至闲聊,做到每次课都能解决一些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老师或少数学生“一言堂”。当然学院也可采用抽查听课、查堂或学生课堂调查等方式进行监督与管理。

第8篇

关键词:客户关系;潜在客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不断繁荣,企业对潜在客户的开发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潜在客户的开发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销售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潜在客户开发研究可以对企业销售人员的广告、促销、公关手段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完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潜在客户开发过程概述

潜在客户的开发是以客户关系管理为理论依据,并通过适当的营销手段来建立与目标客户之间的联系,并最终促使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进行购买并维持良好的交易关系。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潜在客户开发过程进行了概述。

1.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客户

在潜在客户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应当对消费者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喜好、采购习惯、消费需求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分析,并保证分析结果的时效性。通过合理的市场细分,并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有效的对潜在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开发。因此企业在细分市场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目标市场的某些客户群体的特性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从而更好的保证核心目标客户利益的满足。随着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急剧变化,企业应当对客户的最新需求进行及时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满足潜在顾客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新需求。这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潜在客户的需求特点和购买偏好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2.理解潜在顾客的需求

随着通信水平的不断进步,企业在潜在客户开发的全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理解潜在顾客的需求,鼓励潜在客户积极提出对于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对于潜在客户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企业应当予以真诚的回复,并立即予以改善。从而不断深化与潜在客户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之间感情的发展,更好地理解潜在顾客的需求,从中更好的提高潜在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3.基于顾客需求的差异性进行潜在顾客的开发

企业在进行潜在客户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基于顾客需求的差异性进行潜在顾客的开发,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促销、提供体验服务及与目标客户建立联系等内容。潜在顾客开发的特点是为潜在客户提供了一种有效接触方法和体验方法。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地与潜在客户进行联络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挖掘其潜在的购买力,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发现潜在客户的真正消费需求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推广。在企业的广告和促销方面,企业的促销手段的使用应当注意维护企业在潜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并提供真实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同时确保广告和促销因素的合理性和广告和促销手段的定位明确,从而更好的吸引企业的潜在客户。在企业的广告和促销手段中,企业应当注重对心理效果的应用,同时对于潜在客户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了解从而更好的增加广告和促销手段的说服力。企业的广告和促销手段应当时刻注意政策的变更,并注意公共关系的维持和各种营销手段的组合应用,从而在对潜在客户进行差异性开发时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4.基于客户关系管理对潜在客户进行开发

企业的销售人员在进行潜在客户的发展时,应当注重基于客户关系管理对潜在客户进行开发。对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客户,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开发,会对企业的销售收入有着极大的提升。因此对于企业核心的潜在客户,企业应当从销售、资源和服务等方面,促进客户关系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销售额度的增加,并积极促进销售平台的不断升级。除此之外,企业对潜在客户的开发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和企业品牌,这些对于促进产品的销售、公共关系活动的良好展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社会公众中传播企业诚信的宗旨,对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提升企业的财富创造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重视与潜在客户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展开互利互相的双赢合作,在实现客户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对潜在客户进行更好的开发。

二、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潜在客户的开发

企业在潜在客户的开发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企业应当从营销实践出发,解决在潜在客户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布。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潜在客户的开发进行了分析。

1.加强企业潜在客户开发的持续性力度

随着企业对潜在客户的不断开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会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但是企业应当注意继续加大对新的潜在客户的业务营销力度,并努力将潜在客户转变为忠诚客户,并时刻注重维持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在进行潜在客户开发时,应当按照不同的营销阶段建立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同时注重丰富企业的促销手段,并安排广告营销人员对营销服务的目标、营销战略内容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销售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做到与客户相互依存、合作双赢的客户关系。

2.加强对核心客户的开发

根据管理学中著名的原理,企业80%的客户提供企业20%的利润,企业20%的客户提供企业80%的利润。其中20%的核心客户是企业最大的利润来源,因此企业加强对核心客户的开发极其重要。因此企业在潜在客户的开发过程中,一对一营销方法的使用极其重要。与此同时关系营销也是潜在客户识别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注重核心潜在客户的资源维护。对大客户进行及时有效的营销,加强对大客户的消费目标的调查和跟踪。从而形成大客户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对于大客户的管理与营销,企业应当以长期合作为中心思想,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支柱加强企业的核心客户的开发水平。

3.完善售后服务

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是潜在客户的开发过程中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客户对企业的不满、对企业的投诉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企业在发展潜在客户的过程中,对潜在客户的投和不满,应当及时、耐心的予以解决。

4.对客户群体进行适当的选择

企业在潜在客户的开发过程可以对客户群体进行适当的选择,这也是市场细分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企业在进行潜在客户开发过程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在潜在客户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发现某些客户的开发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就可以对客户群体进行适当的选择,从而将销售资源更加有效的利用,最终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结语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潜在客户开发研究的关键在于和潜在的客户进行积极的互动与对话,深刻理解潜在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系统的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并为潜在客户持续完善售后服务,从而使潜在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足。企业应当对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潜在客户开发进行研究,从而更好的促进自身销售工作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峰.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与手段分析[J].中国商贸.2011,3(7):93-94

第9篇

关键词:科技报告制度 档案管理 整合 研究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是科技活动的具体成果和实际过程的记录,专业性强、技术数据具体,阅读对象多是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科研活动相关信息的收集、跟踪和管理,科技报告开放共享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持续积累基础性科技战略资源

美国政府的报告指出,“国家对科技报告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进行投资,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科技报告包括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详细信息,既提供真实的研发信息,又完整反映科研活动不同阶段的技术内容和经验教训,使得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阅读一份科技报告可产生1280 美元的效益,科技报告类文献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26。

二、对国家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

建立科技报告体系,既能有效防止科研信息分散于个人或项目承担单位所造成的国家科研成果资产流失,也有利于促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还能有效减少科技项目在不同科研管理体系中重复立项造成的国家科技投入的浪费。美国技术信息服务局(NTIS)作为法定的政府科技报告收藏与发行中心,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开发行的PB 报告、DOE 报告、NASA 报告和AD 报告的共享服务,多年来用户满意度一直在95%以上。而在我国经常发生的同一科研项目在不同部门或地方重复申报、立项的现象,在科技报告体系健全的美国极少出现。

三、为社会公众和科技界提供了解、利用国家科研成果的公开渠道

国家资助科研活动所产生的科技信息和科学数据属于公共财产,负责科研管理的政府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促进信息开放和共享。社会公众通过了解国家财政投入科技领域产生的效果, 既能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也能够增进对国家资助科研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如美国NASA报告向公众提供93 万多份公开的科技报告,每月公众点击率超过2.3 万次。信息公开还能够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性,有利于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倡导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学风。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技报告制度, 如美国四大科技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CEA报告、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DLR报告、瑞典航空研究中心的FFA报告等,其中以美国政府的四大科技报告最多,体系建设也最为完善。美国现有的国防部AD 报告、商务部PB 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 报告和能源部DOE 报告四大体系每年能够产生科技报告60 多万件,占到全世界科技报告总量的80%左右,是支撑美国科技全面领先的重要基础。报告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备忘录、技术论文、专题报告、会议论文以及期刊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种类型,内容详尽、附有图表、数据、解释等内容,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进行记录。

我国的科技报告制度首先是在国防系统建立起来的。1984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启动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等相关部门参加;1995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1997年,颁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并建立起三级管理机构;2000年,总装备部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纳入《中国人民装备条例》管理,至此,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初步建立。而民口的科技报告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国家多部委的政府官员,到高校、科研机构包括钟南山等知名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尖锐指出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虽然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从60 年代起就多次公开呼吁要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但科技报告体系整体性建设进展并不顺利。除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不为公众所知的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外,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主要科研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科技报告制度,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档案管理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的状态”,“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更加关注科研项目的立项评估、经费监督、成果验收,却忽视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的验收和利用,即使有些部门要求提供科技报告,也只是作为档案长期闲置。” 呼吁加强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已着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构建的研究。

无论是从科技报告的内容还是从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来看,都与科技档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内容上,科技报告与科研档案都是对科研活动进行记录的文献,内容涉及科研活动全过程,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科研工作者依据其中的描述和记录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报告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而科技档案以保存为中心。管理上,都从国家层面着眼建立管理体系。那么,这么相似的两个体系能否进行整合呢?在申请人所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中,目前关于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研究,很少将其与科技档案体系联系起来;实践中也是如此。

我国科技档案管理是按照苏联模式于5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虽然中间也经历了曲折,但仍建立起了国家规模的体系。科技报告体系源于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虽自60年代起就有钱学森这样的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但直至今天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仍然严重滞后。

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细微至具体科技人员的日常科技活动,宏大至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具有极高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