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14:06
导语:在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认真练字,做好榜样
教师的职业具有典型的示范性的特点,因此,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孩子存在着极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表率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从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的字整体上有像老师的字的倾向。因此,我们每位老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应坚持进行练字,找到写好这些字的难点和技巧所在,这样课上的指导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学习汉字要掌握规律,掌握了规律,学生记的就快,如单人旁的字大多数与人有关,木字旁的大多数与树木有关。学汉字如此,写汉字也一样,也有规律。只有熟练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字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想一笔,写一笔”,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1.笔画的书写规律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要把汉字写得工整美观,首先要把笔画写得规范、美观。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8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写汉字之前,我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这八种基本的笔画,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
(1)运笔的规律。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行笔――收笔,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2)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八”字中写成斜撇,在“开”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升”字中就要写成短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让他们自己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从而逐步适应和掌握这些变化,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
2.结构的处理规律
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1)横平竖直。汉字中,横画和竖画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写得正,写得稳。正和稳的具体表现就是横要平,竖要直。这里所讲的”横平”,不是绝对的水平,而是视觉上的平稳,书写时略呈左低右高的斜势。竖直有两种基本要求:只有单一的竖画,要求正且直;有对称的两竖画,是短竖的,可以呈上开下合之势,是长竖的,可以基本并行。
(2)中空匀等。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是连续平等排列的,一画与一画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如“三、春、自”等这些字,都有很多个横,所有横的中空都是均等的,如果没有把横的位置摆正,使之中空大小不一,写出来的字就不端正了。
(3)掌握主次。这一规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笔。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和垂中线。突出了这一笔,字就显得平稳,富有神采。
三、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写字教学来说,兴趣同样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写字过程本来就枯燥乏味,再加上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给写字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写字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比较,提高兴趣
比较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我认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事物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发现事物的优点,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只有发现事物的缺点,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在比较中寻找到不足,再练习、再比较、再练习从而逐步提高。
3.巧用多媒体,进一步提高兴趣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尽管我反复强调要“眼、耳追老师”,但是,有一些学生还是注意力不集中。上学期,我下载了一些课件,课件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律,当屏幕上显示汉字一笔一画书写过程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注意力非常集中,观察很仔细,使写字教学增色不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4.成功激励,巩固兴趣
[关键词]汉字 立体 规律 审美 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88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老师的一个大课题。长期以来,汉字更多地被定位为读写工具,传统的汉字教学基本等同于识字教学,注重字音、字形、字义的记忆而忽略了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汉字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汉字,机械地识记成了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方法,长期反复紧张的记忆使学生记忆疲劳。老师们也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如用游戏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但这些游戏方式的实质仍是机械识记。这样的机械识字一开始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开始增多,学生也开始混淆,错别字开始增加。
在汉字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记住字音、字形、字义以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汉字其他方面的特性,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汉字,学习汉字。
一、掌握汉字内在的规律
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法。因为汉字造字的特殊性,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有其内在的规律,形成了一个个系统。比如形声字就是一个大系统。教学形声字时,要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一规律。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读音记忆字形,学生只要记住声旁的写法就能写对带有这个声旁的字,避免写错字。如带有“尧”的字,学生容易写成右上多一点。我教学生书写带有“尧”这一声旁的字时,特别强调“尧”这一声旁的写法。学生牢记以后,就不容易写错了。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根据字形来判断读音,如“亦”和“亦”这两个声旁区别很小,只有一钩之差,却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奕、弈、迹……”和“恋、銮、栾、弯……”这两组字的读音。
形声字又可以根据声旁或形旁特点分成多个小系统,根据小系统规律进行教学。如有“尚”这个声旁的字就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学习“裳、常、党、堂、赏……”。再如带“页”这一形旁的字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教学。“颈、颜、领、须、额、项、顿、顶”都跟头有关,学生对字的意思就更容易理解了。
象形字的特点明显,顾名思义就是字如其形。根据象形字的造字特点,教学象形字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字形的演变规律来学习汉字。如教学“燕”时,从“■”到“■”再到“燕”,字形变化一目了然,燕子的头、身子、翅膀、尾巴在字形上表现得很清楚。
会意字的构字也有其内在规律。教学会意字这个系统的时候,教给学生会意字由义符组成的构字特点来学习字的意思,这样学生就不必对字的意思死记硬背了。如“逐”由“豕”和“辶”两个会意字组成,“豕”表示猪,“辶”表示一只脚,是追赶野兽的意思,后来引申为“追赶、追随”的意思。
二、全面理解汉字的含义
汉字有一字多义的特点,除了本义,还有引申义。字的引申义表现了词义的发展变化,知道一个字或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对词义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加准确。学生知道了字的本义后,对由本义拓展引申的意义就更容易理解,使用起来就不容易错。教学汉字的时候,如果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汉字的意思,就可以让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更全面,还可以在了解本义、引申义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词汇,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盼”时,我让学生了解“盼”的本义是眼睛很美,如“美目盼兮”;后引申为“看”,如“左顾右盼”;之后又由“看”引申为“期盼、盼望”。教“美”时,我从“美”的本义教起,“美”是象形字,上面是羊形的头饰,表示好看,如“美目盼兮、美貌”;由本义引申为“好、善”,有“成人之美、美中不足、优美、精美”等词;由“美好的事物”引申为“使人满意,感觉舒适”,如“美滋滋、和美”。
了解字的本义还可以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汉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讲清形义关系,可减少学生的书写错误。如“溪”右边下面部分的“大”,学生经常会因“小溪”这个词的影响而写成“小”。教学时,我跟学生讲了“奚”的本义:“奚”是会意字,本义指拿绳索拘系罪人,其中“”表示手,指抓住一个人的头发,“大”就是人张开手脚的样子。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没有写错。
汉字一音多字的现象给学生学习汉字造成很大的困扰,同音字字多量大,如果一味机械识记,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了解字的含义来区分。如厦门人中秋节的博饼,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成“搏饼”。我给学生讲“博饼”中“博”的意思:“博”指古代的一种棋戏,“博饼”也是一种博弈游戏,所以是“博”而不是“搏”。学生明白了字义,就很轻松地纠正了别字。再如“一鼓作气”,很多学生写成“一股作气”,那是因为学生对“鼓”字不了解。“鼓”的本义是“敲鼓”,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有了这样的分析讲解,学生就不会把“鼓”写成“股”了。
全面了解字义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多音字,多音字中有一类叫多义多音字,字的每个意思都有相对应的读音,教学的时候详尽讲解字义,学生会牢记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而不必死记硬背。如“泊”有“bó”和“pō”两个读音。“泊”的本义是“浅水的样子”,浅水易停,所以表示船靠岸、停泊时要读作“bó”。读作“pō”时表示静止的水,如“湖泊”“水泊”“血泊”。
三、感受汉字独有的美
汉字的结构稳重端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平衡、对立统一的状态中,所以除了整体感,还有一种审美感,人们见到汉字会油然而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情。
汉字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教学生把字写对,还要让学生进行汉字艺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除了书法欣赏课,在平时的汉字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教给学生欣赏汉字的方法。如教“伞”字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伞”字的楷书,让学生说说从这个字感受到的美。“伞”字的美在于上面一撇一捺打开的角度正好,像一把撑开的小伞;一撇一捺的书写形体自然不生硬,整个字因这两笔显得有灵性;下面的部分平稳托住,使得整个字结构平衡稳重。
进行书写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白笔画要美观,横平竖直,撇、捺要写得舒展,像燕子张开的翅膀,竖弯钩的弯处要圆转,引导学生注意字的结构,让学生也能创作美的作品。为了整个字的紧凑、美观,字的某些部分往往要做出“谦让”,有的笔画要有变化,有的字形要变小、变窄,这样字才均匀好看,让人看着舒服。以“树”的书写为例,“树”有三个部分,为了紧凑都要变窄,其中“木”和“又”的捺根据避让原则要变成点,为了平衡,“木”和“寸”要写得差不多高,而“又”在中间要写小,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和谐了。再如“彡”的三撇要有一定的变化,包括形状、长短的变化,总体必须保持在一条竖线上,做偏旁的时候还要写得狭窄些,不能太宽,这样看起来整个字才平衡稳定。
汉字除了有形体美,还有音韵美。汉字有阴、阳、上、去声,声音有高有低,长短起伏,抑扬顿挫,读起来响亮,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让人慷慨激昂,心娱神悦。音韵就像是一根红线,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穿成一串。
教学汉字的时候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音韵知识,让他们根据音韵特点朗读,感受音韵美。如教学《红领巾真好》,可找出其中几行诗的最后一个字“鸟、跳、毛、苗、早、巢、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就是带有韵母“o”,初步了解押韵,感受押韵给诗歌带来的美。古诗教学中还可以教学生根据古诗的平仄规律读出诗的韵味,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押韵的特点来创编儿歌,逐步掌握汉字字音在创作中的运用。
四、了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延续。
汉字负载了诸多文化内容,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无论从字形到字义,都受汉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字形还是读音都有其文化功能。在汉字教学中,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既可让学生高效率地识字,又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在教学汉字的时候,我们不应仅满足于教学生会读、会认、会写,还要重视让学生了解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文化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了解汉字文化而更了解生活,也能根据所掌握的汉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以教学“阴阳”这两个字为例。“阴”和“阳”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泛,也有比较深的文化内涵。但是,以学生的经验,他们更多地认为“阴”“阳”指的就是月亮和太阳。所以,我让学生从“阴”“阳”原来的意思入手,了解“阴”“阳”和山水的关系。“阳”指的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指的是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我国有几十个城市的地名带有“阴”“阳”,了解“阴阳”的本义就可以判断名字带“阴”“阳”的城市的地理位置,如咸阳在九旧降哪厦妫浙江山阴在翠微山北面,衡阳在衡山南面,华阴在华山北面……从这还可以了解先民们依山傍水而居的文化。
“阴阳”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运用。昼夜有“昼阳夜阴”;男性有“阳刚之美”,女性有“阴柔之美”;生死有“阴阳两隔”“阴阳殊途”;君臣有“阴阳惨舒”;篆刻有“阴文阳文”。“阴阳”还表现在太极文化中。古人认为,天地之万物,是以“阴”“阳”二气造化而来,还认为万物都包含着“阴”“阳”这两种相反而又相成之气。历法中的“阴历、阳历”也是阴阳文化的表现。
教学汉字的时候,如果追根溯源,会涉及很多传统文化。如“江河”,“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长江、黄河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河流,最为人们所熟悉,所以便用“江河”指河流。比较有趣的是,北方河流称“河”的多,南方河流称“江”的多,这也是一个文化现象。
教“酒”的时候讲讲酒文化,教“葬”的时候讲讲中国的丧葬文化,教“祭”时讲讲中国的祭祀文化;教“龙”的时候讲讲中国的图腾崇拜……
一、识字策略操作环节示意图:出示生字分析字形自主识记自主交流点评反馈
二、操作策略的特点简析
本操作策略的流程,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全面性
在进行自主识字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了这一特征。一方面班级学生全面参与自主识字的过程,机会均等,都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习得一套较为科学的识字方法。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也被尊重,得到了全面发展。这样的识字活动,对一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发展均起着非常大的促进和养成作用。
2.自主性
在整个识记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识字过程。在实践中去认识规律,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在全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创新性
本策略显示了创新性的思维,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构想,解决了多认字、写好字的主要问题。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没有固有的模式,只要是合理的、能帮助我们识记的方法都是可行的。开发了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提倡多认少写、及早阅读。教师要创新识字教学的方式,探究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识字的能力。整个识字过程显示了对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实践性
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三、操作策略的分步说明
1.出示生字
(1)意义:利用汉字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内容和形式。
内容:即本次识字所要掌握的汉字特点。
形式:①独立的识字课,以各种各样的韵文形式呈现;②随文识字,在课文中以二会字的形式出现;③在生活中出现,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上的汉字。
(3)操作注意点。
①生字的出现一定要分类别,要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明白汉字的几种构字规律。
②生字的出现要掌握从易到难的规律,先从单一结构的生字开始出示,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
③生活中遇到的汉字具有重复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如上学路上所能看到的店名、标语、广告牌上的汉字是固定的,让孩子每天识记,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准确掌握了;家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汉字一般都会重复出现,可借助具体实物来主动识记这些汉字。
2.分析字形
(1)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
(2)内容和形式。
内容:在汉字中,独体字占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合体字中形声字占了80%~85%,形声字的特点一般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形式:针对汉字特点及构字规律,可以让学生单独分析后集体讨论,也可以集体讨论一般的几种字形后总结规律。
(3)操作注意点。
①要帮助学生区分清楚怎样的字是独体字,怎样的字是合体字。
②要让学生掌握合体字的一般结构规律,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3.自主识记
(1)意义:这个过程首先要遵循儿童识字的规律,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认识汉字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自主性,并为集体的自主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内容和形式。
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自主认识上学路上经过的路牌和建筑物上的牌匾;引导学生利用图片和联想的方法,自主认识家用物品包装上的汉字等一切学生能经常接触到的汉字。
形式:①创编儿歌法,②猜字谜游戏法,③“换一换”的方法,④偏旁部首归类,⑤象形指事会意法,⑥分析字形结构。
(3)操作注意点。
①在学生识字的起步阶段要一步一步详细辅导每种识字的方法。
②要充分肯定学生自创的识字方法并科学指导成能普遍运用的方法。
③整个过程要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切不可操之过急。
4.自主交流
(1)意义:首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将个人的识字方法推广转化成一种科学的识字方法;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激发其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识字的模式,让他们也能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最后,有利于方法的整合,起到优化识字方法的目的。
(2)内容和形式。
内容:交流各自识字的方法。①创编儿歌,②猜字谜,③换一换偏旁部首,④偏旁部首归类,⑤象形指事会意,⑥分析字形结构。
形式:①宣读汇报式,即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把自己识记的汉字和识记方法进行宣读汇报的形式;②宣读补充优化汇报式,即各个成员把自己的识字方法进行宣读汇报后,其他成员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识记方法。
(3)操作注意点。
①一般要先自主识记后再交流。
②教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要起到点拨和总结优化的作用,要形成一系列平时可操作的识字方法。
③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识记方法的肯定和表扬,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④整个交流的过程还应注重趣味性,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的环节,使识字教学也变得有趣多样。
⑤在交流过程中还可进行竞赛,比一比一段时间以来孩子的识字量,从而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5.点评反馈
(1)意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识字方法的总结和点评,有利于学生及时提炼并形成识字的知识结构,建立自己的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横向比较,知道取长补短,取得方法的优化。
(2)内容和形式。
内容:围绕识字方法,联系自身经验,点评方法的优劣,畅谈自己的所得。
形式:生生互相点评,师生共同点评,反馈形成方法体系。
(3)操作注意点。
①点评要以学生为主,在方法的比较和反馈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由图形演变而来,字数多,字形复杂,各种笔画、结构差别很细微,难于辩认;汉字本身不能表示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记,有时一个字还有多种读音。因此,许多人认为汉字有“三多三难”,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但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来兴趣识字将会由难变简。
汉字的优点是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像积木一样,可以灵活地拼形。汉字中有80以上的是形声字。形声字是基本字和偏旁部首拼合而成的。我们认识了基本字以后,可以很快地认识一大串字。如我们认识了“令”以后,学习“冷、铃、邻、岭、拎、怜”就很容易了。同时,汉字又是联想的产物。由象形字,演变过来的产物(汉字)。至今还能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如“水”、“火”;由指事字、会意字演变过来的汉字,我们可以从字形推断它的意思,如“本”“从”。香港著名的语言学家安子介先生把汉字比作一座宝山,他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如在田中用力之人谓“男”,“止戈为武”体现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爱好和平的愿望。汉字的结构特点很强,不少汉字通过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使它成为有影无形的图画,不再是僵硬的符号。“笑”轻松而欢快;“哭”望之而悲伤;“巧”灵,“拙”笨;“轻”令人有飘浮感,“重”一望而沉坠;“骄傲”自大,“卑”沮丧。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能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兴趣。
二、图文并茂,形象法进行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儿童活动性大,注意不稳定,容易被新异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支配,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抑制力较弱,缺乏坚持性等生理原因所致。为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以下面六个方面进行兴趣识字教学。
1、借助实物,学好生字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常利用书上的图画或手势使学生牢记字形,理解字义,有时还结合事物分析。如学习“伞”字时,先出示卡片“伞”,再拿出雨伞,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想想,看看“伞”字有什么地方像雨伞?同学们争着回答(上面的“人”像伞把撑起的伞顶,下面的部分就像撑起的支架)。“伞”字较难掌握,学生容易把下面的部分写成“米”字,但通过借助实物讲解,这种现象没有了。
2、做动作,使学生对汉字记得牢固
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抓住这一特点,结合生字,用做动作的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如学习一组与手有关的生字“打、扫、拔、捉、拍、挂”时,先要学生找出生字的共同点(都是提手旁),接着问:“这偏旁与什么有关?”(与手有关)然后找同学到讲台上分别做打水,扫地,拔草,捉虫,拍球,挂衣服的动作,最后叫全班同学一起来做这些动作,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由于有了浓厚的兴趣,亲身体会,印象加深了,并从中了解到了一些造字规律。
3、强化刺激,编出口诀
低年级学生因无意注意占优势,再加上汉字的形近字很多,写字时容易混乱,有时还会画蛇添足,有时会缺“手”缺“脚”。针对这一现象,在板书写字时用颜色鲜明的粉笔标出容易写错、写漏的笔画,把弱刺激变成强刺激,引起注意,如“寸”与“才”,“士”与“土”,“天”与“无”。有些字还编上口诀,例如:学完了“气”字,到学习“吃”字时,学生很容易把“吃”右边的部分写成“气”变成“乞”,我们就边教边说:张大嘴巴,把一横吃掉。学生就牢牢记住“吃”中间是没有一横的。又例如:学习完“贝”字的时候,再学习“见”时,学生很容易把“见”字的竖弯钩写成点,所以先用红粉笔标明竖弯钩,然后说:“与人再见,举手挥动”把“见”字的竖弯钩比喻成人的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有趣,也容易区别。
4、抓住汉字规律,让学生明确汉字构造
汉字中的字形结构有一定的规则,这是字形教学的有利因素,如果掌握了规律,能提高自学汉字的能力。所以在学习形声字时,侧重于字义、字形的比较,让学生找出规律,明白字的构造特点。如学习“晴、睛、请、情、蜻”这一组字时,先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异同点,(都有一个“青”字,偏旁不同)。然后就以“晴”字为例,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晴”字,左边的“日”是形旁,右边的“青”是声旁,“日”与太阳有关,所以其表示有太阳,天气好,是晴天。学生明白后,就让学生练习讲“睛、请、情、蜻”这些字与各自偏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明白了构字规律,培养了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5、抓质量,减数量,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
学生较容易掌握有规律的形声字,就用填表。填表既避免了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教学,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创造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习兴趣很浓,很多学生为了有红花奖,前一天晚上就自觉去预习,老师完全不需要布置预习。
6、识其字,明其意,会运用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情趣性;多样性;科学性
2013年在小学语文国培班学习的时候,一位专家讲到识字教学的一个细节――“传”字的学习,让我深受启发。教师通过现场传卡片,轻松理解了“传”字的意思。汉字不仅仅是阅读写作的工具,同时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来历,有其故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汉字讲活,让学生从喜欢汉字到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
于漪老师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如何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彰显它的魅力,我作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分析课堂,了解师生的教学现状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从具体目标和教学具体建议中我们不难看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针对课标的要求以及培训后的思考,回来后我仔细调查了解,反思周围老师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识字课,不能做到科学识字,致使效果不明显。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识字量大。一、二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难度较大。低年级学生又要识字又要阅读,任务较重。(2)学生识字基础不一样。学生家庭环境不同,造成了识字基础的千差万别。(3)识字课学生不太喜欢。与阅读课相比,识字课单调,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又记,又写,学生不喜欢。(4)学生入学年龄过早。学生过早拿笔,致使书写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不正确,影响了识字效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程序模式化,教学策略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觉得识字索然无味。(2)教师对汉字学理论缺少系统的学习,致使汉字教学过于平白,没有文化传承,缺乏情趣。(3)识字教学中割裂了汉字的音、形、义,注重了读音,识记字形,却忽视了字义的教学。(4)教师注重了汉字教学,却忽视了识字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教学事倍功半。
二、总结规律,探索识字教学的途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告诉我们兴趣先行的道理。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爱学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1.运用多媒体技术,多种感官同时刺激,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事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就会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实现了这个效果。如,有的老师在教学“雨”字时,先用多媒体播放“小雨沙沙”的歌曲,感受雨的声音,看雨的形状,教师再出示“雨”字的形成过程,最后书写,学生印象深刻。
2.站在学生的角度,多用游戏增加情趣,激励学生参与识字活动
教育家卡洛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时,应多设计游戏环节,如摘苹果、送小青蛙回家、猜谜语等学生喜欢的游戏,增强学习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人有两件宝》一课时,学生自编的字谜有“一个大力士,流了两滴汗(办)”“一家人藏了一块玉(宝)”等,还有一个学生为“想”字了个故事:“有一个小木偶,它有眼睛,也有心灵,它就是《木偶奇遇记》里的小木偶皮诺曹。”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倡导语文实践活动,多设计激励性评价,展示学生的识字成果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性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前行的动力。教师要多组织一些语文识字实践活动,通过编制小报、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主动学习的乐趣。
4.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使用竞赛激发集体乐趣,带动学生全程全员参与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只有十几分钟,教师可以设计闯关游戏,或者采取小组间比赛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其乐无穷。另外,小组合作也是学生识字的有效途径,组内同学发挥群体的智慧来识记生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时,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很容易,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
(二)掌握方法,扩展学生识字的多样性
学生识字的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汉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达到会学的目的。
(1)图示法,如汉字构成中的部分会意字,应该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木―林―森”的学习,“休”字的学习:人靠在树旁休息,一目了然。(2)表演法,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看字形做动作,如眨眼的“眨”字,看见的“看”字,学生通过做动作加深了记忆。(3)比较法,很多形声字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规律,集中识字。如,学习“青―请、情、晴、清、蜻、睛、静……”不同的部首代表汉字不同的意思,集中识字省时省力。(4)编故事,猜谜语,编顺口溜法,如碧绿的“碧”字: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扇”字:小鸟飞进百姓家等等,非常有趣。(5)演示法,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情的发生来让学生记忆汉字。如“灭”字,教师可以在玻璃杯内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在杯子上面盖上盖子,火一会就灭了,学生很自然就记住了“灭”字。
另外,还有绘画法、联想法等,让学生记住“鸟”字有眼,“岛”字有山,“尖、歪、鲜、明”等字与实物有联系,学生学起来很有意思。
三、形成策略,遵循学生识字的科学性
中国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用象形符号记录语义的文字体系,其特点是见形知义。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独体字(象形、指示)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中国的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多数已经抽象化、符号化,但仍然无法改变表意文字的属性。
(一)教师要遵循汉字本身的科学性
1.注重汉字教学的科学性,借用汉字构形特点来教学
专家们认为汉字的教学,必须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入手,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我也认为科学的汉字教学,首先是符合汉字本体构造和使用的规律。老师掌握必要的汉字学知识,了解了汉字的科学性,按照汉字规律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很多学生会把“步”多一点写成“■”,老师在纠正时能够借用汉字学关于汉字构形特点教学溯源,让学生知道“步”是上下两个脚的造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并且基本不会再错。建立了音形义的联系,学习汉字也就变成了一件趣事。
2.明确偏旁部首的作用,清楚汉字的表意功能
了解偏旁部首的意思,从字形中就可以推出字义。如,“手”字以手形造字,为象形字,后来演变成提手旁。以“扌”为偏旁部首的相关系列字的意思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如,提、扫、打、扛、抄等字在以“足”为偏旁的系列字中多与脚的动作有关,如,踢、跑、跳、跨等,因此依照汉字构词规律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认得快、记得牢。
(二)遵循儿童认知的科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的识字,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
1.选择科学的方法,以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类大脑识记的东西,第二天保持34%,第三天还剩28%,到第六天还剩25%,儿童更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对于识字,我们要加强巩固。
首先要强调第一印象,对于容易出错的汉字,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如,学习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我告诉学生:因为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所以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相信再也不会把“彩虹”的“虹”的虫字旁写成绞丝旁了,加深了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其次要进行科学的复现,在新授课上及时复现,一节课要结束时复现,在新的环境中,教师创设新的语言环境进行复现。如,学习了“肖――消、俏、悄、削、宵、稍……”有的教师编写儿歌,让学生填空。
“我的铅笔自己(削),(消)灭错字能做到。老师吹(哨)我做操,身体(悄悄)在长高。一群小鸟落树(梢),歌声响亮冲云(霄)。高高山峰真陡(峭),烂漫山花更俊(俏)。”学生在语境中巩固了汉字,加强了意思的理解。
2.识字的步骤要注意从文到词到字,逐步缩小语境,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文中的汉字在教学时,一定不要脱离语境,给学生造成障碍。一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生认识,当单挑出来可能就会读不出来,所以学习汉字时首先要在初读课文时,初步识字,圈画、自读、互读,然后在集中识记时,在词语中认读,卡片上复习,再单个书写,最后在句中运用,在读篇中巩固住。
总之,低年级的汉字教学一定要尊重规律,科学识字,既要以人为本,又要凸显文字的内涵。科学而有趣的识字方法和策略,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识字教学;兴趣;方法;巩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思维为主,并且逻辑思维能力不成熟,学生对字形无法完全正确地记忆,因此,常常会出现错字、别字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呢?我想,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趣味十足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一些先进的识字方法,最后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巧妙、灵活地运用汉字。
一、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图片与文本相结合,展示汉字的规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刚要学汉字,课本上有许多与生字有关的插图。我们应该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来帮助孩子们学习汉字。比如,在教学象形字“口、耳、目、田”等字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书本上的插图,然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接着把汉字出示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说说老师出示的汉字和插图有什么关系。最后记住读音,并记住字形。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图文并茂,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识字兴趣大大提高,对字形的记忆也较牢固。
2.动静结合,把握汉字的组字规律和意义,引导学生准确识字
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文中的“闷”字。先请学生说说“心被关在小小的门里”,感觉如何。接着让学生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等老师数到10后再松开,顿时大家哇的一声说:“太难受了,憋死我了,闷死我了。”在表演中学生悟出了闷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学习充满趣味,学得的生字也记得较牢。
3.在游戏中识字,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较难集中,容易走神,如果只是枯燥无味地识字,学生的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多久,识字的效果也肯定不理想。因此,针对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如,配对子、开火车、顺口溜、猜字谜等。
二、传授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增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
1.学好汉语拼音,为识字奠定良好的基础
汉字多用于表意,它一般不能准确地表示汉字的读音。所以学生必须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要用汉语拼音来规范识字,尽量不出现误读的现象。特别要注意分清前鼻音与后鼻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不同读法,如“晃”字是后鼻音,读的时候应注意舌头的发音方法,要是把后鼻音读成了前鼻音,就会被人误听成是“换”“幻”等字了。可见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莫名其妙的,学生在学习时应仔细区分,才能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分清字义。
2.多种识字方法并驾齐驱,才能更有效地识字
汉字无论是象形、指示,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它们自身独特的构字规律,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不断地帮学生分析汉字的构字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教学。到目前为止,老师在教学中总结了不少学习汉字的方法,有“合体字识字法”,有“归类识字法”,有“换偏旁识字法”,有“熟字加一加”和“熟字减一减”等方法等。
3.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字典,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识字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中不容小觑,但识字不单单是小学阶段的事,而是贯穿于一个人终生的学习过程当中,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三、在生活中巧妙运用汉字,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1.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汉字的学习与运用。因此,我利用教室后面的小黑板每天摘抄一个成语故事。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家长打电话告诉我,他们的孩子越来越喜欢看书了。学生在阅读中不但受到汉字的熏陶,而且感受到我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训练写作,让识字更好地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a
关键词:小学识字 文化视角 教学策略
汉语是由汉字构成,识字教学是实现语言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特点是变化的,尤其是面对枯燥的识字教学,更需要从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来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理解。为此,本文依据字理中的文化知识,强调识字教学的文化视野,并从汉字的辨识与解读中,运用联想思维来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
一、当前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现状
新课标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教学思想,依托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从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来推进识字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在小学阶段需要达到认字量为1642个字,会写字1016个字,而且北师大教材从识字范围分布上,更体现广度和分类特征,如地址类汉字、动物类汉字、钱币类汉字、身体器官类名称汉字等,倾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在文字描述上将古文字、图画,及楷体进行了联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合乎汉字的历史演变原理。总的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重视笔画结构分析,而轻形义讲解,如对于“大”,只需要如何实现三画的书写,对于“男”字,只需要体现“田”字和“力”字的结合;二是重读音轻形义,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对于课文的讲读上,多从生字卡片上来对某些字进行读音更正与解释,而忽视了释义后的书写训练,这样一来就显得匆匆,只知其音而不识义;三是讲形不顾义,对于汉字字形的讲解偏重,而对其字义则省略,如对于“初”字,常犯“礻”的错误,作为会意字,“初”字从刀从衣,字意为刀裁是制作衣服的初始,可惜是重形轻义导致死记硬背;四是随意解字带来的隔断造字规律问题,汉字的产生是文化历史演变的缩影,对于汉字系统中的部首、声部、形部等,都有其适当的位置和要求,在讲解汉字的“形、音、义”时,要遵循汉字系统规律,而不能阻断字际联系。如“题”字,有老师讲解为一页一页的试题,而实际“题”的意义是从“页”,本义是头部,引申为文章的“头部”,也就是“标题”、“题目”的意思。
二、 基于文化视角推进识字教学的对策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要体现出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从中来喜欢汉字,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为此,在识字教学对策上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强化字理的剖析,促进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字理分析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和掌握的有效途径。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汉字在构成上也由最初的象形字,逐渐派生出会意字、指示字、形声字等。在进行字理分析教学中,一方面要从文字的“溯源”上来突出构字规律性,《说文解字》中对“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解释,就是从模仿事物的形象来推出造字规律,我们可以借助于汉字图谱,从汉字的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等不同渐变中来了解汉字的起源,从而为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认知环境。对于指事字的学习,由于对事物的抽象过于复杂,《说文解字》中提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也就是说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来引出指事字。如对于“三”,既有实数“三”的意义,又有虚指多数的意义。
2、 注重情境渲染,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兴趣激发的有效方法,对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在选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从小学阶段的学龄特点入手,如游戏法、实验法、演示法,既要体现出汉字的文化底蕴,又能让学生从中来增进识字兴趣。从汉字的分解与组合上来探索造字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析形索义”,如对于“盲”字,可以对其进行分解为“亡”与“目”,“亡”表示眼睛失去了视力功能,或者说是看不见了,而“目”表示眼睛,组合在一起就是眼睛瞎了。对于演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从中直观的感知汉字的音形义之关系。如“拿”字与“掰”字,我们从其意义来分析,“拿”就是用手去抓,抓就要合起手掌,而“掰”就是要分开。举例来讲,当我们用手去拿桌子上的苹果时,我们的手要合起来才能够拿稳,而当我们要“掰”苹果时,两只手要用力的分开,由此来认知“拿”与“掰”,既形象又生动。
3、 以蒙学为借鉴来融入汉字文化
汉字启蒙教学对于识字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如在韵语识字教学,读书识字教学等,我们从《笠翁对韵》中探讨“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从中来分析“云”与“雾”的对应关系,“雪”对“霜”的形态变化等,让学生在增进文化知识的同时,辨析汉字的变化与差异性。同时,借助于《三字经》的汉字,既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又能够为识字营造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多读、多想、多写。
4、 拓宽教学渠道,引入多元文化来领略汉字魅力
以多元文化为引导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从生活中、学习中来体味汉字深邃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将汉字宣传标语充分展示,知识无处不在,文化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如产品广告宣传语,从中来感受文字的魅力。加强文学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在阅读中增进对文字的理解;加强书法训练,尤其是学习毛笔字,从字帖和书法练习中来体会汉字的结构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词根;部首;构词;变体
英语与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英语是表音文字,其构词手段主要以词根为中心,添加前后缀,派生出大量的单词。词根是单词的核心,表达该词的主要意思。汉语是表意文字,汉字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专注及假借六种方式构成。随着汉字的发展,形声的造字功能最强,形声字已占90%以上。形声字由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构成,表意的形旁通常是部首。
英语词根与汉字部首都是表意部件,本文对二者进行对比,揭示其在构词、变体以及意义变化方面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
1 构词
英语词根与汉字部首都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根词,如词根port(港口)构成的单词有:portable, portage, portfolio, comport, deport, import, export, purport, support, transport等。如词根duce(引导)构成的单词有:induce, reduce, produce, deduce, seduce, introduce, educate等。英语以有限的词根创造出大量的单词。在汉语中,部首“木”构成了大量的汉字,如树,枫,根,枝,柳,椰,杈,桂,柜,椅,桌等。《新华字典》列出了共291部的部首目录,体现了部首构成汉字的重要作用。
尽管英语词根与汉字部首都有极强的构词能力,但二者的构词方式大不相同。
1.1 结构形态不同
英语是字母拼音文字,构词成分是按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词根在单词中处于线性的结构。而“汉字属于笔画表意方块文字,尽管其笔画、部件的排列也是有序的,但在前中后、上中下各方位均有可能出现。汉字的笔画、部件排列不是线性的,这是由两种语言不同的形态特点决定的”[1]。
1.2 思维形式不同
在英语中,词根与不同的前缀后缀构成了同根词,这些同根词都含有某种相同的意义,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如:表示hold之意的词根tain构成了以下单词:obtain(获得),contain(包含), maintain(保持),detain(留住),sustain(支撑),pertain(属于)。这些单词通过“tain”表达出紧密的逻辑关联。而其对应的汉语“获得”、“包含”、“保持”、“留住”、“支撑”、“属于”却没有相同的部首,没有外在的相同之处,甚至逻辑上也无关联。这说明“英语词汇用同一词缀表示了他们的同义性,而相对的汉语词汇却无法用任何相同的形式来表示这种逻辑上的同义性” [2]。
汉语形象地用同一部首表示同类的字,这些字在外形上有一定的联系。如“蚁”、“蚊”、“蛾”、“蝉”、“蛙”、“蛆”等形象地用部首“虫”表示它们都属于昆虫的类别。然而其对应的英语单词ant, mosquito, moth, cicada, frog, maggot在外形上无相同的词根词缀,在意义上也无任何联系。
据此,可以看出英语词缀和汉字偏旁在构词中的特点表现在下列方面:英语以逻辑思维的形式通过词根派生出同类词,而汉语则以形象思维的形式通过部首组合成同类词;同一词根派生的单词,没有同一部首的汉字相对应;同一部首组合的汉字,没有同一词缀派生的单词相对应。
2 变体
英语词根中,绝大多数的词根存在变体。如abandon中的band, bundle 中的bund, abound 中的bound,都表示“绑,束缚”的词根。同样,汉字部首也存在着变体。如“水”作部首时,有“冫”、“氵”、“臁钡缺涮濉6者处于不同的语言形式,其变体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英语词根的变化主要体现了以下规律:词根的元音互转和辅音互换,双元音的删减,以及双辅音的删减。
词根的元音互转是指元音字母a, e, i, o, u 的相互转化。如facile的词根是fac(做),其变体是fec 和fic,可构成fecund(多产的)和deficit(赤字)。其辅音互转是指发音相似的辅音字母互换,如清辅音和浊辅音的互换: 词根tend(延伸)变成tent, 分别构成单词extend(伸展)和content(满足);词根ac(动)变成ag,其分别构成的单词有action(行动)和agitate(煽动)。双元音的删减是指一个逐渐弱化的元音被删去,只保留一个主要的元音。如词根ceed(走)转变成ced。同样,双辅音的删减是删去一个弱化的辅音而保留另外一个辅音,如词根capt(拿)变成cap。
而汉字部首的变化与其所处汉字中的位置有关,每个部首有其自己独特的变化形式,整体上无规律可言。例如:手―扌 当“手”放在字左作偏旁时,应使用 “扌”,如“打、 拍、 排、 提、 摸”等; 放在字下面时应用“手”, 如“拿、 擎、掌、攀”等。又如:刀―刂 ■、 刀: 当“刀” 作偏旁放在字右时,应使用 “刂”, 如“刊、到、刺、剁、刹” 等; 放在字的上边时用 “■”, 如“危、争、 急、免、色”; 通常情况下也使用 “刀”, 如 “切、召、分” 等。[3]
3 意义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在不断的发展。英语词根和汉字部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在外形的变体上,而且在内在的意义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主要地体现在由本意向引申义的发展。
英语词根man-来自于拉丁文“manus”,本义是“hand”。manual(手工的),manufacture (用手做,制造),manuscript(手稿),manacle(手铐)都是以词根本义而创造的单词。单词man(人)就来自于词根man,表明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就在于能制造工具的手。该词根的引申之义就是“人”,如woman, freshman, dustman等。从“手”引申出来还可以表示“管理”,如manage(管理), manipulate(操纵)等。另外,从“管理”引申出来还可表示“吩咐,命令”的含义,词根man的变体mand构成了单词mandate(指令),command ,demand等。最后,“手”还可引申为“维护,修理”之意, 其变体main构成了单词:maintain, remain, attain。
汉字部首在构词中,意义也产生了变化。如“氵”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产生了汉字:江、河、湖、海,涸 等。而“冰、冻、冷、寒”由其变体“冫”构成,其意义发生了变化,引申为“温度低”。如“亻”通常表示人,如“你,他,们,佛”,也引申为人的动作,如“休,修,住,俸,传”。如“口”最初表示器官:喉,、喙;后引申为跟“口”有关的动作:含,嚼,吮,吸,啼;又引申为话语方面的动作:问,咨,听,叨,唠。
虽然词根和部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引申义,但较词根而言,部首在很多情况下意义已经消失。例如“件”本指人面牛身的妖怪,也作人面动物的总称,它现在常用作量词,表示个体事物。其本意消失后,“亻”的意义也消失了。 “淑”的本意是水清澈,它现在常表达“美好”的意思。“淑”字的本意消失后, 其部首“氵”字旁的意义就没有了。“需”字本意是下得缓和而有节奏的雨, “零” 的本意是零星小雨, 其部首“雨”的 意义都消失了。而英语中词根的意义在词汇中消失的情况较少,远没有汉字那样明显。
综上所述,英语词根和部首在构词,变体和意义发展上都有共同特点,但又各具特征和规律,反映出两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词汇认知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掌握了词根和部首的特征和规律将大大提高语言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丽兵.英语词干、词缀与汉字偏旁部首的对比[J].辽宁师专学报,2003(1):52-53.
一、应提高识字的趣味性
中国的汉字在字形构造上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字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字形知识的乐趣。
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字形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猜字谜,让学生根据谜语的特点进一步熟悉汉字字形,学会对汉字的字形进行分析,也让学生能够对汉字的字形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关于汉字学习的动画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对动画观看中学到更多的汉字。
二、实现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育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式记忆,由于记汉字字形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相似的汉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点,把相似汉字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讲解不同偏旁部首的特点和含义。例如,“草字头”与植物有关,“月字旁”与人的身体有关……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更容易掌握字形规律从而更好地对字形进行记忆,进一步了解字的含义。
三、情景化、生活化教学
在对有关植物的汉字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准备一株小草或者一朵花,让学生对草的根、茎、叶进行观察,并且教学生学习“根”“茎”“叶”这三个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字形掌握得更加牢固。另外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汉字的识字学习,让学生在看电视或者看书时进行汉字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看电视上的字幕来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阅读有汉语拼音标注的故事书来认识更多的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把汉字学习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识字量迅速上升。
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更加高效,让教师教学的过程更加有趣,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学到更多关于汉字字形的知识,学生识字的负担减轻了,学生自身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