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6 17:14:08

导语:在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色彩表达;景观建筑;色彩搭配;重要性

景观建筑是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建筑,代表着城市发展的程度和城市的形象,景观建筑的色彩又是建筑的重要表达形式,所以,色彩的搭配必须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特色。色彩表达是景观建筑一直在强调的重点,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景观建筑的色彩搭配上不是很合理,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城市的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景观建筑在设计色彩搭配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对城市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在其基础上表达色彩的内容。

一、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1.1是景观建筑设计内容的体现

在景观建筑的过程中,色彩的表达是整个建筑的灵魂部分,可以体现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内容,由于景观建筑的色彩表达是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景观建筑的视觉观赏和内心的观赏感受,所以色彩的表达上就一定要合理的搭配,这样才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情感。景观建筑的设计内容是体现其建筑的价值的,色彩表达要掌握好建筑的材质和建筑的外观,以便很好的诠释景观建筑的设计内容。

1.2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

城市的景观建筑是可以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其发展精神文明的力度,提倡大家共建和谐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景观建筑的建筑内容也是体现其文明文化的重点,景观建筑的色彩搭配作为构成建筑的重要部分,是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的。色彩在景观建筑中的合理表达,可以使观赏的人充分的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文明发展,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所以,景观建筑的设计师在色彩表达上面一定要具有专业的设计知识,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建筑出独一无二的景观建筑。

1.3是提高景观建筑水平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景观建筑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是有很多城市的建筑没有达到景观建筑的标准要求,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景观建筑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的生活环境。很多城市的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总是一味的从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的要求出发,设计师不能对整体的景观建筑有充分的理解,使得其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也被分隔了,这样就不能表达出建筑的特点和特色。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色彩搭配时,一定要从宏观的建设出发,掌握好建筑外形特点的同时也要着重表达出设计的理念,使景观建筑可以达到光美和形体的全面体现。

二、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

2.1色彩在表达上缺少特色

城市的景观建设要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来进行建筑和色彩搭配,之前我国城市的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总是过分的追求色彩的颜色而忽略了城市的整体色彩形式,使得城市的建筑在色彩的表达上非常没有逻辑,整个城市的建筑色彩也被破坏了。在城市的规划要求下,要求我国景观建筑在色彩表达上要与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这就对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建筑的外观又要结合城市的文明发展,使得很多设计师都争相模仿欧美的建筑风格,即使做出了改动,但还是缺乏了自己城市的特色。我国是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的,设计师只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摸索出我国景观建筑的特点,从而建筑出表达自身文化的建筑,欧美城市建筑的色彩表达可以作为参考,设计师也可以学习其建筑色彩的表达方式,但是不能按部就班的模仿,要在欧美建筑的色彩表达形式上找到能体现我国建筑风格的色彩搭配方式。

2.2景观建筑缺少艺术创新

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合理的与艺术相结合,通过艺术手段来表达建筑的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的很多建筑设计不能很好的依据建筑的性能和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色彩表达,使景观建筑失去了艺术表达的部分,有些建筑为了显得突出,总是采用红色、黄色等鲜艳颜色进行色彩的表达,以便得到人们的注意,但是这样反而降低了景观建筑的整体水平。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色彩表达时要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运用艺术手法来为建筑搭配色彩,在现有的艺术表达基础上,设计师要不断对色彩表达进行创新,使其更完美的与艺术相结合。艺术是提高景观建筑水平的重要方面,有了艺术的体现,景观建筑的色彩表达才能更加具体和形象,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和感受上的双重体验,是提高我国景观建筑水平必不可少的技术要求。

2.3无法完美的与城市发展对接

城市在建造景观建筑时,总是急于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建筑风格,使得其景观建筑不能很好的与城市的发展对接,景观建筑设计内容也脱离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建筑色彩,比如:北京、青岛等城市,都通过其建筑的色彩表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就使有些城市的建筑过于想突出自己的色彩表达,但是往往很多景观建筑的设计都是失败的。所以,城市的景观建筑建造一定要切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不要为了追求城市特有的建筑色彩,而失去了自身的建筑风格,相关景观建筑设计师也要提高其色彩表达的理念和创新,从城市的需求出发,有目标、有标准的进行色彩表达。

总结

色彩表达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体现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景观建筑不断提高的表现,色彩表达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思想,更是一个城市的建筑色彩发展过程,是景观建筑的灵魂所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景观建筑,在建造景观建筑时,城市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目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在色彩表达上要结合具体的环境,不要一味的为了突出建筑而使其失去了本身的色彩艺术价值。我国城市的景观建筑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景观建筑设计师要响应城市的需求,不断创新自己的色彩表达方式,使色彩表达更能体现出景观建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邱建,冯月.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加强新兴学科建设――西南交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概述[J].四川建筑,2010,10(18):63-65.

[2]哈罗德.林顿.建筑色彩――建筑、室内和城市空间的设计[M].谢浩,张根林,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3(23):102-106.

[3] 林瑶,刘琮晓.走进诗意建筑――比较安藤忠雄和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J].华中建筑,2011,45(46):145-146.

第2篇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

首先,会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都具有社会性;其次,会计作为一种监控、管理、调和手段,它反映了一种社会组织能力;再次,会计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与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会计文化首先应该是一种社会文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会计文化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会计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体系;(2)会计文化是一个多层面、多元化的文化体系;(3)会计文化是一个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伦理学、自然学、历史学、美学、哲学、管理学、文学、行为学等相融合的边缘文化体系;(4)会计文化是具有历史性、综合性、规范性、国际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社会组织文化体系;(5)会计文化是在会计行业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业管理手段。

(二)会计文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会计文化能对会计人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直接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使之融会于会计整体的行为之中。这是由于会计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导向),会计文化会通过积极、明确的导向,把明确的会计目标、强烈的集体意识、合理的会计行为、鲜明的社会责任、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诸因素渗透到会计管理的全过程,使之更完善、合理、有效。如果会计人员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与会计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会计文化会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良好的会计文化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无形的接受共同的会计价值观念的引导,并自觉地把这种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目标追求,脚踏实地的为实现这个共同价值观而努力。

2.约束功能

所谓会计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心理、行为、价值观念等所体现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会计文化的约束功能包括有形的“硬约束”和无形的“软约束”两种,会计物质文化限制了会计人员的活动,而使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计制度文化以会计法律、法规章程的形式对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起到了约束作用。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是刚性的、直接的且具有外部性的,是一种有形的“硬约束”。特别是会计制度文化,它的约束功能通过制定各种约束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而起作用,它运用刚性的制裁手段,强制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而使其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了会计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会计活动能够有效的进行,不仅依靠纪律、各项规章制度及生产工具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还通过一种“软约束”体现出来。会计精神文化就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会计精神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义务感、责任感、归属感等无形的因素对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在行动上和思想上产生制约,这种约束是柔性的、间接的并且只有内化到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价值中才会发挥作用。这种约束是除了物质式和制度式“硬约束”之外的一种无形的“软约束”。会计精神文化的这种约束弥补了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约束所存在的缺陷,只有“硬约束”和“软约束”两者相结合才共同构成了会计文化的约束机制。会计文化的“软约束”力更有利于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会计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

3.凝聚功能

会计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会计文化通过会计人员之共同价值观,增强会计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会计人员与会计组织之间的融洽关系,使会计组织内部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劲合力量,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激发会计人员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整个会计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会计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对会计人员行为的凝聚力。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行为势必与会计组织与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由于会计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取向,在引导会计人员行为的过程中会将所有会计人员的行为聚合在共同的会计行为取向上,从而将会计人员的行为团结一致。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思想的凝聚力。会计人员的行为只是一个表象,实质上支配会计人员行为的是会计人员的思想。会计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在思想层面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共同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凝聚在会计文化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中,使会计人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把分散的个体力量凝结为一个整体的力量,促进会计组织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会计文化有效地将会计行为和会计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动了会计组织发挥其最大的整体效应。

(三)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

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而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就会呈现一个多层次目标、分阶段目标的阶段。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包括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陈兴述(1994)认为“中国会计文化的目标模式应是:以我国传统会计文化为根基,以时代精神和现代会计价值观念为核心,兼容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外来文化之精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会计现代化要求的开放性会计文化体系。笔者认为,会计文化建设总目标是会计文化建设目标的最高层次,它是以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兼容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之精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文化体系。通过营造一种奋发向上、团结合作、亲密和睦的文化氛围,使会计人员在会计组织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得到归属感、自豪感,实现自身的价值,最终实现会计人员的全面发展。

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会计文化构成要素的目标,即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目标、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目标、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目标。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物质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引进先进的会计工作手段、会计工具、会计技术,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为会计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内部的稽核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通过强化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促进对会计行为的激励,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会计形象。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目标就是通过精神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培育一种以诚信为核心,客观公正,积极进取的会计价值观、会计精神、会计心理,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团结、进取、勤政、务实的会计人文环境,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导和规范会计人员的群体行为,增强会计组织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二、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会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会计的发展也需要和谐的环境。和谐会计环境是指会计的发展处于一种民主法治、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健康有序的环境,和谐会计环境的营造离不开会计文化的建设。因为和谐会计文化环境的标准是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三者之间互为促进,同周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能够和谐共存。

会计文化在会计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是推进我国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它立足于对人的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会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实现会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会计人员价值观的不同,社会上才会出现屡禁不止的会计舞弊,而且涉及的经济数据也越来越大,会计文化建设可以加强会计人员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安全,减少经济犯罪,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

(二)会计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人类文化长河是由众多的分支文化组成的。而会计文化就是文化发展的结果,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若将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会计文化就是树枝。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会计文化建设必须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中去,会计文化同其他分支文化和谐共处才能更好的丰富文化内容。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法制文化、市场竞争文化、科技文化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因而,会计文化建设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使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的互补结构。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与此相伴随的是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会计文化的建设,是体现法治、公平、诚信、有序的总体要求,是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先进文化相承接,与构建社会先进文化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时展的进步潮流。我国会计文化建设要朝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但却不能失其民族个性与特色。在提倡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渗透高科技、现代管理艺术的西方文化有机结合成一种“完全”文化的同时,要保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丰富文化的内容。

(三)会计文化建设能够为防范会计风险提供支撑

会计制度文化规范了会计人员,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如何做”。制度文化越详细,会计人员的行为越标准。监督制度在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会计法》中规定了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法律基本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防范监督作用,防范差错与舞弊,提高审计效果,可以说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制度文化的建设是防范会计风险必不可少的内容。会计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会计工具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己成功地引入到会计领域,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从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在当今社会,“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完全取代“手工”办公,一些重要的会计资料,比如会计报表,企业战略等资料都涉及到公司的商业机密。因而,对会计工具、会计资料的限制使用是防范会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计精神文化的基础是会计诚信。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往往最先从会计信用关系中体现出来。不管是美国爆发的信用危机,还是中国爆发的失信事件,大多数都牵涉到会计失信。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己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危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从会计思想、会计精神入手,从会计人员的内心出发,解决会计人员思想的不稳定。

会计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对会计物质文化的建设、会计制度文化的建设,还是会计精神文化的建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风险进行防范,其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加强会计文化建设,不仅是丰富会计人员精神生活、提升会计人员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会计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会计可持续发展

构建会计文化的最终目标提高会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会计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会计人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又涉及到会计的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各方面。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改变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这要求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要与会计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同时,会计文化是同其一定的文明程度相联系、相适应的,会计人员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的同时也是为会计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会计工作是所有会计人员共同生存和共同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会计人员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这也是会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会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会计文化变迁、会计文化冲突的过程,是寻求先进、文明的会计文化的过程,是发现自身会计问题、解决自身会计问题的过程。会计文化建设,是高层次科学管理模式的再造,它使各项管理更具人性化、科学化,促进了会计管理由“硬管理”到“软管理”,由“控制式管理”到“支持式管理”,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因此,要强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的积极影响,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以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需要。

(五)会计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举措,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来源于直接参与人,这种真实性需要会计人员有能力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及加工,同时也需要会计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披露。会计文化通过实践、会计手段的丰富、会计物质资料创新,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胜任能力,通过责任感、使命感的加强,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可以说,会计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能间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具体来说,会计文化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的重点在于会计工具的改进,比如电子计算机的引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会计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及准确,这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会计制度文化侧重于会计行为规范,它规定了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这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环节。会计精神文化则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当会计人员的价值理念、价值系统与会计的环境相适应时,会计人员就能够做出符合会计需要的行为。同时,会计文化将会计的目标、社会责任内化为会计人员的会计精神、会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规范为会计行为准则,它将会计的管理与控制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制,以“软约束”的方式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三、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由上述论述可知,会计文化建设无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国家来讲,都具有具体的作用,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当前会计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是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的深入,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因此,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需要做出全面规范,一方面为各基层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提出要求,加强会计基础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努力方向,以此推动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另一方面,为管理部门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监督和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提供政策依据和考核标准,督促各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的影响。

(二)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

会计机构建设的内容除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规定以外,还包括了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会计工作的领导体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等。通过会计机构建设,可以在会计工作环境和内部分工方面对强化会计职能起到促进作用。会计机构建设是会计工作规范建设的实施机构,它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起到了监督作用,是会计人员自律的约束机构。会计机构一方面执行了组织的规定,另一方面为了使其他部门执行会计相关制度,就需要会计机构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宣传。在组织中,会计机构以事后核算反映企业全部经济活动,重视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核算工作,为所有者和债权人提供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会计机构建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确立会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它是会计制度执行的制约机构。

(三)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对制度进行规定,但重要的是会计制度的执行力问题。会计准则的建设关键在于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准则的实施比准则的制定更有难度。制度再完善,没有执行力也是枉然。Becker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指出,当预期效用超过时间和其他资源用于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一个人才会去犯罪。在会计行业里,很多人都存在着寻租的可能。会计监督一旦弱化,会计寻租行为的成本就会降低,收益空间就会增加,会计人员就会在利益的驱动下背离会计目标,把信息失真的成本转嫁给社会,使资源配置发生偏差。因而,要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就必须建设高效的会计监管,在会计人员内部形成自律的机制,消除道德风险,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行政、民事、刑事三者有效的结合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成本。同时,为了促使会计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可以实行“问责制”,建立责任中心,明确责任中心的范围、考核、评价、控制。

(四)加强会计法制的建设

会计法制建设涉及了会计法制建设的机构及内容,同时也决定了会计法制的效力。会计法制建设目的是为会计制度文化提供法律保障,它是一定阶段调整会计工作关系的法律规范文件和制度统一体。没有法律的保证,容易造成会计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备,账目不清,核算不实的混乱现象。会计法制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相互制约的完整体系,它的制定涵盖了工业、农业、商业、合同法、财政法、经济法、审计法等。会计法律建设与其他的法律建设有着相互的联系,在法律制定的同时要考虑其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不能只考虑本部门的情况,各行业之间要有衔接,而不矛盾。

四、总结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分支,其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通过对会计文化建设的分析,了解了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对会计文化建设进行了反思,希望能为我国会计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作者单位:

第3篇

【关键词】宿舍精神 文化建设 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59-01

大学校园里,宿舍是集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是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场所,也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宿舍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宿舍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在宿舍文化中,精神文化尤其重要,是宿舍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校园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为宿舍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

一 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第二课堂”丰富多彩,个人才艺凸显,班集体的概念被逐渐淡化,宿舍成了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和交流场所之一。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利用好宿舍这一重要场所,走进学生宿舍,走到学生身边,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交流等各方各面的需求。以宿舍精神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更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既有效地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2.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宿舍精神文化和校园文化是一脉相承、目标一致的。做好学生宿舍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精神文化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美的宿舍环境可以调适人的情绪,温馨的宿舍氛围可以唤起学生心底的情感,大学生们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爱的感染,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这些也正是校园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同时在以宿舍为组织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宿舍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重要一角。

3.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宿舍精神文化渗透在宿舍的一切活动之中,主导着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整洁、舒适、温馨的宿舍环境会给人以精神力量,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无形中受到文化教育。学校可以利用宿舍这一平台,通过积极引导来影响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们进行更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和表达,养成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是课堂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延伸,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1.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宿舍精神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宿舍空间之内,其内涵更多地存在于宿舍之外,宿舍作为一个媒介承载着传播校园文化的责任之一。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团结上进、创新进取的校园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满足学生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和重要的前提保障。目前学校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艺术类的活动,学生在校期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很快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在宿舍精神文化建设中,需要在传播校园文化的同时,开展更具宿舍特点、体现宿舍内涵的活动。

2.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注重活动的品位和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发挥自己的特长,活跃学习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3.注重宿舍公共区域微文化建设

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潜移默化地激励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一些公共区域进行微文化建设,将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和学校主导思想融入宿舍文化,将优秀学生代表、优秀班集体的事迹融入宿舍文化,将优秀学生作品、优秀活动影像融入宿舍文化,在传承学校文化、创新宿舍文化形式、美化宿舍环境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展宿舍精神文化建设还需要和宿舍物质文化建设、宿舍制度文化建设以及宿舍行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而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整个宿舍文化的层次,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德静.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4(1)

[2]戴湘文.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第4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达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已成为我国一个最大的企业群体,但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对薄弱,尤其是会计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体现在:一是物资文化方面比较贫乏。表现为会计工作环境差,工资收入低,学习培训机会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高端人才极度匮乏;二是精神文化方面相对薄弱。表现为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职业规划和职业情感,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三是制度文化方面缺失。表现为少数会计人员工作中法律意识淡薄,原则性不强,会计监督不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等。以上这些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中小企业会计文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凝聚功能,在企业管理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优秀的会计文化,能够有效规范会计工作、增强会计工作的凝聚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以会计价值观、会计职业操守、会计责任感等来激励、引导会计行为,从而优质高效地实现会计目标。

2.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文化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会计文化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激励、约束功能,通过会计文化的建设, 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端正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培养会计人员廉洁奉公、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情操;能够培养会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能够使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作用,带头遵纪守法,不做假账,从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现代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而会计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这对于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其次是经营产品和资金,但最终经营的是文化,企业文化的管理是跟会计和会计文化相连的。先进的企业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会计文化作为支撑。研究表明: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具有相关性,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能够产生激励效果,能使会计人员对公司更有责任心,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忠诚和服务于企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是营造良好会计文化环境的重要保证。目前,只有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特别注重普及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知识, 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执行力度,促使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不敢做假账,为社会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用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氛围。

2.加大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打造健康的企业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涵括忠于职守、坚持准则、诚信为本、廉洁自律等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本准绳,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会计文化的实质和灵魂。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和培训,把会计人员打造成道德品质高尚、业务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使会计人员能用会计职业道德自觉地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道德荣誉感。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会计队伍的管理水平,促进会计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构建科学、和谐、健康的现代企业会计文化。

3.努力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形成丰富的会计文化内涵。建设一支专业知识强、业务技能专同时又符合现代信息化技术要求的会计人员队伍,是优秀企业会计文化的内在要求。作为企业会计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和推广者,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多寡和业务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和要求,也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和管理文化的实施,最终影响到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在积极开展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活动中,要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使会计人员在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得到提升,通过塑造高素质综合性的会计人才,建设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

第5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分析;工程项目建设;重要性

社会政治与经济在本世纪初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为了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尽管我国基础建设方面的政策已经有相当的前瞻性,但是在能源、运输和大型通信等基建环节仍然存在较大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性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工程经济分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工程经济分析的特性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板块之一就是工程的修建与发展。由于工程建设本身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因此,为了保障整体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反响,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对所投入资金可能带来的效益进行提前核算,以达到工程项目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工程经济分析有如下特性“

1、不确定性和立体性

工程技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交叉融合之后,在它们的交界处又延伸出一种新的应用学科,这就是工程经济分析。实际操作中的工程经济分析,要在考虑到工程技术特点的同时,综合类似经济因素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其中还要尤其注意人为因素的影响。从工程的投资决策和设计,到建设期间的管理运营,再到完工后的验收,这一个完整的链条,都是工程经济分析所涉猎的重要范畴。工程经济分析是一个立体学科,因为它要在工程的各个时段上通过技术分析评选出最好的方案,从而达成技术工作最高收益的预期目标。

2、有效性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工作有时会遇到一些经济问题,而工程经济就是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工程经济中科学理论出自日常操作,反过来又能给日常操作出谋划策,因此工程经济分析的有效性不容置疑。

3、实证性

由于经济分析的核心需求是衡量一个工程建设和生产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优劣,并提出清晰的数据观念,因此,工程经济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只能作为补充。所有技术解决方案的优点和缺点都应由其内在的经济价值决定,这些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计算指标来获得,而对于那些无法计算的经济要素要结合定性描述来说明。

4、对比性

工程经济研究不探究经济原理,也不关心如何改善一项技术。它是利用现有的经济原理,并依托成熟的技术手段,将工程建设各个时段各个方案进行对比,以筛选出技术可以办到而经济又最合适的好方案。

5、前瞻性

工程经济分析通常用在工程上马之前,前瞻性较强,它利用许多科学手法对工程上马之后的活动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努力做到与最终结果相差无几。因此,要注意寻找工程项目中的危险因子和敏感因子,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变化区域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分析结果的变动,以期牢牢掌控实际状况。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和一般工程项目不一样,首先它不容易进行定量计算,因为效益分布不集中,另外,工程项目评判中的收益和投入计算也存在阻碍,原因是长时间的使用让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产生较大改变。所以,如何系统分析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过程,并建立一致的评价模型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建设工程中经济分析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意识到经济分析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中,领导者经常对经济管理和成本核算不够重视。领导者对施工资金如何使用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只强调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没有资金了就继续投入,实际上这会降低工程的综合效益。领导通常认为他没有义务节省施工经费,因为这些钱都是上级拨付,和他个人无关,只要工程质量好,干得快就行。这种想法对投资方来说没有尽到义务,对工程经济管理的效能也是一种浪费。

2、预算和计划投资进度不一

从市场经济环境角度出发,工程资金收集和运用步调不一。有些工程中计划做得很好,预算资金也下来了,但在资金使用上没有配合好施工速度,导致工期延误或者是增添了无谓的费用支出。而另一些工程中,施工规划、设计、预算与组织建设脱节,结果让决算成了预算,资金运用撵不上施工速度,让工程的经济管理无所适从,也搞不好财务监督和经济分析的关系。

3、成本计算有缺失

计算工程的成本,要从组成整个工程的一个一个的单体工程或施工环节入手,逐一计算真实成本,而非计算整体工程的施工收费。但在现实中,有的工程没有规范化的成本计算体系,经济预算和实际上的施工支出较大出入,导致从核算材料上不能推断真实工程量,从而造成无法有效分摊施工资金。胡乱列挤成本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拉升了开支标准,放宽了开支途径,这都是没有按照经济分析原则来办事的表现。

三、工程经济分析重要性

对工程建设以及社会反响来说,经济分析的指导方作用非常重要。在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完美的调配资金,增加收集建设资金途径和资金使用方式。第二,可以很好的掌握资源配置,用有限的资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让投资变得最有效率。第三,提升工程质量,无论是通过经济方式还是技术方式,都能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相应的帮助。第四,可以让建设中的多种技术政策、举措和方案变得更好。工程经济分析对工程建设有如下实际意义:①从许多融资方案中,确定从哪里弄到资金最好或寻找最合适的资金方案。②准确调度有限的经济资源,让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最大化。③通过综合协调技术方案与经济方案,形成最合理的实施方案,来完成工程目标。④站在国民经济的高度上,剖析和判断一个建设项目能否在整个国民经济大潮中掀起浪花。

当下我国正通过提升投资和加大建设规模,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这也是我国建设出现的新变化。对于那些事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福利等领域,同时本身也是大投资、高回报和高科技含量的建设项目来说,最需要进行谨慎的经济分析,以保证其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错的项目能够获得有限的资源。这样一来,投资者也能减少冒险,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结束语

对于工程经济分析在工程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进行了细致地阐述,并了解到在中国国情下,什么样的工程建设经济剖析方法和体系才是最合适的。 目前,国内工程经济效果分析大多只看重国民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主旋律,所以,我国判断工程的经济效果时,要向发达国家看齐,提高对工程经济分析的重视程度,多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冯黎娜,王建伟.浅谈工程经济分析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J].河南建材,2011,(03).

[2]周枫钧,刘静.工程经济分析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3]卢君勇.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3,(02).

[4]翁丹丹.工程经济分析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2,(03).

[5]魏霞.关于如何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4).

第6篇

关键词:核电站精密工程;次级测量控制网

核电站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复杂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建设中包含了核岛及其辅助厂房、配套设施以及常规岛等建设内容,此外还包括了各类管道设备以及电缆电器仪表等,对工程的施工以及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独立的工程测量参考系统是必不可缺的。次级测量控制网对于核电站精密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次级测量控制网在核电站精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参考基准、布设原则及布设要点等,以便为后续的核电精密工程的建设提供依据,以保证核电工程的建设建设质量及其安全性能,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次级测量控制网的定义及内容

次级测量控制网是指在经过场平的建设厂区周围,为了满足核电站的核岛以及常规岛工程的安装施工、定位放线以及变形测量等的需要,而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的内部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其测量精度较首级控制网更高。次级测量控制网所具有的平面坐标系主要是以施工坐标系作为依据,并通过相应的坐标换算公式来联系收集控制网的平面坐标。

次级控制网主要是由一种附带强制性的对中装置测量墩所组成,通常均匀地分布在厂区内。次级测量控制网的数量通常是采用厂区的总面积除以(2×150m×150m)所得到的,从施工的初期直至工程竣工为止,中途部分网点需要加密或者破坏。通常,初期应在15个以上,且稳定点应在3个以上,以便于对整个控制网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检测。

厂区内首级测量控制网的精度通常无法满足核电站的施工定位以及检查等的精度要求,因此,通常需要在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厂区的次级测量控制网,且要求其进度应比首级测量控制网更高。

2 次级测量控制网的作用及重要性分析

核电站次级测量控制网可以作为厂区内各项建筑工程的施工定位以及土建施工中各重要点、线、面等的质量控制依据。同时,也是对各类重大设备基础、贯穿件、预埋件、预置监控设备等进行精确定位的主要依据及基准,还是各厂房以及设备变形的监测依据,在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不同厂房的建设有先后之分,且建设工期及建设速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根据次级测量网来建设微型测量控制网。在厂房内部的微型测量控制网测设时,其时空环境以及条件等均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微网的测设精度、设备定位精度、变形监测精度以及各个厂房之间的相关位置等,都需要经过厂区的次级测量控制网进行统一定义以及整体控制。此外,次级测量控制网还可作为加密局部的控制依据以及部分设备的安装测量依据。

3 次级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依据及精度要求

3.1次级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依据

次级测量控制网主要是根据首级控制网的某个基准点以及某个方向作为基准,起算其平面坐标。次级测量控制网应于整个厂区范围内尤其是在主要厂房的周围布设。通常,次级测量控制网是由多个平面及高程所组成(即控制点)所组成的,因而能够组成相对独立的三角网。

由于次级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较首级测量控制网显著更高,因此通常是以独立网的形式施测。次级测量控制网的参考基准通常是在设计中平面之上,以建筑物的主轴线为平面坐标轴,从而建立起一个局部的坐标系统。通常,核电站项目的施工坐标系的轴线平行于核装置的主轴线,从而形成一个以X、Y正交系统。通常,坐标原点是一号反应堆的中心;X坐标轴是由一号反应堆的中心逐渐向二号反应堆的中心方向发展,以此作为正方向;Y坐标轴则是从反应堆的中心出发,并逐渐向汽轮机房的方向发展。次级测量控制网的三维坐标以及方位的起算数据等均是以首次测定时经过首级控制网的传算所得到的。

3.2次级测量控制网的精度标准

次级测量控制网通常以点位坐标中的误差作为精度衡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为点位误差在±2.0mm以下,点位高程中误差在±5.0mm范围以内,次级测量控制网点坐标的误差为±2.0mm,高程相对于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基准点的中误差为±2.0mm。此外,次级测量控制网应在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前6个月内完成。

4 次级测量控制网的建网原则

4.1点位的设计

由于厂区建筑的空间有限,而厂房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等鳞次栉比,此外还密布各类地下管廊及管网等,在选择控制网点位时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在设计点位时,应遵循经济合理和长期利益的原则,将网点设置在便于观测,地基较为稳定且不易变形的厂房、构筑物、建筑物以及各类地下设施等的空隙处。

4.2基本控制网

通常,次级测量控制网是由若干个具有统一设计规格,且附带有平面强制对中装置以及高程测量装置等的观测墩而构成。一般是在若干各观测墩中进行选择,数量应在3个以上,所选观测墩应为基础稳固且质底坚硬的基岩,以此为基本控制网。在基本控制网点中,应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并以其他的点进行高程检核。对于无法在基岩上设定基本控制网的观测墩时,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以使其稳定地坐落在岩层中,以确保基本控制网的观测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3控制基准

为方便厂房平面位置的控制以及施工测量,在建立次级测量控制网时,需要将厂房主轴线纳入到次级测量控制网中,也可以使控制网的某两条边与该厂房的X、Y正交主轴线相平行或者基本平行,从而使次级测量控制网成为施工系统的基准。虽然厂区的次级测量控制网是在首级测量控制网所提供的国家基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还应满足整体工程的特殊定位要求。因此,次级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必须高于首级测量控制网,同时,必须在国家统一的基准与厂区施工控制系统之间建立起严密的换算关系,以确保次级测量控制网能够有效控制各项工程的定位活动。

第7篇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锻炼 

一、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高校扩招等带动了高等教育结构及形势的转变。精英化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育对象在原有基础上向西部地区或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适龄青年延伸。教育的相对平等使得众多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得以实现。据统计,在全国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已达到近30%[1]。然而,随着贫困大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种问题随之而来。而某些问题不是仅仅依靠物质资助便能解决的,正如人们所熟知的,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最可怕。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贫困大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跟上时代步伐,尽快融入这个社会是资助问题的关键。 

二、社会适应能力与实践锻炼 

“适应”一词本是生物学名词,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而心理学上从三个方面对“适应”进行解释:一是生理上的适应,通常指身体各器官对声、光、味道等刺激物的适应;二是指心理上的适应,通常用来指个体在经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恢复内心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即社会适应,指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承受水平及自我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即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2]。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大学学习期间,其与师长、同学、室友交往的能力,接受学习课程、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以及接受社会新鲜事物、逐渐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化的能力;二是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时,其求职能力、处理职场人际关系能力与应对工作的各项技能等。 

“实践锻炼”即指通过社会的或者自然的有意识活动,在艰苦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这里既包括学校为贫困生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又包括社会上工作岗位的磨炼。通过实践锻炼,一方面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培养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三、社会适应能力及实践锻炼缺乏表现及原因 

(一)严重自卑心理,病态自尊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一般来说,某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由于家庭贫困,物质条件的差距使得他们从小就觉得在生活中低人一等,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丰富的校园生活在给贫困大学生带来新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限忧虑,他们像其他同学一样渴望友情与爱情,却时刻担心因贫困而被他人看不起;而与他人交往的活动,有时也需要金钱作为支撑,贫困生们不得不为此精打细算一番。严重的自卑心理使得某些贫困大学生选择掩饰自己的出身,甚至自我封闭,排斥人际交往[3]。如此,不利于贫困大学生适应校园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 

由于自卑,贫困生在对自己有消极的认识的同时,自尊心极强,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有时学生只是开玩笑的一句话,可能会换来贫困生的激怒行为,出现这种病态的自尊心理和行为。所以贫困生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与身边人发生争执,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而用言语或行为攻击别人。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身边人对他们另眼相看,使身边学生和自己在生活中都倍感压力。 

(二)长期经济贫困形成贫穷思维。 

贫穷思维是指因为贫穷而形成的以金钱为第一位衡量事物的思维方式。一方面,长期的经济贫困会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懂得勤俭节约、自立自强,更积极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得生活费。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因为“缺钱”,更明白没有钱的意义,而对于一些应当花钱的事情犹犹豫豫,放弃提升自己的机会。比如参加一些英语培训班,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英语底子较薄,进入大学后要比普通同学落后一些,而将来面试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英语不好而失去到外企工作的机会。这种贫穷思维让某些贫困生不愿加入一些联谊活动、不愿在人际交往、自身能力提高方面花钱,甚至钱产生“仇富”心理,这样将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生活。 

(三)综合素质偏低,就业视野较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等地区,教育结构单一、师资水平低下及教学设备落后等都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学校往往只看重升学率,注重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却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及教学设备的落后都影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肩负父母甚至整个家族的压力。到城市求学,他们潜意识地形成命运由此被改变的意识,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尤其在就业方面,贫困学子们对未来抱有很高的期望,且有不良的攀比心态。希望借此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但进入社会后会遇到种种不如意,某些学生在经历一次次梦想破灭的折磨后尝试改变以适应社会。但某些学生盲目悲观,一再否定自己,严重影响其适应社会。 

(四)缺乏实践锻炼,感恩意识不足。 

现在的“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也很少让子女做些什么,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往往都是教育“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事情不用操心”。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弱,缺乏感恩意识。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琐事全部包办,而孩子们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或根本不会帮家长做家务,更有甚者经常与父母发生顶撞。在和比较富裕的学生对比后,某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埋怨自己家境不好,无视父母的辛苦,大肆挥霍,盲目攀比,将父母省吃俭用视作理所应当。 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方式,会让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与他人的友谊,当与朋友有利益冲突时,就会出现同学之间相互伤害的恶性事件;也会对于社会的帮助缺乏感恩,漠视社会及他人的无私奉献,缺乏诚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不知感恩回馈社会。 

四、如何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锻炼 

(一)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各种专题讲座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适应校园、适应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自卑、自闭、敏感、自尊心强等表现都是因为其心理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对抗外界的各种刺激。对此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加入针对贫困生的“心理解困”的内容,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针对自卑、自闭、敏感等贫困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从成因、表现、解决方法及预防等方面全面地讲解。开设针对贫困生专题讲座,从而起到帮助他们“心理解困”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加入针对贫困生的“心理解困”的内容是在问题没出现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有效措施。高校教师可罗列贫困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与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极强的解决策略,这既可以让贫困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会无形中教会他们如何应对此类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形式,即由辅导者根据求助者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体,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和引导解决求助者共同的心理问题[4]。团体心理辅导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团体的相互影响下解决的。这种方式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的优点。团体心理辅导尤其适合这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很大共性,非常适合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激发他们的交往兴趣,增强交往能力,建立归属感,同时可以宣泄不良情绪,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全面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逐步摆脱自卑感。团体心理辅导是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2.举办多彩心理健康活动,促进贫困生与他人交流。 

心理健康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有利于贫困生恢复心理健康。可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和爱好,在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心理感受的情况下,组织开展丰富心理健康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有利于贫困生恢复心理健康。可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和爱好,在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心理感受的情况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包括心理沙龙、文体活动及有利于提高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他人和社会中升华自己,在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努力营造理解、尊重和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培养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操,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认知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意志得到磨炼。 

(二)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合理就业观。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应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贫困大学生;学校应建立旨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并帮助他们广开就业渠道。 

1.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们大多来自偏远的山村,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们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强弱,从长远看,还关系改善中国农村农民生活状况。可见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着实重要,而社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应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经济与政策上的帮助,保证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和足够的机会寻求适合自身的工作。如,政府可为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补助以保证基本生活费用;政府还可颁布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接收贫困大学生;此外,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树立主动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意识。社会的帮助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贫困大学生的自卑感,有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开设课程提升综合素质、指导贫困大学生就业。 

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因此,各高校可通过开设一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如关于Office办公软件学习课程、Photoshop课程等,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学校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方面应给予充分帮助,如就业处应时刻掌握社会动态,及时将最新的就业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学校还应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尽早形成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适合自身的就业观。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正确就业观的引导,双管齐下,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友企业家的帮助,广开贫困学子们的就业渠道,有效推进他们的就业工作。某些企业家都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历经磨难而成功,因而十分能体味贫困学子们的苦楚,他们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读书与就业方面往往不遗余力。但由于缺乏引领,这一股力量却断断续续。因此,高校在这里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如各大学就业处、校友办与校友企业家们保持紧密联系,每年举办各种聚会,诚邀校友企业家出席,经常联络不仅增进了校友间的情感,而且密切了校友企业家与学校的联系。通过这个平台,校友企业家时刻关注学校的成长,帮助学校解决诸多问题。各大学就业处还可在每年的毕业季,专门为校友的企业举办招聘会,向他们推荐优秀的贫困学子[5]。 

第8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发展;重要性;探索

财务分析的主要工作流程为收集、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为主要依据,采用专业的系统进行加以判断分析,从而对该阶段企业的业绩进行分析及评估,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则为衡量过去企业经济建设过程中经营业绩。财务分析衡量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大致趋势,从而给公司高层管理工作指明方向,防止决策失误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整体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一、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

(一)掌握企业发展经营的规律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人群和产品的需求量往往都伴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行业,在市场所占比重都存在众多规律,比如许多棉衣制造企业,在冬天北方的需求量则会增大,所以在秋季就应该加大生产资金的投入,准备充足的棉衣储备,增加本公司在同类冬季棉衣销售市场的份额,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对资金运转的分析和市场经济所占份额的分析都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工作,掌握企业发展经营的规律,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提供强大的后盾。

(二)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弊端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分析除了具有对企业发展规律的作用,同时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的发展最主要业绩则体现在企业经济收入,根据财务分析指标中的各项数值,对企业的获利状况进行透彻分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错误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经济建设止步不前的状况出现。通过财务分析可以随时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方向提供重要参考,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企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

(三)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弱点,做到发展有目标

在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在企业开展竞争和制定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企业的优势及弱点全部集中表现在公司的收益、发展潜力、同类经济市场所占份额的指标数值上,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后,及时转变公司的发展方向,可以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策略,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同类经济所占市场份额及发展状况,对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也极为有利。

二、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对一切财务活动的最好总结

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对于企业经济建设的状况进行透彻分析,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数据参考,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公司的市场股份及偿还能力及时了解,有利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责任明确划分,合理评价各部门的绩效,并以此作为企业奖惩工作的依据,因此有效的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济建设和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二)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发展方向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财务分析这一环节,那么企业经济建设将会处于止步不前的状况,甚至出现金融危机。所以财务分析为公司的经营方向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公司落后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改进,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发挥到极致,促进企业经营向更好方向发展,最大化实现企业的价值。

(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反馈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的投资人可以凭借财务分析对企业的获利和债务偿还能力准确掌握,预测到投资的风险。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投资人作为企业的主体,投资人会全面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方向,所以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投资人最直接了解公司经济状况的最直接途径,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所以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财务分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在现代化企业经营发展工作中,都离不开资金的合理支配。企业的财务分析贯穿于企业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中,其不仅为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明确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是因为财务分析的具有的特别功能,可以正确引导决策方案的实施,对于各个环节的经营状况进行直接反馈,利于公司在发展中不断重新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使企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分析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分析,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重重考验,所以财务分析的作用日益突出,做好企业财务的分析工作,可以为公司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同类经济的市场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使企业长久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工作稳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金昌.简论建立财务分析学的必要性[J].会计研究,2013(5).

[2]陈共荣,龚慧云.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3(5).

[3]胡晓梅.浅议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3).

[4]师嘉余.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J].财经纵横,2013(2).

第9篇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经济统计能够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进行准确科学反映,同时能够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经济统计方面还存在不足,在经济建设中无法充分应用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背景下,要想对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掌握,必须要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效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经济建设背景下经济统计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经济建设背景;经济统计;运用

统计学作为处理问题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微观统计和宏观统计,其广泛应用在财政、金融保险业以及工农业中。经济统计工作能够有效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速度的快慢,能够为政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确保政策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1]。

一、济统计经济建设背景下的运用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经济统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经济统计的运用研究力度还较为缺乏。为了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做好经济统计工作,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研究工作者必须要积极配合,协作参与,确保经济统计能够为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提供良好服务。一般而言,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建设,因此要想真正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与了解,对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实效性加以提高,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处理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统计的运用要求较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经济统计应用的研究,充分有效发挥出经济统计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进行经济统计工作时,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制度,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2]。随着发展的深入,我国在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渐完善。一般数学方法有利于解决经济问题,因此经济部门的工作者开始积极探索经济问题中数字的发展规律。要想及时发现经济问题,有效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要在经济建设中有效应用经济统计,从而为经济问题的决策与预测提供依据,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济统计在经济建设背景下的运用事项

(一)经济统计学的发展统计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涉及到数字问题内容以及数量信息。一般而言,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基础就是对国民收入进行统计。其最早发展与1665年,英国的威廉•配第研究出了英国国民收入估算法,该方法主要是一支出和收入为基础,并对其进行复式核算。当然该方法在平衡关系以及核算项目方面还存在不足。1791年,法国的拉瓦锡对最终产品的概念进行了发表,对核算项目以及平衡关系进行了阐述。1886年,澳大利亚的统计学家T•柯格兰对最终产品的概念进行了补充,包括国民收入的生产、使用以及分配等问题。以往我国在对经济进行统计时,是以计划经济为依据,采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统计数据更为多样化和复杂性,所以该体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我国实施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得经济统计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经济研究中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作用具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保证经济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统计,因此要想确保收集整理的经济数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要充分有效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此外,采用定性分析的统计学方式,能够促进经济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定性研究工作的顺利运行,必须要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统计学,有效推动经济建设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3]。二是能够为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规律的总结提供参考依据。由于有众多的因素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出现,为了有效分析相关数据,发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充分应用经济统计。三是能够有效保障经济学理论的完善程度以及真实性。一般研究得出的理论往往属于相对理论,其需要实践的检验,因此在检验经济学理论时,必须要利用经济数据,从而明确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经济学与数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统计又能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依据,因此统计学在经济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统计运用的意义一般来说,经济需要涉及较多的领域,涉及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都使得经济研究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信息的表现形式是数据,数据对其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也需要用到数据,在大量的信息中,只有细致深入地整理调查统计学中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经济的研究需要数据的支撑,如果在经济研究无法充分合理运用统计学,将会严重阻碍经济研究的进展[4]。由于数据在统计学分析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十分之必要,这样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就现阶段来看,在经济建设背景下,经济的研究力度还不够,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入分析研究现代经济的发展形势,必须要有相关的经济数据加以支持。一般数据的完成主要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经济中的核心手段就是经济统计学,因此在研究经济发展形势时,必须要充分有效利用经济统计。尽管我国在经济统计方面的研究力度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有关学者已经对其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因此基于经济建设的背景,经济统计将会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建设中,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妮.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216.

[2]林子欣.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04:66-67.

[3]姜谦.企业管理中经济统计的运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2:136.