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13:51
导语:在职业规划医学影像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市场 调查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27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家庭生活幸福、社会安全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找工难”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招工难”。出现这种局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需求与毕业生求职之间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顺畅。我校为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信息有效沟通途径,切实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僵化、就业能力不足、就业信息匮乏等难题,采取“内外联动,两线并举”的工作策略,即一手抓对内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捕捉就业机会的能力,一手抓对外市场开发,收集充足、有效的社会需求信息。
1 基本情况
大学生就业市场宣传与调查实践活动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和领导,分为策划与筹备、动员与实施、反馈与总结三个阶段,按照分组进行、分片跟踪、个别指导的方式实施。根据学生生源地分布情况共计筛选志愿者308人,分华东、华南、华北、中西部地区及广东省等5个片区小组,共对26个省(直辖市)的46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发放《医学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等调查问卷3种2955份,回收2448份,新采集用人单位信息261条。
2 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及初步结论
第一,医学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主要针对我校目前开设的24个本科专业(含方向)。从各专业需求情况看,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需求旺盛,其次是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药学等专业,反映出目前我国医疗市场处于较快发展的过程。但也有部分专业如生物信息学、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市场需求较低,提示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难度较大,需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同时,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学历要求较高,研究生以上学历整体需求比例为64.31%,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省会中心城市对研究生以上学历需求比例为85.66%。
第二,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评价调查分为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应变能力及学习能力等8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反馈信息看来,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毕业生最重要的三项素质分别是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此外,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诚信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要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好,特别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方面评价较高,优秀率为73.48%;但在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及应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评价较低,优秀率为39.64%,表明部分毕业生过分强调自我、缺乏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脆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第三,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分为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薪福利水平、发展空间、岗位满意度等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毕业生对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及发展空间等满足个人主观愿望的程度情况评价较高,满意度均在70%左右,表明用人单位普遍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梯队建设,能够落实岗位待遇政策。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趋势下,如何留住与吸纳人才,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如何提高医院“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各医疗单位的高度关注。
第四,医学生就业遭遇“另类”困惑。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方向是医疗卫生系统,包括各级医院及相关业务机关。但公立医院因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改革步伐缓慢,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民营医院用人机制灵活,可是其为突出特色,尽快产生效益,大多采取人才租赁方式,聘用离退休专家或从大医院临时租借,对培养应届毕业生不感兴趣。
3 主要收获
第一,扩大了学校在省外医疗卫生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学校立足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医疗卫生人才,学校品牌效应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省外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我校还不为人所广知。从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带回来的大量信息来看,许多省外医疗卫生单位对我校的这一做法十分赞赏,并表现了在教学、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兴趣,对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和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第二,丰富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和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省外就业毕业生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2%左右。由于与省外用人单位联系渠道不畅通,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比较单一,毕业生求职地域缺少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在就业市场调查活动中,收集了一定的省外用人单位信息,对于我校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增强了大学生就业意识。参与就业宣传及市场调查的志愿者都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就业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学会了如何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第四,大学生就业指导逐渐形成体系。教育部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全程化、全员化、专家化”的目标。我校根据就业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学生就业观念僵化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就业宣传与就业市场调查活动,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力争形成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充分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4 结语
教育部“青海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研究”课题组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西部地区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还是留在西部地区工作,4年来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50%左右;去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呈下降的趋势,2013届比2011届下降4.3个百分点;去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毕业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2013届毕业生在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最高,占37.9%;到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届最低,为8.2%。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学校和私营企业是西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2013年三者占到了70%。对于不愿意到西部和农村工作的原因,选择“没有发展机会”和“收入太低”的排在前两位,说明只要国家能够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提高收入待遇,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还是愿意到西部和农村去施展自己才华的。
为端正西部本地区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青海8所地方高校的校长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民生工程
青海大学校长 梁曦东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民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学校开拓生源市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外部形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招生是“入口”,就业是“出口”,如果“出口”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就是辜负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信任,就是没有发挥好大学的基本功能,就是没有履行好应有的社会责任。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值普遍比较高,他们没有看到从基层干起也可以大有作为,希望广大的毕业生“入主流、上大舞台、圆中国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就业观念,留在青海就业、创业,为青海的发展作贡献。
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 何波
国内放缓的宏观经济形势、毕业生的过量供给、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是造成当前就业困境的三大原因。解决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应把促进就业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业政策环境,支持青年创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
作为学校而言,一是要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教学质量上下工夫,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的竞争力。二是要加强就业工作,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积极举办各类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构建校企联合的学生就业工作新格局,创新高校就业工作模式。
调整就业预期,促进充分就业
青海民族大学校长 何峰
从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来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是积极引导和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一是要务实求职。不能总想一步到位,对工作岗位挑来挑去,最终丧失良机,难以就业。二是要准确定位。求职时不能“眼高手低”,加大就业难度。三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靠个人能力抢抓机遇、展示自己,确立立足点,体现自我价值。
大学毕业生能否及时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前途,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高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长期的工作来抓,切实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树“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理念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文时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面对这种状况,首要的问题是要转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少高职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考虑的首先是“企业能给我什么”,而不是“我能给企业什么”。我院教育引导高职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动手能力,把个人理想和现实社会统一起来,与实现“我的中国梦”结合起来,顺应社会需要,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积极创业,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注重培养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引导毕业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鼓励高职大学生深入基层,有计划地加强企业、学院和学生的互动,努力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理念,拓展就业渠道。
一专多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袁宁
对毕业生而言,“中国梦”就是“就业梦”“成才梦”,要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把个人成才融入国家需要,鼓励毕业生到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教育学生理性面对自己的第一次就业,可先就业再择业,进而达到稳定就业。另外,学生要一专多能,更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所找工作并不都是专业对口的,这就需要学生就业后善于学习,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如医学检验班的学生光懂医学检验知识还不行,还得有较强的其他专业方面的学习能力,除了专业之外,还需掌握其他如医疗、医学影像等一些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
练好内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李红
高职学院就业工作的关键,一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及行业需求,练好“内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三是要拓宽就业渠道,校企深度融合,主动服务人才需求市场。其核心是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其重心是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基础上,逐步向提高就业质量转移,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和收入水平。要特别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女生等群体的就业和就业质量,通过这些群体高质量的就业,带动经济困难地区、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扩大学院影响力。
强化技能,提升就业硬实力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杨予海
高职院校攻克毕业生就业难关,除了要做好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工作外,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升他们从毕业走向就业的自身硬实力。近年来,我们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应用技术中的操作和能力,加大实践环节,在企业生产线上让学生感受“做中教、做中学、做中会”,实现“教学与工作过程零距离、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专业岗位需求的了解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认识,通过学校与企业搭建的合作平台,使学生就业形势不断走好。
改变心态,打破就业单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