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安全与维护论文

时间:2023-08-16 17:14:06

导语:在网络安全与维护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安全与维护论文

第1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得到普及和覆盖,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的覆盖为人们的生活、娱乐、办公提供了便捷的网络环境。但同时也存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漏洞,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相关技术,在网络中传播病毒、窃取重要机密信息,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需要对威胁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因素进行了解,并针对这些因素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 

2 网络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及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种类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安全性、适用性。计算机的安全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得到两方面的保障,也就是计算机物理安全及计算机逻辑安全。其中计算机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的系统设备中跟数据相关的设施,应受到物理相关原理的保护,以免设备元件丢失或损伤;计算机逻辑安全是指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其运行要符合逻辑,确保数据的完整、可用及保密性。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威胁的原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自然因素、突发因素、人为因素。其中,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和自身带有的薄弱性对计算机网络的自然因素及突发因素具有重大影响,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人的刻意行为引发的,是威胁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的最大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通过非法入侵的手段,对计算机数据和编程进行篡改、窃取、破坏,或病毒传播。另外,因计算机网络自身的特征,使其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易导致信息泄露、非权限访问、资源耗损或被窃取、破坏等。其特征及危害如表1所示。 

2.2.1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全面开放的技术,其网络环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攻击,特别是物理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主要指的是身份识别发生错误以及间谍行为、偷窃行为等。其中偷窃行为就经常发生,使得一些含有国家、企业等重要文件的计算机机器设备被偷窃,造成了机密信息的泄露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有用户名及用户密码,若身份识别没有顺利进行,就会使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失去保护屏障。身份识别包括口令破解、算法考虑不周、口令圈套、随意口令等。 

2.2.2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 

因计算机网络不限国籍,具有全球连通性,使得计算机网络会受到局域网、本地网甚至更宽范围的有害程序入侵。有害程序入侵包括病毒入侵、木马危害、软件的更新或下载等。另外,因网络系统的各项设备相互连接,当某一设备遭受病毒入侵,容易形成整个网络安全环境的破坏。 

2.2.3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资源可供人人共享,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在网络上或搜寻信息。网络的连接需要依靠线缆,而线缆连接和系统会存在一定漏洞,容易对网络环境造成安全威胁。线缆连接包括拨号进入、窃听、监控、冒充等节点,所形成的每个节点数据信息都有可能被搭线窃听。系统漏洞主要是指在不安全的服务、配置及系统初始化等,使得计算机在网络运中因自身的漏洞,对网络安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3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现状 

3.1 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全面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得到广泛应用,但依然存在一些操作系统上的缺陷,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缺陷。计算机网络管理类型多样,有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安全硬件及软件、内存的安全管理等。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性,若某一程序管理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致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甚至瘫痪,让黑客有了更多机会攻击、破坏计算机网络的电脑程序,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2 互联网络中的漏洞 

计算机的互联网功能,使其在为用户提供某一网络服务时,易遭遇非法入侵。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在传输信息、安装软件、加载资料、执行操作功能等时候会遭到不法入侵,那是因为计算机本身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而传输信息的时候经常会存在一些可执行的文件,这些可执行的软件需要通过编写才能形成电脑程序,而编写程序难免会存在人为疏忽,让计算机网络遭致破坏甚至瘫痪。此外,可执行软件在传送运行中,若受到远程监控或被安装间谍软件,就会使相关信息造成丢失,使编写程序受到侵害。

3.3 计算机网络的病毒侵害 

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可以被重新创建,其进程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和维护性,所以程序软件在运行或远程操作中,容易遭到病毒的入侵、破坏,对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造成损伤。另外,计算机病毒具有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可进行自我复制,若某一计算机系统遭到入侵破坏及监控,其他计算机也有可能遭到病毒入侵,使其程序在黑客计算机中被监控,或由于用户下载了带有病毒的软件、浏览带病毒的网页时,同样会给病毒入侵有可乘之机。 

3.4 不具备计算机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时,很多人不具备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由于普遍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不足,且相关操作知识有限,所以在浏览网页、传输信息、和相关联网操作时,不注重对信息的保密,也没有安全意识,很容易误判一些网络信息或软件,接收别人的传送文件或下载带病毒的软件,致使计算机出现中毒现象,形成信息的外泄等。 

4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4.1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物理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物理措施是指在网络背景下,计算机的运行要具备健康、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包括计算机的机房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在计算机机房中,要确保其不受电磁干扰和地震危害,保证机房环境具有防火、防潮、防水等功能。另外,实施计算机物理措施,还要对安装计算机设备的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记录、处理,检查计算机机房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对电缆的正常指标进行检查,观察机器设备在运行时是否存在杂音或异常情况,对机房人员的进出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一些非授权人员对机房设备进行人为破坏。 

4.2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对相关企业甚至国家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对网络非法侵入和网络犯罪行为加以约束、制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操作行为做进一步的规范,并注重提高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的管理技能及法制思想,使其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政府管理机制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例如计算机网络安全资料管理机制、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管理制度、网络维护管理制度等,确保和规范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操作有法可依。 

4.3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水平 

4.3.1加强计算机的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操作存在较大的威胁,并逐渐呈现智能化病毒的趋势。因此,一定要提高计算机的病毒防治技术,通过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预防病毒入侵的手段,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通过提高计算机防病毒手段,使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防病毒软件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病毒并删除危险。当前,计算机网络防病毒软件一般常见的有瑞星杀毒软件、360杀毒软件、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 

4.3.2加强计算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强技术也叫隔离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强技术通过控制访问权限,阻止黑客攻击,并预防病毒侵入服务器,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防火墙技术是一项独立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工具,加强防火强技术对防火强的硬件设备进行设置,可以提高计算机服务器的运行安全。 

4.3.3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储存信息和网络传输信息加以重新编码,使其具有一定的破解难度。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包括连接端口、网络节点、网路连接等的加密,不同的加密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计算机数据完整性的辨识、计算机数据的传送、计算机数据的存储、计算机密钥管理技术,其中计算机密钥管理技术又分为解密密钥技术和加密密钥技术。 

4.3.4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 

计算机入侵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相比较更加新型,不仅对防火墙的弱点有补充作用,而且可以以最快的时间检测到入侵者,并对其入侵行为加以分析、控制,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入侵检测系统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节点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检验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是否已被入侵,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较全面、及时的保护。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也受到一定威胁。为了在网络环境下,维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需要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所了解,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防范非法入侵行为,对计算机出现的系统漏洞及时修补,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振美.分析计算机安全问题[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06(27):13-15. 

[2] 韩锐.计算机网络安茜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信息通信,2014,01(133):152-153.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网络安全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网络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日益严重。而网络安全人才在解决安全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网络安全人才是指受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教育或培训,懂得计算机技术或是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网络安全人才在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运行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但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却严重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网络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而国内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需要量高达10余万以上,每年全国能够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学历人才和各种安全认证人员大约不到5千人,供需缺口特别大。据统计,到2008年,全球网络安全行业的就业人数将由目前的130万上升到210万。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员从人数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紧迫需求,加快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影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国家安全实现的关键性因素。

一、我国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现状

1.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而展开的。2000年,我国高校开始设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近5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部分高校已设立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初步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层次。

2.高校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科学的模式。由于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各个高校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办学思路。例如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安全工程系,以安全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计算机系,以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数学系,以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其侧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通信系,以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有的学校将信息安全专业设置在管理学系,以电子商务为其教学重点和方向。

不同的办学思路,一方面是各个高校依照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格局,对信息安全学科初期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规律;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在信息安全学科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教育模式。

二、我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体系不成熟。我国部分高校已设置了信息安全专业,初步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层次。但是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网络工程、密码学、法律等诸多学科,我国高校在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无法准确把握各学科之间的比重关系,表现在各高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比较盲目,随意性较大。目前的培养体系中,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文凭轻素质的现象,培养的人才普遍是从理论到理论,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不能解决现实的网络安全问题。

2.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现有培养模式中,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都是各个高校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的,缺乏系统的学科指导体系和规划。各高校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培养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胜任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

3.精通网络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尖端人才以及专门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科研人员缺乏。网络从其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网络安全的问题更是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网络安全人才不足,且多是“半路出家”(即由网络管理人员通过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自学或短期培训后从事这项工作的),缺乏大量精通尖端网络安全技术的专门人才。网络安全人才分布不均、人才队伍不稳定。这种状况使我国目前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4.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率较低,一些公民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由于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普通公民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是经常接触网络的人也没有形成网络安全的观念和常识,安全隐患较多。

5.缺乏网络安全教育所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部分高校缺乏基本的基础课程实验室,教学实验和模拟设备。许多高校无法开展课程体系中所要求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极大的削弱了教学效果。

6.偏重理论学习,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信息安全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当前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许多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更不用说提供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模拟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想而知。

三、美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

美国高校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和“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是美国大学网络安全专业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基本模式,它类似于我国高校中采用的“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修完规定的专业基础课后,可以根据其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向进行研究。“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承担着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不仅在本科阶段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更加注重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通过补充课程论文和考试或者通过课程论文和硕士论文项目使研究生们在信息安全学科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深入下去。硕士论文通常是开发一种理论到某一个或者一些特定场合的应用;而博士阶段更注重理论分析,对理论进行扩展,改进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美国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可以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通过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很快熟悉并巩固书本知识,并且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基,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与“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相比,依据“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我国高校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我国应在借鉴美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优点的同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安全人才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教学实践”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核心课程设置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数学、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网络工程、密码学等基础知识;在课程模块设计中,让学生探讨研究其感兴趣的网络安全领域和内容;在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总结出大量目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尝试着让其进行研究解决,以此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使其具备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1.研究信息安全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交叉的新兴学科,需要许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我国高校应通过统一制定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数学、密码学等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采用美国高校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模式,通过严格的培养使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宽厚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知识;娴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将信息系统及其安全领域的知识同某一应用领域业务相结合的能力;独立完成网络安全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2.开设法律课程,使网络安全人才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虽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法,但在一些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网络安全的内容。例如《刑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都是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作为网络安全人才必须了解上述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将网络安全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高校应该将“网络安全设备操作指南”、“网络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列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保证各项安全策略、制度、规程和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还可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如果条件成熟,甚至可以挑选一些真正的病毒加以分析、研究。这不仅是检查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运作情况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4.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持续教育,因此应加强和政府、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美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特别重视合作与交流,例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其COAST(Computer Operations Audit and Security Technology)项目是该校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机安全研究的多项目、多投资的实验室,它促使政府机构、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紧密合作。如今COAST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专职的、学术的计算机安全研究群体之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我国高校应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对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给予经费支持和倾斜,改变教学条件,更新试验设备和仪器。同时,加强国内与国际的交流,搭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平台,和一些具有综合实力的大企业、公司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机的、双向的实践活动。

《国家信息安全报告》中指出:“从事信息技术的人才匮乏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紧急警报。就信息安全的人才而言,其匮乏的程度更比一般的IT技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更是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伟目标:“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校应按照《发展战略》的指引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构建更加坚固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和谐、安全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郑志彬吴昊辛阳: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道路[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

[2]刘宝旭:浅谈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王海晖谭云松伍庆华黄文芝: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第3篇

论文摘 要: 网络安全建设是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常提供各种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安全稳定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孟庆昌,朱欣源.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和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及家庭等。但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全所未有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胜防。本文将着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1、技术层面对策 

在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 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4) 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5) 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6) 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7) 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研发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 

2、管理层面对策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对防止计算机犯罪、抵制黑客攻击和防止计算机病毒干扰,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法信息系统原则、合法用户原则、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利用原则和资源限制原则,自觉地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应教育计算机用户和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为维护系统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计算机处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种资料管理制度、机房保卫管理制度、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2) 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 机房的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为做到区域安全,首先,应考虑物理访问控制来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对来访者必须限定其活动范围;第三,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多层安全防护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当因特网以变革的方式提供信息检索与能力的同时,也以变革的方式带来信息污染与破坏的危险。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模式与安全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资源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及所拥有的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以定义为保障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为了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应选择合适的保护模式。

1 安全保护模式

为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外来侵袭的安全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无安全保护。最简单的安全保护模式是完全不实施任何安全机制,按销售商所提供的最小限度安全运行。这是最消极的一种安全保护模式。

1.2 模糊安全保护。另一种安全保护模式通常称之为“模糊安全保护”,采用这种模式的系统总认为没有人会知道它的存在、目录、安全措施等,因而它的站点是安全的。但是实际上对这样的一个站点,可以有很多方法查找到它的存在。站点的防卫信息是很容易被人知道的。在主机登录信息中了解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使用的操作系统等信息后,一个入侵者就能由此试一试安全漏洞的重要线索。入侵者一般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方法来收集各种信息,因此这种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1.3 主机安全保护。主机安全模式可能是最普通的种安全模式而被普遍采用,主机安全的目的是加强对每一台主机的安全保护,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者减少已经存在的可能影响特定主机安全的问题。

在现代的计算机环境中,主机安全的主要障碍就是环境复杂多变性。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商,同一版本操作系统的机器,也会有不同的配置、不同的服务以及不同的子系统。这就得要作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后期保障上作,以维护所有机器的安全保护,而且机器越多安全问题也就越复杂。即使所有工作都正确地执行了,主机保护还会由于软件缺陷或缺乏合适功能和安全的软件而受到影响。

1.4 网络安全保护。由于环境变得大而复杂,主机安全模式的实施也变得愈来愈困难。有更多的站点开始采用网络安全保护模式。用这种安全保护模式解决如何控制主机的网络通道和它们所提供的服务比对逐个主机进行保护更有效。现在一般采用的网络安全手段包括:构建防火墙保护内部系统与网络,运用可靠的认证方法(如一次性口令),使用加密来保护敏感数据在网络上运行等。

在用防火墙解决网络安全保护的同时,也决不应忽视主机自身的安全保护。应该采用尽可能强的主机安全措施保护大部分重要的机器,尤其是互联网直接连接的机器,防止不是来自因特网侵袭的安全问题在内部机器上发生。上面讨论了各种安全保护模式,但没有一种模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存在一种安全模式可以解决好网络的管理问题。安全保护不能防止每一个单个事故的出现,它却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严重损失,甚至工作的停顿或终止。

2 安全保护策略

所谓网络安全保护策略是指一个网络中关于安全问题采取的原则、对安全使用的要求以及如何保护网络的安全运行。以下是加强因特网安全保护措施所采取的几种基本策略。

2.1 最小特权。这是最基本的安全原则。最小特权原则意味着系统的任一对象(无论是用户、管理员还是程序、系统等),应该仅具有它需要履行某些特定任务的那些特权。最小特权原则是尽量限制系统对侵入者的暴露并减少因受特定攻击所造成的破坏。

在因特网环境下,最小特权原则被大量运用。在保护站点而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中也使用了最小将权原理,如数据包过滤被设计成只允许需要的服务进入。在试图执行最小特权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确认已经成功地装备了最小特权,二是不能因为最小特权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

2.2 纵深防御。纵深防御是指应该建立多种机制而不要只依靠一种安全机制进行有效保护,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安全原则。防火墙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的有效机制,但防火墙并不是因特网安全问题的完全解决办法。任何安全的防火墙,都存在会遇到攻击破坏的风险。但可以采用多种机制互相支持,提供有效冗余的办法,这包括安全防御(建立防火墙)、主机安全(采用堡垒主机)以及加强安全教育和系统安全管理等。防火墙也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如使用有多个数据包过滤器的结构,各层的数据包过滤系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过滤不同的数据包等。在开销不大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用多种防御手段。

2.3 阻塞点。所谓阻塞点就是可以对攻击者进行监视和控制的一个窄小通道。在网络中,个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防火墙(假定它是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唯一连接)就是一个这样的阻塞点。任何想从因特网上攻击这个站点的侵袭者必须经过这个通道。用户就可以在阻塞点上仔细观察各种侵袭并及时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攻击者采用其他合法的方法通过阻塞点,这时阻塞点则失去了作用。在网络上,防火墙并不能阻止攻击者通过很多线路的攻击。

2.4 防御多样化。在使用相同安全保护系统的网络中,知道如何侵入一个系统也就知道了如何侵入整个系统。防御多样化是指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安全系统,可以减少因一个普通小错误或配置错误而危及整个系统的可能,从而得到额外的安全保护。但这也会由于不同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而花费额外的时间与精力。

3 防火墙

防火墙原是建筑物大厦设计中用来防止火势从建筑物的一部分蔓延到另一部分的设施。与之类似,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网络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互联网的危险波及到内部网络,它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控制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服务访问的系统。但必须指出的是防火墙并不能防止站点内部发生的问题。防火墙的作用是: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进入;防止进攻者接近其他的防御设备;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离开。防火墙的优点:1)强化安全策略:在众多的因特网服务中,防火墙可以根据其安全策略仅仅容许“认可的”和符合规则的服务通过,并可以控制用户及其权力。2)记录网络活动:作为访问的唯一站点,防火墙能收集记录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传输的关于系统和网络使用或误用的信息。3)限制用户暴露:防火墙能够用来隔开网络中的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防止影响局部网络安全的问题可能会对全局网络造成影响。4)集中安全策略:作为信息进出网络的检查点,防火墙将网络安全防范策略集中于一身,为网络安全起了把关作用。

参考文献:

[1]靳攀,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赵薇娜,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的探讨[J].才智,2008,(10).

第6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网络安全;网络监听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18-01

一、引言

随着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根本上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的能力,促进了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其它网络一样,校园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如何维护并加强校园网的网络安全成为则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网络监听与网络安全

(一)网络监听技术的原理

截获网络中的通信数据是网络监听的最终目的,其方法是对网络协议进行分析,分析网络监听的能够实现的功能是:在网络中不同计算机之间相互进行数据交换时,所有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主机都能够接受发送的数据包,在包头中含有目标主机的正确地址,所有,只有与发送的数据包中目标地址相同的计算机主机才能够正确接收到数据包,而其他的计算机主机都会丢弃数据包,但是如果计算机主机在监听模式的时候,主机都会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保存下来,而不再对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进行分析,然后人们可以对数据包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网络通信中的数据内容。

(二)网络监听的优点和缺点

1.网络监听的优点

(1)成本低廉:能够在较少的监测点上进行相关配置,就可以监听到网络中发生的任何入侵行为。

(2)功能强大:能够监测主机入侵检测系统所监测不到的特殊性的网络攻击,例如拒绝服务攻击(DOS Teardrop)等等。

(3)独立性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与其相对应的计算机主机的操作系统无关,而计算机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必须运行在指定的操作系统中。

2.网络监听的缺点

(1)网络监听只是对系统漏洞进行检测的作用,其本身不能起到维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必须与防火墙等软件联合使用,其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

(2)针对本工程来说,只是可以对所有数据都进行监听或者某一个端口、某一个IP、某一种协议进行简单的有限制监听。如:不能同时对指定的某两个端口进行监听,也不能同时对指定的某两个IP进行监听。

(三)非法网络监听的防范

网络监听常常要保存大量的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因此,正在进行监听的机器对用户的请求响应很慢。所以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防范非法监听。

1.网络分段。网络分段不仅仅是控制网络广播风暴的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必要措施,网络分段是将网络资源与非法用户相互隔离开来,从而达到防止非法监听的目的。

2.数据加密。网络通信数据经过加密之后,虽然通过网络监听仍然可以得到传输的数据信息,但却无法正确显示,但是使用数据加密会使得网络传输的速度下降,而且如果加密技术比较简单,也很容易被攻破,所以,计算机管理者和操作者即要考虑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要考虑网络传输的速度问题。

3.使用虚拟局域网。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将以太网数据通信转换成为点到点的数据通信,能够防止多数基于网络监听的非法入侵。

三、安全策略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

(一)网络监听策略。校园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来自多方面,主要存在于校园网的网络外部和内部,而来自校园网内部的攻击应该占主要地位。校园网中大部分是正在学习知识的学生,他们人数众多,求知欲强,好奇心更强,而且有些同学的网络知识水平也很高。这样就使得他们成为了校园网中潜在的威胁。

网络监听技术可以对校园网络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首先通过监听收集网络通信中传输的所有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解决在多协议、多拓扑的网络上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排除网络故障,从而能够得到报表等形式的数据分析结果,对于网络的良好运行是强大的支持。

网络监听技术可以对校园网络进行安全分析,及时发现各种侵害校园网络安全的行为,达到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的目的。例如:可以分析网络监听到的数据信息,截获发送不法信息的IP地址,找到网络威胁的源头,再设置防火墙拒绝非法IP的访问。

(二)入侵检测策略。入侵检测(IDS)是主动保护自身不受到攻击和威胁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它是网络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防线,能够对防火墙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补充,管理员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设置关键点,入侵检测系统从这些关键点收集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网络中是否有遭到入侵的情况和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一旦入侵检测系统发现出现攻击时,会启动防火墙禁止这些IP地址访问,时刻保护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攻击,这种结合的方式集成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所有,不但能够对网络攻击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够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结构的完整性,从而降低网络非法入侵造成的损失。

(三)防火墙策略。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共同组合而成的,是在网络层面上构造的一道保护屏障,通过对刘静的网络通信数据进行实时扫描,禁止某些网络攻击,从而避免在这些攻击在计算机上继续执行。防火墙不但可以对不使用的端口进行关闭,还能够禁止制定端口的数据流出,封锁病毒的侵入,通过对特殊站点设置访问禁止,来禁用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数据。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今最令人头疼的问题。通过对校园网的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对于校园网这个大的局域网来说,无论是运用防火墙技术,还是利用入侵检测系统,要做的就是分析在网内传输的(包括发自网内的和发送到网内的)数据中,哪些信息是安全的,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安全的,是有破坏作用的。

要维护网络的安全,仅仅依靠被动地检测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主动地防御恶意的攻击,并且要做好长期而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赵.校园网络安全的改进[D].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14-16

[2]杨守君.黑客技术和网络安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115-118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6

[4]吴玉,李岚.基于网络数据获取技术的网络监听的检测和防范[J].信息技术,2007,8:142-144

[5]韩红宇.面向校园网的网络监听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12

第7篇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安全作出不同的解释。一般意义上,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控制安全则指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

当今社会,通信网络的普及和演进让人们改变了信息沟通的方式,通信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载体,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与多种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危险--一旦通信网络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使成千上万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带来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无法预料的损失。

2通信网络安全现状

互联网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特征使人类所憧憬的信息共享、开放、灵活和快速等需求得到满足。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然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上述特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固有的开放性、易损性等特点使其受攻击不可避免。

计算机病毒的层出不穷及其大范围的恶意传播,对当今日愈发展的社会网络通信安全产生威胁。

现在企业单位各部门信息传输的的物理媒介,大部分是依靠普通通信线路来完成的,虽然也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和技术,但还是容易被窃取。

通信系统大量使用的是商用软件,由于商用软件的源代码,源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化,使得这些软件存在安全问题。

3通信网络安全分析

针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固有的开放性等特点,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和技术水平,将固有条件下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术不熟练,违反安全保密规定和操作规程,如果明密界限不清,密件明发,长期重复使用一种密钥,将导致密码被破译,如果下发口令及密码后没有及时收回,致使在口令和密码到期后仍能通过其进入网络系统,将造成系统管理的混乱和漏洞。为防止以上所列情况的发生,在网络管理和使用中,要大力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

软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方便管理,部分软硬件系统在设计时留有远程终端的登录控制通道,同时在软件设计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或是未发现的漏洞(bug),加上商用软件源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化,使得在使用通信网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等级鉴别和防护措施,攻击者可以利用上述软硬件的漏洞直接侵入网络系统,破坏或窃取通信信息。

传输信道上的安全隐患。如果传输信道没有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那么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将会向外产生电磁辐射,从而使得某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专门设备接收窃取机密信息。

另外,在通信网建设和管理上,目前还普遍存在着计划性差。审批不严格,标准不统一,建设质量低,维护管理差,网络效率不高,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措施及技术

当前通信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把网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于是,保护通信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不受偶然或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就成为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对非法入侵的监测、防伪、审查和追踪,从通信线路的建立到进行信息传输我们可以运用到以下防卫措施:“身份鉴别”可以通过用户口令和密码等鉴别方式达到网络系统权限分级,权限受限用户在连接过程中就会被终止或是部分访问地址被屏蔽,从而达到网络分级机制的效果;“网络授权”通过向终端发放访问许可证书防止非授权用户访问网络和网络资源;“数据保护”利用数据加密后的数据包发送与访问的指向性,即便被截获也会由于在不同协议层中加入了不同的加密机制,将密码变得几乎不可破解;“收发确认”用发送确认信息的方式表示对发送数据和收方接收数据的承认,以避免不承认发送过的数据和不承认接受过数据等而引起的争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般是通过数据检查核对的方式达成的,数据检查核对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边发送接收边核对检查,一种是接收完后进行核对检查;“业务流分析保护”阻止垃圾信息大量出现造成的拥塞,同时也使得恶意的网络终端无法从网络业务流的分析中获得有关用户的信息。

为了实现实现上述的种种安全措施,必须有技术做保证,采用多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网络的攻击,但它对内部网络的一些非法活动的监控不够完善,IDS(入侵检测系统)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它积极主动地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网络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作用就是防止公用或私有化信息在网络上被拦截和窃取,是网络安全的核心。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通过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及可控性等功能特性。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通过一个公用网(一般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跟公司的内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

漏洞扫描技术。面对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结束语

目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大部分技术是存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功能的要求愈加苛刻,这就决定了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是一个长远持久的课题。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保证网络安全维护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咏梅.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中国科技信息,2006.

[2]杨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2008

[3]冯苗苗.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科技信息,2008.

[4]姜滨,于湛.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甘肃科技,2006.

[5]艾抗,李建华,唐华.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

[6]罗绵辉,郭鑫.通信网络安全的分层及关键技术.信息技术,2007.

[7]姜春祥.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是关键.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建设,安全维护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运行的命脉,建设好、维护好图书馆的网络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和业务运行,同时也关系到信息资源的利用。

1、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对网络的需求:

1.1、自动化管理业务对网络的需求:现代高校图书馆斗已经实现了图书采、编、流通的自动化管理,它需要网络连接图书馆的各个业务终端,通过自动化管理软件进行业务运行,如ilas系统 ,汇文系统等。除此之外还有无纸化公文传出系统,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这些自动化管理系统都需要网络的支持。这些网络为了安全,有些都需要建成内部局域网,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断。许多高校建设了新校区,多个校区图书馆网络的互联与安全问题也是自动化管理网路需要考虑的问题。

1.2 电子阅览室网络:电子阅览室有大量的读者用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需要连接图书馆的数据库、学校校园网和校外的互联网,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数据库查阅,电子图书阅读,浏览网络信息等服务。

1.3 数字图书馆对网络的需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读者查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新兴业务,是图书馆业务的拓展。目前,高校图书馆都建立图书馆的门户网站,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平台。读者可通过门户网站查阅馆藏书目信息,借阅记录,网上续借;还可以查阅电子图书,中外文数据库,进行视频点播,进行网上咨询等。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相关设备和系统如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存储系统等既连接内部网络又连接校园网和互联网。同时由于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都限定在校园网内。为了使读者在回家或出差(校园网外)也能查阅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需要图书馆网络具备专用VPN(虚拟专用网)通道,这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查阅图书馆信息资源,享受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网络服务。

2、图书馆网络规划

2.1更具用途和安全需求把网络分成内外网(局域网)和不同的VLAN(虚拟局域网)

在图书馆网络中,不同的系统对用户身份、安全性认证和使用权限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为了防止数据信息遭到破坏、病毒扩散和黑客恶意攻击,必须将多个应用系统划分到不同的网段中隔离开来。不同网段间的访问要遵循严格的限制。校园网及图书馆内部的访问控制也是极重要的一个方面。划分VLAN和IP子网,在IP子网间设置访问控制表是解决内部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免费论文参考网。例如:把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这些图书馆内部使用的系统网路建成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离可以有效的防止攻击和病毒。把电子阅览室内网络和办公网络,图书馆服务器所在的网络划分成不同的LAN限制不同LAN之间的通讯。

对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这样拥有几百台以上电脑的地方,划分出不同的VLAN( VLAN即虚拟局域网,是个逻辑上的子网,它的划分不受地域位置的限制)可以有效的防止广播风暴造成网络速度下降。同时也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增加了网络链接的灵活性和集中化的管理控制。划分VLAN的方式有基于交换端口的VLAN、基于MAC地址的VLAN、基于网络层的VLAN等。免费论文参考网。图书馆用户计算机的位置是固定的,局域网中路由协议比较单一,而且第一种基于交换端口的VLAN比较容易实现和管理,因此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图书馆网络。

2.2更具应用需求合理进行设备选择

在整个图书馆网络规划布局中楼层之间、楼宇之间和校区之间的主干网络要使用光纤连接,以保障可靠性和传输速度。其他的连接使用6类线,可以节约成本。考虑到可靠性和可扩充性以及光缆不易抽头的特点,目前图书馆网络都选用星型结构。从核心交换机到汇聚层交换机、集线器,最后到用户机整个局域网串联的级数不宜过多,因此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位置应选在比较适中的地方,以免与用户机距离太远而增加串联级数。

交换机是交换网络不可缺少的设备,它的选择,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学校图书馆一般有几百台以上的用户机,局域网内的数据流量非常大,通常核心交换机应该选择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同时具有三层路由和二层交换功能,与二层交换机相比,还具有QoS(服务质量)的控制功能、访问列表功能、组播功能、计费功能等。三层交换机还支持冗余通道,其背板带宽决定了它有很高的数据处理能力, VLAN间的通信需要路由支持,路由器的数据交换能力差,不能满足图书馆大数据流量的需要,而且开销太大。三层交换机既有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又具备三层路由功能,是局域网划分VLAN的理想选择。在选择交换机时,最好核心交换机和二级交换机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这样便于管理。关于交换机和防火墙的选型,要根据学校的投资预算,如果资金充足,选择国外一些大公司像思科这类产品性能要好一些,否则选择国内的某些品牌也不错,价格要低很多。

图书馆局域网实际上是校园网的一个子网,因此可以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和校园网相连,用以防止外来黑客攻击。对于图书馆来说,采用硬件防火墙可大大增加局域网的安全性。

服务器在网络中承担传输和处理大量数据的任务,要具备高可伸缩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就一般局域网而言,需要有自己的网站甚至邮件系统等等,这就需要web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局域网,其最大特点就是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因此数据库服务器对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

2.3 VPN设备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重要设备

VPN的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虚拟专用网络”。免费论文参考网。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虚拟出来的内部专线。由于图书馆的数据库受版权限制,只能在校园网内查阅,离开校园就无法查阅,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方式:服务器,远程访问软件系统和硬件VPN设备。服务器和远程访问软件速度较慢,兼容性也有待提高,而通过硬件VPN设备建立远程访问虚拟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

2.4 网络存储

网络存储系统对于具有庞大数据存储的图书馆网络来说是关键的。目前网络存储技术主要有DAS(DirectAttachedStorage)、NAS(Networks Attached Storage)、SAN(Storage AreaNetworks)和最新的IP网络存储技术。IP网络存储技术将是今后网络存储体系新的发展方向。与DAS和NAS相比,SAN的优势在于它的高速度和可扩展性,对于数据增长快、对系统可用性、扩展性、数据访问速度等要求较高的局域网,可以考虑选择SAN。SAN(存储区域网),即多个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到光纤交换机,光纤交换机又通过光纤与多个光纤接口的磁盘设备相连。这种存储网络,主机系统和存储设备均可以双向灵活扩展,整个系统可以形成存储共享的有机整体。同时,光纤的通道又为数据访问提供了最高4GB的访问带宽,大大高于传统的SCSI技术所提供的通道能力。

3、网络安全与维护

实现图书馆网络安全,包括以下几方面:

3.1设备安全

在图书馆网络规划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应用功能来配置服务器、选择服务器的档次及操作系统。为确保安全,图书馆网络必须采用服务系统容错机制,如服务器双工、服务器群集、磁盘双工、磁盘镜像、RAID磁盘阵列等。

3.2口令安全管理

包括口令的选取、保存、更改周期、定期检查及保密等内容。

3.3加密

保护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工具就是给系统加密或给数据加密,但仍保持其可恢复的形式。利用加密软件,一个图书馆可以对电子邮件信息、文件和其他数据加密或编码,这样会使未经授权的用户难以查看数据。为了进一步减少侵扰的风险,也可以对系统所有传输的内容加密,包括登录名和口令等。

3.4身份鉴别

身份鉴别是指系统核实信息用户是否合法身份的过程。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当一个用户需求某项信息服务时,必须输入自己的合法口令,然后在系统所规定的使用权限内,得到系统有效服务。设置身份鉴别是防止非法入侵者最基本的一种保护措施。

3.5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一个或一组系统,用于增强内部网络和Internet或其它外部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具体地说,防火墙是设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3.6 网络监控、管理

对网络进行监控与管理是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必要。监控管理内容包括:病毒,攻击,流量,IP地址,访问控制等。

可以购买网络版杀毒软件安装在图书馆的计算机上,网络版杀毒软件功能强大,除了防病毒外,它具备对整个网络的病毒监控能力。

通过入侵检测设备或软件监控外界对图书馆服务器的攻击。

通过一些专用的软件来监控管理网络访问。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收费和免费的管理软件,它们都具备流量监控,访问网址管理,流量限制,IP/MAC绑定等功能,合理的设置参数可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图书馆网络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应用中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才能把图书馆网络建设成一个高速、安全、稳定的局域网。

参考文献:

[1]陈新健:校园网络安全技术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2] 周玉陶:中小型馆局域网总线拓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改造方案.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

[3] 靳添博:高校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5)。

[4]李圣良: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安全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10)。

[5]晓燕,刘彦保,李军利:防火墙技术与校园网络安全[J].延安大学学报,2004,23(4)。

[6]]沈建东:城域网设计中的一些问题.电信科学,1994(9)。

[7]姚作宾等:基于高速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探讨.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

第9篇

1.1需精确地评估防火墙的失效状况

任何软件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防火墙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我们要正确的评估防火墙的使用效能,一旦防火墙失效,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后果无法想象。防火墙使用具有一定的级别,在被外界病毒等侵入时候具有一定的防御,我们在设置防火墙的功能时候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当防火墙受到攻击时候,能自动启动防御功能,因此,我们在设置防火墙功能时候,要正确检测防火墙是否失效功能要开启,达到防火墙失效状态正常评估。

1.2正确选择、科学配置防火墙

防火墙功能的科学配置,是对网络安全防御的重要保障,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基于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的探究文/罗鹏 周哲韫进入新世纪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尤其Internet的发展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尤其一些政府部门网络,科研等机构网络如被黑客或病毒侵入,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许多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中,防火墙技术室比较成熟的,本论文是从不同层面阐述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摘要中关键技术之一,在配置防火墙时候,要正确选择,科学配置。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要专门的培训与学习,才能进行科学的配置,在配置防火时候具有一定的技巧,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具有一定的应用,因此正确科学的配置防火墙没有通式,必须在根据环境状态下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使防火墙技术成为网络安全技术中最后一道保障。

1.3有赖于动态维护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中应用,不是把防火墙软件在计算机中安装以后,进行一些配置以后就完事,管理员要对防火墙实时进行监控,看防火墙是否出现一些异常状况,管理员还要与厂商经常保持密切联系,是否有更新,任何在完美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及时更新,弥补防火墙漏洞,防止计算机网络被更新,因此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动态实时更新技术。

1.4搞好规则集的检测审计工作

网络安全技术最大的危险是自己,网络管理员不能出现一点大意,在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更新,弥补漏洞,还要定期进行一定的检测和审计工作,用来评估网络现在的安全性,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网络的安全性,做好正确的评审工作,是网络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实时检测,实时维护是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则。

2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的实现方案

2.1设置内部防火墙,编制可靠的安全方案

在网络安全防范的过程中,内部局域网一定要重视,当局域网中一台机器出现病毒状况,可能瞬间整个网络出现瘫痪状态,因此利用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检测,内部局域网防火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制定一个可行的安全方案,对整个局域网的网络进行一定的保障。内部防火墙进行一定的分段,每个主机要有标准,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标准时同样的,这样对网络的检测等有一定的依据,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2.2合理设定外部防火墙,防范外网攻击

经外部防火墙的设定,把内网同外网相分开,可防范外网攻击行为。外部防火墙通过编制访问策略,仅已被授权的主机方能访问内网IP,使外网仅能访问内网中同业务相关的所需资源。外部防火墙会变换地址,使外网无法掌握内网结构,阻断了黑客攻击的目标。外部防火墙的精确设定范围要在内网和外网之间,防火墙对获取的数据包加以剖析,把其中合法请求传导到对应服务主机,拒绝非法访问。

3防火墙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不安全的网络搭建一个安全的网络平台,网络安全是不可预测的,防火墙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进行发展,防火墙技术的未来发展是广泛的,能为网络安全作出一定的贡献,下面阐述一下防火墙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引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3.1智能化

现在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是网络化、智能化,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也比较快,对网络安全的软件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网络上的病毒具有不可预见性,对防御病毒的软件提出一个崭新的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就是防火墙自身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不是人为的进行控制,智能化是网络安全专家对防火墙技术的期盼,也是防火墙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但防火墙技术实现智能化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网络安全专家不停努力的结果。

3.2扩展性能更佳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点到点客户的快速发展,现在3G网络已经向4G网络发展,对防火墙的扩展型提出更好的要求,软件技术的发展必须为未来的发展提出更好的要求,其扩展性具有一定发展,使防火墙技术能更好的为网络安全服务,提高网络安全服务的本领,减少病毒的入侵,提高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