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英语专业

时间:2023-08-16 17:14:04

导语:在医学英语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英语专业

第1篇

英语翻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被我国各大高校英语教学所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高校本身对英语翻译教育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作为,这导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翻译能力难以提升。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育的质量。

一、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打开我们走向世界大门的钥匙,是世界各地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培养专业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更是提升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过程,英语作为每个专业学生必学的公共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培养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语翻译技巧,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职业资本。不论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还是在私人企业就业,英语翻译能力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更是是他们走向世界和与世界各国优秀医学人才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的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学校并没有对学生的英语翻译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也不明确,对于学生在校期间英语水平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取得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了功利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完全来自于证书的取得,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只关注四六级考试的内容,由于翻?g在四六级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很小,翻译一直就处于被大家忽视或不重视的地位。

2.教学方式单一

英语翻译学习本身就十分枯燥,医学专业的英语词汇更是晦涩难懂,加之已经僵化的教学模式,课堂往往就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奏,学生在台下兴趣缺缺,毫无学习热情。显然,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学习更是需要一种灵活机动的方式。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十分重要,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是当前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英语翻译能力难以提升的问题所在。

3.与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脱节

对于一个人来说,掌握某项技能需要一定的动力和动机。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需求就是学习英语、提升翻译能力的最大动力。但是,目前高校开设的英语课都属于通用的英语,教学内容都是通用的大学英语新视野的教材,学生学习到的英语与其当前的专业方向、将来的就业需求没有实现良好的对接,这弱化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动力。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真正想要学习的是医学专业词汇和医学用语,但是学校却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

4.教学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分数决定一切,对于大学的教育来说也不例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由阅读、口语、翻译、词汇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对其的考察也应该是多样的,但是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把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成绩的唯一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积极性。

三、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策略

1.夯实学生掌握翻译技巧的基础

翻译的学习并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能力,就必须夯实自己的英语基础,包括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知识的运用。首先,教师必须督促学生进行单词的积累,培养学生养成每日背诵单词、拼写单词的好习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常用的医学词汇和口语用词必须尽快掌握,例如感冒(cold)、咽喉痛(sore throat)等。其次,语法的学习和时态的掌握也是打好英语翻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翻译是一门艺术,我们在翻译英语句子时在保障其原义的基础上应尽量提升句子的艺术性和美感。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英语翻译的学习包括笔译和口译两部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两部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增加学生课堂口译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做翻译。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技巧来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比如设定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会议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口语表达和反应能力等。另一方面,笔译的学习也十分重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些医学专业的文章或段落的翻译工作,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

3.完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很大,所以高校应该尝试对传统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教学评价体制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兼具稳定性与多元性的评价手段,使英语教学满足素质需求与就业需求,凸显其教育成果。

4.促进教师在各领域专业水平的提高

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他们在大学的各个专业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但他们对于这些专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都很低,对于除了英语以外的其他知识都知之甚少。因此,在进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时,很难满足各专业大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对于英语翻译的需求。所以,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他们急需提升自己在各领域专业水平的提高,拓宽英语在各专业的应用,比如在医学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人体解剖的词汇、生理病理的词汇、诊断学的词汇以及常用药名等词汇。

第2篇

关键词:任务;教学;口腔;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36-02

一、引言

医学英语教学已经在不少医学院校广泛开展,也是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克服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本研究试图探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目的是为了提高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二、文献回顾

由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的任务型教学法,在班加罗尔实验的基础上,在印度由珀拉胡于1983年首次提出。像其他语言教学法一样,任型教学法也有其理论基础,比如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等。Nunan and Keobke(1995)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任务难度问题,探讨了学习者对任务难度的观点和导致问题的原因,香港城市大学35名一年级学生完成了一系列任务难度的检查及其对任务难度产生的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任务难度的认识及其在任务中由成功的言行所衡量的实际困难是低的,缺乏对任务类型的熟悉、学生对任务目的混淆、及文化知识是由学生识别的任务难度的主要因素。Willis(1996)将任务分为六类:听力,顺序和分类,比较,问题的解决,分享个人经验,创造的任务。

吴旭东(1997)探究了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原则的理论框架,五阶层复杂度来衡量任务难易度,“更易”条件是由最简单的衡量,“更难”的条件是由最“难”的衡量,在两极中间的任务随着难度增加,取决于任务遇到“更难”条件的因素。赵守亮,王光华,王胜朝,等(2003)从教学过程中探讨了多种口腔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口腔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的不断强化,与口腔英语相关的专题讲座,口腔专业英语病例答辩考核,丰富完善了现有基础上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汪慧(20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探讨了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问题,35位大学英语老师完成了问卷调查和访谈,144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完成了另一个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部分老师不太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知识;第二,在大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有难度;第三,评价简单且不能满足期望;研究结果还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无法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孙健,陈惠,徐维宁,等(2014)针对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入手探讨了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刘跃良(2015)针对目前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以语域理论为指导,探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实例探析了语域理论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三、任务设计

Ellis(2006)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模式包括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任务前是师生可以在任务开始前进行的各种活动,比如是否给学生时间实施任务。任务中主要是任务本身并且提供一些教学选择,包括是否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任务后包括紧随其后的任务实施过程,它包括重复表演,回顾任务,及聚焦于形式。本研究中的任务设计将遵循Ellis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模式。

任务前:上课开始,老师检查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课前预习任务是搜查关于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单词、短语、图片,视频等)的相关知识。检查完课前任务后,老师通过一段关于牙齿构成的英文视频简要介绍话题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

看完视频后老师鼓励学生回忆之前所经历过的和电影中看到过的关于牙齿的场景。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回忆先前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老师将学生说出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比如teeth,enamel,mouth,dentine,pain,patients,doctor,nurse,machine,and so forth.还有少部分学生用英语讲述了自己看牙医的经历。师生共同将这些词分类。

任务环

任务: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是阅读讨论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 is the component of a tooth?学生在小组内用英语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在教师走动,必要时提供帮助,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查词典,有的学生在讲英语时感到紧张。老师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计划:每个小组都计划在全班进行任务结果的报告,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报告内容,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老师在教师来回走动,必要时帮助学生。

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结果,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老师在报告结束后进行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

任务后:老师就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总结,主要归纳为:A tooth is composed of enamel,dentine,cementum,and a dental pulp.在黑板上列出重点词和短语并对其进行分类。同时鼓励每组就课文、黑板上、和自己脑海中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个关于牙科医生和病人在门诊的英文会话。而且,布置下节课的任务,搜查关于“Lesson 2 The Dentition and Occlusion”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是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医学院校广泛开展。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既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又满足了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教材的选择比较单一。建议未来的研究加强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设置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等。

参考文献:

[1]Nunan,D.,& Keobke,K. Task Difficulty 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Perceptions and Reality[J]. Hong Ko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1995,18:1-12.

[2]Willis,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Longman,1996.

[3]吴旭东.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确定原则[J].现代外语(季刊),1997,77(3):33-43.

[4]Ellis,R. Task-based Researches and Language Pedagogy[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0,4:193-220.

[5]赵守亮,王光华,王胜朝,等.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口腔医学教育,2003,13(4):227-228.

[6]欧阳喈.口腔医学专业英语[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1-7.

[7]Ellis,R. The Methodology of Task-based Teaching[J]. Asian EFL Journal. 2006,8(3):19-45.

[8]汪慧.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1.

第3篇

医学院校 专业英语 教学管理改革

一、研究背景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学科的专业英语应划为必修课范畴。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飞速进步,社会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形势下的医学研究人才,学好医学英语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进行最新的医学研究和同行间的交流,还是了解国际医学的最新动态,都离不开医学专业英语的帮助。由此可见,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的教学和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方面的问题已经获得许多专家同仁的重视,尤其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师师资的培养方面,许多教师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在本文中,笔者将不再深入探讨教学方面的不足,而是结合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管理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从教学管理方面更好地辅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进行,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求与各位同仁交流,为提高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医学专业英语是英语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充分结合,由于发展时间短,另外加上对公共英语的重视,许多医学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远远不够,甚至一些人认为专业英语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结合导致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与管理与培养要求产生脱节,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1)考核和管理不规范。考评、测试由于各高校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管理和组织测试,测试试卷往往由任课的教师自行设计,各试卷的难易度和信度参差不齐。考评、测试其检测教学内容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

(2)课程安排不合理。虽然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为必修课,但有的安排在大三,有的安排在大四,使得第五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完全中断。即使开设专业英语课的系部,每周课时为2学时,但往往只安排一个学期的课,总共累计也未超过40个学时,距大纲所规定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个学时的要求相差甚远。

(3)师资培训不系统。目前,高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类:英语专业教师和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前者虽然英语语言功底扎实,听力、口语俱佳,但对该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地了解。后者有一定的英语能力,但对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不能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从整体来看,专业英语师资匮乏,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三、关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完善考核制度和管理方法

正确处理考评测试与教学的关系考试测评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础依据。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语法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全面检测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在进行命题考试时,应设定合理的信度和难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在相同类型、相同水平的院校之间进行地区或校际联考,并核发专业英语资格证书,避免应试教学。

2.合理安排课程规划

为保证基础阶段英语学习的衔接,专业英语课最好应在第五个学期开设。除按大纲规定的每周两学时以外,还应确保课程的开设不少于两个学期。否则,总课时量太少,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语言学习规律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班设置为小班,以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信息传输。

3.健全师资培训系统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首先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懂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如何教授英语。因此,课程应由专业教师担任为宜。可以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

(1)对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进行培训、提高。

(2)英语教学法、英语学习心理学、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专业学习。将专业外语教师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结合起来。对承担专业英语课的教师实行上岗考核制度,核发专业英语教师上岗合格证书,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与荣誉挂钩,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积极投身该课程的教学。

4.规范组织管理

为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现状,应加强对该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成立专业英语教研室,从制度上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教研室的负责人可以从擅长基础英语教学的同志中选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监督。教研室的组成人员可以是各系抽调出担任专业英语课教师和对专业英语课程有兴趣的基础英语教师。教研室应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定期举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并对教师执行制度及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平时应注意举行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评估活动,以评估结果作为职位聘任、职称评定、出国进修及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参考,进行专业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该课程的挑战性,学校可以在制定政策时,采取倾斜、奖励措施,鼓励更多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投入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实施。

总之,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深化专业英语课教学改革,应明确课程定位,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处理考评测试与教学的关系,规范教学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艳.医学院校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医学信息,2007.

第4篇

关键词: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调查;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42-01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调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英语课程学习后,应进入应用提高阶段,结合各自专业进行专业英语学习。近年来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是,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多种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需求。因此,我们对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设计了一份内容包括师资安排、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本校2011级26名本科阶段学习过医学专业英语的医学硕士研究生,来自省内外不同医学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回收率为100%。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

三、调查结果

(一)教学师资

本科阶段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由外语专业教师(11人,42.3%)和医学专业教师(14人,53.8%)承担,极少学校由英语专业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合作承担(1人,3.8%)。

(二)授课语言

授课教师的授课语言,文章讲解以英语为主,专业知识以汉语为主(20人,76.9%),以汉语为主(3人,11.5%)和英语为主(3人,11.5%)的情形较少。

(三)授课重点

课程授课重点为医学专业词汇拓展(9人,34.6%)和医学文本理解和翻译(15人,57.7%)为主,较少强调实用医学专业英语写作(1人,3.8%)和听说(1人,3.8%)。

(四)开课时间和跨度

绝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本科阶段比较合适的医学英语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8人,30.8%)或大三第一学期(12人,46.2%);整个课程时间跨度应为一年(12人,46.2%)或两年(13人,50%)。

(五)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医学专业英语,主要收获为“学到了一些医学专业词汇”(15人,57.7%)和“可以阅读医学专业文章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9人,34.6%),很少有人“掌握了一些医用翻译与写作方法”(2人,7.7%),没有人“提高了自己医学英语的听说能力”。

(六)教学评价

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在本科阶段学习医学专业英语还是有收获的(18人,68.2%),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是费时低效(7人,26.9%),甚至是浪费时间(1人,3.8%)。

四、分析讨论

(一)加强师资建设

一方面,各医学院校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创造条件, 鼓励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如开办医学基础培训班,或攻读医学专业的第二学位等。另一方面, 对医学专业教师,鼓励他们到英语国家深造, 或到外语学院参加英语语言培训,提高英语应用水平。这样基本上就能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二)优化课程设置

医学英语课程主管部门应对教学对象、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如,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与医学专业教学相衔接,把常见的一个学期的教学扩展为一个学年或两个学年,课时数应从现在常见的的36课时增加到72课时或更多。只有这样,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才能循序渐进,科学开展,尽量满足广大医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丰富课程种类和授课方式

医学专业英语应丰富课型,不仅开设医学专业英语综合教程,还应开设医学专业英语术语学、论文阅读、论文翻译与写作等课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变为“学生分组主讲、老师课前辅导、课上点评补充”的模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锻炼了公共场合的演讲发言能力。

总之,医学专业院校只有通过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种类和授课方式等方法来努力提高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医学人才。

基金项目:2011年河北省高等院校英语教改项目(HB11Y0055)。

第5篇

 

我系从1983年建系以来,就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经过10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在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法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几点思考,以供商榷。

 

1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重视不足,课时过少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的效应,许多院校更重视基础英语教学,在财力、物力、课程安排等方面向其倾斜,而忽略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设同时,许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专业英语词汇与基础英语知识的简单相加,因此只注重记忆专业英语词?汇另外,许多学生离开了基础英语阶段所习惯的背单词、背句型和题海战术,专业英语教学又往往是大班上课,缺乏与老师的沟通,显得信心不足,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

 

1.2无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前,国内尚无通用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可量化的教学要求,编写教材也无章可循,无法及时了解

 

1.3师资力量簿弱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既懂医学检验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很多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未必具备足够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往往把专业英语教学变成逐字逐句的翻译教学,使课堂气氛沉闷和乏味除此之外,由于高校扩招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差异很大,为专业英语的因材施教増加了不少困乘

 

1.4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仅借助单一的文字教材或讲义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只会应试而不能实际应甩这样,学生在基础阶段培养起来的英语应用能力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训练,反而下降后退实际上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包含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和国家的文化科学和技术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1.5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和考试评估机制据调查,许多高校都未设置专业英语教研室,很少或从未组织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至于教学观摩和评估则更无从谈起由于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尚未出台,给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测试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教学行政的管理等诸方面的评估造成极大困难[1]各高校对专业英语缺乏统一管理和组织测试,测试试卷往往由任课的教师自行设计,各试卷的难易度和可信度参差不齐,考试评估的目的没有达至到

 

2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该课程在各方面存在的弊端,结合我和评估教学效果,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系的教学实践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革与21明确课程定位与目标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应被视作基础英语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较高层次的英语教学。其教学目标是“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实际意义的口头与书面交流”

 

22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编写合格的教材制订

 

合理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应该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衔接。在继续强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同时,结合专业英语专业性较强的特点,逐步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知识,如词汇结构、常用术语、语句和语篇结构等只有这样,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教学模式才能逐渐正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教材是教学的手段之一,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检验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必须体现“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空性”以及语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

 

23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与基础阶段英语学习的衔接,最好从第五学期起即开设专业英语课,总学时不应少于72学时,否则总课时量太少,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语言学习规律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班的设置最好为小班,以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首先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专业英语教学毕竟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应用英语,还要懂专业知识=因此,本课程由专业教师担任为宜。可以让英语水平较高或留学归来的专业教师担任,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英语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对任课教师实行上岗考核制度,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激励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积极投身该课程的教学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形式和内容多样

 

化专业英语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已掌握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五年不断线”教学时中除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外,还应积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对师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为深化素质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讲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①临床病例分析: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扩大专业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赋予诊断医学的创新性;②介绍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如新技术新仪器及新试剂,让学生接触当前发展最活跃、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③介绍近期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通知、征文,加强沟通,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及与国际交流的能力,④学习撰写自荐信、英语履历表、各种规范的求职、就业与专业继续教育申请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⑤举办专业英语演出,学生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如医学场景剧、专业英语演讲、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拟面试等,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强化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2.5完善考评机制,规范组织管理考试测评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注意设定合理的可信度和难度。为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现状,各院校应加强对该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成立专业英语教研室,从制度上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监督。教研室应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定期举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并对教师执行制度及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6篇

关键词:思辨能力、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思维教学、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拔尖创新型医药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DJG20142325)研究成果之一

1、引言

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中国外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英语专业过于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思考问题能力、特别是批判性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训练。学生“思辨缺席症”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黄源深1998/2010,何其莘等1999)然而,国内学界对此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尽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已经写入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但是直到近几年,思辨能力才引起教育部门、学术界的广泛重视。(黄源深2010;文秋芳等 2009,2010a,2010b,2010c,2011)研究也S之丰富起来,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思辨能力模型构建、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构建和检验、改革英语专业教学以加强思辨能力培养。

可见,国内外语界虽然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有关如何培养这一能力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如何构建系统培养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的文献更是鲜见。因此,本文试图对国内外思辨能力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目前阶段如何借鉴国外研究,结合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特点来构建培养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可操作性框架。

2、思辨能力简述

思辨能力,即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很多学者将之翻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本课题依据文秋芳等(2009,2010)的观点,将之称为“思辨能力”。近20年来,西方国家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视,主要研究有《德尔斐报告》,Anderson,Krathwohl & Bloom的类级模型,以及Paul & Elder的三元框架。《德尔斐报告》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描述,报告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倾向两个维度(Facione,1990);Anderson以及Krathwohl对Bloom的思辨能力分类进行了修正和升级,形成了改良版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该模型的贡献在于将思辨能力中各种技能进行分层分级,突出思维技能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并且将创造能力明确提出作为思辨的最高层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思辨与创新之间的关系;2006年,哲学家Richard Paul和教育心理学家Linda Elder提出了批判性思维三元模型,认为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逻辑要素、智力标准和智力特征。总之,国外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大致分为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界定、思辨能力量具的构建、思辨能力的培养三类。(文秋芳等2009)

关于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现状,研究者发现,既有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偏误,还有学生学习理念方面的偏差。(黄源深1998,2010)思辨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影响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本课题采用文秋芳等对“思辨能力”所下的定义,她们在综合以往思辨能力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适用于教学过程的、也更易于操作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该模型将思辨能力细化为两个层次: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己思辨进行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处于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受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3、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框架

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医药翻译、医药商务与管理等工作,这些岗位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药商务专业知识结构,有思想、有创新意识,在实际工作领域中具备沟通交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倡导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层次思维能力亦即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上文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图直观地界定了思辨能力的具体内容,是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本文将设计一个英语专业教学框架,在教学框架中重视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思维教学和情感教学,将分析推理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纳入教学框架,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具体教学框架如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本文构建了“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思维教学+情感教学”的教学框架,将思辨能力细化为分析推理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并将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具体教学结合起来,旨在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思辨能力。现举例如下:(1)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医药词汇、商务词汇、医药语篇等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医药英语、商务英语的语言语篇特点,培养语言能力。(2)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注重医药文化、商务文化等文化的输入,扩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3)注重思维教学、案例教学。通过医药案例或商务情景的展示或模拟,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分析推理、评价和创新的能力。(4)注重情感教学,在语言、文化、思维教学中,注重正能量输入,鼓励学生培养起正直、坚毅、向上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在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语言类基础阶段课程、高级阶段课程、以及医药、商务类课程教学中,将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思维教学和情感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注重语言、文化的输入,启发学生思考、评价、辩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思维,培养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具备思辨能力。

4、思辨能力培养框架实施方案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写作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某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思辨能力状况。具体说来,用教学实验来对比学生前后的思辨认知能力情况;用问卷来调查学生自身对思辨能力以及与思辨相关的情感特质的了解;用访谈来获取用人单位对学生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前期调研。启动前期问卷调查和写作测试,内容围绕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现状展开;通过问卷调查、企事业单位走访等途径,调查分析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失”情况。

(2)分析调研结果。了解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制定更为具体的研究步骤;对症下药,构建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框架,尝试界定教学内容,细化思辨能力。

(3)教学实践。将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具体教学结合起来,在构建的教学框架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旨在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思辨能力。

(4)再次调研获取反馈。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反思等针对教学实践内容再次调研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等思辨能力,以获取教学反馈;另一方面,通过企事业单位走访等,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在职场的思辨能力状况。

(5)后期总结。对比分析前后两次调研数据,得出结论,找出实施成功之处和待改进之处。确定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框架,界定教学内容,细化思辨能力。

5、结语

本文设计的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框架,认为在重视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文化、思维、情感教学,突破了以往只重视听说读写译教学的局限。既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又重视分析推理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是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语言基础阶段课程如精读、听力、口语、写作等,高级阶段课程如文学、翻译、语言学,以及医药类课程药学英语、基础医学等课程完全适用于本文设计的“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思维教学+情感教学”的教学框架。因此,在既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方案下,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置于具体教学中,分别将各种细化的思辨能力与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思维教学、情感教学相关联,有利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Anderson,I W.,Krathwohl,D.R.& Bloom,B.S.(eds.)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mplete Edition [C].New York:Longman, 2001.

[2]Ko M.Critical Literacy in EFL Teaching[R].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Paris,France : The 5th Internation- 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2007.

[3]Paul, R. & Elder, I. The Miniature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Concepts and Tools[M].

Dillon Beach,CA: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2001.

[4]Paul,R.& Elder,I.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 [M]. 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5]何其莘等.P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6]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 2010(1):11-16.

[7]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 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 2011(3):49-58.

[8]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9]文秋芳等.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a(1):55-63.

[10]文秋芳等.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研究[J].外语界,2010b(4):19-35. [11]文秋芳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c(5):350-355. [12]文秋芳等.国家外语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尝试[J].中国外语,2011(3):4-10.

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改;翻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23-02

[作者简介]黄丽](1982―),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ZW)]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发展,中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英、英汉翻译也成为了众多高校较为注重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性技能,并且将翻译方面的课程纳入了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设立了专门的学科。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其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将其应用性、实用性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既要将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进行稳固和夯实,又要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纳入重点培养计划中,其中学生翻译的能力尤为重要。广东外贸大学穆雷教授也对翻译的教学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应“以培养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1]。同时,诸多学者也指出,当前我国国内翻译的教学,教师授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动性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课前、课后缺乏足够的相互协同翻译、自主翻译的机会,翻译课程的主线是单一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学生却提不起兴趣,这导致翻译课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难以提升。本文结合当前独立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和教改模式进行探讨。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都采用其母体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模式和发展道路[2],然而,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具有和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特点:

1.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一本、二本院校学生较差,入学前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英语单词量相对较小,语法知识不扎实,综合知识面较窄。

2.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自觉性不强,不愿下苦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意识淡薄。

所以,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建设中,如果不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情况,而盲目地跟从母体学校制订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是不利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的。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改模式探究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刘宓庆把翻译能力分为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五个方面。[3]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在于其应用性和实用性,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翻译的动手实践、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这种能力是学生培养自身双语分析应用的能力、双语翻译转换的能力、专业化知识结构、双语的文化素养等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指导翻译教学目标确立的过程中,以下几点非常重要:1.夯实双语的运用基础,不仅仅要自如地运用汉语,更要流畅地驾驭英语;2.要在教学的实践和学生课堂的实践中,对学生翻译语言的转换能力进行培养并大力巩固;3.掌握同类别的文体的特点,并熟悉在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宜;4.鼓励、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丰富自身对双语文化和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4]

同时,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单词量小、语法不牢固、综合知识面窄的情况,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应该安排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即大三或者大四进行,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才开设,学生的词汇量扩大,语法知识扎实了才能进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教学。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与编撰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必须注重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选择的教材内容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的教材一味跟从母体学校――普通高校的教材选择,会让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能盲目跟风,不要选择超出独立学院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较难的教材,而应选择难易适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的教材。同时,一些太专业的翻译教学板块像法律、政治、医学等,由于词汇太生僻、句子结构太复杂、知识涉及面太广,也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较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材,因此,编撰一套针对性强的教材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独立学院的英语系应该在翻译的教学过程中,将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实际的运用能力和翻译层次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编撰教材的探索和尝试:1.在教材内容中,应包含我国的翻译历史,我国的翻译名家介绍,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技巧、原则和方法,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修辞翻译,不同文体翻译等。2.在教材的板块构成中,必须将实用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经贸、广告板块的文体加入书中,与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相结合,将传统的文艺文体翻译模块和新型的应用文体翻译模块进行整合、归纳;要引用新颖的、典型的材料进行教材的编撰,把社会的焦点问题、最新时事整理加入书中,选为练习的题目。3.教材应由相应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构成,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稍微重实践、轻理论,以符合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

(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翻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其课程中仅仅是重复对比英语、汉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中英文的机械性转换阅读理解。独立学院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精讲多练,将课程的时间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两个部分:教师主要传授翻译的专业知识,从翻译的基本原则、多种方法、各类技巧入手,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由浅入深,再适当增加一些对翻译名家译本的对比鉴赏研究的内容;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练习,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翻译练习,更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并运用到不同的翻译文体中,提升学生自身对翻译文字的评析能力、理解能力、转换能力,体系化其翻译知识构架,并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培养其文化素养,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翻译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其语言翻译创新的能力,促使其翻译的水平得到迅速提升。2.教师应充分利用音像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结合到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里。3.除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教师应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给学生设置模拟真实情景的翻译任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的任务完成中来。[5]4.由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教师应通过作业的检查、课堂答问、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5.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互相监督鼓励,合作学习,教师通过给小组布置具体的翻译任务,让小组的学生一起群策群力完成任务,共同成长进步。6.教师应给学生推荐外语学习的优秀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独立学院也可以构建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填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翻译的能力。

(四)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反馈和评估方式

在课后阶段,教师必须对翻译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构建完备的翻译教学体系。但是,当前国内诸多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中,测评以及教学的评价体系、标准都处在缺失甚至空白的境遇下。不同的学校,翻译专业学生成绩的测评题目,都是凭借着教师的主观因素进行的,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这是传统测评体系的重大弊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翻译的表现,掌握学生对双语转换能力的情况,对翻译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等,对比其提升的幅度,再作出评价。考虑到独立院校的学生基础本来就薄弱,在最终的期末评分中,教师应该综合学生一

学期以来的表现,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和课后教学任务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情况及平时的刻苦努力程度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味地看到最终卷面的分数,平时的分数比例应该有所增加,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及提升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更好、更有效、更迅速的提升。

另外,教师还要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整体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预判,对教学成果进行坚定,对授课结果进行反馈,对学生学习进行激励,对教学方法进行管理和调控等。这在翻译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事实上,英语作为沟通和交流工具的一种,其目的是对信息进行承载以及交流互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翻译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对大量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必须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编撰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完备的反馈和评估体系。独立学院对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界共同的关注、努力和研究才能有更好的实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在日常的翻译课程中积累知识和翻译技巧,夯实专业技能,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实用型的汉英翻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发生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2]刘芬,黄崇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9(4).

[3]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第8篇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

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

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

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

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第9篇

蔡曼涛 杨耀辉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外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型人才转向复合型外语人才。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在商贸谈判、业务洽谈、互访、涉外接待等涉外交往中急需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进行英汉翻译的人才。本文就如何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开展好翻译教学工作提出一点粗浅之见。

一、翻译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工具性和应用型功能越来越突出。企事业单位涉外机关、旅游、宾馆等都需要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人才,国际金融、涉外贸易、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国际运输、涉外保险、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等等都需要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同时又有专业知识的综合技能人才。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益发重要。为了将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合作方,翻译这个涉及听、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有调查显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其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口译和笔译的能力,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也可以从翻译能力中间接体现出来。就语言本身而言,英语运用能力考察又主要集中在翻译和写作上。翻译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全方位检测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与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南此可见,语言的内在要求,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翻译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与翻译教学的定位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英语课程基本教学要求》中对于翻译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借助词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翻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翻译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规定的必考部分,既有一般性也有实用性内容,得分占测试总分百分之二十,是应用能力考试的重要部分。同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毕业生应该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特点。翻译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翻译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用外语能力。因此,翻译课应该具有与专业主干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  学术界近年来对于翻译教学有了广泛的讨论。Jean Delisle提出教学翻译或学校翻译的概念,Daniel Gile也对教学翻译与专业翻译做了区别论述,穆雷按照教学的目的将翻译教学分为三类。此外,罗选民、方梦之等也有相关论述。国内很多学者认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分。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应该定位于倾向教学翻译的翻译教学。虽然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在课程设置与训练时间上都与培养专业翻译的翻译教学有着质和量的区别,但是客观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起翻译训练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双语能力。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培养的不是专业翻译,但是它培养的学生需要能够胜任一定层面上的翻译工作,从本质上说应属于培养译员而进行的而进行的翻译教学。

三、对离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1,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翻译(口译+笔译)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它能考查学生听力、口语、语法、词汇、阅读、理解、修辞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译文能直接反映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能力的状况,且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模糊。然而长期以来翻译一直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翻译练习中存在种种问题,现象屡见不鲜,不是语肓基础不够扎实出现理解错误,就是囿于英语结构或汉语言文字功底薄弱而表达不清。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对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言结构差异缺乏了解,同时对于英汉文化、社会背景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翻译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反映出学生在语言知识的综合利用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也提出翻译教学如何突出能力培养的问题。

2,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2,1加强学生语言能力

翻译是用两种语言进行的语言活动。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决定译文的质量,而其中文水平对于译文质量的影响亦不容忽略。因此翻译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反而为了提高学生翻译的质量,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中文修养。最终达到通过加强学生的双语语言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技能。

2,2在教学中摆正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用翻译能力

翻译的习惯性思维常会产生一些非常不符合语言习惯的译文,甚至导致错误的翻译,例如尽量保留原文的形象、用词、句法、词序等。而翻译初学者又尤其容易受制于翻译的习惯性思维,一直停留在字面翻译的阶段。因此如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篇贯通能力,建立翻译意识,培养正确的翻译概念也是翻译教学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2,3加强听说技能的训练  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是笔译、口译双管齐下,但是却出现学生的口译能力低于笔译能力的现象。学生口译能力的不足除了专业知识和理论掌握不够导致口语表达能力偏低之外,主要表现在听说技能的欠缺。在口译中听懂是翻译的关键,表达能力往往影响翻译的效果。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感觉自己的能力与实际需要的语言能力相差较远,口译时容易情绪紧张造成理解错误;又或者由于听力较弱,对外国口音不熟悉,语句太长,词汇量不够而手足无措,因此在口译训练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听说技能的训练。  2,4教学内容应力求实用  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时间相对紧迫,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下意识的突出实务应用型技能训练。有的毕业生步人职场后由于对实务陌生,所以常感到对实务翻译无从下笔或开口,比如不知如何做英文简历,处理业务文件或信函时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翻译保险单、协议书、确认书、委托书等一类实务中常要用到的文件和术语等等,这些都暴露出我们翻译教学中实务训练不足。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实务翻译训练,使学生在走人职场时能够进行一般的实务翻译。

2,5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

学习的过程就是协调习得社会组织的语言和行为的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可以使学习者更具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思辨,能够提供更易于个体的学习风格。事实证明,个性,动机、主观能动性、思想表达能力、对任务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翻译的过程。讲解翻译理论和方法并辅以练习加以理解和巩固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在人们阶段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翻译技能以及评价译文质量的能力。这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性和创造性。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互动性,充分协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翻译教学内容设置之间的关系,在翻译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创造类型多样的任务,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

2,6进行相应的课程研究,而不仅局限于教学研究

讲授翻译课程的教师在翻译理论知识和专业翻译实践能力上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尽量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翻译方面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应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这也就意味着翻译教师不仅应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应该就课程规划、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功能、以及测验评鉴的原则与方法等进行翻译课程研究,用理性的方法解决翻译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理论框架内,最大限度地贴近翻译实际。通过这种课程研究解决翻译过程中影响决策的种种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